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集体经济发展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什么是体育经济
所谓体育经济,是指从经营和生产的角度出发,把大众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项新兴的、特殊的产业来发展。体育是一个独立的活动领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己的组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自己的管理者、教学者和科研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长期以来,人们都将体育与经济分割开来进行探讨研究。然而,随着21 世纪体育的跨越式大发展,体育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体育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自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我国国民的运动热情不断上升。不仅城市市民广泛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热潮中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场舞就是国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表现。虽然体育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性,我国体育经济市场发展还是存在一些弊端。
1.我国体育经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总体较为落后
我国国民的健身娱乐意识较弱,近些年来,虽然国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我国整体人数基数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偏低。而且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整体文化教育水平较为低下,体育健身运动意识薄弱,并且农村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简陋,导致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总体较为落后。
2.我国体育经济市场缺乏竞争意识
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民进行体育健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并不能完全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将体育与经济联系在一起。据调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拨款,体育行业本身严重忽略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商业开发。我国的体育竞技实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体育经济发展滞后,如何运用体育竞技的优势来带动体育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3.我国体育经济市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相关政策不完善
在我国,体育经济市场属于新兴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我国体育行业发展只是比较注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一味地扩大产品销量,而忽略了产品销售后相应的售后服务和滋生服务。而且政府在体育经济行业的政策条款等方面的制定还不够细致,不能完全适应如今体育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体育经济事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4.我国体育经济市场缺乏专业的人才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培养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并不注重体育事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从事体育经济事业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或者教练员,对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基本没有经验。
三、我国体育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体育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的考虑国内环境,应借鉴全球的体育经济市场,多方考虑,寻找并制定一个适合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方案。虽然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还有诸多缺陷,但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较为发达,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
1.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体育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近年,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全球化,经济模式发生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育经济市场逐渐开放。在国际各大顶级赛事中,都会出现体育品牌赞助的标志。如意大利的“KAPPA”、日本的“美津侬”、美国的“阿迪达斯”等。在我国,国际体育品牌,耐克、锐步等在各大商场也都随处可见。最广为人知的是由“体操王子”李宁创办的“李宁”体育品牌也在国际各大赛场频频出现。这正是我国体育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最有力的证据。
2.依据质量等级划分,体育经济产品的垄断程度不断加深
据相关统计,国际体育顶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公司在运动鞋、运动服及相关产品上占有世界80%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它们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会越来越高。这种现象会导致起步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体育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上各大体育赛事的赞助费用也在不断增长,这对于中小型的体育公司来说,实在无法承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型的体育公司在宣传上会处于不利地位。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品牌追求的比重越来越大。种种现象表明,起步晚、技术水平低的中小型体育经济公司在竞争中会逐渐被淘汰,体育经济产品的垄断程度将不断加深。
3.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体育经济产业发展更加突出
体育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体育经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民群众和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逐步对体育经济加以关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从国家推出的各种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有大力扶持体育经济产业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经济的发展势必更加迅猛,体育经济市场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体育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突出。
四、结论
关键词 竞技体操 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
一、前言
2012年5月,贵州体操队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首次实现了男团金牌的突破,新一代运动员的表现也让贵州体操看到了希望。虽然贵州不算体操强省,但贵州的体操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正在向体操强省迈进。依托各级领导的重视,运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社会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贵阳市体操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竞技体操方面的相关论文十余篇。
2.调查访谈法。走访了贵州省教练员、裁判员、高校体操教师若干,并进行了相关咨询。
3.逻辑分析。运用了归纳、演绎、比较、综合等逻辑方法对访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贵州省竞技体操发展现状
2012年5月,贵州代表队以353.700分的总成绩,力挫群雄,夺得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的男子团体金牌。据了解,这是贵州体操队成立53年以来取得的第一块团体金牌,打破了国内体操团体金牌长期被老牌劲旅和经济实力强省垄断的局面,实现了贵州竞技体育的又一历史性突破。贵州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块金牌的取得,凝聚了贵州几代体操人的心血,标志着贵州体操整体实力的提升。然而,研究表明贵州省竞技体操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畅、训练体制不合理;(2)教练员人数少,训练内容缺乏科学性;(3)经费欠缺,基础训练设施不完善;(4)科研水平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技体操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
1.动作的高难度。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以及动作之间的连接上。竞技体操中,难度带动其不断地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难度的发展实质上是不断丰富竞技体操内容的过程。每一次重大的难度突破都可以带来竞赛规则、基本技术、场地器材和训练方法的变革。当前,竞技体操的新规则中,原有的动作难度组被降低,进一步强调了整套自选动作的难度和连接要求,增加了高难动作和难新动作的连接加分,因此,竞技体操运动员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有超于常人的高难度的动作,或者是具有难度动作的特殊连接才能。在训练场和竞技场中,伤病是不可能的被完全避免的,运动员的伤病的增加和难度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合理地安排动作的难度,不可盲目地、不科学地增加动作的难度。
2.动作的创新。对于竞争运动项目来说,创新是其共有的特征。竞技体操发展速度很快,对它来说,创新是生命,也是其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竞技体操的新规则中强调高难度的动作以及高难动作之间的编排和链接,因此,竞技体操运动的教练和运动员都非常重视在这一方面的创新。在竞技体操运动中,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在很大地程度上受到难新动作的创作和推广的影响。一个独创的难新动作有时甚至会开辟一个全新的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领域。中国体操运动员在竞技体操运动中也创新了许多的难新动作,如李宁在吊环上的正吊臂前摆上等。当前,竞技体操创新的特点是将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难技术动作,或者直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难度动作以提升难度值,进而提升整套动作的起评分。
3.动作的柔美。竞技体操的美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动作的角度、幅度、高度、速度、远度等都能够达到高标准;二是指动作的姿态要优美,富有韵律感,节奏分明,整套动作准确稳定、干净利索。对竞技体操来说,失去了“美”,竞技体操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特征。当前,竞技体操从美的角度对其的精神、动作、音乐、服装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技体操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欣赏竞技体操时,观众既可以欣赏到技术和力量构成的惊险场面,又可以欣赏到艺术的美。竞技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善于去创造美,动作的设计和编排要能在体现其先进的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力求在表演中达到动作的准确、协调、优美。
四、结论与建议
当前,竞技体操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贵州省要适应竞技体操的变化,就必须要制动积极的竞技体操发展战略。
(一)完善体制、加大投入、发挥优势
充分认识到在竞技体操发展方面拥有的后劲,进一步地强化和完善体操运动的体制,突出重点,同时加大对体操发展的投入,加强管理力度,集中力量挖掘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科学训练、适应新规则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竞技体操运动的训练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如电子计算机在竞技体操中的运用。在训练中,运用点击计算机,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的技术细节都可以得到分析和校验,找出最合理的动作技术要领,进而调整和修改训练方案,找出最佳的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
(三)提高运动员选材的宽泛性,加大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
加强会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可以更好地做好队伍的衔接,为保持和提高贵州竞技体操的竞争力做好集体准备。对于后备队伍的培养,要注重挖掘和突出他们的优势,提高其竞技实力。
参考文献:
体制是维持国家和社会运行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律。国家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律是相互牵制的:一方面国家作为父机构确定其相应的子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法律;另一方面制度法律规定各种组织机构的性质、职能及行为规范。所以,体制实际上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具体反应。
一、市场经济体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上看,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一层是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其含义体现在:(1)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3)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4)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区域或者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并同世界大市场连在一起。市场经济体制的上述特点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民营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来分析“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1.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推算,一方面,从增长率上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年共增长246%,年均增长28%;特别是私营工业增长更为迅猛,私营工业增加值5年增长7倍多,年均增长约50%;私营工业利润5年增长7.2倍,年均增长超过50%;远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1%和工业利润平均增长25%的水平。另一方面,从总量来看,截止2005年,包括外资和港澳台在内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占65%(其中内资民营经济约占49.7%)。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经济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净增7000万人,其中城镇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净增5700万人。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65%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不仅分担了国企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而且吸纳了更多的新增劳动力,保持了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情况下的基本稳定。
3.民营经济是安邦富民的基本力量。一方面,民营经济为国家税收的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税收明显快于全国税收增长速度。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成为地方的财源主体。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还是中国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民营企业的家庭多属于富裕家庭,而且民营企业户数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最高(达到92%),乡镇民营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几亿农民的生计。
4.民营经济是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2005年实现了14221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6%。而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情况是,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28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43亿美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速3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53.3%提高到了2005年的77.4%,5年间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占的比例由2000年仅占1%提高到2005年的15%左右。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推手
1.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我们以浙江省来分析:浙江是全国有名的市场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市场化程度一直领先于全国。无论是当时争论不休的“温州模式”,还是后来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的“浙江现象”,其特点首先都是活跃的市场经济。正所谓“看市场,到浙江”。但是,受整个国情的影响,浙江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完全自发的过程,浙江各级地方政府为培育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