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管理的潜在价值。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在工作理念以及模式方面有所改变,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首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优势;管理方法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具有很多优势,不仅在信息处理方面更加便捷,同时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的内在价值,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做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是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1加快检索速度、提高检索准确性
按照传统方式,检索档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案卷及目录中进行手动查找,查找效率不高,也很容易出现差错。通过对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极大地提升档案信息的查找效率。而且还能大大地降低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借助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功能,即使是较为复杂的模糊查询也可以顺利实现。
1.2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保理念的加强,无纸化办公受到关注,并得以在各个部门践行,办公自动化程度得以很大提高,这样就出现了办公数字化与纸质档案信息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采取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可以数字化形式呈现,从而直接应用与办公数字化系统之中,不但有效解决了办公数字化与传统纸质档案信息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同时还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3方便信息远程传输
按照传统模式,使用档案信息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实际到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找;二是发传真或者邮寄,这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借助信息网络,使用者通过自动检索即可实现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传输,特别当二者相距较远时,这种便利性则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1.4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办公自动化可以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效衔接,这样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以及使用过程的一体化,同时可以同步完成档案信息文件的生成、管理和使用,发文、归档以及使用三者同步开展成为可能。
1.5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从生成电子档案开始,之后的信息收集、检验、归档、入库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都可以依托于自动化工作平台得以实现,这样就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相关工作从传统方式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式过渡,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档案使用,都出现了质的变化,体现了传统工作方式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
2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2.1转变管理理念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划时代的巨大影响。随着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机读档案录音、录像、照片等新型电子文档的形成已纳人档案管理。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把传统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管理上来,而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尽快树立起现代化的观念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紧迫的必修课,是促进档案管理步人现代化的第一步。
2.2创新管理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由此对于各个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档案管理在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是单位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记载,对于单位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以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为依托,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单位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3完善内部管理
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程,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作流程,对于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运行需要制定详细的规范标准,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积极配合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运行。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将其彻底的贯彻落实,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4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还需要强大的设备与技术力量的支持。设备是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条件,也是最为基础的需求。所以单位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配备先进而齐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技术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所以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熟练操作。工作人员在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由于档案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禁外泄档案信息。
2.5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工作
在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在进行档案信息处理时,需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切实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工作人员以及技术两个方面来实施,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的直接接触者,所以要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进行制约,其实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去开展,严格遵守工作条例,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此外,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软件的设置来防止档案信息的失窃和恶意篡改,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对于不同等级的档案信息,要设置管理权限,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需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杨艳梅 单位:黑龙江省松花江林管局林木种子站
参考文献
[1]张琼.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J].消费导刊,2012(12).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应对方法
电子环境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新变革带来技术上巨大进步和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并引发了我们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为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能够提高办公效率。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文件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自动立卷及各种图形、图像的原件扫描和多媒体信息光盘存储等多项功能。档案人员在同一系统中进行相关操作,不但减少许多重复录入,同时使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
2.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可直接读取原文,减少档案取出查找次数而造成的磨损,最大限度延长档案使用寿命;直接打印原文给查阅者,这样就避免了复印时对档案的损害和可能发生的泄密情况。
3.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共享。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极大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重点和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电子文件内容易于变化,使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虽然有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比纸质文件要大,把握内容原貌困难。电子文件不具特定字迹,可根据需要以不同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原始性,不能为每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判断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保密性提出严峻考验,而且网上窃密技术不断发展,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2.对档案管理人员要求高。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单位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本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三、几点应对方法
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1.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具有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2.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二是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展而不断提高。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的力度,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应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参考文献
[1]聂菊荣,鲁礼炳,艾劲松.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8)
[2]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3]冼汉聪.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一、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档案信息化就是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将元数据转化为数字形式,从而存储在相应的设备软件上,然后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查询和利用,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效率,有效的实现了档案数据资源的共享。虽然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档案管理事业主要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该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不平衡
我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整体不高,这就使得各个区域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有些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程度并不高,而有些区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程度却相对较高,无论是基础方面还是在硬件设施上,部分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甚至超越了国家的平均管理水平,这些地区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构建有效的平台来实施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使得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速度相对较快。但是部分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其还有待进步的发展,甚至有些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出现了发展停滞的情况,与那些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建设并不平衡。
2.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
我国一些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来说较为快速,而且管理体系也较为健全,但是就整体来说,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是相对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上,要比国家的整体水平还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发展档案馆本身,其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发展。其在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时候,主要采用采用的是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在档案管理的平台上,将档案馆作为发展的核心环节,从而带动其他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发展上还只是局限于对图书馆本身进行管理。
3.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我国的档案查询在一些地区还需要本人亲子办理或者是委托人到专门的档案馆进行办理,还无法有效的实现线上查询,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变得较为复杂,使得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率相对较低。
4.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人才的配备也不健全,基础设施也相对较为落后,这就使得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高效的开展。另外,我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程度也较低,无法有效的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导致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低,档案馆的管理人员多为年龄较大的人员,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管理知识,责任感也不强,这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二、构建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1.加大经费投入
我国领导应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档案信息资源作为衡量我国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构建低碳社会、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领导支持档案信息化模式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
2.转变传统观念
我国部分地区认为档案利用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意义不大,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转变观念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管理观念,提高自身认识水平,树立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积极探索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模式新思路,进而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保证,也是相关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者,要想能够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开展,就需要选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不断的构建健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对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此外,引进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有利于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进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加快档案网络化进程
利用网络化对档案实施管理,将档案转换为电子形式,以减少对纸张的应用,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节省资源的目的,而利用网络化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使得档案资源实现共享,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在网络的档案库中,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源,从而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有效的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网络化 信息自动化 档案工作者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困境,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决策及时正确,管理措施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综合分析能力保证。对此,档案信息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是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系统是一项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系统的协调组织、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基层的档案馆(室),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三、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体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节点是不可能组成先进系统的。
四、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以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和方便地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重视人才管理,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地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流动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这些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
六、客观务实地改进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体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
七、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首先应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为此应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做到党群、行政、经营、生产技术档案、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的设计、底图、工程档案、人事档案等管理规范。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公文归档,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八、档案信息服务要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各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将工程档案与文书档案、技术资料、图书、报刊等信息的管理融为一体。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图书资料等信息通过网络融为一体,连成一片,形成包含各种信息资源在内的“公司信息资源系统”,实现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
九、加强安全防范,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实践证明,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还是信息资源的安全,技术手段都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这种更改、丢失并不像纸制档案那么容易发现。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整的安全措施,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档案管理领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档案工作面临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重大转变,而如何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档案的利用水平,成为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档案管理;管理信息化;信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30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在信息时代下,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令人们眼花缭乱,无法辨别真假,无法及时准确地加以利用,因此,当前各个行业对信息管理的要求愈发严格。这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面临着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升级,发挥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积极作用,满足人们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1 档案管理信息化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概述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在管理作为信息重要载体的档案时,全面地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图文技术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安排、管理与配置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将原本的纸质版档案转化成电子数据予以保存,更好地实现了档案的保存,同时能够进行信息资料的自动化查取,从而达到为人民群众服务,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目的。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相比起传统的档案保存增加了安全风险。在网络的飞速发展之下,互联网的使用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如此大面积使用之下,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安全隐患的增加。这会导致一部分不法分子伺机窃取、攻击甚至是篡改档案信息,这样的情况一直困扰着档案管理人员,威胁着人民群众。
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强人意。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档案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意识不强,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代脱轨,不适宜于时代的要求。
最后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档案名录细则不够细致、档案分类不够准确,对于档案标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常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后电子数据的易更改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也降低了档案管理信息的最终质量,无法保证其真实性。
2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2.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
针对当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要做的不仅是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加强他们的工作能力,还要建立更严格的选用机制,将真正有相关技术能力、高素质的人选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此外,还要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并并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探索自身独具特色的工作道路。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子档案的管理方法,相关的网络技术、图文表格技术等工作技能。从而正确判断档案保密程度和开放程度,保证档案分类、编号等工作的标准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在信息共享方面的积极作用。
2.2 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态度
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实际上一些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却并没有从内心重视这份工作。所以,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理解自身行为对社会的重要性。唯有转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态度,令他们从内心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使工作人员注重自身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整理有关信息时更加全面细致、小心谨慎。另外,还要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要求工作人员始终以热情的态度进行服务。
2.3 制定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重视档案的安全问题
首先,要以国家有关部门的权力为依托,制定一个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标准,将实际操作中涉及的问题明确展现出来,对行业内所有单位的管理行为予以统一约束。以此令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电子数据可以实现真正的标准化和有效性。其次,要不断发展科技,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还要将更成熟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中,提高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最后,就是要在政府的帮助下,令行业内更多的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时配备足够专业科学的器材。
以上是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管理建议。但是保证信息化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还需要涉及统一协调所有的环节,使其相互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 结 语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进步下,如何将信息更及时有效、真实安全地传达给人民群众是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建议利用高科技技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全面、更高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处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革新档案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令档案管理工作顺应时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提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37
[中图分类号] F272.7;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60- 02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档案机构的统一指导与组织下,将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与规范,以此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构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资源、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标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1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形成档案的数量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多,显著地增加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想要在纷繁复杂的档案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传统的档案管理通常以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将需要归档的文件进行分类、编排以及储存,当需要寻找某个档案时,也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检索,这种档案管理的归档、检索过程相对较慢,导致档案管理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档案资源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各种因素还会导致档案的资源丢失、损害等问题。通过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法,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繁杂的档案信息录入到电脑中,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储存,电子档案的空间不但传递查阅方便、储存量大,还不受环境的影响,不会出现档案丢失或者损坏等问题。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扩大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上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通过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其具体表现为:建立档案数据库,将档案资源分为非限制和限制级别,这样能够保证档案资源的保密性,然后创建新型的档案服务方式,能够为查阅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快捷的查阅服务。想要充分彰显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这就需要加强编录人员与查阅人员之间的交流,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2 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1)创建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想要实现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应该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能够突破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所有者的限制,创建一个既能控制又能方便利用的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例如,创建企业内部局域网,通过加密保护、身份验证、信息验证、数字签名等,保管好企业的一些机密性档案以及知识产权档案,对于一些公开地宣传企业的档案资源,企业还可以通过局域网进入国际互联网,进一步扩大档案信息收集与利用的范围。
(2)建设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企业档案结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加宽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不断提升档案资源检索、利用的服务水平。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应根据国家以及省市档案局的关于电子文件、文件归档、储存以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与标准,积极地应用与推广适应企业性质、职能需要以及管理特点的档案资源管理软件,实现企业档案资源的采集、分析、整理、归档、存档、查阅、利用、鉴定以及销毁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档案资源电子文件的可识别性、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进而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例如,建立公开信息资源档案,对外宣传企业,别人通过查询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息,能够保证企业之间进行规范的商业往来和合资合作,建立企业双方的资信关系,通过信用调查消灭不必要的信用风险和交易风险。
(3)企业全员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企业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通常是由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导致在一些企业中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样严重地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不能充分地发挥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员工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企业内部任何人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在任何一机电脑根据自身的需要,能够随时在自己的电脑上自动查询所需要的档案资源,尽可能地和开发者进行思想沟通,全员参与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及时地反馈自己的意见,以此实现与系统开发者达成共识,进而设计出符合企业档案管理实际状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与实用性。
(4)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改革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其自身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和企业改革相结合。首先,应该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对档案管理人才进行档案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同时还可以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的人才,以此满足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其次,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相结合,积极地展开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索,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及时地沟通和交流,不断地积累和推广经验。此外,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始终坚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坚持以效益为重点、以利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化档案建设需要改革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项工作利用档案的需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档案信息化管理以其便捷、高效、优质、方便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并且逐渐成为适应社会与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产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
房产档案是指房产管理部门在进行房屋产权登记、调查、变更及转移等房屋权属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诸如文字、图表、图纸等文件资料。它具有专业性、动态性、真实性和法律凭据性,一般以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房产档案作为房屋产权登记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房地产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充分认识新时期房产档案管理的特点,做好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房地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房产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一、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房产档案数量激增,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旧的房产档案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使用效率低、查阅困难、不能共享,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房产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这一概念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但真正全面落实并不理想。目前,多数房产管理单位都配备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软硬件设备,并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房产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有的系统仅仅局限于单机简单查阅房产档案,详细查询仍需借助纸质档案,有的档案信息系统只能进行一般性的信息采集。为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房产档案管理系统,真正建立起房产档案信息采集、整理、利用等一体化的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各级房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房产档案管理的工作效能。
二、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的优点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房产档案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网络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贮、查询和开发利用。随着房产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有以下优势:(一)通过实现房产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将纸质房产档案信息存贮并转化为数字化电子信息,可以大大降低纸质档案材料的消耗,明显延长档案资料保管的时间。(二)通过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房产档案数据库,实现房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档案数据中的全部信息分类快速检索,给房产档案信息的查询、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房产档案查询的准确率和查速率。(三)实现房产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共享。房产档案信息化系统借助网络系统进行数字化的信息传递,使市县区各级房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房产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极大地提高房产档案利用的范围和效率。
三、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发展的迫切需要。房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更新了房产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房产档案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科学的决策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行政领导与档案业务、专业技术、后勤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共同谋划,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完善阶段性建设规划,体现民主化决策,科学解决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二)选定科学的技术路线。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从最初设计到最后的投入使用,都要经过严格的规划,科学的决策,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选择科学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系统的高效性、合理性、经济性。(三)建立较为完备的房产档案信息数据系统。现有房产档案主要分为文本档案和图片档案两类。房产档案信息化要对这两类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文本和图片档案资料自动转换成数字化文本信息系统。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发和建设数据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完善的房产档案数据库,才能完成房产档案资源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四)打造素质过硬的房产档案管理队伍。人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在建设房产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重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岗位人才的继续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借助人才竞争机制,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房产档案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郑玉兰,夏征.浅谈房产权属档案的属性及管理[J].档案天地,2010(06).
[2]邢燕.浅析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4-08-08.
地籍档案是指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考查使用价值在经过了立卷归档来保管各种历史性资料其主要的核心是以土地管理档案为核心是构建了国家档案的重要成分在地籍档案管理中主要是对国土资源以及其重要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能够全面、系统以及科学的管好土地的使用,以及记录好土地的资源状况其地基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对地籍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以及利用的工作总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2.加??基层地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2.1标准化建设
基层地籍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严格执行上级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的要求,在局域网建设、专线网建设、软件开发应用及人员培训上,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力求达到规范有序、高效率,少投入、高产出,不重复、不浪费,运转良好、快速。只有贯彻这一基本原则,才能确保全国地籍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的统一规范、无缝连接、数据共享和节约经费。
2.2与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建设相结合
基层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是与其他各项
土地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系统工程。要运用信息网络,提高国土监查工作效率,为查处违法用地提供准确的依据,配合治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土地登记的监管作用;要与土地规划、耕地保护相结合,为编制和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计划、确定耕地保有量指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图件资料;要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利用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成果确认和界定土地类别和属性,为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提供依据。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3.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档案管理中对地籍档案实行信息化的管理其主要的作用表现在: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增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到宏观调控能力中在地籍档案的管理中对数据库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变化中科学的掌握了国家的资源分布以及使用状况及时的了解了资源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资源的规划以及调控在资源的结构中实现了有力的保障在使用信息化管理中,有效的加强了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地籍档案管理的运行体系中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其中进一步实现了我国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在通过遥感技术的监控中,能够及时的发展一些资源违法现象,有助于及时的治理这样就促进了国土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的使用。
另外在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中能够进一步保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的职能发生改变在不断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改善了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在信息化技术中加强了服务的保证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可以依法进行实现了廉洁行政的效果在实行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平台中,能够从源头上防止了一些腐败的现象在管理系统中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及地区之间档案的网络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土地登记的公开透明政策,为纪检部门以及其他的政府部门提供了随时监控的效果肩效的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后在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中肩利于带动整个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为国土资源的管理实现了基础性的管理平台,该项管理的实施肩效的促进了国土资源信息深度的开发以及高效的利用这样进一步带动了国土资源的信息产业法发展以及推动了我国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4.地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关键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关键是人员的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地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目前,在基层实践中,常常发现,对于地籍档案管理人员重视的程度不够,很多人认识上有误区,认为档案管理是“冷门、偏门”,档案室的管理人员基本属于二线部门,不是重点科室,档案管理人员设置上没有专门的职数、编制保障,工作上也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和保障,经常是机关中指定一人作为兼职档案管理员,而且是身兼多职,很多地籍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经常顾不上对地籍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其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对今后的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认识不足,日常工作中缺少相关培训;另一方面是年龄知识结构老化,抱着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心态,采用的是一切沿袭以往工作经验、稳妥为上的工作方法,也不利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大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确保其及时掌握现代化的地籍档案管理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学习,因为一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都依赖于现有的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任何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离开了具体的管理人员都是难以实施开展的;另一方面,转变观念,补充新鲜的力量到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中去,将有志于地籍档案工作的年轻人充实到地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去,加大对于现有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经费投入和物质保障,在制度上确保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只有这样,信息化技术在地籍档案管理中应用才是真正落到实处,地籍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才会切实提高。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08-02
医院档案是医疗、行政、科研、后勤、资产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音像等具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发展历史的缩影,它在医疗改革、科学研究、提高管理效能、维护医院权益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正面临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和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快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既是顺应当前新医改政策潮流,更是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
1 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1.1 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因此重医疗服务、轻档案管理的观念极为普遍。尤其是医院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充分,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医院档案在服务医疗、科研、医院建设发展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医院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未能真正体现。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在大多数医院,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相对较少,并且在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也常常忽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考评。正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借用档案忘记归还或故意不归还、档案丢失或者泄密、管理工作混乱等现象。
1.3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从事医院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人员配备随意、流动性大。档案管理人员多是从事行政、护理、医技等部门转岗过来,而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且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1.4 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类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尚未普及,医院内部出现了储存占地、管理费力、查询费时,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从外部来讲,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医疗档案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对流动就医的患者,因重复检查而加重了经济负担;同时,远程会诊等高科技手段未能充分应用,患者病历档案资源难以被利用,某种程度上也延误了患者病情。
2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控制医疗成本,保障医疗体制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是新医改的政策目标。通过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改善目前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状况。
2.2 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运用医疗档案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治疗、远程会诊,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最大化。
2.3 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各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医疗水平和诊疗效率,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
2.4 有利于促进医院科研教学工作。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对病案中最新、最丰富、最具体的医学科学实验和临床医疗实践等重要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新经验,用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积累、研究病历档案,可以增强所获结论的准确性,扩大医学研究的范围,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对典型病例和某种疑难或稀有病症的病历档案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定期组织出院病人病案讨论会,用生动的案例对实习医师、住院医师进行最切实际的临床医学教育,真正达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档案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院领导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档案工作者也要主动宣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使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医院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2 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计算机硬件、网络、数据处理、信息和规范、信息安全等众多技术问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实现。因此,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备。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有效提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医院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档案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人才。通过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3.3完善医院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明确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使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得到充分利用。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将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管理中,与科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更加规范化,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料保障。
3.4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网络化
提供利用,为医院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与信息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将医院各业务流程中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定期在局域网上最新档案信息、目录,让员工随时搜寻与撷取医院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档案工作成果及时转化和应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形成档案信息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3.5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档案管理者要有高度的政治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编目、著录、检索、统计等工作中,尤其是档案资源共享中,对于价值大、保密性强的权威性信息,容易遭到“电脑黑客”攻击的情况,档案信息系统应通过注册检查、加密技术、身份验证、防火墙、权限检查、系统日志、数据备份等方式,加强数据及系统安全性,并设置系统恢复功能。
4 结语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英玮主编.专门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一、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确保稳定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土地档案从无到有,管理方式经历了由原来单一的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逐步向纸质档案与现代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并存的转型。在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中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用地的市场化流转空间逐渐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上的权利,这种状况之下对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必须进行改革与提升,符合实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内在需求。土地档案中包含着区域土地使用的详细过程,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有原始的资料数据,土地档案的使用能够确定土地权属问题,还可以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方式实现对土地的更好的持续化管理,能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能够使土地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具有更加强大的检索以及资源共享的功能,对于土地档案的有效应用非常有帮助。
2.土地管理的新形势要求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发展。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的实现程度与这一工作社会化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现实中土地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达到了电子政务的状态,这也对其中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其电子信息的管理水平,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下会不断出现网络形式的文件、图表等信息,需要革新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增强信息化程度。另外,时展的特点为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的趋势是一种必然。此外,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服务,其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发挥档案利用价值的一种内在要求,信息只有进行传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增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传播、利用,这种情况下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就需要逐步实现来适应这一要求。
二、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近年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部分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开始重视其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实施土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是其中存在的一部分员工由于年龄问题或者自身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比较低,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会比原来的方式效率更低,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自身产生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排斥心理,也就对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另外,在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还存在认识不充分、不重视的问题,土地档案管理这一工作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并且具体管理起来还会消耗许多的人力与时间,这样就使得大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方面的管理建设意识比较淡薄,同时也忽视了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敷衍的情况,由于这种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认识上的缺乏,所以使得部门的领导并不能将其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高度来看待,这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很大的阻碍。
2.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缺乏。在实际的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凭借优良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系统的帮助来实现,在一些土地档案管理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设备陈旧、配置低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土地档案的归档、存放等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很难得到发展和进步,而且当前阶段的电子档案的管理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因此在具体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中会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现阶段的档案管理软件大多属于单机版,通常都不能在网络环境中使用,而且软件的开发平台以及工具都比较老旧,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在软件的应用中也只能针对特定的档案类型,通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不全面,通常只能对完成归档的档案实行管理,缺乏更多的自动化功能,一般都是在纸质档案基础上实行的辅助管理,电子资料与这种纸质的资料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在计算机管理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工作流程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功能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信息化的进程。
三、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策略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根据,各级领导应关注档案工作的进展,增强对这一工作的认知,加强《档案法》以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传。这样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指导,真正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对于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决,将相关管理工作结果加入部门内的季度考核里,积极为档案管理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性特点比较显著,管理人员需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根据土地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提高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基本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土地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来提供必需的、基本的条件,需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待这一管理问题,不能由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短期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就不进行投资。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使电子档案不断增加,对应的管理模式也要更新。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功能水平进行提高,增加其中高性能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应用。结合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引进与应用,比如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地促进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增强土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高效地达成,在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得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顺利地开展,使其中的土地资源信息获得有效的利用。
作者:阎霓 单位:大连金州新区土地房屋局土地事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乔玉萍.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4).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很多职业学校中,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且绝大部分人员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专业知识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档案整体管理队伍所具有的素质不高。同时,一些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责任心,认为只要不泄密、不丢失即可,对于新式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热情,甚至部分人员由于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而对该项工作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
2.制度不健全
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开展,需要开展到什么程度,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一套统一的要求与规范。而在技术层面,学校档案工作也往往缺少一套统一、全面的标准,使工作出现了浪费以及重复的现象。而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软件方面,也缺少足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软件所具有的功能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提升中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
1.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在与本校实际情况充分联系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并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需要在相关技术部门支持的基础上,使本校的档案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2.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有资金保障之后,中等职业学校就要对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加大投入力度。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对相关数据、文字资料以及档案管理软件的培训,使其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在对计算机技术进行良好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更好的利用与开发。同时,也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电子文档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对于电子文档来说,由于其自身性质的不同,为了能够对其所具有的真实性进行保障,需要对相关原稿做好收集与整理工作,保证电子文档能够同纸质文档建立起科学的标识关系,以便在对档案进行查找时能够对其更好地利用。
3.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也需要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统一的上网目录标准。同时,也应当保证档案工作所具有的规范性,通过网上信息查询系统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本校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联系。此外,为了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学校还需要建立电子文档管理、电子文档查阅、信息系统管理以及库房管理等制度。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来说,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相关人员更好地满足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的需求,就需要对现有的档案人员进行全面、科学的培训工作,通过对技术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使其能够对档案信息分类、档案信息收集、档案信息组织以及计算机水平等进行提升,使他们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
三、结束语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限制了档案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因此,结合医院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档案管理信息化新模式,不仅使管理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地整理档案资料,对于医院节约人力和财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对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广泛地使用电子设备,将纸质载体的材料转化为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完成录入、修改、输出、查询等,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在设定的标准化流程下,能及时、大量、完整地对档案进行保存和利用,办公无纸化的趋势也使得档案电子化储存成为一种必然[1]。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档案信息快捷、高效的整理与查询,实现了医院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和数字化。
2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多数医院已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进行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办公。
2.1文书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由通用文书转化而来的那一部分档案的习惯称谓。包括各级各类请示、报告、上级批复、通知、信函、简报等以及院内会议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它们在内容、形式上有一定共性。文书档案管理界面包括添加、查询、导出excel、打印功能,录入时按照档案归档编号规则进行基本信息录入,将文件电子版本添加至附件,保存后存入后台,可通过实体分类号及归档年份进行查询。
2.2实物档案管理
“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和历史真实面貌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特定有型物品,具有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直观性、确定性等特征,能真实地记载社会各项实践活动,并生动地反映出社会发展历史。实物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本单位的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奖杯、奖状、锦旗、荣誉证书等;活动中获赠的纪念品或本单位的纪念品、宣传品;上级领导、知名人士的题词字画等其它有保存价值的实物。实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文书档案基本相似,但需要上传实物照片作为附件,方便日后对照查询。
2.3声像档案
管理是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早期的声像档案主要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音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磁性材料存在易损坏的缺点,而现有的声像档案将音频、视频文件上传至软件后台,保存在数据库内,存储量大,保存时间久,调阅方便。
3医院档案工作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目前,医院档案普遍存在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缺陷,严重制约着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导致医院档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1基础设备不齐全
软硬件设施是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基础,随着档案数量的增长和档案需求率的增高,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的需求,存在设备不齐全、软件版本滞后、功能面单一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我院目前正积极更新档案硬软件,要结合医院本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信息化发展进程更换电脑配件,并开发适用于本院的档案管理软件,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3.2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作为档案的管理者,更多的是档案的信息收集者、资源共享者和传播提供者。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目前,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长期只负责档案工作,知识面单一狭窄,不能适应现在多元化的管理工作,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后备力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并且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地操作档案管理系统[2]。为改善这一现象,我院积极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加各类档案管理培训班,并前往省市档案馆等机构进行现场学习,加强学术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借鉴和学习弥补自身工作的缺陷,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掌握主动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把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3.3档案管理范围不明确
随着医院运行机制的不断改革,档案内容越来越多元化,行政档案、基础档案、财务档案等各类档案都包括在其中,对这些档案在管理职责和管理部门暂时没有做出准确的范围划分,使得档案的管理十分混乱,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并没有被纳入档案管理的范围,出现了重要资料丢失的情况。为此,我院建立健全了院内档案工作制度,形成有序的管理体系,使工作更加规范、便捷,有章可循。各科室部门要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把相应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方便综合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入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医院综合档案做成详细的列表,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系统;综合档案的管理人员要注意电子档案的实时收集和更新,防止重要文件资料的丢失。
3.4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是拥有方便快捷、存储量大、管理效率高等优势,但也存在信息安全性较差的劣势。因为电子档案本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的,其稳定性较差,文件的内容容易发生改变;随着网络技术日渐发达,黑客、病毒等网络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子档案容易遭受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使档案内的数据无法修复,严重影响医院信息的安全[3]。
我院对现有的档案系统进行严密的验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对黑客、病毒的攻击形成自动修复系统;同时进行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做成备份,防止资料的丢失[4],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档案安全。医院的综合档案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电子化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中需要准确认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依据网络化管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探索出一条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网络化管理道路,才能真正推动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和进程。
[参考文献]
[1]夏美华.电子病历档案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2):61-62.
[2]丁红.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16-118.
[3]张记铭.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24(5):105-106.
关键词:财务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inancial archiv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eatures, describes its working cont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on how to d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well,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financial archives; inform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保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会计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和管理效能的提高。建设电子化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搞好财务档案管理的选择。财务档案是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对此,本文简要阐述如下。
1 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依托电子财务档案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归纳。电子财务档案是指存贮于磁盘、光盘等电子介质中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资料。与传统的财务档案相比较,电子财务档案有许多优点: 一是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且存贮形式多样,既可以存贮于软盘、硬盘、光盘中,也可以打印输出到纸质材料中;二是电子财务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三是电子财务档案如果上网,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满足了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四是电子档案利于保存、方便管理,能有效避免火烧、水浸、鼠咬等,有助于专项治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五是电子财务档案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处理; 对凭证的制作、审核、汇总、登帐、确认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借贷平衡等工作也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各种会计报表,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2 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容
2.1 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网络
一方面,可以将上级的文档以及本级各单位的相关文件直接进入或转换进入档案数据库,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 BBS等方式开展财务档案信息咨询。总之,网络财务档案的在线管理和使用功能,可以减少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整合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提高财务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
2.2 搞好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
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管理使用档案。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最终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部门、财务人员处理和运用。由于信息量大、保障要求高,仅凭有关人员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是不够的,必须使用先进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辅助决策系统。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等为手段,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2.3 搞好数据挖掘和整理,建好数据库,并及时采集动态数据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它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未来的财务档案室就是财务档案的数据采集源泉和基地,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在财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财务档案数据库,可以按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数据库一经建立,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将财务档案资料都录入计算机。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空问。
3 3 做好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建议
3.1 加强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工程规划初期,应该分别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考虑各方面的需要,从而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提高效率。在财务软件方面,应采用安全有效的保密措施,实行电子签单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文件签入、签出制、安全日志制,从而保障财务档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过文件的人员。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续性。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 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 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 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于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 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贴上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毁灭,从而使系统不可恢复。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检查,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3.2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可以利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
3.3 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档案干部队伍,是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泽光:财务管理 [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 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
[3] 薛匡勇:《现代档案观》,《档案学通讯》,2006第2期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
血站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血站档案的科学精准直接决定了一个血站的正常运行和未来的进步和发展,血站为一个地区提供着医院用血的重要工作环节,也为无偿献血的人士和接受用血的病人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一、血站档案的基本概念以及血站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血站档案基本概念。血站档案是指在血站的工作过程中将有价值的数据包括文字记录和图像按照一定的管理方式进行统一的保存,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根据,一些工作中的经验和有利用价值的专业学术知识对血站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血站档案管理的意义。首先是把采集血液的数据和相关工作中的有价值的信息保存起来,并且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将所有材料数据统一地收集起来,把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献血的数量、所献血液的使用去向等信息都明确地体现出来,一旦遇到医疗纠纷,可以帮助明确事故的责任方,同时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其次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力,建立血站档案管理库在遇到稀有血型的临床需求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献血者的个人信息,获得更长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最后还有利于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程规范档案的管理序,在需要查询资料时能够根据一定的查找规律和方法准确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二、我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血站档案的管理尚无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而且血站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是兼职人员,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完善,并且没有认识到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的热情也不够高,在档案整理时把档案随意地排列,整理不够规范,给最后的整合工作带来了负担、增加了遗失重要数据的风险。
三、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涉及到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领域,血站档案管理的工作也应该不断地走向信息化的道路,目前,血站档案信息化工作在取得部分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上配备不足。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能满足建设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在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往往会因为资金不到位使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实施。第二,信息化的建设对血站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要求更高。不但要适应相比之前更加繁重的工作量还要对信息化整个操作流程能够熟练地掌握,这对于专业知识本就欠缺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第三,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并且了解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才。这就使得这些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人才的紧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四、解决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不足的措施
第一,要建立一个完整有序的数据库。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加强专业技术和知识方面的投入,以注重血站工作的每个细节为准则,规范整个行业间的工作方式。第二,要加大资金的投放力度。购置更加先进的基础设施,为信息化的数据库提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设备支持。第三,要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对原有的员工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面向全社会广招贤士,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储备更加新鲜有活力并且有才华的人才库,促进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和早日实现。我中心血站运用Metis-200全自动血库系统,这套全自动血库系统实现了血型检测加样、离心、震荡、孵育、读板过程自动化,可以进行ABO正反定型、RHD抗体和不规则抗体筛选等全自动血型检测项目,同时还采用CCD数码成像技术,血型结果既有文字信息,还可参考原始影像记录,便于查询和追溯血液信息。全自动血库系统的投入使用,使不规则抗体筛查常规化,同时提高血液检测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血型检测成本,保存原始检测数据便于查询追踪等,最大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血型差错事件,保证血型检测的准确性,对提高日照市的血液质量和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举措在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在全国的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作者:任守江 单位:日照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钟志红.新经济形势下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21):169.
关键词: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house property archiv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house property archiv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suggestion, only for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house property archiv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以前,我们一直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来管理文件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纸质介质的基础上,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查找时间长、共享信息差、差错率明显比较高和对库房要求很大等缺陷。传统手工处理方式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房产档案管理方式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必然要取代传统手工方式。信息化管理房产档案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提高房产档案管理利用效率重要途径之一。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权属登记、房地产纠纷仲裁、房产交易、史迹考证、解决房产纠纷的重要依据。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城市房地产管理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1、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房产管理部门一般都保存了近代和现今的房产档案资料,并担负着收集、管理与提供房产信息的责任。长期以来,它为政府、为人民提供了准确而可靠的基础资料。从业务上看,房产档案信息管理具有量大、复杂、更新快、用途广的特点;而传统的房产档案管理方法全部是依靠手工收集、整理加工,周期长、消耗大,纸质存储,占据空间大,易磨损、检索费力费时,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日日臻完善,更无法满足信息共享,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为支撑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房地产档案管理模式的重大改变,实现房地产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利用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质量,更好地为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服务。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中,为城市建设和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带来了机遇,同时,房地产交易的逐渐火爆,使查阅房产档案的需求也逐步的增多。就以某市房屋产权交易管理中心档案馆数据统计为例,近几年,仅因房产权属登记的档案调阅量就平均每年近10万条,这还不包括抵押登记、法律纠纷和房屋拆迁等其它原因的调阅。房产档案最根本的作用就在于为物权确认提供依据,房地产登记的基础来源于完整准确的房产登记档案,每一宗交易行为的确认都离不开房产档案的利用和管理,房产档案有效地维护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房产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2、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特点
随着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房产档案管理领域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使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明显优越于其他的档案管理,具有自己的特色。
2.1档案资料数字化和专业性
房产档案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就是将档案实体与日常服务分离,档案实体被作为原始的凭证入库保存,以一次房产登记为宗,建立房产档案数据库,并与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数字化形成的相应图像进行无缝挂接。大量的信息被计算机处理和程序识别,用这些信息构成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建立房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转变为日常服务,主要利用存储于计算机中的集图、文、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其专业性为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房产登记工作,房产档案是房产登记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其房产权属登记和交易管理工作是依照一定法规进行的,是其它任何部门都不能代替的,房产登记部门是产生房产档案的专业部门。房产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形成的档案材料专业性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一般公文有明显的区别,以簿、图、档为主要内容的房产档案在管理上也有自己专业的管理方法。
2.2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动态性
房产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传递,达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借助计算机技术在网络应用,可以使档案一经产生就能马上在网上综合利用,省却了传统意义上那种收集、整理、移交、归档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确保信息价值最充分的利用。通过网络将图形库管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所有业务环节都在计算机网络里完成,有利于快捷方便地完成产籍登记、修改、统计、编目、查询、打印等程序,显著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房产档案形成后,房产权属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房产的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分割上、裁决等交易行为使房屋产权不断发生变化和房屋的新建、翻建、改建、扩建等房产变更。因而,房地产档案处于不断变更和转移之中,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只有全面真实地反映房屋变化,才具有其利用价值。
2.3查询应用智能化和图档结合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化设备,使房产档案信息存储都实现数字化管理,这样可以使档案信息网上智能化检索,浏览快捷方便,效率高,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可以随时查阅所需要的房产信息,并可在必要时进行联网传输,为物权确认提供重要依据,是房地产登记的全程工具。有效维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加快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在房产档案管理中形成了以簿、图、档为主要内容的产籍,房屋权属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登记簿是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图包括分层分户图平面图、分丘图平面图等反映权利状态范围,形象直观;档指狭义的房产登记文字材料,弥补了图的不足,反映产权的来龙去脉,详尽细致,真实可靠。如果图离开档案,就失去了它的权利归属含义;反之,档离开图,权利范围则不明。只有图档结合,才能真正把权利反映清楚。
3、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注意问题
3. l房产档案信息一定要遵循真实完整的原则
管理档案者可以通过扫描仪导入房产登记资料等图形文件和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通过专网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并与房屋登记、市场管理、测绘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进行数据交换或共享。房产档案是整个房产物权管理过程的完整历史记录,记录必须与实际相符,记载的权利人、权利范围必须清楚。真实完整性是房产档案的生命,也是发挥档案现实效用的基础和前提,每类原始登记材料产生都有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系列化,具有成套性。把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文字材料、图、表及各种帐、册和原始凭证收集齐全,整理到位,使档案信息的内容丰富、翔实、完整,使之在经过建立、利用后仍保持与原始状态一样,全面整体、准确、系统地反应房产自然状况和权利状态。
3.2档案信息系统需设置房产档案变更、修改模块
房产权利和房地情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极强的动态性,所以房产档案也是就成了“活”档案。物权管理要求簿、档、图与房产现状始终保持一致,房产档案必须作相应更改,档案目录随档案材料作动态注记。房屋产权变更转移、灭失的原产权档案数据可以利用汁算机进行修改和调整,形成产权变更数据目录,从根本上确保房屋产权档案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房产档案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开发利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覆盖各市、县在内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省辖市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平台、一个数据库运行模式和全国范围内信息的互联互通。政府和在关部门通过利用房产档案,以房产档案为凭据,可以解决很多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