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诗歌的文学常识范文

诗歌的文学常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诗歌的文学常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诗歌的文学常识

第1篇

let it be简介

1968年年末,披头士放弃了现场表演两年多后,保罗·麦卡特尼渴望乐队重返舞台表演。当年的《White Album》录音环节已经看到队员间一些严重的争论,和续渐催向紧张的关系。麦卡特尼认为乐队因为多年没有作现场演奏,已失去凝聚力。这时麦卡特尼想起来母亲曾说过的一句话:“让一切都随其自然”,于是麦卡特尼开始构思这首歌曲。麦卡特尼母亲的名字叫玛丽,所以他用圣经中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来代指自己的母亲,于是诞生了“Mother Mary comes to me”这句歌词[6-7] 。

1969年1月3日,披头士为了拍摄纪录片《顺其自然》,在特威克南电影制作室首次演唱了该首歌曲,该版本中只有保罗·麦卡特尼的钢琴声和歌声。同月31日,披头士在Apple工作室录制了正式版本 。

let it be鉴赏

《Let It Be》是披头士最伟大的歌曲之一,是同名专辑中的一颗宝石,这首福音歌曲的歌词是麦卡尼特写过最好的了。歌曲的伤感引导了它的宏伟气氛。《Let It Be》会持久,因为它的结构和歌词简单而又强大[10] 。麦卡尼特美好的钢琴演奏以及乔治·哈里森精致的吉他独奏,使歌曲完美[11] 。歌曲的音调是A大调,拥有每分钟69次的慢节拍,麦卡尼特的声音跨度从E#4到A#5[12] 。

let it be歌词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she is standing right in front of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when the broken hearted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agre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For though they may be parted, there is still a chance that they will se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when the night is cloudy there is still a light that shines on me

Shine until tomorrow, let it be

I wake up to the sound of music,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yeah, 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yeah,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看过初中学生唱的英文歌的人还看了:

1.初中生必唱的英文歌

2.初中生能唱的英文歌

3.适合中学生演唱的经典歌曲推荐 适合中学生的励志歌曲大全

第2篇

1.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2.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3.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4.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5.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6.书四库:经、史、子、集

7.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8.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9.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0.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11.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1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3.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15.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16.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7.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8.五花:金-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儒、道、阴阳、法、墨、名、纵横、农、杂、小说

38.中国历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第3篇

    关键词: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由于它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有较大影响。笔者在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十多年的实践中,力求把教书育人的宗旨贯彻其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搭建一个教学的平台。近几年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教学,主要是从历时的角度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在此基础上,评述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和文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文学史知识。而作为文学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的作品,其美感特征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常常被一些纷繁的文学史知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所遮蔽和掩盖,并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潜在功能。从教学实践看,许多同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的理解,过于依赖文学史教材中的学术定论,而忽略了个体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未能将自身的情感体验、生命意识融入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因而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对自身的人格养成和素质培养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加之课时的限制,如当代文学部分在我校是开设一个学期,每周3 个课时,却要讲授从1949年到1997年近50年的内容,更使得这种讲授浅尝辄止。为使这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向素质型的教学发生转变,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对《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做了较大调整,在宏观把握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把教学的重心倾斜到了作品方面。绪论部分对当代文学的概念、分期、发展概况、重要的文学史事件进行介绍,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对50年的当代文学史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和印象。正文部分精选能够覆盖当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十几部作品进行精讲,作品的选择原则是既要考虑审美性,又要兼顾文学史方面的代表性,同时在文体方面兼顾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多种体裁。

    与所讲篇目有关的文学史知识会在篇目讲授时再次强化,以区别于一般的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这样在讲授过程中就能进一步把文学史教学具体深入到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中去,虽然讲授篇目不多,却能通过引导学生细致深入的阅读和体验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质,把获取文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艺术的感染和人文精神的浸润。内容表述方面也作了革新,一改传统表述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刻板的套式,代之以一些富有诗意或哲理的小标题,如“人———诗意的栖居”、“了悟死亡”、“活着,永远的追问”等,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直观上也给予了学生美的感受。

    为了弥补讲授篇目有限的不足,我在第一节课就拟定了一份本课程的必读书目,让学生课下阅读,并要求他们制作索引卡片,写出评论摘要和自己的阅读感悟,期末检查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总成绩。每堂课后再为他们提供与本节课有关的阅读文献与参考资料,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资讯,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我还要要求他们充分利用教材。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学术界公认为本专业和本课程的最好教材之一。教材着重从“文本”的角度出发,在编写方法上,注重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在编写内容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做了深入的讲述和评析。配套作品选(四卷)更保证了学生的一定阅读量。与学界其他《现当代文学史》相比,它有着突出的优势,即所触及的内容相当扎实、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尤其注重史和作品相结合,力争多角度、多维度、多侧面地向读者展示现代文学史丰富的内蕴。教材编写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阅读、写作和批判、审美能力。正因为教材具有先进性,因此对教材的研读成为学生必做的功课。这样,课内与课外结合,点与面结合,经典性、人文性与审美性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尝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基本是教师一个人的自我表演,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可以条理系统地传授知识,但缺点也很明显,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被动,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无法发挥,因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思想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启发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达到此目的,我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有的内容以老师主讲为主,但重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经常采用“提问式”教学法,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每次上课开始,都将上次教学中的精华和难点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有重点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有的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前几周就告诉学生要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提前阅读作品,搜集材料,整理思路,写好发言提纲,然后课堂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因为课前学生作了充分准备,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讨论热烈, 05级本科班的《黑骏马》讨论课,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再加以点拨引申,对学生不懂处详加阐述,将讨论导向了深入,教学效果相当出色。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一是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二是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让师生能够形成思想的碰撞。我还将实践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如组织学生举行现当代诗歌朗诵会,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表演话剧《雷雨》片段;让学生编制“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简表”,平时的教学中就贯穿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将所学内容与思考判断、文字表达训练相结合。这样,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贯彻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知识和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积累了素材和经验。

第4篇

一、怎一个“怕”字了得

老师怕作文,怕什么就怕这些困难户,因为老师们缺少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脱贫”;孩子们怕作文怕什么?一怕作文枯燥无味,二怕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写。这也难怪,学校把学生封闭在学校里,使他们远离社会,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把孩子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也挤占得所剩无几,不是请家教,就是送孩子到这个训练班,那个训练班,甚至不准读“闲书”,不准看电视,连报纸也不让接触。生活圈子狭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单调,写作的生活之源近乎枯竭,导致大脑“缺氧”。于是,除了空话、套话,就是假话、谎话,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路要写人生……打官腔,唱高调,没有童真,没有童趣,没有童言,更没有独特的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始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学校作文不对孩子们的胃口,因为它是教材规定的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学生所想表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又怎能写好作文。如果解决了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问题,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奥秘在哪里?其实很简单,让孩子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二、走出门,生活处处有文章

作文是什么?有人说得好:“作文是心灵的牧场,它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发现和想象,是一种自然的倾吐;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才思,是一种真情的涌动。”作文即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要让学生抒感悟、显本真、淌才思,就必须把他们从封闭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暂时放弃那些枯燥无味的训练,暂时告别那厚厚的参考书,有充足的时间去亲近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那空中的小鸟……让他们去感受春的绿叶与生机,夏的鲜花与灿烂;去感受秋的红叶与成熟,冬的白雪与深沉,达到心灵审美的自足、自适和自我写作水平的提升。

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敢于对身边的人物评头论足,对周围的事物说三道四,对于热点问题、趣闻轶事指手画脚。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思索,在生活中作文,才能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话想说。

三、巧点拨,笔有千钧任翕张

我们知道,就作文本身而言,写作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好教,而观察、体验、想象等思维能力及外在事物的表现能力难教。最好教的对实际写作用处往往不大,可老师却舍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较难教的很难言传,却往往又被老师忽视,成了那被遗忘的角落。所以老师抱怨作文难教,也就难在这儿。怎样才能让“笔”轻松起来呢?

1.选材自由,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命题更加个性化。每次作文尽可能提供两个以上的话题供学生选择,作文选题的要求要广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话可说,那么可以放宽到相似的题材。这样可以避免编造,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情感表达上的自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便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那也比说些口是心非的谎话强。因为学生说了真话,道出了不健康的思想,老师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住学生思想差异这一课程资源,能更有效地擦去学生心灵上的尘埃。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逐步引导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四、善修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是说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体味,反复锤炼,反复修改。

“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课标的要求。叶圣陶曾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还提出了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自改习作,切不可盲目。首先,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分好评改小组,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能够“互补”,或者形成“帮带关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比如,从作文的内容和写作基本功两个方面入手,先看作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写具体了;然后从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修改,既要用上统一的修改符号,又要将其改正过来,并写上恰当的眉批和旁批。最后,要写上作文的总评,评语应以肯定优点为主,主要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才会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多赞赏,好风还须凭借力

第5篇

语言二字其本身词义就是“说话”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交际和使用,传递相互的信息。语言也是一种使用最灵活、表达意思最完整的信息传递符号。对语言灵活的使用和完美的表达来自于对语言的扎实的学习、熟练的掌握、良好的思维和自如的运用,学习语言的过程既是学习说话的过程。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听、说来完成对语言的习得,通过读、写、译几个环节的学习和大量的训练来完成语言学习全过程。但是,学习英语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必须人为的去创造的。如何创造语言学习氛围?我们认为也只有通过多听、多模仿、多练、多说、多读、多背、多写、多实际运用来感受语言、接受语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直至达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随心所欲使用语言、完成语言学习和掌握。笔者在多年外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考试的改革

考试形式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考试题型的设置、分数的分配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引导着教学的方向,决定着教学的轻重环节。现在我国的英语考试大都设置60%到75%的四选一的考试题型,听、说、写的题量不足,各种技能相互交叉使用,相互渗透思维的题没有,阅读题量太大,发挥题少,分数设置也不尽合理,给学生思维和发挥的时间太少,尤其四选项的题型在英语学习中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四选项在试题中大致上相似或接近,考生在区别正误的选项后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有时在四选项中甚至两个选项可能都能用,只不过是由于思维和理解的不同而决定选择某一选项。这种考试题型可能被认为: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这种考试形式也减轻了教师批卷的沉重负担。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反复训练,实践这种题型时,总是交替地接受着正确语言信息和错误语言信息,记忆着正确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同样记忆着错误的语言的使用情况,所以通过长期的正误辨别,区分学习训练,最终影响了学生正确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确切表达及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题型设置的不尽合理,教师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应付各种题型的考试,以致制约了教师对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时间运用能力不高,交际能力不强的现象出现。全国四、六级英语统考统一时间、统一题型、统一批卷的形式也不尽科学,它遏制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二、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成败,决定着教学模式,教学法的实施和研究、学习、训练方式的采用,各种学习和使用技能、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写形式、编写质量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综观我国当前公共英语所使用的几套教材,近几年虽有些修改,但改动不大,相反,教材的册数越来越多,习题量越来越大,注释越来越少,生词量过大,常用词、重复词汇太少,课外读物、阅读欣赏、扩充知识面的材料少,听说材料不足,教材的编写给教师安排课堂活动的机动时间有限,教材的导向偏于考试的东西太多,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理论点拨太少,过重于强调阅读,而轻于听、说、写使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熟练程度的掌握等。尤其是在教材编写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公共英语的特点,因为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还是业务知识,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工具,不宜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要求相比英语专业有所不同,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应当侧重能力的培养,语言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良好的语感,扎实的自学功底和较高的自学能力。同时提供一些阅读欣赏,风土人情等东西方差别比较大的、趣味性较浓的篇子,让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教材种类不宜太多,像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分得过细。

三、教学法的改革

在我国,教师大都习惯使用传统的英汉互译教学法进行教学,单词互译、句子互译、课文互译、联系互译、听力互译、口语对话也进行互译。除此之外,语法教学也是使用较广的,教师通过学习和操练语法规则、结构来学习语法。教学步骤正如Stern所描述的那样:先是规则的描述,接着是词汇和翻译联系,最后是课文的翻译。这样教学就像在学习前先给学生画上一个框,学生不管做什么联系总是考虑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否有语法错误,总也跳不出此框。如:听英语材料时总在不停的翻译,一旦翻译跟不上时,他们就认为是听不懂了,口语对话总是先用汉语思维一个框架,然后用英语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写作文更是汉译英的过程。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课占据大部分时间,而学生的作用则是被动的接受。传统的教学法有它自己的弱点,但也有可利用的方面。因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也许要使用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交际教学法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实践和使用的重点,它的使用不但能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自学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良好的语言接受方式。假设传统的教法能与交际教学法有机的结合使用,我们的英语教学会搞得更好。

第6篇

一、教师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知晓―导学―评价

1.知晓:知晓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与新编教材的编排与内容。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只有能够明确地知晓我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才能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学,方向错了,南辕而北辙,我们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意见》是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学生在完成语文学习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获得发展。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就可以实现“图钉效应”(一个手指头不能将一枚钉子钉在墙上,但可以将一枚图钉钉在墙上)。从《意见》中的内容可以看出,Z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重塑。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突破核心。

新课程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也进行了“洗心革面”,作为教师,教材是我们的纲,是我们的领。我们必须对新教材的编排与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知晓,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样,我们就能够统筹安排,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某一单元、某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2.导学:以组织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指导学生学生进行学习。

这一个核心关键是教师的角色担当。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己能读书、自己能作文。”新课程就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教师注意把握课堂导向、流程,充当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当然,“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学堂”不等于教师就不讲,讲是为了不讲。

这一核心的另一个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手段手段。新课程的内容容量其实比过去的内容容量更大了,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效率,就语文学科来说,借助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如容量过大或速率过快,都会使之适得其反。

3.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更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方式和方法。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意见》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重点要研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特别重视以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评价手段和功能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作为评价的手段,它不再是单纯的给学生一个考试的成绩,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而全面地评价记录、认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二、学生学习中的“三个核心”:认知―探究―运用

1.认知:提前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预知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提出疑问。

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准备,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并能对新的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反之,学生对新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就能够也有勇气和“底气”在课堂上主动而积极地发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教师在学生对新知识已有基本了解和核心难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这样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2.探究:以真实的参与者身份进行知识的巩固性讨论和释疑性争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在阅读中,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写作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在这个核心中强调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提升知识,巩固知识;在讨论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预习后,知课文晓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对课文的主题、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自己存在疑问进行提问和对话,从而在这个交锋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审读与批评中切磋,提升。

第7篇

关键词:视唱练耳;学习方法;模唱;构唱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是通过视唱和听辨训练来组织、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表演、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并能独立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音乐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得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教学进度上要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也很重要。首先是在课堂上的学,要把自己的学与老师的教紧密结合,其次是在课外的自主学习,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将学生的主动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紧密结合,视唱练耳学习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视唱练耳的学习被动且不注意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学生的学来谈谈视唱练耳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给他们一些指导意见,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一、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要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

视唱练耳虽然是一门技能课,但是也涉及了部分音乐理论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我们要将它与相应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学会融会贯通,这样对视唱练耳学习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视唱练耳学习中,与之关系密切的音乐理论知识有音程与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几个方面。

(1)音程与和弦。音程就是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它分为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和弦就是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三度叠置的原则组合在一起,它分为三和弦和七和弦。在对音程与和弦的训练中,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掌握各种音程与和弦的构成、性质、名称、以及和声色彩,只有这样,我们在学习时才不会有障碍,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调式调性。视唱练耳教学中涉及到的调式有三升三降以内的七个系统调式体系,每一个调式体系中又包括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民族五声和七声调式等诸多调式。对于每一种调式,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它们的调式特点和调内特征音,这样,在旋律听辨和视唱时,才能有针对性、更好地把握调性。

(3)节奏节拍。对于节奏节拍,我们在理论上,首先要掌握其拍子类型,以及每一种拍子适合表现的音乐情绪,其次要掌握的就是各种基本节奏型,对这些节奏型要做到会写、会读、会看。在这个基础上,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教学意义,学生的节奏感才能得到迅速提高。

二、要跟上教学进度,及时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前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学好,越往后学起来会越觉得困难。因此,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跟上教学进度,不能掉队,这就需要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掌握。

首先,课堂上要与老师积极配合。视唱练耳是一项技能训练课,只有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全面地调动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运用我们的眼睛来看、耳朵来听、嘴巴来唱、脑子来想、手来划拍打节奏,才能实现技能训练的方法、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视唱练耳课堂是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能影响教师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有积极的反馈和回应,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练习要有针对性。很多同学课后也做了练习,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源,主要是练习时没有目标,泛泛而练。同样是听音,有的同学是漫无目的地听,而有的同学就知道结合课堂上的内容进行练习,或者针对自己还没有掌握好的内容进行练习。

三、模唱要在多听的基础上进行,要有正确的音高概念来引导

模唱是视唱练耳课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但是往往不受重视。在模唱的过程中,如果脑子中没有正确的音高概念,练习再多也没有作用,结果还是跑音。只有通过仔细地听,对所要唱的音的音高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和认识后,再来进行模唱,才能唱得准。模唱包括对基本练习的模唱,以及具体视唱曲中音高难点的模唱。

基本练习的模唱有音阶模唱、不同度数音程模进的模唱、和弦模唱等。在唱基本练习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看谱唱,而不要背谱唱。可以先看着谱,仔细地听一遍,听的同时脑子中要对前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做出快速的识别与存储,然后再看谱来模唱,模唱时,注意在内心听觉概念的引导与监督下控制好音准。

在视唱曲目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音高难点,很多同学在唱的时候只会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结果就是唱不准的地方仍然唱不准。对于这样的音,我们要做的是单独模唱。先单独听几遍这些音,脑子中有了音高概念后,再逐个模唱,可以稍微慢一点,重点是要模唱准,接着将前后的音衔接起来模唱,最后再按照视唱中的节奏和速度要求来模唱。

四、通过构唱来巩固音高概念

“多唱则善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构唱是听辨的前提,它分为音程构唱和和弦构唱。通过构唱,可以巩固脑子中已建立的音高概念,同时也有助于熟悉音程和和弦的构成。

在构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同一低音上进行各种性质的音程和和弦的构唱练习,遵循的原则是先易后难。首先是对音程的构唱。在音程的构唱中,大、小三度和纯四度是重点,它们是构成三和弦的上下两个音程的关系,接下来是纯五度和大、小六度,它们是三和弦的和弦外音的音程关系,最后再是大、小二度,增四、减五度,大、小七度,纯八度。和弦的构唱可以在音程构唱的中间阶段加入进去。当一个音上的构唱练习都做完了后,我们可以换其它的音为低音,再来进行构唱。这样,在构唱练习中,我们就会接触很多的变化音,对这些变化音的反复构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定音高的培养。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视唱练耳能力,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的练习必不可少,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和一些其它的问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意见,希望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第8篇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加,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技工学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学校报名时节门庭若市,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不少学校通过资源整合不断扩容升格,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然而,对于身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感受更多的却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量未经筛选的新生入校后不仅学习基础差,非智力因素方面问题更多。多数学生生活没有目标,懒散,自制力差,缺勤率居高不下。原本因内容生动而较受欢迎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玩手机、看小说等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当一部分学生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肯学习,令任课老师充满无奈,叹息现在的孩子不懂事。这种无奈昭示着技校语文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只有主动变革,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技校语文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探究技校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源构成复杂,整体基础较差。技校学生的主体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外出打工返乡的青年农民,社会上闲散的失业青年。这一群体是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整体上自我定位偏低,缺少目标感和上进心,相当一部分人对能不能毕业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是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注重内容的传授而忽略课堂形式的变化,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用平淡的语言重复书本上枯燥的内容,照本宣科若干年都是单向地对学生灌输,从态度到情绪没有一点神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大部分学生抱着学一门技术好就业的想法来到技校,文化课没有在其需求范围之内,他们对语文教学中讲授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之类的知识毫无兴趣。

三、 教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技校语文教学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人一旦失去自主性,就会进入“假学习”状态,有其形无其神,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进行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管理及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据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显示,不同形式的学习24小时之后平均记忆保存率分别为:单一地听讲5%;阅读10%;读和听结合20%;观摩示范30%;参加讨论50%;动手实践75%;讲授给他人90%。数据表明课堂形式越丰富,学生参与程度越深,越有助于理解与记忆,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由此看来技校语文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借鉴市场化运作的某些培训手法,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技校语文教学改革要实施分层次教学,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改变教学态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丰富课堂形式,变换教学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成绩,实现专业技能与心智水平的同步提高。

四、 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变现有的评价标准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多半是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原本就有的各种毛病,来到职业学校后通过叠加更加强化,靠简单的说教督促难以收到管理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评价标准,放弃一刀切式的尺度,实施分层次教育。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接受学生现有的基础,包容他们的不足和缺陷。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只有降低标准他们才能在学校待下去,学有所得。要鼓励他们“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保持成长状态就是一种成功。教师要能够走近学生的心灵,真诚关爱他们,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职业教育成功的终极标志是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得到提高。据此,评价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效果,也不能单单停留在常规教学检查等表面性的工作上,而应通过政策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心智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多下功夫。

(二)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的调整

技工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习课、专业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在技校教学体系内只是辅质的,这也就给语文课教学留出了一定的自由空间。按照教学大纲统一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固然重要,但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太远,无疑是形同虚设。所以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从多掌握一些词汇,到综合提高写作水平,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技术、提高社会生存适应能力,都算是实现了学科存在的价值。就语文课具体教学而言,可以根据学生个人需要,侧重于不同的领域,延伸出成长日记、公众表达技巧、书法、应用写作、普通话等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内容灵活多样,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学风,充分办出学校特色。

(四)调整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态度

学生厌学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把学生当成管教对象,动辄对学生横加批评指责,或以罚款、叫家长相威胁,结果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不好管教。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工作的本质也是服务,我们是受政府委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是服务对象而非管教对象,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学生一旦被视为服务对象,教师就不应随意抱怨,更不能对其横加指责,只能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这就像厨师没有资格批评顾客口味刁钻一样,应该做的只是调整配料和加工方式去尽力满足顾客的口味。转变观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能够首先放低姿态,从人格、心境等各个方面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进入双向沟通的状态,进而实施真正的教育。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担当主角,尽量减少占用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五)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反应

漠视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只顾麻木地讲自己的课,这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很常见,过去感觉没有什么不正常。其实,教师很“酷”或者很麻木的表情,是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若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教师首先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自己的个性,以便师生间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书本知识以外,个人的治学经验、人生感悟、认知体验、兴趣爱好、情绪反应等等,凡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知识都应该随机灵活地插入课堂。教师自身的亲和力,良性情绪的辐射,以及教师的饱满的精神状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被动地接受情绪的支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绪做互相的不良交换,严重地损害了教学气氛。情绪问题实际上是态度问题。教师应避免与学生形成情绪对抗,成为自我情绪的把控者。教师上课必须对自己有情绪上的要求,意识到情绪是可以调整的,要善于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绪,把学习的热情传递感染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这的是讲好课的前提。

(六)设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氛围

教师按部就班、慢条斯理的讲课节奏,会令学生感到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眼中无人”只管讲自己的课的情况,而是要通过精心设计,营造学生踊跃参与的良好气氛。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欣赏的眼光、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自己成为课堂气氛的主导者。教师包容鼓励的态度显得尤其重要。要把“不错”、“很好”、“再想想”、“很有创意” 、“很别致”当成习惯性用语。连续大量发问“是不是”、“对不对”、“同意的请说yes”、“不同意的请举手”,以此引导学生大面积参与。多使用“我们”、“咱们”,而少用不用“你们”,以此拉近心理距离。要制定课堂规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比如,课堂发言结束其他学生用掌声鼓励,要求学生用点头、微笑等形式给讲课老师回应。教师提问时多问开放性问题,不论学生做怎样的回答,都能从中找到积极的成分并加以肯定,禁用讽刺、挖苦、打击性语言。

(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

教师单一讲授超过20分钟后,即使口才再好,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的学生已经是为数不多,这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太少有直接关系。“我问你答式”的启发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今天学生的需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让课堂10分钟内必有互动。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小组作分组讨论、演讲、脚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也可以随时让学生登台分享,或站起来阅读指定内容,或让不同观点的人分组对抗进行辩论,再加上综合运用常规的提问、应答等形式组合到一起并频繁切换,能使课堂保持较为生动活泼的状态。此外,教师还要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使其在活动中有被充分关注的感觉。要做到这一切,教师要有足够强的设计意识,提前备课的重点不是自己如何讲,而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凡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尽量不做。学生只有深层次参与才会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

(八)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内容选择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二、人员组织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三、安全问题

1. 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2. 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四、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10篇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多样化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黄河的主人》的语句教学:“一、二 、三、四……啊,一共七个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个人,作者此时会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或重读、或轻读、或快速、或缓慢,且都言之有理。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这对张扬个性、发展求异思维是大有益处。

2、倡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的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没有搬出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爱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组块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3、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长城》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奋起疾书,急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二、小学语文课文个性化朗读的独特化

朗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检阅学生阅读能力。如果教师把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为“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周瑜黄盖火烧赤壁的精彩片断“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的朗读时,先播放课件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一段该怎么读?为什么?同学们大多谈了曹军伤亡惨重,士兵们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而且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心、入情入境。

这时笔者没有满足于此,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怎样解放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 没有多样化的启迪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于是这位教师又以“刚才我们从曹军的角度带着的悲伤的情感来品读。有没有人从别的角度体会出不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有的说应该读高兴、自豪点,因为东吴的周瑜赢了;有的说应该读出恨、可悲,因为那些士兵的家属在盼着他们回家团圆。这样的朗读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又使朗读训练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把语言文字学得更扎实,有效。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有位老师上《 清平乐 村居 》一课,让学生朗读,先是学生一个一个地读,然后读给同桌听,再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熟练了,教师又盲目地一个一个指名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这样就走入了误区。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认知和感受,倡导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的同时,在文本共性感知的问题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进行梳理、讨论,引导学生对基本问题进行共性的探究,是一种群体感悟、体验交流的集体探究活动。没有个性的共性,不会精彩;没有共性的个性,定会浅薄。个性与共性不能很好地统一,就会导致“顾此失彼”。

第11篇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促进综合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作为较为实用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教育改革这一大环境下,目前许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在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大都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缺乏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依然促进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对其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就十分的必要了,具体表现在:

    (一)各大高校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教学的研究。由于理论的研究不能填充实践教学的空白,并且少部分的学校即使对实践教学有研究也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比如浙江某大学为适应国家的改革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提出改革,经实践教学作为理论研究穿插在课程之中,虽然注意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学生很难从课本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社会实践的岗位上去,还是理论和实际脱节了。

    (二)高校教育面临社会的极大考验。目前的高校的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是随着国家每年的扩招已经过度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那就意味着高校承担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现在高校承载着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过度教育,因此,更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思路,转变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思想,加强实践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实用性人才。

    二、高校市场营销船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现状

    据社会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企业对本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表示不是很满意,尤其应用在实践上,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的经验太缺乏了,因此目前市场营销高能力人员还是紧缺的,因此可以说明在学校期间大多数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大力度实施改革策略。

    (一)实践教学考核偏重于理论。不少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方法是采用搬进书本,在课堂上实现实践理论的传授,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式又大多停留在纸卷上,评估的标准也是考试试卷的分数高低。很显然,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不能有答题的对错来评判的,这样也很难引起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的重视,然而市场营销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实践导致学生对它的认识停留在纸上,离自己是那样遥远。

    (二)学校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对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固然好,但是由校外企业老师负责即可,甚至有的觉得实现起来较为麻烦还浪费经费,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实习是一样的,因此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机会不珍惜、不重视,原定的教学计划没有实现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是老师本身的实践的能力就缺乏,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也是很致命的,一般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很少有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的经历,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不足,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并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到公司去实习、做市场调研,这些都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必须严格把关,每位学生的实践内容和成果。如图所示,可以开展这样的学分制安排来制约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知识摄取量的增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只有一线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学校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具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对实践教学予以足够重视。市场营销专业与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属于金融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科一组织学生与其他系一齐组成模拟的团队进行企业模拟实践,校内实训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利用基地的现有设备、产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三)积极推进教师体系的实践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老师的引导和教导是学生社会观形成的阶段能力的提升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老师们为了加强实践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真正运营时的机制,高校校应该支持专业教师的企业顶岗实习;或者为了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可以定期的请一些企业的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实践内容,让他们作为老师来教授学生,应该是更合理有效的方式,通过一线实战经验的分享,提升学生对社会具体工作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12篇

一 、抓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二 、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

三 、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鼓励学生拓宽思维

阅读教学中,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学生对课文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而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上,应强化读者的“自主”意识,即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御文本的主人意识。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阅读思维有广阔的四维空间,即“解文、知文、论世、察己”。所谓开发阅读的智力潜能,就是要在作品(文)、作者(人)、社会(世)、读者(己)四者之间彼此往返,自由驰骋,发挥读者的聪明才智。因此,课堂上,我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五、合作探究、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六 、激发求知欲

语文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具体地说,首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感氛围。良好的氛围、适宜的环境,是使学生产生乐学、愿学的条件,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激活情感的重要保障。建立师生情感网,巧设教师的语言,采用现代媒体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进入情境,带动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其次,理解感悟相融,挖掘情感因素。再次,朗读积累结合,升华情感体验。诵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教育弘扬人性,也就是弘扬个性。而我们的教学常常不是这样,我们追求标准答案,我们追求和常规相符。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有个性的人。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教师也应该以一种正常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和别的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想学生哪里出了问题,而应该警惕自己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处理是不是出问题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八、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1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艺术生 大学语文教学 项目训练 过程性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9-02

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学生应当在德育、智育、体能、情商、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应当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更新理念,重新定位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语文培养目标。

大学语文是艺术院校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听说表达、应用写作等方面能力。它的特点除了人文性、审美性,还在于应用性和工具性。语文的应用功能将伴随着人们的一生,人们随时随地都要使用它。丰富的语文知识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不能只是提高高职艺术生的人文素养上,还应该强调工具性,以应用为目的指导学生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利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心应手地去应用它。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内容和方式均以教师的选择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已严重脱离现实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从更新职业教育的理念入手。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 以“育人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其次是“艺术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工作。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为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增长服务,为学生未来岗位需求服务,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总体目标定位。

大学语文教学为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服务,首先需要进一步了解高职艺术生的现状。不可否认他们与本科生相比,存在着诸多的差距,人文素质欠缺是不争的事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十分薄弱,部分学生的语文知识十分贫乏,甚至表述事情时词不达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艺术灵感之源,不论学习哪门艺术,都离不开这种能力。但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深受应试教育之苦,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格式化思维和模式化训练早已把他们本来就不多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摧残扼杀殆尽,这对于学艺术的孩子来说是最可怕的!大学语文教学为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服务,其次需要大学语文教师走进专业课堂,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所需要的语文基本能力。走进专业课堂和专业老师交流,我们获悉: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声情并茂地朗读的能力、归纳概括主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是艺术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欠缺又急需训练提高的能力。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紧扣艺术生欠缺的这些能力来设计,如:利用诗词教学训练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的能力,利用文本阅读训练学生归纳概括主题的能力,利用课堂辩论、3分钟说话等形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故事续编”和“文体改编”等训练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此,大学语文课成了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有效补给站,自身的特性更加突显。

二、革新教材,注重母语教育和应用能力训练。

要开好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大学语文这门课,有一本适合艺术职业教育特点的合理实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基础。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名目繁多,但真正适用于高职艺术教育的教材却很少。为此我们新编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部统编高职艺术教育类的教材《大学语文》。结合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材在内容建构框架的设计上,努力突破以往大学语文教材简单停留于文学美文欣赏和讲读的模式特点,力主体现实用特色,注重母语教育和应用能力训练的结合。教材分文本阅读与职场写作训练两部分。文本阅读依文体分为六个单元:“轴心时代 文化源流”、“意象世界 诗意人生”、“ 形神兼备 思辨生命”、“描摹世情 洞察岁月”、“洞达世态 演绎人生”、“谈艺论道 艺苑品茗”。职场写作训练以和艺术生关联的“毕业”、“求职”、“艺术活动”三个环节中所需的应用和实用文本的写作为主。阅读部分的选文注重人文内涵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相结合,注重经典性与当代性相结合,注重语文素养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训练部分则把文本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结合,既有思考讨论题又有实践训练题目,深化学生对作品内涵和特色的理解,训练其不同情境下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教材既有利于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空间, 又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职业素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改革教学模式,实施能力培养,化讲为导,促学为练。

高职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主题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必须打破,还课堂于学生。而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则需要教师依据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课程项目训练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教师根据能力训练目标,设计一个个专题项目任务供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比如:“歌唱语文”――讲到诗歌,配以“用现成的曲子演唱诗词”的专题项目训练,讲到《黛玉葬花》,让学生学唱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既贴近了学生专业,又让学生掌握了诗词。“画说语文”――“为课文画插图并说明创作构思”“,贴近美术学生专业,既让美术专业学生得到一次专业创作实践锻炼,同时又是一次很好的专业介绍训练;”拍练语文“――以“‘身边的美丽’‘正能量’为主题选题拍照片并配以美丽的文字介绍”这一项目训练,意在培养学生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种善于传播美和正能量的思想,使得“正能量”在学生中传递。同时文字的写作又恰到好处地训练了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受到学生的喜爱。“舞动语文“――将“诗词改编成舞蹈”进行课堂展示,深得舞蹈专业同学的喜爱,学生把专业课所学带进了文化课堂,改变了以往文化课略显沉闷的单调气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和专业课的联系如此密切,从而改变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偏见。“吟诵语文“――“举办全班诗文朗诵会”,要求学生写出主持词、请柬、海报等,把职场写作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的项目训练实践中。抽到此项目的一组同学,分工合作,得到一次综合能力的锻炼,取得了大家公认的好评。如此等等…… 专题项目训练一般由学生课下分组完成,课上展示。为了配合学生专题项目训练任务的完成,教师授课时把选文教学均视为一个要完成的项目任务,精讲篇目中,较深的内容教师通过补充材料和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引导,相对浅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教师的讲解侧重示范性、引导性,注意从方法上对学生示范引领,化讲为导。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教师一直从旁做助手。学生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再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经意间,师生的角色在转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提高。任务伊始,很多学生不会制作幻灯片、不会写教案、不敢在众人前讲话,通过这样的训练,他们学会了该学的知识,锻练了需要的能力,大学语文的课堂角色定位在变化,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改传统的教师一人上讲台为多人上讲台,将个人单独教学与多人共同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方式从过去的知识单向灌输转向多途径的人文教育和能力训练。

四、改革评价方法,引入多方评价,全面动态评定学生成绩。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阅读感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那么,如何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呢?

一、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阅读原文上。

1.给足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让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在深入阅读时,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阅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简教学环节,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实实在在的读。

2.全员参与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阅读活动,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保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特别是自学性阅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二、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以教参理解统一学生认识的现象。其实这种所谓的“统一”掩盖了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冲淡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活动就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读自悟。

1.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教学《落花生》,教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用教参中的话来答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其实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则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还有的来了个折衷: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萌发出的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只要有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的广阔的时空,就会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2.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分析讲解

布鲁纳曾在“脚手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对课文的每一种理解都是学生具有个性的领悟,而不是统一后的接受。如九册教材〈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学中,教师先出示课题,请生自由读读课题,问:这个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中,学生读出了以下几层意思:英雄的名字——,英雄的精神——舍身(献身),英雄的事迹——炸暗堡。这样朗读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展示个性化朗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1.广泛进行课外阅读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2.课内外阅读相联系

教师应该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很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总之,当学生的阅读活动有了足够空间、足够机会,真正成为个性化活动的时候,相信必能切入学生学习的经验系统,做到了以参与求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发展必能表现为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参考文献:

[1]李强 张荣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考试周刊》2012年 第85期

第15篇

关键词: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作用;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19-01

一、引言

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把英语歌曲适当、自如地运用在英语课堂中,能够使学生自然投入到轻松的英语学习天地中,达到最优化的英语教学效果。

二、学唱英文歌曲作为辅助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方算是成功的教

学”,如播放Jordan演的《空中大灌蓝》片尾曲时,爱好篮球的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R. Kelly沙哑的嗓音中,而其他的学生也被其中的优美旋律和激励性的歌词“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be it.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所深深吸引,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使他们产生了遇到困难不示弱的志气。

2、扩大词汇量

譬如教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时,可以先列出这首

歌曲中的新单词:wondered,memories---,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这些生词的意思,再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些单词的印象,像这样英文歌曲中蕴含大量的词汇,学生在学唱时自然而然就触及到了很多的词汇,那么在享受歌曲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量。

3、提高听说能力

把学唱英语歌曲作为辅助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听歌曲和唱

歌曲的愿望,也可以降低听力训练时过高的焦虑感,使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听英语歌曲后,可以让学生做“理解大意”、“填空”、“听写”等练习,自然地学习语言和提高听力。

4、培养跨文化意识

萨皮尔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文歌曲由大

量的语言材料组成,涉及的主题范围较广――爱情、日常生活、节日、战争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歌曲时收集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得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培养更多的跨国文化意识,拓宽知识面,感受语言文化的熏陶。

5、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在课前、课后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喜爱的英语歌曲,尤其在课堂上带头为过生日的学生唱“Happy birthday!”,祝他们生日快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改善了师生关系,联络了师生感情,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学唱英文歌曲作为辅助教学的时机

1 结合课本内容辅助教学

(1)导入新课时可用英语歌曲,如教关于奥运会的内容

时可先插入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Hand in hand); 关于朋友的教学过程中先学唱 “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等

(2)复习巩固时可用英语歌曲,有许多像《Ten Little

Indian Boys》这样传统的英文歌曲,欢快活泼的曲调非常容易学,使学生在快乐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得以复习巩固数字等。

(3)情感教育时可用英语歌曲如教唱美国牧歌“Home on

the range”(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和珍惜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Where the buffalo roam,where the dear and the antelope play,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the day”。

2、结合节日、时令辅助教学

圣诞节期间教唱Christmas carols(圣诞颂歌),诸如“Silent

night, 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Jingle bells”等;母亲节时教插曲“The straw-hat”(草帽歌)。春天可以教唱“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当我们年轻时),夏天可以唱爱尔兰民歌“The last rose of summer”(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秋天教“Where have all these flowers gone?”(花儿都到哪里去了),冬天教“Edelweiss”(雪绒花)。入学时,教唱“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我们越是在一起),“Home,sweet home”(可爱的家)。毕业时,教美国电影《毕业生》主题曲“Scarborough fair”(斯卡堡集市)或“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来)。使学生在随时哼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中轻松自然的提高学习水平。

3、抓住课外时间辅助教学

要求学生课后能够经常听一听、唱一唱、练一练英文歌

曲,利用多媒体建立学唱英文歌曲QQ群,互相分享好听的英文歌曲或交流学习的经验与心得,启发学生可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