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范文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第1篇

世界上90%的产业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的220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2/3的就业、2/5的GDP、2/3的出口额。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崛起,也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强劲发展。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并不亚于大企业。

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政府间组织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

重庆市近15万家中小企业,三峡库区占了30%,从业人员107万。库区产业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牛鼻子”和当务之急,因此,发展库区中小企业,将会有力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的整体进步。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还属于传统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峡库区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科技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创新缺少关键支撑。据统计,库区主要的13个区县专业技术人员才2万余人,不到该区域内职业总人口数的4%,而且分布不合理。

库区发展,中小企业应当仁不让,而推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应是重中之重。

为促进库区中小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政府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帕德摩尔和吉布森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涉及三个主要变量:基础、企业自身和市场,三者缺一不可。政府应该在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基础条件、人文环境、营销市场等方面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发展。一是投入专项资金,向库区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倾斜;二是推广永川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为库区产业发展的中低层次实用人才;三是建立库区企业及产品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库区产品信息数据库,营造库区产品销售网络,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四是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充分调研库区的产业特点,有选择地建设能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利用库区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化集群。M・E・Porter提出:“集群(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如广东潮州集聚了晚礼服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晚礼服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多亿元;浙江柳市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电器之都,提供了50%的全国电网改造所用的低压电器。中小企业集群化,群内企业分工与协作、合作与竞争共存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浙江苍南县是我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一个小商品铝制徽章的设计、熔铝、写字、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分别由各个独立的企业承担。这种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规模及效益,促进了集群内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外部竞争力。

充分利用库区资源优势形成中小企业集群,聚集同类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创造合力,触发科技创新力。库区具有几大资源优势可建设产业集群,一是矿产资源,库区矿种多、储量大,并有许多伴生矿种,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适合区域采掘加工业发展;二是林特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而长期以来开发利用程度低,绝大多数的淀粉、油脂、纤维、香料、药用植物等都未被开发利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中小企业及产业集群,驱动各种生产要素集聚、配置,必定能推动库区中小企业的科技集成创新,形成持续发展的局面。

――培育企业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是引导产业发展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在除万州、涪陵以外的地区,选择具有产业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通过资源整合,用两年左右时间,培育出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可有力地带动当地产业整体进步。在选择、培育和推广典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多样性。在典型的选择上要有大、中、小企业之分;有离散型加工和流程型生产之别;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之异。因此要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业务流程特点的企业中选择,使各类企业都能够找到可效仿的对象,得到可借鉴的经验。动态性。在选择好培育对象后,给予资金支持,并抓好跟踪、指导、总结三个主要环节。示范性。推出的典型经验不一定是面面俱到,但必须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离不开人的参与,尤其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加大库区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力度,以优惠待遇引进人才,高薪聘请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作“兼职人才”,是目前三峡库区中小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的一个关键。在人才资源开发上,浙江省余姚市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们从国内外引进的大批创新人才,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当地27家国家级和省级高新企业中,有15家的科技创新活动是由外来创新人才进行的。因此,三峡库区要面向全国、全世界招聘各类高科技人才,为愿意到该地区工作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形成“拴心留人”环境。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围绕三峡库区的开发进行考察,提出建议,洽谈项目,创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三峡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基地)”等,使他们安心扎根库区;制定高素质人才资源引进政策,实行“候鸟”机制。围绕库区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相关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库区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优良的人才队伍,扶持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库区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计划”,为中小企业源源不断输送科技创新人才。

第2篇

关键词:发展;科技创新;民族企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31-01

一、民族地区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

1、动力不足,企业不想创新

(1)意识问题。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落后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信息流通渠道的闭塞造成了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生存是民族地区企业的第一要义,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在市场成熟度比较低的民族地区,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是有生存空间的,依靠机会、靠公关、靠低廉的劳动力是可以获取较高利润的,而创新本身风险比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创新恐惧症”:“不创新两年死,创新立即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效益问题。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作为“经济人”的本性使得它必然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即是追求即期效益和利润,创新必然影响企业追求即期利润和短期效益。正因为如此,企业不想创新。

2、风险太大,企业不敢创新

创新必会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会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而民族地区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甚至是微型企业,本身对外部风险的防御能力较差,一旦创新失败,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危险。因此,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就认为用企业倒闭的代价来换取企业的创新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与其这么快就消失,还不如慢慢等死。”

3、融资太难,企业不能创新

企业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多数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都遭遇融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地区政府颁布的鼓励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信贷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融资困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最主要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外源融资渠道获得融资。

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发展的对策

1、围绕企业发展的思维,大兴观念创新

(1)实现思想理念的创新。引导企业的管理者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顺应潮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对风险和失败保持正确的态度;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改善经营机制,想大事,干大事,把企业做大做强。

(2)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企业文化。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没有环境,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2、围绕企业发展的基础,大兴制度创新

实现制度创新,是促进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基础。民族地区企业要实现制度创新,一是要突出产权制度创新,必须进行“二次”产权制度创新,即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特征的产权制度。二是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

3、围绕企业发展的关键,大兴人才创新

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要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落实企业人才创新的战略。

(1)确立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民族地区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第3篇

1科技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内涵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市场需求多样性要求企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进而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消费者越发追求个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越发明显,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与空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近一半的财政税收,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谁能率先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谁就占有了主动权。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党的十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都在提高,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单纯靠规模扩张推动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中小企业实现自我发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需要企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涉及面广、数量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事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健增长和国民就业的严峻问题。第一,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资金,反映出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力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即便想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但是面对经费短缺,许多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第二,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新手段多是对一些成熟技术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模仿的多是中低档的资源消耗型的制造技术。对低技术的模仿创新正是很多企业无法成为全球性的行业领导者的原因。欧盟限制温州打火机的安全锁便是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模仿创新型企业对他们消费市场的影响而设置的技术壁垒。在此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也逐渐看到他们所面临的模仿创新的“天花板”,中小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从创新来获取企业发展的动力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企业必将被不断变化的市场所淘汰。第三,中小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且人才易流失。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实力等原因,吸收创新人才难度大。另外,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人员,由于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创新人才流失大,导致企业缺乏后备创新力量,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四,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尽管中小企业具有动态、灵活、开放、高效、适应性强的优势,许多中小企业也进行了较多的创新研究,但其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中小企业研发成果,受创新观念、资金投入等的影响,没有切实吻合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另外,由于还受到产权等因素影响,成果转化率较低。

3科技创新战略下中小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中小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自身的水平又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不可能离开内外部环境而独立地取得发展。

3.1外部推动

外部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土壤,所谓外部推动即企业外部环境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创新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的同时,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激励企业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热潮,在企业间形成创新驱动的趋势。在如此社会大环境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行业间竞争需要,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条件下,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会自发地在企业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业间形成竞争,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面对同行业的压力会逐渐分化,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后在企业间形成创新趋势,反过来推动社会大环境下的创新水平的提升。

3.2内部驱动

企业创新活动与企业内部环境密切相关,组织制度创新为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内部环境的保障,通过技术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文化保障,通过组织层级结构的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机制保障。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变企业内部环境和氛围,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的思潮,引导组织成员创新,逐渐在企业内形成创新驱动的意识,让创新习惯化并成为一种团队精神。在企业内形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意识远比创新的方法重要,创新驱动发展所涉及的方法、途径很多,而且市场变化很快,市场新的需求在不断地体现出来。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创新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创新驱动的本质,树立创新的意识,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以不变(创新的思维)应万变(变化的市场)。所以说,中小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最终目标是在企业内形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社会环境和企业创新密不可分,社会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创新的环境正是在社会的环境中才得以体现。如果把企业创新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社会环境便是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也正是在社会环境的激励下才得以产生。所以说创新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创新的灵感,会比其他企业进步更快。

3.3创新机制

企业组织的结构及运作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这是影响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环境因素。在创新机制上,企业设立专门的创新组织机构来领导创新,明确创新的目标和责任,合理组织管理人员努力提高管理的劳动效率,以此机制来领导创新、推动创新。

3.4创新目标

第4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 思路 措施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广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二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统一。后者反映企业在追求长盛不衰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增加和市场扩大,又要考虑持续盈利增长,并且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其基本要求是避免在可预见的将来由于效益滑坡,投资决策失误、人力资源枯竭等因素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其基本前提是在持续性的基础上,保持规模连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如资本量、人力资源量等方面的扩大,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等方面的不断提高等。而狭义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主要采取狭义上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论述。

(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宏观环境因素(如政策、法律、社会文化等)、微观环境因素(行业内的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水平,人才技术水平、资本、信息、企业文化等。

(三)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除了广义上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应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影响及社会的贡献3个方面考察外,从狭义上即企业自身的能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企业进行考察,目前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狭义上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性进行考察,应从生产技术的可持续性、生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人员素质和管理体制水平的可持续性及技术经济效果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来考虑。

衡量生产技术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可从职工和技术人员素质状况、产品更新速度、技术的绿色程度、技术的资金投入数量等方面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映在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及人员使用制度等因素上。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企业的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与企业的技术经济效果的可持续性有密切的关系。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从上述的理论分析过程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竞争己日趋广泛而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必然要求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以获得长期的增长和经济利润。而竞争优势持续性受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约束,这要求企业在技术轨迹的顶峰(衰退期)到来之前,必须做出再次技术创新的战略决策。因此,企业只有保持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方面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追求市场竞争优势,持续创新也必然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不会是局限于简单生存方面的意义的发展,它必然要求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制度的完善以及利润的增长。这些必将对企业的再次创新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支持。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

在广义的概念上,技术创新包括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环节,也包括这些环节中所需要的管理和组织创新。从技术创新的过程上,技术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间试验、生产、销售5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前3个阶段称为研究开发,即R&D活动后两个阶段属于经济活动。而狭义的技术创新仅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即产品、工艺的创新。(本文论述主要采取技术创新这一狭义的概念)。

1、技术创新是一种使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加速技术转化速度,提高技术应用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科研活动与经济建设的一体两面,本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与中介。

2、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从某种新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引进、中间试验、产品试制和商业化生产直到市场销售这一系列的活动。

3、技术创新的成果通常是以实体形态的技术装置和工具表现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包括工艺、方法的软件及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等知识形态的产品。

4、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但它并不强调任何一项创新都要以研究开发为起点。这也就是说,从科学发现的原理找到依据,构思出可行的技术模型,设计和制造出新产品,即不直接依靠发现和发明,而利用现有的技术储备,改进与组合已有的技术,也是技术创新;将成熟的技术转移到新的领域,同样也是技术创新。

5、技术创新以产生商业化的产品、工艺和服务为目的,并以实现商业价值为其成功的标志。再先进的高级技术,如果其成果不能为社会所接纳,不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它就不是技术创新,或者说技术创新还没有成功。从这一意义上讲,知识技术的发明不等于技术创新。反之,不论某个设想或技术多么简单,只要其成果能被人们承认和接纳,实现其商业价值,那么技术创新便是成功的。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技术创新是发现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

在市场上,企业提供的和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应当包括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以及销售以后的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要目的也必然是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迅速地将其投入市场,通过一定的销售方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将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效益。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除了就产品本身进行创新外,还应当在销售方式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寻找思路。

1、在产品方面,除了开发全新的产品之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和组合。一方面,针对市场新的需求、科技

进步所带来的契机,以及人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适时地推出独具特色的、技术含量高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情况对仍有生命力的旧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或开发其附属功能,或将多个产品特性优化组合为更具灵活性、新颖性的产品,从而增强其生产竞争力。 ’

2、在销售方式方面,可以尝试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产品的推销。企业建立网上销售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销售速度、扩大销售范围,还有利于沟通与外界的联系,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为及早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奠定良好基础。

3、在售后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三包”、送货上门等服务外,还应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特征和潜在要求,想方设法增加附加服务项目,使客户从产品功能中获得满足的同时,能享受更多的超值服务、特色服务,强化客户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依赖感”,为持久赢得市场创造条件。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措施

技术创新是企业把自身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组织和调动起来,并对外部环境加以协调利用,以实现创新目标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抓好这个工程,需采取多方面的保证措施。

1、技术创新需要组织机构的保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当建立一个专门部门,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起来,为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组织支持。这个部门应当注重市场信息方面的研究,将其所获得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综合处理,会同业务部门一道开展技术创新,并对拟创新的项目先开展可行性分析,再通过有关机构共同分析和论证,最后让企业领导层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专门部门始终起着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的积极作用。

2、技术创新需要运作机制的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单个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开发,.而是提供完整的行为过程。它包括创新决策、创新实施、创新实现3个运作环节。技术创新决策,是以国家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的能力为基础,把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建立满足市场寻求的最佳方向、途径的过程。技术创新实施,是企业通过反复的市场调整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将有关创新成果转变为新型产品的过程。技术创新实现,是通过企业新产品的销售,使创新成果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巩固并扩大市场,以实现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即获得利润的过程。上述3个过程所产生的方法、手段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技术创新需要激励机制的保证。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当从制度上加以保护和激励。在企业内部,要制定引导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规章制度,对开发出适销对路新产品的部门和个人实行重奖并给予精神鼓励。在企业外部,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出台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切实保护新产品开发者的知识产权,并给予最佳扶持和政策优惠,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技术创新需要人力资源的保证。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引进一些能把广泛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并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注意加强职工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实行岗位轮换制,因为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也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岗位轮换,既可唤起职工的新鲜感,又能丰富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融洽人际关系,从而激发职工不断探索、创新的积极性,促使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在本企业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战略;思路;措施;联系

Abstract: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a modern enterprise undertak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historical mission, strengt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cultivate enterpris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management mo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and measures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ideas; measures; contac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企业生存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外知名企业涌入,我国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企业想要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技术创新战略,因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在当前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中,现代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合进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涵、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涵

在广义的概念上,技术创新包括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等环节,也包括这些环节中所需要的管理和组织创新。从技术创新的过程上,技术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间试验、生产、销售五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而狭义的技术创新仅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即产品、工艺的创新。(本文论述主要采取技术创新这一狭义的概念)。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思路

在市场上,企业提供的和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应当包括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以及销售以后的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要目的也必然是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迅速地将其投入市场,通过一定的销售方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将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效益。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除了就产品本身进行创新外,还应当在销售方式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寻找思路。

1、在产品方面,除了开发全新的产品之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和组合。一方面,针对市场新的需求,适时地推出独具特色的、技术含量高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对仍有生命力的旧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或开发其附属功能,或将多个产品特性优化组合为更具灵活性、新颖性的产品,从而增强其生产竞争力。

2、在销售方式方面,可以尝试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产品的推销。企业建立网上销售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销售速度、扩大销售范围,还有利于沟通与外界的联系,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为及早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奠定良好基础。

3、在售后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三包”、送货上门等服务外,还应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特征和潜在要求,想方设法增加附加服务项目,使客户从产品功能中获得满足的同时,能享受更多的超值服务、特色服务,强化客户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依赖感”,为持久赢得市场创造条件。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措施

技术创新是企业把自身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组织和调动起来,并对外部环境加以协调利用,以实现创新目标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抓好这个工程,需采取多方面的保证措施。

1、技术创新需要组织机构的保证。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部门,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起来,为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组织支持。

2、技术创新需要运作机制的保证。技术创新包括创新决策、创新实施、创新实现三个运作环节。这三个运作过程所产生的方法、手段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技术创新需要激励机制的保证。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当从制度上加以保护和激励。在企业内部,制定引导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外部,切实保护新产品开发者的知识产权,并给予最佳扶持和政策优惠,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技术创新需要人力资源的保证。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引进一些能把广泛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并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注意加强职工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广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二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统一。后者反映企业在追求长盛不衰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增加和市场扩大,又要考虑持续盈利增长,并且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而狭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主要采取狭义上的概念进行论述。

(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企业管理者只重视近期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企业应该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维度之间保持平衡。管理者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重视社会效益。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必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其经营行为必须要符合社会整体利益。

生态效益的忽视,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所在。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损害环境和后代利益,结果导致企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的不协调状态。企业将陷入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中,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危及自身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种与自然互利共生、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2、专业技术人才不合理的流失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成为企业诸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做好人才的留用,防止人才的流失,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核心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以20%的比例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如果这些人员流失,就会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和企业人员的稳定性,从而弱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因此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企业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

四、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作用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取决于企业获得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切的基础是如何有效地学习。学习是企业永生的发动机,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世界,企业必须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发展新技能和采取新态度的能力,这就是学习的能力。

五、结论

第6篇

目前,我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科技创新将日益显示出其活力,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对于提高我省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其深远的意义,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建筑业的创新能与其它“信息、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其创新能力远低于它们,最明显不过的如“手机”,其升级换代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笨重的“大哥大”,“二哥大”等模拟机,向GSM、CDMA数字手机发展,目前已升级换代到集语言通信与多媒体相结合的3G手机,苹果第4代产品智能化手机也在推出。短短的数年,完成了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而我们的建筑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进展缓慢,科技创新的能力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存在相对滞后的状况。我们必需认真加以思考,有必要思想更加解放,观念转变的步伐迈得更大步些,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业发展更加繁荣。本文试图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在建筑业企业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1、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大中型建筑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不足2%,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为5-10%。一些小型企业研发经费甚至没有,这与低价中标及企业领导重视不够有密切关系。

2、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员短缺

建筑业企业里面,大量的是一线生产员工,占95%以上,有工程师、高级职称的人员不足3%,大量的都是技术水平不高的亦工亦农的农民工。项目的实施依靠项目部,许多企业项目部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于企业,许多技术难题,“四新技术”应用等需攻关的难题,企业不能很好地加以指导,将管理的责任推给项目部。项目部往往借助社会力量加以解决。这说明项目部人才短缺,企业高资质管理人员更加短缺,许多企业负责技术的总工室(办),只有总师一人或者二、三人而已,处理工程现场技术问题都来不及,更加没有时间考虑科技创新问题。据我们调查许多一、二级企业,高素质人才仅数人而已,无法成立技术中心。

3、缺少科研场所

在行业普遍微利甚至无利的前提下,忙于为生存而竞争,无暇顾及科技创新活动,许多企业没有考虑科研场所,更没有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4、科技创新趋同现象严重

许多大型建筑企业,点多面广,同一个企业往往有多个项目部从事同一类别的工程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彼此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导致在不同的项目部都进行类似的科技创新工作,使得企业的科技资源在同一水平上面重复投入,停滞不前。项目部相互之间缺乏集成联动的机制,没有形成相互援助,相互依存的网络和集群。

5、科技创新关联意义益不显著

建筑企业的特点是实行项目管理制,为了项目建设而集聚一批人,项目一结束,人马又散开,新项目的开始又得重新招兵买马。由于建筑项目的单一性的特点,前后项目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对科技成影响深度开发和外延开发不足的现象,科技创新级别难以提高。

6、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的影响

许多建筑企业高层领导认为,施工企业按图施工,满足合同要求就行,科研工作应科研机构完成,研发轮不到施工企业,建筑行业没有什么新东西,科技含量不高等,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研究新科题,客观认识上存在不足。

三、对策措施

为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必要采取对策措施:

1、解放思想,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①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激情,系统地对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认识水平与创新技能。

②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解决“安全文明措施费”一样,专项划出科技经费,专款专用。

③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陆续在企业资质,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有关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管理规定,引领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架构

①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总工为第一责任人的科技创新班子,充分发挥企业总工的优势,带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组织选题,落实组织机构,指导科技科题的研究,定期向公司汇报科技工作进展情况,并有计划地提交科技成果报告。

②将科技创新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当中。

对基层单位来讲,科技创新是软指标,科技进步的关注和投入不足,开展科技活动不广泛,科技成果中推广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局面,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对科技创新方面加以明确并量化,督促企业重视这一工作,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建筑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①建筑企业认真组织研究科技创新激励方案,使企业、项目部和个人都能够受益。

②加强工法的研究,开展 QC小组等活动,抓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工作,开展多层次颁奖活动,激励相关人员。获奖成果与个人收入、荣誉等方面挂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4、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5、合理选择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有三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二是合作创新,三是模仿创新。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新模式以模仿创新为主。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为主导的技术升级换代,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学习首创者的思路,掌握其技术要领,并在工艺、功能、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和革新,生产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场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7篇

一、以人为本,加强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

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利益和价值,这就要求会计学科的发展也要核算人力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而中小企业多是个体、私营、家族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基本无章可循,甚至极力压低人工成本,牺牲员工各项利益,员工的收益增长大大低于企业利润增长。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与任何其他组织一样,离不开一定的人即劳动力。从纯粹理论意义上讲,员工的地位决定了其对公司目标的形成不具有直接影响。但实际上,企业只有在满足了员工起码的利益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后,才可能实现资本增值。所以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中小企业也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合理的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考虑平衡和协调国家、企业以及员工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员工应当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润增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突破融资瓶颈,使中小企业资金链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尤其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严峻。融资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关键在于中小企业能否跳出自身局限去寻求更广阔的途径。除银行贷款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融资:

(1)采用商业信用筹资。在市场上取得一定信用、在客户中建立了信任的中小企业,可采用商业信用筹资,通过向其他企业延期付款、购赊商品、要求交易对手提前付款等方式进行。商业信用属于短期融资,手续简便,履行方便,但受企业规模、期限、资本回流速度、商品使用价值流向等限制。

(2)利用应收款担保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如果企业有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可以向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包括应收账款抵押和应收账款让售。中小企业在现金短缺时可以考虑此种融资方式,前提是应收账款的有效性,缺点是利率高而抵押变现低造成成本比较高。

(3)发行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不像银行贷款那样对资金用途有限制。债券融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可采用该种方案。

(4)非资金融资。即融生产力、融生产资料、融企业组织形式。融技术、融产品、融市场等。中小企业主一定要拓宽融资思路,通过专业化协作、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解决或者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如可通过设备租赁融资融通资金。

三、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强化财务控制制度

1992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专门委员会COSO发表了一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和五大要素,使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大目标包括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适用法规的遵循。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这五个要素紧密联系,其含义是:为了实现目标,一个企业应当在培育一种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识别、衡量和评估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冲突风险点;然后针对这些风险点设置各种控制机构,并不断地对上述整个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审;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则为整个过程提供方便。

从一定意义上讲,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其自身没有资产再生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保持企业发展不仅要实施内部控制,更要促进企业创新。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是公司的经营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这样就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第三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四、推进财务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

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动员大型信息技术企业联手搭建平台,共同推出“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计划”,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上网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提供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密切配合ERP实施工作,逐步实现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促进中小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商业行为网络化、虚拟化的情况下,网络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理财方式和手段,拓宽了财务管理的时间、空间和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理财水平和效率。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将市场需求与销售、采购、生产制造、保险、运输、银行结算、货运、报关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自动完成整个商业贸易过程。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其管理费用和业务开支将大大降低,国外企业应用表明,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到10%。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和顾客需求、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缩短业务运转时间、降低贸易管理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质量、降低库存成本、加快资金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养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此外,企业要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协调解决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切实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五、实施中小企业绿色经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然资源的枯竭、全球变暖、污染、工业事故以及有毒废弃物等,全球环境的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逐渐认识到:对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对一个国家而言,实行绿色经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对一个企业而言,绿色经营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和跨越的重要举措。企业绿色经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生产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清洁生产;在管理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环境管理;在核算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环境会计;在资源利用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循环利用;在营销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社会价值。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或环保)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必须走绿色化,开展绿色经营之路。实施绿色经营,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绿色经营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绿色融资。利用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对于投资者而言,出于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效益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

(2)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时秉持“绿色采购”或“绿色供应链”理念。要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环境保护不力(如造成较大环境污染、不节省能源、不节约资源)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能源等,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进环保状况。

第8篇

>> 如何推进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谈对标管理在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的应用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途径研究 浅议管理会计在烟草商业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平衡计分卡在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数据中心与应用集成在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的应用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烟草商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烟草商业企业预算管理难点与对策 浅析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中对提升执行力的认识 对烟草商业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探讨 烟草商业企业加强管理创新的途径研究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浅议烟草商业企业非烟物流的发展 烟草商业企业物流体系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促进烟草商业企业工作创新的途径与对策 烟草商业企业以规范管理推动企业组织转型的思考与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的费用定额管理研究 烟草商业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探索 浅议烟草商业企业精益管理的推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6-02.

[2]陈伟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与路径选择,广东农业科学.

[3]周亦楣.“烟草院士”之争[N].新京报,2011-12-16.

第9篇

摘 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振兴医疗器械产业,必须要从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抓起,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为加快培育医疗器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竞争力 医疗器械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持续不断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运用,就不能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其依赖性越大;经济发展起点越高速度越快,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成分比重就越来越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

一、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受科学技术推动,人类创造了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没有过的伟大奇迹 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科技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的无数事实证明,每次重大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进步则是科学发现和产业革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以美国经济为典型代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高度重视研究投入大幅度增加,其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美好前景。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与医学进步

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无论产业与科技的一体化进程,还是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所占其比例仍然存在着不平衡。建国以来,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各级医疗器械部门的努力下有了长足地发展与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医疗器械的功能拓展、质量提高、品种增加,使用效率和效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产品领域展露出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满足与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是在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期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特点是起点低,发展快。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医疗器械企业1276家,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为998.4亿元,同比增长124.52%。2005-2010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7.4%%;中商情报网分析师预测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可达到19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人口,中国不断地寻求义多又好的医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2009年,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政府将加大全民医疗卫生投入,建立覆 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009-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 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保制度的 完善与健全给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科技创新是提高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汤井田,桂卫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技术通讯.2003(09).

[2]张阳德.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现状与展望.中国医学工程.2002(06).

第10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多,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对电量的需求日益增大,加重了电力公司的供给压力,也对电力公司的革新与发展提出了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电力系统科技创新的要求需尽快提上日程。

关键词: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现状

0前言

电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电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更加广泛,所以电力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电力生产的管理是保障人们生活的途径之一,同样也是维护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举措。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需要电力公司加紧科技创新,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

1电力企业的现状

随着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民、政府以及国家愈发认识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通过对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设计、对过程进行管控和疏导,来推动电力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鼓励电力企业进行创新,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创新。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宏观调控,注重对电力企业的利益引导,通过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展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表彰活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科技人员的最大价值,从人才角度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着眼于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技术效益。虽然在社会大环境下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1]。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企业进行调整,进行科技创新。但是一些电力企业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科技兴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所以电力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发展技术,通过技术革新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关的发展方针,来指导企业自身的发展。

2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方向

在认识了科技兴企的重要性后,要根据社会现实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规划。首先要重视科研队伍的作用,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以应对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将会出现的问题[2]。电力公司应认识到技术及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培养出一批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有系统的创新型人才,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出发,让创新型人才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能够地理自主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科研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要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电力企业的生产中去,避免工作成果转化落后导致工作进程严重落后。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配合的和谐场面,要把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保证企业产品是先进技术的集成,要认识到市场是业主也就是人民的需求,是专业技术的体现,是市场的需求。还要制定科学、客观的企业规划,全面客观的对外界环境,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找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清楚明白地反思自己,从而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找准方向确定要开展的工作[3]。规划工作时,要认清企业的现状,要从覆盖全企业的技术领域出发,敢于暴露缺点,发现缺点,才能改正不足,在方向上明确科学发展的目标,确定要开展的工作。要牢记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是紧密结合的,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为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反之电力企业的发展依托与科技的创新,所以决不能脱离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去单独搞科技创新。明确科技创新与生产的关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生产应该是来源于生产发生转变到成为服务生产到最终的引领生产。科技创新的首要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也要解决生产过程中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所以,科技创新要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而是应该在满足生产的需求之后,仍要加以创新,要保证创新的成果要超越生产的需求,要有更多的额外价值,加强企业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积极力量。

3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电力企业也面临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时代的发展,使企业在发展前景上提出了一定的发展景愿,迫切地需要提升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但是迫切的需要仍面临挑战,科技创新并没有全面的推广实施,科技力量仍然薄弱,并不能满足于发展需要。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待优化,创新资源也有待整合,创新型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旧存在。但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存在发展的优势。随着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新能源的应用、大电网的运行、电网的优化等方面研究持续开展,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为电力企业的法自主发展、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具有资源优势,例如拥有优良的试验设备、各级工作室,相关专家队伍的形成,设备的安全,人才的投入,都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4结语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的地位日趋重要,在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最大化的结合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产值外,还要推动企业的转型,要正确对待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时机还要正视自身,扫清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完成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燕平.化工企业成本统计核算与控制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6(36):35-36.

[2]张光玉.化工企业成本统计核算与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221.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策略

1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据悉,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主要是企业通过新型管理方式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资源主要包含企业可流动的资金,企业通过应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利用,确保企业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管理的模式,或者是模仿成功企业管理的模式,并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案,没有及时对传统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致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以至于无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长期发展。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管理的知识和企业实践,制定企业的工商管理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对工商管理进行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笔者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2.1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根据市场特征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一套适宜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新管理方面下手,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2.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企业为寻求发展,对工商管理模式予以创新,均促进了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2.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取了很多利润,这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3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战略措施分析

3.1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监督与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基层员工比市场更重要。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员工努力与付出。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监管制度,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权利,一些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员工,需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些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员工,需要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企业制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管理执行有据可依,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2重视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如今,我国的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新的认识,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对科技创新有新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积极树立“科学管理乃兴国之道”的思想,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尤其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可以辅助企业实施管理、营销与规划,并且专业人才可以及时、准确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薄弱的环节,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3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并且国内企业知名度也在提高。因此,企业应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加大企业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特色文化。要想国内企业的工商管理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具备现念与国际意识进行企业管理与实践,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4建立职业化工商管理队伍

企业要想稳定、可持续地发展,需要组建一支工商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若缺乏工商管理的队伍,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应用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人才效用得不到发挥。因此,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明确企业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身责任,制定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结语

第12篇

0 前言

电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电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更加广泛,所以电力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电力生产的管理是保障人们生活的途径之一,同样也是维护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举措。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需要电力公司加紧科技创新,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

1 电力企业的现状

随着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民、政府以及国家愈发认识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通过对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设计、对过程进行管控和疏导,来推动电力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鼓励电力企业进行创新,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创新。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宏观调控,注重对电力企业的利益引导,通过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展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表彰活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科技人员的最大价值,从人才角度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着眼于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技术效益。虽然在社会大环境下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1]。

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企业进行调整,进行科技创新。但是一些电力企业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科技兴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所以电力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发展技术,通过技术革新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关的发展方针,来指导企业自身的发展。

2 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方向

在认识了科技兴企的重要性后,要根据社会现实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规划。首先要重视科研队伍的作用,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以应对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将会出现的问题[2]。电力公司应认识到技术及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培养出一批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有系统的创新型人才,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出发,让创新型人才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能够地理自主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科研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之外,要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电力企业的生产中去,避免工作成果转化落后导致工作进程严重落后。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配合的和谐场面,要把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保证企业产品是先进技术的集成,要认识到市场是业主也就是人民的需求,是专业技术的体现,是市场的需求。

还要制定科学、客观的企业规划,全面客观的对外界环境,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找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清楚明白地反思自己,从而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找准方向确定要开展的工作[3]。规划工作时,要认清企业的现状,要从覆盖全企业的技术领域出发,敢于暴露缺点,发现缺点,才能改正不足,在方向上明确科学发展的目标,确定要开展的工作。要牢记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是紧密结合的,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为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反之电力企业的发展依托与科技的创新,所以决不能脱离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去单独搞科技创新。明确科技创新与生产的关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生产应该是来源于生产发生转变到成为服务生产到最终的引领生产。

科技创新的首要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也要解决生产过程中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所以,科技创新要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而是应该在满足生产的需求之后,仍要加以创新,要保证创新的成果要超越生产的需求,要有更多的额外价值,加强企业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积极力量。

3 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电力企业也面临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时代的发展,使企业在发展前景上提出了一定的发展景愿,迫切地需要提升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但是迫切的需要仍面临挑战,科技创新并没有全面的推广实施,科技力量仍然薄弱,并不能满足于发展需要。

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待优化,创新资源也有待整合,创新型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旧存在。

但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存在发展的优势。随着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新能源的应用、大?网的运行、电网的优化等方面研究持续开展,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为电力企业的法自主发展、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具有资源优势,例如拥有优良的试验设备、各级工作室,相关专家队伍的形成,设备的安全,人才的投入,都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13篇

关键词:经济竞争;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2-0114-02

一、科技创新的背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关键也取决于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可以说,谁在科技进步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把握住机遇,赢得主动,反之它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而提出,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差、成本高、效益低,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国民经济目前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使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提高,必须切实加速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使产品性能提高、降低制造成本、功能增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简单的说,科技创新就是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研究、一种新技术的应用,一种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都是从最基本研究开始,然后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这就是创新的过程。

二、科技创新的途径

那么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及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不但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和实践,而且还要解放思想,要有敢于冒险、敢于面对失败的决心。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使企业科技人员能够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群众的创新积极性,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创新都能够得到尊重、认可和应用。要进一步激励大家拓宽眼界、增强胆识,积极主动地投入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

(二)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科技队伍的综合水平和素质,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谁拥有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高水平的发展优势。要做到引进人才有方法,培养人才有政策,使用人才有机制。科技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要不断培养科技人才学习科技及专业知识,这是企业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能力的需要,要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和研究课题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加强与专业院校、同行业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要加大科研资金和科研设备的投入,从物质上支持科技创新

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企方针,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快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开展针对企业实际运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加大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四)要掌握科学的科技创新方法,走科技创新的捷径,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1.要更注重原始性创新,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重。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引进技术而不创新,就会使只企业的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而单纯的进行自主创新,而不去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和新技术,则相当于闭门造车,即使有创新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各国的技术壁垒和保护,每个企业都要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同时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坚持把以“高精尖”工程技术及产品为主,常规技术和产品为辅的并行开发策略进行科技创新,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准则把企业相关技术及产品做大做精做强。

2.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建立自主开发保护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的机制。

3.要建立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为基础的创新体系。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拓宽广度和深度,提高水平和档次。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技术研发中心,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和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向多样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五)建立和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要制定和建立与创新体系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以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以科技管理措施作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实施科技成果考核奖励制度,以成果定奖励,以贡献论英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把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的利益与科研成果挂钩,做到奖罚并施。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步伐,加快企业经济的增长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科技创新,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科研成果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转化成生产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这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步伐,就必须建立科技项目推广组织,以市场为中心,推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要建立健全产品推广服务体系,搞好产品推广的全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要不断更新科技信息系统,通过举行科技成果展示会、产品推介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来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力宣传科技成果。

三、结语

第14篇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言材料)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某某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支持科技类项目,服务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将我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截止目前,我区共培育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其中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2家。从产业技术领域来看,涉及农业科技11家、生物及新医药技术类1家、先进制造类1家、电子信息类5家、新能源及节能类3家、高新技术服务类5家、资源与环境类2家。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认定、当年研发、当年投产。

一、2018年科技创新总体情况

(一)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出台制定《某某区招商引资系列政策》《某某区重点项目推进办法》《某某区项目专员全程代办服务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进一步优化为科技型企业服务能力,提高政务服务环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一是培育科技创新基地。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某某水果、铁皮石斛等农特产品创新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发展。二是扶持科技创新项目。加大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我区企业申报省科技支撑项目(杨梅引种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已于2018年全面完成杨梅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三是鼓励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某某智慧旅游手机APP及互联网网站一期建设,通过配套支撑工程、数据中心等的建设,完成整个某某的产品和旅游的实时对接,目前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水平较低。我区是全市唯一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园区,科技创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够,盈利能力不强。

2.缺乏龙头企业。截止2018年12月我区注册企业共281户,因地处城郊,企业多以农业企业为主,科技类企业不足三成,整个区域经济增速严重依赖个别规上企业,缺乏引领科技发展的龙头企业。

3.缺乏专业人才。我区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柱产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科技创新机构从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2019年工作打算

一是重在招商引资。从政策招商向产业链招商、服务招商、环境招商、区位招商转变,寻找科技创新发展的增长点。着力引进在国内外有较大市场潜力、高集聚、高辐射的特色和品牌企业,重点引进休闲旅游、大数据、景区管理类的科技企业。

二是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充分发挥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积极构建包括创业投资、小额贷款、抵押贷款、贷款担保等在内的多层次融资渠道,扶持大学生创业融资,让企业实现从弱到强再到领头羊。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面向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汇聚科技服务资源,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解决目前一枝独秀的局面。

第15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 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21-02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而言在科研资金、人员等方面占有优势。做为农业科技创新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就河间市龙头企业如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迈出新步伐

2012年河间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5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6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沧州市级龙头企业31家。龙头企业总资产8.3亿元,固定资产3.4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8家,2000万元以上的15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7.4%。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的不断创新。

1.农业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通过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壮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河间市国欣总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拥有自己的国欣棉花研究所,有科技人员45人,承担了国家及省级多项研发项目。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育种水平,在河间市有6000余亩的科技示范区,200余亩的病圃试验田,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南繁工作站,在湖北建立了潜江试验站,配备成套的先进检测设备,达到了每年有1~2个新品系的研发速度,目前拥有3000余个品系资源。为加快技术升级,总会投资120多万元,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建立了国欣生物技术实验室,将新品种选育工作提高到分子水平,此类实验室目前在我国种业应用为数不多。国欣总会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发展成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信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成为了我国种业50强企业。

2.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条

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国欣总会在致力于棉种研发推广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开发研制纯棉制品。2007年成立了河北国欣纯棉家纺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内一流的棉胎生产流线,日加工能力近千套。通过不断改良设备和加工工艺,先后研发出金尊系列无网棉被、可水洗棉被,目前正在开发纯棉衣裤。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被授予首批“中国棉花”标志企业,获此标志的企业全国仅有四家。河间市新兴鸭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樱桃谷肉鸭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区。从最初单纯的农场饲养,不断延长产业链,发展到现在集种鸭繁育、社会放养、屠宰加工、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的“高效生态网上养殖模式”,从过去每人只能饲养管理1000只肉鸭,年收入2万元,提高到现在每人管理4000只肉鸭,年收入超过8万元。为实现从“鸭场到餐桌”的全程优质化生产,公司不断进行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肉鸭屠宰生产线,通过了无公害畜产品认定,成为全国第十一家进京备案的禽类企业。

3.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据统计,2012年河间市3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10.8万户,带动生产基地35万亩,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的收入达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中鸿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河间市林果业唯一一家有资质出口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快果品产业化发展,2008年公司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达到出口级别的优果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85%以上。通过引进新品种,使市场份额稳定在30%以上。目前,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经销量1.5万吨以上。企业的发展也给果农带来了增收的机遇,目前入社社员2700户,水果种植面积8000余亩,社员户均增收3600元,累计带动果农增收972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吸纳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带动了运输及包装物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加快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不但使先进科学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还极大地提高了龙头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国欣服务总会为例,为加快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仅科技服务每年就投入大量的活动经费,2006年科普活动经费为180万元,现在增加到260万元。科技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科技服务热线、8支专家科技下乡服务队以及短信服务。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达到了每年2个新品种、3项植棉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在各地建立了1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受惠棉农达到10万人,带动农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从2004年的423元,提高到2009年的530元。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组织”称号。新兴鸭业在与养殖户签订订单的基础上,实行“六上门”服务:科普培训服务上门、送资金服务上门、供鸭苗服务上门、供应饲料服务上门、防疫治病服务上门、产品回收服务上门。通过一系列从头到尾的全程服务,农户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5.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造就了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农业龙头企业不但注重自身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还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养大批的农民科技明白人。新兴鸭业公司拥有一个高标准的科普服务室,配有投影仪、电脑、科普光盘以及16类1500多册科普图书,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公司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两年来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18期,培训会员、农民群众近5万人次。

二、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创新投入不足

由于龙头企业创新经费基本依靠自筹,而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增长不明显,没有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在河间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中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的只有2家,占1.9%;龙头企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的只有1家,占0.95%。由于创新投入不足,有的企业有研发成果却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市场推广。

2.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较低

由于龙头企业比较收益低,引进高科技人才的能力不足,而龙头企业现有的科技研发人才较少,平均素质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河间市龙头企业中,国欣总会拥有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10人,其他龙头企业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大多数龙头企业扎堆于中低端产品市场,竞相争夺有限的利润空间。

3.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河间市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加工设备落后,即使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却又跟不上。一些规模较小的农业企业甚至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分级、洁净或包装等。设备和技术的落后决定了只能进行一种转化层次较低的粗加工,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十分有限。

4.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难度大

农业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农村主要青壮年劳动力都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实际已成为了农民的副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低、信息匮乏等问题突出,龙头企业要求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种条件下企业的创新成果推广成本高、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1.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农业龙头企业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有实力、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要努力研制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储量和附加值;实力不足的龙头企业,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努力进行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企业现有技术水平。

2.增强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首先,农业龙头企业自身要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树立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训,建立龙头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营造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3.建立科技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一是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要制定完善的科技投入机制,在每年度的企业利润中按照企业发展需求,按一定比例抽取经费,投入科技研发、引进人才、储备技术等方面。二是吸引外来技术、资金参与企业科技创新。运用外来技术入股、借助外来资金研发、产生效益收入分成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

4.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农业龙头企业要将人才的培养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任用选拔以及考核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5.加强地方性农业科研开放性平台建设

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开放式平台,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龙头企业独自建设研发中心存在的资金不足、设备重复购置、人才相对不足等多重问题,从而为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创造一个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