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规划与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
在城市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规范化监督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应从根本上提升市政工程现场监理的水平。为此,文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缺陷进行研究探讨,并将此作为基础支撑采用相应的针对性管控措施,予以有效的防护处理,提升市政工程的基本质量[1]。在市政工程现场施工监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地提升相关监督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全面推进工程现场监理的标准化建设。
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工程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联非常密切[2]。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正在日渐推进,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此种情况下逐渐扩大,市政工程的基本管理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案正在被建设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丰富原本的施工管理内容,营造良好的造价管理工作体系,让各项成本资金都能够借此机会得到合理应用。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运作体系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提升各项工作内容的质量,让所有工作都能够在既定的工期内顺利进行。
2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面临的困境
2.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不规范
在建设市政工程的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就有必要积极地优化完善现阶段已有监督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对市政工程的监督管控,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速发展的阶段,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时仍旧面临部分不规范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提升。比如,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不仅会堆放很多的施工材料,还需要利用很多复杂的机械设备。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的存储方式进行精细化的考量,而将其随意堆放在任意位置,这很容易导致原料受潮变质。或者,机械设备的摆放位置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摆放,现场的有限空间变得更加凌乱等,很多工作不能够顺利开展。
2.2市政工程技术标准不规范
在具体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地应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方案,充分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及建设标准需要,这是现阶段市政工程现场监理工作的关键,同时也是重中之重。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技术标准规范性缺乏的问题仍然是比较普遍的。首先,在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并未结合实际需求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部分工作者甚至并没有掌握充足的技术便直接开始施工活动,这自然会导致市政工程面临诸多的质量问题,工程随意性较大,加之部分工作者完全没有形成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认识,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储备进行施工工作,这也导致工程建设面临巨大的问题,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其次,在现代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交底工作并未被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导致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具体,也并未充分地了解技术的重难点,盲目开展施工活动,部分工作者在遇到问题后并未积极地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在此种情况下施工现场混乱程度加深,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
2.3市政工程监理现场内容不够具体、全面
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工程质量水准,达成此项目标的前提在于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市场监督管理机制,需要积极地优化完善监理系统,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建设质量水准的提升。在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实际施工环节中,虽然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但是监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不够具体,使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对于市政工程的质量的提升的影响较大。首先,工程监理工作主要是质量监督管控,重点关注的是施工的质量,由于并未实现对材料、设备和成本等方面的监督管控,监理效果相对较差,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准的提升。其次,建设单位在实际开展市政工程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过度干预的现象,导致施工周期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3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应该逐步且具体地优化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此举可以极为有效地提升监督管理水准,要强化对于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控,促进管理水准的提高,保障市政工程的基本质量,为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1建设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设置专业监理机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为更有效地提升市政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应该积极且合理地加大管控力度,优化完善现阶段的各项监理措施,必须充分根据管理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此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
3.2严格结合施工技术组织,推动落实技术交底工作
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各项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前提是明确具体的施工监理规范机制,应该积极地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监理工作,以此加深各个部门对于建设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阶段,有必要严格地贯彻落实相关技术标准方案,结合项目的特性开展监理工作,明确相应的施工方案,保障所有项目活动都能够结合组织情况开展,以此有效地提高技术实行水准。其次,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标准开展技术交底工作,通过强化对员工群体的培训教育,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从而更为有效地推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者能力的提高,为市政工程的稳定建设和开展提供支持。
3.3规范现场监督管理,树立良好的监理形象
为切实有效地发挥出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推动监理工作的建设,有必要提出统一的形象建设需求,在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报告中增添各种重要的形象建设内容,比如将监督人员的职能分配表张贴在公司的办公室,将监督程序流程图张贴在所有员工都能够看到的地方。将员工团队的组成表、项目执行进度、考勤报告等全部展示在公告栏中。
3.4加大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监理力度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涉及的工作门类复杂,并且施工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在此情况下,监理单位有必要积极地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监督管理的质量水平。首先,监理人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开展监理工作,审查施工设计图纸,如果发现图纸存在问题,则需要迅速与工程负责人交流沟通。其次,有效地完成对样本工程的设计,同时应该评比质量优异的管理建设单位,组织现场的严密监督管理,以此为基础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准。最后,结合相关设计方案以及技术准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室,用于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质量检查工作。
规范监督作为指导现场的监督纲领性文件,尤其需要被融合在安全监督、房屋质量、绿色施工等方面上,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监督规划以及市政工程的现场的复杂程度,提前制订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方案,用于更为有效地加大监督管理力度[3]。做好对整个流程的预防监督,而这自然要求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审查施工图纸的设计情况,同时做好对相关策划方案的审查分析,在施工活动仍未正式开展前就发现问题,并予以有效地解决,避免后续施工进行中发现问题后更改施工方案。此外,参与现场监理工作的人员还需要贯彻落实“四勤奋”的原则,即嘴快、眼快、腿快、手快,具体来讲就是要更为频繁地到达施工现场,发现各种问题并不断提醒建筑单位予以整改优化,通知相关承包商,以此将建筑施工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3.6强化现场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为保障现场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充分满足规范化的要求,有必要积极强化对现场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和评估,公司质量保障部门的检查组每个月都要开展针对所有项目的检查工作。具体检查内容为建筑项目的实体质量、安全质量、其他指标情况以及监督文件,同时针对性地做好对市政工程的现场的监督管理。公司检查组对于监督部门的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监督单位、投资控制、施工单位、建设部门、监督责任的落实等方面,公司质量部门每隔一月都需要回报内部评估结果,同时要求所有的项目监理部门能够吸取教训,将其转化为实际经验,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公司每个月都需要将结果上报给相应的人事部门,以此来作为人才晋升和薪酬待遇调整的基础支持,实现对监理人员的能力的精准考核。通过对此种制度方案的应用,监理单位可以更为有效地完成对员工群体的培训教育,同时还能够极为有效地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更为积极自主地参与市政工程的现场监理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与现有省内节能市场的不同之一在于其交易主体中含省级电网售电单位。由于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其网内各机组在不同时段参与跨省售电时可能存在多种组合,其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建立将面临如下问题:1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设计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流程,以满足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和节能需要。2在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中,各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如何申报其能耗水平,以实现其省内省外能耗的分割。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确定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限制值,以提高区域市场整体的经济与节能效益。4如何评估区域节能市场中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与节能效益。为此,本文重点对包含上述4个问题的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展开研究。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的基本流程设计与省内节能市场将售电单位的能耗作为公开数据不同,本文将区域节能市场中各跨省售电省级电网申报的能耗水平在交易前作为保密数据可直接参与跨省交易的机组其能耗水平仍可作为公开数据),采取交易后再公开其能耗水平的思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能耗水平的优化,同时降低能耗水平的全部公开引起各售电单位投机性报价的可能性。为此,重点以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为例,对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首先,各省级电网根据自身网内剩余的可竞价交易发电能力某些高能耗机组具有剩余发电能力,但无竞价交易资格)、预测的区域市场负荷需求以及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各自独立组织本省具有富裕发电能力的机组参与跨省售电;然后,统一以模式作为区域市场的一个售电单位申报跨省交易的电价、电量以及能耗水平信息。2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得到各售电单位申报的上述交易信息后,确定最低的能耗水平约束值作为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以确定具有跨省交易资格的售电单位。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在已确定的具有跨省售电资格的售电单位中,结合各购电单位的申报电价、电量信息,按照区域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校核[11],确定交易成功的购售电方。4交易成功的购售电双方签订电能交易合同,评估计算出各交易合同中的能耗或节能效益,将售电方的能耗或节能效益折算到购电方。省级电网跨省售电能耗水平申报值的确定方法为实现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省内省外能耗的合理分割和确定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的能耗水平,本文提出了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从区域市场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是在满足自身负荷平衡之后,如果各统调机组还有富裕发电能力还需满足一定的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才能采取省级电网模式跨省售电[10]具有直接参与跨省交易资格的统调机组除外)。可见,电能交易计划具有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特点。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优先安排水电等绿色能源发电,再按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确定火电等机组发电,以最大化提高本省的能耗水平与节能效益[4-5]。综上分析,考虑节能降耗与区域市场的结合,本文提出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根据节能调度排序的思路对自身所有具有竞价交易资格部分高能耗机组只具有计划分配电量资格,而不具有竞价交易资格)的发电机组按能耗水平排序[5],排在满足本省负荷需求之前的竞价机组就为各省省内交易计划的发电机组也就对应该省省内交易能耗水平考核对象);而排在本网负荷需求以外的竞价机组就为该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电能来源,该部分机组对应跨省交易电量的平均能耗水平就为该省级电网参与跨省交易的能耗申报水平。由此,为提高跨省交易的能耗水平竞争优势,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会在预测区域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上,在省内理性设定能耗水平,以限制部分具有竞价资格的高能耗机组参与跨省售电,从而实现跨省交易能耗水平的整体提高。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方法为提高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的综合效益,本文在对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时,提出了采取跨省交易各售电单位申报的总容量充足率指标[13]bidsufficiency,BS)达到125%时的边际能耗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将能耗惩罚的模式应用到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现有文献在对市场交易中的能耗水平约束值进行选取时,多采用在无约束的能耗总量一定时期)或能耗率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点[3]、政府下达的能耗水平[3-5,8]作为选取标准。这些能耗水平约束值的选取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但没有兼顾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多年运行经验,当市场中各售电单位申报的BS大于125%时,可认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售电单位的市场投机行为概率较小[13]。为此,本文对申报参与区域节能市场交易的所有售电单位按照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并依次统计总申报容量。为确保区域市场的安全运行,区域市场规定跨省交易电量与电力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10],当售电单位申报的是电量信息时可转化为相应时段的容量信息。当申报总容量累计达到跨省交易需求容量的125%时,其对应的售电单位就可确定为跨省交易边际售电单位。该单位对应的能耗水平就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低于该能耗水平的售电申报单位,则不具有售电资格。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取BS为125%时边际售电单位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低价高能耗售电单位也满足BS为125%时能耗水平要求)创造较大的竞价空间,有可能造成区域市场节能效益不明显。为此,本文将能耗惩罚节能模式[8]应用到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中。具体如下:在市场结算时,由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向各售电单位全电量加收其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使跨省交易售电单位在参与市场交易时其报价中包含交易电量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由此,在满足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之上,在售电侧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竞争格局。该模式中超标能耗外部成本惩罚折价利用国际市场影子价格法[8]可表示如下:6ex,n,coalex,j10)kkcC1)式中:ex,n,kc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超标能耗惩罚折价;表示当前时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coalC表示当前时期国际市场煤价;j表示区域市场社会基准供电煤耗率;ex,k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申报能耗率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该能耗水平值的确定见1.3节)。跨省交易节能效益评估指标的构建鉴于现有的省内节能市场一般忽略交易网损[3-8],而跨省交易中网损较大[9]。由此,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构建购电单位在跨省交易时的节能效益评估指标如下:oex,in,bex,ex,1[1)]NkkkkJW2)式中:Wex,k、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以及其对应网损率;No表示跨省售电单位个数;in,b表示若跨省交易电量由购电单位在省内购电完成时的平均能耗水平;in,b可取购电单位省内可用容量边际能耗水平,当省内可用容量不充裕时可取区域市场边际能耗水平。
考虑跨省交易能耗评估的随机规划购电模型
建模思路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跨省交易的能耗由购电单位承担,参与跨省购电的省级电网在该市场模式下如何实现经济和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重点以省级电网月度典型负荷状态峰、平、谷)参与区域节能市场购电时的单购电方情形建模。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其交易管理机构对各售电单位收取了超标能耗惩罚折价此时网内机组也需考虑超标能耗惩罚折价),各售电单位申报电价中自然包含了能耗水平的差异信息,且其超标能耗已折算到了内部成本的同一度量平台。由此,省级电网在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的购电模型可理解为是经典的购电费用最小组合优化问题在区域节能市场中的延伸[14-15]。而模型还需重点考虑跨省交易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以及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另外,现有节能市场模式下其购电模型均属确定性的节能模型[3-8]。而实际节能市场环境中市场电价、水电或风电)生产、负荷需求均具有一定随机性。对市场电价随机性带来的风险价值,鉴于半绝对离差semi-absolutedeviation)半方差风险向下的概念能够体现风险的本质[15],可选用半绝对离差来度量购电组合的风险价值。对水电生产与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要保证所有随机状态对应的交易方案都满足购电单位的负荷供需平衡,购电方案会过于保守,可采用含随机变量的机会约束来描述负荷供需函数关系。由此,模型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理论框架下建模。不失一般性,为突出重点模型还作如下简化:1市场电价、负荷需求均服从正态分布,水电生产服从均匀分布[9,14];2忽略网络安全问题与跨省交易输电费用;3年度购电计划在该月的分解计划已经完成,模型中不再单独表示。模型的建立1目标函数。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环境下,省级电网的目标函数可为月购电费用尽可能小以及其面临的风险价值的期望尽可能小。具体如下:htoh,h,t,t,ex,,ex,111minNNNkkkkkkkkkcWcWcW3)h,h,,t,,t,t,11min)htNNkkmkmkkkkEcWccWoex,,ex,ex,1)NkmkkkccW4)式3)4)中:E[]表示期望算子;Wh,k,、Wh,k,m、h,kc分别表示省内水电机组k交易电量的期望值、随机值以及电价省内水电“以水定电”,且不参与市场竞价);Wt,k、t,k,mc、t,kc分别表示省内火电机组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Wex,k、ex,k,mc、c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Nh、Nt分别表示电网内水电、火电机组的台数。上述变量中t,k,mc、t,kc、ex,k,mc、ex,,kc、h,kc、h,k,mW均为已知量,t,kW、ex,kW为待求的优化变量。2约束条件。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准入条件约束为ex,in,maxoex,=12,,1kkkN,5)式中in,max表示购电单位预测的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网内交易竞价机组也须满足该能耗水平约束。该式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其网损由购电方承担的情形确定。跨省售电单位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为ex,ex,o,12,,kkWPTDk,N6)式中:Pex,k表示售电单位售电功率;T表示一天中各典型负荷状态对应小时数;D表示购电月实际天数。该约束是跨省交易区别于省内交易的约束。省内市场电力与电量是弱耦合关系,即无确定函数关系[11]。另,若跨省售电单位的调度权在购电电网,则该售电单位可视为省内售电单位不受该约束限制。购电单位负荷电量供需机会约束为horh,,t,ex,d,max1111{}tNNNkmkkkkkPWWWW7)ord,minh,,t,ex,2111{}htNNNkmkkkkkPWWWW8)式7)8)中:Pr{}表示事件集合中成立的概率;d,maxW、d,minW分别表示购电单位负荷电量的最大、最小值;1、2分别表示各机会约束对应的置信水平。其他约束包括:各跨省售电单位可购电力或电量约束、网内火电各机组可交易电力或电量上下限约束、功率平衡约束等。限于篇幅在此省略。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所建的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因很难将机会约束式7)8)转化为确定的等价类,故可采用内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16]。为满足实际交易中购电单位对风险偏好的要求,可先将各目标函数处理成同一数量级后,再根据购电单位对风险价值的偏好程度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17]。
算例分析及讨论
关键词:停车场;前期规划;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48.3 文献标识码:A
“停车难”是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停车资源空间不断受到限制,供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违章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交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好停车场的前期规划,做好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工作,对城市停留车辆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城市交通的流畅。
一、停车场的前期规划分析
为了保证停车场建立的科学合理性,要进行适当的调查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方案,为停车场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前期的调查分析
为了保证停车场满足实际的需要,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调查:周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人口密度和机动车数量的调查,确定不同停车的特性。在进行调查过程中,满足商业、餐饮以及办公和住宅的不同要求功能;可以采用连续的调查方式对相关的停车的政策法规进行调查,同时要注意调查的时间和方式,其中,调查的时间包括早中晚以及夜间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获得停车的时间、周转率和利用率以及整体的平均不行时间。另外,为了保证调查质量,还要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等内容,对拟建停车场周围的交通设施进行调查,主要包括轨道、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以及停车设施等。
(二)停车场停车需求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停车需求与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密度、土地开发程度以及吸引强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就目前而言,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数量对停车需求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一是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受到自然条件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在城市区域内,任何一个土地利用都是停车需求的地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决定了交通工具和停车设施的需求程度、频繁程度,都会决定停车场的需求量;在通常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停车设施需求量就会越大,停车问题也就会比较严重。从人口状况来看,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意味着整体消费量的增加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对停车需求量也会增加。从机动车的保有量来看,机动车的数量对停车需求产生关键影响,随着机动车量的增加,就会大大增加停车的需求。
(三)停车布局规划分析
在进行停车场布局过程中,要充分到当前的停车问题和长远需求、白天和晚上的不同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情况与停车场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有效利用城市的闲置土地,保证得到充分利用;在进行停车场布局过程中,合理考虑到基本的用地情况,另外,要有效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进行科学布置。
在进行泊位规划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分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差额分析,结合实际的用地情况,对公共停车场进行合理布置。对于夜间泊车的需求,要结合居民建筑用地情况,建设一些小规模的公共停车场,要充分利用地面和地下的空间,建立机械式的立体车库,保证满足需求,同时保证土地的优化配置。在停车场用地方面,要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保证对停车场有相应的预留地。
二、停车场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停车场发挥最大的效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停车正式投入使用后,要建成后投入使用的管理工作,其中车位的管理和服务等问题是城市停车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停车场费用问题
停车费对维护停车场有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停车费用要根据物价标准进行合理定价,停车费用是管理和完善停车设施重要来源,因此在收费过程中,要做好公正和合理,避免出现乱收费用的情况。要增加停车场收费的透明程度,在出入口要注明好收费的提示、标准以及注意事项,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同时还要建立合理完善和成熟的收费系统,保证收费有所依据,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另外,还要适当增加专业的维修和管理人员,做到有人负责。因此,在具体收费过程中,要做到合理收费充分发挥停车场的最大作用。
(二)停放车位的管理
一个停车场的车位是有限的,但是随着车辆的增加,就会有可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很容易出现车位不足的情况,就会给车辆的停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停车场车位管理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堵塞和乱占的现象,尽量减少投诉的情况。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停车场,保证在有限的空间里,停放更多的车辆;其次,停车场管理人员要进行规范的管理,要对车辆进行指挥,防止出现乱停和乱放的情况;最后,同时做好门岗和车辆管理人员的协调工作,保证车辆得到很好的安排,避免出现乱占车位的现象。
(三)车辆管理人员安排
为了加强停车场的有效管理,停车场管理人员要维护好交通秩序,保证不能出现乱放乱停的现象。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入停车场的车辆要服从管理,完全服从管理人员要求,控制好车辆进出停车场的速度。在车辆停好后,车主要带走贵重物品,同时要锁好车窗,如果车辆出现漏油或者漏水的情况,要禁止进入到停车场,同时要避免在停车场内进行洗车、加油、加水或者动用明火等行为。在停车场内要禁止堆放杂乱物品,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同时停车场要制定相应的意外事故处理方案和规定,保证停车场的安全,尽量把损失降至最低;对于因为停车场造成的车辆损坏或者损失,要对车主进行相应的赔偿。最后,车主要遵守停车场的规定,避免出现违例违规的停车行为。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停车场的管理质量,值班员和管理人员要实行轮班制度,对比较大的停车场进行分区管理,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管理职位和敢为,避免出现乱占乱放的现象,保证停车场具有良好的秩序。
(四)要提高停车场的服务质量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停车场经常出现碰车和撞车等意外情况,就会导致出现许多纠纷,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要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对停车场进行合理管理。要对停车场管理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制度,对车、人和卡进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要对车辆进行合理布置和指挥,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要尽量避免出现车辆之间出现相互碰撞的情况。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技术防范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相应的器具和设施,要便于进行存放、记录以及查询,保证停车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停车场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规划和建设城市停车场过程中,要纳入到城市公益事业的体系中,在不断吸引社会投资的过程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要将停车场的开发和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来对待,促进城市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对于城市停车难的情况,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好停车的问题,保证停车有法和有位,保证整个城市的交通畅通无阻,为居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松.基于泊位共享的区域停车场规划研究[D]. 重庆交通大学 2012
[2] 刘鹏.城市停车场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D]. 长安大学 2009
[3] 瞿伟.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与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 王薇,刘玲.中小城市停车场规划与建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4)
关键词:普通电表;智能化;预付费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98-02
1 智能化建设原则
1.1 普通电表智能化应用的目标
供电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因各企业的基础条件和资金条件不尽相同,如果进行全面的智能电表换装改造,资金需求量和线路、设备的改造量都非常大。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备(表计),通过技术更新、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条件进行智能化建设,在不大面积更换智能电表的情况下,实现普通表计的智能化应用,实现远程抄表、远程停送电、预付费管理、实时用电监察等,对于供电企业为此文章而言至关重要,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案和成功。
1.2 系统建设原则
建设原则是标准化、智能化、全兼容、前瞻性。
①标准化原则。根据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经营管理要求,我公司的系统建设立足于遵循国网公司标准,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
②智能化原则。按照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要求,对普通表计和用电户实行智能化管理,达到智能电表所能达到的应用管理要求。
③全兼容原则。要求覆盖公司现在和将来的所有用户类型、计量点、电源点;针对普通485电子表和智能电表等计量表计,实现远程用电信息采集,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测,实现全面预付费;实现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和数据共享。
④前瞻性原则。要求系统建设具有前瞻性。现代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系统建设的眼光要更长远,不仅有效利用现在的技术,还需要考虑至少5 a的发展趋势,才能保证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保证系统的及时更新升级。
2 智能化系统框架、功能和方案
国网公司从2010年开始大力推广智能电表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为今后供电企业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设方案。
本文的主题是在普通485电子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智能化建设模式和方案,既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也是对智能电表推广有益的补充。
2.1 系统框架结构
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智能化系统由用电信息统一采集平台和营销业务管理系统二部分构成。
用电信息统一采集平台由普通电子表的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表采集系统二部分构成。
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由营销管理系统、智能电表售电平台和短信互动平台三部分构成。
2.2 统一采集平台(主站)功能
用电信息统一采集平台(主站)是控制和管理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后台管理软件,主要负责对采集系统硬件设备的命令、采集数据、接收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并且负责给其他管理系统提供原始数据,主站通过采集系统,可实现对用户的全面预付费。通过规范采集硬件设备与主站间通信的通信协议,实现统一采集平台的标准化、兼容性,统一采集平台既可以管理智能电表,也可以管理普通表计;将所有表计同时接入采集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统一采集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全面采集、全面覆盖。统一采集平台可以实现对各类型用电户和各计量监测点的全面数据采集,覆盖智能表、普通485电子表。
②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抄表管理、市场管理、用电检查管理、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等业务对自动采集数据的要求,执行数据采集任务。主要采集方式有定时自动采集、随机召测数据、主动上报数据。
③采集点监测。实现用电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异常情况处理。
④系统采集数据异常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发现异常数据或数据不完整时自动进行补采。提供数据异常事件记录和告警功能。
⑤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分类,并提供数据共享、实时信息传送和定制数据发送服务,供营销业务使用。
⑥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将采集的实时数据、历史日数据、历史月数据以及事件数据等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
⑦有序用电任务执行(远程停送电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控制的技术手段对用电户实行停送电控制,限制用电负荷,清理欠费,避免电费损失。
⑧主站实施预付费控制管理。主站根据用户的缴费信息和定时采集的用户电能表数据计算剩余电费,当剩余电费等于或低于报警门限值时,主站下发催费告警命令,通知用户及时缴费。当剩余电费等于或低于跳闸门限值时,主站下发跳闸控制命令,告知用户并切断供电。用户缴费成功后,在规定时间内主站应及时下发允许合闸命令,允许合闸。
⑨用户余额查看。系统可以召测用户终端剩余缴费余额或电量并显示。
2.3 普通485电子表采集系统结构和功能
普通485电子表采集系统主要针对居民用户进行用电信息采集和预付费管理,管理的表计是普通485电子表,以下典型方案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选择性的配置实施,实现居民户表管理的全覆盖、全采集、全面预付费。
本方案是基于普通485电子表实现预付费电量电费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建设成本和改造量比较经济实用。
①技术特点。远程数据通讯技术――无线分组交换技术(GPRS);数据安全――数据加密、检错、纠错等多重安全措施;本地数据组网通信技术――成熟的载波或总线的本地通信技术;动态库技术――实现与SG186的实时数据交换。
②功能完善。远程实时用电信息采集功能;远程定时、冻结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远程停送电控制功能;预付费管理功能;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功能;阶梯电价管理功能;与营销管理系统无缝接口;用户互动通知、查询功能。
③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④系统优势。有效利用现有的485电子表,不用更换表计,投资节省;可选择兼容性强的采集设备,便于以后普通电子表更换为智能电表时,不用更换采集设备;实现远程实时抄表,可以随时监测用户用电信息;实现预付费管理,彻底消除电费拖欠;主站实时计算电费,及时准确,可执行多种电价政策;电费和用电信息安全可靠;通过主站进行电价修改调整,及时,工作量小;适应面广,适用于原有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
3 发展趋势
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中设备和软件的扩展性、前瞻性。采集和通信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光纤通信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建设,都给系统的扩展升级提供了空间和方向。
关键词:规划 布局 污水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城市都在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我国将迎来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的有关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处理厂建设集中与分散,处理厂规模的大与小,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等问题,本文将就污水处理厂布局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控制水环境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益
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单位水量投资和运行费方面较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明显的优势,北京市环科院曾总结污水处理厂费用函数:
C = 5427.75 Q0.85
S = 514.23 Q0.71
其中:C-- 污水处理厂建设费用
S-- 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
Q-- 污水处理厂规模
该费用函数表明,随着污水处理厂规模的增加,单位污水量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会下降。当费用函数中处理厂规模Q的指数为1时,表示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的建设和运行费用不随处理厂的规模变化,而当的指数小于1时,表示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随处理厂的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此图是污水处理厂规模与单位污水量建设费用的曲线,表明污水处理厂单位污水量建设投资随处理厂规模增大而减小。
2、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国内外大众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北京市区是一个人口超过800万人的特大城市,该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0万立方米/日,占全市现状污水量的40%。该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使市中心区和东部地区的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市区四大河流之一的通惠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50万人,市区面积为467平方英里。目前洛杉矶是共有4座污水处理和回用厂,分别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Tillman污水回用厂、Glendale污水回用厂和Terminal污水处理厂。其中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服务人口为26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6%。
(2)1999年上海市污水量达540万立方米/日,上海市相继建成12座污水厂(不含市郊)集中处理城市污水。
上海市污水系统分为五大部分:石洞口污水排放系统、竹园第一污水排放系统、竹园第二污水排放系统、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新和污水排放系统。其中竹园第一排放系统、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新和污水排放系统的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规模均为140-150万立方米/日。
(3)台北市规划面积272km2,城市化地区100.4km2,到1998年止有迪化、民生两座污水厂,其中规模最大的处理厂是迪化污水处理厂,该处理厂始建于1980年7月,处理规模为平均日流量27.4万立方米/日,最大污水量47.9万立方米/日,占全市污水量的29%。
(4)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总人口为1200多万人,市区面积538.3km2,城市污水总处理量为433万立方米/日。东京市区的23个行政区根据下水道的分布情况和污水在自然流状态下容易集取的原则共分10个污水处理区域,分别为芝浦、三河岛、砂町、小台、落合、森崎、小营、葛西、新河岸和中川,并且每个区域都建有一套正规的二级污水处理厂。东京平均每个污水厂的服务面积53.83 km2,平均服务人口118.25万人,平均处理量43.3万立方米/日。其中最大的森崎处理厂规模为105万立方米/日,占全市污水量的24%。
(5)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50万人,市区面积为467平方英里。目前洛杉矶是共有4座污水处理和回用厂,分别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Tillman污水回用厂、Glendale污水回用厂和Terminal污水处理厂。其中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服务人口为26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6%。
以上实例表明在国内外大中城市中都会建设一些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小型化的趋势
从近几年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向小型化、分散化发展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越来越重视处理后污水的再生利用;另一个因素是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一些小城镇和远离城镇的别墅区和渡假村也都开始兴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促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1、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厂向小型、分散化发展
从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处理厂的布局从比较集中向相对分散转变。
(1)1957年规划
1957年编制的“北京市污水排除规划方案”提出,为节约稀释用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造价和管理费用,污水排除与处理系统为四个,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通惠河、凉水河、清河和永定河附近,规划为四大污水排除与处理系统。
(2)1958年的规划调整
1958年,由于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修改,对城市污水排除提出了就近利用灌溉农田的方针。在该方针的指导下,对1957年制定的污水排除与处理规划做了较大调整,尤其在近期规划中提出基本利用已有污水管道,在其末端建造污水灌溉站,并配套建设污水灌渠,以便就近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在此规划指导下,以后几年相继建设了右安门污水泵站、吴家村污水泵站、苏州街污水泵站、高碑店简易污水处理厂、以及姚家井、左安门等污水泵站,并在各泵站下游配套建设了污水灌渠,有明渠、有暗管,使北京市的污水灌溉得到较大发展。
(3)1982年规划方案
1982年北京市重新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重新编制的北京市区总体规划方案,并考虑河流分布、地形、环保、污水利用和工程经济等因素,将市区的污水排除与处理系统划分为:高碑店污水处理系统,清河、北苑污水处理系统,郑王坟、小红门污水处理系统,芦沟桥污水处理系统,酒仙桥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定福庄、垡头、南苑等九个污水处理系统。
由于当时对污水处理厂的布局是集中还是适当分散意见不统一,因而对规划中的清河一北苑、郑王坟一小红门两个污水系统,每个系统是集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还是建两个污水处理厂的问题未做定论,规划提出在以后具体实施时再研究确定。
(4)1987年调整方案
自1983年重新编制北京市区污水排除与处理规划后,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了局部调整。例如1984年结合方庄居住区的建设,为解决方庄居住区的污水处理及试点研究建设“中水道”的可行性,增设了方庄污水处理与回用试点厂。1985年结合北郊亚运村的建设,在对清河-北苑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分建与合建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清河、北苑和北小河三个污水系统,继而开始筹建北小河污水处理厂。
此外,自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地区连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又迟迟不能上马建设,污水得不到处理,难以利用。因而有关方面对北京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认为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厂大多设在城市下游,而且距城市较远,污水干管非常长,不仅建设费用高,而且处理后的污水不利于城市利用。有些河流平时没有清水水源,污水被截流后成为干河,影响城市景观,如在城市上中游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可将处理过的污水补入河道作为河道水源。因而,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进行调整。北京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个数由原规划的9处,调整为15处,其中100万m3/d的大型处理厂一处(高碑店),10~50万m3/d的中型处理厂五处(清河、酒仙桥、小红门、郑王坟、卢沟桥),10万m3/d以下的小型处理厂九处(北苑、北小河、垡头、南苑、吴家村、东坝、肖家河、方庄、定福庄)。其中方庄和肖家河处理厂为“中水” 回用和河湖用水的试点厂。
该规划经向市政府及有关单位汇报后,纳入了1992年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经1987年调整的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充分考虑了现有污水管道系统、污水回用、用地条件等因素,贯彻了污水处理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污水处理与回用相结合的原则,该布局方案是合理可行的,目前北京市区污水排处与处理设施的建设基本是按照这一方案实施的。
2、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促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中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逐步提高。一些小城镇、工业开发区、别墅区和度假村等也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站。由于这些小城镇、工业开发区、别墅区和度假村相对独立,规模不是很大,所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站规模都不大,从而促进了小型、分散处理厂站的建设。
北京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发展区位于海淀山后地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包括软件园、永丰科技园、温泉科技园等高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位置相对分散,园区之间有大面积的绿地分隔,因此在编制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发展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考虑到各园区位置较分散,同时为了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利用,采用每个科技园区安排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布局方案,共设置8座污水处理厂站,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小的污水处理厂规模只有几千立方米/日。
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在编制大兴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也采用了比较分散的处理厂布局方案,除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安排两座规模较大集中污水处理厂外,中心镇、建制镇都设置了小型污水处理厂,最小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不到一万立方米/日。
三、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是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处理厂规划方案,可以降低污水管道和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并有利于污水的回用和排放。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处理厂规模要考虑大中小相结合
如前所述,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且来水水质稳定,易于日常运行管理。但处理厂过于集中,必然造成污水管道工程量加大,整个污水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实施困难。因此,污水处理厂布局应因地制宜,规模大、中、小相结合。
2、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上要考虑上中下游相结合
在传统的处理厂布局规划中,一般都将处理厂安排在城市的下游,这样可以使尽可能多的污水自流进入处理厂。另外,对于污水排放也比较有利,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下游河道,避免造成对上游水系的污染。但是,将处理厂全部放在城市下游对于北方缺水城市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是很不利的,这一做法正在逐步改变。例如北京市在清河和凉水河上游分别安排了两座小型污水处理厂,为河道和城市杂用水提供水源。在城市上游设置污水处理厂需要非常慎重,要与处理厂退水的利用规划相结合。
3、污水处理厂布局上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集中与分散一直是关于处理厂布局争论的焦点,着一问题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必须根据城市的特点综合考虑现状污水管道系统、处理厂用地条件、污水排放与回用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
4、应充分考虑污水回用的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污水资源化已成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北方缺水城市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一定要将污水回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四、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是处理厂建设的依据,规划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要全面考虑技术经济指标、环境影响、污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现状污水管道系统、河湖水系规划、城市建设区布局等条件,对多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2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关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00年
3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2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市场最具活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筑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保持了产业的继续增长,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着产业、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建筑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从1988年到2004年的1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了10倍以上。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建筑业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追求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抓住高、大、难、新工程的机会,展开科技攻关,重视技术引进、吸收、创新,自主研发了一批工程建设管理软件和工程软件包,在远程控制、集中决策、项目平台、零距离管理等方面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建造最顶尖建筑和工艺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舞台。
2、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企业广泛应用,国际市场拓展速度加快
建筑业企业从开始单一的施工分包、施工总承包逐步发展到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从技术性较强、工艺要求较高的石化、化工行业项目逐步推广到冶金、电力、铁道、机械、电子、建材、市政等行业和装饰装修、幕墙、消防等专业的工程。随着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建筑业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有多家企业进入美国本土和中东等国家市场,跃居世界建筑业国家承包出口服务前5强之列。
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企业中的应用,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近40年的路程,且无论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在实践探索的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筑市场混乱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不规范问题还大量存在,其中业主行为不规范问题还较为突出,承建单位自律努力差,工程监理、造价等咨询机构发育不完善,市场中介环节还很薄弱,治理拖欠、转包、挂靠、虚假招标、阴阳合同等问题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信用体系不健全,工程风险制度尚未建立,难于发挥经济手段调控或约束作用。
二是依法许可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矛盾较多,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涉及建筑市场准入资质许可的程序、条件、标准等同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改进。比如政府取消企业资质年检和项目经理资质行政审批后,对企业动态监管和项目经理的培养监管缺少相应的手段,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大量伪造和复印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现象。
三是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援助渠道和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规范业主行为上没有形成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相互制约的局面,在短期内靠政府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将继续存在。
四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WTO过渡期后的有关对策的出台落实,国际跨国公司和工程承包商将更实质性地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开展业务,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国内市场和国际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三、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与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1、进一步完善建筑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抓紧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国家建筑法规的制定要紧跟建筑市场形势,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规。目前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原则,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中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而努力工作,并及时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2、加大了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资质挂靠问题、地区封锁和行业封锁问题、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问题以及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进行专项整治,及时查处违反招投标管理法规的工程项目。
3、要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标投标工作。
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行业垄断、地区保护;项目业主逃避招标,投标人串通投标,招标机构不依法开展招标活动等。所以必须继续强化对工程招标机构的监督管理,尽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准入和清出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标投标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其运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和拓展有形建筑市场工程建设信息、为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提供服务、集中办理工程建设有关手续等功能作用,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范工程分包活动、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提供优质服务。
4、要尽快修订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改进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要采取“两淡化”“两突出”的措施,以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突出企业专利,专有技术为原则,希望通过市场调节手段弥补资质涵盖不到的地方,引导企业按市场机制进行结构调整。加强对企业动态监管和项目经理的培养监管,改进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伪造和复印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现象的发生。
5、加强两层建设,重在劳务管理,建立和规范劳务分包制度。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和扶持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建筑劳务分包管理体系。当前重点要强化对劳务分包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的落实。
6、要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建筑业企业职业化建设。
尽快培养造就一支合格的建筑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并使建筑企业的经理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同时建立起与市场体制相配套的职业经理人的行业标准,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当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企业领导体制的关键和迫切需求。
关键词 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宁夏石嘴山;惠农区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00-02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石嘴山市惠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点从规模养殖场持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兽医人员配备、兽药使用、动物调运、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开展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工作。通过细化养殖规模、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疫病防控、养殖效益、群众评价等考核指标,对各规模养殖场进行等级评定,对评定级别高的规模养殖场在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对评定级别低的不予支持。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引导规模养殖场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1 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目的
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的防疫管理,降低动物疫情发生风险,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养殖场,进行备案登记,实行“风险分级”和“量化监督”管理。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通过改进监管模式,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使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从养殖环节上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养殖生态安全,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1-2]。
2 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2.1 4级划分模式
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对象(分猪、牛、羊、禽及其他)按照防疫风险级别分为A、B、C、D 4级管理。监管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以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结果作为标准,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监管对象评定为A级;75~85分(含75分)评定为B级;65~75分(含65分)的评定为C级;65分以下的评定为D级[3-4]。
2.2 升级标准
D级监管对象连续3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65分以上(含65分)的,升为C级;C级连续3次评分在75分以上(含75分)的,升为B级;B级连续3次在85分以上(含85分)的,升为A级。
2.3 降级标准
A级监管对象连续2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85分以下的,根据评级得分降为B级、C级或D级;B级连续2次评分在75分以下的,根据得分降为C级或D级;C级连续2次评分在65分以下的,降为D级。凡因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者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被评定为C级和D级的,1年内不得升级。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
3 “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4个实施阶段
3.1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广泛宣传,增强意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业主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其守法生产经营意识,使养殖场业主了解国家现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疫、检疫政策,清楚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业主的防疫、安全意识,促使其自觉履行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规模养殖场分类监管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第二阶段:规模养殖场(户)登记备案阶段
各乡镇对辖区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牛50头以上、羊300只以上和家禽、兔等小畜禽3 000只以上的养殖场进行详细统计,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登记,登记率达到100%。以养殖场为单位,建立健全养殖场登记册,对新(旧)养殖场进行登记。2014年惠农区共有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14户,肉牛养殖户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8户,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68户,3 000只以上的小畜禽养殖场31户。
3.3 第三阶段:量化评分阶段
截至2014年4月,按照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完成了对34家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工作,其中A级5户,占14.7%;B级7户,占20.6%;C级8户,占23.5%;D级14户,占41.2%。
3.4 第四阶段:动态监管阶段
按照监督管理量化评分标准,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对已分级的养殖场,实行动态监督指导,进一步明确养殖场的动物防疫责任和义务,使动物卫生监管覆盖面达到100%。
4 完善“风险分级、量化监管”的工作机制
4.1 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各项防疫制度
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监管职责,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户)的量化监督,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并按照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证情况等进行备案登记。及时对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规模养殖场限期整改。同时,帮助和指导新办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健全免疫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管理制度和畜禽标识管理制度等各项防疫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提高了养殖水平。
4.2 强化检疫监督管理,规范检疫申报工作
对规模养殖场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加强培训,同时印发《动物卫生监督告知书》和《无害化处理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严格遵守跨省引进动物调运审批制度和检疫申报等相关制度,对新引进的动物必须提前申报,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运,从而逐步规范畜禽调运审批和检疫申报工作。
4.3 加大查处力度
为配合“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针对跨省调运动物或出售动物未申报检疫、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未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条件发生变化后未进行整改,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不接受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兽药、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等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动物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违法违规行为。
5 存在的问题
此项工作涉及的养殖场(户)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但无专项工作经费;各级行政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规模养殖场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发放不能与其防疫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由于惠农区无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场地,致使部分养殖场(户)自行处理病死畜禽,在很大程度上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6 对策
一是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提高管理相对人的防疫意识,扩大“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的影响力。二是严厉打击规模养殖场(户)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行为,逐步规范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三是按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继续采取把国家畜禽养殖项目安排和优扶政策支持与监管工作严格挂钩的措施。A级养殖场直接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优先安排生产项目;B级养殖场备选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候选安排生产项目;C级、D级养殖场原则上不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凡是不服从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违反《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养殖场,不得进入区农牧局项目库,不得享受国家相关专项优扶政策。
7 结语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畜禽养殖场(户)的科学有效监管,切实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着力解决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动物防疫行为,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更好地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
8 参考文献
[1] 唐雄飞.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9(4):55-56.
[2] 崔双保,原庆兵.农村规模养殖在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畜禽业,2010(10):45-46.
摘 要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分析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常遇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有效规避规范化管理工作风险。结果: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主要包括环境问题、隐私问题、沟通问题及技术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此类问题的管理,即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操作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及提高操作技术。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应对措施付诸实践,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 规范化管理 常遇问题 应对措施
Analysis of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bortion
Li Ziqiong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in Xiaobaihu Town Luliang County,Yunnan Province,655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bortion.Methods: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bortion admitted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2.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to analyze encounter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and put forward counter measur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ircumvent the risk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Results:The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bortion mainly includes environmental problems,privacy problems,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technical problems,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such as 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improving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enhancing service awareness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technology.Conclusion:It should 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cause of problems in artificial abortion management work,and take measures to put into practice,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and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Artificial abortion;Standardized management;Often encounter problems;Counter measures
人工流产手术属破坏性较强的手术,旨在为避孕失败者提供补救措施,而对于手术者而言,对其自身可造成巨大损伤,特别是高危人工流产术,一旦管理工作不到位,极易产生危险因素,对患者造成更大危害[1]。因此,对于人工流产术的管理工作应改善其规范化程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手术隐患,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本研究就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实施人工流产术,年龄21~39岁,平均(32.4±5.1)岁;未婚8例(20%),已婚32例(80%);40例患者中,高危人工流产术13例(32.5%)。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
管理方法:严格遵守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规定,严密控制手术室环境,保证手术质量。①术前:做好咨询准备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流程及性质,明确手术风险及隐患,对术后并发症做好充分预期及准备,同时做好手术室准备,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预防感染。②术中:加强对手术过程的监护,准确定位孕囊,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控制术中出血量,避免重大医疗事故的产生,保障手术安全性。③术后:做好护理工作,详细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并解释其重要性,同时提示其避孕节育事项,避免再次出现意外怀孕现象[2]。
结 果
常遇问题:①环境问题:因人工流产手术操作较为单一,因此手术室设计相对简单,设施相对较少,手术器材配置仅满足手术本身需要,未配备患者的特殊抢救仪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同时,部分手术室内空气未实施特殊消毒处理,患者易受到空气内微生物感染[3]。②隐私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患者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均不断增强,而部分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时,对患者的隐私问题不够重视,稍有不慎,则使患者的隐私被暴露,特别是不想被家属知道的人流手术史等,最终引发患者的不满,甚至产生医疗纠纷。③沟通问题:由于手术室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手术操作时往往只有1名医护人员,而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通常较多,使得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此时容易造成护患沟通不到位,语言简单、语气生硬、态度冷漠等,尤其遇到问题较多、沟通困难的患者,容易引发医护人员的厌烦情绪,最终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4]。④技术问题:由于人工流产手术不可直视,需利用专用器械于患者宫腔内部操作,仅可凭手感,因此难免使患者发生并发症。另外,近几年剖宫产率不断提高,多次人流及瘢痕子宫患者逐渐增多,为人工流产手术带来较大难度与风险,而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又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人工流产术提出更高要求。
应对措施:①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医护工作流程中,对各个环节及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处理;规范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相关责任,力求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对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证各项操作的常规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保证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②改善操作环境:手术室作为人工流产术的重要操作场所,在抢救及治疗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对手术与麻醉仪器设备的配备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同时,对手术室操作设备的质量需严格把关,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另外,日常使用的操作器械需定期组织人员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5]。③增强法律意识: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流程操作,接待患者时,对其相关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准确记录,主动讲解患者病情、注意事项、手术情况及手术风险等。手术操作中,时刻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病情不可随便议论,防止出现不慎暴露其隐私的行为。④提高操作技术: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与业务水平,鼓励其积极参加本院及科室组织的知识讲座,并利用空闲时间参加住院部查房,阅读妇产科及护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其理论水平。另外,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工作理念与操作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减少或避免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讨 论
人工流产术为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有效补救措施,虽然该方法安全有效,不会受到法律限制,且我国对流产服务提供了较为严格的管理,但是人工流产术仍会为患者带来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沉重打击。对于人工流产患者而言,手术环境及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均可对其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据大量研究显示,人工流产术可导致月经失调、继发不孕、子宫穿孔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6]。而高危人工流产为手术带来更大难度,导致术后并发症更多,因此对于逐渐上升的人工流产率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人工流产术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人工流产患者来说,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安全无菌的操作环境及手术人员娴熟的操作技术均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爱娥,金秀云.人工流产规范化管理与高危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8(4):456-458.
2 苏秀芬.探讨人工流产的规范化管理与高危人工流产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2,9(25):262-263.
3 李琳,高秀梅,胡秀英.285例育龄女性人工流产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22):72.
4 吕丽华,张亦心,田慧艳,等.高危人工流产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3,19(14):2267-2268.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内化
在现代社会规则意识薄弱的大环境背景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困难。幼儿阶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将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行为表现上。年龄越小规则意识内化的越深,当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将终身成为幼儿行为的有力“控制器”作为其道德底线的一杆标尺。
一、由“红绿灯的等待”引发的思考
在现今社会规则背景下。就过红绿灯这一事例,大家常常能看到这些场景。
场景一:红灯亮着,而此时路上没有车或车还在远处,于是行人就纷纷无视红灯,一个个通过。这时,如果你一个人站在那里坚持等待绿灯,你就成为了“另类”
场景二:常常看见成人在等待红灯时会借机教育自己的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尤其是对一些小年龄的孩子),可这边嘴上这么说着,看着没车,一波行人过去,自己也就很自然的跟着过去了。此时听到孩子在说:“红灯,不能走的。”但早已被大人拉着闯过了红灯。
从上述的社会现象可以看到,环境是阻碍幼儿规则意识内化的又一屏障。不同的环境让孩子们处于了不同的状态中,让他们很矛盾,很纠结。如在园内幼儿上下楼梯很自然的右上左下,但同样的问题,在公共场所中就未必有序遵守。
二、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内化的有效途径
1.系统稳定型班级管理
在幼儿园里,各班教师均会根据班级的自身情况制定各类班级常规。这些常规实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缩影,同时也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基础阵地。当一项规则被所有人认同并遵守时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改规则容易,改习惯却很难。因此系统稳定型班级管理是指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指南》《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常规习惯的指标,制定一套适用于各班从小班到大班的日常常规班级管理。由此均不受班级老师或幼儿的变动影响。幼儿会有一个系统、统一、稳定的规则意识。
如小班幼儿刚来园时,教师都会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来园时问早、问好,离园时再见。刚开始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强化。并且这样的要求家长配合。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很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日后教师不再提醒但在班级的这个环境背景下,孩子们都是很自然的做到,而不是刻意遵守。并且该班级常规一直会维系到中班、大班。只要是在这个班级环境中孩子都做得很好。
2.自我体悟型班级管理
所谓的内化是需要转变为由主体出发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自我体悟型班级管理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去发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幼儿园内孩子们常常会为某次游戏失败哭鼻子,或者因为游戏中有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争执。最终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会出局,或等不到大家的认同。成人介入时,也会让孩子们明白游戏前大家制定好并通过的规则,活动中应该遵守,这样才能玩的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成为了他的自我约束工具。
如中大班的幼儿开展棋类游戏,孩子们都会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大家都按规则进行,游戏就玩得起来,如果有幼儿破坏规则,就会被其他幼儿说其搞破坏,不跟他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不断地建立与完善起来。以至于到他们长大后,玩该棋类游戏时,也是按游戏额的规则进行活动并不会改变。
3.模拟生活型班级管理
社会生活的大环境成为了孩子们矛盾、纠结的起源,孩子们接触各类社会生活,并体验与参与各类生活中他们发现很多的规则是可以破坏的并且有些“是非颠倒”的势头。当你很好的遵守时会被他人取笑,加上孩子们年纪小,易受环境和成人的影响,很自然“两面派”就诞生了。’ 在幼儿园里大家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但到了社会生活中就随着成人无视一些社会规则。就如文章开头的“红绿灯”事例。
模拟生活型班级管理是指班级常规与外界生活相连接,在一些生活环节中模拟公共环境,这也就是通常所见的幼儿园角色区的创建。一般角色区的创建是以促进幼儿社会生活和交往能力为目的。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也要关注到幼儿在角色区中的社会规则意识的反馈。借此教师也能做出针对性、个性化的引导。
三、结合班级日常管理,内化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当幼儿从内心对自己正确的行为感到自豪时,他才会很有约束力,持续性的去维持一种行为成为习惯。对此教师借助班内的一些班级常规开展了“我做到”“我坚持”“我榜样”系列活动,将规则内化的过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我做到”:与幼儿一起商讨确立了班级常规的十公约,当公约一致通过后,幼儿自我对照执行,这些公约要做到很容易,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到达“我做到这个阶段”。
“我坚持”:当孩子们都做到之后,持续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倦怠期”,会反反复复出现各种违规,这一时期实施不当活动就会无效。这也是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重要过程。
“我榜样”:事实上对孩子们来说要做到并不难。难得时孩子们年龄下自我约束力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也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关于“红绿灯”的案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孩子们就有所动摇。内化也是让孩子们产生“自我中心”的过程,让孩子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我是在给别人做好榜样。
2.从“我要做”到“我乐做”
当达到了“我要做”这一阶段后,持续性就很重要,当孩子感受了过程中的乐趣后,他们的持续时间就会很长。孩子们的内化是需要有亲身体验感受的。很多日常生活都是他们体验的场地。教师的跟进导引,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将体验进行梳理从而有效内化。
例如:关于排队这件事。虽然表面上看它与消极等待有关,但实际上那是一种过度极端想法。适度的排队是有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等待无处不在,坐公交要等待;购物付款要等待;医院看病要等待。让孩子们正确理解等待这一社会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就有很多体验。如厕、洗手、拿球。要树立孩子一个正确的规则意识,还是需要o孩子一个正面积极的认知。就如等待最终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便利的。
3.从“我乐做”到“做我的”
当幼儿乐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持续性是很长的,渐渐的这个“我乐做”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要改变一个行为很容易,但要改变一种习惯却很难。大家都很明白一个有序的社会,让大家感到安全而舒适。规则意识的内化是实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基础。对幼儿来说,他们将成为社会下一代的主力军,从小让他们把遵守规则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培养,那就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内化就到位了。内化的最终,是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做我自己该做的。长远的来想,就能由他们来逐渐的改变社会上的现况,影响整个社会规则意识内化。
在整个实施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导引过程,也是被幼儿做导引,家园一致共同行动起来的影响力是强大的,最终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也是受益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蓉.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强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维护农贸市场交易秩序,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落实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市场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证食用农副产品消费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贸市场是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所、设施,有若干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开交易农副产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交易市常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开办者,是指依照《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设立从事农副产品交易的商品交易市场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村(居)民委员会等主体。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经营者,是指在农贸市场内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 本市范围内农贸市场的开办、经营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农贸市场实行属地管理。各镇街人民政府履行对农贸市场规划、培育和发展的职能,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辖区内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农贸市场文明创建、食品安全、动物防疫、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和重大疾病防控等工作开展检查和考核评比。牵头组织对不依法经营的农贸市场进行整治、关闭、取缔和拆迁。
经贸、国土、建设、消防、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税务、物价、城监、动物防疫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协同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作为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市关于开展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本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第二章 市场开办者
第六条 开办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要求;
(二)具备与开办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地、设施、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三)具有与开办市场的规模相应的资金;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七条 开办农贸市场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市场登记注册手续。领取商品交易市场登记证后市场方可开业。
第八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市场食品准入制度,杜绝各类不安全食品上市:
(一)应当与场内经营者签订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协议),订立食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退货等条款;
关键词:农贸市场 综合商场 连锁超市 平泉县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10年3月,省商务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城市菜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取消露天市场、马路市场,且按照万人1000—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1200米服务半径的标准建设,打造10分钟生活圈。
1 规划分析
1.1规划性质
(1)惠民、利民、便民工程——本次规划需解决具体便民、惠民的问题。
(2)公益性为主的工程——在政府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
(3)实践性较强的工程——需反复踏勘现场,结合规划标准做出最合理布局。
1.2指导思想
规划从实际出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考虑相应的服务人口及合理的服务半径,在进行现场踏勘及市民意见反馈后,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坚持便民利民、均衡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1.3规划原则
(1)系统性原则:依照相应规范,按照相应服务半径及服务区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2)动态性原则:城市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周边用地的建设情况及使用情况给予及时调整。
(3)协调性原则:农贸市场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布局应与城市用地性质、地块区位相匹配。
(4)可操作性原则:对于新、老城区区别对待。老城区大部分为已建地段,可改造空间有限,配置指标可相应减小。新城区绝大部分地段目前为空地,配置指标可相应提高。在开发建设时序上,要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1.4平泉中心城区规模
人口规模: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25万人。
用地规模: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920公顷。
2 规划技术路线
通过现状调研及对相关基础资料的研究,对相关规范、标准的查询与定位,形成初步成果。经多次与甲方沟通和现状调研,规划设计后形成最终成果,并对规划实施提出工作建议。
表1 技术路线表
3 规划设计
3.1农贸市场现状
平泉县老城区有5座具有固定经营场地的农贸市场,分别为兴平南路荣华市场、榆州新城地下市场、平泉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新世纪地下市场、府前花园地下市场。共计摊位414个,总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现状存在问题如下:
(1)城市居民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旺盛,但具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农贸市场仅有5处,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
(2)农贸市场投资大,回报低,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
(3)部分农贸市场经营意识淡薄,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市场管理不到位,且摊位摆放不够整齐,车辆任意停放,影响市场的总体经营环境。
(4)缺乏规划引导。当前,平泉县的农贸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农贸市场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平泉县农贸市场合理、健康地发展,急需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对其进行指导。
3.2农贸市场需求
(1)规划控制要求
至2020年农贸市场每千人经营面积达到150平方米,每处服务半径800-1200米。2030年农贸市场每千人经营面积达到200平方米,每处服务半径500-1000米。
(2)规划控制要求
按照人口规模计算:中心城区人口*千人指标=250000人/1000*200平方米=50000平方米
按照用地规模计算:中心城区用地/每处服务面积=2920公顷/3.14*(800)2=15处
3.3农贸市场规划
(1)分析
定义: 临时或定期买卖农副业产品和小手工业产品的市场,是“菜篮子”工程之一。
农贸市场发展趋势:农贸市场超市化。
模式一:农贸市场+住宅。开发商在开发住宅时,将其一、二层建成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住宅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配套产品,预计经营10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农贸市场+专卖店。开发商将底楼设置农贸市场摊位,二楼由各类专卖店租赁经营,对逛菜市的人流进行了“二次使用”,使整个市场人气更旺。
模式三:综合商场。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超市+商场+休闲娱乐中心。这也是农贸市场最有可能的发展模式。
(2)建设模式
经现状分析及对平泉县农贸市场前景分析,规划农贸市场分为三个层次设置,详见下表。
农贸批发市场 综合商场 连锁超市
职能 水果、蔬菜批发 一切所需物品 以水果、菜品丰富
建筑面积(万平米) 2~4 1~~2 0.3-0.5
建筑形式 独立设置 与停车场、超市合建 与居住区内商业相结合
服务人口(万人) 10~20 5~10 1.5~2.5
表2 农贸市场配建表
农贸批发市场:交通便捷的对外出口处。可与花卉市场、食品批发市场结合建设。建筑形式与周边地块相协调,如图1。
图1农贸批发市场设置
综合商场:大型商业聚集处,(泽州酒店对面、城北大道北和卧龙新区大型商业处)建筑形式与周边地块相协调,如图2。
图2综合商场设置
连锁生鲜超市:布置于居住区内部,服务周边居民。可设置在居住区底层商业,如图3。
图3连锁超市设置
经过三级农贸市场服务范围叠加,减少重叠部分,形成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初步成果,如图4。
图4初步成果
最终形成最终在县城内部,建设大型农贸批发市场:2处,其中改造1处,新建1处。
综合商场:3处,均为新建。连锁生鲜超市:17处,其中改造3处,新建14处。
(3)听取反馈意见及现场踏勘
反馈意见:
农贸市场规划分级较为合理。
农贸批发市场建议建设在城市,目前的果蔬批发市场建议改为连锁超市;综合商场的位置需经现场踏勘再做确定(老城区);连锁超市的规模及位置需具体确定,在迎宾路、榆州新城地上需建设。
现场踏勘意见:
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在城市环城路附近,便于蔬菜的进出,且由于土地尚未利用,可征面积较大,可在周围建设仓设施,实施性较强。
综合商场与已有商业联合设置几率较小,可与新建大型商业综合设置。
连锁超市在底层商业设置较为现实。
(4)规划修改
农贸批发市场:现状农贸市场改造后作为连锁超市,在老城区南部环城路东侧和卧龙镇南侧环城路以南新建农贸批发市场。
综合商场和连锁超市位置不变。
4 规划实施建议
农贸市场的改造、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在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与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整体规划相适应。近郊区域的农贸市场要充分考虑周边百姓的需求,结合周边地块的开发统一进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4.1投资模式:要安排引导资金,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利用城中村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房地产公司投资等,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作、参股、集资、贷款等方式,加快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和新建。
4.2建设标准:要按照社区人口密度和服务半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覆盖,满足居民日常需要,逐步建立以连锁生鲜超市为主、便民菜店为辅的菜市场网络体系。
4.3市场选址:要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置换、土地收储或利用现有闲置场地、设施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建设农贸市场。
社区菜市场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设施,也是体现城市形象和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推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社区菜市场服务功能和便利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也对社区菜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仅有91个社区菜市场,其中室内菜市场18个,其余均为大棚市场、马路市场及街巷交易摊点,不仅数量和布局与规划目标相距甚远,难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而且普遍存在设施简陋陈旧、环境脏乱差、质量安全无保障、影响道路交通和市容市貌等突出问题,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因此,大力推进社区菜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社区的规范化社区菜市场体系,既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和广大市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心系民利、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菜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按照全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社区菜市场建设。
二、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推进原则
(一)目标任务
力争在5-8年内,集中财力,加大力度,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强化管理,在全市城区逐步建成160个规范化社区菜市场,实现社区菜市场空间布局合理、设施环境标准、经营管理规范、交易秩序良好、质量安全达标、服务便民利民的网络格局,切实解决市民买菜难和大棚市场、马路市场、街头交易摊点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满足广大市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需求。
(二)推进原则
1.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政府总体规划,鼓励和引导扶持社会力量、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将社区菜市场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市、区财政列入预算扶持,根据市场建设规模适当予以补贴。
2.县区为主、市上协调服务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上下联动的要求,形成县区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市级部门协调服务,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3.因地制宜、多种途径推进原则。按照布局规划要求,在重点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置换或利用现有闲置场地、设施及地下人防工程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改造建设社区菜市场。
4.便民利民、疏堵结合原则。要坚持先建设后清退、先疏导后杜绝,以便民利民为宗旨。菜市场建设要以建设标准化菜市场为主,设立便民菜店(场)和超市生鲜部为辅,同时积极清退马路市场、街头交易摊点,逐步以标准化菜市场和便利菜店(场)全面取代街头交易摊点和马路市场。
三、严格执行规划,强化措施管理
1.制定出台社区菜市场布局规划。明确规定在旧城改造、小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严格按每500米服务半径内、2万左右人口设置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菜市场设施,并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现有居民区未达到菜市场规划要求的,县区政府要按照规划要求改建、补建或配套设置社区菜市场。
2.严格落实规划管理。要严格执行社区菜市场布局规划的规定和要求,对房地产开发、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不按规划要求预留社区菜市场位置及配套设施的,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不予办理项目立项手续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按要求建设或不与整体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菜市场的,规划、建管、商务等部门不予验收备案。新建成用于菜市场的经营设施,产权归开发单位,但必须专门用于社区菜市场经营,不得挪作他用;开发单位不愿经营菜市场的,必须交由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经营菜市场,否则工商等相关部门不予办理经营许可和营业证照等相关手续。
3.规范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菜市场建设规划设计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科学、现代、便民、适用的原则,鼓励支持新建、改建和扩建标准化社区菜市场;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规范(试行)》要求规范建设;标准化社区菜市场的规模要适度,应按居住区的面积、人口、辐射范围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资源浪费;每个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建设都要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规范要求、严格把关,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社区标准化菜市场档次、规模和水平达标。
4.加强社区菜市场经营的监督管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投资者负责社区菜市场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单位要强化社区菜市场内部管理,引导经营户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人性化服务;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菜市场检疫检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登记、不合格食品退市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卫生、消防、环保等其他管理制度,确保社区菜市场经营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5.整治优化社区菜市场周边环境。各县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区菜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持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要杜绝社区菜市场500米半径之内重复设置菜市场或蔬菜经营摊点,坚决取缔社区菜市场周边500米范围内已有的马路市场和经营摊点,切实维护社区菜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6.加大菜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社区菜市场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待,在城市规划、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小区开发中,按500米半径预留菜市场建设用地,各类企业和单位用已有土地新改建社区菜市场的,按照“出城入园”政策对待,土地出让金按80%返还;在审批小区开发建设规划时,采取增加容积率的办法,将增加的面积置换一半到一楼或地下一层,产权归政府所有,由商务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使用,作为社区菜市场网点用房;在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和小区开发建设规划审批中,由商务主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共同审定,保证同步规划建设社区服务网点用房。各职能部门要简化各类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减免相关税费征收,全方位支持菜市场建设。市上每年从商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社区菜市场的改造建设,各县区政府必须按1:1的比例予以配套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一)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商务、财政、建管、国土、规划、房产、工商、质监、农牧、物价、公安、卫生、环保、城管执法、人防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社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指导菜市场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安排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审查确认菜市场建设项目,协调解决菜市场规划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展和任务落实情况,遇特殊情况,联席会议可随时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
(二)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社区菜市场规划和市政府每年确定的新建、改扩建菜市场的目标任务,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管理、既分工又协作的原则,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配合协作,合力推进社区菜市场建设。
1.各县区政府是社区菜市场建设的实施单位,具体负责菜市场的选址定点,或改建场地、设施的确定;将社区内适宜建设菜市场的闲置场地、设施及国有工商企业改制后的可利用资产、设施等,一次性划拨给商务主管部门专门用于社区菜市场建设;协调指导和解决社区菜市场建设过程中土地、资金、建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整治维护社区菜市场周边环境,扶持菜市场健康启动运营;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菜市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市商务局是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落实市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社区菜市场布局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初审菜市场建设项目;拟定《*市菜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市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规范(试行)》,抓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指导社区菜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3.市规划局负责将菜市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会同商务局编制出台《*市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
4.市建管委负责审批监管社区菜市场规划用地和城区开发建设项目中的菜市场设置;负责菜市场相关建设手续办理;负责菜市场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及备案。
5.市、区城管行政执法局负责依法取缔社区菜市场周边同类非法占道经营的流动临时摊点和同类马路市场。
6.市国土、房产、消防、环保、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物价、公安、监察及人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协同配合,做好社区菜市场建设、运营的相关手续办理、注册登记、监督管理等工作。
摘要: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专业批发市场进行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市场的经营者不断探索市场升级的方法,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已经初现效果,主要体现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关键词: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分析本文通过对专业批发市场硬件设施的升级、经营模式的升级专业化程度的升级这几个主要升级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专业批发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存在市场规划不合理、经营模式不成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合理规划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减少市场损伤;引进多种交易模式扩大电子商务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完善交易模式;完善专业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市场档次等一些解决措施。
一、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拓展市场生存空间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和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虽然专业批发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其生存空间仍然受到挤压。一方面,生产公司更加注重商品营销,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以扩大直销比例;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实行店厂对接直接向厂家下订单,减少流通环节。专业批发市场面对这样的境地,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改变经营模式、建立市场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拓展生存空间。
(二)流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流通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而科技、信息和服务则是流通产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因而,我国在发展流通产业时必须增强现代观念,提升专业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批发市场作为流通主体处于中介地位,直接关系着流通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只有实现专业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通过对市场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才能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
二、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状况
(一)硬件设施升级
1.市场规模升级。近年来,专业批发市场快速发展,这对市场规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将专业批发市场向城市外圈搬迁,建设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市场规模升级的一种方式。这种升级方式既可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不足问题,又可以满足批发市场发展的需求。市场规模升级后的专业批发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能带动周边产业群的进一步发展。
2.基础设施升级。专业批发市场对基础设施升级,主要体现在:第一,统一规划经营场所,完善消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在市场内增设卫生服务点,保障市场内的卫生环境。第三,在市场内部或周边建设卫生达标的餐饮设施,服务市场。第四,在市场周边建设物流园区,提升市场商品流通能力,改善市场内的交通环境。
(二)经营模式升级
1.专业批发市场+展会模式。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批发市场利用其现有的资源优势及广泛的影响力,在市场内举办展会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采购商和生产商,促进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专业批发市场与展会相融合的经营模式被全国许多地区所应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这种模式的先驱,2012年举办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163.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其中,外贸成交额15.83亿美元。1专业批发市场与展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加快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批发市场的专业化进程提升专业批发市场的档次,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专业批发市场+电子商务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专业批发市场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优势不复存在,并且在信息的获取与方面的成本相对越来越高。对于专业批发市场而言,通过电子商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专业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相融合的模式,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种经营模式可以把分散的交易双方复杂的交易程序,转化为集中化、规范化的运作。临沂商贸城同阿里巴巴合作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市场商户建立网店,集聚壮大专业化电子商务经营,打造“网上临沂商城”,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增强临沂商城的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化程度升级
1.经营范围专业化升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的专业化需求,进一步促进批发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范围处于不断升级改造中。批发市场逐渐由综合性向专业性发展,越来越多的批发市场只经营一类或几类具有相关性的商品。市场的经营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质量、市场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市场布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如广州专门经营服装的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一些专门经营经营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等。
2.品牌建设专业化升级。专业批发市场的形象不仅仅是商品的品牌形象,也是市场内的信誉状况、商品质量、交易规模等的综合体现。专业批发市场的品牌建设最能实现市场整体形象的提升,目前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品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中众多商户优势,打造专业批发市场的整体品牌,从而形成规模与信誉优势。第二,专业批发市场提供品牌推广方案,加强品牌展示,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第三,专业批发市场提供品牌策划与维护的解决方案。
三、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出现的问题
(一)市场规划不合理。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用地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用地与城市功能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这些使位于城市内圈的专业批发市场向外搬迁成为必然。市场外迁既可以对市场进行转型升级,又可以缓解城内用地矛盾。但是,在专业批发市场外迁过程中市场规划存在不合理因素。这些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旧市场承接不及时,商户安置工作不到位。第二,专业批发市场搬迁以市场为单位出现“一搬就死”的现象。
(二)经营模式不成熟。长期以来,专业批发市场内都是利用传统的现货面对面的模式进行商品交易,虽然近年来新型经营模式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还不成熟。以“电子商务+批发市场”模式为例,专业批发市场内大多数的商户只是小范围的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的其他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同时,市场内的电子信息系统还不完善,致使市场信息与获取不及时影响商品交易的最佳时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专业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经营模式还仅处于起步阶段。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批发市场在转型升级上做了很多工作,但都集中在如何扩大专业批发市场的影响力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对市场内部管理的提升有所忽略。专业批发市场的内部管理体制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发展方向,而目前我国的专业批发市场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现代化的需求。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准入制度不明确,商户档案管理混乱。第二,售后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第三,专业批发市场内管理方式落后。第四,市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均衡,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样薄弱而不科学的市场管理体制了影响了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步伐。
四、进一步促进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市场建设。结合实际是专业批发市场进行转型升级的前提,是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顺利进行的保障。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不能一味追求规模化、大型化,要建设具有专业化特色的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搬迁升级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就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全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专业批发市场搬迁“一搬就死”的情况。具体而言:一是,专业批发市场要先建后搬,做好商户的安置工作。二是,做好搬迁规划,分块搬迁。
(二)引进多种交易模式。未来的专业批发市场应该是经营主体组织化、交易模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具有多种功能的规范化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应该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建设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扩大电子信息的使用范围提升商品交易额;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降低信息和获取成本拓展专业批发市场的生存空间;提高市场经营者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交易的意识,培养经营者利用网络进行交易的习惯增加电子商务的使用量。
(三)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健全是专业批发市场升级的保障。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个体经营者实行档案登记和资质审查。第二,建立商品售后服务系统和消费者投诉机制,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三,健全市场运作规则,用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通过电子网络监控经营运作状况。第四,专业批发市场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档次。今后市场管理部门要改变坐收租金只管安全卫生交通的职能,大力挖掘自身的服务功能,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升级专业批发市场。
参考文献
[1]路艳红,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以会展业助推义乌小商品市场功能升级为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3)
[2]许啸尘蔡仲芳,关于会展业与区域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中国城市经济,2011
[3]朱反击,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商贸城,中国市场,2012
目前,重庆市出台相关政策着力加强夜市经济建设,力求到2017年之前,建成具有重庆市特色的街区20余条、具有创业类型的街区30多条,利用夜市市场提供新兴就业岗位达到5万余个,增加零售额度35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特色街区80多条,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之多,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之上,从而打造成具有重庆市鲜明特色的夜市街区,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重庆夜市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重庆夜市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目前来说,重庆夜市市场不够规范,夜市市场人员鱼龙混杂,市场整体给人的感觉“脏乱差”。尽管目前重庆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尤其是鼓励重庆特色型夜市和创业型夜市经济的发展,然而,重庆市夜市市场仍然秩序混乱,缺乏相应的管理,使市场难以满足不同人的多层次需求。
(二)重庆夜市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大力发展重庆夜市经济的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因而容易造成秩序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政府没有根据重庆夜市的实际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管理体制。现阶段,重庆市关于规范夜市市场的法律仍然不够健全,部分条例内容不够详细,因而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效率低下。
(三)重庆市夜市市场规模难以达到预期
尽管重庆市积极鼓励夜市经济的发展,力求实现夜市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但是现阶段重庆夜市市场规模没有达到预期,在夜市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重点突出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因而难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重庆夜市还没有充分得到当地的广泛认可,部分人仍然对夜市存有偏见,夜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也没有真正形成餐饮、文化、娱乐一条龙。
(四)重庆市夜市准入制度缺失
为切实保障重庆市夜市的规范化,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夜市注入制度,力求使夜市经营更加合法化。然而,现阶段重庆市夜市没有科学的夜市准入制度,对于夜市经营者的管理较为欠缺,很多夜市摊主不具备基本的营业执照,大家也普遍缺乏对夜市合法经营的认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夜市经营者也应具备一定的营业执照,而从事食品类的夜市摊主还应具备健康证,其所售卖的商品也应经过相关质检部门的检验。目前重庆市关于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很多人无照经营的现象,不利于重庆夜市经济的发展。
三、重庆夜市经济发展的出路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应加强夜市市场的管理,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通过市场管理机制,对夜市市场加以规范,减少乱占摊位、无照经营等现象,从而促进夜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发展夜市经济的重视,并结合本地夜市市场的实际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夜市市场的监督管理,并对管理方法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创新。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为切实保障夜市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切实注重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鼓励当地大力发展夜市文化,鼓励低收入群体大胆创业,从而促进夜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还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力求以资金带动夜市街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夜市经济实现更快发展,还应切实加强市场运作,积极进行筹集资金,拓宽筹资渠道,从而促进夜市的不断发展。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在2014年斥资500万元,在该区7个镇街重点发展8条服务街区,并对下岗职工、较为困难市民进行重点照顾,力求实现规范化、多元化示范夜市街区。
(三)积极鼓励引导夜市消费
为促进夜市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积极鼓励提倡进行夜市消费,对夜市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积极引导树立新的消费观念,从而促进夜市市场的不断完善。应积极鼓励餐饮、购物、休闲等行业进行营业,塑造良好的夜市氛围。应大力开展夜市文化活动,如举办夜市狂欢节、夜市美食节等,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夜市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此外,应积极鼓励进行打折让利等政策,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还应大力开展夜间文化活动,为夜市增添消费活力,从而促进夜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例如,重庆市江北区着力打造特色型街区,力争拉大消费,使老字号、小吃、名店为一体。江北区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交通,广阔的场地,力争打造长度大约为1.5公里,集娱乐、餐饮、休闲等项目为一体的“台北夜市”。
(四)科学规划夜市文化街区
应切实加强重庆市夜市文化街区的规划,对夜市的选取地点、布局建设等都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对重庆街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力求实现街区设置促进人气的聚集,而且方便治安管理。在进行夜市文化街区规划时,应减少夜市与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的冲突,使其相互不受影响。在夜市街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重庆夜市文化街区。在对街区规划过程中,应力求旧城区与新城区有机结合,积极鼓励当地民众在小区周边进行夜市的规划。此外,还应重点打造具有一定特色、具有一定条件的文化街区,使其起到一定带头作用,从而促进重庆整个夜市文化的发展。
(五)积极引导重庆夜市多元化发展
在进行夜市市场规划的过程中,应根据重庆市街区的地理位置、客户人群、消费层次、消费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从而实现夜市因时因地进行发展。在引领重庆夜市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注重打造特色型夜市,即力求凸显重庆的地方特色,例如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餐厅、老字号等。另一方面,应切实打造创业型夜市,积极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和有志于创业人员利用夜市进行创业,积极打造美食一条街、商品一条街等。通过不同类型夜市的打造,力求实现重庆夜市的不断发展。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现已成功建成3个创业型夜市,2个特色型夜市,包括烧烤、餐饮、创意商品、民俗文化等项目,着重拉动当地“文化消费”。
四、结语
2000年之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主。到2000年,信息系统规划的市场规模只占整体市场规模的0.28%,系统维护、运用和培训(服务)也只占整体市场规模的3%(如表所示)。
在国内IT市场的发展周期中,从2001年开始,硬件市场已经接近成熟,软件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IT服务市场相比之下才刚刚起步。行业用户即便是已经认识到服务的价值,但是对服务内容的不了解以及对服务厂商的不信任也大大制约了他们对IT服务的投资规模。
2003年至今,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首先,大型集成服务商正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转向全程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中小型集成服务商也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 一部分在行业知识积淀上具有优势的集成服务商专注于某一行业,力求成为该行业特定业务上小而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部分集成服务商将会向独立软件提供商的方向转变; 另外一部分在区域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小型集成服务商会成为大型集成服务商的渠道和合作伙伴,成为该区域市场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分包商。
其次,2003年是中国IT管理咨询转折性的一年。全球的传统五大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埃森哲、毕马威)的分拆合并尘埃落定,在中国区域的咨询业务也已经完成初步整合。
国内公司亦出现同样的情况: 联想并购汉普后,又完成了对几家行业公司的收购; 神州数码与美国Emerging公司、香港Kaloke公司共同投资的“神州数码咨询有限公司”也于2003年正式登台亮相。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IT咨询需要专业的咨询经验和长期的知识积累,IT咨询厂商需具备行业知识、管理经验、信息技术及品牌四个关键要素,而这四个要素都不容易建立,也就形成了该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
目前,多数本土IT企业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集成服务层次,咨询方面比较缺乏,战略咨询几乎更是空白。通过与传统咨询公司进行联姻,IT厂商可以快速获得拓展咨询服务市场所需的资源,再把自身的IT业务实施经验与之结合起来,提供更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短期内取得竞争优势。
第三,用户对IT外包的需求和投资也有所加大。尤其是在企业信息化工程和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的带动下,IT外包所处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IT外包在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