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博物馆开发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博物馆开发设计

第1篇

(一)融入日常美学

任何一种商品的开发设计都应遵循致用、致美的原则,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说:“设计是一种研讨生活的途径”。产品设计不仅是物的艺术化设计,还是美的形式感设计,只有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有机统一,才有艺术化生活现实和实现的条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商品,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纪念品只注重藏品的复制,形式很单一,将物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剥离,消费者买回去往往束之高阁,这一局面遏制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在艺术和设计日常化和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时代进程下,应将博物馆文化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中,从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层面来进行形式创新。如图1所示的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图案取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纸胶带只是平凡的日杂用品,而康熙帝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却非凡品,两者的结合博取了很高的注目度,人们从这一不起眼的小物件上却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宫廷文化的魅力。

(二)传播独特文化

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逐渐丰裕之后的必然趋势。博物馆文化不仅局限于馆藏文物的文化特征,它往往是传统、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在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就目前北京故宫所推出的文化产品而言,对当下所拥有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对时尚的敏感度还不够,“而我们过去总是主观地把自己希望公众了解的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传播给大家,是一个灌输导向。其实,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三)塑造品牌个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其开发设计应转变思路,在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和市场状况基础上,进行品牌开发和建设。随着博物馆逐渐走向市场、转变经营模式,越来越需要介入商品品牌的系统理论,最有效地开发利用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研究品牌推广策略,打造独特的品牌个性。例如南京科举博物馆地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紧紧围绕秦淮科举文化和南京地域特征,创立了“秦淮礼物”品牌,通过品牌专卖店的销售终端模式推广其文创产品。专卖店最受欢迎的商品就是“杨花萝卜”冰箱贴和“盐水鸭”回形针,前者创意来源于一句俗语“南京大萝卜”,后者为南京街头特色食品,将金陵人特有的耿直醇厚的性格特征和市井风情趣味性的表现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图2)。

(四)注重消费体验

体验经济是依客户心理满足,提供难忘的体验,并探讨如何通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感觉的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形式。所以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注重人们良好的消费体验,主要表现在拥有产品的同时能获得学习或娱乐活动体验。例如传统手工艺藏品,可以通过开展工艺创作的形式自行设计制作产品,如开设陶艺、彩绘、竹艺、纸艺或雕塑等创作坊,来提供生活形态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和学习体验。又如图3所示日本东京玩具博物馆内的创意玩具产品就提供动手体验的游乐空间,充分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和创造力,带来了愉悦的深度体验。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创新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类开发和设计创新

所谓“产品”,是指由一定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是人造物。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工业设计具体又分为:“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家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文教用品设计……等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类开发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典藏复制品、出版品和纪念品三大类,以藏品图像的复制和衍生形态设计为主,缺乏系统的产品设计策略。应进行充分深入的市场调研,从消费者各方面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生活美学视野下,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真正走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日常生活中。如表1所示为经过改进后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文化产品分类表,产品品类涉及出版品、典藏复制品、体验类和创意生活类。其中创意生活类中包含的品种很丰富,基本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形式的创新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高技术与高情感必须平衡。艺术化、高情感化必然成为产品形式设计的主要方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不再恒定为一种固定模式,而是寻求帮助人们完成“自我实现”和建立个性张扬的生活空间,如各类文化体验型创意产品形式,人人都能参与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走入博物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创新的交互式的信息设计将无形的技艺和文化艺术形式数字化,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生动形象的虚拟再现和传播,如博物馆创意APP应用,也是当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的新形式。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艺术衍生品;博物馆;设计;产业开发

博物馆文化的衍生品,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博物馆自身丰富的藏品资源,人力资源、场所资源和社会影响力等,开发出的一系列博物馆文化产业产品。例如,配合博物馆的主题陈列展览,编辑一些图片和文字的图书或音像制品,开发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设计以一些藏品为基础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博物馆本身或博物馆举办的某次展览专门设计的宣传品等。如印有艺术作品的创意海报、生活用品(餐具、冰箱贴、钟表)、服饰(T恤、丝巾、围巾、帽子、背包)、文具(笔记本、便签、钢笔)等不同类别的商品。

“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内涵目前没有权威的学术定义,通常是指以博物馆藏品原作的思想主轴为中心,向外延伸概念的创作性商品,开发设计的目的是让消费者透过商品了解艺术品的内涵目前没有权威的学术定义,通常是指以博物馆藏品原作的思想主轴为中心,向外延伸概念的创作性商品,开发设计目的是让消费者透过商品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及原创作者的创作理念。讲文物本身的文化内涵与商品之间进行沟通与链接,是可以带回家珍藏的博物馆文化记忆”。

一、博物馆艺术衍生设计原则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博物馆都非常重视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艺术衍生品在国外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和运营机制。在国外,几乎所有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艺术商店。法国国家博物馆在全国经营了40多家的商店,艺术衍生品的产品大到古画文物的复制品,小到钥匙扣、手机链、丝巾、水杯等,一年的收入达到4000多万欧元。

目前国内的艺术衍生品刚刚起步,设计研发到管理、销售都不是很规范。目前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还存在以下种种不足:一方面是民间艺术衍生品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为单纯的原样复制或在印上某些商品上,不能很好的和商品结合,另一方面为质量细节不够精细,工艺品的水准比较差,甚至很粗糙,这对顾客或游客来说像小儿科,不值得购买收藏。

在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上面,必须把握同一性、差异性、民族性、有效性等基本原则。实现VI设计的标准化导向,必须采用简化、统一、系列、组合、通用等手法对企业形象进行综合的整形。对设计内容进行简化设计,通过提炼在加工来达到好的视觉效果。尤其在构成元素的组合上面一定要简化,便于标准施行。在广告和包装袋设计中,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鲜明的文化符号特征来达到视觉效果。

二、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创意设计重点

在博物馆视觉设计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单一的展品形象,和社会与时代的融合不够,在视觉效果上面,没有达到真正的视觉传达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博物馆展示媒体也随着信息流量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和扩大,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催生了一些新型的博物馆媒体。在科技发达的国家里,博物馆的视觉识别系统已经成为博物馆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现代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之一,从而为博物馆的传播空间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1、注重衍生品的多样化的设计

在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设计元素中,要让民间艺术真正走进现代大众的生活空间,让大众自觉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环节中来,就必须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赋予时代化符号,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区域文化特色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设计形式上面要进行多样化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2、注重塑造知名品牌的设计

目前国内艺术衍生品开发、推广和运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更没有文化品牌意识。品牌文化是赋予品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品质,能够赢得顾客忠诚,从而赢得稳定的市场,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产品制作的比较粗糙,这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质量粗劣不值得收藏购买。但是国外的艺术衍生品在产品策略包装上,就懂得相应的品牌策略设计、品牌推广和包装设计,产品质量精细,追寻新意、创意的包装效果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要有品牌意识,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意识能够对公众有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还要不断的更新产品开发速度和产品时效方面,会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这样就不会被市场上重复和粗糙的复制。所以说,要完善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市场环境,树立名牌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对品牌的不断延伸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注重文化视觉识别的设计与数字动漫产业结合的开发

博物馆文化视觉识别设计,现在已成为博物馆活动的重点。目前市场活动已进入策略经营阶段,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渗透到博物馆活动的各个领域,博物馆文化视觉识别竞争也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同时还可以与数字动漫产业相结合。通过四维空间技术展现出来,动漫文化不论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情节上,都有较强的可读性,画面唯美、虚构出来的形象集智慧与美丽一身,适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因此动漫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据资料显示,“全球仅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就高达5000亿美元,英国数字娱乐产业已经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日本动漫产品出口量超过钢铁4倍。”所以,好的文化视觉识别设计,以及有效与数字动漫产业的结合,才能焕发起博物馆衍生品设计的艺术新生命。

博物馆艺术衍生品虽然先天条件不足,但仍有很好行业前景,只要我们能够善于从本土文化出发,来挖掘文化视觉符号,从本土传统艺术文化中吸收精华。从传统艺术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艺术文化知识,文物中的历史、故事、图像、形式等中提取设计的重要元素,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母题,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能开创出具体而丰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创意产品。

参考文献:

[1] 宋向光.博物馆定义与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中国博物馆,2003,04

[2]李金生.博物馆产业化问题初探,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学士论文

[3]黄海.博物馆文化视觉识别设计的新趋向.美术大观,2010,10

基金项目:

201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对河南博物馆艺术衍生品文化产业开发的研究》,立项编号:132400410358

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概念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工作者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需要,通过对博物馆现有馆藏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提取、转化和开发,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以物质产品为载体,是一种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和获取的文化创新产品,是一种向社会公众传播博物馆文化的新型途径,有助于使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应该说,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对博物馆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博物馆在新时期更好地贴近社会公众以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特征

(一)特殊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对人类文明的领悟和创造,这就要求在对其开发时必须坚持现代性与历史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从而提高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独特性

在现实中,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依托于博物馆现有馆藏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这一开发资源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必须具有馆藏资源的基本元素。

(三)传播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通过内容和形式将某一特定时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等诸多历史元素表达出来,从而对社会事实元素进行传播。

(四)创新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并不只是对馆藏资源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将优秀文化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再创新行为,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理念才可以创造出一流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三、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解决博物馆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由于体制原因,博物馆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难以完全满足博物馆日常运转的资金需要。而开发和销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博物馆的增收,进而实现“以文养文”,更好地支持博物馆开展文化宣传、理论研究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从而推动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本身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而教育功能则是其中之一。通过开发和销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使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接触博物馆馆藏资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播博物馆文化以及展览信息,进而更好地延伸和增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有助于深度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

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而言,其并不只是对馆藏资源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将优秀文化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再创新行为,而且必须以馆藏文物藏品为主要创作素材,进而有助于博物馆科研人员对馆藏文物藏品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和创造,将原始的博物馆文物藏品创造为富有创意的文化创意产品。

(四)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形象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注重追求物质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改变。当前,社会公众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不仅仅在于观看展览,同时也希望可以体验和带走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而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实现文化传播,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形象。

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一)自主开发模式

自主开发模式是指博物馆自主建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团队,从本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完成产品创意设计之后,再交由专业的生产厂家负责批量生产。

(二)外包开发模式

外包开发模式是指由博物馆根据相关招标规定选择相应的厂商进行合作,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设计以及开发生产的全部环节外包给指定厂商,博物馆只是负责贴牌和销售。销售收入则按照事先双方合同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

(三)选购贴牌模式

选购贴牌模式作为文化市场较为传统的开发模式,指的是博物馆直接从文化市场上批量选购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并印上博物馆的相关品牌标志进行销售。

(四)版权授权模式

版权授权模式通常指的是由博物馆以版权许可或者版权转让的形式,授权给指定的文化机构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进行设计、制作与销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而博物馆则按照合同约定获得相应的版权费。应该说,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利用外包开发模式、选购贴牌模式、版权授权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从长远来看,博物馆必须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体,拥有自身强大的专业设计团队才可以更好地诠释藏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实施独立自主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才是大势所趋。

五、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开发观念,创新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应该主动更新观念,积极树立国际化视野和全新开发理念。一方面,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博物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需求这一重大突破口,积极创造博物馆馆藏资源增值机会,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中来,从而有效弥补博物馆资金短缺的问题,以更好地为博物馆文化创意开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博物馆还应创新管理模式,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开展针对性、创造性和效益性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创新经营理念,从而使博物馆馆藏资源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二)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

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意经济政策的引导,因此,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需要进行整体性、长远性和科学性的规划。一方面应敦促相关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博物馆资源开展商业性开发的专项规划,从而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提供强力政策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博物馆相关主管部门应主动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博物馆行业管理体系之中来,建立健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发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为新时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人才建设,实现联合开发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效果,归根结底还需要博物馆工作者这一实践主体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许多博物馆普遍缺乏既拥有文博专业知识又懂得文创产品开发的优秀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的要求积极引进各种优秀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更新业务技能、增强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涉及多个领域且结构相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我们争取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开发以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四)立足特色藏品,贴近市场需求

在现实中每一个博物馆都具有特色藏品,这就需要设计者积极探索,从自身的特色藏品中寻找创作灵感,充分挖掘馆藏资源文化内涵,努力找准产品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丰富内涵和馆藏特色,以区别于其他文化商品。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不仅需要有好的设计,同时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出更多具有实用性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加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姣.“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J].文物世界,2016(21):64-66.

[2]熊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16(32):72-73.

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05-02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曾说:博物馆文化产品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宣传和推广博物馆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这里所讲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非物质形态的知识、思想以及服务,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表现的书籍、复制品、纪念品等。而这类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外化为物的文化产品,或可以称之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逐渐为博物馆界所重视。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从目前调查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博物馆馆藏文物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饰物、实用物等工艺品;第二类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复制和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馆藏文物或与博物馆展览相关的书籍、出版物及各种纪念品。虽然对于文化衍生品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大,但目前多数博物馆对于此类文化衍生品的开发起步较晚且资源不足,对于体积、重量、用途、观众心理、观众需求、市场上类似产品销售情况、包装设计等因素尚缺乏全局考虑,仍显现出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品类单调,开发无序等缺陷。笔者认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不仅要依托单体文物所衍生的信息、知识及审美价值,同时还需秉承下述几方面因素,才能够逐渐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具有博物馆特色的系列文化衍生品,成为宣传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紧密结合博物馆文化活动,突出自身特色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曾讲: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新的原料元素,是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厚重的优质资源,是失职。因而博物馆各类衍生产品的开发都应依托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各类文化活动而存在,这一特征也是其他文化衍生品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所共同具备的特征之一。随着文化事业快速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加速的步伐,各类博物馆也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大力发展以文物展览展示为主的,寓教于乐的文化展览展示鉴赏、观光、休闲娱乐、度假、餐饮、信息提供、资料查询服务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和活动。各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可以给这些博物馆参与者带来各种感官的触动,可以使人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参与者可以因为各自的阅历不同得到属于自己的体验,进而会自觉地产生保留住或珍藏这种认同感或体验的欲望,故此,博物馆推出与展览陈列等文化活动相配套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正好可以使人们的这种愿望得到满足,促成消费。因此,博物馆的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应该是这类文化活动的补充以及其他形式上的延伸,而这类文化活动又会在文化衍生品的推广过程中成为了最直观和最有效的宣传和销售方式。如大英博物馆曾于2007年9月推出“秦始皇·中国兵马俑特展”,大英博物馆为配合此次展览推出的各类明信片、文具、文物模型等兵马俑系列纪念品,仅此类文化衍生品的收入就足以支付该展览的借展费用了。

当然,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并非否定文化衍生品开发上的创新,在利用馆藏文物的器形或者纹饰进行创作设计时,既不可以将这些文化符号简单地堆砌,也不可以将这些元素随意改动,而是需要将这类文化符号进行提取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不仅要保留文物的精神内涵,还需要注重市场需求,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或流行元素,在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还可以赋予实用性,使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二、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目标观众群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是博物馆文物和文化艺术的符号,需要能够代表本地区、本民族历史文化特色,而以往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多是作为外事活动馈赠之用,或者作为一些文物、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研究、借鉴之用。博物馆开发出的文化衍生品多是具有地域和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高档次、高文化艺术品味的商品,以满足这些需求。

现阶段,博物馆文化衍生品还应更多的考虑大众需求,由礼品与专业研究之用的产品,逐渐转向纪念和生活日用品。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推进,观众的数量以及背景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的侧重也随之倾斜,因而在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设计中需要对消费人群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注重市场需求,确定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目标消费人群,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产品。目前阶段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价格低、实用性强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化衍生品才是首选,而对于注重艺术性、收藏的小众来说,衍生品的生产则要少而精,甚至可以效法国际流行时尚品牌经常推出的限量版产品等,吸引高端消费者。因此,博物馆的文化衍生品需要将高档化和平民化相结合,各类产品可以设定高、中、低等多个价位或多个品种,把握材质、形状、大小的区别,形成多种类、不同档次的产品体系,更广泛地与购买者产生心理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充分满足观众将“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满足不同观众人群的需求。

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3-000110-02

一、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意义

文化创意产品对博物馆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之功能侧重各有不同。我国博物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发挥的是收藏和研究功能。随着时展,博物馆教育功能不断增强,欧美流行有博物馆的3E功能一说,即“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ion,Entertain,Enrich)。与此对应,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和不断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一般而言,博物馆承载使命主要有三:按学术价值,博物馆是对其珍藏的人类文化遗产实物进行研究的机构;按教育意义,博物馆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从经济价值看,博物馆可面向旅游业,成为吸引国内和国外游客的重要手段之一。毋庸置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对博物馆上述三种使命的完成都具有补充和完善的价值。作为博物馆的衍生品,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根本目的不应当是盈利,而是向普罗大众传播与人类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知识信息。参观者购买一件博物馆衍生产品,就相当于将该博物馆想要展示和传达的某个文化信息带到博物馆之外,这一过程按其实质看是在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大众功能,并将博物馆的世界与普罗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创意产品还能够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保障之一。博物馆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撑,若过分依赖政府扶持、经费来源单一,对博物馆维持其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肯定存在不利因素。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早已开始不断拓展经费的来源,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是其中重要一环。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目前衍生品收入占博物馆运营总成本的30%左右,成为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营、实现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博物馆本身的存在也无法脱离市场,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良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为在市场中存在的参观者对该博物馆的接受和喜爱程度,也在一定意义上展现博物馆教育功能行使的成效。拥有一个好的博物馆纪念品商店的博物馆未必是一家好的博物馆,但一家优秀的博物馆一定拥有一系列良好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忽视市场,意味其曲高和寡,虽高雅但未能让普通群众所接受。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不仅是博物馆日常运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博物馆承办好坏的标准之一。

二、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特征分析

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并非完全依靠博物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是将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外包给不同专业公司完成。因此搭建一个专业性合作平台就格外重要。早在1955年,美国就创建了非营利性、国际性的组织“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StoreAssociation,简称M.S.A),为博物馆和厂商的合作提供平台,形成一个体系成熟、分工明确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链。博物馆可通过该组织找到专业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厂商也可通过该组织将自己的设计与生产向博物馆进行推介。该组织对于衍生品的分类格外细致,首先将供应商细分为21类(表1),每一类下又分为若干类。例如家居和花园用品一类就细分为酒吧酒具、洗浴用品、蜡烛、时钟、装饰玻璃、面料、家具、园艺工具、草药、厨房产品、灯、地毯、彩色玻璃、餐具、纺织品、花瓶、风铃、纱/羊毛等近30类。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提供的不仅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相关专业服务,例如商店设计、平面设计、产品开发、互联网、库存系统设计、零售管理系统等。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协调了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从而有益于产品制作的精致。其次从开发特征看,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衍生广泛、类型丰富等特点。譬如大英博物馆将产品分为书籍和媒体、首饰、雕塑、家居和办公用品、服饰、儿童产品、美术作品七大类。大都会博物馆分为首饰、手表、书籍和媒体、挂画、家居装饰、文具、服装、手提袋和配件、儿童产品九大类。上述每一大类下还有细致划分,这里不一一赘述。同时产品档次划分明显,既有高档品,也有中低档品。高档品有标价为5000英镑以上的精美复制艺术品,低档品有标价为1.99英镑的展现古埃及女祭司风貌的面具。产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背景,体现了显著的创新意识,譬如印有梵高作品的IPAD保护壳、印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镇等。同时为凸显独创性,不能和博物馆外普通市场上的产品类同,博物馆创意产品必须拥有丰富文化教育内涵。譬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线商店中对每件产品的设计缘由都有描述,并有“艺术史”(ArtHistory)一栏对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补充介绍。纵观国外成功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验,儿童产品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产品的一级分类中就将儿童用品单独列出。开发的儿童音像制品、书籍科普类、玩具游戏类等产品内容十分广泛,针对性很强。例如大都会博物馆就开发有专门帮助儿童进入博物馆世界的入门书籍《博物馆入门》(MuseumABC)。而目前国内博物馆在儿童产品开发方面稍有欠缺,例如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出版物非常少。甚至很多图书的专业性实在过强、普适性较差,不仅不合适儿童读阅,可能普通成年参观者也未必会感兴趣。若这些书籍只针对的是专业人士,则它们又远离了博物馆的教育初衷。

三、借鉴与启示

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首先需要重视专业分工与合作并举。与普通文化产品不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涉及的专业知识背景复杂,因此全部外包给社会公司肯定不行,反之单独依靠博物馆完成则也有弊端。因此产品的开发只能走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道路。很明显为了让这条道路走得更为顺畅,建立一个专业市场平台是当务之急。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平台的搭建其实并不困难。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可以效仿国外建立一个专业性组织,令所有会员在组织内部可以完成资源共享,从而互利互助,帮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中做到专业化与精细化。产品的开发也须定位准确、内涵鲜明,紧密联系博物馆的使命与功能,明确其开发的目的和承载的责任,尽可能地拉近参观者与历史的距离。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反而使产品与博物馆本身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反映的是人类历史的变迁与人类文化记忆的传承,因此其开发过程中不能忽视博物馆本身的社会责任,务必要体现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历史文化背景的融入,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和普通文化产品最大的区别。此外文化创意产品内涵中的地域性也值得重视,产品的设计最好能与当地文化历史传统遥相呼应。当然博物馆的灵魂是展品,其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也毫无疑问要以展品为中心,尤其是“镇馆之宝”应格外突出。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精品其实很多,尤其是复制艺术品。但这些精品往往价格十分昂贵,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至于价格便宜的,则粗制滥造为多,缺乏独创性,类似产品充斥着博物馆外的普通市场,这早已为人所诟病。因此所谓制作精细,更多针对的是中低档品。如何开发既对历史负责,也让普通群众喜爱的中低档文化产品,值得我们深究。参考国外博物馆的中低档文化创意产品,抓住的无非是“精”和“新”二字。一把普通的雨伞可以和名画相结合,最妙的是当人举伞漫步时,伞上的人物也正在公园中闲庭信步;书桌上的书镇可以印上古埃及象形文字,似乎暗示着人们在看书时思维应不断加以拓展。精美的制作和处处体现的美妙构思,值得我们借鉴。归根结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要以人为本,尊重观众、重视观众、研究观众。博物馆设立的初衷是将文化与普罗大众结合起来,因此其衍生品的开发也要本着尊重观众的出发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的直接目的不应当是从观众的钱包中获取利益,而是帮助参观者在精神上获得新的启迪,帮助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回心灵的家园,最终对购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形象逼真、亲切动人,使得购买者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意味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很有意义,但这并非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文儒.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M].文物出版社,2002.

[2]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3]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2007年版本)[M].第三条术语定义.

[4]姚安.博物馆12讲[M].科学出版社,2011.

[5]云菲.博物馆纪念品离创意有多远[J].中国艺术报,2007.

第6篇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能够将文化藏品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可以让观众把国宝文明带回家。

关键词:

博物馆;文化创意文化创意近年来成为不断升温的一个热门词汇,全国各大博物馆纷纷走上打造本馆文创特色产品之路。今年6月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让文物活起来——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吸引了全国44家文博单位共500多种文创产品参展,彰显了当前博物馆界对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

尽管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势头良好,但因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在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中,印有文物标识性纹饰的冰箱贴、钥匙扣、马克杯、笔记本、书签等占绝大多数,设计思路大多平淡无奇。国内博物馆商店由于产品种类单一,设计缺乏新意,常常是观众“过而不入”的参观盲区。笔者结合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经费紧张,经验缺乏,政策不完善。如今,博物馆大多是免费开放,经费来源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每年的经费一般只够维持日常运营,开发文创产品明显资金匮乏。在日常运营中,博物馆与市场接触机会较少,导致缺乏文创产品营销经验。

第二,博物馆特色不明显,产品缺乏博物馆特色。如有些产品只是把书画作品或者文物的图案直接印制在丝巾、抱枕、T恤、文具用品、茶具等物品上;有些产品只是对文物实体进行了模拟复制;有些产品与旅游纪念品十分相似,缺乏实用性和好的创意。

第三,品种雷同,缺乏新鲜感。有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跟风严重,严重雷同,如耳机、调味罐、U盘、纸扇、香炉、书签、雨伞、杯子等相似产品屡见不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让观众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再购买一两件有纪念意义的商品,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已成为当代博物馆的共识。笔者认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文创产品,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三是要组建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团队,提高产品质量和内涵;四是注重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市场嗅觉敏锐、擅长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五是在产业链条上要注重完整性,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选择合作企业。

第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宏观体制改革。为促进文创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需出台更加明确的宏观政策及详细的法律条文,具体包含出资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利润分配问题、企业合作问题、税收减免问题等。

第二,建立有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缩短周期,提高效率。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项冗长、繁杂的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开展工作。成功开发出新产品的关键是缩短开发周期,建立有效的开发模式,这样不仅能节省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成本,还能节省资金成本。

第三,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前期,要进行全面、缜密的调查研究,制定文创产品开发任务。博物馆只有通过真实、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制定正确的产品开发计划,提高开发的成功率,避免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半途而废,或者产品开发出来却不被市场认可。

第四,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要加强沟通,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做出详细有效的调查报告。这不仅需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人员搜集大量市场信息,还需要博物馆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可组织一个项目小组,及时为开发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相关参考数据和信息。

第五,多方位开拓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销售渠道,尝试与企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合作来推广产品,拓宽销售范围。博物馆的很多形象资源具有发展成形象品牌的潜力,应积极挖掘品牌潜力,并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其品牌价值。

第7篇

摘 要 博物馆在文化衍生品领域的的动作越来越引人关注,正在成为引领消费时尚的一股新的力量,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文章就淮安市博物馆如何在文化衍生品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应有作用,提出了具体路径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衍生品 路径

淮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类博物馆遍布全市,有淮安市博物馆、淮阴艺术馆、淮安运河博物馆、淮安名人博物馆、西游记博物馆、淮扬菜博物馆等,它们无疑给淮安这座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和景色亮点,但目前淮安各博物馆在文化衍生品开发方面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高水平创意人才和创意产品短缺,没有自己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团队,研发创意能力弱;二是博物馆产业化运作思路保守,缺乏对文化衍生品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思路的整体把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路径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借用外脑,为我所有

可考虑采用众包模式,或通过举办文博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大赛等,获取最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案,借用外脑克服淮安博物馆创意人才不足问题。同时,建议在北京或上海、深圳、杭州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设立文化衍生品设计公司或文化创意工作室,聘用当地高素质创意人才为我所有。

二、建立创客空间

在有条件的博物馆、历史街区内,辟出一定的办公空间,以低租金或免租金或政府提供租金补贴的形式,吸引艺术家、文化创客进驻,形成各类文化创意人才、创客等要素的集聚,让艺术家、创客们在博物馆、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感触下,在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闪现创意灵感,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使博物馆成为文化创意产品中心。

三、面向大众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应走大众消费路线,与大众需求相对接,不能高高在上,眼睛只盯着一小部分高雅艺术欣赏者和艺术品收藏者的需求,文化要形成产业就要形成规模效应,就应面向大众市场,将博物馆文化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中,从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层面来进行形式创新。

四、实施市场细分策略

博物馆在开发衍生品过程中,必须对目标群体进行精细化分类,要充分考虑知识层次、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化需求。做到既有收藏价值的高仿真品,也有开发适合大众消费、价廉物美的博物馆衍生品,还有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高档礼品,等,这种兼顾不同群体的经营理念可望引来更多公众的追捧。

文化衍生品开发在面向各类公众考虑年龄层面的因素时,应将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作为重点客户群体加之关注,通过将文物的古典神韵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不仅给公众带来新鲜感,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很注重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即使是一个设计简朴的糖果盒,也会把馆内藏品的知识印在盒子的背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举手间拉近了博物馆和年轻人的距离。

此外,纵观国外成功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验,儿童产品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产品的一级分类中就将儿童用品单独列出,开发的儿童音像制品、书籍科普类、玩具游戏类等产品内容十分广泛,针对性很强。淮安各博物馆在这方面应该事在人为,也大有可为。

五、搭建专业性合作平台

在国外,许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也并非完全依靠博物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是将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外包给不同专业公司完成,因此搭建一个专业性合作平台就格外重要。建议由淮安文化产业协会牵头搭建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性合作平台,努力打造一个体系成熟、分工明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链,让平台成员可通过该平台找到专业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厂商,也可通过该平台将自己设计与生产的创意产品推向市场。

六、向旅游等其他产业渗透融合

博物馆应积极通过将自己的文化创意元素、特色主题、文化符号,植入到旅游纪念品、旅游景点景物上,融入到服饰、日用品、消费电子品等工业品上,增强淮安旅游I、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淮安旅游业、制造业的发展。还可把博物馆文化创意和衍生产品与服务业结合起来,将自己提炼的文化艺术主题概念和文化符号,通过授权,与咖啡馆、餐厅以及娱乐场所相融合,将博物馆文化艺术融入到人们的休闲生活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编号:2015JDXM036)之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教育文化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1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课外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相信直观体验式的教学更有益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而博物馆无疑是提供这种体验式学习的优选场所。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教育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儿童教育作为在校教育、社会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础构成,已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及家庭开展进行,博物馆应积极关注儿童成长,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自身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承担起博物馆应尽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一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多年来,博物馆定义虽被不断修改,但其教育功能一直倍受重视。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维也纳大会,把博物馆教育提到了首位:“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虽然当前中国的博物馆教育并没有正式纳入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不断满足人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多重诉求,儿童教育正日益发展为博物馆教育的中心任务。

从宏观上来看,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程序性教育,另一类是非程序性教育。每个人按照同一模式,按部就班完成的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称之为程序性教育;反之,另一种教育为非程序性教育,比如参观博物馆、外出旅游等方式对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更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然而非程序性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博物馆在中国儿童教育中必将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和开展的多种社会活动,多维度发挥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而博物馆文化产品作为展览的延伸,更是满足了观众的文化教育需求和将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重视博物馆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开发,是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而关注博物馆文化产品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体现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及博物馆在提升社会教育功能方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进入博物馆,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存在困难,许多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为了让孩子体验一下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熏陶一种习惯,希望能够从博物馆商店带回一些适合孩子的、具有博物馆特征的东西。所以如何将文化产品作为展览的延伸,让这些孩子把博物馆带回家,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是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博物馆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现状

目前,国内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呈现多样性,主要分为三种:(1)文物复(仿)制品类,以馆藏特色藏品等高仿品为主,此类产品制作工艺相对要求较高,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也偏高;(2)出版物品类,主要出售展览内容图录和馆藏文物研究相关的书籍等,此类图书印刷精美,但因发行量较少,价格相对稍高;(3)文化创意产品类:包括文具、配饰、家居用品等,博物馆的文化元素以简单直接的形式融入这些产品中,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大都属于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开发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携带,又具实用性,比较受普通观众的欢迎。

就目前中国大部分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况看,产品类别具有趋同性,文物复(仿)制品类和出版物品类产品主要基于本馆重点文物以及展览来设计,价格偏高;文化创意产品多集中在将博物馆文化元素直接附加在产品上,如书签、丝巾、冰箱贴等趋于平面化的产品;还有一部分产品如拼图类娱乐产品比较常见,适合孩子口味,较受欢迎。其中教育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展览介绍图录、馆藏文物资料等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相关的书籍,这类专业型书籍所针对的主要是成人观众,且部分图书价格高昂,精品文物或展览内容的审美价值、文化精神并未得到更有深度的提取、展现和整合,大多数观众只是翻看而已,并不会购买,这种有价无市的情况在各个博物馆都普遍存在。除此,其他教育类产品鲜少看见。博物馆针对儿童的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存在明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缺乏积极性。长期以来大多数博物馆比较重视展览举办的艺术性和文物的价值性,忽视展览的后续传播方式。对于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产品的类别上以模仿居多,品质单一,缺少对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以及拓展文化产品的种类。

第二,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意性,产品层次单一,除了展览介绍图录、馆藏文物资料之外,针对儿童教育的产品不仅种类少,而且各馆呈现趋同现象,教育类产品的开发虽不乏自身特色,但缺少适合儿童观众的产品。

第三,博物馆缺乏既懂博物馆经营,又懂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懂得博物馆文化底蕴,对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又有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能力,并且对儿童教育有一定了解,人才的缺乏导致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

三 博物馆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设想

博物馆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适时转变教育

――――――――――――――――――――――――――

* 安徽博物院2012年院级课题项目(编号:AB2012003)

观念,创新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内容,是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社会进步、教育变革的共同要求。对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笔者有几点设想:

第一,构建区域博物馆文化产品资源交流平台。在经济、文化、信息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中的交叉互补不断增多,实现文化、人才资源共享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国内各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可以依托博物馆协会或者联盟的平台,加强各馆原创文化产品的交流,借鉴并发掘博物馆自身的优势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对于区域内的各博物馆,以省级馆为龙头,在加强区域内展品及展览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的同时,文化产品的开发应积极吸取并融合区域内文物及展览资源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第二,转换展览策划观念,除了对陈列展览本身的选题策划,还要加大对以陈列展览为主体的综合文化活动的策划力度,将产品开发纳入到博物馆展览策划中,在陈列展览的筹划策展阶段,文化产品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理解展陈意图,把握展品精神,进行文化产品的策划和设计。并且积极寻求多渠道合作开发,结合高校和专业设计公司的设计资源,形成动态的设计团队,使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开发,具有博物馆文化的独特优势,形成与儿童教育课堂辅助教材不同的、具有博物馆文化特点的教育类文化产品,从而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与儿童教育专家或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博物馆文化内容,开发适合儿童的文化产品。可在博物馆官方网站上建立儿童观众互动空间,长期有效地吸取儿童观众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建议与意见。教育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养,获得安身立命的道德、文化基础。要从博物馆文化出发,给之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

第四,开阔思路,拓展教育类文化产品的种类,对儿童观众根据年龄层段再进行具体分析和细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开发设计不同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对藏品及展览的研究,深度挖掘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增强产品的故事性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同时与学校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譬如邀请教师到展厅现场教学,或结合中小学生课本中出现的历史内容(通常会出现在语文、历史、地理等教科书中),邀请学生们来到博物馆,请专家在文物面前进行现场讲解,解答问题,从而将主观、抽象的教科书内容转化为客观、真实的现场教学,将现场教学录制成影像资料产品,在中小学课堂上播放与之相关的博物馆教学光盘,两者相辅相成。这些光盘还可随博物馆宣讲队走进基层,赠予那些不能常进博物馆的地县乡级民众、学生,从而使博物馆教育能真正地面向广大的基层群众。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博物馆衍生商品开发与营销的意义

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出现,能够满足人们对文物藏品的喜爱和收藏,满足大众的符号化、审美化、精神化需求。消费者将衍生商品购买回家,能够充实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从而延长对相关文化信息的印象。同时,博物馆衍生商品为博物馆普及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更好的传播了文化信息,从而使博物馆教育更加广泛。博物馆通过开发和营销衍生商品,能够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从而为博物馆的维护与管理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博物馆通过发展衍生商品,能够推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同时也能够对赝品市场发挥一定的打击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博物馆衍生商品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怀旧复古、装饰家居、旅游纪念、馈赠亲友、审美意趣、古物把玩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营销,能够提供一种良好的文化消费机会给普通大众。人们在购买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同时,也间接的为博物馆的发展和维护做出了贡献。此外,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营销除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之外,还能够使博物馆的资源活化,加强艺术家、合作厂商、赞助单位、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的融合。

二、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博物馆衍生商品开发与营销之前,应当进行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宗旨的明确、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数字化藏品图文数据库的建立等。例如,在其商品营销网页中明确指出,博物馆商店并不是普通的零售商店,它需要承载更多的责任,使博物馆的功能得到延续。在为消费者提供购物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博物馆的良好浏览环境。

(二)自行研发台湾故宫博物馆对衍生商品的自行研发,能够将主导权完全保留在博物馆,从而更好的掌控衍生商品的设计方向,从而得到满足博物馆需求的衍生商品。同时,可对博物馆加以利用,从而提高衍生商品的辨识度和特色。此外,还可节省委托设计的花费,从而提高经济收益。对此,台湾故宫已经实现了完全独立的自信研发体系,其商品研究发展部门能够设计出合适的衍生商品。

(三)授权合作很多博物馆中缺乏专业的设计和制造条件,因此需要与生产厂商进行授权合作。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避免衍生商品的制作成本,并且利用最终的审核权来把控衍生商品的质量。同时,由于没有局限在博物馆内部销售,因此扩展了衍生商品的市场广度。此外,在为博物馆带来更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授权厂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良好的发展机会。

(四)公开采购公开采购主要是博物馆通过展会、博物馆纪念品店、礼品交易中心、手工艺博览会等外部市场,对符合自己博物馆的衍生商品成品进行直接订购。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外购商品的市场性通常较为良好,因此能够对自己的销售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外购商品通常会选择具有独立、鲜明设计风格的,从而丰富本馆的种类。此外,本馆也无需承担开发成本。

(五)创意设计博物馆也国内外的设计师进行合作,开展了一些列独具特色的衍生商品开发计划,开发出了很多具有良好创意的衍生商品,同时也举行了很多相关的活动,使得台湾故宫及其博物馆藏品得到了十分良好的宣传和推广机会。此外,还举办了一些创意设计大赛,对获奖作品进行批量生产。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衍生商品的开发,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宣传效果。

三、博物馆衍生商品的营销

(一)产品策略目前,在博物馆中,已经开发出超过三千种衍生商品,主要包括典藏精品、图书影音、生活用品、流行饰品、书法绘画等不同种类。其价格从四十元新台币到二十万元新台币不等,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其所销售的衍生商品中,毛公鼎、肉形石、翠玉白菜最受欢迎。据统计,其中最受欢迎的数时间商品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翠玉白菜的衍生商品。

(二)定价策略在对衍生商品进行定价的时候,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采取最为合适的定价策略,才能够对运营效率进行有效的掌控,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因此,在制定衍生商品定价策略的时候,应当避免带给人们廉价店、折扣店的感觉。同时,应根据不同职业、收入、年龄的消费者,制定不同区间的定价,注重高价与平价的搭配。此外,在定价时,应当考虑到包装、运输、设计等方面的隐性成本。

(三)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涉及到很多具有关联的组织,从而为消费者更好的提供商品和服务。销售渠道主要可以分为虚拟和实体两种,虚拟销售主要包括电视购物、邮购、网络购物等,实体销售渠道主要包括量贩店、专卖店、精品店、便利店等。在博物馆的衍生商品销售中,主要采取了网络商店、管外专卖店、馆内商店等销售渠道。

第10篇

关键词:博物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

一、国内外博物馆发展述评

在美国颁布的《博物馆服务法》中专门提到“鼓励和支持博物馆在教学方面的广大作用,鼓励它们与正规的初等、中等和中等以后教育系统以及所有不同年龄组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协力合作”。[1]博物馆被视为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赖的器物信息资源之一”,通过提供互动性活动,让学生得以接受科学、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教育。除此以外美国博物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具备借鉴意义。博物馆出资让工作人员去大学课堂听课进行深造,其中包括警卫和文物修复师,这证明博物馆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00年英国出台了《博物馆的学习力—博物馆教育的愿景》提出博物馆能够推广教学课程国家并运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将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中去,同时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优秀公民等作用。博物馆课程设计十分合理,例如作为设计艺术博物馆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儿童博物馆,会根据大中小学生以及研究生进行分类然后设置不同教学模块,每一阶段需要掌握不同水平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技巧,不同课程的教师会与选择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某一主题的探讨中师生需要掌握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英国博物馆与学校课程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中国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大力强调文博事业的发展,各政府部门积极落实这一政策,博物馆出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高度重视要极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2]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

二、博物馆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1.增加参与感,激发自主性深入博物馆,可以体验到文物背后的信息,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形象生动的展示在眼前。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单纯的知识灌输向体验感知方面发展,知识记忆更加牢固。那些枯燥的声音、纹理、光感等可以通过真实的物体表现出来,博物馆的寓教于乐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及自主学习性。

2.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科学文化机构,它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是其他任何单一功能机构所不能比拟的。[3]博物馆起着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传播平台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接收到传统文化知识洗礼的同时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3.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增加认同感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地区的遗产,是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所在大学的地域文化不够了解,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拓展知识面,激起更高的精神追求以及民族认同感。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音乐类、美术类作品欣赏,课程体系单一,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且理论类知识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兴致较低,课程效果较差。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应探索新型的教学手段,加强课程体系的开发,将趣味性、实践性课程引进课堂,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师资建设有待加强而教师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公共艺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达标,艺术教育教师受编制、经费、重视程度较低等影响,以兼职教师和临聘教师为主,师资稳定性不强。这些教师一般只擅长某专业的知识,但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的甚少。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亟须专业的教师。

3.实践活动与模式有待丰富艺术教育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当前高校对实践活动中缺乏重视,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设计、开展富有本校特色的实践课程,过度重视理论的发展。同时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场所和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活动无法开展。

四、博物馆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融合策略

1.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融合将博物馆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做到全校学生均可选修。这一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对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博物馆和学生变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学校和博物馆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将国家的课程标准与公共艺术教育融合起来,开发有特色的课程。(1)趣味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确保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老师、学生以及馆内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充分利用馆内的资源。教师和馆内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不同主题的活动设计开发,保证课程的趣味性,打破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可以采取双向导师授课模式,让馆内工作人员或艺术家、博物馆专家学者走进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传授知识、经验。例如可以开发彩陶修复课程,由专业人员讲解作品的制作,学生动手实践,老师从旁辅助,达到“做中学”的效果。(2)地域性地域文化往往从侧面展示了当地的发展水平,凸显了当地特色文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并拥有大量相关人才和优秀作品。而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应将当地的地域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让当地的特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非遗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来,如京剧、剪纸、扎染、皮影等,既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又丰富了课程内容。(3)多元化现代的学习已经不仅限于课程知识的记忆,还要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将博物馆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以采用实地调查、会议讨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赏析等方式。课程的开发做到多主题式,多学科的,且与博物馆资源密切相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作为全校选修的课程,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掌握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高校学生想法比较超前,可以打破博物馆固有的想法思路,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同时学生也可以得到锻炼提高。文创产品完成之后进入销售流程,需要市场营销类、金融类的学生根据课程的设计,完成产品的销售策划,并考虑如何将设计好的文创产品卖出去。将想法思路写成计划书,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既可以获取收益,又可以提升博物馆知名度。游客将兼具审美及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带回家,这一行为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而博物馆的讲解,可以与相关专业学生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作品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类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开发如博物馆云展览、馆内物品动态展示等博物馆小程序,这些课程既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又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馆校结合的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4)综合性博物馆涵盖着历史、艺术、自然和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可以提供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课程的设计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主题的探讨中,要涉及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多门学科知识,注重学生在交流沟通、情感表达、实验技巧、团结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优势。

2.完善师资队伍博物馆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融合必须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基于当前高校教师对博物馆相关知识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博物馆人员对于学科知识的认识不深,博物馆和高校要致力于专职教师人才的培养。师资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要涉及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的培养。不论是高校还是博物馆都应该把师资培养放到首位,优秀的教师会给课程带来更多的乐趣,便于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很多艺术家有着多年的收藏经验,他们在爱好的驱使下会掌握很多的相关知识,虽然不是专家,却各有所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类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艺术家进课堂或开办讲座的形式,吸引社会上的这类人才加入师资队伍,让知识教育由“传授”变为“分享”。博物馆工作人员、教师、专业人员三者的结合,可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3.构建特色实践模式应结合当今博物馆以及各学科的发展概况,认识到博物馆这一教学资源的特殊地位,提高其重视度,博物馆走进课堂,让学生体验不同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开设艺术工作坊、艺术调查、艺术创作、实地考察等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构建特色实践模式。特色实践模式方面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能力的不足,及时弥补,及时改正。

第11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

1 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

1.1 文化创意经济的全球趋势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的经济力,开始相继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诸如一些博物馆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英国、美国等先进文化大国;中国、印度、泰国这些处于转型之中的国家,他们都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些国家开始意识到文化创造对于经济的影响力。自“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点。步入20世纪以来,全球创意商品贸易金额不断攀升,1995~2005年,每年的成长率达到了6.4%,2000~2005年成长率更是高达8.7%,文化创意带来的经济呈现出强劲有力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软实力正在逐步增强。而博物馆作为文明最核心的集中地,是一个国家的最具代表的文化名片,充分挖掘博物馆藏品背后的价值,亦可产生相应的经济附加值。

1.2 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首先要评估其优势与机会。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沉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仅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就达150万件套,其中绘画43202件、书法54927件、陶瓷349161件、漆器17707件、织绣139592件,另有正在整理的其他文物资料及古籍等约20万件册。纵观全国,每个省份都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建有博物馆,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是其他国家博物馆无法比拟的,这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第二,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年来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因此,文化衍生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并且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第三,科技发达,创意可以依托于科学技术,多元结合,再通过新兴媒体传播。第四,优秀人才辈出,大家对于我国历史文物的热爱,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学者、机构组织都把目光投向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第五,国家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博物馆管理者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2 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的认识及思考

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开发经营还处于起步、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水平较薄弱,与一些博物馆文创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产品开发模式落后

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过程中,电脑显示器上的创意想法与实物之间的落差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文化纪念品,通过提炼原作品的元素再加以整合设计,在电脑上呈现出的完美图稿,但看到实物的时候却让人大失所望,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与制作工艺的衔接不够成熟。而国际著名品牌或设计机构的文创产品设计,都有着一套成熟有效的设计指南与严格的制作流程。例如,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和他的供应链已经磨合了数十年,其成熟的博物馆文焕创意产业背后的供应链也是十分完善的,反观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2.2 数字化模式的缺失

众所周知,我国博物馆藏品种类庞大,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藏品,设计人员本身就对这些藏品缺乏了解,而了解的途径也只是隔着展厅的玻璃去了解。我国博物馆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藏品数字化体系,这就导致了相关人员试图去了解的时候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无法真正的了解藏品的文化底蕴。而国外成熟的博物馆文创产业体系早已建立起庞大的数字化体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动资料来研究,并且这些图片是可以作为商业的高清大图。这样的数字化体系,同时还对外授权,对于想要了解的个人、公司、机构组织,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购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也利于博物馆肩负起社会教育意义的责任。

2.3 品种单一、产品雷同

纵观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品,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文化衍生品,除了地域的不同,几乎没有形状、功能上的区别。同时,缺乏个性鲜明深层次的创意,没有差异性,品种较单一。许多产品在消费者买回家后就遗忘在角落。著名的“博物院”文化衍生品十分成熟,其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日常用品,还包括了餐饮类。作为“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的藏品,还被做成了餐饮形式的食品。这样的创意,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思考。

2.4 制作工艺较为粗糙

由于产品开发模式较为落后,因此,博物馆背后的供应链厂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来作为标准,产品质量粗糙。因此,大众对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印象也是较为“粗糙”。

3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

当下,是一个充满了激情创意的时代,面对巨大的文化需求和消费市场,我国博物馆已经做好了准备,也为自身设定了目标:打造具有国家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博物馆,传承文化,引导教育。虽然目前中国博物馆整体呈现出对文创产业的关注,也已经付出了诸多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博物馆文创产业既是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产业,而文化创意的根本就在于文化,产品能否鲜活则在于创意。博物馆应该怎样挖掘藏品的潜力,进而将创意与其相结合,并且在时尚与日常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直困扰着文创产业发展的难题。同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性的机构,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不能让商业性掩盖了教育意义。因此,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产业。只有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熟体系,革新理念,才能改变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落后的面貌。充分挖掘资源,相信可以打造属于我们的博物馆名片。

参考文献:

[1] 李艳.文化产品开发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N].中国文物报,2010-02-10.

[2] 吕舟.浅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J].时代报告(学术版).

[3]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台湾文化创意发展年报[Z].

第12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文化传播

一、博物馆文化传播

在社会文化的运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化传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商业模式,一是公益模式。现在的很多博物馆的性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机构。所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主要就是以第二种模式――公益模式开展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的制度,中国博物馆的公益性特征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博物馆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收藏与传播。何谓收藏,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与博物馆定位相适宜的历史遗存,在进行审定、筛选之后将之作为文物而收藏或保护。而传播则是以一定的形式将所收藏或保护的文物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传播给社会大众,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

作为一项传统的传播形式,博物馆陈列在博物馆文化传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具有展出价值的文物进行陈列,对陈列的物品作出详细的设计都是对文化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外的博物馆的新理念不断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展示技术及设备也被运用到了我国博物馆的陈列中。

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博物馆的宣教讲解。对于观众来说,再美的陈列还是停留在视觉过程中,要他们自我组合、树立并寻找出有益的信息,还是需要专业的博物馆人员给予指导。在博物馆文化传播过程中,对博物馆专业人员也越来越重视。以人的因素为基本考虑点的陈列往往有更长久的时效性,更符合博物馆陈列相对稳定的特性,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二、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在博物馆文化产业中,除了博物馆文化传播之外,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成为了博物馆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在通俗意义上就是指那些和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联系的一系列带有纪念意义的商品,运载着博物馆主题相关的历史、科学、文化个性和艺术品位。这些产品一旦被观众带出馆门,这些信息就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销售到哪里,这些相联系的历史、科学、文化信息就可以传播到哪里。所以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要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工作。

三、如何开发博物馆衍生产品

目前,博物馆自主开发的创意产品形式主要以画册、光盘、明信片、文物仿复制品、服饰、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为主。个别博物馆在文化衍生产品开发中虽然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整体看来,我国博物馆行业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由于时间和资金,制作数量,消费群数量等等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一定压力和限制。衍生产品结构有待完善,产品质量也有待提高,成本有待下降。从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产业化还任重道远。如何提升我们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缩短开发周期,建立更有效的开发模式

产品开发确实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所以对产品进行开发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程序,只有严格遵循程序才能使产品开发工作协调、顺利的进行。一般来说,产品的开发流程从产品定位到设计再到生产,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所以再准备产品开发之初,要进行更全面的调查研究。制定产品开发任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有详细可靠的调查研究报告就可以为开发产品提供正确的计划,也更容易再产品上市后得到市场的认可。

除此之外还需要博物馆内部成员的紧密配合,博物馆的文化衍生产品开发人员应当与不同的人员进行密切沟通以便获取准确信息,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

2.依托展馆,多方位进行产品销售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规模受到制约的一大因素是博物馆的销售力不足。产品开发人员都知道自主开发的产品想要投入生产需要一定的起定量。如果缺乏市场需求,没有销售力,不仅会造成资金流转不及同时大量的库存也会造成压力。所以博物馆在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时不仅要积极进行开发还要拓宽销售途径。采用灵活的手段,尝试不同渠道积极进行销售。第一,采用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的销售网点就从纽约一直铺到了欧洲的超市,虽然国内许多博物馆比起大都会博物馆在社会影响力和开发实力上都有差距,但是这样灵活的销售模式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博物馆除了依赖参观客流的提升外,还可以尝试向一些社会机构合作推广产品,提高产品的开发营销范围。

第二,关注与博物馆相联系的行业展会。近几年来,行业类的相关展会发展迅速,已成功举办过两届的“中国仿古工艺品及技术展览会暨中国文物衍生创意商品展览会”在业内引起广泛好评,该展会旨在为文化创意产品和国际专业卖家搭建交流平台,所以博物馆可以对类似这些活动多予以关注并积极参与,抓住机会,积极推广自己的文化衍生产品。

第三,挖掘品牌潜力,提升品牌价值。还可以利用产品形象进行市场拓展,博物馆的形象资源很多,LOGO,特色文物,都具有发展成优秀的形象品牌的潜力。如果可以利用这些进行策划,那么可以很大力度的提升产品品牌的价值。当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再对此进行授权,这样可以从更大角度上获益。现在有些博物馆会涉及自己的卡通形象代言人,通过这些卡通形象代言人获得大众的喜爱,如能为其赋予一定的性格特点,故事经历,赋予它生命,就可以成为生动的品牌形象。

四、结语

要想使博物馆发展更为迅速,并让它的发展带动我们的文化传播,除了对博物馆文化进行积极的传播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离不开高效的开发模式以及良好的营销推广,这样才能让产品开发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才能也能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真正做到将我国的文化资源传播开来。

参考文献:

[1]李艳. 文化产品开发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J]. 中国文物报,2010,03:134.

[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 科学出版社,2003.

[3]黄光男. 博物馆企业[M].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7,.

[4]郑奕. 博物馆呼唤文化产业开发[M]. 中国文物报,2010,03:198.

[5]焦晋林. 博物馆自有知识产权诌议[J]. 中国博物馆通讯.

第13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方式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05-01

引言

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博物馆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明显的提升。而在博物馆文化产业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工作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对于增加经济收入产生着世界的影响。通过文化衍生品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能够为居民的精神文化进行极大的丰富,更好的促进博物馆品牌形象的提升。但是在目前的文化衍生品开发当中,由于受大经验以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说,通过加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方式的研究,更好的丰富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手段,发挥出其在增加博物馆经济收入以及提升国民素养当中的作用。

一、文化衍生品开发的原则

博物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当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文化衍生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随意盲目的进行开发。因此,在进行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当中,首先必须要遵循文化为基础的原则。博物馆存在的根本在于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于国民的教育,所以说在进行文化衍生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的赋予各种衍生品活力与升级。其次,开发过程中应坚持时代化的原则。在现代化的发展当中,与时俱进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进行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当中,必须要将现代社会理念融合进入,从而更好的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保证其自身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最后,文化衍生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情感化原则。在进行衍生品的设计开发当中,应该将一种情绪寄托进去,让人们感觉购买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个有故事的东西,通过提升其情感性与真实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消费体验。

二、我国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衍生品种类雷同

在我国目前的博物馆当中,文化衍生品的发展时间较短,整体的开发理念以及开发手段欠缺,这就使得目前市场当中的文化衍生品种类存在雷同的情况,对于博物馆内涵的发挥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目前的大多数博物馆当中,并没有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些畅销文化品的开发,经常存在一些“拿来主义”,对于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衍生品的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各个博物馆之间的产品往往只是材质以及颜色上的差异,内在的功能并没有区别。

(二)品种单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当中,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之后,整体的文化种类以及文化传统十分丰富,但是在目前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品种单一的问题,缺乏更深层次的创意产品,无法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整的表现出来。在这种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在整个的文化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有效的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除此之外,各个品种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很难勾起消费者的二次购买欲望,对于文化衍生品作用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三)设计制作较为粗糙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工艺品的制作手段十分丰富,但是整个工艺流程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在进行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制作工艺进行,使得形成的工艺品制作与设计都很粗糙,很难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而对于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生产制作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企业并没有接受相应的监督,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工艺品的质量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不仅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还会对博物馆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衍生品作用的发挥。

三、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策略

(一)创新表现形式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当中,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之后,整体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因此在进行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文化底蕴与潮流产品进行结合,更好的进行表现形式的创新,通过形成大众喜爱的特色产品,更好的融入到文化市场当中。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潮流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吸引游客的目光,让他们在感受时尚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的发挥出衍生品在国民教育当中的作用。

(二)提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程度

在目前的文化市场当中,简单的强调文化的底蕴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应该将现代化技术应用进去,通过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好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为文化衍生品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比如说在进行衍生品展示的过程中们可以采用3D技术,让观众能够更好的对艺术品的设计以及制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将其中蕴含的文化体现出来,更好的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氛围。通过提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仅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衍生品的发展,还能够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通过一种历史情境的再现,让游客有更深层次的体验,推动博物馆整体吸引力的提升。

(三)加强对于文化衍生品质量的监管

在我国目前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发展当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其设计制作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会对游客的消费体验产生影响,还会损害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要强化对于文化衍生品质量的监管工作,博物馆方面可以派专人负责监督加工企业的加工行为,为衍生品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提出创新想法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于质量不过关的企业进行惩罚,甚至是终止合作。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能够在强化监管工作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出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文化衍生品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博物馆在发展当中所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的增加,其发展当中的阻碍变得更为明显。特别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门票这一重要的经济收入不复存在,其资金的来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其文化教育作用,同时能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更好的推动博物馆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文化衍生品开发当中,由于受大经验以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说,通过加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方式的研究,更好的丰富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手段,发挥出其在增加博物馆经济收入以及提升国民素养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义平.关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认识与思考[J];东南文化;2011年05期.

第14篇

[关键词]名人类博物馆;鲁迅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一直是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重要的文化展示与延伸的方式之一,兼具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承载着精神文化需要,扩大社会影响以及创造博物馆经济效益等多重意义。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人类博物馆近年来也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上进行了不少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名人类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在博物馆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缺乏起码的竞争力。基于对名人类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认识和把握,本人就鲁迅文化产品开发和营销的特点和特色进行了粗浅的思考,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鲁迅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品开发与设计缺乏创意。在几个博物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博物馆纪念品在整体上,文化上,创意上都缺乏新意,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同质化,品种单一,内容肤浅、单调等问题。因为没有立足于馆藏资源,所以产品设计创意上缺乏新意,在内容上没有延展性与系列性。

比如说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胸章,色彩单调,材质粗糙,别针式样使得人们在佩戴时容易出现破损衣物扎到皮肤等不便之处。又如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三味书屋”镇纸,在设计上过于短小,实用性欠缺,并不能满足需要。

其次,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藏鲁迅书稿书信文稿三千多份,鲁迅所藏拓片6000多张,所藏汉画像2000多张等等,然而用这些馆藏资源开发的产品寥寥无几,没有充分体现出鲁迅文化的内涵,在鲁迅文化的纵深上是缺乏深意的。

第三,产品种类单调,质量粗糙。比如说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发了一套八道湾十一号的名信片,却没有开发宫门口二条19号的这处住所的名信片,同理,绍兴鲁迅纪念馆在售的名信片内容是绍兴的乡土民俗,包装很精美,制作工艺也很精致,却没有一套名信片是和鲁迅的祖居或者鲁迅本人在绍兴时的情景相关的内容体现。

第四,产品过度商业化,缺乏代表博物馆标志的文化产品,缺乏社会教育功能。绍兴鲁迅纪念馆开发的产品中,有兰亭序的各种版本的仿制品,有《论语》、《孟子》、《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绢布制成的书籍,但是唯独缺乏和鲁迅题材的书籍在售。

第五,文化产品的顾客定位和产品定位不清,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单一,销售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说,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而目前绍兴鲁迅博物馆开发的相关文化产品几乎都是较高端的高仿制品,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的文化产品比较少.

二、鲁迅文化产品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首先,文化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意。产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可从产品的艺术性、个性、创造性和精神内涵决定它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就拿鲁迅胸章而言,在色彩上要突破传统的灰白色,改进产品的形状与材质,提升艺术性和创造性,彰显其精神内涵,设计制作上要更加突出人性化,增强实用性。比如说,使用铜材质、银材质等金属材料制作成鲁迅头像轮廓的胸章,将之前产品的别针改进成钉扣形式,不仅增加了产品本身的美观,而且避免刮破衣服和刮伤皮肤的潜在危险。

其次,文化产品开发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重视博物馆的藏品(展品)。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而特色藏品是商品开发的首选,利用它进行的商品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现代工艺,以藏品为原型,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特色商品来。每个博物馆开发的文化产品都是立足于自身独具特色的收藏,产品应融入具有文化“内涵”的故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例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发的枫木笔筒,笔筒上面的“改变国民的劣根性”以及名片盒上的“要赶快做”几个字就承载着鲁迅先生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动态,“赶快做”是鲁迅在自己重病期间,仍然想着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事情的故事。

再次,文化产品要种类丰富,形成系列,以满足不同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形成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规模效应。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发各类商品2万余种。按商品性质分,可分为常规商品和特展商品两类。常规商品即常年可购买的普通商品;而特展商品则针对某一展览或活动特别开发,具有针对性、独特性的特点,一般都是限量版,价格也高于普通商品。按商品类分,则可分为复仿制品、出版物、文具、服饰、家居装饰、玩具、珠宝配饰等七大类。如,绍兴鲁迅纪念馆开发的金不换的毛笔,种类齐多,样式齐全。在不同品类的产品中拓展材质,增强实用性与趣味性吸引更多消费者,满足各类需求。文化产品开发要设计优美、制作精良,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第四,要有代表我们博物馆特色的标志文化产品。一个博物馆的标志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发现的问题,博物馆有意识的宣传和推介,观众心理普遍习惯性接受的具体实物就是博物馆的标志,它有可能是一个建筑,一尊塑像,一件(套)器物,一件镇馆之宝……比如说,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像就是这样的理念设计开发的,他们的鲁迅像是2001年开发设计的,11年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现在绍兴馆和我们北京鲁博书屋的鲁迅像就是从上海馆拿来的,在任何地方都很受欢迎。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的西周的大克鼎、玉器馆的神人,书法馆的淳化阁帖等,都是上海博物馆比较重要的馆藏资源,所以上博以此为实物,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商品。而如今,文化消费市场愈趋分众,单纯的商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很多博物馆却没有与时俱进,产品过度商业化,缺乏社会教育功能。

第五,明确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我们在开发一个产品之前,首先要考虑到,这个产品的顾客是谁,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不断变动,就提出了产品创新的要求,而产品创新需要符合市场导向或者顾客导向的原理。当前在我国,青少年是最重要的文化消费群体,不仅决定文化产业规模,还决定文化产业的基本走向。青少年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朝阳产业,这是中国文化消费中最突出的特点。因而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动中孕育着系列化的商机,需要文化产品开发时特别的加以重视。比如说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开发的鲁迅藏中国古代玩具集的笔记本,是很受青少年的喜欢的,首先封面设计很有趣味性,很有吸引力,同时,笔记本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意义上的只能用来书写的功能,它里面穿插了很多古代玩具的彩色图片,具有很强的欣赏性,既满足了物质消费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精神消费需要。

第1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文物;陶瓷;衍生产品

一、现代社会需求下陶瓷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对“幸福感”追求的与日俱增,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文创产品在满足正常产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加追求文化含义的表达、创意与美观。陶瓷是文创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品类,热稳定性、光学性等特点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目前陶瓷文创产品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由于陶瓷产品本身兼具实用性、功能性与艺术性,使其市场、技术、创意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陶瓷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实用类器皿、工艺摆件等不断丰富着陶瓷类的消费市场。景德镇已经成为国际陶瓷文化的交流中心,真正做到了将地区旅游与文创开发相结合,不仅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陶瓷文创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陶瓷材料丰富、价格低等,产品层出不穷,导致行业存在“基数大、质量差、价格低”等问题,使得这一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陶瓷文创产品中最普遍的一类是“IP搬运工”,即将具有文化含义的平面图形简单地平移到产品上。这类产品创新性差,无法摆脱传统旅游纪念品的通病,过于追求独树一帜,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关注,不能融入大众市场。目前市场上的陶瓷文创产品虽然种类多、数量大,但在广阔的市场中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与局限,这也是未来陶瓷文创产品设计需要突破的地方。陶瓷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好的陶瓷文化产品可以推动文明进步,在精神层面影响整个世界,从而引导人们役物而非役于物。文创产品现在需突出的是“亲和悦仁”,好的陶瓷文创产品可以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陶瓷类文创产品与博物馆文化的结合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文创产品区别于传统产品,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融入文化内涵,并且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博物馆作为文创文化表达最好的平台,市场前景越发明朗。在大的市场趋势下,产品设计方向以及宣传模式也尤为重要。

(一)现有博物馆陶瓷文创产品分析

1.故宫——“来自故宫的礼物”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较为成熟的以故宫博物院为首,并设有专门的网络售卖专卖店。故宫文创最初是希望沉睡几百年的文物活起来,让大众喜欢上它们,最终打造出属于故宫的文创品牌,让故宫文物更贴合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首先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东西是怎么美好。苑洪琪说过,“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到我们的文化之美,不只是一种审美教育,更能增添平视世界的底气”。现有的故宫文创设计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将文物的纹样、形状等与日用品结合;二是属于IP类创作,将带有故宫特点的形象与现代的审美融合;三是借鉴故宫色彩,提取故宫特有的红、绿、金等颜色进行彩妆等文创设计。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涉及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为陶瓷类产品设有单独的门类,以日用品及摆件为主。故宫陶瓷文创产品最注重提取IP、创意设计、消费者使用体验和工艺传承工匠精神等,在许多陶瓷产品上也都有体现。以“玉兔线香陶瓷香插”为例(如图1),设计师提取明代白玉十二辰之卯兔为产品的IP形象。兔为月宫灵物,东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则是秋必多兔”,玉兔形象被赋予诸多内涵,视为祥瑞。这件产品将传统吉祥形象加以创新,将使用功能与创意完美地融合到一起。现在的故宫仍在延续“开门办文创”的思路。对于故宫文创,创新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是历史与现代精神的结合。赋予文物灵魂,而灵魂需要附着于一个新的载体,而现代文创正充当着这个重要的角色。2.大英博物馆——文物的“第二次生命”大英博物馆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已经走在了各大博物馆的前列。该博物馆的管理者曾说过:“购买文创产品是顾客与博物馆亲密交流、了解文物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顾客自身对故事的再创造。”作为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先行者,大英博物馆已经意识到在物质丰富和精神需求高的现代社会,文创的开发更能延续博物馆带给参观者的体验感与共情感,这是赋予文物在博物馆之外的“第二次生命”。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选取文化认同度高、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增加顾客更多的选择性;二是从单IP改变为双IP,将英国的城市特色与博物馆馆藏结合,带动整个城市产业链的发展;三是抓住合适的机遇提供相关的衍生产品。例如,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开发相关主题的产品,为文创产品不断注入新活力。将三点原则贯彻到大英博物馆的文创开发中,即使博物馆的馆藏不变,但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大众对大英博物馆始终保持新鲜感与期待。大英博物馆选取文化认同度高的馆藏进行文创开发,以最著名的“盖亚·安德森猫”为例,这一馆藏属于大英博物馆的明星产品,博物馆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开发。例如,“盖亚·安德森猫”陶瓷杯(如图2),设计师将猫咪的形象卡通化,用简笔画的形式将猫咪的形象表达出来。将猫咪代表性的尾巴作为杯把,杯沿有耳朵凸起,其完美地将创意与实用结合在一起,并且保留了文物的辨识度。大英博物馆开发的“盖亚·安德森猫”风暴瓶(如图3),不仅与博物馆文化相关联,更是将创意与实用相结合。其全部材质为玻璃,透过玻璃观察天气,晴天时瓶内会变得清澈,多云时瓶内会有些许的填充物飘起,阴天时瓶内会变得浑浊,雪天时瓶内则会有结晶物。大英博物馆的创新性开发让文物也充满了温度。大英博物馆文创品牌是将文化宣传与商业开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赋予冷冰冰的馆藏“第二次生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平易近人。

(二)博物馆与陶瓷文创结合的市场发展方向

1.挖掘自身特点,发现IP价值博物馆陶瓷文创比市场上的普通文创更富有文化底蕴,创意最需要侧重的是与文化的结合。文物与历史更能使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文创是走进生活的文物,是通过文字、色彩、故事、形象等艺术表达形式将文物带到身边,文物所特有的韵味与意义是其他任何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将博物馆文创自身的优势放大,其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准确的市场定位,注重消费体验文创是将几千年的文物与年轻人的生活结合到一起,消费者所需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文物摆件,而是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生活的文化产品。消费体验是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放在首位,更注重美观与实用性。文创产品的开发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群定位,文创产品的设计也要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审美。文创产品只有真正销售出去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成功的、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产品。

三、博物馆陶瓷类文创设计思路的研究

陶瓷经过几千年的创新与发展,现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创意不能异想天开,而是要建立在符合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走进大众市场。

(一)对文物内涵的挖掘与创新

当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博物馆相结合时,如何将现代审美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到一起才是在设计产品时所需要考虑的重点。在进行陶瓷创作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文物的内涵,尊重文物原有的意义,保留其具有辨识度的特征。陶瓷文创产品只有真正地将文物的文化魅力表达出来,精准地输送文化特征,才能够实现文创的初衷——传播与弘扬中国文化,引起文化共鸣,激起观者对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二)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好的文创产品归根结底是要走进生活、融入大众,陶瓷虽然已经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在进行创作时也要考虑其限制性,材质是否和表现效果相匹配。现有的陶瓷文创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茶杯、碗碟等小的生活器皿,设计师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陶瓷装饰品、首饰等领域。陶瓷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材料特性。例如,设计生活类等文创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美观性、实用性,也要考虑抗摔、便携、耐用等方面。陶瓷产品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念,将消费者的实用感受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三)产品摆脱象征符号和视觉元素

现有的博物馆陶瓷文创产品大多是对文物的外观及花纹进行提取,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往往不能传达出文物真正的内涵,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P搬运工”。在陶瓷文创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美”的概念,将参照物及图形、图案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加工,既能够将传统文化韵味表现出来,又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赋予文创产品生动的灵魂,使其拥有独属于产品本身的气质。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不仅仅是与文物的结合,更要关注其真正的文化内涵,要通过设计将几千年前的历史文物与现代大众的审美和时代特征融合到一起,让文物走进生活,激发人们的历史认同感,同时也带动陶瓷工艺的发展。博物馆与陶瓷文创结合时,既要保证文物内涵与产品的结合,又要充分体现陶瓷工艺的特色,还要考虑能否融入大众消费市场,这也是博物馆陶瓷文创未来发展最需要关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纪江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彼得·冯·门施.博物馆学与经济管理学:敌人还是朋友?[J].黄黎,译.中国博物馆,2007(1):20-30.

[3]陈凌云.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设计方式和原则[J].文化产业研究,2016(3):14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