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管控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档案管理是现代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以财务档案信息为依据的各项分析与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健康性与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前存在的财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予以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1.4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结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徐怀洲 单位: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48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1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 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 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 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1.4 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 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 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 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 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 结 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电算化
一 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财会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蓄意造假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往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帐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凭证和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还有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等。
(四)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入问津。虽然有一些检查,但有的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控制信息失真的方法措施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垒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建立现代财力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切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杜绝决策中出现的“一人堂”现象,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二是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耍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减少作弊的可能。
(三)继续推行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由于会计委派制度下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具有独立性,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委派单位的影响,从而较好地解决会计信,良失真问题,因此应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但是剖析对现阶段会计委派制度的弊端,笔者认为应当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一部分会计人员从企事业中分离出来,进入会计行业统一管理的自负盈亏的“会计公司”,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运作和业务操作进行规范,并委托其定期对企业进行审计。企业可以自己进行会计处理,也可委托会计公司进行处理。但不管怎样,都要无条件接受并配合国家委托会计公司进行的定期审计工作。会计公司要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以及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全责。这样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五)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三 新技术条件下新的防范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着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单位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这同时也对信息失真的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执行主体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执行主体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连网技术广泛应用干会计电算化系统。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互连网上的安全将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加鲶计财务软件的研发和维护,(2)财务办公地点引入机房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与维护,(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事业单位;应用;风险控制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催生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成为当前许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呈现出逐渐加大的态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1]。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将很好的解决工作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可以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很好的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档案利用与开发上。通过对档案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事业单位主营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三)节省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量资源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质量较低,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空间限制。纸质版的传统档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化收集与处理,会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档案资料查询与调取等方面,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应用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收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阅档案的方式,有效整合工作资源[3]。
(二)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资源,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开展电子信息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4]。
(三)及时填补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随时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漏洞,因为档案中涉及许多隐私性的个人资料[5]。所以,为了消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填补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档案中的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盗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抵御档案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档案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措施给予重点关注,不能一味的追求管理的效率,而忽视档案的安全,应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因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冰.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86.
[2]敏.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化[J].中国信息化,2013(10):20-20.
[3]谷红艳.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z2):90-90.
[4]李咏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3):163.
关键词 ; 建筑工程存在问题 重要意义安全检查安全制度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广大劳动者人身安全,尽量避免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与集体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正常的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应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搞好,就是为了避免伤亡事故与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提高安全管理就是全面的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生产技术就是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搞好,也就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也就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建筑工程事故频发,不但会影响到建筑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失,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中应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二、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竞争的激烈日益,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向管理要效益,而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引起了建筑企业的重视。以下就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2.1 人员素质问题
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力,对于安全生产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却没有进行落实。在建筑工地工人入场的时候没有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所以就导致广大一线工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尤其是对于机械操作人员,不了解机械操作的规程,有时还出现违章操作,也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增多,难以管理。
2.2 安全制度不健全
一些建筑工程项目没有建立一个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没有责任到人,有的一直都没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持久性,使得一些安全管理制度也就无法落实到位。对运到工地现场的机械设备没有进行核查以及质量合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就直接运用到工地施工中,这也是导致产生安全隐患。
2.3 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
在建筑工程中,很多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比如没有对入场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伤害保险等项业务,投入的资金少甚至不进行投入。有些业主没有给予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另外有的业主没有按合同拨付工程进度款,导致施工单位的安全费用无法及时投入,施工安全实施没有保障。
2.4 建筑行业的恶性竞争
随着建筑企业的日益增加,企业之间也就出现了竞争激烈,有的施工企业为了可以中标项目,就将压低报价,进行不正当的恶性竞争,一旦其中标,为了节约成本必将从每个方面减少工程的投入,为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受到建筑行业利润的影响,市场上有很多建筑企业良莠不齐,甚至一些企业没有资质,靠通过挂靠到其它企业下面承接工作。只要这些企业承接到工程,都是只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所以也就会忽视了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按照上面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积极采取每项措施,并落实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将施工项目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的项目,必将极大促进施工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
3.1 完善机构,健全机制
建筑机构完善与健全机制是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条件。建立项目部各级、每个部门与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电工、泥工和粉刷工等各种主要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确定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于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另外,一定要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与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监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定期对人员、部门进行考核。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3.2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可以提高整个项目部的整体素质,首先一定要保证主要安全管理负责人的素质,相关部门应对施工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进行检查,使其在有效期内,若实效,应进行培训合格后才可以颁发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对于不具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严禁其上岗。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方法》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1 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1 人;1 ~ 5 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2 人;5 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 人。通过以上措施,以保证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及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到位。另外,还必须加强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并保证教育时间不少于50 个学时,特种作业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取证培训和复审的安全教育并作身体检查。还可以使用安全生产月、现场观摩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来作为演练,安全生产挂图等形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可以采取以“师带徒”、以“老带青”等各种形式使广大施工人员熟悉该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章守纪,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出现,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3.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施工前,针对工序的特点,因为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向所管班组下达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巡视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安全员每天均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视,并应对现场临时用电、脚手架搭设、模板安装、机械使用等进行专项重点检查,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保障安全生产。另外,项目部应对上级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检查中提出的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反馈给检查单位。
3.4 在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8 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空洞口、基坑边沿等每个危险部位都要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且安全警示标志不应集中悬挂。另外安全生产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并确保资金的足额投入。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工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落实责任,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任宏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疾控中心 档案管理 信息化 问题
疾控中心承担着对残疾、疾病和伤害的预防的重要使命,在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疾控中心在我国疾病防控和保障人民健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各级疾病中心中所保管的档案资料是疾病中心工作的基础,虽然十分庞大但也十分珍贵。但由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欠发达地区设备、人才不足等问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而这种种问题正阻碍着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前进的步伐。
1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尽管疾控中心每年都会向档案管理投入一定资金,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上级领导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虽然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但很多工作依然由办公室来完成,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缺乏专业管理者,一般都由办公室人员兼任。
1.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
由于上级领导并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没有在档案管理上投入过多精力,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医疗水平差,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即便是在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现有从业者不仅不能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更不懂得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很多工作人员都表现出难以胜任该工作的情况。此外,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对自己的工作也不能正确认识,认为只要档案信息不丢失即可。
1.3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管理机制缺乏的情况,很多档案资料都不能及时归档,更没有按照科室的不同划分档案,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档案资料不能被充分利用,如果要利用档案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大量人力查找。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作用。此外,由于信息化管理能力差,很多电子档案出现了损坏,不能被利用。
1.4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而仍有部分地方的疾控中心沿用着从前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的保存、分类不科学,无法满足现今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疾病谱的改变等问题的出现,又给疾病控制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使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无法满足现阶段医学研究、疾病控制等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现阶段的档案也多以文字,图片等静态资料为主,缺乏重要的声像资料 ,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从而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而现在多地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又成为需要妥善管理的信息。种种变化迫使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升级。
2解决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应对措施
2.1强化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为做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让领导部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了解档案管理对疾控中心工作的作用,尽量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与人力,并在集体会议上宣传与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让所有人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这也是为档案管理部门在中心树立威信的有效措施。
2.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疾控中心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旦档案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疾控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一定要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经常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并从社会上招聘专业档案管理人才,同时也要注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级领导也要联系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为其提供一定的晋升机会,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档案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这样他们就会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创新管理模式。
2.3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就需要构建挖山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与工作范畴,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同时,也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工资与工作情况联系在一起,按照档案的用途确定分类,逐步优化档案管理机制。此外,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妥善保管电子档案资料,经常检查电子档案情况,如发现播放受影响应立即重新刻录,更要做好档案资料的通风工作,防止潮湿。
2.4改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档案管理的需求。信息时代,疾控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档案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要更新观念,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而现今的档案来源、保存形式与以前也已经大相径庭,若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探索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我们应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思维,建立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地管理模式,以充分得发挥信息化管理地优势。
3结语
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得到疾控中心上级领导的重视,并联系实际情 况提出有效整改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许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08:121-122.
[关键词] 会计档案;管理;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06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12- 01
1 会计档案实践管理现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会计档案管理更新了传统工作模式,实现了由纸质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科学转变,引入了磁介质、胶片、芯片、光盘等存储媒介。同时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会计档案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数据量日益庞大,对其档案的存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会计档案管理应树立信息化目标,强化数据库建设,构建人性化检索服务体系,推进会计档案管理的持续、优质、全面发展。然而,纵观各行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实践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单位仍旧采用信息档案打印并存储纸质文档方式进行管理。而一些单位则仅仅将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在磁介质、光盘中进行存储,并没有进一步对相关信息内容作细化管控。由于管理策略体系不完善,还会引发会计档案信息被窃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不良后果。面对快速更新的管理软件体系,引入不同版本工具进行管理,均会导致会计数据的差异,倘若一些单位没有实现对相关软件体系的良好存储,便会形成会计档案信息无法查阅等问题。引发该现象的要原成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没能树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不细化,不能用发展眼光进行管控,安全防范管理措施、体制不健全等。因此,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完善制定会计档案管理科学实践策略,进而优化管理效果、提升利用效率,发挥会计档案信息的核心效用与价值。
2 会计档案管理科学策略
2.1 强化保密管理,引入有效防范措施
会计档案信息是各机构单位核心价值内容,关系到其机构的重要机密,例如采购环节相关价格、销售管理成本、重要客户资料等。倘若被不法分子获取,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单位应创建完善的会计档案信息保密管理体系,健全网络建设,制定良好的应急管理预案及完善的保密防范措施。应定期对计算机、电算化软件进行漏洞扫描、打补丁修复、更新优化。同时应科学进行输出输入的严格管控,对各类信息与源程序实施良好的加密处理,并进行相应口令的配设。还应进行记录管控优化设计,由源头入手实施有效管理。同时对于新时期会计档案信息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状况,应优化更新管控手段与实践方案,制定岗位管理细则、规范化操作标准、人性化服务体制,进而全面优化会计档案管理效果。
2.2 规范会计档案应用存储,实施网络化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实践中,应基于其电子化信息数据存储特征,进行有效的防尘、防潮处理,并应进行必要的转储操作,进而有效预防病毒的侵袭,而非存储完毕便万事大吉。基于会计档案信息数据面广、量大,加密处理较易被破解的现状,在管理阶段中应引入专项数据库体系,实施权限控制,创建数据仓库系统,配合制定有效的安全管控机制,进而为会计档案营造安全可靠的应用服务环境。面对网络系统的共享化特征、应用优势,会计档案管理中应科学引入网络管理手段,创建集中、系统管理模式,促进价值化资源数据的全面共享。不应自成一派,分割会计、财务部门与单位其他类机构体系,这样仅能令信息数据传输实现单向运行。因此应科学引入系统管理理念,基于整体管控模式,进行局域系统的科学布设。同时应引入安全双重检验手段,提升网络系统易用性。应有效改变明码传输方式,引入网络会计,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进而适应时代需求,提升会计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2.3 提升会计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
新时期,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强化自身素质建设,满足信息化时代要求,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安全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同时,应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升专业管理技能。应树立人性化服务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提升对隐患问题的洞察能力。相关单位应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拓宽发展提升空间,创造继续教育培训良好机遇,进而为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会计档案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相关单位还应优化岗位结构,制定公平公正的聘用人才机制,选择具有创新能力、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的全面人才。再者,还应促进会计档案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同步升级,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使其发挥核心应用价值。
3 结 语
总之,基于会计档案信息的科学重要性,针对其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优化管理策略,引入信息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手段,规范会计档案的应用存储,实施有效的网络化管理,强化安全保密管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档案效用价值,使其成为辅助各单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资源,实现良好共享与秩序化的服务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学档案 意义 现状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7
一、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1.1它记录的是中学的每个成长阶段
它能够非常细致,全面的记录一个中学的成长时期经历的所有事项,比如对于资料等的分析,对于老师资格的研究,对于同学们开展的管理工作等等的一系列内容,它是该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各项相关要素的综合,其体现的内容非常的逼真有效。与此同时,它非常详细的记载该校在成长时期经历的一些发展内容,它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素,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讲,意义非常的关键。
1.2 它是教学活动的归纳
其总结了该校目前全部的知识要素,是一个中学发展和前进时期面对的各项进步的沉淀,它有着非常积极地研究意义,对其开展全面的探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学相关的活动的发展状态,对于后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内容,进而可以提升中学的综合面貌。
1.3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是中学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中学档案记述了中学树立自我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过程,可以为新时期中学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另一方面,加强对中学档案管理也是中学自我形象和价值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并且相互促进。
1.4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学的档案部门对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便是中学档案管理活动,亦称中学档案工作。它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整个管理活动按性质可分成八项内容,具体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等。这八项工作内容的划分只是相对稳定而非绝对。
二、当前的管控状态
在当今时期,我们发现非常读懂中学并不是很关注这项管控活动,具体的讲管控资源非常的匮乏,而起管控方式有限,它的关键体现有如下的一些要素。
2.1 不具备高效的管控思想,使用情况很低
在很长时间之中,因为居民对档案活动的意识不是非常良好,他们并没有关注到该项活动在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意义,这点内容是导致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到关键要素。
2.2 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不是非常有效,管控活动常会遇到许多的不利现象。
很多中学并未留有专门的进行管控工作的职务,而一些虽然具有这个职位,但是是通过一人多任的方式或者是短暂性的。除此,就算是配有这个职务的区域,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其并非是专门的员工,或者是就职前并未积极地训练,没有综合的培养,管控方式不先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管控活动的进步。
2.3 在硬件方面弊端较大,信息缺失现象存在
我们应该确保其能够真实全面的记载发生的内容,进而为中学的进步做好传承工作。不过,在现在的大部分中学中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有的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容易缺失或遭受破坏。二是档案保管设备不齐全,规格不一,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多样化的需要。
三、 针对问题提出的应对方法
3.1 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制度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2 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学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中学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学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中学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学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
3.3全民参与,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意识
通过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举办档案法规和制度的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促使各科室人员都重视并支持中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学各科(组、处)室设兼职档案员,积极参与和配合中学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4硬件支柱,保证档案管理工作
质量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水平的保障,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综合档案室,添购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分类存放,编档管理,做足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高温、防霉、防尘措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3.5积极地运行当今的工艺科技
由于科技高速发展,该项管控活动的发展趋势很显然就变成了不断的朝着现代化的层次进步。这种变化关键的反映为如下的一些要素。首先是通过当今的先进的方法切实提升活动功效,积极地应对传统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有效地添加一些具有当代特设的装置内容。其次,积极地发挥当今的管控措施的优势,切实的带动文档活动的发展,积极地应对各个机构间的信息连接无效等的内容,确保档案室并非是淡出的管控机构,而是应该不断的朝着信息传递机构的作用。
3.6 积极的和中学的文化活动融为一体
它是体现该校面貌的关键要素,因此中学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中学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确保相关的内容可以在形式多样的方式和措施中传承给使用人,进而确保信息内容高度的共有,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中学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3.7 设立专门的管控工作者,做好前提活动
我们在判断一个工作者是否业绩突出的时候,首先就要分析它的综合素养以及道德等要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其活动顺利开展。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管控工作者,而且要开展全方位的培训等活动,切实提升他们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中学对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和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一、管控责任
各村村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二、管控组织
1.各村要派一名专职人员与派出所合署办公。
2.管控工作数据由村里每天统一向镇排查管控组上报。
3.居家隔离人员数据要实时上报,必须保证真实准确。
三、管控对象
各村根据输入人员信息落实管控责任。其从湖北省(含武汉市)和重点疫区进入我镇人员、曾同确诊病同行人员以及春节过后从疫区返乡或外出探亲、旅游、访友等形式回到我镇人员均为重点人员(超过14天后有异常上报,无异常可不上报)。
四、管控办法
1.采取居家或其他隔离措施实行定点隔离;
2.按照镇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病毒感染的肺炎涉疫情重点人员五位一体包保责任的通知》要求落实包保责任;
3.由包保人员一日测量两次体温,并及时上报、填入档案;
4.建立个人管控档案。
5.填加微信好友,通过“位置实时共享”功能,实时掌握管控人员所在位置。
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含义
数字档案是指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下用数字代码形式把信息记录于电子载体而生成的文件,是一个国家、组织乃至家庭或个人形成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要的信息资源。
全面、准确地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含义,是开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实现其目标的前提。信息安全,简单地说,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持问题。信息的保密性根据信息被允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能保障信息仅仅为那些被授权使用的人获取。信息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信息再利用、传输、储存等过程中不被篡改、丟失、缺损等,另一方面是指信息处理方法的正确性,不正当的操作,如误删除文件,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及相关的信息资产在授权人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获得。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制定的原则。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是指导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保护和分配的规则和批示,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导向和支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应阐明管理层的承诺,提出组织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方法,并由管理层批准,采用适当的方式(传达与培训)将方针传达给管理人员。同时,为确保方针持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我们应定期对其进行评审与评价,根据评审与评价结果保持原方针或对其进行调整。在制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预防控制为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
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的原则。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降低是通过安全控制目标和方式的选择、确立和有效实施而得以实现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的选择不应盲目进行,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风险大小的排序,对于风险级别高的资产应被有限分配资源进行安全保护。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管控,要做到数字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即零风险)是不可能的,只要将残余风险置于有效控制范围内便可。同时,实施和维持管控是需要费用支出的。我们接受与不接受风险的界限就是考虑风险控制成本与机会损失成本的平衡,如果风险控制成本大于机会损失成本,我们便接受风险,反之,我们就不接受风险。
3.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商务持续性原则。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并实施商务持续性管理。通过组织预防和恢复控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组织的关键商务活动不会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故障造成中断或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商务运作。事实上,安全控制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措施和保护性控制措施,预防性措施可以降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安全薄弱点,而保护性措施,如制定并实施商务持续性计划、购买商业保险等,可以减少因威胁发生所造成的影响。
4.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数字档案信息的风险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完成了数字档案信息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风险接受的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过程后,虽然已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因此而结束,风险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我们应适时动态地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从目前档案界所探讨的内容来看,数字档案管理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的访问控制、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纸质与数字档案的共存、数字档案的备份管理、数字档案管理的前段控制和全程管理、数字档案载体与格式的转换、数字档案的物理鉴定或技术鉴定等。这显然仍属传统的管理方式,还不是一种系统、信息化管理思想的体现。既没有全面动态的、系统的、全员参与的、制度化的、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的体现,也没有确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方针和范围,更谈不上在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关键词: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客户档案建立过程
1 统一纸质档案归档模式
按照一户一档的方式建立电子档案;业务资料在产生后48个小时内完成电子化处理,在一个星期内移交档案室存档。打破传统模式下,业务全流程完毕后才对各环节纸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的做法。后续环节通过在线查阅实现资料共享,既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与广度,也显著压缩原始档案在外流转时间,有效控制档案产生环节潜在的质量风险。
2 实现档案处理“三个自动”
一是档案任务自动生成。通过接口程序,使档案处理任务与营销业务流程联动。在营销系统业务环节完成后,档案管理系统会自动产生相应的档案录入任务,给业务经办人员建立相应的档案处理任务流,以及每个任务需要添加的纸质档案列表。
二是档案任务自动提醒。岗位人员一旦登陆档案管理系统,就会收到当前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信息提醒,确保业务工作完成后及时处理、归档档案资料。提示信息分六大类:
(1)待添加信息(业务工作已完成,需要将纸质档案电子化);
(2)待发送信息(电子资料已形成,需要发给班组档案收集人员审核);
(3)待移交信息(班组审核已完毕,需要移交档案室收存);
(4)待移交卷宗(档案室已整理形成卷宗,需要上架保存);
(5)合同预警信息(签订的纸质合同即将到期);
(6)业扩时限预警信息(在办业务即将超过环节允许时限)。
三是档案处理自动催办。档案流程跟随营销系统业务流程同步流转。在营销业务系统相应环节完毕后48小时内,须将该节点中产生的纸质档案可视化并发送至档案收集员。否则,系统将自动进行催办,直至业务人员完成此项工作为止。
3 实现业务过程延伸管控
一是跟踪档案质量。通过限定必备档案的完整性来管控档案节点的流转,进而实现对业扩流程的管控。同时,建立质量审核“三道关”,进一步保证档案质量的可控在控。
二是跟踪流程时限。通过实时跟踪在办业务进程,判断当前业务是否处于时限考核环节,将流程状态划分为正常、预警和超期三种状态,对进入预警或超期催办的流程,自动提醒、催促岗位人员注意。
二、智能客户档案建立制度保障
1 建立完善客户档案管理的责任体系
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和人员在客户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界面和工作方式,是建设智能客户档案管理模式、推进档案管理精益化的基础和前提。
结合市级供电公司实际,管理部门有营销部和办公室;专业车间主要指市(县)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班组包括营业班、大客户经理班、用电检查班、装表接电班等;档案管理人员是客户服务中心专(兼)职技术人员。其职责分别为:
(1)管理部门
营销部是业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客户档案工作;负责根据省公司相关管理要求,制定客户档案管理细则;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地(县)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档案管理工作。
办公室作为档案管理归口部门,负责指导客户档案管理工作。
(2)专业车间
客户服务中心是业务实施单位,负责根据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收集、整理、归档所辖客户报装、变更用电、用电检查及其他档案资料;建立、维护、管理客户档案室,并对所辖客户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3)工作班组
业务实施班组是档案产生、收集的责任主体,负责在业扩报装、用电检查与安全服务、日常营业管理等日常营销业务中,建立、收集客户档案。
(4)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室与归档资料的日常管理主体,负责对客户档案进行归档和日常管理,负责档案室的日常管理。
2组织制订客户档案管理规定
结合实际,组织制订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具体指导客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相关工作。
3 梳理细化客户档案内容清单
对照客户档案范围,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档案梳理形成典型资料清单,指导具体业务工作开展。
4 完善档案室硬件设施
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建设标准化档案室,配置密集架。统一使用牛皮纸档案盒存放纸质档案,盒面粘贴档案管理系统打印的条码标签。
三、智能客户档案管理运用实施
1作为普通供电民事主体和公共服务提供商,无论是供用双方签章确认的契约协议,还是企业内部层层审批的文档记录,都是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武器。由于档案资料从产生开始就已纳入严格管控的范畴,遗失、破损、替换的几率显著除低,完整性、原始性、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潜在的服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都得到了有效的防控,由此减少的损失非常可观。
2新增业务环节之间不再传递纸质资料,真正实现“无纸化、高效率”。历史档案的查询更加开放、便捷,为后续业务办理、矛盾纠纷处理等供电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避免了因信息短缺或查询困难造成的被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为更好地应用原始资料、挖掘档案价值提供了条件,促进基础业务逐步摆脱“低层次反复”状态,推动实现新的突破。
3通过细化客户档案管理的各项措施,尤其是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客户档案管理办法的制订,堵住了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了营销管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档案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在办业务的透明性,降低了业务管控与质量监督的技术门槛,使业扩绩效考核实现精益化,有力推进了业务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开展。
参考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增长迅速,该契机促使大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由传统单一的以项目为主逐步拓展为以投资业务发挥引领作用的新型商业模式——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涉及交通、基建、水利、航道、城市建设等众多领域,这类项目权力与义务关系复杂、风险因素多、风险系数大。投资项目档案反映了项目建设的真实历史面貌,是项目建设、验收、运营及移交的重要凭证和参考性资料,对于企业规避风险、防御或处理纠纷具有佐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研究投资项目档案管控的原则与方法,旨在更好地发挥投资项目档案的价值。
一、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投资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项目竣工验收的先行官,做好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一)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现状投资项目档案从形成、收集、归档到发挥作用,需要参建方包括投资主体、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各参建单位都了解投资项目档案的重要性,但是限于投资项目档案的特点、传统管理方式以及各参建单位的主观因素,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1.投资项目数额大、周期长、参建方多、资金来源广,导致档案易遗失或散失。在较长的建设周期里,投资项目档案工作一直处于动态和持续补充状态,而且由于承建方众多,使得投资项目档案文件材料难以做到及时归档,齐全完整很难保证。2.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往往只重视红头文件和结论性文件材料的管理,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过程性与随机性文件材料的管理存在疏漏,造成文件材料归档完整率、准确率不高。3.文件材料收集归档难。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人员流动性较大,文件材料管理经手人多,极易造成管理断档或断层现象,增加了文件材料收集难度。4.档案完整性、系统性欠缺。投资项目档案的形成具有分散性和阶段性特征,由于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因此很难确保档案文件材料的系统、齐全和完整。(二)存在问题分析1.传统观念中,档案管理部门注重档案整理和保存环节,而忽视档案收集过程的管理。究其根源在于档案人员无法对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收集过程被孤立,不能与后续档案管理环节进行无缝衔接。2.投资项目档案一般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才移交到企业档案部门,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与管理部门对文件材料的收集把关不严,而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未参与项目建设过程,档案管理环节缺失,对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无法掌控。3.传统的企业档案部门仅有对投资项目档案文件材料的业务指导权和监督权,没有过程监控权,致使项目档案质量的审核是在归档之后,存在监管滞后的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真研究了针对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控模型,跟踪投资项目建设流程,以达到对项目文件材料进行全程管控的目的。
二、理清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职责
投资项目档案质量是企业实现投资目的的基本保证之一,而且关系到投资项目完工后使用、改造、维护和责任归属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档案管理过程应参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则》《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执行。
(一)投资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具有责任重、数量多、难度大、要求高、涉及广的特点,投资项目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周期长且较复杂,易造成遗漏,因此理清投资项目参建方的权属关系是做好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参建单位具体情况见表1。
(二)明确投资项目参建方的立卷归档职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投资项目档案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投资主体或受其委托的项目公司对投资项目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和系统负责。1.投资主体档案工作职责投资主体对项目档案管理统筹规划,负责制定档案工作方案,对档案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明确双方在投资项目文件材料归档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投资项目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2.项目公司档案工作职责项目公司根据投资单位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投资项目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设立与项目建设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库房,配备满足投资项目档案管理需要的档案人员,负责所辖范围文件材料归档移交工作。3.参建单位档案工作职责参建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总承包单位,应遵照项目公司关于项目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相关条款的约定,分别负责所承建工程或任务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监督、检查、审核、汇总工作。
三、明确投资项目档案主要内容
投资项目档案是项目在投资立项、审批(核准、备案)、土地征迁、招标投标、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运营、回购或移交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经鉴定、整理并归档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为了确保企业投资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和规范,为项目的执行和运营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法律保障,降低投资风险,根据《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规定》,投资项目参建方应按照“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各负其责;投资主体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回购或移交等阶段及各阶段衔接产生的管理文件归档工作负责。1.投资单位收集投资筹划、尽职调查、专项评估、可行性研究、审查、出资、后评价、资产处置及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建设管理产生的批准文件或会议纪要、特许经营协议等内容。2.项目公司收集项目资金筹措、建设实施、交(竣)工验收、运营管理、养护维修、债务偿还、资产管理以及移交过程中产生的项目文件。3.设计单位收集内容包括项目进行勘察后经综合分析、论证编制的地质勘察资料、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总体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文件。4.施工单位收集内容包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在组织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材料、设备等文件。5.监理单位收集对项目质量、进度和建设资金使用等进行监控形成的文件。6.总承包单位收集内容包括项目总承包范围内管理文件及汇总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项目文件。
四、建立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模型图
投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有其计划性和组织性,是人工、材料、机械、施工组织方法及建设环境条件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参照系统工程中的霍尔三维结构方法,根据上述参建方管理职责及收集内容构建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模型如图1。该图的水平面横轴表示投资项目档案管理阶段,包括7个环节,纵轴表示投资项目参建方,空间轴表示项目建设阶段。该图清楚地反映了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的关系,投资项目档案产生于项目建设各个阶段,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责任主体,形成不同的投资项目档案。投资项目参建方按照项目档案管理内容要求分别负责项目档案管理阶段的工作。按上述思路构建了一个顺畅、有序、可追溯的文件管控模型,生动系统地体现了投资项目档案的全程管理思想,对企业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科学制定投资项目档案管控原则与方法
(一)管控原则
将档案管理思想融入整个投资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在投资项目档案管控中运用全程管理原则,即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审核、验收归档,该原则要求把档案管理纳入项目建设计划中,实现全程有效控制。档案管理人员在投资项目伊始即提出档案管理要求;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跟踪,检查指导项目文件材料管理工作;竣工档案验收前进行初审,为投资项目档案验收严格把关;实现投资项目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二)管控方法
本文将全程管理原则贯穿于基本方法中,以期实现对投资项目档案的管控,通过制度建设、合同控制、岗位职责、环节控制具体落实执行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水平。1.通过制度进行前端控制传统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不参与投资项目的调研、立项、评估等前期工作及实施环节。档案部门一般是中途介入或事后介入,由此造成投资项目档案管理难以规范化。全程管理原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实施前端控制,即在投资项目启动时从顶层框架上设计出一种符合投资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与工程管理相关要求有机结合,抓住管控源头。档案制度建设与贯彻落实是管控的核心,是实施投资项目档案全过程控制的保证。2.通过合同进行法律控制合同约束具有法律效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规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及其整理、归档责任。”采取明文规定的方式,将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责任纳入合同中实施管理,明确规定参建单位的档案收集义务、归档要求、档案工作进度及奖惩措施等,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参建单位,最大限度地防止档案的流失,实现档案管控的主动权和法律保障。3.通过职责进行人员控制人员控制主要是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中有关档案工作的义务。项目伊始,明确档案机构对口的部门与单位,形成档案管理网络,明确项目负责人、档案管理员、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开箱人员的有关档案责任,分别负有全局督促、具体档案业务与协调、整理项目文件、清点检查随机文件等职责。通过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分工和协作,发挥各方专业知识优势,提高档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系统性。4.通过考评完善过程控制投资项目建设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节点要求,根据建设节点设定档案完成移交节点,要求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动态地掌握投资项目文件的流转状况,协调各方收集归档;将考评机制引入档案工作中,结合档案节点制定工作计划,考评结果通报档案工作完成情况,确保投资项目档案文件材料的形成归档与项目建设同步,最终实现整个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全程控制。
参考文献:
[1]杜二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7(1):14-15
[2]范越,秦晓宇.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2009(3):40-43
[3]曹玉娟.化工企业投资项目竣工档案资料管理[J].南方论刊,2012(11):81-82
关键词 市政工程;重大危险源;管控;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重大危险源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大事,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重大危险源管控这条主线,并以此为抓手,调动、整合各层次、各系统资源,才能建立更完善、更严密的网状安全管理体系。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主要包括:基坑(槽)开挖与支护、降水;人工挖孔桩;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等建筑施工起重设备安装、拆卸;脚手架工程(高度超过24米)、卸料平台;临边洞口;高空坠落;施工用电等等。
二、重大危险源的作用
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存在量大面广的危险源现状,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重预防、抓源头、控过程、求实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把预防的关口前移至施工现场,这对改进当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管理缺陷、落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并跟踪整改、提高施工现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大危险源控制基本原则
3.1消除优先原则
首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3.2降低风险原则
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降低危险源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3.3个体防护原则
在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时,最后考虑个体防护设备,作为补充对策。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等。
四、重大危险源管控
4.1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救援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2)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按照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4.2技术措施
(1)消除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如淘汰毛竹脚手架、钢管扣件式物料提升机等。
(2)预防
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危险因素发生的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连锁装置、排风装置、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
(3)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源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如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使用防火材料等。
(4)隔离
在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源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将人员与危险源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等。
(5)警告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6)应急救援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不可避免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效的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迅速的救护,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7)安全教育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作业区域的要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如何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措施等,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4.3重大危险源控制程序
建筑工程在开工前,应先编制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组织有关安全专家辩识施工现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判定哪些是重大危险源,然后确定有关责任部门制定各专项安全施工控制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监督安全管理、技术、教育等控制措施到位,最后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改进。
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中,把握并依托重大危险源管控这条安全管理的主线,整合公司各系统优势,调动各方面资源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虽已初显成效,但重大危险源管控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原始,仍处于初级阶段,还要继续探索最适合、最有效的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危险源识别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危险源分级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危险源过程监控、预警决策科学化信息化工作还得加强。
参考文献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关键词:车辆;信息系统;精细化;成本管理
一、粗放的车辆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各车辆使用部门自行对车辆的油料及修理费进行管理,没有实行有效考核,缺乏激励机制。
(2)由于车辆成本管理较粗放,产生公车私用、车辆随意停放、维护保养责任不到位现象,导致成本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3)少数驾驶员在工作中对车辆的主动保管维护积极性不高,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二、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指成本管理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分类别、分部门、分环节归集所发生的相关成本,提供准确、详细、带有明细结构的成本信息,已达到成本控制精细化的目的。要想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对构成成本信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识别、归集、反映。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应用到车辆成本管理领域,是为了通过提高车辆成本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其他辅助生产成本管理,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1)开发车辆管理信息系统。
车辆信息化管理是车辆管理工作精细化的要求。开发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驾驶人员档案、车辆档案、车辆运行、加油、维修、费用等模块,规范车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油料管理、车辆公里数、车辆事故、车辆费用和驾驶人员变动等日常管理工作。
(2)建立科学严密的制度保证体系。有了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还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制定车辆管理制度,一是要求进一步强化车辆的基础工作,在完善文字基础台账的情况下,建立起本单位的车辆运行、车辆事故、车辆维修、车辆费用、车辆年检、车辆公里数、车辆保险以及专兼职驾驶员基本情况、驾照年审、驾驶员违章等信息化的基础台账。二是针对车辆运行管理、车辆维修管理、车辆油料管理、车辆公司数管理、车辆事故管理、车辆费用管理和驾驶人员管理等常态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3)加强应用培训,提高使用质量。车辆管理系统需要车辆使用单位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的认可并需要掌握应用。为提高驾驶员档案、车辆运行的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车辆维修、油料以及车辆运行的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车辆运行在线监督,企业应定期组织驾驶员和车辆管理人员进行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消缺培训,使大家既了解软件模块的管理功能,又掌握实际使用的技巧,为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档案、车辆档案与车辆的运行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4)加大实施过程的管控。为切实做好车辆成本管控,企业车管部门应每月对车辆运行、维修、油料管理、车辆公里数、车辆事故、车辆费用等日常管理工作检查一次,实行月度、季度考核。具体管控措施如下:
一是合理下达车辆成本计划。企业可以根据上年度各车辆成本的报表,认真核实和分析各车辆单位成本的使用情况,核定单车计划成本,制定年度车辆成本预算,严格按照核定的车辆与单车计划成本费用下达预算。
二是实行车辆油料一卡制,即由车辆管理部门统一办理油料采购,集中登记每辆车的加油情况,确认登记日期、加油量、里程表指数等数据。加强油料管控过程。
三是各车辆使用单位建立单车技术档案,对日常维修、保养的费用清晰记录,对成本管控过程明细化,以提高修理费用的透明度。
四是每月对照派车单审核过路过桥费,加强审核的闭环。
五是成立技术鉴定小组,对车辆大修、车辆部分大件和轮胎的更换科学诊断,加强大修成本费用使用过程管控和监督。
六是加强对各车辆的车辆成本进行考核。企业应按月、按季对各车辆的车辆参数报表,进行审核和分析,并对单车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评定,纳入对各车辆使用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
三、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取得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降低单车成本油耗,节约修理成本,加强车辆的合理调配,提高车辆使用率。遵照勤俭节约的经营理念,积极从车辆成本等可控成本各构成要素中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分别加强管控,完成了可控成本降低的目标。
(二)管理效益
(1)规章制度执行力得到了提高。年度单车成本数据的下达,明确了车辆使用部门对车辆成本控制的目标,细化了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了制度的针对性,逐步提高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水平。
(2)对推进全面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执行的参考价值。车辆成本是公司生产成本的一个元素,车辆成本管理精细化的成功经验将给企业全面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企业通过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逐一分析,分别提出单项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案,在得出充分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各项精细化成本管理。
(三)社会效益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汽油中交通运输消耗占50%以上,在原油消费中约有50%靠国外进口,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大国。尤其是在当今能源进一步紧张的高油价时代,节约单车油料成本不仅为我们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努力建设节能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提高节油意识和节油效率,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车辆管理中,如何完善公司内部油料、车辆维修费等的考核办法和各类车型考核标准,不断提高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节油技巧,汽车保养的良好习惯,从思想上、方法上做好节约油耗、养护车辆工作,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车辆运营成本,是公司需要持续研究挖掘的目标。
【关键词】环境保护电子档案;归档;管理
近些年,关涉环保的档案,凸显出逐年递增的倾向。档案归整必备的新颖技术,涵盖了自动化架构下的办公途径、带有遥感监测特性的信息手段。环保档案,被看成关涉环保的信息,应当经由信息化架构下的新途径,予以保管和存留。环保范畴内的电子档案,能累积可用的资源,传递关涉环保的信息,便利了接续的运用。
一、新颖的环保档案
把关涉环保的文件,经由电子归档,妥善予以存留,就形成了特有的电子档案。这样制备好的电子档案,带有软硬件预设的支持,要依循设定好的格式,予以存放并归整。关涉环保的文件,被存留在预备好的磁性介质以内;在网络范畴内,可以传送带有数字特性的代码。关涉环保的这种档案,在惯常的工作中,渐渐去形成。软硬件特有的说明,涵盖了制备好的电子文件、数据库架构内的文件、系统特有的开发文件。经由扫描的文件、多媒体制备出来的文件,都被存留在既有的磁盘中。
档案管控特有的中心内容,是微机管控的新档案。微机档案的管控,历经了偏长的进展时段。具体而言,第一时段内,环保档案细分出来的目录,经由电子化这一方式,予以存留。这样做,替代了惯用的手工抄写。存留必备的微机,可被看成打印机。第二时段内,条目式架构下的管理,制备了档案管控的新颖系统,进行单机态势下的查验及检索。第三时段内,引进了现有的网络管控,把制备好的电子文件,分出类别去归档,便利了全文查验。
二、电子档案特有的归档方式
(一)应被归整的内容
环保档案特有的归档,涵盖了惯用的物理归档、带有逻辑特性的归档。在这之中,电子技术特有的逻辑归档,是把制备好的电子文件,存留在微机管控的存储器。体系架构内的存储器,应衔接着档案室。这样一来,存留好的电子文件,就能便利接续的查验及归整。档案室及关涉的其他主体,都能查验存留好的电子档案。制备好的环保档案,必备的内容,涵盖了OA架构下的生成文件、带有保留价值的关联文件。①制备文件的主体,要在预设的时段内,制备好可用的电子文档;依循设定出来的步骤,存留在既有的存储器以内。档案室要依循设定好的期限,把合乎预设要求的文件,存留在带有脱机特性的载体之上。
惯用的物理归档,是把经由归整的关联文件,卸载至预备好的载体之上;在这以后,递交档案室,并予以脱机存留。归档必备的内涵,涵盖了经由开发的新颖软件、数据库架构内的文件、带有多媒体特性的材料、制备好的课题文件。脱机存留着的环保档案,要经由预设的部门,予以搜集并归整。依循要求,写入制备好的光盘。设计出来的新软件,要涵盖本源的软件产品、明晰的说明书。时段偏长的磁盘,要每年都去拷贝;归档必备的磁带,要每年都去倒带。
(二)归档依循的方式
归档存留着的环保文件,应被存留在带有只读特性的光盘之上。存档必备的软磁盘,不应当成偏长期的载体。存留必备的载体,要粘贴标签,附加明晰的说明。标签涵盖着的细化条目,包括预设的项目名称、预设的密级、存留的时段、文件固有的类别代码、可以辨识出来的软件环境、归整的总体历程。制备它的部门,在接续的移交中,双方都要去签字。归档时段内,要妥善登记。通常来看,不用经由加密流程,若应当去加密,则把预备好的密钥,同时予以存留。一套这样的密钥,要经由封存保留;另一套预备好的密钥,要便利接续的查验。
环境保护特有的电子档案,在微机架构内形成,并不带有存留载体。这样存留下来的文档,带有易被更替的弊病。虽然便利了接续的共享,但是,也增添了原有的潜藏隐患。我们觉得,环保特有的电子档案,可以依循双轨制架构下的管理。对带有重要特性的归档文件,要同时存留纸质形式。搜集得来的电子文件,对预备好的微机设备,带有偏大的依赖。在产生如上的文件时,还要搜集得来关联的型号、关联的参数。带有专用特性的文件,要随同预备好的专门软件,一并去归档。②
电子归档架构内的逻辑归档,要随时去归整;后续的物理归档,可以分出时段去归整。课题存留下来的关联文件,要经由验收及评判以后,就即可归档。周期偏长的,可以预设阶段,妥善予以归档。OA架构下的电子档案、系统研发得来的文件、多媒体制备出来的文件,都能随时去归整。业务时段内的档案,要被更替成数据库特有的形式,或被更替成文本文件,在三个月时段内,就予以归档。经由查验的软件、归档必备的光碟,要随同纸质特性的文件,一并去归档。
三、后续的档案查验
归整好的电子档案,要在预设的时段内,妥善予以鉴定。档案查验的指标,涵盖了档案应有的完备性、应有的精准性。依循档案特有的存留价值,来确定存留时段。对查验以后的档案,进行技术评判。这一评判环节,涵盖了辨识它的可读性、关联的病毒查验、载体情形的查验。经由归整以前,要查验电子文件特有的时效性,检查它特有的完备性。负责人要明晰如上的情况,并予以签字。
后续时段的档案查验,是归档时段内,把将被存留的电子文件,放置在预设的环境平台以内。查验的内容,涵盖了应有的可读性、档案固有的介质状态、软硬件固有的实效性。除此以外,若发觉了载体潜藏的多样病毒,或者载体潜藏的印痕,则这样的档案,应被划归成不合规的档案。经由查验以后,确认出来的不合规档案,要被退回原初的制作部门,重新去制备。库内存留着的档案,每隔预设的时段,就要予以查验。设定好的抽样几率,不要低于十分之一。
无纸化架构下的办公系统,若制备了如上的电子档案,则应依循安全管控的措施,保证存留着的这些档案,不会被更替及改动。与此同时,要存留可用的备份,经由脱机的路径,存留在预备好的载体之上。
四、创设精准的索引
依循设定好的项目名字、细分出来的文件类别,创设档案特有的数据库。目录查验、后续的文件查验,都要依循设定好的案卷级、制备好的文件目录,予以分步进行。带有逻辑特性的归档,可以依循设定好的著录格式;经由归整的环保文件,会自动进到预设的查验系统。这样一来,就创设了明晰的目录、全文查验应有的数据库。若要依循物理归档的途径,则要供应制备好的清单、明晰的说明。可以复制既有的档案内容,或者经由扫描,添加在既有的检索库以内。
电子档案存留着的光盘,要保留在预备好的防磁柜。周边范畴内的温度,不要升至25摄氏度;周边范畴内的湿度,不要超出58%。带有不同特性的档案,要经由分类,分开去存留。保持档案应有的直立态势,防止它的扭曲。暴露出来的光盘部位,不要去触摸;不要压挤直立着的光盘。要预设防污办法、特有的防尘办法。③回避带有毒害特性的酸碱物质、偏强的磁场。若发觉了磁盘损毁,则应即刻拷贝,并做出特有的记录。
五、结束语
自动化态势下的办公,制备了偏多的电子文件。信息数目的递增,为档案归整及存留的行业,提出了偏高层级的要求。环保档案的管控和存留,面对了新机会,以及新的疑难。电子档案特有的信息化,是科学进展的态势下,应被慎重考量的。
注释:
①赵冬梅.谈企业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J].秘书之友,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