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规划流程范文

网络规划流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规划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规划流程

第1篇

关键词 频率规划;天线增强;干扰抑制;容量规划;参数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212-02

1网络规划流程

1.1 覆盖规划

1) TD-LTE覆盖能力与设备性能系统带宽,小区的用户数,天线模式,调度算法,边缘用户所分配到的RB数,小区间干扰协调算法,多天线技术选取有很大的关系;

2) 室外覆盖的策略,可以采用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它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大大的提升了吞吐量,提升了覆盖半径,有效的降低了小区间的干扰;

3) 室内分布系统的策略,一是针对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单缆分布实现MIMO方案。可以将TD-LTE的一个通道与原系统末端合路,并单独增加一个LTE通道,原来的天线更换为现在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就可以实现单用户的MIMO,工程施工量相对较小。因此,双极化吸顶天线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性能,需严格控制天线质量和各种参数值。

二是采用上下行分缆实现MIMO方案。将TD-LTE MIMO两个通道信号分别与分缆方式的室分系统的Tx与Rx进行末端合路,构成单用户MIMO模式。该方案无需对原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任何改动,成本相对较低;

4) 覆盖规划的方法,一是链路预算,主要考虑系统资源配置,包括载波带宽时隙配比,天线类型,边缘MCS,信道接收机解调门限和干扰余量等,通过对系统中前反向信号传播途径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对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估计,获得保持一定通信质量下链路所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二是RS信号进行覆盖性能预测;三是上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进行预测;四是根据使用的区域边缘业务速率,评定有效的覆盖范围。

室外覆盖的估算过程,上行下分别进行计算,先计算发端EIRP,接着计算收端天线入口所需要的最低接收电平,两者相减(考虑相应的余量)得到路径损耗,再根据传播模型计算成本出相应的上、下行小区半径;比较上下行半径,取较小值作为实际小区的半径(链路预算完成)根据小区半径计算站点覆盖面积。所需站点数=规划目标区域面积/单基站覆盖面积。下图说明了三种形式的站的覆盖面积。

室内覆盖链路预算分成无线传播部分和有线分布系统两部分。室内覆盖边缘场强的确定需要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边缘场强应满足连续覆盖业务的最小接收信号强度(需要考虑所承载业务的接收灵敏度、不同场景的慢衰落余量、干扰余量、人体损耗等因素),另一方面应大于室外信号在室内的覆盖强度,即:设计余量,其典型经验值为5~8dB(不同的场景要求会有差异,比如办公楼、酒店余量可以适当取大一些,相反停车场可以适当小一些)。

目前室内传播模型应用较广的有:Keenan-Motley模型和ITU-RP.1238室内传播模型,我们使用ITU-R P.1238室内传播模型,公式为:

其中,f频率MHZ,d移动台与发射机间的距离,穿透损耗系数,慢衰落余量。

室内覆盖系统有线部分的分布损耗是指从信号源到天线输入端的损耗,包括馈缆传输损耗、功分器耦合器的分配损耗和介质损耗(插入损耗)三部分;

5) 覆盖规划的要点是传播模型校正。不同频段传播校正结果差异主要体现在传播模型的K1参数上,其中GSM900比TD1880频段路损均值低12dB左右,比TD-LTE2.6路损均值低16.77dB左右。另外,高频段的信号波动性大于低频信号。针对不同城市,典型的地物地貌,必须进行专项的传播模型校正,确保覆盖规划的精准性。

1.2 容量规划

1)系统容量规划的方法,系统仿真和实测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小区吞吐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

2) TD-LTE容量规划,是在一定网络负载条件下,对网络承载能力的规划,重点在于网络仿真。 网络仿真整体的流程和TD-SCDMA规划仿真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仿真的实现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其中核心区别是各种业务速率、调制方式并不固定,都需要基于用户分布和用户信道实际状况进行调度,以获得网络容量的实际情况。所以TD-LTE容量规划必须通过仿真获得。

1.3参数规划

1) 频率规划核心思想是频率复用。频率复用距离以内的小区使用不同频点,避免同频干扰;频率复用距离以外的小区可使用相同频点,提高频谱效率。

同频组网的特点是频率利用率高,小区间的干扰强,边缘性能差,干扰抑制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干扰抑制,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干扰随机化通过比如加扰、交织,跳频、扩频、动态调度等方式,使系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干扰平均化;干扰消除利用干扰的有色特性,对干扰进行一定程度的抑制,即:通过UE的多个天线对空间有色干扰进行抑制,波束成形是一种,在空间维度,通过估计干扰的空间谱特性,进行多天线抗干扰合并;在频率维度,通过估计干扰的频谱特性,优化均衡参数,进行单天线抑制如:IRC;干扰协调对小区边缘可用的时频资源作一定的限制,正交化或半正交化,是一种主动的控制干扰技术,理想的协调,分配正交的资源,但这种资源通常有限;非理想的协调,控制干扰的功率,降低干扰,如:SFR。

异频组网的特点是频率利用率低,但是干扰比较弱,边缘性能很好,干扰抑制也比较容易,因此也是备受青睐的。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合理的进行频率规划,确保网络的干扰最小,同样由于频带资源受限,也要做好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下图是两种组网的简单拓扑结构图,相同的颜色表示相同频率,反之不同;

2) 码资源规划主要是对物理小区ID进行规划。PCI(Physical Cell ID),即物理小区ID,是TD-LTE系统中小区的标识。PCI和RS的位置有一定的映射关系:

相同PCI的小区,其RS位置一定相同,在同频情况下会产生干扰, PCI不同,也不一定能完全保证RS位置不同,在同频的情况下,如果单天线端口两个小区PCI 模6相等或两天线端口两个小区PCI 模3相等,这两个小区之间的RS位置也是相同的,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导致SNR急剧下降;

3) 邻区规划,保证在小区服务边界的终端能及时切换到信号最佳的邻小区,以保证通信质量和整个网络性能;

4)TD-LTE参数规划原则

TD-LTE网络中, PCI规划要结合频率、RS位置、小区关系统一考虑,才能取得合理的结果,物理小区标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冲突原则:保证同频邻小区之间的PCI不同;

不混淆原则:保证某个小区的同频邻小区PCI值不相等,并尽量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即PCI值模3和模6不相等;最优化原则:保证同PCI的小区具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并在同频邻小区之间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为避免出现未来网络扩容引起PCI冲突问题,应适当预留物理小区标识资源。当然针对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也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2 TD-LTE规划的关键问题

TD-LTE网络规划指标体系是决定网络建设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应结合LTE技术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TD-LTE规划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覆盖和容量两大类指标,覆盖指标除关注场强指标RSRP外还应重点关注信干噪比RS-SINR指标,容量指标应重点关注边缘用户速率以及小区平均吞吐量指标。中国移动TDD频率规划方案仍存在变数,不同频率配置的组网方案直接关系到网络的实际性能。TD-LTE天馈系统的建设存在挑战,对网络布局、业务性能等都存在较大影响。从TD-SCDMA的升级演进可实现快速部署LTE网络,是需要重点验证的一个技术方案。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LTE技术的逐渐成熟,国内外运营商纷纷开始考虑向4G网络演进,一方面是借助LTE带宽优势缓解网络压力;另一方面是实现技术和市场领先。TD-LTE是中国移动的未来,要坚持TDD/FDD融合的发展方向,将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并具备承载话音业务功能。随着OFDM技术,MIMO技术,干扰抑制技术和调度技术的完善,LTE真正走向大众已是近在咫尺了。

参考文献

[1]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1.

[2]孙雨彤.WCDMA无线网络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移动TD-LTE组网技术交流,2011-2-27.

第2篇

本文分析了某IP城域网的流量特点,指出根据流量特点在网络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IP城域网 流量 网络规划

随着宽带用户的稳步发展,以及各种高带宽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流量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了解用户、流量、网络中继带宽之间的一些关系,对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下长沙电信城域网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1 IP城域网网络结构

1.1 核心层

长沙城域网出口为两个CRS集群,BAS和SR设备通过2条10G链路分别上行至两集群,如图1。

1.2 接入层

目前长沙IP城域网接入设备直挂BAS无级联:宽带业务和IPTV业务通过1条或多条中继上行至BAS;语音业务通过1条中继上行至SR;静态IP专线通过1条或多条中继上行SR。

根据图1网络结构,网络规划和优化时对网络流量和带宽主要考虑:

(1)城域网出口带宽与用户流量

(2)业务控制层(BAS\SR)至城域网出口(CR)中继带宽流量

(3)接入设备上行至业务控制层(BAS\SR)中继带宽流量。

2 城域网用户分类

如表1所示。

3 用户流量特点

下面我们分析某典型BAS的流量特点:

2.1 每日流量高峰在22:00左右

如图2所示。

2.2 每周流量高峰在星期六、日

如图3所示。

2.3 忙时流量、用户数,平均用户流量特点:(22:00左右采集)

BAS上行端口用户与流量分析:

设备上行端口总流量:

GigabitEthernet4/0/0 current state : UP

Last 300 seconds input rate: 6586890632 bits/sec, 959749 packets/sec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rate: 3751226328 bits/sec, 824886 packets/sec

GigabitEthernet7/0/0 current state : UP

Last 300 seconds input rate: 7155660008 bits/sec, 1009794 packets/sec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rate: 3424102328 bits/sec, 777951 packets/sec

总下行流量为:13742 M

总上行流量为:7151 M

设备用户数:

dis access-user

Domain-name Online-user

cs-pppoe : 30262

vod : 3520

mvod : 2151

即拨号用户30262,IPTV用户数5671,总计35933

平均每用户流量:

下行:0.382M

上行:0.199M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客流强度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speed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some cities in China have entered the network operation stage in China,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Shenzhen, Nanjing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flow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ail transit,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rther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ssenger flow and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nsity of passenger flow of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traffic under network conditions.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flow; intensity of passenger flow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有2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共计112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 778.8公里(如图1所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部分城市已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因此,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中的客流特征,对于今后进一步把握客流发展趋势、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网络化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在时间、空间及客运强度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

1 网络化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特征分析

1.1 日客流变化分析

日客流量变化规律是指一个昼夜循环内的运营时间内,不同时间段内网络客流量变化情况。对国内北京、西安等大量数据对比分析可知,路网客流量呈现明显双峰突变情况,客流在峰值处集中突发增长,峰值时段客流量明显高于其它时段客流量,表现出明显的早、晚高峰突变,其中一般线路早高峰时段为7:00~9:00,晚高峰时段为17:00~19:00。对东京、首尔城市轨道交通典型线路各年度日均客流变化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位于建成区范围的轨道交通线路将遵循“客流追随型”成长的一般规律;而位于新开发区域的轨道交通线路将遵循“客流引导型”成长的一般规律[1-2]。

1.2 周客流变化分析

周客流量变化规律是指一周内各工作日客流量变化情况。

在工作日,绝大部分居民需要上下班、上下学,居民在这两个时间段集中出行,使客流急剧增加,线路及网络客流量发生突变形成峰值。在非工作日,城市轨道交通吸引的上下班、上下学客流明显少,不会出现由于上下班、上下学引起的两次客流集中现象。由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线网均呈现工作日客流量明显高于非工作日客流特征,但机场线因其特殊性,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客流变化较小,呈平稳波动。

1.3 月客流变化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月客流量变化分析主要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内各线网各月客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只是初步形成,网络吸引的客流量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而像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已成规模,本文以北京市部分线网月客流为例进行分析。

由图3、图4可以看出,年初各条线网客流量均会呈现出明显下降的特点,而后月客流量处于平缓波动,在7月又有明显上涨趋势。从2013~2015年各线网同月份数据对比来看,客流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2 网络化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空g特征分析

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分析路网中各线路客流特征、高峰断面客流特征及进出站客流特征。

2.1 线网客流分布特征分析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由于各线路的网络结构位置、辐射范围、沿线交通走廊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线路的客流量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网络客流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分析。截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地铁共有19条运营线路(包括18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轨道),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345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不重复计算换乘车站则为288座车站)、总长574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3](如表1、图5所示)。

从图6中2014年北京市轨道交通部分线网全日客流量分布情况可以看出:(1)穿越城市中心区域的线路客流量明显高于郊区线路客流量,如1、5、6号线;(2)在路网中,与中心区线网相连接的线路客流量明显高于未连接线网的线路客流量,如未连接中心区线网的八通线、房山线等;(3)特殊用途线路(如机场线)客流量较小[1];(4)路网中的环形线路全日客流量高于大部分放射线,如线网中的2、10号环形线路。主要由于环线连接路网中的各个放射线,且环线通过城市主要活动区域,通达性较好,为乘客换乘提供便利,因此环线承担客流量较高。

2.2 断面客流分布特征分析

断面客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沿同一方向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断面的乘客数量,即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流量,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中,随着新线的开通,可能导致路网中原有线路断面客流分布形态、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变化。而实际影响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对应的是其高峰小时系数。

通过剖析东京、大阪、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高峰系数:(1)东京、大阪城市轨道交通近阶段系数值基本在20%~35%,部分线路曾经超过40%;上海系数值基本在20%~24%,相对较小,仍应处于增长状态中;(2)连接多个商业中心的线路系数值较小,其非高峰时期的商务客流量较大;(3)断面前有连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系数值较小,断面前的换乘站从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变断面客流;(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较小处断面系数值较大,在线网基本构成后有所缓解;(5)位于进入市中心第一个换乘点的断面系数值较大,高峰时在此断面聚集了大量的客流;(6)线路延伸、环线贯通,高峰时段列车及全日列车运行调整,可能改变系数值[4]。

由此可见,网络化进程中,断面客流会随着线网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后趋于稳定,且路网中换乘车站的增加会改变线网断面客流分布形态。

2.3 进出站客流分布特征分析

线网中各车站进出站客流量与车站性质、车站所处区位及时间等因素有关。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中,线网中各站日均进站量尤其是早晚高峰进站量通常会有所增加,但高峰小时进站量占全日进站量的比例会发生变化,且早晚高峰变化规律并不相同[5]。

车站性质的不同会导致进出站客流分布的不同,如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车站划分为六种类型,主要包括居住区车站、办公区车站、居住办公组团车站、商业区车站、站场区车站、枢纽区车站[1]。由于车站用地类型不同,进站客流的规模和时间分布,特别是工作日与周末的客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商业及文体景区类、对外枢纽类、高校类等车站周末进站量高于工作日,且决定车站规模的进站客流最大时段并非全部发生于工作日[1,6]。

以北京为例,4号线进、出站客流量较大的站点有中关村、动物园、西直门及北京南站,与站点周边地区承载的用地功能有关系。例如,中关村及动物园的商业客流量较大,西直门及北京南站的枢纽功能使其往返于城区与郊区的客流量或长途客流量较大[7]。

同一线路上车站所处区位的不同,各车站进出站客流峰值时间点会有较大差异。北京地铁1号线为例,车站的早高峰时间随区位有所不同,如四环以内高峰时间为8:00~9:00,四环至五环高峰时间为7:00~8:30,五环外为7:00~8:00;四环以内在高峰前的1h产生客流激增的现象,并随着高峰小时结束而迅速下降到某一恒定的客流量范围直至晚高峰开始。四环以外,客流变化相对平缓;晚高峰中,高峰客流峰值明显小于早高峰,高峰时间延长。而5号线客流总体状态呈双峰型,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8]。

从车站性质、区位等进行分析,不同性质、不同区位的车站进出站客流早晚高峰规律不同,商业性、枢纽性车站非工作日客流量较大,而办公区车站工作日客流较大;总体来说,通勤客流对高峰时段的影响最大。

3 网络化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特征分析

客流是指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一定方向(上行或下行)的乘客流动人数。它指明了乘客的数量和所对应乘客移动的方向[9]。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是指轨道交通网络或线路每公里每H平均承担的客运量,是反映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10]。

K=P/L

第4篇

【关键词】TD-LTE网络;工程优化;流程;方法

1关于网络优化

网络优化就是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对通信网络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研究网络质量受到影响的原因,并对设备与系统参数进行调整,让网络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更有效率地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网络的规划建设与运维提供有用的建议。网络优化包含交换网络优化和无线网络优化。因为无线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制约着网络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对无线网络优化更为关注,在一定意义上,网络优化是指无线网络优化。

2工程优化流程与方法

2.1概述

工程优化主要是通过路测、定点测试等方式,结合天线调整,邻区、频率、PCI和基本参数优化提升网络KPI指标的过程。从优化流程上来看,工程优化阶段是站点开通后到初验之前的重要阶段。工程优化阶段是后期网络质量和KPI指标提升的基础,也是优化工作量最大的阶段。主要任务包括:(1)覆盖调整:覆盖调整的结果对网络性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网络无论是处于空载,或是较大负荷时,覆盖优化都能使其在指标上有更好的表现,反之,假如不重视覆盖优化,不仅空载状态下指标不合格,而且会随着负载增大会更为恶化。TD-LTE系统采用AMC技术和高阶调制64QAM,对SINR要求更高,对网络覆盖优化提出更高要求,控制越区覆盖、净化切换带、消除交叉覆盖尤其突出和重要,特别是切换区覆盖控制。(2)业务优化:在覆盖优化的基础上,完成对各项业务指标的提升。

2.2总体流程

工程优化的流程主要包括优化准备、参数核查、簇优化、片区优化、边界优化、全网优化等步骤。下面将阐述各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与方法。

2.3详细工作要求

2.3.1优化准备该阶段需要准备好站点优化信息表,包括优化相关的工程参数、无线参数、站点开通信息、设备状态等信息。具体如下:(1)基站信息表:包括基站名称、编号、MCC、MNC、TAC、经纬度、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发射功率、中心频点、系统带宽、PCI、ICIC、PRACH等。(2)基站开通信息表,告警信息表。(3)地图:网络覆盖区域的mapinfo电子地图。(4)路测软件:包括软件及相应的licence。(5)测试终端:和路测软件配套的测试终端。(6)测试车辆:根据网优工作的具体安排,准备测试车辆。(7)电源:提供车载电源或者UPS电源。2.3.2参数核查站点开通时可以设置统一的开站模板,其中涉及许多规划的参数。因各站点的情况不同,须手动完成配置,这有可能会引起小区配置数据不符合规划结果的现象发生。开展网优工作之前,首先要核查各站点的重点参数,确保其与规划结果一致,若出现问题应立即提交工程开通技术人员修改。本阶段主要是对规划相关的无线参数、输出参数进行核查,重点参数包括:频率、邻区、PCI、功率、切换/重选参数、PRACH相关参数等。参数核查时,一般在网管系统中,导出各个站点参数配置信息表,与站点规划信息表进行对比,核查规划参数和实际配置的差别。2.3.3簇优化本阶段要求根据簇划分列表,逐个完成簇优化,并输出优化报告。根据基站开通情况,对于一般城区和密集城区,对基站开通数量>80%的簇开展优化。对于农村和郊区,一旦开通的站点连线,便可进行簇优化。簇优化之前,首先需保证基站已开通,进而需确保基站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告警。簇优化是工程优化的最初阶段,首先需要完成覆盖优化,然后开展业务优化。簇内覆盖优化的工作步骤如下:(1)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簇内的优化测试路线,尽量遍历簇内的道路;(2)配置簇内站点的邻区关系,并检查邻区配置的正确性;(3)开展簇内的DT测试,由于TD-LTE系统下UE上电后自动激活,处于RRC连接状态,所以DT处在RRC连接态下的测试;(4)分析测试数据,找出越区覆盖、弱场覆盖、邻区切换不合理等问题点,并输出RF、邻区优化方案;(5)实施RF优化方案,并开展验证测试;(6)循环第(3)、(4)步骤,直至解决问题,完成簇内覆盖优化。覆盖时可能出现覆盖空洞、弱覆盖、越区覆盖、导频污染(或弱覆盖和交叉覆盖)四种问题。要解决它们,有下面六种手段(按优先级排序):调整天线下倾角、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RS的功率、升高或降低天线挂高、站点搬迁、新增站点或RRU。簇内业务优化的工作步骤为:(1)按照测试规范开展DT或者定点测试;(2)根据测试规范要求的优化目标,分析网络性能指标,如PDP激活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FTP上传和下载速率、ping包时延、切换成功率等关键指标,对异常事件开展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优化方案。TD-LTE为数据网络,数据速率是衡量网络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异于其他网络的一个方面,因此重点关注数据上传、下载速率的测试和优化;(3)执行步骤(2)的优化方案,并开展验证测试;(4)循环第(2)~(3)步骤,直至解决问题,指标达到优化目标值。2.3.4片区优化完成区域内簇优化工作后,合并为片区优化,对整个区域内的业务与覆盖进行优化,将簇边界及盲点作为工作重点。依照先覆盖、后业务的优化顺序,采取和簇优化相同的流程。如果是簇边界优化,建议与相邻簇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完成对边界的优化。工作过程中,注意对工程参数表和参数调整跟踪表及时地进行更新,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状况并输出报告。区域优化工作步骤与簇优化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区域优化的重点是簇边界,以使多个簇形成连片覆盖的区域。2.3.5边界优化边界是指片区交界路线和区域。边界优化主要是梳理片区边界覆盖和邻区切换关系。实际优化中,为缩短优化时间,不同片区由不同的优化队伍并行开展优化,片区交界处无法统一优化,RF调整不能达到最佳优化状态,因此需要实施边界优化。片区边界优化在片区优化完成后进行。相邻区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可组建联合优化团队对边界开展覆盖优化与业务优化。若边界两侧为不同厂家设备,此时应由各厂家的工程师建立工作团队。片区边界优化的流程和簇优化相同,工作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工程参数表和参数调整跟踪表及时进行更新,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状况并输出报告。2.3.6全网优化全网优化是对整网开展DT测试,掌握网络的覆盖及业务状况,并根据客户需求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完成优化。全网的覆盖及业务优化流程与簇优化相同。同样要注意对工程参数表和参数调整跟踪表及时进行更新,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状况并输出报告。

3总结

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无线传播环境,用户位置、分布和应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对网络进行持续的优化才能与之相适应。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贯穿网络建设发展,也只有对网络进行持续的优化,才能提高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参考文献[1]刘思杨.LTE网络优化技术[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01).

[2]林世明,高志斌,高凤连,黄联芬.基于路测的TD-LTE网络优化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5(09).

第5篇

【关键词】 城域承载网 协同规划

一、城域承载网协同规划目标

多专业协同规划承载网络目标架构,最终实现资源最佳匹配,全网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最优。

二、城域承载网协同规划内容

协同涉及专业:承载网相关网络,如IP网、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综合接入网、光缆网,业务网络。

协同内容:节点选择、网络架构,链路带宽配置、综合造价、网络及业务安全行等方面进行规划协同。首先,传输OTN网络作为大颗粒多业务的传送平台,要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制定目标网络架构,面对业务网多变的特性,传输网要做到网络架构相对稳定,传输网要参考业务而不唯业务,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其次,IP网是多专业协同的核心,其业务接入控制层节点的选择和规划,既要考虑自身组网特点,又要考虑业务网络节点设置、传输网(含OTN和光缆网)技术发展对其节点设置及组网的影响,其节点设置的多方案比选,要与其他专业协同制定。协同内容涉及网络安全、链路配置、综合造价、运维管理等等。第三,宽带接入网(PON)OLT节点优化和综合接入网(IP RAN)节点选择及它们组网比较有独立性,但其组网模式会对光缆网提出相应的要求,如 ODN树形组网、IP RAN双归组网。并与IP专业共同确定其上联归属方案。

三、城域承载网协同规划流程

明确各专业间在各个环节的协同点、协同内容、输入输出关系,专业管理人员职责。并且应从前期思路、规划、可研、立项、采购到设计整个项目链条上的进行协同。

3.1专业间协同流程图

3.2承载网多专业协同流程

承载网多专业协同流程及要点

3.3协同要点说明

3.3.1多专业协同的业务接入控制节点选择

(1)传输专业需向IP专业输出目前OTN/光缆网络的节点设置及网络架构情况。(2)业务网络专业(如CDN)需向IP专业输出节点设置情况。(3)IP专业根据传输网络及业务网络输出情况,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业务接入控制节点的选择。

3.3.2业务流量测算

(1)业务网络专业(如CDN)需向IP专业输出业务流量参数模型。(2)IP专业根据IP城域网流量现状输出宽带业务参数模型,并结合业务网络专业流量模型给出承载网全业务流量模型。

3.3.3 OLT/B类路由器归属及链路配置,ODN/IP RAN组网对光缆网要求

(1)根据业务接入控制节点设置情况,结合传输网资源情况确定OLT/B类路由器的归属业务控制节点;(2)与IP、传输专业协同确定上联链路速率(GE、10GE)、连接模式(直连、汇聚)、上联链路数。(3)与传输专业协同确定链路最优承载方式(OTN/光缆)(4)ODN树形组网模式、IP RAN双归组网模式对光缆网提出匹配要求。

3.3.4城域网端口配置

根据业务网络(CDN/IDC)输出的承载需求、接入专业上联链路端口需求以及城域网内部自身链路需求进行端口配置,并向业务网络、接入专业反馈不同的链路配置建议。

3.3.5 OTN/光缆网资源配置需求

根据IP专业、接入专业、大客户输出的链路需求配置传输资源,并向IP及接入专业反馈不同的承载及链路配置建议。

第6篇

关键词:最大供电能力 配电网 规划 负荷再分配

引言

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大规模城乡电网规划建设,按现状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及网络规划等流程的传统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已基本发展成型的配电网,其重点应该转向是如何优化和规划现状电网,有必要探索新的规划方式和方法。

TSC 是指一定供电区域内配电网满足N-1 准则条件下,同时计及变电站站内主变与配电网络转供能力以及实际运行约束下的最大负荷供应能力。TSC 从概念上与传统规划最大不同在于 TSC 能够在负荷未知的条件下,计算满足 N-1安全约束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负荷,挖掘电网的供电潜力,非常利于基于已有电网的分析和优化。智能电网下实现高级配电自动化的中压配电网络将具备快速的负荷转供能力,TSC 理论强调了网络负荷转供对变电站的支撑。基于 TSC 的规划从理念上优先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网络消纳新增负荷,更适应负荷增长放缓和占地通道资源紧张的城市建成区配电网规划需求。

1.配网供电之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逐步增多,居民生活质量在提高,用电量大幅度的增加。由于配网供电设备的低智能化,人工检修力度滞后等问题常常在出现电路故障问题时难以及时检修,造成停电时间太长,自然灾害天气中人工检修难度加大等问题。电量供应不足,城市在夏季等用电高峰期因为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出现强制性停电现象。

2.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它可以给用户提供电力。配网供电可靠性就是指电力公司为用户提高可持续电力。如果配电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就会中断对下游用户的电力供应,据统计,配网供电方面出现故障问题是导致停电问题的主要原因。

3 .TSC 理论的发展过程

2000 年以来,随着城乡电网的大规模建设改造,供电能力逐渐成为评价配电网建设水平的一个新指标。供电能力的研究经历了 3 个阶段:(1)阶段是以变电容量评估配电系统供电能力阶段,典型方法如容载比法。该阶段方法虽计算简单但未详细考虑下级网络的作用。(2)阶段是网络供电能力阶段,典型方法如最大负荷倍数法、负荷能力法。该阶段方法把馈线作为供电能力计算依据,提出了网络转移能力的思想,但仅以馈线负荷来估计网络转移供电能力是不够的。(3)阶段是近 3 年来计及 N-1 安全准则、变电站与网络转供能力结合计算的阶段,典型方法如基于变电站主变互联的解析计算法、建模计算法。

4 .TSC 理论与传统规划的对比

(1)首先,目前导则将规划分解为变电站选址定容和网架布线两个子问题。对于变电站选址定容子问题,传统规划通常采用容载比法来衡量需要的变电容量,而后在确定变电站主变容量配置应用N-1 安全原则时,也仅考虑站内主变的相互支持,而未计及配电网络中负荷互供的影响。而供电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将网络的负荷转移能力和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结合起来,能够从整个配电网角度分析评估,为更精细地规划提供了新的指标和方法。

(2)其次,传统规划依赖于负荷预测准确性,而负荷发展涉及因素众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准确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供电能力的计算则无需负荷,更关注电网本身的潜力,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负荷预测的依赖。

(3)最后,N-1 安全性一直是配电网规划和运行中重要关注点,传统规划主要采用 N-1 仿真校验来评价安全性,即对电网在给定某负荷水平下发生元件退出时能否持续安全供电逐个案例(case)校验,再加工处理所有 case 的校验结果得到安全性指标,从而评价配电网在某负荷水平下的安全性。供电能力方法的实质也是 N-1 安全性,与仿真法的区别是在未知负荷情况下计算满足 N-1 的最大可能负荷,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挖掘电网的潜力,为未来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发展和运行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5 结论

(1)探讨了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新规划理念。与传统规划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于新增负荷,传统规划优先考虑新增变电容量然后布局网络;基于TSC 的规划则优先考虑利用已有网络进行销纳然后再考虑新增变电容量。传统规划更适合于负荷快速增长电网快速发展的场景;TSC 规划更适合于负荷发展相对缓慢电网较成熟的场景。

(2)提出了基于 TSC 规划的详细流程和案例,并与传统规划对比。流程首先计算 TSC 和可扩展的最大供电能力 MSC,然后进行负荷与 TSC 匹配的总量校验与调整,再进行负荷与 TSC 匹配的按主变、馈线的分布校验与调整,最后用 N1 校验验证方案。在上述流程中,按实施优先次序归纳了 3大类 10 种规划措施,并指明其在规划流程中的应用条件。

第7篇

[关键词]预算责任;预算决策责任;预算执行责任

一、我国企业集团预算责任网络存在的问题

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预算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设置预算管理小组、预算管理委员会或预算处(科)等预算管理专门机构的仅19.48%预算指标的最终决定者为董事会的仅30%负责预算执行跟踪调查的机构为董事会和专门预算管理机构的仅11.5%,其他基本由财务部或计划部进行跟踪调查;设置董事会预算调整权限的只有19.3%;设置专门预算管理机构预算调整权限的只有12.3%。此外,该课题组的结论包括:企业对预算执行不够重视,架空了预算控制的职能,削弱了预算激励的职能;预算及预算指标的宣传、沟通不足,职工对自身行为与指标的关系、对完成指标与获得奖惩的认识不明确(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2001)。以上调查结论表明。我国企业集团的预算决策责任网络不够健全,执行责任网络也有待完善,亟需改进。

二、企业集团预算责任网络的再认识

通过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比较分析,折中预算管理模式应是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基本取向。折中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包括:母公司控制战略方向,把握战略规划;子公司负责业务计划;母公司对集团内预算资源进行协调和调配;重点监控子公司的重点业务预算:强化对子公司的预算考评(李国忠,2005)。也可以理解为,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控制的重点是母公司战略规划的贯彻、执行和监控,正好吻合我国企业集团多属于战略规划型产业集团或战略控制型产业集团的特点。

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基本是混合型组织结构,以母子公司制和总分公司制为基础,也包括事业部制,或者是相近业务的子公司组成虚拟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会是预算审批机构,董事会是预算制订机构,总经理负责预算的组织实施。可见,我国企业集团的预算责任网络应该与公司治理相结合。

学术界对“联合基数确定模型”仍存在争议,但该方法在实践运用中,有效地抑制了预算松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f谭利黄玲玲2008)。我国企业集团预算决策组织机构设置方式上,可采取下级单位{责任中心)上报,上级单位(责任中心)审查,共同确定预算的方式,类似于联合确定基数法的运行模式,以利于减少预算松弛。

三、预算决策责任网络的构建

预算决策责任网络(如图1)所示以公司治理和分级授权为基础,对预算目标确定以及预算审批调整和考核权限进行决策。其中:股东会/董事会,上级单位(责任中心)具有预算管理的最终决策权;预算审查委员会/股东联合预算审查小组对董事会/上级单位(责任中心)提供专业的预算审查意见和建议;各级管理层设置投资/预算审查决策委员会,审查公司管理层权限以上和审批决策权限以内的预算管理事项;设置跨部门的预算管理小组,在公司内部协调预算管理事项;设置专门预算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具体预算事项。

该预算决策责任网络以公司治理架构为切入点,以董事会或上级单位为平台;以董事会/上级单位投资预算审查委员会和公司管理层的投资预算委员会为载体:预算决策具体支持工作落实到部门或人员。该预算决策责任网络在法律上满足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在集团公司管控上与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相一致,有利于母公司战略意图的贯彻和控制,甚至有利于减少预算松弛。

四、预算执行责任网络的构建

(一)健全经营责任体系

战略规划型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是全面的,既强调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导向,又强调预算的全程规划与全程控制、财务(预算)与非财务(作业)统一性等特点(李国忠,2005)。可见。在战略目标导向的前提下,经营控制与财务控制并重,应该成为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目标取向。因此,我国企业集团各级预算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应在符合集团总部战略规划的前提下,包括经营(作业或数量及质量)责任和财务(价值或金额)责任两个维度。理想的预算执行体系应包括各级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收人中心和费用中心(周鸿2004)。而且预算执行责任体系还应该包括经营(作业或数量及质量)责任和财务(价值或金额)责任(如图2)。

(二)构建全流程和全员参与的责任网络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建设 网络规划 网络优化 双网运营

TD-SCDMA是由我国自行提出并主导完成、被国际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发展TD-SCDMA对于提高我国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运营商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创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工程网络建设、网络规划优化、网络运营,做好网络支撑,充分发挥TD-SCDMA的技术优势,提高客户感知,保持公司持续的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 TD-SCDMA网络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大、周期长。如何通过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保障网络的快速建设与部署,构建精品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运营企业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TD商用网建设和运营刚刚开始,在TD建设与组网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性能优良,业务丰富,质量上乘的通信网络是决定其生存和后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考虑从GSM系统建设中汲取和借鉴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结合TD-SCDMA本身的技术特点和网络建设的要求,从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资源配置、建网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探索出适合TD-SCDMA网络初期建设的思路。

1.1 工程项目管理

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快速建设高品质TD-SCDMA网络的保障。立足于2G网络建设、优化和运营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从概念、原理上与GSM系统区别开来,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设TD精品网络。TD-SCDMA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包括:

(1)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

以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工程质量管理、服务外包管理、文档信息管理、维修备件管理为依托的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现场联动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将优秀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分享,充分吸取及借鉴2G网络建设经验和优化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网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专职支撑工程项目组,成立TD网络建设办公室。

分阶段工作目标管理。针对TD网络建设的新特点,结合各地区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形成“以簇顺序为核心,安排整体建设、统筹资源”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工作目标。

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TD建设规模大、工期紧,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统筹资源是TD项目建设的有力保障。支撑项目组应在充分预估风险的前提下,对每道工序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精准分析。

专业的技术工作团队。专业的队伍,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障项目完成的关键。网络规划组、工程实施组、网络维护组、测试优化组和设备物流组建设项目经理。

精细有效的项目控制。以里程碑为纲,逐层分解落实;制定总体预警与风险应对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及时解决问题。

(2)因地制宜的建网思路

在TD-SCDMA建网的思路上,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具体的场景。由于TD技术特点,基站需要成片开通、优化。为确保项目的进度和网络质量,项目组应制定以“簇”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部署的“片区簇”模式和“网中网”的建网思路,在保证总体进度的前提下,对具备开通条件的基站做到建好一个开通一个,边建设边优化,以保障建设完毕的网络经过短时间全网优化即可商用,大幅度缩短工期。

(3)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TD网络建设过程中,针对普遍场景提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课题合作,针对各类特殊场景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涵盖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4)快速的工程实施

TD与2G共站址,解决站址困难,快速建网,以节约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

(5)创新的工程改进和工程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工程机械设备改进,便于工程实施,有效加快了建网进程。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经验,为合理统筹安排建设资源,合理安排工序,项目组根据TD工程特点,提出创新的“平行流水”的工程建设方式。

1.2 TD-SCDMA网络规划

TD-SCDMA规划包括网络规划和业务规划,网络规划又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承载规划、局房规划等,其中覆盖、容量、业务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于移动公司而言,TD网络不是孤立的,是依托于现有2G大网上的一个局部网络,应该将2G/3G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营。

TD-SCDMA网络规划与GSM遵循着基本相同的流程。通过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的比较,在分析GSM网络规划特点的同时,不难发现许多可供TD-SCDMA吸收和学习的经验。TD二期网络建设遵循的总体原则为:2G/3G协同发展,室内外相互兼顾,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认真实施。

(1)总体规划原则

应该根据市场预测、设备状况、投资能力和盈利前景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建设策略。总体规划原则为:

统一规划:在规划中从全局的角度来着眼,把满足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作为系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网络架构和基站布局尽量呈现相对稳定的格局;

分布实施: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分期、分阶段、分区域地部署网络;

快速部署: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抢得先机谁就占主动;

规模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竞争能力,网络覆盖效果较好,网络持续扩容能力较强。

许多网络问题在网络规划阶段造成的,高水平的无线网络规划为后期网络优化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思路为:建立全程全网的规划体系,确保网络质量;充分利用2G现有站址资源,加快建网进程;室内外协同规划,综合考虑;促进产品与周边环境和谐,注重环境保护;对特殊场景进行重点研究,提升现网性能;高性能的网优工具,助力精品网络建设。

(2)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TD-SCDMA网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采用分步实施的规划和建设方式。网络规划遵从先覆盖后容量、先重点后连续、网络容量及质量先重点地区后一般地区的原则,分期规划和建设。在服从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原则情况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结合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网络发展规划、网络调研、网络规模估算、预仿真、站址勘查和详细规划。根据具体场景考虑实施室内特殊覆盖,应该采用合适的比例,体现出室内外平衡设计的思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

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产业链、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网络现状等多方面的影响。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考虑到TD-SCDMA网络规划灵活的特点,在建网初期可以重点考虑覆盖因素,后期可通过增加频点和补盲站点的方法增加系统容量。

1.3 TD-SCDMA网络的工程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应遵循网络规划的原则下,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和设施,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站址、机房、铁塔、天馈线系统、防护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等,以便节省网络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1)GSM/TD共站址,提高共站比例

充分利用现有的2G站址、室内分布等资源,尽最大可能共站址建设,努力提高共站比,解决站址选择难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建议在对2G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时,兼顾WLAN的需求,建设三网合一的融合网络。

借助TD网络建设时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原先GSM网无法进入的区域新建TD基站,在后期GSM网络扩容时也会使用到新建设的TD基站站址资源,即所谓“反向共站”。

(2)施工经验的积累

根据TD设备、天馈线部分等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TD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包括天馈安装,GPS安装,天面和机房资源,电源和传输资源,重新评估铁塔负荷和风荷,采用美化天线等。

2 TD-SCDMA网络优化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是网络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1 借鉴GSM优化经验

与网络规划相似,在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流程上,许多宝贵的GSM优化经验是可资TD-SCDMA网优工作参考和学习的。同时必须看到,运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很多具体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化策略,可以对2G/3G协同规划、总体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索。

2.2 规范化的网优管理

实施TD-SCDMA网络优化维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优维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网络资源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TD网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细化网优日常考核指标,提升优化工作效果;加强管理,细化对第三方优化服务公司考核。

2.3 TD-SCDMA网络优化步骤和流程

建网初期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分为几个阶段:

单站验证:对新开基站进行单站验证,检查基站发射功率,覆盖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基站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单站问题带入簇优化中;

分簇优化:进行分簇方式进行有效优化,及时跟踪;

片区优化:在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将几个簇联合在一起优化,重点考核簇边界切换等情况;

全网优化:全网优化在片区优化基础上完成,考核各个片区间的切换及参数的统一性。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如图2所示。

2.4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主要包括:天线调整,通过调整天线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干扰和导频污染;修改基站邻集,使切换合理,减少切换掉话;修改基站扰码,减少码字干扰;对覆盖盲区就规划方面提供建议;解决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基站邻区问题;参数优化,让接入、切换等参数最优化;采用“线-点-线”的优化实施办法,有效保证了建网进度和网络质量。

3 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移动而言是新网络、新思路、新挑战,其中涉及双网运营策略、融合组网问题。针对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移动公司提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旨在将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纳入到全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2G/3G协同运营、共同发展,系统性考虑和探索发展路线,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3.1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为:

(1)利用TD-SCDMA与GSM进行双模组网,充分发挥TD-SCDMA在数据业务方面的优势;

(2)在热点地区采用HSDPA进行覆盖,进一步增强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引导高端用户使用数据卡,提升高端用户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

(3)定制推广双模手机;

(4)2G与3G共组核心网、业务网和支撑系统等,实现2G业务向3G业务平滑迁移,提升用户体验。2G/3G互操作问题重点应该放在终端侧解决问题,包括各种切换、重选优化算法的制定。网络侧则重点考虑在以互通信令支撑系统、同步系统、计费、网管系统一体化问题。

3.2 2G/3G互操作策略

在现有2G网络上建设TD-SCDMA需要考虑的问题:

(1)影响最小。尽量减少对目前已经成熟稳定的2G系统的影响,避免2G升级工作。

(2)质量最好。为3G用户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供良好保障,同时利用2G网络拓展3G覆盖,保持3G用户的语音业务连续性。

(3)切换最少。减少切换次数,降低系统处理负担,保持业务的稳定性系统间的互操作策略。

(4)针对语音业务。TD-SCDMA覆盖边缘,支持TD-SCDMA到GSM的切换,不必支持反向切换。

(5)针对数据业务。通过支持TD-SCDMA到GSM小区重选,实现TD-SCDMA到GSM/GPRS间的数据业务切换;话务热点地区利用TD-HSDPA组网,提高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4 TD-SCDMA软课题研究

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对运营商而言是新生事物,无经验可以借鉴。移动公司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投入,在3G时代保持持续领先的优势,摸索和创新运营理念和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全业务运营的形势。目前TD-SCDMA面临很多机会和挑战,许多问题对运营商、厂商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1)成立TD无线研究小组

建议省移动公司成立专门的TD无线研究小组,集中技术骨干,形成强大有效的合力,针对TD网络、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演进方向和2G/3G互操作方面等专题展开研究,承担软课题方面的研究,提升支撑网络和业务开展的能力和水平。

(2)软课题研究方向

在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相关软课题的研究,涉及2G/3G互操作、TD组网方案、工程实施、HSDPA技术测试、MBMS业务部署等多个领域。课题研究和现网测试可为网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对未来TD网络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李 军:工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已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乌克兰WiMAX项目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与俄罗斯著名投资公司IconpePE(以下简称Icon)旗下乌克兰运营商Ukrainian High Technologies (简称UHT)合作,独家承建其在乌克兰的3.5GHz WiMAX项目,首期网络建设将覆盖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及其周边区域。据悉,该网络总共分为三期进行,目前首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已经完成全部核心网及部分基站的部署。未来将由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向外延伸和扩展,逐步发展成覆盖乌克兰全境的WiMAX网络,也是乌克兰最大的WiMAX网络。UHT公司CEO Evgueni Lissitsin表示:“中兴通讯是WiMAX行业的领先者,也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来建设好这张WiMAX网络,为乌克兰人民提供稳定、高速的WiMAX无线宽带和VoIP语音业务。”

第9篇

关键词:Wi-Fi技术;网络规划;4G

1.Wi-Fi技术的发展背景

Wi-Fi又叫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无线通信的工业标准。它是由美国电工电子技术协会为了解决无线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在1997年7月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802.11x系列标准。所以一般所谓的802.11x系列都属于Wi-Fi。其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组网成本较低。该技术目前使用2.4GHz附近的频段,是一个免费的频率段,正因为如此,也不需要去缴纳任何的费用,开发商可以免费使用,而因此也成为Wi-Fi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必要有利条件。

在现在社会,Wi-Fi这一功能已得到了很多设备商的重视和应用,他们将其应用于更多的终端设备,比如电脑笔记本、汽车、家电等,致使终端设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伴随着人们的需求,Wi-Fi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以智能手机为例,目前约半数智能手机带有Wi-Fi,2014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约90%。促使智能手机内置Wi-Fi的因素是可通过Wi-Fi实现文件传输、上网或聊天等功能,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上网的随意性。

2.Wi-Fi技术进程与优缺点

2.1 Wi-Fi技术发展进程

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频段在2.4000~2.4835GHz,传输速率2Mbps,因为传输速率不高,所以它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取业务。随着用户的需求,IEEE相继制定了其他标准。首先制定的标准是1999年IEEE 802.11a,该标准的工作是频段5.15~5.825GHz,其数据的传输率远远大于802.11标准,传输速率可达到54Mbps,甚至72Mbps。同年,802.11b标准批准并制定,它是对802.11标准的一个补充,工作频段2.4~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一个显著地特点是,该标准数据的传输率可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间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自动切换,且在2Mbps、1Mbps速率时与802.11兼容。随后,在2007年又了802.11n标准,它是新一代的Wi-Fi标准,数据传输速率非常快,可传输速度高达500Mbps,用户需求进一步满足,从而使无线网络移动性极大提高。

2.2 Wi-Fi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其一,Wi-Fi的覆盖范围半径约100米左右,而蓝牙15米左右,覆盖范围优于蓝牙技术。

其二,虽传输质量和安全性不及蓝牙技术,但llmbs的传输速度为个人信息化提供保障。

其三,厂商不需耗费资金进行网络布线,只要在指定地点设置好“AP”,接入网络,然后“AP”通过电磁波,发射到距接入点半径10-100米的范围,用户将支持无限网络的设备拿到该区域内,就可高速上网,从而节约了成本。

不过现阶段,Wi-Fi还只能作为特定条件下的应用,相对于有线网络来说,无线网络在其覆盖的范围内,它的信号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同时也会因建筑物的阻碍和雷电天气的影响而造成网络信号的不稳定和速率下降。而且,Wi-Fi网络因为频率的公共性,网络易饱和和被攻击。

3.网络规划

Wi-Fi技术的发展和优势,让更多的运营商投入其市场,并采用更多的技术去发展。作为运营商,了解Wi-Fi网络规划的流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无线区域准备进行网络规划时,首先考虑网络规划的基本需求,根据基本需求一步一步的规划设计区域的覆盖方案。满足了基本需求和其他需求。再结合现场勘查需求和工程建筑勘察,就可进行网络规划了。以下是网络规划设计流程图。

图1网络规划设计流程图

了解了网络规划的基本方面,完成网络规划时现场数据的需求,就可进行下一步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和规划。

3.1 网络规划方案设计

网络规划的设计一般有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两种,两种设计区别只在于选择的一些设备和覆盖的地方不是很一致外,其他步骤基本一致,所以本文仅已室内设计为例,室外设计方案不再赘述。

无线网络在室内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从室内金属墙木/塑料、板玻璃、玻璃、天花板管道等建筑物方面造成的损耗干扰考虑。所以“热点AP”发射功率的调整,都是在计算完这些损耗从而进行调整的。(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规范对24G覆盖要求:设计目标覆盖区域≥95%,无线网络覆盖接收信号强度≥-75dBm)。

以下从一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 f取24GHz,按照规范要求,其接受信号的强度必须≥-75dBm。公式Lbs=324+20lgF(MHz)+20lgD(km)=100+20lgD(km)(Lbs:自由空间的路径传播损耗)。

设“AP”,取天线的发射功率为20dBm,24G覆盖天线增益为3dBi,则天线的输出功率为23dBm,则无线网络信号损耗为:Lbs =100+20lgD(km)+建筑物特性损耗。

现在取距离为10米,查表得10米损耗60 dB,由此最小场强为

P20m =23dBm-60dB-30dB-5dB

=-72dBm>-75dBm (仅考虑混凝土墙损耗30dB、天花板损耗5dB)

符合要求,按照公式,即可确定发射功率。

准备完以上工作,初步就可设计网络规划方案了。首先根据建筑物的格局,进行平面设计;其次根据无线网络规范的设计要求,设计“热点”个数和位置,并均匀分布;再进行交换机的确认和安装位置;最后汇总所有相关数据(含记录的数据,现场的照片以及设计结果)进行上报,这样一个基本的网络规划方案就算基本完成了。

4.Wi-Fi网络技术的市场发展

从无线网络的市场现状分析,其一,无线网络Wi-Fi传输速度比较快,网络连接也比较方便,不用进行专门的网络布线就可接入网络,节省了组网成本。其次,Wi-Fi网络它具有移动性,具有灵活多变的组网方式,使用外部环境的能力比加强,从而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

从网络目前的使用情况来析,无线网路Wi-Fi已经具有了市场化发展的有力和必要条件。因为从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看,不论是室内的家庭布网,还是公共场所的室外的组网,反应都比较良好。这样的结果,为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收入和利益,也引起开发商进一步投入的动力。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看出,Wi- Fi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4G网络虽已推出,但由于Wi- Fi的性能和优势,即使移动运营商推出4G网络,Wi-Fi无线技术将仍然在无线网络接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单位:1.西安正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健敏.浅谈3G与wiFi技术[J]. 中国电子商务,2011.09

第10篇

【关键词】TD-SCDMA 网络规划 覆盖规划 容量规划

1 引言

随着3G牌照的发放,3G网络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由于TD-SCDMA网络以及自身的技术特点,其规划流程和方法虽然与2G网络以及其他3G网络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何发挥TD系统的技术特点,做好网络规划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是决定未来网络质量和用户感受的关键。

与其他无线网络规划相似,TD-SCDMA的规划可以分成:前期数据收集、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站址查勘、软件仿真、评估与调整等几个阶段。由于室内覆盖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日益增加,对于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性能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其收益,室内覆盖规划也是TD-SCDMA网络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以上TD网络规划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2 TD-SCDMA网络规划主要步骤

2.1 数据收集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进行规划之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数据。随着软件仿真应用的日益广泛,前期的数据准备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在文中2.5节可以看到这些数据在软件仿真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TD-SCDMA网络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特性,需要采集到准确而丰富的数据信息。

对于TD-SCDMA网络来说,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传播模型参数、设备参数、天线参数。同时在网络规划之前需要设定建网目标,包括覆盖目标和容量目标。为了进行准确的容量规划,还需要结合所规划城市现有的话务情况和发展特点,准备相应话音和数据业务模型。

2.2 覆盖规划

覆盖规划和容量规划是确定网络规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覆盖规划和容量规划之前,需要确定建网目标。通常建网初期的主要目标是覆盖,因此主要依据覆盖规划的有关结果,后期则需要重点考虑容量规划。

在覆盖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链路预算,通过链路预算获得基站的覆盖范围,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规模。TD-SCDMA的链路预算可分为上行链路预算和下行链路预算,其中上行链路通常为受限因素,因此工程上一般通过上行链路预算对基站覆盖能力进行估算。

TD-SCDMA系统上行链路预算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允许空间路径损耗(dB) = 移动台发射功率(dBm) + 移动台天线增益(dB) - 人体损耗(dB) - 馈线损耗(dB) + 基站接收天线增益(dBi) - 建筑物穿透损耗(dB) - 慢衰落余量(dB) - 干扰余量(dB) - 基站接收灵敏度(dBm) 。

与GSM相比,TD-SCDMA链路预算中需要考虑智能天线带来的增益,同时其馈线损耗相对更小。

通过链路预算可以获得TD系统的小区覆盖能力,图1以某城市为例,给出TD系统不同业务与其他系统不同业务的覆盖能力对比。在获得小区覆盖能力后,可以根据建网要求和城市面积获得覆盖规划的网络规模。

2.3 容量规划

对于TD网络来说,容量规划主要包括频率规划、时隙比例规划和码资源规划。频率规划以业务模型为依据,常见的业务模型包括每种业务的话务量,忙时用户数等信息,在获得业务模型后依据资源计算方法获得所需的无线、传输以及核心网资源。常用的资源计算方法包括爱尔兰B、等效爱尔兰、坎贝尔方法等。

时隙比例规划是TD-SCDMA系统的一大特点,非对称时隙配置能够适应不同业务上下行流量的不对称性,提高频谱利用率。尤其在引入HSDPA后,非对称时隙的配置将发挥更大作用。具体上下行时隙比例的设置需要根据估计的话务模型计算:首先根据话务模型计算出上行和下行的话务量比例,然后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决定上下行的时隙比例配置。但在考虑不对称时隙配置时,为了避免上下行交错时隙产生的干扰,在时隙交错区域边缘一般需要考虑增加保护小区。

如表1所示,TD-SCDMA系统共定义了32个下行同步码、256个上行同步码、128个中间码、128个扰码。所有这些码被分成32个码组,每个码组由1个下行同步码、8个上行同步码、4个中间码(Midamble)、4个扰码组成。

下行同步码用于区分下行导频时隙、小区搜索和下行同步的建立与保持;上行导频时隙由上行同步码区分,用于上行同步的建立。为了减少干扰,相邻小区使用不同下行同步码的规划。而扰码规划要尽量避免采用两个同频、同码字的小区分布到两圈小区以内的位置。

2.4 站址查勘

站址查勘是网络规划重要的前期准备,查勘过程需要对可用站址的无线环境、天面情况、传输资源、电源等全面考察,从而最终确定可用的站址资源。

对于TD网络来说,由于目前2G网络中有大量的站址资源可用,为了确定是否能够与现有的2G站址共用,其查勘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同时,由于TD-SCDMA系统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引起天线面积增加,也给天面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因素都需要在查勘过程中进行考虑。在考虑与2G系统共站址的情况下,主要考察天馈和机房两个方面:天馈主要考虑抱杆、馈线、避雷针、电源、GPS天线以及承重;机房主要考虑承重、空间、馈线洞和电源功率的要求。

2.5 软件仿真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加快,软件仿真在网络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增加。经过前期的数据准备工作、覆盖和容量估算、站址查勘后,需要利用规划软件进行网络仿真。一般来说,规划软件包含的功能很全面,

图2给出了规划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功能,其中最常用的功能通常包括覆盖预测、容量仿真、频率规划、码资源规划、邻区规划等功能。

图3给出了利用规划软件进行网络仿真的流程,从流程中可以看出前期的数据准备对整个仿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软件仿真,我们可以从覆盖、容量两个角度更加精细地分析当前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调整。图4给出了某城市的覆盖预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最佳服务小区和各个地区的覆盖效果,对于覆盖效果差的地区,可以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发射功率以及增加基站的方法来解决。

利用软件仿真,可以查看规划方案的效果,并且根据仿真结果不断调整规划方案,直到满足建网目标。经过软件仿真后,还需要结合网络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调整,最终给出一套全面、完善的规划方案。

2.6 室内覆盖

(1)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室内覆盖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日益增加。目前运营商已经建设大量的室内分布系统,因此在TD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保证TD-SCDMA网络的质量,还要尽量减少对原有2G室内分布系统的影响。

(2)TD-SCDMA网络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针对TD的技术特点和产品特点,目前有多种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各自的特色,需要根据实际的场景选取合适的方案。这些方案按通道数可以划分为单通道方案和多通道方案;按信源类型可以划分为宏蜂窝方案、微蜂窝方案、RRU方案、无线直放站方案和光纤直放站方案;按室内分布系统主干线内传输的信号类型可以划分为基带信号分布方案、射频信号分布方案和中频信号分布方案。

(3)TD-SCDMA网络室内覆盖干扰规避

与室外系统相比,室内覆盖由于空间更小,其干扰规避更加重要。TD室内覆盖系统的干扰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间干扰和系统内干扰。

为了降低系统间干扰,可以尽量提高基站接收前端器件的线性动态范围;使用低增益、高线性度的LNA作为前级放大器件,将增益尽量分配在混频后的中级放大器和后端的功率放大器;提高相关设备隔离度参数要求,增加滤波器并有效利用空间隔离。

对于系统内干扰,可以在建设室内分布系统之前,首先对室外信号在室内的覆盖进行普查,根据测试结果,在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时候,合理控制室内信号的电平强度,原则上在室内要保证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压过室外泄漏信号。室内分布系统完工时,要在室外约5米或者10米处对室内信号泄漏做普查,保证该处以室外信号为主导。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出口,避免发生频繁切换,可以通过调整RF参数和功率参数加以实现。对于室内外采用交错时隙配置时(如室内2:4,室外3:3),一般来说,为了保障网络的质量,需要采取一圈保护小区,即对该小区关闭干扰时隙。当容量不大时,可以通过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将用户分配在没有干扰的时隙。

3 总结

在TD-SCDMA网络规划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前期数据准备、覆盖规划、容量规划到软件仿真,以及重要性日益增加的室内覆盖规划,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整个网络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对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认真分析准备,才能设计出一套高质量的规划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字: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TD- LTE 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流制式之一,是3G 通信系统长期演进成的准4G 技术。2013 年的下半年,已经有支持TD- LTE 制式的手机终端通过入网检测,显示了3.9G 技术已经可以成熟应用,紧接着就在12月工信部正式发放了TD- LTE 牌照,这显示着TD- LTE 产业链及终端产品已经趋于成熟。

1、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一般情况下TD- LTE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分析、网络规模估算、站址规划、网络仿真、无线参数规划。

(1)需求分析应明确建网策略,提出网络、建设指标,并收集现有站点的数据、可能部署地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用户需求等等,这些数据都是后续规划工作的基础;

(2)网络规模估算是通过覆盖和容量估算来算出某一区域所需站点数。覆盖估算就是根据链路预算,由目标区域的情况求出覆盖半径,算出目标业务所需求的覆盖速率,进而得到小区最大并推测出每个小区的覆盖面积,即可得出满足覆盖需求的站点数。容量估算即根据网络需求结合话务种类估算满足容量需求的站点数量;

(3)站址规划是由估算出的建议值结合现存站点资源分析可用的站点并进行布站,除新建站点外也可以与原存的站点共同用址;

(4)网络仿真阶段即将得出的站点规划利用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如有不恰当的布点就可以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

(5)最终就可以根据这个最佳方案得出规划方案所需参数,用于后续设计工作等。

图1 LTE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2、TD-LTE 网络覆盖规划

与GSM、TD-SCDMA 等网络相比,LTE 覆盖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无线覆盖目标,体现在不同目标区域对于覆盖质量指标要求的差异化。LTE 的网络覆盖规划可以采用的规划方法:

2.1通过链路预算确定覆盖距离。根据业务速率覆盖目标,通过链路计算预算和仿真分析,得出系统在不同覆盖类型中一定功率下可以覆盖的区域距离。

2.2对RS 信号、上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进行预测。

2.3结合小区边缘业务速率来评定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

根据已建设站址,在额定功率配置下,利用系统发射机到达原有小区覆盖边缘的用户业务速率来评定有效的覆盖范围。

3、TD-LTE 容量规划

影响TD-LTE系统容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固定的配置和算法的性能,包括单扇区频点带宽、时隙配置方式、天线技术、频率使用方式、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资源调度算法等。

现网中不同地市公司网络结构和链路质量不同,GPRS网络单PDCH速率存在较大差别,原因在于实际网络整体的信道环境和链路质量会影响GPRS网络的调制编码方式选择。TD-LTE系统采用29种调制编码方式并且资源分配与调度更加复杂,所以,进行站址选择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划站间距要求提升网络整体质量。

用户业务模型也会影响系统容量。在网络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业务模型动态调整上下行时隙比例、特殊时隙比例、PDCCH占用符号数等参数,也会影响系统可同时接入用户数量。

4、TD-LTE 网络规划仿真

TD-LTE 规划仿真流程包括:规划数据倒入、传播预测、邻区规划、时隙和频率规划、用户和业务模型配置等。TD-LTE 容量仿真的实现与TD-SCDMA 有明显区别,与HSDPA 比较接近。其中核心区别是各种业务速率、调制方式并不固定,都需要基于用户分布和用户信道实际状况进行调度,以获得网络容量的实际情况。

5、TD-LTE 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案

高速移动终端频繁切换进而影响TD-LTE无线网络系统综合性能的弊端,本文提出了关于虚拟化技术对TD-LTE无线网络系统核心网进行优化的方案。

5.1基本原理

虚拟化技术是指利用目前炙手可热的云平台对物理资源从逻辑角度而非物理角度进行重新配置的方法。基于虚拟化技术的TD-LTE无线网络优化方案是指通过逻辑划分将无线网络切换、多制式相互干扰产生的问题等交给额外配置的服务器来实现,从而降低了TD-LTE无线网络系统本身处理这些冗余的负担。

5.2测试结果

首先对IP网络进行测试,断开e-Node B与OS6850 2之间的连接,并接入一台个人电脑,将其IP地址设置为172.24.14.128,用网关对其执行ping命令,得到的结果如下:

Pinging 172.24.11.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4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5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20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29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29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4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2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30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9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38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13ms TTL=255

Reply from 172.24.11.1: bytes=32 time=7ms TTL=255

其次,对基站eNode B进行测试,对其进行ping操作,得到的结果如下:

[root@TIS-Combo_c~]# ping 172.24.14.128

PING 172.24.14.128(172.24.14.128)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1 ttl=64 time=0.266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2 ttl=64 time=0.223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3 ttl=64 time=0.216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4 ttl=64 time=0.201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5 ttl=64 time=0.2196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6 ttl=64 time=0.215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7 ttl=64 time=0.221 ms

64 bytes from 172.24.14.128: icmp_seq=8 ttl=64 time=0.234 ms

由此可以看出当网络情况不好时,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了TD-LTE无线网络系统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5.3优化方案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基于虚拟化技术的TD-LTE无线网络优化方案的研究,并采用OS6850作为虚拟机完成系统不稳定情况下的测试工作,我们可以看出该优化方案能够在无线网络系统不稳定,系统中接入终端频繁切换小区的情况下,有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系统中接入终端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时延,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是这种优化方案需要较为昂贵的服务器作为无线网络系统的支撑。

第12篇

【关键词】城域承载网 城域网协同 规划流程

1 引言

随着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和LTE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城域承载网各层级在制定承载网络目标架构时需要各层级网络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目前各层级网络规划相对独立,被动接受业务需求,最终导致了承载网架构不合理、资源冗余、网络安全性低等问题,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资源浪费。

2 城域承载网络总体目标架构

城域承载网的范畴是指城域出口至用户接入间的各层级数据承载网络,包含城域IP网、城域传送网及综合接入网(PON网络、IP RAN/PTN)等。

如图1所示,IP城域网包含核心层CR、业务接入控制层BRAS/SR/MSE、汇聚交换机等间的数据网络,以单一平面/单边缘为主要目标,今后将结合新技术的引入,推进网络架构简洁化和重点业务的高效承载,满足自有业务和OTT业务承载的需求。

城域传送网包含城域WDM/OTN、SDH/MSTP及中继光缆等传输网络,目前处于新老技术的更新阶段,今后以打造一张快速灵活、统一融合、高效安全和平滑演进的“OTN+光纤+综合接入”平台为目标,不断提升综合业务的承载能力。

综合接入网包含PON宽带接入网、IP RAN/PTN移动承载网等,今后的目标是加强与IP城域网、城域传送网间的衔接,逐步向高带宽、扁平化、高转发效率方向演进。PON推进“大容量、少局所”的OLT目标布局,IPRAN网络向着打造承载3G/LTE的基站综合接入的目标方向演进。

图1 全业务和LTE环境下城域承载网总体架构

3 城域承载网协同规划方法

网络协同规划的目标是追求网络承载效率最高化、综合成本最低化,打造“一张承载网”,这需要各层级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本文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承载网协同规划思路,从各层级网络自身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成本出发,研究各专业规划间的协同方法。

如图2所示,接入网作为最边缘的业务接入网络,首先对IP城域网和城域传送网提出相应需求,IP城域网和城域传送网根据接入网提供的需求(关键衔接点已在图2中给出)进行方案规划。当IP城域网和城域传送网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仍无法满足接入网的需求时,给出接入方案修改意见,进行二次规划。同理,IP城域网与传输网之间的协作规划也是经过多次“反馈”。“反馈”的目标是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承载效率最高化、建设成本最低化。

图2 承载网协同规划方法

3.1 IP城域网规划的协同关键点

IP城域网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以下3个关键点与其他网络层级的协同:

(1)业务控制层的部署

受机房基础设施、光缆资源、传输资源和domain域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对业务控制层进行缩容,提升设备利用率。对于大中型城域网OLT直挂业务控制层的规模逐渐增大的节点,建议通过在城域二层汇聚层部署OTN传输系统代替光缆承载。小型城域网业务控制层本身就比较集中,在流量增长较缓的情况下,仍以光缆承载较为合适。

(2)多边缘场景下接入层与IP城域网的衔接

存在多边缘的城域网建议通过在城域二层汇聚层部署OTN传输系统代替光缆承载,减少光缆资源过度消耗,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二层汇聚层网络架构

(3)带宽类型选择的分析

业务控制层下行:根据OLT单方向流量合理选择承载方式,当小于6G时仍可采用GE链路通过汇聚交换机汇聚至BRAS/SR设备,充分利用交换机的汇聚功能,降低OTN或者BRAS/SR设备的槽位被大量占用及光缆纤芯占用的问题。OLT单方向流量超过6G至8G时,随着流量增大,汇聚交换机流量收敛效果减弱,可以采用10GE链路直挂业务控制层,通过直挂方式规避交换机背靠背投资浪费问题,优化网络架构,降低整体造价。

业务控制层上行:对于中大型城域网,随着业务控制层设备进一步收缩,单台设备单方向流量达到50G,对比100G/40GE和10GE每G综合造价以及现有100G/40G传输系统资源程度。当100G/40GE成本较低,100G/40G传输系统已部署的情况下,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引入40GE。对于小型城域网,单台业务控制层流量增长较缓,仍以10GE链路为主,无需部署40GE链路。

3.2 城域传送网规划的协同关键点

城域传送网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以下3个关键点与其他网络层级的协同。

(1)OTN网络架构

运营商核心层OTN的网络架构受IP业务影响较大,分析IP城域网节点分布和链路流向,对OTN到达和尚未到达的节点进行统计,没有部署OTN的节点需要分析IP业务量大小。同时评估光缆和管道资源是否丰富,若运营商光缆资源近期内出现紧张局势,可逐步推进OTN的建设。

汇聚层OTN网络架构受OLT-汇聚交换机-BRAS模式、OLT直联BRAS模式以及IPRAN/PTN上联模式等因素影响。当业务量较小、距离较短时采用裸纤方式,当业务量较大、距离较远时采用OTN承载。

在OTN节点配置上,需要分析与OLT、IPRAN/PTN汇聚节点布局及光缆网的匹配程度,合理规划OTN节点布局,可选择用户密集、带宽流量大、光缆资源紧张的区域汇聚节点或OLT节点配置为OTN节点。

(2)传输链路带宽

OLT上联采用裸纤方式时GE链路占用纤芯资源很多,需要分析近期OLT上联GE改10G的改造情况,做好传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光缆和OTN建设的投资浪费。不同的链路数量采用OTN或者光纤直连方式承载成本不同,链路较多时采用OTN具有成本优势,链路较少时采用光纤直连的方式具有优势。

(3)网络安全性

传输网规划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安全性,应根据IP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安全性特点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保护策略,在满足网络安全性要求的同时,网络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目前运营商IP城域网自身已考虑了保护策略,传送网无需进行1+1保护,只需对双归属链路进行路由分开。

3.3 接入网规划的协同关键点

接入网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关键点与其他网络层级的协同。

(1)安全策略

单台OLT单方向流量较小时,采用N×2条GE单挂至1台汇聚交换机上的不同板卡,对城域网的要求是每台汇聚交换机至少配置2块接口板卡,并且作链路捆绑;单台OLT单方向流量较大时,采用N×2条GE或者10GE,通过双挂至不同设备(汇聚交换机或BRAS)实现保护。

(2)链路方向

在单台OLT需要与多个边缘网关设备对接的情况下,由于每个方向流量相对较小,链路利用率低,采用裸纤承载对光缆资源消耗较大,因此建议通过OTN承载。

(3)带宽类型

当电信运营商单台OLT覆盖宽带用户数超过5 000时,单方向流量预测超过6Gbps,考虑采用10GE链路上行,节省运营商光缆资源。原有多GE链路改万兆之后,大约释放60%光缆资源。此时需要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侧结合投资,预留与之匹配的10GE端口与OLT 10GE链路直接对接,并根据OLT直挂业务控制层的规模逐步弱化汇聚交换机。

(4)IPRAN/PTN与OTN的协同

当汇聚层OTN已覆盖的节点部署IPRAN B类或PTN二层汇聚设备时,IPRAN/PTN上联可采用OTN承载;当IPRAN/PTN汇聚设备节点无OTN资源时,因IPRAN/PTN链路数量较少,建议采用裸纤承载,不能为单纯部署IPRAN/PTN而建设OTN。

4 城域承载网融合规划流程

IP城域网、城域传送网和接入网的融合规划,首先是规划流程的融合。

如图4所示,在网络规划初期,网络各层级主要负责业务需求的分析、网络现状问题的收集、技术演进趋势研究和环境政策研究,同时考虑其他约束条件及场景假设等。

在网络规划中期,接入、IP、传输3个网络应加强融合,统筹考虑3个网络的总体成本、安全性要求,共同分析节点设置和路由组织等问题,优化承载网络结构,提出城域承载网发展思路和融合目标网。

在网络规划终期,能够确立融合化的目标网络架构、融合化的业务网承载方案、网络演进步骤与实施方案以及规划期建设规模和投资。

5 结束语

随着电信运营商LTE和全业务运营的不断推进,业务的多样化导致了承载技术的多样化,城域承载网作为运营商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其涵盖范围越来越多,网络复杂度也越来越大,给网络规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近年来城域承载网的各层级网络规划协同点出发,研究并分析了城域承载网协同规划策略及流程,从而提高运营商网络承载效率,减轻网络规划工作量,对于未来3~5年的城域承载网的网络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宗幸. OTN未来的发展趋势:超大容量调度枢纽[J]. 邮电设计技术, 2010(1): 62-64.

[2] 彭巍,唐宏,谭栋材. IP数据网与光网融合的超宽带网络发展演进[J]. 电信科学, 2012(1): 7-11.

[3] 夏芸,郑晓锋,宋继恩,等. 全业务背景下本地传送网

PTN+OTN组网策略[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7): 63-66.

[4] 陈君,王国栋. OTN技术发展和应用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4): 63-66.

[5] 马培勇,袁世章,毛宇,等. 浅析城域承载网协同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J]. 移动通信, 2012(20): 30-34.

[6] 刘华峰,程璞,李丽红,等. 城域网多业务承载规划方案分析[J]. 电信技术, 2011(9): 32-35.

[7] 江惠芳,董巍. IP城域网的承载及架构规划[J]. 信息通信, 2011(6): 126-127.

[8] 徐速. 本地(城域)承载网的规划和建议[J]. 邮电设计技术, 2012(4): 23-27.

[9] 周北望,韩普. 承载融合业务的城域网规划和设计[J]. 有线电视技术, 2014(3): 42-44.

第13篇

【关键词】 3G网络;规划;优化;地理信息

1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继电脑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催生了移动办公模式的出现。通过在手机上开发信息化软件,使得手机具有和电脑一样的办公能力,不仅使得办公变得随心、轻松,而且借助手机通信的便利性,使得使用者无论身处何种紧急情况下,都能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因此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办公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移动通信自从进入商用化领域之后,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语音电话模拟系统,只可以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通信技术奖数字技术引入其中,并在一代技术基础之上新添加了低速率数据业务以及相应的辅助业务,当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3G技术日渐完善,提供高速率、多媒体服务,并可以支持文件传输及电子邮件发送;此外,还支持全球漫游,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形式的通信。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地理、集合以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知识,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地理信息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一方面,为无线网络覆盖预测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为进行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设计提供有力保障。在3G网络规划及优化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及发展空间。

2 3G网络规划以及优化

2.13G网络规划流程

进行网络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网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从而奠定建设基础。当不具备现网时,网络规划流程详见下图所示:

3G网络优化流程。从本质上分析,移动通信网络运行效率及收益就是网络质量及容量问题,而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一方面是这类问题的有力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网络规划及优化的重点。鉴于无线网络复杂的传播环境以及3G网络自身特点,TD-SCDMA网络优化工作势必引起运营商的重视。

促进网络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是开展网络优化的工作重点所在,网络性能指标具体有:第一,质量指标,对于语音业务而言,误帧率是业务指标的直接反映,对于数据业务而言,吞吐率以及时延则是业务质量的直接反映;第二,覆盖指标,主要指PCCPCH强度、发送功率以及覆盖里程比等。其中优化的重点内容是覆盖问题,主要包括无覆盖、无主覆盖以及越区覆盖等,是造成掉话以及接入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三,接入指标,业务完成率是接入指标的参数反映形式。接入请求由移动台发出,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建立起所需要的业务连接,即认定为接入失败;第四,切换指标,切换成功率是该指标的反映;最后,成功率指标,业务掉话率直接反映着成功率。

3 3G网络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3.13G网络建设

建设3G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制定科学且详细的建设策略及计划。以网络未来发趋势为主要依据对网络建设方案进行全面考虑,并分阶段进行,在确保网络质量及容量的前提下达到最高的网络性价比。在进行3G网络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地理环境进行全面考察,明确网络覆盖范围及该范围内不同地理环境区块位置及地物信息,以地理环境为依据,建筑区可以划分为商务区、密集城区、普通城区、城郊以及农村等几种类型。在进行3G网络建设时,一方面需要对各个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另一方面,地形地貌以及小区类型等相关内容也不容忽视,例如,对于平坦区域以及起伏区域,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再比如,小区具体又可以分为宏蜂窝、微蜂窝以及微微蜂窝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因此,需要对不同的指标加以全面考虑,构建科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可行的3G网络建设方案以及具体的业务发展计划。

3.23G无线网络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3G无线网络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最初建设阶段的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对地域级别进行详细划分,并以此为依据明确不同级别的建筑物的确切面积以及地物模型,在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业务分配,制定出最终的3G无线网络建设方案。在网络建设完毕之后,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无线网络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管理、定位分析、专题分析、空间展示、覆盖模拟以及确保其运行所实施的话务指标实时定位分析等功能进行设计。当前,无线网络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前期数据处理工作大致已经结束,接下来即将进入到系统设计开发阶段。

4结语

在3G网络规划及优化设计应用专题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移动通信网络不断优化提供保障,同时促进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信息通信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势必成为主要业务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定位增值业务方面,该系统将成为一大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定位服务、车辆导航服务等,均需要得到地理信息数据支持才能实现。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赵培,周胜,高鹏. 小区分簇方法及其在3G网络规划与优化中的应用[J]. 邮电设计技术. 2009(09)

[2] 薛永备,廖安平,王鹏,严荣华,刘丽芬,苏文英.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J]. 邮电设计技术. 2003(10)

[3] 王满意,王敏,张晓静. GIS及数字地图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6)

[4] 王吉富,卢崇,刘梧林. TD-SCDMA系统网络规划的特点研究与分析[J]. 广东通信技术. 2009(05)

第14篇

关键词 WCDMA;站址选择;隔离度;初勘;复堪;设计变更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192-03

1背景及范围

WCDMA网络的建设在中国通信市场中是一种新型的应用,由于其网络本身的自干扰特性及功率控制性能要求造成了网络规划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尤其在无线网络的规划与选址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及与现有网络的结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须进一步严格站址变更审核、审批流程,确保规划方案的落实,保障网络效果。

1.1站址选择原则

基站选址是网络规划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基站位置的选择,关系到基站能否实现设计要求达到的覆盖、质量指标;对于CDMA等自干扰系统,同时也会影响到本基站和周边基站的容量、数据业务速率,进而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覆盖、容量、质量指标。因此,基站位置的选择务必谨慎、合理。以下是站址选择的相关要求:

1.2必须保障的选址要求

3)站址周围应比较开阔,50m半径范围内无高层建筑或障碍阻挡;对于定向天线,在天线主瓣覆盖方向100米内应无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筑物阻挡;

4)根据设站目的确定站址高度,市区基站天线挂高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10m~15m,最少不得少于5m;郊区基站天线挂高根据地形、覆盖要求等确定,一般要比覆盖目标高40m~60m,并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地形减少铁塔高度,降低配套投资;

9) 基站的站址不宜设在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性物品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

1.4站址选择流程

基站覆盖的目标场所选取应符合联通移动网发展的需求。根据联通的市场与业务发展需求,由设计院编制可研与设计文件,提出工程建设的设计目标,提供基站规划和选址的原则,指导工程的建设实施。联通移动网络建设部门组织网优部、市场部等相关部门,通过投诉资料收集分析、网络摸查、实地调研等工作,筛选和论证建设需求的目标场所。

对于所提出的目标场所,应通过初勘、业主谈判、复堪、施工图纸设计4个主要环节开展设计工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设计变更环节。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 初堪阶段

根据设计目标区域和基站站址、站高要求,在合理区域内选定意向站址,要求有1个主用站址和1~2个备用站址。输出结果为勘查选站单,选站单要包含位置、天线安装方式、天线安装高度、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周围环境等信息,并尽量附带地图信息(见附件1)。

2)业主谈判阶段

根据初堪选站单和业主进行谈判,优选主用站点。谈判时,要明确机房、天面可以使用区域、是否可以建设楼等增高架等。

3)复堪阶段

根据谈判阶段确定下来的站址,进行详细勘查。复堪阶段要明确机房内所有设备、走线架、馈线窗的位置和安装方式,要明确天线安装方式、高度、方向角、下倾角,并根据复堪结果,能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施工图纸和材料清单,并对特别事项进行说明(如加固)。

4)施工图纸设计阶段

设计院根据复堪结果绘制施工图纸,图纸要求能反映现场情况并指导施工;设计院提交图纸后,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建设、优化、维护等部门进行施工图设计会审。会审通过后再提交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2基站安装及站址变更管理要求

由于WCDMA网无线站址位置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网络信号的强度分布、网络干扰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施工,如因施工现场发生变化,或因业主原因需要对设备、天线等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发生变化,须履行设计变更审批流程。

2.1基站安装及站址变更管理要求

1)设计文件批准后,就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和变更;

2)在移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部门、主要设备厂家应配备常驻现场技术人员,配合工程施工,及时上报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

3)站址变更可由建设单位自行提出,也可由承包单位提出。施工图设计文件交付建设单位使用后,如果出现由于建设单位要求或现场施工条件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设计变更,必须办理书面变更手续;

4)在无线基站设备安装工程开工之前,设计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二次勘察,填写《二次勘察确认单》,对设计位置及工艺要求进行核实,经当地分公司工程主管部门签认后方可开工。如工程现场与施工图纸设计要求不符,须立即通知当地分公司工程主管部门提出设计变更申请;

5)移动网工程设计变更发生后,必须视变更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经由相关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盟(市)分公司在进行无线基站选址及物业谈判过程中,由于业主干扰或其他原因需对站址位置、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下倾角进行调整,须按照如下流程处理:

①选定的楼宇、站址变化挪动在1/4站距之内,须由分公司建设主管部门提出设计变更需求,并组织网优、主设备厂家督导及设计人员审核,如移动后的站点位置比较合理,须填写《设计变更现场确认单》,由设计院负责重新勘察出图;

②基站站址位置没有变化,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需对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下倾角进行调整,须由当地公司建设主管部门提出设计变更需求,并组织优化、主设备厂家督导及设计人员审核,如不影响网络规划效果,须填写《设计变更现场确认单》,由设计院负责重新勘察出图;

③由于工程设计方案变更,造成配套工程建设投资增加,如追加投资额在批复概算范围之内,额度在5万元之内的,须由分公司建设主管部门填写《设计变更审批单》,并经分公司主管领导确认后实施;

④如属上述范围之外的设计变更,须由分公司建设主管部门填写《设计变更审批单》,并经分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通过OA系统“通用流程”报省公司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承包单位、主要设备厂家、现场设计人员负责对基站位置及工艺要求进行核实,如遇业主干扰或现场施工条件不符,需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变更,须于24小时之内通知分公司建设主管部门发起设计变更需求。分公司组织进行现场查勘后,参照上述(1)决定是否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5)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在提出设计变更要求时,要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其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网络建设效果、工程造价及工期的影响分析清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6)省公司建设部门对盟(市)分公司上报的设计变更申请进行归口管理,视变更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规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报主管领导批示同意后,进行设计变更。

2.2移动工程站址变更及审批流程图

第15篇

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信息技术应用的脚步。与传统小作坊靠经验和信用来进行管理所不同,从采购粮食原料,到加曲发酵、蒸馏出酒、存储、勾兑、过滤、老熟,半成品过滤、灌装,包装、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泸州老窖在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因此需要多种生产、运营、管理类IT系统来支撑。酿酒是非常传统的一个行业,而信息化是前沿的、高科技的,两者的碰撞将给泸州老窖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

“烟囱式”IT传统弊病

近年来,泸州老窖业务不断扩张,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决策支持、业务协同、生产、OA等IT系统也越建越多。目前的泸州老窖,正面临信息化建设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即消除“信息孤岛”的过程。只有有了一个个信息岛以后,才有消除信息孤岛的机会,泸州老窖信息化加法的过程,也是多数中国企业经历的,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很多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经历的阶段,一些爱好者开始自己做一些程序,跟数字打交道的财务部门,往往是一个企业信息化萌芽的地方。第二个阶段,随着国内外专业化软件的逐渐成形,很多企业认识到自身做的软件无法满足企业更高层次的需求,开始引入用友、浪潮等财务管理软件,以及一些专业的营销系统、防伪系统和办公软件。但各个软件解决的都是局部问题,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孤立现象。随着2000年国外ERP的兴起逐渐把一种管理理念传入中国,中国企业信息化加法进入第三阶段。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把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ERP实施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种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各不相同,原有网络的短板也逐渐浮现,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分支机构的快速扩张,接入方式多样化且不标准,管理困难,维护量大,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在企业规模不大时,系统所受的压力并不明显,而一旦成长为集团型企业,业务快速增长,这一问题就显得刻不容缓。虽然近几年泸州老窖集团进行的网络改造和建设解决了部分网络隐患,但没有全局、系统性地基于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来规划设计网络架构。泸州老窖需要更加先进、规范、高效的信息网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如何构建泸州老窖未来网络建设和改造的宏伟蓝图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关注网络应用前瞻性

面对压力,泸州老窖集团最终选择了第三方咨询服务公司――华三通信,为其提供未来网络建设和改造蓝图的网络咨询服务。

在项目启动之初,华三通信就与泸州老窖达成共识,要求泸州老窖信息部门全程参与本次咨询项目,每阶段都指定责任人与配合人员,让企业真正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一方面调动工程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若工作思路稍偏离可以得到及时修正。

在对原有网络和业务现状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咨询团队对沪州老窖总部级网络、广域网、园区网、分支机构、无线、网络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概要设计,输出了总部级、广域网、大小型基地、综合性园区、大小型重要分支、无线、网络安全、机房建设布线、UPS安装等网络建设技术标准。整个咨询服务共制定出43份文档,达2000余页,为“老窖”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网络系统指明了方向。

网络咨询服务也涉及网络部署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成果落地。例如,一直以来泸州老窖的办公楼无线网络效果较差,虽然曾经试图优化,并增加了无线AP数量,尽管增强了无线信号,但上网速度依然很慢,有些办公区甚至IP地址都无法获取。在对无线网络进行全面数据采集和分析后,咨询团队发现,这是因为AP数量偏多,同频干扰严重,业务延时大,低速率信道利用率高等问题造成的。通过统一无线网络建设标准,泸州老窖对网络信号强度、信道、AP布局进行调整,很快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使用体验大大提升。

经过一个多月的网络咨询项目实施,泸州老窖梳理了现有网络的问题和隐患,也明确了未来网络建设的规划目标。

搭建供应链运营基础平台

随后,泸州老窖搭建了供应链运营基础平台,这个基础平台实现了未来统一的组织管理、岗位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等。2011年,泸州老窖又在这个平台上搭建了销售订单模块、营销费用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现在,泸州老窖正在搭建物流管理模块,将来还会按这个思路,不断在这个平台上丰富它的业务功能。通过信息化建设,泸州老窖在中级阶段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是六方面。

消除信息盲区,实现营销业务的全线贯通。如同一个一个搭建桥墩,有的间隔1000米,有的间隔5米,间隔5米的地方可能重复了,而间隔1000米的地方则不会。营销业务的全面贯通也是如此,把多个系统消除,只剩下一个模块,可将所有的业务有机集成在一起。整个的营销业务的主要功能是客户管理。

流程驱动,高效运转。信息化的时候,技术平台按照一种可配置的方式,把流程展现出来。如果企业最近经营的风险比较大,要加强管控,要增加审核流程和管理流程,只需要从基础的节点拖进去就可以实现流程的配置,让每个流程都能够很好的适应业务的实际需求。通过流程化明确每一个节点的职责,可实现高效运转。

记录节点信息,支持业务落地。比如一个客户的开会流程,每一个流程今天到哪个节点,每个节点耗时多长时间,在系统上都会记录得非常清楚。这将给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促使业务真正的落地和高效。

落实内控思想,提升控制力度,业务风险提前管控。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整个业务链条的一个环节。岗位之间不是管理和被管理,应该是一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无论是财务,还是业务,都是这个链条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有相互关系。全面拉通能让上游对下游有所约束,把内控思想、管理制度嵌入到系统中,将过去人员被动执行改为主动管理,将以前财务的事后监督、反映,变成事前控制。

价值管理贯穿业务,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很容易被误解为财务干业务的事情、业务干财务的事情,两者坐在一起叫做财务部业务一体化。事实上,财务业务一体化,就是把财务管理的思想和管理的游戏规则嵌入到系统中,让业务产生的同时自动产生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