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沉浸式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感悟生活之精彩
“沉浸式”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整个教学都“因有效沉浸而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忘我的体验即最佳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人的情感在常态下是内蕴的、潜在的,不借助外力一般是很难达到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我们的学生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就是因为面对作文本,他们内蕴、潜在的情感没有进入到强烈状态。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个撞击学生心灵的外部世界,让他们内蕴、潜在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形成自我情感的波动和升华,进而迸发出心灵的火花。为此,笔者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进行沉浸式感悟生活之精彩的尝试。
寒假后第一周的作文课上,当学生用满脸无奈的眼光等着我出作文题目的时候,我却说:“今天不写作文,咱们聊天,聊聊这个寒假你是怎么过的,这个年你过得怎样。”我伏在讲台上和第一排的同学先聊了起来。老师一放松,学生自然也都随便地前后左右聊起天来,一会儿工夫教室里就有了几个明显的小团体,而且个个都眉飞色舞。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说起假期里看到的居民间吵架的趣事,有的同学津津有味地述说着自己偷看电视连续剧,还有同学义愤填膺地讲述着人们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见闻……他们各自聊着假期里的趣事、烦事、郁闷事。课堂气氛轻松,甚至带点混乱,我视而不见。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我对班级秩序做了简单调整,然后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社会里,叱咤风云、轰轰烈烈的事情毕竟少之又少,我们的只要表现这些真实而普通的事情,我们的作文也会因为这些普通的真事而生动感人。最后我提出每个人就以今天聊天过程中自己最有话说的事情为题材,以“假期生活”为话题自由作文。交上来的作文,单看题目你就不禁叫好:《都是车位惹的祸》《打车的尴尬》《又闻猫叫》《在家里打工》……看来,学生们已经会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的精彩了。
二、轻松沉浸的交流谈话,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多向思维的氛围中
1975年,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沉浸理论”(Flow Theory)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只要能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就能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作文课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阵地,教师要善于提供一个聊天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其中并进入“强烈的情绪状态”,在看似单调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精彩。诚如教育学家赞科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
以“牵挂”为题写作,是2004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要求。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无比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只要稍加认真地审题、构思,应该不难写出富有个性和真情的作文来。但那年的阅卷经历让我一直都无法忘记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单一,也让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是多么重要。
我以“牵挂”为题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作文课一开始,我便在黑板的中央写上大大的“牵挂”两个字,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着,内容无非是:牵挂爸爸,因为他出差半年没回来;牵挂奶奶,因为奶奶回老家了;牵挂爷爷,因为爷爷去世了……我把他们牵挂的对象都写在了黑板上,问他们这些对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很快齐答说都是人。我提醒大家说:既然如此,这个题目完全可以改成“思念”,可命题者偏偏用“牵挂”,看来它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更广泛一些,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更深沉一些。接着我建议大家来一次“思维总动员”,看看各自的记忆中都有哪些属于自己放不下、难忘怀的东西。为了让每位同学都积极思维起来,我请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并要求内容不能相同,很快黑板上牵挂的内容就丰富了起来:牵挂门口绿地、老家小院、童年游戏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学生爽快直言牵挂睡懒觉的日子。或许是畅谈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畅谈让学生找到了敞开心扉、抒发真情的感觉,最后的结果是超过半数学生的作文被我登上了班级的“佳作专栏”,其中有四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姑苏晚报》“小荷版”的同题作文“牵挂”专栏。这次作文指导课,让我尝到了创设沉浸轻松的交流谈话、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多向思维氛围中的甜头。
三、有意识地创设沉浸式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境界化的思维状态”
研究表明,要让学生的情感有起伏、生波澜,就要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境界化的思维状态”,这种境界化的思维状态才能使人的思维变得立体、形象。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是情境。“情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思维更容易进入到“境界化的思维状态”。在日常的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情境。
“通过规则建立秩序”“让学生畅所欲言”“提供及时持续的反馈”是沉浸式教学的三个要素,“思维总动员”训练正是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作文指导的。由此,一种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也便营造了出来,学生沉浸其中,在老师的诱发性指导下,各自的大脑进入了多向思维状态,同学之间的竞争性环境又逼着相互的思维进入前所未有的跃跃欲试状态,新鲜的思想、有深度的想法、体现个性的思维都涌出来了。
听到游戏,我们总与“不务正业”、“丧志”相联系。那么,什么是游戏式学习呢?游戏式学习是个较宽泛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概念是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 Learning)、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娱乐教育(Edutainment)和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s)。其他与游戏式学习相关的概念还有“轻游戏”、游戏“清淡”版本。这些概念从各个角度描述了游戏与教育、娱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从乐中学,在学中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社会性。针对儿童具有好奇心、挑战心,有强烈的兴趣与动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游戏式学习,完全可以把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元素结合起来,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管是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论,还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还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或者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以及现代游戏理论的研究都表明,游戏就是儿童真正的生活,是儿童真正正当的权利,是儿童最佳的学习方式。
游戏式学习在国外的研究如火如荼,在国内是否具备合适的发展环境呢?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和学习是水火不相容的。一方面,如果还是娱乐性不足的“题库”式游戏软件,那样枯燥的捆绑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如果有部分学生陷入某款游戏不能自拔,也定会引起家长等各界的忧虑。在这样的境地下,如何拿捏这个“度”,达到教学与娱乐的平衡,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布鲁纳在《教学的过程》里说:“只要以一种诚恳的方式,就可以把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游戏式学习顺应了人性,游戏式学习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学习,打破了我们对狭义的课堂的理解,激励、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尝试多样的途径,促进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迁移。那么游戏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是如何设计的呢?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产生沉浸感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把真实的事物转变为人们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人获得自我满足。为学生的需要而设计的绚丽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精美的场面和音效能够凸显出环境的真实性,有利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沉浸感。以金山公司的“警察抓小偷”打字游戏为例,孩子们只要一进入游戏,真实情境就一下抓住了他们的视觉神经,他们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全身心地投入。谁快速地打字,谁就会最快地到达目的地,意味着能最快地得到成就反馈。求胜的动机驱使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参与其中,达到了操作技能的提高乃至习惯能力的养成等。
显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效果,就是我们想要的学习状态。沉浸的特性使玩家将注意力集中于游戏的目标上。当沉浸状态出现时,游戏将激发玩家反复投入到这种游戏活动中,这种状态被描述为“流”(Flow)。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沉浸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思考并设计实施的。
从学习心理学来看,童年期是培养社会各种人才所必经的奠基时期,同时也是为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童年期也是儿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的起始阶段,童年期是发展儿童意志的最佳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毕业时还不能自觉、独立地完成他能承担的任务,这将成为他今后发展中的一个不利因素。童年是美好的,作为教师更要在其心理发展、情感生活上精心关照和及时点拨,也要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其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教师要创造这样的环境,游戏式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参与开发。
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在“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中,笔者用“我的冒险王国”设计的游戏式学习,将平时写的作文,还有一些有哲理的小故事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戏中,具体的步骤为:确定好教学方法,定位好学生的任务,设计游戏的细节,实施游戏,反馈评价教学策略。
建立合作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列昂节夫认为,游戏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变化有关。面对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以及不断更新的教材,教师需要学习并理解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认真钻研并不断反思。
在整个游戏中,建立起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异常重要,因为它能形成励志的、健康的、科学的、艺术的氛围。基于网络环境的游戏式学习更强调游戏者之间的合作,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既可以体现团队精神,还能增强规则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若是异质分组,教师首先要知道异在哪里,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如在“网络的简单应用”这一模块中,笔者以“搜救犬事故救援”游戏为背景,把网络的简单应用辅以一些相关知识融入游戏环境中,学生在体验“救援”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小组成员出谋划策、互帮互助,这让他们在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内涵。
反馈课堂教学内容,建立有效评价策略
游戏化学习中要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开展评价,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引导、激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并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在实际生活中会引发学习的迁移。在游戏化学习的完成阶段,我们要反馈教学的内容,开展有效的、公平的评价。
1. 反馈有效内容,让学生参与评价
游戏化学习能提高学生综合性的实践能力。要在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组织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关注学生的感受。游戏提供的是一个竞争又协作的平台,学生收获了什么,要及时地予以反馈。
游戏式学习的内容不是某个知识点,可能是几个知识点,也可能是某个模块的巩固与考查,还可能是多科知识的结合,所以它是综合性的内容,学生的收获也最多。如在“信息技术简介”模块,教师可设计“猜数”游戏、“猜生日”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过程中还可以解密其原理,让学生去问“为什么”,再体验释疑后的恍然大悟,这样的过程无疑是让学生受益的。在“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中,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成为游戏的平台,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霍尔沃茨寻找到最后的魔法石。这里有“寻找魔法石存放地点线索”、“一封有操作系统介绍的信件”、“了解操作系统的过程”、“把收集到的知识传出去找到魔法石”一系列难易结合的探索任务,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学生审视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对于他们反思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2. 以人为本的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在游戏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课程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生成游戏任务,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评价则需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细致、具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会有直接的鞭策。除此之外,还要有打动人心的评价,评价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其他学生的感受,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合理性、公平性和人文性。如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中,对于“世博伴你行”游戏中的很多精美素材,有的学生都能一一讲解,“你一定是了解世博知识最多的一位同学”,这样的评价贯穿于信息技术课堂,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法;电商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习内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35
1问题的提出
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复合交叉学科,目前的电商专业教学很难同时完成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技能提升,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能力。因而使得电商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是行业热度和人才需求都很迫切,另一方面却又无法体现出专业优势,缺乏实践经验,遭遇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如何改进电商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把实践与教学融合起来,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一直是电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寻求的方向。为此探讨电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是解决其人才培养困境的必由之路。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灵活的课程设置让笔者在多年电商实践教学中尝试引入了多种课程教学模式,从立体模式到翻转课堂,再到合作学习等,通过效果反馈发现沉浸式教学法更适应电商专业教学,是基于未来互联网参与的课堂模式。本文从电商专业如何沉浸式教学法展开提出相关建议。
2沉浸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沉浸式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政府推行的一种全新的法语学习模式,让学生沉浸在法语的语言环境中,既是学习工具也是学习内容,任课教师把法语作为学科语言讲授学科过程,由此沉浸式教学法的研究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分支。其中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博士在研究中提出沉浸理论,他认为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中,就会忽略掉其他干扰,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还指出沉浸体验的发生过程是通常是学习活动中人们体验到的挑战和所拥有的技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样的环境下用户才能感觉愉悦,充满兴趣来做它。[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习同时需要具有内部和外部条件。学习发生的情境是促成学习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学习者内在的状态和特质则是学习的内部条件。通过沉浸理论来分析学习内在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学习情境,从而促进人们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中。加涅指出,像语言能力、智慧情况、认知方法甚至学习态度等是其固有的内部性能或内存状态,这种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早先习得并存储在长时记忆的性能。[2]内部条件的四大要素被称为学习内存,包括知识模块、信息模块、认知模块和能力模块。学习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指认知模块和能力模块在外界学习情境的刺激下对于知识和信息模块的选择、更新、吸收。沉浸式学习强调的是一种自主、活跃、个性化的学习权:使得个体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欲望,可以实现持续动力来学习,并能生动表达。这种主动性的学习就是学习的沉浸状态,通过一种对学习信息、学习材料使用主动的学习方式,完成相关学习进程,从而实现“学习内存”的跨越式上升。
3电商专业学习特点与沉浸式教学法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目前流行的培养目标来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就是通过特定网络情境下的沉浸实现学习者个人知识适应网络运营挑战技能的动态过程,可以从沉浸式教学法得到启发。电子商务培养的是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网络推广、网店运营与管理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课程学习就是在网络交互式学习的环境下完成的,同时作为与互联网发展紧密的行业,其学习特点在于电子商务的学习者必须时时面对互联网平台运营的相关问题,其学习特点和虚拟交互游戏特点非常相似。在经过大一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电商的学习的知识点难度并不大,更多的是在特定运营情境下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
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入沉浸式教学法,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和考核等环境通过虚拟交互、虚拟社区、虚拟情境等实现电子商务教学的沉浸式学习完全让学生沉浸在互联网平台的商业运营环境中,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学生把原有的管理、营销理论等内存知识模块来实践、提升,完成学习者适合网络运营的操作技能、思维方式等,从而实现“学习内存”跨越式提升。因此如何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实现主动式学习是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的核心。
4电商专业课堂教学的沉浸式构建
沉浸式教学法要解决课堂教学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完成对课堂学习时空的推进,通过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环节构建学习情境,让学习者投入地沉浸其中,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41重新构建课堂感知模式
虚拟交互体验中通过整合身份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通过某种想象,使完成身份投入其中,使其产生身份的转移和替换。这种新的身份让身份多元化的幻觉产生沉迷,正向的沉浸感就可以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这一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模糊教师身份通过提出课堂目标共同完成,设置课堂教学任务,师生共同交流互动,一起探讨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构建一种身份的认同实现投入的学习。同时要注意构建的是一种能使学生产生高挑战、高技能的匹配认知,这样才是实现挑战―技能的平衡,当然这些需要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完成,让学生从学习任务、项目认知、学习目标等都实现真实项目的推进,有利于实现沉浸式学习情境。电商专业多为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业务岗位引入合作企业,通过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实践团队,共同开展学生的技能培养、项目实施以及社会服务,实现“做学合一、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直接接触电商实践,企业专家常驻校内,与专业教师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电商专业学生首岗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以及完成技能认证等教学实践任务。
42课程设计构建挑战模式
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学业项目教学与评价。进入岗位工作室的学生通过岗位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独立承担社会服务项目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逐步提升了相关岗位的工作业务能力,积累了项目经验,最终提升了创业与就业竞争力。
沉浸式教学法要求在工作室的依托下,学生根据个人选择进入相关工作室,每天面φ媸档南钅浚把大班变为小班,通过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实现不同“学习内存”的学习者采用难度系数学习方式,在“各取所需、各得其乐”的学习效果中获得沉浸感体验。
43角色转换
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无法实现学生角色和身份的认同,完全是被动式学习。电商专业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项目进度制订学习方案,利用互联网收集学习资源,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来完成课程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种适合互联网思想的角色置换,让学生对学习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操控权,有着教师角色的认同感,还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决定学习内容,这样的角色设置可以让学生真正产生主动意识,完成沉浸其中的强烈心理。
44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效率曲线”运用
国外学者Novak等人认为,明确而及时的反馈是沉浸体验的前提要素。心理学研究提出了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最快时间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互动效果,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反而如果很长时间才能给出学习者的学习结果,那就无法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反馈是有时效性的,越是能迅速指出学习者的效果,学习效率就会越高。[5]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更容易沉浸于QQ聊天、网络游戏中,设置良好的多元化情境让人们能及时获得反馈,看到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变化,从而带来一种紧张、刺激感,产生沉浸状态,忽略屏蔽掉其他元素。电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内在条件的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情境,教学问题,其认知反应也会产生差异,但是每个学习者都希望能在最快时间内获得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效率曲线,在最快时间内对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反馈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积极互动,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
5结论
沉浸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构建某种环境让学习者参与的行为(事物)产生特定的心理状况。本文在沉浸理论基础上,从教学设计的宏观设计上如何创建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环境,探讨了教学情境的构建、课程设计挑战模式的设定、教学角色的转换、学习效率曲线对学生沉浸式体验的影响等。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策略上的探索,具体的专业教学中可以对如何构建真实教学情境实现沉浸式专业学习、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和推进分级等才能实现高挑战―高技能平衡状态等环节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2]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陶侃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学习论坛,2009(1)
[4]黎加厚商品、全球化与创感时代[J].远程教育杂志,2008(2)
[5]王陆等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