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

城乡道路规划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乡道路规划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乡道路规划法

第1篇

关键词:道路规划;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道路规划的合理与否更是关系着一个城市未来交通的便捷以及经济分腾飞,合理的规划能清晰的将城市划分,反过来为道路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以及环境,因此,二者之间是双赢互惠的关系。本文针对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道路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1)道路规划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通水也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规划,可以全面的利用并有机的融合城市的各项资源,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并有效的整合城市周边的资源,更广阔的拓展城市的影响空间,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行的作用。

(2)便利的城市交通环境,尤其在现在的环境下,对于一个城市的准投资者来讲,是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交通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甚至克服一些生产中因所处环境而造成的资源瓶颈,实现经济的扩张,并且,便捷的交通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娱乐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宽城市发展的思路,也从另一层面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3)除了直接的经济影响以为,道路规划还能够影响城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例如厦门环岛路宽60米,双向6车道,依山傍海而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设中考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旅游景观等多种因素,使长达43公里的道路建设成为厦门美丽的滨海风景带。环岛路之美和环岛路之长也使它成为世界上少有而最漂亮的马拉松跑道。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众多历史悠久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被国际田径联合会评为国际金牌赛事。可以看出,道路的规划促进了城市设施附属功能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城市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价值。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1)城市发展目标的研究与确定;

2)安排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

3)确立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

4)城市各建设的部署和安排。

这些内容决定了城市规划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和长期性。根据城市规划的上述特性.城市规划应当立足长呢故事的实际,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着眼,对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发展实行统筹兼顾的,综合部署,以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综合效益。

三、城市规划工作的上述特性

要求它在制定规划与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以2O年为期,同时要求对三、五十年以后城市发展有远景设想。有无远见。是衡量规划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2)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既要有科学预见.又要充分考虑显示的可能性,是规划尽量切合实际。

3)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准则。各局部区域是城市的有机构成部分。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大系统中,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信、防洪、防洪、消防等系统.必须全市“一盘棋”。

4)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城市是经济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是长呢故事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比如:要求排放污染大气物质的企业和单位必须建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位.一切恶臭、严重噪声的单位不得健在城市居民稠密区。

5)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城市发展中合理用地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这一国策。

6)处理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灾害。特别注意供水、供电、通信等防灾减灾“生命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应将防灾与减灾作为重要任务,力求城市安全。

7)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我国是历史文化大国.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古建筑、传统街区等应当认真加以保护。

8)处理好城市功能与城币形象的关系: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注意形象建设,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相结合。

四、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规划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具体来讲:

1.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一些旧城市的交通规划问题,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其一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新旧交替的发展时期,城市原因交通系统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难在新的规划中予以一次性取缔,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过程。其二是由于城市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如对于影响到交通发展的政策未给予充分的考虑,对整个城市及城市间的交通规划缺乏整体协调性。

2.随着城市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容量不足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同时大部分城市的交通运输仍没有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整顿,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难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得不到明显的缓解,交通压力巨大。交通堵塞问题必将直接影响到运输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于城市形象建设和宣传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3.城市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支持。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首先,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发展失衡的问题,使得我国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对于城市交通发展重视明显不到位,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城市交通的不发达,城市交通的落后及不完善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难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一个大的难题。其次,我国部分地区政府直接忽视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的更高要求,政府财政收入用于诸如形象性工程的建设方面,城市交通发展难以得到持续发展。

五、道路规划与城市发展的思考

1.加大城市规划投入力度。

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落后的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和专项的自己费用,加强资金的管理以及使用,从而积极推展城市规划的发展。应重点针对扩大城市道路容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系统,为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商品流通、扩大市场等提供便利的基础服务,以便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另外,鉴于城市规划及交通建设的特殊性,可以再保证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私人机构资金的参与,从而共同推进城市规划的发展。

2.要进行规划层面的思考。

加强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在考虑城市长期生态质量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将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同先进的交通管理理论结合在一起,规划并建立一套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既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又能协调处理城市生态发展的问题,还人们以健康、生态的城市交通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一些和谐的元素。

3.合理的建设方式。

道路交通地面建设的原则为,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道路的面积。并非道路越宽对于行驶的性能越好。据研究资料表明:2.7-3.2m是车行道最合适的宽度,道路过宽反而会影响交通的流畅。合理的道路宽度与充足的绿地空间,降低道路对于城市温度的影响,并且建设完善的道路和地下排水问题,才能实现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又可能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城市道路建设的生态化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城市的门户地区随之不断外移,城市原先的门户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相应的,原本主要承担对外交通职能的道路必须承担起日益增加的市内交通功能,肩负着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双重使命。其结果是既无法较好的服务于对外交通,又无法保证市内交通的通畅,并且对城市景观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道路改造及城市设计的手法,实现对外交通道路向城市主要道路的转变?本文将以连接西安、咸阳两市的世纪大道为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涉及的主要内容

在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生活及景观道路转变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职能定位的转变

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主要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它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交通运输形式,多以公路出现,其职能也主要是对外交通为主。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又分为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等,同时又可兼有景观性道路的功能。重要的城市道路也可能同时具有交通、生活、景观多种功能,或者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轴线。明确城市道路的等级、职能是道路改造的首要问题。

(2)绿化景观改造

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由于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缺少有规划的绿化景观,以乡村景观或郊区景观为主,或仅在入口及门户空间规划具有标志性的门户空间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应从美学的观点出发,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为了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殷立文,李铁军,米江。浅谈道路景观设计,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4):16 17]。结合对外通道路现状绿化,同时与周围景观协调,并突出改造道路的特点,是道路改造需要考虑的第二问题。

(3)道路交通规划与对外交通的疏解

对外通道路多以公路形式出现,与城市道路断面形式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现状道路断面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与区域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将城市公交系统、慢行系统等规划引入其中也是道路改造需要考虑的又一问题。并且考虑对过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导,使区域内生成的集散车流能便捷的与的干道系统尤其是快速路系统衔接,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4)沿街建筑整治与改造

对现状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段实施,统一沿街立面。整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围墙遮挡、绿化遮挡和广告牌遮挡,第二类为清洗粉刷立面、统一门头牌匾等。并结合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建建筑在建筑风貌,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实施建议。

(5)城市标识与城市家具

城市标识作为一种视觉识别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所有的人,城市标识系统设计是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用与美观的高度统一,又是探寻民族文脉的点睛之笔。人们在感知城市标识系统所表达的形象的导引信息时,还可以充分感受其周边的环境品味,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习惯。 城市家具也是对应城市公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并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城市是一个大的容器也是一个大的舞台,人类借助各种舒适和富有艺术性质的“道具”——“城市家具”,导演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城市标识和城市家具也是在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过程中,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内容。

(6)城市夜景照明

对外通道路大部分缺少统一的照明规划,甚至没有照明。而城市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照明水平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城市夜景照明也面临着如何将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照明相结合,如何将绿色节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何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等问题。在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夜景照明也是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西安(咸阳)大都市将成为国家级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关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以此为契机,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西咸新区”的目标。作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沣东新区的发展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

沣东新区所在地,是原西安、咸阳两市城乡结合部,世纪大道是沣东新区内唯一一条已建成的东西向主干道,西接咸阳,东连西安西三环, 全长约13.5公里。世纪大道区域的开发建设也是沣东新区率先启动与形象展示的区域。

曾经的世纪大道作为连接西安与咸阳的重要交通干线,为两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如今,在西咸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她正经历着从城市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区的过渡和演变。如果说西咸新区唱响了城市建设的新乐章,那么世纪大道作为新区的门户,正是这乐章的绚烂前奏。

3.2、职能解析

世纪大道的职能根据沣东新区建设做出相应调整,逐步弱化其交通职能,提升其城市道路职能,由原来的交通性为主的对外交通道路向生活、景观性为主的城市道路方向转变,使其成为展示西咸一体化成就,展示沣东新区新风貌的平台。规划在分析沣东新区规划基础上,将未来城市道路的多重功能融入其中:

(1)城市交通空间——拥有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公交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各自独立、便捷换乘的空间

(2)城市艺术展示空间——展现城市活力、反映城市特色的艺术文化空间

(3)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拥有公众参与场所、休闲活动的空间

(4)城市绿色廊道空间 ——拥有树木、绿地,低炭、低能耗的生态空间

(5)城市生活功能空间 ——城市交通与周边土地使用相得益彰的空间

3.3注重可实施性与示范性的改造方案

3.3.1道路交通概念规划

(1)对外交通

现状西安至咸阳的交通连接主要由世纪大道来承担。随着昆明路延伸段及秦汉大道的实施通车,预计未来昆明路与秦汉大道将分担世纪大道70%以上的交通量,远期世纪大道入口空间应特别强调对过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导,使区域内生成的集散车流能便捷的与的干道系统衔接,促进世纪大道由对外交通性向生活性转变,提升城市景观。

(2)公交系统规划

实现沣东新区一条线串联几个点,带动一大片的城市TOD发展模式。倡导并实践绿色、生态、环保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思路。

规划在区内形成半环加两纵的快速公交主干线。快速公交可为全区发展以及区内各片区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互补性提供交通保证。

规划常规公交线路覆盖区内各主要区域。规划体现直达性,同时通过枢纽站与BRT相连来实现长途出行。

通过设计慢行优先的道路系统鼓励核心区内的自行车交通。并通过与常规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的换乘保证运输效率。

(3)慢行系统规划

自行车作为公认的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符合沣东新区,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是新区风貌的一个代表物。规划中央自行车专用道是在国内道路设计方面的一个创新。建设成本低,见效快。世纪大道的建设将在新区起到示范作用,未来的新区建设应形成独立的自行车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3.3.2详细方案构思

世纪大道全长13.5公里,根据现状道路的断面形式与绿化植被的不同,将现状分为A、B、C三段。

根据现状三段道路断面形式以及绿化植被的不同,本次规划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分别为大改造方案与小改造方案。

本着改变西安市道路特色不鲜明、地标性不强的现状,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规划方案一的大改造方案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包含自行车道的宽阔中央分隔带,两侧设置快速公交车道,宏伟大气,最大程度彰显了沣东新区低碳生活的理念,通过对路面的整合增加了人行道的宽度,沿街设计街边线性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6米宽的自行车专用道通过绿化带与机动车道相分隔,形成安全、独立的自行车专用空间。在满足双向通行的同时,将身着装备的骑山地车的人、滑板运动爱好者引入其中,体现年轻的活力的气息。兼顾交通、娱乐、健身多种功能。15米的三机动车道满足现状通行量。

绿化景观以树冠浓密,四季分明的栾树与榉树为主要行道树,结合红叶李,小叶女贞等灌木,形成层次分明,四季变化多端的绿化景观效果。

从汉砖纹理提取出人行道透水砖的纹样,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花岗岩结合卵石铺地作为漫步道主要材质。

在保证专向转向车道前提下十字路口实行四相位信号灯配时控制,中央自行车道可通过在等待区域之间的转移,依照信号指示,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无冲突实现各方向的通过,并实现与常规自行车道在两侧的道路的衔接。

规划方案二的小改造方案最大优点是改动量小,以最小的投入引入快速公交,可实施性更强。同时坚持对自行车优先、自行车道优化的设计原则。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面设计,与机动车道通过绿化完全隔离。中央设置快速公交车道。

现状绿化茂盛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原因是缺乏层次感和色彩不够丰富。小改造方案绿化景观近期整治措施通过对适合西安种植的乔灌木种类分析,选择适合普通栽植,成本较低,色彩效果显著的如樱花、红瑞木。针对现状植被种植情况,采用见缝插花的种植模式。力求实现一盏灯将建筑点亮,一棵树将景观提升的效果。

快速公交停车进站方式的详细规划设计。通过对开门方式、能否超车、中间是否设自行车道进行多方案比较。结合沣东新区规划,人口容量估算,公交运行量估算等因素,为以后快速公交专项设计提供依据。

3.3.3标识及公共家具设计

标识及公共家具主色来源于沣东新区LOGO图形中“山”与“水”的基本色,山青水蓝正是沣东新区高品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快速公交车站的设计源于沣东新区LOGO水波纹图形,以防腐木质与钢化玻璃为主要材质,结合藤类植物的点缀,给人以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感觉。

常规公交候车亭顶面采用太阳能板,使太阳能转化为DC电源,用以供应道路两侧路灯照明,实现全段照明分段供应。改变了独立太阳能路灯不美观,太阳能利用率低的现状。

规划设计透景围墙、半透景围墙和实体围墙三种标准围墙。满足沣东新区不同路段的不同遮挡需求。

3.3.4夜景照明设计

以“推进绿色照明,保护全球环境”为设计理念,街道照明整体风格以朴素、大方为主,突显百年大街的稳重,局部通过灯具的新颖设计,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气息。

人行道照明采用行道灯结合镶嵌于地面铺装的LED光源共同照明的方式,通过LED灯低能耗的特点体现绿色照明的理念。

3.3.5沿街立面整治

对现状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段实施。整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围墙遮挡、绿化遮挡和广告牌遮挡,第二类为清洗粉刷立面、统一门头牌匾等。

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存在现状;原因分析;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84-01

一、引言

为加快两化互动,顺应城乡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发展,城乡规划工作应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和实施制度,不断的创新新的途径,正确处理好城乡建设与局部利益、与经济发展、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真正有机融为一体,实现后期地方城乡管理更能体现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的优越性。因此,笔者凭借多年城乡规划工作经验,在此对目前规划工作存在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概要性指出,并提出了肤浅实践对策意见,供同行参考交流。

二、城乡规划目前存在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尽管《城乡规划法》颁布出台,近年也促使规划工作取得实质性进步,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现状与产生原因如下:

1、城乡规划统筹理念深入不够。目前,地方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郊区和农村地区规划远不及城市规划到位,编制指导思想和实施过程都需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表现在对乡镇规划管理上,规划人员常用城市规划思维习惯性去解决农村规划发生错位,也尚没形成对农村地区规划建设有效管理方法,还由于人手单薄,对规划农村地区的生活形态与经济发展方式等调研不够深入充分,导致规划定位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现状与发展规律等。

2、规划面对资源与环境的考验。构建生态环境已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一个地区的城乡生态环境是否优美与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们享有高质量的良好生活环境,也对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大多地方都是原有遗留问题还没得到基本解决,规划产生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致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恶化。

3、城乡交通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在城乡道路规划上,综合协调性差,实施建设重复性多,常有实施的规划道路被移位或取消,从而无相应规划执行技术要求与规范,也与周边生态环境关系不协调、不配套,为后期城乡建设留下隐患。

4、公众参与规划广度拓展不够。虽然近年一些地方对城乡规划通过积极探索,让公众参与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与的形式也是多样,但是,一方面公众对规划了解不深,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未能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时有矛盾发生,反而给城乡规划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规划上吸引公众参与的操作上规范程度还不够,对公众意见不能及时有效加以吸收,同时在实施中监督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

5、专业规划人才出现短缺匮乏。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基层规划部门和乡镇更为突出,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有规不用,有规乱用,甚至不会用。

导致上述现状的因素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城乡规划管理不得力,一些地方对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不舍得投入经费,一些软件投入如制度订立与执行不到位,或者实践操作不科学,不严谨,未能发挥出有效监督效能;二是城乡规划社会舆论导向差,虽然大多规划方案都吸收有公民参与,但因宣传不到位,参与公众对涉及自己利益的,出于私心杂念争论不休,对不涉及的,表现出参与意识不强,忽视整体与长远协调,导致矛盾层出不穷,问题不断出现;三是规划机制管理不科学,许多规划部门配置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中统筹引导地位差并在管理手段上缺少创新,执行难以到位等。

三、新时期下城乡规划实践的对策措施探讨

城乡规划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城乡规划人员要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建设总体目标指导下,面对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产生原因,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两化互动” 要求实践途径,确保城乡规划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需要。

1、提高城乡规划统筹能力,盘活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特别是农村规划工作,重新梳理评价现有规划实施体系,构建起总-分或总-分-再分层次分明体系,将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一并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整体编制,体现在一张图纸上,。要认真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改革规划内容与成果形式,将城乡用地布局、空间管制和城乡功能发展作出安排,在按照规划公共政策向农村福射、倾斜,设施向农村延伸,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引导控制,突出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地方特色,放眼目光,因地制宜,不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尊重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农民意愿,进一步深化完善功能布局,促进城乡间前后连贯,基础对接等。并对编制好规划方案,经反复论证后方才进入到建设实施阶段,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2、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利用,保护城乡自然与生态环境。根据区位用地规模及交通等条件,加强城市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积极鼓励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力争建成“疏、高、退”空间模式,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广泛吸引各方投资,盘活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闲置资源,发展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相协调新型工业园区;要在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布局上,集中以城区为核心拓展城镇辐射,进一步整合乡村选址布局、空间资源和生态要素,尽量依托自然生态格局实现城镇空间发展。同时以城区充沛交通网络为基点,强化周边交通走廊配套建设,实现与市政设施“一盘棋”。

3、健全法律制度建设宣传,畅通渠道公众参与和监督。在《城乡规划法》纲领性指导下,一方面加快对城乡法律配套法规出台,完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建设出更多合理、科学、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城乡功能。同时加大对城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对规划工作重视并积极参与,树立起《城乡规划法》法律观念,牢固法律意识,并严格遵守。另一方面要形成良性互动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和拓展公众参与深度,保持公众参与方式多样化,参与途径扩大化,除原有规划草案公示,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外,进一步通过听证会或互联网手段,让公众参与活动渗透到城乡规划中来,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并对信息后的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每一过程增加透明度,提高除常有监督机构外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