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银行、证券、保险等上市金融机构在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券投资时,应收利息往往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予以确认。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因此,债券投资附带的利息理应作为债券公允价值的一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券投资单独确认一项应收利息的核算方式值得商榷,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准则的规定及影响
(一)国内现行准则的规定
我国会计准则对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券投资利息核算的规定散落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讲解以及应用指南附录中。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也明确,“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讲解中还以举例的形式,列举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账务处理过程,明确债券持有期间应单独计提应收利息。此外,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还提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因此,按照上述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对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按照票面利率单独确认应收利息。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9金融工具》,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未要求确认应收利息,只要求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的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7 金融工具披露》,则要求披露利息收入或股息收入是否包括在投资收益中。因此,在实践中,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对应收利息进行单独计量,与国内现行准则要求一致;一种是将应计利息作为公允价值变动的一部分,不单独确认应收利息。同时在会计政策中披露对于利息收入的处理方法,并一贯执行。
(三)准则规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衡量债券公允价值主要考虑四个因素: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外币折算(非本币债券时需考虑),发行人信用风险,市场利率。如果单独确认应收利息,这样核算的有利之处是能够将债券本金与内含的利息明确区分开,使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主要体现为债券发行方信用风险的变化和市场利率的变动。同时也便于追踪债券应收利息的偿付和账龄管理。但存在的弊端是,应收利息单独进行核算,造成会计不配比,债券本身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应收利息脱离公允价值计量。尤其是当应收利息出现逾期或无法收回的时候,容易陷入是否计提应收利息坏账准备的两难境地,如果计提坏账准备,则与债券本身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相违背,如果不计提坏账准备,继续计提利息,则不满足资产确认的条件: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而且继续计提利息还会出现一方面确认利息收入,另外一方面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虽然对总体损益没有影响,但是计提了应收利息,按照国内企业所得税法要求,这部分利息收入应交企业所得税,从而造成企业当期所得税负担加重。因此,有必要对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券投资应收利息现行核算方式进行完善。
二、交易性债券投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需满足三大条件之一: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属于衍生工具。显然,交易性债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短期获利,其特点是交易频繁,持有时间短。按照准则的规定,买入债券时,需单独确认应收利息,收息或卖出时,冲销应收利息,持有期间,需按日频繁计提应收利息,否则影响交易价格的判断和会计核算的质量。因为债券交易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包含利息的交易方式,即净价交易(Clean Price),另外一种是包含利息的交易方式,即全价交易(Dirty Price)。不管是何种交易方式,都需要企业对应收利息进行频繁的调整。
笔者认为,此种核算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未收到利息时,确认了已实现收益(计提利息收入),使纳税义务时间提前,增加了企业的税务负担,背离了交易性债券短期获利的初衷。因此,建议对应收利息核算进行简化,对债券持有期间不进行利息计提,而是根据债券的全价信息进行估值调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有在收到利息时,再确认利息收入,同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调整。这种核算方式,符合应用指南所说的取得的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的精神。由于债券购入时支付的对价中包括债券的成本、应计的利息以及已到付息期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在此,需要区别处理,对于已到付息期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应确认为应收利息,因为债券发行人有支付这部分利息的现时义务,而应计利息则不具备现时支付义务。因此,应在债券成本下单设二级科目应计利息进行核算;在债券持有期间,不再单独计提利息,而是根据债券的全价信息进行估值调整,如持有期间收到利息,则先冲减购入时的应计利息余额,差额确认为利息收入;在债券卖出时,将卖出债券收到的全价与初始确认的债券成本和应计利息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核算方法既不违背权责发生制,也契合公允价值核算的本质属性,在税收筹划上,也符合损益实现即产生纳税义务的要求。
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投资
在初始确认为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需满足准则规定的两大条件之一: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企业在日常投资业务过程中,常常涉及可转换债券或私募债券投资,此类债券投资,一般持有时间较长,信用风险较高。企业出于日常风险管理或业绩评价的要求,需要以公允价值计量,而此类投资也能符合上述会计准则对于整体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分类要求。因此,在初始计量时,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于此类债券投资,由于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因而不宜对应收利息进行分拆核算,如果要进行分拆,就不满足指定的条件。在债券持有的整个期间,不应单独确认应收利息,而是在期末进行估值时,对利息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依据估值结果进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整;当收到利息时,直接确认利息收入;当债券发行人经营困难,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时,债券的公允价值自然应下降,避免了计提应收利息坏账准备,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债券的公允价值,符合准则要求的整体公允价值计量的精神。
此外,对于可转换债券,在持有期间或到期选择转为股份时,换入股权的入账价值以及损益是否实现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即视是否实质赋予投资人选择权,如投资人被赋予选择权,则以该换入股权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如并未赋予投资人选择的权力,则以可转换债券的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分别结转为该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因为,投资人有选择权,也就意味着投资人可自由交换债权,类似于在市场中可自由交易,投资的风险和报酬可自由发生转移。此时的转换应分拆为两笔业务,债权的退出以及股权的买入,即债权以公允价值退出,确认债券投资损益实现,同时股权以公允价值进入。如果投资人没有选择权,如强制可转债,在初始计量时,便具有权益工具的特征,如债券发行人未来没有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在转换为股权时,并没有改变权益工具的属性,该项投资实质上并没有退出,风险也没有改变。因此,应以初始购入债券的成本作为换入股权的成本。
对于整体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投资,由于交易频率低,持有时间长,并且不在表内计提应收未收利息,为加强应收利息的管理,可参照银行对不良贷款应收利息的管理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表外建立一套应收未收利息系统,跟踪应收利息的回收情况,及时了解应收未收利息余额,对应收利息进行账龄分析,为后续投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那么投资高收益债券有何技巧?
首先要搞清楚发行高收益债券的公司情况。发行高收益债券的公司总体上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新兴公司(risingstar),因其缺乏经营历史与雄厚资本以至于未能达到投资等级的要求。第二类,前蓝筹股公司,或称坠落的天使(fallenangle),因遭遇困难,如市场需求转变、经济衰退或新竞争者的加入,而导致信用等级下降。第三类,因合并而需要大量资金的企业。第四类,希望降低本身的债务负担而发行较为有利的新债券的企业。第五类,新兴国家的企业,其信用等级未达到投资等级的标准
其次,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如下五点:1、控制投资比例。防御型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比例最好在25%和75%之间。2、看公司流动性风险。当一个公司的货币资金与其短期债务的比值小于1时,这个公司将有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3、看公司偿债风险。你通过比较城投债、一般地方债余额之和与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值来判断一个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当比值大于70%时,意味着这个地方政府的偿债风险较高。4、投资可分离债。可分离债的交易难度大,但企业资质整体较好,并且票面利率往往高于多数企业债。5、实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假设一个高收益债组合中有10只债券,它们的价值等额,如果有1只债券违约了,那么只要这10只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10%,整个组合仍可以是不亏损。
买债券,从本质上来说,与你把钱借给一个人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信用,他是否能在约定时间内,还得起这笔钱。你最关心的问题,应当是借贷主体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信用还你这笔钱。从这个角度看,债券的信用,取决于最终的偿付能力,而偿付能力取决于现金流收益。
偿还能力的分析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上,什么因素会触发债市风险?当然是经济环境。历史经验显示,经济减速,通胀下行时,往往是债券投资的好时机,在货币政策微调放松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出现好转,企业的信用环境也会逐渐改善。
微观上,评估债务风险与选股有几分相似,主要看公司未来产销能力、资产负债表、现金流。与选股侧重成长性的逻辑稍有不同,债券主要看债权主体未来几年现金流会怎么变化。机构对各类债都有自己的评估体系,会根据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其中,未来现金流、公司治理结构、可持续经营能力这三项权重最大。
高收益债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美国1977年高收益债券市场形成以来,年违约率大致在3%至4%之间。那么,投资高收益债的关键就是衡量债券的潜在风险,最大程度上避开3%至4%的陷阱。从上述五类发行高收益债券公司中不难发现发现,国内主要有房地产债、城投债、可分离债、高科技民营公司债、这4类高收益债券具有高收益特征,但风险与安全边际各有不同。下面就这4类债券展开分析。
一、房地产债
房地产债风险要点:现金偿付能力不足、无法销售存货。
债券的利率也可以通过供求关系来解释。公司发债的需求越大,愿意付给投资者的利率就越高。那房地产公司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发债需求?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缺钱。房地产开发是一项投资大、运作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做后盾的差事,而这些资金靠房地产公司自己的钱是远远不够的。招商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3季度,房地产公司债券发债主体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约为61%,比2010年末高2个百分点,更明显高于2008年底的水平。
其次是借不到钱。随着政府的信贷紧缩政策,向银行借钱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最后,房地产公司通过银行借来的钱在使用上还会受到诸多限制。比如银行贷款不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此外,银行贷款的周期往往与项目周期相匹配。比如,土地储备贷款不超过2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大多为2年,而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周期为2年左右,意味着房地产公司的项目一拿到钱就得拿去还债。一旦房价下跌、成交量萎缩,项目到期后卖不出去,就很容易面临流动性风险。
总结起来,房地产公司既有借钱需求,又更倾向于发债,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利息。
据Wind资讯,在172只公司债中,票面利率超过7%的有36只,其中16只是房地产公司债券,包括票面利率债券利率9.00%的08新湖债。
房地产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还不上债。我们可以通过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这个指标来判断一个房地产公司在短期内会不会出现债务危机。这个比值越小,说明房地产公司手里的现钱用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弱,风险也就越大。比如09东华债,这一债券的发债主体是上市公司东华实业。该公司今年3季度的数据显示,它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只能覆盖约50%的短期债务,资金非常紧张。而当一家房地产公司资金紧张时,公司的可售项目、土地资产会成为重要的备用流动性来源。简单地说就是假使你没钱,但能很方便地把这些资产变现,也能还上债。此时,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分析这家公司的备用流动性变现的能力。公司项目和土地主要位于江门和三门峡,属于地区经济实力不强的二、三线城市,购房需求波动很大,项目销售就可能会比较困难。
关键词:高收益债券 堕落天使 货币 信用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低资质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率先爆发,信用利差走阔,高收益债券数量逐渐增加。本文将采用量化建模的方法,分析和挖掘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的特性。
高收益债券发展背景
海外的高收益债券市场经历了从“堕落天使”到主动扩容的过程。在美国,最早的高收益债券发行主体是从投资级降为垃圾级的发行人,即“堕落天使”。这些发行人因经营恶化导致信用资质下降,评级被降,但仍可通过发行高收益债券来获得资金,待经营好转后,债券评级会被调升。之后A144条款1的设立使高收益债发行人逐步发展成高负债水平公司、杠杆收购企业和资本密集企业等。高收益债券主动扩容,其债性逐步向股性迁移,与股市高度相关(见图1)。
在我国,高收益债发行人多分布在钢铁、有色、建材等强周期行业。经济下滑时期,企业信用风险逐步爆发,导致信用评级下降。特别是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叠加时期,与美国的“堕落天使”非常相似(见表1)。
高收益债特点分析模型的建立:基于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一)高收益债样本券的选取
在我国,高收益债并非在其发行时就已有定论,市场上对什么是高收益债缺乏统一认识。从市场经验来看,多把到期收益率(YTM)在8%或者9%以上的债券定位为高收益债,但该定位在市场行情大幅向好时可能会发生变化,高收益不再。为避免这种情况,笔者采用相对价值定位,选择连续一段时间(1个月以上)高于AA级同期限中票200BP以上2的券种作为高收益债样本。考虑到企业债和中票交易不活跃,笔者选择交易较为活跃的公司债作为样本。由于个券收益率会随发生变化,高收益债样本在不同时间段会有差异,但只要不出现大幅变化,并不影响整体结论。
经筛选,高收益债样本券发行人多为行业周期性强、资质弱、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民营企业。化工、电气设备、钢铁、纺织和有色等行业发行人居多。从最新主体评级来看,AA和AA-级居多,收益率对应的实际评级则更差,从本质上看高收益债就是低评级高风险的资产。因缺乏政府隐性担保,市场可能采用一刀切方式对民企债券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补偿。具体的高收益样本选择见本文附表。
(二)绝对价值指标:高收益债净价指数
笔者采用高收益债样本券的净价(收盘价)作为绝对价值衡量指标,剔除了票面利息的影响。并用所有样本的简均值作为高收益债净价指数,衡量高收益债的绝对价值变化。
(三)相对价值指标:高收益债利差指数
计算高收益债的信用利差,采用高收益样本券的收盘价(收益率数据)减去同时间同期限国开债3收益率,然后对每个高收益个券信用利差求算术平均值得到信用利差指数(见图3)。相对价值衡量指标剔除了无风险利率的影响。
(四)对剩余期限的调整与计算
由于每只高收益个券的剩余存续期限不同,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近似测算该期限的国开债收益率曲线,即4
A期限曲线=B期限曲线+(A期限-B期限)*(C期限曲线-B期限曲线)
(五)指标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情况
经验证,自2013年以来,高收益债净价指数和高收益债利差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的变化(见图2、图3)。两个指标均能反映出2013年6月底“钱荒”、2014年初信用风险爆发和2014年12月9日中证登政策5导致流动性风险事件等市场变化。
我国高收益债券特点分析
(一)高收益债是否像海外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股性
通过上述模型,本文首先探讨我国高收益债是否像海外高收益债那样表现出较强的股性。
由于高收益债样本库中每只债券都有对应的股票,本文以其股价为基础计算了高收益成分股指数。具体来看,由图4可见,2013年下半年,高收益债净价指数大幅下跌,而其成分股指数变化不大;2014年6月至11月初,二者虽然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但更多是基于流动性宽松环境下的股债双牛。在2014年11月至12月,由于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导致资金从债市分流到股市,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整体来看,高收益股性特征并不明显。
由图5可见,高收益债净价指数与其成分股指数之间既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不存在长期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因此,与海外市场不同,我国高收益债表现和股市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
但是,高收益债整体与股市相关性不大并不意味着个券与对应的股票不相关。发行人基本面改善可能带来股债双牛。如12墨龙01发行人山东墨龙公司一度经营恶化,债券被沦为高收益债券,但随着业绩反转,股票和高收益债券出现齐涨(见图6)。
(二)高收益债与低等级信用债的区别
1.高收益债券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低等级信用债
[关键词] 金融资产;固定收益证券;债券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04- 01
金融资产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所有权凭证,其收益来源于其所代表的生产经营资产的业绩,金融资产不构成社会的实际财富。金融资产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收益性”和“风险性”(预期回报的不确定性),在财务管理上金融资产按照其收益的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固定收益证劵、权益证券和衍生证劵。本文将通过综合案例探讨固定收益证劵(以债券投资为例)在会计核算中的对比分析。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关键词】 合并报表;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抵销分录
对于内部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年末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予以相互抵销。其基本思路是,在每年年末应依据子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上应付债券项目与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以及子母公司个别利润表上,财务费用与投资收益项目中属于内部交易事项引起的虚增虚减部分予以相互抵销。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除最后一年的抵销分录为:“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外,其他年度都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1)借:应付债券,贷:持有至到期投资;(2)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如果利息在每年年末支付,则其抵销分录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相同。如果利息在次年支付时,则最后一年的抵销分录为:(1)借:应付利息,贷:应收利息;(2)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其他年度的抵销分录为:(1)借:应付债券,贷:持有至到期投资;(2)借:应付利息,贷:应收利息;(3)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其抵销分录金额的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集团内部一方持有另一方的企业债券并不是从发行债券的企业直接购进,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从第三方手中购进的。在这种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投资与发行债券企业的应付债券抵销时,可能会出现差额,应分别进行处理。如果债券投资的余额大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作为投资损失计入合并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如果债券投资的余额小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作为利息收入计入合并利润表的财务费用项目。除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会有差额外,投资收益项目与财务费用项目也可能会存在差额。如果投资收益发生额小于财务费用发生额,应以投资收益项目的金额进行抵销;如果投资收益的发生额大于财务费用的发生额,则应以财务费用的金额进行抵销。
一、从发行债券企业直接购买债券的情况
(一)债券溢折价摊销采用直线法,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甲是乙的母公司。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乙全部购买,该债券的票面金额为100 000万,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2%,实际发行价格为94 000元,属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折价。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乙公司各自的会计分录以及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第一年:(2009年)
1.甲公司会计处理
(1)2009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94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 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
(2)2009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14 000
贷:应付债券――利润调整 2 0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12 000
2.乙公司会计处理
(1)2009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 000
银行存款94 000
(2)2009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2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 000
贷:投资收益14 000
3.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108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108 000
借:投资收益14 000
贷:财务费用 14 000
第二年(2010年)
1.甲公司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 14 00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0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12 000
2.乙公司会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2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 000
贷:投资收益14 000
3.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22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122 000
借:投资收益 14 000
贷:财务费用14 000
第三年(2011年)
1.甲公司会计处理
(1)借:财务费用 14 00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 0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2 000
(2)借: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6 000
贷:银行存款 136 000
2.乙公司会计处理
(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2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 000
贷:投资收益 14 000
(2)借:银行存款13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36 000
3.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 14 000
贷:财务费用 14 000
(二)债券溢折价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且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2009年1月1日,A公司(B公司的母公司)支付价款1 000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B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 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 250 000元,票面年利率为4.72%,实际利率为10%,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 000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偿还。A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编制A、B公司以及AB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第一年(2009年)
1.A公司会计处理
(1)2009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000
(2)20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59 000 (1 250 000×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000 (100 000-5 900)
贷:投资收益100 000(1 000 000×10%)
(3)2009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59 000
贷:应收利息 59 000
2.B公司会计处理
(1)2009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50 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 250 000
(2)2009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100 00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1 000
应付利息 59 000 (1 250 000×4.72%)
(3)2009年12月31日
借:应付利息 59 000
贷:银行存款 59 000
3.A、B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1 041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1 041 000
借:投资收益100 000
贷:财务费用100 000
第二年(2010年)
1.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 59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100
贷:投资收益 104 100
借:银行存款 59 000
贷:应收利息 59 000
2.B公司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104 10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5 100
应付利息59 000
借:应付利息59 000
贷:银行存款59 000
3.AB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 086 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1 086 100
借:投资收益 104 100
贷:财务费用104 100
第三年(2011年)
1.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59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9 610
贷:投资收益108 610
借:银行存款59 000
贷:应收利息59 000
2.B公司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108 61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9 610
应付利息59 000
借:应付利息 59 000
贷:银行存款59 000
3.AB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 135 71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1 135 710
借:投资收益108 610
贷:财务费用 108 610
第四年(2012年)
1.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 5 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 571
贷:投资收益113 571
借:银行存款 59 000
贷:应收利息59 000
2.B公司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113 571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54 571
应付利息59 000
借:应付利息59 000
贷:银行存款59 000
3.AB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 190 281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1 190 281
借:投资收益 113 571
贷:财务费用113 571
第五年(2013年)
1.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 59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179
贷:投资收益 118 719
借:银行存款 59 000
贷:应收利息 59 000
借:银行存款1 25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000
2.B公司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 118 719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59 179
应付利息59 000
借:应付利息 59 000
贷:银行存款59 000
借:应付债券――面值1 250 000
贷:银行存款1 250 000
3.AB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 118 719
贷:财务费用118 719
二、从证券市场间接购买债券的情况
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一批债券,该债券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5%,期限为4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全部由企业集团以外的M公司购买,2010年1月1日,乙公司从M公司购入甲公司发行的全部债券,其实际购买价为118万元,债券溢折价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编制甲、乙企业的会计分录,以及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第一年(2008年)
1.甲企业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
借:财务费用 5 (100×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5
2.乙企业
不编制会计分录。
3.甲乙企业集团
无内部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抵销分录。
第二年(2009)
1.甲企业
借:财务费用 5 (100×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5
2.乙企业
不编制会计分录。
3.甲乙企业集团
无内部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抵销分录。
第三年(2010年)
1.甲企业
借:财务费用 5 (100×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5
2.乙企业
(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
贷:银行存款118
(2)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 (100×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 (8÷2)
贷:投资收益 1
3.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1)借:应付债券115
投资收益4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119
(2)借:投资收益 1
贷:财务费用 1
第四年(2011年)
1.甲企业
(1)借:财务费用 5 (100×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5
(2)借:应付债券――面值 1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20
贷:银行存款120
2.乙企业
(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 (100×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 (8÷2)
贷:投资收益1
(2)借:银行存款 12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20
3.甲乙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 1
贷:财务费用 1
债券市场或将趋好
在谢军看来,中国债券市场的环境正在趋暖。美联储减息影响国内利率走势,从而有利于国内债市的走牛。2008年使利率下降到3%,低于国内的一年定期存款4.14%的收益率,这对国内利率将形成很大的压制,使债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日益趋好。
据谢军介绍,债券型基金可以投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等多种投资品种。近期国债投资收益率在4%~5%,金融债投资收益率在5%~6%,企业债投资收益率略高,有的达到7%左右,可转债具有一定的股性,投资波动率更大一些。该基金能够根据不同债券品种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灵活配置,获取到期收益率。另外,基金还可以通过交易获得资本利得。
新股申购助力收益
在债券基金的基础上,增强型债券基金增加了新股申购这一重要投资领域,2008年的新股申购将给该基金的投资收益带来何种影响?该基金在新股投资上又有哪些优势?谢军指出,2008年新股申购投资收益率预计将在10%~20%,这主要得益于2008年新股发行规模仍将维持高位,且新股上市首日大幅上涨的格局暂时也不会变化。这使债券基金能够通过参与新股申购获取超额收益。
基金在新股申购上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可以同时参加网下申购和网上申购,特别是在一些中小板IPO上,网下的中签率往往是网上的10倍左右,其他IPO网下中签率也明显高于网上。二是基金对新股发行和上市定价均有专业研究优势。例如,新股上市何时卖出的决策需要很多研究,当遇到建行、中铁那样上市定价低估,或者是中石油那样上市定价高估的情况,基金公司通过研究做出正确决策,可以提高新股申购收益率。
(一)股票投资收益相关知识 股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投资股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股利收益和股票买卖价差收益。股票投资收益通常以相对数形式表示,主要有单期离散收益率、连续复利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期望收益率等指标。
单期离散收益率是指在某一时期,期初购买股票,期末出售股票,期间没有再投资机会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收益率=■
连续复利收益率是指购买股票后,在连续不断地收回投资并反复进行再投资的假定条件下,按照连续复利的方式计算的股票投资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股票本期的期末价格与股利之和同上期期末价格之比的自然对数。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并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将股票出售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收益率=■
股票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时期的股票投资收益率有可能出现几种不同情况时所计算的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平均期望值,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收益率=■第i种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第i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n为出现可能情况的种数,当第i种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为各期内按时间顺序的等间隔期的收益率时,期望收益率等于各期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
(二)股票投资收益计算的Excel应用 具体如下:
[实例1]某投资者购买甲、乙两种股票,有关资料见表1中的已知条件,试计算甲股票的单期离散收益率、连续收益率以及乙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
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如表1所示的模型,按表2所示录入公式。
年数计算函数YEARFRAC的语法格式是YEARFRAC(start_date,end_date,basis),其功能是返回起止期间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自然对数函数LN的语法格式为LN(number),其中参数Number是用于计算其自然对数的正实数。
定义好公式后,甲股票的单期离散收益率、连续收益率以及乙股票的持有期年收益率计算结果自动显示出来。
【实例2】某投资者购买丙股票的有关资料如表3所示,试计算丙股票各月离散收益率、连续收益率及月收益率的期望值。
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如表3所示的模型,公式如表4所示,结果随即自动显示。
关于平均数函数AVERAGE的语法格式,请参见Excel联机帮助。
【实例3】某投资者于2009年4月20日购买2000股丁股票,买价16.65元。该股票在2010年4月25日派发现金股利0.5元/股,同时每10股转增1股。该投资者于2010年10月12日以每股19.02元的价格将这批股票全部卖出。股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每次成交费率为成交金额的0.15%,试核算该投资者持有丁股票的年收益率是多少?
建立如表5所示的分析模型,公式如表6所示,公式定义完毕,结果自动显示。
二、Excel在债券投资利息计算中的应用
在不同的情况下,债券投资的利息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定期付息债券的年利息直接根据债券的面值乘以票面年利率得出,若一年付息多次,则每期的利息等于年利息除以付息次数,持有期内的累积利息总额等于债券持有期内的付息次数乘以每期的利息。当债券的成交日处于两个付息日之间时,债券的交易价格中已经含有一部分利息,此时可以使用Excel的ACCRINT函数计算成交日债券的交易价格中已经含有的应计利息。到期付息债券的利息通常按单利方法计算,到期的利息总额等于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再乘以债券的期限。无论投资者何时购买债券,到期可获得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但不同时间购买债券的价格会有所不同,成交价格中所包含的应计利息也会不同。零息债券的价格往往低于其面值,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名义上的利息收入,但获得了面值与购买价格之差的隐含利息收入,各年的隐含利息等于各年债券价值的变化金额。
【实例4】某投资者于2011年3月10日购买甲债券,该债券的到期日为2012年6月30日,票面利率7.58%,债券面值为100000元,每半年付息一次,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365。若该投资者一直持有该债券到期满,可获得多少利息?
设计如表7所示的计算模型,录入已知数据,定义公式。
B10=COUPNUM(B4,B3,2,3),B11=B10*B6*B5/2。
公式定义完毕,结果自动显示。
【实例5】某投资者于2011年5月18日以10150元的价格购买乙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3月1日,起息日为2011年7月1日,票面利率为7.35%,面值10000元,半年付息一次,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365。2011年5月18日的成交价格中所包含的应计利息是多少?
计算结果见表8所示的工作表,计算公式为:B12=ACCRINT(B3,B4,B9,B5,B6,2,3)
【实例6】某种零息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12%,求该债券各年的隐含利息。
设计如表9所示的模型,其中的公式为:
B8=PV($C$5,$C$4-A8+1,,-$C$3)
C8=PV($C$5,$C$4-A8,,-$C$3)
D8=C8-B8
选定B8:D8单元格区域,向下复制到B12:D12单元格区域,即可立即得到各年份债券的年初值、年终值和隐含利息。
三、Excel在债券投资收益率计算中的应用
(一)债券到期收益率
债券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从购买债券一直到持有债券期满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一种承诺收益率,其假定前提是投资者在债券期限内获得的全部利息都按照等于到期收益率的利率进行再投资时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它相当于内部收益率。
利用Excel的RATE函数或YIELD函数可以快速计算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第一,定期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资料与计算结果如表10中的Excel工作表所示,公式为:
B11=YIELD(B3,B4,B5,B6/10,B7/10,1,3)。
第二,单利计息方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已知资料与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公式为:
B12=RATE((B4-B3)/365,,-B6,B7*(1+B5*B8))
第三,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将上例的票面利率7.36%更改为零,即可自动得到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二)债券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一种承诺收益率, 其实现的假定条件是投资者在债券存续期内所获得的现金流能够按照等于到期收益率的利率进行再投资。当投资所获得的各期利息现金流再投资利率不等于到期收益率时,按实际的再投资利率所计算得到的到期年收益率就是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
在Excel中,计算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的方法是,首先利用FV函数计算各期利息现金流按照再投资利率进行再投资获得的终值,然后再利用RATE函数计算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
已知资料与计算结果见表12。
公式定义如下:B10=FV(B8/B6,B5*B6,-B3*B4/B6)
B11=B6*RATE(B5*B6,-B7,B3+B10),B12=B6*RATE(B5*B6,
B3*B4/B6,-B7,B3)
结果表明,债券已实现的年复利收益率低于债券的承诺到期收益率, 原因是债券的利息再投资利率低于债券的承诺到期收益率。
(三)债券持有期收益率 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债券投资者在持有债券期限内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它等于年利息收益与年资本收益之和与期初债券投资额的比。
已知资料与计算结果如表13所示,公式如下:
B12=(B7-B5)/365
B13=COUPNUM(B5,B7,2,3)
B14=B3*B4*B13
B15=(B8-B6+B14)/B12/B6。
【关键词】长期债券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应纳税所得额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长期投资的相关规定
小企业的长期投资是指企业持有时间在1年以上,不准备随时变现的投资,一般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来核算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这类投资在取得时,应按成本进行计量,对应收项目单独确认,不计入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按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小企业才需确认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处置价款扣除其成本和相关税费后的净额计入投资收益;对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是不计提减值的,对资产不计提减值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特点,但当长期股权投资确实发生损失时,应于损失发生的当期将损失金额计入营业外支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确认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该条件不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在此不进行详述)。
2.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是用来核算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债券投资,如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国债、企业债等。该类投资在取得时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成本进行计量;收利息单独确认,不计入初始成本;在长期债券的持有期间发生的利息收入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分别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和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进行计息;对债券初始确认时发生的溢折价,在每次确认利息时也要对溢折价进行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结清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将处置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样,对长期债券投资也是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当其确实无法收回时,直接将这部分损失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及应注意的纳税调整事项
(一)长期股权投资日常核算的主要会计处理
例1:X公司于2011年2月20日从市场上购买Y公司股票10 000股准备长期持有,每股买价10.2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0.2元),另支付相关手续费2 000元。X公司购买的这批股票占到Y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3%。2011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Y公司于2012年3月20日宣告分派2011年的现金股利600 000元,X公司于4月30日收到该部分股利。2012年5月25日,X公司以每股15元的价格转让Y公司股票5 000股,另支付1 200元手续费。上述事项的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为元):
1.2011年2月20日,购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应以成本计量,借:长期股权投资102 000、应收股利2 000;贷:银行存款104 000。
2.2011年4月10日,收到股利时,应冲初始确认时的应收股利,借:银行存款2 000;贷:应收股利2 000。
3.2012年3月20日,Y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按成本法核算,计入投资收益。应收股利=600 000×3%=18 000(元)。借:应收股利18 000;贷:投资收益18 000。
4.2012年4月30日,收到2011年股利时,借:银行存款18 000;贷:应收股利18 000。
5.2012年5月25日,出售所持有长期股权投资5 000股时,按50%对应结转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73 800;贷:长期股权投资51 000、投资收益22 800。
2012年投资收益贷方发生额为30 800元(18 000+22 800),因此2012年会计上可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 800元。
(二)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需注意的纳税调整事项
1.取得时的注意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对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按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该规定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成本的规定基本相同,因此在初始确认时,一般不存在需调整事项,但需注意对初始成本确认时相关的应收项目应单独确认,不计入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注意事项。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股息或红利收入计入投资收益,这与企业所得税法中第六条的规定相符,应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收入总额,计入当期收入,而会计上也将这部分投资收益计入利润总额,在计算所得税时也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征税。但此处要注意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而取得的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依据该规定,企业间相互持有股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若持有时间超过12个月,则该部分投资收益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允许税前扣除的。
例1的第3步中涉及的投资收益系居民企业间股息收益,且持有时间超过12个月,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的免税规定,企业可将这部分的免税股息收益从应纳税所得额中调减18 000元。
3.处置时需注意的事项。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会涉及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许扣除”,企业取得财产转让收入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即转让时是按转让所得计征所得的,转让所得为转让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这个规定与会计上的规定相符。税法上所定义的转让所得即为会计上的“处置价款扣除其成本”。会计上将其计入投资收益,即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与税法规定相符,即例1中的第5步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此例题从税法的角度看,2012年其应纳税所得额为22 800元,与会计上的应纳税所得额30 800元相比,少了18 000元,这18 000元,就是税法上可以税前扣除的那部分免税收入。
4.其他需注意事项。例1中没有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损失,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确认的条件及方法、会计与税法的规定基本相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当损失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所发生的损失,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年度,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两者均规定该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可税前扣除,规定一致。但企业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满足损失确定条件的损失才可税前扣除,且该损失必须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
三、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及应注意的纳税调整事项
(一)长期债券投资日常核算的主要会计处理
例2:Z公司于2012年1月1日,自市场上购入N公司于当日发行的2年期债券一批作为长期投资,债券面值为100 000元,票面利率为5%,到期后一次性还本付息,公司共计支付103 000元。2013年1月1日,Z公司将该债券出售,取得收入110 000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为元):
1.2012年1月1日购入该债券时,用成本计价,面值与溢折价分别核算。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100 000、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3 000;贷:银行存款103 000。
2.2012年12月31日为资产负债表日,该债券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会计上规定,对此类债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计息。根据权责发生制,这部分利息应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小企业对该类债券计息时只用合同利率法,不涉及实际利率法。应计利息为5 000元,则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5 000;贷:投资收益5 000。
会计处理上,对有溢折价的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直线法摊销溢折价,摊销额计入投资收益。当期应摊销溢折价=3 000÷2=1 500(元)。借:投资收益1 500;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1 500。会计上,该项投资导致2012年发生应纳税所得额3 500元(5 000―1 500)。
3.2013年1月1日,处置该债券,结转债券的成本,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110 000;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100 000、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1 500、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5 000、投资收益3 500。2013年发生应纳税所得额为3 500元。
(二)应注意的纳税调整事项
1.长期债券投资取得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对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按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会计上入账时对长期债券投资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入账,分别面值和溢折价两个明细入账,其总体思路与税法一致,一般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
2.债券持有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日应注意的事项。会计上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计息,所计利息计入当期损益。税法中规定对于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例2在选取时特意选取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进行讲解,因该类债券在会计核算时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计息,将利息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而按税法规定,此类债券则应在到期收到利息时才可确认投资收益,两者存在需纳税调整项目。针对本题,2012年12月31日,会计上确认利息收益的5 000元税法上不理会,故企业应调减2012年应纳税所得额5 000元。同时,对于会计上的溢折价的摊销,税法上是不承认的,对于例2中2012年资产负债表日对溢折价摊销的1 500元,会计上已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的借方,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即税法上2012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因此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 500元。故2012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 500元(5 000-1 500)。
3.债券处置时需注意的事项。税法中处置财产的转让收入应以转让所得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转让所得即转让收入扣减相关的成本核算,即以处置净额进行处理。会计上对债券类投资的处置规定,按收回债券的本金或本息与债券的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而债券折账面余额包括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税法上与会计上对溢折价与应计利息的核算则有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处置债券时税法与会计存在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项目。例2第3步中2013年的会计收益为3 500元,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应为处置收入扣除相关成本核算后的7 000元(110 000-103 000)。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会计应调增3 500元(7 000-3 500)。从债券的整个存续期间来看,税法上的应纳税所得额为7 000元(110 000-103 000),会计上的应纳税所得额为7 000元(5 000-1 500+3 500),两者总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同,但具体到每个会计年度,其应纳所得额却不尽相同,需分别进行调整。
4.其他需注意事项。(1)长期债券投资损失。会计上规定长期债券损失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与税法规定基本一致,但应注意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小企业长期债券投资损失需区分清单申报还是专项申报,需采用不同的方式申报所得税税前扣除。且损失必须满足税法规定的条件才允许税前扣除。(2)注意免税收入的适用范围。《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小企业持有的国债利息收入及取得的2009年、2010年、2011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小企业持有的2011―2013年发行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上述债券的投资收益,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注意调减。
四、总结
本文通过例题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的日常会计核算及核算时涉及的所得税调整项目进行了简单阐述,企业的业务千变万化,受篇幅及水平所限,本文仅对小企业长期投资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为讲师、会计师)
参考文献
一、不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投资前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20090110200200
长期债权投资118118118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8880
未分配利润8-8088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85105190190
长期债权投资122122122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131385
投资收益7712-5
未分配利润7-13-6128-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第二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1291291290
应付债券126126126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77810
未分配利润7-8-1890
年初未分配利润7-13-64-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四、对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点改进意见
关键词:债券投资 核算方法 应用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的债券投资业务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购买债券的意图不同,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类。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多样性及“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债券投资业务的账务处理变得较为复杂,虽有些规则可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看到,但没有进行系统归纳。为此,本文作以梳理,并用实例予以明确具体账务处理方法,以此与同仁切磋。
一、购买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案例一: 2011年5月1日,甲公司从证券交易所支付价款1 020 000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债券10 000张,另支付交易费用2 040元。该债券剩余期限2年,每张面值100元,每年4月1日付息一次,票面利率6%。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收盘价为105元。2012年4月20日甲公司转让该债券,转让价格为每张103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060元。
该案例中的甲公司购买债券的意图是为了短期(一年)内出售,以赚取买卖差价,因而应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债券,企业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取得的债券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出售债券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同时调整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溢。因此,甲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是:
(1)2011年5月1日,购买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20000
投资收益2040
贷:银行存款1022040
(2)2011年12月31日,应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50 000元,应确定的公允价值增加额=1050000-1020000=30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
(3)2012年4月1日,应确认的利息收入=1000000×6%=60000(元)。
借:银行存款60000
贷:投资收益60000
(4)2012年4月20日,按出售债券取得的价款确认转让损失=1050000-(103×10000-2060)=22060(元)。
借:银行存款1027940
投资收益 220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20000
——公允价值变动30000
同时将持有期间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
二、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案例二: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60 000元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债券10 000张。该债券期限三年,每张面值100元,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支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票面利率10%。甲公司准备并有能力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
该案例中的甲公司购买乙公司债券的目的是将其持有至到期,以获取利息和本金,并且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将其持有至到期。再加上债券本身具有固定的面值和期限,到期日和回收金额是可以确定的,因而应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来核算。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债券,当企业取得时应按债券面值记入“成本”明细账,按实际支付的金额与面值之间的差额即溢价或折价金额记入“利息调整”明细账;购买债券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债券持有期间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企业应根据债券的付息方式确认利息收入:如债券是分期付息的,应将票面利息确认为短期债权,计入“应收利息”总账账户;按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确认为投资收益;其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作为溢价或折价金额的摊销。如债券是到期一次付息的,应将票面利息确认为长期债权,计入“应计利息”明细账户进行核算。因此,甲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是:
(1)2011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
——利息调整 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60 000
(2)2011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并确认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即票面利息)=1 000 000×10%=100 000(元);投资收益(实际利息)=1 060 000×7.6889%=81 502(元)。
借:应收利息100 000
贷:投资收益 81 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8 498
甲公司收到的利息100000元中有81502元为购入债券所获取的投资收益,另外18498元为当初购买时多支付的溢价摊销额。2010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为1041502元,据此可计算下一年的投资收益。
(3)2012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41502×7.6889%=80080(元)。借:应收利息100 000
贷:投资收益 80 08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9 920
(4)2013年12月31日,因最后一年需考虑计算结果的尾差,此时应采用倒挤法计算出本年利息调整数(即溢价摊销额)=60 000-18498-19920=21582元。则此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000-21582=78418元。
借:应收利息 1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1 582
投资收益 78 418
2013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溢价摊销额和收取的债券本息入账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余额为0。
三、购买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案例三: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 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价值1 250 000元,利率4.72%,利息于每年末支付,本金到期一次性偿还。甲公司没有意图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假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2011、2012年末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00 000元和1 230 000元。2013年1月20日, 甲公司出售了全部债券,取得价款1 260 000元。
该案例中的甲公司取得A公司债券时并不能确定是在短期内出售,还是长期持有,因此不能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也不能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因而应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核算。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债券,企业取得时与交易融资产一样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的是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债券持有期间利息的核算,同持有至到期投资方法一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计量。所不同的是,每到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因此,甲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是:
(1)2011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25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250 000
(2)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000 000×10%=100 000(元),应收利息(票面利息)=1250000×4.72%=59000(元)。
借:应收利息 59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41 000
贷:投资收益100 000
确认投资收益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 000+41 000=1041000(元),公允价值为1200000元,因此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00000-1041000=159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9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9 000
(3)2012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041 000×10%=104100(元),注意这里不考虑2011年末债券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
借:应收利息 59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45 100
贷:投资收益 104 100
确认投资收益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200 000+451 00=1245100(元),摊余成本=1041000+451 00=1086100(元),公允价值为1230000元,因此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45100-1230000=15100(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1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100
(4)2013年1月20日,出售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1 26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163 9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 25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43 900
投资收益 30 000
同时,转出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金额: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3 900
贷:投资收益 143 900
本文将企业债券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类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作了比较分析,目的是将债券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归纳,明确三者在账务处理上的异同点,以便正确组织企业债券投资的核算。
参考文献:
①母公司各期期末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份额,调整投资的帐面价值,并确认为投资损益;
②母公司收到或有权收到子公司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相应减少投资的帐面价值;
③投资发生时,投资成本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中母公司应享有份额的差额(我国投资准则中称为股权投资差额),母公司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进行摊销;
④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相互间所发生的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应予确认。一般而言,只按上述①②进行会计处理称为简单权益法,而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加以处理则称为复杂权益法,亦称完全权益法。我国投资准则对权益法的要求是进行上述第①②③项核算,对第四项不予考虑。要明确权益法究竟应包括哪些核算内容,必须对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有明确的界定。
一、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再认识
一个独立个体一般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为强调实质,会计主体也可超出法律主体的范围。当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方针、财务决策、利润分配政策等施加重大,形成母公司与子公司(附属公司)的经济关系时,母公司经济活动实际上已超过自身的法律主体范围,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则属于母公司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权益法下,会计主体反映的就是这一经济主体的概念,而非法律主体,母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将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所产生的收益机为同一会计主体的内容。
二、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母公司以货币或其他资产对外投资,取得子公司一定份额的股权,投资成本与所获得的子公司相应股份的净资产帐面价值存在一定差额。该差额的摊销与否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产生影响。权益法下,母公司强调的会计主体包括子公司中应享有的份额,长期投资以获得时的公允价值入账,该项经济资源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必须与投资成本相匹配。而子公司各期所确认的收益是按原有成本的摊销出来的收益,母公司如果以该收益为基础按持股比例计算出投资收益,显然与其投资成本不配比,歪曲了投资收益的真实价值。因此,为正确计量母公司各期的投资收益,必须将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销。投资准则规定,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可见,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借项在未来期间形成利润的抵减因素,摊销期限规定最高值,投资收益的抵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股权投资差额贷项在未来期间形成收益,摊销期限规定最低值,投资收益的增加在校长时间内完成,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表现。
三、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
在权益法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部分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经济实体,子公司的其他股东权益部分则为母公司的一个外部经济实体,母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按投资比例视为与两个经济实体进行交易,第一个实体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单位,各期所有未实现的损益均应全部抵销;第二个实体为独立的外部经济单位,也就不存在任何抵销事项。对债券赎回引起的推定损益确认,道理同样如此。
长期投资的内部交易的抵销,与合并报表编制的抵销有相似之处,但它只涉及有关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的确认,而与相互间债权债务的抵销无关。
l.母子公司之间存货购销业务来实现损益的抵销。在母子公司相互销售存货的情况下,存货来最终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业务中所确认的收益实际上含有一部分未实现损益,期未核算时必须对投资收益与长期投资帐户加以抵销。举例如下:
例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一会计期间,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存货,销售收入为1200元。销售成本为1000元。该批存货子公司当期对外销售一半,获得销售收入750元,期末存货帐户中该批在货的成本为600)元。这笔业务中,母公司因存货铝售确认的销售利润为200元(1200-1000),子公司当期确认收益150元(750-600),母公司享有的投资收益为75元(150×50%),简单权益法下母公司由于该笔业务实现净利润275元(200+75)。实际上,母公司当期确认的销售利润200元中,由于该批存货在子公司中并未完全对外销售,不能满足销售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必须对该部分未实现的损益加以抵销。该笔业务全部未实现的收益为100元,母公司投资比例为50%,因此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应为50元,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50元;贷:长期投资50元。下一会计期间,如果该笔存货已对外销售,则母公司应补计上期未确认的销售收益,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刘元;贷:投资收益50元。
2.内部计提坏帐费用的抵销。期末一般按一定的百分比对应收帐款余额计提坏帐准备,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应收应付款业务,该部分计提的坏帐难备,在权益法下并非母公司真正的费用支出,各期期末应对该计提的坏帐费用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举例如下:
例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期间母子公司发生的应收应付帐款中,期末母公司的内部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元,按5%的比例提取坏帐准备50元,则期末应抵销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5×50%),分录为:借:长期投资万元;贷:投资收益25元。
3.长期资产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长期资产的内部交易分为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内部交易,在购买方未将长期资产摊销完毕或作为存货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方确认的损益中所包含的未实现损益部分应按投资比例进行批销。举例如下:
例3:母公司某年年初向子公司出售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0元,收入为1200元,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寿命为10年,母公司占干公司的投资比例为25%。该笔业务中,固定资产转让时母公司确认收益200元,在复杂权益法的会计主体观下,该项收益的25%份额(50元)实际上为母公司自身的内部交易所产生,必须随子公司各期计提的折旧费比例而分期确定,如果子公司采取直线折旧法,则母公司各期确认的收益为5元。销售当期,母公司确认的200元收益中,75%份额已经实现,而25%份额为未实现的部分。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50元;贷:长期投资50元。同时第一期期未确认已实现的收益部分,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5元;贷:投资收益5元。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以后各期分别确认5元的投资收益。
4.债券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或子公司)从市场上购买子公司(或母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时产生的推定债券赎回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确认。举例如下:
例4:母公司向外发行债券,债券票面价值为100元,某期期初,该债券每一单位的折价余额为5元,子公司以110元的价格从市场上购买一个单位的母公司债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剩余发行时间为5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对母公司股东来说,该笔债券赎回业务实际是发生了7.5元[l10-100+ 5) x 50%〕的赎回损失。由于母公司当期确认财务费用为11元(10元应付利息加1元折价摊销),于公司当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为百元(10元应收利息减2元债券投资摊销),两者相抵后余额的50%为1.5元,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期末应补记确认的投资损失为6元(7.5-1.5),也即期末母公司应付债券的帐面价值96元与子公司债券投资帐面价值108元差额的50%,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6元;贷:长期投资6元。在债券赎回的后续期间,母公司各期确认利息费用11元,子公司各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8元,两者差额的50%是由于母子公司的计价不同而产生的,实际上在债券赎回期间母公司已经确认为赎回损益,因此在后续期间该差额必须加以抵销。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1.5元;贷:投资收益1.5元。
以上论述清楚地表明,在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组织形式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复杂权益法处理更符合母公司实际经济情况,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完全意义上的母公司为核算范围,完整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及净资产规模更接近于母公司的真实经济情况。
①母公司各期期末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份额,调整投资的帐面价值,并确认为投资损益;
②母公司收到或有权收到子公司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相应减少投资的帐面价值;
③投资发生时,投资成本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中母公司应享有份额的差额(我国投资准则中称为股权投资差额),母公司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进行摊销;
④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相互间所发生的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应予确认。一般而言,只按上述①②进行会计处理称为简单权益法,而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加以处理则称为复杂权益法,亦称完全权益法。我国投资准则对权益法的要求是进行上述第①②③项核算,对第四项不予考虑。要明确权益法究竟应包括哪些核算内容,必须对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有明确的界定。
一、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再认识
一个独立法律个体一般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为强调经济实质,会计主体也可超出法律主体的范围。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方针、财务决策、利润分配政策等施加重大影响,形成母公司与子公司(附属公司)的经济关系时,母公司经济活动实际上已超过自身的法律主体范围,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则属于母公司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权益法下,会计主体反映的就是这一经济主体的概念,而非法律主体,母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将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所产生的收益机为同一会计主体的内容。
二、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母公司以货币或其他资产对外投资,取得子公司一定份额的股权,投资成本与所获得的子公司相应股份的净资产帐面价值存在一定差额。该差额的摊销与否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产生影响。权益法下,母公司强调的会计主体包括子公司中应享有的份额,长期投资以获得时的公允价值入账,该项经济资源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必须与投资成本相匹配。而子公司各期所确认的收益是按原有历史成本的摊销计算出来的收益,母公司如果以该收益为基础按持股比例计算出投资收益,显然与其投资成本不配比,歪曲了投资收益的真实价值。因此,为正确计量母公司各期的投资收益,必须将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销。投资准则规定,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可见,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借项在未来期间形成利润的抵减因素,摊销期限规定最高值,投资收益的抵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股权投资差额贷项在未来期间形成收益,摊销期限规定最低值,投资收益的增加在校长时间内完成,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的表现。
三、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
在权益法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部分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经济实体,子公司的其他股东权益部分则为母公司的一个外部经济实体,母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按投资比例视为与两个经济实体进行交易,第一个实体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单位,各期所有未实现的损益均应全部抵销;第二个实体为独立的外部经济单位,也就不存在任何抵销事项。对债券赎回引起的推定损益确认问题,道理同样如此。
长期投资的内部交易的抵销,与合并报表编制的抵销有相似之处,但它只涉及有关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的确认,而与相互间债权债务的抵销无关。
l.母子公司之间存货购销业务来实现损益的抵销。在母子公司相互销售存货的情况下,存货来最终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业务中所确认的收益实际上含有一部分未实现损益,期未核算时必须对投资收益与长期投资帐户加以抵销。举例如下:
例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一会计期间,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存货,销售收入为1200元。销售成本为1000元。该批存货子公司当期对外销售一半,获得销售收入750元,期末存货帐户中该批在货的成本为600)元。这笔业务中,母公司因存货铝售确认的销售利润为200元(1200-1000),子公司当期确认收益150元(750-600),母公司享有的投资收益为75元(150×50%),简单权益法下母公司由于该笔业务实现净利润275元(200+75)。实际上,母公司当期确认的销售利润200元中,由于该批存货在子公司中并未完全对外销售,不能满足销售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必须对该部分未实现的损益加以抵销。该笔业务全部未实现的收益为100元,母公司投资比例为50%,因此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应为50元,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50元;贷:长期投资50元。下一会计期间,如果该笔存货已对外销售,则母公司应补计上期未确认的销售收益,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刘元;贷:投资收益50元。
2.内部计提坏帐费用的抵销。企业期末一般按一定的百分比对应收帐款余额计提坏帐准备,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应收应付款业务,该部分计提的坏帐难备,在权益法下并非母公司真正的费用支出,各期期末应对该计提的坏帐费用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举例如下:
例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期间母子公司发生的应收应付帐款中,期末母公司的内部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元,按5%的比例提取坏帐准备50元,则期末应抵销的投资收益为万元(5×50%),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万元;贷:投资收益25元。
3.长期资产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长期资产的内部交易分为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内部交易,在购买方未将长期资产摊销完毕或作为存货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方确认的损益中所包含的未实现损益部分应按投资比例进行批销。举例如下:
例3:母公司某年年初向子公司出售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0元,收入为1200元,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寿命为10年,母公司占干公司的投资比例为25%。该笔业务中,固定资产转让时母公司确认收益200元,在复杂权益法的会计主体观下,该项收益的25%份额(50元)实际上为母公司自身的内部交易所产生,必须随子公司各期计提的折旧费比例而分期确定,如果子公司采取直线折旧法,则母公司各期确认的收益为5元。销售当期,母公司确认的200元收益中,75%份额已经实现,而25%份额为未实现的部分。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50元;贷:长期投资50元。同时第一期期未确认已实现的收益部分,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5元;贷:投资收益5元。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以后各期分别确认5元的投资收益。
4.债券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或子公司)从市场上购买子公司(或母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时产生的推定债券赎回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确认。举例如下:
例4:母公司向外发行债券,债券票面价值为100元,某期期初,该债券每一单位的折价余额为5元,子公司以110元的价格从市场上购买一个单位的母公司债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剩余发行时间为5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对母公司股东来说,该笔债券赎回业务实际是发生了7.5元[l10-100+5)x50%〕的赎回损失。由于母公司当期确认财务费用为11元(10元应付利息加1元折价摊销),于公司当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为百元(10元应收利息减2元债券投资摊销),两者相抵后余额的50%为1.5元,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期末应补记确认的投资损失为6元(7.5-1.5),也即期末母公司应付债券的帐面价值96元与子公司债券投资帐面价值108元差额的50%,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6元;贷:长期投资6元。在债券赎回的后续期间,母公司各期确认利息费用11元,子公司各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8元,两者差额的50%是由于母子公司的计价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实际上在债券赎回期间母公司已经确认为赎回损益,因此在后续期间该差额必须加以抵销。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1.5元;贷:投资收益1.5元。
以上论述清楚地表明,在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组织形式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复杂权益法处理更符合母公司实际经济情况,它具有以下优点:第
一、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完全意义上的母公司为核算范围,完整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及净资产规模更接近于母公司的真实经济情况。
第
[关键词]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基础资本
一、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大都采用多种保险投资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为五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组合。
在投资多样化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投资方式设定了严格的投资比例,美国在这方面的限制更加严格(详见表1)。
以美国纽约州为例,纽约州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股票及债券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房地产投资不得超过10%,海外投资也不得超过10%。由于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来源不同,它们对于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不同,投资结构也不相同。寿险资金由于其长期的特点,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股票类资产比重较大;非寿险资金投资则主要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例如,1995年英国寿险资金46%投资于本国股票,13%投资于外国股票,2%投资于国外债券;非寿险资金投资本国股票为26%,投资外国股票7%,投资国外债券10%,投资本国公共部门债券21%。
图1描述了1992年-2003年美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情况。债券投资是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一大投资方式,虽然每年投资比例起起伏伏,但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3年高达66.34%;股票投资为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二大投资方式,投资比例一直高于10%,2000年高达30%;抵押贷款也是重要的投资方式,1992年投资比例达15.6%,但近年来其投资占比一直下滑,2003年降为0.28%;短期投资近年来重要性日益突出,2003年美国财产保险业的现金及短期投资占比达9.3%;美国财产保险业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一直不高,1992年的高峰期不过2.5%,后来占比不断下降,2003年仅为0.81%。
总的来看,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非常谨慎,2/3的投资资产是债券,其中大部分是市政债券、高评级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库券。图2是1999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债券投资的构成情况。在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所投资的债券中,短期(5年及以下)、中期(5至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三分天下,其中短期债券占比最多,并且呈现不断增加趋势,2004年估计占比达45.5%左右。
就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其投资策略更加稳健。表2是1996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占比情况。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6年—2004年,2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投资占比从未超过15%,2004年仅为8.93%。另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4年以来,在上述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中,有10家公司基本上未从事过房地产投资。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
(一)1995年—2004年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其波动情况
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总投资额不断增加,平均增长率达9.62%,2001年达到最高值19.66%(详见图3)。总投资的不断增加,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入的持续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看来,由于种种因素,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比较明显。图4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情况。在此,投资收益率二利息和投资收人/投资资产。10年间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率波动起伏,最高时曾达到7.51%(1998年),最低时仅为5.53%(2004年)。这说明,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还比较大。
表3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及其波动情况。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低于财产保险业整体水平,各家收益率均值及其波动差别也很大。从投资收益率情况看,1995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平均值达6.72%,而同期20家公司中仅有4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均值高于这一行业水平,而其它16家公司都低于这一水平;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收益率偏低的状况,是与其投资谨慎策略息息相关的。从20家公司的具体情况看,投资收益率均值差别很大,10年均值最高的第一美国(faf)达14.76%,而最低的保罗·旅行者(sta)仅为5.39%。从投资收益波动情况看,20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波动也普遍较大,且情况各异。1995年-2004年,2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均值为1.62,大大高于财产保险业的整体水平(0.66),其中有14家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高于1,有5家公司标准差超过2,第一美国(faf)高达5.63。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成因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投资收益变动的风险。利率的上下波动直接影响证券价格,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特别是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美国市场利率一直变动不定,使利率风险成为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风险之一。图5是1980年—2004年美国市场的利率变化情况。从1980年-2004年,美国的短期利率(3月期票据)、中期利率(1年期票据)和长期利率(10年期票据)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起伏不定,给上市公司的资金运用带来很大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是债券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不同债券因为其信用等级不同使其信用风险各异。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其它依次为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而投资回报率正好相反。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普遍投资谨慎,一般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的证券,故信用风险较低。例如,在丘博集团的资产组合中,70%以上的应税债券是由美国财政部或美国其它政府机构发行的、或者是由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评级的aa级以上债券;90%以上的免税债券为aa级以上债券,大约70%的债券为aaa级;只有不足2%的债券低于投资级别,因此丘博集团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很小。
3.汇率风险
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化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当投资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以丘博集团为例,2004年底,其财产保险子公司共拥有非美元投资资产约45亿美元,这些资产的品质和到期日与国内资产相似,主要以英镑、加元和欧元计价。当英镑汇率、加元汇率或者欧元汇率下降时,丘博公司将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
4.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
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指保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和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导致保险公司收益损失。保险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现金流运作业务,保险公司是资产和负债的集合体,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就是某个时点资产的净现金流小于或大于负债的净现金流,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损失。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暂时的不匹配,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赔付、投资的减少和财务的稳定性;而长期的不匹配则会导致保险给付危机,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破产。
与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相联系的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产损失。如果出现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情况,财产保险公司为了套取现金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资产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
5.股票投资风险
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高,加之股票市场变化原因复杂且动荡不定。图6是1990年—2004年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走势情况。总体上看,美国股票收益率变化幅度很大,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很高。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最高曾达到40%(1996年),而最低时为—20%以下(2002年)。因此,股票投资占比较高的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往往投资风险较大,投资收益率波动偏大。
三、投资风险对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一)投资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基础资本的影响很大
风险基础资本(risk-based capital),是指保险公司要求等于或超过与其可能出现偿付无力风险的具体风险特性相适应的最低资本要求的一种制度。在风险基础资本制度下,将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量化为所需的净值。这种方法从保险公司的风险构成出发,根据保险公司的规模和风险状况,有弹性地衡量该公司用于支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最低资本,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如果保险公司的盈余低于其要求的风险基础资本(或风险基础资本的百分比)就会受到监管行动的约束,如加强监控、限制新业务的增长、要求保险公司增加资本以免被接管等。
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风险资本与净保费的比率在1994年—1998年猛增,其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见表4)。1994年—1998年,在美国的保险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投资资产总额的比率由17%上升到23%;股票的投资风险占净保费的百分比由40%上升到62%,大约2/3的风险资本的增加是由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引起的。
[关键词]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基础资本
一、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大都采用多种保险投资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为五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组合。
在投资多样化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投资方式设定了严格的投资比例,美国在这方面的限制更加严格(详见表1)。
以美国纽约州为例,纽约州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股票及债券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房地产投资不得超过10%,海外投资也不得超过10%。由于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来源不同,它们对于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不同,投资结构也不相同。寿险资金由于其长期的特点,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股票类资产比重较大;非寿险资金投资则主要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例如,1995年英国寿险资金46%投资于本国股票,13%投资于外国股票,2%投资于国外债券;非寿险资金投资本国股票为26%,投资外国股票7%,投资国外债券10%,投资本国公共部门债券21%。
图1描述了1992年-2003年美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情况。债券投资是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一大投资方式,虽然每年投资比例起起伏伏,但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3年高达66.34%;股票投资为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二大投资方式,投资比例一直高于10%,2000年高达30%;抵押贷款也是重要的投资方式,1992年投资比例达15.6%,但近年来其投资占比一直下滑,2003年降为0.28%;短期投资近年来重要性日益突出,2003年美国财产保险业的现金及短期投资占比达9.3%;美国财产保险业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一直不高,1992年的高峰期不过2.5%,后来占比不断下降,2003年仅为0.81%。
总的来看,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非常谨慎,2/3的投资资产是债券,其中大部分是市政债券、高评级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库券。图2是1999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债券投资的构成情况。在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所投资的债券中,短期(5年及以下)、中期(5至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三分天下,其中短期债券占比最多,并且呈现不断增加趋势,2004年估计占比达45.5%左右。
就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其投资策略更加稳健。表2是1996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占比情况。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6年—2004年,2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投资占比从未超过15%,2004年仅为8.93%。另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4年以来,在上述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中,有10家公司基本上未从事过房地产投资。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
(一)1995年—2004年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其波动情况
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总投资额不断增加,平均增长率达9.62%,2001年达到最高值19.66%(详见图3)。总投资的不断增加,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入的持续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看来,由于种种因素,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比较明显。图4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情况。在此,投资收益率二利息和投资收人/投资资产。10年间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率波动起伏,最高时曾达到7.51%(1998年),最低时仅为5.53%(2004年)。这说明,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还比较大。
表3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及其波动情况。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低于财产保险业整体水平,各家收益率均值及其波动差别也很大。从投资收益率情况看,1995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平均值达6.72%,而同期20家公司中仅有4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均值高于这一行业水平,而其它16家公司都低于这一水平;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收益率偏低的状况,是与其投资谨慎策略息息相关的。从20家公司的具体情况看,投资收益率均值差别很大,10年均值最高的第一美国(FAF)达14.76%,而最低的保罗·旅行者(STA)仅为5.39%。从投资收益波动情况看,20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波动也普遍较大,且情况各异。1995年-2004年,2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均值为1.62,大大高于财产保险业的整体水平(0.66),其中有14家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高于1,有5家公司标准差超过2,第一美国(FAF)高达5.63。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成因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投资收益变动的风险。利率的上下波动直接影响证券价格,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特别是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美国市场利率一直变动不定,使利率风险成为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风险之一。图5是1980年—2004年美国市场的利率变化情况。从1980年-2004年,美国的短期利率(3月期票据)、中期利率(1年期票据)和长期利率(10年期票据)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起伏不定,给上市公司的资金运用带来很大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是债券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不同债券因为其信用等级不同使其信用风险各异。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其它依次为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而投资回报率正好相反。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普遍投资谨慎,一般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的证券,故信用风险较低。例如,在丘博集团的资产组合中,70%以上的应税债券是由美国财政部或美国其它政府机构发行的、或者是由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评级的AA级以上债券;90%以上的免税债券为AA级以上债券,大约70%的债券为AAA级;只有不足2%的债券低于投资级别,因此丘博集团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很小。
3.汇率风险
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化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当投资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以丘博集团为例,2004年底,其财产保险子公司共拥有非美元投资资产约45亿美元,这些资产的品质和到期日与国内资产相似,主要以英镑、加元和欧元计价。当英镑汇率、加元汇率或者欧元汇率下降时,丘博公司将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
4.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
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指保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和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导致保险公司收益损失。保险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现金流运作业务,保险公司是资产和负债的集合体,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就是某个时点资产的净现金流小于或大于负债的净现金流,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损失。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暂时的不匹配,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赔付、投资的减少和财务的稳定性;而长期的不匹配则会导致保险给付危机,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破产。
与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相联系的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产损失。如果出现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情况,财产保险公司为了套取现金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资产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
5.股票投资风险
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高,加之股票市场变化原因复杂且动荡不定。图6是1990年—2004年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走势情况。总体上看,美国股票收益率变化幅度很大,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很高。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最高曾达到40%(1996年),而最低时为—20%以下(2002年)。因此,股票投资占比较高的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往往投资风险较大,投资收益率波动偏大。
三、投资风险对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一)投资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基础资本的影响很大
风险基础资本(Risk-BasedCapital),是指保险公司要求等于或超过与其可能出现偿付无力风险的具体风险特性相适应的最低资本要求的一种制度。在风险基础资本制度下,将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量化为所需的净值。这种方法从保险公司的风险构成出发,根据保险公司的规模和风险状况,有弹性地衡量该公司用于支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最低资本,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如果保险公司的盈余低于其要求的风险基础资本(或风险基础资本的百分比)就会受到监管行动的约束,如加强监控、限制新业务的增长、要求保险公司增加资本以免被接管等。
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风险资本与净保费的比率在1994年—1998年猛增,其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见表4)。1994年—1998年,在美国的保险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投资资产总额的比率由17%上升到23%;股票的投资风险占净保费的百分比由40%上升到62%,大约2/3的风险资本的增加是由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引起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2.8%左右。同样,兰州保险行业也不例外,保险投资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呈递增趋势,2013年保费收入达65.58924亿元,较2012年增长10.44%;总资产为315.6667亿元,同比增长11.93%;投资额高达292.7650亿元,增长11.39%。全国保险资金主要投向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证券投资资金等。2013年,全国保险投资资金银行存款达28156.42亿元,占比37.12%;兰州也达到了103.318亿元的规模,占比35.29%;而证券投资基金相对投资额较小,全国只有4021.91亿元,占比6.17%;兰州证券投资资金额为17.009亿元,占比5.34%。从数据统计分析可看出,兰州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变化基本和全国保持一致,即:银行存款投资额逐渐增加,国债投资额基本保持相对稳定,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投资额也呈现递增的趋势,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额每年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比较小。
二、保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保险投资集中风险大
2013年,兰州市甚至全国保险资金都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全国总规模达65565.12亿元,占比85.61%,风险严重集中。由于我国对保险业投资比例控制过严,保险业资金大量闲置,留有高达14.39%的资金应付偿付性需求,无疑大大降低了收益,兰州市也不例外。
2.保险投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兰州市保险投资仍大量集中于国债等一些低收益水平的有价证券。保险公司的大量闲置资金多来自于寿险资金,而投资收益远满足不了对寿险的到期收益支付。资金投资运用率很低,结构单一。另外,从全国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投资所占比重不到 50%。
3.保险投资收益率偏低
保险投资收益率水平不高,兰州市保险投资收益率较全国比较更偏低。在2009年,全国保险投资收益率达到6.41%,均高于近4年的收益率,呈现先下降后有所回升的态势,2013年增长到5.09%。而兰州市投资收益率也不容乐观,2009年投资收益率为5.62%,达到最高点之后保险投资收益率均呈下降的趋势或小范围上下波动。
4.保险投资环境不理想
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时间短,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构成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运作,在不同程度还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保险投资的收益。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市场结构很不合理:中长期债券较少,公司债券的规模与交易活跃程度无法满足保险投资的需求。
5.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不科学
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稳健、科学、高效是保证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兰州市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预测、决策及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对投资结构、投资品种、投资方向、投资期限、投资效益等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算和评估,容易形成不良资产。
三、解决保险投资问题的对策1.合理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微观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与保险公司本身的投资技术、管理水平等息息相关,可以采用分散化的投资策略来规避。当保险公司选择了一种投资方式以后,仍需采取投资组合策略,采取多品种投资的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
2.多样化投资,提高收益率
目前,兰州市保险投资大部分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利率下调引起的利差损失巨大。因此,可以增加投资基础设施债权和债券领域,在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既能增加投资渠道,还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稳定的收益;也可以尝试性向房地产行业、住房抵押贷款、不动产进行投资,增加附加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完善市场,创良好投资环境
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制约并决定着保险投资发展的水平,而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保险投资的必要条件:第一,能为保险投资提供各种投资工具,使保险公司能够根据保险资金的期限、结构、风险和收益要求等特点选择投资工具,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第二,使保险公司能够有充分的投资选择,在运用合理的投资组合下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第三,创新的资本产品也为保险投资以及保险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平台。
4.管理专业化,培养人才
第一,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提高保险投资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第二,加强保险投资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专业化投资队伍,提高投资管理水平。第三,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保险公司的交易行为符合监管机构的各项要求。第四,利用买断式回购调整收益结构,探索建立新的交易和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