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培训机制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前,路局面对西南铁路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同时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适应岗位新要求的考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实现人才队伍在数量上快速扩充、在质量上跨越式提升,必须建设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如何快捷有效的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之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成为目前职工教育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的基础上,要不断发现、解决管理和现场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职工学习的内动力问题,逐步实现从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转变,从而确保职工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一体化工作闭环管理的良好运作。
一、构建培训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提升培训质量
当前,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上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一是职工队伍中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人才仍然比较匮乏,从我车间来看:文化程度方面,在岗工人队伍中,初中及以下占25.7%,高中及技校占25.8%,中专占41.2%,大专及以上仅占7.3%。技能等级方面,技术工人中,高级工43人,占39.4%;技师6人,占5.5%;高级技师0人。二是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铁CTC全新的信息化行车设备相继和即将投入运用,对现场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合理利用设备保证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观念上的不适应。首先是组织管理上的不适应,职工教育观念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而忽视了“实用、实际、实效”的要求,培训考核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其次是学习观念上的不适应,职工学习观念陈旧,自主学习意识差,“行车都是熟练工种,干的多自然就会了”的错误认识大有人在。为此,必须在培训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积极构建培训考核机制。
(一)培训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向以技能操作传授为主转变
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是车站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各站作业方式、作业性质、人员素质各有差异,对部分小站长时间不从事调车作业而技能生疏的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若遇特殊情况需调车时束手无策。这时应该要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实作培训上,以调车作业车站作为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尝试进行现场教学,除了严格按照《调标》项目对信号、联控、观速、观距等基本技能进行了强化培训外,还突出强调作业过程中干部把关盯控的基本制度以及防溜卡控措施。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实作演练等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逐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为紧急情况“人尽其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目的以会背为主向会干为主的转变
学习和培训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培训效果最终是通过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来检验的,但技能水平的提高又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结合而实现的。因此,在职工的日常业务学习过程中,班前规章试问这种形式承担了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转化的纽带作用,其方法就是将各岗位工种规章试题化、核心化、精细化,便于职工易学、易懂、易记、易用。规章试问内容要结合工作实际和阶段适应性培训内容和相关要求细化制定,车站管理干部有针对性地每周拟定4-5题并提前公布出来,对职工进行循环抽问,当场公布答案结果,及时点评、解释或宣讲。
(三)培训形式以考试为主向以对规考核为主的转变
在实施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把对规对标作为检测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予以实践,通过对规对标及结果的分析、考核,找出职工在规章理解、标准执行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适时开展针对性的补强培训,进一步激发职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形成学、练、比的良好氛围,促使职工自觉把“上标准岗,讲标准话,干标准活,交标准班”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最终达到安全生产优质、高效的预期目标。
二、构建考核机制,坚持对规对标,不断细化过程考核
着重于抓对规对标,内容涵盖《技规》、《行规》、《站细》及相关岗位作业标准和规章、文电要求。
车站管理者对标。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时机不定期对站长进行培训,强化管理知识和行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突出了应急处理能力方面的培训。组织站长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TB/T1500.6无联锁接发列车对标演练,然后由他们指导车站职工开展对标学习和培训,有效地促进了一线管理者应急处理能力和现场卡控、把握重点能力的提高。
分工种对规对标。各岗位一班工作标准和一次(批)作业标准的对规对标。车站管理者开展日常岗位跟班对规对标,在对标过程中车站管理人员根据职工素质状况,具体、深入到作业标准中对操作要点、程序、工作用语、突发问题进行点评指导,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扣分情况纳入班组评比考核中。
长时间坚持对规对标,加强职工按章作业的意识,避免职工违章蛮干的情况发生。对规对标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使其在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方面短、平、快的效果逐步凸现出来。一是对规对标有理、有据,内容针对性强,为中间站提高职工业务学习效果指明了方向。二是将职工业务素质、技能水平、业务考试、岗位业绩等紧密结合纳入一体化分配考核,对促进对规对标的落实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三是对职能部门和兼职教师履职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力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三、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的有机结合,发挥出一体化机制的作用
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基础,以严格对规对标为考核手段,使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差异充分暴露出来,并与使用、待遇紧密挂钩考核,逐步实现人尽其才,强化基础,加强基层管理,提高职工基本功水平。
(一)考核结果与人员岗位挂钩
在实施一体化工作进程中,对规对标这一平台为实施职工竞争上岗、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车站对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予以调整,把技术好、素质高的职工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选定条件较好的车站实行竞争上岗,将业务素质作为竞争上岗的主要条件之一,不达标者调整工作岗位或待岗培训,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通过对规对标素质考核,使用与待遇紧密挂钩,增强职工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职工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
(二)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
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社会培训是一项极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培训的开展,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相关政策要求。高职院校主要针对各项职业学习的学校,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有着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教学优势,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文章主要针对高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途径进行了的分析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高职院校为了跟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社会培训工作的方式。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对于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社会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为主,社会培训工作开展的如何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能,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为当地的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我国相关规定中明确提出要高校树立牢固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并且围绕这一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把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培养能工巧匠的途径和方式,为社会和企业不断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要落实高职院校的法定职责,就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要开展职业培训,为在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指出工作的方向。二是为了高职院校内涵的发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通过和社会经济、企业的接触,可以及时地了解目前社会或企业最新的发展途径和动向,从而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工作人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大限度的拓展。三也是为了让企业提升整体内涵而开展。高职院校在社会培养工作进行中的服务发展特色和优势是由该学校的地方区域性决定的,在进行社会培养中需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的沟通,才可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并且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借助高职院校的这一孵化平台开展创业活动;并且可以让企业加入进教学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中,了解企业现阶段所需人才的目标,针对这一方向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和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帮助企业提升发展的动力。四是为了满足服务构建终身教育的体系。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养时,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师资力量、场地规模和设备等开展教育,有效地对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无缝衔接,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和工作后的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整体素养,对社会和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高校社会培训的内容
高职社会培训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只包含社会培训,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教育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社交和管理能力,或者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对学生的传统和特色文化会有一定的渗透;也可以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或者对口支援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当地的农民提升全面技能并且促进他们的就业。
(三)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服务为主要目标,通过与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单位合作,提高社会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适当地建立培训基地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设备、场地等优势,通过服务当地政府和企业单位等方式,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提升自己的整体实践能力。
二是以给企业输送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社会培训工作中,要加强与中小企业单位的合作,通过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的了解,制定一个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培训方案,对这一岗位和发展需求展开技能培训;并且对高危职业展开相关技能和安全常识的培训,提高这一行业的安全意识和整体技能素质;针对一些难以就业人群:贫困人群、弱势人群等重点展开技能培训,提高这一人群的技能素质和整体素质,减少就业难的问题。三是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居民提供培训条件,为农村的实用人才和主要劳动人员提供职业的培训;并且对退伍军人展开再就业培训;为当地因为年龄难以就业的中年妇女提供月嫂培训等工作,打造乡村综合性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面小康。四是需要以社区服务活动为方式,通过因社会培训开放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对社区的广大居民进行再学习的机会,培训相关职业技能,并且组织开展养老或者少年教育等活动,为当地的居民建立一个综合性教育服务平台。
二、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意识不强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开展过程中,有大部分的高校都以内涵教学为主要教学目的,往往忽略了实践和社会培训工作,但是这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为了内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多數学校目前都存在对社会培训工作的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的去制定发展规划,并且对这一工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且连续性的计划,在学校品牌服务项目的树立方面没有制定目标和计划,没有产生共识等问题。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对此不重视,不愿去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或者参与社会培训的人员整体技能素质不高,没有完整地体现高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人才培养能力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要
社会培训开展前提条件是一支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都过硬的师资团队,但是目前的教师一般注重于理论水平的教学,所以在理论的方面水平比较高,但是对于实践能力就偏低一些,并且缺乏平时对企业发展的了解和重视,没有注意到企业真正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所以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开展不是很顺利,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这一阶段,并且也不能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为企业所用。
(三)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社会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所以相对来说激励机制也不是很丰富,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动力去参加和实践,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时的阻碍。
三、加强高校社会培训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机制,完善培训制度
想要开展顺利并且成功的社会培训工作,就需要教师的配合。一是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对这一内容给予扶持和奖励,并且在晋升或者评定等各类奖励上也要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要在教师中选择优秀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参与社会培训工作,并且要专门针对社会培训工作设立一项健全的制度,对在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支持;二是在经费方面,学校要对社会培训开展工作中存在的经费问题或者是场地和设备问题进行解决和扶持,让从事社会培训工作者无后顾之忧。三是要在社会培训期间利用起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把社会培训服务带来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二)科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目标是发展的方向,在实施社会培训工作之前要制定发展的目标。结合院校内的优势,在选择培训项目前要选择自己院校相对来说比较擅长的领域,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维护和扩大学校的声誉同时还可以做很好的宣传工作。要有一个坚定的发展方向,争取建立当地最优的培训基地,要在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同时对学校的项目品牌,师资力量等项目进行开展和落实。
(三)多方联动,推进培训发展
在高职院校进行社会培训的开展时,要结合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展培训工作,争取把院校内的专业学科和师资团队等优势在工作中发挥至最大。并且要和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配合,为社会培训工作搭建人力资源信息的服务平台,为多方企业和单位进行服务,为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并且也要打造资源共享的机制,打造高职院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公平教育,提高培训信息资源的公平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社会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助力了政府工作,也帮助企业单位培养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水平。
1.请谈谈《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提出,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明确提出,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进一步提出,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
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国培计划”,深化培训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加强培训团队和机构建设,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培训机会逐渐增多,教师培训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当前教师培训仍然存在着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统一培训、轻教师选学,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重学时认定、轻结果应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012年,教育部在辽宁、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经过3年多的试点工作,4省(市)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取得了成效,教师全员培训有序推进,培训专业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参训动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为研究起草《意见》、全面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请介绍一下《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意见》是“十三五”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针对教师培训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和教师参训动力亟待激发的现状,《意见》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教师培训选学,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深化教师培训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3.《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意见》共8条约2500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出总体要求(第1条)。明确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行培训学分管理的改革方向,并对建设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规划进行了重点阐释。
二是明确主要措施(第2-7条)。包括分层提供培训课程、建立学分认定规范、严格学分审核认定、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强化学分应用等内容。
三是加强组织保障(第8条)。主要就推进教师培训学分信息化管理、落实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职责等提出具体要求。
4.《意见》做了哪些制度设计创新?
答:《意见》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师持续成长为目标,对推动和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做了以下制度设计创新。
一是构建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学分标准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各地科学制定教师培训周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利于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分科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有利于推进广大教师按需开展自主选学。
二是健全学时学分合理转换机制。学时反映了学习的时长,学分则反映了学习的质量。针对当前不少地区存在的学时与学分简单换算,未体现培训层级和学习成效差异,不能对教师参训学习形成激励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合理制定培训学时与培训学分转换办法,体现培训级别和学员学习成效差异。在学时与学分的转换上,实行培训层级不同、学员学习成效不同、承担培训任务层次不同,差异性认定培训学分的制度,体现了培训学分的“含金量”,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三是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记录和存储教师参加培训与自主研修的成果,推动高等学校认可培训学分,建立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拓宽教师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将有力推动高等院校、区县研训机构、一线学校的协同,促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
四是注重发挥培训学分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培训学分管理执行不到位、结果未有效运用、未能发挥激励功能等现象,《意见》提出,将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学校考评和教育督导工作相结合;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监测与通报,分级落实监测责任,及时年度和周期监测报告。强化教师培训学分的有效应用,将教师参与培训与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结合,依托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教师培训档案,适时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对教师递进式、持续性、终身化成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意见》出台后,对贯彻实施有哪些要求?
答: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是完善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和广大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培训学分管理作为推进教师培训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实施。
一是分级落实管理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培训学分的认定主体。要依据《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研制培训学分管理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培训学分标准研制,有效利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化系统,按规范流程做好周期性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市县的管理指导和监测评估。市县要制定本地培训学分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培训学分管理组织机构,做好培训学分审核工作,加对学校参与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管。学校要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申报与管理,真实有效反馈教师培训学习成效。
关键词:公司 内部控制机制 发展 公司治理
一、引言——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
倘若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被看作公司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其对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评估公司财务风险等有显著作用。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能有效提高公司的营运效率和促进公司的未来发展潜能。我国的内部控制机制自从上世纪末修订《会计法》时,首度以法律形式提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要求之后,一直到2007年初我国财政部对外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以及具体的征求意见稿,以及2009年7月1日正式在上市公司首先实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过程中,历经多年努力,获得了充分发展与完善。但是,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渐改变,既定的内部控制机制已难以满足公司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环境。当前,内控机制在公司防范财务风险、分析公司运营、偿债、盈利等能力,以及加强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都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公司应在维持正常运营和求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综合提高公司的发展潜能。
二、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司内控机制形同虚设,内控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当前,我国很多公司都存在着不重视或忽视内控机制建设和运用的情况。公司的管理者和内部员工都已习惯传统的“家长式”的公司管理方式。很多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都仅是落实于纸面上,“薄弱”的存在于公司纸质版的内部规章制度之中,内控机制的作用未被良好的发挥出来。此外,即使有些公司对内控机制进行了相关建立和运行,但制度本身往往并不健全和完善,与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环境无法良好的衔接。因此,纵使公司将内控机制运用于实际运营之中,内控机制也难以发挥其真正效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我国公司内控机制的执行力相对缺乏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也是我国政府对各公司提出的一项要求。但是,众多公司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或主管单位,岁纷纷建立相关内控机制,但是对建立之后的实际执行却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我国政府部门的真实目的依旧无法真正实现。各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内控机制的要求,比如不相容职务的设立与任职情况等。尤其是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的公司,“人”的权利基本能压倒一切,内控机制更是在实际执行力上极为缺乏。公司基本上处于一种自上而下不执行内控机制的氛围之中。
(三)内部控制混乱无序
当前,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我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公司经营者与管理者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监控和管理,公司内部也没有完善的牵制机制,直接导致公司的内控机制混乱无序。另外,虽然我国政府要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年度审计时,要增加对其内部控制机制的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提交报告。但是该要求仅是提交报告,却未要求公开披露,公司管理者和经营者并未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监督。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公司环境之下,简单的对内控机制的要求实际“治标不治本”,无法起到制衡作用。
(四)当前我国公司内控机制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政府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加大了对我国各类公司内控机制的管理要求,但是我国政府对公司内控机制的评价标准却不统一。多是从形式和整体上要求内控机制有效、完整、合理。并未分公司类型而对待,同时,对公司内控机制的评价活动本身如何进行也并无规定。间接导致我国各公司在制定内控标准时没有特别适用的参照要求而对照,从而无法对各类型公司的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评定与比较。
三、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未来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符合我国公司实际的内控机制
笔者认为,若要完善我国公司的内控机制,就应严格遵照公司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公司特点的内控机制。具体要点有以下几条。详见表3-1。
表3-1 建立符合我国公司实际的内控机制的要点
(二)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和内控监管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建议,我国公司还应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和加强内控监管。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我国公司应对其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以及各项业务实行全面的内控监督反馈机制。实现内控机制与行政管理相交叉的模式,以加强内控监督。同时,对公司内部员工对内控的思想状况要及时掌握。每一个违反内控机制的行为的发生,都有其动机和先兆,因此,公司领导者应定期对公司内员工尤其是重点部门的负责人员的思想进行了解,及时分析其异常行为,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其次,我国公司应对其财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内控相关业务培训。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在加强其培训的同时也为其敲响警钟。尤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加强财务人员对关于反腐倡廉、法纪政纪等方面的教育,敦促其自觉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和法律法规,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在加强财务人员的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业务能力差的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减少财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的人为性错误。
(三)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除上述措施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我国公司的内控机制实际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层次,详见表3-2。
表3-2 我国公司内控机制的三个层次
参考文献:
[1]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11(03)
[2]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10(10)
[3]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9(04)
[4]陈永.浅议上市公司内控评价问题[J].消费导刊,2009(20)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节能量跟踪等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按合同约定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九十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正式引入我国。当时,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就在我国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达成了共识,并决定共同实施
三、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对推进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
(二)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以避免有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融资方面。在整理
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符合客户利益的产品组合和服务方案。其次,应逐步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站式服务,采用支行客户经理负责、总行业务部门协同服务的服务体系,以客户经理及柜员为营销核心、以中后台各业务部门为营销支持部门共同构筑联动营销机制,支行客户经理需同总行业务部门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利用各业务部门市场分析、产品知识以及营销方案等支持实现高效的业务水平。最后以考核机制、淘汰机制、表彰通报机制、学习交流机制为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营销效益最大化。
组建专业营销团队
客户经理人才提升管理1.人才引进结合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的方式,分别从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四个方面考察欲引进的人次。其中通过外部招聘引进高素质的应届毕业生以及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通过内部招聘的形式引进行内优秀的柜台人员。2.人才培训需要在人才引进的同时开展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首先需明确业务发展策略对客户经理的能力需求,其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标,进而组织实施相应的培训,并且对培训效果进行相应的反馈与监测。针对培训内容可以从客户经理制度类培训、客户经理金融营销类培训、客户经理实战类培训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3.薪酬激励应通过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高效的激励体制,使企业员工具备顾客导向意识和市场导向意识,为顾客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其中存量客户资源的分配是实施公司客户经理绩效管理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因为存量客户资源的初始分配决定了他们可能创造价值和自身收益的空间,因此确定和衡量客户经理创造的价值或所祈祷的作用使解决客户经理绩效管理问题的核心。确定绩效指标和客户分配原则,这样可以得到每一位客户经理的任务贡献度,任务贡献度相对较高的客户经理可以分配相对较少的目标增量任务,进而确定每位客户经理的目标任务量。接着,将任务目标完成率引入到客户经理的目标任务完成收入计算中,增强对目标值完成状况的考核。最终,在存量客户分配及目标任务考核方式确定过后,建议从行业类型、客户类型、业务类型三个方面综合计算客户经理的总收入。而针对个金业务的客户经理,建议采用同公司客户经理同样的考核方式,与公司客户经理之间的差别在于减少了存量客户分配这一环节,通过对客户信息的进一步分析,提升客户的服务有效性和效益贡献度,强化后续的客户维护工作,进而将营销成果进一步放大。
强化营销信息管理
xxx年X月X日卫计委领导携专家组对我实验室进行年度校验检查,视察我公司实验室并对2018-2019年度合法执业、院感和相关技术等进行了检查和指导工作,领导和专家组在对我上一年度工作肯定,同时对于工作当中的不足,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意见和建议,我公司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召集了相关人员进行了研究和学习看,并及时做出了整改。整改措施如下:
1、专家组提出规章制度文件没有目录,翻阅不方便。
针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公司组织质量部对文件汇编进行了重新梳理,增加了文件目录,方便管理和取阅.
2、专家指出培训材料不够完善,说服力弱,内容不全面;同时需要增加职业暴露的培训;
针对专家的意见,公司组织行政部对培训机制进行了重新审定和革新,指出培训内容要贴合员工实际,并准备足够丰富的素材,完善考核机制,并对此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同时行政部门组织了《医疗垃圾分类》《职业暴露方面的培训》并进行了考核。
3、高压灭菌锅目前监测只有物理数据,需要增加生物数据,且操作人员需要有上岗证;污水处理亦需要增加生物监测。
针对于此,公司认真研究了需求后进行了全面完善,由于之前区CDC没有组织系统的监测工作,导致没有部门进行接收样本并检测,公司研究后找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签订了协议,并逐月进行送检高压灭菌后芽孢以及污水微生物检测。
4、紫外灯灯管需要定期清洁,紫外灯管启用前以及需要定期进行紫外强度检测。
遵照专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在进行紫外灯强度检测的同时,修正了记录表格,在记录表格的下端增加了紫外灯管清洁的记录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建议
1.我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重学历轻能力
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只专注于学历教育,而忽视人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很多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强的工作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学历或文凭,因而无法得到提拔和重用。有些企业要求应聘者必须是硕士或博士,结果虽招聘过来很多博士、硕士,但实际效果并不一定好,有的学非所用,有些大材小用,造成人才浪费。有些公司只注意技术水平和来之不易的能力,而忽略道德,造成因重要岗位或领导岗位的管理混乱而带来经济损失。
1.2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如果机制有问题,则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过度浪费。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忽视人的主观需要,对员工造成严重影响,会挫伤人才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则会使人才管理出现困境。由于经验、能力和才华的不同,具体操作松紧宽严难免有所不同,因此,客观、公平、公正难以体现。平均收入分配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倾向,这实际上是忽略人的工作主动性,急功近利的人不能为企业提供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不重视人才培训
每年企业招聘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可企业又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愿意在培训方面投资,原因是现在人员流动不稳定,一旦人走了,怕人财两空。所以个人素质大部分靠个人学习能力加以培养,因而,企业培训体系和方式有待完善。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服务质量,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在岗职工的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公司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而大多数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短期培训,使培训仅限于短期行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并没有多大提高。同时,公司还没有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也没有创造发现人才的环境和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这不利于培养高技术的管理人才。总体而言,尽管人才引入很多,但并没有获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以实现平衡状态,从而导致就业压力。近年来,公司员工逐年增加,几乎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当然,有流失,但有所改善。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建议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相关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加以探索,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突破建立劳动雇佣关系的唯一途径。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首先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通过自己的结构改革,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到公司业务发展的高度,寻找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每一个环节,通过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给他人,共同努力,改变现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改变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
通过奖励的方式满足人们内在创作的潜在需要,以促使人们更积极地努力,以这种方式工作。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风格与过去完全不同,已提升到能够在管理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科学的经营策略的高度。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未来发展。
2.2加强企业员工培训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保证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以便有效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员工培训,不仅可丰富专业知识,而且能帮助掌握工作技能。员工培训使员工很乐意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提高员工质量,形成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提高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
今天,员工的工作涉及各个专业领域。过去工作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非常必要,要提高企业待遇。员工通过提高待遇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优越感,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努力,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这也可激励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促使员工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凤,白彦壮.追求企业卓越:核心竞争力打造方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陈京民,韩松.人力资源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控体系; 长效机制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2010年4月15日联合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下文简称《通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2011年1月,中国证监会召开了“资本市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安排2011年在部分主板上市公司进行实施企业内控规范试点,要求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做好实施企业内控规范的准备工作。本文就大型国有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更好地进行。
一、大型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现状
根据《通知》相关要求,2012年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的第一年,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执行或试点内控规范体系,中央直属企业也在自愿参与内控规范体系的试点工作,另有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积极筹备内控建设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不少企业的认识只停留在成本控制层次
内部控制实施的主体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其中,企业管理层是整个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部分企业的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间接价值的产生也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往往忽视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9.41%的企业认为加强内控有助于企业监控并降低成本,一些被访者表示,实施内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但并未收到提升效率的作用,反而提高了成本和费用。由此可知,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认识并不全面。
(二)内部控制进展快,但达标率低
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是保证企业良好运作的关键。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尽合理。更多的情况是,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具体执行时有章不循,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据调查显示:44%的受访公司称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比2007年的25%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是仍有超过半数(56%)的受访公司尚未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或者其内部控制机制仍未完善。
(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乏力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企业的基调和氛围,对内部控制形成外部约束,并直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第一要素,被视为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企业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授权和职责分工方法等。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和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目前我国情况看,特别是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未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权力失去监督,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管理者专权独断和内部人相互勾结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009年德勤《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只有23.53%的企业增加了内部控制检查的频率,仅约17.65%的企业落实了内部控制考核工作。
(四)内部控制动力不足
目前的内部控制设计,只注重业务流程设计,忽视了整体性、高层次的内部控制,造成目前的内部控制度动力不足,权位不够,效果不佳,受人关注度不高。内部控制的收益具有隐形化、长期化和社会化等特点,当边际管理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动力则明显不足。当然,管理层在自己为所欲为的同时,还是希望基层员工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然而,员工同样有自己的利益取向,与企业也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同样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所以基层员工也存在执行内部控制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上下都缺乏执行内部控制的源动力。
三、推进国有大型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议
(一)将内控的实施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
内控体系建立过程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成果有重复,未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管理体系多,造成相应的检查、审核多,增加下属单位的负担。针对这一情况,可将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执行的各内控标准有机融入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并做到统一、简化、协调、优化,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1.将内控体系的支持性文件、制度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整合,必须体现两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应着重解决5W1H(What对象,Where场所,When时间和程序,Who人员,Why原因,How方式)问题,明确职责便于操作。
2.把内控手册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手册,实现一体化管理,在手册的方针、目标、管理职责、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内容中要体现内控标准,实现完整包容。
3.将一体化管理体系与内控评价体系整合为单一评价程序,即将两个体系各自评价管理制度整合成单一管理制度,内审人员(评价人员)依据制度进行核查,统一进行评价。
(二)设计快捷高效的内控体系实施流程
要根据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目标来设计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设计流程如下:
1.整理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进行风险评估。企业要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治理结构,识别企业主要面临的风险并进行评估,并据此梳理业务流程。
2.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根据第一步的结果来制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要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首先针对风险产生的重要环节来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形成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各项活动。
3.设计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充分考虑控制要素的基础上,按照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工资与薪金业务循环、投资与融资业务、资金业务循环等相关流程来进行设计,各项规章的制定应注意考虑相互牵制、授权控制等内容,与此同时要突出重点控制环节、规范流程以便于操作。
(三)内控体系建设相关建议
1.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大型国有企业往往具有成员单位多、层级多、跨地域、跨行业经营、企业文化存在差异、管理水平存在差异、集团管控难度大等特点,这就更加突出了内控管理、风险管理对于集团企业的重要性。
(1)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建立企业内控体系虽然不是将原有制度另搞一套,但很可能涉及各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和现有业务流程的更改,而且建立过程工作量大、需协调的事情多,应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和专职常设办事机构,确保实施后的日常维护。(2)做好培训是前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表面看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基本规范的培训学习至关重要。首先对各部门骨干人员的深入培训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其次是要求内控小组或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学习《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保证内控工作的顺利组织实施。最后,在有外脑介入的企业中,内控实施过程中外脑将会对企业相关人员实施内控培训,这个培训是贯穿内控咨询管理工作的全部,企业专兼职内控人员在培训中应掌握内控的组织、培训、评价测试等方面知识。
2.借助外脑。企业要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合理利用外脑,避免走弯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首次实施,内控体系的建立尤其重要,因此,聘请有资质、有经验的咨询机构是内控实施的关键环节,咨询机构以中立的立场,结合行业经验,帮助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框架,在内控工作过程中发现公司的内控问题,并提出客观,公正,专业的诊断建议。因此,建议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对咨询机构进行调研,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行业经验丰富、实力强、与企业规模匹配的咨询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咨询。
3.对关键控制点的设计是关键。对关键控制点的设计至关重要,就在借助外脑的情况下,对关键控制点的设计也不应完全依赖于外脑,因为外脑对企业的了解不如企业人员,从而容易遗漏关键控制点或增加不必要的关键控制点。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或内控小组成员对关键控制点进行谨慎判断,反复确认,使得确认好的关键控制点有效,从而保证内控工作的控制度合理、有效。
4.对内控缺陷数量的评价。在内控评价阶段,如果以各单位内控出现缺陷数量越少越好为标准,则所属分子公司在自评价阶段容易掩饰缺陷或问题。内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缺陷或问题,根本目的是为了改正这些缺陷或问题,提升企业的管控水平。因此建议对内控缺陷的评价应结合整改情况或制定的整改方案一同评价。
5.组织专题研讨会讨论内控出现问题,选择最优解决方案。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会发现企业管理与内控规范不匹配的情况,针对具体问题,一方面外脑会在诊断报告中提出处理建议;另一方面建议内控工作小组组织企业相关单位或部门以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形成处理建议,这样可以将外脑的建议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四)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长效监督和评价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而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整改后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并不能保证是永远有效的,为此,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不断完善,搭建规范化企业运作平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建立起内部控制的长效监督和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1.各级管理层应在日常的经营治理过程中注重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假如发现错误、舞弊等异常情况,不仅要就事论事地加以处理,还必须考虑其中是否隐含了内部控制出现漏洞的信号,亡羊补牢,惩前毖后。
2.各子公司应结合总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测试,逐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从而使内部控制体系有相对的标准可依,经过不断演进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标准与评价标准。
3.内部审计部门或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通过独立的测试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治理的漏洞,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管理层进一步改善经营治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今年来,市工商局在发挥职能、依法监管拍卖活动中,始终围绕“服务企业、规范拍卖”的目标,通过实施“三制一规范”,加强拍卖市场监管,规范拍卖市场秩序,取得了较好效果。据统计,今年来我局查处违法违规拍卖案件__起;实施拍前拍后备案___次,现场监管___次,监管拍卖成交金额_.__亿多元,为拍卖委托人、拍卖人和竞买人避免经济损失____余万元。
一、推行“拍卖企业联络制”,建立沟通服务桥梁。随着市经济的发展,拍卖交易行为的增多,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市工商局从今年初实施了“拍卖企业联络制”,由我局合同监管科负责全市拍卖企业的整体联络,各县(市、区)工商局指定专人负责联络该辖区内拍卖企业。一是抓沟通,提高服务质量。联络员每二个月定期到企业走访一次,平时开通义务咨询电话和联系人电话。向拍卖企业提供法律咨询__余次。通过走访了解,针对目前拍卖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恶意竞争、违规操作、缺乏行业自律措施等问题,主动征询多家拍卖企业意见,支持拍卖企业成立了拍卖行业协会,帮助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守则《拍卖企业“十不准”》,促进了全市拍卖企业规范操作。二是抓培训,提高拍卖人员素质。先后向全市拍卖企业和外地拍卖企业在设立的分支机构免费发放《拍卖法》和国家工商总局___号令《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资料___余份,开展拍卖监管业务知识培训_次,培训人员___人次。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身加强人才引进和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抓合同示范文本推广,提高合同履约率。我局在向企业宣传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的同时,指导企业和当事人签约,帮助企业在合同中明确制订防范条款,以保护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目前,市__家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全部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推广使用拍卖合同示范文本____份。
二、推行“事前预警建议制”,建立企业风险防范系统。为引导企业及时发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事前警示建议,帮助企业、竞买人防范风险,避免不必要损失,我局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推行了“事前预警建议制”,并在具体操作中始终把握备案审查和日常巡查两个重点,发现线索,开展预警建议。一是对违反法律赋予工商职责范围内的行为,开展事前预警,及时下达预警通知书。前不久,市某拍卖企业到我局办理异地拍卖备案手续,经审查发现该公司拍卖标的为一批名人字画,但缺乏权属证明及字画鉴定资料。我局当场作出不予备案的通知,并警示该公司,如该标的强行拍卖成功,字画出现权属及真假问题,将承担违法违约责任。同时,还及时向有意参加此次拍卖活动的当事人发出警示。事后该公司果断撤消了拍卖活动,对预警表示了认可。二是对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行政建议,下达建议文书。今年我局在审查一拍前备案材料时,发现市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在拍卖中经委托人授意限制他人参与合法竞买、未获得国有土地部门授权擅自拍卖国有划拨土地的行为,及时下达了行政建议书,帮助企业改正了错误。今年以来,我局共下达预警通知书__份、行政建议书_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好评。
三、推行“拍卖三级监管制”,全面规范拍卖交易行为。由于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着力加强拍卖市场监管,各类违法拍卖行为日趋隐蔽,给拍卖监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此,我局通过推行三级监管机制,严厅打击违法违规拍卖行为。一是建立拍卖行业自我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相互监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和举报;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配齐合同管理人员和完善各项拍卖合同管理制度,对已举行的拍卖活动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协助拍卖行业协会对不规范的拍卖操作进行批评。各拍卖企业先后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___余条,改进拍卖操作规程__项;二是建立工商巡查监管机制。将市场巡查与拍卖现场监管、_____投诉举报和竞卖咨询服务紧密结合,细查线索,广索案源。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案件查办进度公示制、案件交办、督办制,从而调动了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今年我局利用各类媒体先后公布拍卖投诉举报电话、咨询服务电话__个,在受理投诉举报的同时,重点开展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咨询服务既向当事人宣传了拍卖法律法规,也同时掌握当前违法拍卖的动向及线索,为及时打击违法拍卖行为创造了有利地条件。今年来,我局先后接到拍卖投诉举报和拍卖咨询电话___余人次,广大群众已成为取得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
四、推行“一规范”,完善拍卖监管内容。为了规范监管内容,提高管理效率,我局针对《拍卖法》《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拍卖备案、拍卖公告及现场监拍的的规定过于模糊,基层监管人员难以操作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一是进一步规范拍卖备案资料内容。在国家局___令基础上增加了_项,即:拍卖标的权属证明及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复印件;拍卖标的瑕疵情况;拍卖活动与拍卖企业登记地不一致的(异地举行拍卖活动),提交由企业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异地拍卖委托监管函》及拍卖企业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二是规范拍卖公告形式和内容。要求拍卖企业必须在拍卖标的所在地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介拍卖公告。同时拍卖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拍卖的时间、地点;拍卖标的;拍卖标的展示时间、地点;参与竞买应当办理的手续;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三是规范了现场监管内容。对于六类拍卖活动一律实行现场监督管理,即:公物拍卖;被执法部门处罚拍卖的走私罚没的拍品;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拍卖企业有违法违规记录;标的特殊,竞买人数较多的;监管人员认为需要进行现场监管的。通过实施拍卖监管内容的规范和统一,完善了拍卖活动备案制度,保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流程型化工生产企业,以丰田生产体系(TPS)为指导,结合流程型化工生产企业的特点,从加强精益领导力建设、夯实精益生产基础、实行准时制生产、加强生产自动化、建立落实持续改善机制等方面探索建立精益生产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精益生产体系;精益领导力;精益生产基础;准时制生产;生产自动化;持续改善机制
公司是流程型化工生产企业,经过几年的精益管理推进实践,以丰田生产体系(TPS)为指导,结合流程型化工生产企业的特点,初步探索建立起精益生产体系。
1 加强精益领导力建设
公司注重精益领导力建设,公司领导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持续宣传精益理念,强调精益工作,营造精益文化氛围,如精益机制的完善落实、精益管理的宣传推进等。公司领导主动参与精益管理的有关工作,公司领导亲自对相关提案、合理化建议进行审核,对精益项目立项进行审批,并参与实施重点精益项目。公司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对广大员工参与精益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2 不断夯实精益生产基础
2.1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的精益管理领导小组及推进实施小组,分别负责精益管理各项工作的协调推动和组织落实。从精益生产的实践来看,公司各级组织按照职责分工,在精益生产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相应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成为精益生产持续推进的基础和保障。
2.2持续组织精益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精益技能和水平
培训是提高员工精益技能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公司每年都制定具体的精益管理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精益理念、工具、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培训。经过培训和考核,员工较好地熟悉掌握了精益管理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精益能力。
2.3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运营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公司在生产现场、工艺操作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对各种制度、流程、作业规范等进行规范统一并公示执行,提高了各项生产作业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从而有效保证了装置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
2.4推行目视化管理,提高现场作业水平
公司通过推行现场目视化管理,在装置现场设立管线设备标识、物料流向引导、现场作业规范、操作动态看板、生产信息看板等,指导操作人员现场正确作业,既减少操作失误和差错,保证生产作业安全,同时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场作业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5持续推进5S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公司通过推行5S管理工作,改善现场管理秩序和水平,提高工作标准和效率。推进小组组织编制了《5S管理手册》,明确了5S管理的内容、方法、标准、要求,全体员工人手一份。5S开展的范围包括办公室、操作室、生产现场、库房等各个区域。公司通过每月组织检查评比、召开5S推进情况点评会、悬挂流动红旗等一系列检查、督导、考核、激励措施,保证了5S工作的持续推进,改善了现场管理秩序和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标准。
2.6推行TPM管理,改善设备运行水平
公司把TPM推进作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经过相关培训、辅导后,公司启动了TPM改善项目,以机动部、仓储部为样板率先开展。为保证TPM改善项目的顺利推进,公司成立了TPM推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推进计划,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写了TPM推进培训课件,组织对生产一线人员进行了培训。
公司TPM改善项目逐步扩展到公司各单位,重点围绕生产设备的自主维护展开实施。经过一年多的推进,逐步完善了设备巡检、维护、保养、检修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设备完好率、平稳运行率等均有明显提高。
3 实行准时制生产
3.1建立客户需要与生产计划的联动机制,实行订单拉动生产
公司初步建立了客户需要与生产计划的联动机制,由PHSE部牵头负责根据客户需求及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并保证生产计划的落实执行。
每月20日前,营销部门根据已接到订单量、待确认订单量及潜在的订单预测量,并结合客户历史使用需求及市场供应情况制定未来三个月的滚动销售预测计划;生产部门根据装置运行负荷及计划性停车检修安排,制定装置未来三个月的滚动生产预测计划;仓储部门根据月度综合生产计划编制时间分析产品及原料库存情况。每月25日前,PHSE部召集生产、供应、质量、营销等相关部门,召开综合生产计划会议,讨论编制月度综合生产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3.2加强物料管理,降低库存风险
公司建立了物料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了从原材料、中间半成品到产品的仓储物流管理,完善原料、催化剂、助剂等物品的采购管理,并加强了对采购计划、采购实施、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入库、仓储等环节的管理监控,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关注原料库存降低和周转率提高。同时加强产品销售的组织管理,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产品库存和提高交货及时率。
4 加强生产自动化
4.1建立生产异常处理机制,在发生异常时及时果断正确处理
公司建立实施了生产异常处理机制,制定了各种生产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与对策,在生产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果断处理。生产异常处理机制的相关对策、方案随装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保证针对性和适用性,相关作业人员熟悉了解异常处理机制的对策、方案,在生产发生异常时能够做到及时、果断、准确处理。对生产异常情况的处理有记录,并组织总结分析,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加强对生产的反馈指导。
公司每季度组织各班组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并将其纳入年终班组的考核指标。通过各季度的演练和总结,各班组能够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的操作步骤,并通过演练不断地进行优化,从而缩短处理时间,提高事故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2尝试运用防错装置,自动预防、纠正可能发生的异常问题
公司尝试在不同生产线运用防错装置,如报警系统、自保系统等,实现装置自动预防、纠正可能发生的异常问题。定期组织对防错装置进行检验、校正,确保安全运行。
公司在各个重要的工艺控制点上加装了声光报警,如水洗塔压力高限报警,盐酸贮槽液位高、低限报警,地下废酸槽液位低限报警,HCL塔、一分塔、二分塔压力高限报警,脱气塔和精馏塔压力高限报警,HF计量槽压力高限报警等。
4.3建立缺陷统计分析机制,不断解决缺陷隐患,提高装置运营水平
公司建立了缺陷的统计分析机制,定期组织对各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并建立了相关的缺陷统计分析记录台账。
公司还建立了相应的设备、管线台帐。定期对设备和管线腐蚀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其腐蚀速率制定维护保养及定期更换计划,从而减少装置的非计划停车,保证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5 建立落实持续改善机制
5.1建立提案/合理化建议机制,持续查找问题并改进
暴露问题是精益改善的基础。公司通过制定完善提案/合理化建议提出、审核、处理、反馈的制度流程,并采取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员工不断查找问题,并实施改进。
通过深入扎实的推进,公司提案/合理化建议机制不断深入完善,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提案数量从最初的人均1.3条到现在的人均12.8条。提案的深度也不断提升,由最初的以5S管理为主到现在的以生产工艺改进为主。
5.2加强成本控制,持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公司建立了成本分析与监控机制,将公司成本分解到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和对象,保证其可衡量,并通过成本报表等对生产经营成本进行监控。通过对公司成本按构成环节和对象进行分解、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目标,持续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在对成本进行分解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成本较大的产能提升、能耗物耗降低和物流成本管控等方面,公司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实施员工精益改善提案和精益项目等方式不断实施改进,推动成本的持续降低。
【参考文献】
[1](美)沃麦克等著.沈希瑾等译.丰田精益生产方式.中信出版社,2008
[2]金应锡著.丰田精益生产管理实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杨申仲主编. 精益生产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今年来, ××市工商局在发挥职能、依法监管拍卖活动中,始终围绕“服务企业、规范拍卖”的目标,通过实施“三制一规范”,加强拍卖市场监管,规范拍卖市场秩序,取得了较好效果。据统计,今年来我局查处违法违规拍卖案件__起;实施拍前拍后备案___次,现场监管___ 次,监管拍卖成交金额_.__亿多元,为拍卖委托人、拍卖人和竞买人避免经济损失____余万元。
一、推行“拍卖企业联络制”,建立沟通服务桥梁。随着××市经济的发展,拍卖交易行为的增多,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市工商局从今年初实施了“拍卖企业联络制”,由我局合同监管科负责全市拍卖企业的整体联络,各县(市、区)工商局指定专人负责联络该辖区内拍卖企业。一是抓沟通,提高服务质量。联络员每二个月定期到企业走访一次,平时开通义务咨询电话和联系人电话。向拍卖企业提供法律咨询__余次。通过走访了解, 针对目前拍卖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恶意竞争、违规操作、缺乏行业自律措施等问题,主动征询多家拍卖企业意见,支持拍卖企业成立了拍卖行业协会,帮助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守则《拍卖企业“十不准”》,促进了全市拍卖企业规范操作。二是抓培训,提高拍卖人员素质。先后向全市拍卖企业和外地拍卖企业在××设立的分支机构免费发放《拍卖法》和国家工商总局___号令《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资料___余份,开展拍卖监管业务知识培训_次,培训人员___人次。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身加强人才引进和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培育良好的企本文来源:文秘站 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抓合同示范文本推广,提高合同履约率。我局在向企业宣传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的同时,指导企业和当事人签约,帮助企业在合同中明确制订防范条款,以保护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目前,××市__家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全部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推广使用拍卖合同示范文本____ 份。
二、推行“事前预警建议制”,建立企业风险防范系统。为引导企业及时发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事前警示建议,帮助企业、竞买人防范风险,避免不必要损失,我局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推行了“事前预警建议制”,并在具体操作中始终把握备案审查和日常巡查两个重点,发现线索,开展预警建议。一是对违反法律赋予工商职责范围内的行为,开展事前预警,及时下达预警通知书。前不久,××市某拍卖企业到我局办理异地拍卖备案手续,经审查发现该公司拍卖标的为一批名人字画,但缺乏权属证明及字画鉴定资料。我局当场作出不予备案的通知,并警示该公司,如该标的强行拍卖成功,字画出现权属及真假问题,将承担违法违约责任。同时,还及时向有意参加此次拍卖活动的当事人发出警示。事后该公司果断撤消了拍卖活动,对预警表示了认可。二是对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行政建议,下达建议文书。今年我局在审查一拍前备案材料时,发现××市××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在拍卖中经委托人授意限制他人参与合法竞买、未获得国有土地部门授权擅自拍卖国有划拨土地的行为,及时下达了行政建议书,帮助企业改正了错误。今年以来,我局共下达预警通知书__份、行政建议书_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好评。
三、推行“拍卖三级监管制”,全面规范拍卖交易行为。由于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着力加强拍卖市场监管,各类违法拍卖行为日趋隐蔽,给拍卖监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此,我局通过推行三级监管机制,严厅打击违法违规拍卖行为。一是建立拍卖行业自我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相互监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和举报;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配齐合同管理人员和完善各项拍卖合同管理制度,对已举行的拍卖活动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协助拍卖行业协会对不规范的拍卖操作进行批评。各拍卖企业先后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___余条,改进拍卖操作规程__项;二是建立工商巡查监管机制。将市场巡查与拍卖现场监管、_____投诉举报和竞卖咨询服务紧密结合,细查线索,广索案源。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案件查办进度公示制、案件交办、督办制,从而调动了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今年我局利用各类媒体先后公布拍卖投诉举报电话、咨询服务电话__个,在受理投诉举报的同时,重点开展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咨询服务既向当事人宣传了拍卖法律法规,也同时掌握当前违法拍卖的动向及线索,为及时打击违法拍卖行为创造了有利地条件。今年来,我局先后接到拍卖投诉举报和拍卖咨询电话___余人次,广大群众已成为取得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
四、推行“一规范”,完善拍卖监管内容。为了规范监管内容,提高管理效率,我局针对《拍卖法》《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拍卖备案、拍卖公告及现场监拍的的规定过于模糊,基层监管人 员难以操作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一是进一步规范拍卖备案资料内容。在国家局___令基础上增加了_项,即:拍卖标的权属证明及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复印件;拍卖标的瑕疵情况;拍卖活动与拍卖企业登记地不一致的(异地举行拍卖活动),提交由企业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异地拍卖委托监管函》及拍卖企业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二是规范拍卖公告形式和内容。要求拍卖企业必须在拍卖标的所在地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介拍卖公告。同时拍卖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拍卖的时间、地点;拍卖标的;拍卖标的展示时间、地点;参与竞买应当办理的手续;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三是规范了现场监管内容。对于六类拍卖活动一律实行现场监督管理,即:公物拍卖;被执法部门处罚拍卖的走私罚没的拍品;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拍卖企业有违法违规记录;标的特殊,竞买人数较多的;监管人员认为需要进行现场监管的。通过实施拍卖监管内容的规范和统一,完善了拍卖活动备案制度,保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中原钻井三公司生活服务公司为例,现有员工395人,其中劳务派遣员工249人,占全公司总人数的63%。总体来看,劳务派遣员工人数众多,已占据该公司的“大半壁江山”,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专业培训较少,以及管理体制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整个劳务派遣员工队伍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据统计,在249名劳务派遣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30%,上岗前受过正规专业培训或在饭店从事过餐饮服务的不足10%。由于文化层次偏低、接受专业培训较少,专业技术相对较为薄弱,距新形势下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思想压力大,造成心理失衡
劳务派遣工作为第三方派遣的工作人员,由于体制的限制,其薪酬、福利待遇与公司正式工差别较大,分配机制上没有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基本原则,抑制、挫伤了广大劳务派遣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劳务派遣工的心理失衡和工作懈怠。
三、信心不足,缺乏工作激情
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同时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致使部分劳务派遣职工产生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心理。
四、身在曹营心在汉,队伍稳定性差
从生活服务公司劳务派遣工进出情况来看,2008年以来,劳务派遣工离职数在逐年递增,且进厂不到一年离职人员比例也在增加。一方面,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每年一签的管理模式决定了他们的忧虑心态;另一方面,饭菜酸、辣、咸、淡,众口难调,要达到就餐人员满意,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无疑给劳务派遣工造成了一定工作压力。
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用人机制不科学
一是劳务派遣工自身认识错位,工作缺乏自信心,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二是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对劳务派遣员工的职业生涯、劳动报酬缺乏实质性的规划调整。
二、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导向作用不明显
目前,劳务派遣工的薪酬结构标准不太合理,未能真正体现按绩效确定薪酬。同岗位薪酬基本相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造成称职员工难以长期稳定,优秀员工难以脱颖而出,问题员工不能及时退出的状况,从而影响了员工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
创新劳务派遣工管理机制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
良好和谐的企业气氛,会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其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一是强化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让员工更多的了解到行业改革的形势、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理念,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二是倡导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创建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
一是提升参与意识。劳务派遣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应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派遣工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建议权,从而凝聚其心、激励其人、发挥其力。
二是开拓派遣工发展空间。让派遣工真正参与企业管理中来,使派遣工个人发展方向与企业的总体目标融为一体,让更多的人想做事,让想做事的人能做更多的事,主动实现从“要”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针对不同岗位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每位员工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可以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
三、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一是完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劳务派遣工的薪酬水平,制定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注重分配过程的公平。
二是强化物质激励。建立科学绩效考评制度,对工作表现出色、工作业绩突出、工作成果显著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到贡献和收入对等。
三是倡导精神激励。通过选树典型、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为员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增强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是强化员工业务培训。采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导师带徒、“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劳务派遣工的业务素质,靠技术、靠服务质量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
五是建立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认真开展员工定量和定性绩效考核,对于长期表现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和重用,对工作表现差,业务素质低的实行应淘汰,使员工“进得来、留得住”,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环境;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引言
这些年来,我国企业频繁发生会计造假事件,其中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内部环境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大家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不发达、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我国的一些企业接连出现一系列肮脏的舞弊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共同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现象的出现都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接的关系,特别是公司内部环境的控制,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因素。我国企业经营失败和舞弊、欺诈等违法、违规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面对问题的不断出现,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如果任凭这一现象的继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不仅是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秩序紊乱,更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主要提出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二、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1)改善公司管理机构
公司管理层组织公司的内部控制,公司管理机构的最高水平,完善内部控制,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当局为公司的业绩目标和一系列的规则,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分不开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首先从公司管理C构开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使公司所建设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发挥作用。委托制度如果能够落到实处,则可以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使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委员会等真正发挥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2)健全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不兼容的职责是指专注于一个人处理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两个或多个位置。不相容职责分离指的是不兼容的职责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来处理。就我国而言,中小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它的规模和员工的数量也不能做到专职由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增加工作岗位设置为包含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2.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1)完善内控简单评价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系统,形成一个闭环的内控管理。为流程标准和内部控制责任,设计内部控制执行匹配和运行效果的检验方法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监督和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机制相挂钩,形成之前制定的标准、进行中的监督检查、以及总结评估内部控制管理闭环。内部控制执行检验方法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设计,主要通过开展业务记录可以证明关键控制点(报告、单据、会议纪要等)检查了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目标的过程和相关的设计效率。
(2)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必须进行恰当的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必要时加以修改监测活动。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同样是监督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之一。内部审计不但是对活动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提出建议而且也对企业内部成员进行监控、评估的,详细的包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正确的水平和有效性的检查、评价和建议;对每个企业成员在执行自己义务的过程中操作质量进行评估和建议;进行评价和建议企业的风险管理等。
3.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1)提高中小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
企业的管理者是主要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是否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是否要带头执行有特别大的关联。企业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经营素质,让他们意识到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发挥它应该具有的作用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应该深刻意识到,这种让他们自身感到制约的制度体系,能够使得企业资产更加安全、企业经营决策更加谨慎,以减少商业风险,可以更安全的实现企业业务的目标。
(2)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作为控制企业会计的主体,特别关键的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和内控知识的掌握与否为。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通常不高的专业能力、不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披露相关信息并不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目前经营成果等问题,应加强并给予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知识和法规,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
(3)加强员工道德素质及学习内控知识
每个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应当建立在我们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能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积极的学习业务技能投身工作,那么内部控制将会更加有效。企业内所有人都拥有相同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内部控制的左右才能最优最大化。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理论培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切身体会企业的奖惩监管制度;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明白在企业中大家都受到内部控制机制的牵制和约束。只有让企业把内部控制像企业文化一样与企业共存,企业才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结论
,促使公司做大做强,快速发展。
经济利益、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必然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调整。工会如何在转制中实现维护公司发展的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的统一,达到实现跨跃式发展、职工得到更多实惠的改革目的,是南京中科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工会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点工作。
一、源头参与,配合行政把好政策关
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对几十年形成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和破除,难度很大。工会从两个维护出发,积极支持和参与公司的改革。参与了调研、方案制定、听取职工意见、组织职工座谈谈论、实施操作全过程。与人事部门一起去兄弟单位学习,到企业取经。配合行政对现有的人员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透彻地分析和研究,并带着问题请教上级有关部门的专家。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能,提出了很多有效的、符合公司实情的、便于操作的建议,得到采纳。
二、宣传教育,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
从转制到三项制度改革,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所面临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对一些问题的不理解、徬徨等是有史以来没有的。一时间各种议论、说法纷纷,职工队伍情绪不稳,信心不足。
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会从自身工作特点出发配合党委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一是从职工代表和工会委员两条线出发,向职工宣传关于转制的政策,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宣传劳动法等有关具体法律法规。针对职工中存在的各种疑虑和问题,将有关文件和政策条款复印下发到各基层工会,让职工掌握政策,消除疑虑,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支持改革。二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并通报给党委和行政,各分工会主席、职代会代表组长配合本部门党支部和行政,共同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大造支持改革的积极氛围。利用宣传栏、天仪通讯、简报等形式进行转制和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政策宣传;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开办各种讲座,请市劳动局专家宣讲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介绍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和条款,解答职工的问题等。
三、以人为本,制定有效措施,化解各类矛盾
工会在围绕大局支持改革的同时,积极努力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个别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配合行政积极做好人员转出、调离的协调工作;在长期挂编人员,会同人事部门上门家访,送达处理决定,协调清退住房的有关事宜;对长期病休人员、原内退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对患精神疾病不适应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了给予照顾安置的建议;对竞聘下岗人员,根据各人特点,提供转岗培训岗位,制定培训计划,考核标准,由专人负责实行一带一的培训方式,边工作边培训,培训期满后重新参加竞聘,向公司和部门积极推荐安排相适应的岗位就业。工会认真听取转岗培训员工的意见,向公司提出转岗培训人员培训期间的待遇建议,得到公司的认同和采纳,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稳定了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