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经济管理职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晋江市位于我国福建省,属于福建省下辖县级市,它是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经济实力之强令人刮目相看,连续十八年都是位居八闽县级之手。总收入达1000多亿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到2015年底,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发展到368个,组织成员大约有15万人,计划占晋江农村人口的一般数量。在2015年,仅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100多个,总出资额大约达70亿元。这些农业经济合租组织涵盖范围非常广,如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加工及运输等农村各产业。
二、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不难发现由于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比较慢,还没有充分意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对这个组织的理解相对比较狭隘。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帮助农民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甚至有的人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市场垄断,属于计划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容。还有由于曾经的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失败,使农民从内心产生了恐惧和障碍。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后,会形成利益团体,影响基层政府的稳定和管理。这些思想上的狭隘,导致农民对于参与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热情不够,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止步不前。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良好发展,首要问题就要在思想意识上改变农民的想法,解除他们的误解,使他们明白建设农村经济合作发展是对他们有益处的事情。
2.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落实。至今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条例来保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样就会指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缺乏一个良好的法律运营环境。一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矛盾,都无法依靠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进行自我保护。更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也无法行之有效的进行约束和管理,更无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我国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这也导致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册登记的状况比较混乱,根据对晋江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状况的调查来看,在工商、民政、农业部门注册登记的都有。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效应用
1.政府要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在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下,改革创新发展后出来的新生事物。它的作用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为了引导农民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先让每个干部群众明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对于农民的利处,而村干部则是是农民的领头羊,只有他们意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之后,才会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农民大力宣传,解除农民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误解,使每个农民都意识到农村经济组织可以给自身带来的益处。其次还可以在已经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方,举行试宣传示范的方法,让农民亲自看到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广大农民眼见为真后,对于参与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政府做好法规建设,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是政府各行政部门应尽的职责。因此国家在此基础上,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然后根据本国国情,尽早制定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法律环境下健康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还未出台时,可以先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促进、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条例和章程,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序性。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起步比较晚,在组织规模、资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良好的发展,一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首先在工商登记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其健康发展。还可以根据每年本地区的财政收入状况,安排一定的数额实行低息贷款。三是在税收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是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所以在地方税允许的范围之内,政府可以进行税费优惠政策或者说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围内免收税费,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运行。四是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帮助农民进行农业产品生产的条件下,设立风险防范金,一旦农业生产出现问题,农民无法从农产品中获得经济收入或者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可以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四、结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自主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建立极大的维护了农民权益,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为了其良好发展,需要政府发挥管理职能进行扶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2、纽带的职能。合作社必须成为政府和农民的纽带,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协助政府贯彻和落实农业与农村政策,把农民的意愿反馈给政府,为政府施政提供第一手材料。合作社也必须成为农民与市场,农民与龙头企业等的纽带,使农民有通畅的销路,商家有稳定的货源,为商家和农民架起一座双赢的金桥。
3、保护的职能。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合作社必须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表,为减轻农民的负担,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而努力。同时,合作社也要成为农民生活的空间—农村的利益的代表,发挥农民的联合体的作用,保护农村的环境,保护农村的资源,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4、教育的职能。也可以称为培训的职能。合作社作为农民的联合体,必须为社员的素质的提高而努力。农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转化、技术的普及、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准的提高,都离不开社员素质的提高。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劳动力的40%,文盲和半文盲约占总劳动力的18%。这种现状,不适应今后农业的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要求。
5、示范的职能。据1999年的一项统计:利益关系比较紧密,真正称得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只有1万2千个左右,连接农户约2千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9%。在21世纪,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合作社的成立,带动更多的农民的参加;并在实践中发展一批成功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样板社,带动更多的成功社的出现。
6、发展的职能。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成功的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突破。合作制的内容非常广泛,合作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有可能会创造出合作社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7、合作的职能。合作社的特点是合作,但我国现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作而不合。几种合作社自成体系,只有纵向的指导,而无横向的联合。反观发达国家的合作社,都是即有纵向的合作,又有横向的联合,合力非常强大。要迎接国际强势农业的冲击,今后,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必须加强大。要迎接国际强势农业的冲击,今后,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必须加强上下,左右,周边,各体系间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实现一元化的联合。
1.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弱。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征用农村土地、土地案件不断增加。这些情况都是侵占农村居民利益。我国惠农政策在一些地方未严格落实,一些人员,挪用农业补贴。农村居民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解决,而村民的维权团队也无法发挥实际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和执政资源,存在无组织状态,难以从根本开展权益保障。
2.公共事业服务缺乏。在建设新农村阶段,我国政府提出需做好农村的公共事业基础建设。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差距。农村公共事业能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我国农村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物质和财力缺乏的农村,一些村委会和乡政府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受到财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和城市经济发展距离拉大,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
1.构建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较强责任心的工作队伍。经济管理人员需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并加强现代经济规律把握与运用。相关领导干部也要注意引导和示范,促进政府人员创造性学习。同时,经济管理团队还应有稳定性,做到合理定岗、定编和定员,保证有专业人员参与农经管理工作,健全问责制度。
2.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加强认识。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政府应当加强认识,将农村经济工作归入议事内容中。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需加强完善和稳定,土地承包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强监督。在防范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时要开展审计监督。各级政府要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调解土地纠纷、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管农村负担都是强政策的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有相关的法规支持,但农村经济管理的法规较少。我国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稳定。
4.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总体而言依旧偏紧。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建设的财政扶持低,委托的经费少,农村经济管理难以运转。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及时放宽农村贷款。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资金前期投资,而这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投入。故此要规划好支农资金额度和比例,构建硬约束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商贸投入是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要深化农产品的价格改革,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关部门要解决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分散管理现象,以技术指导农村经济组织的运行,为农村经济组织骨干提供现代化专业培训和管理理念。5.完善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各级乡政府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协调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乡政府需强化经济管理服务职能,从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调动群众参与经济事务管理中。需实施村务公开,构建管理人员责任制,村内重大问题要进行讨论,落实好民主监督。农村领导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发现并解决问题,关心民众疾苦,为群众排忧。构建新农村是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农村的市场经济完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量也随之增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来看,其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我国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项目基金: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面上课题,项目基金:2014WM09
前言: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强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向农村金融改革方向转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具有银行性质的地方金融组织,它的计划,核算等管理活动都要按照正规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严格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的金融中介,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另外,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来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实现盈利的基础,也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1]。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的环境之中,经济发展不景气,爱这样的情况下,有其要重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来看,经营状况还不是很乐观,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体制改革,但同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相比,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落后,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风险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地域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有其是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显得较为专业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属于银行性质的企业,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高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具备先天的资金储备优势,这些都是普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其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还都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数量众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严重失衡,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财务管理方式过于简化,单纯地将机构的经费以及账务表象化是难以对其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的。财务管理的作用要体现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过程当中,其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财务管理职能才算是实现了充分发挥[2]。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困难,这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核算办法决定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集中,导致各个级别和部门都掌握着部分的财务管理职能,这种职能分配方式,阻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分散,相对的就扩大了各个部门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范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受到削弱,即使管理者限制了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但部门主管习惯性地以本部门的利益为行使职能的出发点,很容易影响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的利益实现。由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掌握的主体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事后监督和分析为主,并且财务工作仅限于记报账以及财务检查和分析,这种财务管理方式体现出了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导致财务管理不能在工作环节中发挥作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财务管理职能的缺位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控制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种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现行的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化,没有形成具有规范性的成本管理机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管理中的部门管理成本上,这样就导致了对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的无视,将不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运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如果简单地依靠人工记录,将会大大降低财务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的工作效率。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并且现有的资金投入还带有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中,而对于建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在不少地方还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财务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达,导致财务财务信息流通渠道受阻,机构总体的信息化水平过低,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
三、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意识是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方式,要改变以往对于财务管理的轻视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给财务管理职能创造出发挥的空间。在提高财务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等,通过运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测,决策以及分析的方法,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将财务管理从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形成单独的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职能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的经济效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理念,将提升机构整体价值作为发展目标,实施相应的员工绩效机制,使员工的职业规划能够与机构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另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以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在实现管理职能时很难将职能集中,管理过程也显得十分困难。为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重新划分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实现纵向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能够轻松地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集中。各个部门主管的财务管理职能受到机构管理者的限制和制约,同时,机构管理者也受到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全体员工的监督。另一方面,机构管理者要在机构内部制定财务管理责任制,实行各个部门的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这样就能够将全体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全体员工在实施财务管理职能的时候,都能够从机构整体的利益出发,使机构与员工的利益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的限制,使财务管理能够真正作用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当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职能的作用范围扩大至整个机构的经营过程当中,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预算的管理,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做好事前预算,对机构正常运营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事中监管,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注重对机构成本的控制以及财务预算的执行,事后审查。在事后要及时对经营活动做出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和分析,获得解决方案[3]。另外,将成本控制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这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改变资金投入的重心,在保证客户服务端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机构内部的财务信息能够在共享平台上一目了然,提高工作效率,机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得机构的所有财务信息,从而使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
结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需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机构内部找到当地业务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和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机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真.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12-13.
[2]周鲜霞.浅谈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198-200.
[3]曹丽达,李飞.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2013,09:82-84.
作者简介:
王 丹 (1978-),讲师,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农村经济工作是否顺利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是否规范,集体财产是否安全与完整,都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及干群关系。对农村经济运行实行监督的有效办法是进行审计,通过有效的审计工作,能够了解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对于集体财产的管理、对于农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对于加强农村干部的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改革及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农村经济;审计;问题;对策
1农村经济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经济审计工作难度较大
农村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也就是各级农经管理站。由于基层管理单位的改革,经过合并等导致一些组织的工作职能削弱,而县级农经站机构规格也不高,但管理面较广,任务量大,工作上很难协调,落实上存在困难,农村审计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农经审计部门的级别限制,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往往存在有责无权的局面,虽然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但是却没有处罚权,在审计执法方面力度不强。审计经费短缺,导致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积极性不高,影响审计工作开展。
1.2农村财务人员及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导致农村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发展及管理水平也比较滞后。普遍的情况是农村经济的会计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在会计业务上基本上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会计处理极不规范。在财务的收支审批上,基本上都是村主任承担,对于经济工作熟悉的少之又少,在收支审批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农经站的审计人员,虽然近些年来整体专业水平不断上升,但是相对于庞杂的农村经济事务来讲,人手明显不够用,而且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审计水平提高较慢。审计工作是一项要求相对比较全面,而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懂审计、会计、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农村经济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道德素养。
1.3农村财务管理存在不规范之处
由于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所以在财会业务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会计单据不规范,另一方面是账目不规范。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明显滞后性和不均衡性,村级财务管理中,手制收条、收据情况仍有存在,财务单据不规范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在农村财务做账的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原因,设置的会计科目五花八门,难以体现农村经济的收支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难度更大。
1.4农村经济的审计制度不完善
虽然在农村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地方都设立专职的农经员,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的财务审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地方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建设方面落后,导致集体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财务公开不透明,不公正,在资金的使用和支配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约束,审计监督的实效性难以发挥。
2加强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相应对策
2.1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集体资产及农村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延伸,承担着政府职责及行政职能,应当权职清晰,权责对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做到位,把国家的农村政策落实到位。农经部门对于农村的经营管理,要逐步向行政管理方面转变,逐步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确保农村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在职能上要进行加强,各地政府要认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协同纪检、等部门做好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2.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者素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经管理队伍。在业务方面要熟练,在专业方面要突出,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全面,不仅懂经济运行,而且要懂得经济管理,具备法律、市场、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的手段是要不断加强内部培训,对经济管理人员及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政策及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及业务技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动态人才管理方式,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人员及审计人员,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不断引进新人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同时也要淘汰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经济管理人员,把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调换到经济管理工作岗位上,发挥管理者职能作用。
2.3不断加大审计监管力度
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全面推行“村账乡管”,同时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审计农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通过审计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村财务的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审计深入开展。
2.4加大对农村经济审计宣传力度
1、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行政执法职能的多个方面,既与农村土地利益有关,又与农村财政管理挂钩,执法过程中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同时,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对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2、农经管理工作责权不匹配,开展工作难度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监督管理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管理职能。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方面较多,管理层级分工不够明确,致使上传下达失真。部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政府不重视,领导不关心的现状也使农经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做到责权对等。
3、农经管理工作经费不稳定,组织运转艰难农经管理工作属政府部门,但除去国家财政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而农经管理工作又常涉及到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因此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情况下,要维持部门正常有效地运作是有很大困难的。
4、村级债务沉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级债务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下降,许多农村经济收入入不敷出,不但不能偿还陈债,甚至有的还出现新债,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村里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偿还债务,更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上级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党和政府日常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摆正姿态,正确认识到农经管理的意义,并且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就是土地了,在目前我国土地承包制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许多新的问题厄待解决。为防止农村经济发生混乱,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其作用,担负起监督审计的责任。这也是农经管理的主要职责。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并有所行动。
2、完善农经管理法律制度,保证职能高效行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经常会有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比如,农村财务审计、土地纠纷调解、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都有涉及,但是,专门针对农经管理的配套法规却较少。这也导致农经管理人员执起法来困难重重、无章可循。所以,要想保证农经管理部门能够高效地行使权力、执行工作,制定相应的农经部门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3、建设农经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面向农村,是与基层人员直接接触的部门,工作职能多,任务繁重,若是管理队伍现状与管理工作本身之间不协调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部门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经工作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对各乡镇站所需的各类工作人员要重点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维持农经队伍稳定也至关重要,保证农经队伍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对待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农经队伍的整体能力进行强化,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经队伍。
4、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保证工作经费充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始终不足。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经工作事关“四个确保”。在农村经济运行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方面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监督新机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推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强化审计职能。改革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与开发。重点建设农村财会队伍,着力培训一批懂业务、爱岗敬业的农经人员队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5、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化解债务危机通过精简组织机构、资产盘活、蹲息降债、纠错减债等方式化解现有债务。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建立村集体借款审批制度。国家在一些大的利民工程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补助。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化解村级债务。
三、结语
[关键词]农村经济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39―01
1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3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畅通基层经济管理的上传下达、意见反馈,应该建设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监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馈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享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诊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1认识不足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被动,虽然,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2.1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2.2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2.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畅通基层经济管理的上传下达、意见反馈,应该建设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监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馈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享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诊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2.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14-01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传到的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着组织弱化、疏导机制矛盾较多的问题。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变得更加的复杂,而且我国农村比较分散,属于小规模的经营方式,这样农村经济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对东村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低下
我国农村的新生代居民有着良好的教育,在消费观念、就业观念和生活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这与传统的农业经济观念是不同的。有很多的年轻人都会走出农村去城市闯荡,这样就获得了与城市人其同样的就业机会,待遇水平也比较高。这样就有很少的居民愿意回到农村来发展农村经济,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有很多的劳动力都是老年人或者是一些知识水平较低的年轻人,这些劳动力是不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机械作业的,一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就不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进行合理的应用,是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的缓慢。
(二)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较小
我国土地面积较大,耕地面积也十分的广阔,但是有许多的地区是属于丘陵地形,而且人口较为密集,土地的经营方式一般是小农经营,这种小农经营方式存在着独立性和分散性,不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正是由于独立性和分散性这两大特征,使得这些区域的农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严重的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国家土地政策对于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限制,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作用,导致了土地资源存在着利用效率较低和浪费的现象。
(三)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农村用地,农村土地案件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严重的侵害了农民的基本权益。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惠民政策,但是这些惠民政策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并没有进行落实,有些官员甚至,将农业补贴用到其他的地方,占用了农业发展的资金。由于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农村的维权团队团队也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于执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无法科学的应用,维权团队处于无组织状态,并不能够保证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
(四)缺乏公共基础设施
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并没有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乡的差距在逐渐的增加。这样就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增产,因此一定要重视。目前,我国的农村已经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社会保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一些财力和物力缺乏的农村地区,乡政府和村委会并不能够为农村居民建设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正是由于资金的限制,使得有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的缓慢。农村公共事业与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样是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
二、新经济时代背景下r村经济管理的创新
(一)建设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团队
选拔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素养。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着高层次的教育,对于学历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掌握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农村的领导干部选拔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使得领导干部有一定的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还要对政府人员还要进行创造性学习,而且经济管理团队也要有着稳定性,保证定员、定编和定岗的合理性。这些管理团队的相关人员还要有着一定的专业性,能够参与到相应的农经管理工作中,除此之外,还有健全问责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构建出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团队。
(二)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加强认识
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政府应当加强认识,将农村经济工作归入议事内容中。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需加强完善和稳定,土地承包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强监督。在防范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时要开展审计监督。各级政府要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
调解土地纠纷、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管农村负担都是强政策的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有相关的法规支持,但农村经济管理的法规较少。我国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稳定。
(四)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总体而言依旧偏紧。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建设的财政扶持低,委托的经费少,农村经济管理难以运转。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及时放宽农村贷款。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资金前期投资,而这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投入。故此要规划好支农资金额度和比例,构建硬约束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商贸投入是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要深化农产品的价格改革,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五)完善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各级乡政府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协调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乡政府需强化经济管理服务职能,从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调动群众参与经济事务管理中。需实施村务公开,构建管理人员责任制,村内重大问题要进行讨论,落实好民主监督。
三、结论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也会发生变化。农村经济管理要紧随时展,工作人员要以良好敬业精神和高度负责态度参与新农村经济管理,并完善和充实农村经济管理内容。通过深入实践,寻找问题本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尚玉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西江月,2013(11).
一、农村财务管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明确
首先,司法机关上的监督力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施展,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农村干部在工作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很多贪污枉法行为,公安机关不能插手对此立案侦查,这种案件的构成与民事案件没有任何的相关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规定上的空白,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的好办法。
其次, 纪律检查机关在监督上的力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由于权利管理上的分层机制,村干部如果是党员的话,纪委可以运用相应的权利对其进行查处,但如果遇到其他的情况,那么纪检委上检察机构就没有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了。
最后, 群众在监督上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让村民的集体观念以及管理意识非常淡薄。许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集体的事项基本不做关心与过问, 这就导致许多集体事项无法得到有效的群众监督,许多事物在村干部领导班子中间直接被内部消化了。
(二)农村财务管理监督透明度不高
许多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公开性的透明度,导致财务在公开力度上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有些农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橱窗形式的公开,但是在公开内容上不完整,并对许多重要的公开事项进行模糊处理,这就致使群众根本无法直接对资金的用途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有一些村会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延后性的公布处理,这也致使村民无法在问题发生时,及时行使自己的民主上的监督权利。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致使许多村屯进行了合并和精简,很多基层经管站会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部署上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办公的人员进行了缩减处理,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也会被相应的削弱。
(三)农村财务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许多村干部的想法是对上级下达的命令进行简单的处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自身对业务管理上的作用,根本做不到积极的重视,并且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村级自治不应该过多的插手流程上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片面化,就会导致镇村干部对于财务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群众在对上级反映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也得不到及时的调查与解决,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财务混乱问题的扩展,并且也会使得许多不法人员钻了制度上的空子。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在对村级账务进行管理时,不能一贯坚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财务收支上的票据,有时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就直接盖章了事,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
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政策与规章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运行与贯彻,这就会直接导致许多财务上的管理人员根本无心学习,没有全面掌握财务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的开展上也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对业务进行处理,不能及时接纳财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造成财物管理上的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
(四)村级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 财务人员的稳定性是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由村干部来确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村干部在村委会和党支部换届的时候。会计或者是出纳人员也会跟随着换届, 从而形成了财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同时,农村的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低、业务素质差的现象, 队伍很不稳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工作而外出打工, 农村的财会人员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人选,这样村干部就造成了一些对于财务比较生疏的人员来担任会计或者是出纳的现象, 这些财务人员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专业性不强、职业素质较差,基本是无证上岗。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乡(镇)、村级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乡(镇)、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态度,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农村经济管理的首要地位来抓,将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有效结合起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度,利用社会监督职能,提高广大乡(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而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二)整章建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村级财会人员工作守则, 公开招聘村级财会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实行村会计委托服务制,将村级财务全部集中到乡(镇)管理中心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重大事项的财务开支报请县经管部门审批,日常开支报乡(镇)审批,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贪污、挪用等行为。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 定期进行各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讲座, 让每个财会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从自身的职责出发, 充分地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会计管理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而且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纠正, 这一现象就会急剧的恶化,因此必须要重视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和业务水平较低这一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电商时代;信息化
电商时代,与之而来的是各种高科技机械与信息技术,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原有运作模式,在方便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生活质量。当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从农业机械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从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到农业保险、信贷等,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作为中国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管理工作,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随之提高。虽然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相关的工作模式以及体系都有了很大的完善,但从现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来说,相关的专业度却始终不够,信息化发展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提升。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光是依靠政府的管理,不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是根本不够的。农民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群体,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更可以促进农民用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借此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以达到对于农村地鲍景华(吉林省蛟河市农业农村局,吉林蛟河132500)区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2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的对当下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解,更好地了解到各种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从而根据这些需求来进行生产商的调整,借此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农业经济管理,具有更强的计划性与科学性,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更可以提高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带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1.3对人才的培养
中国农业在整体的发展上,可以说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就目前来看,中国农民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无法满足电商时代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为此,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农民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速度[1],实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在电商时代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却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当前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虽然近年来由于人才培养力度的提升,有关部门已经提高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只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或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面临着综合性素质不足的问题,加之由于社会与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愈来愈繁杂的工作内容,这些综合素质不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显得专业性有些不足,很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同时,也由于专业性不足,这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工作观念的革新,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有许多的困难。
2.2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职能不健全
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所要面向的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在工作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有农业经济管理在管理以及相关的体制上都还不够完善,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况时,很难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完整发挥。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桎梏,很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很难使农业经济管理达到信息化要求。
2.3信息技术发展受限
信息技术对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不仅需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更要实现相关技术的推广。但是就目前来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关部门所获得的物力支持还很不够,现有的设备与人力等都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需求,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后续进展也同样面临着维护等问题,在实现上有一定的困难。
3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任何工作如果执行工作的人员人手不够、工作能力不足,就绝不可能做好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在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之中尤为如此。面对社会不断的进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工作压力逐渐增大、问题也逐渐增多,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也和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当下,迫切地需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处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抓好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招聘上要提高门槛,确保工作人员高素质、高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已有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的力度,提高现有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其次,应当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培训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3.2完善相关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关部门必须按照农业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严格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让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获得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3.3加大有关部门人力物力投入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在电商时代下针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2]。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提高重视程度,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本地农村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紧跟时代的脚步,加大力度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并结合各地不同的特色进行改进。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投资,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4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向农产品生产者宣传相关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进展。同时,有关部门要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对各个农村地区的具体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调研,并拨付专项资金用来架设信息网络,并安装足以满足电商需求的计算机设备,确保网络的稳定,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3]。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民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让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获取市场上的信息,从而改进自身的生产方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当帮助当地农民建立一定的电商体系,帮助农民更好地通过电商来销售农产品。
关键词: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发展
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当否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诱发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我镇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工作实际,就规范和完善村集体财务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加强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保护集体资产安全、完整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做好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台账。首先成立以县、乡、村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村级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对账存实亡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作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以利于切实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村集体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和经营项目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时,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并要按照国家及相关规定和要求,签订承包合同,把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量化,纳入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在指导合同签订、变更、解除、鉴证、检查、监督承包合同履行和调解承包合同纠纷等方面要形成工作规范,按照原则办事。时刻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现阶段,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新农村专项资金的管理。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成败。对新农村专项资金要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款支出须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上报镇相关部门审核,防止挤占挪用。其次,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二、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本着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出发,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内重大事项都必须向群众进行公开。如:财务预决算、各项收支、债权债务、“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机动地、荒山、池塘等资产的发包、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变卖、房屋出租、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征占用补偿费、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奖励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等都必须进行张榜公布。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数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案。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
农村财务审计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有效的事后监督制度,对于预防腐败、震慑违法乱纪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按年度制定审计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同时加强审计机关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扩大审计面。同时乡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有一名专职审计人员,依法配合县级农经部门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村办公经费、新农村专项资金、土地资源发包及上缴款、土地补偿款以及“一事一议”筹资款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四、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农业发展;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05-1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新时代,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相结合,促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对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农村基层普遍积极响应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指示,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加强对农村的经营管理,这是当下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明显,其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
1.1 为农业的高效生产和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建设中,农业发展极为重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有关政策的扶持和相关部门的妥善管理。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往往注重加快农业生产进度,但忽略了相关管理。我国有些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处在以前的手工耕作,自给自足阶段,不能满足时展需求。所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部门就应该就当地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完善[1]。
1.2 对优质优产农户提供便捷
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于农户来说无疑能带来很大的福利。近些年,国家农业部门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不断研究,颁布许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应该进行落实,协调各个工作部门,把好处带到各家各户,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苦难。
1.3 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进程
新时代的科技不断进步,国家要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搞好经营管理信息化。但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科学技术落后和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落实政策,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强化领导管理意识,重视农业发展问题
在以往的经营管理中,往往看重农业生产产量,忽视了其他问题。这是因为很多农村干部缺乏管理意识,把农业生产产量作为权衡农业发展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应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干部的领导管理意识,对村干部进行培养,定期培训,加强村干部的管理意识,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村干部对管理工作要严格把关,把管理工作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来进行,在考核中不应只考虑农业的生产产量,而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效益的考核[2]。
2.2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应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味追求高产量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已被遗弃,要做到高效率高产量,就要在农村建立内部经营体制,走向企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期间,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结合实际,从宏观上对当地农业生产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高效率高产量的工作计划;从微观上为农民请来农业生产专家对生产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手把手的指导。
2.3 协助解决农户负担重的问题
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在生产中普遍面临生产规模小、资金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就应当对农户情况进行挨家挨户实地调查了解,对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最终帮助农民解决,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农民对农村的经营管理工作配合力度提升,其生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我国有颁布相关的条例用以保障农民减负工作的运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履行职责,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管理部门可以帮助农民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帮助农民减少在自行申请过程中因不了解而走弯路,也可避免农民走向高利贷等负债严重的道路。有条件的地方管理部门可以帮助农民进行集资投入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生产产量,以增加农民收入[3]。
2.4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至今,农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但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相比较国外的农业生产、管理情况,我国的农村生产、管理水平远远落后,这就要求在经营管理中加大与科学技术的相结合。上级政府的资金要及时到位,村干部要从管理入手,引进先进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把经营管理工作信息化落实到家。可以集体购进先进科学农具,例如谷物脱壳机,可以改善农民以往要通过曝晒谷物再手工脱壳的手工生产模式,增加农作物的收成效率,减少繁杂的工作过程和节省农民宝贵的生产时间,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2.5 对农民展开相关知识教育
由于我国的农村教育不够普及,农民的相关知识欠缺,不能很好理解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管理人员应利用当地的广播、报纸杂志等向农民进行知识宣传,定期更新村内布告栏板报,或者可以印发小册子入户,让农民在家中自行学习了解最新信息,在必要时寻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提升农业发展效率。
3 总结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改善农民生活。这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在管理中,工作人员应对国家的相关农业管理政策予以重视并贯彻落实到位,管理人员也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素养,以促进工作的良好进行。
参考文献
[1] 韩俊等.破解三农难题——3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 韩克强.中国粮食生产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职业化;会计管理;创新进展
一、引言
农村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因此,镇一级经管站必须要着重抓好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保障农村财务的透明化、公开化。对于会计事务来说,会计事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命脉,通过加强会计事务质量,推动会计事务专业化发展,能够有效维护村民经济权益。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会计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不精通会计业务,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和错误,无法构建职业化会计管理模式,导致农村经济活动出现阻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如何推动农村会计职业化创新发展,是当今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如今农村会计事务存在的问题
1.资源匹配不当
相比城市财务制度建设发展来说,我国农村财务制度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会计规范标准。农村会计人员需要记录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轨迹,保障会计活动的透明化、公开化、公正化,并呈现在会计账单中,保障会计活动的资金应用属实。但以目前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农村一级建立了会计管理制度,但并未改善实际会计工作,很多工作只做表面、不做实质,或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此外,由于农村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人,使得会计管理缺乏专业人才支持,最终导致资源匹配不当,甚至导致资源匹配失效,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
2.会计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农村缺乏人才、技术的支持,会计管理工作过于单一。很多农村地区只有现金账,没有专业的财产账、台账、往来账。由于会计形式过于单一,会导致记账内容不够全面,容易存在漏洞或混淆,最终导致账本缺乏精准性。再者,由于会计工作缺乏全面性,导致村会计管理出现很多漏洞,部分村干部利用会计管理漏洞贪污集体资金,严重影响村民集体利益。因此,农村会计事务必须要不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多向发展业务。
3.农村集体会计管理不规范
农村集体会计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首先,资产管理不规范。在资产管理中很多干部人员将公共房屋、土地资源进行廉价承包,严重影响村民的资产和效益。其次,借款程序不规范。很多村干部侵占挪动集体资金,事发后挪动资金无法追偿,影响生产开支。如果事态严重,会阻碍农村项目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再次,存款方式不规范,部分农村地区采用公款私存的现象,使得账面与存款存在出入。最后,会计人员专业性有待完善。很多农村会计并不是专业会计,对会计事务不专业,造成会计账目混乱。
4.农村会计部门服务定位不明确
农村非常讲究人脉与人员。由于会计是村两委指定人员或村两委人员兼任,很多会计人员并不是凭借自身的会计专业素养,而是有较多的支持群体,导致农村会计事务专业人员整体水平较低。受人力资源的影响,导致会计工作不规范,出现服务目标不明的现象,例如财务服务不到位、账目混乱等。此外,还有存在非法侵占集体资产问题,私自挪用集体资金,导致集体资产严重流失。
三、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职业化创新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会计管理质量,因此,镇一级经管站必须要针对村会计管理现状,加强村会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村会计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第一,镇一级经管站可以组织村会计岗位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当今先进地区会计管理模式、专业技能与先M经验,进而推动村会计管理改革进程,构建职业化会计管理模式。第二,为了不影响村会计管理工作,镇一级经管站也可以聘请会计专业人员到镇集中培训授课,对农村的会计岗位人员开展集中培训,一年两次为宜。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完善考核措施,待到村会计培训完毕之后,要实施考核,包括笔试考核、实践考核两个环节。考核达标后即可回归岗位,如果考核不达标要进而二次培训或更换岗位人员。
2.创新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要不断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村会计管理力度,加强农村会计支出的公开制度人,保障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可以采用会计机制,构建会计委派机制,并通过相关部门向社会中公开招募会计管理人才,继而加强农村会计职业化创新进程,保障农村会计服务。构建农村会记商业化运作模式,委托专业会计事务所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进而保障村会计工作的全面性与精准性。此外,要充分发挥镇一级经管站的积极作用,下派镇一级经管站会计人员全面领导管理农村会计业务,并加强对各村会计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村会计管理质量。同时,下派镇一级经管站会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村会计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完善村会计管理制度。
3.全面提高农村会计人员待遇
为了能够提高村会计管理质量、激发村会计岗位人员积极性。可以通过全面提高村会计人员薪资待遇,并构建灵活的薪酬机制,即“基本工资+绩效奖”模式,基本工资作为会计人员的稳定收入,对会计人员更具备吸引力,建议执行村支部书记工资的40% 。而通过完善绩效模式,能够保障村会计人员薪酬的灵活性,根据村会计工作表现发放相对应的绩效奖励,进而激发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保障村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也要进一步完善奖罚制度,做到张弛有度才能够保障薪酬机制的科学性,降低村会计人员的失误率。
4.加强农村会计的审计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推进,村民对会管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镇一级经管站必须加强农村会计审计监督工作,并配备专业的审计专家,进而提高农村会计审计监督管理工作。镇一级经管站必须要充分遵循审计工作指导,对农村、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乡村集体企业和经济联合体进行严格审查监督。积极开展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财务审计职能,包括经济监督职能、财务监督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如果在审计中查出违法违纪现象,须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揭嚣并查处经济活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集体经济利益。在开展审计评价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或其它资料进行审计,并就其真实性与正确性给予评价,以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和信任。农村财务审计的作用可概括为3个方面:(1)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与财务会计法规的全面落实;(2)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提高经济效益;(3)保障农村会计信息的精准性与真实性,发现会计管理问题。
5.推动农村会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
信息技术是推动村会计职业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镇一级经管站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职能,加快农村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构建村账村管模式(农村经济组织对财务人员以及财务账册进行分配,在进行核算的时候需要在村委会与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下完成,所有的财务信息需要定期公开,保证财务资料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村账镇管模式(保证集体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构建村级管理中心,实现对集体财务的核算与管理)、村账委托模式(乡镇一级经管站构建会计中心,以此用来完善村账镇管模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村账委托模式需要经过村组织与中心的统一并形成书面授权委托书),进而提高村会计管理质量,实现动态监督。
四、结束语
加强村会计职业化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镇一级经管站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村会计岗位人员培训、创新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提高村会计人员待遇、加强会计审计监督、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通过全面调整来推动村会计管理朝向职业化发展,最终实现村会计管理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中.村级会计委托制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来自浙江乡村的情况调查[J].会计之友,2014(11):113-114.
[2]张笑涓,丁佳俊,万嫱 . 农 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8):23-24.
笔者曾去温州考察学习,据温州同志介绍,温州不仅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异常活跃的地区,创造了蜚声全国的“温州模式”,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同时也是农产品行业协会比较发达的地区。温州农民仿照当地二、三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思路,以当地特色农产品经营为界限,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根据调查统计,到200年6月,温州地区市、县两级共有农产品行业协会33家,会员遍及各乡镇、自然村。温州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以“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专业生产基地’的模式,将原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技术推广等环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从我省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借鉴温州的有益经验,在我省一些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促进经济发展,适逢其时。
一,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省各地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特色项目,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不论是农户、加工企业、都需要一个协调机构,组织好生产经营各环节,协调和均衡各方利益关系,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加强行为自律,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其次,农产品行业协会能够使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减少交易成本,彼此之间共享结网的优势,共享利益成果。再次,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建也是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市场条件下盲目无序的竞争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新科技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十分剧烈的情况下,单个的农户和企业很难应付多变的市场,也无法解决市场进入的高成本,他们在信息获得、市场拓展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农产品行业协会通过共同缔约,自我约束,集体维权等办法,把分散的农户和企业联系起来,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农业生产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二,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利益共同体。从温州经验看,协会大多是在行业大户、企业或有关部门牵头下自发组建的,为实现共同的意愿,它应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为会员提供如下服务:
首先是技术和生产服务,一是信息引导。协会通过全面系统的信息搜集整理,提供市场行情,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把农民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二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通过示范效应扩大规模。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推荐给会员。
其次是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而加强市场的竞争力。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会员组织起来,共闯市场。通过筹集发展资金,建立统一标准,协调行动,产前抓定单,产中抓销售,产后抓服务。创立品牌,启动市场。例如对会员符合标准的产品统一申请注册商标,统一销售,统一开拓外地市场,统一组织促销活动。这样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再次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竞争秩序。在有些地方,尽管动用了行政、法律各种手段,但农产品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现象和企业压级压价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某些农产品的声誉。在执行政府法令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行业协会会员的自我协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机制,拟订行业发展战略,制定行业标准,信誉规范,调解纠纷,代表行业对价格进行指导监督,监督约束会员和企业遵纪守法,维护各方利益,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再次是作为分散的会员整体利益的代表,维护自身权益。例如与加工、销售企业进行协商谈判,沟通各方意见,协调各方利益,维护自身权益,从而使生产、与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减少摩擦,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运用政府职能促进农产品协会成立并规范化运作。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手段。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没有生产加工农产品一方的积极性,勉强建立是摆空架子,只能流于形式。如果条件成熟,没有政府的热心扶持与指导,也会群龙无首。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性质是自律性、行业性自治中介组织,由于会员的经济实力有限,又多从事公益工作,经费来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支持,勉强成立也难以为继。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