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畜牧业前景分析范文

畜牧业前景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畜牧业前景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科技;生产

平关镇地处贵州盘县西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宜林、宜牧地面积为8771亩,具有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平关镇海拨2060米,年平均气温为14.3摄氏度,气候温和湿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平关镇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关镇现养殖业主要从家庭养殖为主,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以“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习惯。在生产方式上不能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形成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者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品种改良,疾病的防治及饲养管理。这就使得生产成本较高,饲养饲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能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得到尽可能多的肉、奶、蛋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生产。

养牛以役用、多种牲畜深坑圈混养,全牧饲养为主,在繁殖配种上以野交乱配为目的,不能改变衰老死亡自然淘汰为适龄育肥屠宰肉食或出售。养猪养肥肉型一至二年的大猪,采用“呆架子”方式进行养殖,采用单一饲料饲养。对羊群不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对繁殖母羊不加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对春产羊羔在放牧的基础上不补饲精料,强化肥育使之不能当年出栏。不定期给羊群进行预防注射和投药驱虫。在养鸡上专养老品种本地鸡“长寿鸡”,粮食囫囵撒养,不能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二、平关镇畜牧业存在问题

由于平关镇大部分行政村都远离城镇,造成人们生活文化素质的落后,信息不灵、人口增长过速、土地贫脊、栽培、养殖、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现实条件下,畜牧养殖必然走向恶性循环。农户把各种家畜深坑圈混养,牛、羊用全放牧、干粗料饲喂,猪以肥肉型、吊架子后催肥为主,这样生产成本相对提高,造成养猪不挣钱,养牛为耕田的意识;各种秸杆内、藤薯类饲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饲养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养殖方法为主,要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认真地推广“四良、四改”三提高。各种淘汰的种猪育肥后都是卖给屠户,进入市场,大部分效益被别人拿走。信息不畅,生产产品不与市场接轨,经济效益差。

三、平关镇畜牧养殖前景分析

虽然平关镇在养殖上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为:政策优势。我县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市场优势。平关镇与云南接壤,平关镇农村养生猪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5%左右,65%的市场被川猪、云南大河的新品种猪所代替,应通过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我镇拥有占年产30万吨的大型煤焦化厂和洗煤厂等各种货场,需求量大,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对外可向云南省出境。资源优势。我镇剩余劳动力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情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竟争优势比较明显。平关镇是农业大镇,具有充足的秸杆、块根、块茎类饲料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四、平关镇畜牧业发展对策

按照盘县提出的把建成贵州省畜牧大县要求,实现年存栏大牲畜35万头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采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行政服务等措施,加快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

平关镇现具有种牛品改点到为3个,年平均配种新品种黄牛350头左右、猪品改点7个,存栏能繁母猪1049头,年配种率达96%左右、羊品改点4个。我镇现引进新品种,种羊200只、能繁母羊3200只,现配种率达87%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7个。当前要重视对各场带头人和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在推广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户搞畜圈改造,科学饲养、人工管理、防疫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当地农民能掌握对品种的鉴定,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的操作,劣种淘汰等常规技术的运用,使农户真正学到并能规范应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

2、建立专门从事防疫工作队伍。根据盘党发[2003]28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村级畜兽医人员,专门从事本村的治疗、疫病防治、统计、疫情监测等工作事项。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平关镇村风防疫队伍,又使畜牧部门与村一可以随时联系,便于掌握各村畜禽发展动态,有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畜牧发展规划。

3、改变深坑湿圈饲养为“畜、沼、厕”三结合建干平圈饲养。改变一至二年杀大猪为养七、八月杀“小猪”。

平关镇只有畜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畜牧业打造成为实现全镇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 肉品卫生. 2003(06)

[2] 方琳.乡镇如何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06)

[3] 杜学勇,刘朝旭.河南畜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10)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畜牧业;应用现状;前景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但是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畜牧业发展大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传统产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行业的时间比较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主要运用在档案信息记录、饲料配比率计算、模拟系统设计等比较普遍。在养殖场地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对畜种的生命体征状况能够进行及时的检测,使养殖场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规范化。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的产量盈亏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分析等,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育种的数量、饲料配比量等都进行严格的把控[1]。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畜牧业养殖者思想比较传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相应的信息计算管理知识和技术,不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第二,相应的信息技术设施价格贵,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有的养殖户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根本不能够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使得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中受到了限制;第三,国家政府部门缺乏重视,对相应的畜牧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不足,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2.1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计算是一种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2],将其应用到畜牧业中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就奶牛来说,把这一计算应用到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奶牛的饮食状况、产奶总量等进行监控,对养殖人员合理的饲料分配,疾病的防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扫描技术运用到养殖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更新技术,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降低养殖风险发生几率,促进畜牧业养殖的精细和智能化发展。

2.2建立溯源体制,保障食品安全

所谓的食品安全的溯源体制,指的是各类食品在销售时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畜牧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餐饮等环节)中,都要经过严格的监控和管理[3],使得所销售的产品具有安全性。这一体制的建立,可以使管理体制变得更加规范,弄清管理的职责范围,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通到市场,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以猪肉为例,在对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给每头猪挂上耳标,也就是仓库管理系统,保证其和数据库中记录的猪的种类、数量、健康程度等相符合,能够方便对猪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测。猪被屠宰的时候,应该将原有的耳标换成GSI标识,再将收集到的每头猪的情况记录到相应的管理系统中。将在猪肉售卖的过程中运用GSI标识方便对该食品的流通方向、存储状况等各类信息监控和管理。在食品售卖的过程中,购买者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对食品的供应和销售状况进行了解,实现溯源。

2.3互联网+,更新传统畜牧业体制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互联网+”纳入进去,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传统的畜牧业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实现商品的交换,是电商必须要完成的,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畜牧行业的电商工作,一定要找准合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盲目定位,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和谐统一,再利用微信、淘宝等作为食品流通的途径,减少营销所需的资金投入。另外,还应该找准食品发展的特色,深入挖掘产品的内涵,树立品牌形象,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利用合适的平台,满足消费者实际的需要,将互联网和畜牧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3结语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畜牧业发展体制上的创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在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畜牧业相关的养殖和生产工作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分析,将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递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实现畜牧业的发展更新。因此,科学化、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是促进畜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杰,董庆土.甘南州传统经济模式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草业科学,2015(8):65-67.

[2]张继英,师守祥.甘南生态经济建设支撑体系研究(五)保障体系分析[J].草业科学,2014,20(6):79-81.

第3篇

1.1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作为我国优势的农产品,畜产品的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畜产品对外出口的量不断升高,但是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其饲养的动物往往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标准或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到了加工行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1.2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疫病防治难度大我国畜牧业专化程度较低,采用的饲养方式也比较分散,无法有效的防治疫病的传染,疫病在防治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传统的饲养方式对长的变化感知能力较差,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及时的抵御风险发生,对整个产业的波动控制能力较差,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3畜牧业产业链没有形成畜牧养殖产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多数在没有组织的形式产生,基本上都是以农户为主要单元独自经营,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很少,或者干脆是一些孤立存在的产业部门,产业链不集中根本不能集中发展一个地区的畜牧产业,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畜牧业由数量向着质量转变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推广畜禽产品良种,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是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关键。最近几年,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是总体的质量却不尽如意,其很难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自身在市场中竞争能力较弱,为此,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良种推广下功夫,使畜禽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证整个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2畜牧业由耗粮型向着节约型转变目前,很多家庭养殖的动物多数以猪为主,牛、羊的养殖比重比较低。家禽养殖以鸡养殖为主,养鹅数量不多,研制结构比较单一,而且猪、鸡、鸭养殖多数以粮食和配合性饲料为主,对粮食的消耗量比较大,投入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除了猪、鸡、鸭其他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力发展其草食性动物养殖对于降低粮食消耗,节约成本,满足人们对草食性动物的需求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2.3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发展养殖思路,采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当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在农民群众中积极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水平,集中发展养殖大户,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取更多的资金,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向农民群众和养殖户积极的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这个合作社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建立相对稳定和集中连片的生产集体,积极的培养动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市场中树立品牌,更好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4畜牧业由低效率向着高效率转变目前,我国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还不是很高,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显著影响到了我国畜牧业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生产策略。首先,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选育优良的品种,并及时的进行推广;其次,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进一步加强防疫检疫工作力度,将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而提高养殖户专业素质轨道上去,从而保证畜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