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F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F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第五章 加快发展F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F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F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F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F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第一节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
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使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第二节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努力实F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加县域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新农村建设,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第三节 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增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一节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适应农村人口转移的新形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突出地域和农村特色,保护特色文化风貌,科学编制乡镇村庄规划。合理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合理安排县域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配套改造,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适时新建一批灌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达通畅率和管理养护水平,加大道路危桥改造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加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质能和风能、太阳能,加强省柴节煤炉灶炕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垦区危房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农村邮政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第四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严格禁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F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快农垦体制改革。
第二节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大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密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治本和治标的关系、专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关系。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总体要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科学可行。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我省安全生产五年发展的基本目标,科学规划,提高规划的先导作用。
(二)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在我省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产业结构高危行业比重较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偏低的现状,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统筹规划,上下衔接。确定规划指标、安排规划项目时,既要做好与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注重与上、下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还要保持与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衔接。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分工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专项规划,也是关于全省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期为五年。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2、指导思想与目标;3、规划重点任务;4、重大工程(项目);5、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多、领域较广,本着分工协作的原则,由省安委办牵头组织规划的编制,涉及综合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煤监局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并按照工作职能负责编写有关内容;涉及省安监局直接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安监局有关处室和局属单位编写相关内容。
(二)设区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分别由各设区市安委办组织编制,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其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项指标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四、规划编制的步骤
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文本起草(2010年3月~11月)
1、进行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总体框架的调查研究和初步设计。
2、相关行业、省安监局相关处室就所监管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素材)。
3、在总体框架设计基础上,提出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草案)。
(二)衔接协调(2010年11月~12月)
完成与全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论证。
(三)公开咨询(2011年1月)
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论证(2011年2月)
1、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总体规划文本(草案)进行论证和评审。
2、根据社会各界的咨询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十二五”规划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审批(2011年3月~4月)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报省政府审核,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
五、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
(一)成立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密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治本和治标的关系、专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关系。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总体要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科学可行。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我省安全生产五年发展的基本目标,科学规划,提高规划的先导作用。
(二)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在我省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产业结构高危行业比重较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偏低的现状,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统筹规划,上下衔接。确定规划指标、安排规划项目时,既要做好与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注重与上、下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还要保持与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衔接。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分工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专项规划,也是关于全省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期为五年。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2、指导思想与目标;3、规划重点任务;4、重大工程(项目);5、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多、领域较广,本着分工协作的原则,由省安委办牵头组织规划的编制,涉及综合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煤监局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并按照工作职能负责编写有关内容;涉及省安监局直接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安监局有关处室和局属单位编写相关内容。
(二)设区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分别由各设区市安委办组织编制,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其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项指标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四、规划编制的步骤
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文本起草(20__年3月~11月)
1、进行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总体框架的调查研究和初步设计。
2、相关行业、省安监局相关处室就所监管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素材)。
3、在总体框架设计基础上,提出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草案)。
(二)衔接协调(20__年11月~12月)
完成与全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论证。
(三)公开咨询(20__年1月)
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论证(20__年2月)
1、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总体规划文本(草案)进行论证和评审。
2、根据社会各界的咨询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十二五”规划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审批(20__年3月~4月)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报省政府审核,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
五、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
(一)成立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1、含义不同:“十一五”规划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时间不同:“十一五”起止日期为从2005年至2010年,“十二五”起止日期为从2011年至2015年
3、侧重点不同:“十一五”规划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十二五”面临很多的转型:从注重经济总量转向注重国民收入,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来源:文章屋网 )
1、十二五期间是指人民共制定的从2011年到2015年发展国民经计划实施的时间段。
2、“十二五”,又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或十二五规划,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将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十二五”开局之年已经过半,正逢国民经济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国际财经媒体对于中国经济的论调不断地发出质疑:中国经济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能否摆脱经济危机周期,甚至中国能否跳出大国兴亡的历史循环。一系列质疑虽有杞人忧天的逻辑不周密,却也不乏真知灼见,然而我们如果结合这半年来中国的各种举措,仔细研读“十二五”规划,我们依然可以充满信心: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当下中国,这里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毫无疑问地依然是世界经济的未来希望所在。中国也完全有可能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中,探索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
中等收入陷阱:可以收获成长
“十二五”规划中说:“国家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面临的诸多风险挑战中,就经济层面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各界议论较多的话题之一。中等收入陷阱之说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这一阶段经济起飞相对容易,是因为打破了发展资金的瓶颈后,原来商品供给不足的国家,供求关系更多地处于卖方市场,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相对容易迅速发展。摆脱“贫困陷阱”对于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政府经济力量扶植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政策的国家,更为容易,因为这时的主要瓶颈就是资金缺乏。中国、韩国、日本,在二战后都先后实行过类似政策,也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经过“起飞阶段”之后,人均GDP增长到3000~4000美元的时候,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体制与机制会进入临界状态,表现为市场进入相对饱和状态,市场产品相对丰富,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富两级分化明显,社会矛盾尖锐。中国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29748元,按照“中等收入陷阱”的算法,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正处于这一阶段,但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一定导致经济倒退、社会混乱不可。发展思路适当调整就可迅速脱离,而其中主要的便是防止在起飞阶段形成的强势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伤害,保护市场良性竞争的氛围,个体在社会阶层中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不可以被破坏,保护每个个体的发展权利。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展望俄罗斯未来发展方向时说,社会的发展最终靠保护每个人的权益,解放每个人的发展空间。可以认为普京说到了关键所在。在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国家财政资源的分配,要从之前重点扶植强势企业,转向保护弱势个体生存、医疗、教育、发展的权利,使得弱势社会个体的发展空间得到保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进步。在扶植企业方面,表现为扶植中小企业进入相关领域竞争,对大企业的扶植逐步减少。管理思路上倾向于限制垄断、市场炒作产生的暴利。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让许多国家跌进去,一度停滞不前,便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社会的诸多方面政策都需要调整,一个关键环节的调整疏漏了,都可能导致经济停滞甚至政治动荡。
陷阱是为没有准备的动物设计的,而对于优秀的猎手而言,这是扩大收获的机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民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些施政方针,让我们看到了国家迅速远离中等收入陷阱、调整发展思路、健康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希望。房价攀升,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难点,“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2011年1000万套,2012年1000万套,以猛药疗急病。在今年上半年,副总理多次亲临现场,察看进度和质量,防止下面虚报进度,力保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相信随着“十二五”工作的逐步展开,医疗、就学、住房等老百姓基本生存发展问题会得到更好地解决。
政策与策略:倾听前行的声音
市场与计划如何结合?与法制如何结合?“十二五”规划提出,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行和灵活性。在国际热钱流动日益频繁、国内财富阶层实力日益强大的背景下,传统的货币收放政策已经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收缩货币和提高利率,已经不能抑制大蒜的炒作,提高房贷首付比例,也已证明对房价炒作效果迟缓,有实力炒房的人,大多不是缺钱以至于贷款买房的人。一些炒家直接拿着大笔的资金在北京全额付款买下一层楼的报道在前些年也常见诸报端。宏观调控需要更周密、更有预见性、防范性的经济、法律手段配合,这已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诸如在今年上半年银行储备金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地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为保障房建设让路。分类别指导或许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货币政策提高针对性的具体表现。政策、机制的创新水平关系到“十二五”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关系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蒜你狠”、“豆你玩”等现象有望在“十二五”得到根治,在互联网把产供销完全沟通之前,“世界是平的”还没有完全实现之前,百姓的衣食住行,需要更周全的政策、法律来保障。对相关供求数据跟踪,对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允许地方政府展开相关物资储备,甚至立法要求商家提供相关商品的存货数据,打击囤积居奇的炒作,都是可以探索实行的。“十二五”规划明确,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一个健康成熟的宏观调控体制,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
从“十二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看,行业着重点放在于内需消费、农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与城镇化及环保等七大主题。那么,未来中国5年的经济增长点是否在这些行业呢?
3月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作为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自制定之日起,“十二五”规划就倍受各界关注。投资者对其中每一个数据的出现、每一个名词的表述,都应仔细解读,因为打开下一扇财富之门的钥匙就藏身于此。
纲要全文约6万字,共分为16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12项预期性和12项约束性指标。
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纲要还在结构调整、科教水平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等多方面均提出数量目标。并且,纲要对资本市场表述积极,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多项目标,表明对资本市场基础性作用的重视。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与过去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相比,“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五年GDP增速的预期大大降低,调整为年均7%。
不过,国务院总理在3月14日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的确,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7%的速度使经济增长也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基数大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如此,“十二五”规划增加的新重点,主要体现在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房改、收入的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等领域。
而且从“十二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看,行业着重点放在于内需消费、农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与城镇化及环保等七大主题。
比如,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明显加大了发展服务业的力度。具体包括对生产业、生活业的支持,具体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此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8%左右。
那么,未来中国5年的经济增长点是否在这七大主题行业呢?
招商证券对比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以及股市中各行业的表现后,发现“五年规划”对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比较明显。规划中的重点行业在实践中通常会得到一些实质性的扶持,也蕴含着更广泛的投资机会。
历次规划内容看似面面俱到,但不同时期的基调和侧重点明显不同。譬如在工业方面,“十五”规划首要强调“积极发展原材料工业”,而“十一五”规划则将“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前列;在服务业方面,“十五”强调“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而“十一五”放在首位的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房地产业方面的提法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在历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的榜单上,“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原材料行业拥有大量上榜企业,而“十一五”期间扶持的装备制造业中,快速出现了一批国际级的大型企业。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规划中的重点行业有望排名靠前。如“十五”期间的黑色金属、采掘行业等原材料工业和“十一五”期间的机械设备行业,分别是两个规划的重点行业,在两个时期的股市表现也分别较好。但同样作为“十一五”规划优先发展的高科技行业却落后于市场指数,这说明政府规划的行业有望但并非全部或必然表现较好。
鉴于五年规划对行业发展有比较明显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十二五”规划中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行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链接:十二五主要发展指标
GDP增速 7%
新增就业 4500万
城镇登记失业率 5%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 提高4个百分点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3%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7%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3.3件
耕地保有量 18.18亿亩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降低3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提高到0.53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降低1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降低17%
化学需氧量 减少8%
二氧化硫排放 减少8%
氨氮排放 10%
氮氧化物排放 10%
森林覆盖率 提高到21.66%
森林蓄积量 增加6亿立方米
全国总人口 控制在13.9亿以内
提高1岁,
达到74.5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7%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7%以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实现制度全覆盖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达到3.57亿人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提高3个百分点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3600万套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加强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就业、维护权益、保障民生,使劳动者充分享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成果;围绕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三大主题,深入研究全市劳动保障事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框架。
二、组织领导
成立《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编制工作小组:
1.收入分配、就业与技能人才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王林同志负责,市就业服务中心、局机关基金监督与劳动工资科、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科参与,贾宏明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2.劳务输转编制工作小组:由杨艾琳同志负责,市劳务办承办,__(来源:文秘站 )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3.社会保险编制工作小组:由周侃同志负责,市社保中心、局机关养老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参与,__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4.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__同志负责,市劳动监察局、局机关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科参与,__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5.综合编制工作小组:由__同志负责,局办公室牵头、从局属单位办公室(综合科)抽调人员承办。
各编制工作小组负责本业务领域规划内容的组织落实和起草工作,综合组负责总体规划的合成撰稿,负责与市发改委的联络、信息通报及沟通协调工作。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相互联动的方式,以局属单位为主,充分发挥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咨询。
三、编制任务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预计需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3.“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十二五”期间的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
5.附件“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20__年1月至6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开展前期调研,各编制小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规划建议进行汇总衔接,提请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第二阶段为20__年7月至8月,编制规划草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基本思路,修改完善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框架,起草规划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成立专家组组织论证。
第三阶段为20__年9月至10月,审定通过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要求,修改完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各编制工作组开展“十二五”规划起草,要建立在对以往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包括计划指标、政策措施和经济社会背景等)全面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市内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走势,认真分析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提出“十二五”的规划建议。
2.各编制工作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于20__年6月10日前报综合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县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10-0025-04
“十二五”时期,在“后危机时期”和经济周期回升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将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发展方式转型以及政府转型的关键期,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各地“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总体、全面的合理安排。
县、县级市(简称“县域”)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的基本层级,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科学编制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需要积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并根据自身实际,正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重大任务,并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其中,合理确定规划指标是科学编制县域“十二五”规划及其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导作用的有力保证。
一、“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在规划体制、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要求,这对于科学编制县域“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
第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后危机时期”的延续在时间上大部分重合,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后危机时期国际市场供需格局出现调整,国际需求的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很难保持高速增长,国际供给的地区分布和商品结构也面临重大调整和激烈竞争,这对我国外向化程度较高的县域如何进一步稳定外需、扩大内需提出了迫切要求。
第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相比城市而言,县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县域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作为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诸方面发挥着区域性综合功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适应新形势,县域城乡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第三,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面临调整,特别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4万亿投资在2010年底基本结束后,将会出现政府投资淡出后社会投资的跟进问题,这对于县域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特别是投资依赖程度较高的县域经济增长,必将形成较为严峻的挑战。
第四,“十二五”时期将从机制上保障人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改过去的“国强民富”为“民富国强”。从长远看,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区域贫富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除此之外,社会发展领域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都会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五,“十二五”期间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将基本实现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县域经济的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县域经济这个载体,可以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县城或中心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县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必然要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这对县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和互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1]
第六,在全球注重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十二五”时期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县域作为基本区域单元,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绿色经济的技术创新上应对新的挑战。
二、县域“十一五”规划指标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0年是“十一五”结局之年。纵观我国各地“十一五”规划指标的实施情况,目前大部分县域完成比较理想,多数指标达到了预期值。与“九五”、“十五”等以往五年计划相比,指标的选取充分考虑到了当时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不仅包含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主要层面,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而且强调了预测性、指导性和合理性,与以往五年计划都是指令性指标的做法有很大区别,总体上反映了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战略与政策的全貌,为党和政府有效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但是,站在当前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审视,“十一五”指标设置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修改与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要求。
1.指标体系的层次性有待改进
县域“十一五”指标体系虽然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类别,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其层次性不够鲜明,未能充分突出制约县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不利于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口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合理引导与调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县域在各类指标的内部设置上也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不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指标目标值的预测前瞻性不够
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的目标值是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的关键。科学确定指标预测值应当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及其变化趋势,以县域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其发展潜力。但通过对县域“十一五”规划指标实现程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有些指标在“十一五”中期甚至早期就已经达到目标值,从而导致后期发展缺乏相应的目标指向。
3.指标选取未能充分体现县域特点
每个县域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不同,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各个县域在全市或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自然会有差异。例如,一些县域可能是全市或区域范围内的增长极,对全市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而另一些县域可能发展比较滞后,今后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自身发展。但是,不少县域在“十一五”规划指标设计中,往往忽略了自身特点和功能定位,盲目参照其他县域或地区所设置的规划指标,致使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适应各个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4.指标属性尚需进一步明确
根据各个指标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划分为“约束性”和“预测性”两类属性的规划指标,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在指标体系设置上的新要求,也是一大创新。约束性指标集中体现政府意志,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及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需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预期性指标集中体现政府战略意图、引导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使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一致。但在一些县域的“十一五”规划中,并没有对规划指标的属性加以明确,或者对其法律效力进行说明,从而对目标值的顺利实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设计思路和原则
1.指标设计思路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或规划,取决于各个时期的形势与任务要求,其指标设置会有所不同,实施效果也差别很大。因此,以往五年计划或规划指标的设置情况以及在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阻力,可以为设计“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提供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内在要求,更加强调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所以,选择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不仅要结合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与新变化,还要综合考虑县域的实际情况,努力形成一套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规划指标体系。
按照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要求,与“十一五”相比,尤其需要在完善指标体系结构和增强指标调控功能等方面寻求思路创新。
(1)完善指标体系结构。一要强化指标的系统性,突出分层、分类特点;二要适当控制指标数量,突出主要发展目标以及政府调控的重点;三要增强可操作性,提出好执行、可检查、能比较、易评估的指标,形成更加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2)增强指标调控功能。一要依据县域发展背景、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突出规划指标的针对性,强化空间导向性指标、产业导向性指标和资源调控性指标,增强规划指标的调控引导功能;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突出民生、环保等方面指标;三要坚持深化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突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指标。
例如,经济结构指标,要立足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反映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的要求;民生方面的指标,要本着民生改善,反映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生态环境指标,要着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要求。
2.指标设计原则
(1)上位对接原则。上级部门所制定的规划指标体系,对下级各部门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值的确定做出了许多指引性和规定性的要求,尤其是对指标属性究竟是约束性还是预期性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因此,有必要深入解读上级部门的规划指标体系,参考上级部门在指标选择、目标值预测等方面的做法。县域“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的组成部分,其指标设置首先要与中央有关精神保持一致,要服从国家和省市规划的指导,符合上级部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求,与上级部门“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目标任务相衔接。
(2)实用可行原则。县域“十二五”规划应当选用符合县域发展特色和要求的指标,除了普遍使用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外,还要考虑县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特征,从实际出发,紧扣自身特色,体现与众不同的方面;紧扣县域的优势,体现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切忌“小而全”[2]。在具体设定哪些指标和确定赋值多少上,还需要根据每个县域在全市或区域所承担的角色以及自身的发展前景进行选择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规划指标体系的虚无空泛,切实发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3)反映全面和突出重点原则。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设计要考虑全面系统,能够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既要与县级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相衔接,又要与各部门中长期规划相协调,也要考虑各类型发展目标之间的互补,即经济目标、资源环境目标、公共服务目标等的相互补充。[3]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尤其要突出强调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
(4)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的设置,既要继承以往五年计划或规划中那些被实践证明能够很好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摒弃已经过时的指标,引入更具有科学性、更能反映时代进步的指标,以保证五年规划指标体系的继承与创新、稳定与连续。
(5)可比性原则。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的选择首先要保证在时间上具有纵向可比性;同时,要尽量保持与上级部门“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基本思路的衔接,并选用相对数(如比例数、平均数等)指标以保证指标之间的横向可比。另外,为了有利于相关县域之间的比较,还可以选择在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产业结构或地理区位具有可比性和相似性的县域为参照,除了一些共性的规划指标外,着重观察和分析这些县域的特色指标设计,选取其中合理、有价值的指标,为完善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6)可持续发展原则。县域“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部门的规划,既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力争对未来发展有所预见,又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4]因此,在规划指标设置及预测上要将当前发展需要与未来发展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保障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实现的措施建议
合理完善的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是县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实现“十二五”规划指标的功能,才能有效完成县域“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使发展成果惠之于民。
1.完善调控体系
县域各部门应当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并结合“十二五”期间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县域的发展潜力和功能定位,提出符合实际的规划指标目标值。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调控体系,通过市场调控和行政调控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必要时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干预,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强化组织落实
县域“十二五”规划指标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组织落实情况。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合理分工,将规划指标的相关任务纳入到年度计划中,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执行情况,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以保证规划指标实施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实施动态引导
按时评估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并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科学分析。对于规划指标及预测值的必要调整,必须依照程序修改,实施有计划的动态引导机制,不断提升指标体系的规划引导功能。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要区别对待约束指标与预测指标。必须强调约束指标的约束作用,确定可达到的现实目标;允许预测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保持相对平衡。如经济指标可以留有一定余地,而环境生态指标则要求严格规定。
4.建立评价体系
设置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评价监测体系,定期评价和其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矫正功能,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早发现问题,分析形成原因,提出有效对策,不断引导县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国力.我国市县“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思考[J].中国投资,2010(6):34-36.
[2]方忠敬.关于市县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法若干思考[EB/OL].sndrc.省略/view.jsp?ID=13383,2009-12-27.
“五年规划”是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蓝图。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编制之年,编制体现科学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5月24日起,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历时3个月的“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活动期间,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热线电话、短信、传真、信件等多种方式,为北京未来5年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市“开门编规划”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热烈响应。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时期,研究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事关北京发展的全局和长远,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十分重大。说到底,规划这张蓝图的最终目的是要“用之于民”,那么规划蓝图的描绘就应该并且需要“取智于民”。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协调,更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印春说得好:“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听取公众建议,把“十二五”规划编制成为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的科学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活动启动到6月底,以规划知识普及和广泛征集建议为主。第二阶段,从7月到8月底,围绕“如何使城市更加具有创造力、更加和谐、更加绿色、更加高效”等4个主题进行专题征集活动,同时选出优秀建言人,召开公众建言会,政府相关委办局领导面对面听取公众建议。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征求民意,在北京五年规划编制中尚属首次。向公众普及规划知识,当面听取公众意见,这样的活动安排也表明了政府方面重大决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真心诚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会”更是今年政策走向的风向标,未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等,都在“两会”期间做出明确的规划,而事关国家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创新的战略新兴行业也成为了政策热点之一,这也为未来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指向。
发展高峰期来临
“两会”的胜利闭幕,预示着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确定,在去年复杂的形势下,2011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教授表示,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而与过去几年的两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是2011年两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3月5日,温营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三次提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亦明确指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预见,战略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五年政府的重点工作项目,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新主题。
黄茂兴还认为,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这也为我们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国际国内发展机遇。
政策将密集出台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框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代拟稿)》,同时还要求有关部门抓紧起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并尽早报送国务院审批。发改委还要求加快推进节能环保等七大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据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毕,《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处于待批状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专项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是明确的信号,预示着“两会”之后,一组由战略性新兴产业担纲的产业政策群将密集出台,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已经开始清晰。
新兴产业破冰
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受益于市场的主流趋势与国家的强力扶持,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能源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势头较为迅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所涉及的累积直接增加投资额将达5万亿元,其中包括国家投资以及受其拉动的商业化社会投资。
下一代通信网络方面,我国自主提出的TD-LTE已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4G两大候选标准之一,预示着我国将在4G时代的国际通信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未来3年产业收入规模可能呈现40%以上的复合增长;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积极推进产业化和商业化,通过示范试点工作来改进新能源汽车,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新材料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产业升级、高端装备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据测算,未来新材料市场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市场规模在2012年将超过1300亿元,是最具增长活力和投资机会的领域之一。
生物产业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投向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新药研发、创制领域的专项资金将超过4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提升―倍以上。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工信部日前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0年,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30%以上,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黄茂兴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产业绩效预期好的特点。对整个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望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投资路线显现
兴业证券福州五一中路营业部理财服务部经理陈少东认为,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国家产业的导向,在市场上将呈现滚动式发展,投资者要抓住波段性机会,把握盈利方向。
由于新兴产业需要培育期,从产业政策出台,到产值成效的显现,期间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陈少东表示,战略新兴产业板块经过培育期的炒作,会处于高估值的状态,当业绩公报后,会有估值性的调整,可以长期看好。
在细分产业上,陈少东看好高端制造业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投资机会:“目前高端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时点,随着数控机床等高水平装备的顺利投产,相关行业利润将明显增长。新能源汽车在经过前期的培育后,已于去年开始试点投放市场,预期今年投产规模将继续扩大,动力电池前景门淘。”
关键字:券商行业;PEST分析;投资价值;券商股;券商创新大会
一、券商及券商股的概念
“券商”,即经营证券交易的公司,或称证券公司。在中国有申银万国,银河,华泰,国信等。它们其实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商。目前我国共有合规的券商106家,其中有16家进入了2011年度的AA级券商行列,此外其余的分别分为B、C等级。
券商股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的券商股,如中信证券、宏源证券等;二是控股券商的个股,如陕国投、爱建股份等;三是参股券商的个股,如辽宁成大、通程控股吉林敖东、亚泰集团、豫园商城和泰达股份等。
二、我国券商行业投资价值的PEST分析
影响券商行业投资价值的因素非常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一般来讲,影响券商行业投资价值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股利政策、股份分割、增资和减资以及资产重组等因素;影响券商行业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券商行业因素及市场因素。为了更清晰明了地判断我国券商行业的投资价值,本文将用PEST分析方法对我国券商行业进行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
(一)政策环境分析
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示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要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券商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推动券商行业的大力发展是我国证监会响应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
2.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2011年8月,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后,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参与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经成型,并上报国务院。
在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将加大改革步伐。在市场化建设方面,选择部分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将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建设香港离岸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虽然《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没有正式出台,但这些重点方向将表明,我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大力改革和发展金融业,这将带动券商行业的前进,香港离岸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为我国券商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前景。
3.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出台措施为券商“松绑”
2012年5月7日和8日,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4年,证券行业经历综合治理后,监管层陆续实施了保证金第三方存款、净资本管理、牌照与业务创新的严格审批手段,这些政策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规范发展,但也把券商的手脚全部都给捆绑起来,限制了券商的发展空间。而此次券商创新大会的基调就是为券商松绑,最大限度地放松管制。
此次大会上,监管部门还拟定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在11个方面出台了措施支持券商行业的发展。这11条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围绕资本市场建设,涉及直接融资结构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场外市场建设;二是涉及证券行业的监管放松。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 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推动营业部组织创新、鼓励券商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券商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调整完善净资本构成和计算标准、人才激励机制和适当性管理要求等举措。此后,我国将加大券商行业产品创新,扩大投资范围、允许产品分级、降低投资门槛、减少相关限制。我国还对券商实行业务创新,逐步扩大证券自营投资品种范围,支持证券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放宽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和融资融券业务限制,扩大三项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另外,营业部组织创新“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券商行业的投资价值。
(二) 经济环境分析
1.国民经济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国国民经济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以后还将继续发展。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近几年GDP增长一直保持在8以上,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稳固。经济的复苏,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金融业虽然不是很发达,但也展现出了强烈的发展势头,金融业各项指标逐渐好转,各项制度逐渐规范。图1显示的是我国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图2显示的是我国金融业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
2.市场成交量和股票筹资额的大幅度增长
1992年时,我国的股票成交量只有3795亿股,而2010年成交量已达到4215198亿股,是1992年的1110.72倍。市场成交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券商类及为券商服务相关软件与硬件企业的发展。在成交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股票筹资额也在飞速增加,从1992年的94.09亿元,到2010年时为11971.93亿元,为1992年的127.24倍。市场成交量和股票筹资额的大幅度增长将为我国券商行业的发展带来充足的动力。图3为我国股市成交量和和筹资额的变化图。
(三)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
同年11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批准。作为十二五时期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规划》指出,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愿景地位
据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占GDP的比重为3%,而按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般产值要占GDP重速7%以上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经济支柱行业是以房地产、钢铁行业等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主。此次4个支柱产业,3个先导产业的提法,体现出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
据一位参与《决定》规划的专家介绍,确定7大产业为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是从这些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以及广泛的就业带动效益等方面考虑。这些产业有些在近期能发挥带动作用。有的则是在近期有较大发展或具有中长期战略意义的产业。该专家表示:“虽然目前这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此重很小。但是行业的前瞻性和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十二五”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厅规划财务处。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和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拟定“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题,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形成前期课题成果;成立“十二五”卫生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组织开展“十二五”卫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充分研究“十二五”有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手制订相关“十二五”卫生专项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对策措施和政策取向。
(三)完成《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前期调研、重点课题研究和编制卫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起草《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下半年,组织不同层次专家对规划初稿进行论证、完善,按照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四)加强对厅直属单位、对各市“十二五”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和评估“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各项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切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立足长远,更新理念,开阔思路,认真做好本地、本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加强调研,科学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掌握、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的调查研究,客观、真实反映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为市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二)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市“十二五”纲要初稿已经编制完成,要积极做好征求市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工作,尽快按照相关程序做好规划的报审、定稿工作和完成印制工作,用以指导全市经济发展。
(三)继续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
一是继续抓好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既定目标,现尚有一小部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结合省市相关要求,我局将重点加大对未完工项目的推进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深入项目现场,加强对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指导,确保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快速推进;督促业主对已完工项目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制度进行竣工验收,同时要求项目业主加大对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组卷归档力度,以确保项目顺利接受检查、审计。
二是省市重点项目推进方面,认真做好项目协调工作,加强与项目业主单位的沟通,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和市级有关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抢抓机遇争取支持,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及管理、强力推进全社会投资
一是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结合我市实际,建立项目库,及时向上申报成熟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投资。
二是继续做好项目审批工作。加强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概算的评估,对项目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充分论证,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概算进行,避免随意变更工程量。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审批,保障项目规范运行。
三是推进我市项目管理规范、扎实运行。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的前期工作。灾后重建完成后,草拟《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申报流程和管理办法。
四是加强项目考核。将今年投资及重大项目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并督促各镇乡、有关部门落实今年投资计划目标。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的责任目标管理机制。
五是加强项目协调。首先,要为灾后重建项目、扩大内需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高效便捷的项目审核、环评审查、土地审批、银行信贷服务。其次,要加大建设用地、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物质保障等外部条件协调力度,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再次,对于一批明后两年能开工、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强跟踪,加快推进。
六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按照“十二五”规划储备的项目,进一步落实今年的重大项目及其申报工作,为其服务,切实把项目储备库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库。
(五)深入探索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
今年,我们将按照“135”战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增强中心城区、5个重点镇的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促进产业和经济恢复提升。在进一步健全、规范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适合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激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构建流转服务平台,盘活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六)积极推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
结合十二五规划拟定我市节能减排目标,收集各部门的基础资料,做好材料汇总,并衔接相关部门完成全年任务。
(七)加强招投标行为规范和招投标法律法规宣传,确保监管到位
一是进一步加强各个环节的备案审查工作,使招标投标的各个程序均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性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对程序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监管到位,确保程序合法。二是进一步规范招标机构及专职人员的行为,提高招标服务质量,力争减少个别企业围标、串标、挂靠的行为,使我市工程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加强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我市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及招标人知法,守法,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