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第1篇

1中美数学教学案例比较

中国美国课题《玩转等腰三角形》《Classifying Triangles》三角形分类教学过程

1.任务一:折一折,讲一讲

请你拿出一张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纸片,折一次,剪一刀,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折好后,请先暂缓裁剪)

视频展示折叠过程

2.任务二:折一折,画一画

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折一次,画一线得出一个新等腰三角形.

3.任务三:算一算,折一折(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是否存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次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画一画).请你过等腰三角形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谈谈你的收获:

(1)自由、随意地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剪纸,计算过程中体验的数学思想是?

课前准备:教师击掌相庆给学生写有序号的圆形纸,并对序号进行随机分组;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支mark笔,一块小白板.

1.观看视频,请学生找出视频中的三角形,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2.为什么不是等边三角形?

3.小组合作讨论等腰三角形定义.

4.画三角形:等边、等腰、不等边三角形各一个.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小组合作:

寻找五角星中的等腰三角形

(2)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

2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的区别

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美两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形,我们也发现两国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差异.

中国美国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多媒体、白板(特殊材质的塑料袋里放一张白色硬纸)教学内容窄而深:任务驱动,分层递进,最终实现“是否存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之教学目标.宽而浅:内容涉及三角形的分类;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但均点到为止,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教学模式大班授课,注重四基训练,进行启发式教学.小班教学,面向个体进行教学,强调人的发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角色语言精练,动作沉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语言幽默,肢体动作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倾听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各种想法和做法,用建议或暗示等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角色通过折、画、剪、做,主动投身教学过程,参与教学各环节,在做中学,学中做.大胆表达、质疑、思维,在参与教学中确立创新精神.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但学生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性,没有实现“1+1>2”的目的.交互生成、小组合作,但由于问题浅显(相对于中国学生),小组合作失去其意义.

3中美数学教师的对话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目标达成,使每位听者的思想产生东西方教学差异的相互碰撞.下面是观摩活动中的中美数学教师互动情景.

教师1: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几何中的定理的证明为什么没有体现?

Andrew Bylow:教科书中的几何定理前人已经证明,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力让学生来重新证明一遍,当学生都成长成我们这样的成人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几人在使用几何定理的证明呢?

教师2:听说美国中学教育明显“小班化”的特点

Andrew Bylow:在美国往往采用小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大多在十几到二十几人.

教师3:听说美国的课堂教学自由化.

Andrew Bylow:美国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数学课的授课地点可以不仅仅是教室,老师可以随意选择该节课的教学地点和内容在实验室,在操场,在公园,在野外,在任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都可以.

教师4:听说美国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Andrew Bylow: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在老师眼里,每一个都是好学生,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5:听说美国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Andrew Bylow:美国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天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教师6:美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

Andrew Bylow:美国一些学校使用的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日记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7:你如何评价我们的小组合作?

Andrew Bylow:刚才听了刘老师的课,你们也在采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的合作也比较顺畅,但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过高,导致数学课堂的压抑沉闷.

教师8:通过课堂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学生的感受?

Andrew Bylow:中国的学生很棒,思维很活跃,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堂上,当每位学生都自信满满地举起手中的小白板时,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开心的笑容,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的东西.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举起的一张张白板上面大多数都写着英文,喜欢同样用英语和我交流,能让学生做到这样确实是我做老师的成功.

4美国教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

教之本在师,教师本身往往也被烙上不同文化的印记.通过Andrew Bylow的这堂课,若把中西方的教师放到一块对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对于中西方教学方式的差异,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思考1:热情――富有天赋的表演才能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表演家”.观摩课堂教学全过程,美国教师总是落落大方地运用各类肢体语言诠释着每一个知识点,时而动作滑稽可爱,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时而神情俏皮夸张,紧紧地牵动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着丰富情绪变化,这样的教师就像是一个优秀的表演家演绎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剧集.

思考2:尊重――是教师诠释爱的基本方式

教师热爱学生首先是体现在尊重学生上,尊重就是一种爱!尊重他们不够完整的表达,尊重他们不够成熟的想法,甚至于尊重他们可能犯的错误.在美国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一道关于画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的习题,他发现某一小组中有一人画错了,睿智的老师立马下达指令,让每个组的6个成员不断地交换他们的作品,直到在分不清谁那张作品是谁的状况下才示意同学们停下来,然后他拿起那个画错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评完后又妙语如珠般点赞了一句“这位学生真聪明,连老师接下去要教什么他都已经预知到了”.对学生的尊重无处不在,用心良苦.

思考3:理念――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规划

每个教育对象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而我们所推崇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必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有一把开创美好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的金钥匙,教学就要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美国教师的课堂上,他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每一组随机放六张有序号的卡片,学生进入教室,每人在他的手中领取一张另一种颜色的有序号的卡片,然后根据序号相同原则找到自己的座位,随机组成学习小组,他这样的组队方式还原了社会的未知现实,这样的组队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适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思考4:使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从教师的使命感来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也努力地在追求.纵观全课,美国教师在课堂上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学生在他的眼中都是一样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用慈祥的眼神鼓励孩子,用亲切的微笑让孩子拥有自信,用和蔼的语言引导孩子,用亲昵的动作给孩子安全感.在课堂上教师还很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只有等小组讨论定下答案后才可以发言.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当小老师的机会.体现了教师的使命感!

美国教师的言行一直停于我们眼前,有一个疑问在我心中呼之欲出,我们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营造的教育环境?

总之,中美初中数学教育各有利弊,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我们无须崇洋,也不必东施效颦,但我们需要考反思.我们需要考试及评价制度的调整,需要学校、老师、乃至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使数学教育将更多地关注教育的本质.

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特点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且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堂语言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的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即在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同时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

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其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所以科学性是各科教学课堂语言所具有的根本属性,而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长期以来,由于受数学的所谓“逻辑严谨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偏重逻辑演绎,误以为“精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语言就是唯一科学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实际上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二、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四、语言要生动,但要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俗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五、语言要幽默,具有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六、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第3篇

一、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数学的应用特点

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三大特点。尤其数学应用的极端广泛性,最迫切、最应该为学生在课堂中认识到。在课堂中空泛地讲“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是不行的,这些是学生无法切身体验的。事实上,任何问题只要能用数学加以讨论和解决,就会程度不同地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国在优化、控制与统筹,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预测与管理,信息处理,大型工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和数学物理[1]等方面都贯穿了数学的应用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错位相减法有很多很好的素材,但大多与纯数列相关,和实际应用结合得较少。学生普遍认为这个方法太繁琐,而且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这个方法是可以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例子的。

【例】某公司有一基建项目,分6个年度投资,每年末投入40 000元,预计6年后建成。若该项目的投资来自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10%,试问该项投资的投资总额是多少?[2]

教学建议:在计算这道题时,学生很有可能回答总额为40 000×6=240 000(元),这便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学生之所以会回答错误,是受了长期理想化的、与实际无关的应用题的训练“熏陶”。如有必要,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普通年金终值”的概念,即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等额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设S为普通年金终值,A为每期的收付款项,n为记息期数,则:

S=A(1+i)0+A(1+i)1+A(1+i)2+A(1+i)3+…+A(1+i)n-3+A(1+i)n-2+A(1+i)n-1 (1)

两边同时乘以1+i,得:

(1+i)S=A(1+i)+A(1+i)2+A(1+i)3+A(1+i)4+…+A(1+i)n-2+A(1+i)n-1+A(1+i)n (2)

(2)-(1),得:iS=A(1+i)n-A 从而S=

本题A=40 000,n=6,i=10%,

故S==308624(元)。

显然,这个结果与240 000元差别很大。我们这里使用的方法便是错位相减法。课堂中也有学生直接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的,这当然很好,但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事实上就是由错位相减法演变而来,如果学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类比和化归思想那就更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得到本题的答案并不意味着这个案例的结束。本例的求解过程已经建立了一个模型,即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模型:S=。以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模型来进行计算。事实上,财务管理就是这么做的,财务管理里把叫做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并且就i和n的不同取值编制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表,使用起来很方便。实际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应用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讲述数学文化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

数学与哲学、数学与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等等都有密切联系[3],它们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为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割断这些联系:牛顿之所以发明微积分,是他研究物理问题的需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黎曼几何的数学基础上,并且其论证方法为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伽利略用数学符号表达物理概念,并认定宇宙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孟德尔从概率论的角度在数量上研究豌豆,发现了遗传学定律;意大利数学家沃尔泰拉在一战后不久创立了生物动力学;数学家琼斯在扭结理论方面工作突出,并因之获菲尔兹奖,生物学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DNA分析上,对认识DNA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家H.Hauptman仅用古典数学就解决了难倒现代化学家的晶体结构的谜,并因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构成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权架构的基础;马尔萨斯断言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数级数增长,声称战争等灾难是有益的;统计学家凯特勒发现人类几乎所有精神和物理特征都呈正态分布;达・芬奇说欣赏他作品的人几乎都是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应用数学的程度与物理相当,数学方法在其研究中起着相当本质的作用……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且相互为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相互关联呢?

【例】如图1,在弹性限度内,将一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lm处,求克服弹力做功。

教学建议:对于弹簧变力做功问题,学生已经记得公式W=kx2,这里要引导学生思考公式是怎么得到的。在弹性限度内,拉伸(或压缩)弹簧所需要的力F与弹簧拉伸(或压缩)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比例系数。下面,我们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

用n+1个点x0,x1,x2,…,xi,…,xn,将拉长的长度l分割为等距的n小段,则每小段克服弹力做功近似为

Wi=kxi=k=k.

对n段功求和,得:

Wi=k=ki=k=kl2+kx2.

当分割足够细的时候,这个和就充分接近我们要求的克服弹力所做的功W,即

W=Wi=(kl2+kl2)=kl2.

这里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利用这样的一个数学过程,变力做功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果学生已经学了一点简单的积分,那这里将会更精彩。

三、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作为思维工具的数学

数学推导和演算是锻炼思维的智力操[4],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形成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有独到的作用。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毕业后几乎用不上,会很快忘记;作为思维工具的数学却能伴随人的一生,它会影响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和数学模型等,都是有数学特色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将构成基本的数学能力,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一个和尚爬山,他早晨8点钟出发,中午时到达山顶,并在山顶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8点钟出发,按昨天上山时的路径下山,中午到达山脚。证明在8点和12点之间必有某一时刻,这个和尚在上下山途中到达同一地点。[5]

教学建议:题中并没有明确和尚是以怎样的速度行走的,比如,开始他可以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行走,走累了便坐下休息一会,再继续上山;而且不要求和尚上下山的速度相同。

初次接触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甚至不相信题中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假设这个和尚可以以他自己喜欢的任意方式登山,当他第二天早晨开始下山的同一时刻,另一个和尚刚好从山下开始爬山,而其行走的过程同第一天第一个和尚上山的过程完全相同。因此,两个和尚必然在途中的某一个地点相遇,这一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这个解法最特别之处是引进了第二个和尚,这是最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地方。经过这个分析以后,学生便毫不怀疑题中结论的正确性了。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没有专利,数学就像一个思维宝库,任学生拿去并据为己有,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得这个过程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发现的方法论

近代方法论起源于培根和笛卡尔,培根提倡归纳法,笛卡尔提倡演绎法。事实上,数学学习最令人困惑也最引人入胜的环节之一,就是如何发现、怎样证明。数学的方法论主要研究数学发现和发明的原则,并由此领悟其他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方法。数学上的发现,主要来源于一种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推理,即合情推理(或者猜想)。基本的逻辑训练必不可少,但不能过于偏向演绎论证的训练。当今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师讲授证明过程过多,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过少。前者固然重要,然而后者才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教会学生证明,更要教会学生猜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数学发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发现的方法用于生活实践,这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例】两人坐在长方形桌旁,轮流往桌上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条件是硬币一定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使后放的硬币压在先前的硬币上。这样继续下去,最后桌面上只剩下一个位置时谁放下最后一枚硬币就算谁赢,钱就都归谁。那么,是先放的人胜还是后放的胜?[6]

教学建议:波利亚在《数学与猜想》中用到了这个由来已久却值得深思的难题。如果这个桌子小到只能放下一枚硬币,那么第一个放的人必然胜。想到这个极其简单的特殊情形,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这个特殊情形展开联想,我们把桌子放大,并注意到方桌是有对称中心的,这样一来,便可知先放硬币的人必胜了。

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等等都是合情猜想,是数学发现的方法论中的内容。在中学数学课堂中适当渗透数学发现的方法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发现,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在倡导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打造具有数学味的高效课堂,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展现数学的特点、讲述数学与其他学科文化的相互联系、渗透数学发现的方法论,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归纳、提升,应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梓坤.今日数学及其应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1).

[2]王晓凤.会计核算基础与财务管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9.

[3][4]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5][美]Zeitz,P.怎样解题:数学竞赛攻关宝典[M].李胜宏,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

第4篇

新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内容实施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中学数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担当起如何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1.准确定位新增内容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新增了一些新的内容,面对这些新增内容,许多教师都感到了困惑。一方面,对这些新增内容,教师不能轻车熟路的对其驾驭;另一方面,教师对新增内容吃不透,不能完全把握新课改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改革精神。所以,要在新课改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创新就必须对新课标标准适当把握。例如,教师在讲授导数内容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求导公式,做简单的求导练习,而应该是首先通过具体的运用或者实际背景的把握,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明确知道变化率就是导数。这样的实际感受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还明确原理,体会到导数的真正内涵。

2.数学课程不是教授内容过程,而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过程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最为密切联系的学科,因为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最终运用于实践。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倾向,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实际。因此,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时时留意数学,处处用到数学"的意境。第二,采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应用数学的实际价值,努力的使学生将数学的有用性与实际相结合。

3.变"主体――客体"为"主体――主体"模式

转换角色,摆正师生关系。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二者之间形成主体-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以单纯的灌输、教授为主,学生则以被动的接受、记忆为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盲目跟从,被动性会逐渐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失落,最终导致的是教学模式的僵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该传统模式的二元对立结构着眼,力求把它改变成为主体-主体型的主体间性模式。消除二元对立结构,建立一种多元对等的互动结构,这应该是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转变。在主体-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对等的主体,这等于传统模式中教师的主体性弱化了,而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通过主体的对等互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得教学的过程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相长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与接受过程。当然,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但不再需要教师总是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这种模式的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比在其他学科改革中更为显著与明显,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相对精确化程度更高的学科,它的严密、精确、程序要求使得数学带有机械性的特征,好像只能牢记特定的规则从而获得唯一的正确答案。其实,数学的答案虽然往往是唯一的,但是其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答案的精确性不影响思维的创造性。

4.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中心

4.1 激发兴趣。高中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干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适当加入对数学家奇闻异事的举例,插入数学重大发现的发现故事,引申数学的哲学内涵,讲解数学的形式美感,陈述数学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发挥过的重大实际作用,以辅助对数学的理解。

4.2 培养观察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题目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独立探索发现,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积极运用各种评价工具对学生所得出的观察结论做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4.3 培养发散思维。开放思维,留给创新空间。创新首先必须以坚持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而不能是凭空随意想象。在基础理论的扎实准备之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思维发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想象材料,鼓励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避免思维定势和思维死角,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5.要大胆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5.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数学知识不像是文科知识,它比较深奥,因而在引入新内容时应该提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直接的提出与课本相关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新课标下,教师要更多的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生活经验处罚,设置与生活相关的各种数学。

5.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讲解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目的,要想优化课堂就必须本着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依赖教师的讲授能力,还要依赖对课堂层次的精心设计。教师在对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到课程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在认知规律范围内独立思考问题。当课程信息内容较大时,应该重点讲授,找出关键,明确思路。

5.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做支撑,做到深入浅出,以便让学生吸收。具体到课堂教学,就应该考虑使用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自然也应该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严密统一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如果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错误,因而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这样可以从正反两面,结合学生的解题实际作出讲解。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育模式;创新;学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91-02

一、引言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不再满足于学生优秀的成绩单,而是更多地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符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生力量日益壮大,独立学院已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定位是: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普通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我们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只有认清其学生群体的特征并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首先考虑的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强调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全方位培养人才;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开展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方面尤显突出,其水平一般不低于甚至超过普通本科的学生。

独立学院学生和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独立学院的生源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明显有别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群体的一个不同学生群体,其主要特征如下:基础知识较弱,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不主动,投入时间少,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人人是才”的人才培育新模式。

二、数学课堂教育模式的探索

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这点,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努力通过自身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应用型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单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关键是要传授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明了传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一项来自美国的统计表明: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用的频率最高,从而也最不易遗忘;因为不易遗忘,所以反复被应用。爱因斯坦说:“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是生命攸关的。”美国学校教育就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美国学校不告诉学生该怎样做,或者怎样做才正确,而是强调向学生摆明各种事实,鼓动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寻找途径取得答案。美国人说,不会独立思考的人,一切听别人摆布,哪里会有创造力。教育调查也表明,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作出分析判断,而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想法,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基于这个观点,必须对传统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由于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弱,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与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有以下两种:(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即是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对他们进行同级编组之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练习,分级辅导,分级评价,并结合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2)主线教学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简单说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依据这一规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这样五个部分来完成:1)背景部分;2)概念或定理部分;3)例题及拓展部分;4)随堂练习;5)回顾与总结。

这两类数学课堂教育方式,第一种分层次教学对我校独立学院的学生不适合,因为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个体差异较大,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很明显,按照这种教学模式来分班的依据是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成了“好班”和“差班”。“好班”的学生成绩好一点,学风浓一点,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身属好班,成绩好,骄傲自足,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而“差班”的学生则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在学习中带着心理上沉重的压力。最终的结果是,二三年下来,所谓的“好班”中也会形成两极分化,少数学生成绩遥遥领先,而大多学生成绩平平,更有一部分学生沦为“好班”里的“差生”;而“差班”里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尽管学习非常努力,但由于学风不好、心理压力过重等各方面的因素,成绩也没有大的起色,最后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再次,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容易造成老师心理的不平。很多担任“普通班”授课任务的老师尽管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汗水,但学生成绩徘徊不前,自己也缺失一种成就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一种懈怠情绪,不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主线教学方法。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相应的简单地分两个部分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和应用部分。理论知识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注重讲清楚数学知识的方法的理解和解题步骤。应用部分要注意剖析例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数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掌握好,遇到数学应用知识时懂得同样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

因此,对独立学院学生,结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育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实行课堂教育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课堂内容简单地分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块来进行。精讲内容时,我们教师能理清要点,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使用典型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多注重应用,这样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特点。

独立学院要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管用”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按“少而精”的原则,删除大学数学中繁、杂、难的内容。数学教育要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总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体现出“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特点。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同时,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我们教师不仅要加强责任感,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学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当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摈弃教师、书本、课堂三个中心和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旧思想观念。面对科学、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强化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创新,数学知识的教学应以“适用”为原则。要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比如课堂上讲完基本定义和定理后,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度性渗透数模思想,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利用的所学的知识,甚至是教材中涉及不到的知识,来提高他们的即学即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数学教学必将改变目前数学教学只见数学定义、定理的推理,不见实际应用问题背景的局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总之,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创新,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本科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积极效果。

如何将独立学院的“应用型”这一目标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的融合,拓展出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的鲜明特色,这是目前大学数学教育中很迫切的问题,也将是我们数学教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做出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

[2] 王子兴.数学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高隆昌.数学及其认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4] 沈卉卉.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创新意识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5] 沈卉卉.独立学院课堂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引入的创新与探讨[J].学理论,2011,(12).

第6篇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四、要相信练习的益处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课堂教育;应用

绪论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涉及到包括生产、生活等方面。包括建筑、航天、商业及机械等方方面面,也包括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从而进行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的特点与优势,直观、生动、形象,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其进行掌握。其所包含的多种教学形式已经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及习惯的挑战,并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叙述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1.1特点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过程中,体现了诸多的特点,从而决定其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形式与方法[1]。

首先是具有居大容量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在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很好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补充,从而满足现代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其次,通过计算机视频或者音频、图像等方式,使本来枯燥的课堂更加活跃和灵活,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直观具体。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尤其注重教与学的结合,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主张,并敦促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最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多样性,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不但支持游戏教学,还能够实现模拟教学过程,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模式研究

1.2.1常规模式

一般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多体现的首先是常规教学模式,即老师作为引导者或者主持者,通过主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问答和对话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和接受[1]。

1.2.2练习模式

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其他的教学模式。练习模式是指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输入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回答,最后通过系统的智能性特点进行答卷批阅,从而代替人脑,使批阅行为更加精确和高效。这种练习模式为课堂知识巩固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和准确的渠道[1]。

1.2.3模拟模式

这种模式也成为仿真模式,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的虚拟环境对现实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或者人文现象进行模仿,从而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近似真实的训练及练习,并提供了人机交互的机会[1]。

1.2.4探究模式

计算机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探究模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自主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接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自行进行探究,并使其更加巩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计算机或者网络环境中进行查阅、检索等行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思维灵敏度[2]。

1.2.5协作模式

一般来说,现代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人一力所能完成的,这就决定了需要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要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与确认。而计算机技术正可以提供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也能够培养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应用

2.1因素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同时还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综合因素的决定,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影响着这些方面[2]。

2.1.1学校因素

在学校因素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主要有设备提供与维护、师生评价体系和网络教育资源提供等方面,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实现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保证学校的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充实,并对提高学校的名誉、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等,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2.1.2教师因素

教师属于课堂的重要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划中,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和配合着,在知识的传授和计算机设备操作中不可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了课堂上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效果,其技能的高低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在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以及教学观念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1.3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念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在课堂中,这些国家及社会未来的人才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了其使用范围和知识的接受。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80%以上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过计算机渠道进行知识学习和资料的查阅,因此这也决定了计算机技术在课堂的使用,同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宽广,也更加能够与世界接轨。

2.2应用类型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中,除了提供诸多的教学模式,其能够体现的教学应用类型也应该着重考虑[1]。

2.2.1智能化教育应用

智能化教育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功能应用范畴。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智能化特点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互相补充并且完善。不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学生自学或者模仿来进行实践活动;同时还具有评价和审核的作用,因此是课堂上主要的应用类型。

2.2.2仿真教育应用

仿真教育应用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仿真特点所进行和应用的。在这里,计算机以二位或者三维的模式,对实际环境进行模仿,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读、写等方面为一体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对知识进行接受教育。这种仿真教育体系的应用适应于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学生进行学习。

2.2.3远程教育应用

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方面的背景下提出并实现的,它的主要主要特征是摆脱了课堂教育的束缚,在不同的地域和空间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同时教育,并实时解答。从而大大减少了成本以及提高了教育的高效性。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叙述,可得出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的诸多特点、因素、模式等,并且说明了其实际应用的诸多类型,以此说明了计算机技术不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本文基于上述介绍,以此对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界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第8篇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的魅力所在, 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能造就个想象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电教手段的这些优势恰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 开阔视野, 展开想象,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审美素质

在美术教学中,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 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美的形象性特点, 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 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 电化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

打幻灯: 第一幅波提切利的《春》, 画面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诗情画意。 芳香袅袅的风吹拂着结满金色果实的橙子林和树木间的羊齿叶, 它们不断的颤动闪烁出光影; 郁金香、银蕾花、 水仙等鲜花, 犹如织在地上的刺绣, 遍地盛开。 第二幅,柯罗的《阵》,透明、 银灰色的画面, 在学生的眼里呈现出迷茫的状态, 似乎使他们听到阵风呼呼作响,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 活跃的脉搏, 在心灵上唤起健康与美的情绪。第三幅《梅杜萨之筏》强烈的明暗对比, 强烈的运动感和悲剧气氛, 令人触目惊心. 画面以昂扬的激情赞颂了人与命运抗争的救生意志, 揭示了波旁王朝的腐败和黑暗, 唤起学生对封建统治的憎恶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而当《蒙娜丽莎》出现在屏幕上时, 学生们仿佛沉浸在恍惚之中, 她那恬静的双眸以及脸上呈现出的谜一般的微笑, 分明感觉到画中的某种生命复活起来: 她那高贵、 纤细、美丽无比的手, 象牙雕刻般的手指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以及衣下流动着的曲线美, 充满了惊人的力量,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了令入神往的韵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 “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 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 ”电化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色彩, 线条、 音响、光等信号, 产生立体感觉, 唤起丰富的表象, 从而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 能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 什么是社会美、 什么艺术美, 开阔了视野,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素质。

二、捕捉事物特征 突破教学难点

美术教学中, 我们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 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 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同时学生受其特殊的心理, 生理特点的局限, 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注意力, 对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 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掌握不住, 更谈不上去抓住那些带有本质牲的东西。 而投影、录像(录音)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 现象、过程, 通过光色绚丽的画面, 欢人的乐曲,丰富的动感, 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 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事动到态特征, 利用电教手段的特长予以显现、 强调、 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 去学习, 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 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 为使学生充分感知, 获得丰富的比较鲜明, 稳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 在讲解水彩画湿画法时, 用湿画法表现雨景, 雾朦朦、 湿漉漉的景观等。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但他们对雨、 雾所致景物的朦胧之感缺乏真实的感受,(如对景写生、 观察会受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制约)课前我绘制了一张风景投影片, 画面轮廓清晰, 色彩阴快(晴天), 当讲到雨、 雾所产生的自然景观时, 我出示一个喷雾器, 沿着投影片平行的方向, 喷出雾状的水珠, 似雾似雨从投影片上掠过, 此时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朦胧美妙的雨中景色, 对学生来说这是新奇的, 别开生面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新奇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 同学们正是用这种新奇的观察方法去捕捉雨雾景观的特点, 并在脑中留下“真实”立体的表象,有的同学说: “我仿佛置身于雨景之中,周围的景物朦胧。 ”有的说“景物笼罩着一层湿气(雾气),景物轮廊起伏, 实中有虚, 虚中含实, 形体柔和很有变化——”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 他们很快地掌握了水彩湿画法表现雨、 雾景等的方法。

教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一股是依靠形象、 色彩、 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 因此, 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 不应该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 而应建筑在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线造型——麻雀》一颗课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先试画麻雀标本,通过写生启发学生观察分析麻雀的特点, 这时学生所画的麻雀是一种姿态的那么不同姿态麻雀特征又是忽样? 自然界中飞行的麻雀虽然姿态万千, 但要学生瞬间捕捉它的动态却很困难. 这时, 我播放了录像“麻雀百图” ,通过放慢、 定格、 扩大、 重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揣摩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记住麻雀飞行时各种动态特征和运动轨迹, 领悟各个动作之问的变化与联系, 形成清晰的动态视觉表象。 接着我又借助录像进一步启发学生“麻雀飞行时身体和翅膀的基本形状有没有变化?有的麻雀飞行时为什么翅膀一大一小, 甚至只能看到一个翅膀?你还能想象出麻雀飞行时的其它姿态吗? ’录像的启发,老师的诱导,学生的脑中立刻呈现出许许多多的各种姿态的麻雀。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到麻雀飞行时基本形态并没有变,出现一个翅朦的原因是前面的翅膀挡住了后面的翅膀。这时,麻雀正面飞行,侧面飞来,直立状,俯冲状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不断涌现在同学们头脑中。 接着, 我又通过投影演示麻雀画法步骤, 把不同姿态的麻雀形体、 色彩逐一分解, 并渐次复合, 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口述作画步骤, 加深了印象.同学们很快池掌握了描绘各种麻雀的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印象, 画出了一只只姿态各异的麻雀。 运用电教手段直观形象, 突出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难点, 优化了教学过程

三、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

电教手段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 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增强电教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平面构成》一课, 在备课时考虑到要上出新意, 吸引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趣昧投影。 为了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含义, 我打开投影仪双手放在上面, 重叠、 交叉、 错叠后,屏幕上出观了一个马头、 老鹰,接着我拿出一些大、 小不一的硬币、 剪刀等实物, 拼出了一朵花, 一只蝴蝶, 同学们发出了啧啧赞叹声, 都想亲手试一试, 于是我让大家用身边的实物如尺子、铅笔、 橡皮……等用在桌子上拼一拼看看能“成”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到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的同学三角尺和铅笔构成了一架飞机, 有的用几块形状、 大小不同的橡皮构成丁一个抽象人物……, 屏幕上一会儿呈现出一座房子, 一会儿又是汽车、 植物、动物。抽象的、 具象的无所不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同学们通过实物理新组合, 了解了构成的含义, 当讲到“平面构成”时, 我又借助投影仪讲述平面构成的方法, 并用圆、方、三角形(硬纸板)经过剪切(分解)移位、构成, 并采用错叠、文叉、 重叠等方法构成丁各兵家或抽象的图案。分别用圆、方、三角形剪一下或两下, 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拼一拼”在屏幕上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图案。好奇、 兴趣激起了大家学习的欲望, 他们来劲了, 创造欲象熊熊烈火又高又旺. 有的同学完成了一幅作品还要继续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创造性……

四、融合传统数学 优化教学手段

当今各种教育手段色彩纷呈, 电教手段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重视和运用. 这是课堂教学上的一次革命, 它猛烈地冲无着传统的教学体系, 促了教学从形式乃至本质的变革。但是变革从来都是合理地“扬弃”, 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轻易的取代。在当前电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并存而传统教育占优势的情况下, 从教育的目的要求出发,探索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 是一项迫切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第9篇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强调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诉求和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中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学习难点。新课标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对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也不断扩大。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教学探索中,需要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特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

有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目的性。引导学生发展,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相应目标和计划;(2)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追求优质和高效的教学过程,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其本质是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形成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思维和创新能力;(3)思想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数学思维的形成。思想性是有效性学习的一个层次上的提升,它不仅仅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是对于数学知识的一次提升,形成数学概念和数学体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对于教学有效性评价主要以下三个方面:(1)目标制定有效性。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强,能够体现新课标要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和老师互动完成课堂教学;(2)课堂实施有效性。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目标,并且形成良性的互动;(3)教学效率有效性。能够事半功倍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校课堂的建立,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限制于概念、结论……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知特征和数学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教学方式。”但是从目前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老师为主体,灌输式教学”。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负担过重,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大搞题海战术,可以说“教的辛苦,学的痛苦”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一大现状。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提出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改革中强调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和鼓励,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特别是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应该提前做好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在明确课堂主要内容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主动的通过自我思考,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建立在课堂的45分钟,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要积极的留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

2、 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是重点和难点学科,虽然在研究理论上对于教学方法的革新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但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相对固定,还是“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群学生的模式”固化模式,老师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学和消极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创新教学方法,相比较其他学科,数学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逻辑思维较强,延续性和拓展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能只围绕书本知识,应该做必要的知识拓展和延伸,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也能够引导学生去复习和预习相关数学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创新数学模式,积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生动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后主动性;最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3、 创设和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创设情境要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快乐的事情去看待;其次,强调合作教学和建立相互帮助和激励机制。高中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代数相对较好,而一些学生的空间几何知识掌握较好,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特点,建立相互帮助和激励机制,形成互助小组,从而相互取长补短,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晁旭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 探索学周刊, 2011(10)

[2]张耀光. 从有效教学看数学教学设计[J]. 数学通报, 2008(05)

第10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特点;初中数学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力求达到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这种境界的教学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像一个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让教师本人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另一方面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追求的特殊境界。在教学中,教师总是把教学艺术作为自己事业奋斗的理想目标和特殊精神境界来追求。教学艺术,作为特殊的教学境界,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与一般艺术相比,教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主体、客体、目的、意义均有其自身特点。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

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既有音乐的表现手法,又有绘画的艺术手段,还有建筑、舞蹈等的空间表现力。他还综合了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动作、表情、姿态、语调。它像是表演,但又是真实发生的场景。创造教学艺术的教师则集音乐家、画家、表演艺术家的素质素养于一身,通过各种艺术的手段,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

(二)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

一般来说,人是艺术的活动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特殊角色和地位的人。主体性是一般艺术的突出特点,“它要求教师和学生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物化到学生对象中去”。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生产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创造的过程。给人以艺术感受的教学活动,能使人感受到教师的积极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三)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客体是教学活动

一般艺术的客体是大千世界,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不同,虽然教学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身心,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试图改造的却是教学活动本身,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二、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课堂的艺术;(2)开讲的艺术;(3)提问的艺术;(4)讲课的艺术;(5)板书的艺术;(6)结尾的艺术。

三、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达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活动,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可见,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学会运用非语言艺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起动力的作用。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激励行为指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设计联想训练。教师讲一句话,学生说出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教师说:“24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4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作出认知与情感上的反溃“还可以怎么说?”另一个学生抢着发言:“还可以说‘2是24的约数’”,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

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四、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给我们的启示

(一)教学艺术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指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的教育素养的各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爱华老师的成长历程更是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可以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为了掌握教学规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他的案头、床边,随处都是书,光近几年的学习笔记就有几十万字。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才可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二)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黄爱华老师教学艺术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所谓“有法”是指教学有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情而定,教学的艺术性也正体现在这里。一堂课的最佳教法,只有教这堂课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来,而且严格说来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重复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力,一旦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停止了,其教学的活力就不再存在了。黄爱华熟悉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多种新教法。但他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他的课每次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他曾先后在重庆、深圳等地做过公开课,每次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好。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是他开拓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第11篇

课堂教学高中数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种因素都会降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是当前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研究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数学课程是高中学习的重要课程,具有知识抽象、理解难度较大的特点,学生在高考压力下,心理负担过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紧张的心理,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需要学习多门课程,参与不同学科考试,课下时间较少,数学作业量大,学生无法达到劳逸结合,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精力不集中,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未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度不够,教学活动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教学环节衔接紧密性不强,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应用的不合理也会影响教学效率,主要体现为:理论性讲解比重较大、实践应用练习比重较小,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和约束性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创新思维受到限制,无法获得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指导方法单一的教学环境下,既无法满足能力较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同时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吃力,达不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目标,影响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确立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高中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必须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当运用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挂钩,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目的性。

(二)做好充分、有效的备课工作,全面把握教学细节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高中数学教师的备课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用来形容备课对开展教学后续工作的意义。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要在大量的数学知识点和习题中提炼出数学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将这些“精华”以精炼、明确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和方法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在备课中,教师还要规划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协调好重点、难点和一般性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和练习容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答疑时间。总之,在备课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节奏等教学细节,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结合班级的整体状况,应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落实个性化教育,逐层推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分层教学:(1)划分学生的层次。教师应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各项考试结果,综合评价学生数学水平,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2)划分教学内容的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对知识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必须要基于学生基本的认知规律,参考数学教学的课程标准,根据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问题;(3)划分指导学习方法的层次。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所以要求教师不断转化教学指导方法,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成效的衡量标准,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还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就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充分、有效的备课工作,实施分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改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2]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5).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是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课程,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开展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手段与内容,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能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法。首先,进行实物直观教学。如讲长度、面积等知识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黑板、课本等的长度和面积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其次,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来展示模型、图片等。如进行长方w、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火柴盒、楼房、木块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因为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激发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成就感,是实现优质高效学习的催化剂。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数学。

二、采用优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优质的教学方法必然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优质教学肯定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引进、创新一些优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优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以函数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会根据课本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课本中的公式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让学生一味地进行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明白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而数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就是教师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这就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为接下来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有效的教学过程正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教师运用一系列的优质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相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定会有质的提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并列成表,使学生顺着这些小问题思路的引导进行有目的的思维;也可进行随意性提问,使学生逐渐接近至达成要完成的思维目标。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要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发言,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想法;鼓励学生提出更好更优秀的见解。

第1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电子白板;作用

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不断增强,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科特点,通过借助电子白板的综合,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和视觉效果,能够有效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同时,电子白板丰富的色彩和动画特性能够较好的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服务,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利用电子白板能够让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取得最佳的效果;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将多元学习策略与多元教学策略的整合,大大改进了课堂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数学课堂教学做准备

在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存在一定的难度性,尤其是复杂的数学概念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老师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展现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图像和音频,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知识的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直接板书该定理,并口头解释定理的含义.然而,将电子白板合理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结合数学知识创设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实现人机互动,这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本着“先教后学”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然后,老师再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勾股定理关系式,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对如何得出“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概念,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化抽象的知识点为具体,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老师进行口头论述,或者黑板板书,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然而,将电子白板合理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为具体化,有效突破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

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非常便捷,对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具有重要的帮助.因此,将电子白板合理应用到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与老师、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能够快速调用计算机所有程序的特征和利用迷你软件教学程序,这能够有效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并将其规范的录入到电子白板中,以此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自主开发容量较小的教学软件展开教学,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增强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将电子白板合理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所具备的综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当老师讲授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数学练习题的时候,老师便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功能,将部分需要全面讲解的数学知识隐藏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在几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一些添加的辅助线隐藏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想象应该如何添加辅助线.通过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结 论

总之,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师生双边互动创造了便利条件.其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演练,而学生利用亲自进行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思路,充分凸显出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全面的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高效;前提;基础;途径;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66-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只有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是转变传统观念

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领悟,用自己的观念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数学课堂成为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到高效数学课堂意识的转变。

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老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为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既作关心学生的朋友,又作塑造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双重引路人,构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改进学习方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是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保障。

二、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是充分准备教学预案

熟悉教材是预案设计的关键,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特点,熟练掌握数学教材中各章节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才能设计出切合教学实际、可操作的预案。

确立教学目标是预案设计的核心。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所以必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

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预案设计的重点。一堂课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数学知识是什么,难点如何去突破,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为此,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课堂上该讲什么,重点讲什么,难点怎样突破,才能把高效数学课堂落在实处。

充分了解学生是预案设计的条件,学生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才能设计出能够实施的高效的教学预案。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效数学课堂的中心是学生,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者。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效数学课堂的最佳效果,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取数学知识,才是理想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营造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把教师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出一种使学生能轻松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效数学课堂的根本是教学内容落实。高效数学课堂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更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教师要以“精讲多练”的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才能真正落实高效数学课堂。

高效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实践、探究,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消化,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创新。

四、高效数学课堂的手段之 一,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组织实施 路径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过于追求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数学课应有的存在特点。对三维目标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践行,虽然在教案中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是其教学的效果一般。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数学课应有的课堂内涵和教育意义表现却不明显。缺乏科学的数学课评价,虽然课堂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常规设置,但是却一直处于形式阶段,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缺乏健全的课堂评价机制和标准,教师无法正确界定优质课。

1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1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同都是以教材为主要蓝本而展开的教师各学生之间的教和学的活动,学生、教师、教材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个别差异等因素。例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数学基础、学习方式、学习心态等等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1.2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想要达到的某种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导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和体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实施课堂教学要准确把握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科学地实施课堂教学。二,实施课堂教学要充分认清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有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1.3教学设计体现探究性特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导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课堂导入就是要充分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快速地引入到课堂学习的主题当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在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盲目的设置问题,要让学生对问题能够有着充分地认识和理解。

2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路径

小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和独立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愿意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实现“教”与“学”的转移,注重对学法的研究,同时还要实现“教”与“学”的优化配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2注重兴趣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最强大的兴趣动力,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首先,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要科学地设置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升数学课教学的效果。

2.3科学设置小学数学教学的范例

在数学课教学中,范例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在进行范例选择时应该做到“举一反三”,这就要求范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范例的典型性指的是范例和学习目标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范例可以将目标所需要反映的问题最直接地反映出来。

2.4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视觉感受尤为重要,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通过一个媒介可以生动的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既生动形象有简单明了,不仅给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教学用具主要包含图片、实例、实物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等。数学课涉及知识面广阔,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传输专业知识并融入相关人文知识,还要传授相关专业技能,时间有限,因此数学课堂教具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根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01)

[2]张喜飞.研究性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