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团队培养与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培养;客房服务与管理; 团队合作精神; 改革
上普通高中与上职业高中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学生能学到比较实用的技能。如果学生在职业高中不能学到就业谋生的本领,职业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保证学生有个人积极性,而且应当保证学生有团体积极性,这才符合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一)它是学生未来就业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客房服务与管理》是饭店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旅游饭店的客房部设有许多岗位,各岗位就像一部由各种齿轮紧密相连运转的机器,其间的协作和员工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取得良好经营效果的关键。在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合作氛围中学习,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它可以促进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高质量学习的发生决不是孤立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欠缺之处,其一就在于忽视了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化。将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论引入《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学由一个人活动变成多个人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互动的最佳结合,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效果。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各小组内的后进生得到了他人的帮助,特别是那些不敢在人群面前表露自己想法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实例,这类学生慢慢地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也不胆怯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能促进学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
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前提条件。
关注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前提条件。
(一)关注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即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近几年,为了确保职业教育招生数,尝试大规模的直接升学,部分学校放弃底线,来者不拒,导致学生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学习差生和行为差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饱受老师责备和贬抑性的评价。针对这一特点,在《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时刻提醒自己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为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经常向学生灌输“行行出状元”、“你们并不比别人差,只是某方面没有做好”、“不要觉得读职校就比别人矮一截,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等观念,在学生的心田播上自信的种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门课要让学生感兴趣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该课值得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客房内容,让《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活动。只要在教学中对生活中的客房知识多加以阐述,对日常生活中的常涉到的客房知识多加以回顾,都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基本途径。
改革《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基本途径。
(一)改革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具有更灵活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1. 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增删。
现在使用的教材存在章节过细,内容庞杂的问题,有些内容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内容重复。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教材中的《客房服务用语》与《旅游英语》的《饭店服务用语》有些相重复,该部分就没必要再详细教学。总体上要本着基础理论课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必需、实用”为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2. 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体系。
团队合作精神要始终贯穿本课程的教学各环节。例如: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问题即使很简单或是意义不大,都应给予解答。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可能正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并互相交流。
(二)改革教学方法。
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途径”。因此,要把教学目的变成“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应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主要有:
1. 协作训练。《客房服务与管理》第三章《客房的清洁整理》的大部分教学是在本校模拟客房进行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人数和模拟场地规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时参照酒店客房的组织机构(四级管理体制)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图1):
如图所示,教师仍保持对全班活动的领导,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在模拟客房里的位置,也要考虑他们在学习认识技能上的差异,为了完成专业技能训练时确保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可以根据学习基础较好和较差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编在一起。这种活动形式能照顾他们实际能力,能够开展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和互相监督。
例如:“铺床单”的练习。要求学生训练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里的每个同学都已掌握技巧后方可向老师申请考试。考试中如有一人没有通过,全组同学都不能通过。要让学生知道,不是某个同学通过认真训练做出成绩后让集体分享,而是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明确认识集体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共同努力完成规定目标。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已掌握技能的同学帮助未能掌握的同学,友好合作。
2. 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时常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所提出的种种认识,常常能够超越个人局限,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地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工作。这种有效地利用他人资源与他人合作并评鉴他人观点的能力,也是今后工作岗位所必需的。
例如,《对客服务的模式和特点》一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楼层服务台、客房服务中心分别的概念、工作性质、岗位职责等知识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这两种服务模式在管理和服务上各有什么优缺点、各种服务模式各适合什么样的饭店。
3. 角色扮演。通常在客房模拟室里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它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学习内容的性质,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
在《对客服务的内容与程序》这节课的教学时,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客人和楼层引宾员、端茶送水服务员、整理房间服务员、会议室服务员,并互换角色来模拟对客的服务程序。充当服务员的学生要求他们模拟过程注意服务态度、礼貌礼节、服务技能等。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以真实性任务接受者的身分可以了解每个角色的职责作用,就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扮演客人的学生也能更加深刻体验客人的心理感受,认识到不良工作方法的害处。通过训练,让学生参与、配合、协调,从各个角度来掌握专业知识,减少学习与完成任务之间的落差,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 分层式教学。在《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根据本校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三种层次:
第一种是“学习型”的学生:这类学生相对素质较高,基础和学习习惯、积极性都较好,其中大部分有较高的追求,如条件允许这类学生都有升学的愿望。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一些问题让给学生思考,并通过技能操作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第二种是“技能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习惯可能较薄弱,理论成绩不够理想,但对专业技能课较有兴趣。他们为了成为某项技能专家,也会不断进取。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看其优点,并利用其优点在教学中多鼓励,肯定其获得的成绩。在日常的训练中,鼓励这类学生与大家默契配合和协作,在各种技能大赛中,为了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地取得好成绩。
第三种是“就业型”学生:这类学生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一毕业就上岗,应更注重他们的各项技能训练。平常教学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日常学习的团体协作;强化实践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拿到毕业证书,而且还能拿到等级证书。
针对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将他们分为几个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使“同类型”的学生为了共同目标,在各目标“最近区域”类得到最优的发展。
(三) 改革教学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是肯定多,否定少;鼓励多,指责少。制定考试方法,必须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因此,综合测评学生成绩,必须按照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来设计考试项目,采取动笔、动手、动口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具体要求见表1:
总之,在《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唐宗清.解读合作型学校[J].外国中小学育,2003(4):32-36.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目标管理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30
Excellent Engineers Cultiv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eam Target Management Theory
CHENG Sha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gjiang, Jiangsu 212013)
Abstract "The Excellence Initiative"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ims to promote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who are in possession of stro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to sui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Based on the setting of "The Excellence Initiative", the meaning and basic idea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m targe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approaches to realizing the team target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s from five developmental stages. With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rebuilding of management models, undergraduates will receive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ill get overall promotion, which can benefits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engineers.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 target management; team building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能带来明显的人才效应。因此,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卓越工程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来加强和改进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本文提出以团队建设为基础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将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到团队建设中,通过建立一套团队目标管理体系来实现“卓越计划”学生培养目标。
1 “卓越计划”背景下构建团队目标管理体系的意义
(1)强化团队群体动力,提升“卓越工程师”发展的内驱力。“卓越计划”背景下团队目标管理体系构建,首先要立足于“团队”,这是群体动力论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中的核心体现。群体动力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①积极的群体行为会对个体产生良性影响。“卓越计划”背景下团队目标管理体系实现了团队与个体互动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能力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产生极强的内驱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因此,该体系强化了团队群体动力,提升了“卓越工程师”发展的内驱力。
(2)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卓越工程师”三自能力的培养。“卓越计划”学生,面对“卓越”光环和标签给予他们的压力,容易随波逐流,逐渐偏离原预设轨道。团队目标管理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管理的一个创新模式,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目标管理,明确了团队和个人的任务,强调“以目标指挥行动”的管理思想,
实现由传统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把管理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在管理中渗透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 能力的培养。
(3)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卓越计划”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旨在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在于其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社会适应性和发展前景。“卓越计划”背景下构建团队目标管理体系,其基本理念就是集合每个团队成员的思维观念、知识技能、智慧经验等,互帮互学。该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卓越计划”毕业生就业适应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缩短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2 “卓越计划”背景下团队目标管理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从组织行为学对团队的定义: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一群人,②可以看出,团队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塔克曼和詹森的模型中,团队的建设分为五个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以及调整阶段。③目标管理的四个环节可以概括为目标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和目标评估。④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遵循目标管理和团队建设发展理论,在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将目标管理贯穿于团队建设的始终,构建了“卓越计划”背景下团队目标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卓越计划”背景下团队目标管理体系图
3 “卓越计划”背景下实现团队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卓越计划”背景下构建团队目标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发挥其1+1>2的团队效应,下面将从团队建设的五个发展阶段来探讨实现班级团队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1)形成阶段:把握角色特点,科学组建团队。形成阶段是团队建设的第一个阶段,高校学生管理者作为团队建构的发动者,要在团队的组建条件、组建模式、可行性等方面作出严格要求。首要的前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如自我陈述法、小组情景模拟法等,逐一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特点,建立相应的人才库,为组建团队做好准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组建成(6~8人)的团队,团队成员的构成类型选择技能互补型,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合作性的团体里。
(2)震荡阶段:加强管理沟通,解决团队内部冲突。震荡阶段是团队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团队会遭遇到来自内部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高校学生管理者一方面要在团队内部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强化感情交流,协调团队成员间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团队成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沟通技巧,有效解决团队内部冲突,帮助团队成功度过震荡阶段。
(3)规范阶段:制定团队目标,细化团队特征。在规范阶段,高校学生管理者通过明确团队目标来巩固团队建设。首先通过团体训练、小组交流、个人陈述等方式,帮助团队成员细化个人目标,并在共同的交流分享中,指导学生完成可行性与现实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本团队的发展目标。
(4)执行阶段:及时跟踪反馈,强化评价指导。在执行阶段,高校学生管理者可通过对目标实施过程进行追踪及反馈,确保团队目标管理的全面落实和学生个人目标的良好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推行团队工作周点评制,每周定期召开班级短会,汇报与点评各团队一周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该制度既可强化团队工作的计划性,还可以形成团队间良性竞争,促进团队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
(5)调整阶段:总结经验,修正提高目标。团队运行到一定阶段,完成了自身的目标后,就进入了团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调整期。在调整阶段,高校学生管理者通过定期检验团队目标成果,考核管理绩效。当团队完成自身目标后,引导团队总结经验,修正提高团队目标,从目标制定、实施到考评,实现下一个动态循环上升过程。
4 结束语
“卓越计划“背景下实现团队目标管理,需要看到并非每位学生都有融入团队发挥潜力和自我管理的需要,不能过分乐观估计学生的动机。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与团队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活动机制,保障团队有序、高效运作。
综上所述, “卓越计划”背景下班级团队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而在学生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益探索,可提升“卓越工程师”发展的内驱力,有针对性地提高“卓越工程师”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在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注释
① 邢戈,顶兆礼.借助群体动力促进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
② 黄培伦.组织行为学[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4.
[关键词]篮球 培养 团队 凝聚力
0引言
现代篮球比赛中整体战术配合千变万化,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各有所长。而对于篮球运动这个集体项目,必须通过全队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要把运动队中各个队员集中在一起,就需要培养这种团队凝聚力。
1团队凝聚力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篮球运动要团队整体配合,队员间凝聚在一起获得“1+1>2”的效应才能击败对手。正如南美洲蚂蚁抱团冲出火海的故事,如果不是团队的凝聚力使它们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可能都已葬送火海。凝聚力把个体显得微不足道的力量,凝聚成集体的力量就显得非常强大。团队凝聚力把球队的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表现出强大的向心力,使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比赛的胜利而协调配合锐意进取。实践证明: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越高,这个团队的活动效能也就越高。因此,团队凝聚力在篮球运动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是能否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2影响篮球运动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2.1教练员对培养团队凝聚力起着重要影响
作为一个球队的引导者,教练员就如同乐队的指挥,教练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团队的水平。一个具备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不断更新充实的篮球专项业务知识的教练员,不仅交给队员们高超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还会引导队员们相互配合,团结合作。教练员充当着队员沟通之间的桥梁,是球队大集体中的协调者,处理队员间的各种问题,使大家处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建立信任发展合作,是团队凝聚力组织者。
2.2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征成为影响团队凝聚力的主观因素
运动员是团队中的一份子,是培养团队凝聚力的主要力量,只有所有队员团结在一起,才能组建强大的凝聚力。然而由于每个球员的个性特征不同(大致分为责任型、合作型、独立型),对于责任型和合作型的球员,很容易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然而对于独立型球员,由于他们往往干任何事情都是被动的,缺少责任心,很难融入团队中去,这就对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阻碍。所以要想凝聚力,就要努力改变队员的个性特征,使责任型改变成合作型,培养独立型者的责任心和合作的精神。
2.3团队人际关系是影响培养凝聚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和谐融洽的团队人际关系是队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保障,而交流与沟通又是培养团队合作集体精神的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队员们在生活和训练比赛中都能互帮互助、鼓励协作,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培养队员们的集体责任心和集体归属感。因此,培养团队凝聚力只有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4外界环境因子对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篮球运动也变得生机勃勃,竞争日益激烈。其蕴含的产业气息和商业、文化气息也变得越来越浓。球队及队员常常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影响,如媒体的采访、球星的光环效应、球队老板利益的干预等等。在这样的外界环境的干扰下都会或多或少影响队员的思想,破坏集体的和谐,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建设。
3在篮球运动中如何培养团队凝聚力
3.1明确和培养队员的同质性
同质性就是队员间的共性。在集体大目标的前提下,明确培养队员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在一定的共性基础上队员间就容易产生好感,乐于交往与沟通交流,自然而然就促进了关系的和谐,增强了集体归属感,促进了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同质性是队员们形成共同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基础,而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联结队员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基础。因此,在篮球运动中培养团队凝聚力应明确队员的同质性,并不断培养他们的同质性。
3.2在球队中注意“老大”效应的培养
球队的“老大”就是球队的心脏(一般多为球队队长)。没有“老大”的球队就如战场上没有将领的军队,如一盘散沙群龙无首。培养球队“老大”,不仅要使其具备非凡的身体素质、高超的篮球技战术,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令队员信服的威慑力。在“老大”的带领下,队员就如蔓藤找着了依着点,可以全力的勇往直前。在 “老大”效应下,球队“老大”就如同一个磁场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带领队员凝聚在一起团结协作取得胜利。
3.3加强球队的思想教育
篮球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练习,它是一个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不仅要练习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还应该加强球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队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队员把球队的目标转变成自己的具体目标,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职责,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辱观,从而自觉积极地并肩作战凝聚一起实现集体目标。
3.4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成功的球队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将人体的集合,而是在团队合理的规章制度与精神下,将队员的优势和能力充分合理的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远远超越个体力量简单相加的凝聚力量。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很好的约束管理球员,而且还是维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保障,是处理协调球队问题的依据。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队员们可以健康的交流沟通团结合作。所以,成功的球队建设,培养良好的团队凝聚力,必须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做指导。
4结语
团队凝聚力是集体项目的灵魂,在组织篮球运动中就必须明确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发现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努力培养和建设团队的凝聚力。强大的凝聚力把每个队员凝聚在一起使队员间产生良好的互溶性,在训练比赛中同舟共济争取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忠秋.运动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特征与培养方式探讨[J].体育科学,1963.
[2]吕铜,钟添发.篮球队内聚力对战术配合影响及其现状[J].湖北体育科技,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