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投资优缺点范文

风险投资优缺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险投资优缺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风险投资优缺点

第1篇

关键词:科技发展 投融资 科技投融资体系

1.科学技术与资本的关系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步入资本化时代,特别是在以牙买加体系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格局确立之后,资本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其具体变现为:

首先,各国经济个体以及日益凸显的经济全球一体化其只要推动力是为全球的资本流动。其次,在牙买加体系开始的延续至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形式下,虚拟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其中资本自量增长是其核心原因。再次,在世界各国都普遍接受的现有经济体系中,市场经济成为最为被推崇的经济模式,而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可以理解为以资本衡量代表的一切要素。最后,在市场体制下经济社会价值和经济社会低位,由资本占用为价值取向,资本价值决定了社会价值。

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几何式发展带动了社会模式的跳跃式变化。科技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决定国家民族自由和命运的高度。其具体变现为: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世界新格局的诞生方式,改变了社会形态,人们的生活模式。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自由的保证。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决定着人类自身发展进化的方向。

由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了全社会所有人的共识。但是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向着“高、精、尖”发展,向着规模、资本和协作化发展。例如波音公司的飞机制造有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几百家企业协作制造几十万个零部件,资本的密集度数以亿计。

由此可见随着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社会进步成为了以科技和资本为变量的可测模式。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应变量金融的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资本的应用也成为决定科技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使社会发展脱离了资本支配的前资本时代,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新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经济已经逐步蜕变为资本辅助经济。资本的自我增值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的软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从资本稀缺式的资本配置转变为知识稀缺型的知识经济配置。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现代市场供求关系由原来的初级产品的稀缺转化为了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稀缺,由资本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的稀缺转化。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经济化使无形资产逐步的超越了固定资产成为最优质的稀缺资产。最后,科学技术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自身也成为了经济化的资本体现。

2.投资、融资体系与科技投融资体系

现代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在资本运作中最主要的之一是投资,而投资是资本运作中最主要的利润获取方式。对于现资资本来说起最佳的来源就是融资资本。

2.1投资、融资体系

投资就是资本主体在市场中或者其他规制体系中对投资客体投放资本以期获取利润的行为。融资就是资本获取的期望主体在市场中或者其他的规制体系中由投资主体获取资本并承诺利润的行为。投资和融资行为都是资本在市场体系中流量和存量的变动过程,也是一体两面的伴生金融互动,所以一般和成为投融资。

在我国投融资体系,一般是特指针对固定资产的投融资活动的一系列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为多种运行体制的综合称谓。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方式、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筑施工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

我国的投融资体系的沿革变化结合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界定可分为两个时期,以2004年我国的金融改革为界限,之前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改革摸索时期,之后是和国际接轨的现融资体系改革时期。

改革摸索时期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是为我国改革的四个摸索时期。第一阶段(1979年~1983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破冰时期,尝试使用市场的概念来解决国家统管的问题,把计划经济的拨款尝试为运用市场机制的贷款。第二阶段 (1984年~1987年):以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博弈平衡为主的尝试,给予市场化的地方经济的第一步。 第三阶段(1988年~1993年):完成了投融资市场化初步的尝试,完成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博弈的动态平衡,开始建立了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融企业。第四阶段 (1994年-2004年):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完成了商业化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验。初步建立了我国的有中国特色投融资体系。

2004年之后随着国家金融体系改革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多样性的资本市场和投融资结构合理的一贯体系,同时也逐步在制度上和立法上完善我国的投融资体系,截止到2012年年初我国综合地方和中央的投融资体系已经具备了成熟体系必须的所有项目。但是各项目和体系之间由于各种原因相互闭塞,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

2.2科技投融资体系

2.2.1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由来

如上文所述,科技投融资体系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在各国特别是各科技大国、经济大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带动阶段以后,才逐渐成为全球各国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投资多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投融资体系,但是对于科技投融资体系来说,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初步探索建立的。当然由于投资观念、投资习惯、资本的短视效益加上科技投融资特有的资本获利不确定性才造成我国的科技投融资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投资资本的要求日益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几何式发展,那么把这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的投资也是日益庞大。这主要表现为:

首先,现代科学成为了一个体系,系统化、专业化和协作化的要求日益增长。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专业,每个重要成果的诞生都需要大范围的知识协作和投资支持。据统计,2010年,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科技投资,美国综合计算(联邦投资+州投资+大型企业研发费用)高达15479亿美元,几乎超过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投入比例相对更加的庞大,例如IBM开发新一代芯片历时2年耗资40亿美元。辉星制药开发新一代抗生素投资7亿美元。山东省济南的某新能源企业开发新能源科技一个项目耗资到5000万人民币。

再次,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于人力资源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对人才的开发、吸引、培训等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中,企业成本成倍增加。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定期增值也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最后,也就是科技投融资体系的作用,加速科技转化,将资本和科技有效结合使其发生几何式的资本增值。

2.2.2科技转化过程的投融资

一般认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是为:种子阶段、创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对于不同的阶段对于投资来说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现阶段的我国,投资资本偏爱后两个阶段,即为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顾名思义,种子阶段是研究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投资优势是一旦成功后,可获得的利润巨大,而且一般这一时期投资需求不大。但是由于是起始阶段,也就意味着失败的纪律很大,风险回报等值。这一时期对已投资主体来说是为风险投资基金为主,政府投资也是这一时期的主力。其他投资主体畏惧投资失败的风险或者在进行风险管理中一般很少选择这一时期。

创建阶段,完成了理论和初步的实验以后,产品已经完成。但是这一时期是科技商业化的关键时期,因为无法预测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面对市场的消费需求,面对市场的商业竞争,企业随时有可能成为失败者。所以这一时期的投资应以政府和风险投资为主。

成长阶段,这时期是是产品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开始需要扩大生产的时期。综合来说之一时期政府可以退出,由部分的金融机构和风投继续担任主要的资本提供者。

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已经有期待的发展前景,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有良好的信贷基础。商业银行的介入时机已经成熟。由于这一时期的利润率下降了,已经不符合风险投资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成为主要的投资。

2.2.3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组成

由于各国的经济千差万别,所以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组成也各部相同。在高科技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有不同的风险和资本需求,所以相应的对于投融资的渠道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的投融资途径:

(1)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最为各国最大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参与者,政府财政是协调、补充、引领投融资体系完善的最佳选择。对于那些商业价值不高但是公共价值很高的,其他投资者因为获利率低或者是没有利润的科技项目,应该由政府财政引导的投融资体系参与支持。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资本市场上投融资体系的主体,但是由于已知的高科技企业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在对科技投融资的参与上会谨慎很多。如果政府能提供政策性或者是信用补偿,则商业银行在高回报率,低风险的这类投资上还是很积极的。

(3)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虽然不能直接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投资资本,但是其在商业金融市场上的特长还是会对高科技企业提供巨大的帮助。有投资银行的参与,科技投融资体系才算是比较完整。

(4)共同基金。基于其投资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在科技转化的成熟阶段,解决上市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选择。

(5)完善的分级市场。一方面完善的一级、二级甚至是三级交易市场的存在可以提供足够的投融资资本选择。另一方面,也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提供了选择,这样可以使风险投资的投资选择更加的广泛。

(6)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组成和投资倾向正好符合高科技项目转化为资本项目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风险投资基金的绝大多数也是流向了了高科技和创投项目。

(7)政府的信用投资。一个完善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链接所以参与者的连接。政府的信用投资正好是这个最有效的连接。政府所提供的行政、法律、政策、措施等服务是一个完善的体系所必备的,也是政府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的最佳方式。如向投资者提供科技资质担保,向融资者提供资本信誉担保,向投资者提供资本风险保全,向融资者提供知识产权保障等服务是链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所最优先需求的投资。

科技投融资体系,是科学技术和资本在市场化的框架内的交流途径;是资本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依托实现自我增值活动的平台;是科学技术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实施引领的基础。建立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

第2篇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

引言

中国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其他所有中小企业一样,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伴随着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内资、外资、民间和官方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私募股权。为了让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让企业家更清晰的了解私募股权的内容和过程,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私募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高科技企业私募的特点,指出融资所带来的利弊,为正在和将要进行私募股权的企业提供帮助和借鉴。

2.中小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模式

国内科技企业私募融资分为两种模式:

1.风险投资+私募股权

第一类企业从初创阶段就接受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者对资本市场较为熟悉,了解相关规则和资本行业。企业管理者多数是归国留学人员,曾在国外高科公司就职,在自身的专业领域积累类了不少经验,有的拥有科研成果。他们有着在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中的工作经历,了解熟知资本工具和其中的规则,所以创业初始就开始运用风险资本,在获得充裕发展资金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以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结构运作企业组织。在经过创业和成长期之后,就很自然的采取私募股权的方式进一步谋求发展。

2.自主创业+私募股权

第二类企业属于自主创业,在企业创立发展阶段,没有借助于外来资金,完全靠自有资金投入、积累和发展。这种类型的企业家通常没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对资本市场了解较少,在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跳跃时的发展,加速业务或市场的扩张。该类型的企业由于对私募股权缺乏了解,往往容易导致两种情况出现,对私募盲目追捧且充满热情,或则十分小心谨慎充满戒备,甚至有的企业管理家拒绝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帮助。

两种模式企业的构成基因和成长经历导致在私募融资阶段关于股权、份额等问题的思维和态度迥然不同。被投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亦是PE所忌讳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私募基金因为对早期投资的技术趋势和管理技能缺乏准备,多把资金投资于Pre-IPO的阶段,对真正的创业中的中小企业反而投资不多。怎么样能够让股权、债权融资配合起来,也许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下一个话题。

3.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分析

3.1 国内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融资的内外驱动力

1.外在驱动力

私募资本在我国并没有私募概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存在由来已久。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解决他们由于规模所限,无缘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困难,一些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了创新和创造。私募就是在此情况下发挥了其他融资方式无法起到的作用。国内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具有上市潜质,主要投资形式是对具有上市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90年代中期以来,私募在我国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私募资本市场的发展:长期形成的民间资金拆借市场随着藏富于民的现象愈发明显而规模越来越大;海外风险投资理念的引入,大量海外投资公司的进入和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很多大型企业集团也纷纷介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它们的经验对众多中小企业的成长帮助更大;国内股票市场的发展也使金融意识深入人心,客观上促进了私募融资的发展。

2.内在驱动力

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是我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产业化资金。虽然国家的各类科技扶持性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的出现为高新科技企业的成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所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由于高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成果拥有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就使得高科技成果很难从正式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此时私募就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私募既可以突破正式金融对融资者的信用记录、规模、赢利性、担保等方面的限制,又能够以灵活的条款设计来吸引投资者和补偿投资风险,所以能成为高科技产业化融资的一个好方式。

私募资本有利于民间企业的发展。我国民间企业很难从正式金融获得资金,这种状况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就得到扭转,即使金融市场极为发达的国家,小企业也较难从正式金融受益。适当发展私募资本市场,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弥补。私募还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引入战略性投资者的重要手段。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寻求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可充分考虑使用私募的手段。

和国内高科技企业分布的情况一样,真正实施私募股方式融资的高科技企业。目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行业,其中已互联网尤其引人注意。中小高科技企业大多数是自主创业,人员组成以科技研发人员为主,许多公司的负责人同时又是核心研发技术人员。他们有的只懂技术,有的还了解市场,但是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还懂得资本运作的人是少之有少,不光是国内的科技人才,很多海外归国的高科技人才也同样如此。]在他们面对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管理、融资操作的时候就不得不听从于资方,资本运作的复杂和晦涩难懂的专业工具让他们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

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还并不长,企业往往以技术研发为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人员以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为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研发能力。为了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势必要和社会各方面机械接触和交流,接受知名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不仅获得充裕的资金,更在迈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从2004年深圳交易所创立中小板以来,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已经进入全球三大中小板之一。截止2009年5月底,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小企业有273家,273家公司总市值达到9730亿元,有205家是科技企业,有135家公司承担了国家级项目。中小板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也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高新技术企业私募融资特点分析

针对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私募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私募融资建立在广泛协议基础之上。因为在我国,不管是《公司法》,还是《证券法》都没有规范私募融资行为,因此私募关系都通过各个阶段订立相关协议而建立起来的。

2.私募融资信息披露很不规范。私募最重要的特征是发行人可以不必向投资者进行详尽、全面的信息披露,而且对所披露的信息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是私募的一大优势。但是,因为在融资中涉及到公司内部员工和其他外部非机构投资者,他们没有机会和发行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全面的沟通,处于信息劣势,虚假、夸大或者遗漏的信息披露往往导致非机构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3.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无法可依。与公募市场相比,私募市场信息更加不流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严重,出现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情况时,小股东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很多小股东往往在私募融资的过程中就被迫退出企业。

4.科技企业往往需要多次融资。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一次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5.私募融资协议中不仅有对赌条款的限制,还存在技术和研发成果的或有转让。被私募方选中的科技企业多数都具有独有的专利或者特殊的研发成果,私募方会要求在企业没有达到预定的收益指标时,形式对专利或衣服成果的预定权力。

4.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利弊

企业往往是私募资金的需求方,多数时候也是私募行为的发起方,所以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高科技中小企业私募的得与失。

4.1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优化资本结构,为上市融资奠定了基础

公募与私募及用户贷款相比给企业带来的优缺点,私募股权完成企业可以获得3-5年的发展资金支持,时间长于中小企业贷款,起到稳定企业发展和补充融资渠道的作用。私募的投资者他们更看重企业的长期收益,不会因企业一时的失败而做出撤出资金等对企业不利的事情。相反,因为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往往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关键时刻还会追加投资。新股东的加入,结束了股权资本单一的局面,使企业开始向多元化的股权结果发展,更加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范。资金的运用也将更加规范,使用的效率将大幅提高。

4.2改善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强自身实力

私募股权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以其独特的融资优势成为了成长中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融资手段。同时,由于私募股权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促使私募投资者必须为中小民营企业引进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创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及最终进入证券市场融资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企业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的提升,迅速增强民营企业的实力。[17]

私募股权基金通常具有在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丰富投资经验,拥有成熟的管理团队和控制特定市场的能力,能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性指导,能利用自身的声誉和资源为企业推荐适合的管理。这些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进行私募本身就是对企业自身具有管理能力的挑战,想要突破现状,企业自身就有内在的提升业绩和加强经营管理的迫切要求,私募的从外在更加严格的提出了要求。

4.3防止丧失企业控股权,企业被迫改变战略方向甚至消亡

和任何交易一样,获得私募资金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价值。企业看似只出让了部分股权,其实出让的是部分经营管理权力和未来的部分收益。私募方通常不会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但是会通过董事会影响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和长期战略规划。在董事会的权利、义务则体现董事会在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甚至会引导发展或者左右企业方向。一些国外企业背景的私募基金,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我国同类企业的控股权,变相进行自己的扩张,获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研究成果,或者借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参考文献

[1] 宋晓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模式分析.财经研究,2008,10.

[2] 王琳.浅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形势.金融经济,2008,11.

[3] 苏宁,刘虹,私募股权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全国商情,2008,13.

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府拨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在过去相对比较单一,以政府拨款为主。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市场化的融资方式逐渐出现,文化产业资金来源不断拓宽。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主要可分为政府拨款和市场化融资两大类,后者又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而股权融资又可细分为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上市融资,债权融资可细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下面,本文就将对这几类中国文化产业主要融资方式及其优劣势展开分析,以期寻找满足中国文化产业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的最优融资方式。

一、政府拨款

在文化产业早期阶段,文化企业多由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因而对于其资金需求,政府一直予以积极支持。以2011年为例,中央和地方文化传媒支出分别达188.72及1704.64亿元,比2010年增长25.7%、22.4%。政府拨款主要针对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产业,对那些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低、回收期长、其他社会资本不愿介入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满足民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总的来看,政府拨款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可以集中资金用于专项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但作为一种事业型投入方式,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力度相对有限。作为事业型的融资方式,其投资力度是有限的,扶持资金不可能解决文化产业巨大的资金缺口,仅起到市场引导作用。二是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政府对文化产业一直并未真正下放管理权利,其主导的资金投入往往忽略了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及其发展规律。三是资金效率低下。国有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效益低下、人员富余、文化资源与人力资本闲置等问题,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权责不清的委托关系,导致其机制不灵活、资本运作效率低。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也难以全面考虑和研究各方面因素,因而无法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不依据市场需求规律的投资必将导致重复与无效,更挫伤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无法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对某一方向进行重点支持,从而难以形成文化产业集团化与规模化。

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不能过分依赖财政拨款,因此,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也应更多考虑市场化的方式。

二、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可细分为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上市融资。

(一)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即VC/PE,其投入周期相对较长,一般用于起步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的融资,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其发展前景与未来盈利能力,是适合文化产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它能有效缓解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破除文化产业体制壁垒、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2010至2012年,分别有74例、58例及36例VC/PE融资案例,融资金额分别为2.28、13.62及2.97亿美元。随着文化产业与风险投资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VC/PE注资优秀的文化企业。2012年,共计有青耕老年文化、海润影视、东方风行等数十家文化企业接受了来自各类风险资本的投资。

当然,VC/PE在文化产业领域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是投资分散,规模效应差。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VC/PE在对文化产业的整体性把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等方面相对欠缺,难以改变其信息共享较弱和谨慎性的投资策略,不利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升级并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运营机制缺乏透明度。目前,VC/PE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不利于其自身的规范发展。由于政策、市场等风险较大,从国外发展历程来看,成功率相对不高。之前,中国VC/PE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VC/PE亦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力度。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未上市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制度。文化企业若能够获得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既可以增加新鲜血液,完善资本结构,削弱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也减轻了政府拨款支出的压力。在欧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这是一种较成熟的融资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已渐露雏型。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仅2012年三季度,就有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十余只基金开始或完成募集,单只基金规模动辄数十亿元,实力雄厚。

但文化产业基金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其劣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规政策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专门法,只有零星的地方法规和部分政策支持,并不系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规范化发起、注册与运营还有待完善。二是文化产业投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为产业投资的高效、安全运作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这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律师、会计、知识产权评估、版权交易中介等事务所及信用评级机构、投资银行等。但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已有的中介机构政府主导现象严重,弱化了其本身应有的功能,导致金融服务跟不上投资主体的需求。三是缺乏专业投资人才。专业投资人应该集管理才能、行业知识及金融知识于一身,不仅要把握文化领域最新动态,从众多标的中评估并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还要对文化市场的准入机制、市场需求等作出准确判断,否则难以获取高收益。四是缺乏合适的退出渠道。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目的不是控股运营,而是获取收益,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其必然选择。一般而言,退出方式包括上市、并购、协议转让与清算等。上市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难以达到上市条件。

(三)上市融资

2009年深交所推出创业板这无疑给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因为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部分是成长期的两高一新企业,文化企业注重创意概念、成长空间大、符合国家政策支持,适应了这种模式。此外,海外成熟资本市场也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渠道。2010至2012年,先后有中南传媒、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华录百纳及品牌中国等文化企业先后在大陆、香港及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2010至2012年,分别有8例、6例及4例上市融资案例,融资金额分别为14.08、9.37及2.4亿美元。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选择在A股上市融资。截止2012年10月,共计有知音传媒、万达影院、长城影视等22家文化传媒企业拟在A股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融资。

资本市场向文化企业的开放,丰富了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帮助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上市准入标准偏高。现行上市制度有利于业绩中等但规模较大的企业而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上市条件中的企业规模、盈利记录等规定无疑限制了大量中小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二是上市审批程序复杂。繁琐漫长的上市审批与中小文化企业文化存在冲突。中小文化企业一般比较灵活,但漫长的上市等待期与审批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上市的积极性。总志,上市融资在当前还不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仅仅限于具有较大知名度、业绩较为稳定的企业。对于中小文化企业而言,投资者显然还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

三、债权融资

市场化融资方式除股权融资外,还包括债权融资,它又可以细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

(一)银行贷款

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融资支持起步较早,深圳发展银行于2005和2006年两度为华谊兄弟电影《夜宴》、《功夫之王》的拍摄提供担保贷款。此后,商业银行针对文化产业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逐渐成为主流。如2006年招商银行为华谊兄弟电影《集结号》的拍摄贷款5000万元,开创无质押贷款先例。2007年,交通银行为电影《宝莲灯前传》的拍摄提供版权质押贷款。2009年,民生银行为张国立等23位导演提供总计1亿元的授信额度。2010年9月,北京银行为博纳影业提供1亿元的“打包式”授信额度,用于《龙门飞甲》等4部电影和1部电视剧的拍摄。作为目前主流的融资方式,伴随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预计今后我国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大部分仍将来自银行。

但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障碍:一是企业价值难以评估。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虽然目前部分银行针对这一特点推出了企业无形资产质押等创新的贷款模式,但主要用来支持具有竞争力和确定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而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资金支持的中小文化企业,由于盈利不确定,很难获得贷款。二是审批程序严格繁琐。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经营期限较短,难以拥有较高的信誉。而贷款对象的持续、稳健经营期限是银行信贷的重要考察指标,经营期限短,还贷前景很难估算,严重影响银行对文化产业支持的积极性。而即使通过银行的资质审核,担保条件也较为苛刻,贷款手续也比较繁琐。

(二)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的最大优点是利息在企业税前扣除,具有税盾效应,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可避免股权稀释。但发债过多,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信誉,增加再融资成本。2007年末,中影集团开创了文化行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先例。中影集团5亿元七年期企业债券,由建设银行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担保,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

中影集团企业债券发行,是经过审计与律师事务所提出相关文件,提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保监会,获得其允许后进行的。现行的债券发行制度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对企业资质要求严格,不适合文化企业。尽管中影集团为文化企业融资方式的拓展提供了示范,但中小文化企业采取这种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由于文化企业风险相对较高,银监会已经禁止金融企业为企业债券进行担保。如果没有银行做担保,债券发行比较困难。

发达国家债券发行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而中国资本市场中债券规模占比低,其中企业债券规模占比又较小。当前,对于文化企业而言,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劣势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信用评级不完善。企业信用评级直接影响企业债券的顺利发行。制度缺失、信用评级机构的缺乏和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使中国企业债券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也影响到文化企业合理运用这一融资方式。二是债券流动性缺乏。当前中国企业债券流动性相对较小,难以满足企业融资和投资者合理的退出需要,势必影响这一融资方式的发展。

四、结语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还有信托融资及文化产权交易等,这些融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文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项目性质,加以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