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病危护理标识范文

病危护理标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病危护理标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病危护理标识

第1篇

1 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的背景

2005 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明确要求各级卫生机构,要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4]。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工作压力大,工资不高及工作缺乏积极性和挑战性等因素导致合同护士流动性大,离职现象明显。据2009年9月统计我科护理人员结构:N4护士占护理人数的17.6%,N3护士占护理人数的19.6%,N2护士占护理人数11.76%,N1护士占护理人数的51.04%,2008年后护士学历提高,85%以上为大专学历,其中一部分为本科学历及研究生学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增强,按照年资分层已不能满足护理管理需求,科室领导不断更新管理概念,调整管理思路,以达到稳定和发展护理专业队伍、培养专科人才的目的,创新了护理人才队伍层级管理的体制,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与分层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2 方法

2.1科内全体护士会议,提出护士分层及岗位目标管理构想及计划,征求护士意见,沟通解释达成共识。

2.2建立护理人员组织运行体系 建立“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组长(带班组长)―辅助护士”为框架的护理人员组织运行体系。

2.3制定各层次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岗位职责

2.3.1任职资格:护士长2名,由护理部考核任命;护理组长2名,优秀护师,在本科室工作3年以上,优秀者可适当缩短年限,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组长5名,另设夜班带班组长8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3年以上,表现优秀、月考核成绩突出者可适当缩短年限;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有较高的沟通技巧,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带教能力。由于年轻护士比例大,责任护士由1-3年护士担任,每名责任组长带1―2名责任护士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辅助护士任职资格:国家注册护士;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学理论,初步掌握护理程序理论和应用原理;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满一年的护士。

2.3.2岗位职责:详细制定各个岗位职责及流程。护士长分别带领一个护理组,负责行政管理,指导护士工作,规划发展方向,检查护理质量等事务;护理组长2名,分别负责每个护理组的护理重点、难点,病房安全、安静,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助护士长落实病房质量控制。责任组长的主要岗位职责:全面掌握小组患者的情况,检查护理措施及医嘱落实情况;负责病区护理记录书写及质量检查,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并签名;对疑难危重症患者及时观察、随时记录,检查、督促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做好下级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责任护士岗位主责:负责所管辖患者的所有治疗、健康宣教、检查安排及生活护理。辅助护士岗位职责: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所管辖患者的基础护理。

2.3.3聘用方式: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的选拔方法为竞聘上岗,每年一次;自愿报名-科室考核-民主测评-护理部考核。年资低的护士在相应岗位半年内考核表现优秀,可竞聘高一级岗位,通过考核者可被聘用。各班次按照组织运行体系只可顺行上岗[5],即责任组长可上责任护士的班,责任护士不可上责任组长的班。

2.4根据各个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护士长进行目标考核。不能完成工作目标者降级使用。

2.5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绩效工资分配实行奖金系数+工作量+出勤率+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护士奖金系数=工作年限系数×50%+岗位系数×50%。

3 结果

3.1护士的反应更积极。高年资护士认为护士分层管理使其工作更有目标,平台广阔,工作有价值感、成就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护士分层及目标管理模式;3年左右的护士在临床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更有动力学习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为迈上新的护理岗位积聚能量;低年资护士在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的指导下成长更快。

3.2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通过调查神经内科护士2009年3月―2009年8月及2010年3月―2010年8月,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统计2009年和2010年的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从78.50%提高到 85.72%,护士感到使用自己判断的机会从58%提高到80%、得到患者及家属赞扬的机会从72%提高到89%,使护理人员感到工作价值的实现和成就感。

3.3病人满意度提高。通过调查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2010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由92.5%提高到95.8%,随着该模式的完善与延续,2011年1-7月份满意度为97.4%,并且患者对护士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升明显。

3.4获得医生的认同。医生反映护士反应病情更及时,抢救配合在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的指导下更到位。

4 讨论

4.1 引进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护士潜能。实施竞聘上岗、岗位系数与年资系数相结合,工作岗位不拘束于工作年限,既维护了高年资护士利益,减少了高年资护士流失,也对高年资护士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促使高年资护士必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够激发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使低年资高能力的护理人员有机会突破以往按资排辈的晋升观点,担任更重要的护理岗位,在科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护士工作热情得到很大的提高。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充分发挥指导和带教作用,为科室培养护理人才。

4.2护士责任感增强,成就感提升明显。实施分层和岗位目标管理后,科室有了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能够清楚的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按护士实际工作情况公正地评价, 工作地位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使护士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肯定,赋予了每个护士价值感、归属感和进步感,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护士的流失。

第2篇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2~78岁,平均52.4岁;病程3个月~3.5年,平均6.5个月。

临床表现:46例中咽喉部异物感或咽痛30例;呛咳或咳嗽11例,以慢性咳嗽为主,常在夜间平卧入睡时发生,骤然从深睡中惊醒;胸闷、胸痛、喘息5例。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X线胸部正位片或胸部CT均正常。

诊断情况:本组误诊为慢性咽炎30例,慢性气管炎11例,哮喘5例,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疗效欠佳。46例胃镜检查均示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级法[1],A级26例,B级12例,C级6例,D级2例。46例根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所见及治疗结果,确诊为GERD。

治疗与转归:46例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及促动力药物治疗。具体方法:第1周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莫利5mg,每日3次,硫糖铝片1.0,研细调成糊状,每日3次,同时嘱患者床头抬高15cm。第2周雷贝拉唑改为10mg,每日1次,莫利同前,停用硫糖铝片,治疗3天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减轻,治疗3周后,全部病例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1个月后复查胃镜正常。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除典型烧心、胸骨后不适、反酸等症状外,部分患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以咽部不适、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的GERD误诊为呼吸道疾病共46例。

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或黏膜损伤。该病在西方国家患病率10%~30%,并发症发生率30%左右,又有癌变风险,因而备受重视。亚洲国家的患病率为5%~1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5.9%[2]。

本组病例提示对临床上反复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反复咳嗽、咯痰、喘息、气短、胸闷症状,尤其夜间发作明显者,经相应治疗疗效不佳,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详细询问是否伴有消化道症状,并行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以明确诊断。

GERD导致上述不典型症状,其原因在于:①胃酸、胆汁反流物致反射性咽高压及反流物刺激咽后部黏膜造成黏膜充血、水肿,以及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延长,故造成咽部不适及异物感,易误诊为慢性咽喉炎。②研究表明,食管黏膜存在酸敏感受体,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因炎症而暴露的酸敏感受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提高气道反应性,以及反流物被吸入呼吸道直接对黏膜的刺激损伤导致出现呼吸系统病症,如支气管炎、哮喘样发作、吸入性肺炎等,故临床常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3]。

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人日老龄化以及肥胖者增多,加之部分人生活不规律,抽烟、嗜酒及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GER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本病症状可有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涉及不同部位和不同系统,鉴别诊断涉及心、肺、五官、口腔各科,加之病程迁延,症状扰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各科临床医师重视[2]。对于基层医院由于无条件开展胃镜检查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我们认为可给予诊断性试用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和床头抬高15cm等治疗1周,如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本病诊断一般可成立。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9-373.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不良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如用药差错、护理措施未执行或延迟执行、执行口头医嘱等,还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意外事件,如各种管路滑脱、院内发生的压疮、坠床、跌倒等。2010年1~12月,对我院47个护理单元无惩罚、自愿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

1.2 方法 将1~12月的不良事件汇总,资料输入计算机,比较1~6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和7~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

1.3 护理标识的种类和使用规范 护理部根据各护理单元上报的护理标识种类进行统一制作,并修订了护理标识使用规范,下发47个护理单元遵照执行。护理标识种类及执行规范:防管路滑脱:患者只要有任何一种管道如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胸腹腔引流管等都要悬挂;防压疮:诺顿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使用护理标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从结果可以看出,护理标识的使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如何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者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而护理标识的使用,经济方便,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我院曾经发生一起悬挂“血型标识”杜绝的输错血事件。患者因病情需要,隔日输红细胞1次,血型牌一直挂在患者输液吊杆上,输血科在第2次取患者血样时,将患者A型血样与同姓同名的另一患者B型血样混淆,配B型血送到病房。护士在输血前常规看血型标识,发现患者悬挂的是A型血,重新查对患者的原始血型发现也是A型,联系血库重新给患者配血,杜绝了一起严重差错的发生。

3.2 能增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风险意识 如“防压疮”标识的悬挂,不仅提醒护士在交接班时要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巡视病房时护士也会有侧重地关注患者皮肤;而且家属看到这个标识牌,知道患者易发生压疮,理解护士为什么每2 h给患者翻身1次,更加配合护士工作;医生在查房时看到标识牌,也会提醒家属常为患者翻身、按摩。如“防坠床”的标识,我们发现上半年发生的坠件,以老年人居多,而且多发生在早上家属外出、患者醒来起床的时候,虽然加强了宣教,但没能引起家属重视,而早上护士有很多常规工作要做,不可能随时照顾在患者身边,“防坠床”标识的悬挂,使患者感觉到护士对自己照顾得很细心,而家属也会在外出时主动告诉护士。

3.3 融洽了护患关系 我们制作的“病危病重患者标识”牌,是在特制的卡片上画一颗红心,病危患者的标识牌上有“特别关注”四个字,病重患者的标识牌上有“请注意”三个字,贴在患者床头,一是医护人员一进病房就知道哪个患者是关注的重点,二是没有了“病危病重”字样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三是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特别关心,使其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明芳.护理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45-146.

[2]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第4篇

[关键词] 管道标识;心脏外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114-02

The effect of pipeline markers in cardiac surgery care

TANG Wenjuan PENG Yunchan

ICU Department, Nanpu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2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ipeline markers in cardiac surgery care.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 one critical patients after heart surgery in our department were chosen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187) and experiment group (n = 194).The experiment group pipelines were marke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 using.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pipeline marker safety issue, clinical discretion time and nurses’ handover time of the pipeline, as well as nurses’understanding of pipeline related knowledge. Results There was much less safety issue than before the pipeline marker had been used (P < 0.05); clinical discretion time and shift handover time of the pipeline were also less than it had been used to(P < 0.05); With compare before, nurses had much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me s of the pipelines,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potential nursing troubles (P < 0.05). Conclusion By applying pipeline marker to cardiac surgery care, it well controlled the pipeline hidden safety troubl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work, reinforce nurse’ consciousness of risk and was benefit for the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

[Key words] Pipeline marker; Cardiac surgery care; Nursing

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常需留置多种治疗管道,如经口(或鼻)气管导管、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置管、左房测压管、有创动脉置管、心包纵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管、导尿管等,管道繁多且复杂,往往会因细节问题而发生差错,建立明显的标识系统,有利于正确识别各条管道,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使用护理标识,对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有重要作用[1]。回顾我科在管道安全管理中建立了管道标识系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心脏术后病危重患者381例。随机选取其中187例作为对照组,男89例,女98例;年龄3~64岁,平均(32±14)岁;另外194例作为观察组,男105例,女89例;年龄4~58岁,平均(34±15)岁; 患者的治疗环境相同,护理人员相对比较固定,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常规管道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引流管道标识。

1.2 方法

1.2.1 引流管道的分类 根据本院制定的管道安全护理指南,将引流管道分为三类:有潜在危及生命安全的一类管道称高危管,如经口(或鼻)气管导管,动脉留置管,心包、胸腔、透析管等;没有潜在危及生命安全但有潜在引发严重并发症而影响预后的一类管道称中危管,如纵隔、腹腔引流管,前列腺、膀胱手术后留置尿管等;没有潜在危及生命安全或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的一类管道称低危管;如一般留置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等。

1.2.2 引流管道标识的使用方法 材料选用一次性不干胶粘贴纸,大小为5 cm×1.5 cm,颜色红、黄、绿、白4种。高危管采用红色标识,中危管采用黄色标识,低危管采用绿色标识,白色标识是某些管道需要特殊标明的。管道标签项目共4个,常规类:日期供护理人员填写;名称打印上去的为具体的管道名称;签名置管道标识者签名;备注特殊情况在备注栏标出。管道空白类:日期、管道名称、签名、备注,供特殊类型管道使用,具体内容全部由护理人员填写。正确选择管道标识类型,用黑笔填写相应内容,然后将标识揭下,对齐包裹于相关导管末端上方5cm,管道从中间穿过,对折粘贴即可。

1.2.3 引流管道标识的护理管理 制定管道标识管理制度,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进行生动形象的学习和操作示范,熟练掌握制度的内容,领会管道标识在管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及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意义。护士长科内检查落实情况,护理部组织检查监督,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进行管道护理时,除常规管道护理外,还应认真观察标识是否完好在位、字迹是否清晰、标识是否正确,防止连接错误。重视管道交接班制度,各班必须认真进行床边交接。

1.3 评价方法

1.3.1 管道安全问题 管道安全问题包括非计划性拔管、管道堵塞、连接错误、管道受压及扭曲、管道置留时间过长。

1.3.2 管道的临床辨别时间以及交接班时间 见表2。

1.3.3 护士掌握相关知识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入选条件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内容包括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管道的名称、护理措施、潜在护理隐患的认知情况。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管道安全问题比较见表1。护理标识应用前后管道的临床辨别、交接班时间比较见表2。护理人员在管道标识干预前后对管道的名称、护理措施、潜在护理隐患的认知比较见表3。通过表1、表2、表3的研究对比分析,护理工作中采用管道标识进行干预,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观察组使用管道标识干预后在提高护理人员管道管理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降低管道安全隐患以及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护管道安全,提供管道标识可起到监督、提醒、指导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2]。

3 讨论

3.1 建立管道标识,有效控制管道安全隐患、保证护理质量

心脏外科患者术后留置管道繁杂,不易识别,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护理风险。对管路实施统一、规范、醒目、易分辨的标识,是保证管路安全运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必要措施之一,管道标识可起到监督、提醒、指导的作用,标识指引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五常法”管理内容之一[4]。管道标识明确了管道名称、置管时间、置管的刻度,提示护士针对不同管道定期维护、更换,从而规范操作行为,把护理事件控制在较低的范围,维护患者的安全。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规范护士工作行为,理顺护士工作流程,强化护士护理工作风险意识,明显减少护理差错,从而保证护理质量[5]。表1结果显示,管道标识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管道的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管道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护理质量。

3.2 管道标识的建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心脏外科患者病情随时变化,需要监测的项目多,护理工作量大,对于繁多且极为相似的管道,进行规范、醒目地标识后,能够一目了然地识别。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6]。护士虽然为管道做标识时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是从管道长期的护理安全角度观察,护士在进行管道辨别查对时,克服了以往常常需要反复牵拉甚至查看医嘱来辨别各种管道的做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安全隐患,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质量。表2结果显示实施标识管理后,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3 管道标识的应用,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任何临床护理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的护理活动,都有风险存在,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7]。只有对事物充分了解掌握,才能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做好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由表3可见,干预后护士对各种管道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调动了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能够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使管道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地发挥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作用,减少或严防差错、意外事故的发生[8],提高了护士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3.4 管道标识的应用,有利于护理带教

在本科室实习、轮转的护理人员,初次面对心脏术后患者繁杂的管道,心理上会存有畏惧感,不利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管道标识标明了管道的名称,做好管道的分类,带教老师对其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相关操作指导,而且标识在颜色设计上形成不同的色觉效应,色彩能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有利于记忆和规范操作,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4 小结

管道标识在我科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管道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确保管道的护理安全。管道标识形象直接,带教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操作指导,克服单纯学习管道知识的枯燥乏味,利于学员记忆和理解,利于临床知识的传递。管道标识在心脏外科监护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27-1128.

[2] 霍梅. 护理警示标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2):187.

[3] 白群,李玉莲. 标识在ICU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57-58.

[4] 戴晓艳. 精细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专科版),2009,1:109-110.

[5] 郑艳萍,徐燕羚. 护理警示标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2):24-26.

[6] 明霞,刘爱玲.杨玉芬,等.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70-71.

[7] 张敏.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6,14(5):302-304.

第5篇

1护理标识的设计

护理标识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要保证所设计的护理表示能够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针对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医院要设计出有自身特色、有代表性、统一的护理标识,根据护理部门的统一设计,采用特定的颜色、图案、大小、材质等,力求简洁美观醒目,确保所设计的护理标识在医院护理工作进行中能够对相关的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起到警示作用,还能够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构建一个温馨的病患护理治疗环境。

2护理标识的分类

2.1床头卡标识

床头卡是病人住院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对于病人的护理内容、病患疾病基本情况、病人基本信息的记录都有着重要意义。床头卡由护理部门设计完成后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电子模板,存放于护理部门电脑内部。患者入院之后,通过护理人员在护理内部系统的电子模板中输入正确的病人信息后再打印插入病患床头牌中。根据不同医院制定统一的床头卡标识标准,例如采用不同颜色划分不同护理等级的病患,部分病患是病危、另一部分是病重,需要提供一级护理或是二级护理,都应该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进行颜色的调整。而不同颜色的使用应该由整个护理部门进行商讨决定。

2.2病患腕部标识

相较床头卡这一固定的身份识别标识而言,病患腕部的标识更具有灵活性。由于不同病患的病情差异,尤其是部分特殊的病人,例如有记忆力衰退情况的患者,腕部标识带中所含有的足够的信息量能够帮组这部分病人在发生意外后能够有护理人员带回到正确的病房区域。当然,不同类型的病患也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腕部标识带进行区分。新生儿、重症手术患者以及其它普通病患,患者腕部标识主要以上述三类患者为主要划分,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划分。根据患者入院护理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准确的划分及记录,在病患的腕部用恰当的松紧度扣锁扣牢固,根据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变更或摘除。

2.3管道标识

管道标识依然需要用不同颜色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标识。有不同的置管护士亲自根据不同的流管的名称、所需时间做好标识。同事,需要注明置管护士姓名以及所置管时间,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根据颜色不同将不同的引流管道与引流袋标识相连接,绝不可出现错误。另外,针对特殊药物,需要更为仔细的监管,做好警示标识,标注好点滴速度,严防意外发生。

2.4警示标识

警示标语的规范使用对于防范日常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对治疗室内不同抽屉柜子做好分类,张贴合适的标识,对于存放治疗物品的柜子要注明所放置的物品名称,用统一的颜色字体大小制作标识。药品的分类更为重要,内服药物、外用药物、普通处方药物、高危药物都需要做好划分标识处理。尤其是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间的区别,最好能够分柜放置,如若不能,一定要用明显的颜色标识进行区分。再一方面,区域的标识也是护理标识中的重要一环。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标识,特定区域不能够让闲杂人等随意进出,区域警示标示的使用也就必不可少。

2.5温馨标识

医院治疗区域中的温馨标识对于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医院环境的温馨程度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为了方便病人、病人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特定的病房、床位,每个房间外部都应该设立相关的标识牌,标明房间名称床号以及医务人员信息。对于医院的特殊情况,例如装修、大型工程项目等,一定要做好警示预防工作,坚决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3效果

护理标识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患者对医疗系统的满意程度、稳定医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有着重要作用。

第6篇

关键词: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骨科;悬挂

悬挂护理标识能提高管道护理质量,方法是根据不同途径设计了三种不同标识及四种不同颜色的管道标识,分门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效果应用管道标识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院陆续使用了各类管道标识,不断地进行改进,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一种警示,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标识管理规范,能够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确保临床护理质量安全。骨科住院患者的特点为:①患者行动不便,存在很多安全隐患;②管道复杂且管道多,如胸腔闭式引流管、负压引流管、创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氧管等。如何保证患者的安全,做好护理质量控制,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潜江市中心医院骨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住院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后患者设为实验组。每组5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护理标识系统包括:①腕带标识:患者标识为塑料制成,系于腕部,其上注明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其中年龄≥65岁,小儿、语言交流障碍、智障等患者为蓝色腕带。手术患者1级护理,病重病危的患者为红色腕带。②管道标识:使用范围为有管道的患者,在不同引流管及引流袋上粘贴颜色不同醒目标识,标识上注明管道名称、置管日期、责任人等,标识应当放在相关管道的末端,将标识揭开后对着包裹于导管的末端,并将两端贴紧固定。标识脱落或字迹模糊时应当及时更换,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管道标识的意义、目的及注意事项。③用氧安全标识:使用范围为氧气吸入患者,床头固定四防卡(防油、防火、防震、防热)。④输血安全标识:使用范围为输血的患者,为白色塑料卡片,放置位置于血液同步悬挂于输液架上,并悬挂输血治疗卡及患者血型卡。⑤仪器操作保养标识:使用范围为所有仪器,为白色的绿格卡片,悬挂在相应仪器上,正面操作流程,反面消毒保养流程。⑥环境危险标识:开水锅炉旁、刚拖地板区域旁及洗手间等处,粘贴“小心烫伤”、“小心地滑”黄色黑字标识。⑦药物标识:a.化疗物的识别标识,腐蚀性或刺激性化疗药物挂红色输液牌标志,提醒护士合理选择穿刺血管,严格按化疗药物的规范操作,醒目的标志使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一目了然和重点观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b.药物过敏耸叮避免使用过敏药物时,由于护士未看清标识而错用了药物,给患者造成伤害。⑧温馨提示标识:治疗室墙上贴“您三查七对做到了吗?”护士到床边为患者做治疗时,如发药、输液等,病人恰好离开病房外出检查去了,可在床头柜上放置提示标识牌“您还有治疗未完成,回病房后请呼叫护士”等。

1.3效果与评价 患者使用护理标识是加强医院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降低护理工作中带来的隐患因数,控制错误的发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患者住院期间填写我院自拟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技术水平、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态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科学统一护理标识的使用保证了护理人员及病人的安全,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落实。通过制定护理标识在全院临床科室规范统一使用,护理部制定护理标识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用护理标识后明显降低了护理标识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明确清晰的指引了护理工作,降低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风险,确保了工作质量,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第7篇

新乡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科,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新乡铁路地区职业卫生现状,为制定管理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表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乡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及管理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存在作业线路长、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多、点多、分散、流动等特点。从接害点构成来看,粉尘是主要有害因素(占34.2%、33.0%),但从接害人数来看噪声是主要有害因素(占58.2%、58.5%)。11家铁路单位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等方面存在空白。2013年职业危害作业点在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监测合格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培训、健康监护及急救措施设置等方面均明显优于2010年(P<0.05)。结论 应针对铁路职业卫生特点尽快制定出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多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确保新乡铁路职业卫生早日进行正常化管理。

[

关键词 ] 铁路;职业卫生现状;探究

[中图分类号] R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041-02

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改变和铁路资源大整合使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2013年的铁路体制大变革使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又面临新的形势。为了使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对2010年9月13号—11月22号、2013年11月25号—12月25号进行的两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辖区服务的11个单位。

1.2调查方法

两次均采用铁道部、现铁路总公司制定的统一调查表格,调查表内容主要有: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行政许可、危害告知、教育培训、健康监护、设备材料、工作场所管理、警示标识、防护设施、个人防护、应急救援等50项内容,采用现场查阅档案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表格内容进行逐项调查。

1.3资料来源

2010年铁路职业病危害普查资料、2013年铁路职业病危害联合督导检查资料。

1.4统计方法

把两次调查结果输入Excel数据库,计算构成比或百分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变化趋势。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基本状况

两次普查结果显示,11家单位中,有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9家,占81.8%,2010年职业有害作业点73个,2013年职业有害作业点103个,涉及危害因素种类多:粉尘(有电焊烟尘、木尘、金属尘、石棉尘、矽尘、云母尘、除锈产生的混合尘等)、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毒物(硫酸、氮氧化物、苯及苯系物、柴油机废气、一氧化碳、氧化锰、危险品车辆检修盒洗消所接触的多种混合毒物、汽油、乙酸乙酯等)。主要工种有熔接、乘务、锅炉司炉、接触网、线路、车辆检修、喷砂、烤砂、危险品车辆洗消、驼峰作业、隧道桥梁、餐车后厨等13大类。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2010年7516人,2013年7550人,年龄在18~59岁,工龄1~40年。线长(波及三个省),流动作业场所较多,呈点多分散特点。

2.2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详见表1。

11家铁路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较差,主要集中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及建设项目审查方面、其次是职业卫生培训。

2.3 职业有害作业点及接害人数构成情况

详见表2。

注:辐射接触工种有接触网工、电工、电力工、红(紫)外探伤工、三品检查员。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新乡铁路单位职业有害作业点构成中以粉尘所占比重较高(34.2%、33.0%),而接害人数构成中以噪声所占比重较高(58.2%、58.5%)。

2.4 新乡铁路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管理情况

经调查,2010年新乡铁路单位职业病危害同期职业暴露人年是7516,2013年的职业病危害同期职业暴露人年是7550,具体结果详见表3。

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χ2检验,结果表明在作业点实时防护设施、设立警示标识及告知、职业病危害监测点数方面两次结果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在作业点防护设施及运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及合格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人数、职业卫生培训、健康监护等方面有明显变化,2013年的结果普遍高于2010年的(P<0.05)。

3 讨论

经过两次普查结果显示,新乡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存在线长、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多、点多、分散、流动等特点。其中从接害点构成(占34.2%、33.0%)看,粉尘是主要接害因素,且大部分是流动作业,防护起来较难。从接害人数构成(582%、58.5%)看,噪声是主要接害因素,可见噪声、粉尘是新乡铁路单位主要的职业有害因素,也是整个铁路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3];各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及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10年前铁路分局没撤前的状态,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铁路职业卫生管理由铁路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由于铁路大资源整合后铁路安全监察部门人员少,且大都是以各站段的生产安全为主要监察对象,因此近年来对铁路职业卫生监管几乎为零,管理人员和接害人员基本没参加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职业卫生缺乏认知。才导致了各单位领导不重视,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各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空白、职业危害零申报、建设项目零审查,委托监测被动接受,职业卫生知识零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不及时、数量不够,用普通防护品取代职业防护品。另外通过这次检查督导发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仪器陈旧、落后和技术人员严重老化、缺失,不能保证开展日常监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两次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在防护设施、监测合格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培训、健康监护及急救措施设置方面均明显优于2010年(P<0.05),这说明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普查,实现了国家监察、企业负责、中介服务、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4]的局面。

3.1存在问题及建议

3.1.1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全、监管不力 铁路安全监察、铁路疾控、站段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员都规定了明确的责任,但由于体制不顺,缺乏监管,站段职业卫生管理员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制度措施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等方面缺乏主动性,长期以来出现了名义上谁都管实际上谁都不管的局面,造成有管理制度不落实、有职业危害因素不申报、日常监测由主动委托变被动接受、有建设项目不审查等管理空白等。因此应通过这两次的普查和联合检查,同时吸纳地方运行好的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式[5],铁路总公司应尽快制定出合理、可行、有效的具有自身行业特点的铁路职业卫生管理体制,以便使铁路职业卫生早日步入正规化、常态化管理水平。

3.1.2 基层站段领导认知度低 经过调查显示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涉及车辆、机务、工务、车务、电务、客运、供电等部门,而且有害作业点的接触时间和浓度差异很大,有些还是高毒危害。但是由于站段领导、站段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缺乏认知,使职业卫生工作难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长期以来导致重生产,轻卫生,重预防运输安全、轻预防劳动卫生,简化或更替防护用品,忽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把职业健康体检认为是一般的健康体检,使真正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无法按规定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组织安排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可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6]对单位主管领导、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员、职业接触者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领导层的认知度,增加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强度,强化职业接触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1.3 职业接触者自我防护意识差 由于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不到位,劳动者防护意识差,两次检查结果显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较低(26.8%),通过调查现场职工,普遍感到平时干活嫌戴着碍事或带着不舒服等,实际工作中常常不戴,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是想着保护自己。由于劳动者缺乏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培训,加之监管不力,使劳动者在虚假安全条件下更加放松个人的防护。因此应加强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采纳健康信念模式[7],采用感知教育、行为益处教育、引导提升自我效能,增强接害者对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养成,才能彻底做到提高防护意识。

[

参考文献]

[1] 拾景丽.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及应对策略[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10,37(6):289-291.

[2] 张佩元.在湘铁路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9):571-572.

[3] 李玉强.西安铁路职业卫生现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1(15):2660-2661.

[4] 张忠彬,孙庆云,胡福静,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机制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0):101-105.

[5] 庄惠民,冯梅.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2):114-118.

[6] 潘瑞胤,蒋立新,程慧,等.参与式方法在职业卫生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2):104-106.

第8篇

【关键词】 结核病;死亡预后;危重患者Tuberculosis of the critical patients die prognostic factors

Feng Yun

【Key words】 tuberculosis; Death prognosi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36-01由于全世界结核病危重患者的病死率都很普遍,也是传染病的首要杀手,所以探讨结核病危重患者的一些死亡预后的因素是我们当今很需要研究的问题[1]。强结核病治疗护理,对结核病患者作好的宣教工作帮助生活和心理护理,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渡过危险期。对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因素。我们对收治的结核病危重患者进行终结性分析,在多种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中分析判断危险因素。以次来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用资料: 某医院结核科ICU住院患者。入选标准:查出有结核病的并造成了死亡或预后的患者病历。分别登记每个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以及构成死亡的原因等,并将患者附带引发的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治疗情况也详细说明。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从入住结核科的时间起直到转出结核科或死亡为研究时段,病例观察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综合分析两组的资料影响预后的因素。

2结果

可影响预后的一些主观因素包括有:年龄、性别、患病的时间长短、患病的类型、有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用药的时间和类型、有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感染等等。影响预后的治疗因素分析中,真菌感染、呼吸衰竭、肝脏的损伤和APACHE II这四个因素是致使结核病危重患者死亡风险增高的主要原因。在影响死亡的一些直接因素在分析中主要以呼吸循环和脏器功能衰竭较多见。患者中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也是较多的,其中并发多种疾病的患者使结核病的治愈率大大的降低[2]。

肺结核的呼吸衰竭一直是严重的并发症,肺部病灶的肺组织普遍纤维化形成空洞,导致支气管炎性水肿气道扭曲变形,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能很顺利的排除,形成积痰引起咳嗽,气喘。大面积肺毁损以及肺气肿[3]。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则死亡就提高。支气管部的结核由于炎症的侵犯、坏死溃疡肉芽增生等引起支气管变得狭窄。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结核主要在主、叶、段这些部位狭窄,虽然这些部位呼吸较轻,呼吸不会造成一定的呼吸困难,但它能引起支气管的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堵塞气管形成阻塞性肺炎,更严重可以引起结核病变部位吸收延续、肺泡闭合困难、痰结核菌得以生长是结核症状加重,结核的愈合治疗受阻乃至失败。当结核病变直接损害到了血管,会使血管腔变狭窄,加重堵塞毛细血管,毁损肺血管引起痉挛,以及影响肺的收缩,使肺的动脉血压升高,心脏超负荷运作并继发心脏功能衰竭。心脏缺氧过久后,心肌的功能也会受到损伤,然后就会诱发呼吸循环的衰竭。结核患者患病严重的,时间长了患者的呼吸功能都有严重的损害,缺氧的细胞开始出现变性和坏死,同时就损害了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使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一种衰竭临界的状态,这种时候只要一旦感染,各个脏器就容易受到损害,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

由于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出很不适大部分都是延续到了中老年,其实是因为不少患者因呼吸道症状误以为是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或是吸烟的表现。同时,部分的老年人的临床表现还不怎么不明显,多数发病比较隐避,病程长,使患者不重视、不就诊。这样反复的复发,加上免疫功能低,那些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结核菌使患有结核的患者更增加了诊治难度。

3讨论

结核病重症患者多为合并继发性的肺结核,除了患有肺结核外,还有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免疫功能低、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特点接近具高龄、基础疾病多、身体不能耐受抗结核的治疗,所以导致病死率高等。患者的死亡率高预后低除去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文献报道除高龄、机械通气、医院感染、鼻饲、免疫抑制剂和气管切开等外在因素后得出相关的4个因素变量。合并为真菌的感染、APACHEⅡ的评分、Ⅱ型呼吸衰竭和肝脏的损害,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死亡风险的显著提高,降低结核病危重患者的病死率需要早期诊断。但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可以导致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及合并真菌感染。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时在临床症状表面是难以区分的、容易造成误诊并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从而导致了病死率的升高。

结核死亡的病例中反复来救治的病例占很多数。他们一般都是一些发现较晚的,病情变得很严重了才医院治疗。结核病人没及时有效治疗导致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或迁延不愈逐步发展,往往这个时候体内的结核菌已经存在了很多的量,肺功能严重损害,肺部感染的体质也被拖得很虚弱,免疫低下。再加上不坚持规律的用药,治疗也是断断续续使结核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也提高了很大的难度,这些都是导致结核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那些病程长难治的结核病危重患者, 在单纯的依靠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为了挽救这部分的患者的生命医院只能进行外科手术对其治疗。这种时候病人的身体往往是很差的,因为结核病已经消耗了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作用和功能。有很长病程的患者的肺部被结核菌病已经侵入到了多个肺泡, 并合并有心、肝、肾等其它重要器官的严重损害[4],这个时候的外科术也是有一定的困难性,很有可能会死于胸外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咯血、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有并发症的也可以诱发心肌梗塞导致死亡。所以我们对肺结核危重患者的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各种适应症和控制术后各种病发的可能。

结核菌的研究难度高,研究周期较长[5]。所以,以上的总结,要加强结核危重患者的规范治疗切实管理,做到早发现了就要做早的治疗。规律的用药,坚持不放弃的原则,全程配合化疗有效地治愈肺结核患者。加强综合结核病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意识防范, 早期诊断并及时的治疗正确降低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病就要去检查治疗,治要治得彻底。减少结核菌的发展机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是是减少结核病死亡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红梅.结核病死亡59 例临床分析[J].调查研究, 2011, 18 (6):145-146.

[2]孙静,方 堃,任丹红,等.结核病危重患者的死亡预后因素初步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39-42.

[3]Knechel NA.Tuberculosis:pathophysiology,clinical feature,and diagnosis[J].Crit Care Nurse.2009.29:34-43.

第9篇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我科2006年1~8月共收治70例脑出血,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0例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9~85岁,平均65岁,平均住院14天,死亡3例,自动出院12例,好转出院55例。

1.2 方法与结果:对70例脑出血病人就入院时的意识、病情缓急、有无尿失禁或尿潴留、有无肢体瘫痪、语言功能障碍,是否使用脱水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均是急诊病危病人,4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的病人有尿失禁或尿潴留,92.9%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均使用脱水剂。

2 护士具备的素质

2.1 应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脑出血病人均是急诊入院的病危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备好的抢救床上,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引装置,有呕吐时,应及时吸净呕吐物,防止窒息。将床头抬高30度,以减轻脑水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给予氧气吸入,安置生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有尿潴留的病人和尿失禁的女病人行保留导尿,有尿失禁的男病人可用保鲜袋接尿,不能用保鲜袋时改为保留导尿。病人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安置胃管,注意观察胃液的量、色,并按医嘱给药。在用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整个过程中,护士应操作迅速、准确,思维敏捷,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病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主动配合抢救。

2.2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慎独精神: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病人主要关心的是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表现,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应塑造自己开朗、稳重、灵活的性格特征,只有自己具备了这种灵活的性格特征才能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个体化护理[1]。脑出血病人年龄大,常伴有其他器官疾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大多数病人又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更要主动关心病人,护理时更要有爱心和耐心,认真仔细观察病情,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护理操作之中主动与病人沟通,在沟通和交流中努力了解病人及其心理需要[2],并在护理操作中尽力满足病人的合理心理需要。脑出血病人需定时使用脱水剂,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特别是夜班护士,无人监管,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勤巡视病房,了解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才能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2.3 加强宣教和指导: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条件下,护士应选择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人及家属宣教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用脱水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宣教防止再出血的预防措施。给予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和语言的功能锻炼,意识清楚的病人给予鼓励,对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同时注重与病人家属和亲友的沟通交流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宣教和指导工作,增强其在护患之间桥梁纽带作用[3]。

总之,对于脑出血的护理,护士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慎独精神,并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减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沈兴华.个性化心理护理[J].护理杂志,1995,10(1):43.

[2]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5.

[3] 陈显宁,高若贤,王海英.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的应用

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3):3.

第10篇

1.1 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患者,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1.2 备好床单。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

1.3 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通知师傅送第一瓶开水。

1.4 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1.5 如急诊入院,根据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1.6 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2 晨间护理

2.1 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必要时更换床单,手术衣。

2.2 腹部手术半卧位(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

2.3 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通气等情况,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活动能力。

3 晚间护理

3.1 整理床单,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健教。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

3.2 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

3.3 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患者。

4 饮食护理

4.1 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

4.2 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肠内营养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知识。

4.3 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5 排泄护理

5.1 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2 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会阴护理2次。

6 卧位护理

6.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6.2 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

6.3 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7 舒适护理

7.1 患者每周剪指、趾甲一次;胃肠手术每天协助泡脚1次。

7.2 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更换衣物。

7.3 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嘱患者注意保暖。

7.4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7.5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 操作要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睡眠良好。

7.6 晚夜间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8 术前护理

8.1 给予心理支持。评估手术知识,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

8.2 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

8.3 如需要给予备皮。

8.4 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9 术后护理

9.1 准备好麻醉床,遵医嘱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

9.2 做好各种管道标识并妥善固定各管道,保证管道在位通畅。

9.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10 患者安全管理

10.1 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了解患者九知道。有输液巡视卡并及时记录。

10.2 对危重、躁动患者予约束带、护栏等保护措施。危重患者使用腕带。

10.3 患者外出检查,轻患者由护工陪检,危重患者由医务人员陪检。

11 出院护理

11.1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术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术后换药、拆线时间,发放爱心联系卡)。

第11篇

1 常见危险因素

1.1物理性的危险因素: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美国CDC报道,有1758名医务人员做过HIV抗体检查,有26名HIV抗体阳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过皮肤。英国有1名护士不慎将带HIV患者血针头刺伤过自己的手指后HIV抗体阳性。

1.2生物性的危险因素: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1.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2 常见发生环节

2.1操作前:护理人员没有勤洗手,皮肤上带有许多细菌、病毒,若遇意外损伤易感染。传染病房内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细菌和病毒,使医护人员易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传染性疾病。

2.2操作中:在临床护理中,各种标本的采集、注射及输液治疗是护士每天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职业暴露。

2.3操作后:在整理用物、废物丢弃过程中,不正确的弃物处置,分类、标识、处置不规范。

3 发生职业暴露原因

3.1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规程时不规范:对执行规章制度松懈、怠慢,对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

3.2护理技术水平偏低,业务知识较缺乏:对传染病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良操作习惯、不采纳及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和建议。

3.3生理、心理、社会原因: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频繁倒班,造成生物钟紊乱。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为了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有时接触传染病患者时,不穿隔离衣、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机会。

4 防范措施

4.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4.2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对个别护士经常发生针刺伤的,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锐器收集箱。

4.3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第12篇

[关键词] 临床;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42-02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和最基本要求[1]。医疗安全隐患是引发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根源,作为临床医务人员应努力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就本院在2010年1月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的临床科室诊疗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作一探讨。

1 排查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隐患

1.1运行病历中的安全隐患

入院记录未在24 h内完成2份;无术前讨论记录1份;既往史中未记载外伤、手术及输血史3份;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患者未签名4份;特殊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未签名1份;治疗计划变更有医嘱病程记录未记载5份;患者入院3 d无常规检查报告单2份;三级医师查房、科主任查房记录未签名2份;病历中眉栏份目填写不全7份;授权委托书在知情同意栏无家属签名2份。

1.2 医师交接班记录中的安全隐患

交班时的日期和时间书写错误1份;病区住院患者数、新入院患者数、病危患者数和当日手术患者数与实际不符1份;新入院患者交班:书写入院情况、初步诊断、观察注意事项和病情变化不详细4份;病危患者交班:书写病危情况的变化和治疗情况过于简单1份;手术患者交班:术后病情变化应注意的情况未写1份;值班期间病情变化进行处置只写使用药物名称未写使用剂量2份;实习医师书写的值班交接记录本院医师未签名而由他人代签名2份。

1.3 病区抢救车药品、物品安全隐患

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药品混放出现过期药品2例;针剂标识模糊3例;配备4支肾上腺素,4支多巴胺不能满足抢救需要4例;一次性空针混放过期3例;开口器、舌钳消毒过期2例;备用照明设备未充电1例。

1.4 病区器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心电图机导联线接触不良1例;心电图机用后未及时充电2例;除颤仪使用后未归位放置1例;呼吸机未及时领取备用螺纹管1例;呼吸机消毒记录不详细1例;血压计水银泄漏2例;简易呼吸器未在备用状态1例。

2 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分布

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本次排查共发现65项医疗安全隐患,分布的情况是:运行病历中的医疗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外科、妇产科;交接班记录医疗安全隐患外科多发;抢救车、抢救设备及器械安全隐患,由于内科、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使用频率高,问题多出现在这类科室。

3 防范对策

3.1知法守法依法行医

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感染管理办法》做到依法行医、知法守法,牢记并执行13种核心医疗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认真学习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医院病历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病历书写时限性和各个环节记录的质量控制[2],着重加强外科、妇产科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控制。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3],实行每月1次的全院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建立医疗安全分析反馈制度,确立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实行PDCA循环见图1;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4],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彻底消除医疗安全隐患。

3.2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树立正确工作态度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树立正确工作态度,消除对交、接班记录轻视的态度,要求值班医师每天交、接班时认真填写:①值班交接日期和时间(书写早晨交班时的日期和时间);②病区住院患者数、新入院患者数、病危患者数和当日手术患者数;③新入院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入院情况、初步诊断、观察注意事项和病情变化;④病危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临床诊断、病危情况的变化;⑤手术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术后诊断、术后病情变化;⑥值班期间病情变化进行处置的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临床诊断、病情变化及诊治结果;⑦交班和接班医师签名:进修、实习医师书写的值班交接记录由本院医师签名。

3.3 抢救车物品统一标识管理,按区放置

抢救车内存放药品、物品全院统一标识管理,制作示意图按区放置。①药品区:放置急救药品和无菌液体;②无菌治疗包和无菌器械区:放置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剪刀、血管钳、开口器等;③一次性无菌用物区:放置输液器、各种型号注射器、吸痰管、吸氧管等;④注射用具区:放置棉签、砂轮、止血带、开瓶器、胶布等;⑤检查用物区:放置简易呼吸器、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等;⑥氧气枕区:对内科、急诊科和儿科增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基数到10支,每天清点,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制度。

3.4 正确使用清洁保养方法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正确使用及注意运用清洁保养方法等,使每位职工都懂得如何保养、如何管理。完善设备管理细则,实行专人专机挂牌管理、定点摆放,认真填写《仪器保养使用登记本》。发现设备隐患立即保修,保持运行良好。对各种设备器械定期送质检部门校验,并保留校验标识,无校验标识的停止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后立即消毒处理,并备齐备用器材。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使用安全;定期组织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班和讲座,持续改进医疗质量[5]。

医疗隐患排查是预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只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的排查机制,才能逐渐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月,李江.我国医疗安全研究现状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09(10):232-234.

[2]陈敏,刘芳,杨天桂,等.运行病历监控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88-889.

[3]梁庆宇,贾宏亮,吕军,等.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6):255-257.

[4]王立红,赵国光,杨莘,等.本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595-598.

[5]刘启望,冯超,刘敏.对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20-21.

第13篇

PDCA循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科学化、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1]。跌倒是指患者突然发生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应用PDCA循环,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的评分结果,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评分≥10分,属于高危上报者,采取相应预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小儿脑瘫16例,脑卒中患者18例,脊髓损伤患者6例;选取2016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小儿脑瘫15例,脑卒中20例,脊髓损伤患者5例,两组病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跌倒的发生,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

1.2.1 P:计划(plan)对新入院病人均使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分≥10分为高危并上报的患者,责任护士按照评估频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落实预防措施,评估单上有评估护士、质控护士、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1.2.2 D:实施(do)

1.2.2.1 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预防跌倒培训,科室再次培训使全体护士能熟练掌握如何使用预防跌倒的评估单。每位患者床头均悬挂警示标识(床头牌插入“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评分≥10分患者的腕带有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

1.2.2.2 防范措施落实到位:①各病房厕所、台阶贴防跌倒温馨提示;②脑瘫儿童的病床四周加贴塑料软垫;③厕所左右加扶手;④清洁工及时处理水渍;⑤严格床旁交接班;⑥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评价宣教效果;⑦治疗师负责病人的接送工作;⑧行走训练时,家属与治疗师双人陪同。

1.2.2.3 评估频次: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再评估;转科后重新评估;手术后当班评估;住院1月评估一次;病危、大于或等于21分三天评估一次;病重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1.2.2.4 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应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实施救助措施,向护士长汇报,24h内上报不良事件到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1.2.3 C:检查(check)质控护士对评估单及时检查,护士长观察护士工作动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病人的跌倒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无及时动态评估,病人的依从性是否提高。

1.2.4 A:处理(action)每月召开护士会议,对于依从性差的病人及家属,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做再次计划,从而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试验组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医学科病区与其他病区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的大多为小儿脑瘫、脑损伤后的偏瘫患者及脊髓损伤的患者。患者本身有较多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外在因素。因此康复医学科是发生跌倒的高危科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2]。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医学科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既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也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急危重症 病人、心理评估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56-02

急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随时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重症患者病势危急,护士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需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重症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经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通知的16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了观察,男100例,女60例,年龄48~85岁,平均(63.2±12.8)岁。文化程度,大学25例,高中40例,初中49例,小学及小学以下46例。病重80例,病危8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与护理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对照组 男45例,女3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

1.2.2 测评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A型性格问卷[3]为测评工具,由专人对患者入院后1~2 d 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按统一标准记录。

1.2.3 效果评定标准 (1)治愈:血压,心电图,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无头昏,胸闷;(2)好转:血压,心电图,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活动后有时胸闷或头昏;(3)无效:血压下降,但1 d 内波动明显,自觉心慌,胸闷,头昏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SDS、SAS及A型性格均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及A型性格均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两组SDS,SAS均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5)。A型性格,两组均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3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3.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3.2 个体因素 个体对疾病信息的敏感性、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痛苦的耐受性及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3.3 环境因素 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的频繁走动,其他患者的声,以及与家人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患者目睹其他患者的挣扎甚至死亡,更加重了恐惧心理。

3.4 治疗因素 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置入约束带的应用,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觉阻断,从而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4急重病人的心理特点

4.1 惊慌恐惧 这类病人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院就诊,病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病人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病人最容易构成威胁,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前区剧痛常给病人以一种濒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病人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1]

4.2 焦虑不安 为了抢救病人生命,有些急重病人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病人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4.3 孤独压抑 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塞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病人有一种深深的隔绝感和孤独感。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

4.4 依赖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渴望生存,甚至期望迅速康复,对他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性增强,期待得到更多的照顾。有些患者适应了ICU医护人员对他的治疗与护理,对ICU产生依赖,病情稳定后也不愿意离开ICU。

4.5 绝望感 危重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受损,生存目标受挫,感觉到自己疾病的危重,产生无助和绝望。

4.6 矛盾 长期慢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而住院时,往往既惧怕死亡,又怕连累家属。从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矛盾心理。

5危重症患者的心里护理

不同的年龄、病情的轻重、不同的经济情况、不同的社会关系等均可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护士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现状及社会家庭状况,才能真正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做好护理干预。

5.1 稳定病人情绪,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前提。急危重症患者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随能力不足,各自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言,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传统方法是劝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但这种方法往往收效不大,危重症患者在情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单纯的语言安慰就如杯水车薪,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所以心理护理首先要表现在医疗、护理人员以治愈疾病的态度上,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生活丧失信心的患者,则要找出其轻生的思想根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消除其轻生的念头,树立起生活的勇气。[1]

5.2 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 现代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注重以人为本,以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注重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和行为治疗及环境治疗,特别是心理和环境方面,护士应该充分发挥主观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医疗效果。[2]

5.3 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 尤其是后遗症多的病人,常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尊重他们,并认定其存在的价值,可将同病区治疗效果好的病人作为典范,采取干预病人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技术,如:权威性劝导和解释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感人肺腑的温暖和热情可以转变病人的情绪状态,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病人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肯定性的保证可以使病人感到安全,巧妙积极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按照医护人员意志行事。总之,要因人而异,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5.4 倾听音乐法 在保证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的情况下,播放一些病人喜欢听的音乐,以解脱病人现实的压力,同时转移其注意力,创造新的环境,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5.5 做好病人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环节。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其家属亲友由于对突发疾病的恐惧和缺乏了解,对亲人病情的担忧,往往会表现得惊惶失措,哭闹喊叫,甚至易怒、冲动,不但影响了正常抢救秩序和抢救过程,而且会给患者情绪带来很坏的影响,使之过分担忧自已的病情,加重心理负担,反而加重病情。而对于对生活丧失信心,病程长,预后差将会落有残疾的患者,亲友、家属的理解、体贴、关怀和适时、适度的劝说对病人心境的改善也正如雪中送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向他们做好必要的病情介绍,讲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稳定情绪,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影响、感染患者的情绪,使救治顺利进行。

5.6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作风、娴熟技术,对病人的同情心,良好的心理沟通以及病人的遵医行为建立起来的。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激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3]。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同情、理解和关心病人,对有后遗症的病人要避免加重这类病人的自卑感,当病人觉得自己对家庭、社会没有价值,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念头时,护士应多注意,使病人觉得自己被关心、重视。运用亲切的语言,适当的关怀,创造良好的气氛,然后采用有针对性、有效的方法努力达到沟通,如对失语的病人,可用笔与病人交流,偏瘫病人可帮助其锻炼肢体功能,不能自理的病人可在生活上给予帮助,通过与病人的互动,增加病人的自尊,改善护患关系。

5.7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到一个医疗水平高的医院,找一个医术高的医生救治,对护士的要求也是同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言谈举止的得体,大方、仪表的整洁、端庄,首先会在心理上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执行医嘱的准确无误,技术操作的熟练利落,就会让患者看到自已康复的希望,在安全感中,很快进入被救治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5.8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病人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断,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转换,与社会生活脱离时间较长,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复,脱离医院环境,尤其在某些生理功能丧失或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时,往往表现为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等,难于配合护理工作,此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好,并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应做好各种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便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解决生活的不能,或安排替代的办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谦和的笑脸,必定会维持住病人良好的心境,缩短治疗过程,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培香.患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1):50.

第15篇

【关键词】 护理标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满意程度; 差错事件; 医疗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6.32.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11-02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危重[1],容易发生病危等严重事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自愿接受本次实验的住院患者88例,就其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以及自愿的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48.4±2.5)岁,共计18例颅内肿瘤,10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7例颅内出血,1例血管畸形。试验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8.9±2.7)岁,共计19例颅内肿瘤,9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6例颅内出血,2例血管畸形。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2)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5)肾脏功能存在严重损害的患者;(6)肝脏功能表现出严重损害的患者;(7)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营养指导、生活指导与健康指导以及导管护理等,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以及生活计划,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其疑惑进行有效的解答,对其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交谈及倾听等方式对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行排解。试验组则在其常规的护理工作中添加护理标识,具体的护理工作如下所示,(1)患者标识: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的第一时间,为其带上具有身份标识的腕带,并对其信息档案进行全面的建立,床号、姓名、性别及年龄、病情诊断结果为其主要的信息[2];(2)医护人员标识:采取燕尾帽颜色(横带)的差异以及胸卡的信息对护理人员的等级进行辨别,与此同时还可使本科护理人员佩戴爱心臂章,方便人员的区分以及工作的分配[3];(3)管道标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一般会留置胃管、动脉引流管、静脉引流管、尿管等常规的引流管,为了对其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辨别,可将不同颜色的标签贴于其管道上,并对其名称、置管长度、置管日期等进行注明[4];(4)药物标识: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以及滴注药物等不同类型的药剂做出醒目的标识,设立相应的标签,对其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的过敏药物进行相应的标识[5],避免发生药物过敏等不良现象;(5)提示标识:在病区内放置相应的提示标识,比如说患者的疾病存在感染性质,则需在其床头处表明相关的内容,如患者情况比较特殊,也需标注相应的注意事项[6];(6)血型标识:首先需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核对,核对完成,再将其血型标签贴于患者的床头,分别为A型、B型、AB型、O型及RH型,药物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均需根据患者的血型而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主要包括护理质量(差错事件、医疗投诉、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程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差。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差错事件、医疗投诉以及工作质量评分等数据上比较,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比

两组在护理后满意程度指标上对比,试验组的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抢救与急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的科室,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的强度与专业性则相对较高,但由于该科室的护理人员稀少且工作杂乱,容易出现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等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可对院方的声誉以及服务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7]。

将护理标识引进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工作来,该种护理手段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以及此相关医护人员的警惕性[8],使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尽快的互相了解,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护理标识的建立,还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对其工作行为以及功能态度进行相应的规范[9],对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避免,使其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10]。并且护理标识还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提示,对患者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其并发症的避免有着明显的意义[11]。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其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护理价值较高,可对其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素桃,卢敏,宋敏,等.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8-9.

[2]胡萍.探讨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5):188-189.

[3]严曹琼.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221-222.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5):168.

[5]杨明霞,刘雪娟,孙永翠,等.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医药,2014,8(12):959-960.

[6]付平.重症监护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63.

[7]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12):635-636.

[8]廖亚显.护理标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23-624.

[9]康书红.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44-145.

[10]于水仙,逯秀秀.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J].包头医学,2015,39(4):229-23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