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提问的要求范文

课堂提问的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提问的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提问的要求

第1篇

一、课堂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愉悦地接受教学。比如,在教四年级学生写观察小动物的作文时,老师就先给他们讲了一个小笑话:鸡妈妈带孩子们在花园散步,突然来了一只野猫,孩子们吓得乱跑。眼看孩子们要被野猫抓住了,鸡妈妈急中生智,学狗“汪――汪”叫了两声。野猫被吓跑了,孩子们得救了,鸡妈妈借机给孩子们上课:“现在你们都知道学好一门外语的重要性了!”听完笑话,学生捧腹大笑,老师因势引导学生:“动物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你们的宠物有什么趣事呢?”学生们的思维立即活跃,争先恐后发言。也许我们不能做到每在问题提出前都讲一个故事或者创设情境,但一条民间谚语、一句顺溜的提出,往往就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做的是使问题新颖,有趣味性,以免落入俗套。

二、课堂问题要能激活学生思维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我们在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结合,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会一开始就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在他们心理上引发“冲突”。这样,当学生急于解开“冲突”时,他们就已经在进行思维训练了,对课文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课堂问题要随机应变

设问的目的是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以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点缀课堂。发问是否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过早发问,学生内心一片茫然,容易造成气氛紧张,使课堂教学出现冷场;过晚发问,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容易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毫无价值可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设置要扣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有启发性。当然,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后,我提问:“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是文中却没有一个送别的字眼,你对这首诗,有没有看法,请谈一谈。”提问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有关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要珍惜每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第2篇

一、提问要以情境为动力

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疑去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留下伏笔。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一节时,教师先说:“1只青蛙,2只眼睛,4条腿”,教师问:“20只青蛙,40只眼睛,多少条腿?”学生马上答出80条腿,这时教师给予肯定,学生马上产生好奇的心理;接着教师再问:“n只青蛙,2n只眼睛,多少条腿呢?”这时,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探索学习了。

二、提问应有开放性

课堂所提的问题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加深印象,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些具有多种不同解法的题型则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让学生用分解因式法、公式法、配方法进行解同一道题,解完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每种解法各有什么特点?(2)这道题最适合哪种解法?这样,在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本解法的前提下,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提问应具有科学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因思维受阻而“死车”,出现思维障碍。此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思维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适当的问题,轻轻一“点”,往往能使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学习计算对角线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的菱形面积时,首先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列式计算:(1)整体列式计算:(6×8×0.5);(2)分两部分列式计算:(6×8×0.5×0.5×2);(3)分四部分列式计算:(6×0.5×8×0.5×0.5×4)。然后教师问:“这三种方法都计算出了菱形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容易呢?你们知道了吗?”最后,学生经过议论,轻而易举地得出了计算菱形面积的简便方法:“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

四、提问的问题要具有方向性和新颖性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的目的为指南,通过设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好新课的重点,难点。其次,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因材施“问”。最后,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把教学中一些老问题变换得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五、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这是指问题的选择应有难易适度,既要使问题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激情,又能使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就是针对这种“程度”艺术的形象描述,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学生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吃起来才觉得香甜可口,浅显随意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他们思维的深度;超前深奥的提问又令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可用下面四个命题中指出真命题的个数:

(1)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样,学生欲作回答,就需要动一番脑筋。

六、提问的问题要与学生水平相符

数学课堂提问要考虑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即提问的难度和信息量应与学生的数学水平相适应,提问的问题类型应与其心理特点相吻合,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的难度和信息量应较小,而清晰程度应较高;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多提问一些难度和信息量较大的问题,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可问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以免影响新课的导入。面向全体同学提问,应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考,积极思维。例如: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一节时,第一个问题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问基础差的学生;第二个问题是:“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该问中层生;第三个问题是:“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该问基础较好的上层生。第四个问题是:“九边形和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问全班的学生,让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思考,最后教师讲出答案。

七、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呈现诱导材料或创设诱导环境,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启迪,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时,就是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激发思维来完成的。首先,复习提问:“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接着提问:“如果把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对边如何?对角如何?”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接着又问:“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邻角互补吗?”学生轻松地回答出:“360度,邻角互补。”最后教师问:“两组对边又如何?”学生答道:“对边平行。”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到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八、提问要把握时机

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又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教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提高兴趣,激活思维,解决疑问,开拓视野,让他们学有所获,思有所获。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一、有效提问的要求

1.目的明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总结成一个知识网,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明确目的,切不可盲目的提问。不能随口就问“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的肤浅性问题。通过观摩发现,优秀的教师常常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样得出结论的呢?”只有教师的提问是有针对性的才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思考,学生们知道了从何处着手,才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从而得到学习的乐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层次合理。合理的层次结构的问题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逻辑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因材施教”的理念也同样告诉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去设置不同的问题。

3.思维发散。比如在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生物学意义?这个问题就是可以从多角度去回答的。学生很有可能会给出以下答案:有利于物质运输和交换,有助于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助于自我修复,是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等等。在提问的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所有答案集中起来,通过分析将具有说服力的答案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又增加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4.面向全体。提问的问题不能一味追求难度、成果、价值等,还要考虑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不应该只对少数尖子生,而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应该让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解决,让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能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

二、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1)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2)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很有启发意义,:“适当难度的问题应该成为人们揭示真理奥秘征途中的路标,同时又是人们在问题获得解答后的喜悦感中的珍贵纪念品”。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程度做到难易适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无疑有疑之间”。俗话说:问要问在点上。这个点,就是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化点,也就是知识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层层递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3.掌握提问技术,优化提问方式

(1)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3)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4)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第4篇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难易适度;目的明确;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及时评价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培养,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还存在师生与外界环境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相互作用。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语文课堂上基本的教学环节,甚至“问题教学法”本身,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打破“注入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语文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呢?

一、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难易适度。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提问的意义;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形容得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问题。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三、提问要重视迁移,启发促进学生思维

利用已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己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编排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避免在课文的细节上纠缠不休,絮叨个没完。例如在教《项链》这一文时,可以提问:“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四、作好层层铺垫,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教师在提问时,要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否则再好的技巧也是无益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优秀的提问者总是能在吸引住对方,调动起大家的注意力时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通往知识的道路上,善问者不妨来一点故弄玄虚,甚至作作“秀”也是无碍的。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因势利导,学生认识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激发了兴趣,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五、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疑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学习文章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整体,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局部的精读,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体。整体理解是基本目标,提问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而纷繁琐碎、零打碎敲的提问则偏离或失去了目标。学生思维也是一个整体,是由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联想、比较辨别、推理等思维形式和过程组织起来的。提问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维去理解各种问题,掌握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

六、课堂提问要及时评价

第6篇

关键词:文言文 新课标 教学效率 导学案 兴趣 朗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优秀的文言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读这些文言文,无论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还是提高个人素养,都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也做了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教学现状。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都以高考为目标。而历年的高考文言文题型又较为固定,考查内容也变化不大。通常是要求学生阅读文言文,判断文中的实、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判断;翻译句子,近年也仅仅出现考查文言断句。所以,在教文言文时,教师也紧紧围绕高考考点来教学,饱含文化底学蕴的文言文,当作考试材料来对待。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文言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上,老师以串讲课文,逐段逐字翻译课文为主,课后学生则以背课文笔记为主。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死板僵化,学生谈文言文色变,排斥文言文,最终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要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不在认为学习文言文是一种负担。

一、导学案的应用

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教学思想,对学生多一点信任。老师要相信有些知识点和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或课外自主学习加以解决。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设计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

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很有必要,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课文,收集关于文章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动手学习的习惯。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作好记录,让课堂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感显得至关重要。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引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结合作者的实际,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才能唤起师生的审美共鸣,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法:(1)故事导入法。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如《鸿门宴》。(2)成语导入法。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自文言文中,对这类文章,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滕王阁序》。(3)实物演示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如《琵琶行》。(4)讨论导入法,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可以采用讨论导入法如《六国论》《过秦论》 。一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兴趣,想必这节课同学们也会兴致盎然。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联、音乐、幻灯片、电影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况,激发他们的情绪和兴趣,也能够引起同学们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

学习文言文还是要立足于朗读。吟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有些老师对文言文的朗读非常不重视,认为高考又不考朗读。所以课堂教学既不进行范读,也很少让学生读(除非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其实,诵读既是理解文意的有效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反观古人,却比我们做得好,古人在学习文言文时,极其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领悟文章意思,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强调诵读,其好处就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听学读写时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研究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而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部分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 提问技巧 方式与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类的必修课,对思维的活跃性及知识的灵活性具有极高的要求,大多数的教育者也懂得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心智,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都懂得提问的关键。如果一味地提出问题,而没有提到关键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任何的提问技巧,就无法使这一种教学法发挥它独特的效力,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结合一些案例,与大家分享几个重要的提问技巧。

一、课堂提问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我们的提问是要有目的性地提问,有指导性地提问,而不是漫无目的地随便发问。这就要求了我们的课堂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对于初中化学而言,我们的普遍目的是通过提问构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提高学习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化学思维能力。这是总的目的,若细分到每节课,就是让学生在这堂课的提问中理解并思索“水的形成”或是一些其他的课程知识。

这个要求,可分为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要求对提问的参与以及不懈的思索;而对教师而言,则是以“题”带“思”,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提问要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

所谓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说我们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教师问题的提出要紧紧围绕我们所要教授的课程,不能够让问题与课题脱离关系。一旦问题脱离了我们的课题,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无效的提问,相当于做了无用功,毫无意义可言。

比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我们的提问就应当重点围绕“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这三个小课题来进行,比如“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是什么?”“空气中占取比例最大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什么特性?”“制取氧气中有什么注意要点?”等,这样的问题都是具有明确主体性的,是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以上的问题也是符合我们提问技巧的,而如果在这堂课上我们提一些“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则是脱离了课堂,是不符合我们提问的实际要求的。

因此,教育者在提出问题之前,一定要注意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存在必要的关联性,我们应该选择关联性强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思考。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课堂提问也是具有时机性的。如果提问过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无法做出解答,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的基本知识还没有理解,还缺少探讨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原始能力。而如果问题提出的太晚,错过了学生对知识的“回嚼”阶段,就可能失去提问的效果。

比如,我们在讲授《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制取氧气”这个实验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实验前就提问“制取氧气有哪几种方法?”还未进行实验的学生就无法作答,这个提问的时机掌握就是不好的。而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试验完成的几天之后进行提问,虽然对复习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好处,然而还是错过了最佳时机,使提问失去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而这个问题正确的提问时机,应该是在学生们刚刚了解了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的时候提出,学生有了基础知识作为思考的动力,且大脑仍然处在实验的思维之中,有利于对实验的二度探索。

四、课堂提问要有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的选择,既不能胡搅蛮缠不讲方式,也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方法。事情的发展具有随机性,以一种固定的方法去面对随机变化的事物,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化学教师就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加以提问。

比如,以往的课堂提问采用单个点名的方式进行,这样,点到的学生如果不会回答,课堂就会形成一种僵局,甚至会拉慢教学进度,对提问的进行十分不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进行抢答式提问,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等方式。这些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课堂成就感的培养。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在课堂提问中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等问题。

总结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在实施课堂提问的时候,不仅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符合课堂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提问。这样,才能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提问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将课堂切实构建成为学生与教师相互协作,彼此交流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春英. 化学问题的分类与“问题教学法”的灵活使用[J]. 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11-01

当前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可是,我们课改已经快三年了,目前生物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新课标对生物课堂的要求,探讨优化课堂提问、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新课改以来,由于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所以,在生物课堂中,普遍存在着看似热闹的提问现象,这些现象引发了我对新课标下对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

课后,我作出教学反思时发现,我这节课的提问有这样几个问题:

1、大部分问题是事实性的,学生通过记忆或者阅读教材后就可以回答。

2、所提问题与其说是在努力引发同学进行思考或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讨论,到不如说是一场口头测试。提问中几乎没有可能引起讨论和争议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提高吗?这样的课堂,表面似乎落实了课堂提问,课堂也显得比较热闹,但认真分析,这些提问却无法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求。

第二、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我们教研实际,当前我校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从提问的问题分类看,重视识记型的问题,轻视理解与评价型的问题。还有一些课堂提问与课程内容无关,仅仅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提醒那些精力不集中的学生,例如“你为什么没有听课?”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仅凭记忆或照教材读就可以回答, 20%的问题是让学生回答“是”与“否”、“有”与“无”等封闭性的问题。

不能关注所有的学生。要么让举手的同学回答,要么故意让不举手或者是让那些没有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回答,更有甚者有的问题是教师先叫起一个同学然后再提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普遍不足。有些老师能够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是由于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原因,使学生无法思考、讨论充分。

教师所提问题具有挑战性和鼓励性的少,相反带有测试性或威胁性的比例过高。

教师的提问主要是根据教材中所列的问题和教材中带讨论性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教学目的有层次地将问题细化,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较少。

第三、问题的分析

对上述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发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识不足。

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大部分停留在测试基础知识或维持课堂纪律方面。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效度不高,与新课标要求不大相符,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教师的提问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过于单调。

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单一,也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第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物教师要优化问题的内容,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我们设置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应该这样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2、提问内容要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提问时往往面向熟悉的学生、好学生、尖子生,有的甚至一节课被提问多次。心理学家认为“不公平使人的心理产生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与工作效率降低。生物课堂教学同样需要运用公平理论激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允许厚此薄彼。

3、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提问时最好的程度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信心。

4、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高中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学习主体本身,或者学习活动本身。也就是说学习是由内在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而且内在动机作用比较持久,并且有主动性,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如果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得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参考文献:

[1]鲁献蓉. 《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注意;具有

教师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一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做好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浅见。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目标性

课堂提问,并不是任意或随意提问。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解题技巧,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备课时,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要研究提问的目的,使其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不论哪一类型的提问,要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目的和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化,面子工程。提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义,是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甚至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其次,所提问题一定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提问要难易、深浅适当,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如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一大部分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因此,启发性要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另外,提问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像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精练、清楚、确切。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适时性

课堂提问要能善于把握适当时机,能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解题欲望,积极思维,主动思维。一个问题出来后,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要有知识铺垫作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上出现断层,欲速则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都明白了,使提问失去了意义。课堂提问还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学生情绪饱满,充满求知渴望,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一石能激千层浪,反之则千呼万唤难出来。因此,掌握好恰当时机,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心里有一个模拟的答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总结经验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去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最佳提问方式,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新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友敏.数学通讯,1997(5).

第10篇

关键字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0-01

1有效的课堂提问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反思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堂提问应有目的性。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应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1.1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精确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之间的关联.初步获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经验.结合实际背景,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体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相应的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通读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要有深入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备好每一堂课,了解并掌握每一堂课的难点、重点、教学关键,以及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后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

1.1.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若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学生认知规律,则会造成学生思维断层,让提问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合理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因材施教,对什么样年龄特征的学生准备什么样的课堂提问。其次还必须深入生活、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语言.生活是无字的书.思想敏锐的有心人,可以从生活中读到精彩的词句和篇章.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数学教师也要像作家一样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之中,通过课堂内外的思想交流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和关心些什么,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的语言。

1.2课堂提问应有启发性。孔子提出教师教学要了解学生“听其言而观其行”,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也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不应诉诸强制的手段,而要适时地点化。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课堂提问仅仅满足准确、精练以及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是不够的.数学课堂提问应特别强调启发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式、悬念式、对话式等语言形式,围绕教学内容展现新旧知识之间,现象和本质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矛盾.创设发人思考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动机引发兴趣。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而且还要求言之有趣,言之有味.幽默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心境,能调动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的人认为数学课幽默素材太少,其实教材内容本身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幽默源,就看教师如何挖掘,如何发挥了。

1.3课堂提问应有针对性。首先教师对教材一定要吃透,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每个知识点要用心研究,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又精又准,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其次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高、中、低水平三个层次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对学习能力低的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学习能力较好和较强的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课堂提问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使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2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答疑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

在课堂上,学生喜欢回答怎样的问题?我们的提问学生能接受吗?我们的提问对学生的发展还有多大的空间?怎样的课堂提问最有效?在课堂上,怎样的提问结构才是最合理,最高效的?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的探索实践,结合经典的教学案例,就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跟大家共享。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新课程改革以来,明确提出要求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一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提问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知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特在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热情,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智慧,锻炼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

一、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创设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产生自觉问题意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激活教学生机。“学贵有疑”也证明在教学中要质疑和探索,需要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初中生质疑,激发初中生认知冲突。同时,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也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即要求教师创设问题要面向全班学生,但也要因人设问。面向全班学生创设问题,要求能够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吸引多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人设问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提问。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时,要循序渐进地鼓励初中生参与,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教师为初中生创设问题,需要让初中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质疑,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开启初中生智慧宝库,鼓励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数学学习提出质疑,训练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课堂是师生对数学知识的交流过程,是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对数学知识不断反思、深入研究,提出质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质疑学习,对数学知识生疑,挖掘更深的问题,在问题循环中重复思考,有意识地体验数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创设问题后,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反思时间,让初中生能够独立思考后,对问题产生质疑,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内省能力,激发初中生数学思维火花,让初中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三、提问反馈

提问反馈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反应和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落脚点。提问反馈作为教师对初中生问题回答的持续强化,意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当然,提问反馈还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过程的评价,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评价手段,也注重学生数学问题的回答结果。最重要的提问反馈就是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强烈引导初中生独立思考,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质疑,增强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在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炼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有效提问,尽可能面向全班学生和因人而创设问题,给初中生提供自由思考空间,鼓励和倡导初中生产生质疑,从提问回答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初中生数学提问进行反馈,逐渐养成初中生数学思考习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能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 课堂提问 实效性

一、课堂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及时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把学生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积极思考,准备回答问题;当学生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到一点产生疲劳感时,教师又可用巧妙的一问使学生豁然开朗,心情舒畅。这样,一堂课疏密相间,起伏跌宕,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兴趣是思维的内在动力,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反馈学生所学知识的接受状况,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语言、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反省自己的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使教师及时补充原先课堂设计的不足,以便在平行班上或下一轮教学中去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实效性。

二、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惩罚提问。当学生在课内思维开小差时,老师突然向他发问,让学生不知所措,以此来训斥学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老师提问的问题较深,或偏题,班上学生一个个回答不起来,教室里站了一片学生,也没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对问题还没弄清楚,却浪费了宝贵的课内时间。

2.仓促提问。老师课前没有认真备课,不知道课中的重难点,所提问题没能问在点子上,不知道如何强化重点,分散难点,这与老师上课要求做到“教学五认真”是背道而驰的。

3.盲目提问。老师用同一个问题,对班上所有的好、中、差学生提问,让成绩好的同学听了,觉得问题太简单、太幼稚,差生听了无从回答,所提问题没有针对性,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三、解决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以上这些,都是影响英语课堂提问实效性的症结。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上课时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对设计的问题应该精心选择,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尽量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以免浪费教学活动的时间。备课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特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屋建瓴,对课堂提问的题目进行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问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科学组织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拟提问题,为发挥提问作用,增强课堂听课效果创造了条件。课堂上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地组织课堂提问,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好的课堂听课效果得以实现的关键。那么,在组织课堂提问时,我们还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⑴提问时机的把握要准确。能否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对于能否达到提问的预期效果非常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准确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提问。我们在导入新课时,提问应针对以前学过的内容,借此了解学生课外复习和掌握教材的情况,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

⑵提问的深浅度要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例如,本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课前没有复习,或忘了做作业,或身体不舒服,没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个别同学在这节课上已经发过言了,要求再次发言;原本成绩不好的同学,现在要求发言等等。教师可以灵活及时地修改问题的深浅度,使成绩不好的同学增强自信心,“吃不饱”的同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3)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变。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教师提,学生答;学生提,教师答;学生提,学生答;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提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问题的概括性要强,答案涉及面要多种多样。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11-01

古语曰:“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把握课堂提问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运用提问策略,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全方位的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此和大家交流。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方式策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学方式的传统化等各方面原因的制约,我们的课堂提问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提问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知识的讲授。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提问内容不合理。一方面,一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问题的难度较低,没有思索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思想内涵,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琐碎、松散,让学生产生排斥、厌烦心理。其次,提问方式不完善。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提问形式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互动,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有一部分教师更是只注重提问,而忽视了学生的回答过程。提问过于急促,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公布答案,使学生变得懒于思考,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提问的重要教学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充分把握课堂提问的要求,有效提出问题

一个有效的问题,应该目标明确,这样学生的思考对于学习文章来说才有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发挥提问的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就应充分把握课堂提问的要求和原则,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就课堂提问的要求来说,一是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次,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存在一定的联系,富有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最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具备启发性和趣味性,要能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问题的提出: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首先,可在课题处提出,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其次,可在学生矛盾处提出,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最后,可在学生疑难处提出,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样,有效的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问题是学生思维萌芽的火种,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充分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等全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问题中提问,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语文习题来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扩展,让语文习题的解决转变为探索语文知识。这样,在降低了学习枯燥性的同时,也体现的学生的主体性,彰显了问题的针对性,利于能力的养成,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因此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当中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加强所提问题与生活的联系性,积极的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时,有一段落中描写道大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禹会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体现出大禹的哪些品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这时,学生在思考大禹所具备品质的同时,也默默的和身边的人作对比。通过这样的提问,在有效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效率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结: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育质量

学校的生命线就把握在教学质量上,而课堂就是主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体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按照课堂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课堂情形,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这样的提问在实现教学目标(包括即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以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它是衡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课堂上的教学提问,就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意义

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老师通过精心预设的问题,并且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指引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同时对所提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

2.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课上对学生的提问多数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很多时候学生由于长时间听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提问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给予适当的警戒。当然,警戒不是惩罚,不能把提问当作对听课不认真或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惩罚,如果这样做课堂就是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具有两个功能是永久性的,那就是确定学生对待特定的内容的理解和使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应用所学知识。在正式上课前,对将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和了解学生对于本次内容的了解程度,在上课的时段进行提问可以减少课堂上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的情况。

二、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1.问题数量过多,学生缺乏思考时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被改变,不少老师将课堂提问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老师说到一个点抛出一个问题并不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就继续讲接下来的问题,然后将问题累积下来之后在整堂课结尾留给同学思考,问题较多而且已经过了当时的知识点,时间给的也不充裕,同学会有一种心理“这么多问题先思考哪个”或者看着要下课直接放弃思考,影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讲满堂灌的方法,变为了满堂问的方法,并没有达到有效性。

2.提问对象单一

老师在学习上总是关注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成为盲区。老师在提问时,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以往回答问题比较主动或者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认为他们已经准备好,或者通过这些好同学和落后同学来判断其他同学对于知识点的熟识程度。这样会使一部分同学失去学习兴趣,失去思考兴趣也有依赖心理,“想着反正不会让我回答”。这样的提问也没有做到有效性。

3.提问水平偏低,方式单一

提问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有的老师提问仅仅局限于“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问题”,这类的单一问题不会为学生带来兴趣,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下意识的“是”“对”“没有”,并不具备什么效果。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1.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开始,问题的好与坏影响学生的热情。老师在提问的阶段选择恰当的问题和提的方法就是问题设计的策略。太过简单和太过难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对问题思考的兴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问题,这也督促老师认真备课。

2.激发思绪,坚持趣味性原则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同学们能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3.正确评价,坚持鼓励探索的原则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答案有偏差或者不完整时也应该给予鼓励。当给予不满或者批评时,会降低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热情。切记不可求全责备,讽刺挖苦,不要把评价变成教师的专利。

4.把握发问时机

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是遗留到最后结尾才一并解决,那么前面的问题就过了时效性。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给予时间思考、回答,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第15篇

在高中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可以为科学教育而服务。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如何确保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领域较受关注的重要课题。而我认为确立判断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问题类型

本文以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参照,依据问题的思维价值水平,将其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认知水平较低的课堂提问,学生在面对这种提问时,只需通过简单回忆和知识重现,即可回答,起到了知识检查的作用。虽然这类问题涉及的认知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但是不同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程度仍然不同,包括:①记忆性问题,即要求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回忆,教师只需判断其对错的问题;②理解性问题,即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表述来概括问题的本质,是已掌握知识的重组和概括,认知水平相对提升;③运用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最新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认知水平进一步提升。另一类是认知水平较高的课堂提问,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体验程度,具体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类:①分析型问题,即要求学生识别问题的条件和原因,并能够分析其之间的联系;②综合型问题,即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地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后,得出问题结论;③评价型问题,即要求学生能够对问题做出判断和评价,并阐述其观点的支撑材料。

第二,问题措辞

课堂教学是发展情感、培养能力、开发潜质、传授知识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理解科学方法、理论和原理等,因此教学应该明确、清晰。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保持清晰的措施,以让学生明确提问的最终目的和学习的要求,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逻辑性和严密性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特点,所以课堂提问的语言应该明确具体,既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逻辑思路又要符合物理知识的逻辑特征。其次,由于人的反应期较短,由听觉获得的记忆较为有效,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力求精炼、简明扼要、范围适度,以保证学生能够明确理解题意,快速把握问题的重心。

第三,问题目标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其目标的设定应该与教学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具体有:第一,课堂提问有无明确的目标;第二,所确定的提问目标有无教学价值;第三,课堂提问是否能够推进学生进行自觉学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加强对自然界本质的学习和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将课堂提问的目标融人到问题之中,充分地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第四,问题难度

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是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点。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保证在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过于难的问题则让学生感觉到挫败感。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的确定课堂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与全班同学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协调,保证大部分同学能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这样以来,教师就能够在充分发挥学生认知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直至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此外,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也为课堂提问问题的难度测量提供了参考。将难度表示为H=1―P/W,其中W代表全班人数,P代表能够回答问题的人数,H取值在0―1之间,一般控制在0.3―0.8之间较为适宜。

第五,问题设置与提出

导致课堂提问无效、低效或者根本不顾成效现象广泛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一般性规律与物理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忽略。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以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引致学生积极地进行感情投入。高中物理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征,所以学生高效地学习多是建立在具体的形象和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问题时一定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将其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第六,提问语气

随着上学年限的逐渐增加,大多数高中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内容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回答问题。同时,一些想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同学,可能因为缺乏自信、紧张焦虑等影响其积极性。若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那么将会使课堂提问的气氛更加紧张和冷清。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采用何种语气也是影响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课堂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七,等候时间

教师期待学生如何回答所提问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有效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工具等均属于问题的主要功能。为了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学生的话语,并在讲述过程中引用学生自己的回答类解释某些问题。当然,若是教师期望学生能够整理出较为完善的答案,就应该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问题逐渐不留任何空隙或者教师忍不住自己回答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干扰。因此,一旦学生开始回答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若一个问题具有很高价值,那么等待学生回答的耐心具有均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