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改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24-02
作为一所成立仅两年的新学校,由于学校创办时间短,扩张速度快,师资队伍在不断扩充之中。为尽快整合师资队伍,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者,即教师,以改进教学实际工作为主要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本身就是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其哲学原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究,找到问题所在,有目标地学习并运用恰当的策略,以改进这些问题。其核心理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核心目标是构建学习型团队、反思型教师。
所谓自我反思,不仅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也是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困惑,这也是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起点。所谓同伴互助,强调的是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于惯性思维,教师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往往难以发现其不足之处,而通过组内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可以更明确地发现自身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可以与同行进行对比反思,从而做到博采众长。而专业引领,要求教师既要多读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也要不断向同行中的佼佼者学习,更可以在自己学校内部平等交流,能者为师。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时,每一位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看到的具体问题起步。但改进目标要集中,应选择自己迫切需要改进的,或相对容易改进的一、两点入手,带动全面提高。从表面上看,改进的是某一方法、手段、行为、操作,从本质上说,改进的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教育理念,而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具体问题,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行动目标
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优势分析,可以使一些无意优势变为能动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持,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同伴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出客观分析,并制定出改进目标,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和对策,还要在改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典型案例、自身的收获与体会等。通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建设、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并予以切实落实,是改变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有效措施,通过推进这项工作,将可以达成以下目标:
1. 教学模式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推进,教师将更加主动、有目的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实现从教改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使学科教学的研究走向深化。
2. 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明确得失,寻求改进策略。教师将在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中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以及相应的体验,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理性思考的深度。
3. 教师的集体研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对每位教师的自我分析进行集体讨论,并在每位教师个人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将会大大推进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氛围,教师们相互学习,彼此沟通,经验共享,形成智慧交融的合作主体。
三、措施及行动
1. 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要做到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学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推进这项工作。
2. 准备充足,分步推进。为了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学校专项工作小组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经验,制定了《课堂教学改进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等文件,为项目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初,学校请每位教师填写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势与特点、问题与不足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针对分析结果,从某个具体问题入手,制定自己本学期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教师个人的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并经教研组讨论修改、教学分管领导审核后开始执行。
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学校还会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用于进行改进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记录、改进案例记载、学校评价记载和学期小结。这本手册的主要作用是让教师的教学改进过程有规范的积累,从而促使教师逐步养成记录自己教学研究过程的习惯,为教师专业化的长效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把教师的这本手册作为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资料。
在学期末,教师、教研组、教务处要分别针对每位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的填写,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及教务处评价,对教师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并引导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3. 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确保项目扎实有效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校长室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起到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化的操作,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确立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并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评价指标”,建立配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情况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及教研组、备课组评优的重要指标,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改进工作起到引导和推进作用。对于改进计划落实较好的教师,学校应组织他们进行经验介绍、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从而起到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经验体会
通过项目推进,学校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抓手,加强校本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通过此项目的推进,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校本研训体系,创立了“教师文化讲坛”,定期开设由专家和本校教师主讲的文化讲坛,为教师展示个人独特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生活情趣提供舞台,以“文化讲坛”为载体,推动教师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实施及优秀课例的展示、点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做到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层次、有重点、有创新。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校管理层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学校自身需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如在校园网上开设“教学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资料;在管理制度、奖励措施等方面对此项工作予以强有力的支持等。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外学校的互动,加强与市、区学科教研员的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连建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国加人WTO所带来的冲击,不仅体现在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上,也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思想:重教法,轻学法。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和“学”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轻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不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新性,其结果是教师生气,学生郁闷。由此可见,传统的以“独白”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教育更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能动性、参与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贯彻的理论依据:
(一)对话式教育学理论
在东西方教育学历史中,最早也最著名的两位对话式,也是启发式教育学家,就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孔子经常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对话式教育。一部《论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通过这样一问一答,来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学识。苏格拉底创造了一种基于对话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方式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就用暗示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方式都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性,相互的尊重与鼓励,强调启发的功能,鼓励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并引导学生去寻求真理。
(二)能动性理论
十七世纪的著名哲学家洛克,打破了“天赋概念”,提出了人具有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种反省、自治的能力,就是人的能动性。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将人的能动性进一步拓展到了集体的能动性的概念。人们通过分享对共同力量的信任,来得到所渴望的结果。群体所获得的成就不仅仅是其成员分享目的、知识和技巧的结果,还是他们相互之间互动以及动态的合作和协同的结果。能动性是人的一种本质性的能力,并具有极大的力量。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拥有强有力的能动性的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因此,老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能动性。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是有能力的,有能动性的,他们并非被动的学习接受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批判精神和意识,将自己当做是学生的合作者,这样和学生之间才能有批判性的对话。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同资本,积极地确定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观,将每个学生当做平等和能动的个体,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以达到目的,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裨益。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在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在加德纳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这些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以及探索取向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其多元智能,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等方面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掌握一定学习方法,能自觉能动地、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实践证明,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改进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教学与科研结合,把科研成果及实践引入课堂,用科研成果推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自从参与福特项目之后,将教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方法贯穿到教学中,不断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涉及到大量案例,过去基本上是我讲,学生听。现在课堂上,我会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同学了解这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并且我会鼓励学生,不必担心说错或不完整,大胆说。大部分情况下,班级里会有学生配合,站起来讲给大家听。首先我会赞扬并感谢这名学生,然后再适当加以补充。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问法。每次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就告知学生,我是一个好提问的老师,每次刚上课会提问上堂课的内容,讲课过程中也会随时提问。刚上课时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讲课过程中的提问,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到化妆礼节时,有一条“不要过分热情地帮助他人化妆”,首先我解释了如何做属于过分热情,再问学生:“如果换成是你,你将如何做?”学生就会结合之前学到的化妆礼节,做出正确的回答。我想这相比与仅由我自己讲给学生的效果要好一些。
情境设计法。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有很多环节适合采用情境设计法。有时,讲到案例,我讲了一半,会问学生,“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公关部经理,在这样的情境下,你会如何做?”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时,原来都是我给学生准备好模拟的情境,现在,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剧本,结果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太强了,2011物流普本班的学生全部是自己重新设计的剧本,比我给他们提供的剧本还要详细,还要多样化,有的学生设计有相亲的情境,同学们在欣赏表演与点评的过程中,很轻松地掌握了礼仪规范与技巧。
合作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与《公关与礼仪》教学中,多次采用合作学习法。讲解完知识后,给学生布置实训题目,往往需要小组同学课下共同努力,有上网搜集资料的,有制作PPT的,有课上演讲的。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并且增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学生们反应积极,极大地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应用、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佳途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教师教学的愉悦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公关与礼仪》教学中,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放映礼仪图片(比如男士西装、女士服饰、握手、递送名片、餐饮、乘车等)和视频录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较容易掌握繁琐的礼仪规范与技巧。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放映礼仪专家的礼仪讲座(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扩充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有一位美国校长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大多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型,教师永远以“能者”凌驾在学生之上,两者难以在平等中取得良好的沟通。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跟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沟通气氛,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实现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教师要视学生为子女、朋友,自觉接受学生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跟学生谈心时,让学生坐下来比让学生站着好,与学生低声交谈比气势汹汹地训斥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畅所欲言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敢于同老师或同学争论,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情呵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更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果仅仅依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的优劣,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关注好学生,更要关爱学困生,使所有的学生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和关爱的权利。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可以随时向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即使是在课上),然后改善教学。在课间,我喜欢坐下来跟学生聊天,有时是关于学习的,有时是关于学生思想的,甚至恋爱的,有不少学生都表示很乐意跟我谈心。关于学生的疑问,我尽量解答,无法立即告知明确答案的,我会向学生推荐其他途径。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心与心搭出的魅力彩虹,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高,使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其他途径
当今信息化、知识化的经济时代,在高职教学中,更应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网络环境为依托,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国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在教学中加强与深化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应对WTO挑战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观念改革、有效提升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加快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加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思维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地、不断地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深入地提高知识水平、综合素质能力,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师应更新教育与教学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能动性、参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的基础就在于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可以从书本中、网络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基础更加深厚、扎实,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教师还可以从实践中学习,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企业实践锻炼,发现问题,不断改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学习他人之长,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应用知识与实践能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结语
21世纪,要想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课堂教学活动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参与意识,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其优质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迎慧、初淑香.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一、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1)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2)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助互学,齐头并进。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声控员(负责监督控制本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噪音)。
例如,我在教授“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 ?”这一话题时,要求学生最后能达成用“there be”句型描述场景的能力与知识目标,我以全班的13个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基础较差的同学画他们家的房间布局图,然后给物品标上英语名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单词,然后就让中等水平的同学用“there be”一句一句的描述达到练习句型的目标,最后就让组内成绩较优秀的同学拿着某同学家的房间布局图片给全班学生做一个描述。
实践证明,无论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是在学生人格塑造上,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一条优化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合作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收到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孔子曰: “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 兴趣能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多媒体的出现使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能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于一体,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具有比其他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效果,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下册Moudle4 Food时,先让同学们观看了 Lingling一家人吃饭的场面,面对桌上的饭菜,玲玲的妈妈用顺口溜一一做介绍,Rice是主食, 大人儿童都爱吃; Meat肉,fish鱼,适量食用强身体; Noodles面条细又长,入口筋道汤又香;还有orange橘子apple苹果pear梨子;Pass me, please.情递给我吧,心欢喜。说完便快乐的吃起来。用这种生活方式来呈现单词、句子十分引人入胜,轻易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只是看,同学们还不由自主地学会了里面的很多单词。与老方法教学相比,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更加灵活、生动,颇得学生的好感。这样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三、课堂实行有效分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每堂课都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练习,尽量使各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都有表现的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我把板书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讲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胃口;一部分是与本课有关的以前的词汇、知识点,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温故复习;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外延,使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练习的设计和检测上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后进生,作为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学生的分层,还是教师教案的分层设计,都是我自己心知肚明,运筹帷幄,让学生浑然不觉。
关键词:Photoshop;兴趣;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95-02
Photoshop是目前市面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如电视剧、电影的宣传海报,各式产品包装、书籍封面等,这些具有丰富图像的平面印刷品,基本上都需要P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PS的教学内容仅有两个课时。在总课时有余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有关参考书籍,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进行适当的增加和改进,力求教学内容构思新颖、趣味性强。
学生一开始接触Photoshop都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但是,随着课程不断的加深,所学课程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理论讲解加简单实例演示的方法,学生只掌握少数几个实例,没有真正理解工具的作用,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不会活学活用。[1]
面对这些现象,为提高教学效益,笔者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旨在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并学以致用。
1.有效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1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就显得极为重要。Photoshop第一堂课十分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让学生与Photoshop从陌生-相知-相识-相交-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真正地从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当中。
可在第一堂课为学生展示多幅PS效果图,如知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宣传海报,海报上爸爸与孩子头部图像对调,逼真自然、生动有趣;再如"XXX遇上西雅图",将班上某位学生的照片切割到一张西雅图的风景照中,像是该生身临其境般地畅游西雅图。还有把学生在运动会上拍的运动员的模糊照片变清晰了等。通过以上展示,让学生领略PS的魅力,产生热爱,进而愉快地学习。
1.2 游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Photoshop图像制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层设计",这里的"层"指的就是"图层"。在讲解图层概念时,因图层的概念较为抽象,为让学生明白PS的设计理念,我运用了"娃娃穿衣"的游戏,将15件不同的物品分别放在15个图层中,如图1,学生想要把某件衣服穿到娃娃身上,必须先选择该衣服所在的图层,才能移动相应图像。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对图层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进行作品制作时,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密切联系学生本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结合时间来设计,如节日、实事等。圣诞节时,可设计表达圣诞祝福的作品(图2)等,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还可以选择学生的实际案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PS的积极性,以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需求。校园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如学生会纳新、社团、校运会、科技节、军训等,均可作为学生创作作品的实例素材。例如每年元旦,我校都会举办"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让学生们用已学的知识设计班级合唱海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生体会到图像处理技术就在自己身边。
1.4 以赛促进,增强学生的源动力。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其中一项便是"电脑绘画"。学生可以使用美术课上画的黑白画、素描等,扫描上传电脑后,用PS软件上色,并使用滤镜、加深减淡等工具进行处理,使图像更加生动立体。或者利用钢笔等工具,绘制简单漫画。我校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在市、区获奖。通过比赛,使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建立自信,克服如PS难、比赛获奖更难的畏难心理。
2.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PS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着积极的思维活动,他们会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仅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层面,没有自己的创意,不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保持和迁移,学完就忘也是很正常的,更说不上学以致用了。[3]
所以教师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关键词 教学 改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国内在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事实加深了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追求,教育的现代化是大势所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理念的主要突破口,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整个教学改革的成功。在教学改革理念下,基本上所有课程的教学教改工作都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来实现,因此,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绝对的主体,因此也有了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教育发展,人么已经开始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毕竟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发所进行的一项知识构建的活动,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获得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指导其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改革理念下,教师应该积极扭转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过去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教师应该不再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掌握者,而是要学会把自己变成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体系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导师,负责引导学生自己向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困难,更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交流等等,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很多伟大的教育家都曾表达过这种观点,像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倡说:教育要将学生的大脑、眼睛、嘴巴以及双手充分地解放出来。
2 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改革理念之下,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关系得到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体系变成教师与学生互相平等的民主式管理体系,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开放地交流。因此,在一线教育战线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创建恰当的探究问题的情境,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对于需要交流的,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对于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一起将问题解决,若学生即使进行小组合作也无法将问题解决,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的技能、途径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还能加强学生对动态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学生在借助直观的图像来探究新的教学内容的本质,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所蕴含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品尝到了获得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既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往往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所慢慢建立起来的一种对社会的认知方式,这种习惯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而有所不同,但是,它却是在智力因素以外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数学课堂为例,由于数学教学内容对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等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大多数学生所具备的数学基础都较为浅显,只是属于最基础的内容,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才开始进入提高的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有体会,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决定因素,非智力因素同样会增强或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俗称的情商。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发育也是我们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部分。在教学改革理念下的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而言,来自学习所获取的快乐必不可少,只有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形成严谨的思考方式,才能有助于其更好地开展数理化的教学。
4 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内容成果检验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对任课教师的有效督促。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能够及时收到学生所反馈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不断自我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的教师教学过程中表情严肃,学生从心底里感到有距离感,甚至会有些恐惧和排斥,但是教师本人并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往往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有些压抑,学生学起来心理负担较重,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根据教学评价可以更改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比如多一些微笑,点头甚至是鼓掌等激励学生的方式,课堂就会变得更加民主自由,学生也不再会有心理负担,转而慢慢地发现学习中的快乐所在。只有不断地把活力带入课堂中来,才能让教学改革理念下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高效课堂 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6-01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做出拙论:
一、高效课堂备课要“实”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前要很好的预设生成,能力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生成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必须明确知识点及知识块在单元,在所编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当然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合生活实际,挖掘乡土资源作为教材,达到优势互补。用贴近生活,而有血有肉的更加形象生动的教材与教法,激发、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高效课堂学情要“清”
课堂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根据学情备写教案,全面分析优秀生,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以中等生为备写标准,兼顾两头,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所发展。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学情,认真参与倾听,捕捉生产点,寻找问题,寻找策略,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最大收获――也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显现一个“活”字
教师要在形式方法上把握有度,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带来教育质量的高效。
1.灵活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的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和练。目标由学生确立,过程由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把整个课堂完全放心的交给学生,教师只能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科学的学法指导。“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产生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质疑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开辟了课堂教师的心空间――高效课堂。但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务实,不断寻求方式方法,探讨交流经验,集众家之长,和集体之力,尽可能的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构建高效课堂对我们教师能力的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多动脑多下苦工,多花时间,多出点子,教中研,研中思,思中提,做好以下几点:
1.要有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评价也许是学生来议,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2.要有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科学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要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得死,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欲望,但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能收得起来。
4.要有机智的课堂环境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高效课堂规模的形成,还必须有相适应的应对策略,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第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障课堂有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的写教案,而是必须备教材,备学生,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琢磨教学中难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另外,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要设计高效课堂必须的质量较高的练习、教具课件、学具等辅助设施缺一不可。
第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高效的基础。
入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气氛。教师要在课堂上态度和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敢于提问质疑,营造明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求真务实,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倾向;学习热情;预习;合作精神;思维能力;创造力
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知识的大量出现,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思维特别活跃,不再仅满足于知道、记住结论,还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这就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极大的挑战。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一、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都认为,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妥的。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明白哪些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概念和性质还不怎么明白,这样在教师讲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这样对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也会更牢固。如初三数学中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后就会发现抛物线其实不好画,因此要做好课前预习,比如如何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选点,可按书中的步骤多试几次,感觉一下哪里是难点,这样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是课上也可以是课下,人数可多可少,形式非常灵活。我们教师总担心学生解决不了问题,常常喜欢一人讲众人听,以为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了主动探索的兴趣。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遇到学生不懂的问题还是要认真地、耐心地帮他们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合理分组,起到优生帮差生的目的。在课堂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合作学习时不要只有学习优秀的学生讲而其他的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教师要鼓励中等生和差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这样才能起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成绩。2.教师要选择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学生一看就会,也不能太复杂讨论了很久也没有任何结果,这两个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分寸。
合作学习的好处是很多的:一是给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二是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三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在共同学习中增进了友谊,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五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学生如果没有思维能力,就无法学习数学,缺少思维的学生的数学成绩肯定不好。因为所有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图形结构的理解都离不开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予以足够的关注,并研究学生的思维规律,加以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并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班课堂教学;主体;主导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为班级授课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其后直到今天班级组织成为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目前由于高校扩招,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大都采用大班+小班授课制,即听说小班上课,读写译(综合课程)实行大班制。这意味着在上综合课时,至少有两个自然班合在一起上,这就形成了大班的规模,此时,大班的人数大都在60-100人,有的甚至超出100人。这种大班授课的形式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人数太多,教师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参与机会少,交互练习的机会少,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聊天,看课外书,睡觉,逃课,玩手机等违纪现象很严重,而教师无暇顾及,难以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人数太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很困难,对那些通常坐在教室后排或角落,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更是难以照顾全面。另外,人数过多,老师批改作业负担加重,给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估和反馈增加了难度。大班课堂的负面、消极暗示和压力使得有些老师身心疲劳,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大班教学受到了多方批评与质疑,但在中国,大班教学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提到了改革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应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从以上提及的大班教学的问题来看,改善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要因素,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强调这两个方面,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大学英语大班课堂的效果,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就需要澄清认识,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准确定位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和参与者(participant),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生语言学习动力的鼓舞者(inspirer),学生语言学习的咨询者(consultant)和评价者(assessor)” (沈银珍,154)。
具体说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 怎样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钟有添)
讲授法是大班教学中教师最多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控制课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而学生很少参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权利,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互动,增多学生活动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把课上活。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问答式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互动方式之一,包括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但在大班环境下,很有可能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也得不到问或答的机会,另外教室过大,声音的传播也受到限制,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应在大班英语课堂占据主要地位。
小组活动和分对练习应该是大班英语教学的合理选择,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提供学生更多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Nunan论及课堂活动时曾提到,“teachers develop their own preferred classroom practices based on what works best for them in their own particular situation and circumstances(教师应按照各自特定的环境和情况选取最恰当的课堂活动方式)”,但他又补充说, “if you are teaching large classes, it may not be feasible to do much pair or group work, no matter how highly you think of them(如果是大班课堂,不管你多么推崇分对活动或小组活动,大量的分对活动或小组活动仍不太可行” (10, Nunan). 这对于人数众多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老师来说,不免令人沮丧,但实践证明,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注意细节,也可以提高分对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效果。
比如,在分对活动时,不需固定对子伙伴,可以左右搭配,前后搭配,甚至可以交叉搭配,除了对话,可以进行信息差、角色扮演、讨论、纠错等活动,以使对子活动多样化。而小组活动则更需注意细节。首先,在小组活动时一定先将要求讲清楚,每组成员3-5个,讨论时间限定好,讨论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太笼统,必要时老师给出例子或提示,这样学生才能知道应讨论哪些方面。同时,每次小组讨论前必须确定三个角色:head, secretary, 和speaker。这需在第一次小组活动时先交代清楚,使学生形成惯例。Head来组织本小组讨论并使讨论顺利进行,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观点;secretary负责记录本小组各成员讨论的要点(老师应训练学生记录的方式,以关键词的形式快速记录要点,,不能是句子,不能是汉语,以便speaker代表本小组发言时作参考);而speaker的职责就是代表本小组发言,提出本小组而不仅仅是他本人的观点。当然,还需注意的是尽量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每次小组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以锻炼综合能力,特别要关注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担任speaker的机会。
同时,要强调教师在分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时的监控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走动以随时控制课堂,提供帮助,指导有效讨论,制止不利讨论的因素(如汉语交流,闲聊等),参与某小组的讨论,记录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纠正。最后,讨论、发言结束后,老师的总结、评价和反馈特别重要,因为这不仅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讨论的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以后积极参与的信心和愿望。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互动活动,如report, brainstorming, debate, game-playing等,可以将它们融入到分对或小组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意识。
另外,大班英语课堂可以加强人机互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改变教师讲授的单调性,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但在利用多媒体时,教师切忌不要成为现成的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必须对课件内容有所选择与增减,并对课件进行加工,使教学要点得到强化,同时,要根据大班教学环境科学合理设计版面,正确运用图文信息,特别要注意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背景等要保证后排的学生能后看清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提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者在学校过程中为促进学校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沈银珍,159)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指的是自我管理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策略,指为了有效学习而进行的活动或采取的措施;而情感策略则是指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否有利于语言学习。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就特别重要。因此,在学生升入大学的第一堂英语课,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告诉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大班英语学习的特点、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对大班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大班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课下谈心,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加以指导,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优劣势的分析,帮助学生制订英语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包括英语学习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提供学习资源以及找到学习资源的途径,特别强调录音、外语广播台、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的作用,并介绍英语学习的网站,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学习社团或俱乐部、英语营地、英语文化节、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形成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英语学习自主。
3. 激发大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徐锦芬,141)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而不在活动之外。如有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英语知识,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从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就能得到满足。外部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英语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得到晋升或受到表扬等。(邹琼,12-13)
因此,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学习语言十分重要。考试本身不足以激励学生学习;意识到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为了赢得学业成就以外的各种奖励。
同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沈银珍,158)。因为学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从学习语言的原因到如何应付每一堂课、课堂活动、家庭作业、考试以及其他。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中加以考虑。比如,让学生写学习日志,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激发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
山东财政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研究项目《英语学习与教学文化研究》在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反思中,探讨了以下问题:如果做到以下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大吗?
――如果在班上按照他们的能力进行分组或者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里?
――如果在开学之初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
――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建议在课上得到采纳?
――如果学生能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果能涉及课上讨论的材料或题目?
――如果看到自己的英语真正进步了?
根据大班课堂的环境,我们可以尝试处理上述问题,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改变评价(或评估)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教学评价(或评估)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估是终结性评估为主,最后的考试决定一切。这种评估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成效、学习能力等。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到,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各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看来,过程性评估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学生的成绩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期中、期末和平时,而平时成绩又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口语等。这需要教师真实而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各项成绩,特别是平时各项成绩,真正做到公正、公开。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才能保证教师获取准确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以上几点正是笔者在反思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Nunan, Davi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2] 沈银珍. 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徐锦芬. 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一、从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入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一是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教给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二、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单一的“传授”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的课文,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世界是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哈瓦德.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慧”理论也为次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要注重“多重智慧”,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多方法,多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一是选用恰当教学方法。二是充分、综合运用多媒体,有效改进课堂模式。三是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课。四是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践活动结合课。五是学科间互动。
三、从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入手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从而养成质疑问惑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爱国主题,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四、从改进课堂表演对象入手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大阶段。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益 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效益谈一下自我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打起精神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的处理教材,灵活的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例题:学校有90本连环画,每班 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例题是有关书的问题。我觉得不如换成别的情景,便进行了尝试。改为: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学校买来90个气球,每班30个。可以装饰几个年级?例题情景变化了,学生就来了精神,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练习题:过新年了,老师一共收到祝福短信160条,我们班有40名学生,平均每人发几条?题目与本班的学生联系着,就能让学生打起精神来,同样能够达到训练的效果。这样的题目学生愿意做。教学中力求设计与自己班级和学生紧密相连的情景,尤为重要。
二、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四、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五、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六、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七、课后分层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后续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反馈信号;教学;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73-02
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发生各种与教学过程不符的问题行为,如上课走神、打瞌睡、聊天等。当学生发生这些行为时,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情绪,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对课堂管理进行研究,发现并避免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
1 课堂反馈信号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教学的适当调整,以便控制问题行为的出现,巩固已有的有效管理的成果。特别是问题行为在产生之前都有一定的表征,教师要特别注意。比如,教师的讲课偏离主题、教学方法单调、语言缺乏生动等。学生对此肯定有一定的初始反应,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等,这种情况若不及时控制,将继续发展为阻挠教师教学的更加严重的问题行为。为此,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搜集判断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本文就是阐述基于课堂反馈信号的问题行为控制,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应就是课堂反馈信号,这种反馈信号是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的表现,是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也是对教师课堂管理是否有效的最直接的标准。反馈信号是教师所收集观察到的学生在教师行为影响下的变化情况。
课堂反馈信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的反馈信号,另一种是负面的反馈信号。前者是学生对教师行为的接受性反应,能促使教师采取措施,如加强已有成效的行为。如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很满意,这一反馈信号让教师得知后,将继续发扬优点长处,使学生更加认真听课。负面反馈信号是促使教师调整行为,以削弱和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号,它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的抵触性反应。如教师无端指责学生,引起学生不满。这类反馈信号要求教师审视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以改进教学效果。
2 课堂反馈信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反馈是现代信息科学中的重要术语,也是达到任何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它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反向”的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目的。因此,课堂管理离不开反馈信号。课堂的反馈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学生根据教师的行为调节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反应,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是信息(信号),学生的反应(行为)对教师来说也是信息(反馈信号);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行为也调节教师的行为。这种交互作用课堂教学更加有序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调整依据是反馈信号。没有反馈信号的收集,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单边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前预定的计划,学生的变化、教学的效果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被排除在教学之外。相反,如果能有效地收集到课堂反馈信息,并及时处理,就可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课堂管理更成功。因此,课堂反馈信息,特别是负面反馈信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管理中教师、学生双反存在的问题,掌握课堂的情况,并能针对性地有效处理,防止问题行为的产生,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3 反馈信号的收集途径
(1)科学的安排座位。座位的安排若不合理,学生的高矮不一,教师的视线就会受阻。反馈信号的收集就是受阻。安排座位可遵循以下方法:
第一,根据学生高矮排定座位。一般按照学生个子高矮进行依次排座。这样教师在讲台上能看清每一位同学的表现,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矮个子同学的问题行为就无法以高个子同学的身背后而不被教师发现。
第二,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排定座位。学生的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分。内向者感情深沉,待人接物谨小慎微,自我控制力强,优柔寡断、不爱交际;外向者活泼开朗,不拘细节,果断而轻率,两者结合就坐,能互为影响,取长补短,有利于克服各自身上的缺点。
第三,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排定座位。心理学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型的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多血质活动好动,反应敏捷、善交际,注意与兴趣都容易转换;黏液质者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善于忍耐;抑郁质者孤僻,精神体验深刻,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如果四者错开搭配,有利于学生形成完美的心理品质。
第四,从左至右轮换座位。人的左脑以抽象思维为主,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国外有人研究发现,长期坐在教师左侧者,在那些特别需要语言表达与分析能力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往往比较出色;反之,在需要形象化,综合或整体化能力的课程中成绩较好。因此,对学生座位从左至右定期进行调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健康发展。
第五,男女同学间隔排定座位。男女学生必定有别,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相互间隔排定座位,可以互相牵制,平稳课堂秩序,如若男女各位一群排座,就会出现男生在一起打闹,女生在一起讲话的问题。
(2)设置“特殊小组”。将学生中一些平时容易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安排在“特殊小组”,如教室最前列或最后面或集中于靠门窗一行,以便随时定向观察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因为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课堂问题行为,从而为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信息。
(3)经常扫视教室的每一角落。教师的视线经常集中在一处或一小群学生身上,问题行为便很容易发生在教师视线以外的地方。经常扫视,会使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在随时注意他,让其不好意思进行不好的表现。从而降低问题行为的出现率。
(4)及时曝光隐性问题行为。教师若发觉一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例如,用手掩着嘴说悄悄话,偷看小说等。对这些现象要及时指出,即使教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立即处理,也要努力使有关同学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被教师察觉。这样他们就会因教师的关注而收敛其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益 ;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 省略 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效益谈一下自我体会:
1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打起精神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的处理教材,灵活的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例题:学校有90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例题是有关书的问题。我觉得不如换成别的情景,便进行了尝试。改为: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学校买来90个气球,每班30个。可以装饰几个年级?例题情景变化了,学生就来了精神,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练习题:过新年了,老师一共收到祝福短信160条,我们班有40名学生,平均每人发几条?题目与本班的学生联系着,就能让学生打起精神来,同样能够达到训练的效果。这样的题目学生愿意做。教学中力求设计与自己班级和学生紧密相连的情景,尤为重要。
2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4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5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6 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7 课后分层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后续保障
改进课堂教学内容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才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改进课堂提问方式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回答。课堂教学行为中,过多的行为是教师提问的行为,学生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带着预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进入课堂,总企图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好了的方向引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总想揣摩老师的意图,发表的看法很少是自己个人的真实见解。这种“师问生答”的方式,处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和主动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学生只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一种单项的、预设的课堂支配方式,严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最初近十年中,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问题、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发问精神,学生的好奇心将被泯灭,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提问题,学会讨论、解决问题,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提问题、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而怀疑又是创新的基本条件。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从而养成质疑问惑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爱国主题,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具体的如:“拿一支粉笔写两个字”为什么会“使出全身力量?”“钥匙”是什么?如何理解“强迫鸽子用德语唱歌”等。然后逐渐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范围来提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改进课堂表演对象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泰拉(Treicher)著名“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这个统计说明,语文课要尽量让学生听、说、读的练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大阶段。
1、个人阅读阶段。让学生独立阅读,进行独立的与文本对话和情感交流。独立查找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障碍,独立做阅读标注,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一、从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入手,由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一是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教给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二、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单一的“传授”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的课文,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世界是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哈瓦德.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慧”理论也为次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要注重“多重智慧”,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多方法,多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一是选用恰当教学方法。二是充分、综合运用多媒体,有效改进课堂模式。三是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课。四是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践活动结合课。五是学科间互动。
三、从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入手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从而养成质疑问惑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爱国主题,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四、从改进课堂表演对象入手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大阶段。
1.个人阅读阶段。让学生独立阅读,进行独立的与文本对话和情感交流。独立查找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障碍,独立做阅读标注,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2.小组学习阶段。建立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每位学生可以尽情发言,将自己的疑问请教小组同学,也可将自己的理解与小组同学分享,由于小组讨论阶段,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小天地”,每位同学都将无拘无束地提问,讨论,发表见解。这种轻松的氛围,将使学生如鱼得水,从而海阔天空地表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欢迎每个学生都提问题,都来参与讨论。这样各类学生都有获得表演的机会,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特别是中下生,都会较好地参与合作、交流。这样的阶段,将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真正阶段,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都是独特的。
关键词:倾听 激励 质疑 遐思 理解 包容
教师,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的引路人之一,有责任去倾听学生,倾听学生的需求,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行为,成为他(她)们人生成长的领航人。正如李政涛先生所言:“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1]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但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需要被倾听,而且学生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值得被倾听。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倾听与倾诉并行,尊重与激励共进
一次练习课上,有这样一个情景:如果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如右图)中挖下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粘在另一个面上,那么得到的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我在参与小组探究中发现,有一名同学A的思路是错误的,我就让A同学到黑板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听后纷纷发言,表示不同意A同学的说法,并说出了自己的正确分析思路。我也表示同意他的说法。这时,还有一名同学B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我还是认为多了5个面。我就把他请到了黑板前,让他结合图形说说他的理由,说着说着,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羞愧地回到了座位上。见此情景,我郑重地告诉全班同学:“我非常感谢B同学帮助大家学习,他提醒了我们大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分享错误也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说完,我看到B同学的脸上的羞涩没有了,眼睛中还留露出感激和信任。
二、倾听与需求并行,理解与包容共进
在教学中,倾听和言说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忽视了教学中倾听的价值,从而导致了在课堂中学生生命的缺席”。一旦教师转向开始倾听学生,不仅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与接纳,而且也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的负责与关爱。因此,倾听不仅是倾听学生的表述,更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只有满足合理需求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那么,小学生对课堂有哪些需求呢?据不完全统计,她们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满足感的需求。教学内容不可改变,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满足感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学生的满足感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能够达成的。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形成自信;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感兴趣,时间久了,一定会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科素养也就不难形成了。[2]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满足感,建立自信心呢?我以为,课堂上,多数教师都愿意寻求所谓完美的答案,却忽视了错误的美丽。这种美丽就是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的需求,这种美丽需要理解与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0.65÷2.5=?学生当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1)6.5÷25=0.26;(2)65÷250=0.26;(3)65÷25=2.6。大部分学生用了(1)式算法,少部分用了(2)式算法,也有3、4个学生因为对小数点变化的规律没有理解,写成了(3)式。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我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进行验算辨别。很快学生通过验算,0.26×2.5=0.65,2.6×2.5=6.5判断出(1)(2)正确,(3)错误。很显然,用(3)式计算的学生,没有考虑商不变的性质;用(2)式的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但是不够优化。针对这两种现象,我利用这次错误资源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比较、讨论,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表扬了错题的同学,是他们帮助我们提炼了最优化的方法,是他们帮助我们进行了对知识理解上的纠偏,这样不仅没有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三、质疑与探索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
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的舞台,“言说”往往被看作教师的‘权力’,而倾听则是学生的‘本分’。
在教学中,倾听和言说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忽视了教学中教师倾听的价值,从而导致了在课堂中学生生命的缺席”。一旦教师转向开始倾听学生,不仅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与接纳,而且也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的负责与关爱。同时,伽达默尔也说过:没有理解的纯粹倾听是不存在的。显而易见,也不存在某种没有倾听的理解。”[3]
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的常见误区:缺乏“质疑”与“探索”,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言说听之任之,不听解释也不解释;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言说全盘接收,发生泛化现象,具体分析如下。(一)缺少质疑。缺少质疑现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病态的倾听。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满足其自我需要的声音,对那些可能对自我不利的声音却加以排斥和压制,教师的倾听带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目的性,他有意无意地诱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靠拢,接近标准答案的言说就倾听,远离标准答案的言说就选择性放弃。有教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的新授课时,学生提出酒精度38%和酒精度52%的商标问题? ”有学生38%的能多喝,52%的不能多喝,于是教师就说是呀,回家要告诉你的爸爸。我以为,这样解决问题欠思考,缺乏探究精神,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审题,怎样挖掘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诠释。
成尚荣教授曾说过,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学。由此可见,教师掌握倾听艺术对教学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4]
参考文献:
[1]康青.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6.
[2]【德】伽达默尔论倾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