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骨干教师的作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骨干教师的作用

第1篇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 (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 68.6%。

第2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第3篇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知识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对孩子的爱 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讲课要知情交融,师生互动, 充满了童趣、乐趣。要 40 分钟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 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灵动的课堂,丰厚的文 化底蕴,让教师和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课堂教学让人们教师感受到只有读 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 吃”又有“营养”的知识,只有走进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课堂才能彰显生机与活力。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这是我校教研工作的理念,只有思 想认识上提高,才会有积极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通过专业引领、实现 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工作中我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 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教育的生命,才 有教育的活力。因此,在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笔耕不辍。

二、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实现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

在工作中我门始终教研室整体教研思路的为指导, 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贯彻实施新 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研组建设中,我按 照教研室的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意识。通过学 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我积极引导全组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掌握先进的 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网络教研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明 确教学方向,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作为学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 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血,毫无保留,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 助,发现缺点诚恳指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从而赢得了青年教师 的尊敬。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 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的教研活动,从上课内容到活动程序安排,到研讨主题的 征订与确立, 都一一落实到位, 争取使每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进一步 成长,学校每月都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周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的主题, 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中的导、教的方法及怎样把握导、教的时机先进行研究,再 通过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及收获展示出来。课中有标“新” ,有导“趣” ,让学生主 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乐学”的目的;还有积极创造条件,巧设疑问,启发思 维,让学生主动去“想” 、去“探索” 、去“发现” 、去“质疑” ,从而变“不会学” ,引导学生 “会学” ;还有注意在授予学生知识的 为“会学” ,达到以 “导思”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 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做到在 “导法” 中, 让学生 “活学” 。

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 气。学校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推门听课” ,开展 “课堂教学公开月活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骨干教师,必须有创新, 有创新才有发展。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会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头人。作为校 骨干教师,市骨干培养对象,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我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认真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 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下面就我在工 作中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深知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 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 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要想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但我更坚信“独 木不成材”的道理。作为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我经常走在教学的 最前沿,努力带领科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为了能与科组教师一起进 步,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教研工作。在工 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从教研专题的 确立、教研课的开展,到课题的考核、结题等各阶段我都为全组教师 作出榜样。通过引领和示范,我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了明 显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二、示范引领,榜样带动。骨干教师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示范和引 领方面。身为校骨干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同事做出榜样,通过 自己的示范和专业引领,帮助其他同事逐渐地提高业务水平。因此, 我每学年必做两节公开课,一次专题讲座。让其他教师从我的教书育 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成长的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 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年轻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 业、精业的师德风范。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外,还要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先进的教育、教 学经验,配合教导处负责全组成员的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活动 的开展和学期结束后教师的测评等工作。积极承担每学期的专项研究 任务: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确 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等。学期结束,由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 估,从活动的开展、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并及时总 结经验,寻找不足,进行反思、整改。由于我校年老的教师较多,他 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的观念陈旧,对工作缺乏热情,制约了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期开始我认真组织 他们学习新课标。在每个周会前半个小时进行学习,事先要求他们阅 读本次学习的内容,做好发言的准备。学习中先由我讲读某一个专题, 然后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感受,最后一起交流探讨课程新理 念,确立教学新方向。通过学习,他们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课堂教 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另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一起 分享教育趣事。毕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很多年,一说起教学总是 津津乐道。在谈论之间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引出他们对往日教学的回 忆,激发他们沉淀已久的教学欲望,再一次点燃了他们教学的激情。

采取这种做法,延长了年老教师的教学周期,较快地提高了学校教师 的整体实力。三、利用网络,自主成长。我觉得我的成长应该得利于网络的帮 助。说到网络,不得不提的是网络教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便积 极参与了网络教研的活动。我在学校中是第一个参加网络教研的,我 在网络这片天地里不断吸收着养料。我自己进步了,也没有忘记把“网 络教研”的理念带到了我校,传递给我的同事们。在我的带领下,数 学、语文学科的教师也都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和网络论坛中来。

网络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我校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在那里我们找到 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在此活动中收获了成功,建立 了自信。由于我的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卓有成效,我也得到了上级领 导的认可。其实,网络教研是广大教师学习和提高的必然途径,是帮 助教师实现人生梦想的最高追求,是教研工作的一支先锋力量。只有 在这片沃土上才能为大家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 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满足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总之,发挥骨干教 师在教师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放大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榜样与教 育作用,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 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教学 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克山县西城中学 尹显利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认为,作为骨干教师,既是一种 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骨干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本职工作中 的重要作用外,更应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对周围教师 的辐射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我认为骨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领头人。

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 长、学生对我的厚望,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要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骨干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到爱 学生、爱事业,视学生为己出,视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日常 工作中更应做到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骨干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 , 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 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 挑战,又是机遇。由于刚刚步入初中教学,我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 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 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 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 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作为骨干教师首先要多 学习,将学习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做一个有“功底” 的教师。

三、骨干教师,应该做一名行善之人。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 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 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 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 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

四、作为骨干教师,应该对知识善于研究。

骨干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 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 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 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型的教 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 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 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 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第4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Q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7-0739-04

众所周知,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为创面愈合提供了各种组织细胞。业已证明,成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中多种种子细胞。关于MSCs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的在体或离体实验研究,国内外已多见报道[1-6]。但MSCs体外培养分化为上皮细胞相关报道较少,其过程中各种调控因素尚不清楚。许多实验以及临床现象已经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促进创面愈合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MSCs是否能体外诱导分化为上皮细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RAS所起的调控作用,笔者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体外培养其MSCs,观察 MSCs是否可分化为上皮细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所起到的调控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MSCs的体外培养与鉴定:采用10~12周雄性Wistar大鼠(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分离双下肢,低糖DMEM培养液从双侧胫骨及腓骨冲出骨髓,50目网筛虑过骨渣,离心弃上清液,以含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DMEM/ F12培养液重悬沉淀,1×109/L密度接种,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24h首次半量换液,以后每3 天全量换液一次。按1∶3传代培养,接近融合的MSCs用质量浓度0.25%的胰蛋白酶(美国 Sigma公司)室温消化30s~1min。取第3代MSCs进行实验。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BMSCs,以2×104/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孔板中,分别加入成骨分化及脂向分化诱导液,观察诱导情况。用ALP染色及油红0染色鉴定MSCs多向分化能力。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CD29、CD45、CD71、CD90的阳性率。

1.2 成上皮诱导:取第3代MSCs按上诉浓度接种于孔板中,用成上皮诱导液进行培养,每3天全量换液一次。成上皮诱导液配置为含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 和链霉素(100μg/ml)的DMEM/F12培养液中加入0.5nM骨形成蛋白-4(BMP-4) (R&D Systems),0.3mM抗坏血酸,3 ng/ml人表皮生长因子。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1.3 ANG II调控成上皮诱导:取第3代MSCs按上诉浓度接种于孔板中,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按上述成上皮诱导方案进行诱导,实验组在原有成上皮诱导液内加入1×10-7mol/L的ANG II。两组细胞均培养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每3天全量换各自诱导液一次。

1.4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别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诱导7天及10天后,PBS洗去培养基,5%多聚甲醛固定,严格按照Maxim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角蛋白10(CKP10)多克隆抗体(Maxim)工作浓度1:100。苏木精复染.以非特异血清代替抗作为阴性对照。角蛋白阳性细胞胞浆呈棕黄色。

1.5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诱导3天及7天后,PBS洗去培养基,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CKP10多克隆抗体(Maxim)工作浓度l:20,4℃孵育30min。PBS洗涤3次,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鼠二抗(Sigma)工作浓度l:200,4℃孵育30min。PBS洗涤3次后,流式细胞仪(BectonDickinson)检测。

2 结果

2.1 MSCs体外培养与鉴定:原代MSCs经24h体外培养,见少量贴壁细胞。贴壁细胞前2~3天生长缓慢,以后迅速增殖,呈克隆样生长,细胞呈较均一的梭形,7~10天汇合,细胞呈比较均一的梭形(图1)。BMSCs 经骨向诱导后第6天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第8天,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胞浆中及胞质外可见较多黑色颗粒,胞核色淡,胞浆色深。第21天,细胞聚集成多个散在结节,中心呈黑色致密团块状。钙钴法染色检测 ALP 活性呈阳性,胞浆内见深黑色颗粒(图2)。MSCs 经成脂诱导后第5天可见胞浆内黄色折旋旋光性小脂滴。随时间推移,小脂滴增多融合成大脂滴,细胞核被脂滴挤于一侧。10天油红0染色示脂滴呈红色(图3)。同时,第3代 BMSCs表面CD29、CD90检测阳性,CD45、CD71检测阴性(图4)。

2.2 MSCs诱导为上皮细胞已经ANGII在其中的调控作用:BMSCs经成上皮诱导后3天开始,部分细胞梭形形态发生变态,围绕细胞核成圆饼形,细胞质减少,细胞核所占细胞整体比例明显增大,细胞核有突起,呈典型上皮样细胞形态。诱导后7天时,两组细胞角蛋白10(CKP10)染色均成阳性,但实验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诱导后10天CKP10染色,该现象更为明显(图5)。流式细胞仪检测,同等诱导时间下,实验组MSCs诱导为上皮细胞诱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6)。

3 讨论

创伤后,机体除调动创伤局部组织的细胞直接参与修复以恢复受损组织的完整性外,还通过动员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向受损组织迁移,其在创面分化为创伤修复所需细胞来促进创面愈合。MSCs来源于中胚层,具跨胚层分化潜能,Friedenstein等(1974)把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移植到肾包膜下,可以诱导形成骨和骨髓;体内外许多实验表明MSCs有很大的可塑性,当把MSCs移植到非放射损伤宿主,MSCs可以分化为非造血组织细胞,包括肌肉、软 骨、骨、肝、心脏、脑、肠及肺等[7-9]。胚胎发育中存在一系列上皮-间充质转换,原始间充质细胞始于内细胞团,是首次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新的组织器官需从间充质向上皮转换,反之亦然。关于MSCs诱导转化为上皮细胞的研究,国内外文献较少报道。木有已有的研究表明,支持MSCs能在特定条件下跨胚层诱导为上皮细胞,但诱导方案五花八门,诱导效能也各有高低[10]。在本试验中,笔者将BMP-4、抗坏血酸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加入常规培养基中,成功将MSCs诱导为上皮细胞,诱导成功率高。这一现象,提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MSCs有可能可以向上皮细胞转化,为创面修复提供修复细胞,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虽然现有研究均指向MSCs能诱导分化为上皮细胞,但这一过程的调控因素及机制尚不明确。而由于MSCs的易获得性、多能性以及低免疫原性,奠定了其作为再生医学研究的重要靶细胞,并使人们看到了其临床应用的实际可能。因此,阐明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中的调控因素对于再生医学的临床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激素系统之一。它不仅在调节血压以及水电解质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在心、脑、肺和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最近的研究发现:RAS在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12],本实验亦证明了RAS在MSCs中的存在。而ANGII作为RAS中的重要活性物质,是否对MSCs诱导为上皮细胞这一过程进行干预,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由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ANGII组的上皮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了诱导成功的可能性。一方面,机体内MSCs数量有限,若想获得足够数量的移植细胞,需经历较长的体外扩增阶段。如果在扩增阶段对MSCs给予相当的诱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细胞分化时的不稳定性,指引其像上皮细胞分化。另一方面,在提供创面床ANGII含量,有助于已经移行至创面的MSCs高效的分化为上皮细胞,积极的参与到创面修复中来促进创面愈合。

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可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断定,ANGII对MSCs向上皮细胞转化有促进调节作用,而其调控实现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MSCs转化为上皮细胞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这一过程将清晰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并将为火热的转化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Pittenger MF,Mackay AM,Jaiswal SC,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Science,1999,284:103-107.

[2]Orlic D,Kajstura J,Chimenti S,et al. Bone marrow cells regenerate infracted myocardium[J].Nature,2001,410:701-705.

[3]Yokoi H,Yamada H,Tsubakimoto Y,et al. Bone marrow AT1 augments neointima formation by promoting mobilization of smooth muscle progenitors via platelet-derived SDF-1{alpha}[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0,30(1): 60-67.

[4]Shi RZ,Wang JC,Huang SH,et al. Angiotensin II indu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ynthesi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Exp Cell Res,2009,315(1):10-15.

[5]Poulsom R, Forbes SJ, Hodivala Dilke K,et al. Bone marrow contributes to renal parenchymal turnover and regeneration[J].J Pathol,2001,195:229-235.

[6]Mikako Sasaki,Riichiro Abe,Yasuyuki Fujita,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recruited into wounded skin and contribute to wound repair by transdifferentiation into multiple skin cell type[J].J Immunol,2008,08:2581-2587.

[7]Wu Yaojiong,Zhao Robert CH,Tredget Edward E. Concise review:Bone Marrow-Derived Stem/Progenitor cells in cutaneou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J].Stem Cells,2010,28:905-915.

[8]Meijing Wang, Paul R. Crisostomo, Christine Herring,et al. Human progenitor cells from bone marrow or adipose tissue produce VEGF, HGF, and IGF-I in response to TNF by a p38 MAPK-dependent mechanism[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6,291:880-884.

[9]Yamaguchi Y, Kubo T, Murakami T,et al. Bone marrow cells differentiate into wound myo?broblasts and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wounds with exposed bones when combined with an occlusive dressing[J].Cutaneous Biology,2005,06402:1365-2133.

[10]Sasaki Mikako, Abe Riichiro, Fujita Yasuyuki,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recruited into wounded skin and contribute to wound repair by transdifferentiation into multiple skin cell type[J]. J Immunology,2008,180(4):2581-2587.

第5篇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

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使其中的优秀者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名师。

二、培训要求:

1、为促进骨干型教师的成长,使骨干教师逐渐成为我区的教育教学专家,我区骨干型教师每五年必须轮训一遍。市南区教体局每年集中组织培训,由各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分批安排骨干型教师参加轮训。

2、骨干教师以集中培训为主,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每年暑假教体局安排48学时的集中培训。为促进骨干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从“模仿型”转向“创新型”;从“个案指导”转向“面上辐射”,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头作用,骨干教师一学年参加校本培训及自学时间应不少于100学时。

3、骨干教师培训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跟踪相结合。市南区教育中心教师将对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跟踪听课,一学年不少于2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主持一次校级的学科教研活动。中心教师在听课指导后对骨干教师做出相应评价,附于骨干教师培训手册中。

4、骨干教师培训要坚持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每位骨干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确立要小而实,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年末,将自己的科研论文附于骨干教师培训手册中。

5、加强骨干教师的相互学习,成立骨干教师学习小组,确定各小组的组长,以课例为平台,至少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培训组课例研讨沙龙。学校应创造条件支持骨干教师的相互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6、骨干教师培训时间为一年,对于按时出勤,认真完成作业的骨干型教师培训期满由市南区教育中心颁发骨干教师结业证书。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48学时,24学分。

7、对于参加集中培训,缺勤超过三分之一的学员(包括公假)以及作业不按时上交的学员,不予颁发本年度的骨干教师结业证书。对于五年内没有完成轮训的骨干型教师,市南区教体局将取消该教师的骨干型教师资格。

8、骨干教师配发市南区教体局统一印制的《骨干教师培训手册》,每学期一册,及时规范填写,学年末上交教育中心师训部。

三、培训具体安排:

具体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培训地点

负责人

20××年7月25日-29日

开展集中培训,由中国教育学会聘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对市南区骨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专题、新课标与教师素质的专题培训,并分别观摩语文、数学特级教师示范课,组织开展研讨互动。

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

贵州路小学、定陶路小学阶梯教室

师训部

20××年7月30日-9月10日

完成骨干教师作业,发送到市南教育中心师训部学员论坛,由师训部教师评定作业等级。

网上交流

教育中心网站学员论坛

王冬梅

安晓兵

20××年9月21日下午

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1、20xx级语文骨干教师汇报课(3节)

2、骨干教师纸上评课

3、发放证书

专题课例

互动交流

宁夏路小学多媒体教室

王冬梅

栾海莹

20××年9月28日下午

数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1、20xx级数学骨干教师汇报课(3节)

2、骨干教师互动

3、发放证书

专题课例

互动交流

文登路小学

多媒体教室

安晓兵

20××年10月22日

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语、数、英、艺)

1、集中培训讲座

2、公布本年度培训计划

3、确定各学习小组人员,选出小组长

专题讲座

贵州路小学

师训部

20××年1月

骨干教师阶段性培训反思

网上交流

网上论坛

师训部

20××年10月-20××年5月

各小组相互听课,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组课例式研讨沙龙。

学员交流

各校教室

各学习小组组长

20××年9月-20××年6月

学科教研员跟踪听课,一学年不少于2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主持一次校级的学科教研活动,组织相应的片、区级骨干教师观摩课。

跟踪指导

互动交流

学校

师训部

学科教研员

20××年6月

结业典

礼,发放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

待定

第6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 培训 现状 实效性 发挥

骨干教师培训主要是指从中青年教师中挑选苗子,通过再学习、再进修,尽快把他们培养成教学骨干和本学科教学带头人。如何认识、调动和协调内外部因素,积极促成一名教师向成熟的骨干教师发展,本论如下探讨。

1分析骨干教师培训的现状与作用发挥实效性的因素

1.1骨干教师的选拔还没有制度化。当前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各个学区或学校选拔骨干教师常会出现未经公开评选,领导一手决定的现象。这种决定往往和上级领导关系的亲疏有关,甚至有些领导集各种荣誉于一身,把自己任命为骨干等等。这些现象使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性,首先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这样选出的骨干往往较难服众,影响工作开展与骨干作用的发挥;其次给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带来损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培养和扶植优秀的骨干教师,旨在选拔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1.2培训方式上表现出单调性,培训内容陈旧,难于调动培训人员的主动性。骨干教师培训一般采取到高校集中学习、讨论,到中小学实践观摩等方式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集中上课学习多,讨论少、实践少、观摩少。一项针对骨干教师的调查显示,骨干教师年龄一般在三四十岁之间,大都已经没有了长久关注系列讲解的思维习惯,坐在课堂中很容易“听着听着就开差,听着听着就犯困”。 忽视了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由于这些骨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多年,有许多来自实际问题的思考,针对实际具体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往往是活跃而积极的。所以有学者提出“骨干教师的培训应设计一些适合成人的学习方式”。

1.3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尚有差距,影响参与热情。调查显示,骨干教师关于培训内容,希望得到以下几方面知识的学习与更新。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其次,科研方法类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等。在教育理论类课程中,教师大多选择一些很具体的课程,比如“数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在科研教研课程中也选择了“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数学学困生诊断与教育对策”等一些较为具体与已有教学经验衔接,指导实践的课程。现有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大而化之,只有少量课程反映教师实际需要,大部分是学历提高或补偿课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而言,这类课程没有太多吸引力,反而可能把培训当成负担,导致参与热情减退。

1.4后继联系与辅导不足,培训效果不能巩固。广大教师在培训期间受活动氛围的影响、组织者及授课教师的启发,往往容易形成认知结构的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对未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想法等。但当这些教师回到原有的学校氛围中,回到原有的工作机制中,缺少了引导与督促,而自身又不善反思与创新时,在培训期间产生的变化、想法很容易像火花一样一闪而过,一切恢复原来的样子,导致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2提高骨干教师培训与作用发挥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2.1完善和规范骨干教师选拔制度。骨干教师的选拔应是骨干教师培养活动中关键的第一步,随着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其选拔制度也应得到规范和完善。例如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应明确规定一系列的软硬件条件,硬件诸如学历、年龄、教龄等,软件可以将领导推荐与群众评选相结合,群众评选中家长评选、学生评选与教师评选相结合等等。其中就评选表的制定这一项为例,要实现制度化,评选表应该联合熟悉培训活动的专业人员及上级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讨的基础上尽可能统一制定,评分项目的表达陈述不能笼统或大而化之,应该有细则的要求,而且各评分细则与项目应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语言明确通俗易懂,评分方式简单易于操作等。

2.2精选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从培训内容上讲,培训课程应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教师用来解决素质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同时,培训内容还应体现多元化,充分满足来自不同地域、基础水平各异的骨干教师的需要。从培训形式上讲,结合骨干教师的年龄,教育背景等特征,开课教师不妨减少理论讲解过程,增加讨论分析、活动设计等授课形式,针对具体个案引导他们思考的角度及思维的方式,进而引发骨干教师对其已有认识和实践展开反思。

2.3建立培训后辅导机制,保持长期联系。针对许多接受过培训的老师在老环境中容易恢复旧有的思维习惯的问题,培训组织者应主动与这些教师保持长期接触和联系,了解其需求与工作开展情况,给与信息、咨询方面的支持,并将这一过程作为培训机制的一部分巩固下来。具体形式可以定期以电话、书信或网络媒介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定期要求骨干教师汇报近期的教学心得和教育热点思考等。

2.4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良好人文环境,为骨干教师减压。骨干教师普遍面临的工作与人际压力说明,现有教师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改革,为骨干教师“减负”,为他们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好的发挥骨干作用腾出时间腾出精力。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骨干教师畅所欲言的专门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在学校中加强思想引导,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宣传教育,努力改善学校人文环境与人际环境,为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提供精神动力与人际支持。

3结束语

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区展开,许多骨干教师在其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与作用,但就文中分析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在骨干教师培养与作用发挥过程中还需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协调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培养与作用发挥的实效,为我国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讷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一类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一套与教师继续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时间长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始终

每一期骨干教师在认定后,学校的培训、考核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骨干教师动员会。从最大程度上调动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骨干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落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而是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全过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师任期三年,从被认定为骨干教师起,就要接受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正是这种全程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目标高新,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关键

每启动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培训领导小组都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训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出“高、新、实”,也就是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远远高出对于普通教师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实际。例如,对于2003年认定的一批骨干教师,鉴于他们经过新课程的有关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又考虑到新课程的新任务,所以,把他们的培训目标定位在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已有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审视自己已有的成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二是打造新课程理念。使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进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生观。

三是拉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切入点,快速提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寻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引领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明确的培训目标,既是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南,又为教师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可以说,高标准的培训要求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内容全面,以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宗旨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为课程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都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主要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在通识培训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教师论坛,提倡教师自学。包括对《纲要》的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

第二模块:教研培训,主要解决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问题。侧重进行学科教材体系研究,了解新编教材的思路、内容、结构及目标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块: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一过程结合学校所有教师特点,根据本校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特色培训。

第四模块:远程培训,开展网上对话。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以求得专业引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思考与情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与探索,实现互动。

四、实效操作,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

几年来,在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学校采用了参加上级培训、请专家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参与式的研讨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课题带动、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培训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训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培训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确考核,以促进教师再发展为准则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时刻注意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贯穿于始终,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通过分数量化考核、学年末公开成绩的方法,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参与教研情况,考核方式为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评和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每年度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科学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师端正了态度,改进了作风,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六、细化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领导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导处有专人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的跟踪管理、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同时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的登记验证。后勤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骨干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第8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52-01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并没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传播到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的民族地区,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以带动其他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基于这一现实矛盾,笔者经过多年"传、帮、带"新教师经验,试图去研究其中的原因并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

1.农村骨干教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对骨干教师的管理缺失。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在被确定为骨干教师之后,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没有对他们的管理做出具体规划,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致使"骨干教师"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笔者进行调查的学校当中,只有个别学校对于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和对他们的管理制定了相关措施,多数学校对于参与培训后的骨干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培训完了就完了,骨干教师根本没有被当作"资源""骨干"用一用。骨干教师管理的混乱给发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作用埋下了隐患。

1.2 整个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农村骨干教师的底子薄弱,呈现出先天不足的弱势。农村教师一般由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民办转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由于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农村初中挑大梁的很多骨干教师多数是过去中师毕业,之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很少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

1.3 现有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单一,效果不明显。针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有关学者、专家和政府部门相应提出了建立跨地区和区域内的教师交换与流动机制,即教师可以在不同级同类学校之间流动,也可以在各类学校之间跨级流动,还可以在不同地区的同类学校中流动;大学毕业生支教志愿者制度,在大学毕业生志愿报名的基础上,每年选择一批优质青年,到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初中或小学担任代课教师。然而,目前上述教师定期轮岗、"支教"和"挂职"等政策措施还远未能制度化,操作性不强,实施中也因此而困难重重,远未能普遍化。

2.以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构思

2.1 基层学校要提高认识,重视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基层学校要认识到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重要作用,关心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支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学校要组织一系列活动,如老带新活动,充分发挥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送课下乡活动,将先进经验传输到广大农村地区,切实提高农村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承担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2 利用骨干教师特有的优势,发挥其引领示范,榜样带动的作用。任何一种理念,不论其好坏,不经"推动",它不会自己动起来。同样,再好的理想没有人去实践,就只能是空想。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骨干教师这特有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骨干教师要扮演好"火种"的角色。骨干教师之所以能成为"骨干",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专业敏感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特有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必须让同行认可,让同行接受。也就是说你有骨干的本领,但你没有良好的师德,没有能力在教师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没有在同行中起到榜样带动作用,那么你的"火种"是没有办法传播的。同时,身为骨干教师,有责任为同事做出榜样,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专业引领,帮助其他教师逐渐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好骨干教师的"火种"角色。学校领导不仅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宣传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骨干教师这一资源。让骨干教师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的在校内进行公开、示范教学或者开展专题讲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带动教师v特别是对新手教师和年轻教师来说w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这样一个小"火种"便可以燎原烈火了。

2.3 开展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促进教师交流。虚拟学习社区是基于网络的一个学习环境,它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平台,大家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利用网络学习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由于农村交通不便利,教师之间交流甚少,有的学校只有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难实现。没有竞争与合作,就没有工作压力与热情,这样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另外,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需要大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开展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扩展知识,交流经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是孤单的个体,有了团体的支持和帮助,凝聚集体的力量,教师的专业水平必会得到快速提高。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利用的网络工具有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BBS论坛、E-mail、QQ群、新浪UC软件等。这些网络工具教师们平时经常使用,但是,多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并不知道虚拟学习社区,也没有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这种形式的学习,因此需要教育机构以及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建立这样的学习平台,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广泛参与,达到人力资源、空间资源、信息资源的最优化。

2.4 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辐射作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还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学校都应该通过相互交流与共享教育实践,构筑起一个骨干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自律的、共同成长的"指导委员会",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支柱。学校把骨干教师组成"指导委员会",让精英组对,这样不仅有利于骨干教师对各学科教师进行专业化、全方位的指导,而且也有利于骨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升。首先,骨干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应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整体规划、目标和实施办法等,推动学校研修工作,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尽可能多地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研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以使骨干教师更好发挥引领、辐射的作用。与此同时,骨干教师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培训中有用的信息和经验传递给同仁,与身边的教师共分享、同成长。最后,"指导委员会"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和成果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学校的每一位骨干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参加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并掌握和理解书中的部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记好教学笔记。并要保证完成上级规定的学时。

二、组织观摩课,突显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校教务处教研中心、教研组及骨干教师,经过反复论证探讨,拟订了定期的观摩课和研讨会。由骨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研究选题方向,组织相关教师共同观摩及研讨。做到每堂观摩课后由任课的骨干教师讲述个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学构想,每次研讨会上由骨干教师相对完整地表述专题研究心得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做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例相结合。不仅提升了骨干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提高相关学科相关教师对教改教研的认识和热忱。

三、 学校领导深入教研教改第一线,帮助骨干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对策及采取措施。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参与下我校骨干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的研究历程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创新理论及本学科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有关论着,明确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项因素。2、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及非智力因素情况。3、分析综合。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因素进行归纳。

四、上一节示范课

每学期骨干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要有教学的改革意识。

五、在各方面进行锻炼

骨干教师一般都是我们的年轻教师,我们要给他们压担子,给他们以展示的舞台,骨干教师除上好本身要求的示范课以外,在远程教育学习方面要起到带头作用,还要进行课题等业务讲座。

管理与考核

1、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建立学习督察制度,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3、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及奖励措施,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

4、学校对骨干教师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学习经费等提供必要的保障。骨干教师优先派出外出学习

5、骨干教师参与的各项活动均与教师年底考核挂钩。

6、教导处组织每学年对骨干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查,并对考查情况进行总结和通报。

总之,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不但要在观念上转变,还要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发挥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使他们尽快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

附:嵯峨寺小学骨干教师名单

第10篇

【关键词】 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影响因素

引言

如今,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关键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风靡全球,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1〕。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学骨干教师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说明国家已提高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此环境下,尽管河南省也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但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缺乏具体性和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形式采用统一供给式被动灌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实用性,同时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提升河南省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找出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存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级体育师资培训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有效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可以促进河南省中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定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0年至今中国期刊网上与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相关的文章、报纸,查阅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调查法

访谈法:对具体实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问卷法:以参加2008―2012年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千人培训的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5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925份,有效率为97.4%。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骨干教师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义。但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文件中对骨干教师的概念规定为: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相对较高、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并且通过培训,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快速成长为教学专家、学研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从这个定义来看,骨干教师指教育系统中相对优秀,并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任课教师,是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和选,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优秀教师,其评定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2〕。由此看来,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突破中学新课程改革屏障的爆破手,是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中学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作为骨干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吸取、总结经验,并将自己的总结经验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对于教师培训的概念而言,它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师培训是指教师教育,以前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是专指在职教师的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在西方,教师培训被称作“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3〕。教师培训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发展〔4〕。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定义上看,教师培训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前提下,对中学在职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层次、各形式的再充电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其在教学上能及时掌握知识更新的进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2影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因素分析

2.2.1学历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有42%是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取得的最高学历的。同时,调查还显示,这些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中以大专学历比重较大。所以,这些体育骨干教师要想发挥更大的能量来助推河南省中学体育的发展,他们必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继续进修和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36%的教师是通过自学取得最高学历的,另有22%的教师则是通过函授进修等途径获得最高学历。从这组数据可以说明,这部分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更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继续进修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现有的事实证明,有效的培训能较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促进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实践科研研究对解决中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学校管理层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调查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态度〔5〕。调查显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工作仅占18%,这类学校一般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工作的占调查学校的25%,这类学校一般是重点中学,学校领导对体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重视程度一般的占调查学校的26%,这类学校一般是非重点的公立学校,学校管理层较为侧重学生文化课成绩,以确保充足的生源;还有31%的中学不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体育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追求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存在,体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意识较为薄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还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办公的场所――体育教研组,跟其他文化课教研组相比,地位低下,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一大部分中学体育教研组没有自己的期刊阅览室,教学研究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发展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2.2.3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奖励考核因素

目前,河南省中学在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计划考核调查中发现(见表2),在对教师培训中有计划和有考核奖励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30%;而有计划、无考核奖励的占调查总数的43%;还有27%的中学对教师培训没有安排,更没有考核奖励。现实的问题导致河南省中学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绩的好坏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所中学所重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还发现,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上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每所学校把文化课看成重中之重,体育是偏门,可有可无的思想严重存在,它是影响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最后,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也是体育教师得不到经常性培训的因素之一,很多学校不能按国家要求配备体育教师,导致一有教师培训,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

2.2.4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表3显示,目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工学矛盾,其次是学校不支持,再次是经济负担重。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更多的还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要求教师上好课〔6〕。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其主要原因是在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会影响教学安排,同时也增加经费支出,学校领导往往以学校经费困难和师资不足为由不愿意派教师参加培训;此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参加培训后个人想法会增多,会获得更高学历,然后想远走高飞离开学校,从学校层面讲,还怕学校留不住人才;最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山区中学的体育教师自身工资较低,如果参加一系列培训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这也是一部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

2.3加强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

2.3.1建立健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切实落实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健全的保障机制。第一,应明确体育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学时和一定层次的培训,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所保障〔7〕。第二,还应提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体系、培训方式和要求。第三,应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第四,应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基地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第五,应解决落实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问题。

2.3.2实行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制度

目前,实行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支教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因为它能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同时也为教师创设相对公平的培训条件和成长环境。此外,要成立市和乡镇考评小组,分别对申报市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乡镇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教师进行考核评定,并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教师进行认定。此外,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认定不宜搞终身制,应定期申报评定,并实行不合格淘汰制政策〔8〕。

2.3.3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鉴于现实状况,希望中学领导层对体育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放适当的室外上课津贴和加大体育类书报经费的投入等措施来激发体育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学校的感情。学校的发展决策是给体育骨干教师定期提供外出进修深造机会,或者给予适当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假期的政策,让其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教研任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鼓励骨干教师的论著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激励、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2.3.4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

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做到根据培训要求,一是聘请当地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或进行专题讲座〔9〕;二是从河南省各市地教学一线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各培训机构及教科所教研员中选拔一部分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对这些主讲人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授课内容、形式、方法,与被培训体育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培训质量。

3结束语

众所周知,教师质量是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学历的提升对增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河南省体育骨干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学历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得不到保证,进修费用保障不足,一部分中学对体育骨干教师进修的关注度不高。这种现状要求河南省各个中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到培训中去,以适应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积极鼓励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来增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施训单位和受训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和受训教师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河南省中学教学改革的稳步快速发展,相信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2〕周慧.骨干教师培训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4〕张红学.新课改背景下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13.

〔5〕宋金美,朱磊.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成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74-77.

〔6〕李国玉.河南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41-143.

〔7〕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的通知〔Z〕.教师〔2004〕327号,2004.6.

第13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第14篇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

作者简介:王飞(1982-),女,山西长治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李红浪(197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编号:gl1220),主持人:李红浪。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15-04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发等,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提供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适应这种职业性要求[2]。本文以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摸清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适应新的挑战,促进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结构

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涉及职称、学历、年龄、教龄等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性能的各种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对江西省高职院校200名省级骨干教师和200名非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回收率为94%。

(一)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衡量高职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一把标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具有初、中、高各级职称的比例构成情况。地方高职院校中合理的职称结构应当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水平等相契合,且有利于教师梯队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

在骨干教师问卷调查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94%,是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核心主力(见表1)。

由此看来,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高级职称教师,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成就,甚至已经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正值学术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地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明天和未来。继续进一步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发挥新老骨干教师自然衔接作用,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学历结构

学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其科研能力高低。学历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具有不同学历、学位的教师数量在教师队伍中的构成情况。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总体上骨干教师队伍学历较为偏低,本科学历占一半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也仅有30%,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从年龄上看,以45岁为界限,45岁以上老骨干教师的学历结构就更不容乐观,从调查问卷看,45岁以上骨干教师有126人,45岁以下69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大都集中在45岁以下新骨干教师群体中,具体如表2:

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结构不合理、知识落后等突出问题。教育部规定一般普通高校的教师学历结构,合格条件下要求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达到优秀则要求为≥50%。以调查样本为例,南昌市高职教育阶段骨干教师中本科学历者占到总数的65.4%,硕士占28.5%。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有近50%的骨干教师学历属于学历进修,即在职学习获得的,尤其老骨干教师情况更不容乐观,另外硕士所占比例偏低,因此骨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发挥示范性的重要因素。

(三)年龄结构

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可以反映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潜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队伍需要具备合理的年龄结构,保证教师在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协同能力、合作能力,促使梯队均衡发展有序新老更替,平稳过渡,从而避免不稳定因素甚至是大的人才“断流”。

从表3的年龄结构上看,地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结构属正态化分布,符合人才发挥效用的最佳时期。但近些年来,在面临“上规模”、“办新专业”等发展机遇中,南昌各高职院校相继掏挖资源、补充师资,而青年教师则成为主要补充对象。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已占到本校教师人数的一半,有的甚至超过了一半,且各个年龄段之间的落差较为明显。年青教师相对较为集中,教师队伍呈现年龄两极化,严重阻碍了教学、科研的有序、科学开展。

(四)教龄结构

教师从教时间的跨度即称为“教龄”,这可作为骨干教师具有一定专业工龄的硬性指标。正常情况下,教龄的长短可以反映骨干教师的学科教育经验及科学研究能力,且一般呈正相关。在调查中发现青年骨干教师较少参与到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中,他们主要涉猎新兴学科和新增学科,成为这两个学科的生力军。但尽管如此,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仍明显短缺。另外,优秀教师资源匮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数量紧缺,青年学科带头人更是极为稀少,这些缺陷必然增加了优秀学术梯队构建的难度,从而导致严重“断层”的结构性问题。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应当要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它是衡量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尺,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基准点。

二、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问题之成因分析

基于对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构成及现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在于:

(一)教育理念延迟滞后

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当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现实教学中,有些骨干教师缺乏正确的理念,出现工作不积极、知识储备短缺、教学技能落后等问题。有些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视教学为崇高的事业,仅仅把它当做自我谋生的手段,轻视从教技能的培养,从而陷入一种机械主义的教学囹圄。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然落后,甚至面临淘汰,而且文化底蕴急需加强,教学组织能力也极度欠缺,所授课程不能体系化,语言表述更是缺乏准确性、逻辑性、连贯性,再加上自身缺乏自我补充、更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

正确的管理理念应当是把教师作为宝贵资源,将教师发展和学校利益紧密相连。首先,地方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主要在于高校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明显。教师是被管理的对象,人事部门与教师之间形成严格的管理关系,教师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和物质的激励实现,此种管理模式并没有从唤醒教师能动性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生产率,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因此,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常常受到限制与阻碍,且优秀的骨干教师常被提拔到行政管理岗位,从而使骨干教师脱离教学队伍,导致教学资源的无形流失与浪费。其次,继续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运用。地方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不能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获得继续教育。在访谈中,很多管理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都承认没有重视继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仍然较低。再者,骨干教师的评价机制比较机械化,通常大多同普通教师一样,接受同样的评价体系,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客观反映骨干教师的业绩,且缺乏对比研究,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效与追踪缺乏有效的管理。

(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首先,某些地方高职院校在师德保障制度方面没有严格规范,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较低,从而导致骨干教师队伍存在不良竞争和不规范操作。部分高职院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甚至存在主观偏见,认为自己所处的学校平台不高,很难为自己提供优秀的教研资源,因而自我放弃,只是为了拿到报酬而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完全忽视了个人长远的成长计划和发展规划。其次,新老骨干教师的科研创新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再次,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重妨碍了新老骨干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自我提升,尤其对于青年骨干教师,在职业起步阶段就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在教学责任与专业发展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长远的自我发展和学校后续动力的支撑。

三、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地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应因地制宜,探索、研究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特点的高职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重点或核心是要培养和发展人的灵魂,而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达和智力的培育[3]。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人的灵魂,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灵魂、有信仰的人[4]。因而,教育信念应当成为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教育教学行为,更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坚定的教育信念能够推动新老骨干教师的培养进程,助力新老骨干教师的未来发展。库姆斯曾主张,使教师变得优秀的是他们对自己、学生、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5]。显然,对一位教师而言,树立规范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是成为优秀骨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许多著名的优秀骨干教师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教学生涯时都曾强调,信念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地方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不断提升自我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学科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同社会转型与发展接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包括一系列制度及其有效运作,完善骨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应在制度前瞻性、系统性、周密性三个研究方向上探索,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有效运行。

1.严把教师选聘关。地方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公开招聘,择优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学校可争取与重点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打造成自己的人才基地,通过长期合作,在博士生中物色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争取其来校服务,成为学校新的骨干力量。注重提高教师个体和团队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学术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团队,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新模式和政策机制。

2.优选培养青年骨干人才。优选培养青年骨干人才,首先要保证选拔质量。如前所述,要尽可能地吸引具备良好教育背景,理论扎实,学历高,潜力大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并将其作为骨干人才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人才培养项目,提供经费和机会支持青年人才的成长,鼓励青年人才前往国内外著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交流访问。再次,学校和院系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合适的压力政策和奖励政策,鼓励冒尖,鼓励竞争,激励青年人才申报科研项目、人才项目、参评各种奖项与荣誉,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3.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学校能否建立对骨干教师具有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的合理评价制度,关系到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影响着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应从本校实际出发,设置切实可行、最为优化的总体目标,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继续教育,完善骨干教师人才工程的评选、培养和考核体系,创新并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激励新老骨干教师不断迈向新台阶。

(三)强化立德树人,促进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德艺双馨

1.拓展传统“师徒制”。“师徒制”即“学徒制”,它是一种在实际传授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体的职业技能教学形式,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人和手工艺领域盛久不衰同时也推动了某些特殊行业的生存、继承和长足发展。当下,这种“传、帮、带”式的良好的行业传统被广泛借鉴到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中。实践证明,在教学上,老骨干教师向新骨干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水平。另外,骨干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实际担负着全面教育的责任,即在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还包含有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最终教书与育人集于教师一身,有利于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

随着时代信息化迅猛发展,年轻教师的潜在优势愈加凸显,传统的“师徒制”不断面对新的挑战。首先是年轻教师学科知识的新鲜程度高;另外,年轻教师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普遍更强;再者,年轻教师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也不容小觑。纵观全局,若仅拘泥于“师傅的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的财富”一隅,青年教师人才队伍的前进步伐不仅会受到羁绊甚至可能错失发展的良机。因此,老骨干教师也要积极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知识,使科技手段和教学能达到充分的结合。在教学中相互关爱,互帮互学,各展优势,共同提高,成为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伙伴[6]。

2.活跃骨干队伍教研交流。骨干教师的学术梯队培养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老骨干教师要着眼于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术组织、学术团体中的作用,引领他们未雨绸缪,博采众长,见多识广,增进团结,加强合作。另一方面,老骨干教师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学科前沿研究,鼓励他们参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他们参与国家、省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新老骨干共同努力,为学校发展建设出一批特色、强势学科,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完善、宏图大展奠定基础。另外,骨干教师要多进行教学公开展示,相互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可每年评议活动,并将课程展示与课程评议的过程进行录像保留,作为交流,学习和借鉴之用。

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和核心,不仅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其质量和数量更是体现着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昆.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2014-05-11(1).

[2]黄胤琛.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4]赵同森.唤醒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1-3.

第15篇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7.5%)认为,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教师群体越来越依赖于其间骨干力量的群体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促进作用,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综上所述,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一支能够起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的中坚力量,能够影响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带动群体共同进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稳定并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就是要培养中学骨干教师。在当前中学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尤其要抓紧培养中学青年骨干教师。

摘要: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需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根据笔者调查显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抓紧培养中学骨干教师,因为骨干教师在中学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