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范文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情商;智障;教学

所谓智障儿童,就是指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者是在智力发展上有着严重障碍的儿童。智障儿童的情商一般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对事物缺乏好奇心、同伴之间缺乏交流勾通能力等问题。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让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身体活动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的外显,体育教学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智障儿童虽然智力受损,但体育运动是他们通过努力还是能够完成的,而且也是他们所喜欢的,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学习之母。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达到培养智障儿童情商的目的。本文将结合体育教学的若干实践活动,探讨开发和提升智障儿童情商的方法与途径。

1讲究策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智障儿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且很难用常规方法聚焦他们的眼神。作为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慈母般的爱心,就难以做好他们的老师。智障老师首先就必须找出对象的特点,本着因才施教的原则,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手段,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对智障学生,用亲切目光抚慰他们麻木的或是愚钝的心灵,内心决不可以报以任何歧视情趣,否则绝对做不到亲切目光的抚慰。慈母般的目光或会使他们孤独、胆怯、茫然的心情得以平和,感觉到安全和有助,这才是与智障学生沟通交流的第一步。其次,要尽快熟悉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智障程度等情况,张口就能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确保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接着要走进和了解智障儿童的个体特点,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才有可能用常人的交流方式,与他们做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而能够实现交流的前提,就是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他们的视觉听觉,准确接收到老师传递的教学信息。通过目光等的心理抚慰和对对象的了解,不仅有利于特殊教学中 “特殊” 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得到学生心底的认同,本人在教学中体会到得到学生心底的认同,最大的益处在于可以非常容易的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学中的手势、语气、眼神的变化,语言艺术的应用和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看到眼前这些不再呆滞的目光随着我的眼神和手势移动,这就是我教学工作的最大享受。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心理特点反应表现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对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对很多事物都能产生兴趣,但往往是维持兴趣的时间短暂,进而做出漠不关心的表现。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把枯燥的练习,设计成有趣的游戏。例如:投掷轻物,我给每个孩子折一个纸飞机,让他们在玩掷飞机游戏中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在练习动物模仿操时,我把每个动物都编成了儿歌。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青蛙,呱呱呱,跳上跳下,呱呱呱等等。有了生动活泼的游戏,有了这些轻松愉快的练习,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从前孩子们对体育课是不甚关心的,现在可不同了,孩子们总是追着问:老师,什么时候上体育课呀?由此,充分说明了这种教学方式对孩子们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在同学们对上体育课有着明显的向往。因而引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用爱浇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及非常的成长经历,往往是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同龄少年应有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因此显得不足,也因此更加封闭和孤僻,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智障儿童开阔视野提升自信心。如何用体育“语言”去开启他们封闭的情感,疏通他们塞滞的障碍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要提高智障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首先得让学生敢于甚至是勇于与老师沟通交流。要让怯懦的孩子们敢于开流首先得教师打心底不排斥不嫌弃智障学生,要用母爱(父爱)般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与他们接触,在交往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呵护与关怀,甚至感觉到胜过亲属的关爱(因为不嫌弃不排斥)。我在教学时常常设计一些情景游戏,如:《熊妈妈和熊孩子》《小鱼儿》《小青蛙找妈妈》等,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教师用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和信赖的目光对待孩子们。孩子们在游戏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不仅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融洽了,孩子们相互之间也增强了友爱。培智一年级的某男生,刚到校时,老师和阿姨从来没有人听见他说过一句话,从来没看到他一个笑脸,然而有一天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他跟着老师喊出了一声"立正"。虽然他那一声"立正"喊得并不清脆,甚至还有些模糊,可我听来是最美妙的歌唱,因为这声音是对我教学工作最好的肯定。从那以后,他愿意和老师说话了,虽然他的语言表达极其有限,有时候老师根本不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能主动和老师交流,主动和同学们交往,他的明显变化让老师感到十分的欣慰。

4树立信心,培养奋发向上的健康心态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不足,他们的行为活动、处事能力有局限,常常使他们自信心受到打击,加之周围环境的某些冷遇、岐视,甚至欺凌、侮辱,自尊心受损伤,会使他们更加沉闷和孤独,继而产生一种负性心理,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缺陷的补偿。自信心是一个人活动成功的内在精神支柱。有自信心就能使智障儿童产生将事情做得好一些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我强调的是能够完成练习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至于完成得怎样,从不苛求,多用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便热情地鼓励他们要勇敢顽强地去战胜困难。如:在学习短跳绳时,一个普通孩子轻易就能完成的动作,对智障孩子来说却很难很难,因为智障孩子的协调性很弱,而跳绳的基本要求是手与脚必须很好的相配合。在教学时,我鼓励孩子们别心急要慢慢来,不要怕困难,一个一个的动作去完成,只要有进步老师就及时地给予表扬。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声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5因人施教,彰显孩子特殊的个性

第2篇

1.在美育中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

情商也是个人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才有可能与他人进行比较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强化团队精神。比如在动漫短片制作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编写剧本,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分镜头,由小组里的每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画面,共同制作成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小短片。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则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居室的特点,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居室装饰效果图。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而对作品的观摩和讨论则起到了相互学习、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种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美术学习和创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既能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更能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2.在美育中学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美术欣赏是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画家总是试图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识融合到作品中,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过程。对学生进行美育,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现实的和艺术的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美融化于心灵。如欣赏齐白石的画,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而是那清新的春天般的气息引起的喜悦;看梵高的作品,感知的不只是画面的色彩,更要感受到画家狂热的生活激情以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感;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通过《自由引导人民》,号召人们去为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法西斯的残酷,让毕加索在义愤填膺中创作了《鸽子与少女》这幅惊世之作,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了画家对战争的痛恨,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美育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要求学生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与自然交流,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脑的教育,更要有心的教育,即情感教育。

1.走进自然

印象派画家结合自然科学对色彩与光线变化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了更为客观的再现色彩的方法,使印象派绘画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当我们在聆听江南丝竹的《紫竹调》时,眼前不禁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让人联想到陈逸飞的画作《双桥》,而《双桥》又将人引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耳边又仿佛能听到温软细腻的锡剧或苏州评弹。这就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点滴转变成艺术,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但是美好的画面从来都不是随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选择并经过取舍和加工。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要充满激情,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善于在自然的平凡的景色中去发现和提炼动人的画面。课外训练是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学习的基本途径。自然美本身不表现情感,但它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说欣赏自然景物可以牵动人的情感。有情才能有意,才能意在笔先。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各种设计作品,都反映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审美理想的诉求。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艺术殿堂,她给艺术家们以无穷无尽的素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以自然为师,培养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以及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美化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2.走进社会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应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将美术、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比如在POP广告教学中,从最初校内的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到校外的超市、商场等各商业场所的商品价格海报,我们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制作。又如室内设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这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渐渐地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并对广告、装潢装饰和动漫等艺术设计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其个性情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画家以深沉的情感、超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历经沧桑、忍辱负重的老农形象,画面诉说着父辈的苦难和艰辛,具有悲剧性的、强有力的震撼,发人深省。法国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拾穗者》中,没有对3位农妇做任何美化,真实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田间劳动者,这是对劳动者最好的颂歌。美术作品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当然,人的内心丰富到什么程度,对艺术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艺术设计离不开生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也日益突出。生活方式通常反映出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美术形式的变革。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观生活、启发人生。而走进生活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评价生活中的人。

三、结语

第3篇

情商与智商,哪个更重要?哪个更能造就天之骄子?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与社会一直争论不休,难下定论。其实,情商与智商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孤立地谈论哪个更重要,本身就是个悖论。设想一下,一个高智商的人如果整天神经错乱,喜怒无常,连话都说不清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那么他会是人才吗?当然不是,甚至连正常人都算不上。

情商与智商,对一个人的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相关权威研究表明,成功=20%智商+80%情商。可以说情商更能激发成功。今天我不是要说明哪个更重要,或者如何影响成才的问题,而是探讨情商如何影响智商,如何让高情商成为高智商的筹码。

情商,即情绪智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即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稳定性、自律性、乐群性、独立性、紧张性、敢为性、兴奋性、忧虑性、世故性等。简言之,情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道自己的情绪,知道别人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的情绪。因此,高情商的人所具备的能力有: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智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情商能力高低也直接影响了对智商的培养。比如,我们每个人在智商的各个方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弱项,我们了解了自己智力的薄弱方面就会尽量去弥补,那么这个认识自己智商强弱方面和调整弥补的过程,本身就是情商的能力在推动。还有,一个情绪不稳、时刻处在崩溃边缘的人如何能保护好自己的智商,其智力只会在一次次心理混乱中降低而非提高。再如,一个孕妇在怀孕期间情绪不稳,将直接影响胎儿智力的最初形成。总之,情商对智商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良好的情绪及自我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智商的后天培养。

那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情商来促进智商的提高呢?很简单,就从情商本身入手。在此我提供几个具体的方法,请家长合理选择。

数数法。在孩子急躁、要发怒时,让他数数,一般来说数到60,其内心已经完全没有火了。如此可以培B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能力,但凡成功人士,首先必须具备调控情绪的能力,否则其他都免谈。

和谐环境法。一定要为孩子创造和谐的环境。身心愉悦是提高情商与智商最好的保障。

感恩回报法。每天让孩子做一件好事,即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做事能力和爱心,而且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计划目标法。让孩子准备一个精美的小本,写日计划、周计划,按计划去完成一个个目标。如此,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和点滴收获才会心中有数,一个个进步看得清清楚楚,很自然地提高了自我规划的能力。

奖惩法。与计划目标法结合起来,根据完成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奖惩的方式,家长要精心考虑,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共同反思法。准备自我反思本,家长和孩子要不定期地写反思字条,可以是针对错误的,也可以是针对进步的,可以对事,也可以对心境。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物品归类法。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物品,分类放置。

角色转换法。让孩子当一天家庭主人,各项支出与任务由孩子自己安排。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体会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培养责任心,提高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