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神病护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精神病护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应付方式

精神科护士面对精神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工作压力大,负荷重,风险高而又常不被病人及家属理解,她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本研究将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郑州市某精神病医院女护士48人,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6.82±5.67)岁;另一组为郑州市某综合医院内科护士42人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7.02±6.23)岁。两组护士年龄差别无显著性(P<0.05)。入组条件:1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临床一线护士;2没有急性或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两个调查。由我院心测室工作人员统一指导语,指导量表填写。收到有效调查表精神科护士48份,内科护士42份。

1.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士的scl-90测试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其总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因子内科护士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P<0.01)。其余各因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应付方式问卷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幻想因子明显低于内科护士(P<0.01)。两组护士的应付方式比较,精神科护士多为成熟型,与内科护士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精神病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其思维混乱,且有无法预知的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因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会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而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缺乏理解甚至歧视,更加重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负担,与本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躯体化症状比较突出一致。

心理学认为,影响自己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态度。应付行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精神科护士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法,对自己的心身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此种防御机制能缓解内心情绪的不安及心理压力,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科护士为什么应付方式多为成熟型而仍存在明显的心里心理症状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聘评定手册(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3-130.

第2篇

**月24-29日,我和**、**三位护师参加了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神经精神科护理新趋势学习班》。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4h,9-17岁青少年<2h,<9岁儿童<1h,到时需行行为评估。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由XX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担任护士带教工作的护士所写。我也有担任护士带教工作,所以对于这篇论文特感兴趣,通过论文交流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带好每一名新护士是重要的起点,只有基础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出现。要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满足新护士的各种学习需求。

第3篇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研究;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指导实践,为实践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一方面,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可以提升相关研究的理论层次;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一线护理工作者因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面对着被攻击、殴打、谩骂等风险,往往心生顾虑,无暇顾及患者的精神护理。医院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为一线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留出足够的阅读、思考、接受再教育的时间,用于系统反思、总结和提升,从而保证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进而正确地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践。

第4篇

5岁的维佳第一次到医院做胸部透视。医生对他说:“站到这里来,我现在给你拍张片子。”维佳一听就激动起来,问道:“还用笑吗?”

学生吃糖

一天,老师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做得出这道题,我就每个给50颗糖。”不一会儿,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向老师要糖吃。老师一看答案,鼻子都歪了,气呼呼地说:“你们全做错了,还敢要糖?”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你只要求做出来,并没有说做对呀!”

约会

在汤姆工作的大楼里有一个咖啡屋,那儿有一位小姐每天都和他打招呼。汤姆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位小姐看上去至少比他年轻15岁。一天她又对汤姆招手,示意汤姆过去。

汤姆走了过去,心里像有只小鹿在跳。那位小姐问道:“您现在是单身吗?”汤姆一迭声地说:“对,对,是单身。”

小姐高兴地说:“我母亲也是,您愿不愿意见见她?”

一直认为

老师问学生:“你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吧?”

学生惊慌地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下次不敢了,您就饶了我这次吧。”

老师嘿嘿地笑:“这篇论文是我6年前写的。”

学生哭丧着脸说:“对不起,老师,我事先真的不知道那是您写的……”

老师说:“不过,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

学生惊讶地问:“谢谢老师,可这是为什么?”

只见老师一脸怒气地说:“当时,我的导师只给了我‘及格’,可我一直认为,我的那篇论文应该得‘优秀’!”

照相

一对古稀老人逛街时突发奇想,想赶时髦补拍一张婚纱照。两人进了影楼,向摄影师说明了来意,摄影师用商量的口吻说:“怎么拍呢?用逆光可以使你们显得更年轻,侧光可以衬托你们的爱天长地久,全光可以表现你们的雍容华贵……”

老头儿结结巴巴地打断摄影师的话:“同……同志,我全光可以,让……老婆子……怎么也得穿条裤衩吧!”

确诊

施密特夫人来找精神病医生。她说:“大夫,我的丈夫得了精神病,你能不能让他尽快住进你们医院治疗?”

“他怎么了?”

“昨天,他进厨房,先是用木槌敲打煎牛排,接着便抱着正在做饭的保姆亲吻。”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医生回答道,“如果您的丈夫是用木槌敲打保姆,又一个劲儿地亲吻牛排,那才能认定您丈夫患了精神病。”

气味

一个面色苍白的男子捂着肚子走进诊所。

“医生,我昨天吃了些蛤蜊,今天早晨起来就开始难受,胃特别疼!”

“你把那些蛤蜊掰开的时候没有闻到什么难闻的气味吗?”

“什么?需要把它们掰开吗?”

时间长短

病人:“大夫,昨天回家我才发现有根针还扎在身上没取下。”

大夫:“别担心,我们不会按针扎的时间长短来计价的。”

巧克力

一位无牙老人在医院治疗,某女护士常占其便宜,拿走他咬不动的食物。一天,桌上摆着一碟杏仁,老人说:“这是我朋友送的,我不要了,你替我倒了吧。”

护士取走后悄悄吃了,随后对老人说:“您的朋友真怪,明知您没有牙,却还要送您这种东西。”“哦,”老人说,“他知道我喜欢吃那外面包着的一层巧克力。”

看病

患者:“大夫,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

大夫:“差到什么程度?请举个例子。”

患者:“我上了公共汽车,老是忘记买票;上饭店吃饭,总是不付款就走。”

大夫:“你先把医疗费付清了,我再为你看病。”

感觉

有位患者到医院看病。

大夫详细询问其病情后,对他说:“请躺下,让我检查检查。”

大夫在患者的腹部按压了几下,问:“有感受吗?”

患者:“有!”

大夫:“什么感觉?”

患者:“有人在按我的肚皮。”

认不出

一个女人梦见上帝在她面前出现,说:“我将会让你多活43年11个月又27天。”

女人醒后心花怒放,于是悉心打扮,出城狂欢一夜;可惜横过马路时,被闯红灯的车撞倒,未到医院便死了。

她在天堂见到上帝,说:“你不是要让我多活43年11个月又27天吗?为什么我现在却在这里?”

上帝看看她说:“你化了浓妆,我认不出你了。”

男女有别

女人:“你要是告诉一个男人什么事情,它会从一只耳朵进去,从另一只耳朵出来。”

男人反驳:“如果你告诉一个女人什么事情,它会从两只耳朵进去,再从她嘴里出来。”

急中生智

太太走进丈夫的办公室,扫了一眼年轻美貌的打字员,然后气冲冲地问丈夫:“你不是说你的打字员是个老太太吗?”丈夫急中生智地说:“是的,她今天生病了,派她孙女来顶替。”

下载得来的

小孩子常常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呢?”保守的父母总会胡乱说一些不科学的话,例如“从石头缝蹦出来的”、“送子观音送的”等等。

今天,科学发达了,父母就会直截了当地说:“是从网络上下载来的。”

还想吃蛋糕

约翰从学校回来,眼圈黑黑的,妈妈心疼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约翰答道:“我和比尔打了一架。”

妈妈说:“明天你带块蛋糕给比尔,向他道歉。”

第5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

1.2方法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跌倒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跌倒后损伤情况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病区环境因素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药物因素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疾病因素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其它因素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护理干预措施

4.1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安全管理

4.3.1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用药护理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冬红,王振英,蒋玉卉.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304

2张金花.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6;5(5):336.

第6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 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 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

1.2 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 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 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 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 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 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 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 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 护理干预措施

4.1 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 安全管理

4.3.1 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 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 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 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 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 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 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 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40-02

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焦点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的“大环境”因素,也有医院内“小环境”因素。对此,笔者就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精神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

精神科是一项特殊的专业,其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也有其特殊性,除具有普通科室护理纠纷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的规律。

1.1 社会“大环境”因素

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常失去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可做出一些使常人难以理会或难堪的事,甚至出现冲动伤人等行为,因此,社会上出现对精神病人产生歧视或偏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足,人们对精神疾病不了解和对精神病院的神秘感,由此也看不起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更具有偏见,护理人员一旦在治疗护理上有些不足或态度冷漠就容易引起纠纷,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知识,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精神疾病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如胡言乱语、冲动伤人、自杀、出走等行为,当护理人员为阻止这些行为给予保护措施时,就可被视为动作粗暴而引起纠纷。再由于人们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医院管理方法的落后,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就容易产生护理纠纷。

1.2 医院内“小环境”因素

1.2.1专业思想不牢固精神科与普通科在工作上的最大区别是服务对象不同,护理的是一些思维情感障碍、意志行为紊乱的病人,而精神科病房大多数采取封闭式集中管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长期在精神科工作,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单调无意义,由此而造成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时疏忽大意,不负责任,甚至造成病人逃跑、自伤等意外事件,这是产生医疗护理纠纷的因素之一。

1.2.2收治范围扩大,而业务素质未相应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科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不论是精神疾病并发身体疾病,还是身体疾病并发精神症状,只要需要住院,家属愿意,我们都列入收治范围,这无疑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但需要具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还需要有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今精神科护士往往缺乏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虑问题比较单一,观察病情只注重精神症状,忽视身体症状,有时身体症状观察到了,但也很难联想到与某种疾病有关,这就会延误治疗甚至错过抢救的机会。

1.2.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护理管理上制度很多,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精神科探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严格遵守这些制度,按照规程操作,差错事件就易避免。但是有个别护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甚至有章不循,导致差错事件的发生。如发药时查对不仔细,只喊床号、姓名,不看面孔,就容易发错。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就会给病人提供自杀或出走的机会。如保护性约束制度执行不严,为了贪图管理方便,任意扩大约束范围,约束时间过长,约束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定时松解,造成病人肢体肿胀,皮肤破损等,就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如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向家属交待不能将刀、剪等危险物品带入病区,就容易发生意外,产生纠纷。

1.2.4记录不及时或不全精神科护士在记录上只注重精神症状,对身体症状的记录很少,按级别护理记录比较及时,但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往往被忽视,有时病情观察到了,也做了相应处理,但忘了记录或记录不全,一旦有医疗纠纷就无据可查。

1.3管理者因素

1.3.1 护理人员短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室减员增效实行成本核算已是各医疗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本是开源节流的好举措,但科室减员往往从医护人员入手,把原本缺编的护理人员再减员,认为精神科治疗护理操作少,殊不知精神科的管理责任有多重,护士忙于应付繁忙的工作,如一名护士既要管三四十位精神病人,又要开门接待病人家属的探视,减少了对病人的观察和心理护理,这就存在着隐患,是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诱因之一。

1.3.2 护理专业过度操作化长期以来,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工作状态[1]。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上热衷于抓操作、抓培训、抓演练,形成了护理专业的过度操作化,但精神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忙于操作,很少给病人做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和意见了解不多,也是造成医疗护理纠纷的因素。

2防范措施

2.1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而社会宣传搞好精神卫生工作对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科病房可适时向人们开放,揭开精神病医院神秘的面纱。人的一生中谁都有可能患精神障碍,对精神病人要消除偏见,给予关爱。精神科医护人员更有责任向人们作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重视精神卫生事业是崇高和艰辛的,给精神科医护人员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工作。

2.2 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2.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加强考核护士长例会制度,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薄弱环节,研究对策。建立科护士长查房制度,病区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充分发挥护理骨干作用,做好现场控制,及时纠正护理偏差,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2.2.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目前护士的学历普遍只有中专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科收治范围的扩大,护士仅有的学历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需求,护士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读夜大、自学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医院要派选护理骨干到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熟悉精神科以外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加强技术操作,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观察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当精神病人在病情危急时,我们精神科护士也能像综合科护士一样,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

2.2.3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法规,也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的重要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考核标准,使全体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考核结果与奖金、晋级挂钩,这是防范护理差错事件的有效措施。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将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分成两块,40%作为职称工资,60%根据各班工作任务的轻重、出勤多少,对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所负责任大小、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量化,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知识性、技术性和艰苦性,改变了过去职称高低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轻重一个样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分配方案,激发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第8篇

大家好!我叫xx,党员,年毕业于市卫生学校,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于取得了中山医科大学的护理大专;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现攻读于护理本科专业。曾参加多项卫生局立项课题.我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撰写论文。曾先后在省级专业杂志刊登8篇。

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年我组织实施了我院治疗的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组织实施动态脑电图的操作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被评为市卫生系统优秀护士;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至今,被江门中医药学校外聘为教师,担任精神科护理学的授课,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年青的护理学员,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今年4月,我代表医院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静脉输液比赛,荣获理论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并以市前三名的资格参加省卫生系统举办的静脉输液决赛,荣获优胜奖和理论三等奖,是全省精神病专科医院唯一入围省决赛的代表。

5月被聘为精二科的副护士长,负责精二科的护理工作,去年12月开始在心身综合科任副护士长,负责心身综合科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领导和科室主任指导下,我带领科室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和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抓好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病房管理等,曾得到市卫生局综合目标考核团的护理院感检查组充分地肯定。

以下是我的工作设想:

一、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护士长的职责和义务。

二、不断加强医护,护患联系,定期反馈评价临床工作中的不足,使治疗与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把好入院宣教与出院指导关,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的力度,尽力让住院患者对我们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满意,出院后定期随访。

三、以人为本,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培养经营意识,善于成本效益核算,降低医疗成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有效。

第9篇

一、围绕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 积极开展工作。

(一)根据市卫生局制定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评审标准要求,今年2月份,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再次认真学习每一项的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室按照各项要求完成每一项工作。

(二)加大护理质量自查力度,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护长不定期检查病区的各项护理质量,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检查整改再检查整改的程序狠抓各项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三)加强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各项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练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水平。

(四)认真抓好各项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组织护士长学习新的xx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各科室能严格按照《xx省病历书写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书写,做到及时、准确、如实记录病人的动态情况,为病人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病者安全。

护理部定期召开护士长安全管理会议,并定期到各科室进行护理行政查房,查找安全隐患,督促改进。在管理中做到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层层把关,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安全隐患,保障病人安全。各科室护士长把安全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检查病区的环境,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保障病患者生命安全。

三、加强护理管理及深化护理服务意识。

(一)加强病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各科室护士长根据病床的设置,设立护理责任小组,由科内主管护师及护师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护理质控及督促。护理部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结合临床科室持点,不断完善护理质控制度,修订护理人员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工作、护理文件的书写及各科室的护理质量等。

(二)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按要求开展质控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各科室护理措施完成率达90%以上,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三)对护理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进行讨论及分析,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拿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护士对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的知晓率达100%。

(四)各科室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做到“四定”, 及时补充急救药品,帐物相符,做到完好备用,确保其完好率达100%。

(五)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护理部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求科内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对每份病历进行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护理小组长、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控,严格把好护理病历书写关。1-11月出院病历1713份,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95.61%。

(六)强化动机,培养责任感,发扬“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管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和积极性,使每人都能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招呼,文明用语,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尽情关注。

4

四、积极做好护理中期评估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发挥团队核心战斗力。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省卫生厅颁发的《关于开展xx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护理部制定健全可行的实施方案。邀请护理专家授课,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中期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分析要点,对照标准,制定和更新了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

(二)加强政策学习,保障工作开展。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护士条例》、《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有关制度和章程,并对照《护理中期评估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了护理管理工作和护士日常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护理中期评估工作的开展,在11月12日护理中期评估工作中,我院的护理工作得到市护理专家的认可。

五、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一年来,我院护理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富有激情的护理工作氛围,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推进我院护理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一)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层级管理。

1、重新修订护理管理委员会。以“业务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组长”为主体的护理管理体系,明确了岗位职责、任务和要求。健全和完善了“护理部—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委员会—科室”三级管理工作体系,明确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和监控的职责和任务。

2、科室建立了“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质控网,强调人人参与质量管理,责任到人,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在科室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有临床经验、敢于管理的护士当“质控员”监控科室护理质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实现护理质量的现场监控。

(二)加强培训,理顺管理流程。

今年分两批安排全院护士长参加xx市护士长管理培训学习班,增长了管理知识,开拓了思路。强化护士长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坚持每月护士长例会制度,做好上传下达,努力协调各科室之间工作。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报告流程。

(三)勇于探索,突出专科特色。

统一管理标准,强调制度管理。护理部结合专科护理的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医院的护理制度、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应急预案、流程和指引。为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部指导老年一科率先开展apn排班、层级护理、五常法管理,重新制定工作职责、流程和指引、

总结经验,目前3个老年科室开展了apn排班、层级护理(护理组长—护士—助护)、应用护理专科单。apn排班解决了护理不中断,减少交班次数,更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在病房布置方面,各科室护士长能积极开动脑筋,美化病室的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住院场所。4

六、注重教学,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实力。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护理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护理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一来年,护理部围绕队伍建设的目标通过教学、进修、讲座、交流、技能竞赛等形式不断加强在职护士综合能力。

(一)接受江门中医药学见习护生463人次,带教实习护士12人,荻海医院进修护士1人;接待护理同行来院参观87人次,接待卫校生来院做义工438人次。

(二)选派12名护理组长到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临床带教技能培训班学习;选派2名护士到香港学习精神病社区康复护理,37名护士分别参加了省级或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5名护士参加省、全国护理学术交流。

(三)举办院内护理业务11次,护士服务礼仪培训1期,护士职业素质教育5期,护理管理学习班1期,邀请市中心医院护理专家和卫校和老师授课,共968人次参加听课。

(四)护理部为了使护理人员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护理英语培训班,邀请专业英语老师授课。全院护理人员涌跃参加听课,这将为明年我院选拔护士参加全省精神科护理专科护士赴港考试打下了外语基础关。

(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举办护理技能培训班2期、护理技能竞赛1次,并邀请中心医院护理和市护理学会护理专家作操作培训指导和评委。今年4月,护理部选派曹九英护长、岑洁容护士参加市卫生局主办的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取得了理论并列全市第一名、总分第三、第五名,获得了“江门创新能手”称号,曹九英护长还代表市参加省技能竞赛获得了理论三等奖和技能优秀奖。

(六)选派老年精神一科王桃护士长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静脉输液技能竞赛专家评委培训班》和《xx省护理工作中期评估专家组培训班》学习,对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为配合医院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工作,护理部加强对毕业五年内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狠抓新护士的技能考核,要求每人熟练掌握12-16项护理操作,病区护长每月考核护士操作,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参加人数为100%,全院平均成绩93.5分,合格率为96.7%。

七、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一)优化护理人员结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老年精神一科积极配合护理部工作,克服困难,抽调护士到门诊注射液室帮忙,确保了注射室护理人员的配备。各科室能根据科内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从主观方面及时解决病人需要,并且美化病室的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场所。

(二)精神科克服人员紧缺,临床工作繁忙等诸多困难继续开展精神病人社区防治工作和出院病人的随访服务。1-11月,各病区完成出院病人电话回访人3891人次,家访271人次,回访率达93.2%。在随访服务过程,得到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表扬多次,也收到许多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三)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参与满意度调查的病人数达748人次,平均满意度98.32%。对调查中病人认为不满意内容,要求科室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下一轮考核的重点。

(四)一年来,在全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护理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护理过失比去年同期下降11.2%,有效投诉为0,护理满意度比去年提升1.34%,收到病人的表扬信5封,锦旗12面,口头表扬多次。

4

八、注重护理文化建设、打造团队核心凝聚力。

护理文化建设是护理品牌建设的基础,护理品牌的建设是护理工作综合实力与团队核心凝聚力的表现。通过建立团队文化,创建学习型团队不断打造护理团队核心凝聚力。护理部带领全体护士在护士节、重阳节、精神卫生日精心策划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护士征文比赛及重阳敬老、精神卫生日等大型庆典活动,活跃护理文化氛围。强化护理团队意识,展现护士风采。

(一)为迎接医院“三级”评审,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于3月底举行了全院女职工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比赛决一、二、三等名,并选拔前2名参加xx市卫生系统女职工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曹九英、岑洁容2名选手理论成绩并列全市第一,技能竞赛总分获得全市第三和第五名的好成绩,我院护理部获优秀组织奖,并接受市总工委、市卫生局、市护理学会颁发荣誉证书。

(二)护士节前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我对人性化服务的理解和对策”征文比赛和“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6名护士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给予王桃、曹九英、冯锦妹、冯锦解、王莉、林连英、岑洁容、吴淑华、彭晓梅、梁顺艮、梁丽卿、文英十二名护士被授予了xx市第三人民医院xx年度“优秀护士”称号,林连英、岑洁容获市“优秀护士”称号,王莉获市“优秀护士长”称号,这对全院护士都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三)xx年5月11日晚,在医院会议大厅,举办了以“ 以人性化服务”为主题的护士演讲比赛和表彰大会。大会对在系列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团体和个人、优秀护士进行了颁奖。

(四)今年重阳节,护理部按照院长办公会议要求,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策划了院内院外“温馨重阳节,情暖老人心”活动,与各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在迦南社区开展慰问老人义诊、邀请市退休老人来院座谈以及院内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展示了我院护理人员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九、护理人员出色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一)1-11月全院共收治了住院病人1467人次,出院1328人次,一级护理144433人次,理发1539人次,鼻饲2408人次,皮下注射519人次,灌肠166人次,换药74339次,抽血21694人次,静注2640人次,静脉输液16239人次,肌肉注射64089人次,皮试519次,导尿209人次,冲凉109949人次,口腔护理13469人次,会阴冲洗11429人次,膀胱冲洗21065人次,吸氧4810人次。

(二)护理人员撰写护理

论文8篇,参加省护理学会学术交流5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2篇。(三)依法执业。配合市卫生局完善88名执业护士首注、变更、注册年审核换证等资料。

第10篇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第11篇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着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着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着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着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着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着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第12篇

年是我院护理管理工作亮点纷呈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我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护理管理及护理队伍建设,全院护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这一工作重心,以创“优质服务窗口”为契机,借助“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平台,坚持“以护理质量为核心,以服务质量为主题,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目标”的护理管理理念,不断加大对护理工作全方位的投入,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攀登新台阶,护理服务质量不断谱写新篇章,护理队伍素质不断跃入新境界,护理教学水平不断呈现新局面。

一是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吴春容教授主讲的《医务人员素质教育》dvd系列之“转变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激励员工”等,通过学习,提高了护士们的综合素质,在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12%,较去年提高了1.5%。

二是落实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全面加强护理质量监控与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年初修订了我院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病房监督,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组织护士长每月深入到各科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全院护理质控平均成绩96.18%,全年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加强护理文书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94.89%。

三是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1、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护理管理工作,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11月13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招聘4名副护士长,充实我院护理管理队伍、优化整体素质。

2、病区护士长实行轮换。(1)通过护士长的工作岗位轮换,可增加优势互补作用,可有效促进新老护士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既能吸取前一任护士长的管理经验,发现其存在问题,也能使护士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工作中取长补短,自己的护理管理水平也必将得到很大的提高。(2)通过护士长们的轮岗,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护士长与护士之间长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不免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分歧,给护士长的领导及组织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使护士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护士长的轮岗调动能使护士去掉包袱,焕发新的活力。

3、选派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参加省市护理管理学习班学习,通过学习,将护理前沿最新信息带回来运用于临床,促进了全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是做好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1、以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班,邀请市中心医院护理专家来院担任护理急救操作演示,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2、以走出去方式拓展护理人员的视野,提高服务意识及临床实践技能,7月至9月,两个老年科共派出14名护理人员到中心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免费进修学习,对她们触动极深,两个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3、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法规,对《护士条例》进行了解读,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知法懂法。“5.12”国际护士节,护理部举行了“《护士条例》”人人知晓知识竞赛,在全院营造重视护士队伍建设和加强护理工作的氛围,使《护士条例》深入人心。

4、加强继续护理学教育管理,强化“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并举,分层次多途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重视和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以“三基三严”为重点,对卫生部规定的50项操作,按计划分期分批培训。采取分层次多途径培训方式,将护理人员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试用期培训、见习期培训和在职分层次培训,采取举办院内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进修、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等形式,依据工作年限、不同的职称层次及岗位需要分阶段、分期、分批、多途径进行。通过加大培训与考核力度,强化三基训练,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考核合格率达100%。

5、培养专科护士。根据省专科护士的选拔要求和标准,选派了一名合资格的护理骨干参加专科护士选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6、选派5名富有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江门中医药学校精神科护理讲学,培养优秀的教学师资及护理接班人。

五是加强护理人员的文化建设,管理以人为本,关心护士们的学习和生活,发扬护理团精神,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在“重阳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中,积极参与两大节日活动的筹备,组织护理人员自身编排表演节目,组织休养员表演,邀请市老干曲艺团、江门中医药学校护生来院登台献艺,使活动取得极大的成功。

六是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医院知名度。今年接收市荻海医院进修护士3人及江门卫生学校见习学生共450人。与江门中医药学校携手展开“手拉手,同关爱”的志愿活动。每周六学校轮流派出12名护生来我院老年科进行义工活动,使住院的老人充分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唤起社会对老人的更多关注,扩大我院社会知名度。

七是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认真执行院领导决策。今年2月1日,老年科分为老年一科和老年二科,由护理部兼管老年一科护理管理工作。护理部人员在做好全院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兼顾老年一科护理管理工作,工作虽然忙和辛苦,有时要加班加点,护理部把握住这个直接深入病房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平台,及时调整护理管理方法,直接将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临床,在管理工作中树标榜,立典范,组织各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来观摩学习,形成良性竞争,推进病房管理规范化。

护理管理综治小结两则

年,在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护理部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团结一致,紧密围绕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为工作重点,结合护理部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带领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积极开展工作。

(一)根据市卫生局制定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评审标准要求,今年2月份,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再次认真学习每一项的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室按照各项要求完成每一项工作。

(二)加大护理质量自查力度,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护长不定期检查病区的各项护理质量,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检查整改再检查整改的程序狠抓各项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三)加强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各项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练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水平。

(四)认真抓好各项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组织护士长学习新的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各科室能严格按照《省病历书写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书写,做到及时、准确、如实记录病人的动态情况,为病人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病者安全。

护理部定期召开护士长安全管理会议,并定期到各科室进行护理行政查房,查找安全隐患,督促改进。在管理中做到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层层把关,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安全隐患,保障病人安全。各科室护士长把安全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检查病区的环境,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保障病患者生命安全。

三、加强护理管理及深化护理服务意识。

(一)加强病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各科室护士长根据病床的设置,设立护理责任小组,由科内主管护师及护师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护理质控及督促。护理部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结合临床科室持点,不断完善护理质控制度,修订护理人员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工作、护理文件的书写及各科室的护理质量等。

(二)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按要求开展质控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各科室护理措施完成率达90%以上,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三)对护理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进行讨论及分析,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拿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护士对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的知晓率达100%。

(四)各科室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做到“四定”,及时补充急救药品,帐物相符,做到完好备用,确保其完好率达100%。

(五)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护理部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求科内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对每份病历进行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护理小组长、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控,严格把好护理病历书写关。1-11月出院病历1713份,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95.61%。

(六)强化动机,培养责任感,发扬“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管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和积极性,使每人都能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招呼,文明用语,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尽情关注。

四、积极做好护理中期评估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发挥团队核心战斗力。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卫生厅颁发的《关于开展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护理部制定健全可行的实施方案。邀请护理专家授课,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中期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分析要点,对照标准,制定和更新了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

(二)加强政策学习,保障工作开展。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护士条例》、《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有关制度和章程,并对照《护理中期评估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了护理管理工作和护士日常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护理中期评估工作的开展,在11月12日护理中期评估工作中,我院的护理工作得到市护理专家的认可。

五、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一年来,我院护理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富有激情的护理工作氛围,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推进我院护理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一)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层级管理。

1、重新修订护理管理委员会。以“业务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组长”为主体的护理管理体系,明确了岗位职责、任务和要求。健全和完善了“护理部—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委员会—科室”三级管理工作体系,明确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和监控的职责和任务。

2、科室建立了“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质控网,强调人人参与质量管理,责任到人,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在科室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有临床经验、敢于管理的护士当“质控员”监控科室护理质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实现护理质量的现场监控。

(二)加强培训,理顺管理流程。

今年分两批安排全院护士长参加市护士长管理培训学习班,增长了管理知识,开拓了思路。强化护士长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坚持每月护士长例会制度,做好上传下达,努力协调各科室之间工作。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报告流程。

(三)勇于探索,突出专科特色。

统一管理标准,强调制度管理。护理部结合专科护理的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医院的护理制度、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应急预案、流程和指引。为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部指导老年一科率先开展apn排班、层级护理、五常法管理,重新制定工作职责、流程和指引、总结经验,目前3个老年科室开展了apn排班、层级护理(护理组长—护士—助护)、应用护理专科单。apn排班解决了护理不中断,减少交班次数,更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在病房布置方面,各科室护士长能积极开动脑筋,美化病室的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住院场所。

六、注重教学,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实力。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护理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护理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一来年,护理部围绕队伍建设的目标通过教学、进修、讲座、交流、技能竞赛等形式不断加强在职护士综合能力。

(一)接受江门中医药学见习护生463人次,带教实习护士12人,荻海医院进修护士1人;接待护理同行来院参观87人次,接待卫校生来院做义工438人次。

(二)选派12名护理组长到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临床带教技能培训班学习;选派2名护士到香港学习精神病社区康复护理,37名护士分别参加了省级或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5名护士参加省、全国护理学术交流。

(三)举办院内护理业务11次,护士服务礼仪培训1期,护士职业素质教育5期,护理管理学习班1期,邀请市中心医院护理专家和卫校和老师授课,共968人次参加听课。

(四)护理部为了使护理人员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护理英语培训班,邀请专业英语老师授课。全院护理人员涌跃参加听课,这将为明年我院选拔护士参加全省精神科护理专科护士赴港考试打下了外语基础关。

(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举办护理技能培训班2期、护理技能竞赛1次,并邀请中心医院护理和市护理学会护理专家作操作培训指导和评委。今年4月,护理部选派曹九英护长、岑洁容护士参加市卫生局主办的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取得了理论并列全市第一名、总分第三、第五名,获得了“江门创新能手”称号,曹九英护长还代表市参加省技能竞赛获得了理论三等奖和技能优秀奖。

(六)选派老年精神一科王桃护士长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静脉输液技能竞赛专家评委培训班》和《省护理工作中期评估专家组培训班》学习,对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为配合医院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工作,护理部加强对毕业五年内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狠抓新护士的技能考核,要求每人熟练掌握12-16项护理操作,病区护长每月考核护士操作,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参加人数为100%,全院平均成绩93.5分,合格率为96.7%。

七、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一)优化护理人员结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老年精神一科积极配合护理部工作,克服困难,抽调护士到门诊注射液室帮忙,确保了注射室护理人员的配备。各科室能根据科内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从主观方面及时解决病人需要,并且美化病室的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场所。

(二)精神科克服人员紧缺,临床工作繁忙等诸多困难继续开展精神病人社区防治工作和出院病人的随访服务。1-11月,各病区完成出院病人电话回访人3891人次,家访271人次,回访率达93.2%。在随访服务过程,得到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表扬多次,也收到许多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三)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参与满意度调查的病人数达748人次,平均满意度98.32%。对调查中病人认为不满意内容,要求科室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下一轮考核的重点。

(四)一年来,在全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护理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护理过失比去年同期下降11.2%,有效投诉为0,护理满意度比去年提升1.34%,收到病人的表扬信5封,锦旗12面,口头表扬多次。

八、注重护理文化建设、打造团队核心凝聚力。

护理文化建设是护理品牌建设的基础,护理品牌的建设是护理工作综合实力与团队核心凝聚力的表现。通过建立团队文化,创建学习型团队不断打造护理团队核心凝聚力。护理部带领全体护士在护士节、重阳节、精神卫生日精心策划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护士征文比赛及重阳敬老、精神卫生日等大型庆典活动,活跃护理文化氛围。强化护理团队意识,展现护士风采。

(一)为迎接医院“三级”评审,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于3月底举行了全院女职工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比赛决一、二、三等名,并选拔前2名参加市卫生系统女职工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曹九英、岑洁容2名选手理论成绩并列全市第一,技能竞赛总分获得全市第三和第五名的好成绩,我院护理部获优秀组织奖,并接受市总工委、市卫生局、市护理学会颁发荣誉证书。

(二)护士节前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我对人性化服务的理解和对策”征文比赛和“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6名护士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给予王桃、曹九英、冯锦妹、冯锦解、王莉、林连英、岑洁容、吴淑华、彭晓梅、梁顺艮、梁丽卿、文英十二名护士被授予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年度“优秀护士”称号,林连英、岑洁容获市“优秀护士”称号,王莉获市“优秀护士长”称号,这对全院护士都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三)年5月11日晚,在医院会议大厅,举办了以“以人性化服务”为主题的护士演讲比赛和表彰大会。大会对在系列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团体和个人、优秀护士进行了颁奖。

(四)今年重阳节,护理部按照院长办公会议要求,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策划了院内院外“温馨重阳节,情暖老人心”活动,与各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在迦南社区开展慰问老人义诊、邀请市退休老人来院座谈以及院内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展示了我院护理人员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九、护理人员出色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一)1-11月全院共收治了住院病人1467人次,出院1328人次,一级护理144433人次,理发1539人次,鼻饲2408人次,皮下注射519人次,灌肠166人次,换药74339次,抽血21694人次,静注2640人次,静脉输液16239人次,肌肉注射64089人次,皮试519次,导尿209人次,冲凉109949人次,口腔护理13469人次,会阴冲洗11429人次,膀胱冲洗21065人次,吸氧4810人次。

(二)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8篇,参加省护理学会学术交流5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2篇。

第13篇

精神一科关于在岗人员量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加强我科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我科人员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根据医院、医务科制定的综合时间考评标准并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量化的目的:

打破以往的科内奖金平均拿,个人工资不少发的旧的分配机制,使一部分责任心强、服务质量好、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的人突出出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新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科内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健康的发展。

量化的对象:

科内所有医护人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

住院病人和家属。

医疗护理质量(包括业务学习)。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

卫生质量。

医德医风建设。

量化的基本原则:

人人平等,机会平等的原则。

不暗箱操作,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注重实际,审时度实的原则。

量化的方法:

建立健全科内量化管理组织,管理制度。

科主任、护士长根据量化内容,分定期、随时两个时间点对科内量化指标(项目)进行打分,并当场记录。

建立病人家属意见卡,把病人家属反馈的意见作为科室或个人量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祥见附表)。

建立科内人员量化分卡。把量化分数填入本人卡中,作为月底发放奖金或工资的客观依据,并在年底评先进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量化的实施步骤:

由科主任、护士长制定量化细则,传达量化的目的、方法、内容,是全科人员明确量化的重要意义,端正态度,统一认识,积极拥护,每个职工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并上交科主任、护士长存档。

根据每位职工制定的目标及科内制度的量化细则进行检查督导。

评价结果,考核成效,决定奖惩。

对奖惩结果,职工有权提出异议,解释权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

量化项目及细则:

劳动纪律:

医务人员要衣帽整齐、举止大方、文明用语、不打骂训斥病人;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富有敬业精神。

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期间不会友、串科室、闲谈、看报纸、干私活、带孩子。

服从领导安排,不讲条件,不讲理由,领导要干的工作坚决做好。

坚守岗位,不串岗,不乱岗,责任明确,态度严谨。

严守病人秘密,不向家人朋友议论与病人有关的病情,不私自外借病历。

上班期间不请吃请喝。

病历书写:

按省精神病院精神科护理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进行书写(见附表)。

病历书写体现查房,内容要务实、真实。

诊断与治疗方案相符;住院同期与疗效相符。

三日内不能确诊病历要有会诊、讨论记录,并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兵力、病程记录完成及时,无缺失病历。

三防及护理级别要符合病人当时表现,随时更改,病程记录严格按护理级别书写。

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要进行检查、修改。

业务学习及考核:版权所有

采取晨会学点,专会学面的方式,科内每月举行两次专题业务讲座。

学习有讲稿,有笔记,并掌握有关内容。

学习内容为精神科专业知识以及有关的内科知识和急救知识。

采取晨会提问的方式。

业务学习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主治职称以上者每年需至少拿出篇省级以上论文。

每半年举行一次科内业务考试。

以上形式采用量化分记入个人量化档案。

⒋安全管理:

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①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②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

③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

病史采集的真实性,体检的全面性,辅检的及时性,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病历书写及时程度。

对病区内设施,病人衣物,床铺定期检查,定期搜身。

对病人的饮食进行观察。病人一日三餐除特殊情况外必需

都督促病人饮食,对不进食者及时汇报并作相应处理。

④查岗位职责,主班人员不但要在岗,而且要成。脱离自己岗位分钟视为不在岗,只一名大夫主班是不论任何情况都不准脱岗。

⑤科内设立医疗缺陷、纠纷、差错、事故监督小组。出现差错本人必须写出书面申请、、,科内处理意见、改进措施并上报医院。

⑥大交班(试行):

目的:完善质量管理,降低安全隐患,是一忽人员对病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重点了解、全面掌握病员情况,以便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方法:⒈每周一进行一次,以座谈会形式举行,每位职工对所管病人重点交班,包括该病人的饮食、睡眠、病情变化、用药、副作用、应注意事项等逐一交清。重点病人当场讨论。

⒉自由组合搭档,每两人一组。一人不到位者另一人替交,所交内容要全面、真实、反应该病人的真实情况。⒊由科主任、护士长做最后安排,把重点病人分离出来重点讨论。

⑦大查房:

目的:科主任全面了解病员情况,重点查急、危、难、效果差及伴有躯体症状的病人,以便及时更正诊断、用药、护理级别、进一步规范医嘱。

方法:⒈每周四有科主任带领医生拿原始病历进行查房,现场办公、下医嘱,并根据查房情况随时讲解,提问有关内容。⒉查房期间,由护士长带领部分护士旁听,提出合理建议,并由护士长随时提问该病相关情况。⒊能基本掌握科主任、护士长提出的相关问题。⒋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要实行奖励制。

⑧实行病人、家属意见监督卡(见附表)。

把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满意度,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量化到个人。

⒌政治思想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①坚持医院的路线、方针、政策,无违法乱纪行为。

②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议,医德规范。

③严格奖惩制度。

④有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敬业精神。

⒍对出入院病人的管理:

原则上由主治大夫掌握,科主任统筹全局。

①对入院病人要做到耐心、细致,说明住院目的,住院同期大体费用等。

②对出院病人要根据病情,家庭经济情况安排出院时间。

③对见病人要及时。

④主治大夫与所管床位数,与经济指标挂钩,责任到人。

第14篇

【关键词】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

A Survey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Jiang Chunqing, Tao Jianqing, Chen Zhongxun, 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Luocheng Mulao Autonomous Count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uocheng 5464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Methods 405 medical staffs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ere assess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Results The scores of SCL-90 of medical staffs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P<0.01),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P>0.05). But the appeara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y ar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ulao ethnicity are somatization, obsessive symptom,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e, phobic, partial, psychosis; Han ethnicity are somatization, anxiety, phobic, psychosis; Zhuang ethnicity are phobic, partial and psychosi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hostile of Miao ethnicity are less than general people.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is poor,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Key words】 Mulao ethnicity area; Medical staffs; Mental health; Survey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忽视,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己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

康状况比普通人群差[1,2];而国内对少数民族心理研究还十分薄弱,对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心理研究更少(2000~2005年6年中在心理学专业刊物上仅仅发表了32篇论文关于民族心理的研究,而涉及到医院的只有26篇);对侗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尚属空白。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达一亿多,是一个巨大的人口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和融合,少数民族的心理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面对着巨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研究资源,我国心理学家对此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3]。本调查旨在了解仫佬族地区各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提出针对性地干预策略,为今后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范围内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430份,收回问卷421份,有效问卷405份,平均年龄37.32±9.85岁。其中医生、护士、医技分别有172、152、81人;男、女分别有144、261人;民族为壮族、汉族、仫佬族、侗族、毛南族、苗族、瑶族分别有122、72、192、4、2、3、10人;婚姻状况为未婚、已婚、离异分别有85、313、7人;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本科分别有132、232、41人;职称为初级、中级、高级分别有238、158、9人。

1.2 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90项症状清单(SCL-90)。

1.3 测试方法 调查前首先向被调查医院的院办阐述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取得了院方的配合,通过院办向各科室/部门布置此项工作并要求其积极配合;然后再将各科室/部门的负责人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认真学习量表内容和统一调查方法;最后以科室/部门为单位进行问卷发放,并向调查对象阐明调查的意义、方法,介绍量表的内容和填写要求。量表由调查对象单独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收回后,及时进行统一编号和复核,对问卷填写不足90%题目者予以剔除。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统计,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具体见表1。

2.2 不同民族医务人员之间SCL-90评分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显示,仫佬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医务人员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见表2。

2.3 不同民族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不同民族的医务人员在心理症状方面有差别。具体见表3。

3 讨 论

3.1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本调查显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人际关系与常模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高于常模(P<0.01)。这与李昌吉等[1]1992年和胡敏予等[4]1995年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相类似。医务人员在情绪、情感、认识、自我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说明医务人员对出现的问题不是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是通过转换为心理症状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并以此取得他人的关注,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会导致身心疾病,影响工作质量。

3.2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民族差异性 该地区为仫佬族聚集地,医务人员中也以仫佬族较多,其他民族包括有壮、汉、瑶、侗、苗、毛南族等民族。调查显示了同区域7个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民族特征:第一,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上考察,各民族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文化背景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环境近似,7个民族都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居住方式属于杂居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各民族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具有一致性。第二,在不同民族的医务人员SCL-90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上来考察,我们发现不同的民族在心理症状方面有差别。仫佬族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8项因子分都高于常模(P<0.05或P<0.01),且区别于其他6个民族的是强迫状态、抑郁、敌对3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或P<0.01);壮族只是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1);汉族是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4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1);苗族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项因子分均低于常模(P<0.05),其他5项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而瑶族、侗族、毛南族的8项因子分均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仫佬族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其他民族多,原因可能与民族心理有关。许多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民族文化、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个性发展及心理活动有明显影响[4,5]。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是广西土著民族,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礼仪风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仫佬族信仰多神,所崇敬的神、仙、鬼很多。祖先崇拜是仫佬山乡的普遍现象。世界多神的思想观念一直根深蒂固扎根于该民族传统民间文化中,并做为民族共性基固意识,世代继承着,影响着他们正常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的传入,更增添了仫佬族多神崇拜的内容。以及本地区是仫佬族的聚居地,属国家级贫困地区,仫佬族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心理健康教育较落后。由于以上这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必将对仫佬族人群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高风险行业的医务人员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问题。而瑶族、侗族、苗族和毛难族的样本量较少,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本调查显示,仫佬族医务人员常见的心理症状为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组症状,其中强迫、抑郁、敌对3组症状均多于其他民族医务人员;汉族为躯体化、焦虑、恐怖与精神病性4组症状;壮族为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3组症状;苗族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组症状少于一般人群。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3.3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6]

3.3.1 建立仫佬族地区医院心理健康促进体系 “防病胜于治病”,“心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体系,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优化环境、建立预防机制、提高个人心理素质3个方面。

3.3.2 加快医院文化建设 创造和谐融洽、团结协调、积极向上的环境,能改造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消极心理的发生。

3.3.3 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 医务人员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其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医院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如奖惩机制、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等等,并正确把握奖惩的尺度,合理使用人才,从而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让个体的独特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的同时增强个体的自信心、价值感和自豪感。

第15篇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特点。方法:对一年内本院记录在案的所有精神科会诊的292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人口学资料、会诊科室和原因、主要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的诊断、会诊原因和精神科诊断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并与232例成年患者(18-64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患者会诊的性别比例相当(男性50%,女性50%),会诊时精神障碍的病程≤1周占30.2%,并多于成年组(21.7%,P

【关键词】 综合医院;老年;联络会诊精神病学;谵妄;抑郁障碍;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 R749.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1-0820-05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约20%到40%会共患某种精神障碍,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尤其是髋骨骨折和血管手术的老年患者,发生谵妄的比例可以高达50% [1]。但是,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比例不到5%,而且综合医院医生对于精神障碍的识别率较低,不到50%,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的消耗增加,病死率增高[2-3]。数据表明,老年住院患者中精神科会诊对于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影响[4-7]。我国目前尚缺乏此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和成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状况比较,了解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特点,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6月-2007年6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联络会诊科会诊的40所综合医院(11所二级医院,29所三级医院)的所有成年患者共524人。分为老年患者组(≥65岁)和成年患者组(18-64岁)。无脱落病例,部分病例资料不全,数据分析按照实际病例数进行。

老年组患者292例,平均年龄76±7岁 (65-97岁),男性和女性均为146例,既往有精神障碍病史者51例(20.9%),急会诊患者71例(24.3%);成年组患者232例,平均年龄46±13岁(18-64岁),男性107例、女性125例,既往有精神障碍病史者51例(25.6%),急会诊患者68例(29.3%)。两组患者性别、既往有精神障碍病史、急会诊患者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79、1.443、1.915, 均P>0.05)。

1.2 方法

1.2.1患者的资料 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请求会诊的医院及科室、是否急会诊、是否有精神障碍的既往史、会诊原因(由精神科医师根据会诊单并与请求会诊的医师确认后填写)、本次住院的主要躯体疾病,精神科医师根据临床检查,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IV版(DSM-IV)做出诊断[9]。

会诊原因 :根据请求会诊者提出的会诊问题进行分类,具体分为:物质相关的障碍、精神病发作、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有精神障碍病史、行为紊乱、睡眠障碍、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自杀评估、其他共10个类别。

所有的会诊由请求会诊科室的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填写正规的会诊单,负责会诊的精神科医师为住院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急会诊在请求会诊的当日进行,常规会诊在收到会诊单的3日内进行。会诊的精神科医生向患者家属、主管医生和护士了解病史,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和护理建议。完成会诊后,填写统一的会诊记录单,对患者的资料系统记录。本研究不包括夜间和周末会诊的病例。

1.2.2 躯体疾病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将会诊前诊断或拟诊的各种躯体疾病进行分类,具体为:新生物(癌症或肿瘤,C ,D)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 E)、神经系统疾病( G)、循环系统疾病( I)、呼吸系统疾病(J )、消化系统疾病( K)、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外伤/中毒(S,T) 、多系统疾病、其他。

1.3 统计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病程比较

请求会诊时精神障碍的病程≤1周者,老年组明显多于成年组(85例(30.2%)、49例(21.7%),χ2=4.729,P

2.2 两组患者的会诊科室和主要原因比较

两组患者均以内科最多,其次为外科、急诊观察室和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组来自内科的患者比例为60.6%,明显高于成年患者组(42.2%,P

老年组患者会诊的原因主要为精神病发作、行为紊乱、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老年患者组以精神病发作为会诊的比例高于成年患者组,而物质相关的障碍比例明显低于成年患者组(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导致入院的主要躯体疾病比较

老年组患者中多系统疾病的比例(27.0%)明显高于成年组(11.4%,χ2=18.655,P

2.4 两组患者精神科DSM-IV诊断比较

老年组患者以谵妄、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为主要的诊断,成年组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为主要诊断。其中,老年组患者中谵妄、痴呆的比例分别为24.5%和12.9%,明显高于成年组(11.1%和1.8%,P

3 讨论

精神障碍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中非常普遍,且精神障碍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如住院时间的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因此,对于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对老年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1-7]。有研究发现,精神科会诊时间的滞后与内科、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处理住院患者的共患的躯体和精神障碍,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8-9]。而且,有研究发现,与成年患者比较,老年患者的精神科会诊时间相对滞后[10]。但本研究中,会诊时目前精神障碍的病程在一周内的比例,老年患者居多,与上述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提示我国非精神科医生对老年患者伴发的精神障碍较为重视,因而会早期请求会诊;另一方面,本研究中的老年患者中,一半以上的会诊原因为精神病发作或行为紊乱,导致治疗和护理的困难,这也是老年患者得到早期会诊的原因之一。

但是,本研究中不论是老年患者和成年患者,精神科会诊时的精神障碍病程超过1周的患者比率均超过了一半,而欧洲的研究中,患者从住院到精神科会诊的时间不超过一周[8-9]。一方面,精神科会诊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综合医院医生的对精神问题的识别能力、精神科会诊医生的能力和理论背景,患者自身的特点[11];另一方面,欧洲目前的具有良好的联络会诊服务发展,服务资源较为充足,而我国现有的精神科联络会诊的服务资源的不足,也可能是会诊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12]。

与成年患者相比,许多因素会导致老年住院患者精神功能的损伤,如多系统的疾病、营养状况较差、认知功能的衰退。而且,住院本身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一个严重的应激事件,会导致情感问题的出现,或者原有精神障碍的加重[13]。本研究中,与成年患者比较,导致老年组患者住院的躯体疾病更多地表现为循环系统疾病和多系统疾病,均与老年患者的状况尤其是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由于谵妄和痴呆患者会表现出片段的幻觉、言语和行为的紊乱,综合医院医生可能将其误认为是精神病、抑郁或其他障碍[14],而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常见会诊原因是精神病发作和行为紊乱,提示目前的精神科会诊依旧是传统的反应式的方法,即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症状,行为紊乱,对躯体治疗的影响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得到早期会诊。但由于谵妄是死亡率、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花费增加的明确的预测因素,因此正确的识别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4]。

国外的研究显示精神病在成年住院患者中的比例较高,在老年患者中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患者中更为普遍[15],尽管本研究中老年患者中谵妄和痴呆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患者,而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的比例明显低,但由于缺乏请求会诊医院有关障碍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难以推论请求会诊者的识别是否充分。此外,物质相关的障碍往往是国外精神科会诊中最主要的诊断之一[15-17],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物质相关的障碍的患者比例均很低,并且老年患者中的比例明显低于成年患者。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12个月的物质相关的障碍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似[17],但发病年龄在青壮年[18-19]。本研究中物质相关障碍的比例较低,可能与样本有关,成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岁,超出了物质相关的障碍的发病年龄;另一方面,谵妄和抑郁障碍的高发病率有可能使得对物质相关的障碍的识别降低。另外,本研究只纳入了主要诊断,而会诊医生可能在诊断的过程中将物质相关的障碍作为次要问题,因而在数据中没有得到体现。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精神科的诊断由进行会诊的精神科医生通过精神检查来确定,而不是采用研究用的诊断方法,如标准化的结构式的访谈或者评估问卷。而且,会诊原因只是按照呈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未严格按照DSM-IV的标准进行分类。另外,研究样本来自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的联络会诊科,而且会诊的患者来自多家综合医院,因此,结果可能无法推及到其他医院。

总之,本研究提示,与成年患者比较,综合医院老年患者会诊时精神障碍的病程较短,以谵妄、痴呆和抑郁障碍为主,且精神障碍的发生以患有循环系统疾病和多系统疾病的患者为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联络会诊培训中对于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深入探讨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与躯体疾病预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Wilkinson P, Bolton J. Bass C.Older patient referred to a 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y clinic[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1,16: 100-105.

[2]Ely EW, Shintani A, Truman B, et al. Delirium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JAMA, 2004, 291: 1753-1762.

[3]Lin SM, Liu CY, Wang CH, et al. The impact of delirium on the survival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 Crit Care Med, 2004, 32: 2254-2259.

[4]Marcantonio ER, Flacker JM, Wright RJ, et al. Reducing delirium after hip fracture: A randomized trial[J]. J Am Geriatr Soc ,2001, 49:516- 522

[5]Inouye SK, Bogardus ST Jr, Charpentier PA, et al. A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J]. N Engl J Med, 1999, 340: 669-676.

[6]Skrobik YK, Bergeron N, Dumont M, et al. Olanzapine vs haloperidol: Treating delirium in a critical care setting[J]. Intensive Care Med, 2004, 30: 444-449.

[7]Milbrandt EB, Kersten A, Kong L, et al. Haloperidol us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hospital mortalit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 Crit Care Med, 2005, 33: 226-229.

[8]Struck AE, Siu AL, Weiland GD, et al.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J].Lancet, 1993, 342: 1032-1036.

[9]Lyons JS, Hammer JS, Strain JJ, et al. The timing of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J]. Gen Hosp Psychiatry, 1986, 8:159-162.

[10]Jonge P, Huyse FJ, Ruinemans GM, et al. Timing of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the impac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and level of psychiatric dysfunction[J]. Psychosomatics, 2000, 41(6): 505-511.

[11]于德华, 李春波. 我国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11): 668-670.

[12]Dilts SL, Mann N and Dilts JG. Accuracy of Referring Psychiatric Diagnosis on a Consultation-Liaison Service[J]. Psychosomatics, 2003, 44:407-411.

[13]Juang YY, Liu CY, Chen CY, et al. Gero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in a general hospital in Taiwan[J].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5, 59:240-245.

[14]Hansen MS, Fink P, Frydenberg M, et al. Mental disorders among internal medicine inpatients: prevalenc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status[J]. J Psychosomatic Res, 2001, 50:199-204.

[15]Grant JE, Meller W, Urevig B. Changes in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s over ten years[J]. Gen Hosp Psychiatry, 2001, 23: 261-265.

[16]De Jonge P, Huyse FJ, Herzog T, et al. Referral pattern of neurological patients to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liaison services in 33 European hospitals[J]. Gen Hosp Psychiatry, 2001, 23:152-157.

[17]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Consortium. Prevalence, Severity, and Unmet Need for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J]. JAMA, 2004, 291: 2581-2590.

[18]Shen YC, Zhang MY, Huang YQ, et al. Twelve-month prevalence, severity, and unmet need for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metropolitan China[J]. Psychol Med, 2006, 36:25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