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的意义范文

科技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技的意义

第1篇

科技创新要重视科学,联系实际。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除了科学的发现,更多的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的领域里。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因此,建设创新国家,建设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比如,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要从小培养,要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推广。在学校教学中,科技创新活动应联系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各种活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同时科技创新离不开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及应用,科学创新活动让学生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也就有了目的,有了兴趣。更为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亲手解决付诸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一次孩子打开冰箱拿鸡蛋,准备煎一个荷包蛋。猛地一拉,发现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 他来问我。我说:“你自己做个实验不就知道了吗”?

为了探个究竟,他做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惊讶的发现,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想如果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哎!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还是一样。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再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考:这蛋是不是都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这想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他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后来,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他的想法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经过做这个实验,他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争取弄懂的好习惯。

科技创新要不断地实践,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成为了是人才培养的的一种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如何形成呢?那么就要在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培养。比如:通过举办的各种各样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用我们有限的科学知识,生活阅历,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成果。然后在全市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流、比赛。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

1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的重要作用

农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而且其还是基础产业,要想促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实施科技的创新,也只有强化科技的创新才能更农业的稳定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当下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持续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农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新问题,诸如农业产品的成本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形势和发展状态,并且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的状况。除此之外,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过关,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令人堪忧等各种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我国农业的经济深化及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我国农业面临着这样不利的发展局面,就必须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这同时也是当下社会中处理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等几大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方式方法。有效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推进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化国家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1科技创新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而实现这一切的改变就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的水平来做依托。

11.2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增长农民的收入是至关重要的方式方法当前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方式方法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农业科技的投入对于农民增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受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

11.3我国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需要农业科技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随着产生着变化,自然资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了,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科技水平的高低在农业发展水平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进行科技创新时的创新能力明显较弱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对农业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农业企业认为其自身的关键技术依旧有待提升,但是实际中却是这些农业企业却没有获得新技术的有效方式,并且非常多的我国的一些大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能够为农业企业提供的技术与其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的技术之间仍然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多数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当下我国农业的科技在管理在体制问题上、管理的激励机制问题上以及整体的评价体系上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22.2我国当下针对农业企业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调查研究中分析得出,只有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投资力度,方可以更好地显示出农业创新的强度。我国农业科技才能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以及农业的其他部门才能得到协调与发展。

22.3相对较低的产业化发展程度,造成进行农业推广的技术力度以及难度不断增大尽管近几年来,我的农业产业开始有所回升,然而在总体上依旧存在着程度偏低的情况,更多的则是体现在当前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比较短。并且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再加上我国当下的农产品形成的加工流通的路径相对而言比较短,因此也就造成要想推进农业技术的提升,其难度仍旧比较大,进行一项技术的推广需要很多农业企业以及公司进行多次的沟通与协调,由此才能慢慢加以实施,所以形成产业化的农业产品链,对于农业的推广意义深远。

22.4当下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对而言还是缺少推动农业科技进行创新的平台在目前我国的农业创新过程中,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与应用都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体系为之服务。但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是,在农业科研过程中,进行创新服务的平台明显不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的很多地区在农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上,依旧存在着过于陈旧的服务理念和态度。而且很多政策的执行也不到位,这就造成了无法更好地适应农业技术的发展需求。

3创新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3.1完善并深化农业科技发展创新的制度

3.1.1将农业科技推广所需的资金成本的投资力度加以强化促进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深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落实对农业经费的大力投入,这是非常关键和必须的。第一,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求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不断地深化并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以及投入的力度,这其中的措施还包括强化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费用以及人员工资和福利等的改善。第二,对于政府而言,应当深化并展开能够针对农业发展的科技推广以及各种项目的资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很多企业以及私人也才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农业推广所需的经费等才能得到改善,科技的创新发展才会更具有动力。

3.1.2落实对当前农业科技发展推广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这几年以来,我国针对农业的发展问题上,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农业的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政策法规的支持必不可少。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规在某些地域中的操作性不强,而且也欠缺一些有效的条文对其加以激励,因此也就造成无法与当前的农业推广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结合,所以就必须进行更近一步的完善以及修正。

33.2深化对当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增强技术人员队伍的实力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广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先深化对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因此农业企业要强化与农业院校的相互合作,在技术的推广与创新过程中,要把市场的需求以及导向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在队伍实力的增强以及人员的培养问题上,一定要选择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去参与到技术研究中去。另外,就是对当前的就业条件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选择的人员在第一关就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再者,在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技术的推广问题上,要不断增强人员的福利以及实现待遇的提升,针对一些专业素质过硬,学历相对较高的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其余的技术人员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和带动,深化农业学院和农业机构的强强联合,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近一步应用到实践中去,促进农业科研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33.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我国的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农业科技创新造成了新的冲击,使其推广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政府要积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实现互联网覆盖全国的目标。33.4强化并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广技术和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其一,在基层农业中深化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并完善,在农业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基层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要不断加以深化并健全,强化监督职能的完善化。第二就是整个基层农业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持续不断地管理,运用最新的理论和管理手段对整个队伍进行维护,人员培训的力度也需要不断地增强,尤其是当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网络的推动,因此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强化对其网络业务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3篇

关键词农民科技素质;意义;现状;提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3]。现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作一探讨。

1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意义

1.1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

1.2实现农村“三化”的需要

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1.3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能较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且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有关,其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质较高、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具有顺利转岗就业的优势,在转岗就业中比较容易实现从事高层次产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创业和就业的能力,这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4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实践,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

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是靠农民的掌握而且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主要指农民所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它通常反映农民接受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的程度,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因此,科技素质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基础高低影响着科技素质的提高效果。

现阶段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整体的科技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6.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7%,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占10.52%,中专文化程度占2.40%,大专以上占1.25%。据对2006年全国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曾受过技能培训劳动力比重为21.3%[4,5]。很显然,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低,整体科技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和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新的信息﹑新的技术以及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因此学习和接受以及运用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技术的能力比较弱。大多数农民主要是通过长辈的经验传授等方式来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能自主地学习﹑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

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而我国的转化率尚不到40%。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重制约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民接受职业技能的教育学习和培训还是比较少,缺乏职业专业技能,对于转岗就业,是难以从事技术含量高和复杂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岗位的工作。因此,文化水平较低、没经过技术教育学习和培训、缺少一技之长的农民,无法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严重影响了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存在着认为进行教育学习的投资是消费性的投资,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素质,是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快速提升﹑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投资,所以农民对农业科技教育的学习要求显得不是很主动和强烈。因此,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导致对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差,增收水平低﹑致富速度慢,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对策

3.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4篇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推动机械设备的发展。从环境监测这个角度来看,发达的新兴机械装备拓宽了环境监测对象范围,提高了对有毒物的检出率,实现了实时监控,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监测装备市场有着各种型号的、监测方法不一的装备,这些装备的质量水准、技术含量各不相同,有了这么多的选择,市场的竞争也就非常的猛烈。所以我们在不断研发、普及监测装备新技术时候,一定不能对监测装备的质量掉以轻心,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遵照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安装已经获得国家环保单位认证了的零件,抓紧时间改善装备,以落实拟定的奋斗目标。

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在那么多的行业中环境监测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从而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由于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需要监测的内容也就随之伸展开来,从监测工业污染源头慢慢的开始监测更大的环境,也就是说,除了要监测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要监测生态、生物的演变。所以,不得不提高对监测新方法以及监测新技术的要求。

水质污染物监测导致水质遭到破坏的污染物有养殖业排放物、工业排放物等,其中占得最多的是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简称有机污染物。这种物质的品种非常多,严重威胁到了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经过不断的研发,不断的进步,现在我国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部门都能够有效的监测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确保了主要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即使这样,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依旧在不断的努力,结合国内外的各个科技机构,着重钻研包含硫、氮、磷的有机杀虫剂、PAHs、PCBs,以及一些半挥发性、挥发性的有机物[3]。

空气污染物监测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排放物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工业排放物中的废气更是污染空气的一把利刃。工业废气中隐藏了许许多多的有毒有害分子,而这些年来造成空气污染更严重的原因则是有毒有害分子当中的颗粒物以及粉尘。研究结果显示,细小的颗粒物长时间停留在空气当中,不仅严重的影响了空气的可见度,对人的损害也是相当大的,它能够进入人体的血液、肺泡当中,它聚集了许许多多的细菌、病毒、有机污染物、酸性氧化物以及有毒重金属,杀人不见血。近年城市空气污染头号因素就是大气灰霾,而形成灰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细颗粒物即PM2.5。所以,对监测细颗粒物PM2.5等一系列酸性气溶胶的技术方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4]。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城市汽车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汽车尾气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如果再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有可能引起光化学污染祸害。于是,机动车尾气的监测技术成为环境监测的关注点。目前,我国局部城市建立了机动车尾气监测点,大部分地区也建立起相应的大气污染监测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监测系统或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中应用自动化的机械装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办公的效率。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在水域和环境空气当中。目前,水域常用的自动化监测控制模块有pH值、总有机碳或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部分重金属等,环境空气常用的自动化监测控制模块有CO、O3、NOx、SO2、PM10、PM2.5等。

第5篇

根据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旗滨集团重点项目立项,是根据企业内部机制,设置了一套垂直管理模式,以承上启下的方式,由旗滨集团组织发起、全体技术人员参与、各个玻璃企业互动、带动整个项目立项活动顺利进行。通过科研项目立项,可以深入到企业基层,把研发、生产、技改和大修理等企业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和节能减排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提案等挖掘、提炼、分解出来,为申报项目做好储备库。具体做法:每年年底,由旗滨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发放通知,组织各企业及相关部门,开展科研项目立项的申报活动,填报《年度研发项目立项申请表》,进行初审、中审和科技委专家的终审,从中遴选出一批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自主科技项目。被列入旗滨集团年度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计划,签订《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经审批后下拨研发经费,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3%的科研经费,用于推动项目研发、实验、试产和工业化生产和科研人员工资福利等。被列入旗滨集团重点项目,由各企业技术部指定1~2技术员进行研发项目跟踪、信息反馈,并提供项目试产记录和研发过程的质量检测报告;同时企业做好每月研发费用归集、采购发票、试产和直接投入费用凭证等管理工作。对于按照计划完成的重点项目,按照项目技术分类,及时向国家各级政府申报各类成果。由于成果申报,国家政府部门有着一套复杂而又严密的程序,明确规定:项目实施须有改进研发管理创新、实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选择申报项目,须符合政府通知的精神,否则,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旗滨集团设立了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导向,密切关注政府部门网站和相关信息,对照企业储备项目,积极地撰写申报材料。针对玻璃企业内部情况,我们重点倾向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发明项目,竭尽全力去帮助企业员工撰写申报材料。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提交上报。由此我们也看到,经过政府层层筛选出来的项目,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实现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社会技术进步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同时,科技成果申报,可以及时把企业员工创造发明的智力劳动成果归集起来,进行法律保护,不让企业无形资产白白流失。短短几年来,通过重点项目立项申报,企业科技成果丰硕,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诞生,为企业科技发展推向了新天地。

2重点项目实施,加速人才脱颖

企业要发展,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种开发使用度与其价值成正比关系的可再生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旗滨集团始终坚持一流队伍创建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一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和途经,引进各种高层次优秀人才。在技术上,充分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惜代价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在生活上,以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人,运用了灵活独特的绩效机制;另一方面,针对玻璃企业现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技术培训,加速生产技术岗位人才的脱颖而出,以点带面带动科技队伍全面发展。当前,旗滨集团正处于企业转型升级、筹建高端浮法线、技术研发和生产改良的高峰时期,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加盟并承担培养和带领引领工程技术人员,解决疑难问题和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在项目建设工程中,也是优秀人才锻炼技能和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通过重大项目平台的实战,加速了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是刚从大学校园毕业出来的青年员工,在师傅带领下,参与了几条浮法线的筹建,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也是我们从事玻璃行业工作中最难得的宝贵经历。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和企业规模扩大,加速实现了企业“人才完成工程”、“工程成就人才”双赢丰收。企业和个人荣誉接踵而来:如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工作者、工程项目立功竞赛优秀团队、青年先锋队、劳动模范和福建省高层次创新团队等;同时一批技术人员被提拔到中高层领导岗位,提前肩负企业重任。

3科技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突破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也是众多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旗滨集团不断地践行了科技管理创新之路,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高端玻璃市场,在进军玻璃行业的征途中,实现了六大突破:一是,集聚高端人才突破;二是,筹建浮法玻璃生产线所需时间突破。创造了玻璃行业“旗滨速度”的里程碑。三是,浮法玻璃升级换代突破;四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突破;五是,企业经营金融资本化突破;六是,玻璃市场竞争理念突破。因此,科技管理创新,为“旗滨玻璃”企业打造了一个新的引擎,带领企业跨入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可以预见,通过“引擎”不断地发力,“旗滨玻璃”必将成为中国玻璃行业乃至世界玻璃行业的一颗璀璨之星,深受人们关注和青睐。

4结束语

第6篇

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突飞猛进,这个能源进口大国居然奇迹般地成了能源出口大国。美国的电厂开始用页岩气取代煤炭,其出口的煤炭使得中国的煤炭价格迅速下滑,结束了中国煤炭企业暴利的时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中国发电企业求着煤炭企业的境况瞬间反转,中国的煤炭与电力行业谈判时的强弱地位亦因美国页岩气开发而戏剧性地反转。

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几年里,我们见到了苹果手机大卖——即便苹果手机的加工地在中国,世人皆知大比例的利润都被苹果拿走了。苹果大卖带动了中国的手机屏幕生产和锂电池生产,一批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市值大涨。

在世界都希望生产出新能源汽车但又为电池技术发愁的当下,又是美国人最先研发出了相对可行的电动汽车,品牌名字是一位电学界前辈狂人——特斯拉,这种汽车最高时速208公里,单次充电续航里程480公里,有着流线型的车身、类似iPad的触摸控制平台,目前正像苹果手机一样热卖,订单爆满,供不应求。特斯拉并没有研究出功能更好的锂电池,只是采用了一种电子技术,把现有的锂电池捆绑在一起,让其合理有序地释放存储的电量,便实现了电动汽车电池应用领域的突破。

美国政府在鼓励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在鼓励一种新型的用氢做燃料的汽车研发,氢在大气中大量存在,水中的氢更是取之不竭的来源。美国政府希望几年内研发成功用氢做燃料的汽车。

另外一种先进的科技是,德国研发成功了一种广域的无线路由,这种技术的突破,将改变以前建设互联网需要到处挖地沟铺电缆的模式,节约大量电缆不说,信号还可以更好。另外一种无线技术则引发了苹果公司的兴趣,他们正在研究无线充电。大量的导电铜线将不再被需要,新科技对于地球资源的节约、对于环境的保护,其作用空间无限。

第7篇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仅威胁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给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正常销售,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遭到重创。通过推广和应用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农产品全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

    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地多元化,但农产品的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通过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不断地融入到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1、思想意识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受长期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是比较保守,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工作者一切以农业增收作为农业科研的唯一指导思想,忽视了农产品品质改良以及产量稳定的要求,没有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指导来进行农业科研,导致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农产品的季节性和结构性的剩余,不利于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实现。

    2、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

    农业科技要想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必须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多农业科技的推广都必须以政府的推动作为动力,这就导致农业科研成果不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2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0%。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不成熟,农业科技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大大的降低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效率和作用。

    3、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民新技术接受能力低下

    当进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信息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高科技手段。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仅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的无缝对接,还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利用信息平台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十分落后,不能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同时,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

    4、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构成不合理

    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能够准确的看到市场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论是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背景构成来看,都不尽合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46岁以上的占整体队伍的90%,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断的融入到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也必须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所遇到的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也必须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要积极改良农产品的品质,结合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规律,积极推广反季节农产品种植技术和生鲜农产品保鲜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

    2、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不仅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也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场的需求为引导,合理的分配国家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科技转化经费的投入,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让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主要牵引力,保证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有效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和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体系,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最终的消费各环节相互脱离,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低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缺失。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推广新技术,让农民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国家政策的导向,了解国家最新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方便农民对国家政策以及最新农业技术成果的学习。

第8篇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思考;问题;措施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今,全球都在关注交通事业的发展,并在高速路建设发展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而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则成为了发展交通的重要载体,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行宏观的指导,重点推进国家的重要交通项目,让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是我国推动交通行业发展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对我国现有交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施工、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的一种知识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主要内容有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全过程管理及项目的结构管理等,其中会涉及到的人与物非常复杂,不仅有组织、人员,还有资金、科技的成果、资料文档和知识产权等。

虽然说,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施工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作者将重点就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较为分散

在我国,对于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仍采用层次结构的方式进行管理,让项目部门与职能部门共同负责,这样就导致了权责不清,沟通出现问题,而实际在工作中,没有真正负责科研项目工作的部门,这样在遇到问题时,解决起来就很慢,无法满足科研项目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行政管理部门本身的工作性质,工作起来头绪多,涉及到的人事关系复杂。因此,监管起来常常不到位,也就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缺乏,那对于项目的检查而言就只是一个形式,无法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

1.2 规范化的系统管理不够

我国现阶段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模式,对于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还处于一种被动的角色。因此,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调控能力有限,评估也就无法形成系统性。通常的方式是出现了问题才去进行调控,而这种管理方式,完全没有达到管理应有的预测性、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效果。

1.3 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随着国家对交通事业的投资越来越大,对高速路的建设规模也日益越大,那工作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多个部门来共同实现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势必会出现因参与因素增多,而风险增大。但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应有的风险意识,更没有针对风险管理进行计划或者方案等。

1.4 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

在我国,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一直以来就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而对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与计划不符,或者在执行过程中不合规范的行为都没有有效的处罚手段,这不利于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的成效。

2 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改进的措施

2.1 新管理模式

在我国,对于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是要求其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在立项阶段,要对立项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以及在评价过程中采用竞争机制,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规范的立项管理。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在保证项目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科研成果。此外,要在项目的执行阶段实行中期评估,从而保证项目投资最终成果的实现,同时,也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实现动态管理。在项目的验收阶段,要做好验收前的工作,并对验收评估体系进行完善,以加强对未结项目的管理,对于一些验收成果低的单位要在其项目信用管理中进行备案。

2.2 完善项目管理监控体系

对于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这种高投放的项目,执行完善的项目管理监控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对制度的完善、程序的规范,以及主体职能和责权力的明确,达到对项目的规范管理。同时,在科技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这些文件去执行,从立项到验收的全过程都要在规定下规范执行。对于科技项目的信用档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对信息档案的管理,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从而,让那些信用状况不好的单位和个人为其失信行为负责。

2.3 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第一,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当中,要根据施工步骤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第二,因为施工过程中人员比较复杂,所以一定要做好对施工成果的维护、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防止因为人为的原因而破坏了工程,对施工质量造成了本可避免的损失;第三,构建起质量问责制度,把施工过程中各个路段工程质量完成情况都落实至每一个员工;第四,还要加大对施工教材的质量安全检测,以此提升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完成质量。

2.4 实现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

如今的互联网时,信息化成为时代的主流。实现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科技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将科技项目全方面、多层次管理的动态形势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项目管理中的各个层级人员对项目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承担单位及时将成果转为经济效益,从而保证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实效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我国社会的交通事业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结合我国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项目管理的监控体系,并将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信息化,从而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全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也更有利于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清华领导力培训.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12).

第9篇

关键词:科技信息;科技期刊编辑;意义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科技信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加快,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当今社会,信息与网络的应用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也不例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想。科技信息的传播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期刊用于刊登专业技术论文、专业研发应用、生产科研成果等信息,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等科技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源。科技期刊对于科技信息的传播、转化与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期刊所接收到的信息未必都是有效的、正确的,或者有些信息的表述未必全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科技信息的准确,就需要在稿件编辑审理过程能够及时跟踪前沿科技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加工,严把质量关。

1 及时跟踪报道前沿科技信息

1.1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实践的先导力量,理所当然地要求信息能反映、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水平,即及时跟踪报道前沿科技。所谓前沿科技,是指那些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起着超前导向和示范模式作用的、代表当前科技先进水平的内容。显然,不同的学科门类或者同一学科门类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前沿科技的内容是不相同的。科技期刊及时跟踪报道前沿科技,就是要把传播高新性的前沿科技信息作为期刊的选题重点,讲究时效,主动出击,善于捕捉信息。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前期调研、制定选题、组织稿件、审查鉴别等编辑业务的各环节中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好地熟悉与了解各自的科技期刊所属的学科门类的前沿科技动态。

编辑人员应培养自己对各门类国际前沿科技动态的洞察能力、正确的鉴别能力、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充分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在及时跟踪前沿科技的过程中,使科技期刊的信息真正具有创新性。我国科技期刊所属类别不同,其追踪前沿科技的角度、方式自然有异。概括而言,各期刊应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向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前沿科技信息的跟踪传播与定向传递。如化工期刊,就可以根据当下大家关心的环境污染、不安全食品添加剂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等问题,向专业的科研院校约稿,以专业的技术角度去分析热点问题,让大家通过期刊的传播以科技的眼光去认识某一事物。同时也可以增加该领域的技术参考文献,为日后更多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2 精雕细琢进行深加工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不仅要收集科技信息,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传播准确的信息,给读者以准确的、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这种“加工”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对来稿从命题到结构再到内容上的精雕细琢。信息的加工贵在“精”,做好科技信息“精”的要求,需要文稿的加工有自己的特点。

2.1 短小精悍

科技信息文稿要开门见山,即开头即说明文章的写作目的,避免拐弯抹角,长篇大论后仍找不到文章的主题信息,使读者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给信息的接收与传播带来困难。这样就要求编辑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文章的写作目的,利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进行深加工,同时需注意加工过程不能扭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尊重原作者的写作目的,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遇到一些有实验数据的化工类文章,最好不要随意精简,以免扭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必须要求精的话,需要与作者沟通,让作者结合我们的意见对稿件进行重新整理。

2.2 善于使用科技语言

科技语言是研究者与生产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更易表述科技特征的语言。编辑工作者在进行文章编辑修改时,要善于运用科技语言,使文稿具有更多的科技信息含量。

2.3 突出价值信息

科技文稿能够被刊登,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文章中包括了一定的科技价值信息,这种价值可以体现在一张图、一幅图或一段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编辑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经验,识别文章中的科技价值信息,并在加工过程中予以突出,使文章更清晰,更具有利用价值。文稿的编辑加工不单纯是表面上的文字删减、润色,重要的是对深层内容的精雕细琢,是一种再创新。

3 严把质量关

科技期刊所报道的科技信息对于很多读者与企事业单位等都具有参考与指导的价值,但是若是错误的信息,就可能给读者带来错误的指导,严重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就必须对于科技信息的质量做好把关,避免抄袭、剽窃事件的发生。在进行文稿编辑时,编辑在修改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对于数据严格把关,确保数据前后对应,有些作者抄袭文章,又没有实际实验数据,便自己编制了相关数据,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说话前后矛盾,逻辑性极差,这些问题,在编辑审核过程中都要注意,发现类似的问题,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如果作者不能明确概述出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路及关键数据的由来,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文章非作者所写。

通常,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某些编辑出于个人关系或其他人情关系的考虑,对于熟悉的朋友或其他关系的稿件审核过程中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严格把关,将一些不够发表资格的文章刊登入期刊中,严重影响期刊的质量。这就需要对编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人情稿”的事情发生。科技信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即为“准”,这个“准”表现在文稿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姓名、数据内容、参考文献等。就作者姓名为例,做一简单分析,有些时候,文章的主要作者,出于对师长或领导的尊重,将给予帮助的师长、领导等列入了文章的第一作者,在对文章作者人数进行限定时,不知道如何操作,将主要的作者抹去,留下了次要作者,这样的作者姓名都是不“准”的信息,因此文章作者要能区分成果与人情之间的关系,尊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作好沟通,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情况下,编辑工作者也要帮助作者指导其提供准确的信息,严格把关,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每位作者的资格证明或是其同意成为文章作者的签名,防止不准的科技信息混入期刊市场,降低期刊质量。在文稿前,编辑要做好质量把关,专家要做好内容鉴定,将准确的前沿科技信息提供给读者。

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质量,避免错误的信息传播到读者中,给读者以错误的指导。作为科技期刊信息的编辑者,我们要严把质量关,对于科技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做好审核,对于信息内容做好加工,以利于科技信息的传播,使期刊发挥信息正确传播的作用。

第10篇

在建筑创作活动中,建筑师可能会遇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业主给出的设计条件非常详细和苛刻,要求整个设计过程必须贯彻其确定的思路与要求,并进行严格控制,而建筑师发挥创作的余地与空间都非常有限;另一种情况是业主给予建筑师充分的信任与创作自由度,建筑师几乎在不受业主思想和规定的约束下放开设计,处在自由,自主的设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设计即可称为自主设计。

上述两种可谓是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两种极端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建筑师的设计难度都很大。前者使得建筑师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其设计过程就是对应满足设计要点规定的过程,这往往更能考验建筑师的理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其设计作品应当既能满足各种限定条件,又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建筑师一定的能动性:而后一种状态则更能鼓励建筑师发挥创作潜能,这对建筑师的原创与想象力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状态下,建筑师的创作必须在漫无方向中自我定位,因而面临的难度更大,更能考验出建筑师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决断力。

机遇与实践

建筑师能创作出一件好作品或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思想,并非完全取决于建筑师的设计水平与能力。建筑创作受诸多相关环节的影响,如立项,招标,评审,报建、交底、施工、验收,物管等各个环节都有各种人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作用。其中业主与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意向与思想是影响建筑师创作的主要因素。而较为理想的建筑创作环境是各个相关环节的水准整齐一致、协调默契。在实际工作中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创作状态是十分难得的。

而我们承接的云天化集团总部办公楼、科技楼这一项目可谓是有幸遇到这种较为理想的创作状态。

云天化集团总部原位于云南水富金沙江边,2001年底集团决定迁总部于风景秀丽的昆明滇池之畔。新总部用地面积约13ha,拟分三个区域:前部为办公科研区,中部为宾馆接待区,后部为生活居住区。我们接触到的集团高层领导是难遇的理想业主,他们不仅有理想,有追求、有品位,而且在对设计单位考查并确定设计单位后,尊重建筑师,信任建筑师,给予我们充分的创作自由与空间。甚至对建筑规模,高度,层数、风格等重要因素都充分尊重我们的意见,共同商讨与互动。在这种状态下,作为建筑师,我们被大大激发出创作热情,任想象的翅膀自由放飞,真正实践一次自主设计的理想与旅程。

设计解析

云天化集团建造新的总部大楼并非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办公场所,而是希望凭借新总部的建设,充分展现企业精神,建立起“云南最具影响力企业”的品牌形象,使之成为其走向市场化、全球化的新坐标。在充分研读地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深入了解云天化集团的发展进程之后,我们选择了合适的建筑语汇表达出业主的心理诉求,获得业主的认同并得以实施。

总体布局

为延续云天化集团历史上与“水”结下的不解之缘,业主希望园区内能注重水景的塑造,但并未对其具体的形式作出更严格的限制。在总体规划中,我们以“水”作为环境构成的主线,利用空间的收放营造步移景易的效果,将总用地分为三个区域,其中的办公科研区域用地定为54 000m,三者既相互分隔,又紧密联系。而办公楼周边逾8 000m的水面,超越了业主的心理预期,成为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重要构成元素。

整个办公科研区域的设计着眼于点、线,面的几何构成,正方与矩形、方形与圆形、直线与曲线的对比,干净利落的布局形态形成简洁大气且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在总图布局中,我们将办公楼退离滇池路60m,远远大于规划要点中退1Om的要求。这一超越规划条件要求的大退让,显然降低了基地利用的有效性,是一般的业主难以接受的。但只有这种尺度的退让,才能减弱建筑体量造成的压抑感并形成一定的观赏距离,更好地烘托建筑主体,同时在一成不变的道路空间中形成舒缓透气的“港湾空间”,对城市整体空间构成作出贡献。我们的业主相当开明,他们在听取我们陈述的理由之后表示出的支持以及主管部门的认可对于整个方案的贯彻和最终的效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建筑造型

浮于水面的办公大楼在满足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条件下,以135m的长度横向展开,形成水平方向的气势。利用金属、玻璃以及石材的搭配组合,通过律动的变形柱竖向序列,使得建筑既尊崇高雅又轻巧通透地舒展于水中,与水面倒影相映成趣。

建筑周边的柱廊序列首先满足对于屋面构架挑檐的支承要求。截面沿悬挑方向变化的变形柱,既减少了构架的相对悬挑距离,又成为建筑抵挡昆明高强度日照的遮阳体系。沿垂直方向变化的椭圆截面构成不规则的曲面柱形与建筑主体的横平竖直形成鲜明对比,得以凸显其丰富的韵律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入口处设置的高度为49.55m的标志性构筑物,不仅在立面构图中形成垂直与水平、竖向与横向,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打破统一的高度控制,成为制高点,形成起伏变化的天际线,而且以其独特的字母“H”造型折射无穷内涵,充分展现云天化集团“立根大地、志搏云天”的企业精神,为滇池旅游度假区树立了新地标。

科技楼利用建筑造型元素和建筑空间的变化,演绎出三维立体构成的云天化标志精髓。屋顶花园的构架支承于建筑4个角的片墙上,实墙与玻璃和柱廊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底层外墙覆土的斜坡造型构成科技楼稳重大方的基座,引申为“山”的形象,与办公楼周边巨大的水面形成山,水之间的对话。

建筑空间

布鲁诺・赛维的“建筑空间论”把空间描述为建筑的“主角”。本案利用水面空间,入口空间,柱廊灰空间,门厅空间、建筑内部空间等若干层次的空间过渡,形成递进的空间序列,实现极具张力的空间效果。

水面作为一种空间要素,被灵活运用于各种空间的分隔、过渡与整合。办公楼前巨大的水面界定出个性的场所空间,加上建筑周边的柱廊序列在建筑与水面之间形成的“灰空间”,共同构筑完美有机、气韵连通的空间层次。建筑入口结合水面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八口空间形式。当人们经过水面通道步入建筑时,不但完成空间过渡,更完成一次心理过渡,使人充分亲近水面,融入建筑氛围,变化的空间感受更拉近人与建筑的距离。

水面上圆形会议厅的设置独具匠心,不仅在平面构图上作为科技楼圆形中庭空间的互补,其碗状倒圆台造型在立面造型上更起到点睛的作用,形成极为强烈的虚实对比,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业主方圆桌会议的使用需求,更以独特的造型营造出特殊的内部空间效果和与众不同外部空间感受。

静谧的水面、舒展的线条、简洁的形体以及空间划分的数学美,在光与影的变化之中相辅相成,在虚与实对比之中相得益彰,体现出云天化的行业特征和科学理性之美。结语

整个云天化集团总部项目的设计过程我们几乎是在充分自主的状态中完成的,同时这又是一个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圆满的合作过程,正是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默契配合,才能完美地实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

第11篇

[关键词]开放获取 社会责任 法律有效性 可持续性 支撑机制

[分类号]G255.75

科技信息开放获取正在塑造新的学术交流机制,也在不断扩展其内涵和意义。本文将对开放获取的内涵变化、责任意义以及相应的实施战略进行分析。

1 开放获取:发展中的内涵

1.1 科技文献的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正式提出时的主要目标是科技文献的开放获取。2002年2月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提出推动科技文献的开放获取,即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读、下载、复制和传播作品,并提出开放获取的两种实现形式:开放出版,即期刊以免费获取方式,供公众开放阅读;开放存储,即作者在后将论文存储到机构或专业知识库,立即或延迟一段时间(一般为6到12个月)后开放。2003年10月,德国马普学会发起柏林会议,通过《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将开放获取的对象扩展到科研论文、数据、参考资料、照片图表、学术类多媒体资源等,并提出了开放获取的两个条件:①作者或版权所有人承诺向所有用户提供免费的、不能撤回的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复制、利用、传播权利,只需保证以适当方式表明作者权利;②作品的完整版本应以标准格式存储到在线存储库中以支持作品的开放获取和长期保存。同年6月《毕士达开放获取出版声明》,宣布支持开放获取,强调通过科学领域的行为准则为作品的负责任的使用建立约束。

1.2 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

2004年1月,经合组织(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宣言》,提出要建立公共资助的研究数据的开放获取机制,要建立透明的关于数据作者权、拥有权、使用伦理及其他限制、知识产权保护、使用者责任等的说明规则,通过标准化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建立搜集和传播数据的最佳方法与技术等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建立数据管理最佳方法和专门服务来促进全球数据共享的高效率等。同时要兼顾开放获取为科研创新带来的利益和保护合法权益所需要的限制间的平衡,在设计科研数据获取机制时应与国家的法律体系保持一致。2006年12月,OECD又颁布了《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原则和指南》,指出“公共资助的研究数据”是由政府机构研究获取的数据,或利用任何级别的政府资金资助的研究产生的数据。科学数据主要指用来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来源的事实记录(数值分数、文字记录、图像和声音等)。实际上,科学数据开放获取中已经涉及到关于数据收集、处理、利用、保存和管理等一系列机制,已经成为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

1.3 教育资源与教育过程的开放获取

2007年9月,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开放教育会议上了《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解放开放教育资源的潜力》指出,教育者和教育机构通过创造和传播大量的开放资源,建立和推广各种支持内容创建、合作学习、知识共享、交互讨论和开放传播的教育技术,不但使更多人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而且能使教育本身更有效,一种新型的以教育者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共同创造知识和共同推动知识发展的教育模式,一种以参与、交互、创造为特征的教育过程将应运而生。2008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了《开放教育:通过开放技术、开放内容和开放知识推进教育发展》,指出开放教育不仅提供了开放的教育资源使得更多的人能更方便地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通过虚拟试验或可网络操作的仪器而获得的实验资源),更重要的是利用诸如Web 2.0技术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主动的创造者和教育者,教育过程可以真正成为沉浸式、参与式、交互式、合作化和自适应的过程。这种开放教育所支持的知识的可复用性(reuse)、可融汇性(remiX)和可重定向性(re―purpose)将创造融汇的(biended)和无边界的(Bounda―ry-less)的教育模式,对好奇心的激发、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交互、跨领域的发现和理解、新知识的产生和优化等将产生深远影响。开放教育将造就新的教育生态(Educational Ecology)。

开放获取的内涵不断扩展,不仅是覆盖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种类,而且逐步把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与保存等机制都纳入开放环境,把知识资源和利用知识的手段与过程纳入开放机制,实际上是建立开放的知识基础设施和开放的教育与知识创造过程。“开放”对教育和知识创造的影响不断深入,不仅能使教育和科研更广泛、更平等、更经济,而且将创造参与式、交互式、充分合作和有机融汇的教育与科研模式,大幅度提高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效率。当教育与科研无障碍地向广泛的参与者乃至社会开放,向交互与合作开放,向交叉与融汇开放,向复杂与变化开放,很可能为教育和科研本身带来革命性变化。

2 开放获取:深化的意义与责任

开放获取的提出最初源于学术期刊的大幅度涨价,这种涨价大大超过图书馆订购经费的增幅,逼得图书馆不得不减少期刊订购,造成了所谓的期刊危机(Serials Crisis)。电子期刊出现后,出版商设立了许多限制,将图书馆订购电子期刊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形成所谓的许可危机(Permissions crisis),阻碍了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但是,开放获取不仅仅是图书馆的问题或信息获取的问题。由于科学知识的广泛交流对于科学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开放获取成为重要的科学事业问题;由于科学家和科研机构有责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开放获取也成为科学界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问题;由于科学资助机构有责任保证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传播、公平利用和长期保存,因此,开放获取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全面认识开放获取的意义与责任,有助于梳理开放获取的各类责任主体及其尽责努力要求。

2.1 开放获取的经济意义与责任

从经济上讲,开放获取模式将在整体上大幅度节省科学交流的成本。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统计,即使美国最富有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所能担负的文献购买能力也不到他们希望为用户提供的文献量的70%,而连年增长的期刊价格使得很多图书馆不得不忍痛删刊、停刊。开放获取通过倡导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减少经济原因对信息传播、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的阻碍,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Welleome Trust的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出版模式相比,开放获取出版能节省多达30%的费用。由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

心牵头的SCOPE3计划测算,高能物理领域文献开放出版的费用只是现在相应期刊订购费的1/5或更少。考虑到全球非订购机构也能通过开放获取获得学术期刊信息,开放获取将为公众带来重要的经济利益。因此,科研资助机构和科研机构应认识到,资助和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提高科学交流的效率,提高科研投入的回报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科研资助与管理的责任之一。

2.2 开放获取的科学意义与责任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交流。没有科学知识的广泛交流,知识不可能得到传播、验证、修正、集成和发展。在当今网络化的地球村里,开放的交流意味着更好的合作和竞争。因此,任何限制、阻碍科学知识交流与传播的机制在本质上是反科学的。在25位诺贝尔奖得主致美国国会的公开信中提到:“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方式,作为科研工作者和纳税人,我们反对妨碍、延迟、阻碍由政府税金资助的科学知识获取的种种障碍,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关研究已经初步证明,开放获取拓宽了文献的传播范围,增加了读者数量,提高了研究成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仅仅将发表的论文存储在开放的机构知识库中,研究论文就比不实行自存储的论文引用率要高,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的增加还会加快。

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的角度讲,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研究成果变成社会广泛应用的知识,变成创造社会福利的产品和方法,变成社会成员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科学界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促使科学知识尽可能广泛、快速、经济和方便地为尽可能多的人所共享。所谓期刊危机和许可危机,往往体现为科研知识(尤其是前沿研究知识)只能被少数科研教育机构获取,而社会大众,包括那些急需这些知识的企业和教育机构,都难以获得这些知识,这将严重影响到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实现,严重影响到社会对科学本身的认识、认可和支持。促进开放获取是科学界促进科学自身发展和实现科学的社会价值的职业责任。

2.3 开放获取的政治意义与责任

对于公共资金支持的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公共政策问题。在许多国家,科技研究主要是依靠公共资金支持的,公众为大多数科学研究埋单,公众有权利获得这些研究所产生的知识。但由于期刊危机和许可危机,科研知识(尤其是前沿科研知识)只能为少数科研精英机构所获得,多数公众实际上被剥夺了对研究知识的获得权。在发展中国家,多数优秀研究成果都在国外商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而且往往是用非本国语言撰写),一方面本国作者的知识产权(至少是网络传播权)落到出版商手里,公共投资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商向本国索取高额利润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使本国公众(包括未来的科学家们)被剥夺了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和创造的权利。这使得社会在知识权上的公平难以真正实现,公共投资的公平利用难以真正实现,国家自主的科学知识资产及其社会共享能力和长久保存能力难以真正形成。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在积极采取行动。OECD在2005年的关于科学出版的报告中指出,政府应通过扩大研究成果传播范围使公共投资的科学研究获得比较好的回报;2006年美国25所大学的教务长在给高等教育界的公开信中提到,广泛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实现高等教育推动知识进步、促进知识传播的长期使命至关重要;澳大利亚政府和研究理事会也积极强调开放获取的政治责任意义,要求公众资助的研究要保证公众获取来满足公众利益,通过开放获取使公共资助科研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最大化。

对于科学家、科研机构和政府,开放获取不是一项善举,而是一个责任。对于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保证研究成果的公共可获得性是从事科学的道德责任和政治责任,是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和持续得到公共资助的必要条件,也是科研经费使用及其效率评价的透明性和可问责性的客观保证。对于政府及其科研资助部门,保证研究成果的公共可获得性是一项政治责任和管理责任,通过促进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有效共享和长期保存,保证科学知识尽快转化为社会福利和人民素质,提高科研投资的回报率,体现公共投资的公平性,提高科学研究的透明性和可问责性,保证国家科学知识资产的安全和永续利用。

3 开放获取:任重道远的战略突击

开放获取的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得到全面推进,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教育科研机构已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开放获取:2007年10月,欧盟理事会批准它的科学研究委员会提出的开放获取建议,支持对公共资助的研究信息实行开放获取;2008年3月,欧洲大学协会批准了它的开放获取工作组的建议,支持建立开放获取的政策、组织机制和支撑机制;美国NIl4在国会立法授权下,从2005年5月起要求受资助者自愿实行开放存储,从2008年起要求受资助者强制实行开放存储;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s)在2005、2006年连续支持开放获取的立场声明,它所属的BBSRC、ESRC、MRC已经制定了强制实施开放存储的政策,加上Wellcome Trust的强制开放存储政策和2007年6月英国癌病研究所公布的开放存储政策,使得开放获取授权覆盖了英国医学研究总量的90%以上;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于2006年1月提出鼓励受资助的研究人员将研究论文实行开放存储或开放发表研究论文;法国科研中心(CNRS)于2005年3月提出了自身的开放获取政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2008资助规定中鼓励受资助者实行开放存储,并要求对开放存储进行报告;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理事会(sSHRC)在2004年发表了支持开放获取的原则声明,并在2006年启动对开放出版期刊的资助;2007年9月,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要求受资助的研究成果实行开放存储或开放发表;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在资助经费使用规则中明确允许将开放出版论文的费用作为研究费用;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哥廷根大学等许多科研教育机构都制定了开放获取的政策,各类出版商也逐步采取了多种方式来部分支持开放获取。

目前,开放出版期刊达到3680余种,开放知识库已达1200多个。但是,由于开放获取对科学交流的机制和权利等都带来重要影响,也引起了不少疑惑。分析和澄清这些疑惑,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开放获取战略。

3.1 从战略高度落实开放获取的责任机制

尽管开放获取已经全面推进,但在遇到法律、政策、经济、机制等方面的阻力或不确定性问题时,还经常出现“责任缺失”,即主导开放获取实施的责任主体和可以调动必要资源来保障开放获取实施的责任主体缺失,导致政策和条件缺失。这往往是由于对开放获取的意义与责任的认识缺位所造成的。本文已经指出,开放获取不仅仅是信息获取的问题或者图书馆的问题,而且更是科学成果能否通过无阻碍的交流而健

康发展的问题,是科学成果能否通过社会化传播而有效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问题,是保障公众平等获取科技信息、保障公民学习权的问题,是保障公共投资的透明性与可问责性的问题,而且还是保护国家科技知识资产的问题。正如德国外交部文化与教育专员Rolf―Di―eter Schnelle指出,“开放获取再也不仅是专家们讨论的事情,它已经成为欧洲政治议题的一个部分”。

需要澄清开放获取的责任意义来促使责任主体的到位。实行科技信息的开放获取,是科学家的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是科研机构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道义责任和运营责任,是科研资助机构和政府机构的政治责任、管理责任和道义责任。正是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和科学家,对科技信息的开放获取负有首要的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个责任不仅仅是相关的政策,还包括通过经济、管理和人员的投入,完善法律,建立实施支撑机制,实行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并将这个过程纳入社会监督之中。

3.2 理直气壮地坚持开放获取的法律有效性

开放获取常被误解为与著作权法冲突,但实际上,开放获取政策有坚实的法律有效性基础。2008年9月,美国46名法学教授发出公开信,针对有人提出NIH开放存缴政策构成非自愿的著作权转移、侵犯出版者和作者的权利的指责,从法律角度系统说明NIH的政策并不构成非自愿权利转移,不是强制性合同,也没有侵犯出版者和作者的权利。由于NIH政策的标本意义和内容的法律意义,这里引用部分该公开信论述如下:NIH政策只是对资助条件的合同约定,研究者可以选择不接受NIH资助,从而不受这个限制,但如果研究者接受NIH资助,就意味着研究者自愿接受资助合同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非自愿的著作权转移。由于受资助者接受NIH资助条件远早于受资助成果的出版,当受资助者与出版商签订出版协议时,受资助者的成果权利转移必须遵守先前的资助合同,因此NIH政策并没有剥夺出版商的任何可以合法获得的权利。由于NIH要求开放存缴的是作者的最后定稿手稿,不是出版稿,因此不涉及出版商版权。由于NIH政策涉及的是合同条件,所以不属于著作权法律或国际协议中的限制与例外的约束范围。

NIH政策的法律效力还来源于知识产权关系中的政府目的许可(Government Purpose License),即对于接受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政府有合同上的权利来获得成果的著作权或使用权,包括为了公众利益和政府活动来复制、传播、制作衍生作品等的权利。NIH在资助政策中明确规定,为履行政府职责,NIH必须获得非排他、不可撤销和免费的许可,以便联邦政府可以复制、发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或允许别人使用受资助研究的成果。我国著作权法中,这种政府目的许可体现在对法人作品权利、职务作品使用权利、委托创作作品的合同约定权利、以及“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使用已发表作品”权利的规定上。

而且,无论是开放出版还是开放存缴,已建立起以创作共用协议(Creative Commons)为代表的授权机制来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公众的合理使用。

3.3 旗帜鲜明地改造传统学术交流模式

传统的商业化学术期刊确实在科学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已经逐步被大商业出版商所绑架,越演越烈的期刊危机和许可危机就是明证。当垄断出版商的期刊价格增幅连续16年三倍超过消费者指数增长时,当最富有的大学都无法应付迅速上涨的期刊价格时,这个学术交流模式肯定出了大问题。开放获取顺应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在打破出版商商业化垄断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信息的广泛获取、共享和公平利用。同时,开放出版继续保持了专家编委和同行匿名评审等质量保障机制,并不会影响期刊质量,例如开放出版期刊PLoS Biology和PLoS Medicine的影响因子都达到同领域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组。而开放存缴本身是对已经出版的论文进行存缴和开放获取,其质量保证取决于的期刊,与是否开放获取无关。其实,开放获取对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有着积极影响,已有研究数据表明,开放获取论文比非开放获取论文得到更多的浏览量和引用量。

毋庸置疑,开放获取确实冲击着已经被出版商绑架的传统学术信息交流模式,但这是一件好事,使得社会能有效地促进和保障科学交流与知识共享。

3.4 满怀信心地支持开放获取以提升可持续性

由于开放出版期刊没有稳定的订阅费,往往依靠作者论文处理费、基金资助、广告收入等来维持期刊的运行,许多人对开放出版期刊能否可持续存在疑问。而且,某些开放出版期刊收取较高的作者论文处理费,也带来对青年研究人员和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的不公平以及利益交易的危险。但是,开放出版期刊的主要传播形式是网络版,免去了昂贵的印刷、订阅管理、发行等成本,又有许多功能丰富的期刊出版开源软件支持,使得开放出版期刊的出版成本可以远低于传统期刊。而且,许多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已经将科研成果的出版作为科研本身的成本之一予以支持,例如已提到的资助机构允许将论文处理费作为研究经费,还有一些机构采取集团付费方式承担论文处理费(加州大学各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普学会、弗朗霍夫学会、利兹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等与BioMed Central的集团作者协议和马普学会为其所有成员支付New Journal of Physics的论文处理费),这样,开放出版期刊的可持续性得到积极的提升;开放出版期刊可持续性的另一影响因素是作者的认可度。确实,相当多作者对新兴的开放出版期刊的质量和影响持怀疑态度,但随着诸如PLoS Biology这样的高影响力开放出版期刊的出现,随着开放出版期刊整体的积累和成熟,科学界正日益接受开放获取文献。2006年获得菲尔茨奖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三篇论文,就只是在arXiv知识库中非正式“发表”,而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科学贡献。还应看到,开放存缴正成为开放获取的主流,在机构知识库支持下,开放存缴对作者和社会不产生重要的成本负担。

当然,支持开放出版本身和建立管理机构知识库需要成本,但由于科技期刊和知识库本身在传播、保存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越来越将此作为知识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来建设,把这看成是教育科研机构正常运行、且能产生长远积极效用的投入。因此,可持续性已经不是影响开放获取的根本障碍。

3.5 努力尽责地为开放获取建立系统的支撑机制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科技竞赛

一、创新:职业教育与科技竞赛的契合点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其基本特点是沿着职业性这条主轴不断延伸,不断变化,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初期在其教育方式上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结合,职业教育内容为主,学历教育并重的方针,在学制上设置了两种学习方式,分别为长学制学习与短学制学习,并适当加入了“入厂锻炼”,技能性“实践操作”等实践环节。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必须体现技能的继承与创新。科技竞赛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场所,借助这一实践场所,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产品或精神观念产品,一旦这些产品能够适应社会其它组织(企业)的发展需求,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生产与发展,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与意义。科技竞赛平台是锻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平台,是集合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走向创新实践的重要媒介。

二、科技竞赛平台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效用

1、有利于诱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科技竞赛能够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提供条件。一是通过科技竞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和能力延伸,即对一件事能够预见其开始,也能推测其结果;二是科技竞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和实践迁移,即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产生由此及彼的连动效应,这种连动性是实现思维扩散(拓展想象空间)的必要途径;科技竞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虚构,即不拘泥于已知事物,能够提出新的设想和构思。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意识包括五个层面的内涵,分别是求新、求异、求变、求奇、求巧。所谓求新即是指通过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求异是指在科技竞赛活动中有意识的标新立异,即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的思维,想别人之不想,求异的最好途径便是通过逆向思维方式,拓展走向成功的道路。求变就是指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要有追求变化的意识,求变不仅是量变和状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实现质变和方向性的改变,求变是创新意识活动中最为显性的思维方式,也是科技竞赛活动中最为常用和常见的手段。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竞赛中考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要看该学生在科技竞赛活动时是否能够提出新的问题,二是要观察学生能否打破习惯势力束缚,在科学基础上突破常规。三是要具备创新人格,即在创新活动中是否能够有毅力。四是要观察学生能否领悟除到科技竞赛之外的知识。

三、科技竞赛平台培养模式的创建的具体途径

1、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线,为科技竞赛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平台就是指将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设计,整合全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科技竞赛提供素质拓展的平台和创新训练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锤炼。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组建开放实验室,安排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方便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已动手,自己分析。如可以在学校建立教学训练中心,让学生利用中心的各种教学资源,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成各种创意设计。

2、开展校企联合科技竞赛,拓宽高职院校科技竞赛平台的领域

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为提升高职教育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摸索出一条新路。完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和培养创业能力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探讨“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新内容”,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参赛人员分别为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员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的良性互动,还可让学生提前认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实践能力,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

3、建立健全服务科技竞赛平台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在科技竞赛平台设置中尤为重要,通过改善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参与科技竞赛选手的积极性,并能够在全校学生中发挥激励的导向功能,有利于良好的科技竞赛氛围的形成。保障机制的构成分为物质保障机制,即包括奖金奖励、科技竞赛开展所需要的活动场地(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精神保障与物质保障则相对更为丰富,如可以进行大会表彰,将颁发奖状、教师职称晋级、教师的评先、评优等与学生科技竞赛挂钩,以激发教师的参与和工作热情。对于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保研奖励和物质奖励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保障机制的建立必须依托一定的规章制度,在高职院校科技竞赛平台建设中可以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可建立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奖励制度,从而确保保障机制运转的制度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汝言,毛期俭.论科技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27.

[2]袁小亚.狠抓科技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93.

[3]安明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2003,(01):56.

[4]杨雁.浅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内江科技,2012,(01):84.

[7]冀学锋.当代高校德育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1.90.

第13篇

弗洛姆认为从18世纪到19世纪开始,人类大脑已逐渐为机器为技术所操纵和控制。弗洛姆经过分析发现这个科技社会正一步步吞嗤我们的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人开始用机械能替代生命能。这些新的能源是工业生产急剧变化的基础。与这种新的工业潜力相联系的是特定的工业组织,也就是大量我们今天称之为中小工业企业的东西,它们由它们所有者管理,相互竞争、剥削工人,并为分享利润与工人对抗。在这些企业里,管理人员是它的企业的主人,就好像他是他的家的主人,他认为他应该是他命运的主人。之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正目睹着它的开始。它的特点不但是生物能被机械能所代替,而且是人的思维被机器的思维所代替。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成就,使人们崇拜技术,自动化和控制论思想盛行,人逐渐相信机器比人更可靠,社会进步全赖于科技进步。弗洛姆担心“2000年可能并不是一个人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时代的完成与终结,相反却是一个人类不再作为人类,而转变为没有思想的和没有感觉的机器的时代的开始。”

何为“科技原则”?

当前的社会之所以完全为科技所支配,是因为它奉行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规定和控制了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

第一个原则:科技上能做的,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做。

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社会里,只要任何具有可行性的事情,那怕它将以人类生命为代价,也被认为应该去做。如,发展核武器,即使它多的能毁掉地球许多次,也一定要继续制造它;再如,登月计划,开销巨大,而这些钱本可以用于满足地球上其他人更迫切的生存需求。这个原则将“可行性”由原来只具有策略性的概念提升到规范的概念层次,结果是,在技术上告诉人们“能够做”的事,我们把它意会成“必须去做”。

第二个原则:效率最大化

弗洛姆指出,工业化社会在谋求最高效率的原则下,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类健康损害等等负面效果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为经济体只关心它的核心效应,而无视由此引发的“临近效应”问题。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往往造成了反效率。此外,在专业化和分工制度日益细密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几乎只是不断重复机器般的动作,他们的创造力无从发挥,他们的思考随之僵化;他们的心理在枯燥的工作下变得沮丧和焦躁,进而产生了许多生理上的疾病。[4]-33这种扭曲人性本质的工作环境和制度,表面看似有效率,而事实却可能是负效率,因为,不论个人或公司或社会,到头来都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个原则:最大产量

最大产量的原则就是主张不论制造什么东西,能制造得越多越好,因此,我们看到在工业生产、教育人才、体育运动等等方面,只要是产量成绩的新纪录都被视为是一种进步。弗洛姆认为,在一个盛行“越多越好”原则的体系下,量遏制了质的提升,如此必将危及整体和个人的平衡发展。特别是个人生活中,原先只是手段的那些活动,反而成了目的,个人因而无法从人性的本质与适当的生活环境中去认识各种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于是活动产生的满足,便往往是非理性的,并无助于个人与社会的有益发展。[6]-194在国际间,各国的竞争也都是以量的增加作为评估和炫耀的标准。

现实思考

就我们国家而言,这些年我们在科技的帮助下取得了不小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是可喜的事情,特别对于我们这个经历过浩劫,经济落后的国家,适时的转变政策,把注意力转向经济发展,这对当年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结果也证明,这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从国家到个人,在物质利益方面,大多都获得了比以往大得多的满足,就连暂时困难的民众也能看到通过自身奋斗获得成功的希望。因此社会上下也开始形成了一个共识:经济增长是可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物质财富是人最大的需要。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开始信奉所谓的“科技原则”,把经济增长、效率提高、财富增加作为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指标。在此原则下各种数字的成长进步成我们这个国家得以建立、运行的哲学基础,也成创造并且论证我们的个人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甚至它们给出了我们的生命意义。这时弗洛姆给我们泼了盆冷水,他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的全部批判,恰恰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把对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关心变成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正是指这样一种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物质利益不再是占支配地位的。”因为,弗洛姆注意到在“科技原则”的笼罩下,个人必将成为经济机器的小齿轮,人性与人性需求也必将遭到严重的扭曲。这是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相背离的。

第14篇

2013年10月对于绵阳这座城市,意义非凡。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在这里举行,对绵阳、对四川、对全国都意义深远。

别样开幕式

对已经习惯于鲜花、文艺表演和冗长致辞的观众们来讲,“2013年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显得另类而独特。

没有鲜花和焰火,“智能”、“高科技”、“简洁”的开幕式让观众印象深刻。

10月15日上午,当时针划过这重要的时刻,“2013年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开幕式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绚烂开幕。50分钟的开幕式简洁却不失大气,朴素却不失卓越,绵阳的历史和科技的创新在9块巨幅LED展板上一幕幕越过眼帘。

开幕式正式开始,首先出现在舞台上的不是主持人,而是一个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大眼睛、白色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到场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只见它缓缓来到舞台正中,“脑后”的机械臂“手持”话筒徐徐展开,调整高度和位置后,主持人四川省省长魏宏走到机器人旁边,宣布开幕式开始。

这是一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和演绎,让所有嘉宾体验了一次别样的开幕盛宴。

从开幕式开始,这场以“创新科技·高新技术·军民融合”为主题的盛宴就将绵阳这座城市的风采和魅力昭告天下。

推介会上的新事物

为期4天的科博会项目纷呈,精彩不断,科技成果和交易、人才交流、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展销、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是本次展会的四大板块,涵盖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科技城优势产业投资推介会、四川四大经济片区投资推介会等七大主题活动。

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携大批优势科技项目参加了科技投资推介会。推介会上各大经济区都拿出了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产品进行大比拼。

成都经济区主要带来了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项目,川南经济区带来了机械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投资项目,川东北经济区将自己的特色项目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油气化工带到了科博会上,攀西经济区更是大力推广钒钛、化工、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3D打印机是什么东西?听起来好洋气”。学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杨灿对成都经济区展示的这个新事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杨灿知道了原来3D打印机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在展览现场,陈列柜里的杯子、手枪、佛像等都是3D打印机制成的。

“打印机也能打印出3D效果,将为以后的工业设计、美术设计等节省很多时间。”杨灿说,回到学校要和同学好好分享下这个信息,让大家都关注3D打印机。

3D打印更被视为新兴工业化力量。中国国产3D打印技术已经在为航空航天、电力、石化等行业设备提供关键零部件。西北工业大学展出的一个高达3米,重100多公斤的金属构件,就是由他们研制的一款3D打印设备制作,并将用于C919国产大飞机。

在川东北经济区的一个展区内,许多市民对一台导流分质净水器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对现在水质状况堪忧的市民赵秀春阿姨详细地听工作人员讲解这台净水器的原理和用途,并不断点头表示赞同。当得知这台净水器要8000多元时,赵秀春有点惊讶,但她表示如果能有效改善水质还是可以多推广。

除了推介吸引市民的产品,川南经济区更展示出一大特色——市州抱团发展。8家来自川南的企业分别带着项目走上讲台,将切割床、净化设备、全智能灌装机组、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一一推介。

“天宫一号”的太空之旅

会场里,市民能直观感受到当今高科技发展与产业创新、军民融合的最新产物,这让许多人惊喜不已。

天宫一号1:1模型舱在1000平方米的航空航天特色展区里显得格外显眼和夺目。同尺寸的白色模拟舱似乎在向所有参观者诉说周游外太空的见闻和喜悦。

开馆才几分钟,模拟舱外就排起了长龙,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滋滋地等待着进去体验一次当航天员的滋味。“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这么近距离接触,太激动了。”绵阳市民张小姐起了个大早,就是为了来过一把航天员的瘾。

“3,2,1……点火发射”,伴随着舱内提示音,“天宫一号”顺利升空。4位宇航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始了陨石撞击,采集陨石标本的的神奇太空之旅。模拟舱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此次市民太空体验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直观地感受火箭升空、起飞、进入空间站进行对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在座的4位宇航员协同配合,最终成功进入空间站。

虽然只有短短8分钟的体验,但逼真的舱内效果让市民们大呼过瘾。“虽然操作不好仪器,但是体验了航天员的生活,感觉真好。”市民李凤英走出模拟舱后还在为刚才没有和朋友配合好而遗憾。

除了天宫一号模拟舱,未来空间站全息影像、探月工程、航天技术应用展区都驻足停留了大量的市民,这一次的航空航天展区让所有人过足了太空瘾。

20秒就能搭建好一个帐篷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在本次科博会上,民用帐篷以20秒的神奇搭建速度征服了在场的市民。这个军用帐篷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节约人们的时间,同时,严实的质地让不少市民将其视为户外旅游的首选。

创新 让想象发生

绵阳成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地和高端产业地当之无愧,几组头衔定义了其地位: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全国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

这一切殊荣依赖于四川高新产业发展的大背景。

在绵阳科技城,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个,省级达到57个,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达到180个,产业技术联盟建成8个。近年来,绵阳科技城累计实施各类国、省科技计划项目近2000项,获专利授权超过1万件,近300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近千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些数字看似抽象,却在此次科博会上真切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聚集了大量人气的长虹数字家庭体验馆,正是此次科博会上创新产业的特色。“长虹,让想象发生”,长虹数字家庭体验馆的主题词引来了市民们的好奇和关注,到底是怎样的家庭体验能让人们所想的都变成现实呢?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市民崔先生一早就在体验馆外排起了队,他希望能够体验“想象是如何发生的”。体验开始,作为主人的崔老师和妻子在房门前接受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在确定了主人身份后,门自动打开了。进入房门,墙上的电子相册自动亮起,为崔老师展现出他们最爱的照片。舒服地窝在沙发上,电子茶几会出现代缴水电费等家庭事务的提醒以及休闲小游戏。

“打开电视”、“将空调温度调至24度”,崔先生对着电器下了口令,没想到这些电器竟然按照崔先生的指令开始运行。

“哇!饭都煮好了”,崔先生的女儿惊喜地发现回家就能吃上热饭。原来这都要归功于崔先生的“英明”,他在下班前一个小时就已通过手机遥控了智能电饭煲,这时热饭已经新鲜出炉。

晚饭后,裸眼3D吸引了一家人的兴趣,看一部好电影成为了消遣的最好方式。

除了客厅、厨房,智尚卧室、智尚书房都让一切变得简便快捷起来。扔掉各式各样的遥控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够遥控家里所有的电器设备,这样的智能化生活让崔先生神往不已。

“也许,现在我的家还不可能完全成为智能屋,但是将来会让我的家庭从冗繁的家事中脱离出来,接受方便快捷的新科技。”崔先生对于未来的家庭生活方式有了无限的憧憬。

4G体验馆同样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目光。在虚拟足球场上进行一场足球赛很是新鲜,只见两个年龄在13岁左右的少年用脚轻轻踢动平台上的足球,足球就能随着脚步摆动的方位和力度进行滚动。“虚拟的场地,虚拟的足球,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真实呢?”许多爱好足球运动的参观者对这个新鲜事物感到新奇。

第15篇

摘 要:本文提出,科学道德是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生产力的体现,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制度、组织等。科学道德与科学技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道德可以约束、规范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向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可以推进科学道德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但又相互独立。

关键词 :科学道德 科学技术 意义

课 题:本文系2011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成果,项目编号:MP2011-49。

一、科学道德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的定义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对道德的定义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科学道德能够规范人们在从事科技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实现科学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展现人格魅力,体现综合素质,是道德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指导人们在社会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没有崇高的科学道德,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

二、科学技术的含义及来源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指“技能、技艺”等。技术与科学(scientia)都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但techne指的是主观性因素,是人们主观推断和推理等的思维方法,而scientia指的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发现、挖掘的客观存在的但还没有被人类加以利用的知识。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不断应用自然科学理论,使得技术本身成为一个理论系统,成为一门科学。所以技术不再是零散的、不连续的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变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相互融会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实际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人的劳动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和自身发展,把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践经验、工作原理汇总而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在技术和理论上阐述了人对自然的积极能动行为,及日常生产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精神观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认识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技术还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外界条件。但技术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人类在利用技术的同时,用科学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科技的进步直接依赖于科学家们的科学劳动,科学劳动塑造人们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崇尚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直面困难、乐于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劳动中还形成了一套与科学本身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在科学精神构成道德观念重要内容的同时,科技知识也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认识,人们道德视野的扩大,又为新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课题,并推动了科学道德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三、科技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会阻碍科技的进步。例如:在古代,我国的解剖学就已经萌芽了,但是由于封建礼教、道德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我国古代有这样的认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这种落后的道德理念阻碍了解剖学的进步。清朝的王清任在舆论的压力下,对解剖学的探索异常艰难。当时的封建礼教维护者辱骂其为“教人于胳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而科学道德的建设没有和科技发展同步,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例如:2009年,黑客入侵花旗计算机系统,向多台遭感染的电脑下达指令并攫取资料,窃取银行账户登录信息,造成花旗银行损失千万美元。这反映了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道德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对人们使用网络的行为及时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致使人们在利益的诱导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置自己于法律禁地而不顾。所以,我们在分享科学技术带来益处的同时,要关注科技的负面作用,及时完善道德建设,解决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四、科学道德和科学工作的辩证关系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新的科学分支和前沿领域不断出现,对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上层建筑才能有力地统筹管理社会的正常运行。科学道德和科学技术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科学技术要向前发展,在某些方面就要打破现有的落后的科学道德,从而建立新的科学道德体系。新的科学道德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对现实情况的否定和对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否定后,形成一套符合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对先进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两者是在运动中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的。

五、恪守科学道德对科技工作的意义

首先,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自律。道德自律是科技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素质,也是在科学研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科学工作者自律性的提高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工作者发扬求真务实,做人与做学问杜绝弄虚作假的科学工作作风。

其次,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工作者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决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

再次,恪守科学道德建设,有利于科学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坚持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觉纠正科研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有利于维护科技工作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最后,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信念,这是对科学工作者的最高伦理道德要求。这种高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敦促科学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科技成果的滥用、误用和恶用,从而避免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机制的不平衡性,有利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同时,恪守科学道德有利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科学工作者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规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美仕,李玲,杨维.美国联邦政府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演变——从不端行为定义的争议与统一过程审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

[2]黄军英.国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