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文学专题范文

现代文学专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文学专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文学专题

第1篇

教师教法依然以传统讲授为主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很长一段时期强调“史”的教学,因而教学上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除开老师讲得神采飞扬的情形,我们的现当代文学课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些讲解过于重视作品的史性与社会性,阐释过于注重“理”而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特性,使本该生动活跃的文学课堂变得毫无生气,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课时减少,学生不阅读的困境下,如何搞好现当代文学教学呢?笔者认为要根据现状来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文学课的学必须以读为基础,高职高专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重视文本阅读。与本科院校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同的是,高职高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高职高专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也应与本科院校的有所区别。与本科院校注重“史”的勾勒与理论的阐释不同的是我们应该弱化史的教学,而重视文本阅读的教学。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听几节课便可以获得,而是在一天天阅读的积累中提升而来。因而,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重视文本阅读,文本阅读是中文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注重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多阅读,以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现当代文学的热爱。另外,在文学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现当代文学是离我们最近的文学,它的审美经验和规范尚未成熟,需要在大量的文本阅读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现当代文学的现有评价有许多受到与之相随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在评价上存在误区,需要在阅读中重新认识。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某些政治色彩强烈的作品被高度认可,而很多艺术价值与文学成就更突出的作品则被忽视,对这些作家作品的重新理解、认识与评价需要充分而又稳固的阅读。大量的阅读能提高他们对文本最直接的感悟能力和辨析能力,学生能够借助文本进行深刻的形象记忆,通过读懂作品,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从而根据自己的直观经验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出作品的优劣,优在哪些地方,不足和缺陷在哪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教学目标,实现文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是在师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在互动的情境下,发生情感、认识的交流,随着学期进展,阅读与讨论次数的增加,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学生在阅读、表达和写作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整体提升。

文本阅读教学途径

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如何做好文本阅读的教学呢?以文本阅读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以文本阅读为中心的前提下,我们探索读文本、说文本、演文本“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读文本

读文本,即对文本的阅读。因为对任何文学作品的理解,都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作为文学的阅读者,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升华的实现,教师是无法替代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哲学解释学认为,“经典阅读就是在主体间对话活动中把历史引入文本,通过移情、体验、理解实现视野的不断融合和意义的持续构建与生成,使阅读和对话进入扩展主体自我认识和建构意义世界的良性解释循环之中。”[1]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读者与作家作品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在对话中了解作品,净化人格,升华情感。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读原著。当然,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很多,很丰富,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而言,要进行选择就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我们的方法是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便列出要阅读的书目以明确阅读目标,分体裁同,分年代,分阶段地列出阅读书目,用以引导学生读书的实践,同时,还提出了泛读与精读的读书方法,有些作品要求精读,对有些作品要求泛读,就这就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法。在确定了阅读目标与方法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分三步走。第一步,直观文本。在感觉和知觉中初步接触文学形象、意境,并开始有情感体验的初级阶段。就小说的阅读来说,从感受人物的形体外貌、言谈举止到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阅读时产生的情感与心灵波动等。就诗歌来说,则从对其音韵、色彩、景物的感受获得整体印象,并了解它借什么样的情景寄托什么样的感情。第二步,观看影像资料;在对文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辅以“影视观赏”。作为阅读的补充方法,给学生提供一种相对比较直观而又轻松愉悦的理解作品的方式。现当代的许多作家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比如《阿Q正传》、《伤逝》、《家》、《边城》、《死水微澜》、《四世同堂》、《陈奂生上城》、《红高梁》等。在影视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动感的画面等带给学生一种直观而又轻松愉悦的理解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文学作品,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原著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第三步,查看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在引导学生第一二步阅读时我们认为让学生无任务地原生态地去阅读,让他们找到阅读时带给自己心灵冲击的第一感觉,在此基础上的第三轮阅读,便是要更深入地思考。这时,老师把有关作家作品的相关材料、问题包括相关参考教材和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选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数据库、专业网站等途径大量阅读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从而形成对作家作品的更全面了解和更深理解。以对鲁迅《阿Q正传》的阅读为例。第一遍,初读文本,给学生印象最深的便是阿Q。瘦骨伶仃的阿Q,没有姓,没有职业,住在土谷祠里,有着很多可笑的言行:“我先前比你阔多啦!”“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儿子打老子”;了解了阿Q与王胡捉虱子比赛,捏小尼姑的脸,向王妈求爱的恋爱悲剧,“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革命”的观念到被杀等故事情节。在对阿Q言行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关于阿Q的整体印象,是一个愚昧无知而又自欺欺人的无业游民,从而产生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阿Q正传》,更加深了学生对阿Q言行的印象,比如阿Q摸小尼姑脸时的无赖,向王妈求爱时的落魄,到被杀前的懵懂,学生在感到这些可笑言行的同时,会产生一种沉重的心情,从而去更深地思考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话题“你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它在当时和现在给人们什么启示?”由此引导学生在自我有了初步感知和思考的基础上查找相关评论与资料,从而更全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解读阿Q。

(二)论文本

论文本,即围绕文本展开讨论。“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是教育过程中应当关注的。”[2]作为文学教育者,应该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可以在课堂中采取讨论的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志趣、知识储备不同,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讨论就是让学生就作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同学将个人化的理解借助课堂讨论这一平台,进行交流。在发言时,发言者本身会因为发言而印象深刻,而不同的同学从不同角度的发言,则会使学生在彼此思维的撞击中将对作品解读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既有感性的直观了解,也有深度的把握与理解。这不但能激发学生探求文学的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当然,课堂讨论不是无序的,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很重要。讨论通常可采取两种方式:随堂讨论与专题讨论。随堂讨论即教师在上课时有准备地抛出一些话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即兴发言发表意见。如当分析到《沉沦》时提出来思考“你认为《沉沦》结尾主人公跳海如何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给你什么启示?”当讲到徐志摩诗歌时,学生朗诵后即问“这首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收获?”当讲到骆驼祥子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话题:“你认为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虎妞这个人”等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总是看到学生思想的火花,经常会让我们想到一句话:“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就是要创造发现人才的氛围与机会。专题讨论法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的好方法,专题讨论会要有鲜明主题,主题过大过深或过易过浅都激不起他们思考的最大兴趣与热情。教师需提前布置难度适当有思考价值的专题,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信息,以分小组的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探究。讨论时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推荐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为该小组代表补充发言。这样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每个人的智慧与思想在有效的课堂里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如在《阿Q正传》的教学中,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对作品的创作环境、创作的影响作了介绍,然后给学生提出讨论的话题:“你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给你什么启示?”在这次的专题讨论中,大家争先恐后,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我们身上还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影子,这是国民的劣根性,我们要以此警醒,去努力克服它,不在自我欺骗中沉沦;有人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有它的不足,但他在困境中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天的环境下,每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有风雨挫折,在困苦挫折中我们要学会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不至被困难磨掉了前进的锐气;还有的人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精神胜利法”,要学习他乐观的心态,同时又正面现实,只有在挫折中正面现实并永保一颗昂扬向上的心我们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讨论中大家争论激烈,甚至针锋相对,不时闪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尊重学生个人见解,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穿透社会文化习俗层面触及个体生命的存在层面。这样,学生在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拓宽了思路。”[3]就笔者的经验来说,学生对每一个要讨论的专题都非常认真,每次都会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原来还有诸多潜能。引导学生一个个专题深究下去,积累一学期,一年下来,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至表达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是有限的,一学期我们只能选取教材中的几个问题来做专题讨论,但这样讨论带来的却是激发了学生对文学探究的热情,从而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了无限的课外。

(三)演文本

第2篇

传统园林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知识讲的透彻以便能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目的,但是由于进行实践活动往往很复杂,很难掌握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例如,在最近社会出现的各种高学位无经历的毕业生,都是因为在学习知识中追求理论的精确,而忽视了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因此,很难将这些实际问题具体解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过分重视和依赖老师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只是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并用成绩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却忽视了学生园林技能的发展,没有一个实践的空间。只是注重知识和理论的讲解,尽管理论知识很清晰,却没有使学生的园林技能形成。园林更注重的是操作,动手实践的能力,而非理论的要求。只是通过老师的要求,整体性地完成某一项任务,不断地使学生个性逐渐磨灭,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一样的思维,一样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的思维,怎么能够发展我们的技能,想多方面开展呢?最后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只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非实习现场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知识很丰富,能够通过理论去进行实践,但是过于死板,不懂变通,变得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繁琐化。因此,在园林的工作中就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只是变成一个靠书本工作的人。这些结果都是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厌学,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教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改变一下,来考虑学生的发展。

2园林专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究

“园林专业一体化”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为中心进行教学,将能力摆在首位,以理论知识为媒介发展学生的能力。我大体可将教学模式分为3个层面。

2.1理论知识的循环过程老师对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但是老师还是主导地位,对知识讲解,分析,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提醒并纠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阶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之后的阶段却体现出了教学模式的不同。随着课程的学习,老师要逐渐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一个引导促进者,把主体变成由老师变成学生为主体。知识由学生为老师进行讲解,老师则对学生讲解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不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惯性的思想,并因此影响学生以后发展。无论是第1阶段还是第2阶段都是很重要的,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体系之中成功进行的话,就很大程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把学生从课堂到园林的过程拉近。

2.2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新的教学模式核心的问题,必须为了这个问题而开展教学过程。在教学之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应用型理论知识,并经常将理论和实习的课程结合,体现园林一体化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讲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知识,对于那些有深度,难理解的内容可略讲,甚至是不讲。例如,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对园林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讲解,在技术层面上,新的技术和设备要及时为学生展示,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

2.3培养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传统模式的弊端,使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了,要重新调动积极性,就必须依靠老师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使学生实习期间好好地了解将来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管理类专业 现代学徒制

目前,人才培养知识难以习得、学生顶岗实践能力缺乏、企业资源利用不足等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此同时,招工难、用工稳定、劳动者收入、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这四者又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引入管理类专业,进行探索并实际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指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与技师联合传授的基础上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方式,它强调通过教师与师傅合作教学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培养质量,是一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企业和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1 “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主要的特征是:首先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立法保障、提供资金补贴和行政管理来推进学徒制。其次是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它要求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最后是企业专门机构参与学徒培训。国外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等。

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晚,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有待完善。同时,在相关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设方面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地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受教育体制改革和行业办学方向转变的影响,学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时,难以借助行业的力量指导和干预其人才培养活动。因此,我国要想进一步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逐步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与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更好地提升和发展自己。

2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起,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同相关企业合作,采用订单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如,2010年该校与广东雪莱特光电股份公司合作开设物流管理联合培养班,培养面向光电行业企业物流管理人才。主要操作模式是从大二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校企双向选择,结果选中了34位同学,组成了准学徒制的物流管理联合培养班。该班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毕业时考核合格者可转为正式员工。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工学交替式”的教学模式,把课程改变为每学期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在企业培训实习,培训实习期间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工资。实践证明,这种准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由于增强了企业的培训力度和“师傅”的责任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有针对性,极大提高了实习效果。而且,物流管理联合培养班的实践为该校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2012年,该校分别与佛山科勒有限公司、广东新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校企共同发动企业的员工报名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经过学校精心的考前辅导,结果有150人顺利通过考试被录用为该校学生,以企业为单位开办了3个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班级。该班采取以课程和师徒实训项目为纽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信息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专业交流与互动。该班于今年3月份正式开办上课,上课的时间、地点根据课程内容及学员上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佛山科勒有限公司班开设了具有行业特点的“制陶工艺”等课程,广东新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设了岗位需求的“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课程等。

3 高职管理类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中遇到的问题

高职院校始终以培养实用型职业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其办学宗旨和理念。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人才培养质量。仅以高职管理类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在学徒制的实行过程中,常因管理理念不科学、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保障措施等原因导致其管理质量低下,无法适应实际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需要。同时,受生源户籍、学生年龄结构、校企协同机制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高职管理类专业在探索和实行现代学徒制时困难重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的教育水平的提升。

4 对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高职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造,转变观念,摆正师生关系,增进专业交流与互动,以期尽早实现高职教学管理的转型。同时,在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联合政府和企业的力量,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 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作用

一直以来,政府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体制运行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引领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还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因此,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国家必须积极发挥其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作用,立足本地发展实际,逐步提升其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其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国家要鼓励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同时还要广泛了解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项目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家还要进一步调动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鼓励其积极参与进来,并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以保证企业从中得到实惠。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过程中遭遇了学校热企业冷尴尬,主要表现为企业参与度和认可度不高,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可以积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双赢之道,充分发挥各自专长,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4.2 选择专业

在进行专业试点选择时,高职院校必须综合各专业的特点,选择最优专业进行改革试验,以提升其试行效果。要想保证现代学徒制的试行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整合其现有资源,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管理保障机制。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类专业,现代服务类专业和先进制造类专业更宜作为试点专业,试行效果较好。同时,学校还可以对一些重点建设专业和专项资金扶持专业进行科学引导,以便高职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

4.3 逐步优化教学组织与管理

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类型,它综合了学校教育、技术服务、生产技术研究与企业培训的特点和优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在应用现代学徒制时,必须突出其职业特色,以职业教育规律为原则,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同时,高职院校还必须遵循全面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

5 结语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次伟大创新,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的一致努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之法,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2]苑大勇.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趋势研究:基于开拓者项目的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3]杨海存,夏金星.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4]孙志诚.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探索[J].才智,2014(09).

[5]谌莲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8).

[6]高葵芬.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院校试点的基础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