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

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风温肺热病护理实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进行肺风温热病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它由患者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以减少住院天数[1]。本科于2011年开始对风温肺热病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现对其在风温肺热病护理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风温肺热病100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病科分会肺热病治疗指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26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31岁。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肺热病中西医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治疗和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如下:

入院第1天:护理常规,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

入院第2-4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5-6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9天:日常生活和情志护理,出院前宣教,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10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饮食调护,出院随访宣教。

1.2.2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医疗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护

理方案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时间、检查项目、步骤不做统一规定。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personality group (n=43) and routine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atients' admissions.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patients in personalit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care. The visiting time, first aid time, admission tim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the success rates of transport and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isit time (49.1±15.8) s, the first aid time (19.2±5.7) min, and the admission time (2.15±0.31) h in the personalit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94.2±21.7) s,(38.6±6.1) min and (3.03±0.37) h,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Personalized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care

心肌梗死是常?的一种心血管危重病,多种因素均会致使急性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障碍,心肌在长时间缺血的状态下会导致心肌部分坏死,且由于急性心梗发作机制较为复杂,病情急,极易出现坏死,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我院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院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个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4.1±5.7)岁,常规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4.2±5.6)岁。所有患者的接诊症状均为腹部不适、呼吸困难、大汗以及胸痛,且满足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o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前往现场,详细检查患者全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行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发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表征施以常规抢救措施,主要的措施为吸氧、镇痛、建立静脉通路、抗血凝以及扩张血管,部分患者伴有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应对症处理。

个性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①及时出诊:制定妥善的出诊规范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当接到急救电话时应简明询问相关情况,及时派车前往,到达现场后查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②急救护理:在进行急救时,医护人员应当保证环境安静,严禁患者剧烈活动,部分患者胸部存在压榨性疼痛,因此在给药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平缓情绪。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帮助医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额外的通路,奠定后期药物治疗的基础。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和检测,预防并发症,针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将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在案。③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较急,且疼痛剧烈,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救和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用言语和动作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急救动作快速准确,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充分信任医护人员。④转运护理:患者的病情被稳定且得到一定缓解后,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中进行深入治疗,在正式转运到医院前,应与患者的监护人或家属进行适当沟通,如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等,在患者家属和监护人的同意下才能够转运,且应在达成一致的第一时间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通知院方进行接待患者的相关准备,指导患者平卧,不要移动,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对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密切关注,抵达医院后,院前抢救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详细情况介绍给交接医生,如患者病情、体征和症状等,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后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相关文献表明[5-7],急性心梗的临床死亡率较高,且预后不佳,此类情况与院前急救有紧密的关系。有数据显示[8],急性心梗患者在未入院的情况下死亡概率高达45%,因此必须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传统的院前急救更多的关注点在急救措施方面,如预防并发症、抗凝、镇痛、建立静脉通路和血管扩张剂等,而忽视了院前急救护理[9-11]。本研究个性组患者在原有的院前急救基础上,强化了护理措施,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

第3篇

R47关键词:心理护理;CT增强扫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77-01

CT是一种现代化检查方法,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比如诊断快速、准确性高等,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被临床广泛采纳及应用。为了使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在清楚病灶范围及结构的基础上使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便应用了CT增强扫描[1]。但是,CT增强扫描对于一些患者还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在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抽取了12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12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2.6±2.1)岁;腹部检查48例、胸部检查36例、头部检查22例、颈部检查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检查部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64排螺旋CT作为CT机,由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生产,并配套相关仪器,包括CT高压注射器、碘海醇注射器及100毫升注射器等[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根据CT增强扫描术进行,扫描前需禁食4小时,同时做好患者病史及过敏史等方面的询问工作,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监测,待扫描之后,需指导患者多饮水,以此使碘的排泄更加便利;若有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扫描前心理护理。在行CT增强扫描之前,需做好患者脉搏、尿量及血压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并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了解,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肺功能障碍及肝肾损害等。护理人员需疏导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行CT增强扫描的积极意义,指导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进行屏气,以此起到配合扫描的作用。主动回答患者的疑问,在增强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使患者能够接受CT增强扫描。

(2)扫描中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行正确卧位,在注射对比剂之前,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对于存在焦虑、抑郁及恐惧的患者,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教会患者放松心态,静下心来张口呼吸。护理人员需注意自身口语的亲切及和蔼,以此避免触动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3]。对于患者心里的疑问,需积极回答,以此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在注射对比剂时,操作需熟练,并对患者进行细心观察,看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另外,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如果患者害怕打针,需鼓励患者坚强、勇敢,在穿刺过程中动作需轻柔及准确,以此使穿刺成功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3)扫描后心理护理。在完成注射之后,需做好和患者的交流工作,若对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发生呕吐、恶心及心慌等过敏反应,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扫描后,需表扬患者,以此使患者克服对CT增强扫描的恐惧感等。扫描后,需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通常在候诊室需休息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若期间无不适应症,便可出院[4]。若患者有不适应症,需采取对应的措施,以此使不适应症得到有效解除。另外,需指导患者多合适,以此使药物排泄得到有效增强,并减轻毒副作用。

1.3判定标准

临床判定指标包括:(1)不良反应及伪影发生情况,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呕吐、恶心及心慌等;伪影是指由于移动造成图像有伪影现象出现[5]。(2)参照高春荣[6]等作出的标准,采取问卷调查法,设百分制,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四个等级,即为:①非常满意:≥90分;②满意:76~89分;③一般满意:60~75分;④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伪影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例伪影、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8例伪影、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伪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3.讨论

CT增强扫描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比如使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能够更加明确病灶范围及结构,最终起到提升诊断准确率的目的[7]。但是,由于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通常伴有焦虑、担心及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并且在诊断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一些过敏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心慌及全身发热等。显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诊断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在实施CT增强扫描前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研究重点提到了心理护理方法,包括了扫描前心理护理、扫描中心理护理及扫描后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了解到行CT增强扫描的好处,同时消除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扫描,进一步保证了扫描的准确性。蔡淑娴[8]等抽取了18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90例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9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及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组研究抽取了12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伪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于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明确患者心理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及伪影的发生率,进一步为诊断准确性的提高起到保障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艳梅.浅谈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3,02(31):6633-6634.

[2] 付航.张向怡.欧慧.陈晓娟.张胜.刘铸.探析对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2):80-83.

[3] 向世兰.高万春.石虹.宋玉莲.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02(16):2510-2511.

[4] 丁洁鸿.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18):3627.

[5] 赵利英.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09(15):1963-1964.

[6] 高春荣.CT增强扫描患者诊疗中心理干预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15):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