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冷链物流仓库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RFID技术;冷链仓储管理;集成测试;成功应用;经验启示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21世纪发展前途最大的信息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标签封装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芯片与天线设计和制造技术等。当前,中国已将RFID技术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2017年3月,天津市小蜜蜂公司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中,成功实现了集成测试,有效提高了冷链仓储环节的识别效率与准确性。由此,文章将深入分析此案例的成功经验,从而为RFID技术在整个物流业乃至跨境物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案例概述
天津小蜜蜂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小蜜蜂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营RFID、通信、无线、楼宇智能化的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并致力于成为领先的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小蜜蜂公司一直重视为仓储物流领域提供具有先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建立智慧型仓储物流管理体系。2017年3月,小蜜蜂公司成功完成了RFID应用于某大型物流企业冷链仓储管理项目的集成测试,此次项目测试主要在客户的Smart WMS智慧仓库管理系统中融入RFID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业务流程中,包括理货、备货、标识、入库上架、移库、出库下架等业务。小蜜蜂公司旨在通过此次测试与客户一起实践,让客户真正了解RFID技术在冷链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帮助其有效解决业务效率低下、业务操作流程混乱、仓库商品信息不全面、盘点不精准等仓储管理问题,实现对冷链仓储管理业务的高效管理。
在测试实施前,小蜜蜂公司的Smart WMS团队多次组织项目现场勘察和调研活动,并与客户积极沟通与交流,为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做准备。同时,小蜜蜂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并由其制定测试计划表,在测试准备期间,小蜜蜂公司团队对客户的仓储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按照仓储业务流程,进行RFID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经过充分的测试准备后,小蜜蜂公司团队开始进入现场进行测试,工作人员与设备进入仓库现场后,在叉车上进行RFID设备集成安装,并采用公司自主设计和制作的铝合金支架,对电源、车载式读写器、天线、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可调整式固定。集成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开展了卸货与码货作业,并在集装箱内、码货、取货叉托盘过程中进行RFID读取测试,进而依据测试数据调整软件参数、天线角度和设置策略;之后,小蜜蜂公司团队在每层货架上安装了RFID电子货位标签,并进行了上架和下架测试,进一步将货物读取标签安装在叉车上,以获取精准的货物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平板电脑显示上述信息。整个上架和下架测试持续了一天半的时间,期间小蜜蜂团队多次对RFID中间件、读取托盘标签与货架标签的天线、参数设置分别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完成上述测试后,小蜜蜂团队运用与测试相匹配的设备,陆续在现场进行了平面仓库RFID测试、高位叉车RFID测试和自动化仓库固定式RFID读写器测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数据读取率、数据采集灵活度和数据反馈效率。
此次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的测试项目,是一种以客户需求和具体环境为中心的应用测试。测试对象包括整个方案的过程和结果,其开展的场景与实际应用环境非常接近。同时,测试团队以实现精益化冷链仓储管理为目标,将客户仓储管理业务流程与软件的智能算法相结合,以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为RFID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RFID应用成功的经验做法分析
(一)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满足多元业务需求
天津市小蜜蜂公司在冷链仓储管理集成中,成功应用RFID技术的主要经验之一是准确定位了应用测试目标,满足客户I务需求,从而提供先进技术与商品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小蜜蜂公司优先定位了专业型提供冷链仓储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例如,供应商具有提供总体供应链服务,第三方跨境电商、海关查验服务、商检、高质量冷链仓储物流、进口食品国际交易服务等能力。在定位客户方面,深入了解与掌握客户仓储现场工况环境,客户期望等。包括,RFID系统的规划到设计、评估到实施,不断运营与后续支持,为客户提供一种立体化、全方位与灵活处理方案,助力客户构建新时代智慧的仓储物流管理。例如,个性化定制开发、软硬件一体化商品、生命周期管理与咨询等服务。通过应用RFID技术,充分满足仓了储物流领域的客户实际业务需求,由此提供优质商品与服务。
(二)测试计划周密、准备充分,提高了RFID应用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将RFID技术成功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在测试实施前,小蜜蜂公司Smart WMS团队为此次测试项目设立了包括项目经理、软硬件支持人员的专门项目小组,并由其制定测试计划表。项目小组依据客户的冷链仓储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以及预计效益,制定了测试目标,以及涵盖约200个测试事项的计划表,为具体测试提供了参照依据,从而提高测试成功率。同时,在测试前,Smart WMS团队多次到项目现场进行考察和调研,并与客户积极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客户仓储现场的工况环境和仓储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并进一步结合关于RFID应用的智能算法、过滤机制等,开发与仓储现场相适应的手持、车载、固定式RFID中间件以及测试Demo应用软件,提升RFID与客户冷链仓储管理系统的匹配度。此外,在测试准备过程中,小蜜蜂公司与多家读写设备、各类标签等硬件的供应商合作,选用高性能RFID设备,并为叉车、托盘与自动化仓库中准备了相应的先进配件,以此推进RFID在冷链仓储管理体系中的运用,提高客户仓储业务的效率。
(三)测试环节覆盖较广,有效规避了应用的不确定性
此次测试项目中,小蜜蜂公司将RFID全面融入到客户冷链仓储管理系统中,测试环节包括叉托盘测试、上架和下架测试、平面仓库测试、高位叉车测试以及固定式读写器测试。并且,项目小组在每个环节中均开展了全方位的测试内容,例如,在上架与下架测试中,工作人员在叉车上安装了货物读取标签,以获取货物位置信息,规避RFID在冷链仓储管理中应用的不确定性;针对货物上架的具体测试操作,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对货物标签、货位标签分别进行扫描,扫描数据通过无线网路与数据库通讯进行比对,确认数据无误后,完成上架;针对货物下架的具体测试操作,工作人员依据下架任务找到货物后进行扫描,进而完成下架操作。再如,对平面仓库进行测试时,根据此仓库货物需要用铁框托盘进行堆叠码放的特征,测试小组在铁框托盘上安装了抗金属标签,并进行高层和底层的托盘读取测试,同时,将货位标签作为地标安放在货物前面的地上,开展地面RFID标签测试。总体来看,小蜜蜂公司对冷链仓储管理不同环节进行了RFID应用测试,有效规避了不同情况下RFID应用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仓储管理可视化、全局化和协同化。
(四)有效运用多方协作模式,场景选择接近实际应用环境,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在此次项目测试中,小蜜蜂公司充分运用多方协作模式,场景选择接近实际应用环境,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是成功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集成的主要经验之一。例如,在Smart WMS业务发展中,采用“联系+发展”的协作模式,创建各行业仓库管理过程中入库、退库、调拨等核心业务环节,以及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协同配合,形成了企业仓库管理完整体系。此外,整个方案过程和结果的测试场景选择与部署,接近实际应用环境,有效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现场测试环节中,仓库穿廊的地方温度为-4℃至-5℃,库房内部恒温在-20℃以下,持续性测试了4-5天。并且,在实际现场测试过程中,安装了相应测试设备,对不同场景与仓库进行全方位测试,由此为测试的成功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三、几点启示
(一)加大RFID技术的科研投入,提升物流仓储管理水平
RFID企业应加大RFID的科研力度,加速RFID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生产创新、应用创新,以及中间件的发展创新,提升物流仓储管理水平。一方面,企业应加大RFID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数量。并且,应针对物流仓储管理产品,研发新一代RFID标签检测仪,运用物流识别检测技术,进行完整准确的数据统计、物流仓储分类细化与环境识别,从而减少物流仓储损失。另一方面,研发企业要加大RFID远距离快速读取技术的创新力度,建立RFID的货物管理平台,通过对货物入库、出库、盘点等核心业务优化升级,提升物流仓库管理业务水平。同时,企业应加大RFID的自动识别功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提供货物实时动态消息,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创建准确性、盈利性和客户满意的物流仓储管理,实现物流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优化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货物冷链仓储信息
将RFID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可以发挥其自动识别与精准定位等功能,实时监控货物在物流全过程的相关信息。由此,企业应不断优化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中间件与服务器等,大幅提高冷链仓储环节货物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体而言,可通过优化电子标签方式,扩大读写器作业范围,精确过滤和整理仓储入库货物数据,并对各个车间的仓储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定位和追踪。同时,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将RFID技术与MES相结合,实时控制冷链仓储的各个环节,保证物流顺利开展。例如,应借助安装于各个车间的读写器,实时读取与传输各类仓储信息与数据;借助MES的实时监控功能,进行货物冷链仓储工作的指令下达与调度,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自踊与信息化程度。通过优化此系统方式,可以实时监督与调控货物的冷链仓储信息,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三)加强RFID安全系统建设,保护客户隐私数据与信息
随着人们网络安全意识的觉醒与日渐扩大,保护隐私数据与信息已成为RFID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因此,相关企业应从保护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客户隐私数据出发,加强RFID的安全系统建设,一方面,RFID相关企业应在原有数据保护技术基础上,创建适用于RFID的新型安全系统,对物流仓储环节的客户隐私数据与信息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对应用RFID系统的物流管理数据进行筛选,利用细粒度加密方法对数据采取加密处理。通过建立密钥管理模块和管理协议,对数据隐私进行保护,防止客户隐私数据泄露。同时,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大对RFID安全系统的监管力度,确保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有效保护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客户隐私数据与信息。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13-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随着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链建设是农产品物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它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库数量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因冷链的不完善,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造成经济损失超过750亿元。因此,运用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等物联网先进技术,研究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仓储市场也蓬勃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却还不十分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有:仓储设施落后,规范标准不成熟,意识不足缺乏经验,管理意识陈旧等。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冷链仓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RFID在仓储中的应用。RFID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远距离识别的非接触自动识别功能。与传统物流领域普遍使用的条码技术相比,在读写距离、保密性、智能性、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使用寿命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第二是仓储管理系统设计研究。随着RFID、WSN等技术的发展,将RFID和WSN进行整合并应用于开发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正逐步可行。该类系统提高了仓储运作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现有模式中查找货位信息的时间,加快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仓储系统的作业能力,并且提高了人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RFID、传感器感知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研究不足。大多数农产品要求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而低温对于电子芯片、红外传感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如何保证其在低温、潮湿等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高效地工作的研究比较少,而这正是实现仓储智能管理所必备的条件。
2.对于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型冷库储存的农产品种类繁多,而每种产品都有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独特性,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仓库货存量大,货物出入流量大,对于如何做到准确、保质、保量方面的智能系统控制研究缺乏先例。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1.RFID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数据库技术
: 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采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
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2000是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Visual studio:Visual Studio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可以用来创建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 插件等。
3.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三、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行系统开发时,必须考虑系统的合理性、使用的方便程度和系统用户界面友好等特性。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5个功能模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模块设计
本系统要完成的工作是对库存中每个楞位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依据冷链仓库位置图,对库存状态进行分析。控制库区温度湿度以达到农产品的最佳储存环境,对仓储环境温 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并对超出规定范围的温湿度进行有效调控;查看库位利用情况,剩余空间情况。对该系统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设计的模块及完成功能如下:
(1)系统设置模块:在此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进行系统基本的环境量、出入库和设备操作类型设置,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分工明确。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包括环境量数据查询模块、出入库数据查询模块和设备操作模块,可以完成环境量、出入库数据和设备的查询功能。在此功能模块,系统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可以及时反映并记录各种条件的温度湿度的数据,出入库货物的数据统计,以及设备的使用状况,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统计更加快速准确。
(2)智能温度湿度调控模块:温度湿度调控包括环境量上下限设置和环境量预警信息。通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湿度的上下限值,能够控制温度适度在预定的范围内。当温度湿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系统能给予预警。
(3)智能临界库存预警模块:临界库存预警模块包括库存上下限设置管理和库存预警信息管理。根据仓库的规模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值。但库存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系统发出预警。
(4)智能仓储数据库:智能仓储数据库模块包括商品种类管理,商品管理和商品数量统计。其中,商品数量统计包括按商品统计、按商品种类统计以及按种类统计。此部分完成了商品的录入与统计。更加方便用户了解库存信息,并能快速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
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针对于农产品的规范仓储:如何更好、高效地利用仓位,降低农产品在仓储流通作业过程中的损耗,合理控制库存量,实现出库入库的时序控制;仓储管理的远程控制端能够监控和调节仓库的温度、湿度,统计不同种类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及分析其流通周期,预测现有库存的供应能力,及时预警作出定购决策;在出入库时通过操作屏的提示指导搬运人员选择合理的路径及合适的仓位。
1.农产品冷链仓储货区及货位的优化布局。运用CAD优化货位及货区的布局,选择合理路径以实现农产品出库入库的时间分离与空间分离。
2.农产品冷链仓储温度及湿度的智能控制。对温度、湿度传感器在不同货区的进行合理配置,实时监控货区温度及湿度信息,反馈至系统,借助于系统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对货区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调节。
3.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发。系统的模块化分解,模块逻辑的设计和模块功能的实现,对模块间进行整合,调试完善系统。能够实现对农产品出库入库作业、存货区的温度与湿度的自动调控、农产品未来需求预测、临界库存预警、库存信息实时更新及冷库运营日志的记录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结束语
随着思念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配送、仓储等物流服务环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的销售额从过去的几千万,到现在几十个亿,对物流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同时对物流资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思念的物流体系也在经历着一系列变化。
思念也有类似其他一般企业的经历,在企业开始创业的最初几年,由于业务量不大,自有车辆完全可以满足运输,所以从生产、销售、物流、运输都是公司自己负责。随着公司业务不断的发展壮大,2005年思念领导层决策逐渐转型,立志于把思念打造为一个――专注生产领域的速冻包馅食品企业。公司开始将旗下非核心的仓储、运输及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据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物流总监孙洪建介绍,从2008年开始,思念仓库和配送实行外包。从这两年情形来看,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思念的物流也在调整。“我们现在更关注一体化的物流合作伙伴,既帮我们提供仓库,又帮我们提供配送,而且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物流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不仅仅是一个仓库,从冷链角度出发,不能保障产品的一个特点。我们第二次发展要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合作伙伴。”
在以往招标的时候,企业最关注的一般是报价,因为有很多物流企业十分关注成本问题,也就是更关注的是价格竞争,而忽视了服务质量。根据孙洪建总监的经验,物流成本高低和价格有关系,但不是最直接关系。“思念最近的公司招标中,不仅仅是关注价格,更要求每个竞标公司提交一份工作管理方案。报价不是问题,但是服务商能不能在这个价格机制里提供我满意的服务是他们最关注的。作为一个企业,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价格诱惑,放弃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据孙洪建介绍,快行线(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一直是思念的物流合作伙伴,在合作之前,思念物流最早的模式是仓库和配送是分开的。但是从2005年,双方开始对合作模式进行调整了,双方采用以销量来定价,物流成本的计算方式全部改变。“从去年的物流费用来分析,虽然只节省几十万的物流费用,但是我觉得对双方帮助很大。因为调整模式以后,双方关注的焦点变成了怎样提高产品的周转率,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另外产品在仓库的时间也变短了。”产品库存低,仓库周转率高,孙洪建认为这是他要的目标。
“另外就是从我们企业内部来说,公司每年对仓储进行招标。去年,公司在价格没有发生下降的情况下,部分还发生了上涨。但是2009年,我们物流费用降低了一千万,这个一千万并不是通过降低服务价格,通过对大量的资源整合。把过去分开的工作,现在交给一个工作人员来做。”
但是近年,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能将眼光仅停留在企业内部,而是要通过供应链优化,向上延伸至资源,向下连接客户满意度,走出企业边界才能获得大发展。为了顺应这一趋势,2009年,公司筹建了思念食品冷藏物流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含低温冷库、压缩机房及配套辅助建筑,形成存储能力达2万吨的冷藏物流配送中心;购置冷库制冷设备、冷库运输设备及配套辅助设备等。
时至今日,对思念的现状孙洪建用了三个“用心”和三个“担心”来描述。三个用心即:第一,思念致力于用心去生产好的产品;第二,思念用心去呵护自己的品牌;第三,用心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两个“担心”的是:企业现在开启了冷链物流供应链,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第一,担心思念的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一个持续的保障;第二,担心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第三,担心企业的品牌会不会收到损害。对于要求特殊的食品行业,如果企业冷链物流做不好的,会影响食品安全,这对企业营销、甚至品牌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思念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未来是满怀信心的。思念在国内有四个生产基地:河南郑州、成都、还有浙江湖州,华南广州,广州马上要开始投产。“思念将在华南、西南、华东考察当地物流资源情况,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网络构建计划。目前,在华东地区计划在两年之内,西南地区三年之内打造完善的物流网络。当然,如果在这些地方配套资源具备一定条件后,思念会快速地进入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缩短实现战略计划的时间。所以企业一定要适时的抓住机会,更快速的占领市场。未来思念将在这四个地方打造区域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仓储配送,而是要找一些大客户,进行战略性合作。怎么利用这些物流网络去运作,怎么保障思念的供应链,怎么降低成本,这将是思念冷链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启用新冷库
3月22日,广东太古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启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港前路、黄埔港码头一侧的3号冷库,该冷库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建造工艺,同时使用最新的仓务管理系统软件,库容达25000吨。冷库由五个独立库房组成,能提供五百万立方英尺的温控存储空间,温度范围为5至零下25摄氏度。采用双回路供电,另外还配备了一台备用发电机,可确保冷库的正常运作不受停电的影响。在作业工具盒制冷设备方面,新冷库采用了科朗的叉车和托盘车,鼎虎的双深拣选式货架,以及约克的制冷系统。新冷库还拥有温控的封闭月台及33个装卸口。该冷库由贝科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和建造。
本文中我们对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
将其分为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4
个子系统的规划。运用物联网技术针对这四个子系统设计其自身的相应模块,在以数据库为媒介,将四个模块串联,以实现其自动化。同时也通过各个子模块的数据库建立监管机制,明确各方权责。
1.1运输子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运输子系统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RFID技术,他广泛应用在对冷链物流中流通的产品、车辆、设施设备等远距离智能化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传输等,通过RFID技术我们可以实现针对于运输车辆实时监控。通过对于车辆的实时监控,我们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针对车辆的位置,对冷链车辆进行线路的优化,运输的调用,以实现冷链运输的效率。二是通过RFID的电子标签,随时监控车内产品的温度,适度等情况,并传回相应的数据库中,以实现对于产品的动态监控。
RFID通过在电子标签技术对于标识物品进行识别和定位跟踪,同时用RFID
温度标签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
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这些通过标签获得的信息经过读写器再过天线态同数据库进行相连,而数据库又会根据传来的信息,结合外界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反馈,其中通过城市的交通信息(结合GPS技术),进行路线的优化与车辆的调度。同时对于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反馈。
1.2顾客服务子系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冷链物流的相关产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于顾客服务这一块的要求自然也是越来越高,而物联网在这其中就起到了一个连接顾客与产品的作用,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
具体的操作过程需要结合利用在运输子系统中通过RFID技术产生的有关产品在到达门店,大卖场时的相关数据。同时根据相关的数据制作RFID标签(包括商品名称、价格、生产厂商以及商品所在处货架的位置信息),将产品放在标签对应的货架上。同时将门店,大卖场进行区域划分,并将数字地图与标签数据库结合,同时在门店,大卖场的各个区域安装一定量的感应装置,并且给顾客一个发射和接收装置,客户通过此装置输入自己想要产品的名称等信息,信息被感应装置接受,传回标签数据库,标签数据库传回应产品的位置信息。
1.3库存控制子系统
针对冷链物流在库存这一块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加工配送中心的库存,还有一部分是在零售商处的库存。
在加工配送中心处,通过在门框处装备扫描设备,对于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进行相关的扫描,并及时的反馈到数据库中同时数据库进行盘点,当商品的数量低于再订货点时就发出向供应商的订单,同时监控在库产品的状况,处理变质的冷链产品。从而实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零售商处通过物联网,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被顾客选购的信息,能实时传到中央数据库。当零售点的商品数量低于安全存货量时,系统能自动向供应商发出补货请求,库存补给完全可以智能化地触发;当产品即将达到或超过有效期时,系统能自动向零售商发出促销或撤下货架的要求。
1.4仓储子系统
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在冷链物流仓储管理中建立智能仓储系统,该管理系统核心是由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物联网技术、一个大型数据库、无线传感网络WSN和一个设备管理系统组成,通过RFID识别阅读器将货物信息实时测量并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发送到数据库中心来对整个冷链仓储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统一监管控制,再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来专门对叉车、托盘等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
在入库作业方面首先建立一个货物信息管理数据库,当冷链物品进入仓库后,首先要将货物信息进行登记,这时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对冷链物品进行电子标签身份验证,然后将冷链物品信息首传送到数据库中心进行货物登记。在储存货物时,首先考虑货物优先级选择存放地点,再根据物品对温度的需求选择正确的仓储设备,将其存放位置及分配路线输入到数据库中相应物品信息中,计算出上架仓位和分配路线,
然后向叉车发送上架指令,
对货物进行跟踪和定位,
以确保货物存放到正确的仓位。在库作业管理方面:在库作业,即是对库存货物进行内部操作处理,
主要包括货物指引与到位检查、货位自动识别和数量自动校验、分配库区是否正确等,这时需要用到地面感应秤装置,以检测相关的数据并发送到数据库中,同时考虑到冷链物品特殊性,需要在仓库外面和外面和内部都装上红外线感知装置来实时了解仓库内外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以实时监控其外部环境。在出库作业管理方面:货物出库时,在所建数据库中查询货物的信息和仓位,
然后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向叉车发出调度指令,
叉车到达仓位核对货物信息无误后,
开始转运货物。在这之间的每个操作单元,
阅读器货物信息都将被及时地发送回数据管理中心,
以及时判断每个环节的操作是否准确无误,做到实时监控,然后更具记录的货物配送信息进行货物的调运。在每一个作业流程中,
阅读器首先通过RFID技术读取货物的信息,
然后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把信息发送到达数据库管理中心,
最后管理系统分析数据后发出调度指令。叉车车载阅读器同时可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
读取电子标签中物品信息和接收环境检测数据,
实现仓储应用管理、特定目标监控和环境数据监控。
其中RF
ID智能叉车集成了RF
ID无线车载终端、读写器、WSN中心节点和车载终端业务操作系统等,
它能自动查找工作任务中的货位且具有警示报错功能,
对于各类业务操作可自动实时确认,
并能通过RF
ID系统对货物状态和目前所处地点等信息进行管理,
提供对现有仓库库存情况的各种查询方式,
如货物查询和货位查询等。
2关于四个子系统的整合与应用
通过对上面的4个子系统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实现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它将该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和实时监控,那么为了进一步的实现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可以将上述的4个子系统,以数据库为中转的媒介,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且达到系统互连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响应速度,是过程更加的集约化,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监控产品质量。
3引入监管机制
冷来物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冷链物流中的产品比较容易发生变质,产品的安全性要求相对很高,是关系到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的民生问题,而物流过程中,一些细节往往被忽略,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这就需要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一个质量的监控,我们通过物联网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只需要引入一个监管机制,看很容易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的监控,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责任方。下面我们来看一如何引入这一监管机制:4结论
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流程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冷链物流系统将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全过程都有相关的计算机进行辅助,大大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与差错率。(2)通过数据库的相互连接,我们能够很好的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对于冷链物品的实时监控,以此确保商品的安全性。(3)通过对于运输与配送网络的自动化规划,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实现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化。(4)通过监管机制的引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问题发生的环节,能方便的归结事故的责任方,以此来提高冷链物流参与方的责任感,增加冷链物流全过程中物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172-173.
[2]刘娜,李锐.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2).
[3]卫菊红.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1,(8):26-28.
[4]诺达咨询.物联网RFID技术在国内外的行业应用[EB/OL],2010-04-14
架构冷链体系
供应链是一个涉及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领鲜物流作为一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更多的是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起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作用,帮助上下游企业建立起多赢的协作格局。作为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领鲜物流目前运作的产品各式各样,温度要求和包装方式也各不相同,领鲜物流需要完成从订单处理、产品入库、产品储存、产品分拣、产品出库、产品装车直至最后配送至网点等多道作业,分拣的产品既有整箱的也有拆零的,其中拆零业务具有产品品项多、总件数大、单店单品数量少的业务特性,对分拣的差错率和效率要求很高。
领鲜物流的客户包括:光明乳业以及一些外部客户,在上海地区每天配送的网点约10000个,华东地区也有近6000个,涵盖卖场、超市、便利店、学校、政府机关、酒店、办公楼、餐饮门店以及社区冷库等。其中现代商超通路如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均有多家上游客户的产品需要配送至同一家网点。
综合上述几个因素,领鲜物流旨在利用自己在设备设施、物流网络、运作模式等方面的专业性,在上下游企业之间搭建起一个统一的冷链物流公共平台,实现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包括地域、时间)的供应链管理最优化。
多种冷链运作模式
领鲜物流目前主要业务在华东地区,在华东地区总共拥有19个配送中心,通过各配送中心之间的业务衔接即一级干线输送网络十二级区域配送网络,将华东地区客户的订单响应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
如果需要在下单后的次日将产品配送,按照上述网络体系,在上海地区的一家客户,如果需要在下单后的次日将产品配送至华东地区的相关网点,只要其产品能够提前准备好,领鲜物流就可以帮助他实现需求。如果是多家客户均有相同的需求,则在领鲜的共配体系下可以共同实现,大大降低了社会的物流成本。此外领鲜还专门购置了双温车辆以实现相同网点不同客户不同温度带产品的同车配送。
食品分销物流在华东有三种业务模式:集中式中央大仓管理、分布式多中心管理以及上述二者的混合模式,不同模式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目前领鲜物流几种模式都有,分别用于规模和业务需求不同的各类客户。
集中式中央大仓管理。该模式在上海设立中央仓库,作为库存管理,华东其余城市采用零库存方式,利用冷藏输配送网络,根据订单要求实现48小时内整个华东现代商超的配送。其特点是单中心管理,便于控制库存,操作简便,节省成本,充分挖掘领鲜现有网络优势。
适用客户的特征包括:一是业务量不大,而且以上海为主、华东其他城市为辅;二是客户销售订单中心在上海,总部与物流直接对接;三是销售渠道以现代商超为主;四是双方可以实现信息对接和共享。
分布式多中心管理。在华东设立多个配送中心,每个DC保有库存,负责一定的区域,所有货物由工厂直接输送到位。其特点是能减少输送环节,提高客户响应速度,更贴近一线市场,管理难度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领鲜物流华东DC资源及市内配送网络优势。
适用的客户特征包括:一是客户业务量较大,足以支撑分中心业务运作;二是客户的订单管理采用分布式,以独立销售分公司模式运作;三是双方信息共享,多中心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仓库调拨。
混合模式。将集中式中央大仓管理与分布式多中心管理结合使用,即在上海中央大仓保留主要库存,分中心严格控制库存量,充分利用领鲜物流现有的输配送网络和中央大仓低成本的优势,发挥WMS系统的平台功能,进而降低成本。其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两种模式的优势。
适用的客户特征包括:一是有库存的业务,比如常温、冷冻等业务类型;二是客户的工厂较多,或者工厂不在华东,但是发货量适中;三是客户的销售模式为华东设有销售总部,同时下面设立有销售分公司,独立核算;四是客户与领鲜物流必须能够实现信息对接,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在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的当今,上述不同模式均有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高低是供应链体系优化程度的一个表现。领鲜物流深刻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较早实施了WMS系统,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指导业务运作;另一方面也通过系统实现了与客户系统的对接,提高了沟通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目前情况下,该对接包括与客户系统的直接对接或利用生成数据的间接对接。通过核心的WMS系统,接收到客户电子订单后,再通过其他信息系统如TMS系统、DPS系统等利用订单数据实现运输线路编排、电子标签拣货等操作。
控制环节,确保全程冷链
作为一家专业冷链物流企业,更要确保和关注整个冷链过程的完整,否则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终端环节。为此领鲜物流除了在上述体系建设上加大投入外,主要还从仓库设备设施、运输设备设施以及相关管理措施上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冷链物流有其特殊的专业性,要求根据产品储存、运输要求,控制好时间以及温度两个关键点,因为这两个重要因素处理不当引起的品质降低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为此领鲜物流重点关注易腐产品在存储、运输环节能否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仓储环节的冷链控制。仓储环节往往是整个易腐品冷链中的“源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源头没有抓好,后续的努力可能将会白费力气。
仓储环节的主体是冷库,根据产品存放的时间特性,冷库可以分为储存型、通过型、 储存+通过型等三类。领鲜物流拥有的仓库属于储存+通过型,部分产品当天入库当天配货当天出库,部分产品在库内需要存放一段时间。鉴于此,在冷库设计时,领鲜物流就几个方面针对冷链保障进行了充分考虑:
库内布局。优化仓库布局,合理设置储存库、配货库面积以及货架,因地制宜设定库内产品动向,具体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库内空间分隔,根据冷库运作利用率设定最佳库内高度以及库单元;根据冷藏/冷冻库内储存量和配货量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地设置货架布局;根据产品以及库内运作特性,设定合理的储存库和配货库面积;因地制宜,设定出入库、储存、暂存、配货等各环节的产品动向,加快库内运作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温度损耗。
由于领鲜物流属于存储+通过型冷库,所以该公司将冷库主体分割为1个储存库和2个配货库,储存库位于2个配货库中间,可同时向2个配货库输出产品。2个配货库各自利用保温板进行了隔断,并且在隔断上安装了大幅的可移动冷库门,可以根据配货所需面积和出货情况打开或关闭,保障了库内温度的稳定同时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门洞的设计。由于领鲜物流业务的特点,每天有多个批次需要出货,每批出货车辆数又非常多,所以该公司根据仓库实际情况设定了18×2共计36个门洞,可以满足单批次36台车同时装货,大大节约了装货等待时间,提高了出货效率,确保客户产品及时出货进入到运输环节。
滑升门和门封的重要性。领鲜物流有36个门洞,即安装了36扇滑升门,由于滑升门处于库内和库外两个环境之间,如果保温隔热效果不好,特别在夏季内外温差达到30多摄氏度时,会导致冷量逃逸。同时,由于滑升门每天上下升降频繁,所以对机械设计要求很高,考虑到上述因素,该公司选择了手动“阔幅”品牌产品,确保了滑升门的保温质量,同时确保了频繁使用中的强度和刚度质量。
作为门洞配套的门封装置也很重要,要百分百地确保装货时没有缝隙成本将会非常高,而领鲜物流采用了自行设计的一套门封装置,使用下来效果良好,并且经久耐用。整个装置包括:半圆形保温门封、顶部枕形门封、D形防撞垫、门洞隔温帘四部分。
其中,相关部件的尺寸上也有一定讲究,如保温门封相对防撞垫厚度要适当厚一点,以确保车辆门框与门洞对接时,有一定的压缩量,以此基本保证车辆门框面和门封面之间是密封的,防止了货品交接时候的冷量逃逸。
冷库运作管理上的注意点。冷库运作及管理科学、合理也是确保易腐品冷链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管理上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通过WMS系统根据库内货架布局,合理地安排储藏库内的产品储存货位,结合RF技术引导完成上架、下架等操作,实时维护系统库存数据,保持和实物库存的一致性。通过电子标签拣拣货系统(DPS),有效提高分拣速度,降低拣货差错率。通过上述仓储相关信息系统控制产品上架、下架、拣货等操作,减少无谓库内操作——减少库内产品损耗,加快拣货速度,确保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配货,等待装车。通过制度确保装车环节是有序、可控的,绝对避免野蛮装车。确保制冷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转;确保库房清洁,避免冷库蒸发器翅片积灰过多,进而避免集霜过快,不至于降低制冷效果;每天观察并记录库房温度,发现温度有问题及时检查制冷机组是否异常;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运输环节的冷链控制。产品出库后即进入运输环节,运输贯穿整个冷链物流,冷藏、冷冻甚至双温运输,均以保持运输环节中的温度稳定为主要目的。该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冷藏运输车辆的选型。作为运输环节的主体,冷藏车的选型很重要,无论是底盘还是制冷机都不应该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箱体要求:保温隔热效果佳,自重轻。箱体内底部采用“T”形钢轨底板,便于空气回流、集污、清洁;箱体开设边门,便于卸货操作,特别对于部分冻品配送,利用边门尽可能地减少冷气外逃。
机组要求:根据运输特性(输送或配送),载货特性(单温或双温)等要求选择质量佳、性能可靠、符合车厢尺寸制冷量要求的机组。领鲜物流目前选择的主要是冷王、开机的独立机组,以满足市内配送运作要求。对于双温运作要求的,公司已经开始采用双温机组,前后仓各配备1台蒸发器,并在车厢内加装可移动的硬隔舱,实现前后舱室温度的精确控制。
输送环节的全程温度监控。领鲜物流已经着手安装车载GPS设备,每台GPS设备附带温控探头,通过GPRS实时上传位置和温度信息,进而可以监控到每台运作车辆的温度变化情况。对于温度异常,可以立即和司配人员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做出反应。
运输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有好的硬件设施,还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才能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制定底盘、制冷机的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并遵照计划执行,提高车辆在运输途中的维持所需的产品温度的能力;定期检查箱体、门封,必要时进行修理和更换,降低冷藏/冷冻负荷。
科学的装车和卸货方式。易腐品在装车前就应该降温到其储藏温度,应该科学地认识到冷藏车是用来保持产品温度而不是用来降温的;装车前,冷藏车必须预冷到合适温度,同时也是对其制冷能力的检验;产品在车内不应堵住出风口,在尾部/顶部都应与内壁留有一定距离,以利于车内空气的流动;根据送货顺序合理安排装货顺序。
卸货过程应该迅速,卸货结束或暂时中断应该立即关闭车门。
线路编排和网点设置必须合理。对于市内配送线路,由于网点多、开关门频繁,因此线路在编排上必须合理,在配送冷冻易腐品的情况下,如果网点过多,会在不停地开关门过程中造成车厢内温度的阶段性上升,导致最后部分网点的冷冻易腐品化冻。领鲜物流目前一方面通过运作积累运作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强大的TMS系统根据网点密集度、收货时间窗口、配送公里数以及相关约束性数据优化运作线路,确保编排出来的线路是合理、可操作的。
上述主要从设备设施、日常运作及监控等方面对领鲜物流如何确保易腐品的冷链物流运作进行了介绍,这些方面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和管理上要真正做好、做实的确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管理上从制度、考核等各方面进行支持。
记者 目前在国内冷链应用中,对旧冷库改造存在怎样的需求?
郑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与冷冻食品的生产与需求必将有极大的提升,冷库及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会不断释放出来。近年来,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建设了本企业自用的冷藏库,一些专业物流企业与新的投资人也建设了大量的物流型冷藏库。
在冷库的建设上,以北京为例,现有的大型冷库主要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用于国家贮备战略性物资之用,主要以贮存功能为主,多使用氨系统,安全系数低,自动化控制程度低,能耗大。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库多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要求多品种、多温层、高周转储存;订单日趋小批量、多频率、多品种。冷库原有的功能被改变,从仓储型演变为配送型,基于此,原有冷库已不能满足冷链物流配送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原有的冷库建设年代比较久远,普遍存在能耗大的弊端,从节能的角度来看,也需要对原有制冷设备、原有建筑进行改造。
记者 您认为企业改造旧冷库的主要动因有哪些?
郑炜 企业对旧冷库或原有低温物流配送中心进行改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储效率。冷库前期投资规模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为了提高冷库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低温仓库单位容积内储存商品的数量。早期建设的冷库以多层楼库为主,层高相对较低,多以就地堆码为主,堆码高度有限,无法满足8米左右的使用高位货架立体化储存的要求。
二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拣配送效率。现代物流的特点是强调高周转,原有以仓储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冷库,就地堆码、多层楼库的设计方式不适合目前冷冻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周转配送出货的需求。
三是为了提高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第三方低温冷链物流要想避开单纯的价格竞争,提高利润率,绝不能以收取仓储费用作为核心的赢利模式,需要以分拣、加工、配送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单纯的低温仓储费率一般为5%~8%;分拣配送型的低温物流能够达到8%~10%;带有加工功能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毛利率能够达到14%~18%。
四是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节约能源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战略方针,同时,冷藏(冷冻)库的仓库质量和制冷成本也将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本竞争力。运用新的变频技术、冰蓄冷技术、保温技术、制冷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冷库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冷库日常运营成本。由此看来,旧冷库改造势在必行。
五是为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储存商品的品质。通过引入新的制冷、仓储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低温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水平。而旧冷库往往人工作业效率低,差错率高,管理难度大。如在-25℃以下的低温冷库内使用自动立体仓库、自动输送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效率、搬运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品质免受人为因素影响。
记者 请你介绍一下旧冷库在改造时主要有哪些环节或要点?
郑炜 旧冷库或低温物流配送中心在改造过程主要涉及制冷系统、物流系统、建筑结构三大部分的改造。具体来看有以下内容:
一是改造物流仓储系统,涉及平面布局、仓储设备、搬运设备、拣选设备、条码追溯系统的改造和应用。
1 平面布局的改造
首先需要考虑低温物流配送中心中整体的人流、车流、物流动线及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外的交通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出入口的位置、停车场的位置、办公区的位置、生活区的位置、动力室的位置、配电室的位置、制冷机房、污水处理室、警卫室的位置等。
许多原有的老冷库,当时设计时只具备存储功能,没有考虑诸如生鲜加工、物流配送、办公、生活配套等功能,造成客户使用不便、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弊端。
2 仓储设备的改造
早期设计的冷库在储存商品时多采取地堆形式,没有考虑立体化储存,因而多数建筑物的层高达不到使用高位货架的高度,而地堆又不利于商品的先进先出管理,拣选操作也极不方便;此外,建筑物的地面荷载能力也不能满足高位货架3顿以上的荷载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旧冷库在选择仓储设备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此可以建议,对能够调整高度的区域考虑增加库内高度,使用高位货架提高储存效率。针对储存量最大的品种,采取驶入式货架提高储存密度,对于中等储存量的品种采取后推式货架储存,对于品种多、单品批量少的品种采用横梁式货架储存。如要想提高仓储商品的储存密度,还可以采用自动立体仓库或移动式货架储存。
3 搬运设备的改造
目前,许多低温冷库中已经采用输送机作为日常搬运设备,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
4 拣选设备的改造
一般采用RF进行整箱拣选,对于拆零商品采用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
5 条码追溯系统的应用
通过对产品从原材料开始的条码全程采集、管理,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是改造制冷系统,包括节能技术和制冷设备的改造。
6 节能技术的应用
许多城市为了缓解白天的用电高峰,波峰、波谷的电价都有相当差额,因此,拥有多温层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冰蓄冷技术,用晚上波谷的电价将水制成冰,白天再释放冷量,用于办公区域的空调制冷或加工间的低温空调系统。
7 制冷设备选型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适合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变频螺杆压缩机多适用于快速冷冻,温度范围在-60℃~-30℃之间;并联螺杆压缩机组适合于冷库、气调库、低温加工车间等低温环境要求,温度范围在-30℃~-50℃之间。
三是改造建筑物,涉及月台、门、墙体、地面、库内照度的改造。
1 月台
低温物流配送中心多使用封闭式月台,减少减量的损失。
2 地面
对原有地面进行处理,增加地面的荷载能力及保温、耐磨能力。
3 墙体
由于整个冷库是以冷库板拼装而成,因此需要考虑墙体与顶板的保温连接,减少冷量的损失。
4 门
冷库多使用横向推拉门。
5 库内照度
论文关键词: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冷链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各节点独立的信息系统运行。统一各节点数据格式、建立共同的单证标准、开发兼容的数据库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这样为各方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数据共享的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质量问题;食品管理者、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获取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及食品运输状态的信息(如食品品种、数量、食品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食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政府监管部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证最终使优质安全食品经透明的供应链达到消费终端,优质优价,让从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获利,促进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事业的快速发展。
论文关键词: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冷链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各节点独立的信息系统运行。统一各节点数据格式、建立共同的单证标准、开发兼容的数据库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这样为各方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数据共享的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质量问题;食品管理者、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获取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及食品运输状态的信息(如食品品种、数量、食品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食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政府监管部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证最终使优质安全食品经透明的供应链达到消费终端,优质优价,让从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获利,促进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事业的快速发展。
冷链物流,即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肉类、水产品消耗量也巨大。但是,相比发达国家,真正实现全冷链管理的比例还偏低。在欧美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流通的比例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只有23%。企业对冷链管理的意识不强,设备又陈旧落后,无法为农产品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最直接的后果是将威胁到企业利益和国民健康。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根据我国2010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国将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看似简单的冷链物流,其背后是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的协同作战,是科技密集的管理过程。农产品的生产、贮藏、运输(配送)、零售过程,需要制冷、数据采集、RFID、通讯、ERP系统各方面的无缝集成和对接,数据采集则贯穿了这一整个过程。无论是入库、出库、还是了解物流进展情况,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相比一般的工作环境,冷链物流对数据采集设备的要求更高。这些设备不仅要求识别能力强、抗摔打、续航时间长等条件,由于长时间在低温下工作,耐低温性能也至关重要。霍尼韦尔就是在冷链物流数据采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一家企业,其产品已在国内众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以可靠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受到了客户好评。
以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过程为例,世界水产巨头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Pacific Andes International Holdings)位于青岛红岛的水产工业园里,这里永远是一派繁忙但井然有序的景象:满载着各种冷冻鱼类的船只到达后,数千吨冰冻鱼原材料仅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卸下并全部进入冷库,从而确保了鱼的新鲜高质。同时,入库信息详细完备,条码信息涵盖了品种名称、捕捞船名和捕捞日期等翔实数据。这些实时“保鲜”的数据不但满足了成品销售环节中的各项需要,也使日后的发货、查询、盘点等操作变得简便高效。正是霍尼韦尔的设备和技术将鱼与信息的“双保鲜”变成了现实。
作为享誉世界的水产企业,太平洋恩利集团的主要业务为环球采购、运输、供应冷冻海鲜食品。其主导产品冷冻鳕鱼系列是国际水产界公认的A级产品,在国内外水产界享有很高声誉。能够有此盛名,这得益于恩利集团在业界领先的冷库IT系统及优良的数据采集设备,该套系统采用的是霍尼韦尔的移动数据终端。
霍尼韦尔在冷链行业中的应用
太平洋恩利位于红岛的冷库温度设定为-35℃(现为-28℃,随时可升级为-35℃),在如此低的温度环境下,确保高效稳定运行本身就对设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但霍尼韦尔公司的高工业等级冷冻配置的手持和车载无线终端就是专门为应对低温环境设计的。
低温环境使得设备的选型和操作颇具特色:如仓库内使用钢结构驶入式货架以及全封闭式叉车,工人需要透过叉车玻璃进行条码扫描,而叉车内安装的霍尼韦尔车载终端能够非常完美的完成这项工作。同时,为了增强灵活性,每套车载终端还配有轻便型无线蓝牙扫描枪,当有需要时,工人可以走出车外并使用无线扫描枪进行条码扫描;在冷冻环境下,设备的外壳、电池、以及内部的电路板结构等都要求做特殊处理,需要设备兼具防结霜、防凝雾、抗冷凝的效果。
领先的系统加上优良的设备,使太平洋恩利集团能够以更高效、更廉价的方式管理订单和相关库存数据,降低了错误率和处理错误导致的成本,提高了数据完整性、库存能见度和订单供品率,增加了销量并改善了客户服务水平,使客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充足、更及时的交货。
不仅是国际公司,国内的领先企业也采用霍尼韦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进行全冷链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浙江五丰冷食有限公司是浙江省从事冷冻产品生产销售的公司。公司不但生产、销售以雪糕、冰淇淋为主的冷冻饮品,还提供以水饺、汤圆、包点、刀切等为主的速冻产品。近年来,五丰冷食陆续取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名牌产品”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商品”、“全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先进单位”、“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其凭借出众的品质和不断创新的生命力,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业内的肯定,公司满意度逐年提升,达到了95%,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市场占有率也每年提升,目前在省内的占有率达到35%,五丰冷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虽然产品优秀,但五丰认识到,信息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五丰原有配送中心仓库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方式,只能实现楼层级的管理;同时,原始配送中心仓库的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报表,人工统计的方式来实现,导致公司领导和电话订货中心等相关部门无法及时确切了解仓库的库存信息,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看到这一状况,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提出库存管理精细化、现代化,出入库快速化要求,提高公司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水平。将数据采集设备运用于他们的冷链物流过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跟太平洋恩利一样,五丰公司的冷库环境也是达到-10℃,也要求扫描设备能够耐极寒、抗摔打、识别能力强、续航时间长等。在比较了多家企业的产品后,五丰最终选择了霍尼韦尔的MX7CS低温手持终端以及VX6车载终端。霍尼韦尔MX7CS低温手持终端和车载应用VX6车载终端投入使用后,使五丰集团的冷库无线实时管理系统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一倍。一方面,信息传递实时准确,减少重复工作量,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低温手持和车载设备,大大方便了冷库的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对照生产批号并执行先进先出管理,减少了公司损失,提升了客户满意。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冷库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各种冷库企业应运而生,全国冷库的体量和规模都得到了翻倍增长。但各地盲目建设、配套不完善、重低端轻高端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调整冷链产业结构、改变发展重心、保持冷链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了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冷链物流行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场的变革带来的是企业间的残酷竞争,在此期间诞生的许多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或定位失误而折戟沉沙。同期成长起来的上海浩爽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爽制冷”)却凭借其专业的实力和集成化的服务在冷库行业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冷库行业的佼佼者。
浩爽制冷集冷库工程设计、冷库建造、冷库安装、售后及商超配套制冷设备销售为一体,专注于制冷行业10余年。公司以售后为制冷项目的重点,扬长避短地实现从传统的冷链工程的设计、采购、销售、安装到制冷领域的配套工程产品设计、采购、销售、安装的一体化集成商的转型。业务范围己经从全国各地延伸至海外各发达国家,涵盖生物医药业、食品生产业、冷链物流业、农产品种植业、科研院校研究业、化工工贸业、餐饮连锁业等多个领域。继2015年亚洲生鲜配送展参展获得良好反响后,浩爽制冷今年将三度参加亚洲生鲜配送展。据浩爽制冷营销总监(中国)方险玲表示,亚洲生鲜配送展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在2015年展会期间,浩爽接触到了来自生鲜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销商、以及物流配送行业的许多目标客户,现场气氛热烈。方险玲希望亚洲生鲜配送展能够继续不断完善,为行业上下游搭建沟通平台。浩爽制冷总工程师王树友(以下简称“王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对2015年亚洲生鲜配送展的展出成果表示满意,并对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形势发表了看法。
记者:在去年的亚洲生鲜配送展上,贵司展出了哪些产品,获得了怎样的反响?在本届亚洲生鲜配送展上又将新加哪些特色?
王工:在2015年的亚洲生鲜配送展上,浩爽制冷围绕“生鲜”、“冷链”两个关键词,通过仿真模型,展示了生鲜冷链环节中物流存储及配送等冷链关键环节;同时针对冷链环节中终端销售的生鲜食品的保鲜储存及展示问题,实体展出了适合水果生鲜超市的保鲜制冷设备,以其明晰的讲解和良好展示效果获得了生鲜食品终端零售行业朋友们的青睐。很高兴通过亚洲生鲜配送展,看到冷链环节的各界朋友们对生鲜食品有如此强烈的低温意识。
随着整体冷链意识的提高,各类低温冷库的建造率也有所上升,但各类生鲜食品滞销,尤以果蔬滞销新闻屡见于各新闻页面;与此同时,相隔不远的地区却出现该类果蔬价格水涨船高的现象。这其中除行情等因素外,货品流通信息对接不及时、各地库存量信息闭塞等因素也是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浩爽制冷在做好冷链低温仓储冷库、物流冷链冷库及各类终端零售制冷设备的同时,亦将在此次生鲜配送展上向各食品原产地及经销等各界朋友们传达出以下讯息:利用浩爽持有的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货品库存信息优势,对库内信息货品信息进行及时整合,并定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公开对接,实现跨区域性库内流通,解决各类货品滞销、断货等现象。
记者:我国粮食年年增收,却年年需要进口,粮食的保存率较低,体现出我国粮食在预冷、科学保存等方面存在不足。您认为我国在冷藏仓储方面的短板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王工:近年来,我国在粮食增收上一直保有不菲的成绩,而粮食每年因贮存问题导致的保有率却持续走低,这体现出相应的粮食贮存技术或方式显然与粮食增收比率不成正比。
目前我国粮食储存方式还较为“原始”,忽略了粮食在贮存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粮食在采收之后并非立即失去生命特征,在普通的存储环境中,仍会产生大量“呼吸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排除,会引起贮存粮食的仓库温度过高,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继而造成氧气含量降低,导致粮食霉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粮食储藏库因粮食呼吸作用产生高温而导致的霉变损坏率非常高,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区域,在梅雨季和夏季的粮食霉变率相较北方地区更高。
虽然部分粮食储存方已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仓库改造,譬如采用“地下沟渠式”输风通风法来保持库内的温度及空气浓度,但仍不能准确地保证库内温湿度在最适宜粮食储存的标准上。在最近的一例马铃薯保鲜冷库工程中,浩爽制冷在传统的疏风环节上,加入机械的方式进行温度和空气调节,保障输入和循环的冷气温度保持在最适宜作物的15℃,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均保持3%左右。在食品质量安全日渐被国人重视的当下,粮食储存技术不但要保障粮食不霉变腐烂,更要从“保鲜”这一概念着手,致力于粮食品质、口感等的提高。
此外,食品入库前的前期预冷对后期的存储至关重要。目前很多预冷过程中出现的食品耗损,与冷库在预冷间与卸货月台间的调度冲突有关。尤其粮食类食品进库数量庞大,老旧的卸货区无法满足正常的货品卸货及预冷,浩爽在针对像粮食等数量较为庞大的货品进行冷库工程规划时,不但考虑到预冷间的体积、用途等问题,在物流卸货月台乃至物流园区规划上,也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来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将粮食在卸货及预冷环节的耗损降到最低。
记者:中国的冷链产业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阶段。您认为中国冷链未来需要向哪些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未来五年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编号:JYYB201504)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 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 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 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 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 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阎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5期:24-26.
作者简介:
关键字:RFID;冷链环境;物流监测;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2-0019-02
0 引 言
近年来,冷链物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如果在某个环节的环境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就很容易造成质量事故。传统的方法不能够持续记录环境参数,也不能够及时响应而给出报警信号,这一方面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事故原因的鉴定工作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持续记录物品所处环境数据,并将其发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的系统。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及传感技术的冷链物流环境监测系统。本系统可实时监测物品在储藏、运输阶段的环境参数,并通过监控中心判断是否符合标准,以便及时调整,减少损失。
冷链物流中的温度和时间是必须考虑的两个风险因素,而又以温度为重要,二者贯穿于储藏和输配送的整个过程中。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品质降低的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直至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本文采用RFID标签取代传统的环境监控方法,这种标签内部装有天线RFID芯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光线传感器。标签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后,传感器将实时采集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信息,并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芯片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信息传输到阅读器中。阅读器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上报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存储并分析收到的数据,如有异常情况,则及时报警,采取措施。
1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由监控中心、冷藏库监测子系统和冷藏车监测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通过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其系统总体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组成框图
冷藏库监测子系统由RFID传感标签与读写器组成。根据冷藏库的大小,可以放置多个标签,也可以在冷藏库的大门处安放读写器。每个标签与读写器都有唯一的编号,在使用前,由监控中心的发卡部门将冷藏库的相关信息写入标签,并将读写器的编号与冷藏库的编号相关联。传感标签除了记录温湿度信息外,还会收集光线传感器的变化情况,将这些信息通过读写器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对记录进行分析,可判断冷藏库中温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光线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出冷藏库库门的开启时间点与持续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属于非法开启。
冷藏车监测子系统由RFID传感标签与车载读写器组成。所要运输的货物进行装箱,并由监控中心的发卡部门将货物信息写入RFID标签,然后将该标签贴于货物上,建立车载阅读器与货物信息以及驾驶员信息的对应关系。货物在进入专用的冷藏车前,读取标签上的信息,记录运输初始的温湿度信息。在运输途中,传感标签实时记录下环境信息,并将其传给车载读写器,车载读写器具有GPS定位功能,该读写器将定位信息与标签采集到的车厢内的环境信息一同通过GPRS网络上报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绘制出温湿度的变化曲线,并记录下车门的开启情况。如果发现环境指标没有达到货物要求,则及时与驾驶员取得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监控中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与报警。具体的主要功能如下:
(1) 货物出库温湿度信息采集:货物出库装车时,采集货物的温湿度初始信息,建立货物批次与车载阅读器ID的对应关系;
(2) 环境信息接收入库:管理中心接收车载阅读器发送来的信息,解析入库;
(3) 环境信息匹配:将接收到的温湿度信息与货物批次相匹配;
(4) GPS信息接收入库:管理中心接收车载阅读器发送来的GPS定位信息,并解析入库;
(5) GPS信息匹配:将接收到的GPS定位信息与货物批次(车辆)相匹配;
(6) 货物在途温湿度曲线展示:用户查询某批次货物在途温湿度信息,以折线图的方式进行展示;
(7) 货物所在位置查询:用户可以查询某批次货物目前所在的物理位置;
(8) 货物是否到达查询:用户可以查询某批次货物是否已到达目的地;
(9) 冷藏库环境信息采集处理:定时采集存储仓库的环境信息,并与仓库内所存货物批次进行匹配;
(10) 数据备份与导出:可以对查询出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导出。
2 系统核心设备
本文所设计的环境监测系统区别于传统监测系统的两个核心设备是RFID传感标签和RFID读写器。这两类设备的性能也就成为了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目前,RFID系统应用比较普遍的几个频段包括低频、高频、超高频以及微波,各频段的识别距离、传输速度以及环境敏感度等特性都有区别。考虑到实际应用,本系统采用支持空中接口2.40~2.48 GHz微波频段的标签和读写器,该频段识别距离较长,受金属的影响小。另外,RFID标签根据内部是否带有电源又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无源标签要依靠读写器的能量来唤醒工作,识别距离较短,因此,本系统选用有源标签。标签具备电池电压检测功能,能够读取电池电量;标签天线采用圆极化,对方向选择性较弱,以应对标签在车内随机摆放的情况;标签的测量温度范围为-20~+50℃,测量湿度范围为0%~100%。读写器要求可存储一定数量的温湿度信息,并且具有GPS定位功能与GPRS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3 结 语
本文设计的冷链物流环境检测系统,整合了先进的RFID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网络传输以及GPS定位功能。本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冷藏库中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当温湿度超过物品容忍程度时就会报警,以提示进行及时控制。本系统解决了冷链运输中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问题。系统可通过传感器感知货物的温湿度信息,并通过读写器设备上报到后台应用系统。此外,本系统还解决了冷链运输中的非法开箱监测问题。冷链运输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在运输途中,如果发生非法开箱动作,光线的变化会使得系统可以将该动作监测到并上报。系统通过GPS实时捕获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位置信息上报,从而解决冷链运输中路线监测的问题。综上所述,本系统可以实时实地地解决冷链物流存储、运输中的温度、湿度、光线变化等关键环境信息,实现冷链物流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追溯。
参考文献
[1] FINKENZELLER Klaus.射频识别技术[M].吴晓峰,陈大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金龙,王黎,高晓蓉.多点温湿度远程无线监控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31-32.
[3] 李洋,张永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藏车智能监控系统[J].通信技术,2010,43(11):59-60.
[4] 赵卫东,周尚晨,孙一鸣.基于离群点挖掘的RFID冷链温控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11):166-170.
[5] 佳颖.RFID冷链无线温度监控[J].RFID技术与应用,2008(6):28-29.
[6] 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128-130.
关键词:教学、实验室、设计
近年来,物流专业的教育、研究、推广、应用各方面都十分活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物流的专业教育必须得到保证,而实验教学作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物流实验系统的设计理念
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物流理论知识和基本意识的训练;突出现代物流中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特点,强化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物流系统的操作、分析、设计、优化、评价和创新的能力。
1 为物流作业员提供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
作为以物流技能应用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一个完整的物流实验室系统应包含全自动立体仓库、电子标签拣选仓库、托盘货架、轻型货架、贯通货架等各种类型的仓储设备;液压叉车、堆高车、电动叉车等搬运设备;辊筒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流利输送链、皮带输送线等运输分拣设备;打包机、打码机、标签打印机等流通加工设备;RFlD系统、RF手持终端等无线射频技术;仓储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等系统管理软件;最后还应包含模拟实验对象。
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技能应用实训场所。能够逼真地再现一个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使实验教学内容与物流功能要素相吻合。通过不同物流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传统物流操作内容,更结合各种现代化技术,掌握现代物流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实际操作过程。
2 为物流管理者构筑业务流程创新的实践平台
以物流流程管理为主的本科实验教育,在一整套实验系统中,通过设备的分区规划和柔性重组,实现不同运作方式的流程模拟。既可以把实验系统划分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供应链物流运作管理平台,也可以把系统划分为工厂仓库、车间仓库、生产单元模式的生产物流运作管理平台,还可以把实验室看作一个完整的第三方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进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运作管理。
在实验硬件系统既定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仿真管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物流管理的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掌握物流的本质和管理内容。
3 为物流决策者开辟物流战略决策和搏弈的演习战场
作为本科实验教育的升华内容,系统也提供了足够多的决策分析内容。其中有库存决策、储位分配决策、运输路线的选择与优化等。通过不同运行参数的设定,展开决策分析,使物流系统的运行更加合理、高效。通过物流沙盘模拟运行,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交互,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的基础上模拟现实中的物流经营决策,展开博弈演练。
实验室的建设取材于真实的物流环境,通过对素材的分析与提炼,形成了适合实验决策分析的数据环境。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决策,通过实践运行检验决策的合理性。
物流实验系统的具体实现
上海齐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优秀的物流实验室方案设计和集成商,凭借多年的设计集成经验和长期与各高校的经验交流互动,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物流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方案,按照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制最佳的实验室解决方案。
1 以教学需求为导向,建设适用性实验室
按照学校的不同要求,如教学侧重、实验项目、场地限制、资金投入等诸多条件,进行设备的取舍与选型,利用设施规划与布置技术,设计合理的实验室布置方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最后经过反复的论证与调整,使整个实验系统方案达到最佳。
只有通过与学校不断进行互动沟通。在真正了解客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方案的设计规划,避免闭门造车,这样设计出的方案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 以专业背景为蓝本,建设专业特色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整体建设上,考虑学校的整体学科背景,建设具有专业背景特色的物流实验室。比如在建设以化工为背景的物流仓储实验室时,突出化工行业的特点,不论是从硬件设备的选型、实验物品的选择、消防和通风设施的配备、警示标志的设立,还是从储位分配的原则、化工原材料保管细则、运输保管的方式等方面都做到细致的考虑。因此,建成的物流实验室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特色,使实验内容更贴合实际,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深地理解以行业为背景的实验内容,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3 以实际流程为基础,建设模拟仿真实验室
在典型的物流流程基础上开展物流实验,把实际的物流流程仿真于物流实验室中,掌握一般流程和特殊流程的管理控制。例如,在实验室模拟冷链配送运输的过程中,齐鑫综合运用S-ID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AGV小车等,集成一个实际运营中的冷链运输管理系统。AGV模拟运输卡车在规划好的路线上运行;S-ID模拟GPS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在途跟踪控制,在计算机上实时显示运输的位置;运用智能传感器,采集现场温度数据,将这些数据发往后台的管理计算机;管理人员根据现场车辆的综合信息(位置、温度等)进行冷链运输的监控管理。
这种以实际运营流程为参照的实验室集成应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掌握基于实际流程的管理方法与技术。
4 以专项研究为需要,建设科研平台实验室
物流的发展需要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平台上,齐鑫综合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学校搭建硬件实验平台,让研究生或老师在此基础上研究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流程的设计。例如在建设RFID实验室中,把不同频率的RFID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包括RFID堆场管理、RFID自动分拣管理、RFID未来商店模拟运营管理、RFID逻辑定位管理。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让研究人员全面掌握RFID技术的应用,设计和开发更新的应用方式与方法。
实验内容的设计
【关键词】 连锁超市 配送 发展策略
一、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概况
(一)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发展现状
四川德惠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2000年4月开办第一家230平米超市。11年来一直以连锁超市为主营业务。在省内二、三级城市零售业稳健发展。公司总部及物流中心设在四川郫县现代工业港。公司员工3564人。其中广元共有3家分店,分别在东坝、北街、旺苍县,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各种食品,小家电,服装饰品等商品。目前公司拥有35家连锁超市,主要分布在8市(州),24县(区)如下图:
图1 四川德惠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连锁分布图
1.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配送商品的表现形式
商品配送作为连锁超市经营的纽带,是连锁超市赢得市场份额的杀手锏。通过对广元市德惠连锁和810连锁的实地走访和实际比较,了解到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配送商品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1)自建配送中心
目前广元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的主要有德惠连锁、810连锁。德惠连锁主要是面向省内发展,配送中心位于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810连锁主要面向广元发展,配送中心位于广元市将军桥。其中德惠连锁配送中心主要针对于本连锁的各家分店进行配送,有时也会参与其他连锁超市的配送(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周边的连锁超市)。
(2)实行总部配送和本地配送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65%的商品来自总部配送中心,35%的商品(如生鲜食品、奶制品)由本地供应商直送。
图2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
2.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商品的表现形式上可以看出它的物流配送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由于规模和供货渠道的复杂性,它就不能充分发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作用,使得价格居高不下,具体问题体现如下:
(1)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
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事百货公司之类的行业,虽然了解市场行情,熟悉运作流程,但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理念。从事配送的员工主要是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员,没有经过有关配送的专业知识培训,不能掌握配送的本质。因此对物流配送的相关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
(2)部分食品的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不到位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生鲜食品主要从本地的供应商获取。但由于配送过程中没有充分应用保鲜技术,进行冷链配送,导致大多数生鲜食品不够新鲜。超市库内设有冷藏库和冷冻库,工作人员每日都要对库内物品进行检查和消毒。但经实地考察发现,库内食品的摆放不合理,没有进行相应的归类整理,一些入口货物随意摆放,不注重食品的防尘。货架不整洁,部分还出现生锈情况,严重影响储存货物的质量。
(3)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差
目前,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在配送及仓储方面所应用的信息技术还不全面。只在pos系统中应用了条码技术。对配送过程中的车辆运输调度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导致车辆往往不能准时到达,货物不能及时入库。
(4)设施落后、功能不全
超市仓库主要是租赁。仓库内部是由自己设计而成。虽大多数货物进行了不同仓库的分类存储,但库内货架极少(蔬菜类仓库),只有简单的手托式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大都由人工完成,库内货物摆放不规范,库内卫生不整洁。同时,每层货架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部分仓库内并无货架(水果类仓库),只是简单的将包装好的货物进行存储,工作人员直接将此类商品搬运到墙角处,且堆放不整齐。从而导致作业速度慢、效率低下,残损率高,配送作业体系不完善。
二、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发展策略
(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配送效率
在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除了需要各种硬件设备能支撑起配送系统,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应用同样也是极为重要。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可以将本店的人员派往高职院校或请专人进行物流方面的培训,并可通过先期培训的优秀人员带动其他员工的学习培训。
(二)运用冷链技术保证货物质量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应该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在生鲜物品的配送中选用适当的保鲜技术,保证物品的质量。同时对进行冷链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配送质量。
关键词:VMI 冷链物流 优点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鹤: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6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反季节果蔬和水产品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农产品及水产品具有的鲜活性、易腐性、易损耗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物流过程中的实效性和保质性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
一、冷链物流简介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获(采摘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保质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防止污染。减少损耗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由冷冻(预冷)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物流系统(图1所示)。
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可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分为冷冻产品,如冰棒、冰淇淋和速冻饺子和包子之类的温度要求在-10度以下保存的产品;冷藏产品.如鲜奶、酸奶、果冻、奶油等温度要求在2-80度保存的产品;恒温产品,如巧克力、糖果类的温度要求在10-15度恒温保存的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也可以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类等;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奶制品等;药品,如疫苗等。本文主要以农产品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为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其滞后的原因
1.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这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而发达国家蔬果流通率达到95%以上。肉禽类和水产品流通率均达到100%,流通中的损失率不到4%。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而我国冷链物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巨大.就整个物流费用就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60%,有的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0%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
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lO亿吨。占世界食品总量的16%,肉类、水果类、水产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而用于冷链配送的车辆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车辆约3万辆,只是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铁路冷藏车辆只有6900辆。占全国总运行车辆2%,而且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温冷藏车辆更少。我国的冷库容量及低,很多的冷库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2.我国冷链物流滞后的原因。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相当落后。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的农产品并未实现冷链运输。配送中心多数是常温仓储,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空间利用率和年利用率均不高。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部分冷库属于无证设计与安装.设计不尽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冷链运输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太落后,大多数属于机械运输式配送。导致流通过程中损耗巨大。
冷链物流的软实力跟不上。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大多数的冷链产品物流配送都是由经销商或零售商自己实施的,冷链产品的物流还处于自营式物流为主导。冷链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总体规划,造成冷链产品物漉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协调不够,没有建立战略技术联盟。无法实现上下企业的互利共赢。冷链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冷藏专业技术落后,而已掌握的冷链技术由于各种原因在目前还得不到很完全的应用,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络不健全,无法保证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传递。
三、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探讨
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一直是导致我国冷链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因为关系到冷链产品的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配送模式的研究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VMI是指供应商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由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等上游企业对众多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其主要思想是实施供需一体化。
1.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配送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运输的物流配送,此种方式中生产者、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只是普通商家与客户关系,冷链产品需要的特殊保存环境也得不到保证,基本都是常温保存与常温配送,供应链环节之间没有分销商的销售与库存信息共享,仅仅是简单的订单与发货信息传递;还有一种是自营式物流配送,经销商和分销商(超市)自己实施物流配送,此种方式中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要求生产者、经销商和分销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都要有一定的的库存产品(多数都是在常温仓库或机械式冷冻仓库中保存)以备销售,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环节之间缺乏衔接.企业之间无法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设计一种以专业仓储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如2图所示):冷链食品的生产者(农民)将取消自己的初级产品库存,只负责生产,预冷机构或加工机构只负责中转,可增加部分初级产品库存用于当前的加工成为半成品(农产品具有特殊性,消费者对于初级农产品、半成品、库存产品都有需求,购买之后都可以直接或是加工后食用,因此此处的半成品,主要指已经加工一半或已经加工好的但未放人专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可以作为经销商的角色,担任供应链上的蓄水池重任,负责整个供应链上产品的库存仓储,并联合物流运输中心负责为分销商调拨配送;超市和菜市场只作为分销商的角色,保持较底水平的库存以备流通。生产者、加工机构、仓储配送中心和分销商共同分享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2.基于VMI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1)分销商(超市)将库存余量与每日销售量等信息传递给仓储配送中心;(2)酉己送中心将(1)中的信息及自己的库存信息与生产商共享;(3)仓储配送中心利用VMI系统对分销商的需求量进行预测;(4)配送中心根据VMI系统预测的需求量预先为分销商确定补充库存策略及生产商的生产策略性评估建议,计算出原始订单,并将原始订
单传送给生产商安排生产计划;(5)生产商对分销商的需求量进行策略性的评估,评估供给的增加与减少,并对自己生产、加工的产量进行调节;(6)配送中心根据原始订单和实际库存量修正形成仓储配送订单.然后根据物流管理系统计算出经济的运输安排,并将此订单和运输安排传送给分销商;(7)分销商队仓储配送订单的核对和确认,并将正式订单传递给经销商;(8)仓储配送中心根据正式订单,安排配送作业,并通知分销商已发货通知;(9)分销商依据仓储配送中心的发运信息,对产品进行验收入库;(10)配送中心根据发货后的库存水平和生产商生产的产品来安排车辆补充自己的库存。
3.基于VMI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优点。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从供应链的全过程来看,降低了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费用。集中仓储,集中配送。能减少冷库节点和仓储费用,集合有限冷藏车配送的能力.配送更多的冷链产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2)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更加具协调性与敏捷性。基于VMI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增强供应链结点(农民。加工机构、仓储配送机构、分销商)间的紧密性。同时也提高了其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与协调性,对市场需求具有更快速的响应力。(3)供应链结点企业间衔接更加紧密,加强生产商(农民)和分销商间信息的共享与实时传递。有利于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通过分销商了解每日销售信息和当前市场需求是什么,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生产和供应计划,从而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4)生产商(农民)的产品库存都转移到了专业的仓储配送中心,减少了仓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让农民能专心于生产而不用愁仓储和销售,使得原本由生产商库存控制与管理问题实际上就转化成了经销商的专业化库存控制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5)经销商(以及生产商)对分销商的库存进行管理,降低了分销商的平均库存量,使分销商专业于销售而不用愁冷链仓储技术,并且使得有计划的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模式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