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匠精神的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体现的是工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对制作过程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理念的不断吸收,是苦干加实干的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能培养出符合工匠精神的人才,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两次特殊的发展机遇之后(第一次是在民国初年,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数量上,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部分第六章十四条中明确指出: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上采用的是“技能+学历+就业”。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职业教育的培养还停留在低层次水平,尚不具备工匠的专业精神。职业教育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操作型人才,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更高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术要求还不能满足。第二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缺乏工匠般的职业态度。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因此,正如职业教育在中国萌芽之时,黄炎培等学者提出: “必须注重职业道德,而公民教育,实合公民道德与公民职业两者而成,彼此均不可须臾离之势。”第三是促进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人文素养的提升。职业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技能的速成,忽视了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对学生的品格修养的教育,使职校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不够深刻。
我国职业教育从民族资本经济的萌芽时期,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期,到如今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期,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中,社会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观念,教学体系等多方面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理念的转变。
第一,职业教育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转变传统思想,政府、学校要充分地给予产业部门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真正地实现校企合作。企业等产业部门可以负责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提供教师教学的设施设备、指导学生技能实操和技能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负责文化课和基础课程的评估和教学,指导产业部门优化教学。这里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的经验。学生从入学开始,每周安排三天去工厂实习,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最终的毕业考核成绩来自于政府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工厂的实践考核成绩。
第二,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理念的培养。在职业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短平快”,要培养学生学一行爱一行,学好一门手艺的同时,热爱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中就培养勤奋进取的向上精神。要有在以后的岗位上不甘平庸,努力成为高级技工的职业理想。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劳动技工,但是高级技工的极度缺乏,使职业教育的成果略显尴尬。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第三,提高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在古代经常出现在皇家宫廷,既体现了工匠们德才善美的境界,也体现了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所以,工匠精神也是品德和修养的体现。职业教育要重视教学,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使学生具备专注、细致、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总之,在世界科技、经济快速发展浪潮的推动下,迫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做出创新和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类专业性人才。工匠精神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新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 培养 技工教育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从此由“远之江湖”的媒体舆论正式成为“高之庙堂”的决策层共识。的确,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虽然“自动化”比“人动化”似乎更能顺遂社会经济的需要,但是对于“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灵魂仍需要技能人矢志不渝地传承下去。无论是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乃至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中国梦,无不需要技能人“苦其心志、淬其精魂”,形成专注踏实、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和工匠文化。
一、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与世推移,从长算远略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个体层面的发展还是社会层面的进步,以及国家层面的复兴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淬炼。无论是坚定技工教育,还是打造技能强国,淬炼工匠精神,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
个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工匠灵魂的淬炼。工匠精神本身并不是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鬼斧神工,而是一种专注精神、敬业精神。古语云:“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定位,而每个人的工作也都是一种锤炼。有的人不思进取、碌碌终生;有的人急功近利、走火入魔;但也有的人,他们抱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进取之心,揣着一股坚定踏实的冲劲儿、精益求精的韧劲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最终百炼成钢。所以要想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就必须要淬炼高觉悟、高纯度的“工匠灵魂”,才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复兴离不开工匠灵魂的淬炼。在经济飞速发展、资源日渐匮乏的工业文明成长后期,心浮气躁的不良风气弥漫,在热衷于“短、平、快”利益的驱动下,重塑工匠精神,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复兴,更具有休戚相关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中亟待跨越的关键时刻,如何看待和对待“工匠精神”,已经是必须要面对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技工教育的现状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近些年来,技工教育的办学以及就业形势的确有些不容乐观,社会普遍存在轻视工匠、轻视技工教育的怪象。有些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文凭,宁可“坐而论道”的纸上谈兵,也不愿“脚踏实地”的独具匠心,甚至会将接受技工教育视为“朽木之才” “无奈之举”。可是,在工业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想法可谓本末倒置,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又何来的产业优化升级,何来的经济如日方升,一切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归根结底,对技工教育的“有色眼镜”正是由于工匠精神的涣散以及工匠文明的迷失。因此,淬炼工匠灵魂在此刻凸显得恰如其分且至关重要。
三、在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技工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庖丁解牛”的娴熟技艺,更应该去做每个学生人生道路的点化者,在灌输技艺的同时,去塑造每个学生的“工匠灵魂”,使每一个学生可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工匠”,而不是“工具”。那么,怎样去塑造“工匠灵魂”?又从哪些方面去协助学生们“淬炼工匠灵魂”呢?
1.爱岗乐业,高度认同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培养工匠精神,要做到“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爱岗,就是必须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要高度认同。只有对自身职业和工作有高度认同,才能有向上向前的行为动力,才能从一而终地为了自己的事业终生奋斗。也只有认同自己的工作,并为此感到自豪,才能把工作当做事业和一种文化来传承。在这样的职业认同基础上,才能做到“心神往之,其乐无穷”。乐业,就是以职业和工作为快乐的源泉,不以工作为苦为累,而是从平凡的工作中得到生活和创作的乐趣。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以此为乐的人,比单纯爱好的人境界还要高些。所以,虽然“淬炼工匠灵魂”会劳其筋骨,但精神的满足充盈一样会令人甘之如饴。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用“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行为艺术起到最好的表率作用,快乐愉悦地进行每一次授课,以高昂的热情感染每一个学生。
2.学会专注,坚持专注,体会工匠精神的真谛
培养工匠精神,要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专注,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亦是在于此。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大多令人看起来有些“顽固”,甚至是“执拗”,大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为了一生挚爱的工作,会穷其毕生才智和精力,凭借满腔的执著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无法专注和坚持的人,是不能守住寂寞、俯首钻研的,是无法在任何一个行业做出成果的。只有学会专注,专注一个点,把一个点无限地精细,才能真正摸索到工匠精神的真谛。所以,任何卓越的成果背后都有枯燥甚至令人难受的坚持,甚至是煎熬。
3.甘于奉献,有担当,不贪图名利
培养工匠精神,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很用心地做一件事情,不是为了功利性,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所以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要加强W生的人文情怀教育,而非功利性商业教育,强化学生们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准确阐释“德技双休”的人才培养理念。
4.有创新精神和意识,不墨守成规
培养工匠精神,要做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工匠精神并不是要求我们按常守故、墨守成规,更不是拘泥板滞,其真正的现实意义是在目前的环境要求下,做到守正出新。这才是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也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相关概述
1.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本质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能够很好地反映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理念与职业态度,主要是强调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精益求精的理念,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从而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职业价值观念。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包括以下三点。(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同时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这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是成为新时代工匠的前提和基础。(2)规则意识和标准意识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其中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规则的遵守与对标准的坚持上,这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3)精益求精与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依靠的是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和质量的提升。精益求精代表着劳动者立足本职工作,对极致、完美的不懈追求,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最高体现。同时,在工作中反思,将反思结果应用于生产和服务创新,实现知行合一是精益求精的实现路径。
2.工匠精神的功能(1)激励功能工匠精神是我国的精神瑰宝,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能够使员工具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2)规范功能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地为企业员工提供行为准则,拥有工匠精神,企业员工就可以很好地约束与规范自身的行为,使自身的行为符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且在工作中严格地做到自律与他律,在工匠精神约束下自觉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3)指导功能工匠精神能够很好地指导企业领导者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同时工匠精神对员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指导员工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完成工作。(4)育人功能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精益求精,其还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断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渗透工匠精神,其可以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新时代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上世纪中期我国由于物资较匮乏,人们很少会去关注精神方面的东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部分人因炒股、投资房地产等快速富裕起来,这就导致很多人更加追求这种见效快的致富之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忽视工匠精神的存在。除此之外,工匠精神的缺失也有学校办学理念方面的原因,很多院校在办学上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或者是文化知识,对工匠精神并不重视,导致经常会出现重技轻人的现象,大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只是对知识与技能单方面进行传授,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道德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却少之又少,这就直接导致院校内的学生缺乏工匠精神,进而会导致社会上工匠精神的严重缺失。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职业道德理念,而工匠精神中包含着一定的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理念,这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的是相一致的。同时,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有效地帮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会对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与需具备的素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作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乐于投身工作,这对学生以后工作会起着积极的作用。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总希望可以把自己所学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但事实上,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创新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不利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中包含着不断探索、不断钻研的精神,这极大地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对策
1.工匠精神融入课堂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为了更好地保证其效果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课堂中将工匠精神进行阐述,对工匠精神的内在意义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工匠精神。学生在校园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为了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方面的相关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工匠精神。其中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专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匠的基本素质,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当着重强调专心学习与专心工作的理念,其中专心是工匠精神中最为核心的一种能力,这也是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的专心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2.工匠精神被列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分析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工匠人才的目标。其中专心、专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专心、专注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上专心,在生活与工作中也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从而促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就业,为企业与社会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此外,为了在高职院校内部更好地推行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工匠精神讲座、活动、比赛等,从而扩大工匠精神的影响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鼓励教师将工匠精神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且做到言传身教。因此,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在教学中则需要将工匠精神列为考核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3.丰富教师的企业经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是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的益友。在市场营销中要想充分融入工匠精神,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企业经历,多到企业中去进行一定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同时,高职院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工匠精神的相关培训,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进入社会与企业进行自我素养的提升,使教师在各种实践与亲身体验中不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领悟。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获得良好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一系列以工匠精神为考核指标的教师专项考核系统,对那些在专项职能考核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从而激发教师学习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概念与重要性的阐述,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与敬业精神,从而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市场营销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基地。一些院校虽然在校内修建了实训实验室,但这些也只是对市场营销的一种模拟,学生在实验室中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前市场与社会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学生在学校进行工匠精神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以学生可独立承担责任的实践方式,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专心、专业的工作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校企合作,切实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将学校与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工作实践平台,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5.将双创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在创业之前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创新与工匠精神相结合不断深化,在学习中使学生形成较高的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积极创业,其中双创也是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指路灯,将双创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将创业项目落到实处,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对创业项目进行确定、审视、修正与实践,并做好每个环节中的小细节工作,将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划,进而确保学生创业能取得成功,实现内在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