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应收账款能力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应收账款;增长率;周转率;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1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3
0 引 言
许多企业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现金流紧张、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现销和赊销是企业销售产品时可以采取的两种基本方式,相对现销而言,赊销必然导致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数额变大,已经使它成槠笠涤涤械囊幌詈艹<且极其重要的资产,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及损益情况。因此,对企业应收账款如何进行优化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论题。
1 应收账款概述
从本质上说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它有利于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增大市场占有份额、减少产品存货堆积及加强资产流动的灵活性等。在借助于赊销扩大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的同时,又可以规避应收账款的拖欠等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1.1 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当今的企业之间竞争趋向白日化,在追逐利益、扩大销售的心理下,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当然,应收账款的形成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驱使下形成的。
1.1.1 激烈的商业竞争
商业竞争是应收账款产生的直接原因,市场竞争激烈时,信用销售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
1.1.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力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有些企业不重视对账程序及账龄分析,没有精确计提坏账准备,清欠不及时,催收不利导致资金损失,进而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
1.1.3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错位
企业间从商品买卖达成协议或一致意见直至购货方收到货款时经常存在时间差,应收账款也就是由此产生的。当然,现金销售作为在现实生活中一种很普遍的销售手段,在零售企业更是常见。但是对于一般采用赊销的企业来说,收到货款时,往往距离发货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这中间,货款的结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企业在销售时就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并承担因此导致的垫支成本。
1.1.4 节约企业库存商品管理费用的需要
由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处于劣势,我国的一些企业失去了与其他企业抗衡的条件,造成企业的产品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它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它的生产份额,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销售量小于自身产品的产量,带来企业内部货物的积压,使企业的费用增加。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得不采取措施来解决长期积压的商品,这就促使企业采用赊销手段。在对购货方相对有利的信用条件下,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占用资金的时间就会增多,但同时以应收账款形式存在的积压的库存商品,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各项成本。
1.2 影响应收账款的因素
应收账款是赊销的直接后果,在现实交易中各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规模和账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1.2.1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给予客户的一个信用范围,也是企业提供的可以承受风险的一个标准。企业采用比较严苛的信用标准时,由应收账款引起的坏账、呆账数额或许会减小,但也会束缚企业扩大销售的计划。相反地,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在刺激销售增长的同时也会使坏账损失随之增加,弊端依然存在。由此可知,是否制定和实行合理的信用标准,较大地影响着企业的今后运行。因此,制定一个作为用来度量企业是否恰当地运用商业信用,适当地拒绝客户赊账要求的判断依据是极有必要的。
1.2.2 信用条件
在企业以赊销手段对客户销售商品时,提供给购货对象可以不立即付款的优惠条件,这些条件有现金折扣和信用期限等。虽然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可以使售货量有所增加,但有时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也会导致企业坏账损失危险系数提升。为了激发客户早日付款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企业在限定付款期限的同时,通常有现金折扣的附带条件,这样就能享受一些优惠。构成折扣的折扣率和折扣期限两者之间呈反比例关系。
1.2.3 收款政策
收款政策是客户在违反信用条件时采取收回拖欠的或逾期的账款的措施。客户推迟支付货款主要有两种原因:无力付款和故意拖延。客户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无力付款,进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不能按时付款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时,企业需要及时并深入地调查客户推迟付款的原因,并全面分析是否可以继续让该客户延期付款。故意拖延是指客户具有付款的能力,但考虑到自身利益故意不按时支付货款,这时,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来收取应收款项。但是不管在哪种方式下都会产生成本费用,使成本费用增加。有时候坏账风险也会因为追讨不利而上升。如果采取过分强硬的催收手段或者过分地加大催收力度,或者使用法律途径来解决客户的拖欠问题,就可能造成客户源的流失。
1.3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的存在对企业来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不管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1.3.1 促进销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占领市场,利用应收账款扩大销售。
1.3.2 虚增利润
记账基础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我国企业现行的是第二种。当期增加的应收账款并不能表示企业能够按期收到现金,只能显示企业账面上的利润。所以,企业出现了销售收入账实之间的不一致现象,从而也就产生了虚假利润。
1.3.3 加快企业的现金流出速度
赊销商品获取的收入在当期并没有流入企业,确定为当期收入。所以企业要用自有的货币资金为企业代付各种税金和费用,使企业现金大量流出,这样企业的资金负担就会加大。
1.3.4 增大坏账风险
基本上,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坏账的计提比例。但是一般而言,计提坏账时是有一定的最高上限的,企业如果没有提交较充分的坏账准备,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的过分流失,使企业遭受损失。
1.3.5 增加企业费用
形成的应收账款数量越大,管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也就会越多,因此企业必须设置一定的人员来管理应收账款,这样,企业就会浪费较多的人力资源。
2 应收账款的各项指标分析
2.1 应收账款的总量分析
企业可以为了提高业绩,扩大销售,提高销量而采用赊销的方式,但不能让这把双刃剑变成可以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的导火线,所以在追求业绩和销量的同时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以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下面将以下三年间某公司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数据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2011、2012年三年间应收账款总额分别是11 618 867.83、12 634 066.74、14 370 136.06,呈现递增的趋势,应收账款的规模逐年扩大。应收账款作为赊销手段后的产物,在市场萎缩、资金匮乏以及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可以减少存货,但是同时也会有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的风险。所以,在为了扩大销售而赊销形成应收账款时企业管理者要考虑到整个行业应收账款的总体水平,以及对自身企业的筹资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2.2 应收账款与流动资产百分比的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产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应收账款的增长带动着企业流动资产规模的继续扩大。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百分比是衡量占用企业资金情况的重要指标,这个百分比的数值越大,说明企业资金余额被应收账款占用的现象就越严重,企业资金周转也越不灵活。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百分比,见表2。
从表2中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2010、2011、2012年三年间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的平均数分别是19%、18%、16%,趋势不断下降,应收账款占用企业资金的情况逐渐好转。同时在表2中也能够看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率在降低。
2.3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百分比的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百分比这个指标是用来反映应收账款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遭受到的损失的大小就是取决于这个指标,指标越大损失越多。应收账款占营业务收入比例过大,公司在交易过程中现金交易比例就缩小,从而降低公司营业务收入的含金量,使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不足。资金大量沉淀的情况长期持续会严重影响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2010、2011、2012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百分比,见表3。
从表3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三年应收账款占某公司收入百分比的平均值分别是9%、10%、15%,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整个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相应地低了。
2.4 应收账款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分析
部分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而放宽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造成应收账款大增,但是巨额的应收账款只是未转化成现金流的账面上的利润,要更详细地了解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影响,就必须分析应收账款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分别计算应收账款增L率,计算公式如下。
现将某公司三年的应收账款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比较,见表4。
从表4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应收账款有了不同幅度的增加,可见,前者的平均增长率远远地大于后者的平均增长率。显而易见,在2011年和2012年,应收账款平均增长率升高,但是营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下降的,那么两者之间是不成正比例关系的。由于较为宽松的信用条件和信用标准,会使当期的应收账款数额增加,但是不当的收账形式会使应收账款逾期,或者变成呆账、坏账。
2.5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用于测度企业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指标,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酒业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见表5。
从表5来看,2010年、2011年、2012年公司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分别是10.6、10.1、7.0,是逐渐递减的,那么也就是说明在这三年里企业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的速度变慢,坏账损失逐渐变多,偿债能力变弱。当然,相应地,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天数是逐渐递增的,分别是33.5、36、52。
2.6 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关键词:应收账款;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安防业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社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防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了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赊销比例,赊销在提高企业销售额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运转的效率。加强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推进针对安防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缓解安防业资金短缺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措施(杨玲,2013)。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和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股份)目前是安防行业的双寡头,其营业收入之和占到行业60%以上。本文以大华股份为研究主体,并且与行业龙头海康威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者差距。2013年大华股份销售额占行业23%,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42.8%,应收账款对大华股份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2010-2013连续四年披露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均从巨潮网上下载)计算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差、应收账款周转率四个指标,通过应收账款对资产变现能力和增值能力影响来分析应收账款质量。为真实反映应收账款规模,本文选取的应收账款为扣除坏账准备之前的应收账款,即各年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应收账款总额。分析发现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应收账款均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比而言海康威视应收账款发展趋势更加稳定,同时其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四年平均比大华股份多出2.6次,应收账款总体质量更好。目前,大华股份的应收账款总体质量为一般,其应收账款各项指标波动性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长,公司正处企业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二、大华股份应收账款规模分析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2008年5月在A股上市的公司,公司连续6年入选《A&S》“全球安防50强”(2013年位列前十),2013年IHS机构权威报告全球安防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全球DVR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能定量直观地展示应收账款对公司营业收入增减的贡献度(杨玲,2013)。大华股份四年来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27.36%、38.14%、37.86%、43.18%,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7.83%、33.26%、30.15%、42.81%。四年来大华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不断上涨,应收账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大华股份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在2010年到2013年间上涨了15.82%,基本稳定在40%上下。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过大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同时会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是逐年递增,由2010年的27.83%上升到2013年的42.18%,仅在2012年时出现了小幅度的回落,主要是公司实施了严格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越大说明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中未回款的销售收入份额较大,回款风险越大,收入虚增可能性较高。
海康威视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四年增长了15.26%,比重稳定在20%上下,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共增长12.82%,大华股份增幅为14.35%。对比发现大华股份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偏高,其在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上落后于海康威视,坏账风险更大。
三、大华股份应收账款增长性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差额指标反映同一会计期间营业收入增长与应收账款增长之间的关系与差距,两者比较可以获知公司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借以判断企业发展状况是否良好。
大华股份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趋势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81.39%到2013年的53.21%,其营业收入增长的百分比均值为60.04%。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增长率乐观,企业发展良好。与之平稳发展相反,公司应收账款增长率总趋势成波动性上涨,2010年-2013年共增长了73%,2012年应收账款增长率下降至45.11%,随后一年应收账款迅速扩张,增长率为117.56%。
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差是衡量应收账款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程度的指标。2010年和2012年大华股份该指标大于零,而在2011年和201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差额小于零,2013年时差额绝对值达到64.35%。结合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分析,公司应收账款对营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日益扩大,营业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赊销收入的增长,这是一种危险信号,一旦应收账款出现大量坏账将导致营业收入不能真正实现。
同期对比行业龙头海康威视,其四年来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2013年略有回升,即其营业收入增长率一直高于应收账款增长率,两者差额保持在30%左右。结合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程度较小,销售收入的及时回款能力较强。
综上所述,在应收账款增长性指标上,大华股份应收账款质量不高,表现不稳定,其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但却没有同时大幅增加营业收入,企业资金链的风险增大,整体应收账款的回款压力增大。
四、大华股份应收账款风险性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应收账款汇款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大华股份2010-2013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24、3.82、3.93、3.20,应收账款天数为84.82、94.32、91.65、112.47。总体上,大华股份应收账款周转率呈下降趋势,公司的回款能力在下降。主要原因是面对大机构时,大华股份的话语权不强,为扩大业务范围只能增加信用期,扩大赊销范围,造成应收账款账期变长,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2012-2013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降幅较为明显,除了上述原因外,公司2013年末应收账款增加了118%,增加的应收账款为1251百万,而营业收入增长率却只有53%。应收账款增幅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2012年执行了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减缓了2012年应收账款的增长,显而易见2013年公司并未将2012年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贯彻到底。
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10年的41.42天增长到2013年的75天,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受行业特点影响,安防行业需求增大,企业大力扩展业务,而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政府机构,又因为地方债务的问题,延迟付款,导致公司回款速度下降,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
五、大华股份应收账款质量总体评价
1.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且呈上升趋势
据上文分析,大华股份应收账款总量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量庞大,形成巨大的资金链风险,资金链一旦断裂,等待企业的可能就是破产。而且其增长率的整体趋势也是呈增加趋势,其中2012年增长率显著下降的原因是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但2013年应收账款增长率随即迅速增长,增长率高达118%。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2.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营业收入比重偏大
随着公司赊销不断扩大,大华股份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营业收入比重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和海康威视比较,大华股份应收账款比重偏大,销售收入中未回款的数额大,可利用的流动资金少,回款风险更大。
公司应注重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对自身销售制度以及应收账款等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查,详细了解应收账款对营业收入占比过高的原因,建立合理的催收机制,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保持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在合理范围内,保持公司稳健发展。
3.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波动较大
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差越大,表明应收账款对营业收入增长影响越小,应收账款质量越高。大华股份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波动较大,坏账风险大,公司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并严格贯彻落实。
4.应收账款周转率不高,且呈下降趋势
应收账款周转率能直观地反映销售收入的回款效率,是衡量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应收账款质量越好。
四年来大华股份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收账款中周转天数逐年增加。同期对比,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周转优于大华股份。其原因是大华股份虽然是行业第二,但实际业务量只有海康威视的1/2左右,且海康威视具有国资背景,在对客户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方面比大华股份强,客户资源更加优秀。
六、提升大华股份应收账款质量的建议
1.加强事前信用管理
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对事前欠款的有效管理可以防止70%的呆坏账的产生。加强事前控制,前期先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相应的资信调查,并据此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对资信一般的客户尽量采用现款交易,降低回款风险,减少回收货款时产生的费用。同时客户档案需要时常更新,可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客户档案进行调查和更新。大华股份近年来致力于中东、欧美等国外市场的发展,因此更应该注重客户的信用情况和合同条约,尽量避免由于汇率政策等带来的风险。
2.加强对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和控制
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完善监控体系,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重大差错、内部舞弊等情况。其次公司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一般来说,客户拖欠账款的时间越长,催收的难度越大,产生呆坏账几率就越高。公司应结合安防业的行业特点制定合理的信用期限,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和相关的变化,积极催讨逾期账款,并通过账龄的分析结果,指导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以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在对应收账款账龄的结构分析中,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调整并研究新的信用政策,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潘丽萍和蔡香梅,2012)。
3.加强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
首先要选拔好销售人员,加强销售培训尤其是在销售合同与应收账款这方面。其次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控制,将应收账款收款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应收账款回款责任,尽可能将催款责任量化到涉及销售业务的每个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将销售人员的考核和工资将与其负责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挂钩,业务员离职时必须办理相应的责任移交手续(马程琳,2007)。随着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安防市场需求的回升,以及中东、拉美新兴市场地发展,大华股份在扩大其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优化企业资金链。
参考文献
[1]杨玲.我国制造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05).
【关键词】应收账款 因子分析法 分析框架
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将影响企业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实现以及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企业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质量的监控,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体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从应收账款的规模及发展趋势、流动速度、坏账损失可能性等方面考虑,选择以下10个指标来构建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坏账准备率=坏账准备金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所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占应收账款余额(未扣除坏账准备,下同)的比率,从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可能性的大小。比率越高,说明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应收账款质量越差;反之,则应收账款质量越好。
2.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反映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周转率越大,说明流动速度越快,应收账款质量越好;反之,则质量越差。
3.其他不重大应收账款比率=其他不重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企业的应收账款按照信用风险的大小可以分为: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单项金额不重大但组合信用风险较大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不重大应收账款。该指标从应收帐款的集中程度出发,结合客户的资信状况,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信用风险的大小。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越分散,信用风险越小,质量越好;反之,则质量越差。
4.呆账率=呆账期末净额÷应收账款期末净额。呆账指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而未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部分。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非常小,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未这样做。呆账在应收账款净额(扣除坏账准备,下同)中所占的比率越高,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越差;反之,则质量越好。
5.一年内应收账款比率=一年内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通常回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有必要了解一年内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质量越差。
6.前五名应收账款比率=前五名债务人所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大小。如果前五名应收账款所占比率较高,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集中度高,相应地风险也将受少数客户影响较大。因此,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信用风险越大,质量越差;反之,则应收账款质量越好。
7.一年内应收账款增长与总应收账款增长比=一年内应收账款增长率÷总应收账款增长率,反映一年内应收账款在总应收账款中所占比率的发展趋势,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如果指标值大于1,说明一年内应收账款增长比总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快,在总应收账款中所占比率在增大,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在减小,质量在变好;反之,则说明应收账款质量在变差。
8.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流动资产期末余额,反映应收账款的规模,从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应收账款流动快慢以及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当应收账款流动速度较快时,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规模较小;相反,如果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款较多,则很有可能是由于其流动速度太慢以及资金利用效率太低所导致的。因此,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质量越差。
9.应收账款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应收账款增长率÷流动资产增长率,反映应收账款规模的发展趋势。如果指标值大于1,说明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快,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在增大,企业发生资金困难的可能性在增大;反之,则企业发生资金困难的可能性在减小。因此,该指标越大,应收账款质量越差。
10.应收账款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应收账款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该指标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应收账款规模的变化。如果该指标值大于1,说明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主营业务收入中应收账款的比率在增大,同时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反之,则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减小。因此,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质量越差。
以上一年内应收账款增长率=(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其余增长率的计算可依此类推。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按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分类标准,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 43)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搜集了这些公司2011年应收账款的相关数据,剔除掉存在部分缺省值的样本后,一共剩余36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
(三)指标的一致化处理
上述10个指标中有6个(坏账准备率、呆账率、前五名应收账款比率、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应收账款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与应收账款质量呈反向相关,即为逆向指标。因子分析法要求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一致化处理,将这6个指标转变为正向指标。
本文采用的一致化处理方法如下:坏账准备率(ZA1=1-A1);呆账率(ZA4=1-A4);前五名应收账款比率(ZA6=1-A6);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ZA8=1/A8);应收账款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ZA9=1/A9);应收账款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ZA10=1/A10)。
二、实证结果
本文先采用EXCEL2003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各个指标值(限于篇幅有关实证结果的数据图表均略,编者注),并对逆向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然后将其导入SPSS 16.0中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方差极大法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回归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由此获得因子得分函数,然后将各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代入函数中,计算每个样本在四个公因子上的得分,最后以公因子旋转后的总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
有关因子分析比较重要的几项结果:KMO和Bartlett’s检验,用于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中KMO检验值为0.574,处于0.5-0.6之间,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但并不是非常适合;Bartlett’s检验的伴随概率远小于0.05,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综合两个检验的结果,本文认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有关各个因子的总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到前四个因子累计的总方差贡献率达到83.375%,表明这四个因子可以解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第四个因子旋转前的特征值为0.906,旋转后的特征值为1.452,大于1。
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因子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指标的信息:坏账准备率(0.968)、一年内应收账款比率(0.960)、一年内应收账款增长与总应收账款增长比(0.829)、呆账率(0.675)。上述四个指标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大小,因此第一个公因子可以称为坏账可能性因子。第二个公因子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指标的信息: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0.964)和应收账款周转率(0.933)。这两个指标是衡量应收账款的规模及流动速度,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衡量应收账款流动快慢,因此第二个公因子可以称为流动性因子。第三个公因子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指标的信息:应收账款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0.909)和应收账款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0.753)。这两个指标均用来衡量应收账款规模的发展趋势,因此第三个公因子可以称为规模趋势性因子。第四个公因子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指标的信息:其他不重大应收账款比率(0.733)和前五名应收账款比率(0.709)。这两个指标均从应收账款的集中程度来衡量其信用风险大小,因此第四个公因子可以称为信用风险性因子。
根据四个公因子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1=0.313A1-0.045A2+0.138A3+0.312A4-0.034A5+0.132A6-0.084A7-0.053A8-0.258A9-0.152A10
F2=-0.071A1+0.488A2+0.165A3-0.074A4+0.105A5-0.059A6-0.008A7+0.563A8+0.027A9+0.096A10
F3=-0.087A1+0.008A2-0.037A3-0.069A4+0.196A5+0.447A6-0.148A7+0.058A8-0.006A9+0.629A10
F4=-0.08A1+0.01A2+0.389A3-0.099A4+0.557A5-0.177A6+0.51A7+0.194A8+0.074A9+0.161A10
以四个公因子旋转后的总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得出以下综合评价指标为,FAC=0.336 89×F1+0.195 92×F2+0.155 69×F3+0.145 25×F4 。
计算综合得分时,先将各变量的值进行标准化后,代入上述因子得分函数,便可求出每个样本在四个公因子上的得分,然后再将分数代入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即可得出综合得分。
本文采用上述计算方法得出36家公司中前三名的综合得分和排名为: 新安股份(综合得分0.754 9);金路集团(综合得分0.709 5);华鲁恒升(综合得分0.555 4)。
三、分析
本文建立了由10个指标构成的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综合质量情况,选取的10个指标大致反映了四个方面的信息,因此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坏账可能性因子:包括坏账准备率、一年内应收账款比率、一年内应收账款增长与总应收账款增长比、呆账率。这四个指标反映了现存应收账款的结构,如: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所占比率、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所占比率、呆账所占比率等,从多个角度衡量了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2.流动性因子:包括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前者是静态指标,反映现存应收账款的规模;后者是动态指标,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两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快时,意味着其转变为现金的速度较快,应收账款的规模应该相对较小。如果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有可能是因为其流动速度较慢而导致大部分资金滞留在应收账款上。因此,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3.规模趋势性因子:包括应收账款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和应收账款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这两个指标在现存应收账款的基础上,考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应收账款质量状况。
4.信用风险性因子:包括其他不重大应收账款比率和前五名应收账款比率。这两个指标从应收账款的集中程度出发,结合客户的资信状况来考察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大小。
本研究的最终结果是36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的综合得分和排名。从排名情况来看,股票被ST(证券交易所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的7家上市公司中,除了ST合臣的应收账款质量排名比较靠前(第6位)外,其余6家公司基本都排在倒数几位,尤其是股票被*ST(退市风险警示,一般针对股票被ST后财务状况持续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的公司,几乎排在最后几位。这个结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虽然应收账款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综合质量与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尤其是实际盈利能力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因此,企业要想将账面的收入变为实际实现的收入,加强自身的实际盈利能力,必须充分重视并花大力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四、结语
本文在建立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36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应收账款综合质量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其综合排名。从排名的结果来看,应收账款的综合质量与企业的整体业绩,尤其是实际盈利能力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去做更加具体和深入的分析。此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涉及到信用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广泛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述及。如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定性分析,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将会使得整个研究更加综合和全面。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J].北京:商场现代化,2007(3):98-99.
[2] 王竹泉,路万忠.应收账款分析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J].北京:经济管理,2000(4):31-32.
[3] 蔡香梅.企业应收账款质量评价的因子分析法[J].武汉:财会月刊,2011(33):49-52.
[4] 荀爱英.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现状[J].北京:会计师,2007(6):36-42.
[5] 赖泳杏,冯绍金,王虹.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及优化[J].北京:商场现代化,2010(23):150-151.
[6] 丁金彦.我国上市公司两项资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6.
[7] 任晓敏.企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J].武汉:财政监督,2007(3):20-21.
[8] 于言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6-03-01.
【关键词】应收账款 管理 工程结算
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在履行施工合同过程中提供劳务、耗用的材料等应向客户即建造(发包)单位收取的工程结算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商业竞争。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力,不得不采用垫资、延长收款期限等商业信用。第二,结算和收款的时间差。这是由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付,这是产生应收账款的根本原因。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是企业营运资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一般占到资产总额的40%左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得从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建立必要的授权控制机制等基础管理来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来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加快应收账款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风险,减少坏账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抗风险的能力。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从源头上化解风险,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一般进行应收账款管理主要在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往往忽视和不重视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经营的特点周期长、造价高、施工合同在先施工生产在后、施工生产经营成果与收入同步实现等特殊性决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应实行全过程管理,施工企业应重视和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收账款的风险和质量。
(一)建立客户品质评价制度,防范信用风险
作为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客户的信用品质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客观合理的评价。这可以通过常用的“5C” 系统来评估客户赖账的可能性。“5C” 就是指对客户的:品质(Character)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可能性,这是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能力 (Capacity)指客户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其流动负债的比例;资本(Capital)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抵押(Collateral)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比用作抵押的资产;条件(Condition):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各种经济环境。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信用标准制度。根据信用品质评价结果对照企业的信用标准制度,对于不能达到信用标准的客户,便不能享受企业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甚至否决。
(二)建立施工合同的预评审和台账管理制度,防范合同风险
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同时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施工合同中的进度款的支付和质保金等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应收账款额度和资金占用时间。施工企业建立施工合同预评审程序和管理有利于从根源上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对于防范应收账款中的合同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施工企业应在承揽项目之前对建设单位的项目情况、施工环境、工期、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经济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对一些未知因素进行合理预计和判断,并组织开发、施工、造价、法务、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对合同拟定条款等进行评审,预防合同条款漏洞及潜在风险。防止应收账款额度过大,回收期过长、履约保证金过多、预留质保金过多等而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和风险。其次施工企业要通过建立施工合同台账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就合同的签订、执行、结算、盈利、工程款回收等信息进行台账登记,这也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的基础资料,有利于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由于建筑施工生产活动、经营方式的特殊性,所建造的产品通常体积大、建造周期长、价值高,造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长、占用金额大,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这是做好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制度保证。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实行全过程管理,针对应收账款发生的前期、中期、后期等所处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催收制度,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及责任,确保部门之间相互衔接,保证应收账款管理环节无空当,保证应收账款时时刻刻有人管有人问,不留死角,确保应收款能够及时足额收回,从源头上化解和防范企业坏账风险。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主要是指从债权开始成立到到期日这段时间的管理,即拖欠前的账款管理,也就是应收账款的形成过程的管理。
(一)规范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
应收账款会计核算是施工企业一般按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建造合同对应收账款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包括明细核算和总分类核算,是施工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手段。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首先要按建设(发包)单位即客户设立二级明细往来会计核算,其次,按合同项目进行会计项目辅助核算,合同项目分类口径要与建设(发包)单位的分类口径保持一致,按工程进度签认审定单或工程结算单计量确认应收金额。施工企业核算反映应收账款的账面信息是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重要资料来源和依据。
(二)建立工程计量和报审制度
工程计量是编制工程进度结算(决算)的直接依据,进度结算(决算)是施工企业确认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依据,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信息能否得到及时反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工程计量和报审制度。施工企业工程计量和报审制度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制度、工程联系制度、检验制度、工程计量制度、工程进度报审制度等。施工过程中原始记录比如联系单、设备材料验收单、变更单、签证单等都是工程量初始计量的直接依据,并且要按施工合同规定程序办理相关的签字确认,及时组织编制工程进度结算资料并按规定程序的报审。
(三)建立应收账款信息台账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建造周期长的特点,往往跨越会计核算期间,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占用大、回收时间长、难度大等,因此施工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账,进行全过程管理,这是进行应收账款事中管理的重要手段。应收账款台账主要以客户、合同项目、价款、完工时间、结算时间、工程进度、合同约定付款比例、收款、结算情况、质保金到期时间等为要素建立信息台账。定期依据台账分析计算应收账款构成,也就是账面应收账款、到期应收款和延期应收款。对于到期应收款是进行应收账款事中管理的重点。应收账款管理台账为制定清收责任、目标和应收账款分析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基础,这也是做好应收账款过程管理的基础。
(四)建立应收账款核查制度
施工企业应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查,这是进行应收账款过程管理的主要方面。应收账款核查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核查。内部主要核查应收业务是否得到全面反映、计价的正确性、账面余额的真实性、表述的完整性(有无虚增或虚减情况)等。外部主要核查同建设(发包)单位的挂账金额、结算值、资金往来等是否一致。资金往来核对主要核对拨付工程款、代扣的水电费、税金、甲供材料款、罚款等是否及时入账,外部核查时双方必须签订对账单。
(五)建立应收账款项目经理负责制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过程管理的重点是施工进度款的管理。我国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度。项目经理是一个施工项目的总组织者、总协调者、总指挥者,直接组织和管理施工现场的人员和机构,掌握和了解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进度安排、资金计划等,便于组织和协调项目各部门、人员等有利条件,因此建立应收账款项目经理负责制,有利于工程进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为应收账款进行过程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主要是延期后的应收账款,也就是应收账款的后期管理。施工企业具有施工作业流动性大的特点,随着施工生产任务重心的转移,造成对这些应收账款的后期管理难度加大,回收期较长,欠款金额相对合同结算金额所占比率较低,在现实工作中施工企业往往放松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由于延期后的应收账款往往回收的困难较多,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应收账款的后期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坏账损失。
(一)建立应收账款清收制度,经常保持与客户联系以及往来账户核对
施工企业建立应收账款清收制度是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主要制度保障。主要包括明确清收责任部门,落实到人,设立一定的清收目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完善客户跟踪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定期联系客户、邮发催款单、对账单和提醒客户付款等积极措施,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客户的资金运转和生产经营情况,结合客户生产经营周期特点,抓住客户资金宽松和生产经营形势好的情况下有利清收时机。
(二)建立应收账款分析报告制度
施工企业建立应收账款分析报告制度是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的必要手段。主要包括施工企业要定期(一般按季)对应收账款按项目进展归类整理,即在建项目、已完工项目、已结算项目等为类别,结合应收账款台账信息分别分析计算账面应收数、到期应收数、延期应收数,分析到期和延期应收款形成的原因。同时采用应收账款的常用分析方法账龄分析法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延期应收账款应重点分析,也一并分析客户目前的经营、资金等状况。建立应收账款分析报告制度将有助于决策层和管理层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收政策。以便企业可以采取灵活的清收方式,比如债转股、抵押、债务重组、出售债权等策略。
(三)建立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准备和核销制度
施工企业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准备和坏账核销制度是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预防措施,对于化解坏账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按一定的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建立企业坏账风险准备。同时企业需建立完备的坏账核销制度。主要包括坏账核销具备的条件、授权审批程序、核销客户备查登记、后续管理、等。对于核销坏账应执行严格的管理审批程序,防止滥用,造成应收账款流失、作弊等行为的发生。已发生坏账的客户建立核销备查台账,做到账销案存,要进行专门的管理,以后又收回的应收款要及时恢复。
四、结束语
总之,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发生不可避免,普遍存在,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就有潜在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应重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系统的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习惯,预防和减少坏账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研究,2006(02).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概述
1 应收账款管理本质。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产生的,赊销是一种信用交易,是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其资金的来源,可用于扩大生产、销售、再投资。应收账款应得资金若被其他企业占用的资金,未得到资金回笼,这部分资金在一定时期内,无法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便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多少、占用的时间长短、坏账损失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在企业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最低限度的货款拖欠、最小化的坏账损失。
3 应收账款管理考核指标。在财务管理中主要体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账龄、赊销期、坏账损失率、赊销政策的合理性、应收账款占当期销售额的比重等指标。以上各项指标的优劣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程度的重要参考值,
4 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根据上述指标,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其内容应包括:(1)制定企业年度销售现金收入目标和应收账款预算。(2)针对不同客户,制定赊销政策。(3)审核客户信誉状况,根据行业和市场情况,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授予合理的赊销额度和赊销期限。(4)监控客户的赊销额度和付款情况,并进行记录归档。(5)回收货款,处理非正常的货款回收问题。
二、应收账款的重要性
1 应收账款的质量优劣直接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影响。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因素,若一个企业不断延长客户的付款期限,以至于对应收账款失去控制,其销售的现金流入并不足以抵补生产和投资所需的现金流出,将直接引起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若该企业不能及时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补充资金,将引起企业的经营风险。
2 应收账款对企业资产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资产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可变现价值间的差异。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优劣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3 应收账款对企业净利润质量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利润栏中,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中,企业利润的可靠性即盈利质量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赊销的比率和由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质量。因此,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提升应收账款质量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的可靠性。
三、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 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片面追求销售额。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企业为拓展新市场,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以扩大其市场份额。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忽视现金流量,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质量难以保障、回收期得不到控制。
2 没有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却不组织专门人员及时展开清收工作,应收账款催收奖惩力度不够,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有些企业有章不循,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清,造成账目不清。
3 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不力。没有建立相应的台帐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
4 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由于经营中货流与资金流动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存在误差的可能等原因,债权债务的双方应就未了经济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有些企业长期不对帐,或者即使对了帐,但并没有形成有效合法依据,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效力较小。
5 缺乏完善的坏账核销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的存在使坏账损失的发生不可避免的,企业一般要定期分析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并预计产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分析不足,对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进行长期挂帐,导致总资产账面价值、净利润存在虚增的可能性。
四、关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1 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销售部门是以销售业绩为导向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会计核算部门,并不了解与客户交易情况。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上的目标和职责不清楚或不协调。应收账款管理需要对客户信用分析、账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仅仅靠销售人员或者财务人员不能更好的完成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专门部门进行应收账款专业化的管理。
2 应收账款应在销售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控制。以往企业只注意了事后的统计和I催收,而忽视了事前的信息收集、评估和事中的监控。事后应收账款管理不利于对客户信息的掌握,且信息存在陈旧现象。因此企业应在事前掌握的客户档案资料,对客户的资信进行审查;事中在注意维持跟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适度催收,并形成定期对账制度,对每笔货款的回收情况进行洋细记录,同时进行账龄分析;事后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分析与监督应收账款收回。
关键字:企业 应收账款 管理 加强 途径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时应向客户收取的期限在一个营业周期内的贷款及代垫款项。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销售能力起着积极作用,但应收账款毕竟是企业拥有的一项重要资产,过多的应收账款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不仅不利于企业资金的流动,增加企业的经济压力,有的甚至会变成坏账,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扩大商品的销售,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商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而采取的措施如:赊销,这种信用业务的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商业竞争是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商品的销售和收款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企业应收账款,这种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其实质都会引起企业的资金垫支,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回笼,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又一重点。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现金的一部分,高额的应收账款必定大大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长期以往,企业必定会被高额的应收账款拖跨,最终倒闭,退出市场。应收账款是企业扩大销售的一种手段,但往往造成现金不足的问题。例如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利润可观,账面状况不错,但现资十分匮乏的局面。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演变成为坏账,将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企业盲目的地扩大市场份额,以应收账款的上升来赢取销售业绩,但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却处于疲软状态,使得许多应收账款逾期逐渐演变成为坏账,收回无望,有的企业不得不变卖固定资产以周转,来弥补应收账款的流失对流动资金的影响。
三、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途径
1.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所谓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前,对即将发生的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审核、控制,以最小的应收账款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管理时,首先要对销售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例如销售人员的资质、对客户的资信等级等要先进行评估,在确定商务活动具有可行性后,要根据销售人员和客户的不同等级进行应收账款的限额,对于超出限额的部分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得到上级部门的批示后,才能进行交易合同的起草与协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对销售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在完成销售任务时要负责应收账款的回收。而且合同要素要齐全具体,特别的客户资料、收款期限、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立项,以规范统一的合同来保障企业与客户的合法权益。
2.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就是应收账款在发生后,货物进入客户手中,而账款未进入企业账下的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管理的。财务部门负责数据传递和信息反馈,业务部门负责客户的联系和款项催收[1]。因此,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事中管理时,财务部门定期进行应收账款的财务整理,并将其结果以对账单的形式通知客户,一方面避免销售人员弄虚作假,另一方面能够与客户就应收账款进行认定,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为应收账款的收回作好铺垫。而业务部门则有必要与客户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一旦发现客户出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并提出针对性补救措施,及时发现客户的违约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的损失。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业务人员,其工作都直接受到企业管理层的指导。这就需要管理层要以法律为依据,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收款政策、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将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转移、化解,增加流动资金的流动形式,尽可能地减少流动资金的沉积。因此,在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中,企业的管理层要学会应用国家有关法律来尽量减少坏账损失的风险。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还要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将 “应收账款回收率” 直接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和单位的经营承包考核挂钩,实行责任管理,树立高度重视意识。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明确责任人,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企业可以将欠款回笼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及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根据指标完成情况与相关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2]。
3.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就是在应收账款收回后,对应收账款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相关分析、评价,重新审视客户的信用等级,补充客户的信用档案,制定适合的信用政策。
3.1财务部门利用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和机会成本,为企业确定新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等提供依据,建立适合企业的收账制度。对已经核销的坏账仍要进行专门的管理,要在应收账款明细账和备查账中清晰地记载坏账的核销情况。对于以后又收回的坏账,要清楚地记账,因为这反映了客户的信用。
3.2 加强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企业应该对业务人员开展必要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收账方法和技巧,面对不同的客户、场合采取不同的方式,达到较好的效果。基本宗旨是:业务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手段,既要尽量减少损失,又要尽可能维护与客户的良好信用关系。
3.3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正确决策、管理科学是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懂得财务知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收账款 管理 对策和建议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应收账款定义。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问题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现在的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减少存货,通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但是会因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会因销售增加而产生一定的收益。
2.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1)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由于赊销,往往不能实时的收回账款,使得一定的企业缺乏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量,不能有效利用经营的资金,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虚增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增加税收负担。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账面上的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够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如企业流转税支出的增加。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实际并未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税收。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3)影响企业潜在的投融资活动。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日常性经营活动和资本性投资活动。应收账款除了影响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外,也将影响到企业资本性活动的实现。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除了实物补偿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增值补偿。只有有了增值补偿,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再投资,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或产业结构调整或产品结构改造或风险投资等。然而过量的应收账款,将影响到企业捕捉再投资的机会影响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如果企业把信用标准定的过高,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信用标准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其结果尽管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但是不利于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相反,企业接受较低的信用标准,则导致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和收账费用增加。因此,企业应在成本与收益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
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首先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即对客户信用资料调查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一组最具有代表力、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比率作为信用风险指标,根据数年内最坏年景的情况,分别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顾客的比率平均值,依次作为比较其他顾客的信用标准。
2.建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由于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四自”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只是在政府的计划指令下进行生产经营,结果导致大量的陈年老账,而且由于应收账款的复杂性,很多时候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组织,专职的人员来处理相关的事宜。对于一些应收账款长期拖下去,难以收回,企业为了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成立一个由市场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公司办、党委组成的清欠领导小组,对陈年老账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安排专职清欠人员逐项进行清理。
企业需要对坏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追求责任。坏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较低。应收账款的管理好坏主要取决于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如果说做的好与坏都是一个样,那么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的制度设计的再好,也只能是一种摆设。故企业对信用管理部门建立一定考核机制,对应收账款工作进行评价,对象人员进行奖惩,从而发挥主动能动性。
3.对应收账款的全程进行有效监督。应收账款产生流程:
在明确应收账款的产生流程情况下,企业就需要掌握应收账款全程管理各个环节的主要做法。
(1)应收账款事前做法。实践证明,坏账风险主要源自销售环节,销售人员在开发客户和争取订单的过程中往往基于业务提高收入的考虑,忽视对客户的全面考察,在缺乏对客户信用了解的情况下贸然签约。这种由于客户选择不当、缺乏对客户信用评审所造成的不良应收账款占企业逾期应收账款的大部分,因此发货前的风险控制是多数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也说明了事前管理的必要性。故需要编制应收账款预算,应收账款的预算与决策在企业实践中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2)应收账款事中管理的主要做法。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涉及的是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后坏账产生之前这一阶段企业对应收账款所进行的管理。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本质上属于应收账款预算的执行过程。首先,企业需要遵循一定得程序,采取一定得形式编制应收账款报告,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应收账款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于掌握应收账款发生增减变动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坏账风险。多数成功的企业都很重视信用期内对客户的跟踪管理。及早排除可能导致货款拖欠的隐患。这样做的好处包括:第一,有利于与客户的及时沟通;第二,及时发现信誉不良和恶意拖欠的客户;第三,有利于及时获得债务人的货款优先支付;第四,给习惯性拖欠的客户施加一定得压力。
(3)应收账款事后管理的主要做法。即使进行了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可能仍然无法收回账款,这将导致坏账的产生。此时,企业需要对无法收回的逾期账款进行处置,并追究相应的责任。这就需要进行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包括应收账款处置、考核和审计等环节。首先,在逾期账款经过长时间的催收之后仍然无法收回时,企业仍然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置。针对可能成为事实的坏账,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其次,对于坏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追究责任。最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市场很多商品处于供大于求,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捉住商机,企业不同程度的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赊销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销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增加销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本文就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通过对应收账款风险与防范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应收账款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商品与劳务赊销的产物,是企业以信用方式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金,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列为流动资产,其范围是指那些预计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的应收款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扩大销售并及时收回货款,往往会给购货单位一些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条件通常是以折扣体现的。通用的折扣办法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赊销而形成的。赊销虽然能扩大销售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货款不能收回的风险。这种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称为坏账。由于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的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收回,已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企业正确运用赊销,切实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社会信誉度差,企业领导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商业竞争,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加剧了应收账款的形成。从应收账款的概念和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出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得出了应收账款影响经营管理的结论;验证了应收账款管理不仅是企业的财务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应收账款管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三、分析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
(一)偿付风险问题
如果应收账款债务人资信状况恶化,到期丧失偿付能力,将使债权人的权益悬空,债权难以实现。随着欠款时间的延长,发生呆账、坏账的机率也随之加大,诸如恶意拖欠、欠债不还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使企业不良资产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同一时间发生多起应收账款损失,超出企业承担损失能力的最大限度,企业就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二)时效性风险问题
应收账款债权作为合同债权,需受诉讼时效约束,过诉讼时效的将成为自然债权,丧失胜诉权,得不到法院保护或支持。在货款未清偿前,如债权人不行使或怠于行使时效权利,将可能使合同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成为自然债权,除非应收账款债务人自愿履行,应收账款债权人不可能从应收账款债务人那里获得清偿。因此应防范应收账款时效性风险。
(三)资金成本高风险问题
应收账款收回周期较长,等于公司是自己在垫资,将会形成较高的资金成本。如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产品生产成本、各种税金和费用,从而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应收集自己的客户信用信息,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http:///class_free/183_1.shtml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其次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当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再次针对长期不对账等管理措施不力现象,企业要规范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二)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但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则不可避免。企业的坏账损失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减少了可以运用的流动资产。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企业应根据http:///class_free/7_1.shtml计制度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预提取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
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破产或被重组。大量国内外案例表明,应收账款风险吞噬企业生命力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触目惊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和掌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而是要加强对其进行辅助管理,随时准确地分析和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推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论
针对以上应收账款形成风险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强销售与财务的共同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赊销审批制度、采取合理的催款程序及方法、掌握客户债务的动态变化、规避不合理的财务制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应收账款"等防范措施.通过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原因以及防范的研究,说明企业应加强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是使资金在周转中的耗费及时足额地得到补偿。提高资金利润率,企业抓住应收帐款这块阵地作文章,盘活存量,促进增量,不仅可以避免增贷增息的负担和风险。还可促呆变活,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规避;
abstract:accountreceivableiscreditorsrightswhicharisefromsellinggoodsandofferingservice,essentiallyitisacommercialcreditprovidedforcustomers.ononehand,theformofaccountsreceivablearefavourabletopromotesales,reducestock,andaswellasimprovemarketcompetition.ontheotherhand,therewillbeahighreceivablesriskconfrontedbyenterprisebecauseofkindsofuncontrollablefactors.thereveibablesriskisdefinedasuncertaintyforthebadbebt,whichwillinfluencetheprofitinthelongtermwithloanhardtoberecalled.thereceivablesriskobjectivelyeists,whicheertsagreatimpactonfinacialsituation.onlyiftheenterprisereasonablelyanalysesandtakesaversionactionitcanfullytakeadvantageofaccountsreceivablebenifits.thispaperintheanalysisoftheaccountsreceivablearisingfromthemainrisk,riskanalysis-to-businessaccountsreceivable,accountsreceivablemanagementforenterprisesthateisttoeploretheissuesand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preventandmanage.
keywords:accountreceivable;receivablerisk;accountreceivablemanage;riskaversion
前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主要流动资产之一,对其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激烈的白热化,企业为了稳住自己的销售管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常常需要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这样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能否按期顺利收回应收账款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现金流量周转速度,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导致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因此,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市场一份子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常常采用赊销手段来壮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尤其是在市场疲软、银根紧缩、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对企业销售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促销作用。在这种销售策略的推动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经营的危险性与日剧增。
(二)企业内部的原因
第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清。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经济合同和相关的档案数据保管不完善,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大缺陷之一。
第二,指标体系不科学。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往往过分强调产值、收入和利润指标,没有对应收账款的回笼和存货占用资金的情况进行考核,导致经营者盲目地追求产值、追求收入、追求利润,而对应收账款却无人问津。
第三,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企业在建立信用关系时,常常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了解,在进行业务来往时,采用先交货后收款的方法来盲目地追求市场占有率,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带来了风险。
第四,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清欠手段单一,办法不多,力度不够。首先,没有定期对账,造成时效中断;其次,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最后是有关责任人责任心不强,收回收不回不关自己的事,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二、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一)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随着销售的增加,应收账款不断膨胀。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如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不仅削弱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且随着现金流量的减少,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使得一些单位虽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但却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而资金匮乏,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二)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其实现的利润就会包括大量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致使企业存在利润风险。
三、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一)实行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与动态管理
对应收账款实行计划管理,有助于应收账款能够按着企业希望的目标逐渐回收,达到减少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目的。因此企业在下达每年的年度预算时,对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和回收期都设定了一个相对积极的计划数,使企业的销售策略和回收策略都围绕这个计划数进行,即在产品走俏时,赊销规模从紧;产品疲软时,从宽;资金紧张时,从严;当赊销规模接近警戒线时,应断然采取措施,暂停赊账业务。
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是企业对应收账款实行随时跟踪,并根据应收账款发生时间长短,定期对欠款客户、欠款金额、逾期时间等进行列表排队、账龄分析和分级管理,及时调整收账策略与方案,达到减少坏账损失目的的一种方法。通过分级管理,有利于清晰地了解每笔应收账款的实时状态,使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应收账款的额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按规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业务往来中,有商品赊销就存在坏账风险。为了将坏账风险降到最低且坏账发生时不至于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困难,就要预先按规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金,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再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是依据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来分段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积极措施。
2.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3‰一5‰计提坏账准备。在此方法下各年度末的坏账准备余额和应收账款余额相配比,保持一定的计提比率,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其净额计入资产总额,避免了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
3.赊销。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是指坏账损失的产生与赊销业务直接相关,坏账损失的估计数应在赊销净值的基础上乘以一定比率来计算。赊销百分比法的基础是赊销净额,它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数字,以其为基础计算出的坏账损失估计数也是时期数,即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为企业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三)实行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将“应收账款回收率”直接与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和单位的经营承包考核挂钩,实行责任管理,树立高度重视意识,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由财务部门、营销部门共同完成,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辅助应收账款的回收,从而形成一种清晰的权利、责任关系。
建立应收款挂账审批制度,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办法,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明确责任人。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情况,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
建立营销责任制,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企业可以将欠款回笼作为考核营销部门及营销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根据指标完成情况与营销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
(四)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确定赊销规模
引入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对拟赊销的客户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信誉等级差别,结合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需求状况及趋势变化等,合理确定每一个客户的销售政策。对于资信差的客户采用现款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者较好的客户在现款不被接受的情况下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对于资信好的客户则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但在期限和累计金额上要有明确的规定。
(五)实施积极风险转移机制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可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和索取权更强的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帐损失的发生;其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就将应收账款回收中存在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了金融机构;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我们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这样就把不能收回或收回希望很小的应收账款进行了有效地转移,从而避免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经营者对应收账款通过正确、科学地分析,采取一切积极可行的策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规避应收账款风险,逐步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以期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坏账损失,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参考文献:
1黄明川.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管理.商业会计,(7):
2乔秀霞.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经济师,(6)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应对;策略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竞争使然
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促进销售减存货的同时,也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导致应收账款存在广泛性、长期性和难管性。
(二)企业内部激励政策
为调动销售部门的积极性,企业往往将销售人员的报酬仅与其销售额挂钩,这样销售人员可能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用赊销方式,提高个人销售报酬,完成销售任务指标,从而产生大量应收账款。
(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销售商品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存在。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就必须垫支资金。
(四)财务监督的缺乏
财务从属于业务经营的状况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对客户是否采用赊销方式,提供何种信用政策,往往由销售部门决定,财务部门往往无权参与或发表意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交流,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从而造成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始终居高不下,账龄老化,企业监控乏力或失控。
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而财务部门也可能这些都使得应收账款长期存在、长期挂账,甚至长期损失。
二、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目前,应收账款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与大量债权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应收账款的不断增长使不少企业运营资金拮据,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而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又使公司的坏账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费用,致使许多企业虚盈实亏,影响企业的利润。
(一)赊销比例逐年上升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企业赊销比例在逐年上升,目前大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0%左右;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成为呆账、坏账,且长期得不到处理,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大顽症。
(二)回收率偏低
从赊销到应收账款的年回收天数平均为109天,而在发达国家,各行业应收账款年回收天数平均为45天。特别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三角债”、“债务链”等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同时,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间越长,催收的难度越大,催收的成本更高,回收率更低。
(三)坏账准备未提
在一些企业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不善,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要么长期挂在账上,要么不提坏账准备,要么一旦发生坏账就直接采用直接转销法,从而使得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成本人为性加大。
三、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危害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应收账款被故意或恶意拖欠而发生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收账费用和其他影响生产经营开展而产生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
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收回,而销售已成立,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量的销售业务损益、销售税金的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会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现象,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
(二)企业坏账成本的增加
我国企业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赊销时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税法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就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三)企业负债的增加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导致资金短缺。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又不得不举债,这样会导致负债增加、财务费用增加,长期存在这种现象,企业最终会走向破产。
(四)企业营业周期的延长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增加,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使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沉淀于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五)企业收账费用的增加
拖欠的应收账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账费用的增加,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会减少,影响当期利润。
四、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在赊销行为尚未发生以前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和规模的控制。
1、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信用档案。企业向客户提供赊销业务时,对客户做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对客户的资信程度一般应从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五个方面进行评估。(1)品质。品质是指顾客诚心履行偿还其债务义务的可能性。在开展信用评估时,品质是重要因素,债务人的品质是决定其是否忠实付款承诺的决定因素。(2)能力。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是对顾客付款能力的主观判断,可根据企业过去的记录以及对顾客的实际考察。(3)资本。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誉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如果这些顾客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5)经济情况。经济情况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例如,一旦经济不景气,会对顾客的付款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如何做等等,这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
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账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别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
2、建立提取坏账准备金制度。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可在年度结束之时,按年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发生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金。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虽然不会对应收账款的质量和规模产生直接影响,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承受坏账损失风险的能力,解除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后顾之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3、严格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保护。可见,对合同的管理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善。企业产品销售均应签订规范销售合同,产品的发货凭证及应收账款的催讨记录应由客户方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对方公章,同时建立此类司法证据的搜集及保管制度,便于日后产生经济纠纷时进行司法诉讼。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就是在企业赊销业务活动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的质量和规模的控制。
1、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从赊销过程一开始,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在应收账款到期日前,都要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跟踪、监督,根据客户的信誉度、经营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应收账款的收回。
2、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即应收账款账面上未收回的时间。企业可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制定计划,信用期、超过信用期30天、60天和90天的应收账款列出明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获得关于应收账款的重要信息,并结合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据此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率。新晨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在应收账款的收回或发生坏账损失后,总结经验教训,评价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措施的控制过程。
1、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对逾期的应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金额大小,采取适当方式催收。对于顾客一直信用良好,暂时资金困难的,不应过多地干扰,而应积极派人沟通,争取在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解决账款拖欠问题;对信用品质不良客户,应加紧催收,必要时应采取法律手段,加大催讨力度,尽可能收回债权。要制定收账的目标责任制,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按客户分工,将清理回收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提高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应遵循谨慎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销售负责人对应收账款滞期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催款计划。如果一定期限内计划没有完成,按涉及金额的一定比例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建立应收账款的预警机制。对客户的应收账款设立最高赊销额和最长赊销期,一旦客户超过这一额度和期限不能发货,对事实上高于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客户坚持每月的收款大于供货,逐步压缩到最高赊额。在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同时设定最长的欠款期期限,由业务人员在到期前跟单催收,如到期未收回欠款,则立即停止供货,组织追款。
3、出售应收账款。出售应收账款是指通过向金融机构出售自己拥有的应收账款来筹措资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售应收账款这种筹资方式在我国将得到很大发展。出售应收账款可分为无追索权让售和有追索权让售两种情况。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采取既能收回应收账款,又能使转让成本最低的最佳方式。
总之,赊销是把双刃剑,企业可以利用赊销方式开拓市场,搞活企业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要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加以合理控制,科学分析,降低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琳.如何降低应收账款风险[J].会计之友,2007(1).
2、余学保.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10).
3、江文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2006(2).
关键词:供电企业 应收账款 差异化管理
一、供电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应收账款本质上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提出的一个会计概念,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最主要是源于电力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与客户资金交付时间不一致。
从供电企业的角度:一方面,电能具有不可储存性,其供给和消耗都是即时的,而客户交付电费却是周期性的,企业电费的确认日期与客户的缴费日期存在偏差。近年来,虽然智能电网下电费预付制度有所普及,但由于供电企业仍承担着稳定持续供电的责任,同时为拓展市场,追求客户满意度,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另一方面,供电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给予客户一定的价值让渡,有利于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宽供电企业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客户的角度:首先,就客户付款制度而言,如果不是预付电费或及时交付电费,供电企业就会产生应收账款。其次,客户为了利用对供电企业的应付账款这一无息负债筹集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为自身创造价值,更倾向于延迟付款。最后,当客户可能出现不良财务状况无力及时交付电费时,供电企业就面临着潜在或现实的呆坏账风险。
二、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智能表计、预收电费制度逐渐推广,预收电费制度在降低了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量数的同时,也降低了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的存量数,因为供电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考核指标,往往用预收账款冲抵应收账款。这一处理方法虽然在会计操作上符合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表面上看似乎供电企业具有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但在应收账款的实际管理中不能全面公允地反映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更不利于供电企业准确把握和判断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资金缺口。笔者认为,我国供电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合理。目前,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有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其中,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应收账款(电费)的统计、收取以及将应收账款的数据汇总上报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则主要根据销售部门上报的应收账款(电费)信息,确认收入实现,并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计量以及后续处理。由此可见,应收账款的详细信息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只有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汇总信息。这种不合理的分工将产生以下负面效果:一是销售部门直接与客户接触,对客户信息更加了解,其主管应收账款更便捷,但销售人员出于个人绩效考评的考虑,有可能为追求销售量导致应收账款整体质量下降,容易产生诸多的潜在风险。二是由于两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缺乏有效交流,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供电企业决策层很难及时、准确获取全面的应收账款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三是部门管理存在漏洞,相关职能部门间职责分工不够明晰。一旦产生应收账款相关问题,部门间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不可避免。
(二)供电企业应收账款事前风险防范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账龄分析、坏账计提、催收账款等事中和事后跟踪管理,没有从应收账款源头上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质量,以降低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例如:缺乏对客户信用以及销售合同风险的事前评估,相关的评级制度和方法并不健全。信用部门设置方面,部分供电企业将信用部门单独隶属于销售或财务部门。前者主要支持电力营销,但不利于监督和约束销售部为提高销售业绩而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后者往往由于不能与客户直接接触,无法直接捕获相关信息,容易片面地仅依靠数据分析评估客户信用,甚至完全充当会计指标分析核算部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信用管理人员安排方面,由于很多供电企业缺乏对信用管理部门存在意义的正确认识,往往将业务能力较弱的边缘化人员安置到该部门,导致无法正确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大大增加不良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严重影响后期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三)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过于简单。在数据分析方面,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只运用账龄分析法分析判断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和时间价值,而对应收账款背后动因和坏账风险源缺少分析,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规避坏账风险。在账款催收方法上,缺乏创新思维和对新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发展。
三、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思想
针对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概念。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对客户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应收账款客户进行区分,再根据客户细分对不同的应收账款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以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效果,更好地实现应收账款管理价值。
(一)客户特征识别。供电企业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识别出客户的信用状况、缴费习惯、财务政策及其为供电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这是差异化管理的基础。
(二)客户类型划分。根据识别出的客户信息,供电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设定相应的区分条件,对应收账款客户类型进行划分,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客户群,这是差异化管理的前提。
(三)差异化管理。针对所划分的不同应收账款客户群,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和管理方案。
这三部分前后相继,相辅相成。一方面,客户信息识别和客户群细分是差异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差异化管理是客户信息识别和客户群细分的核心目的,差异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直接影响客户信息识别和客户细分的方法选择和操作流程。同时,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结果也是下一期间应收账款客户信息识别和客户细分的基础。客户信息识别、客户群细分和差异化管理三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循环。
四、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实施步骤
(一)完善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组织环境。
1.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统辖管理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相关工作主要是由销售和财务部门负责,但由于二者职能特点的不同以及部门利益的不同诉求,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不高。因此,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统辖财务和销售部门处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从组织结构上为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2.完善应收账款相关的流程控制。供电企业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相关内部控制流程管理。一是销售部门内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例如销售业务岗位和应收账款收款岗位应相互分离制约。二是财务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按要求提供的客户消费信息、缴费信息和其他信息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核算,识别应收账款风险,并考核销售部门应收账款相关工作的效果。三是财务部和销售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需要接受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监督指导,相关重大信息以及决策需要上报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审核或备案。四是关键岗位人员需要定期轮换,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强事前评估工作,构建事前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在为客户供电之前,基于所获取的客户信息做全面的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开启不同级别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二)构建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指标体系。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基础是客户信息的识别,而对客户信息进行识别判断需要相应的指标支持。因此,构建一套符合我国供电企业客户信息识别特点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既有利于对应收账款客户进行事前风险评估,又有利于事中事后采取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指标体系可以从客户信用和价值回报两个维度出发,制定出定量和定性的相关指标,以衡量客户的信用风险和价值回报量,并由内部或外聘相关专家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两个维度上的相关指标进行赋值和打分,制定出量化和定性的指标标准,为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客户的指标值提供参考依据。相应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对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客户进行差异化细分。根据所构建的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指标体系,对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客户在客户信用风险和价值回报量上进行打分,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和既定的模型标准值进行对比,将应收账款客户进行分类,如图1所示。按客户信用度和价值回报两个维度评估应收账款客户层级,每个维度分为三级,分成9个格以表示两个维度上不同级别的组合。最后,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客户群的特性以及之间的共性,为企业下一步制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如图1所示,根据对差异化指标评价,可将供电企业客户区分四个大客户群,即A类客户群:高信用高价值、高信用中价值、中信用高价值;B类客户群:低信用高价值、中信用中价值;C类客户群:高信用低价值、中信用低价值;D类客户群:低信用中价值、低信用低价值。首先应明确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总体目标,了解企业现行应收账款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能分布,分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资源整体配置状况。然后结合企业应收账款客户差异化识别结果,分析不同应收账款客户群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需求特点,制定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案,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规避风险的同时利用应收账款政策为企业创造价值。
1.对A类应收账款客户群,该客户群为供电企业优质客户群,客户信用度良好,企业有能力支付应付账款,而且历史数据也表明该类客户有意愿及时支付应收账款,且客户发展前景较好,能为供电企业带来良好的销售收入和稳定的现金流,对供电企业价值提升有重大积极作用。因此,供电企业应主动加强与该类客户群的沟通交流,了解客户在用电管理上和技术上的需求,加强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在授信额度和期限等销售政策上给予客户适当的优惠,在应收账款管理上也尽量满足客户的资金运作安排,以增强客户的稳定性和促进客户的电力消费增长,并实现企业与客户间资金交流的良性互动。
2.对B类应收账款客户群,该类客户群虽然信用度较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加高,但是由于其用电量较大,可定性为潜在大客户。对此类客户,应注意加强引导和培育其良好的客户信用。例如,加强用电辅导,在满足其用电量的同时制定用电优化方案和加强用电技术改造,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供电企业销售业绩;了解和跟踪客户的财务状况、保持警惕性和敏感度,一旦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同时采取信用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客户及时支付所欠电费,培养客户形成良好的回款习惯。对于信用非常低的客户,可结合采用预收款方式供电。
3.对C类应收账款客户群,由于该类客户信用良好,但为供电企业带来的价值一般。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对该类客户分配的资源可适当降低,保持常规的关注度,减少不必要的监督和管控,稳定供电,实施正常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即可。
4.对D类应收账款客户群,由于该类客户群信用低,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概率高,而且对供电企业贡献的价值也不高。对该类客户群,应加强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例如,采用预收电费制度,强制或者采用优惠政策激励客户预付电费,避免存在该类客户的应收账款,规避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定期对客户的电能计量表进行免费校验、对客户的用电设备和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在提高客户用户体验的同时,从技术层面防止客户出现不良的用电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满意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投保,转移一部分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有效锁定应收账款实际价值。
五、小结
本文对我国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管理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思想,初步尝试构建供电企业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指标体系,明确应收账款差异化管理的实施步骤。针对细分出来的供电企业四大类应收账款客户群实施差异化管理方案,以期为提高我国供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提供借鉴,促进企业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Clarkin J F.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J].Topics in health care financing,1982,8(3).
2.de St Georges J M.Summary of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J].Dentistry today,1995,14(8).
3.张海英.现代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融资的作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1,(21).
关键词: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
一、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含义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含义
资产周转是以货币形态开始,最终再回到货币形态结束为完成一次周转,即资产周转一次是以回归至货币形态为标志。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的是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在一个会计年度中转换为现金的次数。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缺陷
(一)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公式
学术界以及实务界认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指标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扣和折让;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余额)/2。
(二)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缺陷
我认为该指标存在以下缺陷:
1、应收账款与赊销收入净额不一定对应
对于需要征收增值税的单位,比如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收到的应收账款中包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而赊销收入净额中不包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这样,对于需要征收增值税的单位,可将前面计算公式改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1.17/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7%)
2、该指标无法反映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的是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在一个会计年度中转换为现金的次数。现行计算公式中的赊销收入净额仅仅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赊销收入,这与转换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假设A企业年初应收账款为0元,本期实现了赊销收入50000元,本期没有收回应收账款。此时,应收账款周转率=50000/(50000×1.17÷2)=1.709,应收账款周转率大于0,计算结果表明本期收回了应收账款。而事实上A企业并没有收回应收账款。这样,用此公式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反映企业是否收回了应收账款。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改进
(一)改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对于应收账款来说,其“周转”应当是指企业的经营已经完成了从“应收账款”到“现金”这一环节的转换,也就是说,完成了应收账款的周转任务的资金数额应当是“已经收回了的应收账款”,而不是本期发生的净赊销额。
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公式应改写为:应收账款周转率=收回应收账款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收回应收账款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我们看一道例题:A公司本年实现赊销收入10000元,应收账款年初余额为3000元。(假设该单位需要征收增值税)
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不同公式计算下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1)本年收回应收账款金额小于赊销收入净额时。假设本年收回应收账款5000。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000-1000+10000×(1+17%)+3000]/2=8350(元)
按原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10000/8350=1.20
按改进后的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5000/8350=0.60
(2)本年收回应收账款大于赊销收入净额.假设本年收回应收账款11700元。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000+10000×(1+17%)-11700+3000]/2=3000(元)
按原计算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10000/3000=3.33
按改进后的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11700/3000=3.9
(3)企业没有收回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000+10000×(1+17%)]/2=7350(元)
按原计算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10000/7350=1.36
按改进后的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0/7350=0
可见,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存在着差异,按改进后的公式计算的结果更能很好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按原有公式计算,第三种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要大于第一种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就是说企业没有收回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要大于企业收回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这明显与事实不符。现有的计算公式只能在第二种情况下,也就是当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增加额与回收的应收账款数额差异不大时,现有的计算公式才能反映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而当企业的应收账款发生异常的波动,比如,本期没有收回应收账款,现有的计算公式可能歪曲现实情况。因此,为了很好地应用改进后的公式,需要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上披露“本期收回的应收账款”这一数据,以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改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加相关和可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管理 信用政策 国有资产
目前,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金额较大,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有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地探究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所在,制定对策,以期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力度,提高管理效果。本文将尝试着从各个角度,更加全面地探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目前国内对于应收账款的含义有两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
王志坚(2003)认为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宋献中、熊楚熊(2000)指出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应收但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款项。
可以看出第一个含义简单扼要,但只是对应收账款作了一个表面上的描述;而第二个含义则揭示了应收账款的重要特征,便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商业竞争
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这是为顾客将从赊销中得到的好处。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是导致了应收账款。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零售企业更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和大量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这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本文不再对它进行深入讨论,而只论述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地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因此,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采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所付出的代价之间进行权衡。
二、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着风险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关分析等问题。目前,随着应收账款问题的日益突出,国有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对应收账款的本质和特征认识不清,难以准确把握应收账款管理的关键控制点,致使管理制度不完善。
(二)没有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理念是“回款、要钱”,一味地追求高回款率,一味地要求加大回款力度,而不是首先考虑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应服从企业资产管理的大目标,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实际上成了仅仅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和对收回欠款过程的监督,往往会使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难以站在资产管理的高度,全局性地看待问题。
(三)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不少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管理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看到应收账款的回款工作的特点,是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打交道,是一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因此也就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机制,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根据销售人员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去组织、安排他们的工作,使销售人员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催款、回款方式单一
很多国有企业在催讨应收账款时,只知要钱,不知变通,不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催款,不知道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回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应收账款管理策略
(一)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力保证。企业应该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业务流程,保证企业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如销售部门需要努力完成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财务部门需要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加强对相关票据管理,认真、详细地登记有关票据、凭证、合同、业务情况等,并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
同时,企业对应收账款坏账的管理也应制度化、规范化。对已产生的坏账,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依照会计制度进行处理,并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资金。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有助于保证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脱节、不滞后。
(二)根据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由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收账政策等四个可控要素所组成的,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最基本的政策和措施。应收账款管理,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一部分,必须要服从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按照以下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1、定期调整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的调整,是在对客户的信用品质进行了充分的评价后,根据市场的竞争情况和企业自身的资产状况、抗风险能力进行的。由于客户的信用品质、市场的竞争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状况不断变化,企业应当定期甚至不定期地进行信用标准调整。企业调整信用标准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信用标准过严可能会使企业的坏账损失减少,但也会导致销售量下降、库存增加而影响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放宽信用标准使企业扩大销售,以及因此带来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增加的可能性。所以,调整信用标准,一定要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断标准,只有在确实可以获得边际利润的情况下才能调整放宽信用标准;反之,则应制定较为严格的信用标准,减少坏账损失。总之,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首先应考虑到企业资产管理的需要,保证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2、经常评估、调整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合称。企业需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经常对信用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企业在进行信用条件的评估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信用条件的评估和调整对企业销售量的影响及给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和回款时间带来变化的可能性,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信用条件的调整所产生的收益和成本做出分析比较,从而制定出最佳的信用条件。
3、制定适中的收账政策
国有企业应经常对本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不同收账方式下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收账费用支出与坏账损失比率,制定适中的收账政策,使企业的收账政策始终保持在一种经济可行的状态下。
可见,根据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是要求国有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要从企业资产管理的总目标出发,既要保持企业资产处于最佳结构,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销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加强机制管理,改变管理模式僵化的现状
在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中,既要加强制度管理,又要加强机制管理,创立两种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维护客户的良好关系,保护客户的声誉,充分发挥销售人员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例如,根据客户的地域、文化等特点划分出管理区域,结合销售人员自身特长,将管理区域进行分配,使销售人员的特长与客户的地域特点、文化特征等因素相吻合,以取得最佳的销售和回款效果。同时,企业还要加强销售部门的组织管理,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
(四)运用多种收款方式,降低和分散应收账款风险
企业不仅要积极的采取收取现金、银行汇票等直接收款方式,同时还应在间接收款方式上多做创新。例如,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协助客户解决其应收账款的问题来达到自身回款的目的;再如,对一些客户,也可以采用以物抵债或以货抵债的方法。当然,采取这种方法时应解决好物或货的价值确认等问题。总之,多采取一些灵活的收款方式,是降低和分散应收账款风险、提高企业应收账款回款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采用新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是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以企业开展贸易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支持的资产证券化。它是将应收账款直接出售给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设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则通过特设托收账户对证券化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和管理,并负责向投资企业清偿本金和利息。
从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流程来看,出售应收账款的企业,即应收账款原收益所有权人,出售以后原本回收周期长、流动性较低的应收账款转变成为商业票据等流动性强的证券资产,或者是货币资金,这就提高了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加强了流动性,大大提高了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效益。
以上对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国有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既要看到应收账款具有“双刃剑”的特点,又要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有着资产管理的性质,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最终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坚.财务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2]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风险;保障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链上的重要环节之一,回收不及时,将影响到实物资产价值补偿的实现,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影响企业潜在的投融资活动,使企业现金流转受阻,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及至资金链断裂,导致赤字破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因为账款不能收回、又不能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而使资金链已接近“休克”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存在风险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本文从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入手,重点关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面临的风险、不相容职务分离与授权批准、运行环节的控制、内部监督和保障机制等问题,以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应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竞争情况、企业行业所处的地位,所面对的客户群的特点等及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企业的实力和所面临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将不相容职务相互牵制,规定提供信用的审批程序,对执行的过程和结果需要有一定的监督和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反馈给信用管理部门等相关的部门,对风险分析和制定信用政策等相关的环节进行修订。同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具体执行中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目标及原则、业务流程控制和执行保障机制(见图1)。
二、发挥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作用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本文根据应收账款的特性,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为:制定足够好的信用管理政策,规范过程控制,合理保证赊销款项及时足额回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在目标中提出“足够好”而非“最好”是因为制定者受认识能力、时间、成本、信息来源、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达到最优;提出“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是因为受内部控制设计本身、内部控制事实本身、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所决定,不可能“绝对保证”不会发生问题,除非企业不发生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带给企业的风险分析
对于应收账款的控制,企业应采用适当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实施信用政策可能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所引起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如何、引发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应重点控制要点。具体应分析以下因素:
宏观环境方面,应重点应分析:第一,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第二,国内经济走势、金融市场状况及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企业可能的资金来源渠道,应收账款所占用资金的最大限额等;第三,国家的产业政策,分析企业所在行业是否是国家支持鼓励的行业,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等。
产品特性方面,应充分研究产品市场竞争类型,正确判断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市场竞争类型和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采取的应收账款策略是不同的。有的企业产品销售对象相对比较固定,有的企业产品销售对象变动频繁;有的产品处于导入期,有的产品处于衰落期……不同情况下,应收账款的策略均有所不同。
客户方面,企业应对自己所面对的客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客户类型有几种?已有客户的信用、经济实力等情况如何?哪些潜在客户是企业可以并能够发展为实际客户?对什么样的客户才能够赊销,应选取多大的额度、多长的期限才合适?什么样的客户宁可降价也不能进行赊销?如果有客户逾期,那么形成逾期的原因是什么、是恶意的逃债还是临时的困难或是确无偿还能力?企业整体的应收账款质量如何?
企业自身实力方面,一要明确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利润目标、生产能力,明确企业目前资金的实际运转情况、决定企业对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金额和承担风险的承受能力;二要分析企业人员的素质和销售人员的异动程度,人员素质关系到内控的制定和执行,销售人员的异动程度则关系到控制的力度。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与授权批准
企业应当建立与应收账款相关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包括: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应收账款余额核对表的编制与相关会计记录等。
在赊销业务发生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赊销业务审核批准制度,设置批准赊销信用的权限,不同信用额度的赊销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审批。对不符合信用条件和超信用额度的销售项目必须由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审批。
(四)严格应收账款的各环节控制
应收账款各环节控制涵盖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关键要点控制,根据不相容岗位进行职责分工,严格授权审批制度。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关键是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首先,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根据应收账款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边际理论,确定信用评价标准。其次,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客户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的资信情况,对企业客户进行信用评分,结合经验及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划分信用等级,如果对客户的信用存在争议或了解不够,则要求其提供抵押品。最后,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就不同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以及违约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应当定期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信用部门根据企业计划期的经营目标,制定应收账款限额、压缩指标和坏账损失限额,并分解下达到各责任部门,建立赊销责任制,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对应收账款承担终身责任制,将货款回收状况与有关责任人的工资薪金直接挂钩。同时,严格赊销审核程序,只有经过严格审核的赊销才能执行,杜绝人情赊销。销售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签署必要的销售合同有利于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核算,要认真审核销售原始凭证手续是否完整、真实,准确无误地反映客户情况,建立信用档案,随时检查与定期跟踪收款情况,记录不能按时收款的次数,向业务部门提出预警报告,为今后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和额度提供事实依据。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为了理清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路,企业应对应收账款进行ABC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性质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为了保证应收账款按期足额收回,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对于可能成为坏帐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另外,应收账款占用了企业的现金流,当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可以利用应收账款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融资。例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收账款的融资和证券化融资等。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日常监督是对建立与实施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如检查是否按规定程序执行,有无异常应收账款,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专项监督是在应收账款业务流程发生较大调整、出现重大坏账损失、舞弊等情况下所进行的有针对性地监督检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信用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监督中职责权限,规范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涉及主管领导、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不同层次的组织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责任不同,需要予以明晰,限定各部门的权限与作用。企业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建立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及时沟通,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将信用风险减至最低。应收账款内控组织结构关系表示为图2。
2、人员素质保障。“人”贯穿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考核全过程的始终,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效率。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的“人”既包括主管领导,又包括信用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首先,领导者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的内控;其次,各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岗位胜任能力,能够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最后,全体人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防止联合舞弊。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技术,对赊销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迅速准确地提供所需信息。在系统中内置客户信用额度比较和报警机制,同时,内置完整的信用额度标准体系和信用额度审批程序,赊销额度核查由系统强制进行,避免人工核对的随意性,减少隐瞒、漏报不符合信用条件和超信用额度销售事项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2008.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志斌.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来自组织社会学规则理论的解释[J].会计研究,2009.
4、林钟高,徐虹.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J].会计研究,2009.
5、赵旋.对应收账款在财务管理中的理解与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关键词 应收账款质押;现状分析;风险分析;控制
应收账款质押是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一种。是指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信贷限额条件下,采取随用随支的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第223条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上可以设立质权,用于担保融资,从而将应收账款纳入质押范围,这被看作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坚冰的开始。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融资体系中已占据重要地位。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颁布了《2001年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让与公约》。各国商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应收账款担保(保理)联盟,制定共同的规则。促进应收账款融资。例如,美国《统一商法典》(UCC)建立了高效的动产担保制度,成为美国动产担保的核心法律,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动产质押融资已经占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70%。加拿大于20世纪60-70年代仿效美国UCC第九章建立了本国的动产担保法律制度。国际经验表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进程是一致的。《物权法》之前,由于抵押融资主要依赖和参照《担保法》和《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相应地,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开展也需要在此框架下讨论其可行性。长期以来,虽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一直在探索由不动产抵押到动产抵押融资的模式,但企业融资担保仍高度依赖于不动产。这也导致了不动产缺乏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日益困难。很明显,在原有的有关担保的法律框架下。房地产等不动产成为银行的主要间接资产,也加大了企业和银行的风险,而依据《物权法》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动产担保贷款集中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依据《物权法》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应收账款可以出质,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特别是《物权法》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已建立应收账款担保交易登记体系国家的经验,确立了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登记制度,这是我国物权担保法上的一大突破,为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是。就截至目前对各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调查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并不乐观。根据表1国内主要银行网站公布的融资产品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各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应收账款让售或保理(达到了100%):对于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尽管《物权法》已经实行了近半年,但是各银行明确可以开展此项融资业务的只达到50%左右。而且,从目前开展此项业务的银行所规定的条件比如对融资企业信用等级的要求等来看,也还处于比较谨慎的态度。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于应收账款质押风险的担忧,也体现了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
(说明:①表中资料根据各银行网站截至2008年2月14日的相关栏目融资信息整理得到,并未与相关银行信贷部门核实。表中打对表示该项融资业务在此行已经明确推出,但并不代表其实际开展的效果:错表示该项融资业务在此行截至目前尚未明确推出,但也并不表示在实际融资业务中没有开展。②表中“应收账款让售”与“保理”业务是一致的,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两类,打对表明该银行至少开展了其中之一的业务。这里未作进一步区分。)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属于担保贷款的一种。与其他担保贷款的不同主要在于担保物的不同。应收账款质押一方面存在与其他贷款共同的风险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应收账款质押的权利质押的特殊性,使得其风险更具不确定性。
根据已往众多文献的分析,一般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可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所涉及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商业风险。主要包括第三债务人履行能力的欠缺和可能行使的各种抗辩权和抵销权等。此类风险主要问题在于某种应收账款事前是否适合入质。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等信贷机构自己的判断,其规避和消除也依赖于银行等信贷机构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资金流动的监控能力。另外一类风险是法律风险,包括欺诈性风险、违约风险和判决执行风险等。对于法律风险,一方面可通过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撤销权、违约救济等债权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则要依赖于物权法中应收账款质押的公示等制度加以规制和解决(刘保玉、孙超,2007)。可以看出,无论是由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行为引起的商业风险还是法律风险,一方面,融资企业如果具备足够的信用。则会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即使在融资企业信用不完备的情况下,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可以从制度调整的角度来弥补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设,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基于此,2007年9月30日。为配合《物权法》的实施。央行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央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也于2007年10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
毫无疑问,《办法》在明确应收账款范围、统一征信登记机构以及采用形式审查提高登记效率、降低登记成本等方面,对促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前众多人士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如何设立、如何公示以及如何行使等涉及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问题的担忧。但是,应该看到,《办法》在降低应收账款质押风险、提高效率的同时,却并不能完全杜绝风险。而且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审查导致的风险。《办法》规定质权人在办理质押登记时需要提交的资料仅是双方签订的协议,而登记内容由出质人自行填写,征信中心只审查形式要素是否完备。既不要求登记人提交质押合同。也不对双方主体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更不对权利范围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查。这样,由于登记机构只进行形式审查,相关登记风险全部由当事人自行承担。对质权描述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完全由质权人自行控制。登记机构不承担任何责任。对登记的变更或撤销。由质权人行使和控制,登记机构只负责对要素是否齐备进行审查,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均由质权人自行承担。因此,金融信贷机构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现行的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登记制度是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已建立应收账款担保交易登记体系国家的经验而建立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登记公示模
式。该系统以电子互联网络为平台,将给当事人的登记和查询带来极大便利,也符合登记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登记系统在提供开放性、广泛性、便捷性等优点的同时,也为第三人的恶意登记、恶意注销、恶意异议等提供了方便,增加了质权人的风险。
所以,在《物权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实施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上线运行之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仍旧不可忽视。
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的控制应视应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环节,这应该作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控制的总原则。为此,需要政府(征信部门)、金融机构(质权人)和中小企业(出质人)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应该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为此,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完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征信和收账服务体系,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提供全面、真实的咨询服务和专项信用调查。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质权人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及企业信用等级,以便决定是否进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控制风险。同时。为了控制应收账款等动产抵质押贷款的风险,银行监管当局还有责任尽快出台有关动产抵(质)押贷款的监管指引,以加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教育与指导,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银行应提高应收账款风险意识和评估控制能力
由于现行《办法》规定登记机构只进行形式审查,相关风险全部由质权人自行承担,因此,银行等信贷机构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必须要加以提高。这就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贷款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相关的各类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各银行应尽快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系统,统一运作,严格银行的内控制度,降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的分析,以综合评定债务人的相关风险的前提下,要认真审查应收账款的质量。考虑应收账款的现金折扣等因素合理确定质押率,防止企业利用大幅折扣率转嫁风险给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