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特色园林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景观;地域文化;黄河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TU9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79-1
我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就充分说明了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不同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景观,同时也包含了不同的地区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等。而景观生长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必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这种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设计被目前的园林设计领域所热衷,由此园林设计也由以往的某种特定的风格而发展成为更加富有创造力的思路和方法。
1 地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的发展都伴随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且会伴随着物质的生产和发展而逐渐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一定时期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该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以民族的形式产生和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同时,文化具有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偏重于物质和精神的区别。从广义上讲,文化指的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而所谓的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受到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以及气候等原因全部或者部分交叉对于文化产生的影响。由于人的因素而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或者保守或者融合的影响,使地域文化带有了人文色彩。因此说,地域文化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也不是特指某种社会形态或者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层面的涵义,其是在地域的直接限制下,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状况的综合体现。因此,地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本土文化的沉淀,不断的创造与改变着。
2 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
2.1尊重原有的生态基础
保持原有的生态基础,需要处理好滨水景观与自然板块之间的协调配置。黄河风景区地处生态脆弱带,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为的干扰,是连接自然与人类景观的过渡带。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为了确保原有的生态景观不被破坏,加强滨水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连通,这也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往往滨水地区的空间地形都比较丰富,伴有大片的过渡地带,以及纵横交错的河渠和道路等等,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景观,使其与大范围的人造绿化环境进行有效的贯通,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使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缩小,同时实现了保持原有生态基础的目的。
2.2尊重历史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遇到滨水区域有古建筑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申请和保护,尽量保持其“原址、原状、原物”,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时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另外,在对文物进行保护时,除了对物品自身的保护,还应当注重对其历史环境的保护,只有保存完好的历史环境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该古物在当时的功能和价值,鉴于此,在黄河风景区的园林设计中,对建筑带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其形式以及颜色等等。
2.3植物材料的选择
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当地地域文化能够充分体现的基础。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植物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整和改造,在需要进行填补时,以乡土植物作为首选,能够充分体现出当地的地域风貌。
2.4景观小品的选择
主要包括雕塑以及凉亭和花架等。景观小品的选择,应当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之外,具备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风土人情。抽象的雕塑以及花架设计往往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加具备观赏性和趣味性,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
2.5功能性建筑设施
其中包括小桥,临时休息的设施,照明的灯柱等等。小桥是连接滨河两岸的通道,桥栏以及柱头等细节是最能够传递人文气息的部分;临时休息的设置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休憩亭台的风格、布局及休息桌椅的细部特征是风土人情的重要展示平台。照明灯柱除了照明之用外,更能偶以一种独特风格的造型,作为独一无二的要素增添绿地景观可视别性。
3 结束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城市都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不同的城市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基础,给城市园林建设提供独具特色的环境。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不同的文化景观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格局,增强园林的可观赏性,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
参考文献
[1]广州市规划局.未来城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苏晓静.城市景观环境的生态转型[D].同济大学,2007
项目所处基地的传统地域文化各不相同,使不同项目的表现形式、内容亦丰富多彩。如何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入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传统地域文化
传统地域文化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植物、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建筑装饰等元素。景观设计融入了这些元素之后,体现出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观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着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东西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艺术价值,这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越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越能为世界所接纳和承认。
2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方式
1)从总体构思,总体规划中融入。在拿到一个项目之后,我们往往先确定项目的规划范围,考察基地及其周边的现状环境,以及所处地区的未来规划,衡量其对基地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工作,如区位分析,规划分析,城市水系分析,城市绿地分析,地形分析,用地现状分析等。同时,设计师对项目的传统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从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如建筑特点,服饰特点,民俗活动,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等。在充分研究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进行文化元素的提炼,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归纳的方式可以从点、线、面三方面进行,使文化元素与设计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充分明晰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散思维,思考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并根据设计理论将各种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
例如:广西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根据其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定位为综合性公园。南宁是以壮族为主,聚居着壮、汉、苗、瑶等36个民族,民族文化缤纷灿烂,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在心圩江的景观改造项目中,从总体规划方面就充分结合当地民族特色,运用壮锦和山歌,这两项民族特色来规划。具体规划中,设计师从壮锦的图案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壮锦的图案变化万千,设计师将其抽象成菱形结构,以其象征景观结构。并因壮锦引申联想到织物的概念,把织物中的经纬网络提炼出来,象征城市肌理。以此来联系各景观节点。
在“山歌”的民族特色文化上,提炼“歌”的特色,歌曲有序曲,变奏,,尾声的特点,将其融入到景观节点中,通过歌、舞及声音等元素,并结合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一个有序曲、有变奏、有、有尾声的纵向景观序列,并以此来组织各个景点。确立了景点的选址及主题后,再将其提炼、升华,最后赋予其富有诗意的景点名称,从而提升景点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使“情”与“景”交融,使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景点通过相同的意境统一起来。
例子一:按照基地分析和候鸟生活特色分析,上游的功能定位为生态保育段,同时,从立意层面,此区域也象征着一首歌曲的序曲部分,既然是序曲,同时也象征为民族之源,序曲之源。作为河道的源头,此区域内设置了三个呼应“源”的景点:①“林隐泉韵”,象征水之源;②“神木祭歌”,象征壮民族之源;③“摊戏古音”,象征戏曲之源。
例子二:中游为游憩生活段,同时此区域象征着一首歌的过渡(变奏)部分,同时为呼应生态保育的功能定位,此区域内设置了一个引鸟区——“野鸟鸣翠”,一个开阔的戏鸟广场——“临风戏禽”,一个观鸟平台——“凭栏闻莺”。此区内设置的景点为体现过渡的作用,主要以游憩性质为主,并向人们展示各种文化元素,如铜鼓甬道、越人歌渡等。
例子三:下游为休闲娱乐段,此区域也象征着一首歌曲的部分,此区域的景点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是整个设计范围内景点最为集中的一段,同时其功能定位也主要是人流较集中的活动为主,如火舞燃歌、美食长廊、鼓楼踩歌等。
总的来说,心圩江的景观改造设计是按照以下手法来设计的,在景点设置上根据地形特点和功能分区,通过提炼壮锦的标志性纹路来形成区域内的景观空间序列,并以少数民族歌、舞及其衍生的声音元素为切入点来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及生活习惯。
2)从细节构思,节点中融入。从微观层面,具象化民族元素、传统文化元素,应当运用现代的构成方式,以一种现代的形式来诠释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广州云山诗意小区,定位为具有“东方神韵“的自然人文生态社区,作品以东方的审美观为标准,并带有浓厚的禅意。设计师在项目会所前设计一面照壁,照壁图案参考了南越王墓出土的龙形玉饰图案,将其雕刻于照壁之上,并运用了现代平面构成的手法,以黄金比例雕刻于照壁。使其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形式活泼,时代感强。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新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挖掘了邯郸的文化内涵,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成语皆出自邯郸,设计师运用邯郸的历史文化建筑——丛台,在新校区的文化轴上建造“意向丛台”,邯郸的丛台相传始建于赵武灵王时代,历经两千多年而依然得以留存。设计师设计“意向丛台”,运用了邯郸的历史文化元素,并结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文化元素,用镂空的手法,以剪影的形式,筑台而建。
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广场,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都江古堰,借助当地的农业遗产为其作品中的水系、雕塑产生相应的灵感。广场总平面像一个展开的扇形竹笼,其视觉焦点是一个源于竹笼原型的雕塑,广场的铺装和草地之上是三个没有编织完的,平展开来的“竹笼”。这些没有编制完的竹笼的平展方格同时象形于水利灌溉之下的种植文化。参考“竹笼”在都江古堰中的使用,在其设计中创新,使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的社会和文化肌理在此得到体现。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实例分析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二、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
三、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四、实例分析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3万m2,东北高、西南低,以快绿湖为中心,西半侧分别是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南边则遍布鲜花,四季碧绿。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划分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风景区。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无穷。
珠江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有一快绿湖,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珠江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都是岭南风格,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针对广州建园地的气候特点,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个花的河流,特别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2009(2):19-23.
[2]曹美,陈泽泓.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J].神州民俗,2009(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