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进习惯的渗透教育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中的 “必修课”。幼儿正处于生活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较强,较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环境,使幼儿能够耳濡目染。创建周围环境时,要本着“日常性”这一原则,让生活习惯渗透到幼儿的整个生活当中,成为日常性的习惯。
构建有效的环境暗示 以日常礼仪习惯为例,幼儿容易受到环境暗示,因此教师可以在墙面上写诸如“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下课要说:‘老师再见!’”等这些标语。考虑到幼儿对动画以及色彩的独特感受,这些标语可以采用相关美术方式予以呈现,给幼儿一种较为强烈的视觉刺激,形成有效的环境暗示。同时,要注意这些日常礼貌用语所呈现的地点。比如,诸如“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讲话”这类的语言,呈现在室外要比呈现在室内的效果要好;诸如“请随手关门”这类的语言,粘贴在教室门上要比粘贴在室内的墙面上更有效。其他生活习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同样需要注意呈现的形式以及呈现的地点。比如,有关“便后洗手”之类的标语可以张贴在厕所显眼的位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给予正确引导
引导方式要以人为本 幼儿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良好的外界育才环境下,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以说教的形式为主,而幼儿多对教师的说教持反感、抵触态度。但是,幼儿对于以漫画、色彩、歌曲等呈现的事物却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游戏等方式来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某些生活习惯。
引导过程要激励为主 以生活卫生习惯为例,洗手的程序比较多,但是洗手对于幼儿的生活卫生却很重要。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儿歌的方式,把洗手的程序编写成《洗手歌》,边唱边洗,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不断的重复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同样,教师可以编写《穿衣歌》《漱口歌》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引导过程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多使用诸如“你真棒”“你能行”等这些激励性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渗入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中。以日常礼仪习惯为例,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日常礼仪的歌曲,教师在进行一定的引导后,可以在班级内分小组引导幼儿展示其学习到的日常礼仪。以“随手关门”为例,在寒冷的冬季,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打开教室门后径直走出去,而后通过诸如“小朋友们有没有觉得特别冷啊”等这些问题引导幼儿说出其最直观的感受;让另一个学生打开教室门后随手关上门,而后再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对比游戏来让幼儿亲身体验“在哪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随手关门”等。教师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呈现各种生活习惯,在不断的引导与重复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共育合力
家庭教育很重要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单单靠幼儿园与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教育的相关调查中,很多家长更关注于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了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比如,幼儿近视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问题,这与家长忽视幼儿阅读姿势、阅读时间以及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家园理念要一致 教师应当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与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理念与方式尽可能地一致。比如,向家长推荐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所用到的儿歌、标语、游戏等,使家长尽可能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向家长推荐诸如《鼓励孩子自己来》的文章,告诉家长要适当地放手,让幼儿自己洗手、自己吃饭等,帮助并监督其慢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目的是要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上保持一致的理念与一致的行动,形成一种合力。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饮食习惯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2.睡眠习惯
(1)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2)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睡或仰睡)。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3.自理能力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1.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在处理对于幼儿表现出的不良生活习惯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或阻止,而应正确、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慢慢养成正确的习惯。同时,我们应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如洗手、吃饭、睡觉时等都可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我班的幼儿刚开学时,每次玩积木后桌上、地上都是积木,我让他们收拾积木时,他们会兴奋地抢拾积木,并一股脑儿地把积木扔进篮子里。每天早上我都要花很多时间整理积木。后来我将玩具筐和摆放的位子一一做上对应的标记,这样逐渐让幼儿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2.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和教师必须进行言传身教,如此方能有成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不时地以商量的口吻提醒幼儿该如何做,而不要以命令的形式去强迫幼儿。我们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去指导、督促,使幼儿快速而有效地达到目标。如教育幼儿吃饭不掉饭粒,有的家长说:“叫你吃饭别掉饭粒,你总听不到,耳朵让小狗叼走了吧!今天不准掉一粒饭,掉了就不许你玩。”幼儿听后,不但改不掉坏习惯,反而会背上包袱,连饭也吃不好。如果家长换一种口气:“你吃饭时容易掉饭粒,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好吗?”待找到原因后,家长再进一步与幼儿交谈:“饭粒掉在地上既不卫生又浪费粮食,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吃得干净。”这样以理服人的办法,幼儿肯定能接受。这就能很好地发挥“言传”的作用。有的家长对幼儿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操碎了心,还是起不了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只注意了“言传”,而忽视了“身教”。“正人先正己”,我们要求幼儿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如:要求幼儿不挑食,我们自己就不能挑肥拣瘦;要求幼儿吃饭前要洗手,我们自己就不能“开后门”免洗;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我们自己就不能满嘴脏字,并对幼儿也要用文明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3.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天的活动中,我们除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可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从而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并收集一些娃娃的衣服,然后和幼儿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幼儿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幼儿穿得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幼儿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幼儿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地练习。通过这次活动,我将教学内容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
一、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新入园的幼儿要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有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没有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三、睡眠习惯的训练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有一个问题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开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诱导他尽快入睡。有一种办法是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指针指到哪一点之后我们就安静睡觉。虽然孩子不会看钟,但他知道钟的指针的运行方向,并且闹钟走动的轻微的声音也可以起到诱导作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看钟。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
四、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每天洗脚、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洁、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穿着习惯。
五、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
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因此,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让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不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当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同的言传身教。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剔的话,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
幼儿生活习惯研究概况创新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有部分幼儿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很不好;还有部分幼儿的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程度较高,但不懂得全面教育,只是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但多数都是质性研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很少,多数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河南教育2006年第10期中《如何让幼儿养成生活常规》一文中指出,首先培养幼儿行为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然后营造气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与家长合作,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也强调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调。还有许多幼教及家教核心刊物也以论文的形式,质性研究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比较多。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制定量表进行研究;根据量表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明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针对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几种情况教师设计干预内容,探索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的
1.研究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
2.探讨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
3.探究我园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4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本研究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专注进餐、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能擦嘴、按要求喝白开水等。
2.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做到大小便、能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会有序地穿脱衣服等。
3.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会用毛巾擦手、会用手纸擦屁股、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等习惯。
(三)研究对象
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全体幼儿。
五、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先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2012年11月份,我们进行题前调查,对幼儿园的中、小班37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三方面。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很大。2012年12月份,我们又进行一次教师问卷调查,与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哪些是幼儿园共性问题,那些是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育。然后,我们做了开题论证,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证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1)落实课题活动计划、认真填写各种表格。
2)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形成因素,找出培养幼儿好习惯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幼儿的调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幼儿的课题结题积累必要的基础。
4)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家园联手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
本阶段教研组成员通过对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干预的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个案调查、活动观摩、跟踪指导等工作。并且定期小结课题研究情况,再通过量表分析总结被研究幼儿的变化情况。
3.结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研究者收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课题组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幼儿园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生活习惯表现。
2.教育情境法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幼儿游戏体验,培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3.教育观察法
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与规律,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
4.个案研究法
对于个别案例进行指导和研究。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的收获
1.前期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对我园小班150名幼儿在园及在家生活习惯的表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表现,女孩要好于男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于在家里的表现;农民工子女的表现要好于双职工家庭子女的表现。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研究
1)统计、分析幼儿在进餐时不良习惯的表现有: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进餐,许多幼儿进餐时有漏嘴巴的现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饭渣;部分幼儿有挑食现象,喜欢的饭菜吃得到很多,不喜欢的饭菜一口都不愿意吃;部分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讲话、嬉戏、导致打翻汤水,不能专注进餐;部分幼儿饭后不能自主擦嘴、漱口,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别幼儿不会干稀搭配吃,有的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有的只吃稀饭而不吃干饭。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3)针对以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餐前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故事的诱导使幼儿学会进餐方法;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一些经典儿歌也能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进餐前要洗手;餐前几分钟尽量避免幼儿剧烈运动。
②进餐过程中的组织。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做故事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规范进餐习惯;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及时鼓励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角色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座位的安排,榜样的作用,环境的吸引有时也能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
③餐后活动的指导。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到碗里,并把碗轻轻地放到餐车上的桶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洗嘴、用毛巾擦嘴的习惯;老师们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在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把故事中幼儿们熟悉的、愿意亲近的角色和幼儿们吃饭的特点建立链接,进行评价和奖励;餐后组织幼儿散步10~15分钟,既帮助幼儿进行食物消化,也是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好时机,让每个小朋友拥有愉悦的心情;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中,菜和水果模型,供幼儿投掷和搬运用。
④充分利用家长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理念,共同为幼儿成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让家长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3.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研究
1)统计、分析幼儿在午睡时不良习惯的表现
幼儿不喜欢午睡;装睡现象;睡姿不正确;中途入厕现象;喜欢在床上摆弄小东西;穿脱衣服有困难等现象。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午睡不良行为的原因
幼儿睡眠环境的变化;幼儿自身的原因分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
3)针对以上幼儿午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做好入睡前的准备活动。通过集体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儿歌,明确幼儿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好的午睡习惯。组织幼儿午饭后散步10~15分钟,这是我们老师每天必须做的。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检查幼儿身上或床上有没有危险物品,既有老师检查,也有幼儿相互监督检查。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适度的指导约束。营造午睡氛围。
②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细心观察,纠正个别幼儿不良习惯。教给幼儿正确的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家园一致,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统计、分析幼儿在个人卫生方面的不良表现
①象征性的洗手,小手洗不干净;
②自觉性差,需老师的不断监督;
③有些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大便;
④幼儿在幼儿园的卫生习惯要好于在家。
2)分析造成中班幼儿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
①家长的习惯影响孩子;
②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
③家园共育工作做得不够。
3)针对以上幼儿个人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利用集体教育活动、组织游戏比赛、个案追踪研究、平时教育活动、家园共育教育、反复训练强化等形式,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教育。
总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进餐、午睡、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文明进餐,做到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进入卧室时能保持安静,穿脱衣服快速有序,保持正确的睡姿,从需要老师安抚到能自己睡觉,有的小朋友还能自己折叠薄被子;个人卫生习惯也明显提高,都能做到衣冠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澡等。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也得到了改正。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出勤率也较以前明显提高。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园风园貌。
(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
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主动学习有关的理论。如《纲要》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目的的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在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我们通过研究多次制定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构建园本课程、制定培养方案、总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等多种方式,使自己在观察、记录、评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致家长信、早晚入园、离园时间的交流、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等多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我们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教育的效率最大化。这一年来,我们的科研活动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四)推动园本课程的改革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各实验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并且很好地把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使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根据各班的主题活动案例,我们构建了园本课程。
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由于幼儿园的其他的工作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如培养3~4岁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研究就未按计划执行,本来是小班课题研究,而推到了幼儿升中班;由于受研究技能、方法指导的影响,对整个课题开展及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题组的领导对实验班的指导不够;当前多数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水平有所欠缺;一些实验班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不足,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课题组的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还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教育者的经验积累,我想我们还会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我将带领老师们沿着科研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让我园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八、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课题应用计划
课题研究,使我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正确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教师们在平时更注重言传身教;同时,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了家园同步。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们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科研乐趣,完成了课题从立项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使我们对平日工作能够进行反思与研究,使科研活动充满了活力。
一、联用“施压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假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未遭到任何不愉快的后果,就渐渐地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孩子施加必要的“压力”,是教育孩子的必须,也是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二年级的学生梁晓晓经常不完成作业,教育了几次都不见效。后来老师从其家长口中了解孩子爱好跳舞,每天下午放学要去参加一个小时的舞蹈训练,便决定教育的同时结合使用加“压”的方法,促使他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于是对她说:“你既然知道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也有决心做到,让我们一块想办法做到这一点。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可以参加舞蹈训练;如果不能就取消训练。”在其父母和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施“压”下,其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快消失了。不过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突破口”,使对学生的“压”力变成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动力。
二、巧用“代币法”
“代币法”又称标记奖酬法,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法,也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延迟满足的行为疗法。这种方法通常对于低年龄孩子效果显著。“代币”就是为真正奖励物找到“临时代替物”,如“小红花”、“红五星”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些“代替物”最后才能兑换孩子想要的实物奖励,如10朵小红花可兑换“打乒乓球1小时”,50朵小红花可兑换“去游乐场玩半天”等。“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延时满足,需要孩子将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或重复出现后,再满足。这就利于“习惯”的形成,使合理行为有意识地反复出现,同时因为有“代币”,也可以使合理行为得到一定的鼓励,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三、活用“身教法”
常常有父母感慨道:这孩子,怎么会这样?没人教她,去哪里学的?父母应该回想一下平时的言传身教,是否对孩子产生影响。常言道: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坏习惯是模仿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父亲吸烟喝酒,其儿子基本上也差不了多少。曾有个案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有一个男孩在树上偷梨,被人发现后大声指责道:谁家的孩子到这来偷梨,还不赶快下来,不然就告诉你的父母。结果孩子不但没下来反而指着另一棵树说:我不怕,瞧,我爸爸就在那里。让人哭笑不得。可见家长的品行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家长希望你能够在孩子面前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好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甚至暂时地“伪装”自己,给子女留下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和完美形象,“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别人”。
[关键词]农村初中;寄宿生;生活习惯;培养
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多数学校采用寄宿生和走读生并存的办学模式,因而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既有寄宿生,又有走读生。相对于走读生来说,寄宿生大多来自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他们有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性格情趣。教师作为心灵的工程师,很有必要对他们的不良现象加以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寄宿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其饮食习惯、饮食水准不尽相同,而寄宿生在校期间,学校是同一水准就餐,同一时间就餐,有的寄宿生可能会出现因吃不习惯而吃不饱的问题,进而影响学习和身体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随时了解寄宿生的饮食习惯,对各种不良习惯进行管理。班主任要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对在饮食方面出现问题的寄宿生加以引导和帮助,进行科学合理的就餐教育,让他们逐步适应学校的就餐生活,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二、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安全无小事,事事系安全”的良好习惯
“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安全教育是一切教育(包括德育)之首。只有学生安全了,才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义。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寄宿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无小事,事事系安全,在寄宿生入校住读的第一天,寄宿生的第一堂课就应该是“安全教育”。班主任每个学期都应撰写安全教育计划,并通过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及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向寄宿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到校离校途中的安全。教育寄宿生在途中不要乘坐“三无车辆”,骑自行车不要违章驾驶,在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
2.在校参加各种活动的安全教育。教育寄宿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要严格按照活动的要求执行。
3.住宿安全。教育学生在寝室内不要乱接电线,不要违规用电,使用大功率电器,不要在寝室熄灯后点蜡烛,注意上下床铺时的安全。
4.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寄宿生按学校食堂规定按时就餐,不要买“三无食品”吃,等等。
三、树立学生讲卫生的意识,逐步培养讲卫生的习惯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使儿童青少年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认识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措施等诸因素与个体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逐步形成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农村来的学生,从小都是自由式发展,家长们都忙于生计和农活,疏于孩子的卫生教育,因此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内容,可根据校情,结合本宿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讲卫生是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文明人的标志之一。寄宿生在校期间,班主任要加强对寄宿生在教室卫生、校园清洁区卫生、寝室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和监督,要经常对寄宿生介绍卫生方面的知识,并了解各种流行性疾病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树立集体意识,逐步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
构建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班级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动力所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的万般宠爱下,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娇惯、霸道的习惯。因此集体意识对他们来讲很陌生。另一方面,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因原有教育管理松散,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淡薄,这些学生寄宿后,对学校管理很不适应,私自出校,翻墙逃跑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用统一的要求、良好的制度去约束学生,教育学生服从管理,使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并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五、树立言行美的意识,注重基本用语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
1 采取多种形式认知《规范》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而且求知欲旺盛,乐于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有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进行《规范》的宣传,使学校保持一个良好的贯彻《规范》的浓厚气氛。为此,我校组织全体师生每天下午活动时间抽出15分钟学《规范》、背《规范》,而后要求学生把《规范》运用在实际中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宣传过程中,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表演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在小品中渗透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规范条文知识竞赛,抽到哪条说哪条,老师再说一些违反规范的行为,要求学生能说出是违反了《规范》中的哪一条;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使学生融情入境,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各科老师均采用不同方式贯彻《规范》,体育老师把《规范》的内容编成顺口溜,音乐老师创作了遵守行为规范押韵音乐歌曲等。这些作法行之有效,既受学生欢迎,又增强了宣传效果,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 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
2.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没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大人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2.2 养成良好的唾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换干尿布,使幼儿能适当入睡。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静地玩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
2.3 养成个人清洁卫生的习惯。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
2.4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叫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不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时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你们自己首先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3 不断深化认识,激感
关键词:小班幼儿;童谣;生活习惯培养;策略;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对于三到六岁幼儿的教育应该重视发展学习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教师教育使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在具体的教育中,教师常常利用童谣的教学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十分重视小班幼儿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童谣进行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利用童谣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均衡饮食。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幼儿不爱吃蔬菜、不吃午饭或者边吃饭边玩的现象,面对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教师可以教幼儿学习简单易懂的童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很多童谣有助于幼儿饮食习惯的改变,如童谣《好好吃饭》:小宝宝,爱吃饭,一口菜来一口饭,蔬菜和肉搭配吃,专心吃饭不挑食,自己吃饭不用喂,粒粒辛苦别浪费,吃完饭菜再喝汤,身体结实又健康。这首童谣可以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地吃饭,教师可以在幼儿吃饭之前带领幼儿朗诵童谣,告诉幼儿如何正确吃饭。对于一些不能自己吃饭的幼儿来说,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师在利用童谣教育幼儿进行正确饮食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幼儿对于饮食的需要以及禁忌,教师应该事先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对饭菜口味方面的要求,对于个别幼儿不能吃的食物一定要避免食用。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般来说,处于身体成长期的幼儿都是通过睡眠来实现成长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小班幼儿在午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迟迟不睡、睡眠时间过长、睡眠质量差等。通过童谣的学习,幼儿可以按照上面的要求睡眠。教师在引导幼儿睡觉的过程中可以像唱睡眠曲一样给幼儿说童谣,如“乖宝宝,睡觉觉,枕头放平,花被盖好……”这样可以引导幼儿慢慢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在引导幼儿睡觉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让他们过度兴奋。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
小班幼儿在生活方面处于学习过程中,很多事情不能独立完成,例如在排泄方面,很多幼儿没有及时告诉教师他们如厕的意愿,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应该重视方式的引导,通过童谣告诉幼儿想要如厕的时候应该给教师说,在教师的帮助下如厕。教师可以在卫生间粘贴一些生动的漫画,然后讲解他们为什么要如厕,在如厕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正确如厕等。这样幼儿就可以按照漫画上的步骤如厕,并且听从教师的指导,逐渐养成独立如厕的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基本生活自理习惯
在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除了要教会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以及排泄习惯之外,幼儿日常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这是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首先在幼儿穿衣穿鞋方面,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穿衣的童谣,并且还会出现幼儿穿衣的画面,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就会自己学会穿衣、穿鞋。
同时,在幼儿洗脸方面教师也要重视引导,在进行户外活动之后,幼儿的手和脸都是脏的,很容易感染细菌引起生病,因此要重视幼儿洗手、洗脸能力的培养,通过童谣可以教会幼儿正确洗手、洗脸。
二、利用童谣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
在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幼儿基本能力的锻炼,不仅包括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包括幼儿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障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在幼儿阶段,利用童谣让幼儿学习到生活小知识,影响到幼儿以后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
通过朗朗上口的童谣教会幼儿基本的生活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幼儿教育方式。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幼儿的生活习惯,在尊重幼儿的同时,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66-01
在幼儿园中,洗手是幼儿每天都在进行的环节,水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玩水、溅水、打水仗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因此,在幼儿洗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幼儿把水龙头开得很大,趁人不备偷偷在水池里玩水;有的幼儿可能会互相溅水玩;还有的幼儿甚至出现打水仗的现象。如何让这群刚入小班的幼儿快速地掌握洗手的方法和遵守洗手的规则呢?
一、正确方法,注重“学”
分析幼儿出现不良习惯的“诱因”,往往是不能正确的掌握方法。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好好“学”,学得有趣。教幼儿洗手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掌握好“十个”步骤:(1)卷好袖子;(2)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3)关水龙头,搓肥皂;(4)搓手心;(5)左手搓右手、手背、手指头、手腕(换反方向手搓);(6)右手手半握拳状,把左手大拇指伸进右手拳状去转动(换反方向手转动);(7)两手五指分开,手指交叉,叉一叉、扭一扭,洗手指缝;(8)打开水龙头从手腕往手指尖处冲洗干净;(9)关水龙头,小手在水池内轻轻地甩三下;(10)找好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这些环节对年龄小的小班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更要仔细耐心。我们可先采取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两三周后再分小组进行教。幼儿每次洗完手后,我们应及时表扬、鼓励每个幼儿,对幼儿柔声地说:“宝宝,你真能干,你的手洗得真干净,把细菌都消灭了!”也可以对幼儿说:“你可真厉害,来,奖你一个大拇指。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不用老师帮忙,自己也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了。”学习,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认真督促,注重“闻”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也无法组织活动。因此,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必须落实到长期的督促中。在督促环节,我们要充分挖掘“组长”的魅力,利用小班幼儿的感官来协助和配合。在洗手过程中,我们开设了“闻出来的香味”环节,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在洗手前会挑选一名幼儿站在盥洗室门口,让其担当小老师,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洗手擦肥皂、水龙头开得小、水滴不乱洒等。在洗手完成后,必须将手让小老师仔细“闻”。就是这么一个微妙的小动作,让幼儿的洗手也逐渐变得有“质量”了。幼儿们似乎怕自己在洗手过程中的马虎而让小老师“责罚”,在洗手的过程中更加规范了。为了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我们还对小组长实行轮岗制,鼓励幼儿用良好的表现来争当“小组长”,从而让荣誉的激励和认真的督促使洗手活动越来越规范。督促,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规则。
三、图文并茂,注重“看”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喜欢一些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洗手的方法步骤,我们将一些洗手的步骤绘制成图片,并且变成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张贴在盥洗室的醒目位置。每天在洗手前,我们会提醒幼儿看一遍,读一遍。这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读《洗手歌》: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他们按照《洗手歌》做着洗手的动作,非常开心。图文并茂的练习,让洗手方法得到了巩固。
四、家园配合,注重“合”
要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洗手、能正确洗手,除了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耐心教导外,还需要家长们的相互配合。为此,我们通过家长会等积极向家长介绍洗手的10个步骤以及一些要求,鼓励家长当反串角色,让幼儿“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手。由于每个幼儿都愿意当小老师,都乐意做这样的事情,在家长和幼儿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幼儿洗手的良好习惯,而且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感情。
1. 做好榜样
你洗手的时候,让宝宝坐在一边看着,让他感觉到洗手是妈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听到流水的声音,宝宝也会被吸引,慢慢地凑过来。
2. 给娃娃洗手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
让宝宝抱着娃娃,然后你用水给娃娃洗手,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娃娃就会干干净净的,不会生病了。这样,就会让宝宝渐渐地喜欢上洗手。
3. 物质诱惑
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摆在一边,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就可以去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为了得到自己的最爱,相信宝宝会乖乖就范的。
在我的“妙招”管理下,幼儿们洗手时不良习惯得到了改善。我的成功秘诀是:“抓住幼儿兴趣点,发挥榜样作用,认真督促落实。”如果你在生活中也碰到类似的问题,也不妨用一下。
经多方教育,幼儿的洗手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被动、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内化为幼儿自身主动的、自觉的行为。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必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多鼓励和肯定幼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活习惯;主导;主体;家庭教育;表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40-01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陶行知先生强调:“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为了使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量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素质公民幼儿教师责任重大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体会。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起主导作用
剪纸是我园的特色平时的活动课中剪纸除培养幼儿动手能外还要求幼儿不乱扔废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如把纸屑扔到垃圾捅里这样既干净又整洁增强幼儿讲卫生的意识。刚开始时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同有的幼儿剪得比较光滑有的幼儿拿剪刀还不够熟练导致剪的速度较慢就要求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独力完成。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忘记将纸屑扔进纸篓里就需要教师时刻提醒他们在剪纸过程中不忘讲卫生。在操作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幼儿不能按要求去完成总会在那里乱剪剪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将纸屑扔了满地也正是这些幼儿的卫生意识较差而那些能力强的幼儿做事专注有一定的成效。这时我们不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因为有时孩子之间的交流比成人讲得更通俗易懂所以让他们在互相督促中增强卫生意识。
在剪纸中培养幼儿乐趣在剪纸中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剪纸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相信只要我们留意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加以正确引导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起主体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经常让幼儿相互合作剪纸时互相提醒不乱扔废纸相互提醒纸屑还可以再利用不能浪费并且教幼儿做纸球、做纸浆。一次活动中我把幼儿分成剪纸的一组做纸浆的一组染色的一组最后再合作完成一幅纸浆画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的快乐。我发现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剪纸的一组有一位一向很调皮的刚刚对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小的纸屑也不能丢我们就可以不用撕不是更好吗?”说完他捡起来放到做纸浆的盆子里。现在小朋友剪纸不要老师说地上一张纸屑都看不到。
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养成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督促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父母平时应注重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处处为孩子树立表率作用。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但是回家后的时间如果没有人提醒以前的坏习惯还会再现。因此我们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培养幼儿整理物品以及良好卫生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很多的家长反应孩子们在家不像以前那样随地乱扔纸屑和果皮了。例如我班妍妍同学很能干把喝完的饮料瓶聚到一起并且看到路上有易拉罐、废品都捡起来带回家去卖。后来我问妍妍你为什么这样做她骄傲的告诉我将废品卖到回收站通过加工还可以再利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跟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有关系。
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方面。只要父母身体力行时时起模范作用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五、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要起表率作用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关键词】 幼儿 生活习惯 培养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所在的班级为托班,大多数都是新入托的幼儿,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是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例如入厕、喝水、排队、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吃饭这些简单的事情,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太简单不过了,可是对于2周半-3周岁的孩子来说,那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目标。那么应该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让孩子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从心里接受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尽快的脱离父母的情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对于2周半至3周岁的孩子来说,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快快乐乐的离开幼儿园是我所面临的第一个大的难题。大多数的孩子们都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离开过家。所以,离开亲人,来到幼儿园的新环境又被称为第二次断乳期。起初尽管我用了很多的办法,还是不管用,那可真是哭声一片。我班有一个孩子叫周焕博,虽然入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每早的哭闹仍然是他的必修课。孩子来幼儿园哭闹的原因是在幼儿园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于是,我便努力的去多接近他,比如多抱抱他,在他睡觉的时候去抚摸他的头,吃饭的时候多给他夹一块肉,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渐渐地,我发现他,开始愿意跟我交流了,也听我的话了,有了安全感也就不再闹了。
2.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完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宠爱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因此,孩子能完成的任务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代劳。家长放不开手,老师如果再不放手,那幼儿一定是不会去动手。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大多数的幼儿在家里都是需要家长来喂饭的,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用勺子的方法,可是他们还会等着你去喂饭。这时候,我就开始让他们比赛,看谁吃的好,而且还不掉饭粒,看谁拿勺子的姿势正确等等,慢慢的,他们就开始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了,尽管他们吃的不太好,我还是让他们自己吃。当我发现有拿勺姿势不正确或者有弄撒饭的时候,我就会过去指导他,还会轻轻的告诉他,不要着急,慢慢吃,老师陪你。过了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了。
3.分步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3岁的幼儿可以听懂成人的话,也可以和成人用语言沟通,但毕竟有限的,当成人一次要求幼儿做太多事,他们无法记住的,更谈不上按要求执行。比如在洗手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步进行,一次只讲一个动作,如:教幼儿洗手“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香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每天我只教一步,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每次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我班的梁一然小朋友,刚入园时老师让他洗手,他总是说我不洗,我的手洗干净了,户外活动回到活动室,他坐在小椅子上不肯洗手,我和他一起去洗,他说我不会洗,后来经过我的分布步洗手法,他很快的学会洗手了,每天活动回到活动室,他不用老师提醒一声不响的去洗手间洗手了。看到别人忘了关水龙头,他还会帮助别人关掉。多么好的习惯呀!
4.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育 从生活习惯入手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无疑都具有一些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塑造了他们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和完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注重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涵非常广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包括早晨要刷牙、饭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生活细节,也包括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合作、珍惜时间等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习惯。个体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不自觉的演变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对于小学生,其生活习惯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二、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做作业时吃东西、上课时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会起着阻碍作用;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乐于动手积极思考等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活动效果。
三、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家长说因为孩子在学习上实在太忙了,所以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上自己动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不是孤立的,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升华。
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的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情况下,生活习惯一塌糊涂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方面迁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外部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自我品德内化和行为塑造养成的过程。.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我认为应该从时间观念入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家长和老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上学要准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集体活动时要服从安排等。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结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长短结合,不但每天、每周、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每学年也要有计划。
其次小学生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家庭和学校要帮助他们形成每天按时休息,早睡早起;每日三餐,定时定量的良好生活习惯。上课前要做好上课准备,拿出书本、文具等必要的用品。课堂上认真听讲,上课发言一定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许可才能发言。放学后,回到家要及时完成作业。每天还必须完成一定的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文字词、数学公式等内容。
我园是农村乡镇幼儿园,加之外来人口聚集,在现状观察中发现,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再送到我们幼儿园。《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指的是:(1)良好的卫生习惯。(2)良好的饮食习惯。(3)良好的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1 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本学期由于我班幼儿是小班新生,9月初对我们班家庭情况和班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幼儿父母大多是80后和生二胎的家长,30%是家长自己带孩子,70%是祖父母带,今年出现了新的情况,是“二胎”现象比较多,家长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更新,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很重视幼儿从小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从“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入手”,旨在从小班刚入园就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活动、午餐、午睡、入厕、卫生、自理能力等习惯,同时我设计了“幼儿在家的盥洗和午睡观察表”、“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表”、“幼儿行为习惯评价表”等,让家长在家通过每个月观察,填写幼儿情况,针对课题实施的进程以及家长的反馈,及时对课题进行调整。
2 课题实施的主要步骤
2.1 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像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2.2 让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朋友,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
2.3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学中注重随机教育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教师恰当地、适时地开展随机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发现几名幼儿在盥洗室里洗手很久不出来,我好奇地走进去,看到几位小朋友在玩水,弄得满身满地都是水,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育。我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别带到洗手间,在孩子面前关紧了水龙头,并对孩子们说水有很多用处,随后,请幼儿看示范,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洗手时不能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完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再把水龙头关紧。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2.4 坚持正面鼓励、赏识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最爱劳动,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小红花。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捡得干干净净了。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等等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2.5 家长支持,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是培养洗手、进餐、午睡、喝水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我们也及时抓住了这一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班内开展了“一月一习惯”的养成活动,采取小班幼儿较易接受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而儿歌在其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儿歌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着,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巧用儿歌,有效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动作协调性也较差,我们成人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就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小班幼儿没有经过训练,对左右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鞋子穿反的情况;同时,可能由于成人在让幼儿“自己做”的时候没有把规则和要领说清楚,也没有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所以幼儿会出现做不好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小班开学之初,我们发现班内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大部分幼儿都不会自己洗手、不会穿脱衣裤和鞋子、更不会叠衣服等。面对幼儿的种种状况,我们总是会反复提醒和帮助他们,但情况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结合“一月一习惯”养成活动,尝试运用儿歌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选择了一些围绕幼儿生活、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帮助幼儿学习并记忆一些动作,比如:《漱口歌》洗手歌》《我会叠衣服》等都有一定的行为暗示作用,既便于幼儿接受,在实际操作中又比较方便可行。我们班的丞丞和小恒等幼儿从小由奶奶带,平时生活中奶奶很疼爱他们,所以幼儿的事情大多由奶奶包办,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只会脱不会穿,于是我运用简单有趣的《穿衣歌》来帮助他们学习一些穿衣服的动作要领,由于句式简短,容易记忆,还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幼儿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 随机教育,及时抓住生活习惯养成的契机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利用儿歌进行渗透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我们运用最多、收益最大的教育手段。这些自然、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儿歌,既精美又富有童趣,在幼儿快乐成长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小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盥洗、小便、进餐和午睡等环节,有的幼儿不知道怎样正确洗手,有的幼儿会尿裤子,有的幼儿上完厕所时常常忘记洗手,有的幼儿吃饭时需要喂,有的幼儿午睡时需要陪伴,有的幼儿脱下来的衣服不会叠就乱放……在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就需要把握时机,多观察、多注意幼儿,恰当、适时地开展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洗漱、进餐、午睡等活动契机,有目的地利用儿歌引导幼儿,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也能随时随地学习到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在洗手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幼合赐晔中渥邮了或者洗手时不涂肥皂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让幼儿认识手,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并利用儿歌《洗手歌》来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引导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尖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真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巧妙地运用儿歌这一形式,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把儿歌的内容渗透到习惯培养中,能让幼儿更为积极主动地去练习和巩固。
3 家园合作,共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保持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和做法上的一致,并提醒家长在家也要对幼儿提出要求并多督促,逐渐让幼儿习惯在家里同样保持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习惯,并且让家长在家也以儿歌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继续巩固和练习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要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需要注意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孩的成长时期的重要性我们毋庸置疑。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必须要把好这一关。我们要悉心地教导孩子,给他们正确的观念和正确的做法,让他们以后都能按照这个做下去。我们也要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幼儿有一个健康和完善的心智安全地度过他们的童年。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从生活细节开始
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生的启蒙阶段就是幼儿时期。幼儿时期的主要特点有: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顽皮好动,而且不容易管理,没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的习惯。”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家长要教小孩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比如,吃饭前要勤洗手,以免细菌带入口腔中造成身体的不适。(2)我们也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可以给他们买他们心爱的玩具,让他们自己动手组装,以便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事物的思考能力。(3)我们应该时常为幼儿进行语言上的指导和行为上的规范,以便为以后的良好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对幼儿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可以通过教他们识字和看喜欢的动画片,来提高他们辨别事物的能力。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就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在幼儿时期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并且一定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幼儿时期,他们也是非常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我们大人要尽可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和谈吐,将世界的真善美呈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从小就对美好的事物、善意的行为产生较深的印象。另外,我们要注重言传身教,必须要做好表率工作,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要明白小孩的许多习惯都是从我们家长身上学到的。
除此之外,当幼儿犯错误时,我们要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耐心的指导,告诉他们怎样做是错的,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我们也要非常注意,比如要勤洗脸,勤洗手,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善于助人为乐等等,都会对小孩的生活习惯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
幼儿从小就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幼儿园是每个幼儿必须要去的地方,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该要求每位幼儿教师要像家长一样疼爱每位孩子,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经常鼓励他们,并且对幼儿要关怀备至,不能有半点的疏忽,最重要的是,要对幼儿时常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有对道德的深刻认识。
当然,幼儿的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职责,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只靠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该协助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经常与孩子的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并及时纠正孩子在思想上的误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只有真正做到家、园相互配合,及时沟通,才能保证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是幼儿成长关键的时期。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将来的孩子是否具备一系列的优良习惯,主要取决于小孩的幼儿时期。因此,在这幼儿期,家长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小事开始,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教育和帮助孩子,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习惯,逐渐走向成熟。同时,要努力与幼儿园教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孩子以后的人生铺好路,为孩子以后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M].教育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