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国目前比较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系级等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力度逐年上升,对西部某地区9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仅针对本科生各类科技立项项目平均每年每校都在450项以上(含校级立项和各院系立项项目),经费投入都在百万元以上。
但目前的项目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各高校普遍采用容易操作和量化的目标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较多,如“重视项目立项质量及数量、忽视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监督管理方法简单,有效信息难以及时而全面掌握”、“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程序不明确”、“职责不明确,分散管理严重”、“资源积累不足,重复立项明显”、“资源浪费严重、科技成果产出少”、“立项后项目实施终止随意,验收时达不到立项预期”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项目开展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较多项目达不到立项目标要求[U。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清晰、程序和保证措施缺乏、职责不明确是主要原因。
项目质量管理是一种为了确保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行项目质量管理,能够明确目标重点、制定保证措施、清晰管理职责。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原则与任务明晰
1.1 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根据质量管理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实际,拟定以下七个主要质量管理原则。
(1) 以价值为关注焦点。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关注焦点应为其创新的价值。设定潜在或实际的顾客需求,充分思考并做到创新项目可以满足当前乃至未来的需求,这样才能立足创新的制高点,创新才会更具价值和成果。
(2) 领导作用。领导者应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方针、目标、宗旨,提供资源,重视创新质量环境建设,设定创新项目的目标,明确创新项目的前景,指明方向,使创新项目的价值能够共享,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授予创新团队足够的自主权,使相关人员能够充分参与,便于创新活动目标的实现。
(3) 全员参与原则。凡是涉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服务、参与人员,一律都参与相应过程管理工作,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全员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使全员能够以实现目标为己任。
(4) 过程方法。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界定和建立项目实施过程,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和保持,明确过程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充分考虑过程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信息、资源等,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5) 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制订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体系,理解各个过程间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目标相联系,通过测量和评价进行持续改进,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追求团队工作协同。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永恒的目标,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并依此作为每一名参与者的目标。
(7)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数据信息采集力度,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依此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1.2 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体系的构建;②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③项目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④项目质量管理职责的明晰;⑤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持续改进方法和控制措施的确立;⑥在做好以上5个方面的基础上,最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的流程。
2.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2.1 过程体系与过程目标分析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对应一个管理过程W。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过程由起始、计划、实施、控制和结束五个部分构成,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5]。各过程的质量管理目标设定如下:
(1) 起始过程:项目工作与活动的明晰,项目起始与否的决策,是否继续进行的决定;
(2) 计划过程:项目目标、计划、成本等工作方案的拟订和编制;
(3) 实施过程:各种资源、工作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团队工作的激励,保证项目实施;
(4) 控制过程:制定标准、实时动态监测项目情况,开展差异分析、问题查找、纠偏等工作,保证目标实现;
(5) 结束过程:制定项目完成条件,成果进行移交,结束项目活动。
2.2管理职责与角色定位探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相关角色涉及学校、院系、教师、项目组和学生五类基本角色,相关职能总体定位如下。
(1)学校——机制建设和保障服务。学校主要统筹和协调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保证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机制和条件,提供服务,做好保障。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具体任务的落实;制定和完善项目实施工作机制;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各种激励制度的制定,奖惩措施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理清思路,统筹落实,分层次建立保障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组织各类座谈会、交流会及专题辅导,积极营造氛围,并提供交流平台;加大创新基地建设,提供硬件保障等等。而这些职能又逐一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
(2) 院系——制度执行和管理落实。院系主要负责管理子过程的规范,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有效过程管理,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做好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负责各类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协调各种矛盾并负责解决具体问题等等。
(3) 教师——项目把关和项目指导。教师要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规律和技术重点,理清项目开展思路并给予及时指导,帮助解决项目技术难点,把控项目开展进度,掌握项目开展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
(4) 项目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项目组虽是临时组织,但确实是大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将项目组作为独立角色非常有必要。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具体管理,保证项目实施的进度、团队建设、任务分工和日常协调等工作。
(5) 学生——创新项目的主体。在兴趣驱动下,学生自主进行创新项目申报和实施,自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包括学会选题、资料査找、团队组建与合作、科技论文书写、实验方案设计、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物制作等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力求达到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培养的目的,体现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2.3 过程管理任务明晰
(1) 起始过程——章程确定和宣传工作。起始过程主要任务是确立科技活动的章程,做好宣传和氛围营造。重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2) 计划过程——项目策划和立项工作。计划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策划和申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题,自行组队,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要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和服务工作。重点是做好团队审核、辅助查阅资料、帮助拓展思路、选派指导教师、指导申请填写、组织立项答辩、做好初期评审等工作。
(3) 项目实施过程——重视制度落实,做好动态监控,保证目标实现。项目实施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团队的奇思妙想和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鼓励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协商讨论、独立承担、相互协调的作风和方法,保证项目高质高效自主运行[78]。重点是做好制度落实,通过多种措施的有效动态监控,保证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有效消除,适时而有效调整目标和措施以适应创新环境的变化,从而保证目标实现。
设计好项目运行启动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应该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学生签订立项承诺书,按照要求自主进行方案规划与论证、实验方案设计与开展、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物制作与调试等工作,另外还要做好过程记录工作;指导教师发挥咨询与指导等辅助功能;学校提供各种保障服务和资料备案工作。
重视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做好跟踪管理与服务,实行项目动态监控和调整。定期检查和答疑制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做法,在工作实践中证明,执行“两周一检查,中期一答辩”制度效果较好,能够明晰科创项目实施思路,便于实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有助提高科创项目的成功率。也需要调动学生自查自纠和互查互纠机制,倡导学生自主实施机制,完善项目交流机制,规范项目变更机制,理顺项目过程管理机制⑴(见图2)。
(4)结束过程——开展验收答辩和项目结题工作,积极推进成果化建设。验收答辩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总体评估,学生提交项目建设相关材料并进行成果演示,学校组织专家评委对作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给出项目点评和继续完善意见。优秀项目继续深化,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申报专利,为学生提供相关成果化指导和条件。最后,学生进行创新学分申请和认定工作。
2.4 管理过程持续改进分析
(1) 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原则。
任何一个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如此。循环中,P、D、C、A是分别代表过程管理中计划(Plan)、执行(D)、检査(Check)和改进(Actio)四个阶段,循环一般有八个步骤(见图3)。
(2)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
PDCA循环每转动一周,水平就跃上一个台阶。每一次循环都能解决一些原方案存在的问题,质量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循环往复上升,问题就不断解决,水平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
PDCA循环每转动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原目标、措施和职责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目标调整为更合理,措施调整为更有效,职责调整为更清晰,由此系统图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新系统图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按照PDCA循环往复上升,系统图不断得到优化,优化模型如图4所示。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优化在PDCA循环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任务,由此可以建立循环的流程,确立每个阶段的标准化内容(见图5)。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流程的构建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体系、目标、措施、职责、持续改进方法均已确定的基础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整个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4.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应用实证分析——以X大学为例
X大学自2012年开始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中应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并按照上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三个类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管理中。
而在2011年以前X大学对此三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则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模式。
两年情况比较发现,2012年按期总结题率达到了97.1%,2011年仅为78.3%,提高了20.8个百分点;2012年学生项目团队申报专利比率高达18.7%,而2011年仅为5.3%,提高了13.4个百分点;2012年(含录用)学生团队比率为17%,:2011年仅为4.8%,提高了12.2个百分点。
另外,2012年项目结题继续参加2013项目立项项目的学生比率(仅统计两年均在校的学生)达26%,大幅高于2011年12%学生继续参加立项情况。
连续两年参加了学生项目评审的评委则反馈,2012年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质量比以往情况都要好很多,绝大多数项目在验收答辩时达到了立项要求,没有达到立项要求的学生团队多数是因为现有知识储备或实际条件难以达到要求所致。
而项目指导教师和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表示,2012年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比以往更加规范了,项目具体实施信息掌握和反馈比以往有较大改进。
从X大学2011年与2012年三类学生创新项目实施结果对比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相比目标管理模式,采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更加有效,更能保证项目立项目标的实现,按期结题成功率更高;
(2) 推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有利于推进项目成果化建设;
(3) 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效果更好,更利于学生养成创新习惯,更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公安海警学院传统项目管理为例,自学生进行项目申请开始,一系列的如申报资料填写、报送、审核以及管理等过程需耗费极多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因此,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引入信息化技术,使以往纸质或手工申报与审核等繁琐问题得以解决。如何做好创新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成为当前公安海警学院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1项目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1.1创新项目管理系统设计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公安海警学院,其本身学生较多且各管理机构极较为分散,以往在许多科技创新项目活动开展中,很多申报与审批等都以手工形式为主,其中不乏纸质文档,一旦整个申报与审批中出现信息遗漏还需重新进行申报准备,为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带来极多的难题。因此系统设计需解决的问题包括:①管理项目信息。通常在项目过程中,由管理部门向各学院传达,再由学院教师向学生传达,项目申请信息极易被延误,是项目系统设计需解决的问题。②信息填写问题。项目申请中采取手工填写方式,容易发生信息遗漏或错误问题,若管理部门未做好及时改正,容易导致项目申报失败。③项目审核问题。一般项目审核的流程表现为由指导教师、学院以及主管部门等逐级审批,审核完成后再进行逐级返回,耗费较多时间。④数据统计问题。项目数据统计中以手动方式为主,在管理中因工作量较大易造成信息统计失误。这些都成为管理系统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系统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所谓功能性需求,主要指用户可利用系统提供的业务功能进行项目管理。整个系统中涉及的用户包括主管部门、学院、导师与学生。其中学生可应用的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申请过程中基本信息的填写、项目查看以及审核情况等,若填写信息出现错误,而且处于未被审核状态,学生能够取消申请并做好修改。在指导教师方面,系统功能集中在项目申请信息查询、导出与审核等方面。而学院系统的应用除具备指导教师操作系统功能外,还可执行项目申请推荐功能,通常主管部门所看到的项目申请信息多为学院推荐的项目内容。主管部门自身具备上述所有功能,而且可执行项目申请、项目类型创建以及维护管理等操作。另外,在非功能需求方面,其主要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等需求。如其中的安全性,由于管理系统运行中需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放性特征较为明显,学生项目申请信息、学校人事信息以及项目经费信息都可能被非法窃取,所以系统设计中应做好用户权限设置工作。再如,系统可靠性方面,系统运行中往往存在因用户量增多而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并从数据库设计上着手使其在数据输入、存储与输出等各方面都可稳定实现。而适用性需求则表现在因学生、教师、学院与主管部门在电脑操作系统使用上存在差异,若系统不具备兼容特征,将难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2项目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思路
在分析系统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遵循系统设计的相关原则,除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与适用性要求外,还需遵循系统易维护、扩展的原则,如系统运行中由于用户需求变化或系统自身需求不断升级,应利用相应的接口使软件架构得以连接,或直接引入重用技术,确保系统设计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特征,使系统更易于维护与扩展。以这些原则为根据,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总体框架与具体设计思路。
2.1项目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思路
总体框架设计时主要从系统架构与功能架构两方面出发,其中在系统架构设计上,主要以SSH为开源框架,其中基础框架主要以Struts为主,其可通过Servlet技术实现基础架构功能,而SSH中的H则为关系映射框架Hibernate,其作用在于使数据库更易使用与操作,同时该框架中轻量级框架则以Spring为主,在业务控制过程中主要通过面向切面、控制反转等实现。具体设计中还需从表现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持久层为主。在表现层设计上,根据系统需求可选择B/S或C/S客户端,并引入xml汇聚Jsp语言的进行页面配置,在服务器端与页面进行交互中,可实现对客户请求的分析;在业务逻辑层设计方面,主要用于数据交换作用,Spring下的数据处理组件与控制反转将发挥不同的作用。需注意系统页面设计时若以xml语言为主,C/S与B/S客户端处理业务的方式将出现差异,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而持久层主要体现在数据库方面,可将所有数据信息如项目经费或项目信息等融入其中,其功能的实现主要得益于Hibernate。另外,从功能框架设计角度,其主要需做好权限管理、项目制定管理、项目申请管理、审核管理、项目分析评估等设计工作。
2.2项目系统具体设计
项目系统具体设计中首先需从页面设计着手,由于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需将所有填写的数据以及列表内容展示出来,可考虑将系统界面按单个页面、页面中各元素等进行展示,这些元素内容便可构成相应的模型。该模型下,用户访问系统过程中可看到较多窗口,仅需进行页面切换便可寻找自身需要的内容。即使需要进行某段界面重新配置,模型内其他元素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界面设计可考虑引入模型解析器,使页面所有操作在其作用下都可实现。其次,应做好过程管理设计。在过程管理方面,需注意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管理中的流程主要以开题、、申请、审批等为主,可以此为依据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做好流程执行驱动模块的设计,保证流程顺序不会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应进行项目流程执行设计,如项目启动过程中,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系统进行实例创建、实例修改与删除以及其他回转或终止等活动。最后,系统设计中还需对系统包图、数据库等进行设计,使项目相关信息在输入、存储与输出等各方面都能够快速实现。
3项目管理系统测试与实现
系统开发本身具有复杂度较高且周期长等特征,实际设计中难免存在较多隐藏患问题,对此在系统投入使用前需做好系统测试工作。如在开发过程中,可直接测试系统的编写程序、页面配置,判断程序内代码是否与系统设计需求相符合,且界面是否可发挥其显示功能。确保无误后可由计算机学院对系统进行测试,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测试,判断系统操作中与用户操作水平是否相适应,且各项流程设计是否满足基本项目管理要求。对于存在问题要求做好适时改进,使系统在页面布局、快捷菜单以及与用户交互能力等都得以保证,若能够可靠、安全运行,便可投入使用。
4结论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44-03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针对多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总结各兄弟院校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建设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包含如下几个环节:教务处申报指南学生填报申请材料导师审核院系初审教务处筛查学校专家组评审正式立项签订合同划拨经费启动研究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评价)优秀项目展示。整个管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七个主要部分:用户注册与登录、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研究过程管理、项目分析、项目交流与展示、数据查询与处理、系统管理。这七个部分表面上相互独立,实际上通过数据库系统在后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同完成数据处理与终端显示。项目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主要功能介绍
(1)用户注册与登录
用户注册主要是对用户进行审核并获取合法用户的基本信息,为数据统计、分析和报送提供基础数据来源。本系统主要有学生、导师、评审专家、院系管理员和教务处管理员五种角色。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注册与登录入口。新用户可以随时注册,注册时从注册界面选择相应的角色即可,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注册页面,填写的注册信息也各不相同。评审专家一般由教务处管理员后台建立,专家登录后可以完善或修改自己的信息,导师可同时兼任评审专家。通常情况下,学生和导师的注册信息由其所在院系管理员审核,院系管理员由教务处管理员审核。为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保护项目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审核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该系统申报项目,未经审核的用户,只能浏览系统已公开的项目信息。
用户登录时,系统根据用户名、密码和角色三者相结合来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具有该角色的相应功能,同时显示相应的首页提示。
在进行信息注册时,为保证数据标准准确,尽可能给用户提供“选择”输入,如院系、专业、入学时间、性别、职称等;对于必须采用“填写”输入的,要及时做好数据校验,并给出提示,如姓名、学号、身份证号、联系方式、Email等。我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所需的必要信息通过表单形式一并列出,让用户一次性填写完毕。
(2)项目申报与评审
项目申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中有可申报的项目主题,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和2013年校级项目为两个主题;二是申报者在可申报的对象范围之内,如一般限制毕业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申报。不在申报对象范围内的学生登录系统后,是看不到项目主题的。
我校根据项目申报要求,将传统的项目申报表进行了电子化,并预留了扩展功能。通过设置多种类型的表单让学生(项目负责人)填写,填写后可在线查看或导出对应的Word或PDF格式的文档。一个项目从填写申报资料到结题验收,中间要经过多个环节,为便于学生和老师跟踪项目进展,在系统中设置了多个项目状态,如草稿、待导师审核、导师退回、待院系审核、院系审核未通过、待院系上报、待教务处审核、待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中、立项未通过、待中期检查、待结题验收、中期检查未通过、结题验收未通过、通过结题验收、成果评定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每次遇到有“跳转”类动作发生时,项目状态都可能产生变化,同时会触发对应的事件提醒,如给特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消息(又称消息盒子),以便特定对象能够及时跟进了解项目情况。
项目评审可以分为导师审核、院系审核和专家评审。项目申报与审核过程如图2所示。从我校的情况来看,有的项目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最终通过院系审核并被推荐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后,正式发文公布并进行资助。在项目审核的三个不同阶段,审核人登录后会呈现不同的审核界面,项目对应的状态分别为“待导师审核”、“待院系审核”和“待专家评审”。在专家评审界面,专家还需根据相应的评审标准对各项目进行评分。
(3)项目研究过程管理
通常的过程管理主要是做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项主要工作,我校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实施让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人工管理,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控,逐步实施过程管理精细化。即除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个重要环节外,还要求学生不定期进行工作进展报告,统称为“研究日志”。日志具体内容可以多样化,如研究心得、问题探析、成果分享、后续研究计划、导师指导情况等。在过程监控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系统设定了几个记录研究过程的时间间隔,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如果该项目“研究日志”中没有新增日志,系统则会给项目组每个成员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消息进行提醒;若超过时间间隔一周仍没有新增日志,系统会向指导老师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信息进行提醒,请导师进行特别关注;若再超过一周没有新增日志,系统会向项目所在院系管理员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信息进行提醒;三次提示均无效,教务处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时如不能按期完成,则导师和院系的年终考核均会受到影响,该项目组成员将失去以后再次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依此来对项目研究中的各方进行约束。过程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重在过程”的基本原则。
在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申请时,我校设置了与项目申报类似的流程,要经过导师审核后才能提交到院系,院系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向教务处提出申请。项目立项后,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记录对项目组成员、导师、院系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评审专家都是公开的。项目结题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权属声明,被授权对外公开的项目则会在“项目交流与展示”中进行展示,供其他用户观摩学习或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4)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各类项目统计信息,便于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各类项目及参与学生的整体情况,为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后期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主要有项目年度预览、项目类型统计、项目进度统计、项目成员统计。
项目年度预览显示本年度所立项的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总数、参与总人数、参与总院系数;各院系的项目数、参与人数;各学科大类的项目数、项目人数等,同时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形进行显示。
项目进度统计显示总体项目研究进展、某批次项目研究进展、某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进度统计,显示2013年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取得成果及形式、项目信息变更等相关数量关系,并进行直观显示。
项目成员统计主要显示项目参与人员分布情况。项目类型统计主要显示已立项的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如整体情况、院系情况、学科情况等。
(5)项目交流与展示
项目交流与展示是我校为提高项目研究质量而提供的一个信息交流、项目展示的场所。注册用户可以在这里一些信息公告,如某选题招聘队员、某学生自荐等;管理员可以将已结题的优秀项目在这里进行范例展示(经过项目组成员和导师同意),建立项目集群。展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树立典型示范;二是促进项目传承。在我校,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要遵照《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署名管理办法》进行署名。研究成果经学生和导师授权后,已结题的项目就可以让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申报项目时一味求新求异,又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后形成成果并实现产业转化。在项目成果继承过程中,系统会把前面项目组成员和导师的情况,研究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在“新项目”中,同时鼓励后面的研究团队继续公开研究成果,以便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也会日渐成熟,距离产业化也越来越近。
(6)数据查询与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提供系统数据的查询、导出和变更。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组合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界面,如查询某一期项目申报情况、已结题项目、成员、成果等,查询的数据可导出为Excel或Word文档。信息变更主要提供人员信息修改、密码重置、项目信息修改、项目延期或注销等事件处理。
(7)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和页面显示信息。包括主题创建及设置、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页信息设置、项目升级设置、事件提醒设置等。
主题创建与设置是指教务处管理员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项目申报信息和项目申报指南,一般称之为创建项目主题。在系统中新建一个项目主题时,需要设置一些相关参数,如设定申报学生的范围、学生申报起止时间、导师审核起止时间、院系审核起止时间、学校评审起止时间、项目类别、经费额度、团队人员限制、导师最多指导项目数等信息。这些参数设定后,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到时启动,过时关闭,准确获取数据,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多个主题可并行运行。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主要建立学生注册时选择的院系、专业、入学时间等信息数据库。
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要是根据申报项目评审需要,将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如文科组、医科组、工科组等。每个小组可单独设定评审标准和项目数量,同时指定一个评审专家组,每个评审专家组可设定多名评审专家。
主页信息设置是根据用户角色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页面。不同主页上显示的提示信息、帮助信息以及功能模块都不相同。
项目升级设置是我校根据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项功能。我校项目有院系级项目、校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三类,层次逐渐提高,全部纳入项目管理系统。院系级项目由各院系自主管理,校级项目由教务处和院系共同管理,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管理。申报校级项目时,由各院系从院系级项目中推荐优秀项目进行申报,申报国家级项目时,由教务处从校级项目中设定申报范围,不在升级项目范围内的项目将不能申报国家级。项目升级时,原则上不更换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项目研究能够逐步深入,避免了一些学生好高骛远,投机取巧。
事件提醒设置是系统中设置了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或关键动作,当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或用户触发了某个关键动作,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程序向预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消息盒子等通知信息,做到信息传递及时。如当系统到申报时间时,向各院系管理员发送信息提醒:××项目正在申报,截止时间为××。事件的提醒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勾选设置。部分事件提醒配置图如图3所示。
三、结束语
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审核、评审、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信息变更、数据统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在过程管理、项目升级、项目展示与集群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了管理效率,弥补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