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少儿古典文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少儿古典文学

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古典文学 《西游记》

当下,课外阅读的推进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留心观察,课外阅读课近年来呈现出“儿童文学化”和“绘本化”的趋势,而鲜见经典类读本,尤其是古典文学类书籍,这使得小学生阅读的结构发生了偏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高年段学生读古典文学,合情合理,为什么课外阅读课上教师避而不选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古典文学作品小学生读起来有难度;二是课堂中如何教学有难度;三是非潮流所在。宋代大儒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文章是要表达道理、阐释思想的。课堂也同样如此,课外阅读课的课堂应该兼容并蓄,不论古典还是现代,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学。语文课堂之道就在通过短短的40分钟,迅速有效地给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

一、为什么是《西游记》

1.母语情结。

“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版“大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学者认为语文素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1]“母语情结”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情感支撑。四大名著,源远流长,其可读性不必赘述,仅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母语特质就应该选来为学生所读。

2.有趣易读。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趣味性最强,情节相对易懂,古白话文的表达也较好理解。北大教授白化文说《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2]其中的感悟,唯有读之,方可得!

3.初小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相较前三学段的要求,明显有一个较大的跃升。即将升入中学的高年级学生将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此时阅读《西游记》原著,易使他们对古典文学产生好感。

二、如何爱上《西游记》

1.读不懂就读不懂——自由读:放手去读,博客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程标准上写得明明白白。杜威曾提出:“教学起点应直接从儿童经验出发,并通过扩展、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人类文化知识。”[3]原著“厚”的篇幅、“文言”的表述、“繁复”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都让学生产生畏惧感。经笔者在博客上调查,初次阅读原著的某小学六年级的35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的初读感受是“读不下去”,而原因大多是语言障碍。

笔者又在博客里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主要关注如下:(1)《西游记》写作不是用文言,而是古白话文;(2)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人物形象和少儿版及影视作品的差异。一段时间以后,35人中有22人觉得《西游记》原著是“有趣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些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阅读得以继续进行。

用博客将课堂交流延伸至课前,打通了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可贵的是他们通过交流习得了阅读古典小说的一些方法,这个“琢磨”的过程很有价值。还有部分学生带着困惑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对于学生的“读不懂”,教者不必绕开,应直面教学中的障碍,选择最有效的办法。只要能将学生的课前状态真实反馈,便是教学的宝贵财富。

2.为什么是唐僧——抓典型:“揪”出唐僧,窥一见百。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天上地下、芸芸众生,选择什么情节和人物作切入点呢?唐僧!

选择唐僧作为切入点有两点设想:

(1)激发学生课堂交流的兴趣。《西游记》原著交流非同一般,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很有必要,所以以唐僧这个人物为交流的话题,意图是降低与学生交流原著的起点。

(2)引发学生对原文情节的关注。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在原著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西游记》衍生作品中的反差较大,学生稍稍接触原著中的唐僧,就会发现他在原著中的“特别之处”,从而会对原著产生很大的探究欲望。

用唐僧做引子,导入课堂教学:

师出示:阿弥陀佛,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师:你们想到了谁?

生:唐僧。

这样的开场白,自然而又有所指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停留在唐僧身上,从而很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3.原著更精彩——作比较:截取对比,凸显原著。

课前交流的博客中,一个学生问道:“我们已经读过青少版《西游记》了,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这个问题问得太有价值了!怎样让学生发现原著的阅读价值呢?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西游记》开篇几回中有不少写唐僧的高僧形象: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彩。……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师:青少版也有关于唐僧出发前的描写。

出示青少版相关片段:太宗召见玄奘,让他穿上锦襕袈裟……文武官员齐声喝彩,太宗皇帝喜不自胜。

师:为什么读了青少版,老师还推荐你们读原著?

这一直观的比较,点到为止,让学生见识到了原著描写的细致、生动。读完以后,经过教师激励,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更有学生感受到了古白话文中的骈句的特色,自然地对原著产生了好感。不由地,笔者想到了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这堂课太好玩了——增趣味:经典影视,增色课堂。

视频的引入是如今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手段,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选择合适的视频,为课堂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才是要旨所在。

在一次课外阅读赛课中,笔者使用了《大话西游》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改编自《西游记》的电影,情节与原著已经基本没有关联,但是对于唐僧人物形象的解读却十分精彩。于是有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西游记》还被改编成另外一部作品,咱们来看一看。播放《大话西游》视频。

师: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在原著中发现唐僧很啰唆吗?

师生交流。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责怪孙悟空乱丢垃圾的片段可谓经典,它的出现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1)对课堂教学第二板块——领会唐僧俗人形象的教学起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教学板块清楚自然。

(2)让唐僧走下了佛坛,用形象的画面展现了他啰唆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原文。

(3)很好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和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被幽默的表演逗得兴致盎然。

课后,一个小姑娘走到我旁边,笑着说:“老师,这堂课太好玩了!”这是不是也有这段视频的功劳呢?

5.唐僧怎么会这样——探本性:高僧俗人,还原唐僧。

大多数人对于《西游记》人物的了解是从影视作品中得来的,包括这次授课的对象。他们对唐僧的初始印象是:一位善良的得道高僧。这节课上,就是要让学生见识不一样的唐僧,以至于他们在课堂上就直言:没想到,唐僧怎么会这样!

当唐僧得知比丘国王要用他的心肝做药引时,三藏战兢兢地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学生分角色读完这段师徒对话后,大跌眼镜。唐僧虽然有时懦弱胆小,但毕竟是三藏法师,德高望重,没想到为了保命,竟然愿做悟空的徒子徒孙!学生被这样的片段所吸引。写唐僧,既有洋洋洒洒的高僧形象描写,又有幽默风趣的俗人形象叙述,这便是《西游记》原著!充满人性魅力!

6.博客中再见——接着读:博客呼应,课外延伸。

说实话,在课外阅读课中上《西游记》,是有很大压力的,这样一部厚重的古典名著,一堂课40分钟能做些什么?只能取其精华,点到为止,在短短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像给学生尝了一口绝世佳肴,并透露了一点烹饪方法,想吃?自己去做吧!博客让这堂课外阅读课没有随着铃声的敲响而终结,我们相约,接着读下去,把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感受记录下来,博客中再见!

三、爱上《西游记》

这堂课获得了南京市课外阅读赛课的一等奖,并受邀上了省、市两次展示课,得到了省市区教研员的肯定和鼓励。作为教者来说,很兴奋。更兴奋的是,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跟踪了解及博客的延续交流,了解了这样几条信息:(1)35名学生全部读完了《西游记》原著;(2)班级里出现了聊“西游”的热潮;(3)学生作文里出现了“文言片段”。

曾经和赛课评委组的老师交流过自己的上课感想,我说:“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在这堂课后把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完,我就觉得自己的课是成功的!”当然,这句话只是代表了教者的一种心态,极期待学生能在教师充分施展教学机智的情况下,自由地从课堂中获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有什么比学生喜欢读《西游记》原著更大的课堂收获呢?

【参考文献】

[1]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5.1.

[2]白化文.古代小说与宗教[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2篇

近年来,随着“全民读书”工作的倡导与推广,中国少儿阅读率在不断上升,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读者服务工作还须待完善。本文将简析当前读者服务的不足与改善措施,?e例浅谈如何做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并探索做好读者阅读辅导工作的策略。

一、当前读者服务的不足与改善措施

当前读者服务的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馆藏布置不合理,馆内环境须待美化等。馆藏布置不合理是指部分图书馆的书籍排列结构有待优化,3到11岁的儿童并不适合读难度过大的文学作品,而部分图书馆在执行读者服务工作时忽视了这一问题。此外,图书馆在灯光、窗帘和阅览室结构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灯光过于暗淡,窗帘会影响室内光线效果,阅览室的书架和桌椅等空间结构不合理。

对于这些问题,图书管理员应注意结合“分级阅读”模式,规范馆藏布置,将不同级别的书籍放置在相应的书架上,例如将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然后再细分童话、儿歌、绘本、语言和连环画等不同类别;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其次,图书管理员理应从多种角度美化馆内环境,确保室内明亮、柔和的光线,摆放清新的绿色盆栽以净化室内环境,合理设计书架与桌椅的空间结构,在室内墙壁上张贴名人的座右铭和阅读推广用语,如“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泉源’,知识如同大花园,读者像小蜜蜂,阅读书籍方能酿制最甜美的蜂蜜”,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意识。

二、如何做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全面做好县级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推广少儿阅读活动,图书管理员首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运用电子技术优化书籍传递服务结构,借助网络平台鼓励少儿们提出意见,并根据读者的建议来改善工作模式。此外,图书管理员理应组建“阅读咨询单”、“书籍信息报”和“馆藏档案”,从而全面了解少儿读者的心声,为读者们提供最优服务。在进行“阅读与提问”服务活动时,图书馆管理员理应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问题,并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阅读信箱”,了解读者想阅读的书籍和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某图书馆就设置了“少儿阅读信箱”,收到了许多来自少儿的信件,有的儿童在信中指出自己想读的书籍,像《世界之谜故事》、《古希腊神话》、《中外探险故事》,图书管理员在看到信件以后按照他们的要求增添了新书,满足了他们的阅读心愿。部分儿童在信中提出问题,曾经有读完《人鱼公主》的儿童提问道“大海里真的有美人鱼吗?”,也有儿童问“牛郎织女的故事是真的吗?”,该图书馆在每周五会邀请教师对儿童的问题予以科学性解释,并借助多媒体工具开设少儿阅读讲座,依据书籍内容为少儿播放有趣的视频,如动漫《小红帽》、《龟兔赛跑》、《神笔马良》、《三国演义》、《马兰花》等,让少儿们充分体验了阅读的乐趣,加强了他们对阅读作品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管理员可以组织少儿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服务活动,如“捐赠书籍”、“读书月交流会”、“阅读摘录展览”和“阅读与写作”等,这样能够为少儿提供充足的阅读作品,扩展少儿的知识视野,指导少儿做好读书笔记,撰写阅读感想,以此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

三、做好读者阅读辅导工作的策略

图书管理员应注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借助文化传递方式来做好读者阅读辅导工作,为少儿推荐与其年龄相符的阅读作品(3岁到5岁的幼儿适合读连环画、绘本阅读、儿歌与学习卡;6到11岁的儿童适宜读儿童杂志、刊物与儿童文学;12岁到18岁的青少年适合读国学经典、名著与自然科学作品)。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员可以借助多媒体讲解来提升少儿们的阅读热情,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强化少儿读者服务的文化教育功能。广州市某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员曾经在“《宋词三百首》阅读推广活动”中用多媒体发表了讲解词,大致内容是:“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为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典文学的阆苑里,它是最芬芳的一朵奇葩,足以与唐诗争奇斗艳,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文学成就。宋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面宋代人文历史的剔透之境,折射出那个文采斐然的时代的种种精彩,这是宋词魅力的一大内涵。词源于隋唐而极盛于宋代,之所以独盛于宋,除了晚唐五代词为宋词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之外,主要是与当时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有关。北宋词前承唐五代词的传统,后开南宋词风,树立了精美典雅的审美风范。1127年,靖康之难颠覆了北宋政权,北宋词坛随之崩解。当时的词人也随宋室南渡,朝中的爱国志士奋起救亡,逃亡的词人保守流离之苦,经过这场血与火的磨炼,剪红刻翠、浅斟低唱的词风一时被涤荡净尽。词人们的词风多由婉丽、清疏而变得沉郁、悲楷而苍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少儿阅读宋词的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少儿对宋词发展史与词文化的了解,丰富少儿的古典文化内涵。

第3篇

1978―1987年:浪漫期的经典与流行

《牛虻》:重印35种文学经典

1978年春天,国家出版局决定需要重印一批书,以暂时解决十年带来的书荒。出于谨慎,开了以下书单组织重印:“五四”以来文学10种,如《郭沫若剧作选》、《子夜》等;中国古典文学9种,如《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等;外国古典文学16种,如《悲惨世界》《牛虻》等。当时重印上述35种书籍,每种印40~50万册,共印1500册。

《跟我学》:第一次外语热

1979年,《跟我学》出版,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学外语的。

《窗外》:琼瑶言情小说热

1981年,琼瑶小说《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征服神州大地的痴心男女。18年后,琼瑶卷土重来,《还珠》系列再次风靡神州。琼瑶是唯一能“毒害”3代青少年的华人女作家。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热

1976年5月,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从此她的作品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也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最热的文化明星之一。

《存在与时间》:美学热

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洞开国门,在那样一种启蒙的氛围和语境当中,思想文化著作、尤其是哲学理论书成为时髦。美学热,李泽厚的著作,萨特、尼采,包括80年代后期流行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成为当时的流行读物。80年代的阅读出现了这样一种似乎很奇怪的现象,大众把金庸、琼瑶和萨特放在一起,大众文化和高端的哲学并行不悖。

《张爱玲文集》:张爱玲热

20世纪80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内地,张爱玲是和沈从文一起被发现的“出土文物”。1984年始,浙江文艺的《张爱玲散文全编》、安徽文艺的四卷本《张爱玲文集》一度相当流行。张爱玲热一直持续到今天。

《金瓶梅》:第一次“性学热”

1985年,阮芳赋的《知识手册》和吴阶平的《性医学》出版,引发第一次“性学热”。198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删节本《金瓶梅词话》,只印1000套,删去了19610字。据说,北京处级以上的作家抢购该书。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惊世骇俗

1985年,痛诉悲惨命运的“伤痕文学”流行一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谈到了性压抑的问题,有关性描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

《北岛诗选》:朦胧诗流行一时

1986年,统治文坛的是朦胧诗,创造并统治这一时代的有3个人:北岛、顾城和舒婷。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当时文学青年口口相传的诗句。

1988―1997年:商业成长期的骚动

《红高粱》:小说和电影联姻

1988年,张艺谋凭《红高粱》一片成名,一举夺得了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随着电影的获奖,小说《红高粱》的作者莫言也几乎在一夜之间迅速走红。

《妻妾成群》:先锋文学热

1989年底,苏童的成名作《妻妾成群》问世。1992年,经电影“大腕”张艺谋之手调弄成了著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大热带动了小说的热卖。苏童、余华、莫言、格非、马原、孙甘露成为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先锋文学的代表。

《顽主》:我是流氓我怕谁

1988年,王朔的4部作品在这一年被同时搬上银幕,该年被称为“王朔年”。王朔的小说让老一代文人找不着北,他用调侃的方式来躲避崇高,从而消解了中国文学严肃、正经的刻板面目。

《围城》:钱钟书热

1990年,电视剧《围城》的热播为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赢得了大量的读者。

《年轻的潮》: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诗先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全国。1990年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15万册,汪国真热意味着诗人时代的终结。

《射雕英雄传》:武侠小说热

1991年的图书市场可谓金庸称雄。三联书店与金庸联姻,真正成就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传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金庸小说在迷倒了海外华人和港台同胞后正式刮入内地。

《废都》:废了谁?

1993年,以美文著称的贾平凹冒了他平生最大一次险:6月,《废都》出版,被称为“当代的《金瓶梅》”。正式印刷48万册。半年后,它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为“禁书”,批评声波澜壮阔。

《廊桥遗梦》:中国式的美国梦

中国图书市场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发轫之作,就是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廊桥遗梦》。1996年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但它在中国的畅销却并没有沾到什么影视的光。

《文化苦旅》:余秋雨热

1995年,《文化苦旅》出版,余秋雨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畅销旅途。《文化苦旅》是一本散文合集,在此之前,余一直是纯粹的学者身份。

《岁月随想》:“名人出书”粉墨登场

1996年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出版,销售超过100万册,上演了一幕“名人出书”的大戏。来势汹涌,锐不可挡,当真有横扫千军之气概。

《老照片》:“读图时代”开启者

《老照片》1996年12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创刊,发行量最高时达50多万份,成为“读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黄金时代》:王小波生前鲜为人知

王小波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广播。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一股“王小波热”。甚至,一批他的坚决拥趸者还出版了《王小波门下走狗》一书。

1998―2008年:财富时代的“快餐”消费

《学习的革命》:发行过千万册

1998年12月,上海三联书店和北京科利华公司合作推出《学习的革命》,发行过千万册,在书业界引发一场营销革命。此书畅销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强大资本进入图书宣传、销售的一次尝试。这是一次书业外部高人进入书业的一次操作演练。

《花季雨季》:少儿文学的发轫之作

1999年,《花季雨季》及其姊妹篇《十六岁的花季》出版,成为整个少儿类图书的发轫之作。

《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学热

1999年,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出版掀起了网络文学的热潮。该书出版后曾连续22个月高居内地畅销书排行榜。

《三重门》:少年作家横空入世

2000年,《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超过110万册。在写《三重门》之前,韩寒还是一个让老师家长头痛不已的问题少年。出书之后,他就成了名利双收的少年作家。韩寒之后,张悦然、郭敬明等一批“80后”少年作家崛起。

《富爸爸,穷爸爸》:驭金热

2000年,《富爸爸,穷爸爸》被引进出版,掀起一阵“驭金热”。这本紫皮书大“洗”中国人脑,人们热衷于学习“怎样才能令金钱拜倒在我们的石榴裙下”。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魔法时代

2000年10月6日,哈里,波特系列丛书中前3本中文版上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印了60万本,开启了文学的魔法时代。

《谁动了我的奶酪》:励志书热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中信出版社第一个成功商业作品。2001年9月首次出版,到2002年重印9次。

《品三国》:易中天大热

2006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了品三国,《品三国》(上)发行超过200万册。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成了香饽饽

第4篇

一、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能借助幻想,将许多常见的人、事、物或者现象编织成一幅幅奇异的图像,现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适合于年龄层较低或初次接触儿童剧的幼儿观众。它的题材奇特、新颖、亲切;内容幽默、滑稽;人物夸张、变形、拟人;它的情节神奇、荒诞;主题直接、鲜明。一旦把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搬上舞台,那种打破幻想来到现实的刺激感便不言而喻。如童话《长袜子皮皮》被改编成了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当中典型的音乐剧元素,好听的朗朗上口的音乐歌词、充满色彩感的演员造型和舞台结构,趣味性极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深深着迷。《白雪公主》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童话故事。台湾如果儿童剧团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结局改编成《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该剧用希腊歌剧队的形式A Cappella纯人声伴奏模式,熟悉的公主、王子、七矮人和坏后母,再加上一个偷偷加入的平凡人物,让老故事发出新光芒,变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并告诉你:人不因平凡而渺小,人因为有爱而伟大!

二、神话与传说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的拟人夸张的叙述手法,是幼儿戏剧故事题材中最自然的资料来源。如十二生肖的传说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改编成童话剧《十二生肖》。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代表着全世界的孩子,同十二生肖在一起,去追寻那纯净的希望。该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烘托一个全球关注的主题――水资源的保护。又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的“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将三部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的儿童剧分年次搬上中国儿童戏剧舞台,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儿童戏剧创作先河。表现形式集音乐、舞蹈、功夫、台词为一体,可谓“唱念做打”俱全,在舞台上创造出梦幻般奇特意境的新型神话剧,不仅适合少儿观众观看,也会满足带着孩子来看戏的家长的审美需求。再如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著作《云豹森林》描述了一个现代都市孩子,走进山中神奇的传说故事中,幻化成传奇的小猎人,云豹的传奇又再度活起来。

第5篇

在2009南京“国乐・琴韵雅集古琴专场音乐会”上,江苏省占全国九大琴派半壁江山的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的代表性传承人首次同台献艺,可谓一次空前盛会。

这四大流派已确定一批省级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常熟虞山琴社社长朱(虞山派),扬州著名斫琴家马维衡,刘少椿的外孙刘扬(广陵派),金陵琴社社长刘正春、南京琴人桂世民(金陵派),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梅庵派)。其中,刘正春和刘善教已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

音乐会开场,南京市考棚小学“秦淮少儿艺文苑”古琴社表演的根据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改编的古琴合奏及伴唱《卧龙吟》。琴声悠扬,童音朗朗,古今交融,意韵深远。孩子们投入、质朴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金陵古琴馆演奏的古琴合奏、箫领奏《良宵引》让听众领略了缥缈凌云之致,马维衡的古琴独奏《神人畅》抒天人合一之情,刘扬的《梅花三弄》则大展广陵派“大梅花”之跌宕胸臆,虞山派朱演奏《广陵散》扬杀伐之气。虞山琴社四重奏琴歌《尚湖云水》,根据同名诗词创作古琴新曲,在“微茫水云自萋迷,平远山光入望低”美妙风光中,男女声对唱婉转流丽,“烟雨迢迢、云水飘渺”美轮美奂。梅庵派传人刘善教、王永昌演奏其流派代表性曲目《捣衣》《长门怨》。刘正春与林克仁琴箫合奏《平沙落雁》借鸿鹄之志写逸士之怀,最后是金陵琴社与江苏省昆剧院表演的古琴与乐队《普安咒》,音韵畅达,表清夜之静。

这场音乐会策划、编排成功。但作为进入现代音乐厅内的传统古琴演奏,难以避免地遭遇了沟通不畅的尴尬境地。交流互动、观众反映并不十分理想。这是由于古琴艺术的精英化与当代琴乐大众普及之间存在矛盾。正如广陵派传人马维衡形象比喻:“古琴音量小,就像是一个非常有修养而且性格内向含蓄的谦和君子,他不善于交际。三五知己尚能娓娓道来,人一多反而讲不出来了。”弹奏古琴,千人音乐厅,镁光灯一打,心就很难静下来。民间古琴传人面对公众性的表演,娱人而非娱己,目的转换,总显得力不从心而勉为其难,演奏必刻意循规而不可自由,何来飘逸挥洒?

琴乐的内容与意境或有着特定的时代故事背景,或有着古人特定情感寄托,与当今的时代、当代人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墨子悲丝》、《长门怨》、《广陵散》、《忆故人》……,每一个标题后都是一个关乎古典文学或历史的典故,现代人很难在一个特定时空里,整齐而又快速地集体进入这种古朴典雅而又安静和谐的琴乐世界。但,一个崇尚和谐中正的时代需要古琴文化。

第6篇

2、都市生活——体验都市生活的热情活力,《小鱼散步》 《繁梦大街26号》,《时代广场的蟋蟀》 《小不点和安东》,《小拉格尔斯奇遇记》 《请到我的烟囱街来》。

3、乡村童年——体验乡村生活的朴实纯真,《山中旧事》 《自说自画忆童年》,《塔克的郊外》 《会搔耳朵的猫》,《闯祸的快乐少年》 《想做好孩子》。

4、异乡历险——在不同的世界中感受探索新知与克服阻碍的乐趣,《丁丁历险记》 《鼓捣森林》,《爱丽丝漫游奇境》 《奥兹国系列童话》。

5、科幻王国——在科学幻想中憧憬未来世界的样子,《海底的秘密》 《外星人》,《太空人遇险记》 《阿里萨外星历险记》,《圣诞树星球》 《老孩子的地球之旅》,《尼姆的老鼠》 《全不知三部曲》。

6、自己去学——学习不止有一种方式,也并不只存在于学校之中,《窗边的小豆豆》 《效率专家爸爸》,《狗来了》 《罐头盒里的孩子》,《冻僵的王子》 《黄书包》。

7、少年侦探——跟随主人公的欢快脚步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超级纸飞贼》 《大侦探小卡莱》,《埃米尔擒贼记》 《大侦探汤姆索亚》,《达尼尔在行动》。

8、信守承诺——对他人的守信就是对自己的负责,《犟龟》, 《快乐鸟的许诺》,《木偶奇遇记》, 《教海鸥飞行的猫》,《流浪汉的童话》(狗和精灵的童话),《下次开船港》。

9、天地传说——从古老的神话中感受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夸父逐日》 《哪吒闹海》,《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美绘版),《绘本中国故事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绘本中国故事宝库》。

10、淘气包日记——看看同龄人精彩的生活经历,(暑期阅读小建议:尝试一下用日记这种形式来记录你觉得好玩的事情吧),《捣蛋鬼日记》 《淘气包艾米尔》,《淘气的阿柑》 《杨比比杨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人人叫我捣蛋鬼》,《疯丫头马迪根》 《诗意和语感》,《柠檬小镇》 《我们去看海》,《繁星春水》 《蒲公英轻轻飞》。

第7篇

儿童舞台剧《西游记》系列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改编,表现形式集音乐、舞蹈,功夫、台词为一体,可谓“唱念做打”俱全在舞台上创造出梦幻般奇特意境的新型神话剧,不仅适合少儿观众观看,也会让一同前去的家长大饱眼福。本次国庆演出季三部《西游记》将依次上演,购买三部连演的套票还可以享受优惠。

师徒奇遇记

《西游记》第一部是从孙悟空诞生开始,到唐僧收齐四个徒弟携手西行结尾。

东海之滨花果山上,天地精华孕育出一块猴子状的巨岩怪石。晴空霹雳电闪雷鸣间,孙悟空破石而出,自号“齐天大圣”。悟空为得到海底龙宫镇海神针,闯龙宫,戏龙王,夺得“如意金箍棒”;也因此惹恼了龙王,被告上天庭。玉帝欲收服孙悟空,派太白金星说服他,封他为弼马温。悟空不为官诱,大闹天宫。玉帝遂命哪吒率天兵天将征讨花果山,二人斗法,孙悟空施展72变最终打败哪吒和天兵天将。玉帝无奈,请如来佛收服他。如来佛施计,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西行至五行山,救出被压在此的孙悟空,同时也给他戴上紧箍,欲收他为徒。悟空先假意答应后又反悔,欲回花果山做山大王自在快活。唐僧念动紧箍咒制服悟空,并向他阐明取经大义。孙悟空终于答应做他徒弟,护卫他去西天取经。

师徒二人来到高老庄,高太爷向唐僧哭诉求救道,有猪妖精要强娶小女高翠兰。悟空变身高翠兰,设计狠狠戏耍了猪八戒,擒伏他并强逼他拜唐僧为师。狭隘记仇的猪八戒却暗怪悟空坏了其美事,欲寻机报复。

师徒三位经过流沙河,铺天盖地的黄沙暴阻断了去路,唐僧为不能实现信仰而失声痛哭。孙悟空使出火眼金睛,识破藏身流沙河里的卷帘大将沙僧。沙悟竟自愿拜唐僧为师,施法平息了沙暴。欢歌笑语中,师徒四人牵着白龙马踏上了危机四伏妖魔挡道的漫漫西行之旅……

踏平坎坷路

《西游记》第二部说的是师徒一行来到白虎岭,白骨精为了永葆青春,三番变化,想吃唐僧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其滥杀无辜。孙悟空据理力争,却惹恼了唐僧。对孙悟空际恨在心的猪八戒,趁机挑唆,于是唐僧将孙悟空驱逐出取经队伍。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却发现老窝被假悟空所占,猪八戒以大师兄自居,却几乎断送唐僧生命。无奈去请孙悟空回归,不想又遇上真假美猴王的争斗。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后,真金不怕火炼的孙悟空击败妖魔,救出了师傅唐僧,四人重上西行路……

冰与火的考验

《西游记》第三部说的是唐僧师徒过通天河,闯火焰山的艰苦历程。

第8篇

7月份的文学类畅销书榜单Top10没有一本新书上榜,如果一定要找寻亮点,则是经典老书光芒再现。《文化苦旅》《骆驼祥子》《狼图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三国演义》,从当代文学到古典文学,从散文到小说,这些历经时间打磨的图书纷纷再次登场,显示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其实,每到寒暑假,一些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文学作品就像老朋友赴约一样开始回归榜单,这些老书的集中畅销,主要得益于暑期档的销售推动。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漫漫暑期,是集中阅读的好时间,许多教育机构亦将这些经典作品纳入暑期推荐阅读的书目中,更将这些图书推向了销售榜单的高位。

因此,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在暑期这样的销售旺季,一方面,花大力气推新书固然好,另一方面,手中有这样一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图书,想暑期档不赚钱都难。

和6月份相比,继续在榜的图书是《虚实之间》《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百年孤独》《青春》《阳谋高手》。《百年孤独》《青春》自从问世以来已是榜单常客,《虚实之间》《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阳谋高手》在4月和5月面世后也持续在榜。

本月,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位居文学榜第11位,跑输了韩寒的《青春》。

少 儿

本月的首次上榜图书,有3本都是在2012年6月上市的新书,分别是“笑猫日记”系列《永远的西瓜小丑》、“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的《猪仔头温暖之旅》和“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的《我不想不想长大》。

《永远的西瓜小丑》是杨红樱的畅销童话系列“笑猫日记”中的第16本,6月下旬才上市,仅凭一周多的销售就位居到当月少儿类畅销书榜的第13位,7月随即站到榜首书的位置。“阳光姐姐小书房” 和“辫子姐姐心灵花园”两个系列虽然与“笑猫日记”系列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面对的读者对象在年龄层次上也有区别,但这三个系列也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最近几年中,这三个系列都一直保持着每年两本新书的出版节奏,并且出版的时间都集中在1月和6月左右,以迎接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少儿类图书的销售旺季。这样的一个出版节奏已经完全被作者、出版社、书店所习惯,甚至忠实的读者也都已经习惯了在放假后去书店购书。这样的一个出版节奏也为图书的畅销提供了支持,6年来“笑猫日记”已经121次进入开卷月度少儿榜的Top10,其中18个月位居榜首的位置;“阳光姐姐小书房”5年来共37次位居开卷月度少儿榜的Top10,其中24次集中在6月至9月的暑期旺季,9次在1月至3月的寒假旺季;“辫子姐姐心灵花园”在2008年上市以来每年的7月和8月也都进入到了开卷月度少儿榜的Top10。

生 活

如果要问这个夏天最火的词是什么?一定有很多人回答:非“舌尖”莫属。6月,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带动之下,图书《舌尖上的中国》一上市就冲进了生活类榜单第五名。进入7月,《舌尖上的中国》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冲入榜单第一名。

然而,这个纪录片衍生品的深度开发还没有完结,本月,纪录片的配套菜谱《舌尖上的中国:传世美味炮制完全攻略》面世,借着纪录片的热度,该书首次上榜,即位居生活类榜单第六名。这本书打破了原纪录片集与集的结构,以菜式为核心,将纪录片中关于山珍海味、花样主食、豆奶制品、腌货腊味和五味调和的制作方法一一道来。表面上这是一本菜谱书,但读者阅读时更多地联想到书中每一道美食附着在纪录片中的故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有哪些价值有待开发?在图书这个链条还有多少余地可以延展?这些都值得“舌尖”迷们期待。

除了“舌尖”系列图书,本月的生活类Top10表现有些平淡。延续6月势头,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女人烦恼一扫光》和《职场疲劳一扫光》继续在榜,两本书的持续热销传递出了女人在生活与职场的征战中的不易及女人对自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老偏方系列,《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再次返榜,位居生活类榜单第四位。

学术文化

与6月相比,7月开卷学术文化类Top10榜单变化较大,有4部作品进入榜单,分别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这个历史挺靠谱1》《大故宫(2)》和《苏菲的世界》,分居排行榜第一、第五、第六和第七位。

新书持续热销是本月榜单的突出特点。6月上市新书《中国天机:我要跟你讲政治》本月上升至第三位,销售劲头强势;六月榜首书《郁闷的中国人》则下滑至榜单第四位。《大故宫(1)》近三个月持续位居本榜前十名,同名电视片创造了近年来“百家讲坛”节目的收视高峰。《大故宫(2)》为7月新书,比第一部更贴近明清皇家私生活,重点讲述皇权交接,君臣博弈,后宫传奇,并正在央视“百家讲坛”热播,助推了图书的畅销。

老书常销是本月榜单的主要特点之一,像《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洪武大帝(再版)》《于丹趣品人生》等大多是曾经的榜上常客。《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是著名学者余秋雨七年来的唯一新作。他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加上课后与学生间的“闪问”“闪答”,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更好地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培养了大批热爱中国文化的忠实读者。

经 管

与6月相比,7月经管类榜单变化略大,新书《思考,快与慢》当月上市即入榜,《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5月底上市,首次进入经管类榜单前10名,居榜单第七位。两个版本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位次上升,分别居榜单第一、第二位。货币战争系列持续热销,有三部作品在榜,其中老书《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重返榜单。

在这个需要经常迅速决策和判断的时代,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判断尤为重要,《思考,快与慢》于7月与国内读者见面,延续了世界级畅销书的发展势头,当月入市当月上榜。在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研究数据、实例和极具前沿化的理论观点,指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的3种偏见、12种效应、4种谬误、6种错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面对城市生活、工作等各方压力,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简单快乐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可以是有一间在你名下的小小咖啡馆,每天微笑接待不同的客人,《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这本书描写的不仅仅是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有特色的小小咖啡馆的故事,更多的是传达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参差多态的创意思维,这些都契合了都市人追求简单快乐生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该书上市不久即入榜,与此书传达的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

教 育

如果说6月是高考月,7月则是各地的高考状元出炉月,每个地区的状元问世都吸引了足够的眼球,更何况是考上北大清华的状元。《北大清华状元最高效的学习窍门》就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登上了教育类榜单第四名。凡事有方法,学习有窍门,生活如此,学习亦然。虽然该书并非完全是北大清华状元们的经验实录,但书中介绍的点点滴滴的高效学习妙招,让学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同一系列图书《北大清华状元最高效的学习习惯》也受到追捧,位居教育类Top10的第九名。

本期上榜的新书还有王涛的《规矩和爱:如何学做父母》,这是一本教育父母如何给孩子设定界限的书。现在的年轻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娇纵有余,要求不足。作者王涛毕业于华东师大心理系,后又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他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入手,研究规矩对孩子的影响,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作者认为,给孩子立规矩是迟早要做的,越早做,所付的代价越小而收益越大。

第9篇

[关键词] 图书价格;管理;销售

近年来书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价格上的比拼也是如火如荼。今天一书店打出7折,明天就有书市打折半价,又有北京一书摊有一折书,海南一书摊一堆书10元的现象。本文就此谈一谈看法,以引起思考。

一、 目前图书价格现状

近一个时期以来,打折书充斥市场。一些定价昂贵、包装精美并冠之以“精品”、“宝库”、“经典”、“全书”之类名目的“大砖头”动辄便以一折甚至低于一折的低价销售。在一些特价书库、购物中心、宾馆酒店、商业广场、住宅小区门口都可以看到这类书的踪影。这类“高定价低折扣”图书的特征十分明显,在内容上大多以古典名著、史学典籍、百科全书、大型工具书、名人传记、绘画艺术等为主。在形式上多以大书、套书面目出现,少则十几本,多则上百本,有的还加了礼品光盘。

今年3月份合肥市一个超市内,现场图书一律按8.8元一斤销售。图书涵盖面广,社科、历史、养生、文学等种类。有《本草纲目》《三国志》等古典文献,也有《格林童话》《鲁滨孙漂流记》等儿童读本图书论斤卖,原价的29.8元的《资治通鉴》则只要9.7元。甚至不足3折。

开封市书店街几家书店门前满眼都是降价书,成套包装的“精品图书”有几十种,其中部分套装“精品图书”以原价五折到一折,甚至不到一折的价格出售。一套《中国通史》的定价为1570元,现价买180元;一套《新编十万个为什么》标价1280元,现价100元。

海南省一书店从今年年初开始的迎新春精品图书特惠大联至今,一折起的精品图书已售得150多万元。原价上千元的一整套精品图书,现在花100元便可买到,在海南省一书店看到,摆在入门最显而易见的全是降价精品图书,其中多是文学、书画、医药名典等书籍,包装精美。原价1290元的《中国十大私刻本》现在100元可买到,原价1200元的《世界通史》现售100元……在现场看到,选购降价精品图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图书市场出现一折现象,已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二、 图书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各地情况来看,之所以普遍出现图书打折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超过版权保护期进入公共使用领域(没有版权)的大部头书。自去年下半年起,书市上新书好书层出不穷,书价自然也不菲。然而,与此同时,价格极低的“一折书”在全国各地销售火爆。而“一折书”与书店里的“正价书”质量几乎无二,那为什么码洋(标价)和实洋(销售价)相差这么大?大码洋“一折书”,在北京和海南的一些出版社纷纷推出辞典、古典、中外名著等精装豪华大部头丛书,书大部分都是正版,在南京,有一些个体书贩在兜售盒装大部头精品书。价格低的惊人,经调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有200多个版本。这些不需要支付作者稿费、版权费等的大部头丛书,实际成本只有纸张、印刷等费用,因此成本价格十分低廉,所以这些高定价低成本的图书低于一折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些高定价低折扣的正版书还与印数有关,有一些印刷厂在印完出版商指定的印数后,又私自多印一些,这些多印出来的书成本非常低,为了牟取暴利,印刷厂实行高定价低折扣将书迅速出售,以二十四史为例,上报时说印了2000套,实际上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如果销路好,印20000套都不止。

2、买卖书号的书。出版社与书商买卖书号。现行的体制是由出版社控制书号,使书号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一旦有受利益驱动的人加入其中,便达成了买卖书号的交易,而出版社也不用花费图书出版后的市场推广成本。出版社和书店便都有利可图。去年在某一书市上,某一出版社先后发现很多打折书,标明是该出版社,经过鉴定,这些书全属盗版,是前几年随意买卖书号的产物,这些图书的胶片出版社当时并未收回,一直在书商手中,被书商钻了空子,一有书市他们就不断盗印。

3、盗版书。近几年图书盗版盛行,屡禁不绝,导致图书市场混乱无序。图书市场有相当多的是盗版盗印的,现在的盗版技术越来越高,纸张、印刷、文本跟正版基本一样,然而,盗版图书不用付稿费,不用付版税,不付编辑费用,就只付纸张费、印刷费和人工成本。因此,盗版图书就以超低价进入市场,冲击正版图书市场。书的定价既不按照既有的模式,也不用过多考虑成本问题,因此定价可高可低,具有相当的随着性。也有不少读者投诉,所买的低价书有的缺章少页,有的错字白字连篇。

4、图书定价过高。如今在市场上价格最水的商品,也就属各类图书了。据报道,我国图书价格是前几年的十几倍,远远走高飞 高出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据抽样调查表明,大部分读者认为书太贵,还有一部分读者认为图书定价过高让人难以承受。图书定价过高的问题已较为普遍,不少出版单位随意抬高图书定价,致使一些书价超出其成本的几倍。以此造成多种非法促销手段,最终获取高额利润。

还有库存积压书、网络竞争、会员书等问题都是造图书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第10篇

2011年11月28日。山城遂昌。

初冬的暖阳可人,街旁的迟桂花依然散发着淡雅的馨香。

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迈着轻盈的步履,走在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不朽名著《牡丹亭》原创地的街上,这一切恍如梦中……

梦里寻她千百度

白先生一生与昆曲《牡丹亭》有着不解之缘。当他九岁时,平生第一次踏进上海美琪大戏院。当时,梅兰芳大师正在剧院表演昆曲《游园惊梦》一折。虽然那还是一个懵懂的年纪,但梅大师《游园》中《皂罗袍》中所演绎的那种柔雅、婉约的美已悄然打开了他的心扉,以致多年以后,白先生只要一听到这段曲谱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他长大后,考入了台大,读的是外文系,因为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就常常去中文系听课。在研读中国古代戏剧时,他对汤显祖的人生经历有了些许了解,同时,他第一次开始关注起遂昌来,因为翻开任何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或戏剧史,提到汤显祖,就必定会提及遂昌。

上世纪60年代初,白先生与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它是台湾那个年代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童年时期所接触到的像楔子楔入他心灵深处的昆曲的那种至情至美,有一天突然被唤醒了,他用行云流水般细腻、含蓄、优雅的诗意语言,进行小说创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

唱词音韵飘缈。那种戏里戏外的穿越,幻境与现境的穿插,至今,让人读来仍意境幽远,令人心驰神往。而白先生却常常掩卷长思,情不自禁地去揣摩和感悟当年汤显祖仄居山乡创作《牡丹亭》时那种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而《牡丹亭》是昆曲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自问世起已历演400余年。2004年4月,白先生主持制作,艺术家携手打造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白先生和编剧小组认认真真琢磨了五个月,透彻地研究了汤显祖创作的心路历程,认为《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于是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第一本为“梦中情”、第二本为 “人鬼情”,第三本为 “人间情”。从“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青春版《牡

EXCLUSIVES名人行踪

白先勇参观遂昌汤显祖纪念馆。(雷鸣摄)

Bai Xianyong visits Tang Xianzu Museum in Suichang.

丹亭》在上海、南京、北京、杭州等地演出后,还远赴美国、英国、希腊等国巡演,受到国内外观众热烈追捧。同时,让国外观众领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昆曲的巨大魅力。

无论是白先生在策划创作、痛苦破茧时刻,还是在国内受到媒体、观众高度认可后的欣喜时分,白先生心中有时总会涌动着一个梦想,那就是一定要去汤显祖当年创作构思《牡丹亭》的浙江遂昌去走一走看一看。

梦回晚明须臾间

2011年11月28日,白先生一踏进遂昌,就被一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吸引。境内山峦起伏,田间阡陌纵横,村外小溪潺,宁静的山村农舍里升腾着一缕缕的炊烟,一如东晋陶渊明笔下的宁静和美的世外桃源。

他信步走进县城北隅一条悠长的小巷,踩着方块青砖,步入古色古香的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该馆建于1995年4月,由明清时代留下的古建筑改建而成,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纪念馆由前院、馆舍、后花园三部分组成,馆内陈列内容丰富,

遂昌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何卫宁拜访白先勇。(作者供稿)

Vice Secretary of CPC Suichang County Committee and Acting Magistrate of Suichang County He Weining pays homage to Bai Xi-anyong.

格调高雅。第一陈列厅介绍汤显祖生平,第二陈列厅展示了汤显祖的艺术成就。馆内花架下紫藤垂蔓,厅堂间回廊曲折,窗外翠竹绿意盎然,堂前玉茗花树生意葱茏。馆内陈列和环境相得益彰。白先生驻足流连,仿佛一下子走进了那个包容兼收、个性张扬的晚明时代。

记者们一路追随,他们问白先生寻访的感受,白先生如是说:“刚才沿着汤显祖纪念馆的长廊,头顶紫藤花,脚踏青砖石,缓缓走进来,仿佛穿越了时空,这种明清风格建筑和布局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从文学的感性角度我和汤显祖是蛮近的,我喜欢他的《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中所描绘的一往情深最让我感动。遂昌,我已神交久矣,今天一见果不其然,踏访遂昌,可以说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

白先生此次遂昌之行,是他“昆曲浙江之旅”中最为重要的一站,作为寻访《牡丹亭》原创地,是他整个行程的点睛之笔。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问世至今已演190余场,作为封箱之作,200场它将在国家话剧院倾情上演;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青春版《牡丹亭》三本第199场在杭州大剧院连续三天上演,在杭城引起剧烈反响,而后白先生慕名寻访《牡丹亭》原创地意义不同寻常。

白先生踏访了当年汤公的遗迹,县城眠牛山麓汤公以俸银捐建的相圃书院与射后潭、汤公纵囚观灯的北溪小桥、县衙里的汤公寓所与“自踏新词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的小院……这一切都让白先生徘徊忘返。

眼前的这些场景,曾千百次地在白先生的脑海的想像中浮现过,他觉得似曾相识。当慕名追随白先生进行文化访谈的央视《首席夜话》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问道:“有人说汤显祖《牡丹亭》就在这里写成,你信吗? ”白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遂昌山清水秀,和江南婉约柔美的文化相契合,我相信这里的山水和厚重的文化,一定给予了汤显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如果汤显祖当年不在这样的地方当县令,很可能写出来的就不是《牡丹亭》了。”

遂昌之行永相忆

2011年11月29日下午,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后花园内依然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身着黑色上衣,脸上露着和善微笑白先生儒雅坐在绿草坪中,与著名学者共同接受央视一套《首席夜话》访谈。

央视一套《首席夜话》自2011年8月开播以来,这是首次在现场实地录制节目。白先生与学者、领导,还有一群昆曲爱好者、大学生,围绕汤显祖、《牡丹亭》及昆曲等内容展开了一场真情对话。

白先生与嘉宾们侃侃而谈,他们一同回顾策划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幕后的许多感人故事,从策划青春版《牡丹亭》的背景,演出取得的成功和意义,到昆曲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创作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大声呼吁人们要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访谈中,来自遂昌县石练镇的农民表演了“遂昌昆曲十番”。相传它是由当年汤显祖任遂昌县令得以传播的民间艺术,表演者都是七八十岁的地道老农,白先生甚为感动和欣慰。他还了解到,当年汤显祖下乡劝农的场景并由他写进《牡丹亭》第八出的“劝农”仪式,遂昌县现已经恢复举行,目前“班春劝家”“遂昌昆曲十番”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馆班表演少儿版《牡丹亭》。(雷鸣摄)

The children’s troupe under Tang Xianzu Museum stages a scene of Peony Pavilion.

质文化遗产。当他得知近年来遂昌县通过制定出台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成立汤显祖研究会、建立汤显祖纪念馆、开通中国汤显祖文化网、修建启明楼和金缕茗楼、举办大型汤显祖文化节、影印出版《牡丹亭》万历刻本、拍摄《班春》电影,以及进一步加强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的交流合作、如明年4月遂昌县还将赴英国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市上演《牡丹亭》全本等举措、大力传承和弘扬昆曲和汤显祖文化时,非常欣喜,说,没有想到小小的县城,在打造汤显祖文化方面做出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听说当地政府积极鼓励昆曲在年轻一代中传承和弘扬,已在社区、学校创办了昆曲传承学校,非常高兴。当汤显祖纪念馆馆班的少年在台上演绎少儿版《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片断时,作为四十年如一日推广昆曲“义工”的白先生,他双眼润湿,深感昆曲后继有人,白先生感动地说:“遂昌在传承和弘扬昆曲和汤显祖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遂昌是继江苏昆山之外又一昆曲重镇之一。 ”他还欣然题词:“仙乡仙县,牡丹还魂。 ”

“遂昌之行永留回忆。 ”这是白先生临行时再给遂昌的一幅题词,这或许代表了他的心声。

By Zhu Xuming

On November 8, 2011, Bai Xianyong visited Suichang, a county in central Zhejiang Province. Suichang claims that Tang Xianzu (1550-1616) created Peony Pavilion while he served as the county magistrate. Bai has been promoting Kunqu Opera on the mainland since 2004 and his visit to Suichang showed his confirmation of the county’s endeavor.

Bai Xianyong’s influence on the mainland as a devoted promoter

of Kunqu Opera became manifest in 2004 when he produced a youth-version “Peony Pavilion”, arguably the most famous high-light of the Kunqu Opera repertoire.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the youth version has been a colossal success.

The success can be ascribed to two major reasons. Bai and his

team studied the original script for five months before they sorted

the original story out and condensed the original 55 acts to 27. Bai divided the show into a three-night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make the youth-version true to its name, Bai decided to star young artists

白先勇题写“遂昌之行永留回忆”。(雷鸣摄)

Bai Xianyong writes an inscription in commemoration of his visit to Suichang.

of the right age. Traditionally, masters get big roles and play characters that are much younger in romances and tragedies. The only problem is that stories stay young but masters often become too old. Bai chose the young and the beautiful for his youth version. The young art-ists add glamour and poetry to the ancient romance and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mance.

One hundred and ninety-nine performances have been staged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199th performance was staged in Hangzhou from November 25 to 27, 2011 in Hangzhou. It brought down the house. The 200th will be staged at

Grand National Theater in Beijing.

The day after the curtain fell on the three-night show in Hangzhou saw Bai arrive at Suichang, paying a visit to the cradle where Peony Pavilion was presumably conceived and penned.

Bai Xianyong wowed at the scenic beauty of the mountainous county, which maintains its charm and looks like a Shangri-La. Bai visited Tang Xianzu Museum in the town capital. Erected in April 1995, the museum sits in a refurbished ancient house in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When asked about his impression of the visit to the mu-seum, Bai replied that the museum’s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layout reflected a well-preserved cultural tradition. He observed that he re-lated closely to the playwright. Bai said he had dreamed of paying a visit to Suichang for a long while. This visit to the county made his dream come true.

Bai’s visit to Suichang was a key part of his Zhejiang Tour of Kunqu Opera. While adapting Tang’s original script, he went through again and again what he knew about the playwright and im-agined what Tang saw in his time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the Ming Dynasty. Now he toured the capital of Suichang County and visited site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gends of Tang in Suichang.

Another big part of Bai’s visit to Suichang was an interview for a program of CCTV, China’s largest television network. Since its in-ception in August 2011, the CCTV program made an interview out-

side its Beijing studio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terview took place in

the back garden of Tang Xianzu Museum in Suichang County. The interview was watched by scholars, college students, local leaders, and a group of Kunqu Opera enthusiasts.

第11篇

在走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社”)社长岗位之前,李学谦曾任宣传部部长、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从官员到纸媒,又从纸媒到出版业。虽然工作环境和身份一再发生变化,但他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始终如一——为青年、为儿童的成长谋篇布局。

李学谦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很多人总喜欢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作为一种手段去标榜自己所作所为的现实意义。而他并不赞成这样,关于社会文化理想,他没有那么偏激,也没有那么执著。他只想脚踏实地去做事——给孩子出好书,让孩子受益。

童年就要保持生命的本真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童年本该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岁月。然而,今天的孩子却未必能享受到如此纯粹的童年,竞争的压力过早地进入到他们的生命轨迹,直接导致了如今儿童心理的提前成人化。

在谈到这个较为沉重的话题时,李学谦也不免感叹“如今这些孩子的童年生活真的不如我们那个年代”,在他的心中,童年应当如同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般欢乐精彩,而自己的童年正是如此。

生于1958年的李学谦自诩典型的“50后”,在“”的动乱中度过自己童年时代,可即便是这样一段劫难岁月,他却觉得难忘而快乐。这种快乐来源于对于时间的完全支配:“那个时候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我们拥有大把的时间,没有什么压力。”

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读书是李学谦最大的爱好——从《杨家将》《封神榜》等地摊连环画,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文学,酷爱阅读的李学谦每天都尽情地驰骋于自己的书海之中,“没有升学压力,因为处于一种特殊时期,我们甚至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去释放自己。”李学谦笑道。

事实上,最让李学谦难以忘怀的不只是拥有时间的支配权,更多的还是那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即便今天,他已人到中年,回忆起那段岁月,依旧难以掩饰心中孩童般的兴奋:“几个要好的伙伴每天嬉戏打闹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花草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甚至每种果子怎么由种子长出花,再由花结出果实的,大家都能娓娓道来,这些所谓的‘本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掌握的。然而这些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似乎很难在课堂之外了解到。”

李学谦回忆着那些无忧无虑的自由岁月——邻里街坊在一起,虽然贫穷,但却彼此关心、互相照顾。这段对于儿时成长经历的描述虽然言简意赅,却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快乐,简单,自由。而反观当今的孩子们,大都被隔绝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中,没有自己的伙伴群体,人和人之间交流机会屈指可数,童心消失地越来越快,童年的欢乐自然也远不及李学谦自己当年的体会:“就拿看书来说,我们的选择虽然不多,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读,而不是像现在的孩子,总是逃脱不了外界带来的种种压力,所以现在的儿童更需要一个空间来释放自己。”

莫让新媒体挤压孩子想象力

当然,现代儿童思想成人化以及童心童趣的缺失不能完全归结于混凝土楼宇的建筑,更是源于如今生活方式上的彻底改变。

相比以前儿童信息获取大多通过纸制读物的情况,如今新兴媒体的广泛普及导致信息传播渠道杂乱无章,包括儿童在内的受众群体自然也在不断扩大。信息的大量汇集与传播,使得信息分类的标准与界限趋于模糊。现代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在丰富了儿童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给童真的孩子们提供了加速成熟的催化剂。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身处媒体多年的李学谦表示当今社会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物质生活好了,孩子在有些方面过早接触了应该在成人阶段才接触的信息,他们精神上过早地踏入成年社会,这是孩子不可回避的现实。作为媒体,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怎样正确地解读、理解、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让他们在信息面前不至于迷失自己,也不会受到误导。”

除了对于信息接受的复杂化,儿童阅读媒介今昔相比,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在不久前一个关于少年儿童微阅读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终端上网的孩子已达47.9%,大约60.9%的孩子有了专属手机,其中,33.1%的孩子拥有智能手机。可见借助网络、手机等技术手段的微阅读,已经逐渐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的“新宠”。但微阅读带给童心世界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引起关注。“对于零到九岁的孩子,纸制出版物还是不可取代的。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情况下,儿童不太适合过早地使用电子设备来阅读。一方面是对于视力不好,另一方面,没有经过选择、整理、加工的海量信息,对孩子的阅读品味会有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现在孩子获取信息确实越来越方便了,但这也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带来了影响,因为很多都是浏览式、碎片式的阅读,它不是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地把书看完,特别是有些针对孩子的电子书,加入了太多互动的游戏性环节,也会影响孩子对于书本身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李学谦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工作之余,李学谦常去书店转转,他尤其关注儿童读物区,那些货架上、屏幕中播放的各种有声电子读物,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孩子们围着看个不停,他高兴于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但也隐忧不断:“基于现代科技的微阅读,往往声形并茂、图文并茂、画面感强、冲击力强,一旦沉迷其中,往往会挤压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从事儿童出版工作多年,李学谦深谙想象力是少年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天马行空之际,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创造欲望。而这样的阅读方式“无微不至”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答案,他们的想象力往往处于怠惰状态,“长此以往,创造力就被压抑了。”

为孩子精神世界打基础

“儿童读物首先要好看,还有就是要对儿童有好处,给孩子出书就是在做功德。”这是李学谦常说的一句话。

“关注儿童阅读,不应只是在‘4·23’世界读书日和六一儿童节才想到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天天在做的事情。”李学谦直言。那么又是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进而使之变成终生习惯呢·父母正面的积极教育首先必不可少。“我们观察过很多,现在有些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很多孩子阅读的起始年龄,从过去的四岁下降到两岁。他们从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父母的陪伴下,有计划地阅读儿童读物,这些孩子差不多到五岁的时候,就初步形成了自我阅读的能力。”

除了家长以及社会加以引导之外,少儿出版业也应该有所作为。李学谦说,过去的少儿图书出版习惯于教育者本位,用成人社会的标准观察和描写儿童生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少儿图书的创作者要更加自觉地转换到儿童本位上来。“就拿《幼儿画报》来说,所有选题来自于读者的调查问卷,比如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看他们对什么比较关注,也包括一些小读者的意见。然后根据这些读者调查,我们印出样刊拿到幼儿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听懂,是不是喜欢。”

2010年,中少社针对文化市场鱼龙混杂、内容水平和价值取向参差不齐的状况推出了“《儿童文学》纯净阅读大篷车”活动,在浮躁的文化环境中,努力推出正面、积极、具有教育和引导意义的文学内容。利用《儿童文学》影响力、作者资源、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大篷车送书这一亲近孩子、亲近校园的方式,通过实际行动促使优秀出版物更加深入少年儿童,带动全社会认识纯净阅读对儿童的积极影响,以文学魅力感染孩子,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成长为独立完善的个体。

2012年上半年,中少总社又相继推出了数十部原创幻想儿童文学新作。

第1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推广;中学图书馆;服务形式与内容;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0-02

一、中学图书馆课外阅读推广的目的

课外阅读推广的使命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通过多姿多彩的形式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激情,用图书馆员的热情,唤醒全体师生对阅读的渴望,以最大的程度提高个体的阅读素质和能力。中学图书馆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学习氛围、丰富馆藏和数字化资源、专业管理模式和服务人才,同时中学图书馆又是学生课外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重要阵地,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的职责和阅读推广的重任。因此,做好课外阅读推广活动是我们中学图书馆的义务,更是责任。

二、面向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馆服务策略与建议

1.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图书馆资源的建设。近年来中学生对文艺类书籍十分热衷,而科技书籍学习参考书备受冷落;通俗文学、流行文学受宠,而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名著很少问津;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为科幻、侦破、武侠言情小说。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在提供图书资源同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选定中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孙飘流记》等进行课外阅读辅导,写读书笔记,具体包括读后感、评论等。对故事性强的作品,如《水浒传》,可以介绍其中有趣的情节,如武松打虎;用这种方式以唤起学生非睹不可的强烈欲望从名著名篇入手,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旅,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介绍中外现当代童话、中外古今寓言、中外历史故事和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3)诗歌散文作品:如《朝花夕拾》、《荷塘月色》等,对语言优美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朗诵优美的一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重视课外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沙士比亚)等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4)能与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配合的课外读物。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以帮助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如提供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探索、《昆虫记》等科普类图书、VCD、DVD等资料。(6)当地青年的某些热点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2.丰富图书馆课外阅读服务的形式与内容。(1)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宣传活动。图书馆利用校宣传栏、图书馆宣传栏、图书馆网页向全校师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目、推介新书;用展板向全校推荐系列好书,师生共读;布置各班各小组向所在的班级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师生共读(张贴在教室外的展板,说明推荐书目及推荐理由)。通过宣传活动激发读者对某一主题的兴趣,提高读者到图书馆借阅的机率,因此,课外阅读活动得以推广。(2)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读者活动。①读书节、科技节。以2014年为例:我校春季举办读书节活动主题:与好书为友,与经典为伴。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让老师、学生准备的好书推荐语及学生的读书心得、感受及方法以展板的形式布置在校园内。语文老师从随笔或习作中挑选佳作,按年段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三等奖15名,报送到图书馆,并将电子稿发到图书馆。秋季读书节活动主题:阅读经典,书海。组织初一和高二年段学生参加经典阅读知识竞赛,每个年段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图书馆将根据名单分发奖状和奖品。②比赛活动。图书馆开展不同形式比赛活动,奖励比赛优胜者,以激励课外阅读。如初一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西游记经典阅读竞赛、我爱湖滨征文比赛、我爱湖滨经典诵读比赛、全国红读征文比赛。初二年汉字听写大赛,代表思明区参加市赛;我爱湖滨征文比赛;全国红读征文比赛。高一年参加经典诵读比赛。高二年参加经典阅读比赛。4月1日下午第四节在物理实验室联合举办“‘电子百拼’竞赛活动――谁是‘百拼之星’”。以上比赛由各备课组根据比赛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由图书馆颁发奖状和纪念品,并推荐一二等奖的优秀习作参加校外各级征文比赛。③讲座。图书馆老师还特邀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于4月3日下午在图书楼六楼报告厅举行“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与湖滨中学师生面对面”的讲座,开讲《崇祯那些年》。傅老师幽默轻松的开场白打消了同学们心中哲学教授古板神秘的形象。在讲座中,傅老师带着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和民族情节,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讲述大明朝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诸多历史人物的个人悲剧和明末昏暗腐朽的暮气晚景,以及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赢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让校园内盈满书味,溢满书香。

3.提供贴近课外阅读教育需求的图书馆咨询服务。师生往往因缺乏专业阅读教育知识而苦恼,图书馆要更贴近师生的实际需求,以专业图书馆员队伍作为强大的支撑,开设阅览课,帮助师生解决课外阅读困难的辅导渠道。图书馆对学生需求主要提供培训与咨询两种服务。(1)培训服务为主动。图书馆通过向学生普遍征求意见与调查需求信息,选取受到师生广泛关注的课外阅读题目为主题,如图书馆提供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探索的科普类图书、VCD、DVD等资料。设置科普宣传教育板报,科普大篷车DVD的播发,广泛宣传发动,吸引师生热情参与航空科普讲座、航天科普知识读书竞赛,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配合,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氛围。使师生系统地了解课外阅读教育,传递正确的阅读价值导向。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特别注意帮助师生正确认识中学图书馆课外阅读推广服务策略与建议。(2)咨询服务则是典型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与学校工会、心理咨询室在图书馆三楼成立一间聊吧;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建康活动课;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辅导内容包括校园生活、学习方法、青春期卫生、心理卫生、交友艺术、就业、家庭伦理、权益义务等);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下午为专题讲座,学校图书馆提供文献检索、导读、参考咨询等服务。此外学校还致力于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阅读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或实践策略,学校辅导的范畴已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要求图书馆员和心理咨询师密切与家长和社区联系,经常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关注,了解症结所在,帮助家长着力克服其特殊家庭情境中存在的困难,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心理氛围。

三、n外阅读推广队伍建设

课外阅读推广活动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综合素养。许多图书馆员缺少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成为目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深入推广的瓶颈。有鉴于此,比如开创教师科研专刊,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派遣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图书馆员外出学习,学习归来的教师在本校开展学习报告等。从而不断加强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根据中学生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认知力、想象力、注意力等阶段性特征来进行课外阅读和心理辅导,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熟悉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能够通过一些创造性的举措来培养中学生读写和社交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学校阅览室的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策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技巧、信息整理与利用等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厦门市图书馆每年都组织一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到市图书馆参观、学习、培训;定期邀请省内知名的图书馆专家来馆内讲学,积极为全馆员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其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天才,杨新涯,王宁,魏群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与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82-86.

[2]陈丽冰.从青少年数字阅读探讨图书馆推广服务策略[J].图书馆,2015,(3):93-96.

[3]高雄.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2):71-75.

第13篇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推广途径

读者来自社会,是图书馆阅读活动的主体。作为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阅读能够拓展人的思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实现自我学习和提升。图书馆是人们参与阅读活动的重要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大量独特性、权威性、专业性的馆藏资源和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基本职能与服务的深化与体现。通过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风气,实现图书馆的利用价值。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象分析

(一)向少儿阅读推广

少年儿童是阅读推广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少年儿童年龄比较小,社会阅历有限,不了解传统文化,并且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阅读图书,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提升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少年儿童认识社会、了解传统文化,对形成幼儿的完整人格、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为了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图书馆可以组织充满趣味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如“阅读比赛”“读书角”“阅读沙龙”“亲子读书日”等,让儿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向中老年阅读推广

与少年儿童一样,中老年人也是阅读推广的主要对象。相对来讲,中老年人的余暇时间比较多,阅读能使生活更充实、更快乐。与少年儿童的关注点不同,中老年读者对报纸、实用性强的书籍更加青睐。所以,图书馆应该为中老年读者提供一些贴近生活、养生相关的杂志、书报,如《生活小妙招》《养生食谱》《健康指南》《家庭医生》等;对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特殊要求的中老年读者,图书馆可以提供一些人物传记、古典文学经典,或相关的专业书籍;同时,还可以组织中老年读者开展“阅读比赛”“中老年心理健康讲座”“养生大家谈”等活动,在丰富生活的同时,保持中老年读者的身心健康。

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途径

(一)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

对很多人来说,图书馆仅仅是听说过,但是从未使用过,对图书馆的功能、使用方法等也不了解,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了解图书馆,使读者学会使用图书馆,这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图书馆可以通过拉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单以及制作宣传广告片等多种方式来强化宣传;在社区内建立图书室,定期将图书进行轮换;图书馆可以主动将图书送到孤儿院、敬老院以及看守所等单位,改变传统的人找书图书馆服务方式,在有效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同时,阅读推广工作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阅读。

(二)把握读者阅读心理及行为

图书馆阅读推广可帮助读者对阅读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有更清楚的认识,充分激发读者对阅读的兴趣和需要,促使读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阅读服务工作。首先,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如正面引导、推荐目录及净化阅读环境等,同时培养读者辨识文献优劣、价值的能力;其次,注重探讨阅读理论,在社会大背景下,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研究阅读方式、阅读对象、阅读性质及阅读主体结构等。

(三)完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完善馆藏文献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要注意:首先,要利用不同的手段,如网站留言、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图书馆周边读者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引进文献资源;对图书馆所在地域的文化进行整合、编撰,制作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献资源,让读者可以对当地的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推动图书馆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四)加强阅读服务,培育阅读文化

1.制订阅读推广计划

图书馆要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等,制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计划,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读书,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制订阅读推广计划时要注意:突出阅读推广活动的重点,实现推进途径的多样化;强化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建设阅读活动品牌,推动阅读委员会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多渠道加强阅读服务

图书馆要努力拓展阅读服务的渠道,不断提高阅读服务工作的质量。针对新到馆读者,要开展系统的入馆培训;开设专业课程,如信息检索等,推动读者阅读效率的有效提升;优化图书馆的阅读环境,让读者能够安静、舒适的读书;图书馆要成立专门的导读部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或专业教师指导导读工作等。

3.开展阅读经典活动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渐渐地,人们忘记了读书。读书能够提高文化素养、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阅读传统经典能够有效的培养人们的人文素质。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文化,能够将自己的生命延伸到历史生活中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第14篇

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但是经过70多年的大起大落,现在已远不如世界其他的动画强国。党的十五大之后国家开始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杭州、常州、深圳、吉林、长沙等国家动漫基地,生产大量动画片。发展到今天。中国动画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网络联系着世界,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受众大多还是依靠网络接受日本和欧美动画强国的洗脑,中国动画片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依旧甚微。

创新是创作的灵魂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创始初期就积极开拓,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但这样却形成了一个误区:动画片大多都针对低龄儿童,缺乏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喜爱的动画作品,留下了市场空缺。而相比之下的美国、日本动画片在创作上思维活跃,题材丰富,并且老少皆宜,日本更是“全民动画”,每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合适的动画作品。这些中高年龄层的作品就全数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占领了空白。

美国动画电影不论是迪斯尼还是PIXAR、梦工厂都善于吸收世界文化。过去经典传颂的埃及题材的《埃及王子》、希腊题材的《大力神》、阿拉伯题材的《阿拉丁》、中国题材的《花木兰》暂且不表,就说2008年暑假轰动的梦工厂三维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就足以吸引全球人的眼光。

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国宝,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典型的中国风。片中宏大的中国风背景音乐配上宏伟精彩流畅的武打场面、诙谐幽默的故事设计、各具特点的造型,虽然是绝对的喜剧,却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是感动吗?是在感叹,为什么如此好片。竟然不是国人自己创作的!而在感叹的同时反省、修正自身创作的不足,对中国动画的复兴大有裨益。

突破思维定势,转化观念。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失去了动画娱乐的前提。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大多一副严肃的面孔,大人不看,小孩更加不喜欢。而日本动画片实行市场分级制度,有适合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作品,同时还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包含其中,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片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的发展和创造。《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从电影、电视到动画,这一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就连《宝莲灯》里都免不了要把这一形象搬出来。中国动画学会的徽标也是这只“国民猴”。但这么多年来关于孙悟空并未有过任何造型和故事上的突破,永远是那身黄色的衣服、红黄两色的金箍棒,千年下来,从熟悉到腻味。日本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漫画《最游记》因其疯狂的颠覆、吸引人的剧情、曲折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瞬间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迷恋,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最游记》这部漫画才去阅读《西游记》原著。

在世界风靡中国风的当今,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我们动画创作人在继承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对过去进行颠覆和再造,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随着CG技术的不断进步,神奇的电脑科技给动画艺术带来令人咋舌的感官表现,强烈震撼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一些关于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讨论上,总是会有人问到“我们应该保留艺术的发展,还是要完善技术支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齐头并进。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丰富艺术表现,更高的艺术需要更高超的技术来完成。现在世界动画逐渐跨越传统动画的一些障碍,迈向无纸动画的领域,不仅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二维动画也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在CG的世界中畅游。

但我们必须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技术运用不要超过动画艺术表现本身,为炫技而技术;二是避免对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过度模仿。《宝莲灯》里的小猴子明显带有迪斯尼的幽默,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则带有日本动画片《棋魂》的影子。

期望有一天,中国的动画片就是“中国”的。

发掘市场是当务之急

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的。美国动画在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结合的产业文化还被称为“伟大的发明”,成为日本一大经济命脉。

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很强,但市场意识却十分薄弱。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动画的市场是巨大的,其路径在于艺术创作和市场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相结合,完善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运作。形成由中国特色的动画领域。

市场化操作。首先,改变制作体系。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聚集一批“热血”创作者,小作坊制作,不盈利靠国家支助。动画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流程,因此必须细化分工,完善体制,严格按照动画的生产流程策划制作。剧本分镜、人物设定、配音配乐到制作、合成、放映,每一步都是需要注重的关键环节,细化人才分工,在每个环节都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其次,注重市场宣传。市场化的运作大力加强了宣传力度,《功夫熊猫》因其强大的配音阵容造成了轰动的声势,梦工厂和HP公司的强强联合、大力度的宣传也是票房成功的要素之一。

再次,开发周边产品。日本的动画产业模式中,盈利的一部分就是周边产品。青少年们喜爱的手机吊链、文具、背包、玩具等任何产品都与动画形象挂钩,刺激了消费。同时还有大量漫画书,动画片的VCD、DVD、CD等音像制品的发售。使得动画公司收益不少。然后用这笔资金再投入之后的动画创作,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影视与动画结合。影视动画是动画片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影视动画这一领域下更大的功夫,创作出艺术和技术上都令人满意的动画影片。

第15篇

少女铁凝

2006年11月12日,时年49岁的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成为继茅盾、巴金之后第三位统领中国文坛的“掌门人”,她是首位未到50岁就担任该职务的作家,也是首位担任该职务的女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既是一个由7000余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又是一个国家正部级的单位。在其58年的历史中,仅有过茅盾和巴金两位主席。与53岁走马上任的茅盾、80岁任职的巴金这两位“泰斗级”主席相比,铁凝的“轻灵”显得格外令人瞩目,尤其是其“单身美女主席”的称谓,更使她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我跟他们不可比

对于铁凝当选的意义,外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宣告了中国作协权威时代的结束,男性时代的结束,传统时代的结束,老人时代的结束。对于这4个结束,铁凝认为是权威时代的结束,“中国作家协会的前两任主席,我想,他们那才是真正的权威。但是现在的中国文坛,可能不存在这样的权威。但同时呢,又有另外一种局面,我想可能是群雄突起。”

对于自己的名字和茅盾、巴金排在了一起,铁凝说:“我跟他们不可比,没有可比性,所以我真的没有优越感。我倒是有一种责任感,我没有任何资本可以炫耀,我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新的,对这个位置来说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

16岁完成处女作

铁凝本不姓铁,随着父亲的笔名铁扬姓铁。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铁扬是油画及水彩画家,铁凝母亲则是声乐教授。在父母眼里,他们最疼爱大女儿铁凝。小时候,铁凝迷上舞蹈,铁扬每天带她去舞蹈老师那里练踢腿,练立脚尖。可是,当铁凝初二时考上了艺术学校舞蹈班马上要去报到时,铁扬却语重心长地说:“舞蹈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值得为它献身。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只有初二的文化水平,头脑空空,将来怎么办?”

铁扬说服了女儿。他为女儿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铁凝开始沉浸在古典文学之中。

铁凝高中时,父亲铁扬带着她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当时以写《小兵张嘎》闻名的作家徐光耀。那年,铁凝16岁。当时“”还没过去,徐光耀带着“”的帽子,党龄、军籍都没有了,并被轰出北京,举家搬到保定,住在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状态十分糟糕,因此当时他对待铁凝的态度也很冷淡。徐光耀后来回忆说,他看完铁凝留下的7000字的“作文”后,认为“写得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他说,“作品写得生动形象,充满童趣。7000字的小说出自一个16岁少女之手,真是不同凡响”。一周后,铁凝再去他家时,徐光耀肯定了她写的“作文”就是小说。从那以后,每隔三五天,铁凝就会去一趟徐家,在那里接受文学的最初启蒙。

后来,这篇名为《会飞的镰刀》的小说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被认定是铁凝的小说处女作。

中学开始自己设计人生道路

为了实现作家梦,中学时代的铁凝便开始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1975年,高中毕业后铁凝作出她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抉择,她放弃了当文艺兵和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决定下乡插队,每天坚持写日记,期间她有多篇儿童文学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尽管这段经历只有四年,但这段乡村记忆却影响了她后来的做人和创作。1978年冬天,铁凝以儿童文学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由中国少儿出版社举办的一个讲习班,在这个讲习班上,她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见到了时任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先生。

铁凝回忆说:“有一天通知我们说,要去拜会茅盾,就在茅盾家的院子里面。那时候年龄还小,见了大人物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是很紧张,他应该坐在轮椅上,我记不清楚了,他眼睛不好,视力已经好像不太能看清人了,他跟我们讲一些话,老实说,我真记不清楚了,因为年龄小,加上心情也特别紧张,忙着和他照相,那时候就忙着和他拍照。很多作者就簇拥在他身边吧。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温暖的。”

与茅盾先生的那次会面给铁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谈到中国作协第二任主席巴金时,铁凝却深感遗憾,直到巴金先生病逝,她也没能近距离接触过这位文学前辈。

从“小妹”到“大姐”

亲和力与积极向上,是作家圈内朋友对铁凝评价中用得最多的两个词。

这次新增为作协副主席的张抗抗比铁凝大7岁,在她的眼里,铁凝是个小妹妹。她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青岛笔会上认识铁凝,当时铁凝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听她讲的一些文学小段子,把我逗得非常乐。”张抗抗说,作家之间最诚挚友谊的体现就表现在读对方的作品,在远处关注对方的成长,“我阅读了她大部分的作品,觉得这20多年她的成长非常迅速。”

“她一直生机勃勃,具有一个生动的青年女作家的魅力。”张抗抗说,“很多作家都具有病态的一面,但铁凝却是非常阳光、非常积极的一个女作家。”

铁凝在河北作协当了十年的副主席,通过她本人亲自登门找地、批手续、建房子,一幢投资6400万元的文学院大楼在河北竖立。这一实在的举措和开放的态度吸引来了一大帮合同制作家。

“我在文学院呆了十年,两年一签,我五张聘书全是铁凝签的。”河北作家关仁山是这批受益作家中的一个,他很感激铁凝积极鼓励作家的举措。“她的创作要求非常宽容,只要作家能够创作,就一律给予鼓励,提供创作时间等各种条件。”提到铁凝,不少河北作家都把他们的作协主席当成了他们的大姐。“这次当选后我就喊‘大姐,祝贺!’”关仁山这样说。

心有温情,天蓝水清

汪曾祺曾经在文章里这样写铁凝:“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腿修长,双足秀美,行步动作很矫健、轻快,眉浓而稍直,眼亮而稍略狭长,清清爽爽。”他称铁凝的神情像英格丽・褒曼一般纯洁、高雅。

写作之外,铁凝像所有普通居家过日子的人一样,洗衣服,打扫卫生,定期交纳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以及各种费用,关注物价以利于在自由市场买东西时和商贩讨价还价……她戏称自己更像个家庭妇女,平时一大爱好就是做家务、做菜,在外面吃到一个好吃的菜,一定要研究怎么做,然后回家做一遍。她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在四川吃到麻辣水煮牛肉后,照葫芦画瓢做给家人吃时心里的满足感,非常美妙。

铁凝所在的城市一到冬天就有大雾,大车、小车都在路上缓缓地蠕动着。早晨上班,铁凝突发奇想,此时乘车比不上走路快呢;还有,一个人在大雾中步行上班,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于是,铁凝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上班,从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在僻静的小巷里,她的走法变化多端:走时装表演、走青衣花衫,直走到肚子疼……

铁凝和普通女人一样,也喜欢打扮。哪怕一个普通读者要见她,铁凝也要梳妆打扮整齐后才见。年轻时,她留着披肩的长发,娇憨可爱;别一对别致的发卡,又分外单纯;有时,她将双手插在风衣的口袋里,健步如飞,显得美丽而洒脱。

一个人的生活

作为作家,铁凝是成功的,作为官员,人们认为她“当得很好”。然而作为女人,年届50依然独身的她,生活婚姻问题自然会吸引大家的眼球。

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这位正部级美女作家说,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我也希望有好的家庭,好的婚姻,只是还没准备好。“你会对婚姻,对好的婚姻有一个美好的希望,但是你先做好失望的准备,才能真正的对婚姻产生希望。”

一些无关的爱好,铁凝也非常乐于参与其间。比如以外行的耳朵欣赏音乐;比如看画;比如看电影――1995年在美国期间,因为喜欢汤姆・汉克斯,铁凝曾花几天时间看了他的全部电影;再比如,悉心揣摸父亲的某些收藏品,有时也同他一道去“搜罗”。

铁凝还有一大爱好――放风筝。铁凝家住城市的边缘,楼房前是一大片菜地。铁凝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儿味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在这里放风筝。铁凝也享受着一个人放风筝的乐趣。她举着她的“仙女”风筝,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它送上天空……

写作让我感到幸福

当了作协主席,铁凝会不会给自己的创作生涯划上一个句号呢?

铁凝对此的回答是:“不会是句号的。文学对我如果不多情的话,至少我对文学还多情。写作是让我感到幸福的,感到内心和灵魂非常充实的,就是非常安宁的。这样的一件事情,我怎么会放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