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共卫生价值范文

公共卫生价值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卫生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共卫生价值

第1篇

疾控的使命和目标

疾控的使命是预防疾病、残疾、伤害,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的健康。

疾控的主要工作围绕三个大的专业学科领域展开。一是生物医学,具体为传染病(包括性病、艾滋病、肺结核等)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二是环境医学,人生活在地球上,必然与生存环境发生关系。环境因素与健康危害因素息息相关,会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包括食品、水、空气、辐射等。三是行为医学,人群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比如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疾控工作主要围绕这三大专业领域,开展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地进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与服务以及发生或罹患疾病人群的监测与管理。这些活动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疾控工作在这些业务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呢?

首先,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已经控制了一些古老的传染病,但其中的一些不断出现反复,例如结核病。另外还有一些新发的传染病在不断地暴发,例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第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人群的预防和控制很困难。慢病是不可逆的疾病,将会伴随到人的死亡。第三,健康危害因素未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突出表现在监测面窄,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雾霾问题并未全面开展人群危害的监测与动态评估,监测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支撑和促进业务活动的开展。

根据疾控工作的使命,从三个层次来提出目标定位。

政务目标:提升重大传染病信息服务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保障公共安全和全民健康。

业务目标:建立和强化传染病、预防接种、营养与慢病、生命登记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体系,获取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作业目标:通过开展疾控公共卫生业务活动,获得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精神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绩效考核的业务指标。并应用这些指标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水平,提出防控和干预措施,提升公众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感受。

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公共卫生工作与临床工作的不同,它是面向人群健康状况的公共卫生服务,而不是临床个体健康状况的服务。但是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存在着注重个体信息要素而轻视人群总体信息要素,导致在社区层面公共卫生管理缺失的矛盾。

信息化差距

中国疾控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国家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发展建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与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服务信息系统连接,为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动态信息服务能力仍然不足。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需求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卫生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投入不足,回顾十年来,疾控体系能力建设,国家重点加强了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投入。省以下的公共卫生机构缺乏专项资金建设投入,因此投入不足是首要的问题。二是信息系统建设与疾控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发展不平衡。从2003以来,全国疾控机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疾控机构的基础条件显著提升。各级疾控中心中最好的是实验室。但是,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推动,以至于造成目前地方疾控能力实验室“腿长”,信息化“腿短”。

随着深化医改的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国家提出了“46312”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推进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即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数据库。在公共卫生的监测、干预和评价活动过程中应该如何利用三大数据库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落地实施的重要内容。解决医防信息结合问题是切入点,促进开放共享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数据库,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是重要抓手。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业务流程的改变,业务模式的重构依赖于管理的变革,而工作的核心是管理思想的变革。

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业务的发展速度比人才队伍发展要快。多年来疾控机构的编制基本上没变,但工作任务却在逐年增加。从财政逐年提高的卫生经费来看,业务量随之增加,但是人员却没有增加,所以只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减轻现有人员新增工作的负担。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规范业务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标准化,它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在建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业务规则,比如规范业务流程,获取哪些业务需求指标,采集哪些数据。因此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业务标准的制定。另外,通过信息化实施有助于整合公共卫生资源,提高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以传染病报告为例。医生填写纸质报告卡差错率为5%,录入系统过程中差错率为5%,多一个手工操作环节就会多5%的差错率,所以从医生诊断到录入计算机,平均差错率为5%~10%。而信息化手段能够减少手工环节,降低差错率,提升信息质量。

因此,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对接,让电子病历或电子健康档案直接实现交换医生工作站疾病诊断信息,则手工环节造成的差错率就不存在了。

疾控信息化目标

疾控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制订必须与现行的组织管理体系相符合,要符合国情。我国省级疾控中心32个、地市345个、 县级2000个,如此庞大的疾控体系如何建设?纵向如何运行?这对目标的制订是一个挑战。

总体目标需要建立和完善由中央和地方有机组成的全国统一的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网络,实现人群疾病与健康相关信息快速收集、综合分析和多方利用。疾控机构互连成网,信息互联互通。在分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相关信息的快速收集、综合分析和多方利用。

首先,要建立省级、地市级两级疾控应用数据分中心,并依托电商外网或者其他的商用专网甚至是用互联网来构建虚拟的专网,对上与国家的数据中心连接,对下要与区域的卫生平台,甚至是医疗机构来对接,从而实现三级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

第二,应用国家统一标准,建立分布式业务系统,促进地方疾控工作数字化。公共卫生的业务逻辑必须高度统一,不能各自为政,数据统一采集,信息分级利用。公共卫生数据汇总不是简单的统计相加,全国的发病率不是全国各省发病率相加再除以32,每一层面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因此,公共卫生管理的特点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这与医院的点状管理模式不同,医院解决的是一个独立机构内的信息管理问题,面向的对象是个体,而公共卫生面向的是人群,公共卫生服务的区域有多大,信息管理要素就应该有多大。

第三,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三级平台疾控公共卫生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构建统一的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求,并将服务范围延伸至边远欠发达地区。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偏远地方没有资源和能力来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平台,把信息管理与利用的差距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抹平”,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保障公共卫生数据的完整性。

具体建设内容

一是加快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满足公共卫生数据资源管理服务需求。重点加快中西部县区网络覆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云平台更多体现的是服务的平台,体现云服务的概念,不用都建物理平台也能共享到资源,从而满足对公共卫生数据利用的需求。重点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区一级网络覆盖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目前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网络连通基本上通过互联网,应用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医疗机构的专网覆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加快各省级业务应用数据分中心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目前省级业务应用数据分中心发展严重不平衡。有些地区通过地方政府争取到经费,建立了数据中心,但是近3/4的省级疾控中心还很落后,个别省甚至还没有计算机机房或机房很简陋无法承载业务应用。省级业务应用数据分中心是上下联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家管理区域的重要数据分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国家疾控数据中心不能直接与全国6万多家医院直接对接,必须要实现属地化管理,分级信息利用。因此,加快发展省级、地市级数据中心建设已经成为推进疾控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三是构建统一的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求,将服务范围延伸至边远地区。现在有很多声音批评疾控,认为业务条块结构,烟囱林立,遍地信息孤岛。完全消除信息孤岛并不现实。而事实上,应该是去连接孤岛,架桥修路。由于疾控的阶段工作重点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疾控的业务线条仍然需要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让每个线条的数据整合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求,将服务范围延伸至边远地区。

四是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加强传染病、预防接种、重性精神病、地方病、口腔卫生、老年保健、艾滋病、结核病、慢病监测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公共卫生信息过去更多是为政府决策服务,然而,为公众服务才是公共卫生的本质,要让公众感受到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好处,从政府投入的公共卫生信息化过程中收益。公共卫生业务内容是公众关注的健康需求,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业务数据本身,而是需要知道公共卫生数据所代表的健康和疾病的风险级别。因此,建立信息服务的平台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是当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是促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居民健康卡的系统应用,建设完善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提升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利用和分析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撑服务。

公共卫生业务模型分析

公共卫生主要监测系统

信息采集是监测活动重要的过程,通过监测手段可以获得大量的人群公共卫生信息。公共卫生的监测系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哨点监测系统。“哨点”就像一个哨兵站岗放哨,其目的是发现“敌人”,岗哨的设置则要求有一定的视野范围,只能够在视野的区域内发现“敌人”,因此监测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岗哨的设置。例如,艾滋病哨点监测,在不可能做到从全人群中筛查发现艾滋病患者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即监测范围为高危人群,进而估算总体感染水平。但监测范围的局限性就决定了监测结果不能代表全部人群,而只能代表高危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感染率或者发病率。因此,不同人群的监测系统设计和产出目标必须要相对应。

第二类,抽样监测系统。抽样监测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小的样本推断出总体结果的监测方法,它的投入比覆盖全人群的监测要少。例如,国家DSP死因监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一百七十几个县区,通过各县区监测数据来估算全国的总体死亡率。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总体率和样本率之间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差异(P>0.05),则认为样本率是可以代表总体的。因此,抽样监测可以代表全人群,但其缺点是不能估算分地区的死亡率,而只能得到一个水平的监测结果。

第三类,全人群监测系统。全人群的监测覆盖是最理想的情况,目前在我国,能够实现全人群监测系统的是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系统。但是慢性传染病数据的准确性仍然不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报,因为慢性传染病患者如果不去医疗机构就诊,可能就不会被发现。开展居民漏报率调查,就是要去发现那些罹患传染病或者慢性传染病,却没有去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并通过调查校正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准确率。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由于实现了动态传染病监测报告,虽然慢性传染病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滞后情况仍会存在,但漏报越来越少了。

根据公共卫生面向人群的这一特征,监测的特点更多是反应率的变化,而质量控制的监测数据其统计学的可信区间达到所设定的90%~95%,就可认为数据是可用的,或者至少能够代表监测结果。因此,开展医疗机构的漏报调查,是每年要开展的重点监督内容,即医疗机构有没有依法报告。只要医疗机构不漏报,可信区间就不会降低,监测的结果、公布的数据就是可信的,对防控工作的指导就能得到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讲,开展一项研究工作,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监测的手段和科学的数据分析,给决策者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科学的决策。2004年修订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工作规范,都是不断地改进工作管理策略的过程,而最终目标仍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增加,实现全人群监测覆盖。

电子健康档案的覆盖率决定了监测人群的覆盖率。三大基础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目标就是要覆盖全部人群,保证每个人都有一个电子健康档案,每次医疗就诊的结果都被记录下来,实现动态记录更新。这将全面颠覆传统的公共卫生监测模式,监测信息直接从电子健康档案中抽取获得。因此,促进健康档案的建设和人群覆盖率、公共卫生监测信息要素的完整性就变得非常迫切,这也是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建设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

公共卫生监测信息模型

疾控的六大业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从信息采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这样的流程来运行的,区别在于不同的活动内容,采集的信息元素、数据管理的指标、统计分析的结果和目标、信息反馈的对象是不同的,决策支持对应的主管或行政部门是不同的,资源共享和为公众服务的信息内容也是不同的。实际上,信息系统建设并不复杂,难点在于怎样提取出要素。

基于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监测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核心目的是要动态权威地评价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因此就必须包含人的全生命周期,即从出生直到死亡。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胎儿、新生儿阶段;五岁以下儿童阶段;青少年阶段;成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在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不一样的:孕期和出生的时候存在出生缺陷的问题,儿童阶段主要是免疫征对疾病的问题,青少年阶段面临生长发育和伤害的问题,老年阶段面临慢性病的问题。因此,每个人不同阶段所罹患的疾病或者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性。在通过信息管理的手段来支撑业务活动的时候,就需要逐步地把人群疾病的活动实体转化为信息业务指标的过程。

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维度

公共卫生监测活动主要从3个维度来描述,即时间、空间和人群,与不同的监测对象相关联即构成了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的4个维度。

二维报表是传统的信息描述方式,一个报表展现两个维度的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二维报表可以变成三维或四维,利用信息交互界面在展现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可以将另外两个维度设置为查询条件,即通过查询条件的改变,使描述结果发生改变。

疾控公共卫生的对象维度主要围绕出生缺陷、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免疫规划、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指标体系进行描述。这些对象伴随人的生命周期而变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所有对象维度。

空间维度主要指地球物理空间,每个人都有一个物理的投影坐标,即GPS测量时所获得的经纬度坐标值(X和Y),通常在工作中难于动态采集每个人的坐标值,因此,常用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域来描述人群疾病的空间分布情况,比如登记个人的现住地址。空间维度与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是相关关系,但疾病的流行与行政区划是没有关系的,针对疾病而言没有地域边界,但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划分,有边界则更便于落实疾病控制的主体责任。

人群维度,主要是按人口学特征的分类要素进行划分,因此,信息采集时人口学特征的基本元素是不能或缺的,比如性别、出生日期、职业等。但不同的对象维度所关联的人群分类要素是有差异的,比如针对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监测,不安全等高危因素可能是必要的元素,而针对职业病,患者所从事的职业就是重要元素。因此不同的疾病,人群的分类维度要素是有差异的,不能完全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然而,要通过信息系统实现4个维度的信息管理,还需从信息的分类上进行四维度的转化。时间维度需转化为日、周、月、季、年不同的统计时间节点。空间维度可以直接使用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从经纬度坐标识别定位,或利用省、市、县、乡、村边界地图所对应的数据元值域代码(数据字典)进行描述或展现,使每个病例个案数据都能汇集到具体的某个空间区域。人群维度,重要的是将人口学特征的要素转化成与之相对应的值域代码,比如用“1”标识男性,“2”标识女性。年龄划分将会根据出生日期进行推导。由于监测对象的多样性,其对象维度的划分重点在于合理的信息分类,大类可分为生物、环境和行为。针对疾病而言,通常按疾病谱来分类,每个病种还会有很多分类属性,如按传播途径分类(呼吸道、消化道、自然疫源、血液接触、母婴等),按危险程度分类(急性、慢性),按管理级别分类(甲、乙、丙)等。针对实验室监测,有病原微生物分型分类,媒介宿主。

由于公共卫生的特殊性,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将是特殊和综合的,信息内容包括首次报告的信息、多次进程报告的信息、事件结束后的结案信息。因此,信息分类管理的特征既是一个独立业务活动,又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疾病预防控工作需要依赖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实施疾控公共卫生业务活动的组织体系,需要动态掌握相关人、财、物等运营情况,并实施有效配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疾控信息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监测信息,以生物、环境和行为为对象开展监测,实施动态管理过程中获取监测指标的信息要素的集合;另一类是管理信息,即通过组织体系,以行政、财务和人员管理为对象,对人、财、物实施监测管理过程所产生的信息要素的集合。

信息管理维度的颗粒度越细,信息系统建设的条件、成本和难度就越大,投入也就越大。因此,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的分析很重要,但大多数信息系统建设并没有很好地开展需求分析,以至于建成后要么不能解决问题,要么没达到建设目标,最终造成建设浪费和冗余。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与现行的客观条件相契合,即与国情相结合,提出合理的建设目标,然而当一个需求满足以后,就会有新的需求产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没有“交钥匙”工程。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同的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建设需要有优先级,适当预留发展的空间。针对信息资源的服务,传统的运作方式加上信息技术手段就会创造出新的业务管理服务模式,也就是现代信息服务模式。

公共卫生信息服务的根本是业务,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营运管理是主要业务活动,政府决策部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公众是主要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是有所区别的,并不都是同一颗粒度:政府决策者需要的是能够辅助决策的信息要素;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人员需要从实体到数据,甚至希望获得最原始的数据;公众需要的是健康与防病知识,并且是动态的知识服务,不同的健康与疾病状态的时候,需要获得与之相匹配的知识来指导,必须与知识库结合起来,通过动态监测数据对应到知识库,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是相对应的,应为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通过上网行为人工智能监测,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出来能够满足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这就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

研究信息服务必然要研究数据共享,然而在数据共享过程中,都希望共享别人的数据,但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这主要是缺乏数据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因为数据是重要的资源,是资源就有价值,如果价值的利益回报或分配机制缺失,数据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因此,在数据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管理和使用者的责任、义务、利益、权利、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建设协同工作规范,制订利益分配机制,对数据消费者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则,否则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将是一句空话。这些问题都是研究数据资源服务体系不能回避的。

公共卫生的数据需求与特征

公共卫生的数据需求是通过监测和服务过程所获得的数据,但实际上来自人群社会化活动的公共卫生相关信息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收集和利用。因为这些信息与传统监测的数据不同,大多是在网络媒体、社交网络等上以文本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利用,是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从海量网络信息中去筛选、过滤出敏感的公共卫生信息,从而发现异常或规律,是公共卫生媒体监测的核心需求。

公共卫生数据的特征首先体现在体量巨大,每个个案数据都需要包含时间、空间、人群和疾病4个维度,对象包括传染病、慢病、健康危险因素等。二是数据繁杂,包含生物医学、环境医学、行为医学。信息包括以人群为基础的信息,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生物和环境信息,以组织机构为基础的管理信息,以人群社会化活动为基础的结构化、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信息。三是所获得的敏感信息少,收集的数据正常的多,异常的少。因此,如何从每天监测的大量信息中发现异常或敏感信息,就成为监测的主要任务。例如,从传染病海量监测数据发现传染病暴发的信息,这就是传染病监测预警的基础。由于敏感信息少,需要连续监测来捕获异常的信息才能及时发现疾病的流行规律,其数据处理分析的难度就在于此。四是数据分析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需要第一时间快速得到研判结果,对数据分析需求实时运算。这对一个信息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是公共卫生大数据的主要特点。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组织体系

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组织体系是由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决定的。不同的组织体系,信息系统服务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从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构成了我国疾病预防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组织体系。其末梢组织是乡镇卫生院防保科。因此,组织体系决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的服务管理模式,或者叫运营管理模式。信息系统设计必须依从于组织体系。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分类

公共卫生监测的信息系统,从业务的维度分类,可以分为五类:一是以人群监测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信息系统;二是以事件监测管理为基础的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实验室为基础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四是以疫苗干预活动为基础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五是以组织机构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但信息来源几乎都是来自基层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其它的卫生机构。

我国当前疾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系统已经建成,有些正在建设,还有许多系统未建。这就是信息系统建设差距,系统建设不完整,防控决策就会缺乏信息支持。例如,当前国家没有建立慢病监测系统,因此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梗等慢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仅依靠一些横断面调查的数据进行估算,调查往往存在抽样和系统双重误差,其数据准确性也难于验证。数据的不准确,不仅会误导老百姓,甚至使管理者作出错误决策。

疾病监测的生命周期

任何疾病的流行都是有周期的,不同疾病的生命周期长短和峰值不同,急性传染病周期短,慢病周期长。因此,掌握疾病周期就能找到疾病的流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控制。从信息的角度,实现疾病预测是追求的最高境界,退而求其次是预警。

一个全国性的疾病监测体系在组织体系框架下,每一级疾控机构在监测的过程中,对疾病生命周期的捕获,都具有共性的需求。疾控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应该是一个整体,无论建立多少个数据中心、平台分多少级,最终业务逻辑、信息标准必须是高度统一、一体化的,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公共卫生云平台的发展是疾控信息化的必然方向,这与医疗机构临床信息化发展截然不同。

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公共卫生云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推进疾控组织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是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在业务活动基于手工操作的时候,就谈不上信息化。要实现疾控六大业务活动信息化,必须在四个环节实现数字化:一是核心业务数字化,即传染病、慢病、健康危险因素、免疫规划、疾控综合等。二是支持性业务数字化,即科研、教育、实验室、信息管理。三是内部营运管理数字化,即才、财、物、后勤保障。四是决策管理数字化,即决策的数据支持,甚至是计算机智能辅助决策。因此,要实现信息化,首先就要实现疾控机构的数字化。

国家疾控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

总体架构

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体系架构的总体架构的核心是建立一体化信息采集云平台,并在其基础上,各级疾控机构建立分布式集成化的信息统计分析和应用平台,用于支撑疾控各项业务应用。网络是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基础,以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同时依托互联网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或者租用商用专网进行混合组网,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或区域平台互联互通,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实现公共卫生的动态监测。

平台建设

平台是实现业务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必须同时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统一安全认证的信息服务门户,才能满足授权用户(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利用和服务和非授权用户(公众的服务)的需求。

应用架构

国家疾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分为三层,底层是医院信息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该层利用先进的工作过程构建业务信息系统,也称生产系统。中间层是区域卫生平台,该层是支持业务协同管理的实时监控软件平台,目的是满足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和基于人群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和信息共享。上层是综合集成的软件平台,信息从中间层通过业务过程的协同和优化,抽取基本的数据集,满足国家级和省(市)级根据不同的业务管理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三层应用架构是一个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信息架构,即支撑医院诊断治疗、社区管理服务、疾控监测干预三位一体的协同工作模式。

数据架构

要实现纵向的关联和横向的数据交换,疾控业务逻辑的高度统一,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平台,连接不同的平台,支撑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独立条块业务系统、线条对接医院上报数据的诟病。

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

区域的公共卫生信息化,目标是构建智慧型的公共卫生系统(以下简称“智慧公卫”),只有智慧公卫才能促进全民健康保障的可及性,因此智慧公卫是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公共卫生信息化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在建设中的定位,如果方向偏离,将无法实现最终目标。

智慧公卫是通过打造以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与卫生人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化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和促进人群健康监测与管理的智能化。通过智能化的过程,将信息动态地与健康档案相关联,为上层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要素,为下层提供实时信息交互与共享。

智慧公卫的核心要素

智慧公卫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和以社区为中心的家庭健康保健系统构成。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开展疾病危险度的评价,制定以个人为基础的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电子健康档案。二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含与人群健康相关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主要以EHR为基础,通过建立电子疾病档案(EDR),以协同工作流程为主线,开展支持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预警、干预评价、预测预报。三是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是家庭保健系统。主要开展疾病基本治疗、慢病社区护理以及大病向上转诊和接收恢复转诊双向转诊服务。四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开展病理研究、药品与设备开发、临床试验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家庭健康保健系统,也称为健康保健信息系统,其功能是更好地对人群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和疾病的管理服务。家庭健康保健系统是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对慢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监测、看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如结核病、AIDS治疗)、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智慧公卫的特征

区域智慧公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互联性、协作性、预防性、普及性、创新性和可靠性六个方面。作为智慧公共卫生管理,要能感知到疾病或者事件的发生,早期就能获取信息,能够被区域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接受。并能够从区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业务活动过程中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服务。例如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需要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即区域内的每一个人在任何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者被随访,其相关健康或疾病信息就能够实时更新到档案中。因此,它是一个实时的在线数据服务系统。为实现动态管理,还需要构建基于健康档案的病人主索引(MPI),并通过主索引对人群流动监测,实现“谁建档谁管理,谁服务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与服务基本原则。

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在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如何构架区域公共卫生应用。首先要有集成化的技术思路,其次还要同时考虑安全体系建设。在实施策略上,首先要立足规划、统一标准。按照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开发公共卫生监测与应用系统,确保系统纵横互联互通。二是要以业务为根本,需求为导向,从满足公众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需求出发,建设数据中心和业务应用系统,以提供适宜、可及的信息服务为根本目标。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能脱离业务来谈信息化。三是要强化协同,联合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服务,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推进。特别是区域信息化的建设,不同异构系统之间要连接到一个平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新的管理机制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区域信息平台集成过程中要全面遵循以下原则。即网络建设是基础,平台集成是手段,标准落实是核心,业务管理是重点。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公卫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疾病发病率的上升。

智慧公卫使公共卫生医师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病因研究和流行病学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人员、疫苗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间,建起疾病与健康信息整合平台,将区域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协同整合,医疗卫生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使公共卫生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全民健康。

特别是公共卫生大数据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百姓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感受。但实施过程要充分引入社会化服务的概念,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建设。政府主导,开放相关数据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业务部门与企业应用服务相结合,面向公众提供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服务。发挥社会资源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支持的作用,最终建立新型的疾控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满足各级疾控机构人员对疾病监测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需求。

实施技术路径

实施的技术路径是分步实施,逐步覆盖。公共卫生监测的理想模式是全人群覆盖,只有做到全面覆盖,才能做到对全人群的健康和疾病的管理,才能动态地去做人群健康的测量和评价,这是最终的目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则应从抽样监测开始,逐步推进。这样能够保障信息化的分阶段投入能够快速见成效。

业务数字化是关键要素

第2篇

关键词:环卫 职工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精心培育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

要想提高环卫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需要为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大环境。从改善企业经营方式、创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精心培育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职工尊重自己的工作,以从事环卫工作而感到自豪,并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投身于城乡建设之中。企业要树立自己的从业精神,培育出“奉献、开拓、高效、文明、奋发向上、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做好职工的入场教育,以典型事例为引导,通过系统的文化知识灌输来做职工的工作培训,完善职工激励体制建设,通过行业竞赛,树立榜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形成环卫职工的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实践表明,通过这种企业精神建设的方式能够调动全面的工作热情,使环卫企业形成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积极提升自我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职工从更高的道德与政治层面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结合现代的经济发展新形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模式,使宣传思想工作由“声势型”向“可执行型”、“实效型”转变,由政治思想“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

二、加大提升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水平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在贯彻国家对于环卫工作建设的政策前提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满足现代社会职工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求。要提高环卫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就必须要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目前我国的环卫工作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占职工总人数的15%左右,其中工人中技术工人占16.5%,这种文化技术局面严重制约着环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拥有现代管理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人员的缺少,使得环卫工作长期停留在较低发展层次,这与发达国家的环卫工作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打破这一局面,就需要革新现阶段的环卫职工人员人才招聘与吸纳机制,实行以人为本,以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来提高环卫工作的整体水平。环卫工作部门要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文化技术人才,来不断提高环卫作业的技术含量,使环卫工作朝着先进化、高水平化方面发展。同时要制定长期的提供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不同岗位职工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使职工文化建设在提高环卫职工整体素质水平、加快环卫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三、创新职工活动形式

随着现代各行各业对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职工文化建设也正在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环卫工作之后,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预示着环卫工作机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需要改新换代。传统的环卫工作开展方式与现阶段的工作局面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矛盾,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调查中发现,老职工们热衷于传统的集体工作方式,对职工文化开展模式也有独特的偏好,如热衷于职工运动会、文艺体育活动、群众文艺演出等集体活动形式。而年轻职工则更加偏重于个人才艺展示,对传统的集体文化组织活动兴趣度不大。现代通信网络和通信形式的多样化,对我们组织青年职工的文化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环卫工作要抓住其不同层面的要求,在满足职工需求的同时渗透素质教育,如在集体组织活动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技能交流”、“职工巡回演讲”等,给职工一个经验交流和共同进步的活动平台,让职工在文化娱乐的同时有所收获。同时要组建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赛、游泳、登山等活动来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陶冶职工的情操。利用现代网络通讯体系,建立企业的文化交流平台,如网站、论坛、微博等文化知识交流新方法,以主题讨论的形式激发青年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为职工个人才艺的展示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在互动交流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丰富职工的文化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四、认真抓好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

通过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创优达标竞赛,丰富环卫工作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让职工在精神体验中获得成长和进步,以无私奉献的态度和工作激情来创建环卫工作文明单位。把创建文明工作单位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的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单位的文明创建计划和工作细则,制定文明职工标准,建立完善的职工考核与奖罚体制,以月检查、季考核、半年小结、年终评比表彰的方式来激励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使得创建活动年年有发展,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莲.浅议加强城区环卫管理的对策[J].兵团工运,2010(2)

第3篇

致省外工地职工及家属的慰问信

奋战在省外工地的职工及家属同志们:

金鸡报喜万象更新。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工程处、工程处党委代表全处干部职工向你们及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辞旧改旧除旧貌家家幸福生活好,迎新创新换新颜户户春风笑语甜。

第4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最近,我部陆续接到各地关于一些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违反《职业病防治法》,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损害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健康事件的报告。有关媒体对民工中毒或者患职业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有的企业主对中毒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不闻不问,甚至拒付诊疗费用等违法现象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福建仙游县外来农民工患职业病事件的通报》和九部门《关于开展全国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民工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做好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特别是维护广大外来农民工的健康权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民工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狠抓落实,做好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对本地区危害严重企业的整治和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以儆效尤。当前,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九部门文件精神,按照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形成综合整治合力。要结合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确定整治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狠抓大案要案,并及时向社会通报,通过查处一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举一反三,从源头上遏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在本次专项整治中,凡存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组织有关劳动者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于体检中发现的疑似职业病患者,必须及时送有关职业病诊断治疗单位进行诊断和治疗,体检和诊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对不依法履行职业健康监护义务、不按照规定对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医学观察、诊断、鉴定、治疗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四、认真做好职业病患者的诊治工作。对于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尤其是外来农民工,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要简化手续,方便劳动者就诊,使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第5篇

【关键词】 新形势;妇幼卫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探索

人们对于妇幼保健的需求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高,妇幼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妇幼保健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群体,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那种医本位的老思想,着重培养医务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向医护人员灌输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的人本意识、分类指导以及载体建设,给妇幼保健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一、 加强妇幼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利益被妇幼保健人员放在第一位:医院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它反映的不只是妇幼保健人员群体跟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医疗界跟所有社会关系的缩影也被折射出来,医患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关系。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理念,能够让他们充分的了解到在新形势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医院进行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在医患关系中,矛盾的主导方面就是医方,对于医患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能够大力推动医德医风的建设,展开医德情感的修养以及信念等,能够正确的指导妇幼保健人员将个人利益放在社会效益之后。

2、对于提高妇幼医疗与保健工作有着促进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高尚的情操去塑造人,不断提高全院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结合现代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不断加强新时期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能够清楚的知道医疗卫生工作已经在不断的走向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HO组织后,国外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管理方法以及技术人才大批的进入,将国内医疗市场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开放性的国际竞争,民营医疗企业以及股份制等不同的经营模式慢慢浮出市场,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医院的整体发展,努力的开拓出新业务,鼓励医务人员不断的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开创新服务。

二、新形势下妇幼卫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社会对于医疗卫生的期望值过高,注重医院的治疗,忽略了疾病的预防,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加大了妇幼保健的管理难度,存在母婴安全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展开,因此针对新形势所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切实做好妇幼卫生队伍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行政参谋作用,认真解决新阶段所出现的新问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妇幼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方法

1、全面加强母婴的安全管理工作:为了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可以建立一个母婴急救共济的制度,实行重危孕产妇逐级报告的制度以及转诊制度,不断完善母婴死因评审制度,通过母婴救治程序的加快,全面提升危重母婴的抢救成功率。

2、正确切实的处理好实与虚之间的关系:要想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正确的处理好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务实的比重,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效果明显的实在事情,这样促进思想工作有效的发挥出其效能,加强务虚的针对性,务虚并不是说要讲大话和空话,要结合妇幼保健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给务实提供相应的服务跟指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以及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两个效益是妇幼保健改革跟发展的根本任务。因此说妇幼保健人员的思想工作要求真务实,改掉以前那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以促进妇幼保健两个效益作为基本点。

3、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上不断的创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要以人为本,它是指导中国社会健康协调性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突破。反映除了的基本原理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与价值观念,妇幼保健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医疗保健的服务水平相互联系,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的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服务群众是人民利益的需求,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须,用人本理念跟人性化的思想去解决妇幼保健所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

加强妇幼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医务人员思想活动的新情况与特点,实事求是的确定工作内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的业务经营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对工作责任心,激发出广大医务人员改革发展的积极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周小平,茆玉顺,冯玉华,曹佳莉,王靖元,陈宗云. 用信息化促进妇幼卫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15)

[2]蒋宗顺,刘柳英,徐璇,罗宪福. 妇幼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社区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 中国医疗前沿. 2008(10)

[3]傅苏林. 新医改与妇幼卫生发展的若干思考[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05)

第6篇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评价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2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5-0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社会居民提供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卫生干预措施,主要发挥疾病防控的作用。该干预措施的实施程度和实施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慢性病防治情况和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管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民公平、可及的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等公共产品。本文重点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管和评价模式进行阐述。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基层医务人员总体服务水平偏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严重匮乏,且面临日常工作量大、压力大等问题,对其服务工作的开展均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薪资水平较低,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同时虽然卫生主管部门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医疗服务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多数医疗机构未对医务人员就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且上级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领导层缺乏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有力监督,从而导致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下降[1]。基层医疗机构忽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已逐步推行对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绩效考核,但对考核结果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仍未及时跟进。由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建立或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上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并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未得到有力落实,因此难以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模式的构建方法

监管层次划分,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制度的相关要求,监管层次可划分为管理层、执行层和结果层三个层次。其中卫生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属于管理层,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起整体领导作用。执行层和结果层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负责和承担后续服务职责。

作用机制的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模式中运用各项作用机制,有助于质量监管的顺利开展,并且可有效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⑴考评机制:上级卫生监管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服务质量督导检查和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考核,并及时定期上报检查和考核结果,同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就检查和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⑵奖惩机制:通过施行薪资奖励、荣誉奖励和晋升奖励,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对检查中出现严重问题、考核不合格或因工作失误导致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和通报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2]。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体现服务质量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常委托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可有效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并提升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科学使用率。

3.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原则

核心是公信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设立第三方评价模式是从人民群众满意度出发的科学举措,因此第三方评价模式需以公开化、透明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业规章制度,提升第三方评价的可信度和规范程度,从而赢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的认可[3]。

关键是专业水平,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建立完整的包括项目、财政支出、资金使用、季度年度报告、预算和职能行使在内的专业性较强的评价标准,以保障评价的权威性。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根据评价事项的不同,组建专业的评价团队,并在实施评价前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立足点是独立性,第三方评价的全过程需接受上级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管,但若监管部门过度行使监督职权会对第三方评价造成消极影响,并使第三方评价丧失其独立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监管部门、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应尽量减少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过度干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3.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前、中、后期的评价,评价前期卫生行政监管部门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评价部门,需委托有评价资格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服务项目等进行评价,并签订第三方评价协议,对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认定。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就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负有监督职责的卫生监管部门确立评价方案,并根据评价方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期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进行项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在评估后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写出评价报告[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运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馈评价结果,为其绩效考核和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应向第三方评价机构反馈使用效果,为其改进评价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健康干预措施,在具体施行各项服务举措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管,并建立公共服务评价制度,以增强全社会对基本卫生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全社会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效降低慢性病患病率,从而实现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莎莎,等.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01):70-72

[2]谢明霏,等.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质量监管模式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4,27(04):01-03

第7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疾病;控制;途径

近些年来,医学技术水平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不易治愈的疑难杂症被不断攻克。但是,环境污染等问题持续高发,从而造成公共卫生疾病多发,给医学界带来更多挑战。从而使人们的健康得到保证是人们所重点关注的[1]。本文以本地区学校2012年~2013年共2年内所发生的公共卫生疾病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达到加强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本地区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中心对于本地区2012年~2013年间所发生公共卫生疾病的记录,随机选取高校3所,中学11所,小学25所进行研究分析。2012年~2013年间这三类学校共发生85起公共卫生疾病事件,共有469名学生发病,但未出现死亡事件及重症病情。

1.2方法 对于选取的高校3所、中学11所、小学25所在2012年与2013年所发生的公共卫生疾病事件分别进行统计[2],并且对2012年~2013年公共卫生疾病事件发生次数差异做出分析。2012年度各个学校未对学生及教师进行公共卫生的相关教育,2013年度各个学校均开展了预防公共卫生疾病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加大对预防公共卫生疾病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公共卫生课,在校内增设消毒设施,张贴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宣传广告等各项措施[3]。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对比分析2012年度~2013年度对于公共卫生疾病发生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12年度共发生67起公共卫生疾病事件,共有376人发病;通过开展一系列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教育活动后,2013年度共发生18起公共卫生疾病事件,共有93人发病,2013年的公共卫生疾病事件及发患者数明显低于2012年度,两年度比较,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目前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所有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我国,与公共卫生疾病有关的法律制度有《中华人名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因为其他因素导致不能将相关法律制度落实到位,因此,当前社会急需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制度对公共卫生疾病进行管理控制。

3.1.2从事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公共卫生疾病的控制工作专业性较高,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以及法律知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应急能力,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5]。因此,应当对从事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使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使公共卫生疾病的控制质量得以提高[6]。

3.2加强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

3.2.1引起重视,加大投入 公共卫生疾病的有效控制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充分了解加强公共卫生疾病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加大用于控制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3.2.2建立完善体系 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构建网络系统对公共卫生疾病进行管控[7],除此之外,还可以引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控理念,从而做到对于公共卫生疾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有效预防、有效控制的效果。

3.2.3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在社会上开展了预防公共卫生疾病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加大对预防公共卫生疾病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公共卫生疾病预防讲座,增设消毒设施,张贴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宣传广告等各项措施。

综上所述,做好公共卫生疾病的控制工作对于保障全社会人民的健康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何景忠,谷寒峰.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中突发疾病控制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3(4):2171-2172.

[2]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0%发生在学校[N].光明日报,2007,04,07(002).

[3]石晶,丁树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知识的传播渠道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89-91.

[4]康煜.浅析公共卫生疾病与卫生防御[J].中国保健营养,2013(2):992-993.

[5]源柏定,栾玉明,刘馨桦,等.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4):339-341.

第8篇

【关键词】公共财政;公共卫生;曹妃甸区

计量“财政公共卫生支出”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口径:一是按预算拨款的费用类别计算,称为“宽口径”;二是按预算拨款的机构统计,称为“窄口径”。国内现有研究以杜乐勋和赵郁馨等组成的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小组为主,比较倾向于用宽口径测算“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它具体是指来自国家预算的财政拨款,用于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不包括为部分人群提供的医疗保障经费和其他特种部门提供的财政卫生支出)[1]。其主要费用支出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卫生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费、医学科研经费、卫生行政管理费等。但在地方财政预决算报表中的一般预算支出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中主要通过8个科目来反映,具体为: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公立医院支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公共卫生支出、医疗保障支出、中医药支出、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支出、其他医疗卫生支出(款)。

一、唐山市公共卫生支出情况

结合2009-2011年财政收支报表及唐山市GDP指标,我们将公共卫生支出进行分析汇总。

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农村卫生加总得出。

通过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唐山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对于公共卫生支出各科目间波动比较大,比如中医药支出科目,2009年支出总额427万元,而2011年只有13万元,这也说明财政预决算的随意性很大。

从表2可以看出唐山市在2008-2011年间公共卫生支出稳步提高,增速平均为33%。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也由2008年的6.89%,上升到9.27%,上升了2.38个百分点,但和唐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说明政府对医药卫生的投入相对较低。

二、曹妃甸区公共卫生支出情况

唐山市曹妃甸区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2008年10月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曹妃甸新区。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行政区划包括原来的唐海县全境、曹妃甸工业区、生态城、柳赞镇、滨海镇,规划面积1943.72平方千米,目前常驻人口22万人。

从表3唐山市区及各县的公共卫生情况来看,公共卫生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比平均达到8.5%,曹妃甸区低于平均水平4.32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二。与占比较高的滦南县相比,相差8.86个百分点,公共卫生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适应,亟待大幅提高。

从表4曹妃甸去的公共卫生投入情况来看,尽管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很快,2011年同比增长36.75%,但公共卫生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比仍然很低,平均为3.86。

三、提高曹妃甸区公共卫生水平的建议

从唐山市各地区水平看,地区不平衡是唐山市政府公共卫生支出规模的一个主要特点。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卫生医疗条件以及财政收支能力等情况的不同,使财政公共卫生投入规模表现出显著的区别[2]。部分地区如滦南、玉田、丰润、唐山路南、路北以及迁安、滦县等的支出规模不论从静态指标还是从动态变化分析,都已经超过了唐山市的平均水平;而另外一些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如曹妃甸区、高新区、古冶、开平等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其规模远远低于唐山市的平均水平。

1.要根据财政公共卫生支出规模的地区差异情况,设计和安排合理的财政支出

对财政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的地区,以增加规模为主,兼顾支出的有效运行;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要把政策目标逐渐从扩大投入转向有效投入,以财政政策为导向,积极促进相关部门扩大卫生边际产出水平,提高卫生配置效率,避免公共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2.从总量上增加财政支出用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比例

唐山市目前公共卫生支出的缺口较大,曹妃甸区正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公共卫生事业亟待提高和改善,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这种差距更大,天津、上海和浙江,政府卫生支出比例分别达到24.1%、30.2%和36.9%,远远高于全国15.5%的平均水平水平,唐山市尽管这几年GDP增长很快,但公共卫生支出在GDP中占比较小,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新设立的曹妃甸地区,要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的支配地位,加大财政支出用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比例,满足当地居民的公共卫生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福利水平。

3.调整医疗卫生结构

在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支出规模的同时,还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重新调整支出配置[3]。政府应当加大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保健、特困医疗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对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卫生检疫、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项目可以通过补贴控制价格,使用者可支付少量费用,加大对具有一定外部性的准公共卫生项目的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共,王俊.论财政与公共卫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宗光,张义宗.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2):

33-35.

[3]龚向光,胡善联.各省、市、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3):

67-69.

注: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HB09BSH028)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

杜彩芹(1962—),女,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第9篇

加强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管理,为切实保障农村群众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工作措施,做好事前防范,加强事中监管,确保农村饮食安全。

二、强化措施,保障农村家宴食品安全

(一)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

按照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内的农村家宴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辖区内农村家宴的管理备案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制,各村民委员会主任对本村宴席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对本村宴席办理的申报及安全督查;县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农村家宴环节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相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和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实施农村家宴承诺管理制度

农村村民因婚丧喜庆等活动需自办宴席宴请亲朋好友的,凡举办50人(5桌)以上的家庭宴席,事主必须提前5日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报告,并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承诺书主要内容包括:事主自觉到工商部门所确定的食品安全示范店购买食品;厨房环境整洁、餐具消毒卫生、食品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所聘请的厨师持有健康体检证和上岗培训证等。宴席承办人所在行政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督促事主、厨师落实承诺书的相关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自办家宴的相关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不具备举办家庭宴会条件的整改意见,督促其落实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到位,确保自办家宴食品安全。

(三)强化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

为确保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内举办的各种家宴做好登记,于次月5日前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上月家宴登记情况,落实工作人员对农村家宴进行现场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并在宴席承办人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承诺书上签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做好相关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建立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一旦发生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宴席举办者要立即向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监管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村民委员会及宴席举办人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人员救治工作,主动提供菜肴留样、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确保应急和调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大农村家宴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力度

对因农村自办家宴工作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对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对擅自操办农村家宴,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家宴举办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承办家宴厨师未尽到应尽的食品安全责任而造成事故的,须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对行政监管部门和有关执法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监管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农村家宴举办者、承办厨师等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范及法律法规培训,努力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每个行政村参与农村家宴的厨师进行摸底,并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厨师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县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乡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指导农村家宴规范进行。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52-02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前者包括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妊娠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及甲亢合并妊娠等几种情况,孕期未良好控制的甲亢可导致新生儿甲亢;后者包括原有甲减患者妊娠及孕期新诊断的甲减两种情况,孕期母亲甲减可能导致胎儿及新生儿甲减,影响患儿生长及智力发育。

1围生期甲亢的药物治疗

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的可考虑短期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症状缓解即可停用。妊娠期GD及甲亢合并妊娠患者均首选ATD,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在治疗孕期甲亢的同时,必须牢记我们在同时治疗两个人:母亲和胎儿。

1.1抗甲状腺药物可选择丙基硫氧嘧啶(PTU)与甲硫咪唑(MMI)。MMI与PTU同样有效,使甲状腺功能达到正常的时间也相似(7~8周)。但由于PTU与血浆蛋白结合比例高,胎盘通过率低于MMI(PTU通家台盘的量仅是MMI的1/4),传统上认为PTU优于MMI。此外,MMI所致的皮肤发育不全、气管食管瘘、面部畸形等较PTU多见,所以治疗妊娠期甲亢首选PTU,MMI作为二线药物。

ATD治疗目标:妊娠期甲亢的治疗目标是使用最小剂量的AT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和维持血清FT4在非孕正常值上限或略高于上限,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处于或略低于对应孕期95%可信区间。

用法及监测指标:起始剂量PTU50~100mg,1次/8h或MMI20mg,1次/d,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治疗初期每2~4周检查甲状腺功能,治疗后期可延长至4~6周。因血清TSH抑制状态的恢复滞后于FT4正常后数周,因此不以TSH水平作为监测指标。妊娠期间禁止合并使用左甲状腺素(L-T4),因可能增加所需ATD剂量。

致畸性:虽然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探讨致畸率,多项报道显示MMI与先天性异常有关。这些异常也可能是“胚胎病”的一部分,还可表现为发育迟缓、听力丧失、面容畸形等。自1940年PTU问世以来,只有1例报道新生儿肝炎及淋巴细胞高敏与PTU透过胎盘相关。长期随访研究显示,宫内暴露于ATD的胎儿日后体力和智力与正常孩子无明显差别[1]。

1.2碘剂碘剂可自由通过胎盘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与甲减,不推荐用于孕期甲亢。有研究显示轻度GD孕妇每天给予低剂量碘剂(6~40mg/d),引起6%的新生儿TSH升高[1]。因此,碘剂不作为一线治疗,仅小剂量用于术前准备或治疗甲亢危象。

1.3普奈洛尔β受体阻滞剂尤其普奈洛尔对控制甲亢症状及术前准备非常有效。但是孕期持续应用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自发性流产、产程延长、新生儿心动过缓等并发症,须慎重使用。

1.4放射性碘剂妊娠和哺乳期任何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放射性碘应用都是禁忌的。育龄妇女在行[3]I治疗前一定确定未孕。如果选择[3]I治疗,治疗后至少6个月内应避免怀孕。

1.5哺乳期ATD治疗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指出:近20年的研究表明,哺乳期ATD的应用对于后代是安全的,哺乳期使用PTU 150mg/d或MMI 10mg/d对婴儿脑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应当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母亲应该在一次哺乳完毕后服用ATD,间隔3~4h之后再进行下一次哺乳[2]。MMI的乳汁排泌量是PTU的7倍,所以哺乳期治疗甲亢,首选PTU。

1.6胎儿和新生儿甲亢的药物治疗

1.6.1胎儿甲亢胎儿甲亢诊断和治疗均非常困难。如果临床有确切证据诊断胎儿甲亢,可考虑经孕妇服用ATD来治疗。开始剂量PTU150~300mg/d,1~2周减少剂量,以控制胎心率

1.6.2新生儿甲亢以尽快降低循环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为目的。(1)MMI 0.5~1.0mg/(kg·d)或PTU 5~10 mg/(kg·d)。(2)心得安1~2 mg/d,以改善症状。(3)复方碘溶液每5h I滴(约含碘8mg)。经治疗24~36h无明显效果,剂量可增加50%,必要时可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

2围生期甲减的药物治疗

2.1妊娠前已经确诊的甲减要加强对已患甲减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甲减对妊娠和胎儿脑发育影响方面的教育。准备妊娠的甲减患者必须调整左甲状腺素(L-T4)剂量,使血清TSH达到妊娠正常值范围再考虑怀孕。妊娠期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L-T4剂量,最好维持TSH

2.2既往无甲减病史,妊娠期间诊断的甲减应立即进行L-T4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起始量可较大,尽快使血清TSH(妊娠8周之内)达到2.5mU/L以内。部分学者提出TSH应在0.3~2.5mU/L[3]。每2~4周测定TSH、FT4、TT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L-T4剂量。TSH达标以后,每4~8周监测甲状腺功能以继续调整并维持激素水平稳定。

2.3其他对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和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干预的前瞻性研究正在国际多个国家进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目前较倾向于孕期亚临床甲减及低T4血症也应积极干预使TSH

2.4新生儿甲减

2.4.1治疗原则早期诊断,足量治疗。

2.4.2治疗方法首选L-T4,美国儿科学会推荐L-T4起始剂量10~15μg/(kg·d),目的是使大多数患儿治疗1周内TT4升至100μg/L以上,TSH1个月内降至10mU/L以下。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既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又避免发生甲亢[4]。

新生儿甲减诊断的迟早及药物剂量恰当与否对预后有非常重大的影响。L-T4应在产后4~6周之内开始。有研究发现产后3个月内启动治疗的患儿与6个月后才启动治疗的患儿相比,智商(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岁时IQ>85的比例分别为78%和0%[5]。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多数患儿会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不可逆智能障碍,多种神经心理缺陷,严重者可发展为呆小症。

2.4.3治疗目标与治疗时限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要求,应使血清TT4水平尽快达到正常范围,并维持在新生儿正常值上1/3范围,即100~160μg/L[2]。血清TSH值一般不作为治疗目标值,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整需要时间,增高的TSH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一过性新生儿甲减治疗一般维持2~3年,根据甲状腺功能停药。发育异常者需要长期服药。

参考文献

[1] Chan GW,Mandel SJ. Therapy insight:management of Graves’disease during pregnancy〔J〕,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2007,3(6):470-478.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76-882.

[3] Panesar NS, Li CY, Rogers MS,Reference intervals of thyroid hormones in pregnant Chinese women〔J〕,Ann Clin Biochem,2001,38:329-335.

第11篇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统计”时,他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背景:2010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汶川的人们重建家园。随之,《爱的奉献》的音乐跟着响起,接着电脑大屏幕显示:一只大大的红色捐款箱,有人投进了10元,有人投进了20元,有人投进了100元,有人投进50元……大约观看两分钟后,学生们都被这充满爱心的场景感染了。就在这时,音乐突然戛然而止。教师问:“小朋友们,刚才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们知道10元的投了几张吗?”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无奈,没有一人能答得上来。教师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有多少人捐了50元吗?”学生们依然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启发说:“咱们再来看一遍,好吗?这一次,你要用心记呀!咱们分工一下吧,请第一大组记录捐款是10元的,第二大组记录捐款是20元的,第三大组记录捐款是50元的,第四大组记录捐款是100元的,大家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哦!”学生们欢呼起来,兴趣大增。当音乐再次响起时,顿时,学生们的眼神是那么的专注,思考是那么的用心,唯恐错过其中的一张……最后教师让学生们汇报记录结果,他们信心满满,有的说用“√”“×”记录的,有的用写“正”字法记录,有的分别用画、、来记录的……学生们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地统计出捐款的数据。

反思:

1.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生活材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动、活跃,所以教师组织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觉得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它是很通俗的,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上述教学采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的生活案例,既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思考的平台,而且是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生活素材,可谓“润物细无声。”

2.有效素材激发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

汶川大地震的许多感人事迹,学生们从电视新闻上、报纸上都耳闻目睹过,而且许多学校也发动师生一起捐款,从捐款这一小事中多少可折射出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诠释。学生们因为对这一事件并不陌生,而且课始就觉得教师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他们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在一张一张的钱币上,而是注重当时凝重的气氛。音乐戛然而止,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给拉回来了,再加上几个追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所以在第二次的观察中,学生们的观察是那么的专注、那么发自内心的认真,这些学习态度是在一定的诱因下,学生们自觉形成的。所以,给学生提供需要的统计素材或者说是统计情境,让学生产生统计数据的强烈欲望,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是有效的、立竿见影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3.有效素材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思维的高效

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整理、搜集数据的过程,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据,会用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在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教师提供的特定场景中每个人都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而且这个统计的数据是学习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这个统计有一定的必要性。所以,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参与统计数据的全过程,从一件事中让学生感悟统计数据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教师用“你们知道有多少人捐了50元吗” “咱们再来看一遍好吗?这一次,你要用心记呀” 两个提问,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追问激发了学生对统计的强烈欲望,继而很自然地转化为统计准确数据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悟到统计的必要性,更让他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所需的数据。

第12篇

她是一个开了17年车床的上海“退休女工”。从1968年第一天上班,她的工作就是一手摇着手柄,一手用模具制作各种圆形的东西。如今她仍住在20多年前的房子里,沙发、书柜、缝纫机挤满了不到10平方米的客厅,纸箱、皮箱一直堆到天花板。退休后,王炼利拿到第一个月865元的退休金,她很清楚,自己其实跟大多数退休工人没什么区别,仅够满足“小虾小螺”的日子。但她从不甘心过这样的日子。

曾经的理想变得很现实

从一开始,她就不愿接受“小人物”的命运。她从小的理想是当政治家,上初中时,她曾跑到华东政法学院看国际政治系什么样。她天生对政治、外交这些“大事”感兴趣。12岁那年,她甚至一个人跑去上海青年宫看秋瑾的血衣。她崇拜“英雄”。

只是,和大多数被淹没的普通人一样,生活没有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中止了她的学业。尽管她“学习很好”。16岁那年,王炼利进入一家大型造船厂当车工,政治家的梦想被日日轰鸣的机器一点点碾碎。书籍成了她寂寞岁月唯一的安慰。她偷偷借读《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到上海交大找内部供应的《世界通史》,甚至自学代数、几何。也因为爱读书,有人背后称她“精神病”。

1977年,王炼利在刚恢复的高考中考了高分,但因政审不合格,不得不再次回到机器旁。她的理想因此变得很现实:离开车床,不再做“圆疙瘩”。8年后,她又通过了17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成了四五千人的造船厂中第一个靠自学取得大专学历的工人。

用数字改变命运

1988年,王炼利干起了工程预算、审计,整天跟数字打交道,她发现数字“像艺术一样迷人”。她经常出没于旧书店,搜寻老数据。每次到北京,她都要到国家统计局旁边的一家专业书店,买大本的各种年鉴,收集数字。1994年,“全厂审价一支笔”的她因为不肯在一份工程决算价只有10万元却报价100万元的决算书上签名,被迫从国营船厂辞职。此后,她辗转于私营企业、上市公司,所从事工作都离不开“用数字说话”。到2004年,她关于房地产、国企改制等问题的经济论文先后发表,瘪了多年的理想气球又渐渐鼓胀起来,甚至有人称她是“民间经济学家”。她学会用“列昂惕夫矩阵”“无差异曲线”“科斯定理”这些专业术语,还能演算像天书一般奇形怪状的数学公式。

起初,她的文章并不受内地媒体重视。于是她辗转把论文投到香港,甚至放到网上。她经常给著名学者写邮件,兜售自己的观点。凭着一种锲而不舍的劲头,她的论文在圈内渐渐有了一定影响,博客的点击率日渐增高。慢慢地,她也结交了一些经济界的“主流学者”。她称自己“也许是中国最著名的退休女工”,希望写的文章能变成“传世之作”。然而她的家人却不这么看。她的论文,老公“一个字”也没读过,儿子也说“读不下去”。

在儿子眼中,妈妈并不那么称职。她精于数字,可上街买菜总是算错账,多给人钱。她不爱做家务,做饭、洗衣,等到万不得已才去做。她也不像外头说的那样坚强,看《大长今》哭得稀里哗啦。在热衷谈房子、股票、赚钱的亲友圈里,大家笑她做这些事“虚无缥缈,不来钱”,更不理解她经常花3个小时到图书馆,复印一次资料要花200多元,实在“拎不清”。有人说:“退休了,抱个孙子享享清福多好。”她说,有比当奶奶更高兴的事,那就是搞学术研究,那种乐趣“无法用言语形容”。按她的解释,做这些事最直接的原因是,她要拿数据说真话,以反驳那些不真实的言论。

坚定走下去

她从巴金的葬礼回来后,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1967年她第一次见巴金,38年后当她再见巴金时,老人已安静地卧在玫瑰丛中,系着鲜红条纹的领带,永远睡去了。在无数的挽联中,她记住了一个:“用忏悔拒绝遗忘,以真话抗拒谎言”。她握着一张巴金闭着双眼的木刻像,走出殡仪馆,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说真话,一定。”

然而,一个退休女工在学术圈说出真话并不容易。她深深感到,中国的学术研究在某种层面已被当成待遇,而不是工作。搞学术研究成了“高层次”人的专利。偶尔,王炼利也会受邀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一次,她参加中国房地产税务工作研讨会,在介绍与会者的资料上,她被写成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她示好,称她“王老师”。但当她发言完毕对身份作更正后,一些专家学者的态度就有了变化。

她甚至破天荒地被邀请到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讲台,与她同台演讲的都是世界名校的教授、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不过,翻译介绍她时,说的是研究员,而不是“退休女工”。说到底,“复旦还是在乎我的身份。”她叹了口气。真正以“女工”身份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台,在她看来,那是值得终身纪念的日子:2007年11月19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知道她的身份,邀请她给研究生班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课。她第一次真正成了“王老师”。当然,王炼利明白:这样的邀请,纯属这位教授的个人行为,校方并不知情。即便如此,她也知足了。10年前,她第一次到北京,就曾暗暗发誓:自己终有一天要进北大。“北大没进,进了清华,也不错!”她笑着说。

偶尔,她也会感念“女工”身份带给她的一点儿幸福感。因为“女工”,她被人称作“自由学者”。她也足够“自由”,不用服从老师观点,担心越了门派,也不用在乎主流不主流,而只在乎“对不对”。“女工”的身份还帮助她完成基层的市场调研。为了弄清楚保险行业的一些黑幕,她参加了保险经纪人培训,后来,就此写的文章还挂在一些保险公司的网站上。但更多时候,她对“女工”的身份感到无奈。她的名片“空荡荡的”,没有职称、单位,只有名字、电话。她说,郎咸平的名片也这样,但人家是名人,完全有资格空着,而自己实属无奈,难道名片上写“退休女工”不成?

这位被称为“工人经济学家”的退休女工,一心想成立一家依托数据的咨询公司。她开口谈的,是如何给民营企业指“致富的路”。她写的文章,论述的是解决千万人住房问题的大道理。

第13篇

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及《关于印发公司生产系统单位承包和专业承包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生产系统专业承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减少与预防施工的安全事故,规范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为了有效加强地市级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调度管理所对三级单位(县局、专业所)生产、保网和技术监督工作的掌握和有效管控,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严格程序,进一步规范承包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承包基础电力施工、电网改造等工程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和发包工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省承包电力行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二、依法备案登记,规范监督管理

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电力项目施工企业在市行政区域内承包电力基建、电网改造工程时,须在和发包工程企业签订承(发)包合同之日起30日内,向安监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相关的施工企业需实行年度备案登记制度,凡是在市行政区域内承包电力基建、电网改造的施工企业必须在每年1月31日前向县安监局进行备案,严禁电力承建企业(项目部)将所承包施工工程违法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

三、严格落实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生产系统单位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职责。

市安监部们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另外需加强技术监督工作,定期督促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每天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及时排除处理各种安全隐患和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敢于检举本单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此项工作由市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督促企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例会和例检制度

生产系统单位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要建立实施班组班前会、周安全生产活动日,车间周安全生产调度会,企业月安全生产办公会、季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等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工作。要建立实施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重点对象和重点部位安全生产检查,作业区域安全生产巡查,车间周安全生产检查、月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月安全生产检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复工复产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例检制度。

五、监督企业落实领导作业现场带班责任

第14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工程造价;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视。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建立起立体的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则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保障社区内的居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资金是有限的,在目前的制度条件下,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往往会存在较多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就给我们的相关主管人员或者主管部门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即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站。思路只有两个,其一是开源,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社区服务站的建设资金的投资;其二是节流,即减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总费用,而工程造价控制就成为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控制,其实质就是在行为主体为了保证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预期的目标,而对实现拟定的计划以及标准,通过各种途径或者方法,对被控制的对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发生的实际值以及计划值进行系统的对比、检查,并对其进行监督、引导以及纠正的一个综合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控制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具体的步骤,其一是确定目标标准,其二是检查实施状态,其三是纠正偏差。

而工程造价控制也是上述的一个系统过程,只是被控制的主体是工程造价而已。从目前来看,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一般都追求全过程控制,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控制的效果。全过程控制一般要包含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以及事后控制阶段。

在上述三个阶段之中,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以事前控制为主,在项目最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以合理确定为基础,有效控制为核心。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般而言,在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需要注意如下两点问题:(1)要设置好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是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的各个阶段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能够使得各个目标阶段都能够相互的制约和补充;(2)在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突出控制的重点,由于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在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要着重于立足事先控制,也就是说要做好主动控制工作,不仅仅要使得工程造价能够反映投资的决策,同时也要使其能够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

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运用科学原理以及经济法规的手段,着力解决工程建设活动当中造价的确定、控制以及技术与经济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主要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招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竣工阶段等方面的体现。它是施工企业的建设活动领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关键性工作。一般施工企业的建设工程具有价值量大、建设周期较长、工程价格构成相对较繁杂等特点,所以,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活动中有着复杂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往往会出现其造价出现失控以及“三超”的不良状况。因此就应当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学合理性的管理措施,并且贯穿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当中,使得施工企业利润实现最大化,同时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施工企业在工程立项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首先应当侧重对工程决策前准备工作的合理与到位,做好工程项目实施以后的企业效益分析工作,并且对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和建造完成以后企业的收益和所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应当收集工程建地地形、地貌和建筑用地周边的建筑环境等的相关资料。同时应当依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前景,使得企业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标准合理化;最后再进行科学性地编制施工企业的投资估算。施工单位能否中标与投标班子的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应聘请业务精练、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了解市场、敬业带头人,成员应有技术、工程、经营、财务、人事、企管部门的人员,特别是造价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更应是专业能手。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应成立攻关组。

首先,施工企业应当用招标的形式选用设计方案质量良好的设计企业单位。邀请设计技术质量水平高、业界有良好声誉和设计产品造价相对较低的设计单位参加投标,采取优胜劣汰的选取方法;其次施工企业应当摒弃传统的注重施工、忽视设计的观点,应当积极主动地和设计单位交流设计意见,力求设计施工方案能够优质优价;最后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参与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督促设计单位在建筑项目设计之初、初步设计的扩大、施工图设计的最终确立三个设计阶段的工作,同时也是工程造价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得设计阶段达到既科学有经济的目的。

2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2.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上文已经论述了,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决策阶段就是这一个系统工程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各项技术经济的决策,对于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具体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的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服务站建设地点的选择、采用的工艺以及选用的设备,都会直接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这一点我们无需在理论上去进行过多的论证,在实践中,就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投资决策对于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了80%到90%。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充分的做好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 重视投资估算的编制

投资估算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环节,它的编制直接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否建设,能够投入多大的资金进行建设,是所有后续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首先就要做好投资估算的编制。

2.1.2 投资估算要真是的反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计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资估算中,要严格的、实事求是的反应设计的真实内容,要使得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到项目内容都能够真实的反应设计的意图。主要的建筑工艺也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和优化,使得方案不仅仅是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也更为合理。因此,工程经济人员首先就要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渗透到设计的全过程,严格的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可能打足投资不留缺口,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2.2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的设计对于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而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它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灵魂。一个合理而且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 尽可能优化设计方案

众所周知,对于同一个项目,不同的设计方案,采用不同的工艺,往往就会有不同的造价。而往往这些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设计质量并且符合国家的设计规范。因此,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计也是如此。虽然整个设计费用可能不足整个项目造价的1%,但是设计本身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能就高达75%,甚至更多。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单位,在对设计单位的方案进行审查时,要更为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在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

2.2.2 施行前期阶段的监理制度

通过实行设计监理制度,能够较为客观公正的对设计进行控制,使其更为合理,同时也是工程造价能够在限额的范围内。而反过来,采用前期阶段的监理制度,又能够有效的促进设计单位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2.2.3 推行限额设计

上文已经提到了,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本身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积极地推行限额设计,即要求设计单位坚决不能够不顾工程造价而随意的加大安全系数或者其他导致工程造价上升的系数。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因为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造价管理的有效控制环节。可委托信誉较高的监理公司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其次要严格对施工现场的签证进行管理,有必要建立施工现场的签证管理制度,以保证签证的质量,避免虚证的发生;第三,施工企业的过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及时了解施工具体情况,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的控制;最后应当注意中间的工程拨款,监督其严格遵守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进行。索赔意向通知提交后的28天内,或工程师可能同意的其他合理时间内。基础工作完成得好,结算阶段的工作会很顺利。结算阶段,在对比成本、造价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汇总合同价款、追加合同价款、索赔价款形成结算总造价,上报业主审批。如果有索赔的情况,则施工企业应递送正式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其权益影响的证据资料,索赔的依据,此项索赔要求补偿的款项、工期拖延天数和详细计算等有关材料。

2.2.4 多方案比较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单位,要重视多方案的比较,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经济性、实用性、可行性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2.3 社区卫生服务站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单位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2.3.1 做好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力求在文字上表达清楚,能够与工程量清单相互衔接,口径一致,否则如果出现漏洞,就会成为施工单位追加工程款的突破口。

2.3.2 重视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价款,因此应重点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以及取费标准是否合理。

2.3.3 重视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合同是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工程造价。因此,施工合同条款的签订应严谨、细致,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日后扯皮的现象。在合同签订之后,也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惩罚。

2.4社区卫生服务站施工、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进入施工阶段,所有的工程造价都开始进入了实质的消耗阶段,要控制好工程造价,施工阶段就必然要严加控制。具体而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施工、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4.1 减少设计变更

首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变更设计,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结构上有影响项目进行下去的情况。其次,认真处理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对于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甲方现场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方为有效。

2.4.2 严格现场管理

在施工现场,应该建立起严格的现场签证管理制度,杜绝不实签证以及虚假签证的发生,减少因为不实签证或者虚假签证造成的工程造价的上升。

2.4.3 做好竣工决算

竣工结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工程结算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单位应坚持以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规定为依据,按照上文提到的施工合同中的约定,结合竣工图的隐蔽签证、现场签证以及相关的设计变更进行审核计算,审查是否按图纸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工作,认真核实每一项工程变更是否真正实施,该增的增,该减的减,实事求是。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化的主要依据。所以施工企业应当做到:(1)严格审核的工程量。审核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确保工程造价在预算之内。(2)严格审核工程项目单价,避免任意高估定额现象的出现。(3)仔细审核工程分项的准确性,避免重复列项状况的出现。(4)审核工作结束后,应当编制符合实际的工程竣工结算报告册,保证工程款的结算以及支付工作的有效实施。

3 结语

目前,很多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以后,业主方都希望推动项目的建成,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理解和重视不够,主要是从怎样想方设法使项目得到顺利审批作为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存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降低了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要求,缩短可行性研究时间,简化研究内容,有的甚至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明示或暗示研究单位多提有利条件,少写不利条件。由于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降低,对市场变化等风险因素考虑不够,必然影响投资估算的确定,最终不利于整个项目的科学决策和以后阶段的造价管理。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的控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而又非常复杂的过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首先需要弄清楚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有重点的做好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控制的重点在事前控制,但是也要做好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应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桂玲, 曾伦. 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转到设计阶段[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4, (01) .

[2]李颖, 陶学明. 建设项目设计招标的工程造价控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3]梅江涛.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S1) .

[4]李有宇, 朱枫. 浅析工程造价的系统控制[J]. 山东冶金, 2003,(S1) .

[5]鲁秀荣. 房地产企业控制工程造价分析[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2) .

[6]黄金. 房地产企业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途径的探讨[J]. 基建优化, 2006,(02) .

[7]胡以超. 浅谈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 安徽建筑, 2007,(06) .

[8]李兵, 黄祖强. 工程造价控制问题探究[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1) .

[9]陆荣. 浅谈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重要性[J]. 珠江现代建设, 2007, (06) .

[10]侯建江, 郭淑青.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 新疆有色金属, 2009,(04) .

[11]吕丽萍.项目业主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J].企业导报,2010.(6).

第15篇

一、“分层分类教学”的意义

分层分类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根据多元智力理论,采取分层分类教学,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其需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首先,在发展水平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的时期,其中婴儿期和青年期是两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不同的个体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有的学生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有的则相反。学习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儿童期更倾向于依赖型和触觉型的学习,当越接近成人阶段时,则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立型和视觉型特质。

其次,在发展速度上,呈现出不匀速发展特点。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为此,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

二、“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

教学时教师应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目标的高低、学习方法的优劣进行统筹安排、宏观调控,采取分层教学、分类辅导,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一)备课分层。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秀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

(二)学生分层。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即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小组”(简称X组),其余学生自愿组合成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简称Y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通过学习小组,既可以教师教学生,也可以学生教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到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而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做必要的层次调整,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目标分层。这是分层分类教学的关键之处。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的认知过程或思维方式可以分为6个层级,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它们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发展的。低层目标即从识记入手,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中层目标即能够将所传授的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高层目标即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等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四)施教分层。“分层分类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又有因人制宜的特殊步骤,课堂教学分步进行。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创设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尝试练习(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弹性作业)。

分层分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自己的,所以学生人人都有事做,没有被冷落的陪客。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化学习。从老师的教学行为来说,其任务不再是讲解和讲授,而是了解学情,在宏观上给予调控,在微观上给予个别指导。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策略的采用、学习方法的实施,都应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跟踪监控,发现普遍存在和个别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解决。具体做法是:对Y组(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 “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学习,对X组(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老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的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规律,要求他们在听课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练习习题,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优等生则应以创造性的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五)练习分层。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渠道。“练习分层”与“目标分层”具有一致性。因为有弹性目标,就要确定相应弹性练习。一般说来,学困生从基础性习题开始,然后完成提高性习题;优等生可从提高性习题开始,甚至只要完成发展性习题,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更高要求的开放性习题。练习的弹性处理,主要在于练习题设置与要求上,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练习题,而且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以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练习设计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练习;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拓展型练习;第三层是面向少数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型练习。

(六)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等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拨,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学困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较为完整的解答,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评价分层的关键不在于追求结果,而在于关注过程性与发展性。要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而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肯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要变竞争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分层的前提是评价多元,确立不同层次的多元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关注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