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教师培训范文

中小教师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教师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教师培训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

现今在大力提倡“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彻底改变了以往以体育技术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模式。体育锻炼作为中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接受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7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培训需求上缺乏针对性,培训观念上存在滞后性,培训组织上凸现强制性,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河北省部分地区接受过和正在接受培训的近7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学体育教师362名,小学体育教师331名。来自市区44.8%、县镇48.7%、农村6.5%。(2)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的文献资料。第二,专家访谈法。通过与河北省开设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学校领导和教育局负责人进行交谈,了解了目前河北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等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并与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看法及影响因素等,听取他们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第三,问卷调查法。对参加河北省“国培计划”培训的教师和各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近7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93份,回收问卷677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668份,有效率为96%。第四,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第五,逻辑分析法。对所得的各种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1)年

龄、性别结构。在调查的668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男教师442人,女教师226人。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超过70%,中青年教师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骨干,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2)学历结构。调查显示,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占84%,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占14%,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占2%。这表明各学校已经认识到教师学历达标的重要性。今后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由提高学历层次为本位向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和更新知识、全面提升质量方向发展”。(3)职称结构。从调查的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6%,具有一级职称的人数占30%,具有二级职称的人数占62%,未定级的人数占2%,没有评上特级职称的人。(4)参加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有25%的体育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很好;有11%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较好;有31%的体育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一般;有33%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的效果较差。由于体育教师年龄层次、能力结构不同,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同,但培训课程设置相同,这样就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培训效果。(5)参加培训的动机。我省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评职称、拓宽知识面以及提高教学能力。这说明体育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要,参加培训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6)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主要以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学能力、科研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体育课有着它的特殊性,这就增加了在培训过程中,课程设置的难度。“课程设置必须使受训教师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参与和研究型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系”。因此传授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能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是培训的重点。(7)培训经费来源。调查得知,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大部分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的,学校承担的较少,教育主管部门承担的更少,也有相当比例的费用由个人和学校共同承担。而培训的费用是笔不小的开支,很多贫困地区的体育教师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严重制约了学校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所以政府应保证对培训的投入,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影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培训经费、教学时间的冲突、培训的内容和模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为最大困难;还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了教师水平的问题制约着培训水平的提高和学校领导和家庭不支持这两个因素。(1)体育教师对培训的认知不足。通过进一步与教师的访谈发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理解较片面;二是认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三是培训效果不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的功利性严重,为了评职称和达到学校所要求的学历。因此即便是参加了培训,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2)培训经费紧缺。如今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主要是个人承担,即便是有的学校和政府承担部分费用,其比例也是很小的,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参与培训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这些费用对农村中小教师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3)培训效果不显著。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效果。培训教师大都是从高校中抽调的体育教师,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不熟悉,再加上高校体育老师都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对于培训任务只是应付差事,降低了培训效果。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培训教师的态度水平及教学方法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及评估也影响着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4)教学任务繁重,工作与学习存在矛盾。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很多培训都被安排在教师的工作时间,大多数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培训时间的安排欠缺考虑,致使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突出,给教师造成极大压力。(5)学校领导和家庭不支持。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持肯定态度,但由于培训经费的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学校领导对培训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教师在培训后资源流失问题,也是各校领导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还有极少数家庭对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加培训持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女教师所承担的家务繁重,时间与精力有限。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目前,河北省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培训有着较强的需求意识,他们认为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很有必要,大多数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工作有帮助,符合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实际且严峻的问题,如: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够;培训机构不完善,组织形式欠佳;培训内容模式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训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量太大、缺少培训时间;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应用不够等问题。(2)建议。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二是健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促进体育教师教育发展;三是加强继续教育经费和时间保障,提供基本条件;四是优化教师队伍多元化结构,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五是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课程的内容;六是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远程教育平台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张雳.论有效的教师培训原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53~58

[2]许云月,许红峰,陈霞明等.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与整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6):90~93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培训;能力结构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最早被运用于医学界和法学界,20世纪20年代美国师范教育引入案例教学,目前案例教学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我国引入案例教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知识增长方式认识的改变,案例教学也逐步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关注,目前正处于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之中。我国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案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发展”,它不是将教育理论以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教条形式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而是“把一些真实的典型教学事件或问题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教师那样去做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际问题的机会……”中小学教师在这样的实践中,不仅可以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能技巧,还能在探索中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整合,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教师培训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有赖于亲历亲为的教学实践,更与他们的阅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便是可以丰富学员头脑中的案例知识,它既能为学员提供各类优秀的教学设计,也能为学员提供反映目前中小课堂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设计环节。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选用的案例一般都具有时代性,其中展示的矛盾或问题是当下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也是其他教师可能遇到的。如目前所关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坚持发展性评价”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读和分析,学员能了解新课改关注的主要问题,当他们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或实践时,案例情境会在头脑中不断再现。这些案例情境能使他们对科学的、艺术的课堂教学的理解更形象、更具体。可见,案例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各科教学都有适合本学科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但具体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但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学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师培训中学员通过阅读案例不仅可以在观摩中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而且他们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在交流中学习,在讨论中增长智慧,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者实施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讲清楚某一教学原理的基本观点,而是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剖,引导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或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或途径。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目前,普遍认为教师不应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学员就一定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好的案例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如发展性评价专题、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专题等等。案例越典型,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蕴涵的道理就越有回味,也就越具有研究价值。但无论多么典型的案例都要蕴涵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之中,学员必须认真感受这一情境,经过自主研究、小组讨论研究和全班交流等环节,多角度地考察案例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找出隐藏在表面情形后的更深层的教育教学问题。培训者引导学员分析案例的目的不在于得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或最佳答案,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郑金洲指出:案例教学“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

四、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随着人们对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培养反思型教师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界的一种共识。教师不应是以往的那种教书匠,而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或智慧型的教师,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隐藏在这种实践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深思,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有学者指出,案例讨论之所以适于促进学员的批判性反思是因为它包含有对话。案例教学是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展开的,通过对复杂的教学情境的分析、阐释、倾听和质疑,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对案例内容进行反思,而且也可以对自己的分析、决策进行反思。“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未来的教师,通过讨论案例当中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案例中常设有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或者是引人入胜的,或者是发人深省的,有时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体现矛盾解决过程的曲折性,也可能有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方法一般都具有“两难”性,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落花生》一文,教师一般都会问学生“喜欢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的独特体验往往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不一致,而《课标》指出既要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常常会为此陷入两难境地。案例教学能把这种“两难”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学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会结合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反思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还会不自觉地反思教学实践本身,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如何引导才能使教学走出“两难”境地等。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学过程,形成经常对自己的缄默性教育知识进行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反思意识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不会合作,更重的是我们缺少合作的意识,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培训者和学员通过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从案例教学实施的步骤来看,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课堂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主体。一般包括呈现案例、个人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小组讨论是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全班讨论是全班学员合作的过程,一般将这两个环节合称为案例讨论阶段,主要包括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和讨论如何实施三个环节,此阶段是课堂实施的主要阶段,也是培训者和学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阶段。可见,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主要以合作的形式为主,学员分析案例的过程也是他们增强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技能、技巧的过程。

第3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 现状 反思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12-01

当前,我国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者,应加强对现状的分析和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培训工作的成效。

1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反思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特点浅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中小教师培训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培训价值取向来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二是从培训主体来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三是从培训过程来看,具有非系统性的特点,且培训内容呈模块化的发展趋势。

1.2 反思

(1)当前我国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定位、培训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师的参与方式等的培训价值取向具有的十分明显的实践性,主要注重教师培训的实用性、问题性、当下性和方法性,但在系统理论知识培训与传授方面的注重程度不足,往往要求培训人员引导和帮助参训的中小学教师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参训教师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求培训人员解答应该怎么办,但由于受到实用观的影响,往往开展的教学培训只培训教师应该怎么教学,且尽可能的提高学习学习成绩,这种实践取向的培训影响到培训效果期待和价值评价,凡没注重实践性的培训都被评价为效果不好和不切合实际的培训,这是目前最值得反思的问题之一。

(2)面对越来越多的培训主体,如国培、省培、校本培训、教研培训、商业培训等,这些培训有的是国家主导的,有的是商业行为的,如何做好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当好教师培训的主体,也是当前广大教师培训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3)随着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且依然较重,不仅人员众多,且分布不均,因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过程具有非系统性,培训内容也呈现模块化的发展方向。这样在培训过程中,不管是培训者和参训者,还是培训的时间和地点,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尤其将各种培训分散开展,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同的培训之间不具有关联性,从而体现出非系统性的特点,而在培训内容方面,主要侧重于模块化,每一模块都采取单线突进,每个模块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与贯通。虽然近些年来一些地区也在注重系统性,但往往都要是表面的系统性,例如一些地区以每年一个主题的方式,利用三年时间培训教师的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的技能,虽然是连续进行,看起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而实际就是人为地切换教学技能,而对各种教学技能的内在整体性的联系进行注重和分析,也难以考虑到教师个体与技能的特殊关系,最终教师得到的将是分割之后的技能,这就难以体现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几点创新策略

2.1 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学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培训机制的均衡性

首先,应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相关规定切实落到实处;其次,是在国家教育部的整体规划下,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并成立响应的授权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的衔接和协调工作,以最大化的平衡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再次,结合自身实际,对培训队伍的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并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稳健、有序、可持续的发展;最后,是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培训机制的均衡性,从制度上确保每一位教师的配需与发展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2.2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合力促进培训持续深入发展

为确保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就应注重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首先,在确定教师培训项目之前,采取问卷、访谈和座谈的教学科学研究方法,并从社会、工作以及个人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标准的需求、比较的需求、感到的需求、预期和未来的需求,对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排序;其次,再结合培训资源、环境、条件来决定目前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哪些具体的问题需要特定的培训项目来解决;最后,再根据特定的培训项目需要解决的具体的问题,针对性的确定培训主题、项目和内容。

但是这种培训需求的调研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调研访谈方式和程度有待规范;二是参训人员的需要与立场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而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的培训诉求不被重视,从而产生抵触应付培训的现象。基于此,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在每一次培训前,所有受训教师自我填报培训内容或项目,然后学校初选汇总,再以区县为单位复选汇总,最后由培训机构据此设定培训方案招标落实,以建立一种上下联动的培训制度,合力促进培训持续深入发展。

3 结语

总之,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者,应在反思当前教师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培训的系统性、全面性,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并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根据青教办字【2018】8号文件精神,为履行好青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任务要求,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引领作用,特制定2018学年培训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多年来,晨诵午写暮读成为语文教学特色,双语演讲课程、“1+N”写字课程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经验被推广;作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学校多次承担外来省市考察团的观摩活动,曾被评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示范校。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其中有山东省特级教师3人,潍坊名师1人,青州市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8人,有5人执教过省优质课或公开课,13人执教过潍坊市级优质课或公开课。

二、培训内容

根据市教育局指导意见,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双语演讲、1+N写字、整本书阅读三个方面。

三、培训形式

为确保培训实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内容的适切性,追求培训成果的实效性。本年度的培训,将采用两次集中培训,对三项课程进行展示。

四、培训任务

1.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设置活动内容,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做好相应过程性材料的归档整理,及时总结反馈培训成果,为教师培训工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2.承接市教育局安排的培训任务。学校将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时间安排,按照本方案制定的培训内容做好过程实施与管理。

五、具体举措

(一)组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导师团队

1.根据培训相关要求,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任务。培训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学校严格遴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指导教师。导师全部为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均执教过潍坊市级公开课,有丰富的指导教师的经验。

指导教师团队

组长:

成员:

3.取导师负责制,并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团队的集体指导作用。

4.确保培训质量,培训人数原则上每次不超过100人。

(二)强化基地学校的培训实效

1.本年度,学校向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提交培训计划、培训考勤、年度培训小结、培训照片等相关文档。由教师工作科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向全市教师培训通知,参训教师和培训导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继续教育学分。

2.督促培训导师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参训教师按时完成各项培训内容,掌握三项内容的基本程序与行为规范。每学年对培训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接受教育局组织对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3.建立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要求参训教师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培训,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完成过程性任务,对每个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将作为评价考核的依据之一。

4.开展好培训情况调研。为强化基地学校的培训质量,将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调研。调研从培训导师职责落实、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几方面进行,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培训情况进行工作评估,及时听取意见,解决存在的困难。同时,学校定期走访参训学校,了解学校对培养方案、培养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整体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作相应的调整。

第5篇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问题描述:“众口难调”的多样化需求在培训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培训课程的相对单一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众口难调”的问题。农村教师的专业起点、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是我们需要破解的又一难题。

(二)问题破解:进阶式培训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变整齐划一为分类指导,是解决培训课程中“众口难调”问题的有效策略。我校在培训工作中,根据学员专业素质的差异,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化程度的差异,确立入门级培训、进阶级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四种基本的培训层级。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进阶式培训在操作中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分层教学法。根据学习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方式适合于信息技术、英语口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每个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准,在尊重学员意愿的情况下,根据学员专业技能差异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分别制订各自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2.差异教学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将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兼顾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设置进阶式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层次性,力求深入浅出,将理论思辨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事例解析中,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尝试把分组学习这一学习组织形式应用到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每个教师在团队协作中的价值,把差异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3.自主选课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自己的研修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可以探索学分制管理,学员不必参加同样课程的学习,只要修满相应学分,即意味着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问题描述:成人学习特征的体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遵循成人学习的一般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问题指向性,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倡导教学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的今天,如果教师培训课程还片面依赖传授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那么,如何引导农村教师通过培训课程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引导他们把培训所学创造性地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二)问题破解:研训一体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是我校顺应国内、省内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势,在多年来从事“乡土化培训”“进阶式培训”的基础上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中片面依赖知识灌输的现状,增强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学员掌握由问题到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整套教科研方法。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有效整合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训后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进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在2011年“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培训者培训”中,曾经成功实施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引导学员掌握教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基于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推广到各培训项目。

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可以概括为“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我校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后,课程团队结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向相关教科研管理机构申报立项。课题立项后,围绕预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并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培训项目的授课课程,实现课题课程化。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研训一体,以研促学”,转变培训方式,增强培训课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员在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后,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课程团队提供的课题选题方向,自主选择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申报课题,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我校的任课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应用学习成果,继续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我校的远程服务平台咨询我校的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课题结题阶段,我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书,顺利通过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的鉴定结题。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第7篇

(一)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有人将教师专业化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

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化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普通文化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指以下几种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与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三部分。崇高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向往和追求,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高尚的专业情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包括理想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也就是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高校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界会议上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职前培养应该与在职培训密切结合,建立一种视职前学习和在职培训为连续统一的师范教育和培训系统,是世界各地所共同要求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不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已经显示出经常化、制度化、学习内容系列化、进修高学位化的趋势。英国规定,所有的任职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培训。日本的培训教师的途径也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目的是改善高校教师的培训。而高校教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高校教师培训教师工作的挑战

首先,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还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知识积累和传播速度的明显加快,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在师范教育期间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在担任教师职务以前所学的知识仅占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知识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终生学习与职业培训,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视野,适应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职能与角色、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品德、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自觉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还要有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献身学术的兴趣、愿望的艺术。这些对师范教育,特别是职后的教师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教学上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这一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对上海地区高校基础课的教师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0%左右的教师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体一无所知。这是对我们教师培训工作的挑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只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队伍,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人才。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大力培训教师,激发他们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以满足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最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改革开放虽然使广大的高校教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竞争意识,强化了效益观念,但有一部分教师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变化,职业信念动摇了,师德水准也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甚至有个别教师违背学术道德。这些都需要我们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面临艰巨任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的负担在加重,包括教师队伍的质量等。教师的教学质量来源于教师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工作。面对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培训,接受再教育、再学习,才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校教师培训的理念。高校教师的培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进步,更要关注教师的人格进步。培训工作者要城心诚意地、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培训的管理与服务。

2、高校教师培训的形式。高校教师培训,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从专业型培训向学术研究型培训的转变。

3、高校教师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充分改变传统的培训手段,使教师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是更多的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影响,有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4、高校教师培训的管理。教师培训的组织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与进修教师、导师等的联系与沟通,改善办学的环境与办学条件。同时,还要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培训单位要根据教师培训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奖优罚劣,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

第8篇

这次中小学培训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带给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用心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超多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方是我透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专家讲座,让我有一种与名师对话的感觉,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搞笑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搞笑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我提出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我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育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有理想,才会有行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容易让人迷茫,失去方向。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中我对自我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降级地位如何,就应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追求自我的教育之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用心选取的向导,好老师能飞无助的心灵带来期望。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味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光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我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光去学习充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我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我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用学到的东西来改善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9篇

分期分批将带教教师送到医学院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书写教案及讲稿、多媒体的制作、理论授课的基本技能与要求、文献检索、科研技能等。同时进行试讲,请医学院校资深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观摩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查房与见习带教。

2评价指标与方法

(1)指标。比较两组带教教师理论授课优秀率、年度业绩考核优秀率、教案合格率、学生满意度调查合格率情况。(2)方法。由科教处统一制定“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临床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表”,“教案、讲稿质量检查评价表”,“学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调查表”(各项考核或评价表的标准分均为100分,考核或评估分≥90分为优秀,满意率≥90%为合格)。在一个学年结束前一个月,科教处组织各教研室主任进行调查、评价和考核,成绩取每组的平均分。

3讨论

第10篇

一、有关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1.“两动两思”

耿国彦探讨了“两动两思”农村教师培训模式,认为,“两动”是:“一是指任务驱动,主要是针对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而提出来的;二是指学员互动,主要是针对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比较少,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与专家及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机会少而提出来的。”[1]“两思”是:“一是指教师个体反思;二是指教师合作反思。”[1]该培训模式从内外两方面激发教师学习动机。

2.“顶岗实习,置换培训”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在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能丰富和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能力,也能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获得实践知识。““顶岗实习”是指具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在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选派大三的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去暂时完全顶替原任课教师的岗位进行实习,由实习学生承担一个学期的全部教育、教学任务,并接受实习单位安排的优秀教师作为实习生的指导教师。[2]“置换培训”是指师范院校用大三本科生去暂时顶替中小学教师的岗位,然后把在岗教师置换出来进行培训。”[2]

3.“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模式是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提出。“学院以海南师范大学为平台,整合海南师范大学与海南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以各县市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学院”为基本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利用周末时间,由海南师范大学专兼职指导教师送训下乡。”[3]其特点是“立足课堂、服务学科、培训骨干、辐射全员”。已在海南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中学开展,效果很好。

4.“五段互动式”

“五段互动式”是由深圳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探索并总结的一种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的环节与阶段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4]。旨在克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已在实践中应用。

5.探究式培训

吴民祥探讨了探究式教师培训。他认为,“探究式教师培训模式的功能目标是使接受培训的教师养成民主与合作精神,培养其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5]探究式教师培训强调的是对复杂问题的小组调查讨论,活动程序是“明确目标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交流分享与评价”[5]。

6.“CAE混成学习”

“CAE混成学习”是郑州师专探索出的一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并运用到实践中。““CAE混成学习”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中采撷课堂学习(Classlearning)、在线学习(E-learning)和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的优势,彼此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授课的集约化特长,利用信息时代网络学习的时空优势,强调小组行动学习的团队支持和自主反思特点,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的培训模式。”[6]

7.电子导师制

“电子导师制是指导与电子交流相结合的一种指导形式,主要借助电子交流的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与缺乏经验或经验不足的个体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目的是形成和发展被指导者的技能、知识、信心以及文化理解能力,以促进其成功。”[7]电子导师制最初是在美国社区用来帮助社区问题青年改善自己。李学琴和焦中明探讨了电子导师制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他们认为,“电子导师制培训模式摆正了指导者和被指导者位置,突出被指导者主体性,被指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培训的内容,且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经过一定的培训,具备教与学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8]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比较分析

为了清楚了解这些培训模式,对这些培训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分析了这些培训模式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者角色、受训者角色、优势和劣势。见表1。

通过上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每种培训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有优势也有劣势,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在培训目标上,不仅注重更新教师知识,都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强,能够考虑受训教师的需要,选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关注的内容;在培训方式上,体现出多样的特征,做到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尽管电子导师制培训模式是通过信息传播平台,但仍有解答问题等方式。这些培训模式能考虑受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并注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

1.重视培训模式中的评价体系

规范的培训评价机制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培训中,对评价不够重视,有的自己评自己,有的不进行评价,有的评价手段单一,这样很难客观评价培训效果,难以保证评价的质量。在以上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中,除“CAE混成学习”建立了基于学分制管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其他都没有过多关注评价环节。因此,在培训模式探索中,应考虑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2.应重视校本培训

中小学普遍重视外出培训,然而,培训机会少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多,而且培训名额又有限制,“僧多粥少”现象客观存在。针对这种情况,中小学应重视校本培训,并不断创新。有研究者探讨了自修――反思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此模式的特点就是“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反思评价”,另一方面,也加强管理,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又不致使培训流于形式,此培训模式值得借鉴。

3.师范院校应不断探索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大多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在培训中,仍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内容没有考虑教师的需要等。在注重培训实践的同时,也应不断探索和总结培训模式。像郑州师专探索的“CAE混成学习”,海南师范大学探索的“周末师资培训学院”既使中小学教师受益,也促进了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发展。

4.培训模式应不断发展

培训模式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才会在实践中发挥更好作用。校本培训在不断创新,如立体化校本培训等。关于网络培训模式也在改进,如“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即“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分级、在培训内容和活动上分层的混合式教师培训。”[9]此模式已应用到教师培训中,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1] 耿国彦.“两动两思”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2] 袁凤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探析.教学与管理,2010(2).

[3] 丘名实,李伟诗.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中学教师培训模式――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周末师资培训学院”的实践与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11(6).

[4]潘世祥.“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

[5] 吴民祥.探究式培训:一种高效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4(5).

[6] 蒋丽珠.“CAE混成学习”创新培训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5).

[7] 焦中明,赖晓云.电子导师制:师徒带教是新教师培养的一种有效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第11篇

【关键词】教师 培训 模式 校本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14-02

教师校本培训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及独特的作用;教师校本培训应从实际出发,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为教师的成长构建培训模式;在转变培训观念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

一、教师校本培训的时代意义

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或偏颇,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观念落后等,因此,教师校本培训有着现实的意义。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校本培训

新课程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教育变革,此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转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教师如何尽快应对这种挑战,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必须加大对教师的校本培训。

2.学校的提质发展需要校本培训

在新的时期如何使学校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学校遵循着“慎选良师,精育名师”的原则,不拘一格“选”了良师之后,如何将他们打造成为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名师”,则是学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形成的基本途径。

3.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校本培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越来越感到现在的教师难当、学生难教、课堂教学难搞。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难以满足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滞后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这种现状将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制约着社会的进步。

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

校本培训模式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的需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针对学校和全体教师实际,由学校充分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而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通过对校本培训时代意义分析,校本培训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二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解决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可从四个方面来具体展开。

1.以学校发展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

以学校发展为视角,着眼点在于学校发展需求的满足,即以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学校特色的发挥、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与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前提进行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一些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对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了多方探索,创建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模式。

2.以学校特色为本构建校本培训模式

特色是一种能够产生效益的资源,具有特色的学校可以提高自己的声誉,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挥学校的优势,所以,创建特色学校是每个学校的追求。学校特色有赖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挥,而教师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必须基于一个有特色的特定环境的造就。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既要寻找适合自己特色与个性发展的培训模式,以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本校的培训体系,使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改革思路,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意识,进而使办学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且持续地发扬光大。

3.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首先,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开展培训活动是校本培训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次,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教师的发展既有地区与学校的差异,又有专业发展阶段的差异,还有类型的差异(全面型、研究型、教学型、专长型等),而且,教师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自我发展期望、兴趣特长、个性特征、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由此便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适应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需要;三是适应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几种发展需要都应得到关注与满足。

4.以问题解决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模式,着眼点在于从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它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培训者要从理论的讲解者或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和点评者;受训者则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培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其次,培训基于教师工作的真实环境,在培训方式上,注重教师问题意识的启迪,鼓励教师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决定教师培训模式必然是多样化的,作为教师培训模式之一的校本培训模式同样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构建。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则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的限制而走向教条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与要求选用其中某项、某几项或交叉使用各种培训方式,在综合运用中有效发挥各种培训方式的作用,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近年来,中职教师培训虽然在整体上对中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培训本身仍然存在着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内容动态生成不足、训后跟踪支持不够理想等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不断增强中职教师培训的实效,成为我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的努力方向。综观全区、全国,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第一,以需促培,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每一项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都应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此才能较好地解决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区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可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问卷调查、档案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全面剖析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掘教师的显性和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师培训项目的基本要求,形成系统、有效的培训方案。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参训者的现场反应,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式,动态生成培训内容,有效地调动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多元培训,适应教师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教师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培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不同参训个体的学习需求。在现今的多种培训活动中,嵌入式、游历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被广泛使用,培训效果显著,参训者普遍反映“能切实学到知识和技能”。另外,参与式、实战式、体验式等培训方式,亦可大力提倡。

第三,合作共享,营造教师学习的和谐氛围。教师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参训者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培训方应引导参训学员通过沟通交流、互动研讨、经验分享、合作学习等方式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科素养与执教水平。因此,区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参训者搭建经验交流、共享和合作的平台,构建团结协作的培训文化。如:采用主题论坛、主题沙龙等形式,让教师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进行交流研讨;采用情境教学的形式,把培训课程直接嵌入到中职学校的课堂中去,就职业教育教学的现场进行观摩和点评;采用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组内教师充分展示经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或作品;等等。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转型与跨越为主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品格和能力的建设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健全培训制度和增强培训实效性为主线,积极构建适应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强县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晋色、结构科学、层次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县基础教育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训形式

1、省、市培训。按省、市要求,合理安排相关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

2、县级培训。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县教师进修校培训基地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一系列以面向农村初中、小学、幼儿园为主的教师全员培训和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我县的师训工作要组织好“十三项培训”,开展好“五大活动”。

3、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各县直中小学、乡镇学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今年我县师训重点工作,自主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提高我县教师专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系列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尽快成为课改合格的实施者。同时通过校本培训促进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式研讨,形成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局面,构建学习型学校,架起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土化发展的桥梁。

三、县级培训主要内容

(一)十三项培训

1、继续组织好“国培计划”培训:

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去年我县已选派七名初中、六名小学教师分赴省内外各大专院校分别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和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今年我们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培训政策,按省、市要求,认真选派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县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使他们能够在推进素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校本培训中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2、幼儿教师培训: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年我县将继续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我县幼教师资素质较差、力量薄弱的现状,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利用双休日聘请幼教专家、组织全县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纲要》进行培训;二是请我县幼教骨干对各领域的目标和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的新理念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利用节假日和活动时间,在各幼儿园进行园本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0学时。通过培训,使每位幼儿教师认清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新理念,不断推进和完善幼儿园特色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我县幼教特色的新方法、新途径与新经验,从而使我县的幼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3、校长任职资格及后备干部培训:以提升中小学校长及后备干部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促进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的,扎实有效地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及后备干部。按照教育部对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我们将于20__年7月份对校长以及后备干部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0学时。使我县中小学校长全部实行持证上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达到100%。

4、在职校长提高、挂职培训:主要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0__年8月,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我们还将于20__年9月份开始对不同层次的校长进行分层挂职培训,选派他们到优秀的学校进行挂职锻炼,促进其尽快成长。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小学校长进行异地挂职锻炼。通过挂职培训,使他们得到锻炼,开拓视野,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拓宽他们的办学思路,提高他们的办学水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使他们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管理风格或专长,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长为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领军人物。

5、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我们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学区长、县直中小学校长外出培训、学习。

6、教研员队伍培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局领导大胆改革与尝试,从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层层筛选出9名各学科优秀教师补充到县教研员队伍中,通过两年的努力与学习他们已胜任工作。今年暑期,我们将聘请外省、外县有经验、有名望的特级教师或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各级优秀教研员来我县对县级教研员、县直中小学、学区各学科教研员队伍进行课改新知识、知识新领域及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适当时候还将走出去,到国家级培训基地去培训、充电,真正使我县教研员的教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7、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暑期我们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组织好第五批农村小学教师脱产培训和农村初中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使我县的农村教育水平飞速发展。

8、青年教师培训: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其尽快成长,实现超常规发展。培训方式主要有:名师带徒、青年教师赛讲、外出参赛、校本研训等;以学区集中开展“一三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学科教师带徒等,培训时间为20__年7月份。

9、骨干班主任培训:以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有序开展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力争一定比例教师获得班主任培训证书。培训时间为20__年8月份。

10、新教师培训:

为了确保新教师健康成长,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其早日成长为教学骨干,提高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将于4月份开始对去年录用的126名新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培训。通过进修校教师对新教师的听、评课以及检查教案、学习笔记等项环节,我们本着鼓励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早出成绩的原则,使其遵循正确的教育教学轨道,并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1、全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60学时,规定范围内的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

12、全面启动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根据省有关规定精神,今年6月份前要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建设,通过省、市对培训基地的验收。然后,积极、认真、有序地开展我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这是一项全省性的重点工作,我县要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

13、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对学历不合格教师,我们要求他们通过业余函授、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渠道努力达到目标中提出的学历要求。同时,一方面我们要逐步规范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的专业要求,使教师在参加学历进修的同时,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至20__年底,我县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要达到9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要达到65%,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要达到98%。另一方面我们要与高校联合,鼓励中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使普通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历,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要占到35%。

(二)五大活动

1、继续组织好“名教师”、“名校长”的评选活动并组织有效的管理、使用工作。积极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建设工程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大教师和校长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名教师”、“名校长”的评选活动,建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努力做好“名教师”、“名校长”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重点抓好教师和校长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建设,努力提升教师对高效能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和校长对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引领能力。

2、继续组织好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通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将在我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科研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队伍,促进优秀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前两年评选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将继续选评50名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充实到我县骨干教师队伍中,针对我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队伍存在的不均衡现象,今年的选拔培养工作将继续实行政策性倾斜,我们将倾斜于农村教师、倾斜于薄弱学科和小学科,真正使我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遍及全县的每一个学区。

3、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好省、市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10月中旬,我们将组织我县的省、市、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进行“送教下乡”活动。

4、为了更好地利用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其对农村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县城教师定点帮扶农村学校教师的“百名教师一对一牵手”活动。为了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我们本着关心农村教师使其尽快成长的原则,让城市学校教师认真分析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农村教师探讨明确努力提高的方向和成长途径,热情指导,言传身教,真正解决农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疑难问题,并向农村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示范课,让农村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使农村孩子也接受城市化、高水平的学校教育,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使我县农村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基础。

5、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教育科研及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创造能力,以推进我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县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将继续组织青年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及教学能力大赛活动。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坚持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师训工作的领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科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完善师训县、学区、校三级管理网络,把师训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上下齐心,通过组织一系列卓有成效、切合我县实际的培训,齐心协力抓师训,就一定能建设一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为把我县建设为教育强县打下良好基础。

县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

主题词: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方案

抄报:市教育局县政府办

抄送:教育局领导及有关科室

第14篇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改进

G35.1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新手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缩短职业适应

期。在课改大环境下,对于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内涵窄化,难于落实。

长期以来,新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被窄化,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只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了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等的培养。而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才是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训时缺少这种动力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将难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此外,新教师初入职场,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甚清晰,难以做出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目标规划若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必然会减弱它的可执行性。

2.内容:轻视实践,漠视差异。

一方面,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指导。新教师培训内容多是依据培训组织者的经验总结,聘请的有些教育专家、学者缺乏与教育教学实际运作的接触,难以将艰深晦涩的教育W理论嫁接到教学实践之中,为新教师提供最切实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漠视差异,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对新教师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考察,选择适切的内容来“因材施教”,一味追求效率却减弱了效果。同质化的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异质化的教师多方位、多层次需求,不能调动起新教师的培训热情与主动性。

3.评价:偏重形式,偏离本质。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培训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的考核,而较少去关注新教师真正的内在改变,偏重形式材料,偏离培训本质。入职新教师适应单纯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已经非常吃力,如果再强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形式材料,会让他们因疲于应付考核而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培训之后的新教师部分技能与知识可能是内隐的,效果难以在纸上呈现,因为培训需要留给新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最终内化为自身具备的素质。缺少导师、教研组对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最终给出的评价难免偏颇。

二、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改进

1.青蓝结对师徒化

开展师徒结对制的培训模式是现代新教师培训的大趋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新教师师徒化培训的理想期许。首先,拓展师徒帮带的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因此,师徒结对也应该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校内师徒帮带,让新教师与本校骨干教师共同组织业务结对,使新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其二是校外安排学科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更优质的资源,实现长远发展。其次,制定清晰具体的新教师成长规

划。新教师对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需要优秀资深教师与其共同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最后,给予新教师切实的反馈。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与反馈,唯此才能内化为自己稳定的教学经验,倘若长久搁置必然造成其发展的隐患。此外,培训专家与学科导师应定期下校调研,通过听课观课、座谈研讨了解新教师的计划执行、教学困惑、目标达成、其他需求等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

2.培训模式师本化

在课堂教学生本化的教育大潮之下,新教师培训需要一种“师本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一个核心位置。深入调研,明确新教师的基本需求,并依照提出的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如加强学科培训、增加互动交流机会、时间安排上尽量集中等,使新教师培训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能体现培训活动的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专业成长。此外,培训活动课程化。将贴近新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主题固定下来,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尤其要设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的课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到自觉的水平。编著开发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在新教师上岗之前就为他们发放培训课程表,提高其规划的执行效果。并且下发培训反馈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为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依据。

3.组织形式丰富化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日益多样的背景下,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也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要求。按培训内容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的集约化程度可将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任何培训形式都适宜于相应的培训内容,我们排斥的只是单一的形式。集中培训主要是主题讲座,面向的是各个学科的所有新教师,多是关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如

何上好一堂课”等通识性的主题。这种形式尽管不能迅速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但极易操作,效率较高,可以为每个新教师提供对教师共性要求的指导,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4.效果评价科学化

培训评估工作对新教师的学习、工作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所以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务必保证科学化。首先是评价者的科学配置,“研训一体”。评价工作需要培训科与教研室的精诚合作。培训组织者与教研员、学科导师一同下校监督考核,将培训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执行有理有据。因为前者并不具备新教师成长的专业知识,但是却掌握着整个培训的过程性材料,教研员与学科导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也了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可以提出有效指导却不了解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参与度等,两者相互合作能对新教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其次是考察内容的科学选择,“质量结合”。重视新教师培训的量化考核固然重要,但新教师培训之后许多的内在改变不能外显为考核指标。此外,还可以打造网络平台,加强展示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各学校新教师提供网上交流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教师自我参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形成并完善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第15篇

一、“校本培训”概述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下,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对象所进行的培训方式,是一种把工作、学习和教学研究连为一体的教师行为。教师作为主体学习新课程中的施教方式和解决施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校本培训最早是在1999年被提出,到目前为止,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许多学校都已经开始通过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掌握学校各类改革的首类主体必然是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然后通过教育者的某些行为传达到学生,因此,教育者自然便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次,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又是另一重要因素,好的传播方式会使学生对内容乐于接受并牢记于心,反之则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一门将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方式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形式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在某一特定人文主题统领下的一种课程模式。通过美学、乐学、艺术评判和创造等多种不同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来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但在某些学校,教师们并没有发现综合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明显的作用,因此对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产生了疑惑,使得实际综合艺术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某些教师往往只是把知识的综合作为了一种形式,虽然课程内容涉及多个科目,却未顾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没有顾及课程的主题是否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以及学习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综合性艺术教学中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为一类新兴学科综合性艺术课程必须与校本培训连为一体,中小学校首先组织对教师们进行培训,让教师具体的深入了解课程模式,通过了解,然后制定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上课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课后积极讨论,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教师思想转变不及时。以前的教学都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方式,仅仅要求教师学好自己所教的艺术课程,而综合性的教学需要教师们的综合素质达到过硬的水平,这对教师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很多人会觉得无所谓,艺术课也只是带学生多做些互动就可以,校本培训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课堂。对此,学校方面一定要加强管制,制定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定期听课、增加奖惩制度等,来让教师们意识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人员资源短缺,专家力量更是薄弱,因此校对培训发展缓慢。对此,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实际,运用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比如说特派一名教师专门研究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加强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骨干力量,探索出适合本学校的校本培训方式,并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三)教育方式一刀切,不注重个体化因素,缺乏针对性。有些老教师参加工作时可能学历要求不高,当时的教育水平也不能跟现在相提并论,再加上年龄的问题,因此在新鲜事物上的接受能力也可能会相对差了一点。所以,在进行校本培训时一定要分人,对不同的人应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是根据年龄、专业进行分类培训,也或者是应用结对子形式,将接受能力好的与接受能力差的结成对子,直接可以相互请教、讨论,从而达到理想结果。

(四)某些地区偏远,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无法意识到校本培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点,政府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改革,可以多组织一些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类似省级学校领导到市级学校视察监督的办法,督促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争取把好的教育方式传播到各个地区,达到全覆盖。

(五)学校缺少设备,阻碍校本培训的发展。艺术类教学最基本的一项就是设备,美术教学需要画板,音乐教学需要乐器,校本培训虽然是针对教师的一类培训,但是缺少必要的硬件设备也必然会阻碍校本培训和艺术教学。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大购买硬件设备上的投入,进而完善综合性艺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