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7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并深入学校及课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局域网和互联网等)越来越多地对课堂教学产生着重大影响,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正悄悄地发生改变。如何使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产生最大的收益,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在此,笔者结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做了一些尝试,认为:只有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凸显信息技术的三性,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既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就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一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第一,对于教师而言,交互性的发挥主要是在教学过程的备讲辅改考等教学环节上。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之一的网络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网络的成熟与使用,使不少教师正在悄悄地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互联网、电视、报刊等)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还有些教师干脆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教案、课件、试卷等,或者让网友直接传输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些方便快捷的方法大大地节约了传统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教师从一些简单机械甚至单调的、传统的、抄写式的备课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监测中去。有些地方还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集体备课体现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对于学生而言,交互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学生和计算机的互动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为: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已有知识结构,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充分利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间的互助、讨论、评价,学生们自主的搜寻资料、分类整理、测评练习等,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够让学生上机查找所需的资料;或者由于生多机少的矛盾,不能让其充分利用;还有的由于思想的保守,只看到网络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就干脆禁止学生使用,这些也削弱了信息技术交互性的发挥。
二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要注意信息技术刺激的多样性
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学习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其获得所有信息的94%。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变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更符合人们学习的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录音功能,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小说戏剧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功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在诗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再现诗歌的音乐美,强调学生的听觉效果,把诗歌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中去,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散文的教学中,音画配合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散文的语音美和情感美。
三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动和发展”。
网络化是信息技术的特点,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又一特点。信息技术的网络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有利于建立一种开放型的教学环境。网络教学一般有局域网和互联网两种,如目前各个学校建成的校园网,就是属于局域网,而互联网是涉及整个世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成将是对传统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冲击和革新,使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家庭化和社会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师讲课面对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班级,既可包容传统的教学单位,也可能包容更大或更小的教学单位,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和延伸。学生学习的也不再是课本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听自己班上的教师讲课,还可以从外校名校的教师身上得到指点,课内和课外也融合为一体,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网络性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在变化,语文课程势必要更新。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三大特性,才能让语文课程永葆青春与活力,永远立于时代的前端,才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38-01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栋梁之才,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整合。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堂教学的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是建立在有限时间和高效率学习基础上的,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好的学习效果,将课堂的学习成果最大化。“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上,即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容量范畴下,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教育影响,不仅完成有限的课堂任务,同时对学生自身的品质进行了培养和锻炼。”高效课堂把时间、教学任务和学习效果进行了统一融合,用最少的教学资源消耗,完成最大的教学收益,以最自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最高质量的学习效用,让学生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已有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师生之间愉快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态度、道德品质、个人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的锻炼。
一、明确高效课堂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学习为根本
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坚持,要保证高效课堂的乐趣性,学生需要的是快乐学习。
(二)平等对待学生,保证人人学、人人会
高效课堂的另一大特点便是更富有公平性。高效课堂坚持的是差异教学,而不是差生歧视,在高效课堂上没有歧视,没有好坏学生的区分,在高效课堂上只存在着学习差异,存在着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教师会带领班级的学生一方面拉近差距,一方面发挥不同学生特点的“亮光”。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能者多学,勤者补拙,不让学生有掉队的现象发生。
(三)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转变,以往教师的训斥在这里不会见到,以往的苦学在这里也见不到,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老师放下了师者的架子,学生与老师成为了朋友,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此。学生学习上没有了教师思想上的“胁迫”,更有动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会发现老师没有那么可怕,课堂没有那么恐怖,师生的课堂关系像是老朋友交谈一样;老师不再使用“必须”、“只能”这样的词语,更多的建议性词语将学生的课堂地位进行了彰显,让学生满怀激情迎接接下来的学习。
(四)促进学生个体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热情不同,特别是小学的学生,注意力无法专一很是常见。这很容易造成“差生”的产生,即一些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但是在高效课堂上,“差生”一词基本远去,因为在这里不会存在差生,差异性教学和整体教学在这里进行了融合,学生个体可以得到锻炼发展,而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更是拥有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可能性。
(五)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同等时间内,完成原有教学多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有限的r间内达到高效率学习的目的,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同等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成最多、最高效的学习任务。高效课堂带给教师和学生互动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学生生活的情境。例如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见过或没见过的图片通过幻灯片来展示,让学生感叹的同时,对本课充满期待。以邮票的齿孔作为课文学习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进一步介绍邮票的齿孔来历。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内心渗透,会让学生产生“原来如此”、“和我想的一样”的想法,将学习与学生的周边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
(二)备课分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备课上,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足功课。高效课堂的整体计划制定要在备课中完成,特别是分层教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适合的课堂预案,将一个具有弹性的教案拟定出来。同时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分组计划,使得备课内容符合不同小组学生的需要,而备课的内容则需要跨越不同程度的孩子需求。
(三)检查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情,布置有效作业
教师需要先检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样的写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延伸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思维,更是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文字能力。
[关键词]把握合作特点;突出学生主体;打造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享知识资源和思想方法,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笔者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听课学习,特别是认真观察老师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整体来看,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以王强老师的一节课为例,在课堂上老师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的反映不能令人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经过总结我觉得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分组不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不全:学生在合作前缺乏独立思考: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会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优生在合作中处于主宰地位;合作时间不足;教师缺乏有效指导;评价不全等。
针对我们教师上课中的问题,我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呢?经过反省思考笔者总结出两点,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为此,我和同事们进行了时间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老师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