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实践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实践教学

第1篇

完成哲学史课堂教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需要形成“三个转变”,即教学话语权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手段的转变。通过三个转变,塑造青年学生的信念和信仰,提升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重视创新能力的开发,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均衡发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 一) 教学话语权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讲授是一种流于独白的灌输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其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是将学生看成是受动的客体,这就形成主客体的二元分离甚至对立。由此,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独白和自话自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话语霸权的场地,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教师的职责由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一个卫道和传道的工具。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受动的客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和理论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应有发挥,对教学内容缺乏积极主动的反思和感悟。课堂教学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多方位参与和互动交流的过程,因而应当建立二者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合理机制。打破传统“话语霸权”模式的关键在于从主体性出发,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双方作为独立个体的相互交流和主动参与。这种平等地位、独立精神的相遇和碰撞,使得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承认和包容。如果我们将课堂教学看成是一幕戏剧,那么,学生就不再只是观众,应是“剧中人”,应当有思考的空间和真诚表达的机会。“一个交往性的、成功的言语行为除了语言学表达的可领会性之外,还要求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准备达到理解,要求它们高扬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等有效性要求,并且相互地予以满足。”①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应该彰显“对话”范式,对话是对独白的扬弃和超越,哲学史课堂教学更需要从独语的理性转化为对话的交往理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理论的信心和乐趣。

(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必然要求形成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对一些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可以采取学生自由辩论、讨论等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收集学习和研究资料对问题进行寻根探源,也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进行探究。哲学史这门课程内容丰富,依赖教师的讲课去消化所有知识是很吃力的。应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听课与课下互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不断丰富阅读范围,增强对哲学史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分组讨论法。教师根据哲学史课堂教学每一阶段所涉及的不同理论问题,确定教学研究专题。然后,根据学生对该问题看法的相似度进行小组划分。通过学生在课外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由各小组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设计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打破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尤其是对理论结论的被动接受的局面,旨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问题、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角色换位法。教师根据哲学史的具体学习内容,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身份进行课堂讲解,体悟教与学的不同要求,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教师充当“学生”,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区别,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通过角色互换,改变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传统固定模式,形成主体与主体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实质上就是主体与主体的交流。这样,青年学生会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中,不断提高学习哲学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三) 教学手段的转变

课堂教学手段应该去单一化,把单一转向多样的教学手段,是马克思哲学史教学的现实要求。多媒体教学。就课堂教学而言,用板书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哲学史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功力,缺点是无法彰显重要的直观的“画面”。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文字、声、色、图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哲学史课程的感染力。把哲学史抽象的逻辑思维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易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改变了哲学史教学沉闷乏味的状况,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黑格尔说: “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优越性: 哲学不是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 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②哲学史也缺乏这种优越性,这就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多探索。为了让学生对哲学史产生兴趣,可利用板书和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把哲学案例融入情景中,把人物与其著作里的思想结合起来,渗透到历史发展的情境中,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从感知发展为理解哲学的精神实质。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互联网。课堂教学不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且又受到教学计划在时间量上的限制。因此,我们开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查询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信息等,加强对哲学史课程的深入了解。同时,学生通过与教师在网上交流,积极参与热点、焦点的问题讨论,加深对问题的反思。教师通过上传教学课件,展示理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良教学网络平台的高信息量性、全方位性、渗透性、超时空性和互动性,极大促进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提升哲学史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可开拓课堂之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事业、部队等单位进行参观访问。鼓励学生深入实际,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效应,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的价值认同。把马克思哲学史的发展背景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把哲学理论同现实实践场景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上述转变要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在哲学史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建立和实施了“八步”课堂教学新模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八步”课堂教学方案是以学习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循着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观点交流,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思路,而形成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模式。

理论阐述。教师在课堂上把哲学史中所要讲的具体内容给予阐述,让学生基本了解这一堂课所要学的概念、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历史脉络,使学生知晓课堂的总体任务。但是,这一过程不能只是结果的简单说明,而应是由过程到结果的逻辑推演。

告知目标。教师依据哲学史课堂的具体讲解内容,告知学生这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掌握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和广度。

激发阅读。教师让学生带着目标去主动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目的在于能够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首先理清粗读与精读部分,粗读部分学生大致了解即可,精读部分需要认真推敲和琢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

引出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会出现那样的哲学家及其一系列哲学思想? 那些哲学思想对今天有什么价值? 促使这些问题在学生的脑海里“翻腾起来”,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在问题中进行阅读。

提出指导和反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给予指导和讲解,让学生的不知和不解达到理解和掌握。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和思路给予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同时,让学生也反馈教师的指导思想,使学生也清楚教师的思路是否对自己有帮助。即“如何让学生与教师有真正的心灵会见”,③使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和反馈的过程中得到收获。

提出作业。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对哲学史这一堂课所掌握的情况,给学生留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并以书面形式予以表达和提交。

效果评价。在教学经过一定的运行和取得一定效果后,需要对其进行强化,主要的手段是广义的奖与惩相联系的评价,即对教学结果做价值判断。在评价活动中,肯定学生的进步,会使他们受到激励,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强化已经获得的内容信息。对缺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比较、批评,会使学生的错误得到纠正。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专门开一个“圆桌”研讨会,让每一位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由教师评价每一个学生的所学、所思、所得。

。教师留下的作业,学生只要认真对待,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小论文,这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对于哲学史这门课的学习来说,学生阶段性成果的表现形式就是写出能够发表的论文,总结所学理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八步”教学方案的目的是形成研究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要求,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④它是基于哲学史课程本身的特征,适应当代大学生对民主、自由、平等、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参政议政、影响社会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基于学生更少对思想灌输、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学习方式的妥协与容忍的现实,基于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2篇

关键词: 《金融学》案例教学实践

《金融学》亦即《货币银行学》,是经原《货币银行学》整理而形成的新的课程。它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学科。在这门课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易使学生产生倦怠,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在目前的教学方法体系中又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尤为重要。

一、金融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简介

《金融学》属于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利率和等银行等宏、微观经济领域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开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宏微观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内容联系面较广,大凡经济问题都与之有联系,国家经济政策、企业经营决策、个人消费与投资等,都离不开对该课程领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习此课可以开阔知识面和强化经济理论功底。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将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具备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也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本质却没有改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际调研,考试内容也主要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书本内容,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然而,创新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在与国际金融机构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我国金融业来说,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加盟以增加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因此,教师要改变现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金融学》“引导式”案例教学法

针对该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由于本科院校教学注重基础,因此,教师对于金融学课程当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论运作应详细介绍,在掌握了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搞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实践部分,教师要通过联系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金融学》教学现状。

《金融学》在大学中实际采用的方法是课堂讲授,偶尔插入案例。但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比如管理学等,实施案例教学。究其根源,目前有几个因素造成案例教学无法实施:一是课堂学生过多。目前学校的班级人数,尤其是教学型的班级人数都较多,而案例教学的最优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因此,人数过多导致案例教学无法实施。二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弊端,即有些教师在课堂控制上没有有效手段,因此不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所以,基于以上几个不足,引入“引导式”案例教学就成为了必然。

(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单纯的实践教学或课堂教学在《金融学》授课过程中均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者优势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在此笔者提出“引导式”案例教学法。“引导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加入案例来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问题,预先设好陷阱,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适时引出问题,让学生沉浸在案例内部,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用方法。实行“引导式”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教师在能够很容易地控制课堂的同时,又能够利用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式”案例教学并不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而是与传统教学相似,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是,在分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舵手,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并适时提示学生应如何分析,而学生的角色是一个观察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案例提示。因此,“引导式”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因应用案例教学而课堂失控的情形,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用案例教学,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还要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结构要清晰,知识要准确。在教学中联系热点和焦点问题,把金融学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若干现象结合起来,如国家制定的宏观政策,银行的改革,目前的通货膨胀等,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安排课堂讨论等,把教学搞得更活跃,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三、“引导式”案例教学方法举例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已成为西方各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通行做法。比较中外著名高校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别,我们可看出国内高校以“原理教育”见长,国外则通行案例教育及模拟教育。在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正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但不成体系,相关的资源也不充足。教师应将案例收集与制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紧密结合金融学教学大纲,设计出与所授课节相关的案例。(以下举例教材采用黄达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例如,在讲授金融衍生工具一章中的期货部分,为了让学生理解各种名词,以及让学生明白期货是如何操作的,流程如何等等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案例:

A与B进行一笔铜期货交易,在1月1日达成协议,以2700元/吨的价格成交,保证金5%,A为买方,B为卖方,交易10手铜期货(一手五吨),当天结算价下跌为2600元/吨,第二天结算价上涨至2750元/吨。(一)计算每天两人的盈亏。(二)如该期货在3月20日价格为2850元/吨,A与B若分别平仓,两者的收益如何。若在到期日价格为2600元/吨,则A、B的收益分别为多少?并思考,A或B若预期正确,其操作策略如何?

(板书参考上表中例一部分)例一教师经过分析和揭示,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期货的盈亏本质,并可以继续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平仓、对冲、交割等方法,就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后续部分分析得到。

例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A方的处境后,学生可以自己分析B方的情况作为课上思考题。同时可以设问:B是否乐于在3月20日平仓?为什么?而若在到期日当日,铜期货价格结算价为2600元/吨,交易双方又有什么盈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哪种操作是可行的,什么时候是可行的,各种方法都有什么风险,又有什么优缺点。(上表板书中例二部分)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案例应用在很多相关的知识点上。比如说上述这个案例,教师不但可以做出一个后续案例,而且在例二中,由于分析到了到期日,教师可以将金融学中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与之一起分析。即在例二中,教师可向学生设计问题:既然这笔铜期货到期了,那么这个期货的价格与到期日当日的市场价格相比,会有什么差别?是否一致?若你是交易者,当两者价格不同时,你会如何操作?等等。通过这样一种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趋同的结论。

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前提,在一步步的展开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推断盈亏的结果,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有益于加强学生对概念及案例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金融学》是一门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尤为重要。但本课程知识点多且较为分散,教师要在将相关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并在加深其理解的同时保证学生头脑的兴奋状态不太容易。

笔者认为,通过引入“引导式”教学,教师可以在很好地控制课堂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能动性的目的。

(一)在适当的章节引入案例教学,并采取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教师在相关合适的章节加入“引导式”案例教学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到案例分析的环节中的同时深刻理解相关知识。虽然“引导式”案例教学适用章节有限,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在其他章节变通。例如在《货币形式》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分析在历史上各种货币为什么会被淘汰,让学生设身处地分析若他们自己带着若干布币去购买商品的情形,这样学生既会感到有趣,又会得出课本上的理论,一箭双雕。

(二)避免无法开展案例教学的尴尬,以“准案例教学”形式讲授课程。

鉴于目前各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开展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方式效果不好,不便开展,因此,教师通过不提问,但要求学生多动脑的引导方式,可让学生从被动的地位提高到主动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参与度,但又不过于自由,从而达到教师有效控制课堂和学生能动性提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伍琴,燕小青.金融学本科核心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84-88.

[2]陈晓群.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177-179.

第3篇

一、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关于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完成通过观看视频的任务,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完成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二)翻转课堂展开的可行性: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充裕。2.学习资源丰富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习资料等,而且还引进或者链接了优质教学资源,如MOOC、微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等,这些资源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师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教师具备设计和制作视频、文本等网络学习资源的技能。熟练使用网上交流工具的基本能力。而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大都比较熟悉,具备在线学习和交流的能力。4.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天空教室或moodle教学平台都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课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课后的检测。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

(一)调查学生网络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1.学习者分析通过对大学一年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搜索下载学习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网络工具,88%以上的学生倾向于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说明学生具有较好的利用网络辅助学习的能力。2.创建学习视频教师的讲授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制作成为一个个知识点组成的微课程,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进度的把握。3.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的以知识点划分为每一模块,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学习应达到哪一程度、课前需要完成的测试题、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以及要求学生对此种学习模式的感受等。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给学生。4.收集教师评价通过与授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翻转学习情况,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化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5.调查学生翻转学习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情况。

三、结果分析

笔者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将《教育技术学导论》这一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另一部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评价和教师感受等评价方式从学生的改变方面来评价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情况如下:

(一)学生的改变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过程、学生课前是否主动学习、课上的积极参与度四个方面对学生的改变进行调查,满分为80分制,其中83%的同学认为其对自身的改变达到72分以上,其中75%的同学认为翻转对他们的改变在促进思维、团队意识、学习主动性方面都达到了满分。另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模式支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支持使用该模式,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并认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是课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但也有5%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不愿继续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总的来说,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让自己变得主动学习,在师生、生生讨论、网上资源的搜索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交流能力,发现自己在学习、搜索、交流方面的更多问题。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相对于传统课堂的利弊分析及对于弊端的对策

利: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者,不仅让传统的沉默的大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且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课堂老师讲的是学生会的,学生不会的而老师没有讲解的问题,而是由学生用提出问题的形式的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个性的问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弊:由问卷调查中5%的同学认为不应该继续使用翻转课堂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1.看视频时间过长,伤视力。2.教师精力有限,很难顾忌到所有同学提出的问题。3.时间都浪费在小部分同学问题上,且有些同学表达不清,甚至可能浪费时间。对策:1.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学生才会更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2.鼓励更多的学生讲,扩大课堂参与面。3.小组组建时注意学习能力强、中、弱的搭配比例,让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基础稍差的同学共同学习,让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时都能获得提高。4.课前检测和课后检测注意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给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结束语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校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互过程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对合作精神的理解,能很好的改变学生上课的氛围和学生的听课状态。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利弊共存的特点,如伤害视力、对课上时间的管理方面,所以对于翻转课堂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