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继发性; 高血压; 病因;预防;治疗Discussion on secondary cause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stract】Hyperten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oints two, secondary hypertension is secondary to other diseases or causes of hypertension, high blood pressure is only 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diseases. Secondary hypertensio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concurrent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re similar. 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ondary hypertension caus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us enabling the patients to early identify the cause, through specific therapy,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even achieve radical goals.
【Keywords】Secondary; hypertension; etiology; preven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3-01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其本质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1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
1.1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负责供应肾脏血液的动脉——肾动脉狭窄时,会导致肾脏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高血压。引起高血的常见肾实质性病变包括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核、全身性疾病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等。有肾脏实质性病变的病人除了在临床上有高血压之外,常在检查尿液时,可发现有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1.2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1.3妊娠性高血压。 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1.4血管性高血压。 血管性高血压是由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1.5药物性高血压。 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
除上所述病因,其他尚可见于库兴综合症、先天性血管畸形、妊娠高血压、多囊肾、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对高血压病因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血管病变三个大的方面考虑,再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快查明病因。这样既可在治疗中带来捷径,又可更好的给病人解除病痛。
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血压波动大、不易控制,较原发性高血压对人体损伤更重。一些人误以为高血压只要长期服降压药就可,没注意弄清病因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碰到血压升高时,不能把它当作原发性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了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进展。
目前,相当部分高血压患者未到医院正规检查,造成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漏诊误诊。如能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就可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3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3.1忌烟酒、少摄入食盐是最起码的,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食盐摄入量成正比关系。
3.2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因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食会加重高血压。
3.3科学的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有劳有逸,饮食有节,低盐少脂,戒烟限酒。
3.4保持良好心境: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
3.5忌排大便用力,避开易使人大悲大喜的激动场面。
4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4.1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单用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4.1.1嗜铬细胞瘤: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可作手术切除,效果好。约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切除后可有多处转移灶,用131I-MIBG可有一定疗效。
4.1.2肾脏病变: 肾动脉狭窄治疗包括手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血流重建术、肾移植术、肾切除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手术简便、疗效好,为首选治疗。
不适宜上述治疗者只能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压外,还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ACE抑制剂有降压效果,但可能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使肾功能恶化,尤其对双侧肾动脉狭窄不宜应用。
4.1.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对增生病例,可作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但效果差,一般需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醛固酮节抗剂。
4.2预后的巩固与提高: 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比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主动脉狭窄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除掉病因,使血压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痊愈。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血压;预防;治疗
一、分型与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患者的胖瘦分为肥胖、瘦削、不胖不瘦三种类型。
产生高血压病的病因尽管众多,身体胖瘦不同,但均累及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亦即细小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坏。细小动脉硬化的发生是由于血浆蛋白,包括纤维蛋白,有时还有脂质,深入内皮间隙,继而凝固为均质的玻璃样物质。其原因是细小动脉反复痉挛,管壁受压力及缺氧的影响等。随着疾病的发展,皮下的玻璃样物质积聚越来越多,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中膜平滑肌可被压萎缩,使细动脉管壁弹性减弱、变脆。
二、预防
高血压病的预防重在防止动脉硬化,以避免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保护靶器官――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
1、肥胖体型
此类型的高血压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近些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十分明显的趋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但以舒张压高为主要矛盾。由于过度肥胖,导致病人血液循环系统容积减小。打个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整个人体看成是一个密闭的皮囊。皮肤虽具一定的弹性,但她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她的弹性达到最大限度时,即因皮肤扩张所形成的容积不再增大,这时过度肥胖者的脂肪却在增加,致使血液循环系统、内脏、骨胳等均受压迫,但循环系统受压迫后产生的影响较大,因而血管变细,随之循环系统的容积减小,但这时血液的量不减少,最终导致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动脉管壁硬化而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病症,此即是肥胖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机理。因此,肥胖体型高血压病的预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肥与抗动脉硬化。
减肥的方法无非是“减收增支”。人体趋向胖瘦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即根据“收支“情况”。“收”即指饮食的摄入,“支”即指糟粕的排泄与能量消耗,如汗、大小便和体力活动等。“收大于支”即趋向增加体重,“收小于支”即趋向减轻体重,“收支平衡”即保持体重的相对不变。肥胖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一旦肥胖成为疾病的时候,那么,这种良好的功能特别是消化功能,即变为病理性食欲亢进,此时就应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食欲,使其降低到正常范围。如饭前食用黄瓜,或其它无多大营养的水果,使其与消化液搅拌,也即用水果竟争消化液,以降低食欲。所谓“增支”就是增加糟粕的排泄、能量的消耗,如汗、大小便的排泄、体力活动等,但以增加大便排泄为优,严重时可利小便以降压,但这只不过是权宜之。
2、瘦削体型
此类体型高血压病人绝大多数为老年人,一般收缩压甚高,舒张压大都正常或偏低,略高者较少,脉压差均较大。此类高血病人均因动脉硬化、动脉管壁缺乏弹性、管腔狭窄所致。当心脏收缩时,由于动脉管壁缺乏弹性而缓冲作用减弱,因此收缩压急剧上升;当心脏舒张时,虽然动脉管壁狭窄,但由于瘦削体型的人血液量相对减少,因此舒张压大都正常、略低间或略高。此即是瘦削体型高血压形成的机理。至于此类高血压的成因,则或为长期劳作、精神紧张,或长期酗酒、大量吸烟,或嗜食辛辣、性格暴躁等等。总之,此类高血压的主要矛盾在于动脉硬化,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动脉硬化是基本措施,加之调摄精神、忌食辛辣、多食水果等。
3、不胖不瘦体型
此类高血压病人的年龄不定,青、中、老年,各个年龄段均有,但以中、老年为多。,多与遗传因素有关,防治也较为棘手,平素少饮酒、多饮茶、多食水果,情绪宜稳定,并保持大便通畅。
三、治疗
1、肥胖体型
患者素体偏胖,或素食肥甘,营养过剩,加上缺乏运动,致使体内气机壅塞,血流欠畅而有头昏不适、胸闷心慌、动则气喘、易汗嗜睡、身重懒言、甚至下肢浮肿。本型之治疗原则为泻有余,如去壅导滞、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兼以育阴,使水湿去而阴不伤。
2、瘦削体型
患者素体偏瘦更加身心劳累过度而致阴虚阳亢,阴虚则加速动脉硬化而有肢麻诸证,阳亢则气血上涌而有头痛头晕等证。本型之治疗重在补不足,如滋水涵木、镇肝潜阳,稍加利湿之品,可防滋补太过而有腻滞之弊。
关键词 高血压 预防与治疗 农村地区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注:*P<0.01。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