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础建设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油田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油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证油田的安全生产,油气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个系统而有序的过程,一个施工项目的实施,往往关涉到很多人员和机构。只有这些单位和相关人员能够真正的各司其职,并投入到基础建设过程才能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并继而保证油气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油气产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油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油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和当前油田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
1 当前油田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油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法制观念的淡薄和市场的不成熟两个方面。近些年,为了规范油田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是总的来看,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建筑市场上仍然有很多企业的法律观念十分淡薄。在建筑市场上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的现象数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对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企业法制观念的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招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在工程的招标阶段,大部分的企业能够按照招标的程序开展公平竞争。但是很多企业仍然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以及暗箱操作的现象。
1.2 评审委员会的违规操作。在投标的过程中,有些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由于自身的素质低下等原因,在执法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公正执法,向一些企业泄露标底,甚至有些单位从委员会处通过行贿的手段获取标底的现象。
1.3 建设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有很多的投标单位,单纯地为了迎合投标企业的意图,在投标的过程中脱离工程实际,降低报价,缩短工期。但是在中标之后,又通过各种手段来要求延长工期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消极怠工,以此来迫使建设单位改变合同的相关条款。
2 完善主体职能,保障工程质量
如前所述,油田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规范对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建筑市场的规划应当从规范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等市场主体的行为入手。
2.1 完善行政部门的领导职能
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职能主要是指各建筑行业地方各级的建设厅、建设局和建设委员会,它们是建设行业的领导机构,负责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建设业务,对辖区内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进行审批、管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又―环节。就整体而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是很有成效的,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管理不到位、不坚持原则、执法不严格。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职员的思想素质,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做到公正、廉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只有这样,自己的领导职能才能得到加强和巩固,工程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2.2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事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建设单位是第一责任人,它对工程的设计、建设、建立以及施工招标等活动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它还为施工活动提供一定施工场地、施工用水等其它的周边事宜。因此,我们可以说,建设单位对于施工活动起到一定的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当前建设活动中,有一部分建设单位认为资金是他们的,工程也是他们的,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而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在油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的首先应当严格遵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结合管理制度条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到尊重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履行劳动合同,并且廉洁奉公、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发展。
2.3 设计单位应当保证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对于工程质量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各项施工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同时还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科学技术,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做到严谨设计,对于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应当认真设计,通过深入的研究来对工程设计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设计的产品体现了先进的技术,并且安全可靠,同时施工便利。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油田基础设施的设计工作七成左右都是好的,很少会出现因为设计质量而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现象。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设计图纸和设计报告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问题,这些问题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迎合委托方在施工过程中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做出虚假设计的现象。这些现象都给施工活动的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4 完善施工管理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的承包单位对于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负有最大的责任,它是保障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承包单位,应当从工程的技术工序、人员素质、机械装备等多个方面对施工活动提供一定的保障。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按科学办事,按程序办事,对于每一道工序都应当进行一定的检查,同时还要建立一支施工技术强硬,纪律严明,素质高超的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特别重视技术员的培养。施工过程要求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标准。近年来,国内施工质量差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不少实例,充分说明了这一严峻的问题,现在必须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搞好施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保证符合要求的施工质量。
2.5 完善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它由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建立队伍组成,和施工或者设计单位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就要求建立单位应当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和科学办事的原则,站在公正的立场办事。这就首先要求进行工程监理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监理单位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可以被归纳为“三控、二管、―协调”。“三控”即对工程的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二管”是指管理过程中的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即监理单位应当协调好施工活动和周边的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工程建立工作对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控制作用。
2.6 政府应当完善其监督职能
政府的监督是施工质量的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目前我国政府对施工活动的监督主要是通过直接介入的方式来实现的。政府通过对业主、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等单位在建筑市场中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督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羌龙华.浅谈加强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所有有关部门的重大责任。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系统而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整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也能实现对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的和发展着的监督管理模式。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表现在相应的管理层次的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基础之上,相应的工程监管部门还应建立现代化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如监督管理的模式与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模式。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前者是管理的核心,后者是目标。我们通常所说的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使二者都在受控的状态下实现建设工程的目标。
2.建筑工程的特点
建筑工程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它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2.1影响因素多
决策,设计,材料,施工方案,操作手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2质量隐蔽性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许多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被下道工序隐蔽,如混凝土浇筑后,钢筋的质量情况只能从相关的记录进行追溯,但记录往往是不全面不直观的。
2.3不可逆转性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工序的质量隐患,一旦被下道工序覆盖,往往无法进行纠正,只能通过打掉或拆除进行处理,虽然有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加固处理,但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往往就降低了。
3.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为达到工程的预期质量标准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3.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实践证明,在一个完善的且良性运行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
3.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许多企业从中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条就是许多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以系统的观念、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需的资源配置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失去了有效运转的基础和环境。
3.3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控制的活动,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先后流程,可以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为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4.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再好的设计,都必须通过施工来实现。因此牢牢把握工程质量的要点进行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1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得不到有效运行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4.2基础或主体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基础或主体阶段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因此从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又成为重中之重。
工程行为人,尤其是基层管理者,其观念和行为对工程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充分调动工程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程行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念,显得尤为突出,除了要对其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健全岗位培训制度,改善其工作条件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4.3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影响工程质量的使用功能;在这一阶段,因为市场上材料差价很大,且鲜有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即时的生命安全受威胁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这一阶段,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应作为重点。
5.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
5.1企业结构管理体系还不适应现代工程质量管理要求
许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服务功能、组织机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工作手册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还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运作要求。
5.2与工程质量管理配套的法规和政策需要完善
现行法律规范虽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还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市场、不合理低价竟标的情况还是较多的、设想一下,承包商在低于成本价的或无利的情况取得工程项目施工,他是不是必然要牺牲工程的质量安全,以谋取利益。
6.解决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要注意其相关问题。下面,对于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以几个方面提出措施。
6.1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让每一个施工企业的业绩(包括优质的和不良的),通过权威(或政府)网站全面的公布,尽可能地让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好,业绩优的企业得到更多的市场分额,促进施工企业争做最优质量工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人才的配养力度,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基础建设;工程管理
0.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所有有关部门的重大责任。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系统而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整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也能实现对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的和发展着的监督管理模式。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表现在相应的管理层次的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基础之上,相应的工程监管部门还应建立现代化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如监督管理的模式与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模式。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前者是管理的核心,后者是目标。我们通常所说的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使二者都在受控的状态下实现建设工程的目标。
2.建筑工程的特点
建筑工程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它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2.1影响因素多
决策,设计,材料,施工方案,操作手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2质量隐蔽性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许多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被下道工序隐蔽,如混凝土浇筑后,钢筋的质量情况只能从相关的记录进行追溯,但记录往往是不全面不直观的。
2.3不可逆转性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工序的质量隐患,一旦被下道工序覆盖,往往无法进行纠正,只能通过打掉或拆除进行处理,虽然有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加固处理,但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往往就降低了。
3.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为达到工程的预期质量标准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3.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实践证明,在一个完善的且良性运行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
3.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许多企业从中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条就是许多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以系统的观念、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需的资源配置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失去了有效运转的基础和环境。
3.3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控制的活动,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先后流程,可以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为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4.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再好的设计,都必须通过施工来实现。因此牢牢把握工程质量的要点进行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1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得不到有效运行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4.2基础或主体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基础或主体阶段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因此从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又成为重中之重。
工程行为人,尤其是基层管理者,其观念和行为对工程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充分调动工程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程行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念,显得尤为突出,除了要对其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健全岗位培训制度,改善其工作条件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4.3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影响工程质量的使用功能;在这一阶段,因为市场上材料差价很大,且鲜有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即时的生命安全受威胁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这一阶段,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应作为重点。
5.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
5.1企业结构管理体系还不适应现代工程质量管理要求
许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服务功能、组织机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工作手册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还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运作要求。
5.2与工程质量管理配套的法规和政策需要完善
现行法律规范虽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还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市场、不合理低价竟标的情况还是较多的、设想一下,承包商在低于成本价的或无利的情况取得工程项目施工,他是不是必然要牺牲工程的质量安全,以谋取利益。
6.解决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要注意其相关问题。下面,对于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以几个方面提出措施。
6.1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让每一个施工企业的业绩(包括优质的和不良的),通过权威(或政府)网站全面的公布,尽可能地让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好,业绩优的企业得到更多的市场分额,促进施工企业争做最优质量工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人才的配养力度,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
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而农产品市场供应全面丰富与农民不增收或增收少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农民工成为城市打工族,使农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分配直接的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跟不上、农产品流通不畅快,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上大多还停留在卖原材料阶段,精加工产品不多。而且,由于经费较少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科技人员也就相对减少,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难,整体发展难。传统农业的生产特征有以下特点:规模较小、科技含量少、效率较低、商品率低。它的基本特征是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
现代农业投入资本高,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技术等方面都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农村进入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市场调节的作用大了,农民自也大了,客观形势要求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生产。农民所用的生产原料上涨,在生产成本上也有也所上升,导致粮食及经济作物、工副业和其他产业等的比价差距也不断拉大。农民从市多搞工副业和其他产业,这很自然,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要想加速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搞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基础。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农业基础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即接轨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本地的特色、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进入推动农村市场。以此为目标,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服务,这样劳动会就不会出现流失,同时还增加了农民非农收入。规划要全方位考虑,在规划农民的住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敬老院、学校、乡村医院及各项文体设施等,使农民逐步达到城市生活质量水平。
要想保证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特色,弘扬个性。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特别要注意地区水系、水源和水面的保护。注意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尊重民风习俗。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对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在积极引导农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情况下,尊重地方风俗及生活习惯,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关键词】方案;初步;设计;合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其中方案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该工程的建设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等进行综合构思所提出的初步设想。初步设计则是基于这个设想对整个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的设计。可以这么说,方案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骨架,初步设计是缠绕在这些骨架上的经脉血管,而施工图设计则是包容整个骨架和经脉血管的肉身之躯。
快餐时代,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这种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或问题。大多数开发商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他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能带给自己多大的收益,从而对它们的忽视程度尤为严重。我相信如果我们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会对整个项目以后的开发成本、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管理、预算、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要素均有明显的帮助。进而造就一个经典,提高品牌知名度。
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开端,是基于红线地形图基础上的创意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理论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将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活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面、立面、剖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方案设计的成功将对以下几点产生深远的意义:
对建设项目开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以土石方成本控制为例,当建设项目用地处于复杂地形的时候,如果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忽略或较少地考虑到现场地形对整个建筑物布局、外环境布局的影响,最终难免会造成项目“大挖大填”、多次返工的现象,甚至还会由于最初方案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对其进行临时变更。如此一来,建设项目不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土石方开挖成本,同时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的连贯性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拖延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小区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也应该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方案设计进行反复推敲、反复论证,使得建设项目既节省了开发成本,又提高了方案的可行性。
对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在高度重视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当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初步设计。因此,方案设计的成败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方案设计会充分考虑各专业的问题,给各个专业留下足够空间。即使在没有初步设计阶段的情况下也可以保障施工图的顺利进行,确保项目方案设计的完整性的情况下能够高效、保质、按时的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反之则有可能将原方案改的面目全非,从而浪费时间、增加成本、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市场影响力,更有甚者导致项目不能继续进行,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建设项目的策划销售起着重要作用
话到此处,不言而喻。开发商开发的建设项目,无论是写字楼还是住宅小区,最终目的都是清售、盈利。然而影响建设项目销售的因素有很多,以住宅小区为例,消费者更看重的无疑是小区布局、小区户型、房屋价格、房屋质量、住户采光率、配套设施等因素。其中,我个人认为小区布局及小区户型的合理设计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被广大设计团队所熟知,但是能熟练运用于实际设计工作当中的往往在于少数。小区布局和小区户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则需要被注入该设计理念。小区的布局体现在楼座之间的间距、楼座摆放的角度、外环境的布置、停车场的布置等等,小区的户型则体现在是否南北通透、是否五明、是否有赠送面积、是否有跃层、是否一梯两户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住户在小区生活的舒适度。因此,有必要在方案设计时,引起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高度重视,从而减小将来对该建设项目销售策划方面的压力,也能提高该建设项目在业内销售的口碑,可谓“名利双丰收”。
初步设计的重要性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质量差、设计变更频繁的现象不仅增加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还增加了现场局部临时返工的次数,从而延误施工进度、增加开发成本。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而导致该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初步设计的严重忽视。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设计说明书、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和工程概算书,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它不可取代的作用。
设计说明书的作用
设计说明书是建筑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方向盘和灵魂所在,它不仅将设计的内容基本定型,而且其设计深度也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连贯性和细化程度。设计说明书的设计深度,就是要将初步设计尽量的细化,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介绍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地质情况、施工工艺、结构选型、抗震等级等等基本的内容和参数,还应当将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空调与通风、热能动力、智能、消防、节能、人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相关设计思路、设计标准和相关的参数指标等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不仅能够使人通过设计说明书就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还能方便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审图的过程中更轻易地发现初步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以便于设计的完善和补充。
有关专业设计图纸的作用
设计图纸在建筑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就是为今后的施工图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设计图纸的深度,就是要使设计图纸尽量的深化完善,这样就可以使得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和各专业图纸之间的矛盾能够被尽早发现,不仅有利于施工图的完善和各专业设计之间的协调,而且能够有效缩短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时间。在施工图设计中可以着重针对建设单位对于工程项目局部功能的变更意见进行修改,而不必进行繁重而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和修改工作。另外,初步设计图纸的深度,还有利于将工程概算书尽量细化和实际化,对于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也有积极的意义。
工程概算书的作用
工程概算书不仅影响到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还会影响投资计划的真实性和投资资金的合理分配。其深度就是要使工程概算书完整并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同时真实地反映其编制时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物价水平。初步设计阶段,是确定建筑设计重大技术问题、方案和标准的主要阶段,而这些因素都是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因素,因此,工程概算书的深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程度。
[关键词]融资;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解决
中图分类号:U41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200-02
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高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随着城镇化大幕的开启和政府职能的下放,各地交通领域的基础建设将掀起新的。目前,一些工程项目建设的瓶颈主要集中在融资方面。如何推进融资改革已成为交通建设能否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关键。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双双突破1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首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但债务问题和资金瓶颈仍如同当头利剑,制约着交通基础建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多条高速公路负债率却居高不下。因此,融资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迫切。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交通领域各项改革。将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建设。
2.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法规和政策。包括强调公用设施建设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工商业利润中提取城市建设维护税,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等等。以桥梁道路征收通过费为开端,施行“贷款建设、收费还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90年代开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放宽了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依据《公司法》成立项目法人,投资收益和风险市场化,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对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规定。城市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制度是指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对某项基础设施的使用和服务进行经营的权利,即特许经营权。政府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的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中国现实行特许经营的范围已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行业,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
(1)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
(2)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经营。采取公开向社会招标的形式选择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企业的经营单位,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
(3)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实施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
3.融资模式
近几年我国各城市实施了公有公营、私有私营、公有私营、用户和社区自助模式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其中公有私营又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即BOT方式和TOT方式。
(1)BOT模式是英文“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发改委对BOT的定义略有差别。在此选取比较通行的定义:政府(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项目发起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法人国企)联合其他公司或股东为某个项目(主要是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该项目(产品/服务)的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还本付息)、经营和维护等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一般免费)移交给政府。BOT项目融资的优点,一是有利于分散和转移项目风险;二是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可以借鉴外来先进的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四是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效率。BOT项目具有系统外风险和系统风险。系统外风险主要包括:不可抗力风险、国有化风险、政府越权干预风险、违约风险、公共政策及法律变化风险、金融风险等。系统风险又称可控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竞争性风险、建设工程风险(完工风险)、运营维护风险和环境风险。
(2)TOT模式是英文转让-经营-转让的缩写,是指通过转让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从而获得资金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指把已经投产运行的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移交给受让方经营,以项目在该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地从受让方融得资金,用于建设新的项目;受让方经营期满后,再把项目移交回来。中国山东的烟台至威海高速公路、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及过江隧道均成功实施了TOT融资方式。TOT方式的优势,一是融资方式只涉及已建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的转让,不存在产权、股权的让渡,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纠纷。回避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保证了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控制权,使得问题尽量简单化。二是减少政府财政压力,促进投资体制的转变。三是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新建基础设施筹集资金,提高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效率,提高项目产品质量。四是风险小,项目引资成功率高。五是项目成本和项目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六是受体制因素制约较少,方便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国企投资。
4.交通基础设施融资的必然性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资金平台,投融资主体实现多元化,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交通基础建设的工程融资必不可少。
【关键词】 低碳;规划;旅游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能源肆无忌惮的开采和利用,使得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日趋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为此将低碳理念引入旅游规划尤其是旅游风景区的规划研究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 旅游风景区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必要性
1.1 旅游风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旅游风景区开发模式问题
旅游开发商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各种资源,加之对生态旅游长期规划及管理不善,出现了一系列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1.1.2旅游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积极推进景区低碳化建设,对于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景区发展规则。低碳景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其系统性则催生了新的景区发展规则。在诸如怎样将低碳的衡量指标融入到现有的景区评价体系、怎样在低碳运营模式中改革现有景区的管理模式、怎样实现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和新技术、生态文化综合效益能否最大化等等都需要制定规则予以引导。
有助于推动相关企业走低碳之路。因为旅游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并且以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为支柱。除此之外,旅游业对其他产业有极强的依赖性及带动性。所以,旅游业走低碳之路,就必然带动相关产业走低碳之路,从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传统景区在低碳的建设与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将低碳的发展理念向其他产业和区域全面渗透,有利于激活区域优势资源,构建整合互动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区域其他产业的低碳进程,构建“互惠共赢”的区域发展模式。
有助于传播低碳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在低碳旅游景区的游客无论在饮食、住宿、交通、通讯等各个方面都能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的方式,并且通过景区低碳知识的宣传、碳补偿等活动深入了解低碳的意义,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活动结束后继续坚持低碳生活,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
2.1 项目概况
清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全长20多公里,地处马角坝镇,曲折起伏,蜿蜒自然。马角镇位于中国四川省江油市北部,距江油市区62公里,东与二郎庙镇相邻,南与文胜乡接壤,西与六合乡交界,北与雁门镇毗邻。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林间出没獐、鹿、麝、熊等多种稀有国家级保护动物。
2.2 清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规划
2.2.1 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规划
对旅游风景区进行分级保护可以采用三级保护区划分。将小沟里作为一级保护区,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沟内。禁止携带外来物种进入本区域,禁止在本区域种植、养殖、繁殖其他外来物种,保持生物及景观的原始性和永久性,只为科学研究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科研及保护所用;二级保护区范围为喻家槽向南至牛鼻象。加强对本区内地形地貌、水体、各类物种的本体保护,不得对原有的环境景观进行破坏。三级保护区范围为苦竹园到喻家槽,瓦厂街入口到罗家坡。对该区要强绿化及环境建设,对区内的砍伐林木、开山取土等应严格加以控制。
2.2.2 景区交通体系规划
在景区内主要采用以下四种交通方式(1)步行(2)自行车(3)电瓶车(4)竹筏。整个景区交通方式以步行为主,沿河谷修建木质栈道,就地取材,既亲近自然又节约了成本。疏通原有的马道,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段尤其是入口到罗家坡、苦竹园到喻家槽之间的马道,此段可采用自行车或者电瓶车为主要交通方式,可以体验骑车观山水的乐趣。在景区的入口到王麻子河坝之间由于水位相对较深可设置竹筏,体验水上的无限乐趣。
2.2.3 运营模式规划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加入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中来,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加强舆论监督,更能增强清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活力和生命力。能够加强对景区建设者及所有者的监督,以舆论的力量确保公众权益不被滥用,将低碳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
2.2.4 旅游区环境建设规划
(1) 充分利用低碳建筑材料
对同一建筑而言,如用木结构代替钢结构,可以节省27.75%的能源和39.2%的水,代替混凝土结构可以节省45.24%的能源和46.17%的水。清沟生态旅游风景区有着丰富的木材和竹材等资源,景区线路中的一些亭廊、罗家坡处的一些营业性商铺等就可采用木材建造,避免用混凝土结构。竹材本身就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因此竹材是理想的低碳建筑材料。石材作为建筑装修材料,在开发、应用等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低,也是低碳建筑建设的可选材料。景区适当地增加以上材料的使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2)对苦竹园进行风貌改造
苦竹园将作为清沟生态旅游风景区重要的游客接待地,但是由于房屋老化、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对当地进行风貌改造。外墙增加保温材料,同时选用LOW-E断热铝合金中空双层玻璃窗,这样更能有效提高建筑热工性能。修建满足游客基本食宿需求的经济型农庄,农庄可以采用具有绝缘和节能特性的供热系统的新技术,使得现代住宅的设计可以更节能、更环保。农庄可以根据当地情况种植绿色食品,菜品都产自当地社区居民的种植园。
(3)合理利用新能源
在苦竹园、罗家坡两处建筑相对密集的地区,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板,可以有效吸收太阳能。在屋顶安装“风帽”,完全油风压驱动,利用风压供给建筑内部新鲜的空气,有效地排出室内污浊的气体。充分利用水资源,对农作物采用喷灌、滴灌。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灌溉或者冲洗厕所等。此外地热能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在地下200米以内的土壤和地下水中蕴含着低温热能,并且可再生强,将其提取出来不仅实现了地热资源的可再生利用而且真正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对于景区内的木材废料、落叶等进行收集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变为沼气,可以有效供当地人使用。
3旅游景区低碳化建设路径选择
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举措、协同共进。
3.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在低碳成为世界普遍的诉求后,政府主导旅游就更显得必要与迫切。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低碳景区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法规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激励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降低碳消耗,并在宣传促销上大力投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3.2.营造低碳旅游氛围。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配套设施及员工都会影响景区的氛围。低碳旅游氛围的营造尤其要保证景区自然环境的质量、人文景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要体现节能低碳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此外,景区服务人员是影响旅游氛围的重要因素,应在形象举止言谈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者。
4 结语
完善的低碳旅游风景区是将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对旅游风景区进行规划设计要在低碳理念的指引下进行,要从以下多角度入手:(1)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将旅游风景区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加强舆论监督。(2)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经营者低碳环保的意识。(3)设计师要增强自身素质,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4)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体制、等各个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蓉,吴长年,何芸,吴金莲.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从理念到实践[J].环境保护科学,2011,(37): 48-50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空间;植物配置
前言
随着“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理念引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青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对日照、采光、通风都有了强制性的规范。因此,这就对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空间的营造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住宅小区内的绿化基础,优化社区整体生态环境,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一个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健身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景观设计空间营造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绿色生态的概念,也有利于实现住宅区整体质量和舒适度。
1 植物配置空间营造绿色背景
整个住宅小区的楼前楼后的环境,应该给人提供一个绿色环境。我们可以分开细化的点,线,面不同植物配置技术实现整体空间的处理,通过不同尺寸的大小空间,植物组合划分,塑造不同的空间,使得整个小区形成“以绿为主”的绿化风格,使人感到充满绿色的空间环境带来的清爽舒适。
(1)块状。利用密林、草坪构成园林植物景观中虚实强烈对比的空间形态,形成草坪宽可“走马”,密林密不“容针”的不同环境效果,不同景观特色,开展不同活动的开敞和封闭的植物空间。
(2)线状。主要是乔木作线状种植,包括主道路、停车场两侧采用的规则的直线、折线的线状景观;宅间园路、小径采用的曲线和自然错落的线状景观;而自然苏摺羊落布置主要考虑与道路湖岸的有机结合,不等距、不队列、疏密有致,往往与造景和组织透视线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起伏错落的天际线和平面曲折的变化效果,最终达到理想的线状景观空间效果。
(3)散点。包括孤立树,及孤植,单棵种植树态优美,色彩鲜明,形体高大,使用寿命长,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龙爪柳、山桃、五角枫、黄金树等,常布置与大彰平或林中空地的空间节点上。
根据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块状、线状、散点、水体、绿篱、花坛等统筹安排,利用植物类型的不同,创造出四时烂漫、景观各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空间。
2 硬质休闲空间
住宅小区硬质场所空间能为其业主提供一个缓解疲劳、贴近生活关系、观赏休闲的重要场所。休闲空间是小区居民共同活动、共同休闲的公共空间,一般设有铺装广场、花池绿地、游园步道、水系、假山、小品、座凳、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娱乐设施等。这些设备设施需通过合理的设计空间布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文化的体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殊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此类休闲空间设计之前,了解当地区域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很重要。住宅小区休闲空间设计要做到有特色,应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小区整体的景观设计文化理念入手,把握该区域传统积淀和人文情怀,从文化体现设计空间表现。
(2)区域功能合理化:设计中首先要注重平面空间布局的表现形式。其次,硬质休闲空间设计除了要在平面上进行整体布局设计,还要进行立体空间延伸思考。让人感受这种结合在设计小环境中所带来的舒适性。休闲空间的分区主要可以分为铺装广场活动区、会所管理区、水系区、园路休闲漫步区、小品雕塑区、儿童活动区、健身娱乐区等等。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这一分区整体功能性的分区,在布局设计和细部处理,各个分区是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健身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广场区相互之间仅仅是功能上的划分,实际上空间上是合理的联系在一起的,以共同构成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理想的小环境。
硬质休闲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人性化的,让人使用和享受的。通过居民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根据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及人群的喜好和区域气候不同等作为首要的设计基本原则。
3 过渡空间应用
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造成的,一个大空间,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联通,就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或多个空间相互渗透,这个道理与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所推崇的“流动空间”理论十分相似,同时也说明我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地狱性的建筑和景观空间。
某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外立面色彩、花池、绿篱、垂直绿化、遮阳设施、休闲园路、小型水体景观和雕塑小品等表现手法重点处理和建筑单体和周边景观过渡空间区域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有序,小区整体空间各元素表现不突兀、不刺眼。特别是各楼栋单元门入口、残疾人坡道、栏杆区域,通过立体花池、灌木绿篱、攀缘植物的应用,在利用平面布局的合理布置,使单元门入口与残疾人坡道栏市毛进行分隔、围合,成功的将原来造型复杂、设施集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部位合理巧妙的与周边景观环境的融合。
住宅小区往往受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日照采光等等各类规范的限制,使之建筑布局复杂,各类空间关系不利于大型景观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解决建筑与周边过渡空间的景观处理,是该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形成整体协调景观空间的关键。
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应当是重视功能,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合理分析原有规划的空间结构特点,并根据实用功能的要求做出理性设计。景观设计以形态构成、色彩构成、光影构成等原理和方法表清达意,将植物空间景观、硬质休闲空间景观及与各建筑单体或功能场所的过渡空间景观相互融合,实施绷匕、造景,塑性,达到各类景观空间相互渗透融合,营造“可行、可望、可游”,具有实际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污水处理 设备维修 重要性 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相关设备的损耗量比较大,所以要进行及时的维修,设备维修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上,还关系到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成本,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加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力度,以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的整体素质。
一、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管理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企业的整体的工作管理效率和力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量。现阶段很多污水处理设备都使用了很多年,对设备的管理尚且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没有在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投入太多的资金,这就导致设备在维护运行方面缺少必要的经验,在维护整修上的效率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所以当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维修,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正常的工作效率。加强对设备处理维修的管理工作,并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加强对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其次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要在实践过程中认真分析与了解相关的因素,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这种运动的方式其实包含着设备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统一,具体来看,实物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价值形态则是污水处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基础,将这两种形态统一起来建立起设备的有效管理体系,加强维修与管理,就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的具体实践
污水处理厂在具体实践中所采用的维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对设备的高效管理可以为具体的运行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提高设备维修的科学性、系统性、经济性、群众性和全面性,是现代化生产中的管理要求。污水处理工程的设备运行的强度比较大,遭受到的破坏程度也比较深,如果不进行提前的维护与管理,那么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就会比较高,影响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不断加强对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并利用新技术手段将设备的管理方针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形成一套适合污水处理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方案。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加强设备维修的具体实践能力。
第一点是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备在前期的管理力度。无论何种使用设备,在前期维护过程中的管理非常重要,它是设备运行使用的规划过程,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为设备的后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往往只重视设备的后期管理,没有将前期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性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当出现异常的时候,设备的管理工作就非常被动,也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故障的信息资料,因此为了提高维修的及时性要加强前期的管理。
第二点是要不断提高日常养护的力度。污水处理设备的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程度较高,在平时的管理与维护过程中要透彻了解设备磨损的原理,增强全员管理的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来,建立健全点检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岗位职责,让“人人管理,时时管理”成为新的管理原则,将以往的被动管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主动管理的方式,提高设备维护的预见性。通过安排定期的维修来增强管理主动性。在污水处理工程中,设备是直接与污水或者是淤泥接触的,有时还伴有一些有害气体,这些都对设备起着不同程度的损坏作用,例如发生严重的锈蚀现象,或者在设备的内部发生卡死或者堵塞的问题,以及当设备处于长期高速运行的状态下,磨损的程度也会加大,所以要针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具体使用性能实施完整的维修计划,充分提高污水处理设备在使用周期中的完好率,从而延长整套设备的使用期限。
第三点是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综合管理效率,从多个角度进行立体化的管理,包括对使用设备运行性能的充分了解,污水处理中的数据资料的如实记录,对其维修记录也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故障多发部位的具体情况做好预防的工作。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提高信息发送与回馈的速度,建立健全维护保养的方案与管理机制,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点是要不断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其岗位职责的培训,同时与设备的操作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不断提高污水设备维修的质量,同时争取缩短设备在维修与养护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这样设备运行的周期就会相对延长一些,以便发挥其最大的能效。在污水处理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更是不断加深,所以对设备的维修方案也要体现出这一特点,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监控与检测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要将设备的维修提到日常议程中来,相关负责人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设备维修的理论基础,为实践提供必要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操作水平,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质量,保证日常监测与监督工作的到位,同时也提高了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实际的管理工作设置科学的管理目标,提高维修行动的准确性。确定相应的维修方针有利于提高行动的目的性,同时要注意的问题是要不断满足行业部门的相关要求,依据污水处理设备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明确相关的落实流程,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将每一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设备维修的管理工作事关重大,做好设备维护的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切实做好污水设备前期的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维护与管理的主动性,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到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维修时间,从而间接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增加了污水处理工程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莫桂全. 污水处理行业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07(8)
[2]杨旭良. 污水处理厂设备维修外包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3)
[3]郭光明. 探讨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的有效途径[J].山西冶金,2009(4)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式抽象;非实体性
论文摘要:(1)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2)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3)由西画表现形式出发,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载,魅力依然,在世界艺术之林永放灿烂夺目的光辉。其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为我们现代绘画艺术与设计教学及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在“民族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与形式。现代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是现代设计与绘画的训练基础,是培养设计师美术家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认识形态和创造新物象的重要基础学科。民族传统文化是这门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作为一门艺术,把民族传统文化融人其中,是其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与实践基础,同时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也可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不断得到滋养与有益的补充。在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内核与灵魂的最终展现,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支撑的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主流。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外教学体系在中国年轻一代人心目中及生活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然而纵观中国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至80年代出现的当代绘画艺术及设计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以后,至今一片沉寂,再也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现今传统中国画已渐行渐远,不知怎的,这些画让人想起赵无极。我们天天对“现代”的努力已倾向于将传统连根拔起。可若是失去了根,那就是再“现代”也不是中国的“现代化”,而是“同化’。在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否则,无根无源,便是毁灭,是用“现代”在消蚀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即“近”而“远”。很“近”的物体塑造却获得一种悠远沧桑的感受;“实”而没有放弃空灵、自由,同时又在超逸的味道中获得一种隽永的境界。我们不应为观念所迷惑,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是向纵深走去;这个“纵深’就是中国的“像”与“境界”。境:境界是中国文人曾在山水中遥望的“彼岸”,是中国文化的形而上之境。对于中国文化模式,她的手段是“象”,而“彼岸”是空灵的“境”。如果说确有“接近抽象式的表现”(或日“中国式抽象”)存在的话,那它的目的不是导向“绝对理念”,而是指向生气氰显的“境”。我们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宋元山水画不仅代表了“中国古典文艺繁荣”时代的“高峰体验”,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形而上世界—-宇宙生命流变的空灵之境。象:为我们展现中国文化本真之源的只能是中国画的“象”,而不太可能是西式的“X X抽象主义”。作为传统的灵魂之所在,是中国艺术“现代化”的结点。“象”是一个世界,它代表宇宙与人的禅机,寓于境界之中的表征,不是实体的因素。因而不能太“写实”,也不能取消形象。以往“民族化”的经验让我们相信,只有实证化的探索才能确证,在现代绘画与设计中从内里真正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当代”的沟通与跨越;这不仅指理论学术,也是指创作探索本身,更重要的是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基础如何发展的走向。
我们传统的绘画根源实际上是从宋元山水人手打开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间。借助西画表现的结构化的形式创新之所长,在个人绘画与设计的语言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维度。由此出发,或者我们可以重建某种主体意识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的境界: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方式、概念内涵不尽相同”,以心象静观字宙之气韵流变,以山水遥望体悟人格与自然一体的彼岸之境;这无疑在重视中国山水美学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脉搏。而在深层意义上,它对我们当代艺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如前所述,作为“象”与“境”的世界,其意义不仅仅是激活我们民族原有的流变、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激活一种求新求变的精神动力;更是在这种“宇宙之境”上与现代思维的同步与超越。如果说我们现代绘画与设计在基础教学中再不把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更好的发展起来,我们的现在艺术教学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当今国际上站在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家们已识到了这种宇宙本质的“非实体性”,他们的论证已证明中国传统“象”的范畴所具的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的文化将会引领世界文化。最后无论是从画家和设计师,还是从民族文化考量:这是一条摆脱世俗浮躁氛围,秉持超越信念,又发扬中国精神文脉的“当代”之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传统文化切切实实的融入到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中。
关键词: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质量
在进行油田运营及生产的过程中,开展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可以真正地保障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对于这一活动来说,需要遵循相应的秩序与规定,在实施某一工程活动时,一般离不开其它单位与人员的配合。唯有获得其帮助,方可有效地凸显其功能,且全面归入至基础建设工程中来,进一步增强油田技术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其生产和管理。因为社会经济在全面发展与提升,油田的生产规模也在持续增加,则在开展油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明确更严格的标准与规定,不过现今中国的油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与漏洞,其和现今的油田建设发展不一致。
1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特征
对于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而言,其和其它项目管理与工程建设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存在一些独特性,具体如下:(1)单一性一般而言,强调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的单一性,即,一个基础项目对应一个工况,也就是说,就算是选择相同的设计方案、相同的建设部门,也不可能确保两个工程的建设水平与工况相一致。所以,在开展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各项工程或各个工序等进行管理与维护。(2)过程性对于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的运行过程而言,一般而言,是需要遵循固有的秩序来进行下去的。其对应的过程质量需要对全部工程质量造成干扰。所以,其管理务必要对每项工程进行管理,确保全过程得到针对性地维护与保障。(3)重要性对于某一工程管理水平来说,则会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效果造成显著的干扰,其不单影响工程发展,也会对相关客户、工程建设的所有部门造成影响。所有,地方政府务必要重视工程管理项目的监管效率,从而保障其运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4)综合性对于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而言,并非属于一般的项目管理活动,对其管理造成影响的要素也比较复杂,比如规划要素、建设要素、顾客要素、原料供应单位要素等。唯有把全部的要素均考虑在内,则可以保障其管理质量的提升。
2加强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审批制度的影响通常来说,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审批制度是不严谨的,其下属部门按照生产与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其工程管理部门明确立项内容与标准,对于主管油田基础建设的职能机构来说,则需要整合相关单位的建议,不管是勘察规划院的实地探察、规划院和工程管理部门的可行性报告分析,或是规划院的规划评估等均是紧密相关的,每项审批消耗过长的时间,并且也会引起一定的资源浪费与损耗。(2)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过于僵化主要是强调表面运作模式,其人员管理无秩序,从实地监管至文档整理均无专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引起工程部门的资料、数据、设计图等保存失效,同时各个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及时,工程资源分布不完全,个别大的项目管理部门因为一并进行的项目过多,引起人员紧缺,不过对于个别小公司来说,其职员较为悠闲,因为不能够创建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职能单位,对此,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较为混乱,会对工程的管理质量及施工期限等带来一定的干扰。(3)油田基础建设工程存在无秩序的竞争现象当进行基础建设工程招标与投保时,尽管个别机关均可以遵循相应的立法规定与行业标准体系,不过由于市场的竞争相对剧烈与残酷,对此,个别公司会选用险招,必然会做出一些违规、违法事情,影响招投标过程中的正常秩序,而且对于一些评标组委会的成员来说,则忽视了道德要求,藐视法律,进行暗箱操作,造成个别资质不达标且没有实力的建筑企业成功竞标,对此,会直接影响到油田基础建设工程质量,也会导致施工期间偷工减料、违法乱纪、违规生产等问题不断出现,会对现场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会对工程管理效率的增强带来不利的影响。
3对策措施
(1)构建立法制度,明确招投标秩序由于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偷工减料、违法乱纪等,会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若要确保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质量,同时促进其工程的规范实施与运行,务必要明确规范的招投标制度,明确相应的法律政策,可以针对性地应对招投标期间出现的相关问题,可以使招投标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下去,并且能够实现有效地监控与管理,让这一工作可以在一个相对公正或透明的环境下发展下去;对建筑市场进行秩序管理,由于个别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不强,务必要开展从业人员的立法制度培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逐渐地增强有效地约束作用,提高其管理效率。(2)增强人才素质.完善管理体系在进行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人才则属于一个最基础的影响因素,针对出现的规划审批过程中的效率差、物料损耗、资源浪费等问题,增强人才素质与专业水平则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关键要素。选聘优秀的专业人员,不管是档案整理或是实地施工监督,必然要明确职责,确保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务必要公正、公平地对待,不可以做任何特殊之事,不可以为任何人开后门。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比如关于经济签证、竣工申报表等,若没有责任人签名或单位盖章的话,务必要及时解决与改正。针对价格管理、预算评估而言,务必要进行专业、规范地审核与确认。从源头上来看,构建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方可真正地规避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增强基础建设工程效率,增强管理质量,构建完整、有效的现场管理秩序是重中之重。(3)对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促进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稳定运行在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设计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确保其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务必要进行设计研究与完善,构建和具体状况相符的科学设计图。并且,高水平的设计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完整的设计方案对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发挥着完善功能,针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优化来说,必然要凸显其重要性;对于施工部门来说,在开展油田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其属于重要的执行方,针对现场秩序的管理、项目的进度、现场安全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监理机构针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而言,能够对各个环节及流程的监督发挥着关键性的价值。项目的质量代表着项目的生命,细致的态度、完整的方法则是确保监理达标的基础,务必要认真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针对基础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给予严密的监管,针对项目合约与项目信息务必要做到完整、有效地管理,并且对于监理期间的各个关系协调来说,也要进一步地优化。所以,设计院、施工部门、监理机构的统筹管理则是增强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基础,这三个部门务必要安守本分、释放自己的优势与价值,真正地促进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健康、稳定、安全发展。
4结语
在中国,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的创建也有一段时间了,其内容丰富,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人员的设置与专业素养来说,也可以真正地满足工作的发展要求。不过也出现了因为个别素质差的职员而带来不良问题,只不过,随着制度的不断优化,此现象会逐渐好转,以此,方可推动油田基础建设工程质量的增强与优化。
作者:吕东洋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参考文献:
[1]毛宁.加强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化工管理,2014,(2):14-14.
关键词:统计工作 基层基础 建设浅议
引言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统计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对现有统计工作模式、统计工作制度以及政策进行改革创新,立志于改善统计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在统计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明确,加大力度建设、完善统计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一、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统计工作离不开基层基础建设,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被提倡的当下,统计工作下基层、察实情成为当前主要的工作方向之一。鉴于此,要积极的在原有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自身的统计能力,构建出完善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要进一步的适应系统化的联网报表直报工作。要深化自身的基础建设,向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使得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和标准化,能够达到统一性的目的。要在基础建设的过程中,采购物美价廉的办公设备,要将办公桌、办公椅、办公柜、办公计算机以及各类办公所必须的设备用品进行统一采购,杜绝出现特殊对待现象。制定统计工作基层管理制度,要明确基层统计工作规范,要划分统计工作的职责,要明确统计工作的主要业务范围,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标准、硬件统一化原则。
二、夯实统计工作根基
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统一化的过程中,构建系统的统计机构,将省、市、县、乡、街道、社区进行完善架设,要逐步建立出一个三级的统计机构体系,要涵盖县、街道以及社区,实现点、线、面的充分融合。要树立正确的统计工作理念,要认识到统计工作中数据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的重要性,要在基层统计工作环节中,强化统计工作的标准,逐步规范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以此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同时要加大力度提高现有基层统计工作水平,将基层统计服务质量作为主要改革重点,不断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从而在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措施,使我国的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三、促进统计制度规范化管理
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统计管理制度,因此,统计相关单位要强化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构建,要逐步完善基层统计工作的管理措施,并在构建健全统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基层统计管理措施上墙,以此提高基层统计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思想认识,从而将这些管理制度能够铭记于心,提高自身工作的责任心。同时统计相关单位要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要细化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职责,通过科学化的量化管理模式,使得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另外要在统计单位内部构建绩效考核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以及统计报告、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基层统计制度化建设,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统计工作人员的任务得到明确,工作责任心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推进和完善基层统计的软件建设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科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各行业建设发展更加便捷。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过程中,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逐步完善基层统计软件建设,一方面可以方便统计数据的记录,减轻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将市级、县级、乡镇级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逐步的形成一个新的统计局面。通过建立四位一体的统计名录库,将市级统计单位、县级统计单位以及乡镇级统计单位与政府机关的统计部门进行有效的连接,形成系统化的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使得我国统计工作的真正内涵被体现出来,有利于我国社会建设以及发展规划的制定。通过统计工作的软件建设,使得统计任务更加明确,并通过网络化,将基层统计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为基层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信息保障。
五、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资料档案化
在统计手段现代化过程中,统计工作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个体,而是将区域之间的统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统计相关单位的要求,将统计资料依照统一的编号、标签、装订方式、封皮目录进行统一封档保管,逐渐实现统计工作的系统化以及规范化要求。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原始记进行有效保存,通过检索平台,便于后期的查询工作。进一步的提高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采取依法统治、依法兴统
宣传统计工作重要性,将统计法作为重点内容着重宣讲,加强群众对统计工作和统计法的认识。并针对领导层进行集中式的统计法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加强领导层的思想认识,对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一方面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法律常识。另外要定期检测农民经济收入、人口出生等基础指标,要真正的在依法治统的基础上,提高统计工作的法律意义,保障统计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
为确保消防基础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市政府于**年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消
防基础建设责任状》。责任状签订之后,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把消防基础建
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消防基础建设工
作力度,全市消防整体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防站建设进展情况。在去年有消防站建设任务的12个县(市)中,清河县、威县、宁
晋县消防站已建成投入执勤,南宫市、隆尧县消防站已竣工待验,沙河市消防站完成改制工作,
巨鹿县、临城县、临西县、平乡县消防站也在积极建设之中。特别是威县,在经济条件薄弱的情
况下,在全市率先提前完成建站任务,并已投入执勤。南宫市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设
法筹集建站资金,无偿划拨建站用地,极大加快了消防站的建设进度。去年没有建站任务的柏乡
县、广宗县政府也积极运作,开始了消防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宗县已征招合同制消防队员10名
,购置消防车1部;柏乡县完成了建站选址和部分队员征招。但也有一些县工作不理想,南和县
、**县消防站建设进度缓慢,内邱县07年《消防基础建设责任状》各项任务均未完成,消防站建
设更是毫无进展。
二是消防经费保障情况。为完善各地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各县(市、区)政府针对本地实际
,进一步加大消防经费投入,经费保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桥东区、桥西区、高开区、**县、清
河县、宁晋县、威县、南宫市、隆尧县、巨鹿县、平乡县、临城县、沙河市、任县将消防业务经
费纳入财政预算。桥东区、桥西区、开发区共列入财政预算106万元,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长。
三是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情况。全年各地共建消火栓217座;清河县、宁晋县、威县完成3部新
增补充执勤车辆任务;沙河市、**县完成25名合同制消防队员征召任务;除南宫段芦头镇、平乡
县城、平乡县河古庙镇外,其余各县(市)消防专项规划及重点镇消防规划已全部制作完成。隆
尧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对消防站建设进度、队员征招、车辆购置进行专门研究,确保了
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
今年是完成消防基础建设任务目标的最后一年,为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省政府下达的消防基
础建设任务,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
会的高度认识加强消防基础建设的重要性,要切实将消防工作列入政府总体工作中,扎实推进,
确保全年消防基础建设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级政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范畴,实行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目标管理,健全保障措施
,建立责任机制,确保消防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突出重点,谋求突破。各县(市、区)政府特别是消防工作较落后的县(市、区)要结
合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在消防规划、基础建设、经费保障、队员征召等方面取得重
大突破和进展。
今年,市政府将继续与县(市、区)政府签订消防工作责任状,各县(市、区)要认真对照
关键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现状;对策
一、加强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能够提升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项目的建设来说,其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就是该项目赚的减去成本,会计核算好了,其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经济效益当然也提升了。其次,有利于应对市场的竞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趋于完善,相应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很多,加强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能够降低项目成本,提升企业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这当然也就是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基本上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所遵循的国家制度都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项目的情况也变得颇为复杂,若再是单纯的依照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进行核算,很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要想加强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一个更优秀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力度来说,很多企业、单位对于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管力度根本不到位,对之没有重视,甚至于都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和小组,这导致的后果当然就是对项目的资金控制不到位,跟预期估计的情况就相差甚远了。这不仅影响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还严重消耗了企业单位的资金与资源。
(三)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对于大部分基础建设项目,其要求的技术是非常精细与准确的,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良好的完成这份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有一般会计核算的能力,但若是遇到了一些颇为复杂的项目,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很可能让他们无法完整的完成这些核算。因此,对于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四)基础建设目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在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中,其不规范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对于那种长期挂靠在建筑工程投资中的基础建设项目的核算,就很容易出现项目完成后没能及时的进行会计核算。然后就是预付款问题的不规范性,在拨付预付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拨付。最后就是会计核算时的能力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容易将管理费用和生产费用混在一起,这样就会对会计核算造成影响,这也是一种不规范的表现。
三、加强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监管力度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加强内部监管的意识,在基础建设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监管力度,也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达到这个目的。然后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内部监管以及社会监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中,最为基础的两个要素就是核算的资金以及核算的工作人员,为了整体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点。1.加强录取该职业在专业素养方面的面试要求,以及加强入职之后的培训过程。2.对于那些工作十分认真,而知识较差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他们一个额外的提升机会,就是举办好后期的专业素养业务培训。3.一个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
对于规范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其基本要求就是核算工作人员的耐心、坚持与遵纪守法。继这之后,以下有2点具体的帮助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一,在基建项目开始的预付款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都需要借记与贷记描写清楚,例如预付款时借记:预付财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且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有效的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二,就是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达到规范,前提是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然后一个好的会计科目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这也是一个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方法。
四、结语
加强会计核算作为基建项目乃至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加强对它的重视,以及找到合适的提升措施。综上所述,本文以基建项目的重要警惕管理层,并提出了目前环境下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详细的思考与研究,阐述了一系列较好的、有助于提升基建项目会计核算能力的方法措施。但是目前经济市场发展迅速,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研究外界的环境以及自身存在的位置,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是企业发展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孙守乾.企业大型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探讨[J].财经界,2016(26).
[2]梁淑芬.对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探析[J].管理观察,2015(18):122-123.
关键词: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5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要问题不仅关乎着我国的发展步伐,还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营林造林工作非常重要,值得深入探讨。开展营林造林工作能够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流失,不仅如此,其还能改善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缓解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营林造林的基础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 我国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增长。目前我国营林造林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政府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拟定了很多奖励制度,为营林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基础。但是,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很少,仍然需要继续开展营林造林工作,增大绿化面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今,我国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只看重自身的利益,对于营林造林工作只是一味地敷衍了事,造成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进度缓慢;二是目前营林造林工作仍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三是营林造林的工作|量存在一些问题,早期树苗的投入量超过预计种植量,种植的树苗质量达不到实际要求,容易造成树苗死亡;四是环保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营林造林的重要性。
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保护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 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的必要性
营林造林对我国林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需要切实做好营业造林工作。
树木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营林造林基础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耐心,这样才能培育出好的树木。我国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对培育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树木有净化空气、改善水源等优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营林造林基础建设是环保事业以及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做好营林造林工作,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相应也愈加需要各种资源的匹配,当中需求最大的即是林业资源。伴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优化转型,林业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林业资源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使林业资源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必须做好营林造林基础建设。
3 如何做好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工作
3.1 合理种植和采伐树木
种植和开采树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树木的种植要满足市场和环境的需求。有一部分人只是一味地砍伐利用树木,掠夺大自然的资源,而不进行种植培育,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森林需要在使用的同时,做好培育工作。营林造林是树木开采的基础,只有培育出足够多的树木,才能满足国内对木材的使用量。要有长远的目光,合理的种植和采伐树木,处理好种植树木和采伐树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为长久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能只是一味地砍伐利用树木,而不进行种植培育。
3.2 树立正确的营林造林思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树木越多的地方,营林造林的思想越薄弱,因为人们只看到眼前的树木丛生,而忽略了我国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从事林业建设的工作者要有正确的营林造林思想,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落实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工作。相关部门以及每一个从事林业建设的工作者都要明白,树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要树立正确的思想,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工作。
3.3 强化对树木资源的管理
政府部门要拟定对树木的保护制度,加强管理树木的开采,保障生态环境稳定以及木材供给的稳定。要强化对树木资源的管理,严惩非法占用树木资源的人员,这样可以强化人们保护树木的意识。从事林业建设的工作者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上下一心,完善树木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树木资源的稳定发展。
4结语
本文阐述了营林造林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开展营林造林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的工作。树木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营林造林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树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陈海蛟, 夏玉杰. 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7):241.
[2]王宛江. 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的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216.
[3]姚中君. 针对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的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