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教育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张静:女,硕士,讲师,E-mail:jane_zhang@smmu.edu.cn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灾难事件。根据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2006年世界灾难报告》[1],过去10年内灾难造成的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2万人。各种灾难所致大规模伤亡事件(masscasualtyincident,MCI)的威胁已成为健康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作为健康保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在灾难救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学术团体均已认识到,开展灾难护理教育对于提高和普及护理人员的灾难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灾难护理相关教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国外灾难护理教育研究现状
1.1灾难护理教育内容的构建研究
1.1.1基于胜任力构建教育内容
一些研究者认为,应基于健康保健人员参与灾难救援时的胜任力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教育目标,并以此基础来确定灾难护理教育内容[2]。国外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是在专业学术团体的支持下完成的,如国际大规模伤亡事件护理教育联合会(INCMCE)与全国护理联盟(NLN)合作[3-4]、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CEP)与美国护士协会(ANA)及急诊护士协会(ENA)合作[5]、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与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合作[6-7]、美国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AHBQ)委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循证实践中心[8]进行的研究中均提出了健康保健人员参与灾难救援工作时的胜任力,其中也包含部分护士群体的核心胜任力。这些研究提出的胜任力成为相关灾难救援教育内容的构建基础。但有护理教育者[2]认为,以上研究提出的胜任力对护理专业人员聚焦不够,研究视角也集中于核、化学、生物武器所致的MCI,较少涉及更广义上的灾难,如爆炸、放射性事件或自然灾难等,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教育内容不能涵盖灾难护理教育的广泛领域。
1.1.2基于灾难护理模型构建教育内容
除基于胜任力构建灾难护理教育内容外,尚有学者提出根据目前已有的灾难护理模型的研究成果构建教学内容。Jennings-Saunders构建的“灾难管理模型”[9]原用于指导社区护士制订灾难护理计划。该模型将灾难管理分为4个阶段,分别关注灾难不同阶段的护理内容,即灾难计划的目标和资源配置、灾难中的护士角色、健康需求评估和灾难后患者及人群的健康反应。Veenema构建了关于护士在灾难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3个不同阶段的特殊作用的模型[10]。Wynd[11]在整合前两位研究者的理论模型后形成了军队灾难护理的模型。以上模型均已被研究者用作开发灾难护理课程的工具。
1.1.3目前国外灾难护理教育内容
国外学者对于灾难护理教育内容的构建虽然还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任何导致MCI的事件均应归入灾难范畴,所有执业护士均应参加有关灾难护理的教育,以获得处置灾难所致MCI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然而灾难是不可预测的,将灾难应急准备的全部内容纳入灾难护理课程是不现实的。ANA和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ACN)建议,面向护士的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均应设置灾难护理相关内容,但未规定具体的教育内容。目前国外灾难护理相关课程的名称、内容、学时及是否颁发证书等均呈现多样化态势,常见的课程名称包括突发事件或灾难管理及计划、突发事件或灾难应急反应、恐怖袭击和国家安全管理、灾难应急准备和灾难救援保健、灾难护理中的领导力等等。有教育者提出灾难护理教育应包含5方面基本内容[12-14]:(1)检测和报告异常表现;(2)伤病员护理;(3)护理实施的控制;(4)资源和应急准备计划;(5)公众管理。而另一项在威斯康辛州开展的重要研究[15]则认为8个基本内容应纳入灾难护理教育,即伤员分类和现场急救、生物所致疾病爆发的症状检测、重要资源的评估、事件干预指挥系统、检疫和洗消、现场心理援助、流行病学知识、临床决策和沟通交流。
1.2灾难护理教育项目的类型
国外开展的灾难护理教育项目可分为正式的院校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一些医学和护理专业学术团体协作设计并开发了灾难救援相关教育项目,其中部分项目的对象包括护理人员。这些课程一般属于继续教育性质,可提供学分或认证,如美国医学会[16]、美国红十字和红新月会、CDC[17]、突发事件护理教育协会(NEPEC)与全国护士突发事件准备协会(NNEPI)[18]等。一些护理院校也开发和提供了相关的继续教育项目[19-23]。在正式的院校课程方面,美国Rochester大学护理学院率先提供了为期两年的灾难应急准备护理硕士课程[24],此后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的护理院校陆续开设了突发事件护理和灾难救援相关的研究生项目和研究生后证书项目,其中有些授予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25]提供了亚专业课程,作为护理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Vanderbilt大学[26]还提供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的护理博士项目。
1.3灾难护理教育项目的实施情况
Weiner[3]的调查发现,2001-2003年,在美国护理院校中灾难应急准备相关教育的平均学时数约为4h,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和期刊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专家讲座,录像通常作为补充资源。大多数护理院校会利用以上资源中的2-3种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调,教师最常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较少使用研讨法、远程或在线学习、野外实习、自主学习或其他方法。到2003年,几乎所有护理教育层次均开设了灾难护理相关内容的教学,在本科课程中整合了学时不等的教育内容,在研究生层次则有相关选修课、认证课程或学位课程,以及职后继续教育项目,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学时有所不同,但学时数远较2003年前增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远程或在线学习成为教学实施方法的主流,较多的认证课程和部分学位课程均全部或部分使用在线学习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在线的虚拟教室、电子邮件、电话等辅助教学方法。在校内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较多地关注学生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使用了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导向和同伴分享的教学策略,如自主学习、研讨会、野外实习、模拟演练等方法。
1.4灾难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灾难护理教育在国外护理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一致认为,在灾难多发国应开展灾难护理教育,灾难护理教育应面向所有护士,灾难护理教育的全部内容均应实施教学。与这个目标相比,目前的灾难护理教育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1.4.1尚无具有普适性的灾难护理胜任力模型指导教育内容的构建
虽然相关专业团体均推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每个报告适用的灾难类型不相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全是针对所有的护理人员,推出时间均在2003年以前,因此无法满足目前所有护理人员均需具备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的教育要求。
1.4.2缺乏具有普适性的灾难护理教育体系
由于各国均无强制规定在正式的护理课程中加入灾难护理教育内容,而且目前的护理院校教育课程已近饱和,很难再增加新的课程,护理教育者现在采取的折衷办法就是整合一部分教学内容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或者是开发任职后的继续教育课程。也有教育者认为,灾难护理课程应选择最基本、最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但目前无论是从基于胜任力还是基于灾难护理模型的角度构建的教学内容,尚不具有普适性。
1.4.3灾难护理教育的有效性缺乏研究支持
现行以胜任力为基础开发的灾难护理课程,其课程内容是否真正反映出胜任力的要求,尚缺乏研究报告支持,因此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
1.4.4灾难护理教育项目的开发较为困难
灾难护理教育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复杂,关于灾难护理的报道较少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成果,而公开发表的相关教育培训文献也较为匮乏,因此研究者可资利用的文献一定程度上需依赖于原始的甚至是零次文献,如会议报告等。在教育项目开发过程中,较难找到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灾难护理专家,这也是影响相关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对于灾难护理教材、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的研究尚不系统,已经开发的课程、教材及在线资源存在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3]。
2国内灾难护理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灾难护理教育的报道多为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对灾难护理教育的呼吁首先来自于医学领域。有作者[27]在“九五”期间就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灾难医学,2003年提出建设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必须要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灾难医学[28],2005年有急救医学专家提出应尽快创立灾难医学护理学,开展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29]。此后部分作者对灾难医学与灾害救援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30],对护理人员在灾难卫生救援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开展“灾难医学护理教育”或“灾难性护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开展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主要措施等等[31-32]。还有研究者对医学生和医护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33-34],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灾难相关知识掌握明显不足,提示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在此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该系列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提示了我国灾难医学及护理课程的需求现状。该组研究者还对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初步建议[35-36],即借鉴军事医学课程构建灾难医学护理教育内容,用这种方法提出的灾难相关护理教育内容尚缺乏循证基础。此后部分护理学者也开始了相关的理论探讨,2005年有作者[37]在国内首次应用“灾难护理学”的概念,2006年护理学者[38-39]建议在医学院校开设灾难医学、灾难护理学选修课,以及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相应教育内容。
【关键词】 叙事教育;护理;教育
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教育方法上仍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对于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还比较陌生。二十世纪末期,美国护理教育家首次对不同层次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了叙事教育方式,开拓了在护理教育研究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就是经验的重构。”我们可以将这句话作为叙事教育的诠释,叙事教育就是通过对以往的教育经验、经历,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发生的教育事例等进行重新的解释、叙述和重构,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将叙事教育应用到我国的护理教育当中,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出符合我国特色的独特教育方式,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
1 叙事教育的基本特点
叙事教育是通过描述经验,合理的解释现象的教学、研究方法。叙事材料有的可以是故事,比如说一次阅读或者与其他人谈话当中了解到、听到的生活故事。也可以是利用其它途径而获得的材料,如护理教育工作者工作日记。叙事所搜集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作为研究分析其他护理教育问题的辅助媒介。通过故事来启发别人,提高自己,将叙事教育的教育研究过程看成是经验积累和经验反思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地发展和创新。
叙事教育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基础原则,如解释学,女权主义,现象学等。叙事教育是想通过叙事的手段,挖掘出故事背后隐藏的技术与理性的东西,让学生接受故事的同时掌握和理解故事的真正意义。
叙事教育能够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分析、解释重构等手段来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叙事教育源于生活,利用生活作为衔接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意义,还能够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2 叙事教育应用于护理教育中的主要形式
2.1 利用电影,文艺作品等形式 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通过理解人类体验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与决策。国外教育工作者在2004年曾经运用电影和文学等叙事教育方式给学生讲解老年护理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原谅,什么是关爱,什么是生与死的深刻内涵。还有的国外学者在对精神科护理学的教育过程当中,为学生播放有关精神疾病患者平常生活的影片,学生通过影片对精神病患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实地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艰难,成为学生对于认同和理解价值观的一个平台。
2.2 利用为同学讲解故事的形式 讲故事是传递信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故事是护士了解人类体验一种有效途径。国外学者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产生了很多独特的想法和思考,通过叙述故事,让学生树立起理解老人,关爱老人的良好思想,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启发。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反思,可以得到很多前辈的护理经验,从故事中懂得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关爱,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医护道德,理解多元照护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2.3 利用反思日记的形式 反思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过程,古人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在工作和学习当中也应该这样,日记是记录一天所做所得的过程,作为护理工作者每天在记录日记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从中得到好的经验,改正不好的做法,在反思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与精华传递给学生们,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 叙事教育的应用价值
3.1 能够加深护理教育教学体验 叙事教育改变了传统护理教育中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育过程这一现象,课程重点变为教学体验。对于护理教育工作者将目光从教育结果向教学体验的转移起到了重大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将叙事教育方式应用到护理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现实医护工作的了解,通过叙事的方法,学生们间接地得到工作者的医护经验,体会医护者的医护道德,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理解作为护理工作者所要肩负的责任,并体会到能够帮助患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2 培养学生医护观念及思想品德 叙事教育将抽象的道德与规范融合到所要叙述的故事或者经历当中,揭示护士要养成终身学习观念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医护品德,树立良好的医护工作者的形象。通过对这些故事或经历的讲解与重构,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品德加以理解和吸收,逐渐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
3.3 叙事教育能够更好地对抽象概念进行描述和理解 能够对患者产生同情心是作为一个护士的工作基础,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切实理解患者的体验,明白其内心情感,与之心与心的沟通,然而这些是书本上很难体会到的。通过叙事教育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内涵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深刻体会到这种抽象情感的内涵,了解患者的心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更贴近和理解患者的痛苦,开导和引导患者走出心理的暗区。
总之,叙事教育方式具有护理专业特色,通过各种文学、讲解等手段传播护理工作的理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对抽象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懂得要成为一个合格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护理水平,更要具备了解病人,关心病人,理解病人的医护道德修养。护理教育应合理的运用叙事教育手段,时刻注意与国际护理教育相结合,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