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装工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动态化仿真教学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模拟现代服装企业产品单元式的生产过程,将相关服装专业课程整合起来,融入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服装产品生产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拓展,主要表现在实训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的模拟化两方面。通过借助企业提供的资源与技术,将以往递进式的技能实训模式加以改进并动态拓展,对服装专业主干课程中所涉及的服装生产技能与基础理论进行归纳,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与各环节关键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发成若干个实训仿真项目或任务,与仿真实训平台配合,让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掌握服装工艺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衔接,引导学生以点带面,在掌握某个实训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变化和动态拓展。对于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神经网络状、以点带面的能力拓展模式。动态化仿真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多重组合三方面的特征[1]。其一,在实训教学方面具备了灵活性和贯通性。通过综合服装工艺多门理论与实训课程的内容,形成连贯的服装工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项目模块的动态学习过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灵活选择项目模块进行学习,能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融会贯通。其二,具有直观性和适时性特点的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企业岗位角色扮演的形式在仿真训练实验室进行真实的现场感知,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参考以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运作过程为蓝本开发的仿真教学资源,直观地掌握服装企业产品开发与生产实际应用技术,增强学生在企业应用技能方面的直接经验,并按照企业需求随时更新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和磨合期[2]。其三,教学过程采用仿真与动态拓展相结合的方法。仿真内容以服装生产技术为蓝本,涵盖服装工艺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的仿真、教学资源的仿真、实训平台硬件的仿真等内容;动态拓展体现了服装工艺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多面性,包含教学知识点与实训内容的动态化与适时更新,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拓展模式在实训平台中进行一体化仿真实训。服装工艺设计课程动态化仿真教学注重还原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的关键环节,学习内容的动态拓展使得学生的专业训练具有一专多能、综合应用的特点,这使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更有益于学生在企业岗位上的发展。
二、服装工艺设计动态化仿真教学模式实施的软硬件基础
动态化仿真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依托服装工艺设计仿真实训平台来进行的,包含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工作站和仿真教学资源库。仿真实训平台主要通过模拟服装企业产品开发中关键环节与多品种、少批量的单元式生产模式,实现学生在服装企业模拟生产现场环境下,将服装工艺与产品生产基本理论及企业单元式的生产流程结合起来进行仿真实训。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工作站以学校现有的服装工艺实训室为基础进行改造,每个单元的硬件设施由电脑平缝机、工艺设计工作台、成衣熨烫台、交互式仿真教学移动终端等组成。工作站的设计根据服装工艺实训项目教学与动态化拓展训练需要,参考服装企业产品单元式生产线的组合形式来进行。其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仿真实训教学单元模块设计,硬件由电脑高速平缝机、多功能工艺设计操作台、12英寸平板电脑、抽风式烫台、吊瓶蒸汽熨斗组成,能够实现服装成品缝制、成品熨烫、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2017年9月(下转第146页)业样板设计与制作、交互学习与教学即时演示、资料查询、生产资料制作等功能。第二阶段,服装工艺设计仿真实训室设计,模拟单元式生产流水线的形式,实训室规划为80~120平方米,主要由30个左右的仿真实训教学单元模块组合而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配备质量检测工作台、作品展示台、服装生产主要的特种设备等教学实训设备,完成服装工艺设计仿真实训各个动态拓展环节的教学任务。如图1、图2所示。图1动态化仿真教学单元图2动态化仿真教学一体化实训平台仿真教学资源库是以交互式仿真教学移动终端为载体,资源储存在云服务器上,学生通过仿真教学移动终端访问资源课件进行交互学习。其作用是为拓展式仿真实训教学项目提供参考案例与技能示范课件,主要包括服装生产技能操作演示视频与动画、服装生产现场交互全景演示课件、服装生产车间三维漫游交互动画课件三方面的内容,涉及全景图像拍摄与展示、虚拟现实建模与交互演示等技术,是动态化仿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仿真教学资源可根据服装工艺设计仿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需的演示内容来进行系统规划,其开发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素材的采集,这是仿真课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主要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来开发,完成素材的采集与拍摄,要求在其服装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现场实景拍摄,以求最真实地还原生产技术与生产环境,内容涵盖了男女衬衫、男女休闲裤等基础服装产品的工序缝制操作演示、工时测试、质量检测、自动裁剪演示、单元式生产流水线演示、生产车间布局与标识演示、特种机操作演示等文本数据、视频与图片。第二个阶段为素材整理与仿真课件开发,可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具备服装专业软件开发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在开发过程中,专业教师根据仿真教学需求进行课件制作方案的规划与课件脚本的设计,指导学生完成课件素材的整理,企业技术人员来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第三个阶段为仿真教学平台软件的开发,与具备服装专业软件开发能力的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拓展式仿真教学流程为依据,进行教学平台的交互流程设计,将教学素材嵌入各个环节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服装工艺设计仿真教学动态资源库。服装工艺设计仿真教学平台的本质为云教学平台,包含了教学仿真演示模块、生产技术知识模拟训练模块、知识拓展模块、仿真实训评价模块等内容。教学客户端为移动端,通过平板电脑打开教学资源,配合服装工艺仿真实训室进行交互学习与训练。
三、服装工艺设计动态化仿真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传统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学生完成的实训任务主要是掌握某件服装的缝制技术,这就造成学生对该课程侧重于个人单项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忽视了动态拓展应用与协同合作,导致完成的实训任务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实训的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打击了部分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与需要应变时无所适从。动态化仿真教学的开展应包括学校制定的学生培养计划、在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现有实训条件、师资结构等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拓展与不断优化的过程。首先,可从工艺教学内容、学生实训流程、实训结果、学生个人发展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次,根据教学需要,学校可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到服装企业产品单元式生产车间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针对现行的单元式生产方式进行详细了解,并注意与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进行深度交流,必要时需与生产技术人员协助进行教学实训。在教学开展前期,教师可先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实训教学优化的实验。实验分两个环节:其一为资料收集环节,将学生分批次选送到合作企业服装产品单元式流水线生产现场进行学习,搜集企业裁剪车间、缝制车间、后整理车间等部门生产现场的图片与视频拍摄及文本数据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实训内容进行删减归纳,整理一套系统的生产原始案例,为仿真实训提供教学参考。其二为模拟实训操作环节,以前期整理完成的生产案例为蓝本,针对设计完成的实训流程,学生模拟在企业学习的生产技能进行仿真实训,对于学生模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应及时做好记录,根据学校现实实训条件与大部分学生专业掌握情况对方案进行及时优化,不断完善实训教学过程与教学所需的内容,使拓展式仿真教学过程切实可行。实验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尝试过程,通过前期的教学积累和仿真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与实验案例,为服装工艺设计动态化拓展仿真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实践基础。动态化拓展仿真实训教学大面积实施应根据学校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实训条件,结合前期完成的教学实验过程,紧扣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围绕服装生产衔接的周边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合理规划动态拓展内容,并对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再优化设计:其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流程为基础进行单元式生产过程实训设计[3],以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为原型拟定若干个生产项目,核心实训内容包括生产计划训练、产品缝制细分工序设计训练、产品缝制训练、单元式生产流水线路线设计训练、材料配伍训练、缝制过程质量检测与自检训练、工时测试训练、缝制环境与设备自查训练等;其二,生产技术拓展实训的设计,将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等专业课程中的技能内容与企业研发、板房、后整理等部门中的核心技术岗位所需的能力相结合,归纳出服装款式与工艺图示绘制训练、结构与生产纸样制作训练、服装成品整烫训练、材料测试训练等动态拓展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将动态拓展内容选择性地纳入实训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训小组,每4~6名学生组成一个协作实训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分工合作,按照实训项目中的各个实训任务模拟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进行系统的协作实训,同时,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动态选择拓展项目进行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4]。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尽管整个仿真教学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但还可能会碰到课时安排、实训室条件、学生整体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实际问题,存在实训小组无法按时完成实训任务和达到企业要求的实训考核预期目标等现象。这些就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验中优化流程与内容,不断完善实训过程中的仿真模拟、实训中的协同合作、实训任务的动态选择等环节,以此来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实训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
四、结语
针对传统工艺教学侧重单项缝制技能训练的种种局限,服装工艺设计动态化拓展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单项教学内容的反复叠加,而是以原有的单项工艺实训项目为基础,分析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意向与性格特征,将单项实训项目中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实施以点带面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整个实训教学拓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启发、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将高校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专业教学变成交叉的、动态的、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系统学习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与协同能力。实训项目中的知识与技能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根据教学现实条件与学生的能力现状,动态地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与生产过程精选案例进行提炼,并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其模拟再现,使服装工艺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并通过交互操作,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强的体验感。
作者:陈鹏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雷莉.动态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32-33.
[2]陈耕,陈鹏.高校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119.
论文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1994年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
1.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的针织服装设计教材较为落后,已经落后的技术、设备、工艺依然出现在现在的教材中,而一些新的设备、工艺和专业术语却在教材中未有提及,教材的更新明显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脱节,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现在的针织服装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授课,教学课件较为陈旧,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能很好的沟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
针织服装设计这门学科强调的是应用性,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很多高校由于资金缺乏,在教学设备购买方面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很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很难积累真正的实践经验。
二、现代针织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
1.合理设置教学计划和内容,体现针织服装特点
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梭织类服装设计课程较多,针织服装设计类课程较少,直接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依然对针织服装不甚了解,进行针织服装设计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必须适当的增加针织服装设计课时量,同时,每个课时量都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利用针织类服装与梭织类服装的差异性,紧紧抓住针织类服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开设服装品牌设计、工艺结构设计、专业设备操作等方面的课程,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配置。
2.注重工艺和机械知识学习,加强校企合作
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要求很强的动手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针织设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了解。高校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电脑横机等专业设备的操作。同时,应该加强学校与针织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到工厂实地学习的机会,这样更能让学生直观、真实的了解针织企业的工作流程,也使得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国外的职业化教育就非常强调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如英国的一些大学采用“三明治”式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先进行在校理论学习两年,然后进工厂实习一年,最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毕业创作,这种教学方式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重服装CAD和专业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