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产业发展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产业发展思路

第1篇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率领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在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1971年将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5月12日重新修复了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井、石、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来源:文秘站 )。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及其后人,祭奠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第2篇

"十五"期间,我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实现三产增加值24亿元,占GDP的比重87.3%,累计实现税收3.07亿元,约占全区税收总额的85%,在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区将紧紧围绕"三产强区"目标,继续强化第三产业优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三产和发展新兴三产并举,加快资源整合,完善商业布局,优化三产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与综合效益。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咨询、评估、旅游等新兴三产,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

1、全力促进商贸发展。坚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全区三产发展的重要支柱,按照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方向和"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实现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特色街打造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建设"一主二副"。充分挖掘老城区商业中心的潜力,以淮河路商业街提档升级和建设"皖北第一街"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淮河路商圈的龙头地位,积极谋划淮河路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推进二马路地块的综合开发,同时鼓励和扶持百大、百惠、新世纪广场等现有商业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自身改造提升,优化业态,壮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淮河路核心商圈;加快推进朝阳路和宏业村两个商业副中心建设,形成"主副呼应,东西互补,整体推进,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商业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商贸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重点三产项目的选择、储备、和包装等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流通企业的合作。抓好已签约或在建重点商贸项目的建设落实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抓好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光彩大市场二期建设,强化二马路、太平街市场管理,引导三大市场错位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功能。引导南山文化市场、仿古玉器市场等特色商业街发展,鼓励、引导知名企业设立品牌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发展独具特色的精品、名品商业街,逐步提升品牌效应,形成特色示范街。

四是规范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鼓励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争创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五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繁荣原产地物流客体,提高物流主体实力为重点,推进姜桥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全方位服务促进我区物流企业群的形成,增强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层次的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具有联动作用的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不断增强全区服务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综合商务经济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落户我区,让区域性企业集团把结算中心、产研中心、营销中心和物流中心放在我区。

3、发展提升餐饮娱乐业。以大众化经营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业。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餐饮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升档次,扩大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鼓励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落户我区。充分挖掘培育特色餐饮,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品牌餐饮,积极引导本地"龙虾美食"产业化经营,促进餐饮业良性发展。适度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在建成蚌埠大厦、裕华大厦、新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基础上,选址适度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健身、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区娱乐业的结构和品位。

第3篇

关键词:岳阳;旅游产业;SWOT;对策

一、引言

岳阳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岳阳的旅游业曾火爆一时,但是三峡截流后,受到水路客源减少的影响,岳阳旅游业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就岳阳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行有益探索。岳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江(长江)、四水(湘、资、沅、澧)、三省(湘、鄂、赣)的多元交汇点,北通巫峡,南及潇湘。岳阳不但有京珠、京广铁路由南而北贯通,也拥有方便的水路交通。岳阳北依武汉,南靠长沙,西边是湖南的大湘西旅游圈,东边亦可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其旅游区位可算是极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交融,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岳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占据优势区位,有利于发展旅游。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有“湘北门户”之称,北临长江,扼洞庭四水,有人形象地把岳阳所处的地理位置简化成为一个“q”字:q的一竖指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郴州-衡阳-长株潭-岳阳”经济走廊,q的半弧形代表洞庭湖周边地区,岳阳就是一竖与半弧交汇的顶点;在交通上,京广大动脉穿过岳阳,给岳阳带来大量的经济流和客流;在旅游区域布局上,在南部有现在正着手大力发展的长株潭经济区,往西有湖南的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往北有经济枢纽武汉,在更大的范围上说,岳阳甚至可以融入更大的经济旅游合作,往东可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往南可以与泛珠三角区域进行密切的合作。

2、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首先,岳阳文化古老悠久,积淀丰富,有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另外还有被誉为“情岛”的君山,分布着二妃墓、柳毅井、飞来钟等等名胜古迹。在岳阳城区内还有小乔墓、鲁肃墓、文庙等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南湖风景名胜区、大云山、五尖山等等。丰富多层次的旅游资源为来岳阳旅游的游客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3、旅游产品丰富,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岳阳拥有很多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岳阳君山银针,以三起三落著称,古代谭元春还曾做诗赞许,可见其盛名;还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岳州扇,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姊妹。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岳阳有独特的食鱼文化,回头鱼、银鱼都深受游客的喜爱。

(二)劣势

1、资源分布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岳阳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空间分布很分散,岳阳楼、文庙、南湖风景区等等在市内,但君山、慈氏塔等分布在市区以外,到核心景点张谷英村需乘车一个多小时,著名的屈原墓、屈子祠等都在汨罗市。

2、旅游定位不明确,线路缺乏有效整合。岳阳现在的旅游定位并不明确,各个资源缺乏统一的形象定位,洞庭湖、南湖是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而吸引游客,岳阳楼是以其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而屈子祠等又是以屈原的文化为切入点。零散的形象定位使岳阳难以树立一个强势的吸引形象来招揽更多的客源。

(三)机会

1、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今后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从2000年的6.68亿增至近16亿;旅游业的收入增长的幅度将在20年中增长3倍,达到36000亿美元。而且到2020年,中国的旅游人数将达到1.3人次,从而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大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岳阳的经济发展快速且平稳。2007年岳阳市全年实现GDP915.84亿元,连续10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同年,岳阳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3元,同比增长16%。这些数据都表明,岳阳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拥有更多的收入可以用于旅游,旅游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

3、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建设公共设施,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接待条件。岳阳市政府已经明确了将旅游作为岳阳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将大力招商引资,拉动岳阳的旅游业发展。

(四)挑战

岳阳北有武汉,其有利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都必然会对岳阳的旅游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南临长沙,其综合实力远超过岳阳。在岳阳以西,是湖南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圈,拥有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及江南风景的代表凤凰等等。从更大的范围上看,岳阳南边有已有十几年合作历史的珠三角经济合作圈,东部又有长三角合作圈。这些区域都是岳阳旅游的强大对手,岳阳若定位不准、宣传不到位,很可能被这些地区争夺去大量客源。

三、岳阳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一)岳阳旅游市场定位

岳阳的一级旅游客源市场应该定位于省内,鉴于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的替代作用,岳阳应该与其他强势的旅游地区发展旅游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线路整合,吸引大量客源。湖南的邻省应该视为岳阳的二级旅游市场,为了吸引其他省的客源,岳阳更要与其他旅游地区进行合作,进行整合营销,单凭岳阳现有的旅游产业实力还不够作为一个单独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作为一个旅游经过地或是与作为一个旅游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营销将获得更好的客源市场。

(二)岳阳旅游产品定位

旅游最核心的内容还是文化,而岳阳拥有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要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建立“文化-产品-市场”的有机关联。

岳阳的旅游产业应该定位在一个“忧”字上,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就是以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全国,表达了岳阳人民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另外,岳阳作为屈原的第二故乡,将传承并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屈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先忧后乐,团结求索”。岳阳应该扩大屈原文化节以及龙舟节的影响,并将屈子、屈原墓与岳阳楼进行很好的整合。君山二妃墓流传着娥皇、女英因为思念舜帝,泪洒于竹,哀号而死,这也是一种忧愁,同样可以以“忧”作为主题。

很多景区景点都推出休闲与喜乐为主题的旅游,当岳阳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必将脱颖而出,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旅游形象,这是一个大胆而新颖的尝试。

四、岳阳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管理部门

市场的确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但是通过市场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并不具有完全效率性,因为市场会出现失灵现象,仅仅通过市场是很难完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只有政府对旅游经济活动施加某种程度的干预,才能使旅游经济活动更有效率。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政府要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规范并激活旅游市场。第二,政府应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接待物,而各个旅游接待物往往具有公共性。第三,构建灵活的旅游业经营体制。第四,加大岳阳旅游宣传力度,政府要投入人力财力致力于岳阳旅游的形象推广,做好宣传促销活动。第五,寻求政府间合作,协同打造旅游精品路线。

(二)旅游资源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的维护和建设,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吸引力。景区要不断增加或是更新景点,一方面可以增加景区容量,另一方面也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

其次,旅游景点周围设施的建设要注重与核心景物的风格协调,以岳阳楼为例,其周围的饭店、餐馆、商店都可以设计成为带有明清风格的建筑。

最后,岳阳的旅游景点应该合作推出通票。岳阳旅游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不住游客,来岳阳旅游的游客很少在本地过夜。推出通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将岳阳楼、君山、张谷英村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出售,通票价格只售到分别单买其中两个景点的门票的费用,这样将吸引更多的客源,景区也可以因为规模效应而盈利,游览这三个景点需要不止一天的时间,这必将拉动住宿业及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凸显旅游的乘数效应。

(三)旅行社

旅行社是沟通旅游者与旅游景点之间的桥梁,发挥好桥梁的作用才能营造出游客与旅游景点的“双赢”局面。如何结合好“推”和“拉”的旅游市场营销,是岳阳旅游业获得更多客源的重要问题。如同国内当今大多数旅行社一样,岳阳旅行社也存在导游员激励制度方面的问题。岳阳旅行社管理人员应该敢于创新,推出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随之提升,联合打造岳阳旅行社的品牌。

(四)酒店

岳阳现在共有酒店43家,其中大部分是三星级及以上级别的酒店,整体上说岳阳酒店档次构成偏高,经济型酒店较少。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岳阳还应该建设更多的经济型酒店,调整产业构成。另一方面,岳阳的酒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接待游客的层面上,更应该创造事件,主动吸引客源。岳阳的酒店可以借助巴陵饮食文化推出“巴陵特色饮食节”,在活动期间推出从古至今岳阳地区特有的饮食,如回头鱼、蝴蝶过海、洞庭银鱼、洞庭腊野鸭条、君山银针鸡片等等。岳阳的特色巴陵戏也可以加到酒店活动中。这不仅将增加新的旅游项目也将提高岳阳旅游产业的盈利水平。

(五)旅游交通

岳阳现在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相衔接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强。岳阳楼、君山、南湖风景区、文庙等主要景点都位于市内,而且距离较近,方便游览,张谷英村位于市区以外,但是有直达大巴,所以也很方便。应该提高岳阳旅游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游客经历,像从市内去君山岛就可以首选水路,让游客乘坐精心设计的小舟前往君山岛,可以渲染出不一样的气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唐召英,杨宁光,苏智先.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4(4).

2、袁林,冯健.江西省永修县旅游发屡的SWOT分析及其组合战略[J].农村经济,2008(2).

3、刘飞龙.岳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

4、张华,谷人旭,程智.岳阳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5、易炼红.创造巴陵盛状[J].求是,2005(14).

6、林静.三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市场营销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04(3).

7、把多勋,游喜喜.试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和一般条件[J].开发研究,2007(1).

8、张艳.旅游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9、甘露.解析韩国旅游业成功的因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10、余芳芳.信息时代我国旅行社营销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11、孙扬.中美两大鳌头旅行社成功之处比较――美国运通公司与中国春秋旅行社[J].商业经济,2008(1).

第4篇

关键词:速生丰产林;发展;思路;广汉市

中图分类号: F307文献标识码: A

The development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industry in Guanghan

Li Jun,Pan Ya,Hu Kegen

(Guanghan Forestry and Garden Bureau,Guanghan 618300,Sichuan)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features,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site condition and relevant work planning of Guanghan City, proposed bas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means, fully rely on advanced technology ,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lanning ,to form the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Guanghan.

Key words: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Guanghan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1]产业是广汉市林业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工作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和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汉林业发展速度与成效。广汉是林业小县,但截止2012年,广汉市发展速生丰产林已近200hm2。

1 基本情况

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东北侧,龙泉山西麓,地处东经104°6′43″~104°29′45″,北纬30°53′41″~31°8′38″之间,平均海拔一般450~550m,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广汉市水利条件良好,大、小河渠纵横交错,贯穿广汉市各区乡,塘库堰星罗棋布。广汉市坝区主要土壤是灰棕冲积土,土壤多呈微酸性;丘区主要土壤是红紫色土,土壤呈微碱性。

广汉市是大力发展以杨树、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产业的适宜地区。

2 速生丰产林优势

关于速生丰产林的概念学术界已有多种解释,本文所提到的速生丰产林其实是指速生丰产用材林。国家林业局200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森林生长量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乔木林地” [2]。其优势在于生长快,很多丰产林都能达到一年30m3/hm2以上生长量[3];干形直,冠幅窄;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材质好。广泛用于制浆、造纸、人造板、刨花板、纤维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由于它的速生、伐期短、丰产、优质、稳定、高效等特点,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逐年看涨。同时又能用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通道绿化等方面,能快速地达到预期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形成亮丽的通道绿化景观。

目前我国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有杨树、桉树、水杉、柳杉、池杉、西南桦、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国外松、泡桐、毛竹等,适宜广汉市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桉树、水杉、毛竹等。

3 发展速生丰产林的背景

3.1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历来重视生态建设、保护与经济快速协调并发展,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正好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两个兼得目标。2007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就要求大力培育具有规模、集中连片、效益良好的速生丰产用材林[4]。省、市包括广汉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中同样重视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工作。

3.2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促进林地、森林总量“双增长”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和地方林业规划、政策,而且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可以促进《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期末实现林地、森林总量分别达到2898.76hm2和3107.21hm2的预定目标[5],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总量,增加后续林业资源。

3.3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农、林、牧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取得明显进展。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即“三高”(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的实现,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加上城镇待业青年和部分下岗职工要求就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和部分下岗职工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问题。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广汉的生态环境,解决木材加工企业和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并能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广汉经济更快速地发展。

4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思路

根据广汉的立地条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工作规划,提出广汉市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思路。

4.1 建设基地,推进转变

要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尊重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尽快建设形成三大基地:连山镇杨树及林下经济发展基地、连山镇巨桉林及林下经济发展基地和金轮镇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及中华红叶杨种苗基地。同时依靠造林大户和四川孚星实业有限公司等大户、企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并实现以片块为主的数量扩张型向以基地为主的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以行政推动为主向以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为主转变,由部门办基地向大户、企业办基地转变。

4.2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支持和宏观调控

4.2.1 重视宣传,正确引导

“县—乡—村”三级班子要重视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积极性,切实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把与规划实施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的相关《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广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广汉市通道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沟渠水系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和《广汉市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意见宣传到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扩大影响。

要大力宣传正确的发展思路和营林方法。一是相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改变有些人认为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基础投资大,风险高的错误想法。二是科学造林,合理经营,宜采用中密度株行距混交林,科学抚育,根据树木生长规律定期疏理修枝和剪叶,增加通透性和地面植被光合作用受益面积等措施,努力消除速生丰产林特别是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甚至是毒树等等错误认识,正确认识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4.2.2 重视生态,合理规划

杨树、桉树等速生树种在广汉栽植已有数年,尤其是巨桉在广汉于2005年就可以自己育苗,基础较为扎实,技术比较成熟。关键是合理规划布局,依据《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林和商品林用地范围,通过提高木材产量缓解需要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然林和次生林。严格保护原生态下的生态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珍稀树种,保护和经营好各种防护林。在林地紧张的情况下,有序有效地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

在平原区道路、田网及农家庭院等“大四旁”绿化建设中,以中密度株行距设置、穴状整地方式,大力营造杨、桉等速生树种。丘陵区要在靠近水源的山体中下部适度营造速生丰产林树种。以基地为点、主要交通干道为线、重点发展区域为面辐射全市适宜地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4.2.3 优化政策,激发热情

要虚心向省内外学习,借鉴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惠林政策并采取积极的手段落实好各项工作。例如,要制定出降低或减免涉林税费、投资融资办法、营林财政补贴办法、鼓励和奖励办法等。要积极争取商品林采伐限额指标、及时进行林权确权等等一系列惠林政策、手段来激发投资者、参与者的热情。

4.2.4 财政支持,降低风险

速生丰产林采伐指标应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按造林进度提前予以安排,以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同时,可以按照国家财政的现行规定,农业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享受财政贴息的政策,但开发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尚未纳入财政贴息的范畴,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按现行规定给予林业项目中速生丰产林贷款贴息,并适当增加贴息比重”[6]。因此,建议开发银行积极争取该项政策,以降低林业贷款的风险。

4.2.5 规范流转,保障权益

加强依法行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规、评估、中介等各环节上加大规范力度。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过程中的,重视林地流转专门市场的建立,发挥好国土、林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进行速生丰产林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防止片面追求林地集中,做到“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依照调查准确、实事求是、权属清楚条件下,依法给予确定林权,以保护好林权者利益。

4.2.6 拓宽渠道,多方筹措

积极探索拓宽投资渠道,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采用政企合作、乡企合作、银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方资本融资,采取政府贴息贷款、优惠税费、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多方筹措,使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实施能有资金保障。

4.3 充分依靠先进科技,确保快速和健康发展

4.3.1 重视科技,加强培训

要充分依靠省内外科研院所林业、农业、牧业、渔业等强大的科技力量,邀请林业专家到现场传授先进营林科技知识,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术交流、管理及培训工作,注重速生丰产林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3.2 多种模式,建议推广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将各种农作物或禽畜与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形成平面镶嵌或立体配置的结构,成为一个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生产体系[7]。采用该模式,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作用,提高劳力、财力、肥力和土地的利用率,木材收入和农作物收入累加比单纯农业或林业收入要高出近一倍。主要模式有:林农间作、林果间作、林桑间作、林渔间作、林药间作等经营模式,该模式在广汉市丘陵区已经出现,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议推广采用。

4.3.3 推广技术,改善环境

研究表明,速生丰产树种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单位生物量对水、肥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树种。要保持和改善立地环境,推广造林新技术,例如:采用地膜覆盖节水、配方施肥、容器育苗、ABT生根粉、保水剂浸泡等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改变垦作方式,加强林地科学施肥,营造混交林,避免林地肥力下降和其他生物量减少。

4.4 认真贯彻落实规划,促进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到2020年,广汉市要实现林地总量、森林保有量“双增长”的目标,必须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694hm2的林地和556hm2的有林地面积[5],这些面积不仅要追加申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还要依靠交通道路和水系绿化建设,特别是主要交通干道两旁和江河两岸的绿化建设。因此,广汉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广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广汉市通道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沟渠水系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和《广汉市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意见,采用营造多层次的中密度株行距混交速生丰产林、风景林,逐渐形成壮观的通道和水系绿化。

参考文献:

[1]韦希勤.我国速生丰产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林业调查规划:第35卷,2010(5):115-118

[2]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S].2004

[3]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速生丰产林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培训资料[Z].2010.

[4]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Z]. 川府发[2007]48号.

[5]广汉市林业与园林管理局,四川省林科院.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Z].2013.

第5篇

关键词:国有林场 “十二五” 发展思路

1 国有林场“十一五”发展状况

国有林场林业产业重点发展了红松果材林、中草药种植、山野菜开发、食用菌基地、养鹿驯养、林蛙养殖、森林旅游等建设项目。主营业收入19.4亿元;森林旅游业接待旅游人数4500万人次,其综合收入150亿元,其中直接收入30亿元,门票收入5亿元。国有林场职工自营经济蓬勃发展,全省国有林场职工从事自营经济人员5897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34%。从事山野菜、食用菌、林蛙、鹿牛羊等经营项目达80余项,产值8.5亿元。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职工收入,安置了富余人员再就业,保持了林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质量不高,效益较差,人造板原料林基地的保障程度不到30%;

2.2 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2008年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1%;

2.3 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我国林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

2.4 国有林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4.1 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

总的看,职工自营经济发展是初级的、松散的、落后的。首先,思想观念上还存有一定的误区。少数基层单位领导和部分职工对发展自营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部分林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责任心不强,部分职工对自营经济认识不高,“躺在森林资源身上等饭吃”现象仍然存在,“国有民营”的思想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职工依赖林场生存现象还比较突出。

2.4.2 地区发展差距大,进度缓慢

全国之间有差距,本地区之间有差距。南方的国有林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快些。存在着徘徊观望,畏首畏尾,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发展步子不大。职工自营经济规模不够。大多数自营经济户仍局限在小打小闹、分散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例如辽宁,全省182处林场,现有在职职工17178人,从事自营经济人员5897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34%,还不到一半。本省的林场之间相比,发展仍不平衡,辽东地区发展比辽西北、辽南地区快些,有的林场甚至是空白。

2.4.3 缺乏技术支撑,服务不到位

职工自营经济服务体系滞后。由于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立项、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产供销服务公司的作用发挥的不够。 加快推进职工自营经济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使自营经济真正成为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主产业,成为扩充全局经济总量的基础产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我们林场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不能很快解决,缺乏名优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场不畅,视野不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3 国有林场“十二五”产业发展思路

3.1 国有林场产业经营指导思想

国有林场林业产业经营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方向,牢牢把握生态与产业是林业发展的一鸟两翼主题,仅有生态的林业是不完整的林业,林业产业是林业发展的动力和依托。以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建立新型多元的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既要立足森林资源,又要抓好新产品开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多种经营,避免单渠道、单品种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单一经济,以增强国有林场经济实力和增加职工收入为宗旨,提高国有林场的整体效益。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题,始终坚持兴林富民的宗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在林业产业建设中起标兵、示范、骨干作用,努力建设森林资源良好、产业发展优化、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职工生活改善、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林场。

3.2 国有林业产业经营指导方针

根据国有林场产业工作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顺应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加快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基本方针:坚持国有林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坚持严格加强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和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坚持以场情和林业特点为出发点,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按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林区特色经济,走“小而精”,“大产业”,“名牌战略”的发展路子;坚持科学管理、科技支撑为基础,着力加强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实现国有林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管理科学、民主和谐、职工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3.3 发展建设主要任务

3.3.1 中幼林抚育。要加大中幼龄林抚育力度,提高森林抚育管理水平,改变中幼龄林抚育欠帐现象,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森林质量。

3.3.2 低产林改造。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森林集约经营水平,注重林地与树种的科学选择,提供政策保障,促进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

3.3.3 大径材培育。不断改变林木生长密度,改良树木生长环境,选择立地条件好、林分质量高的落叶松、红松、油松及阔叶树林分进行大径材培育。

3.3.4 珍贵树种发展。根据当地自然气候土壤条件,整合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种植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北美乔松、五角枫等珍贵树种,发展面积11.3万亩。

第6篇

1蔬菜产业开发现状

1.1开发成效

近年来,成县以“大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蔬菜生产的重点乡(镇)已由原来的城关、抛沙、店村、红川、小川、索池等6乡(镇)24村增加到10乡(镇)百村,全县集镇所在地都已有商品蔬菜生产,特别是大蒜生产已由川坝河谷地发展到浅山丘陵区。二是面积、产量和产值同步增长。2009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7 200 hm2,总产量达到10.625万t,商品量达到7.65万t,总产值达到17 326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83.8 %、63.3 %、64.5 %、162 %。三是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外销优势品种不断出现。目前全县种植的蔬菜已达到28个大类240多个品种,紫甘蓝、木耳菜、空心菜、西兰花、美人菜、塌菜、油麦菜、生菜、佛手瓜、丝瓜、苦瓜、菜薹、彩椒、瓠瓜等名、优、特、新蔬菜已在成县示范种植,打破了过去单一种植大路蔬菜的格局。外销优势品种有绿色大蒜,地膜早熟洋芋、拱棚早春水萝卜、莴笋、甘蓝、大白菜、菠菜等。四是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棚室蔬菜栽培面积达到807 hm2,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4733 hm2,比2000年分别增加266 %、163 %,由于栽培设施的不断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打破了蔬菜生产的季节性限制,绝大多数蔬菜产品由过去的季节性栽培变成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商品蔬菜周年生产、常年供应的格局初步形成。五是蔬菜多元立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蔬菜多元立体种植面积达到4 045 hm2,一年“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的大中小拱棚蔬菜667 m2产值达到7 000~11 000元。一年“两种两收”、“三种三收”的地膜蔬菜667 m2产值达3 800~6 500元,立体种植面积和667 m2产值比2000年增加近一倍。六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起步良好,初具规模。2005年店村大蒜顺利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索池大川、店村大寨、抛沙乐楼无公害大白菜、大蒜、甘蓝生产基地顺利通过产地认定。

1.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成县蔬菜产业开发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蔬菜生产发达地区的水平、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富民强县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蔬菜缺乏拳头产品、效益不稳定。全县蔬菜产品中真正形成规模起支撑作用的是大蒜,不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对外仍然缺乏竞争优势,开发层次低,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效益不稳定。而且,大蒜品种退化严重,品种结构单一。二是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应用覆盖面小,电热温床育苗、滴灌、渗灌、反光膜、遮阳网、防虫网使用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三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后环节薄弱。在蔬菜产业开发上还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销售环节仍然处于少数大户自贩自运自销的初级水平,形成不了产业链条,缺乏对产业的拉动力。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差,服务功能不强。表现在:(一)蔬菜主产区民间服务实体和专业研究会较少,没有很好地开展活动,村社级还处于服务体系的断层,致使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不到位,生产盲目性大;(二)蔬菜销售市场规模小,设施差,管理不规范,蔬菜产品外销渠道不畅。

2蔬菜产业开发思路

成县蔬菜产业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投入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建设大蒜为主的8 000 hm2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以大棚为主的保护地设施栽培和多元立体高效种植模式,积极引进名、优、特、新蔬菜品种,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强化蔬菜安全监测管理体系,加强运销队伍建设,扩建蔬菜销售市场,大办蔬菜加工、贮藏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开发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3蔬菜产业开发对策及措施

3.1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蔬菜产业开发的档次

今后县上应加大对蔬菜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为蔬菜产业开发提供可靠的保障。一是充分利用扶贫、水利、农业项目建设资金,加快蔬菜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基本条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和对产地的保护意识,配置先进设备,更新栽培手段,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

3.2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进程,提高蔬菜产业的技术含量

一是继续引进筛选适宜成县栽培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二是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积极示范推广遮阳网、诱虫板、补光增温等新型设施栽培技术。推广高效栽培模式,改进蔬菜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电热温床育苗、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和效益。三是改良大蒜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对当地鲜食主栽大蒜品种成县早蒜、成县迟蒜利用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进行脱毒、提纯复壮、恢复种性;引进试验示范蒜薹产量高、品质好,蒜头大(蒜茎5 cm)、瓣数少(6~8瓣)、耐贮藏、符合出口标准的脱毒大蒜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大蒜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品,争创知名品牌。

3.3健全生产监管体制,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肥料、农药的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比例,增加腐熟的有机肥使用量,生产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产品。二是完善检测组织机构,充实检测技术人员,增加购置检测仪器,对全县蔬菜市场上市的蔬菜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生产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4改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规范市场管理

在蔬菜产业开发上,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运销、市场各环节的管理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功能,推行市场准入制和以质论价保护政策,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引进行业经济人,建立一支比较稳固的蔬菜营销队伍,外联市场,内连基地,实行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同时采用微机上网等先进手段,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切实解决蔬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为菜农提供准确可靠的生产和销售信息。三是强化蔬菜主产区产销协会的指导管理功能,切实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信息服务,保证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四是在完善和规范现有蔬菜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在城区新建蔬菜批发市场,扩大完善店村、小川、抛沙等蔬菜批发市场设施、规模,扩大蔬菜重点产区的集散地,各方配合,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建立保护机制,吸引外地客商,确保流通。

3.5建立投入风险保障机制,有效化解蔬菜产业风险

以信用联社、农业银行为主的资金投入主体要适时足额安排扶持蔬菜生产的贷款计划,并按菜农生产需求及时兑付贷款,以解决菜农生产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险公司开设蔬菜自然灾害保险种,增强生产大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数字音乐 音乐版权 在线下载 发展路径

一、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概况

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在《2007数字音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营业额达到了20亿美元,在音乐市场营业总额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1.1%增长到10%。IFPI预测,到2010年全球音乐行业销售收入中将有25%来自数字音乐。而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更为乐观的预测是,2010年数字音乐市场收入将占音乐唱片市场总收入的40%左右。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近几年来也从无到有、增长迅速。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认为,2005年到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47.4%,2008年有望突破81.4亿元。

虽然近年来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在线音乐市场为例,调研机构iResearch的数据显示,美国2005年在线音乐销售量为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74.5%,2006年继续增长至8.8亿美元;而2006年中国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仅为1.13亿元。因此,探询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其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于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在线音乐市场的版权问题尚未解决

盗版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在中国7200家音乐下载网站中,仅有10%左右获得了唱片公司的授权。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MP3,唱片公司的音乐在网络上被无偿使用。为此,唱片业和互联网产业之间因为版权纠纷而官司不断。2005年,国内最大的免费音乐下载网站之一音乐极限(省略)接连被新力、华纳等多家唱片公司告上法庭。2006年初,百代、索尼BMG、华纳及环球等唱片公司百度MP3搜索服务侵权。2007年3月,因认为侵犯自己著作链接权,全球四大唱片集团旗下的11家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将雅虎中国的经营者――阿里巴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赔经济损失550万元。

2、正版音乐网站利润微薄

就国内在线音乐网站的发展而言,为数不多的正版音乐下载网站的获利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盗版行为挤压了正版音乐网站的盈利空间。二是音乐网站的分成较少。据了解,正版音乐下载网站所得收入除了要分给网络运营商15%~20%以外,剩余部分还要与唱片公司对半分成,网站只能获得最终盈利的三至四成。三是网站的支付方式成本较高。原因在于许多消费者对费用较低的电子支付方式仍存在较大的安全性担忧,大多数用户目前是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网站为此要向电信运营商缴纳15%左右的费用,这无形中增加了网站的负担。

3、在线音乐付费消费的习惯尚未形成

尽管目前国内日益重视版权保护,但是用户多年养成的在线免费听歌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通过网络免费下载音乐依然是近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艾瑞咨询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通过互联网直接下载或收听音乐的用户达1.19亿人,但付费用户仅有150万左右。新浪网的最近一次调查则显示,仅有7.26%的人接受音乐收费下载服务,逾九成的网民更愿意接受包括正版或者盗版在内的免费视听服务。

另外,国内音乐可供商业化的内容不多,用户缺乏数字音乐网上购买和支付的电子商务体验等也是导致付费下载面临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目前并不指望用户付费下载歌曲,而是希望通过免费的音乐服务,分享由巨大人气带来的广告收入。

三、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思路

1、加强音乐版权的保护力度

(1)版权保护是数字音乐市场取得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全球范围来看,2006年全球合法音乐下载的数量达到了7.75亿首,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89%,网络上提供正式下载服务的音乐数量已经接近400万大关。因此,虽然免费下载成为近期潮流,但正版音乐的付费下载仍将是未来在线音乐市场健康运作的基础和主流。据统计,2007年,美国在线音乐市场的主要收入将来自于付费下载,比例可能高达82%。新浪和五大唱片公司目前正在评估收费下载业务的可行性,以期进行付费下载方面的尝试。

(2)产业环境方面,近年来中国打击盗版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重视“版权”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收购唱片公司、签约歌手、买断歌曲版权等方式由服务提供商(SP)向产业链的上游――内容提供商(CP)转变。可以看出,数字音乐下载服务正呈现出逐渐规范化的趋势。而一旦版权问题得到解决,数字音乐,尤其是在线音乐将顺理成章地成为网站的下一个盈利点所在。

2、打造数字音乐生态链条

数字音乐的浪潮正在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网络运营商、音乐服务提供商、唱片公司、电信运营商等应加强合作,在共同壮大产业的同时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唱片公司与互联网企业由对抗走向协作的结果是,唱片业和互联网络实现“双赢”:利润不断遭受盗版侵蚀的传统唱片公司不再单纯依靠收费下载获得盈利,而是通过免费的互联网传播来加强歌曲的影响力,带动其衍生产品(如铃声、演唱会)的销售,并由此牢牢控制住数字音乐的内容生产环节;门户网站借机进一步打造网络广告平台,并有望扭转无线业务持续下滑的趋势。百度继2007年初与EMI百代合作之后,又于2007年7月宣布与滚石唱片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就是很好的范例。根据协议,滚石授权百度使用其所有华语歌曲,供网民在百度MP3搜索上免费试听,而滚石和百度将为试听页面设计广告位,并对广告商的赞助进行分成。通过广告受益的唱片公司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内容,这些高质量的内容又保证了巨大的网络流量,继而对广告商产生更大的吸引,如此建立起一个健康有序的音乐产业“生态链条”。

3、完善网络平台,重视内容资源

搭建成熟的在线和无线网络营销平台,形成成熟的收费渠道,利用强大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是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当前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规范以及3G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音乐随时随地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在线音乐和移动音乐将呈现紧密融合的状态:用户通过手机听音乐,通过PC来管理音乐和进行交互。新浪乐库的推出,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用户在免费享受视听服务的同时,可以便捷地使用手机铃声、彩铃、IVR等无线音乐服务进行歌曲下载。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数字音乐在无线和在线上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但数字音乐服务不能再仅仅着眼于挖掘音乐文化内涵之类的高端应用,加大正版曲库的数量,方便用户注册,提供音乐、资讯、社区等多种服务,加强网站在web2.0方面的表现等简单、易用、经济的在线音乐服务将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4、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内,数字音乐行业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洗牌。因此,除了以新浪乐库为代表的“免费视听+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以外,数字音乐产业链中的参与各方还应努力探索既符号中国数字音乐发展阶段,又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多样化商业模式。而在线音乐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其他服务,如手机、游戏、博客、即时通讯等有效地融合,将音乐平台网站、社区网站、娱乐门户网站、唱片公司、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等有效整合,以形成明确的盈利模式。可资借鉴的商业模式如:与电视传媒、唱片公司等结盟,网络公司直接介入原创乐坛,开办原创音乐大赛,推出代表公司形象的网络歌手,发表原创音乐的A8模式;将数字音乐与博客或聊天工具捆绑,付费会员可以在博客上或聊天过程中收听歌曲,使用背景音乐,与聊友共享歌曲的腾讯模式;数字音乐与电子杂志结合,唱片公司借此宣传、发行正版曲目的电子杂志模式;与华纳音乐、索尼BMG等唱片业巨头,华友世纪、掌上灵通等大型SP,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手机终端企业合作,采取免费体验、多首歌曲打包收费、和唱片公司联合发行单曲促销的中国联通模式;将广受用户欢迎的社交网络、博客网站等转换为数字音乐商店,通过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带动音乐“粉丝”从其个人网页上传输音乐,再通过歌曲后面放置的购买按钮,使每个粉丝成为一个音乐零售网点的扁平化“自动销售机网络”模式;等等。

四、结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4430万人。在互联网的各种功能中,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这三项代表性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都很高,其中又以收听或下载过网络音乐的网民比例最高(达68.5%)。数量庞大的潜在音乐受众群体,无疑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当务之急是顺应时展潮流,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路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7.

[2] 艾瑞市场咨询:2007年中国在线音乐简版报告..

第8篇

[关键词] 茶叶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19-01

森村乡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东南部。境内山青水秀,千峰竞壑,常年云雾缭绕,绝佳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产业是该乡最富特色、最具潜力和最有作为的优势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2年,全乡茶园面积9740亩,茶叶总产量300吨,初级品总产值达2500万元,综合产值700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超过2000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6.8%,占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4%。

一、存在问题

1.茶园基础条件较差

该乡大部份茶园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展的,由于建园基础差,管理比较粗放,亩均茶叶单产约30kg,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目前只有18%左右,远远低于浙江、福建等茶产业发达地区,不仅导致茶园综合效益低,而且影响了茶叶质量和机械化管理。

2.企业竞争力弱小

目前,森村乡境内还没有一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4-5家家庭作坊式企业,由于企业底子薄、起点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短缺,生产加工、产品包装、市场销售配套不完善。产品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3.市场销售相对滞后

大多数茶叶企业管理和生产加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少专业营销人员,在市场开发方面缺乏长远规划,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营销工作做的不够,广告宣传投入非常有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大,市场销售相对滞后。

4.企业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思想保守、小农观念意识严重等原因,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家庭式、小作坊式经营,营销方式落后,产品结构单一,在茶叶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他们已深深感到力不从心,企业经营感到越来越吃力,无法抢抓各种有利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对策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

茶叶一直是该乡最富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茶产业更是一个集农、工、贸、商、旅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产业,茶业经济所涉及的领域既广又深,抓好茶产业发展意义深远。森村乡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良好的发展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长期积累的茶文化底蕴。随着各级政府茶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森村乡茶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景。全乡上下首先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制定前瞻性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到茶业既是一产也是二产、三产。茶产业是一项富民产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朝阳产业和健康产业,与我们的事业、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做大做强茶产业,符合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2.多措并举,壮大企业,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茶农,是茶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调动一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壮大茶企业。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帮扶支持,包括在土地、用工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在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安排;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申请专利,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积极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得到巩固发展,切实发挥纽带链接作用,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3.开拓市场,打响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品牌作用越来越大。品牌是旗帜,是市场创新的动力源泉,没有品牌就没有形象,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要针对品牌宣传软肋,积极抢抓各级政府相关茶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措施,强势开展对外宣传、展示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在茶叶主销区上海、山东、北京、合肥等地进行展示、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强力招商,激发活力,不断做大做强茶业经济

要将茶产业招商作为全乡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强化目标考核管理。要切实提高招商质量, 不断创新领导招商、定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等招商形式,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时时都是招商阶段,事事都关招商大局”的招商意识。努力破解招商工作中贷款、用地、用工等难题,将有限的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等资源优先向好项目、大项目、快项目倾斜。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干部队伍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诚招商、以诚服务,真正在全乡上下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稳商”的良好氛围。

5.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稳步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做大做强茶产业,茶园是基础,质量是保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等采取多种方式,重点抓好低产茶园综合改造、良种茶园发展、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立体生态恢复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为抓手,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严格投入品监管,全面实现茶叶无公害、绿色、有机化生产。

6.培养人才,增强动力,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家族式企业在创业初期,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是困扰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企业负责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招揽人才、培养人才。政府对企业聘请的高端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文化人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鼓励。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村两委、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浙江、福建、云南、贵州等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形成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创业培训等民生工程项目,批量培训企业骨干、村组干部和种茶大户,为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袁先安 . 感受山东茶业发展 打造舒城茶叶产业 [J]. 茶业通报,2006(02).

第9篇

一 、陇川县蔬菜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蔬菜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毒重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陇川县新兴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2011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25775亩,其中连片专业种植面积1800亩(其中章凤镇400亩,景罕镇200亩,陇把镇200亩,城子镇200亩,王子树乡200亩,户撒乡200亩,清平乡200亩,护国乡100亩勐约乡100亩)。按全县平均亩产量1.2吨计算, 2011年全县蔬菜产量30930吨,实现产值61860万元。与前几年相比,陇川县蔬菜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 、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分散、盲目性大,单产低

由于受农户生产生活困难,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陇川县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较少,大棚蔬菜规模较小,全县仅有大棚蔬菜面积500亩左右,部分农户只是搭建简易大棚进行蔬菜种植,没有把蔬菜当作一个产业去经营,致使蔬菜产量较低。

2.栽培方式简单,产品上市时间集中

陇川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量充沛,年极端最高气温35.7℃,历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冬季气温较低,年极端最低气温-2.9℃,加之近几年以来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现有栽培方式不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多数蔬菜品种不能错开生产,致使蔬菜上市时间比较集中,不能延续销售,因此价格波动比较大,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

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

菜农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势单力薄的菜农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最终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陇川县缺乏蔬菜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致使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和水平远远落后。

4.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作用相对较弱

目前陇川县虽然有7个蔬菜专业化组织,但是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在种子的选配、技术的培训、管理服务与统一销售方面,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菜农盲目生产,销售不畅,菜农的经济效益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5.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有效监控蔬菜产品质量

我县种植蔬菜的方式主要是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由于少数菜农文化素质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使用农药、肥料等不当的行为,因此蔬菜产品的质量还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我县地处边疆,财政困难,陇川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健全,不能有效监控蔬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6.缺乏冷链设施、储运瓶颈效应突显

缺乏储存蔬菜的冷库、恒温库和运用冷藏设施运输蔬菜的车辆。目前,随着蔬菜保鲜要求的提高,蔬菜的储运和运输对温度都有特殊要求,因储运不当而造成蔬菜损耗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蔬菜产品供应时间,致使蔬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从而影响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 、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前景

1.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打绿色品牌创造了条件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陇川县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无霜期292天。同时,我县工业生产滞后,环境污染小,现代农业起步晚,受化肥、农药及工业的污染程度轻,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现有耕地50余万亩,其中:灌溉水田23.8万亩,望天田3万亩,水浇地0.3万亩,旱地24.3万亩。坡度在18°以下的宜农旱地有12万亩,土壤类型以红壤、红黄壤、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因此能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3.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陇川县蔬菜产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县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省、州、县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蔬菜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一是通过争取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陇川县蔬菜大棚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二是种植区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走上了发展无公害蔬菜之路;三是随着陇川县蔬菜合作社经济实力、运作能力的增强,陇川县蔬菜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4.国内外市场的拉动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进入21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按照此增长幅度计算,全世界年均增加蔬菜消费4000多万吨,到2015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2.8亿吨。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国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蔬菜消费在不断攀升,国内市场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新增6000多万人,按每天人均消费1公斤蔬菜计算,将增加蔬菜消费2190万吨。二是消费呈现多元化格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国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入营养健康型,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同时,高收入家庭对安全、营养、保健蔬菜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因此,蔬菜产业发展在国内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前景看好。

四、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针对陇川县蔬菜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到陇川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从陇川的实际出发,以德宏州加快“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大新品种引进示范力度,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健全完善蔬菜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新格局,走出一条适合陇川县情的蔬菜产业化发展路子。

五、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为确保陇川县蔬菜产业顺利发展,成立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办公室负责研究和制定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领导小组职责是:一是督促落实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外蔬菜生产及市场动态,为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规模,有规模使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产业化,因此,蔬菜产业开发的首要之举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扩大规模发展蔬菜种植。一是要集中在章凤、景罕、城子、陇把、户撒、王子树等乡镇建设蔬菜基地0.5万亩左右,实现规模上的最大化;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蔬菜种植,不搞一刀切,逐步形成坝区主要以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为主和山区主要以叶菜类、根菜类、块茎类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布局,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三是要结合实际,采取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粮(蔗)菜间作、粮(蔗)菜套种等形式多样的种植模式,提高蔬菜种植规模。

3.增加对蔬菜产业开发的科技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

一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推行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活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服务送进千家万户;二是要狠抓菜农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三是在蔬菜主产区加强蔬菜科技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四是依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解决蔬菜产业开发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4.大力发展蔬菜专业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市场,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一是要把蔬菜产业初具规模的章凤村、户弄村、景罕村、城子村、保平村、王子树等村率先建成蔬菜专业村;二是在蔬菜主产区重点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的服务职能;三是依托陇把、景罕、城子、户撒等乡镇集贸市场,发展农村蔬菜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不断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拓宽销售市场。

5.引进、兴办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只有通过企业,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进或兴办一户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一个产业,就能致富一方百姓。因此,千方百计地引进或通过招商引资、筹措资金,兴办1~2个蔬菜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蔬菜,让农民种植放心、收入稳定。

6.推进科技创新,促进蔬菜快速发展

一是要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二是要重视农业科技的开发研究,重奖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三是从政策、体质和利益上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从事科技承包或领办科技实体,促使技术人才向产业开发流动,以此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7.加快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产品的形象和质量。打造品牌对于陇川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需要,因此,我们加快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要搞好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产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二是要抓好蔬菜商标注册,让产品有名有姓,在市场上受到法律的保护,受到消费者的信赖;三是搞好蔬菜产品质量监测,从蔬菜源头到产品产出严格按照国家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监测,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保健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在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重点扶持章凤千亩设施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9.建立生产、流通风险基金制度

每年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做蔬菜生产和市场流通调节风险基金,在生产受到严重灾害影响和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启用风险基金,对重点环节给予补助,正常年景未启用风险基金接转下年度积累。

10.切实加大市场蔬菜储备能力

按照“多条腿”走路的原则,在扩大自产蔬菜规模,加大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合蔬菜储备机制,扩大市场蔬菜储备的规模和能力,关键时段将储备蔬菜投放市场,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人民生活对蔬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陇川县2006年~2011年蔬菜产业发展总结.

[2]陇川县2011年农情统计.

第10篇

一、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利条件

作为中国农业生产大省,四川在利用和开发生物质能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生物质能源原材料。例如,四川甘薯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16%,在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利用甘薯进行燃料酒精的生产无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四川还是油菜籽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年产菜籽110―13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以上,油菜籽在榨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酸化油正是进行生物柴油生产的廉价原材料。

据估计,四川的野生麻风树有16万亩以上,近年来人工栽培面积也有15万亩以上,这些麻风树是生产生物柴油极佳的原材料,且对保持环境、水土和植被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此外,四川的畜牧业和川菜餐饮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动植物油脂废弃物,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可将其变废为宝,生产出生物柴油。

在四川农村中大规模、集约化的禽畜饲养每天排出大量的禽畜粪便,将其用作沼气生产的发酵原材料,可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最后,四川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充分开发生物质能源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条件。

二、四川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尚处于积极的初期尝试。

经过多年的研发,四川省的沼气技术逐步成熟,已经高度专业化。现在四川农村的沼气建设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渠道募集资金,构建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在技术上已实现在农村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沼气供给系统。

四川发展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材料依赖于不属于主粮的甘薯,现在四川的甘薯生产燃料酒精项目主要是进行甘薯育种栽培和小规模的燃料酒精生产。由中石油与首都国际投资集团合资的首佳能源已在甘薯上投资了200万元进行育种开发。

四川对于生物柴油的开发工作处于初期。四川省政府通过与中石油签订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确定了建立10万吨利用麻风树生产生物柴油的规模。由于种植麻风树投资少、收益高,麻风树的种植很早就吸引了很多新能源投资资金的介入,包括一些外资。

三、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户为单位的沼气池建设,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也无法在将来利用能源交易市场将沼气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不利于该项目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是应清醒地认识到甘薯酒精的生产将受限于原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首先,现在四川的燃料酒精项目盈亏预算是以低粮价时代的甘薯价格计算的,粮食商品的涨价趋势、燃料酒精项目实施对甘薯需求的冲击,势必会对该项目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值得政府、企业仔细斟酌。其次,现有的甘薯生产酒精技术对水的大量需求将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排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产地的环境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最后,燃料酒精生产企业还必须应对我国油料零售市场的垄断格局和国家控制的成品油价格体制造成的不透明、不确定的价格波动,这些都增加了燃料酒精生产的成本。

三是生物柴油在四川虽已有小规模生产,但是受制于麻风树生长周期和废弃物的收集技术,以及外部的油价涨跌,这一技术还未充分发展。另一主要问题是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再就是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寡头垄断导致了有生产渠道,无销售渠道的问题。

四、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产业思路

(一)加强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的研发,发展具有四川特色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开发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优势体现在新技术的引入,新生物质能源原材料的使用,这个行业不是靠资金和劳动力的多寡推动的,若希望四川在今后能够相较其他省市具备比较优势,技术和人才储备是关键。也只有拥有充足的技术和研发实力,才能充分利用四川的自然禀赋优势,建立有本地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

(二)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系统集成和相关服务

现存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链过短,缺乏系统集成,上下游企业和农户脱节,整个产业链显得非常脆弱,下一步开发市场的思路应该集中在如何实现系统集成,提升和建立生物质能源开发各项环节的服务水平上。这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帮助和政策扶持,但主要应该依靠企业的自主、自愿投入。

(三)建立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四川发展本地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应该立足国内市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要有自己的技术、专利,要有能够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的决心。要学习其他省市开发科技产业的方法,建立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利用研发单位的集聚效应,增强知识和技术在研发者中的传递,才能在将来获得和巩固其领先地位。

五、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政策取向

首先,在垄断性的国内能源市场,国有石油公司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和影响力可以非常低的代价获得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权,他们无心进行新能源开发,甚至有动力阻止新能源开发企业对其垄断市场的冲击,阻止技术进步和能源产品的多样化。现阶段怎样协调垄断者和竞争者的冲突、引入竞争者,是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最大挑战,也是眼下发展生物质能源最大的瓶颈。

其次,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农业部制定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加以鼓励和支持。中央支农建设、农民增收的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和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政策,对四川利用自身地理、气候优势进行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开发也有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也推出了不少细化的政策鼓励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例如,《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发展实施方案》中关于新能源的扶持和四川的能源发展目标定位方针等。

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且技术要求很高的领域,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市场化的开发方式才是关键。如何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推进该产业的技术进步,这是政府应该主要关注的。否则,低层次地开发生物质能源这一高新产业,最终无法实现政府对该行业的期望。

第11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63-01

高新技术产业是杭州市“3+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杭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

(一)规模总量稳步扩大。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8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利税总额335.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与2005年相比,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增长90.86%,年均增长13.8%。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开拓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较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物联网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兴起;软件产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加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基本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区域布局,市、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统筹发展。杭州市主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5.5%,萧山、余杭和五县(市)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四)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杭州市着力打造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平台。江东工业园区首期11.29平方公里基本建成,江东新能源产业基地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临安青山湖科技城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论证,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全面动建。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杭州市加大财政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2.42%提高到了2009年的2.70%,达到137.59亿元。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强,目前杭州已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级136家,市级347家,市级以上合计501家。

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高速发展的基础。但总体上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国内先进地区甚至省内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产业引领作用不强;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度不高;“大”、“好”、“新”项目不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高端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创业投资亟待加强,中介机构还不发达。

三、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天堂硅谷”和创新型城市目标,以各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大平台建设为重要载体,以引进培育大企业、推进落实大项目为主要抓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全面推进杭州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点面结合、城乡统筹,着力推进“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尽早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期。

(一)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和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高新技术的主力军,成为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二)规模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贯彻落实“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顺应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培育发展潜力大、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产业带动性强的研究与开发、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新媒体、动漫游戏、工程总包、科技中介、现代物流、咨询培训等高新技术服务业,迅速壮大规模,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鼓励运用ERP、CRM、SCM、MIS等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资源、客户、供应链、经营管理信息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流程,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机械、纺织丝绸、轻工、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优势工业分层次推广应用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以高新技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劣性强的农业新品种,高起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加大对优质高产抗逆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杭州市下城区经贸旅游局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第12篇

【关键词】民间;文化;产业

一、在全球化市场发展大潮上行舟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主要的趋势之一,随着卫星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世界的文化流动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地球村”的概念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人类生活全球化的趋势。在这个全球一体化日益明显的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传媒工具的不断革新,为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放眼西方的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仅从其文化市场来说,不仅配置范围广泛,一些原来不属于市场流通领域的品牌、项目、创意以及意识形态等也列入了市场配置的范围。”[2]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其文化产业紧随美国全球化步伐,影响力遍布全世界。美国建国仅有200余年,历史文化乏善可陈,但美国博采众家之长,结合美国科技实力,在新型文化产业上大放异彩。美国好莱坞可以说是世界影视的天堂,吸引了无数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导演和演员,诞生了无数优秀影视作品。好莱坞的成功,其实正是因为它站在全球化大潮上起航。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等高新科技,并且积极吸收他国文化,用科技手段重新锻造,跟随全球化浪潮走向世界。好莱坞利用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影中尝试使用机械科技,推出了《终结者》系列电影,成就了施瓦辛格的同时,也因为站在时代最先进的落脚点而收获颇丰。时下最流行的3D电影流行大潮,也是由美国好莱坞拍摄第一部3D技术制作电影《阿凡达》带动起来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民间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民间文化财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不应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应该有全局眼光,树立全球化观念,在与世界其他各国文化的交流中打造我们的文化产业。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年来,中国宜兴的陶瓷艺术、苏州的刺绣艺术都已走出国门,畅销全球,并且在全球市场化的同时也不断革新自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我们应积极整合国内民间文化资源,将其整合成为产业模式,增加民间文化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遗迹、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境内更有多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在旅游业等方面具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在旅游业的开发中,要对旅游景点以及景区的历史典故、历史沿革、科考成果进行挖掘、归纳和整理,使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更加完美和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国家应注重古典文化产业的保护,提升民间文化知名度。

二、采用群体战术攻坚拔寨

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开始了同等地位的竞争角力。各行各业面临着国际市场上更大的风险和更强的竞争,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只有走产业集团化的道路。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来看,他们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如日本索尼公司、德国贝塔斯曼公司等。“美国的时代华纳作为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1989年由时代集团和华纳通讯集团合并而成,它在全世界拥有4200多家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院拥有商之一。2001年,它又与美国在线公司合并,建立了“巨型航母式”的企业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3]中国的民间文化产业要走出国门,发扬光大,也应走规模经营、集团运作道路。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组织尚未真正成型,民间文化产业还处在自由发展的松散状态,远没有达到规模化集团化。国家应多组建一些民间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规模扩张,增强民间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以高新科技铸造利刃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各个行业都开始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文化产业也正在与高新科技整合成为新的高新文化业态。美国等发达国家都积极谋求向数字化、卫星化的方向发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日本富士产经集团都开始了全面数字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民间文化产业要发展,也必须走信息数字化的道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开拓民间艺术品、民俗文化等民间文化产业市场,有效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步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流媒体。通过网络,制作完毕的电影可以直接由数字卫星信号传送到用户终端,不用再经过电影院发行拷贝,节约了大量资源。图书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收藏文献典籍,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利用电子媒介系统对图书内容进行储存、检索、阅读等。沉重的图书原本,通过信息媒介技术,只要一张光盘就可以拷贝过去,通过各类便携电子设备就可以实现在线阅读。其他方面的民间文化也可以走这样的模式,各种民间艺术皆可以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成信息数据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将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加以信息化产业化,集群经营,成为新时期的经济切入点。

四、走市场化创新路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文化产业发展导入了竞争机制,使民间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效提高了文化产业经营水平。当民间文化产品进入了社会市场,便不再是人们业余精神生活的消遣品,而是作为市场上的商品,受到市场规律制约和检验。民间文化产业要想追逐最大的经营利润,就要互相竞争,研制出物美价廉的优秀产品。市场性运作激发了民间文化产业的活力,促进了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民间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市场行情,将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同时结合各地实际行情,大力发掘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化资源,打造不同的民间文化品牌,坚持走民间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道路,这也是民间文化产业在新的时展的必经之路。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民间文化产业将继续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面对未来,国家应在政策上加以引导,资金上加以扶植,把目光放长远。同时国家应努力发掘培养民间文化人才,注重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化产业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欣欣向荣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军,丰收.浅述民间文化与民间文化产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1).

第13篇

关键词:坝上地区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目前,退耕还林的补助已陆续到期,从2008年起将停止补助,但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未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后续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退耕农民的生计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坝上地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宜提到议程上来,统筹规划,加以实施。

一、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退耕还林与封育禁牧削弱了本区的畜牧业

畜牧业是本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可以利用秸秆、牧草等廉价的资源,形成农牧复合的草产业。但坝上地区如康保县受退耕和禁牧的影响,2005年羊只数量下降到1999年的23%。农户可利用的公共草地被封禁。他们只能根据家庭现有产出的饲草料量确定养殖数目。

(二)农业乡镇无主导产业,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坝上地区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上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设施农业建设、马铃薯种植、食用菌生产、中药材种植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寻求适合坝上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但由于生产较为分散,并且规模偏小,难以做大做强,真正对农牧业生产有带动能力,辐射面广的项目几乎空白;且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产品和工业品集散地、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使现有种植业无法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形不成整体经济效益。

(三)新培育的后续产业覆盖面较小,带动农民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足

后续产业的覆盖面对于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至关重要。错季蔬菜和马铃薯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的脱贫,尤其是山区、丘陵区的坡耕地,粮食产量很低,而作为块根作物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收成。但是目前培育的后续产业辐射面还很有限。坝上地区的甜菜种植面积达17万多亩,其范围也仅限于张北县,而在真正需要退耕的山丘地区却难栽种。

(四)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后劲不足

河北省实施退耕还林的工程县大多属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和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而现阶段国家又没有用于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专项资金,导致个别地方对后续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

二、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渠道

为进一步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坝上地区各级政府应竭力挖掘i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参与等新机制,推行饲草业――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制药模式,并以此吸引一批枸杞、中药材、畜草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坝上地区进行产业研发。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退耕后群众的吃粮问题

近年来,坝上地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37万亩,使大面积原来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变成了林地、草地,粮田面积不断缩减。为了确保退耕后群众的吃粮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坝上地区各县政府应把增加单产,提高总产作为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采用先进的喷灌、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推广地膜穴播小麦、集流自然降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旱作农业技术,培育抗早、耐盐碱等性状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应用高效、低残留或无残留的新型农药和肥料,全面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提高单位而积产量,实现粮食高产稳产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二)积极推广退耕还药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坝上地区分布有甘草、麻黄、柴胡、秦艽、知母、沙参、黄芪、当归、苁蓉、党参、板蓝根、枸杞等多种中药材资源,具备种植中草药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推广种植中草药,发挥中药材的产区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服务、资金倾斜、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地种植中药材,把该区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坝上地区发展后续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必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并能够有效阻止沙化进程,使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坝上地区经济建设和失地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三)积极实施退耕还草模式,大力发展以紫花首蓿为主的饲草业

种草养畜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和保证,广大农村应充分利用旱平地、沟坝地、坡耕地,建设以柠条为主的灌木饲料生产基地。大兴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红豆草等牧草种植业、饲草加工贮藏业,在为舍饲养畜和工业化养殖提供优质饲草的同时,种草户也可从中获取收益。饲草的贮藏加工是北方冬春季节养殖业的必要基础,应有计划地引进开发饲草贮藏加工技术设备。建立饲草加工企业,基本解决坝上地区剩余鲜草的加工和冬季牲畜的饲草问题,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以拉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四)依托饲草资源丰富优势,培植发展畜牧养殖业

退出的耕地一部分用于发展高效牧草产业,走以草兴牧之路,同时调整畜牧结构。大力发展舍饲生态优质畜牧业,大力发展圈养舍饲奶牛、寒羊、波尔山羊,不断扩大家庭养殖规模,逐步形成饲草基+养殖户+龙头企业的养殖格局,为退耕后的失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公司+农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提升传统农业,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区域发展基本形成甜菜、蔬菜、马铃薯、甘草、枸杞、柠条带和牛奶生产区等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应在以甜菜、蔬菜、马铃薯、燕麦和肉食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立食用菌、甘草、柴胡、枸杞、柠条生产基地。推行饲草业-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和中药材-制药模式。

三、促进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培育后续产业的宣传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不能指望通过这一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吃饭、生产和致富等所有问题。退耕还林为的是让陡坡耕地退出耕种,国家给予补助,推动退耕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种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来某个时间砍树。要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宣传,让基层干部和退耕农户都明白,5-8年以后,国家不再补助钱粮了。要帮助基层干部和退耕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增加收入。

(二)确定选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

运用生态学、区域经济学、产业布局学等理论,确定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各县区按照比较优势,构建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区域互动关联的产业分工,从而增强区际合作和发展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贸易依存度和更大的产业规模。

(三)扩大退耕还林后继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政府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民间资金以及外资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争取更多的国际机构、组织的援助和帮助,扩大退耕还林的投资来源,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企业运作,公司化管理和参与,提高工程质量和实施成效,既解决公司原料问题,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解除退耕还林农户的后顾之忧。

第14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产业;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要结合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促进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1 内蒙古有色金属(铅、锌、铜、铝等)产业发展总体形势

1.1 已探明的铅、锌、铜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

内蒙古地域辽阔,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近年来,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地质找矿成果显著,勘探开发潜力较大。“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重点在北山成矿远景区、阿拉善成矿远景区、狼山—大青山成矿带、多伦—赤峰成矿带、二连—东乌旗成矿带、大兴安岭中南段成矿带、德尔布干成矿远景区、梨子山—鄂伦春成矿远景区区域展开有色金属的地质勘查工作,其中,大兴安岭中南段,被国家列为重点找矿区域[1]。截至2010年,内蒙古已探明铅矿基础储量301.12万吨,锌矿基础储量588.89万吨,铜矿基础储量365.93万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公布的全国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品基础储量,内蒙古铅矿基础储量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铜矿基础储量仅次于江西、锌矿基础储量仅次于云南均居全国第2位[2]。内蒙古共有7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因此,内蒙古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1.2 有色金属产量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有色金属产量持续增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内蒙古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75.99万吨,其中铅产量1.92万吨,锌产量21.84万吨,铜产量21.08万吨,铝产量129.69万吨。内蒙古10种有色金属产量在全国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十六位上升到第四位[3]。2009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产业企业达337户,比2005年增加19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 173.4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1%,比2005年增加956.71亿元。有色金属产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 133.4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达117.5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4倍和3.37倍[4]。

1.3 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铅、锌、铜等有色金属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加工为重点,优化有色金属矿山开发结构,严禁低水平建设,重点建设了包头铝业生态工业园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霍林河煤电铝一体化工业园区、赤峰市红山区工业园区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新建并改扩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企业。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铅、锌、铜等有色金属产业主要集中于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一带,骨干企业主要有内蒙古银都矿业、赤峰金峰铜业有限公司、赤峰金剑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厂、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等。内蒙古铝产业主要集中于包头和通辽地区,主要企业有中铝包头企业、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随着有色金属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蒙古正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探采冶炼加工基地。

2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条件与思路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从总体形势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促进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应进一步探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主体思路,首先有必要对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分析。

2.1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2.1.1 优势条件

首先,内蒙古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按照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论,明显的资源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它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通过集中生产本地区具有相对资源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往来,交易双方都可以节约资源,获得最大收益,并且要素禀赋也是规划产业分工布局的重要因素。其次,内蒙古的区位优势也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初,韦伯提出的工业区位理论认为,费用最小的区位是最好的区位,影响产业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运输成本和生产密度[5]。内蒙古的铅、锌、铜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赤峰地区,赤峰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同时接受东北和京津唐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内蒙古的铝产业主要集中于包头和通辽二市,包头地处黄河沿线和京包兰铁路区域,通辽地处东北、华北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交通运输都极为便利。最后,内蒙古具备发挥铝电联营的产业组合优势。一方面,内蒙古具备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电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充足的电力供应可以为铝电联营企业提供稳定的动力支持;另一方面,内蒙古又是国家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铝产业应加强与煤电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构建“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而实现能源与资源加工的高效组合,促进资源密集型产业低碳化发展。

2.1.2 制约条件

第15篇

摘 要 产于我国湘赣两省南部少数山区的山茶科油茶树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其种子含油30%以上,可供食用、润发及调药,或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此外油茶树的茶壳、茶籽粕等可开发出多种衍生产品。同时,油茶林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大量种植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在国家大力倡导农业企业化和现代化经营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应结合区域资源优势,重视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把山茶油这一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成集种植、加工、养殖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湘赣山区 油茶树产业 市场推广

2012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化进程,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农业企业化经营技术、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已成为我国政府未来农业政策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将目光转向了潜力巨大的农村,以求利用农村的资源、劳动力、市场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如网易CEO丁磊投资养猪事业、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准备租赁江苏老家5000亩地种植无农药无污染的大米等。外资投行如高盛集团也分别入股雨润集团和收购双汇集团,正在试图控制农业从养殖到加工的整个产业链。联想集团于2011年10月任命陈绍鹏全面主持企业的现代农业业务。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我国植物油产品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用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更多地倾向于健康、绿色的植物油产品。目前我国国内食用油市场主要有外资企业益海嘉里的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国有公司中粮集团的福临门和四海品牌、山东鲁花集团花生油、上海佳格食品的多力食用油葵花油、重庆市油脂公司的红蜻蜓名牌, 广东省中山市的鹰唛食用油等,涵盖了国内食用调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菜籽油等多油种的系列产品。近几年来,橄榄油逐渐引进国内,因其大部分靠进口而且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市场普通消费者需求。

而山茶油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在营养价值方面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个百分点和1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1]。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和三甘酯含量指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NIH)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阿尔特米斯?西莫普勒斯博士把中国茶油定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健康和营养价值的食用油。此外,油茶树全身都是宝,茶籽榨油后的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还能通过粉碎来做生物杀虫剂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茶壳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加工处理后可做活性炭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材料,无论在食用、药用和工业上应用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2]。

二、湘赣山区油茶业现状

"东方橄榄是油茶,盛产地区在中华;阳光雨量山林地,江西种茶正适宜……”这是在江西广为流传的“油茶歌”中的句子。我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外,全世界的油茶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以南的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湖南、江西两省分布最多, 2010年油茶面积达3000万亩,超过了全国总面积的50%,年产茶油近20万多吨,占全国茶油总产量的70%多[3]。我国加入WTO后,茶油这一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因其健康、绿色的生长环境以及独特的营养价值,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青睐。在日本,茶油价格是菜油的7.5倍,因此茶油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开发潜力大[2]。随着近几年油茶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涌现出了湖南邦尔泰、苏仙,江西青龙高科、绿海油脂等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相应的茶油知名品牌,油茶产业总产值超过150多亿元。油茶产业已成为中国南方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3]。

三、影响湘赣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尽管油茶树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湘赣山区还没有完全开发利用,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油茶树种植分布散乱,仅限于各农户的自留山,没有成片种植,难以集中开发。其次,湘赣等地山区主要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山区缺乏劳动力,对现有的油茶树几乎没有管理,严重影响茶油产量。此外,多年没有更新种植,现在产果的油茶树大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种,树龄过高,产量下降。而新造茶林需前期投入5年后,第8年才逐步进入丰产,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同时当地交通欠发达,致使不少企业对投资油茶树产业犹豫不决。最后,对油茶树的综合开发利用现在主要在理论层面,局部地区的开发标准不一,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茶油的信心和山茶油的开发进度。

另外,当地传统生产加工方式也影响了油茶树产品的深加工。当地农户习惯自行采摘茶籽,以传统落后的方式压榨获得茶油,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加工,茶油出油率低且质量各家不一,大部分只供自家食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进入市场交易也仅限于当地地区。对于茶籽粕,农民只将其作为压榨后的废料,没有充分利用,部分茶籽粕用作取暖材料,也有用作毒鱼的原料,但都仅限于农户自家使用,几乎没有利用其价值。另外,对于茶籽壳几乎只用于取暖,油茶叶、油茶根、油茶花的药用价值,也仅限于农民以民间偏方的方式使用,没有统一科学的标准。

最后,生长于国内湘赣等地区的油茶树,具有大面积种植的基础,具备满足国内普通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但由于加工工艺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类似益海嘉里公司和中粮集团那样的全国性食用油行业老大。目前全国从事油茶产品加工的企业和作坊超过1,000家, 其中有厂房和企业架构的约有200家, 但像湖南金浩茶油、江西青龙高科等大型加工企业, 全国只有10家左右,整个茶油行业由于加工设备、技术不同,油茶质量不一,缺乏引入规范化和标准化体制,由于原料不足还存在争抢市场的现象[4]。

四、开发油茶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综合考虑政策、经济形势、行业背景及茶油现状,可以发现湘赣地区的山茶科油茶树具有很高的综合开发价值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开发油茶产业,能够有效开发山区具有巨大潜力的资源,加快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当地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农村、加快农业企业化经营的背景下,在外向经济转内需的经济环境下,当地政府应积极扶持油茶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其次,发展在湘赣山区油茶产业,能够有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解决外出务工引发的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同时,加快农村资源开发,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经济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当地城镇化进程,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最后,油茶树终年常绿,花果满枝,对绿化、美化环境富有独特的生态效应。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百年以上,油茶树一般栽后8—10年郁闭成林,既能增加油源,又可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它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据测定,在氟污染源200M处叶中含氟量达1000PPM以上时,还能正常生长。在污染区栽植2月后,1KG干叶可吸收硫7.4G[5]。因此,油茶树具有净化空气的独特功效。此外,油茶花色浓艳,既是观赏树,又是蜜源树。春夏秋有红果压枝,冬有花儿满树满山,清香横溢,美不胜收,可以带动带动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快湘赣山区油茶产业开发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国内经济通货膨胀、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对产业链控制能力及市场推广能力。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等大公司一直在争取控制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农业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如在稻米油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益海嘉里公司2006年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启动了粮油加工项目,通过给当地农户提供种源,订立收购水稻合同,通过深加工技术把水稻价值利润最大化,加工出水稻,米糠提炼出稻米油、活性炭等产品,米壳用来发电等,形成水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湘赣山区当地政府应吸取稻米油产业深加工的经验,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健康的茶油产业链经济,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力度,加快茶油行业加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一)产品研发方面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茶油产业,制定统一产业标准

目前在湘赣地区适合采用公司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与当地农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农户合作并签订收购协议,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将企业的盈亏与农户利益直接挂钩,甚至可以考虑参与股东分红,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另外,企业可以吸纳农民为公司员工,给予他们良好的福利待遇,培养农民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也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发展农业。在开展种植油茶树时,应积极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相应的灾害防御措施。同时注意分散种植区域,在一地遭遇灾害时,另一地仍可保证产品原料的正常供应。

通过地方政府扶持龙头企业,与相关研发机构合作,改变油茶树种质量差、出油率低的现状,繁育改良品种,建设产业化基地,提高茶油产品的深加工工艺,使得高新技术在茶油树产业迅速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地中海国家通过橄榄油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形成了标准化的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使得橄榄油占其国食用油消费市场的90%;并且通过开发日用、医药用、保健用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6]。因此,湘赣地方政府应给予油茶企业和农户提高专项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油茶树产业如从种植要求、采摘方法和时间、加工工艺标准、运输、储存、质量控制、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系统完备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真正形成茶油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市场推广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

首先,可以考虑推动当地茶树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油茶产品的消费。以当地古老的榨油坊为基地,发展观光旅游,同时开展体验式营销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江西南部山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很难见到榨油坊,其古老的榨油方法是客家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山里人依然沿用原始的工具,利用山溪的水流为动力来冲动木制的水车转动,用它带动一个大碾槽,将木梓或花生等油料碾碎。碾碎的料蒸熟后,打包成饼,放置在一个直径一米以上的树干做成的油槽内,用猛打木楔挤压的办法榨出油来。整个制作过程,凝结了当地农民的智慧,融入了淳朴的民风,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将生产山茶油的地区开发为观光旅游区,设农家院,旅游参观购物休闲度假一站式服务。游客可参观或参与原始的山茶油的压榨过程,并享用山茶油做的可口的饭菜,购买用山茶树、果壳等制作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包装好的成品山茶油。当下旅游业发展繁荣,如能将旅游与营销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事能扩大品牌知名度。

其次,湘赣地区对油茶的统一宣传不到位,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对油茶至今了解不多。如江西每年举办“蜜桔节”、“椪柑节”、“螃蟹节”、“茶( 叶) 博会”等,但是在油茶统一宣传上江西尚处于空白。不少当地绿色油茶企业也不重视对产品的宣传,对于一些高规格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参与兴趣不高,造成油茶企业在国内外品牌认知度较低的现象[7]。因此,当地政府可以每年举办“茶油产品推介会”,邀请业界、媒体和消费者积极参加,引发大众对山茶油的重视。与中国营养学会合作,以“更多营养专家选用和推荐的好油”为主题,引发社会和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关注与讨论;同时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机构举办各类讲座和专题电视访谈,讨论“食用油健康及行业标准”,推广“山茶油更健康”的理念,让消费者了解并喜欢茶油这类产品。 此外,要学习法国为保护葡萄酒产业标注原产地的做法,根据油茶树的原产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产品质量特性、加工制作方法等注册商标,严格区分品牌等级,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域保护制度,提高茶油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认知度,保护其市场信誉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六、结束语

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指出,我国食用植物油60%依靠进口,油茶产业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把油茶培育成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8]。因此,湘赣山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巨大的市场机会,紧抓科技研发和市场推广,和当地农户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推动山区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产业研发方面加快育种、延伸产业链和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在市场推广方面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旅游业和品牌标注原产地等方法,全力把油茶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农民创收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加云.基于茶油价值认知的消费者对茶油购买行为研究.福建农林大学.2011.4.

[2]龙忠于,王玉娟,陈永忠,张仁,杨小胡,伍利奇.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综述.湖南林业科技.2008.35(3):57.

[3]油茶产业发展纪实.从产业振兴到国家行动的升腾[.湖南农业科学.2010(18):57.

[4]张日清,王承南,李建安,汪灵丹,何方.关于油茶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经济林研究.2010.28(2):148-149.

[5]贺桂先,李林松,徐林初,高璜.油茶的生长特性及其功能价值.江西林业科技.2007(04):42.

[6]徐林初,左继林,查小华,龚春,赵松子.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经济

林研究.2011.29(1):180.

[7]杨少新,何俊海,丁建,张灿权.江西油茶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江西农业

学报.2011.2(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