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型酒店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我国要把握经济发展机遇。根据酒店管理目前存在的现状弊端,有针对性地利用经济结构对酒店管理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我国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忽视酒店管理企业对现代新经济形势的推动作用,要善于利用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促进新经济的升级。本文围绕酒店管理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策略,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何为经济型酒店
所谓经济型酒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就是站在酒店经济水平上对消费者的消费等级进行合理的规划。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大多数酒店在目前还仍处于发展的阶段,大多数都可归类于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酒店的内部配套措施一般是用于满足一些中等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而从我国目前的消费人群来看,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整体需求还是较大。经济型酒店向消费者提供中等的消费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消费者住宿餐饮的一系列需求。从经济型酒店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具有可实施的标准化操作。而且对于大多数人群都能接受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也能基本满足我国的服务需求。经济型酒店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长期存在,这将极大地满足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刺激消费者消费。
二、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下,酒店管理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发展弊端。在酒店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为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而导致酒店在发展中受阻,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经济型酒店管理体系的提升。任何管理模式的形成都是从最初存在弊端的模式经过不断地探索,综合形成的适应时展的管理模式。下面主要对我国的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做出具体解析。
1.酒店行业发展不规范
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受到新经济形势市场的影响,在发展的道路上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导致发展较为缓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消费者也开始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利用现代科学网络技术在全网的标准平台上进行各种各样的酒店预购操作,而这种范围是可以在全国内的酒店行业进行操作。但是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缺乏标准的行业管理规范,全国各地的酒店在发展中还是各自为主,不能做到有效地统一管理。这就导致全国各地区的酒店价格会产生上下波动,不能给消费者一个完全公正的消费环境,极大地阻碍了消费者刺激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发展的不规范因素,严重阻碍新经济形势下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
2.市场前景好,需求旺盛
经济型酒店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能够满足各种中等收入人群的全部需求。我国的酒店行业能否在长期的发展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取决于酒店能否适应新经济市场政策。我国的酒店行业对于解决我国人口众多的数量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刺激了新经济的增长。根据我国的社会调研,已经证明酒店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较好的前景。我国的用户也开始对经济型酒店产生更大的需求,用户在外出旅游时,往往会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型酒店消费,从而解决自己的住宿餐饮。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经济型酒店发展前景这一特点,紧紧依靠广大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适合酒店发展的管理模式。
3.管理者管理不当
现阶段,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对酒店管理者的整体素质要求普遍不高,导致在酒店管理过程中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举措。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领头标兵,企业管理员工紧紧执行管理者的管理方案。有的酒店在选拔管理者过程中,重点是在一线员工中进行提拔。但是一线员工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综合性的管理培训。在他们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视野问题不能很好地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及时调整。管理者对企业酒店管理的作用在整个酒店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提高对酒店管理的重视程度。利用管理者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企业的发展当成重中之重。
三、经济型酒店管理应对策略
围绕着我国现代经济型酒店管理出现的现状问题,酒店行业利用先进的时代经济的经济模式,依靠酒店管理策略,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酒店管理的应对策略。经济型酒店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对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行重新评估,从而达到更多地吸引消费者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型酒店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对策略。
1.加强品牌化管理
酒店企业的品牌声誉是酒店对外宣传的主要明信片,具有良好的吸引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在外出旅游时,往往会选择家喻户晓的品牌化酒店企业入住。假如一个酒店企业没有很好的客户信用,那么它就离倒闭不远了。经济型酒店要注意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始终以顾客为出发点,做到真正让顾客满意。在平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消费者为核心,提高经济型酒店管理的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对外宣传,保障企业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不被淘汰。当酒店企业发生损坏名誉的事件时,一定要及时地进行解决,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消费者往往会对酒店企业长期关注,一旦认可酒店的服务态度,不管是在外出旅游还是在外出工作时,他们都会把该企业作为入住的主要选择,从而带动整个酒店行业的发展。
2.注重酒店文化培养
消费者在酒店入住最长时间通常不超过一个礼拜,因此酒店行业要在这短短的住宿时间内完成酒店文化素质展现。在平时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做到真正让消费者放心。酒店行业要注重酒店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培养,对于企业员工出现的不文明或者是消极对待消费者的情况,要及时地加以制止。要在企业内部举办大型的文明素质培养活动,依靠专门的老师来对企业员工进行酒店文化培养。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源泉动力,一个没有文化产业支撑的企业,必然会在发展的历史潮流中被淘汰。当消费者在酒店站台进行询问时,酒店员工以一种顾客至上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来访的宾客。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企业在进行运营时不能忽视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酒店文化时刻影响着消费者对酒店的认知度,良好的酒店文化时刻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
3.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经济型酒店在自己的经济管理模式下也存在着极大的发展劣势,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型酒店的经济利益一直处于向下发展的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酒店企业不能长期吸引消费者,而且酒店本身的管理机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店行业与顾客最为亲密接触的就是酒店的基础员工,这些酒店员工的整体素质会体现在酒店企业的管理机制当中。这就要求酒店行业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在酒店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弊端要进行不断的理念改革。首先通过规范员工的待客态度和行为,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消费氛围。其次,在整个酒店的管理中,要善于利用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酒店行业要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挖掘顾客,使顾客能对企业产生极大的认知度。在这线上线下同时并存的局面下,酒店行业一定会依靠自己的理念模式成就发展经济的一大巅峰,使酒店保持长期的生命力。
四、结语
经济型酒店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依靠自己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功能导向完成对酒店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经济型酒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管理弊端,但是酒店行业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而是依靠现代管理经验产生新的应对策略,从而解决一系列管理问题中出现的弊端,带动了酒店行业整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璐伟.浅谈新时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商,2016(21).
[2]陈佳佳.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3).
[3]林越,梁丽芝.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才智,2014(18).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经济型酒店是指:以工薪阶层、一般商务人士、普通自费旅游者及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弱化酒店的餐厅、康乐等附属设施和服务项目,强化客房这一核心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提供有限服务的酒店。
(二)经济型酒店的特点。1、目标市场:以大众消费者为主。2、价格经济实惠: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为大众消费群体,价格定位符合顾客的消费水平,在我国经济型酒店房价通常在100至200元人民币之间。3、精简成本: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通过精简服务设施,缩减员工的数量,从而降低其日常运行成本。4、功能:强调客房这一核心产品,弱化或省略传统酒店业的其他基本功能,客房作为经济型酒店的最大卖点,酒店的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所以高质量的客房服务是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5、提供优质、标准化服务: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服务以住宿为主,包含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制度和专业化的酒店服务流程。
二、经济型酒店人才需求特点
经济型酒店相对于全方位服务酒店而言,其核心产品为客房,核心业务包括客房销售、前台服务、客房保养与维护等内容。相对于高档星级酒店,我国经济型酒店多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店长、值班经理、员工三个层级构成了组织机构图,放弃了传统酒店的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五个层级的矩阵。经济型酒店通过削减组织层级,达到减少员工的雇用数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管理上没有复杂的内部流程,这就要求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都需要“多面手”。
(一)业务技能要求。高档星级酒店岗位设置完善,岗位职责明确,如前厅部就设有预订、接待、问询、礼宾、收银、大堂副理等多个岗位。而经济型酒店则要求员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前台服务员要负责客房销售、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离店结账业务、营业报表制作、散客的预订、问询等工作;酒店的维修工人要负责水电维护及电脑维修等工作。由此可见,经济型酒店要求员工不仅要掌握其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要熟悉和掌握其他的酒店服务技能技巧。
(二)管理能力要求。作为店长需要建立并健全酒店的组织管理系统,负责制定酒店的管理目标、经营方针、各种规章制度和服务操作流程,明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并监督贯彻执行;制定市场拓展计划,带领营销部进行全面营销等,这不仅要求其熟悉一线业务,具备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开发新市场的能力。作为值班经理不仅要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承担部分销售,如推销嘉宾卡、与商务客户洽谈和签订合作协议等等。由此可见,人才是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型酒店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针对经济型酒店员工复合型能力缺乏,专业素质偏低等现存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针对性调整,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增加经济型酒店专业知识模块,完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设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根据经济型酒店人才需求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首先,增加经济型酒店专业知识模块,开展教学。其次,课程设计突出经济型酒店的特点。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核心产品,所以课程设置要以客房为主。可将《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细化、专业化,分解为《客房设计与布置》《客房保养与维护》《客房用品洗涤与保养》等相关课程,从而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房服务知识。最后,经济型酒店强调“一专多能,一人多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岗位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酒店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增加对经济型酒店的专业认知和实践环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经济型酒店,组织学生在经济型酒店中进行课程见习,邀请经济型酒店人员进课堂或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加对经济型酒店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改变只有高档星级酒店才是酒店的观念,更为其以后成为经济型酒店人才奠定基础。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型酒店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经济型连锁品牌已经到达120余家,营业店数已经达到上千家,其入住率也到达率百分之九十。对于一般传统型酒店而言,他们的入住率大概只能到达百分之六十。相对于传统型酒店,经济型酒店的投资较低,而且回报率也很高。同时,我国经济型酒店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市场占用率却较低。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标准。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方面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质量上却参差不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统一规范还没有确立下来,很多经济型酒店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而不注意长远的利益。统一的标准的缺位,让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经验成本过高。我国经济型酒店要不断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经验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验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十分重视营销和宣传,但是却对成本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经济型酒店在管理上付出过高的成本,影响了经济型酒店的长远发展。
3.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当前,制约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如经理人和财会等等。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主要是因为其规模过小不足以吸引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而其内部培养出的高端管理人才也很容易流失,这就造成了当前经济型酒店管理陷入了一个不可自拔的困境之中。
4.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经验管理模式。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了WTO,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酒店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开始利用廉价策略抢占市场,这些跨国连锁经济型酒店凭借着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多年的经验以及强大的财力,把持了中国市场,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很多国内连锁经济型酒店只能打价格战,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身的特色,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也较低。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可控资本的调控。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型酒店的成本,就必须从减少酒店的支出和扩大酒店的收入。企业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和可控费用支出,其中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而可控支出则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比如人员工资、物品折耗等等。所以,经济型酒店就必须加强对可控成本的管理,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二)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管理。为了降低在采购方面的成本,经济型酒店就必须对采购部和餐饮部的管理,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制定科学化的采购制度,避免因为盲目采购而造成的浪费。如果酒店不能很好的解决采购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水平,长期以往就会影响酒店的形象。所以,必须协调好采购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及时获得各个部门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酒店的管理成本,提高酒店的整体效益。
(三)建立起内部完善的监管体制。只有建立起内部完善的控制制度,加强酒店执行能力,才能达到经济型酒店预期的管理目标。这种内部监管体制必须从经济型酒店规模较小的实际出发,实现分工负责,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监督小组,全面监督管理经济型酒店的运营状况。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91-01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及特点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经济型酒店是指:以工薪阶层、一般商务人士、普通自费旅游者及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弱化酒店的餐厅、康乐等附属设施和服务项目,强化客房这一核心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提供有限服务的酒店。
(二)经济型酒店的特点。1、目标市场:以大众消费者为主。2、价格经济实惠: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为大众消费群体,价格定位符合顾客的消费水平,在我国经济型酒店房价通常在100至200元人民币之间。3、精简成本: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通过精简服务设施,缩减员工的数量,从而降低其日常运行成本。4、功能:强调客房这一核心产品,弱化或省略传统酒店业的其他基本功能,客房作为经济型酒店的最大卖点,酒店的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所以高质量的客房服务是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5、提供优质、标准化服务: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服务以住宿为主,包含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制度和专业化的酒店服务流程。
二、经济型酒店人才需求特点
经济型酒店相对于全方位服务酒店而言,其核心产品为客房,核心业务包括客房销售、前台服务、客房保养与维护等内容。相对于高档星级酒店,我国经济型酒店多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店长、值班经理、员工三个层级构成了组织机构图,放弃了传统酒店的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五个层级的矩阵。经济型酒店通过削减组织层级,达到减少员工的雇用数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管理上没有复杂的内部流程,这就要求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都需要“多面手”。
(一)业务技能要求。高档星级酒店岗位设置完善,岗位职责明确,如前厅部就设有预订、接待、问询、礼宾、收银、大堂副理等多个岗位。而经济型酒店则要求员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前台服务员要负责客房销售、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离店结账业务、营业报表制作、散客的预订、问询等工作;酒店的维修工人要负责水电维护及电脑维修等工作。由此可见,经济型酒店要求员工不仅要掌握其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要熟悉和掌握其他的酒店服务技能技巧。
(二)管理能力要求。作为店长需要建立并健全酒店的组织管理系统,负责制定酒店的管理目标、经营方针、各种规章制度和服务操作流程,明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并监督贯彻执行;制定市场拓展计划,带领营销部进行全面营销等,这不仅要求其熟悉一线业务,具备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开发新市场的能力。作为值班经理不仅要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承担部分销售,如推销嘉宾卡、与商务客户洽谈和签订合作协议等等。
由此可见,人才是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型酒店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针对经济型酒店员工复合型能力缺乏,专业素质偏低等现存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针对性调整,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增加经济型酒店专业知识模块,完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设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根据经济型酒店人才需求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首先,增加经济型酒店专业知识模块,开展教学。其次,课程设计突出经济型酒店的特点。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核心产品,所以课程设置要以客房为主。可将《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细化、专业化,分解为《客房设计与布置》《客房保养与维护》《客房用品洗涤与保养》等相关课程,从而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房服务知识。最后,经济型酒店强调“一专多能,一人多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岗位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酒店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增加对经济型酒店的专业认知和实践环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经济型酒店,组织学生在经济型酒店中进行课程见习,邀请经济型酒店人员进课堂或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加对经济型酒店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改变只有高档星级酒店才是酒店的观念,更为其以后成为经济型酒店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强与经济型酒店的沟通与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首先,与产业内一些知名的经济型酒店建立合作关系,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企业建设为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锻炼,打破以往的学生从实习到就业都只选择高档星级酒店的模式。其次,可邀请经济型酒店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信息畅通,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院校教师也可深入企业,丰富酒店实践经历,成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的教师。
(四)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强教师对经济型酒店的研究,走“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既可以保持院校的科研优势,也顺应了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需求。院校的专业老师可以通过参加经济型酒店的学术研讨活动,了解经济型酒店的最新动态,并深入业界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撰写文章,承担课题,合作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等方式将产业内的知名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强强联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联合体,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做到校企双赢互利。
作者单位:云南省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张青.酒店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程善兰,任昕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引发对旅游酒店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职论丛,2006.(9).
[3]蒋艺,罗兴涛,卢显旺.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市场论坛,2008.(1).
Abstract: Economic hotel is the product of the modern hotel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needs, and is a new hotel format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full-service hot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economic hote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Key words: hotels;management status;development strategies
1 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发展状况回顾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公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双休日的实施及公共假期的调整,又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国内大规模的大众旅游开始形成。中国居民已进入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外出时更倾向于选择舒适度较高,物有所值的住宿设施,因此清洁、廉价、能够提供基本服务是目前这些游客对住宿设施的重要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正是经济型酒店的独特优势。
2 我国内资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管理制度和体制不完善 行业管理方面,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经济型酒店是一种经营理念,而不是指低档酒店,中国不缺价格经济的酒店,缺的是达到真正经济型标准的酒店。目前我国有一些服务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酒店,也打着“经济型酒店”的旗号,结果使得人们将经济型酒店同脏、乱、差的社会旅馆、招待所等同起来,让人们对经济型酒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实质上,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高档酒店而言的,绝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经济型酒店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星级标准中也没有经济型酒店的评定标准。星级评定制度的实施成为旅游饭店宏观行业管理的基础性手段和相关酒店管理方法的载体,也促进了涉外酒店的建设、管理、服务、市场规范。但对经济型酒店,由于没有差异化的标准,星级与真正意义上说的经济型酒店概念不能吻合,国家也没有经济型酒店评定标准。
2.2 市场定位盲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顾客的消费偏好,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通过酒店的名称、标识物、标识语及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与别家酒店的不同特色,从而给消费者留下与众不同的美好印象。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塑造建立在服务质量之上。具体表现在价格、服务人员的仪表、建筑外观以及明显能对顾客产生第一印象的其他方面。消费者重视品牌和形象。“喜欢”和“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买标准。同样的两家酒店,尽管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不相上下,但由于其中一家始终抓住任何机会凸显酒店形象,知名度比另一家更高,自然而然吸引了更多的客源。因此,在感觉消费时代,经济型酒店经营者应注意品牌形象战略的应用。
2.3 缺乏强大的营销力量和预订网络系统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型酒店都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支撑,更谈不上连锁经营。除上海的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北京的如家客栈、中江之旅等具有集团化、品牌化的特性的经济型酒店集团以外,很少有创建自己的品牌意识。国际经济型酒店集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和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整体营销水平上。
3 我国内资经济型酒店发展建议
3.1 推进经济型酒店的体制改革和行业管理 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尽管业界还没有公认的经济型酒店定义,没有经济型酒店范围的明确界定,但这一业态高速发展的势头己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酒店业出现的投资非理性状况,使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良莠不齐、标准不一。经济型酒店缺乏硬件和软件的规范,已经出现难以符合已提高消费水平的国内消费者和国际客源的需要。管理体系的不成熟与不完善终将制约其迅速健康发展的步伐。为了保证经济型酒店的健康发展,形成规范的行业、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等做出一定的规范,使其得以良性发展。
3.2 避免同质化,实施差异化策略 经济型酒店在提供基本服务例如住宿以及早餐外,可以尝试以特色服取胜。中国正在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广阔的农村地域辽阔,各地风土民情各异,可以发展经济型酒店,经济型旅馆的服务简单,但质量不低,吃、住环境体现特色,可以借鉴奥地利的经验。分布在奥地利乡间和中小城镇的经济型旅置身于自然风景之中,以家庭式的经营方式。住宿客人可享受许多额外的无偿服务,由于旅馆主人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有时还会热情地为住客充当导游。如果客人愿意,还可以与主人家一起进餐、游戏。如果恰逢小镇上的节日,主人们还会邀请客人一同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在经济型酒店群雄并起、雷同严重的今天,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如何进一步进行创新,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决战未来的关键。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的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3.3 加大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力度 一个高效的营销组织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必要引进高层次的营销人员;同时,进一步明确营销部的职责和分工,并为营销人员提供要的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销售业绩考核方案。连锁经营的经济型酒店的总部应有重的开发大客户,如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公司和大企业,培养自身的忠诚客户,进而扩大酒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加盟品牌或自创的酒店品牌,精心选择订房中心和旅行社,适度进行委托销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论证加入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或销售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条件成熟时可通过加盟而获取客源。
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相对稳定的客房价格,淡、平、旺季价格不变,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型酒店处于卖方市场时,这对于树立酒店品牌是大有好处的,但随着经济型酒店数量的增多,转变为买方市场时,可适当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保证在淡季吸引到更多的客源,在旺季获得较高的平均房价和效益,但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培养自身的忠诚客户。有远见的经营者为了保持自己的酒店品牌在经济型酒店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也会推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客户忠诚度计划,如天天酒店给予老人、公司、以及政府顾客一定的折扣。上海锦江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锦江之星”会员卡,持卡者在“锦江之星”各连锁店消费房费可享受门市价九折。针对不同顾客群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使经济型酒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顾客的价格满意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1 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发展状况回顾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公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双休日的实施及公共假期的调整,又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国内大规模的大众旅游开始形成。中国居民已进入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外出时更倾向于选择舒适度较高,物有所值的住宿设施,因此清洁、廉价、能够提供基本服务是目前这些游客对住宿设施的重要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正是经济型酒店的独特优势。
2 我国内资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管理制度和体制不完善 行业管理方面,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经济型酒店是一种经营理念,而不是指低档酒店,中国不缺价格经济的酒店,缺的是达到真正经济型标准的酒店。目前我国有一些服务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酒店,也打着“经济型酒店”的旗号,结果使得人们将经济型酒店同脏、乱、差的社会旅馆、招待所等同起来,让人们对经济型酒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实质上,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高档酒店而言的,绝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经济型酒店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星级标准中也没有经济型酒店的评定标准。星级评定制度的实施成为旅游饭店宏观行业管理的基础性手段和相关酒店管理方法的载体,也促进了涉外酒店的建设、管理、服务、市场规范。但对经济型酒店,由于没有差异化的标准,星级与真正意义上说的经济型酒店概念不能吻合,国家也没有经济型酒店评定标准。
2.2 市场定位盲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顾客的消费偏好,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通过酒店的名称、标识物、标识语及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与别家酒店的不同特色,从而给消费者留下与众不同的美好印象。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塑造建立在服务质量之上。具体表现在价格、服务人员的仪表、建筑外观以及明显能对顾客产生第一印象的其他方面。消费者重视品牌和形象。“喜欢”和“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买标准。同样的两家酒店,尽管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不相上下,但由于其中一家始终抓住任何机会凸显酒店形象,知名度比另一家更高,自然而然吸引了更多的客源。因此,在感觉消费时代,经济型酒店经营者应注意品牌形象战略的应用。
2.3 缺乏强大的营销力量和预订网络系统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型酒店都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支撑,更谈不上连锁经营。除上海的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北京的如家客栈、中江之旅等具有集团化、品牌化的特性的经济型酒店集团以外,很少有创建自己的品牌意识。国际经济型酒店集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和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整体营销水平上。
3 我国内资经济型酒店发展建议
3.1 推进经济型酒店的体制改革和行业管理 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尽管业界还没有公认的经济型酒店定义,没有经济型酒店范围的明确界定,但这一业态高速发展的势头己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酒店业出现的投资非理性状况,使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良莠不齐、标准不一。经济型酒店缺乏硬件和软件的规范,已经出现难以符合已提高消费水平的国内消费者和国际客源的需要。管理体系的不成熟与不完善终将制约其迅速健康发展的步伐。为了保证经济型酒店的健康发展,形成规范的行业、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等做出一定的规范,使其得以良性发展。
3.2 避免同质化,实施差异化策略 经济型酒店在提供基本服务例如住宿以及早餐外,可以尝试以特色服取胜。中国正在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广阔的农村地域辽阔,各地风土民情各异,可以发展经济型酒店,经济型旅馆的服务简单,但质量不低,吃、住环境体现特色,可以借鉴奥地利的经验。分布在奥地利乡间和中小城镇的经济型旅置身于自然风景之中,以家庭式的经营方式。住宿客人可享受许多额外的无偿服务,由于旅馆主人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有时还会热情地为住客充当导游。如果客人愿意,还可以与主人家一起进餐、游戏。如果恰逢小镇上的节日,主人们还会邀请客人一同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在经济型酒店群雄并起、雷同严重的今天,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如何进一步进行创新,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决战未来的关键。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的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3.3 加大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力度 一个高效的营销组织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必要引进高层次的营销人员;同时,进一步明确营销部的职责和分工,并为营销人员提供要的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销售业绩考核方案。连锁经营的经济型酒店的总部应有重的开发大客户,如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公司和大企业,培养自身的忠诚客户,进而扩大酒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加盟品牌或自创的酒店品牌,精心选择订房中心和旅行社,适度进行委托销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论证加入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或销售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条件成熟时可通过加盟而获取客源。
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相对稳定的客房价格,淡、平、旺季价格不变,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型酒店处于卖方市场时,这对于树立酒店品牌是大有好处的,但随着经济型酒店数量的增多,转变为买方市场时,可适当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保证在淡季吸引到更多的客源,在旺季获得较高的平均房价和效益,但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培养自身的忠诚客户。有远见的经营者为了保持自己的酒店品牌在经济型酒店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也会推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客户忠诚度计划,如天天酒店给予老人、公司、以及政府顾客一定的折扣。上海锦江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锦江之星”会员卡,持卡者在“锦江之星”各连锁店消费房费可享受门市价九折。针对不同顾客群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使经济型酒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顾客的价格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一、经济型商务酒店和星级酒店的区别
商务酒店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商务人士而并非旅游度假客人,在地理位置、酒店设施、服务项目和价格方面为商务人士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其与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区别在于服务品质,商务酒店提供的服务单一,经济型酒店侧重个人和家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酒店多元化的需要,经济型商务酒店应运而生。同时,与星级酒店奢华的布置相比,经济型商务酒店的装饰温馨、舒适、清新,还具有一定的创意性,意在给客户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既满足了客户的住宿需求,又降低了酒店的经营成本。此外,经济型商务酒店的定位十分明确,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外的游客和商务散客。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型商务酒店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
二、经济型商务酒店的管理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国际贸易的联系也十分紧密,一方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国外的酒店入驻我国酒店市场,而国外酒店大多具有雄厚的资本和悠久的历史,比如著名的四季酒店、希尔顿酒店等,这些酒店的加入给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威胁。加上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数量日益增长,截止2016年1月1日,我国提供有限服务的酒店数量有21481家,同比增长了约5100家,客房总数约200万间,同比增长45万间,经济型酒店约2万家,涨幅达到27.815。此外,随着我国反腐倡廉的进一步进行,“三公消费”大幅减少,使得高星级酒店的运营陷入两难境地。因此,经济型商务酒店需要做好酒店管理工作,才能在酒店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健康发展,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酒店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布局不合理
调查数据统计,经济型商务酒店的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酒店数量较少,而且酒店在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私人旅游市场方面没有树立鲜明的品牌。因此,目前经济型商务酒店并没有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重点旅游地区的开发力度不足。
(二)服务项目单一,管理水平不高
受到经营成本的限制,经济型商务酒店的服务项目过于单一,酒店的服务标准不全,服务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也不高,无形中会流失一批客源。由于经济型商务酒店的经营项目较少,大多数集中在餐饮上,对顾客的吸引力不足,其优势容易被人们忽略,发展也比较缓慢。此外,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缺乏完整的行业标准,对经济型商务酒店的关注度不足,也是导致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提高经济型商务酒店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市场定位
经济型商务酒店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做好市场定位,结合客户需求,做好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对酒店的期望和消费方式等,形成一个面向大众群体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再逐步发展到高级阶段,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做好内部管理工作
首先,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应加强对酒店当天营业状况的审核,以便随时解决酒店经营当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举办对酒店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做好职工的职业规划,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
(三)以集团化形式发展
首先,一强大的酒店品牌不仅需要合理的策划,更重要的是在酒店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以及经验。其次,酒店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将服务质量作为首要原则,同时不断创新新的服务模式,竖立起有着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另外,酒店的发展需要结合创新理念,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后,酒店还需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需要将资本、资金以及规模的优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集团化发展可以将各类资源有效的利用在一起,形式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资金以及资本势力。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为整个酒店集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酒店有着更好的发展优势,因此,需要牢牢把握住发展的机遇,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内部管理中,将服务向特色化发展,增强酒店的品质,进而保证经济型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生存和发展。
(四)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经济型商务酒店
在进行经济型商务酒店的管理时,需要立足于品牌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方式。在进行品牌的树立时,需要以吸引顾客的消费偏好为目的,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同感,消费者通常会根据品牌的形象来决定是否进行消费。同样规模标准的酒店,有着品牌特色的酒店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五)连锁和特许经营策略
我国酒店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原来的分散状态走向集中化。其主要的原因是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多,在发展水平方面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进而限制了酒店业的发展。现阶段的经济型商务酒店不仅规模小,同时资金较为缺乏,通过连锁和特许经营的策略,非常适合这类酒店的发展,可以为酒店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吸引足够的客源,保证酒店的服务质量。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采取开放式连锁加盟的方式,对商业模式进行整合,将资源更好的进行配置。
四、结语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快速崛起,经济型酒店在酒店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经济型酒店成为酒店业发展中的一枝独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高星级酒店的用人标准,人才开发培养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根据相关报告可知,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已开业经济型酒店总数达到9924家。与2011年底相比增加了2610家,增长幅度为35.68%。统计中的9924家经济型酒店分布于488个连锁品牌,客房总数达到981712间。尽管受到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未受到较大冲击,依然保持强劲、旺盛的增长势头。同时,锦江之星、如家快捷、7 天、汉庭等一批国内优秀的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可以说,经济型酒店顺应了酒店业发展的宏观方面,并且将成为带动酒店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1 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现状
在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定位于普通消费大众, 价格适中, 基本设施齐全, 物美价廉,提供相对于中高档酒店全套服务中的有限服务, 实质上就是住宿功能突出、简化甚至取消其他功能的单一功能性酒店。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只提供小型餐厅等一些基本配套设施, 客房与星级酒店的标准配置相当, 价格却远低于星级酒店, 而且服务管理不打折扣。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在人力资源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
1.1 员工选择有特定标准
在员工选择的时候,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的标准不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星级酒店更多的是为客人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而在经济型酒店大大减少了与客人的面对面的服务,对员工的年龄、外在形象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选择员工的时候要求思想端正、服务态度好、综合素质要高、技能型的人才。
1.2 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在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省人力成本,管理层缩减。从应有的经理、主管、领班的三级管理减少层次只有店长和员工,这样大大减少管理成本的费用,但是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服务项目虽然有限,但是也要做好、做细、做到。要求基层的员工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自己能够消化和处理。
1.3 员工的流失率大
在企业管理中人员流失是正常的现象,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酒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应在8%左右,然而在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调查中发现人员的流动率高达24%。表明这样的流失率在企业中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
2 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员工素质不高
在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综合性技能型人才欠缺的问题。目前经济型酒店的人才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缺乏针对性的培养。因为在中国的大部分酒店经理人都是为大酒店培养的,而在专业的中小酒店管理方面,缺乏针对性人才。经济型酒店发展速度快,但普通员工的培训不足、流动频繁、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员工的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相对于星级酒店而言,经济型酒店的组织管理结构更为简单,但却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用工比例不够合理
在经济型酒店的经营中关键的就是成本运作问题,成本成为经济型酒店竞争的核心。员工数量和客房的比例作为用工比可以在人力成本中说明一定的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型酒店中用工的比例在1:1左右,而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平均用工比例是0.4:1。在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发展已经成熟,在经营中有了适合发展的管理方法,培养了复合型的经济型酒店人才,能有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做好经营和服务。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用工比例远超过国际水平。由于经济型酒店产品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服务项目的有限性,它的利润空间主要来自人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2.3 员工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规划
在经济型酒店中,员工很多都是转行从事这个行业的,在工作过程中本身的知识能力都有待提高。经济型酒店提供有限服务,价格比较经济,造成大部分酒店不注重员工的培训,认为能够进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要求工作服务水平的专业性。经济型酒店员工的流失率大,酒店很少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导致员工认识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造成酒店员工流失的恶性循环。
3 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我国的经济型酒店起步比较晚,相对来讲人才供求紧张,加上经济型酒店的规模不大,员工流失率较大的因素,形成了在整个行业中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样的行业发展壁垒,就要通过多种方式给员工进行学习,可以外派员工到经营服务一流的行业企业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对员工进行店内系统的培训。只有企业留住员工,留住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酒店的人力资源问题。只是靠挖人才是不行的,能解决短时间的人才紧张的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酒店的人才梯队。在管理层培训中,可以进行人才储备,比如经理助理成长计划, 选拔一批优秀的管理培训生作为后备力量,安排半个月的见习期让他们轮岗学习,然后分派到各个分店做见习经理,跟随学习。建立全员网络培训系统,构建员工标准化学习平台,让所有的员工养成学习的习惯,并且定期考核,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
3.2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经济型酒店可以与当地的高校进行合作,高校也应该适当加强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专业需求完善经济型酒店管理的学科设置,为经济型酒店培养人才。此外,对于经济型酒店这样的服务行业,基于理论学习的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也应加强与经济型酒店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荐学生到经济型酒店实习锻炼,实现互嬴。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培养还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这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经济型酒店与高校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要对基础教育方法进行改善,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经济型酒店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条件和机会,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可以在学生的课程中就融入企业的企业文化,使学生能够真正为企业所用,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留住员工的重要方式。
3.3 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和所在的经济型酒店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根据员工的职业目标,确定其在职业中的奋斗目标,并帮助员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一个综合过程。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经济型酒店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除了参考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以外,应该从考虑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态度出发,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酒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个核心任务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逐步领悟酒店独特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人才与岗位的良好对接。同时,被很多经济型酒店忽略的是,应该认真地做好经济型酒店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3.4 经济型酒店实行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为我国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酒店经营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外包业务已经渗透到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经济型酒店便可以节约开支,降低酒店运营风险,摆脱人力资源压力和干扰。经济型酒店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出去,并不是将所有的业务都外包出去,酒店内部还保留必要的人员配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比如从事酒店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人员配备是必要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酒店员工的满意度。外应保留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交流的媒介,加强与外包伙伴和据点内部员工的沟通与协调。所以,经济型酒店可以将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出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着可以致力于更高层面的战略研究与决策。
经济型酒店在酒店业多元化的发展之下,快速壮大。经济型酒店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瓶颈,如员工流失、综合素质低、人员配比等问题,才可以保证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一坚,李明宇.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索[J].企业经济,2012(11).
[2]庄菁,孙珊珊.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问题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2(2).
[3]李俊.河南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探讨[J].农家之友,2009(13).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气候问题使人类深刻意识到以牺牲环境及资源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崛起,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扬。然而,经济的增长导致我们所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了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环境保护的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环境保护的主线,从整体优化的角度确立环保战略的方针。“十二五”规划在环境保护领域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给予环境保护重大授权,即是以环境保护的要求去规范、引导和塑造整个社会的发展,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从服务生产的运作过程和产品形态来看, 酒店是一种具有工商结合特征的企业形态, 既是轻工产品的使用大户,还是重工产品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耗能大户。因此,酒店业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在地社会资源及具体环境情况。在酒店中实施绿色管理必将成为今后酒店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绿色管理概念引入中国,首先在我国合资和外资酒店中实行,随后延伸至不同地区的各类酒店。绿色管理理念的有效贯彻与执行不仅取决于酒店经营者对绿色环保的重视与理解程度,还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是一个长期工程。
作为我国酒店业中新兴的一种经营模式,经济型酒店发端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后便在国内蓬勃发展、迅速扩张。与此同时,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包括一些企业家开始对中国经济型酒店进行研究。诸如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界定、运营管理模式、市场营销活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在众多研究课题中,关于在经济型酒店实施绿色管理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在迈入绿色环保时代的今天,创建绿色经济型酒店,实施绿色管理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酒店赢得顾客、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绿色管理的动机
与高档星级酒店相比,经济型酒店有着鲜明的特征。经济型酒店根据其市场定位,着重突出和优化住宿服务,同时大大弱化甚至取消了其他非必要的服务及配套设施,从而在市场定位上同高星级酒店区隔开来。消费水平偏低、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大众是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客户,因此其房价通常在100―250元之间。为了维持这样的产品价格,经济型酒店需要做到建造时的低投入、开业后经营的低成本和低费用。虽然省去了星级酒店庞杂的设施与服务,但是经济型酒店却十分强调客房的舒适性、保证服务的专业化。经济型酒店通过统一的硬、软件配置及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了优质的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服务的专业化也是将经济型酒店与低档社会旅馆区隔开来的重要标准。我国经济型酒店普遍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直营或加盟)实现迅速扩张以形成规模经济并提升品牌价值。
经济型酒店以其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在设计规划初期已融入部分环保理念。因此,在实施绿色管理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天然的优势。另外,实施绿色管理将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方面可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经济型酒店图谋长远可持续发展,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要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细节都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具体的,酒店经营者应从注入绿色理念(文化),建立绿色制度、引进绿色技术、提供绿色服务(产品)、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对酒店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一)注入绿色理念(文化)
在酒店管理中注入绿色理念,培养绿色文化的氛围是实行绿色管理的必要的前提。酒店的业务重点是服务,而影响服务质量的要素是人。服务人员自身的意识观念、行为方式对客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酒店要注重培养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依靠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实践企业的绿色理念同时引导客人绿色消费,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观念。另外,酒店应注意绿色设计,通过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流程设计营造绿色氛围。
(二)建立绿色制度
理念的贯彻应以制度为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在与绿色酒店相关的国际标准体系中,两大认证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64(碳排放标准)是绿色酒店的指南针。而我国制定的《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10356-2002),《绿色饭店国家标准》(GB/T 21084-2007)则是国内酒店业的“绿色法典”。
标准的建立更多的是起到规范与监督审核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酒店经营者应在符合相关标准以及当地法律政策的前提条件下,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从而量身定做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制度。绿色理念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可行性。
(三)引进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酒店实践绿色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绿色技术作为支持能明显为经济型酒店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效益和竞争力,支持酒店在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条件下良好发展。根据酒店需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可以将绿色技术分为:节能技术、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污染预防技术。另外,为了明确酒店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效果,应采用有效地监控手段,完善计量系统。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节能排污标准和环境评价(评估)系统,以便将绿色管理的信息和实施效果不断反馈给酒店,加强环境质量控制与管理。
绿色服务的有效传递还需要依靠酒店服务人员。只有具备深厚的绿色理念和扎实的绿色技巧的服务人员才能对客人进行引导,使客人既获得愉悦感受,又能理性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的产生,推动绿色管理工作走向深入。
(四)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商界与投资界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莱利・莱特(美国著名营销理论专家)。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产生品牌溢价、提升无形价值、促进业务增长、培养顾客忠诚、高筑竞争壁垒六方面。
如今,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社会公众的共识。与此同时,人类对健康、安全的诉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高。经济型酒店根据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在客户心中建立起绿色形象,打造绿色品牌是其深化品牌内涵,图谋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明智之选。
四、结语
我国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的酒店业态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虽然起步较晚却在短短十余年间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亦对经济型酒店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与探索。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界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等各方面。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经济型酒店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欧美国家已经相当成熟。经济型酒店作为酒店行业中后起之秀,其核心在于客房及房价。而这不仅在硬件上要求投入较少,而且人力资源成本更需要控制。随着武汉市经济型酒店的高速扩张,即在有限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如何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对武汉市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1 武汉市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知名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前八名(7天、如家、莫泰、锦江之星、汉庭、速8、格林豪泰、宜必思)已经齐聚武汉,华坤、扬子江、艳阳天、坡地等本地品牌的酒店数占有优势。主要消费群体是商务人员,他们要求酒店不仅在硬件设施上符合他们需求,更主要是软件上,即更人性化服务,因此这对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武汉市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员工文化素偏低
目前武汉经济型酒店服务员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造成经济型酒店的员工素质普遍过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员工专业素质过低。服务人员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受到系统培训,而造成经济型酒店员工服务技能不足、操作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二是员工学习意识不强,对于基层服务人员他们只要把工作完成即可,特别是对客房服务员,他们一天工作量相当于星级酒店工作量的两倍。三是职业经理人严重缺乏,特别是店长类人才严重缺乏。
1.2 员工培训不对位,员工发展空间小
目前经济型酒店大多只重视投资回报率,希望在最短地时间内能够效益最大化,导致只重视“硬件”,不关注“软件”。经营者对培训不重视,酒店培训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实质性角度为员工进行培训,加上酒店师资队伍及培训教材不系统,培训内容设计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也不理想。
1.3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增长,导致人才需求大增。很多酒店都不希望投入太大的成本来培养人才,而只有通过提高工资或职位方式来吸引其他酒店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无形中造成酒店之间人员的恶性竞争。另外,大部分酒店管理人员从事这一职业缺乏稳定性造成人员转入其他行业,也很难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酒店这一行业。
1.4 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福利不完善
经济型酒店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减少运营成本。而经济型酒店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力成本竞争,要取得高额利润必须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严格控制人力成本。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时受到整个市场影响;人员工资的增加,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人员配比在1:0.5以下,而一般星级酒店人员配比一般在1:1.2以上。这也是造成酒店员工工作量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无形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效地管好经济型酒店是目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 武汉市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2.1 加强员工培训与职业规划指导
经济型酒店并不意味着酒店服务质量的折扣,经济型酒店精简机构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岗多职,一专多能已成为员工的必要素质。经济型酒店员工更应该接受严格的培训,从仪容仪表到专业技能,做到高度标准化。同时注意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从中培养和提拔中高级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一直是经济型酒店的难题,因此制定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完善激励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是满意的薪酬,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晋升机制。首先,满意薪酬是经济型酒店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主要力量之一。其次,科学合理晋升机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酒店整体利益相结合起来,让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及利润分配,使其与酒店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再次,经济型酒店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员工解决后顾之优,减少员工的流失。
2.3 与院校合作培养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
武汉市经济型酒店应主动联系院校,进行经济型酒店服务层及管理层人力资源合作培养,为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提供保证。在经济型酒店的带动下,院校也可以进一步设置或完善经济型酒店学科设置,分层培养管理层和服务层人员。此外,对于经济型酒店这样的服务行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院校也应加强与经济型酒店之间联系和合作,推荐学生到经济型酒店实习和就业,实现互赢。
武汉市经济型酒店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选拔优秀的大学生,提供理论培训和“见习店长”、“总经理助理”等岗位,丰富实践经历。在经过一年或一年半的实践和企业综合培养后,按期晋升为中高级管理人员。以如家快捷为例,2005年如家在院校招收一批旅游管理本科生,通过6个月严格培训后,已经充实到各地的酒店,成为合格的酒店值班经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武汉的经济型酒店,特别是本土品牌经济型酒店应主动与本地中高职院校合作,开设“某某酒店店长班”,“某某酒店总经理助理班”等形式,与院校合作办学,实现人力资源培养和使用上的双赢。
2.4 实施人本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以“人”为本,是有效管理控制经济型酒店员工流失的重要思想武器。经济型酒店必须培养员工向心力、凝聚力及归属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的心理需求及行为规律不仅表现在物质需求上,更重要的是精神需求。根据经济型酒店共同价值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尊重员工人格与尊严为前提,充分考虑员工感受,让员工感受到经济型酒店在实际运营中所遇到困难能从公司地角度出发,以酒店主人翁身份为企业贡献他力所能及的力量。
2.5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信息系统
经济型酒店入客的客人大部分来自于商务客人,他们善于利用网络为自已节约时间。因此客房预定系统对于这部分客人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武汉的经济型酒店除了少数本土酒店品牌外,绝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网络预订系统,连锁经营的品牌酒店的网络销售及营运优势尤为明显。以7天酒店为例,网路预订已经占到酒店预订的90%以上的份额,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酒店人力资源支持与配合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范恒君.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01期.
[2]张文华.武汉市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9月.
[3]舒伯阳.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4]林玮玮.浅析中国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中国商界,2010年第5期(上).
[5]杨栖.浅析锦江之星旅店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2008年第11期.
[6]张煜华.探讨区域性经济型酒店品牌发展的现状、困境及出路,商场现代化,2010年05期.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集团 品牌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19-02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发展不到十年时间,而这个行业以其独特的价格优势和高质量的服务速度在中国打开市场,成为高档酒店强有力的替代品。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占酒店总量的10%~20 %,远低于欧美国家平均60%~70%的水平,从长期看,经济型酒店由于价格优势,业务量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星级酒店要小,反而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世界酒店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集团化是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集团化可以加强对投资、价格、质量、人才的控制,使投资者获得最大回报,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本、资金的实力,又有利于扩张,中国饭店应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抢先开拓和占领经济型酒店市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饭店集团。
一、中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对酒店集团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意识。很多经济型酒店快速地扩张和膨胀,源于利润诱惑,并没有把集团化发展列入到战略规划之列。管理者们缺乏战略规划意识,对于一些投机者而言,其目标并不是长久的稳健经营,追求的是短期内的疯狂扩张,当连锁达到一定规模后,立即把品牌和网络高价转卖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经济型、连锁、网络的概念择机海外上市,套取利润。而只有少数酒店把集团化发展列入到战略上如“如家”、锦江之星、莫泰等,从而出现了循环累积效应。
2.经济型酒店的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中国培养的大部分酒店经理人都是为大酒店“订做”的,专业的中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很少。经济型酒店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质量、低成本,而很多高星级酒店的优秀的管理人才拿不下架子而不愿做经济型酒店,一般的人员虽然可以通过培训达到要求,但缺乏后劲。在经济型酒店的集团化过程中,对于专业素质的人才要求更高,使得集团化过程中出现了人才短缺现象。
3.中外经济型酒店的正面交战。很多外资酒店看重了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的潜力,大举进攻中国市场,而与外资集团相比,中国经济型酒店在经营管理的经验、资源调配能力、品牌建设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如家”、锦江等利用本土化优势,在数量和规模上超过外资酒店,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和管理能力还较有差距,中外经济型酒店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4.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型酒店要快速扩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照葫芦画瓢”,把一些成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做法照搬过来,基本都是采用控制成本方式,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人群,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在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而品牌的建设能力也大大下降,没有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使得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在酒店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影响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因素
1.酒店集团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力。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过程涉及了多方面的管理因素如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选址,资本融合品牌和服务产品的创新等等因素,酒店的集团化战略规划能力在酒店集团化发展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把酒店的集团化发展看做一个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对酒店集团化发展进行管理,调动各个资源的协调配合,才能为以后集团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人才控制能力。由于经济型酒店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在酒店走集团化道路的过程中,能否及时的供应上酒店的专业管理及服务人员,将决定了酒店集团化的成败。“如家”在人才控制和培养上有自己的一套,如家酒店管理学院高密度的培训以及孙坚的草根会议,都形成了如家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为集团化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
3.酒店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外资进入中国经济型酒店,与中国酒店进行竞争的状况下,中国酒店在相对落后的管理方式上,怎样提高自己学习与创新能力决定了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否形成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饭店是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特征较强的产业,先进实用的饭店模式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怎样学习并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优势与特色,是经济型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立足点。
4.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能力。所谓的酒店核心竞争力是指一种在酒店内部经过了整合的技能和知识,是酒店内部关于如何协调服务流程和制度管理的汇总,是酒店在某一细分市场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经济型酒店集团化过程中如何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是经济型酒店集团化成功的关键。
三、实现中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集团化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战略
1.组建集团化核心管理团队。中国经济型酒店在进行集团化进程中,建立自己的集团化核心管理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经济型酒店集团化过程中承担起资源协调,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对各个资源进行整合,该团队必须就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结构分析、资源能力分析、竞争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等方面制订全局性计划。另外,还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酒店自身的发展制定动态的规划。
2.确立酒店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动态发展计划。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管理合同,资产运营,租赁,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发展模式,在酒店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酒店的整体发展战略来选择酒店的发展模式。因此,酒店集团要建立酒店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个分战略,以形成系统化的战略管理计划。酒店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旅游业的发展会受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酒店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也要制定相应的动态计划,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各种发展机遇。
(二)建立激励和培训机制
1.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着公司的业绩。经济型酒店企业文化建设对内能增加凝聚力,对外能增加吸引力;能有效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增强饭店的核心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目前,经济型酒店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轻视核心文化建设。经济型酒店的文化建设一定要紧紧抓住核心文化建设。
2.完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的构建目标是:第一,吸引和留住对酒店发展有价值的人才;第二,激励员工不断开发自身潜能施展才华,服务企业,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效果。“如家”的做法是:一方面,根据员工所从事岗位工作的价值、责任以及工作难度给员工支付报酬;另一方面,又根据每个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的不同,不同的工作业绩,给企业带来不同的价值和收益等,设置其收入。
3.完善培训机制。由于经济型酒店的分散经营和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动的特点,任何一个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在人员的培养和吸引上都需要从长远考虑,经济型酒店员工接受培训的频率和层次也应不低于高星级酒店,定期培训制度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提升酒店的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是酒店的主要产品,经济型酒店所有的产品都将伴随服务出售,对酒店产品质量评价,取决于客人对服务的支配的酒店产品主观感受。服务创新的主要策略是:第一,服务差异化策略。即开发、发展与同行业不同的服务提供应、差别形象等,如“一站式服务”、“目的地服务”,酒店的文化氛围和形象、品牌氛围等。第二,服务质量策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要超过竞争对手,除了服务差异外,还必须有高于对手的服务质量。
(四)构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品牌是建立在酒店产品和服务之上的,体现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型酒店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市场消费都比较成熟之后,经济型酒店之间的竞争就转化为品牌竞争,所以快速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依据品牌实现网络扩张,则是经济型酒店在长期目标中成功的推动力。
创建经济型酒店品牌一般经历四个步骤:第一步,品牌规划与调查的目标是观念先导,充分准备,品牌诊断包括员工品牌教育,产品质量提升,饭店文化建设,资金人才准备,内外部环境评估等。第二步,品牌定位与设计,要求定位准确,个性鲜明,在选定市场空缺后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包括个性形象,功能分析,外观设计,内涵充实等。第三步,品牌营销与管理,其目标是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顾客忠诚度,发挥品牌效应。第四步,即品牌延伸与输出,目的是形成品牌资本,发展饭店集团,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核心品牌,壮大饭店实力,管理人才培养,特许经营输出,委托管理输出等,以实现经济型饭店的集团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樊永恒.如家一样的酒店[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36-37.
[2]冯冬明.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2006,(7):58-62.
[3]赵小芸.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研究[J].旅游学刊,2007,(9):29-34.
[4]侯国林,李金生,卞显红.论中国经济型饭店品牌建设的模式与方法[J].商业经济与研究,2005,(4):40-44.
[5]侯国林,李金生,卞显红.论中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的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5,(20):151-154.
[6]沈涵.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J].旅游学刊,2007,(10):40-43.
幸福,作为人生的目标和权力,具有恒久而长新的意义。人们一切的行为都在受幸福模式的影响。自1967年,WannerWilson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发表后,国外的学者对这一块的研究很多,例如:Bradburn提出的幸福评估的情感取向模式;Andrews和Withey随后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维度-认知维度,极大的完善了幸福感理论;之后的学者如Mckennell和Atkian对幸福感中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区分,进一步细化了幸福感理论[2]。国内的学者例如:邢占军整合以往幸福感的研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提出了体验论主观幸福感;苗元江尝试着整合主观幸福感与心里幸福感的概念框架与测评指标,建构综合的、统一的幸福感理论框架,提出幸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快乐与意义的统一、享受与发展的统一。但是,幸福感理论的跨域研究却相对来讲较少,特别是幸福感理论在酒店行业的运用和研究较少,本文从幸福感理论出发,结合酒店基层员工的幸福感现状,探究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从而提升酒店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的流失率等问题。
一、幸福感理论体系
(一)幸福感理论的相关概念
幸福感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订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其评价指标主要分为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而认知维度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理论主要是以快乐论为基础。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国外学者Waterman将心理幸福感感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格展现的幸福,指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时,一种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得以展开,进而有助于达成自我实现的体验,是实现自我的愉悦。另一种是尽情享乐的幸福,指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或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两种幸福感理论根据不同的研究取向,对幸福感的理解不同。但是有整合的趋势。
(二)影响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讲:1.个体的气质和健康。个体气质的差异会导致幸福感的高低。通常来讲,外倾气质个体容易体验积极的生活事件,因而幸福感高于内倾气质个体。个体的身心健康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赖于个体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当处于一种无能为力,压抑的境况是,将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消极的影响。2.收入。研究表明,收入的增加会使主观幸福感短暂的增加,且当收入不能达到自己的主观期望时,主观幸福感就会降低。3.工作。工作是影响个人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工作环境、畅通的上升渠道、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薪酬制度等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4,婚姻。已婚的人群幸福感指数普遍高于未婚人群,且已婚男士的幸福感高于女士,这可能跟婚后的社会角色变化,女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有关。
二、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感现状
幸福指数是指衡量幸福感的主观指标值。了解幸福感指数更有利于企业了解员工心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2009年经济型酒店行业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可知(见下图),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指数平均得分为3.02分,最高的幸福指数与最低幸福指数的人群所占比例低于8%,可以看出经济型酒店行业整体的幸福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其中在3分的幸福指数中,男性所占比例为39.26%,女性为34.55%。男性的幸福感要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压力之下,其工作适应能力高于女性,因而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也要高于女性;且酒店的一线员工通常以女性居多,繁重机械的体力劳动使其幸福感降低。就分值来讲,以3分的幸福指数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感整体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感觉特别幸福和不幸福的人群都只是占到少数。(见图1)
(二)影响经济型酒店员工幸福感的因素
1收入和薪水
根据幸福感理论可知,收入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09年经济型酒店员工幸福感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有3.68%的员工在年收入低于三万的情况下,觉得自己的幸福感指数为0;有超过50%的员工在年收入大于30万时幸福指数为5;且当幸福指数为3时,感到幸福的人群比例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年收入为15万到30万时,此趋势停止增长。由此可见收入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酒店基层员工来讲,收入越高则幸福感越高。而越往高层,酒店管理者则会关注其他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比如职位的上升空间,酒店的文化与自己价值观的匹配度等等,且因职位越高则压力越大的缘故,此时,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就会降低。
2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影响酒店员工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以“物”为主的硬性工作环境和以“人”为主的软性工作环境。前者指物理的工作环境、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强度以及假期等因素;后者指团队协作、同事关系、以及上级管理者的管理办法和风格等。其中基层员工更关注硬性的工作环境,如工作时间、假期等问题;而对于中上层管理者来说,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和谐的同事关系以及自己认可的管理风格则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工作职位有不同的要求,基层员工主要以重复的体力劳动为主,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是身体的疲惫,所以更加关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的合理程度;而中上层员工工作职责主要以决策和管理为主,需要团队的配合和上级的支持,所以更看重软性的工作环境。
3.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满意度)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可知人的最高需求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自己对社会利益的回报上。酒店的员工特别是酒店中上层员工,在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会他们更加关注酒店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这与酒店的文化理念、企业愿景和职业发展通道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公司经营理念、顺畅的职业发展路径对酒店的中上层员工的幸福指数有很大的影响。
三、经济型酒店员工幸福感指数的提升途径
(一)合理规划员工的薪酬制度
收入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大,所以建立公平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经济型酒店提升员工幸福感指数的可行路径之一。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把薪酬和绩效相连,在以往岗位等级工资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潜力,增强考核指标的透明性,使员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业绩、工作目标以及和同事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进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指在同行的薪酬制度比较之下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通常来讲,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大。有竞争性的薪酬是指在绝对收入之外的福利部分有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公司的休闲活动、节日娱乐、餐补等,这些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二)优化工作环境,实行人性化管理
优化工作环境是指在工作时间上合理的安排班次、时间以及休假等问题,注重一线员工的身心健康。例如酒店的一线员工以女性居多,要考虑到女性员工的工作心理:以家庭为重。因此酒店要帮助女性员工做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减少工作压力,以及重视女性基层员工的安全等问题。对于中高层员工,酒店要注重对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管理风格等的培训,为中高层管理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强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融合。尊重员工的本性并顺其自然加以引导,注重其创造力,提供员工具有竞争力的发展平台以及良好的激励制度。在工作上用制度管理员工,用业绩激励员工;在生活上用真情感动员工[11]。
(三)合理的人事制度,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途径和上升空间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1、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运作的命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不是国家政权,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它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管理形式。我们可以把企业行政管理定义为: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机构、按照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内部的隶属渠道,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及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总和。
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内部一个组织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因此它与政府行政部门是不同的。
其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使用大量的命令、指示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其他部门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此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都是具有较强的绝对性。
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及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体现在行政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是以直接具体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手段和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对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目的,其过程快捷迅速,实效性强。
二、当前酒店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酒店企业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方面还存在一定得问题。首先,照抄照搬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很多酒店企业没有能够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进而阻碍了酒店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酒店企业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企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没有具体流程,分工不清楚,责任不明晰,这样往往就会造成企业职能部门工作的交叉混乱,造成了酒店企业运行的整体效率变低,在一定程度上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极大资源浪费,阻碍了酒店企业的稳定发展;再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有时候不能和国有酒店企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
2、酒店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在酒店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酒店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成败。有些酒店企业管理层单纯把酒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后勤保障工作、文件处理、办公室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认为对企业的生产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放低了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引进的门槛,放低了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的要求,招聘了一些管理能力不高、业务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的人员进入了酒店企业,甚至是通过人际关系进入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这些人在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后,将自己的身份放在管理层,在没有对酒店企业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推行或一些不宜推行的规定,引起酒店企业其他部门的不满,对行政管理部门产生排斥和反感。
3、酒店企业行政管理的观念落后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酒店企业竞争的激烈,酒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行政管理作为酒店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酒店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酒店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酒店企业管理层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行政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首先,酒店企业管理层对酒店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酒店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他们认为酒店企业行政管理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甚至觉得是浪费时间,员工配合的积极性不够。
三、当前加强酒店企业行政管理的路径分析
1、建立健全酒店企业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制度作为酒店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对酒店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酒店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酒店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基于行政管理制度展开的,而制度恰恰也是实践中矛盾最为尖锐的集中点。如何在酒店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中,制定适合酒店企业当前运营状态、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制度成为完善酒店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同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酒店企业员工的参与。
2、完善酒店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
在强化酒店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建立现代酒店企业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在酒店企业运行中,对各项工作措施的实施程度及效果的监督及调整是酒店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酒店企业各个环节和部门人员的相应控制是酒店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3、创新酒店企业行政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酒店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星级酒店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酒店装修水平会影响到顾客的情绪,很多星级酒店都很注重室内装修,将室内精装修当做提升酒店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五星级酒店的起点规格相对于一般酒店而言要高很多,而且五星级酒店的功能也更加完善,功能区的种类较多,比如会议区、餐饮区、客房区、娱乐区等,五星级酒店的室内装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在进行装修的时候,要对各个功能区域的基本功能进行考虑,同时要对功能区域的服务进行考虑,结合人文精神,提高酒店的室内装修水平,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服务。五星级酒店装饰工程特点五星级酒店的室内精装修是为了对室内环境进行改造的重要过程,在精装修的时候,涉及到的工作较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讲,五星级酒店的室内将装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与室内装饰工程同时施工的工种多,比如给排水施工、土建工程施工、空调安装、消防系统施工、电力系统施工等,多个工种同时进行施工,会给施工现场带来较多的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难度较大。第二,对精装修的质量要求较高。五星级酒店本身的起点就比较高,对室内以及室外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装修工艺上,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工期比较紧张,作业的空间有限。酒店装修与一般的房屋装修不同,前者是为了供给消费者的,其工期相对比较紧张,在进行装修的时候,不能有太长的时间跨度,以免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室内装修一般都是在室内完成的,空间有限,作业面积比较小,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难度较大。第四,定制材料多、订货周期长。五星级酒店的室内装饰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要求也比较高,很多材料都需要定制,比如石材和木材,造型要求比较多,定制时间也比较长,因此会对室内装修的工期产生影响。
五星级酒店室内精装修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五星级酒店室内装修过程中,室内装修质量与设计人员、装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装修人员,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对整个装修项目的进度以及质量有很大影响。在五星级酒店室内装修过程中,装修单位应高度重视对装修人员的素质培养,应培养装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五星级酒店的定位以及室内装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其他工种的施工人员进行协调,从而积极加强对各种室内装修质量问题的解决。2.提前做好规划在五星级酒店的室内装修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做好规划,仔细研究图纸,根据图纸的设计进行施工。尤其是当前的很多酒店客房,为了减轻楼面荷载、使得室内装修设计的平面布置更加灵活,一般都采用轻质隔断的方式,为了使后面定料和施工方便高效,在进行装修之前就应该要将同一房型的各隔断和空间尺寸做成一样的尺寸,也能便于各种施工材料的准备,对于装修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施工之前,应该要做好详细地规划,对于装饰装修中所需要的材料、机械等进行准备,并且要对所需的装修施工人员进行统计,组建装修队伍,对装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规避。比如在装修之前应该要对脚手架进行搭建,而装修场地有限,在搭设脚手架的时候要对空间环境进行考虑,对脚手架的位置进行确定,尽量减少对装修施工的影响。3.加强五星级酒店室内装修设计与装修施工的对接管理在五星级酒店室内装修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设计与装修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并且要加强对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设计人员与室内装修人员的交接,从而使得装修人员能够按照室内装修方案进行装修施工,确保室内装修进度。在五星级酒店设计方面,要加强对五星级酒店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可以采用模拟技术对五星级酒店进行设计,同时要加强应急方案的制定,一旦出现了突况,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能够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及时做好调整。4.室内装修的要点(1)做好建筑室内装饰过程中的科学布局科学合理的布局对于五星级酒店室内空间的有效利用有很大影响,在五星级酒店的室内精装修过程中,室内空间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要避免给人带来压抑的感觉,因此要进行整体地规划和设计,加强对室内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室内空间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比如可以加强对一些自然能源的利用,所以在装修过程中要对结构进行合理地设置,使得室内结构中可以有更多充足的空间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确保室内装饰可以满足节能要求。(2)注重色彩设计在五星酒店室内装修过程中,色彩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合理地对色彩进行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所带来的视觉感受更加和谐。首先,色彩设计要注意空间协调性。酒店室内的色彩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酒店的不同区域,其色彩设计也是不相同的,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各个空间之间的衔接很良好。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从全局出发,要对室内空间的主色调进行确定,酒店的室内整体色调要与酒店室内装修风格相吻合,要根据酒店的整体风格对房间的顶部、墙面、地面等重点位置的色彩进行规划,使得室内空间的整体颜色协调一致。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对不同的空间进行差别处理之外,还应该要注重色彩的立体型,使得室内的层次感更加明显。比如在对五星酒店的房间进行装修的过程中,很多物件的色彩都可以体现出整个房间的色彩风格,因此在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装饰的之后,也要根据主色调以及整体的色彩分布情况进行具体设计,不要太过复杂的色系,也不要太过单调。比如在房间的色彩设计中,地面的色彩可以选择比较稳重的颜色,不宜用浅色,但是天花板则比较适合选择浅色。其次,在室内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意色彩细节。可以借助色彩的重复以及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种厚重感和层次感。家具、窗帘和地毯等可以选择相近的颜色或者相同的颜色,让这些占据房间主要地位的物件搭配在一起,可以构建一个整体的色彩风格,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使得房间内的色彩有一种连续感和统一感,让室内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外,不同区域的色彩设计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会议室的色彩设计应该要简单、稳重,大厅的公共空间色彩设计应该要给人营造一种宽阔、舒适的感觉,体现出层次感,因此适合采用冷暖色彩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
结语
关键词:酒店业人性化管理 国际经验 校企合作
在全球酒店业面临着一个人才与技术的变革,快速发展之际,我国的许多酒店普遍出现以下问题:人才资源短缺、学历水平偏低、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激励手段单一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成因大多是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此时,人性化管理,这种以“人”为企业核心资源,把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的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外酒店较早地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历经试炼的经验是,本文重点讨论这些可供我国酒店业思考和学习的国际化经验。
一、将“员工第一”的理念落到实处
1.尊重员工,善待员工
尊重员工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员工并非简单的劳动成本,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和可不断产生回报的人力资本。尊重员工的体现是:多和员工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的想法。管理者要公开表示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让员工明白,他们对于所在部门和整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做法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很重要,酒店很重视他们。
里兹酒店集团的格言: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who serve the 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一宗旨深深地渗透到公司的每一管理层。马里奥特的管理风格是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信条为前提,员工受到尊重,他们会对工作更有信心、感兴趣,并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要大力倡导“人性化管理,员工第一”的理念,要使“只有愉快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客人”的思想,深入每位酒店管理者之心。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那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普通的员工,主宰着企业的命运,把握着企业的兴衰。”
2.倡导情感化管理
情感化与制度化管理并非冰炭而不相容,两者结合,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管理之道。随着员工综合素质的日益提高,应该逐步弱化制度管理,而强化情感管理。强调管理要讲究“人情味”,主管对下属要有关爱之心。
情感化管理不仅表现在对员工的工作,管理者还应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譬如,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宿舍、员工餐厅的建设,为员工提供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丰富员工的业余精神生活,真正为员工营造一个“家外之家”。其次,管理人员还应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祝福;为有家庭后顾之忧的员工提供托儿与家庭关照服务。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应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另外,酒店还可以考虑一部分员工的特殊需要,为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工作分担等方式,以方便员工。
此外,倡导情感化管理还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对话,要坦诚相待。缺乏表达自己思想机会的员工往往有被遗弃的感觉和由此而产生的孤独感,以致很难与酒店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当这些直接和顾客接触的员工知道他们的意见和顾客一样受到饭店重视时,会极大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西方酒店特别注重信息共享,其主要表现在:让员工了解酒店经营绩效、财务目标、长期目标、新技术信息、经营哲学等;让员工能使用顾客信息,作为个性化服务的依据;确保酒店信息的上传下达与横向流动的顺畅与及时,强化内部沟通。
经营管理成功的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在诸多成功的原因中,给员工营造一个家的感觉和环境,都是其中的一条。万豪的管理哲学是“照顾好你的员工,你的员工就会照顾好你的客人,你的客人就会不断地回头。”万豪的管理者们所要做好的就是照顾好员工。令员工快乐。万豪从关心员工的切身的薪酬福利到人文关怀,从完善的培训到提供个人发展机会,从公平对待到开放沟通,无一不是为了令员工快乐。
3.授权
向下属授权,这是对被管理者的信赖与激励。如果,员工仅仅是服从上级命令,而没有决策权,一则顾客的需要无法得到最快速的反应,二则员工有等待观望的心理。通过授权,给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能使员工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培养、造就人才。面对上级授权,员工通常会正视而不会滥用上级授予的权利。授权,也是管理者有自信心的表示。
曾获得美国企业最高质量奖的丽兹卡尔顿酒店就把原来领班的决策权下放给一线员工,让员工根据当时的情况对顾客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督导,提供帮助与赞扬员工。有这样一项规定:任何员工不管他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就地解决顾客对酒店的不满,可动用2000美金以下的金额来处理,无须请示。此种管理方式,使员工能体会到因工作而带来挑战的兴奋、竞争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授权有大有小,也有用人、用财、理事之权的区分,它们各有不同特点,但各种授权行为须遵守一些共同的准则。这些授权准则包括:因事择人,视能授权;用人不疑,放手使用;逐级授权,切忌越级授权;授权必须适度;对被授权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要承担部下工作失误的领导责任。
4.帮助员工拼搏进取,实现自己的抱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大的追求。其实,圆员工自我实现之梦,与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为实现酒店目标而效力,只要引导得法,两者不仅可并行不悖,且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个人开发”,“职业生涯开发”均较详细设计如何帮助员工进行个人生涯的设计、自我实现这一重要命题。
“个人开发”即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以帮助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曾在1999年7月对23个城市33家2m5星级酒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人员流动的五个根本原因排列顺序为:
“个人发展”、“学习知识”、“工资福利”、“成就感”和“人际关系”,共占84.32%。个人发展居于员工需求之首。这一调查反映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酒店员工需求的方向,即逐渐向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转移。
“职业生涯开发”包括实施职业生涯计划,认识职业生涯动态等活动。其中职业生涯开发计划是关键,主要包括自我分析、职业选择、制定岗位工作等,而且这种开发呈动态性,定期评估,并要确定下一步新的职业开发方向。当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并愿意为企业多作贡献。
皇冠假日饭店将“个人开发”居于人力资源开发之首。其主要步骤:员工需求分析;制定相应的培训、开发计划,使之切合员工的实际;开展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开发对个人及组织的影响。巴斯集团在北京丽都假日饭店开设假日大学。定期为管理层工作专业管理课程的培训,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喜来登酒店集团为每个员工设立培训与发展追踪档案,员工在提升前必须完成酒店的一系列培训。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国外酒店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做法。酒店业需要的是技能型、操作性以及兼具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人才,为培养这种人才,国外许多酒店院校和酒店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学结合。合作的方式包括,学校对学生规定一定的企业岗位实习时间;学校为酒店业提供应用科研、咨询和培训;以企业为主,与学校共同办学,形成企业的培训基地;此外,许多院校聘请教师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对酒店实践经验都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教师讲授内容能够和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培养学生对酒店业发展的适应性。
瑞士有大量优秀的酒店管理学院,如:这些酒店管理院校与世界知名酒店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又如,美国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和休斯顿大学合作举办的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就以其教育针对性、技能性、操作性强而著称于世。
三、其他方面
1.许多国家都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制度作为促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岗前和在本岗培训,达标持证上岗,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埃及、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对旅游职业资格都比较重视,要求也比较严格。
2.美、日、欧等的企业均甚重视把ES(Emoloyee Satisfaction)策略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从而给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出要着力在管理中培养员工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忠诚心”;在管理中既要有法必依,管必从严,又要“注重感情,严中有情”;尊重员工,善待员工。
3.旅游、酒店行业协会,在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在行业中发挥协作、督察和管理的职能,而且把为会员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工作,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行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