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绩效考核范文

档案管理绩效考核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管理绩效考核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管理绩效考核

第1篇

【关键词】胜任力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 绩效考核

胜任力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和实施前提,它关注影响员工绩效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考核研究对于规范企业运行、提高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为此,本研究从新兴的胜任力研究出发,以期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提供新的方法。

一、胜任力的内涵及与绩效的关系

胜任力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 年在《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组织在人员选拔和甄选中采用的传统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学术测验以及等级分数等测试手段,不能预测其从事复杂工作和高层次职位工作的绩效,以及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同时这种测试手段对某些特定人群也不尽公平。他认为胜任力是个人的一些潜在特点,它包括动机、个性特点、自我形象、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这些潜在的特点促成了个人有效或卓越的工作绩效。

胜任力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绩效关联性,与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紧密联系;动态性,与工作情景联动;可区分性,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由此可见,胜任力概念从一出现就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将胜任力导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更能从深层次探讨个人特质对其业绩的影响。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出现得比较晚,人员考评体制相对滞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由于该类起企业往往依附于城市建设的相关单位,因此使得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指标体系都到受多种体制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起来我国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职责不明确

由于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成立较晚,因此很多企业的岗位说明书不配套,岗位职责不清,不能科学判断员工和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缺乏依据。

(二)绩效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时由于部门之间沟通少,员工之间相互不熟悉,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受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和内敛的作风,怕矛盾、怕冲突,给对方考评时追求无差别趋同,普遍给高分,使得考核失去意义。

(三)绩效管理缺乏相应的支撑

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重要性和系统性认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一般没有专门的考核部门。员工间进行评价时, 只要根据主观印象打分,草率了事,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各部门都不积极配合,使得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困难。

三、基于胜任力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建议及对策

在分析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参考相关胜任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和其他公司基于胜任力的绩效考核方案规划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胜任力绩效考核规划方案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一)确立胜任力导向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要求和业务职能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并采取相关的辅措施和配套方案,确保该项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以提升其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服务战略的支撑能力。例如将胜任力与员工的薪酬及职位晋升方案挂钩,将效益机制和效率机制引入到内部考核之中,根据员工的价值创造进行比例性分配,从而激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和创新机能。

(二)提高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岗位职责和价值创造细分和评价的质量

结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工作岗位技术性强、业务综合优化需求高以及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根据其业务运作流程和机制确定岗位的价值创造流程,以提高服务满意度为导向细化岗位职责,从而为岗位胜任力的绩效考核系统的制定准备坚实的基础业务数据支持。现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布局优化和输送策略等等业务岗位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技能也比较综合化,不同岗位之间的价值贡献也不相同,因此要对这些岗位业务体系做出相应的定量化考核方案。

(三)根据职位要求确定一般胜任力和特殊胜任力绩效标准

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外显和内隐部分的胜任力内容制定绩效标准,首先。一般胜任力绩效标准包括职位必须的各种知识、技能,这些标准随着个体从事不同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是完成绩效目标的最基本要求,可以通过专业、学历等确定;其次,特殊胜任力绩效标准主要是达到优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个性等个体的内在期望和动力,这些标准不应随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标准的确定可以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制订完成绩效目标的高绩效者的特殊胜任力特征。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考核;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91-2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27号令)第三章第十四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针对国家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档案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或对档案工作进行校内考核。但目前还没有健全的考核机制和成熟的典型案例,大家都在摸索一条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档案工作校内考核之路。本文将以安徽师范大学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实践为样本,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进行一番梳理和探索。

一、安徽师范大学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校内考核的实例分析

为进一步贯彻《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安徽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推动部门立卷、归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2012年笔者所在的安徽师范大学进行了第一次档案管理工作校内考核。

考核紧密结合2011~2012年度全校各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情况,严格依照《安徽师范大学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安徽师范大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安徽师范大学立卷部门档案工作检查评比标准》,从各部门领导重视程度、归档时间、归档数量、归档质量、归档齐全完整度、系统著录、兼职档案员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通过此次考核实践,对全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完整细致的梳理,暴露出有些部门在保证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方面、电子文件和声像档案的整理归档方面、基建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的整理归档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亟需整改。

虽然在考核过程中发现评分标准里有些条款有待讨论和调整,有些评分因素需要整合或修改,但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全校档案工作的总体情况,对今后全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和“疑难杂症”的对症处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探索

“定期对基层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考核、评比,不但可以提高基层各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加强监督机制,检查各单位每年的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基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1]如何保证高校档案管理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在任何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机制应与其它机制一样,着眼于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明确岗位职责,出台规章制度,并从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四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或目标管理。

1.出台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保障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制约机制是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而形成这种制约机制就要靠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之前,必须先出台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确立考核目的、考核范围、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奖惩措施等。从而实现考核工作的规范化,考核方法的科学化,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以期通过考核来激励全校各部门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及兼职档案员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提高档案工作水平。此项工作中需要注意,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度本身也要有程序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模糊不清或歧义的条款出现,为档案管理工作校内考核提供可供遵循的有力依据。

2.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公平

考核标准的制定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考核的核心内容,为考核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可量化的详细要求,使考核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有利于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确定评分因素。即首先要确定哪些因素作为评分的内容。通过对高校涉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部门进行调研,考察、走访、咨询专家等,结合档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把“组织领导、兼职档案员业务能力、案卷质量”三个因素作为评分内容较为合理。第二步:分配因素比重。即将评分总比重分配到各个评分因素上。案卷质量作为档案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其分配的比重应该高些,组织领导和兼职档案员业务能力作为次要评分因素,应减少得分比重。第三步:制定评分细则。即制定各个评分因素具体分值的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以《安徽师范大学立卷部门档案工作检查评比标准》为例,三大评分因素比重为“组织领导”占20分,“兼职档案员业务能力”占30分,“案卷质量”占50分。又将三大评分因素细化为30个评分细则,每个细则分值1~5分不等。主要考查分管领导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及时学习、布置、检查档案工作;兼职档案员是否熟悉本部门的归档范围,独立做好本部门文件材料的整理立卷工作,及时、齐全、完整地向高校档案馆移交档案;各部门移交的档案案卷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档案整理的要求,组卷是否合理,案卷标题和保管期限是否正确,装订是否规范等等。

3.确定档案工作考核程序,保证考核工作的公开透明

(1)成立档案工作考核领导组。在档案管理工作校内考核启动之时,为保证考核工作的公开透明,应成立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纪委、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档案工作委员会的专家组成的档案工作考核领导组。领导组可下设办公室负责考核的具体工作。

(2)部门自查。各立卷归档部门对照考核标准,对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评分后连同本部门考核时间段内的档案工作总结和支撑材料一并报送档案工作考核办公室。

(3)学校复查。档案工作考核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看材料、听汇报、抽查移交档案、集体评议等方式,对各立卷归档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复查,综合评出各部门总评分,并按照分数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

(4)专家审定。考核结果报送高校档案工作委员会的专家进行评审。审定后给出最终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或报告。

(5)结果公示。将考核结果公示在学校受众面较广的校园网站或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平台上,公示期一般为一周左右。

(6)奖优罚劣。公示无异议后对优秀等级的部门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等级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4.及时反馈档案工作考核结果,提高全校档案工作水平

考核不是目的,是为了促进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整改。在考核工作结束后应将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部门分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使他们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弥补不足。高校档案馆也应利用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对各部门在考核中暴露出的分管领导不够重视、兼职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兼职档案员业务能力不足、案卷质量参差不齐等等问题进行对症解决,或加强档案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宣传与学习,或就文件材料归档工作进行培训,或增强兼职档案员的积极性,提高其档案工作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或经常性地派员上门指导,从源头上保证各部门的档案能统一规范标准,各类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准确,最终达到提高全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目的。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假以时日,扎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提炼总结。在实践中检验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一套不断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良性健康发展的校内考核机制。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组织;信息化;服务;制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60-01

档案是高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教育历史,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德、能、勤、绩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价值。这就更体现了档案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搞好高校档案管理成为当前高校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议题。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网络,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档案资料是高校的重要资源,它详实地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以多种不同的形式真实而客观的记载着学校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它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学生劳动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认识和把握高校发展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和范围极为广泛,必须引起广大教职工的重视,只有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才能增强大家的档案意识,使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人人参与,共同做好档案工作。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举办档案法规和制度的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促使各科室人员都重视并支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高校档案的齐全、完整与规范。遵循“统―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高校副校长分管档案工作,成立档案室,设立专职档案管理员,在各院系、图书馆、财务部门、教务处等相关业务部门设置兼职或专职档案员,形成全校的档案管理网络,将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高校的每个单位和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能与职责,明确分工,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让高校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通过全员全方位收集相关档案信息,倡导全体师生支持学校,积极提供有记录价值的档案信息,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高校档案资源,使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二、强化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为高校档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标志。推进高校档案馆数字化、网络化和检索自动化建设,成为各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突破口。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繁杂,劳动强度大,重复劳动多。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可以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档案信息及时传递至高校各级领导、各教研室和相关部门,提供查阅便利,提高使用利用率,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档案工作。

高校要强化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高校要将数字光纤技术、芯片技术、网络与监控技术等有效地用于高校档案信息存储、归档、保管、开发及利用等各工作环节,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的存储能力、传播速度,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效果最优化,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经济效益。档案管理工作要从单机管理发展到网络管理,从案卷、文件目录管理发展到全文信息化管理,从单一的档案管理发展到“文档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无纸档案”与“纸质档案”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其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难以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为指导,依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这是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抓好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档案管理细则,建立健全档案收集、立卷归档、储藏保管、开发利用、保密、库房管理等多项制度,确保高校的各类文件从形成到归档一系列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制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和相应的配套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把档案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推动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为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要尽快在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中普及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改善现有知识结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健全档案管理工作队伍,设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档案管理工作组。培养一批具有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与稳定。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提高素质、精通业务、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地对档案管理者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使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能够适应高校档案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者自身也要努力学习,开拓眼界,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要有严格的保密意识。在职业道德素质上,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热情服务;默默奉献,不计名利,耐得住寂寞清贫,甘为人梯;严谨务实,认真负责;服从全局,团结协作。

五、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的为高校提供档案服务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职工劳动智慧的结晶,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贮存、积累是为了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提供给工作者利用,为高校发的发展服务。高校档案部门要突出服务这条主线,积极进行档案利用工作的探索,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应主动了解用户对各类档案信息的需求。及时了解学校在不同时期和阶段的教学、科研的情况,积极主动地深入各教学和行政部门,走访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有意识地有目地观察和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对学校的工作安排心中有数,了解学校教学、科研、基建等工作环节和活动过程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掌握这些工作对档案的需求,同时,根据本校档案利用情况,分析其利用规律,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服务。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超前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馆藏档案资料主动、及时、多元化的为学校的各部门提供档案服务,对于一些难查资料通过点滴线索扩大检索范围,尽可能地使他们得到所需信息,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服务方式上,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互联网、光盘数据库、联机检索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要充分利用馆藏档案文献资料,又要营造现代化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环境,不断拓宽信息服务和交流渠道。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服务的形式,改进服务的手段,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主动的把档案工作重点与高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让“死”档案变成“活”材料,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安爱君.如何管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河北科技图苑,2008.

[2]薛匡勇.论档案馆的未来发展.档案学通讯,2004.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绩效考核档案 工作思路

一、开展建立高校绩效考核档案工作研究的意义

(一)绩效考核是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难点之一。

根据国务院和国家人社部的安排,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当前,绩效工资改革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已基本完成,全国各地正在落实绩效工资的第三步工作,其中高等院校是最主要的部分[1]。但是,第三步的推进速度并不令人满意,高校普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推进迟缓的现象。截止到2012年8月底,除海南及西部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省份完成了绩效工资工作以外,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此项工作尚未完成。究其原因,除了高校绩效工资总量与水平难以平衡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绩效考核难度大、矛盾多,触及的范围广,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均衡。

事实上,就某一所高校而言,能否成功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一要看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是否做到了程序规范、内容设计科学合理;二要看绩效考核工作能否做到客观、公正。由此可见,绩效考核对于高校平稳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意义重大。

(二)绩效考核档案的建立是高校绩效考核的重要环节。

绩效考核一般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的时间跨度为1年,聘期考核的时间跨度一般是3至5年。从绩效考核的规范性、科学性出发,绩效考核不仅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为了保证考核记录的完整性、原始性,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必须按照文书档案建设的标准,对绩效考核中形成的原始记录进行收集、整理、核对、保管并提供利用——即建立绩效考核档案。由于绩效工资制度对于多数高校而言是新生事物,相关工作实践经验积累不多,对绩效考核档案方面的研究更不多见,因此,开展高校绩效考核档案的研究探索,对相关工作的实践指导与推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高校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对于工作开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高校应及时出台相关制度,以保障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工作的健康、持续开展。相关制度应明确绩效考核档案建设的意义以及绩效考核档案建设的责任主体、归档范围、分类办法、检查核对机构等内容。

(二)明确责任主体。

可以依托高校现行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各高校根据校情,不尽相同,可以是人事处、组织部、档案馆,也可以是校办综合档案室),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现有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较高、对档案管理更加专业的优势,同时也挖掘了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避免“重起炉灶”造成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当然,在绩效考核档案的建设方面,主导考核的人员,应更多地参与其中。从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的部分高校实践来看,从事绩效考核的牵头部门可以是人事部门,也可以另外组建隶属校长直管的独立机构。为了保证绩效考核档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承担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应当自动纳入到高校绩效考核档案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中,从而保证绩效考核档案及时归档,为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及绩效工资的发放提供依据。

(三)明确归档范围。

高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中涉及的有关考勤、教学科研业绩成果、社会服务业绩、文化传承工作成果、学校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保障教学科研情况等方面考核全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都应归入绩效考核档案之中。

(四)合理进行分类。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高校工作人员的岗位可分为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技能等三类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可细分为教学、科研、教学辅助岗位等三类。由于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不同,所以绩效考核的内容也不相同。针对不同的岗位,对照高校内部现行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中规定的考核要素,将绩效考核档案进行相应分类。比如对于教学人员的考核档案可分为四类。一是教学类:教学学时数、教学质量评价等次、参加教研活动考勤记录、获得的教学研究成果等;二是科研类: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情况、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科研获奖情况、举办学术报告情况、主编教材或出版专著情况等;三是社会服务类:参与产学研项目情况、从事技术服务与推广情况等;四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类:参与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等。其他岗位可根据工作性质和考核要素,作相应的分类。因各校有关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结合了各自校情,校际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在制定具体分类标准时,可视需要进行调整。

高校在制定分类方案时,考虑到聘期的时间跨度和保管期限,可以使用“年度—岗位(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对绩效考核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绩效考核档案的“保管期限”问题,后文将作专门探讨。

(五)明确检查核对机构。

绩效考核档案材料的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组织者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中产生的,如对各单位人员到岗情况的抽查,形成的考勤记录;二是被考核者依据考核组织的要求,提供的个人业绩材料,如获奖证书、发表的学术论文原件等;三是校外知情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被考核对象的业绩及现实表现材料,如企业提供的有关教师参与产学研工作的鉴定材料,挂职单位提供的挂职者挂职期间的现实表现鉴定结论等。管档机构收到的各类考核材料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查核对验证后方可作为确定考核结果的依据,即作为档案进行保管并提供利用。根据材料性质,按照部门工作分工,由不同的职能部门予以检查验证:科研业绩材料由科研管理部门验证;教学类的材料由教学管理部门审核验证;各二级单位自行开展考核所形成的考核材料,由考核的组织单位进行验证。

(六)明确查(借)阅办法。

建立高校绩效考核档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高校绩效考核档案利用的主体主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者,要调阅被考核对象的绩效考核档案材料,用于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及绩效工资的兑现;其次,被考核对象,根据需要,可申请使用本人的绩效考核档案;再次,作为对绩效考核工作行使监督权的单位或个人,可依据一定的程序,查阅相关绩效考核档案。各高校可制定绩效档案查(借)阅的具体办法,明确绩效档案查(借)阅审批程序及相关纪律要求。

(七)明确保管期限。

1.聘期内分年度形成的过程性材料。兼顾档案库房容量及聘期的规定,聘期内形成的过程性材料(如个人年度考勤资料等)以聘期作为保管期限。例如,某高校规定各类岗位人员的一个聘期为3年,则其保管期限就定为3年。

2.聘期届满形成的结论性材料。对于被考核对象聘期考核结果等档案材料,参照国家档案局2006年公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中关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人事考核、职称评审工作文件”的保管期限可定为“永久”。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

由于高校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原始记录,都要归入到绩效考核档案之中,其信息量之庞大是不言而喻的。及时开发绩效考核档案管理软件,积极建立绩效考核档案数据库以及电子档案目录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档案管理人员就可充分借助绩效考核数据库和软件系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与统计,为学校领导层决策和承担绩效考核的单位公正、公平地发放绩效工资提供重要依据[2]。

(九)建立保密制度。

绩效考核档案材料中也会有涉及个人隐私及参与企业带有商业秘密性质的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加以保护。各高校有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出台有关绩效考核档案方面的保密细则。

三、对高校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工作的展望

(一)研究与推广。

鉴于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工作对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作用,现有相关理论较少,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所以,无论是作为实践主体的高校还是政府档案管理部门都要重视对此项实践的立项研究,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用于指导相关实践。同时,省级主管部门应将各高校有关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工作的成功范例进行推广。

(二)规范与管理。

高校绩效考核是一个新生事物,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同样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作为实践主体的各有关高校,要提高认识,规范管理。要把绩效考核档案建设作为学校档案事业的一部分,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充实制度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教育厅)、省级档案主管部门(省档案局)要加强指导和调研工作,逐步将高校绩效考核档案建设工作纳入监管范围,以促进相关实践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档案资料的收集是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其他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尤其是涉及到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全面性,进而影响医院档案信息的有效使用,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实中有些部门的人员对材料归档认识不清,认为自己部门较为重要的材料理应由自己保管,不向档案部门移交。使本应归档的档案材料留存于个人手中,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全面。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医院与时俱进,将绩效考核工作引入到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对各部门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促进了各部门档案收集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绩效考核,最早由美国提出并实施。该理论主要关注考核主体的多元化问题,考核信息的来源包括与被考核者发生关注关系的多方主体,以此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考核的过程。该考核理论较之于传统的绩效考核理论优势在于变传统的单一的考核主体为多元的考核主体,不再只把上级的考核作为被考核对象的唯一来源,而是将在组织内部与各部门之间有关的多方主体均作为绩效考核的来源。

绩效考核理论被应用于内部对各科室的考核过程中,因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获得青睐。绩效考核可以按照档案工作的好坏来进行绩效考核,按分数的多少,发放绩效奖。

二、绩效考核理论在档案考核中的应用

在对各部门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档案部门、各业务部门都是与被考核的部门相关的主体。据此,在对各部门档案考核过程中,考核主体应包括档案部门和其他平行业务部门。其中,档案部门作为指导和考核各部门档案工作的主要机构,在考核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属于被考核对象的上级指导机构,因此在考核中占较大权重(大于50%)。其他平行业务部门属于同级的考核机构,占较小权重。各部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权重比例。

三、具体考核办法

对各部门档案工作的考核采用各部门自评、小组互评、档案室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考核。同时,根据各部门和行政各部门形成档案性质的不同,逐科按接收标准分别进行考核。

(一)成立各部门的考核小组。被考核部门,经档案部门和各业务部门考核后,由档案部门将所得分值进行加权平均后,成为该部门最终的考核得分。比如:各行政部门之间相互考核,都有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考核分数,按考核标准,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就要扣分,每个部门抽调一人,组成考核小组,各部门考核各部门的内容,各有分管,你考我科、我考他科,相互考核。根据考核得分,排成名次,每月对每个部门考核一次,按考核分值以此发放绩效奖励。这样就能够真正达到多劳多得、少劳就要少得的分配方式,公平合理,大家都非常赞同。

(二)考核评定标准。档案部门对各业务部门的考核及各业务部门间的互评考核均包括 :组织领导(15分)、整理(20分)、立卷(20分)、归档(25分)、安全措施(10分)和加分项(10分)六个方面。组织领导主要考核业务部门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及部门档案员的配置情况;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是考核的重中之重,主要考核各业务部门移交档案的数量和整理质量,以加大档案收集的力度,促进部门立卷质量的提升;安全措施主要考核各业务部门档案的保存和对所管资料的保管条件,促进平行立卷的规范化;加分项考核档案创新和理论研究,以促进业务部门档案员参与档案编研和档案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档案员素质。

(三)考核评定的特点

1.注重多元主体考核

变原来的仅由档案部门单一主体考核为现在的基层档案部门、类别小组、综合档案室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考核,充分调动了基层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关注和参与医院档案管理的积极性。

2.注重量化考核

考核办法共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对应不同的考核分值,考核内容涵盖了档案管理关注的全过程,杜绝了考核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使全员都能按考核指标及系数,拿到奖励,达到了公平性。

3.注重过程评价

坚持以评促建的工作理念,注重对基层档案工作的实时跟踪和评价。如一般考核的做法是年初移交档案后等到年底才组织开展考核。而我们医院则是在每个月都对各业务科室就档案的移交工作,是否完整、齐全分别进行考核,这样,可以让各基层部门都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档案工作的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整改提高。

四、考核的实践效果

自将绩效考核应用于我院的各项工作考核中,有效促进了各部门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互评这一环节,通过对其他部门移交档案的实际观摩,使各部门档案员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各部门档案工作的现状,更好地促进档案员改进本部门档案工作。

二是各部门都积极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全面加强对本部门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建立了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为顺利推进档案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共同做好档案的接收和移交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由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公平性和可信度更高。我们将考核结果作为月绩效考核及年度绩效考核,以此发放绩效奖,作为奖励各部门移交档案的主要依据,并且得到了各部门的一致好评。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绩效 考核管理 会计基础

通过不断的摸索发现,绩效管理作为成熟企业有效管理企业的工具,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绩效考核与财务日常管理有效结合,是我公司财务在不断探索,改进的一项重要任务。

1、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阐述

《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是公司财务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保障及激励作用的目的,结合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分类、逐项执行的考核工具。从会计核算、出纳管理、资金收支、会计档案四大方面,对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每月按照固定流程,对财务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以达到提升财务人员能动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

2、《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2.1、会计核算考核

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2009》和公司《会计政策标准》、《会计核算手册》,规范各单位会计核算,分通用会计、核算会计两方面对会计核算进行考核。

2.2、出纳管理考核要求

2.2.1、银行对账专责考核

每两周核对一次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如有未达账项,应及时提醒对应单位出纳完成账务调整处理,确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并经本部经费会计签字后报财务资产部资金专责审阅;每月8日下班前报送银行对账单纸质末页,未按质完成绩效考核0.5分.

2.2.2、出纳日常工作考核

2.2.2.1、应遵照《支付结算办法》执行,大额资金使用须提前两个工作日报送填报《大额资金使用计划申报单》,未提报资金使用计划将不予付款;应及时完成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及时查看网银系统业务办理是否成功,并对收付凭证及附件单加盖出纳章、收付讫章和附件章,并按月移交给各会计;负责妥善保管现金、有价证券、有关印章、空白支票和收据,做好有关单据、账册、报表等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负责掌管本单位财务保险柜;负责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除了供日常零用支付所需限额以外的现金,公司收到的各种营业款、汇票、支票等,均需在3天内及时存入银行;不超限额保存现金,不私借、挪用公款,不得“白条”顶替库存现金,不为其他单位及部门进行支票套现行为;负责保管好U盾,不得随意外借。未按质完成工作任务,或发生违反财经法规事故的,每项绩效考核扣0.5分。

2.2.2.2、所有出纳完成以上所列事项,绩效考核奖励1分,扣分至2分封顶.

2.3、会计档案管理考核

2.3.1、凭证档案管理时间

一凭证收、付、转及附件章的盖章工作应在次月5日前完成;二凭证复核工作应在次月20日之前完成;三凭证打印装订工作应在次月月末之前完成;未完成的,相关责任人每人绩效考核扣0.5分。

2.3.2、会计账簿类装订、移交要求

应填写《会计账簿交接表》。将上年度账簿装订成册,编写页号,加装封面,附上目录;各类银行调节表也应装订成册,编写页号,加装封面,附上目录,考核期凭证未打印、装订,相关责任人每人绩效考核扣0.5分。

2.3.3、凭证封套要求

外壳填写及装订要求:凭证类别、年度、月份、起止号、连续号要按档案管理统一标准进行填写,每册厚度为2厘米,未按要求装订,相关责任人每人绩效考核扣0.5分。

2.3.4、凭证移交时间要求

当年于次次月10日之前移交中心档案室,并按表内所列内容逐本详细填写《凭证移交一览表》;上上年会计凭证按局档案室要求在档案系统录入档案要素、统一装订后于本年2月底前移交至局档案室,未按要求移交,相关责任人每人绩效考核扣0.5分。

2.3.5、账簿移交时间要求

上年账簿在每年3月15日前移交至中心档案室;上上年会计账簿、报表、工资册在每年3月15日前移交至局档案室,所有归属于本部的档案由本部会计负责移交,各业务单位档案由各所辖会计负责移交,未按要求移交,相关责任人每人绩效考核扣0.5分。

2.3.6、会计档案管理类绩效考核,每月扣分至2分封顶

2.4、相关奖励要求及考核说明

2.4.1、特殊奖励说明。因工作需要长期代班工作者,绩效考核加1分;凡获得省公司和省市有关部门或全局性表彰者,当月绩效考核加1分;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性论文,当月绩效考核加0.5分。

2.4.2、考核说明。按局绩效管理办法总分为100分要求,绩效考核的基准分为95分,考核权重为5分,上述考核最高考核不超过5分,最高奖励不超过5分。考核结果每月公布,有异议可进行申诉、讨论。

3、《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管理流程(以某月为例)

3.1、每月5号12点前人力资源专责收集绩效考核评价表及各指标明细数据。

3.2、每月5号下班前人力资源专责汇总绩效考核评价表及各指标明细数据,并报相关领导。每月6号下班前相关领导反馈意见,提出对应指标建议。

3.3、每月7号8点人力资源专责将绩效考核评价表及各指标明细数据发给各位同志。(等待48小时绩效考核申诉时间。)

3.4、如果反馈有异议,各位同志以书面问题与考核方进行指标明细数据核对、申述,考核方在48小时内反馈申述方意见,并重新报送绩效考核评价表及各指标明细数据;如果反馈无异议,每月10号上午9点前汇总绩效考核评价表及各指标明细数据。

3.5、每月10号上午10点召开绩效管理会议,对疑难问题进行说明、评价。六每月11号上午公布绩效管理会议评价数据及基础数据。

4、结果与成效

第7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归档管理;工作

为了指导医院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政府部门下发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等文件,在条例的要求下,医院要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在规划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医院的业务建设过程中,也应当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一、加强人事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医院工作人员众多,按照规定收集、整理、鉴别、分类和归档医院的人事档案是医院基础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医院可据此进行业务考核和工作调动。人事档案中,针对医院工作人员真实的历史工作表现、工作实际等有翔实的记录。同时,医院会根据归档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德、能、绩、勤、廉方面动态信息进行补充(具体包括工作任务、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以保证为考核提供参照。现阶段,人事档案有纸制及电子数据两种。不论以何种形式存档,其必然需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实施管理。

二、医院人事档案归档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关于医院人事档案的归档管理,遇到了一定的问题,现存的干部人事档案中,关于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绩效考核材料非常有限。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医院实施考核。通常,档案中的考核材料应该比较完善,包括个人的德、能、勤、绩四项的年度考核材料。但由于考核材料的不完整性,使得考核在激励员工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此外,在医院人事档案中,难以完整地了解个人的绩效情况。其中,仅仅存在一个人的某一阶段的业绩成果,而不能提供个人量化考核动态信息。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绩效考核形成的材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其整理和归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以至于开发和利用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在绩效管理方面较为欠缺,主要是因为其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事管理对档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菹拢必须更新管理方法。否则,人事工作需求的变化将会打乱档案管理的秩序。

三、加强人事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事工作变化的前提下,应从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验收把关上加强管理,以确保档案的查、借、用、转等程序更加规范。

(一)档案材料的收集要全面翔实。目前,关于加强人事档案的归档管理,应注重人员绩效方面的材料收集管理。医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临床工作,按照此工作性质,业务、行政管理等部门分别拥有医务人员的绩效材料。为了收集材料的全面翔实,应按期验收绩效考核文件材料,并根据人员的教学、医务、护理工作立卷和移交材料,确保二级管理单位上报档案材料的全面翔实。同时,为了保证人事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的全面而规范,应针对负责课题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做好课题文件材料的积累、立卷与归档工作。

(二)档案材料整理要各负其责,协力合作。在绩效档案归档工作中,具体有项目收集、鉴别、整理、登记、归档、保管、利用等多个环节,涉及不同部门。对于这些环节的整体运作,应该由各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如在课题资料整理中,人事档案室有自己的职责范围,课题组也有相应的职责权限,两个组织各司其职,将课题各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整理完善。另外,对于课题文件材料的积累,应该由医务人员负责,人事档案室和课题组应进行督促、指导。归档的绩效档案文件材料也有严格的要求,第一,必须是原件;第二,材料必须翔实,且没有缺处;第三,文字不得出现涂改痕迹;第四,确保承办单位准确,个人签字清晰,形成材料的时间有效。

(三)档案材料的归档要严格把关验收。医院档案管理室应严格把关。以科研课题为例,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的责任制较为适合。一旦科研项目完成或部分完成,归档时间应确定,一般为项目结题或鉴定后不超过20天,且由课题组负责人整理文件材料。课题形成积累的全部文件材料,应由课题兼职档案员负责汇总,对于文件材料应进行系统整理、立卷,并按时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在收到科研项目文件材料后,出具“归档证明”给科研主管部门,并完成签署意见、加盖档案室专用章等一系列工作。归档过程中,针对三类材料可予以退回,一类是材料不齐全;一类是材料不完整;另一类是对象不明确的。对于退回的应及时进行补办。此外,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加快推进其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人事工作中,离不开人事档案。医院设置档案管理室,应提供更规范的档案管理服务。为此,医院管理者应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加强人事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事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领导在人才选拔和干部任用上有可靠依据。加强人事档案的归档管理,对于服务工资、职称等人事管理工作非常有利,应该得到医院人事档案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理文.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

第8篇

档案是对过去发生的行为、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的一项活动,具有一定的保存和参考价值。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各行各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但是它的重要性没有变。如何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去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 档案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是每个部门工作的重要载体,这些档案是其开展活动和变更、建立资料的记录载体,是企事业单位、高校以及任何组织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是历史资料。这些档案可以真实反映和记录组织的工作情况、资金情况等等,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信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社会下也得到了充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会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归纳资料、分析资料档案的进度,大大提升了档案查阅与使用的效率。

3 现阶段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复合型的人才

人是信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所以档案管理员在科学化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学者Norris就曾指出过,员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缺乏良好的培训,就不能将技术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去,就会阻碍工作的进程。除此之外,一项新的技术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人员的培训。所以,要想加强档案馆科学化管理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要求。如果一个档案馆有大量的资金去搭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必定会提升工作的效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专业化的人才,缺乏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人员,同样这种理念也可以运用到档案馆管理上面,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原因也是如此,部分馆员从业人员只能解决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创新力度不足。复合型人才很少,也正是这方面的人才缺失阻碍了档案馆信息化的发展。

3.2 缺乏建设资金

加强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设备的维护、人员的工资、系统的采购等。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小型档案馆的发展就显得力不从心,它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严重的阻碍了档案馆推行科学化管理的进程。

3.3 安全性能低

在档案馆的经营过程中,信息会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外界之间进行传递,如果这些信息被盗,将会给档案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档案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信息的完整性,要积极采取信息安全保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关于信息的安全保护技术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发现信息泄露、黑客攻击、信息篡改等现象。

3.4 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现有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加之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其他部?T不容易出成绩,没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他们人微言轻,说话不够分量,都是一些默默无名的工作者,想通过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来获得晋升好比就是一种奢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长期要面对这些繁琐、任务重、复杂的工作,自我价值得不到提升,难免会失望,从而能产生消极的情绪,工作中也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管理尚未达到规范的程度,档案管理中心不能及时、完整的收集、归档、整理各个科室的资料,每个科室的资料都分布在自己的科室。加之,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上来的资料不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摆放、查询流程中出现诸多的问题。比如在使用档案时,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查找,影响档案的使用效率。

4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策略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馆的工作信息量大、还有大量的数据等等,工作比较繁琐,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目的就在于将各类信息进行有序的划分,归档保存,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充分的考虑职能和分工,提升管理的效率。首先,档案员要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对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保存。其次就是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密级别,对于重要的文件要加强管理的级别。最后就是要做到清楚的标注,做到有据可查。

4.2 加强档案员的素质培养

现在档案员大多数是有兼职人员组成,他们只熟悉本科室的业务,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档案员的素质培养迫在眉睫。对档案员要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并进行专业继续教育。除此之外,档案管员还要学会档案的立卷与编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从手工操作过渡到了信息化的操作,数字化不断升级,电子文档等信息化文件为检查提供了便利,档案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4.3 实施绩效考核,促进档案发展

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提升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建立奖罚分明和晋升制度,可以让档案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主动的完成繁琐、复杂的档案工作。通过对档案工作的分解、考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会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4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

档案管理部门或机构的领导要坚定档案信息化的决心,逐步树立信心化观念,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逐渐过渡。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整合资源、促进共享的重要性。档案工作者也要积极接受信息化工作方式、认清档案发展的大方向,提供工作责任感、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增加资金和技术的投资力度,提供设备和人员的支持,使信息化工作稳定的开展下去,而且还要建立相应的软件设施以及档案数据库,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保证档案室除尘、防水、干燥等。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为组织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9篇

一、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档案管理观念落后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人都将其简单视为档案的抄录保管,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进行管理,没有深入理解档案管理的国家财富作用,忽视了档案管理对社会的间接经济效益。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理念仅仅是不丢失文件、不泄露资料,做好档案保管工作就是完成对档案的管理;面对相关档案管理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时,只需要保证档案管理设备设施达到要求,这些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观念弊端都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思想原因。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都缺乏严肃细致的档案管理制度,容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工作纰漏,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首先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分配的不明确,在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中,甚至出现一人兼职多项工作的现象,又或者是档案管理部门闲职多、人员冗杂;其次是绩效考核的不完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工作都只是形式上的“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造成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烈,出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2]。这些原因都导致档案管理质量偏低,无法有效发挥档案的社会作用。

(三)档案管理手段陈旧

在档案管理工作上,部分档案管理部门都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入职培训,档案管理手段也是一味的沿用传统管理手段,陈旧落后的机械管理手段使得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枯燥乏味感,不利于档案管理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档案管理设备落后,达不到新时期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利作用,自然无法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

二、新时期下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探讨

(一)转变档案管理观念,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首要任务就是改变现有档案管理观念,端正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首先需要档案管理部门领导自身转变档案管理观念,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促使工作人员改变档案管理工作态度,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将档案管理工作当做成一项社会事业认真落实。然后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让其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进档案管理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档案管理这项社会事业当中。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档案管理系统,并辅之以制度保证其顺利实施。档案管理制度应该符合新时期管理要求,与时俱进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避免出现档案管理制度与管理内容的不相符合。第一: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的划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划分,合理分配档案管理任务,在具体的档案工作管理中确保做到“各司其职”,确保档案管理系统“不养闲人、不设闲差”,完善社会档案管理系统。第二:严格绩效考核机制的执行。对档案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制度,让每个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将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标准纳入到管理薪酬标准当中。一方面鼓励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突出成绩,肯定优秀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对玩忽职守、无法完成本职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对给档案管理单位带来不影响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或者辞退。只有认真落实并严格执行这一制度,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在转变思想后,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实现档案管理人才的高素质。在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做好档案的保管,还需要通过各项档案的管理做好社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才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并合理运用到工作中。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带定期的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并培训期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鼓励工作人员自我发展、不断进步,让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的推动下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提升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就是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模式,并建立详尽的社会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各级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传递、存储以及利用的一体化管理模式[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多种管理新方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社会对各种类型档案的具体要求,逐步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运用网络技术对电子档案进行维护和更新,逐步的实现我国社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延长档案寿命,更好地适应档案管理与时俱进的发展。

第10篇

档案管理是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探究信息安全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很有必要。应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一、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企业实现信息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这一重要部分。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2.有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传统的档案资料以纸质为载体,时间一长,破损严重,给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同时不利于档案的使用。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转换成数字信息,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和使用。3.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手工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出错,同时利用率不高,使档案价值难以体现。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存储、查询更高效、更快捷,把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基于信息安全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档案数量巨大难以快速数字化。目前,大中型企业中,信息资料经过长年的累积特别丰富,给数字化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而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数字化设施、设备等,难以满足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2.网络技术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一是系统软件由于设计中存在漏洞,极易被黑客等侵袭,致使信息被窃、流失、损毁。还有磁场等对信息传输的通道造成干扰,影响了信息的传输,留下了隐患,另外就是网络的开放性给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带来冲击。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略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采购的设备和网络服务供应商限制要求较低,也给黑客等入侵数字档案资料库窃取信息提供了方便。3.人为操作导致的不安全故障。数字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经常出现一些失误,造成信息丢失、损毁。另外,工作人员在操作上的不良习惯、违规操作等,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再加上防护措施不到位、警惕性低,影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

三、基于信息安全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路径探究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要以安全为第一位。要想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借助Web搭建的开发平台,也可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局域网,在局域网中建立管理系统。通过设置管理权限可以有效阻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还可以使用加密制度,保证数据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被篡改或盗窃,进一步强化网络通信的保密性,也可以建立防火墙来防御外部攻击。2.建立人才信息管理数据库。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将人才信息统一纳入数据库中,更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在人员招聘时,通过数据库进行岗位匹配,实现高效、有效招聘,避免人才的浪费,同时为后期的培训提供便利。还可以为异地招聘实现网络视频面试,既扩大招聘范围,又降低成本。3.绩效考核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管理模块是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信息既能够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也能够反映出团队的合作水平。不仅如此,还能为采购等给予一定的参考信息,通过绩效考核信息一方面把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反映出来,也将材料的质量反映出来,企业可以据此加以改进。4.岗位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岗位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能够在确保工作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更为准确地估计岗位的设置和价值相关性,使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价值管理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也是现代化岗位价值管理的先进模式体现。

四、结语

第11篇

一、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前期控制的特点

(一)全面性

基建项目的工作周期长,所包含的文件、合同以及材料都是丰富多样的,因而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将这些内容有条不紊的纳入到档案的前期控制当中。况且前期的管控方式和原则直接影响工期的科学化进程与合理性,因而企业安排专业人员对所涉及材料进行广泛收集和分类整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基建项目档案管理的前期控制当中,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前期的招标计划书、工程整体设计理念和方案、施工单位以及责任人签订的合同、工程进度的基本安排以及所甄选的材料供应商的基本情况等信息进行登记和归档。在这种全面性和明确化的档案管理当中不仅能够为后期工程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还能够在出现突况和问题时找到症结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及时性

就目前基建项目的管理者所采取的方式来看,许多企业都认为在工程完结和竣工的时候才是需要进行细致化档案收集和整理的时机。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后期收集的方式不仅会导致许多临时性变动的数据被忽略和遗忘,而且还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对后来工程的借鉴作用。况且档案的整理就是为了有助于后期分析的,因而企业就应当充分保证对档案管理前期控制的及时性,对于工程设计的每一次变动,数据的每一次更新都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归档,这样在后期整理的时候才更加明确。况且基建项目本身比较庞杂,在进行收集的时候所涉及的东西会很多,因而工作人员就需要根据纸质的材料信息和实际施工和管理人员的阶段性回顾和口述来完善材料内容,这样才能够通过及时性的收集来保证基建项目档案的完整性。

二、加强前期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基建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管理最基本的程序就是对于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可以说信息本身就是组成档案的基本和核心的要素。况且由于项目工程本身群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因而其中可能会因为施工现场问题或者是材料而对其中的一些参数进行更改和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就会导致档案不符合实际。况且在工程当中的材料供应者、购买方和施工方并不是同一个部门,这些单位对于材料和信息的沟通本身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况且这些内容都是和档案信息直接相关的,因而也就加大了对于信息收集的难度。虽然如今所采用的新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但是同时其中信息的分类细化也会加大信息收集和整合的困难。因而数据和信息收集者就需要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及时的与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和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了工作和管理当中,因而在档案管理当中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来进行工作,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基建档案工作的有效性。

(二)实行档案管理的绩效考核

档案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大量的数据和文字信息,因而在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枯燥感。因而企业就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效率进行一定的约束,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档案的实用率。而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约束方式,因而企业就可以通过对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来加强档案管理的準确性。所以企业就可以将此作为一种制度来对员工进行适当性的约束,当然应该将这种约束真正落到实处,对于考核的项目进行具体的管理,保证考核是真正面对所有的企业员工,并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这样不仅能够真正保证基建项目管理的衔接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出现侥幸心理而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因而通过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的秩序,同时在后期出现问题时还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问题的症结,也才能够更好的处理问题。

第12篇

一、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财务管理中,必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但是只要我们抓住重点,并且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下面我们就其内部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思路,找出解决财务档案管理问题的方法。

1.对建立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企业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财富。在这种趋势下,要想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财务档案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活动的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是一种依据,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这方面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规范合法的环境下运行,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甚至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祖国争光。可见财务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各种市场活动中同样也离不开财务档案管理的指导性作用,如果我们要想充分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应该将这一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得到顺利的发展。但是当前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不能形成有效的机制对档案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如果没有形成高度的重视,没有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那么企业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中就很难得到发展,进而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2.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积极

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自从国家的《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在财务档案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仍然对财务档案管理的认识和相关流程的实行自觉性比较差,导致最后的执行步骤不积极不到位。有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以为只是银行业务上的转账、汇款等方式,更有许多的管理者根本就不知道财务档案建设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看到,虽然国家立法部门已经为财务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大都是宏观上的规定,多流于形式而已。

二、解决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对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的状况,我们就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档案管理是其内部源源不断的动力。

1.制定统一的财务档案管理标准

在进行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如果我们不能按照制度办事,就很难对工作的效果具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无论是何种工作,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是起到约束性的作用的,在财务档案管理中也是如此,制定规范化的、统一的标准是当前财务档案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建立相应的制度能够确保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依据,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归档的整理,同时建立系统性的档案管理,也方便今后工作中对相关档案的查找,我们还要对财务档案加以保护,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要将每一项开支明细仔细的进行记录,留有相应的备案,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查找。

2.加强管理者重视和财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一方面针对教育培训的实施情况,企业应该要求财务负责人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对参与培训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继续参与岗位工作,考核不通过的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并要求继续参与学习,学习期间待岗,待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再次上岗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在制度中明确监督处罚的措施,定期检查财务档案管理有关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资料收集、分类、入档、登记等情况,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做好财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所有的查阅、复制、销毁应该严格遵守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规定。第二,将财务档案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企业在绩效考核当中,应该将财务档案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除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作出评价和奖惩之外,将考核的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挂钩,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工资待遇按一定幅度上调,表现较差的薪资待遇按一定幅度下调,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人员充分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

3.建立信息化的财务档案管理体制

规范程序,严格执行财务档案安全管理和使用规定是企业工作的重点任务。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企业既要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又要在经营管理当中合理地使用财务档案,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由于财务档案包含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信息,一些信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商业秘密,从维护企业根本利益的角度来讲,企业要重视财务档案安全管理。对于财务档案,除相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和工作需要之外,一律不准外借,即便是相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或工作需要,也要经过企业负责人的批准,同时能在企业内查阅的,应该尽量在企业内使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基于工作需要查阅财务档案材料的,除了经过档案管理部门的同意之外,还应该严格做好借阅登记,涉密档案材料只能查阅摘抄,不能复印。除了财务管理部门之外,其它部门工作人员没有财务档案资料的查阅权限,即便是公司的领导层,查阅权限应该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第13篇

部门职能:

全面负责机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合理、有序进行,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做好机场公司收入结算和成本控制工作,根据会计准则、财务通则,按现行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会计核算。

负责机场公司节能降耗、经营绩效考核工作。

工作职责:

一、收入核算

1.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收入核算相关管理规定;

2.负责公司航空性及地服收入的核算工作;

3.负责公司非航及其他收入的核算工作。

二、费用报销

1.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内部报销管理规定、差旅费报销实施细则、资金审批权限管理规定及财务制度执行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2.负责报销单据的审核、资金拨付、账务处理等工作。

三、 资金管理

1.负责对公司各类资金收付加以管理,并真实记录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2.负责对公司资金进行管理,将公司闲置资金进行定期存款业务,增加公司利息收入;

3.负责及时催收航空性等应收款项,及时回笼资金。

四、投资管理

1.参与公司所有投资的谈判工作;

2.负责制定各基建项目指挥部财务内部报销管理办法;

3.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验收工作;

4.负责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面管理工作,并对出售、调拨、报废和清理等资产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5.配合市场规划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五、税金管理

1.负责各类税金的计提、申报及缴纳工作;

2.负责发票的领取、使用、保管工作;

3.负责发票抵扣联的认证、装订工作。

六、报表管理

1.负责华北局、首都机场集团、财政局、内蒙机场集团各类月报、年报的编报工作;

2.负责统计局月报、年报的编报工作;

3.负责编报公司内部分析报表,及时准确反映公司预算执行及经营情况。

七、预算管理

1.负责制定预算管理及考核相关管理规定;

2.负责收集汇总各部门运输生产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将通过公司会议审定通过的年度预算上报集团公司;

3.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预算,以及公司各部门年度预算需求,分析整理各部门年度预算需求并报公司预算委;

4.监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按照各部门预算严格控制各部门费用支出,以保证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的完成;

5.负责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八、 合同签署的审核

在合同签署的审核中,财务审核侧重于对合同中涉及财务条款的审查与核对:

1.对合同金额进行审核;

2.对结算条款进行审核;

3.对涉税事项进行审核;

4.对特殊事项进行审核;

5.负责合同印花税的计算工作。

九、会计档案管理

1.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进行装订、保管;

2.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归档;

3.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参与会计档案的销毁等工作。

十、保险业务管理

负责机场公司机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的办理及理赔工作。

十一、节能减排

1.制定公司节能减排管理规定和节能减排考核方案;

2.组织实施公司节能减排管理。

十二、绩效管理

第14篇

【关键词】SOP;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

1标准化操作流程在疾控中心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的缩写,即标准化操作流程,是指采用统一的格式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其核心强调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量化、细化和优化,实现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现阶段,我国部分疾控中心仍然沿袭着粗放型、经验型工作模式,严重阻碍了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部分疾病控制业务通常依靠领导的指示和以往的经验惯性地开展,即使是同一项工作也会因为不同人员负责,而导致工作程序和步骤存在差异,所需各项资源差别较大,以至于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随之大相径庭。当前,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已经成疾控中心转变管理现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于疾控中心承担着预防控制疾病、创建健康环境、促进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任,所以其管理工作必须走向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确保各项工作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控制程序作为有力支撑;其二,疾控中心的工作程序和人员配置相对稳定,然而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落实,使各项工作处于全过程监控范围内,实现对工作的细化、量化管理,成为了疾控中心的管理难题,而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其三,随着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疾控中心工作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疾控中心有必要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客观、标准、透明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以此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自身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标准化操作流程在疾控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构想

2.1SOP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管理是疾控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实验室管理关系到检测结果质量,所以应当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SOP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先要建立SOP目标,而后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技术性要求和具体操作进行细化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实验室标准操作文件说明;内部质量控制中使用适当统计技术的操作程序;实验室样品接收登记、筛查检测、检测结果报告、标本送检操作程序;实验室设备仪器保养、维护、校准标准程序;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离心机、酶标仪、洗板机、微量可调移液器的操作程序;实验室消毒、废弃物处理程序;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程序;实验室安全防护操作程序;实验室人员进出管理程序;实验室检测结果保密程序;实验室药品试剂管理程序;实验室检测数据记录、保存程序。

2.2SOP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疾控中心各项业务的深入开展,其对仪器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必须强化仪器设备管理,制定仪器设备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首先,制定仪器设备申购、审批、采购程序,确保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其次,制定仪器设备验收、检验、记录程序,确保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与采购要求相一致,并根据检验资料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再次,制定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定期检定程序,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及时维护或更换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2.3SOP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疾控中心在开展卫生监测、疾病控制、科研、健康教育等业务中形成了大量业务技术档案,大部分疾控中心对业务档案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满足了疾控中心业务开展的需要。为了强化档案管理,构建完整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应当明确档案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制定档案管理总体要求、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指导程序。明确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职责,制定兼职档案员档案收集、归档及科室级业务档案管理程序;其次,建立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中对业务材料的规定,以及各科室的业务活动情况,明确各科室的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制定档案归档、立卷、保管、利用、保密程序;再次,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将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对培训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4SOP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当前,随着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的稳步推进,疾控中心实施以岗定薪、工作量化、业绩考核已经成为必然趋势。SOP不仅能够规范疾控中心各项工作业务的操作程序,还能够为绩效考核创造良好条件。疾控中心可利用SOP作为衡量工作人员绩效的量化单位,以工作人员完成SOP各项规定的质量及数量为评价依据进行绩效考核。此外,疾控中心也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以及所要达到的要求,以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自觉意识,并将工作人员完成规定工作的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在疾控中心各项工作中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所以疾控中心应当从日常管理和专业工作入手应用标准化操作流程,并逐步将其应用到事务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中,从而全面提高疾控中心管理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邓连芬.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

[2]王莹.疾病控制中心加强管理的举措探讨[J].科技风,2009(4).

第15篇

关键字:档案管理;医院;建议

1 引言

档案是对过去发生的行为、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的一项活动,具有一定的保存和参考价值。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各行各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但是它的重要性没有变。医院部门的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医院的“心脏”,所有的档案都是疾病发生的真实反映,具有参考、查询的价值,它是开展医院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预防疾病的保证,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随着医疗行业和预防疾病系统机构的改革,如何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加强档案管理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在档案管理中,

2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虽然医院对于档案管理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单位领导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还是不够重视,他们把精力大多投在办公室里,虽然配备了档案室,但是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安排也很随意,大多数是由兼职人员来管理。加之档案室的位置往往处在楼层的角落内,附属于办公司,工作本身比较封闭,导致管理人员觉得自身的岗位比不上那些坐在办公室的人,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上心。

2.2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档案管理人员你的选择上,管理者受重视程度的影响,往往喜欢把那些没有一技之长、非医疗专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安排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去,他们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有时还要利用计算机去检索、查询,信息量比较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是一些非专业的人员,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个工作。

2.3 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现有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加之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其他部门不容易出成绩,没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他们人微言轻,说话不够分量,都是一些默默无名的工作者,想通过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来获得晋升好比就是一种奢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长期要面对这些繁琐、任务重、复杂的工作,自我价值得不到提升,难免会失望,从而能产生消极的情绪,工作中也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管理尚未达到规范的程度,档案管理中心不能及时、完整的收集、归档、整理各个科室的资料,每个科室的资料都分布在自己的科室。加之,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上来的资料不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摆放、查询流程中出现诸多的问题。比如在使用档案时,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查找,影响档案的使用效率。

2.5 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手工操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不具备恒温、恒湿的保存要求,查找资料时效率比较低,耗用的时间比较多。大部分的资料采用的是纸质型,缺少大数据、存储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很多声音和视频资料因为缺乏保存的条件而被舍弃,从而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

3 对医院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医院档案工作认识

一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医院部门的领导应该更加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财政支持和人力支持,必须的时候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对过去工作的记录和反映,以供人们查询、参考、利用。是以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强大支撑。为了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就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以网络建设为主题思想,创建一个有序、简便的工作环境。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

医院的工作信息量大、还有大量的预防、监测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工作繁琐,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目的就在于将各类信息进行有序的划分,归档保存,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充分的考虑职能和分工,提升管理的效率。首先,档案员要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对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保存。其次就是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密级别,对于重要的文件要加强管理的级别。最后就是要做到清楚的标注,做到有据可查。

3.3 加强档案员的素质培养

医院部门的档案员大多数是有兼职人员组成,他们只熟悉本科室的业务,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档案员的素质培养迫在眉睫。对档案员要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并进行专业继续教育。除此之外,档案管员还要学会档案的立卷与编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从手工操作过渡到了信息化的操作,数字化不断升级,电子文档等信息化文件为检查提供了便利,档案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医院工作的服务质量。

3.4 实施绩效考核,促进档案发展

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提升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建立奖罚分明和晋升制度,可以让档案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主动的完成繁琐、复杂的档案工作。通过对档案工作的分解、考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会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5 大胆改革,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通过深层次、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为医院业业务、日常管理及患者服务。要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一是要加强档案的保管设施,如设置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安全保管设施。二是要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三是要配备整套档案扫描系统,改革单纯由人工录入资料的相对落后的做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注重对现代化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多借鉴社会其他领域的各方面信息,丰富自己的档案管理经验,使医院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

4 结语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推动疾病预防工作的进行,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档案员的素质,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实施绩效考核都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搞好医院的档案管理,不仅对医院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帮助,而且还对国家卫生医疗事业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建敏.基层医院部门档案管理探讨[J].科技向导,2012(24)

[2]范喜慧.新时期如何规范和强化医院工作中的档案管理[J].行政管理,2011(30)

[3]赵惠芳.新时期基层医院部门档案管理刍议[J].产业观察,2015(14)

[4]许鹏.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化-管理视野,2015(08)

[5]刘瑛郭宏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综述,2014(15)

[6]尹昌慧.医院部门档案信息化之我见[J].信息工作,2015(09)

[7]郭亥.对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档案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信息工作,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