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绿色工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态的破坏已经成为我国市政工程不可避开的问题,市政建设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而多数建筑,都对地质、地形等有着严格的要求,因而对环境的改造较大,这更加剧了我国建筑施工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的发展和建设,都要与环境相适应,避免环境、生态等问题的出现,以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高速度,无疑是饮鸩止渴,是不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因此我国市政建筑工程的绿色发展,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推进市政施工的环境友好型发展。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当前的技术已经有能力支持这一发展模式,因而当前工程的绿色发展迫在眉睫,对于环境友好型的工程建设,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建筑属于一种长期的工程,建设时间长、使用时间也长,而其本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建筑,已经出现了不少改变当地环境的例子,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困扰。因此,笔者认为建筑应当尽量因地制宜,避免对当地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在不破坏当地环境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发展。首先市政建筑企业应当对当地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环境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建筑方案。其次,使建筑方案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不至于对当地生态造成过大的影响。其次,建筑或多或少都会进行环境的改造,而这种改造应当是温和型的,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手段,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最后,我们应当建立责任负责制度,建筑行业应当对工程造成的问题负责,从而促使建筑工程与环境相友好。
(2)立法制约,有序发展。
我国当前对绿色发展的理念,仅停留在倡导上,而缺乏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到了一个狂热的地步,因此这种倡导的作用收效甚微。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能够在制度下有序的运行。例如,法律中要明确规定工程的消耗,明确的标明责任的承担,并明确惩戒手段,使工程的绿色化改革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促进绿色化改革的进程。
2市政工程的资源节约型发展
建筑施工对资源的要求较大,对能源资源、材料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尤其是建国初期,我国为了追求发展的高速度,进行了粗放型的城市发展,以资源的大量投入,换取城市的各方面发展,毋庸置疑,这种方式是极其有效的,随着资源的大规模投入,我国的城市蓬勃发展,产业类建筑、经济类建筑、公共事业类建筑等都发展喜人。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量越来越大,而粗放型的传统依然存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资源已经呈现出了短缺的状况,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进步,这种发展的方式显然是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因此,要建设绿色施工体系,就必须从资源的节约出发,进行建筑施工的资源节约型改革,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笔者对我国市政建筑工程的资源利用形式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认为其改革主要可以从建筑材料的节约和能源的节约两个方面进行,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详细的说明节约的方式,希望能为我国市政工程的绿色发展助力。
(1)建筑材料的节约。
建筑用材是建筑工程开展所必须的消耗,因此这一资源的节约是极为重要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我们城市需求的增加,建筑量工程的扩大,我国市政建设对速度的追求愈加狂热,因此这其中所消耗的建筑用材也越来越多,而在建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材料浪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首先,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预算。在我国当前的建筑预算中,已经有对材料造价的预算,但是这种预算是单一的,一般只是对价格的一种估算,我们这里所说的材料预算,包括对材料的质地、价格、用途、用量等多方面的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和使用建筑材料,避免材料浪费。其次,建筑设计要趋向材料的节约,在设计中,在安全和实用的前提下,应当注重材料的节约,避开浮华的设形式,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最后,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检验,避免工作的各个环节,存在材料滥用的现象。
(2)建筑能源的节约。
能源是建筑工程运行所必要的动力,没有能源,我国的建筑工程将难以开展。这里笔者所提到的能源,主要是指水、电、煤炭、石油等能源,这些能源对一项工程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工程量越大、越多,能源的消耗也就越大,这对能源的消耗都是极大的,尤其是这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更容易造成能源危机,因此,我们工程对能源的节约,也是绿色建设的一部分。首先,要减少浪费,优化工程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为能源的节约打下基础。其次,要更新设备,研发新的技术,利用新型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能源的节约。最后,国家也应重视能源的问题,尤其是大工程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对能源进行深加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立法保护能源。另外,还应不断进行新能源的开发,缓解我国当前遇到的能源紧张的问题,为我国市政工程能源的节约提供帮助。
3结语
1.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2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3结语
该文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绿色工程管理及其价值观的探讨。某城市综合于城区西侧,工程占地面积8500 m2,建筑面积为72324 m2,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8层。外墙装饰为铝板及玻璃幕墙。在该建筑施工中,绿色工程施工管理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节材技术管理的应用。对所使用的钢材、木材和混净土进行严格的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使废料产生率大大降低。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实际库存进行采购,减少了库存积压率。另外通过料场设置、废料利用和新技术,降低了搬运量和材料使用率。其次,节水技术管理的应用。采用混凝土养护塑料薄膜包裹法,减少了用水量和养护难度、次数。将基坑井点降水的排水再次利用,进行绿化和降尘。同时办公区、生活区也均采用节水器具。再次,节能技术管理的应用。对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进行用电量控制,采用节能灯,生活区拉闸限电等方式进行节能。将90 kW的K50塔吊改为75 kW的F023B塔吊,不仅节能降耗,更节省了投资。最后,节地技术管理与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安排,尤其是施工区内的设置。严格进行扬尘控制、噪音控制、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建设环境。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出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主要依靠在实行绿色管理时所遵守的原则来体现。绿色工程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遵循客观性,体现当地特色,系统性原则。想要了解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必须要了解此概念诞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首先,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时代要求。有数据统计表明,工业造成的污染占到人类所有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30%以上,工程建筑行业更是工业污染大户,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固体垃圾,给已经千疮百孔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假如我们再不对建筑工程实施绿色管理,整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不堪重负,到时将悔之晚矣。其次,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既得利益冲昏头脑,而是要清醒认识到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的储量按人均分配的话,实际上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贡献极大,特别是公路、铁路以及商用、民用建筑,改善了中国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的工作和居住环境。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中95%以上的企业属于高能耗企业,完全达不到绿色工程的要求,对资源的利用率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单位资源的消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原因在于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制约,以及整体思想的落后。而这正是国家倡导实行绿色工程管理的根本动力。最后,国家在倡导绿色工程的同时,还给予企业以一定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并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绿色管理。不但要让人民在头脑中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工程管理的概念,更让真正实行绿色工程管理的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国家深化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途径
首先,绿色工程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全面实施前,必须做好宣传工作。绿色工程管理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短期内必定会抬高经济发展的成本,对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为面对这种局面,就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公众的广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公开讲座和举办公益活动的形式在社会上、校园中传递绿色工程建设的信息,让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绿色工程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为绿色工程管理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次,由于实行绿色工程建设,必将会造成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成本大大增加,短期内阻碍行业发展,因此,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无论在政策上还是经济上,增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减免税等措施来帮助企业走上正轨。最后,任何管理都是有人来执行,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合格的人来执行。因此,在推进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不但要包括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将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社会责任和生态环保要并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