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藏族文化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文化景观
1.1文化景观—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类型
文化景观就是人与土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在生存和精神上的联系,土地上文化和自然的要素都只是这种联系的证据,它表达了一种人、地关系的遗产。
1.2文化景观再生设计的方法
①保护或修复。对一些文化价值极高的建筑场景给以保护,对已经有损毁的场景,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保护一定要是原址保护,修复要注重于景观风貌与景观风格的修复,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源。②情境再生。即在可能和必要的条件下,通过建筑场景,人文活动的有效组织,建构起地方文化的再现和再生,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找到其再现的地标、仪式、场景、人物和工具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一个适合的“文化空间”载体。③景观重塑。通过对历史环境的重新整治和塑造,再现其自然和人文景观。景观重塑一定要依据一定的历史背景,不能伪造。
2德钦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的藏族元素分析
2.1藏族传统图案的运用
藏族的传统图案有几何图案,其中以圆形、方形、三角形、“卍”、长城纹、寿字等为基本形。藏族植物纹主要是以藏族化的卷叶纹和花头纹为代表。动物纹在藏族纹饰题材中非常重要,大多是以具象形态出现。这些典型的藏族传统图案通过抽象、简化之后用于特色广场的地面铺装及景墙之上,作为藏文化空间的升华。
2.2藏传佛教文化元素的运用
①八宝吉祥。在藏族人生活中,藏传佛教文化元素图案以八宝吉祥最为常见,是由八种吉祥的图案组成。它们分别为:金鱼、胜利幢、宝伞、莲花、白海螺、宝瓶、吉祥网及金轮。八宝吉祥与佛法息息相关,它们代表着佛陀身体的不同部位。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将这些传统图案化繁为简,取舍之间进行创新。这些图案多用于地面铺装与景墙之上。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渲染了整个古城空间,让其藏文化更为浓郁。②白塔。白塔可谓是藏区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自从印度佛教开始在我国藏区传播,佛塔也就开始出现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据说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所建造,它的蓝本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形式。这种覆钵式塔被藏传佛教所惯用,被人们称为“喇嘛塔”。由于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又称“白塔”。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将白塔以雕塑式的景观小品形式置于卡瓦格博广场中,以一种静谧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底蕴。
2.3历史人文景观的运用
①卡瓦格博神像。卡瓦格博神在藏民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塑像供奉在山下的寺庙中,他的形象是一个身骑白马、手持长剑的英武战将。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德钦县城及附近的藏民会在贡卡湖边燃烧柏枝及杜松子枝,让袅袅香烟招来巡游的卡瓦格博神。据说他会在燃烧尽的香灰里留下马蹄印,藏民就能依此预测一年的吉凶。在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将卡瓦格博神像还原于广场中,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藏区浓郁的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让当地人民可以拜祭这位他们心目中的神。②藏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悠久。射箭的雏形是原始社会的狩猎。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时,就有与射箭的相关岩画。箭既是当时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武器,到后来射箭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体,兼具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为了保留及弘扬藏区的这一特色体育活动于阿墩子古城中设计射箭广场,为喜爱这项运动的人们提供一处适合的场地。
3德钦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的藏族文化表达
3.1植物景观中的藏族文化
①景观植物寓意上的运用。藏族人民是热情好客的典范,而柳树的特性正好与其吻合。古人赠柳寓意情意绵绵,其次柳与留谐音,具有挽留之意。在阿墩子古城中水边遍植柳树,正是当地人热情好客的体现。②景观植物色彩上的运用。藏族人民最喜欢的五种颜色分别是白色、绿色、蓝色、红色和黄色。白色是纯洁神圣的象征,而白、绿、红、黄在佛教文化中还象征着“四方“和“四业”,蓝色则代表“空性”。德钦属于高寒地区,可选植物偏少,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就尤为重要。其中绿色系植物以冷杉属植物及云杉属植物为主,如中甸冷杉、长苞冷杉及丽江云杉等,其它还有德钦杨及柳树。白、红、黄色系植物以高山杜鹃及菊科植物为主。而蓝色系植物则选用龙胆,少量种植。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虽不多,但却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色彩。
3.2特色广场中的藏族文化
①卡瓦格博广场。卡瓦格博广场是阿墩子古城中最核心的广场,以情景再生的手法进行设计。整个广场呈梯形,核心处放置铜质卡瓦格博神像,两边为转经筒及白塔,是藏族核心文化元素的体现。在这里游人及当地人可以祭拜和瞻仰卡瓦格博这位当地人民心目中的神,还可以转动转经筒为自己及家人祈福。在这里能够感受到藏区浓郁的历史人文景观。②康珠卓拉广场。“德钦”意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载歌载舞是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康珠卓拉广场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广场。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辅以遮荫乔木的种植,铺装纹样采用藏族传统纹样的抽象化表达。在这里,市民们聚集起来跳民族舞,男女老少手舞足蹈,其乐融融。③射箭广场。射箭广场是专门为市民每年的射箭比赛而设计,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久远。设计为两层空间,下层为射箭比赛空间,以现代材质为分隔。上层为观看空间,是架空走廊的形式,这样市民及游客既得到了不一样的观赏乐趣,又保证了安全。
4小结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 650093)
摘要: 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主流,没有文化性的景观是空洞且经不起历史推敲的。而民族文化景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地域文化景观中重要的部分。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地域性藏族文化景观至关重要。在云南德钦阿墩子古城广场设计中演绎了现代景观的文化再生设计。
关键词 : 藏族文化;景观设计;文化再生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110-0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Y591。
作者简介:苏晓梅(1984-),女,云南昆明人,工艺美术师,讲师,昆明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0 引言
“藏族文化”是我国最具神秘感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开放性和世界性。景观装饰元素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呈现出异彩纷呈,形式多样的特点。从卡瓦格博到转经筒、白塔,再到吉祥八宝都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挖掘藏族文化,并把这些文化元素运用到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1 文化景观
1.1 文化景观——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类型 文化景观就是人与土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在生存和精神上的联系,土地上文化和自然的要素都只是这种联系的证据,它表达了一种人、地关系的遗产。[1]
1.2 文化景观再生设计的方法 ①保护或修复。对一些文化价值极高的建筑场景给以保护,对已经有损毁的场景,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保护一定要是原址保护,修复要注重于景观风貌与景观风格的修复,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源。②情境再生。即在可能和必要的条件下,通过建筑场景,人文活动的有效组织,建构起地方文化的再现和再生,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找到其再现的地标、仪式、场景、人物和工具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一个适合的“文化空间”载体。③景观重塑。通过对历史环境的重新整治和塑造,再现其自然和人文景观。景观重塑一定要依据一定的历史背景,不能伪造。
2 德钦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的藏族元素分析
2.1 藏族传统图案的运用 藏族的传统图案有几何图案,其中以圆形、方形、三角形、“卍”、长城纹、寿字等为基本形。藏族植物纹主要是以藏族化的卷叶纹和花头纹为代表。动物纹在藏族纹饰题材中非常重要,大多是以具象形态出现。这些典型的藏族传统图案通过抽象、简化之后用于特色广场的地面铺装及景墙之上,作为藏文化空间的升华。
2.2 藏传佛教文化元素的运用 ①八宝吉祥。在藏族人生活中,藏传佛教文化元素图案以八宝吉祥最为常见,是由八种吉祥的图案组成。它们分别为:金鱼、胜利幢、宝伞、莲花、白海螺、宝瓶、吉祥网及金轮。八宝吉祥与佛法息息相关,它们代表着佛陀身体的不同部位。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将这些传统图案化繁为简,取舍之间进行创新。这些图案多用于地面铺装与景墙之上。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渲染了整个古城空间,让其藏文化更为浓郁。②白塔。白塔可谓是藏区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自从印度佛教开始在我国藏区传播,佛塔也就开始出现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据说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所建造,它的蓝本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形式。这种覆钵式塔被藏传佛教所惯用,被人们称为“喇嘛塔”。由于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又称“白塔”。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将白塔以雕塑式的景观小品形式置于卡瓦格博广场中,以一种静谧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底蕴。
2.3 历史人文景观的运用 ①卡瓦格博神像。卡瓦格博神在藏民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塑像供奉在山下的寺庙中,他的形象是一个身骑白马、手持长剑的英武战将。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德钦县城及附近的藏民会在贡卡湖边燃烧柏枝及杜松子枝,让袅袅香烟招来巡游的卡瓦格博神。据说他会在燃烧尽的香灰里留下马蹄印,藏民就能依此预测一年的吉凶。在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以情景再生的手法将卡瓦格博神像还原于广场中,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藏区浓郁的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让当地人民可以拜祭这位他们心目中的神。②藏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悠久。射箭的雏形是原始社会的狩猎。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时,西藏就有与射箭的相关岩画。箭既是当时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武器,到后来射箭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体,兼具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为了保留及弘扬藏区的这一特色体育活动于阿墩子古城中设计射箭广场,为喜爱这项运动的人们提供一处适合的场地。
3 德钦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的藏族文化表达
3.1 植物景观中的藏族文化 ①景观植物寓意上的运用。藏族人民是热情好客的典范,而柳树的特性正好与其吻合。古人赠柳寓意情意绵绵,其次柳与留谐音,具有挽留之意。在阿墩子古城中水边遍植柳树,正是当地人热情好客的体现。②景观植物色彩上的运用。藏族人民最喜欢的五种颜色分别是白色、绿色、蓝色、红色和黄色。白色是纯洁神圣的象征,而白、绿、红、黄在佛教文化中还象征着“四方“和“四业”,蓝色则代表“空性”。德钦属于高寒地区,可选植物偏少,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就尤为重要。其中绿色系植物以冷杉属植物及云杉属植物为主,如中甸冷杉、长苞冷杉及丽江云杉等,其它还有德钦杨及柳树。白、红、黄色系植物以高山杜鹃及菊科植物为主。而蓝色系植物则选用龙胆,少量种植。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虽不多,但却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色彩。
3.2 特色广场中的藏族文化 ①卡瓦格博广场。卡瓦格博广场是阿墩子古城中最核心的广场,以情景再生的手法进行设计。整个广场呈梯形,核心处放置铜质卡瓦格博神像,两边为转经筒及白塔,是藏族核心文化元素的体现。在这里游人及当地人可以祭拜和瞻仰卡瓦格博这位当地人民心目中的神,还可以转动转经筒为自己及家人祈福。在这里能够感受到藏区浓郁的历史人文景观。②康珠卓拉广场。“德钦”意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载歌载舞是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康珠卓拉广场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广场。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辅以遮荫乔木的种植,铺装纹样采用藏族传统纹样的抽象化表达。在这里,市民们聚集起来跳民族舞,男女老少手舞足蹈,其乐融融。③射箭广场。射箭广场是专门为市民每年的射箭比赛而设计,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久远。设计为两层空间,下层为射箭比赛空间,以现代材质为分隔。上层为观看空间,是架空走廊的形式,这样市民及游客既得到了不一样的观赏乐趣,又保证了安全。
4 小结
本次阿墩子古城景观设计中挖掘了民族文化中的藏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诠释了现代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建成后阿墩子古城将重放异彩,把历史的厚重和民族的特色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
引言
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图书馆是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文化服务,在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是促进图书馆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现代文化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对图书馆赋予了新的使命――文化传承,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献资源、信息资源的聚集地,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宣传推广,就是传承文化的过程,是让更多群众知晓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途径。各地的图书馆收集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料,在图书馆创新发展过程中,要本着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以发扬和传承文化为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均衡发展。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发展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主要民族有藏族、汉族、回族、蒙族,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局面。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7月,是全省建馆最早的地区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为各族群众提供文化、科技、信息、图书服务,承担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古籍保护等工作,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的不断发展,馆藏资源越来越丰富,开展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例如开展“全民读书月”、“图书服务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图书流动点为各族群众提供服务。同时,图书馆的馆员队伍也逐渐壮大,招聘新馆员,对所有馆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馆员综合服务水平。
二、图书馆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读服务,还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传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图书馆中有十分丰富的资源信息、文化资源,通过图书馆中的信息传播,可以对我国古代的各种文化、历史等进行传承。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资源具有文化存储功能,资源中存储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载体,而资源就是承载文化的载体,通过资源的积累,也可以实现文化的沉淀。第二,图书馆中的各种馆藏资源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传递、流动,从而使得文化得到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文化增值。第三,文化延续功能。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可以编制,并且通过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对传统习俗进行完整系统的保存和流转。简而言之,借助图书馆对各种文化进行存储、传播和延续,达到文化传承目的。就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而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凝聚了当地各个民族人民的劳动结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通过现实转化以及开发利用,重新创造出新的现实价值,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的优势。例如图书馆中收藏的与《格萨尔王传》有关的藏族民间史诗、传说、故事、叙事诗等,是研究藏族文化以及藏族宗教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源。图书馆中的资源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对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客观描述,而且图书馆具有文化记忆功能,可以对各种有价值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再现,总体说来,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最好见证。
三、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1.丰富馆藏资源
图书馆不仅是阅读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与流传的阵地,在新时期图书馆馆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理念和认知,尤其是图书馆员应该要转变自己对图书馆定位的认知,在工作过程中要发挥主动服务意识,为图书馆的发展建言献策。例如对图书馆的馆藏内容进行丰富的时候,应该要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标,对图书馆中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丰富。要注重对一些具有较高文化载体价值的资源进行接收和征集,图书馆收集的资源信息应该要全面,要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涉及各个地区,要突破传统的局限意识。比如发源于徽州地区的宣纸徽墨本身已经成为文化产品,而这种产品具有历史性与文化性,是一种文化符号,可以加强对这类物品的收集整理。例如在图书资源收集过程中,要多收集一些普及性读物,以介绍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为主。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献比较凌乱,流失严重,虽然公开整理出版了一些民族文化文献,但是仍然有大量民族文献没有被收藏,所以图书馆员应该要深入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进行实地采访求证,收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整理成册,供读者阅读,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2.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为了使得各种文化资源可以真正发挥作用,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引导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强对各种文化资源的传播,从而真正挖掘出民族文化相关资源信息的价值。一方面,在文化资源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播的结合,例如直接将资源元件、复印件作为传播的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在社会内广泛传播各类资源,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借助各种文化资源开展活动,通过图书馆活动的持续开展,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例如图书馆可以经常开设各种展览,如纪实类画展,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进行记录,还可以组织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人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活动的带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并且也可以借助读者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传播,促进文化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