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管理四性原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固定资产投资
[作者简介] 徐礼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88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2-0017-0003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确保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下称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具有数量大、种类繁、载体多、内容复杂等特点。由于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具有重要的查考利用和凭证作用,国家对项目档案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在项目竣工验收前进行档案专项验收,没有经过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或者项目档案专项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给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项目档案管理既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项目档案管理既涉及到项目建设人员也涉及到档案工作人员。目前项目档案管理分工中项目建设人员负责项目文件的形成,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项目文件的接收、归档和提供利用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只注重项目文件归档后的档案管理,不参与和干涉项目档案形成前项目文件的控制,同时由于项目建设人员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和对项目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很难保证项目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在项目档案管理中运用全程管理原则,把档案管理思想融入到整个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对于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实施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的意义
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要求在项目档案管理中做到“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验收把关”把档案管理要求纳入项目计划中,对项目档案实现全程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初期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提出档案管理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全程跟踪,检查指导项目文件资料管理工作;项目竣工档案专项验收前,进行档案初检,为项目档案验收严格把关;对归档后的项目档案实行科学管理和利用。
(一)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归档质量
项目建设人员往往只注重项目建设本身,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附带产生的文件资料没有足够重视。同时,由于项目建设人员文件资料和档案保管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形成项目文件资料的格式、版本、载体没有严格的要求,导致归档项目文件质量较低。如大量归档项目文件为复印件,项目文件内容由铅笔书写,归档项目文件不是最终版本,等等。全程管理原则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项目文件形成前,对项目文件的版本、载体、格式提出要求,而不是在项目文件归档时发现项目档案存在的问题,实行事后补救措施。所以,项目档案实行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归档质量。
(二)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归档完整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准备、竣工投产等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产生的重要项目文件都需归档;且包括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短则2~3年,长则5~6年。这些特点对项目档案完整性要求提出了重要挑战,如果仅仅通过被动地接收归档项目文件,而不实行全程管理原则,融入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项目档案管理完整和齐套。通过全程管理原则,档案工作人员明确每个阶段需归档的项目文件材料,并向项目管理人员提出要求,注重平时积累,有计划地收集项目文件,避免在项目竣工档案验收时临时收集各阶段需归档的项目文件。
(三)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每个单位对项目文件管理和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存在不一致,这就导致同一个项目中形成的项目档案形态存在很大差异,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标准。解决项目档案规范性问题只有通过项目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管理,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沟通协调,制定本项目统一的项目文件和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并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全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规范的执行,严格按照规范实行项目文件管理和项目档案管理,提高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四)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促进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
项目档案管理实行全程管理原则,档案工作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加项目管理,并通过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监督、执行,不仅仅有利于提高档案归档质量和完整性,更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组的档案意识。项目组档案意识的提高,对项目档案价值有了充分的了解,有利于项目建设中和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查询利用项目档案,发挥项目档案应有的价值。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专业知识,制约了项目档案的提供利用和档案信息开发,档案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熟悉项目管理专业意识,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主动提供档案查询服务,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对项目档案进行二次开发。
二、全程管理原则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但全程管理是一项原则,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还需依靠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前端控制、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来贯彻执行全程管理原则。
(一)通过前端控制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档案工作人员一般不参与项目的调研、立项、评估、可行性研究和上报审批等前期工作,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介入。档案部门往往是半途介入甚至有的是事后介入,这样导致有些项目档案没有及时得到档案部门指导,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全程管理原则要求项目档案管理前移,突破以往惯性思维。要确保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前端控制,从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的源头进行控制。档案工作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参与其中,制定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在项目开工之前,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增加项目建设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业务能力。
(二)通过合同管理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通过合同约束参建单位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规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整理、归档责任。”将项目档案纳入合同中进行管理,与项目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档案归档范围、归档质量和归档时间,明确各方责任,必要时建立档案质押金制度。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用合同约束参建单位,保证建设单位的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三)通过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对于贯彻全程管理原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把项目档案管理意识融入到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和每个项目建设人员的思想中,在项目建设活动中,就会主动按照要求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有的单位没有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或者只有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档案管理活动中。相关单位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本单位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制定符合本项目档案管理实际情况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本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计划和归档质量,约束项目参建单位和项目建设人员。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仅在于管理制度的制定,更在于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档案工作人员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中,具有模范带头作用,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落实工作,并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实现对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
(四)通过档案人才建设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希望管理好项目档案,但由于缺乏土建、设备、工艺、监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只能被动接收项目档案,对所接收的项目档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很难把握,归档后又很难实现系统性的整理。而项目建设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实现项目文件资料归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在项目建设人员中任命兼职档案员,对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业务能力,有助于项目档案归档前管理,确保了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兼职档案员可以弥补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对项目专业知识的缺乏。兼职档案员偏重于项目文件归档前的管理工作,专职档案员偏重于项目档案归档后的管理工作,通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与兼职档案员分工和协作,实现了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提高档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系统性。
三、结 语
档案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一个项目建成后留下两个有形的东西,一个是工程实体,另一个就是工程档案,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全程管理原则,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有利于项目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项目档案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亚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策略[J]. 机电兵船档案 ,2011,(1).
[2]周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质量控制策略[J].机电兵船档案,2007,(1).
[3]王娅.高校基建项目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2,(14).
[4]侯伟霞.浅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5]丁杰.企业技改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0,(1).
[6]刘晓玲.企业技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12,(4).
[7]姜红 .技改项目档案控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档案,2012,(3).
[8]邢晓援.固定资产项目档案的收集与管理[J]. 机电兵船档案,2011,(2).
[9]石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广播电视信息,2011,(6).
[10]石丽.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0,(3).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原则
(一)规范与灵活相统一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以达到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规模,工作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管理制度与制度规范没有统一要求。各个事业行政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部门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权益与职责兼容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定时,要分工明确且规定工作范围及权限。如事业行政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可根据目标的制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相关指导等。另一方面,如果忽略工作人员相关权益就会极大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在明确相关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职责与权益,做到两者兼顾。
(三)制定与执行相互并重原则。按照有关部门自身特点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例如,在检验档案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发展需求,是否能够高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最关键的就是考察制度执行情况。因此,在事业行政单位进行管理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规范化。
(四)动静结合原则。现如今,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入,事业行政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改进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使我国各项事业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行政化事业也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
(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力度不足,存在认识缺陷,使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造成了工作混乱状态。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目前,相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够完善、监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组卷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工作混乱状况。例如,有些单位没有开展档案建立工作或着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就擅自销毁应该分类、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
(三)设备落后。由于单位对相关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使许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设备落后、办公条件较差、档案管理现代化落实不到位。例如,个别单位存在档案室和库房简陋,办公条件差,未实现档案室、接待室和办公室的三分开,很多单位的档案保护设备配置严重缺乏等问题。
(四)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够。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使人员变动频繁,难以形成真正的专业能手。例如,有些档案管理部门,搞月月培训,而相关档案人员却一直是新手,在档案管理岗位上,缺乏固定人员进行管理。
(五)档案资源利用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整理、收集、保管工作过于注重,忽略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之路与相关方法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科学合理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第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时,要求相关制度简明扼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简单实用,才能更好的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第三,要求制度约束时具有地位的平等性,建立的相关制度,要能约束各个层次的成员即包括职工、领导等,同时作为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制定者的职工和领导,坚持制度约束的平等性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第四,奖罚分明,档案部门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在规章制度执行时,要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合法性、严肃性,切实做到有过必纠、有功必奖、奖罚分明。
(二)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相关领导应加强检查与指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及质量评价标准,推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首要目的是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档案管理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相关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保证档案管理的时效性;第二,相关管理部门利用扫描仪、计算机等新型设备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精确保存,进行相关技术处理,使相关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料,从而切实保证档案的备份;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提供持续高效的档案管理服务,以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又方便了广大民众的需求。
(四)强化相关单位档案保密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库房选址建造有关规定,进行库房门窗加固防治被盗;第二,指定相关人员负责看管库房,禁止无关人员进人;第三,培养库房管理人员时,强化对保密文档和保管文档的正确区分。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坚持原则
作者简介:赵文辉(1969-),女,辽宁大连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办公室,馆员。(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76-02
文书档案,即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公文。它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它的形成者是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以个人名义出现而代表一定组织的负责人;二是它产生于公务活动,是公务活动实践的结晶,具有参考性、凭证性、信息存储性;三是它是由文件转化而来,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对日后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按一定规律集中存放而形成文件的组合。
文书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这条生命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中的文书档案一般归属于企业党政“两办”(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或称综合办公室)管理。本文围绕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一、坚持文书档案管理的保密化原则
文书档案如同科技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其中的一部分具有秘密的属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文书的秘密程度可分为: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国家核心机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公文;机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国家重要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公文;秘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国家一般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的公文;内部文件——是指内容虽不涉及秘密,但不宜公开或不必对社会公开,只限在国内某系统、某单位内部使用的公文。
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的秘密级别也可依据以上规定划分,但绝密文件、机密文件极少,只是秘密文件或大量的内部文件。电力企业把自身的安全稳定当做生存发展的前提,所以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必须从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局面出发,坚持保密化原则。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使泄密渠道增多,高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窃密活动,保密及防范工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文书档案不能停留在“看好文件管好嘴”上,必须以现代意识和创新姿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防范工作上,也就是追踪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保密手段,增强技术防范能力和检查能力。
坚持文书档案管理保密化原则,要采取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保密管理措施,将保密责任制落实到人。机要秘书和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是最主要的人员,党政“两办”或综合办公室作为保密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这些人员和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己任,力争做到保密工作不出现任何纰漏。
但是在坚持文书档案管理保密化原则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关系。文书档案的保管只是手段,而使用才是目的。所以文书档案管理保密化绝不等同于封闭化。在严格划分保密等级,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要尽量公开文书档案的范围,该放开的一定放开,坚决破除文书档案管理的神秘化色彩。
二、坚持文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原则
文书档案固然是文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书都是文书档案,只能说文书是文书档案的基础和来源。文书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分支,必须采用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文书档案管理要坚持标准化原则,或者说文书档案工作要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方式。电力企业尽管有其独特性,但是在文书档案管理上却不能独出心裁,另搞一套。既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又要遵循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各种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或大或小,都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即在文书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原则、方法、质量、概念、设施等,都要实施统一的标准,以求得协调统一的最佳的程序与效益。
文书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很多,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名词术语标准、代号代码标准、著录标准、标引语言标准、库房建设标准、制成材料标准以及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等标准。如:文书来源的标准名称,可分为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本单位向外单位包括上级部门发出的文件)、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外单位包括上级部门送至的文件)、内部文件(是指限于本单位内部制定、运行和使用的文件)。按文书的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标准名称,可分为上行文(是指下级单位向隶属的上级单位报送的行文)、平行文(是指同级或者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的行文)、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单位对所属的下级单位的行文)。再如:文书归档的标准是在企业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文件、图表、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必须立卷归档,归档的文书必须准确反映企业工作的真实历史面貌,归档文书必须进行立卷管理,符合立卷的原则和要求。具体而言,供电企业职代会工作报告、党委工作总结、党委及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企业的重要命令、决定、通报等,均符合归档要求,理所当然地列为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管理坚持标准化原则,便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利用价值。
三、坚持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原则
文书按物质载体大致可分为纸质文件、感光介质文件、磁介质文件、电子文件四种。其中,纸质文件是指用纸张印刷、书写的文件。感光介质文件是指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如照片文件、影片文件、微缩胶片文件、显微胶片文件等。磁介质文件是指以磁带、磁盘等磁性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如录音文件、录像文件、计算机磁带文件和磁盘文件、磁光盘文件等。电子文件是指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生成、传输和处理的文件。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文书档案中几乎全是纸质文件,充其量有少许感光介质文件。而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网络已经铺天盖地。由于信息网络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使用方便、相对独立等优势,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媒介的所有优点,而文书档案中的四种物质载体都可以运行于信息化网络中,如其中的纸质文件经过扫描,就可以形成用之不衰的电子文件。特别是在电力企业中盛行无纸化办公,大量公文可以通过上网公布、审阅、批复等。文书档案的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文书档案管理中。
档案信息化管理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检索查询,也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纸质文件具有保存寿命长的优点,具有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以及法律地位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它在文书档案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为此,坚持文书档案信息化的出发点是要坚持管理现代化,也就是文书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其主要标志是文书档案工作网络化,具体应用于档案的接收、编目、借阅、统计等工作。另外,可采用信息化网络,增强与现代化技术相配套的文书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和组织手段。如纸质文件易磨损,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将纸质文件全部拷贝后建成电子文件,不仅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而且使纸质文件得以有效保护。
四、坚持文书档案管理的最大化利用原则
具体而言,企业文书有五个作用:一是指导作用。文书是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进行领导与指导的一种工具。上级单位通过指示、决定、通知、会议纪要等公文,对下级单位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与领导。这些公文一经发出,下级单位必须执行。离开了公文的这一作用,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可能陷入混乱状态。即使公文办理完毕,仍有借鉴作用。二是规范作用。企业通过公文的法律、法令、法规、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和生效,必须坚决执行。它们不仅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也是企业员工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的具体依据。三是沟通作用。上下级或平级单位是通过公文进行联系、协调的。通过公文能及时处理具体问题,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公文在保证各单位正常而又有秩序地开展工作方面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四是宣传、教育作用。公文在传达某一方针政策,或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认识偏差,通过启发诱导,使员工明白确立什么立场,坚持什么原则,应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五是凭证和依据作用。各种公文反映了制发单位的意图,同时也是证实这一意图的最好凭证,具有法定的效力。受文单位则以此作为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依据。
文书通过收集、选择、整理而转化为文书档案。企业文书档案的作用尽管不完全等同于文书的作用,但是绝不能小瞧了这些“昨日黄花”。文书档案是企业公务活动的查考凭据,是企业管理的必要因素,是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是企业重大活动的反映材料,是宣传教育职工真实生动的素材,也是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依法决策的参谋。文书档案管理的落脚点,就是充分发挥文书档案的作用,使之最大化利用。另外,即使是制定现行文书,文书档案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可使之保持连续性、可行性、一贯性。
关键词:档案;安全;信息;载体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关于档案管理安全性问题的概述
1.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含义
关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问题一直是档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认识也不一样。但通常认为,所谓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指为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使档案的载体和信息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包括档案管理的状态性安全(即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障档案条件的安全性两部分构成。影响档案安全的条件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环境因素(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环境)和人员因素(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使用利用人员)。
2.档案管理安全性基本要素
所谓档案管理的安全要素,通常认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状态下,能独立地成为实现案安全的充分条件。主要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全系统四要素。
3.档案安全的特征
档案具有的唯一性的和原始性和特点,觉得了其是一种文化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一旦损毁,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档案安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的相对性。由于人类认识水平所限和对科技发展的渐进性所限,对档案安全的认识也随着认识水平和科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揭示档案安全的运动规律是逐步的,对安全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而且关于档案安全的标准也受到科技水平、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伦理道德以及安全观念、法制观念的制约。档案安全的标准是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安全,并逐步提高的有条件,是相对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2)经济性的特征。档案的安全性,不仅收到经济投入的限制,还要注意为保障档案安全付出和回报的比例问题;(3)复杂性的特征。档案安全会涉及到档案本身、人、环境、系统四个要素。其安全性还取决于档、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另外,档案还具有唯一性的特性,一旦损毁,无法再现;(4)潜隐性的特征。其是指控制多因素、多媒介、多空、交混综合效应而产生的潜隐性安全程度。
二、影响档案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因素。即各种自然灾害;(2)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立法和执法水平、社会监督体制等。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档案管理的部门的内部环境,如档案馆库建设情况、档案管理制度与水平、载体因素的形式、信息材料本身的因素等;(3)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主要是指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安全意识、保密意识直接影响档案安全。目前,档案人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蓄意破坏和管理疏忽;(4)消防安全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要注意防火,目前档案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设计不合理,存在较高的火警误报率;有的档案馆库房选址不合理,消防安全存在先天性的不足;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存在隐患;档案馆消防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馆消防安全工作。因此,应提高防火灭火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消防投入,加强设备和技术更新。加大对档案库房消防安全建设的投入。加强档案库房配套设施的消防安全工作等。建筑安全主要讲述档案库房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其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库房选址、设计不合理和档案装具、档案安全防护基础设施不完善;(5)档案信息安全。档案安全包括档案载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要保证档案的物理安全(即存储环境、设备和载体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的安全。
三、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一)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
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综合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是指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时,要运用系统理论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优化档案安全管理的目的。(2)实用性和通用性原则。实用性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要从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制定有关标准。建立档案安全标准体系要具有通用性的特点。(3)权威性原则。目前的档案工作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内颁布的任何一部标准,都具有指导性或强制性。
(二)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方法
(1)要处理好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协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不同标准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应优先采用使用范围较广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如果国际标准适用于档案安全管理,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对政策性和特色性要求较强的,可以采用国家标准;同时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借鉴、参考其他行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标准,适当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符合档案行业实际情况的标准;(2)要处理好与相关领域标准间的关系。档案与图书、文物、遗产等领域在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交叉和相似之处;(3)要处理好标准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可以以标准管理为主,以制度管理为辅,配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来保障标准执行中的不足。我国档案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综合、宏观的角度来设计、规范。对那些重要或是急需的档案安全标准应作为标准工作的重点,及时;对那些已被实际工作证明适用于档案安全工作的技术标准,档案部门要积极采用,促使档案安全工作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思想上,制度上、基础设施上和管理上做好工作,需要加强建设、提高认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使其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方昀,刘守恒.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实践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2(01).
[2]方昀,刘守恒.档案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分析和评估指标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06)
[3]刘璐璐.浅议档案安全管理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0(24).
一、社保档案管理体制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保档案管理体制建设,若要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必须遵循以下四点原则。第一,文档一体化。它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文档一体化体现在对文件向档案的有机转换过程,它要求文件的数据能够在档案归档环节实现一体化,主要是管理规范与使用环节的一体化,进而实现保险业务与档案工作的有效无缝衔接,同时也能达到信息共享目的。社保档案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主要被规划到部门办公自动化体系当中,因此文件数据与档案的合二为一规范化管理是极其有必要的。第二,归档双轨制。这一原则要求社保部门在信息化文件与纸质文件两方面做到同步归档。现有信息化文件在法律效率上还无法取代纸质文件,因为它的原始性容易被质疑(是否被修改过),所以要同时为纸质文档与信息化文档实施归档双轨制。第三,前瞻性原则。社保部门应该基于信息规范化管理实现对未来社保档案体系的周密性构架。确保整体软硬件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前瞻性,随时适应对系统软硬件的升级应用,避免设备软硬件升级进度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而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工作延误。第四,协作性原则。要基于基础数据入库管理方面来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对各级档案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和配合,确保每个部门都将档案工作重视起来,并保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社保档案管理体制优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在本着上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原则基础上,要基于规范化、信息化来推进工作体制优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相关管理建议,希望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利因素,优化社会民生建设。
1.强化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法律依据性。我国社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量大且法律规范尚不够健全,因此在未来的规范化、信息化工作体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强化其信息化管理的法律依据,为社保部门提出更优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数据报送过程和财政投入规定。消除传统社保单位对档案数据管理与共享仅仅草签协议或口头协议的弊病,同时也要强化数据传输的法制化管制进程,将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章程纳入到法制化范畴之内,促进整体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健康向上发展。
2.丰富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科技化手段。社保部门要与时俱进,善用新科技技术手段,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以云计算为例,要将该技术合理纳入到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计算模式与网络应用服务体系中,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终端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强化技术人员从云端获取重要数据的速率,并做到统一服务界面标准,让用户享受到最好的数据服务体验。另外,也要基于用户社保档案信息价值来深度挖掘数据,要求在合理时间内达到对数据的有效采集、管理、处理与整合,做到对各种复杂类型数据的价值提炼和高效率传输共享,利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等高端技术将它们分析整合起来,实现大数据规范化管理过程,确保社保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井然有序。
3.优化成本。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不但要做到高效率化,也要做到低成本化,因为传统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会花费相关管理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对当前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的社保部门而言显然不利。因此,要借助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来提高终端客户端服务质量及服务能力,借助优质服务提供商来提供维护软件,利用云存储技术来储存大量社保业务档案数据,并通过在线进行软硬件升级,最大限度降低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对信息科技专业档案部门的依赖度,在做到节约信息技术及专业人才投入的同时,也与用户建立了近距离服务体系,随时在线帮助用户解决疑难问题,体现云计算、云存储技术优势。
输电施工、运检与维护工程是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系统的必要部分,输电工程项目档案是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整个工程的原始记录,是工程进度与质量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及工程运行、改造和维修的法律凭证,是工程建设交付使用的必备资料。输电施工、运检与维护工程具有实时性,打破了传统档案的特性范畴,不仅反映输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还能体现工程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历史见证,对于输电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以及生产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项目的合法性和隐蔽工程的维护与完善,档案的作用与地位是十分显著的。践行输电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尚需继续健全与完善[4]81,档案管理尚需规范,档案保管条件与电子化程度有待改善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尚需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加强[5]19。信息化人才缺乏是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档案信息化的障碍。如何利用档案信息,辅助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提高预测控制风险的能力,保证工程质量及降低工程成本是时下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更高的标准与目标。
二、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技术为电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提供技术支持,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中,已成为重要的科研课题[6]39。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科学利用及步入数字信息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内部数据共享的系统工程,是系统建立数字档案的契机,是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系统性提高的前提,是完善电力工程档案的有利条件。信息资源的系统化管理纳入档案管理,扩大档案管理范围与功能。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力企业正努力实施的以信息化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提升输电工程档案管理功能的机遇,是保障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提高利用率的必要条件。输电工程档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源于输电工程档案的构建体系,不同行业、部门、专业建立工程档案的出发点及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接收工作复杂,极易造成资料的散失,资料难免有遗漏,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不易达到规范要求[7]78。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8]27,输电工程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给企业与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档案信息保密问题所存在的安全隐患[9]147,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云计算服务平台在数据存储安全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可有效地解决数据安全存储等问题[10]76。
三、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组卷原则
案卷是具有“关联”的文件组合而成的档案保管单位。来源原则是档案的分类单元,来源原则在档案检索中具有重要作用,来源原则是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可以有效地恢复已被破坏和被分散在不同卷宗中档案的顺序。尊重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产生的标志。档案管理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演绎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单一来源原则再次受到冲击,突破了实体机关与案卷唯一对应的传统模式,现代机构的频繁变动也使按照机构来源划分全宗面临新的挑战,新来源观应运而生,受到业界的关注。自由来源为来源共同性基础上的事由共同性,对专门档案整理具有指导意义。来源原则的实质是事由原则,事由原则是专门档案的整理原则[11]25。事由联系没有客观的界限,是档案形成过程中事由类同性所具有的联系。广义来源联系与狭义事由联系从本质上来说统一于“有机联系”[12]84,广义来源联系是电子文件时代“新来源观”的产物。档案整理的本质是为了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更好地保管与利用。有机联系并不只有来源联系,最紧密的联系也并不只是来源联系,在尊重档案形成规律的前提下,任何有机联系都可成为档案的分类原则。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都有各自独立的适用范围,践行来源联系进行组卷,割裂了输电建设项目档案与其建设过程之间的联系,应以有机联系在整个档案集合中最为明显的原则为依据。输电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来组成一个案卷,是最简便也是最理想的,当某一项目形成的科技文件超过案卷组合度时,如何将同一项目的档案材料整理成多个案卷,需要参考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输电建设项目按阶段组卷形成的档案有更深层的联系,但它不是项目档案案卷组织的统一模式,最紧密的有机联系是指导组卷方式的正确理念。借鉴档案管理原则,不纠结、不拘泥于各种原则的纷争之中,结合输电档案的特点组卷、建档,充分运用来源联系和事由联系,编制多维联系的实用性、安全性输电档案是最科学的。明确了组卷原则,建档过程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工程项目及项目阶段,工程档案收集和整理要与建设进程同步,统一归档要求,明确归档文件材料内容,在工程竣工阶段,建设单位要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移交的文件材料进行鉴定,提出移交的时限和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施工现场,收集施工照片记录,列为电子版资料归档。
四、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正确思路与具体措施
面对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尊重和维护档案的本质特性,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根本性原则,观念的改变是当代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前提,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持各建设单位与运营、维护单位的有效沟通是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保障,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安全与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而强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强调档案管理的及时性是加快档案建设步伐的正确思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不断践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数字化,向前看,把握未来每一个输电工程项目文件资料的完整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能更好发挥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功能?践行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树立档案管理为利用服务的效益理念,向管理要效益;树立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科技理念,加强信息软件系统升级及管理创新,实现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与管理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把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和综合性技术人才培养贯穿于档案建设的全过程;夯实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根基,输电工程档案的功能将彰显广达。有了正确的理念,有了开启输电工程档案建设和运行之门的人才,如何正确使用档案管理工具,加快档案建设步伐?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企业档案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强化档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公正性,制定适应输电工程施工企业特点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完善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强化教育和培训;推进电子文档的积累、保管与利用,遵循“利用为本、常用为上”的思路,同步建设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的发展趋势。电子文件带来的挑战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根本性的质变,我国当前实行的双套制归档策略时间越长,越不利于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13]41。实现从传统的档案管理一步到规范化、电子化的跳跃,必将面临一定的险滩与沟壑,然而跳跃的结果,会使我们的电力企业实现立项、设计、施工、维护、运营、管理的一体化,电力档案管理的功能有质的突破,成为企业的枢纽、企业的技术与成本信息与控制平台。有了平台,有了机遇,输电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如何能舞出精彩篇章?历史是镜子,实践是真理,适应变革,完善标准,与时俱进是必由之路。综观历史,传统的档案管理原理面对专门档案与文书档案整理原则的巨大差异,在不断适应变革的环境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主体全宗”、“客体全宗”的提出,就是对“来源联系”和“事由联系”的充分运用。文件连续体理论在认识文件运动的线性、阶段性、整体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文件运动的非线性、横向性、回流性、跳跃性等异常现象,尽管文件运动理论在实践的指导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理论的发展对增强我们的信念,把握践行工作的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应对变革,我们正积极行动,多维联系体系的建立,标准规范的不断出台,使我们能够感知领导的决心与魄力。要克服由于时间跨度造成的信息的缺失及不准确等问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技能势在必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档案管技理能,熟悉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国家及行业的法规、标准及规定。与此同时,电网专业的档案员培训应常抓不懈,常年实施培训以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需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践行输电工程管理,必须重视现场施工检查与指导工作的时效性,确保归档的输电电网工程项目档案正确地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与结果,确保归档的输电电网工程项目档案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及时性。践行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管理者要熟悉项目施工文档所包含内容,为确保施工材料的齐全和真实性,应坚持时实构成的原则,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把关验收的程序。具体文件收集按施工资料的形成顺序分类,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档、招投标文件、项目设计文档、物资供应文档、项目施工文档、项目监理文档等,由相关机构分别构成与汇聚,施工资料的组卷应严格按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行。践行输电工程的档案管理,在保密的前提下发挥档案信息作用是永恒主题。众所周知,档案利用给科研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那些想方设法窃取技术机密的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稍有疏忽就会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带来危害,这就是档案的“双重性”。档案的“双重性”为输电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带来挑战,使得其在信息交流与保密之间的界限尺度难以把握。如何解决充分利用与技术安全保密的矛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及综合素质是关键;当然没有保密意识不能胜任,只具有保密意识也是不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问题的保障。主观条件具备是一方面,客观条件制约必不可少,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是做好输电档案保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中保密安全应对措施,严格确保单位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实现彻底的物理隔离,严禁计算机通过各种形式连接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并应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定期进行网上信息检查,做好网络的动态管理。具备较强的保密意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技能,档案管理者才能做到保密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正确解决电力档案保密与充分利用电力档案的矛盾。践行输电工程的档案管理,合理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电力档案发展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与维护的质量保障[14]57。通过合同管理强化项目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测评体系,利用云计算实现建设工程档案的全过程监管,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才会按设计的轨道前行。
五、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未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社会逐渐面向信息化、数据化发展,如何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是当前各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的发展步伐中,信息系统的规范化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日趋重要,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系统的高速运行,逐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以此更好的促进数据归档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简要提出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的要点,并以石油企业为例,提出当前我国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得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运行维护 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发展空间也随着扩大。现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企业对其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信息化电子档案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一项工作方式以及工具,其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石油企业中,强化其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档案管理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要点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手段维护以及管理一个已经建设完毕信息系统,保障其长期性的顺利运行并长时间发挥其运用效益,比新系统的建设更具价值。
(一)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任务
在企业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发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并非简单的维持系统的顺利运行,同时,也包含多方面的工作任务,具体如: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系统运行功能的应用加以推广;不断充实、修改、更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尽可能避免以及排除档案系统的运行风险以及系统错误;逐渐完善以及强化系统功能;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创新相关新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率等。
(二)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预警性原则。一般来说,企业档案管理运维系统包括多种预案,争在系统出现故障性问题或者系统的紧急状态,能够及时预警并找出相关应急措施,这对于系统运行维护效率的提高以及运维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性原则。企业档案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不能处于事务性处理这一局面,同时,各级运行维护系统应当避免问题的重复性处理,逐步实现系统工作的科学化。(3)指导性原则。在实际的系统运维中得出,系统问题的发现以及解Q与系统的完善与开发、系统优化机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具备指导性原则。
(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功能
运行维护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系统平台应当实现问题的分析、处理以及问题反馈的高速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此逐步实现系统数据的准确性目标。另一方面,系统平台应当具备指导以及操作功能,企业分公司在使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系统更新、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业务变动等问题,常常由于系统缺乏有效的功能指导,应当系统功能的发挥。在系统工作环节,通过有效的指导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数据故障以及系统故障,能够降低系统运行维护的压力,并逐步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的准确性。
另外,针对企业方案管理系统而言,还应当具备系统优化功能,即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而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功能。同时,档案管理系统也应当具备信息仓库功能,通过信息仓库收集系统故障及其解决措施,这对于系统信息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仓库也包含信息流转、系统功能运行指导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为系统的推广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度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建设相关制度保障体系,比如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应急制度等,以此不断提高系统运维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运维制度的完善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系统管理人员的有效维护,能够降低系统运行中的风险,有效改善系统工作的质量以及系统服务水平。通过科学的考核以及激励体制,合理评价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行为,不仅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系统运行维护的健康发展。
二、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现状
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于其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建设统一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现阶段,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全面记录着企业的发展历史,是企业发展方向的一大依据,通过档案资料的有效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其自身发展目标、扬长避短,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档案资料的管理方便与企业领导及时了解其各个单位的发展情况,并以档案作为实际出发点制定一系列管理方案,保障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当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真实性问题
一方面,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档案是石油企业中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其真实性。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保障档案信息以及相关重要数据的安全,使用档案文件时很有可能出现信息篡改或者数据遗失的情况,无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极大降低了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在石油企业中,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多为图表资料,档案资料的负责人不明确,无法保障资料的权威性,或者存在档案资料的删改情况也难以发现,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的真实性问题是应当逐渐引起重视。
(二)保密性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往的电子式文件档案或者手写档案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件档案容易出现遗失等问题,极大影响其安全性以及保密性。而使用计算机作为网络终端,能够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不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密。
(三)长久性问题
随着办公系统的数据化发展,许多单位逐步面向无人办公状态发展,信息化文件档案的运用范围也不断拓宽。现阶段,企I信息、数据均可以储存在电子档案中,工作人员只需手动操作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方式简化了办公程序,但是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档案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全部遗失,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影响企业档案管理的长久性发展。
(四)广泛性问题
档案管理按照原来传统管理制度,利用率并不高,查阅资料难,不能准确、快速的找到相关文档,档案不能被广泛应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后,可以快速定位档案位置,准确找到原始档案,并能让存放的档案内容得到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历史档案资源的作用。
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措施
(一)库房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其在企业各个领域的运用更加深入,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建设全新的、能够与之适应的档案库房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通过其时效性特点逐渐实现库房的实时监控,有效控制库房的空调设备以及温度,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逐步实现库房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智能化。
(二)建设档案管理相应的网络
现代化社会的信息数据量不断扩大,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成分,因此,在这一时代中,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其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价值。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是改善传统管理方式中问题的主要手段,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推广化运用,同时也能满足数据量剧增情况下人们的工作需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更加方便的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共享,有效建设档案管理部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石油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水平,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提高重视,定期组织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与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在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对于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石油企业应当加大人员培训投资,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培训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际演练,以此培养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四)积极引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企业档案管理国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与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意识到技术发展的中心作用,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可靠性。
四、结语
石油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水平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有关人员应当引起重视,积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与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2016.10(15):847-849.
[2] 陈永生,苏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安全保障[J].档案学研究,2015.04(18):63-66.
[3] 祝云飞.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解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6.05(12):251-253.
一、档案分类理论对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目前我们在档案管理中,人们主要是将数据信息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并且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理念的指导下,对数据信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进而满足了信息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然而,从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我们在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就要以档案管理理念为指导,从而保障数据信息建设的质量,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播。
一般而言,我们在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理论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基本方法。目前我们在档案管理中,所采用的档案管理体系有很多,其中不同的管理理念,其应用效果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来对其进行选取。其中对其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对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划分的时候,都是采用全宗分类的方法,这是为档案数据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全宗原则及其理论发展对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近年来,在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们为了使得档案数据信息管理的质量得到保障,人们就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计算机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在数据管理中,人们为了让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将全宗园林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档案管理中,这就让档案数据管理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第一,全宗原则作为档案分类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数据可的建设,还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和普通的逻辑分类方法相比,全宗原则的应用还进一步的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满足了现代化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相关要求。
第二,我们在现代化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全宗原则的应用除了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以外,还可以对相关的档案信息数据进行记录维护,从而使得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目前我们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库的建设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在对数据库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将全宗原则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满足现代化档案数据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三,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现代化数据管理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而全宗理论的应用,不仅使得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要求,让档案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全宗原则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目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全宗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并且将其应用在各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但是,这种原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这就使得人们在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一)全宗内部档案的差异化管理需求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档案数据库
虽然全宗原则强调一个来源单位的档案应当集中保管,但也没有忽视对同一来源档案之间的差异化管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同一全宗内档案的种类、载体类型及其管理要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专门化,这使得对全宗的集中统一保管难以实施。
(二)自由来源原则为专门档案的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自由来源原则认为全宗不仅是历史性、客观性的,也可以是逻辑性的,这是对全宗理论的重大发展。像许多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档案就要求打破传统全宗范围的限制,而按照行业或专业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比如城建档案、项目档案虽然破坏了各项目参与组织全宗的完整性,但却有效地维护了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在多数情况下保证后者的完整性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的工程项目就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全宗单位,由此可见,全宗理论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分合的演化过程,并不完全拘泥于狭义的全宗概念。
四、逻辑主义分类思路适合档案数据库的内容管理
目前我们在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其逻辑分类法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档案数据内容管理工作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数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充分的体现出内容管理的多样化,还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充分的提升,满足了现代化档案数据信息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档案管理;改革创新;事业单位
作为以社会公益为主要目的的重要组织,如今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就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其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因此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对其发展而言显得尤为迫切。
一、新时期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的意义
首先,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系统教育和培训,能强化其档案管理技巧掌握与方法应用,这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其次,引入与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档案管理工具,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更为精细的数据,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化及网络化水平,也能够间接提升其科学化水平。
最后,优化档案管理人员及工具配置,能够及时发现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科学方法高效解决。这样既能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更为现代化的道路。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较为薄弱。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部分事业单位其本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且科学的认识,加之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法律贯彻力度较低,致使档案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间接导致了管理混乱、流程模糊、机制残缺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空有档案管理制度却不予以贯彻和落实,不仅没有特定人员负责,单位领导也没有真正发挥过自身的监督落实的职能,使得档案管理的处境异常尴尬。
其次,方法陈旧,缺乏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的日常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愈发繁琐,但面对如此局面仍旧沿用单一的管理方法,则必然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以及工作质量的落后。同时由于缺乏对现代设备的引入与运用,缺乏对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创新,甚至导致信息更新落伍,大量资源丢失的不利结果。
第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促使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引入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将其作用于自身的产业发展及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可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未能被充分的重视,所以现代化设备的引入和利用率亦非常低。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设备不齐全、环境条件较差,直接造成了档案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
第四,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就事业单位来说,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真正专职从事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少之又少,多数事业单位所采取的都是其它岗位人员兼职这一方式。专业知识以及业务素质的匮乏,导致其对档案管理工作力不从心,久而久之消磨掉自身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在频繁的工作变动中,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原则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档案是其所有信息的汇集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故而新时期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还必须坚守以下原则。
第一,规范、灵活原则。这意味着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必须坚持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即在坚守事业单位总体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对档案进行灵活管理。
第二,职责、权益原则。它是指在创新档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对相关领导干部以及工作人员的权利指责做到明确划分、清晰定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当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细节问题或纰漏时,能够快速责任到人、得到公平处理。
第三,制定、执行原则。它是指档案制度的创新既要基于科学的前提,保证其合理性与系统性,还要保证其具备可执行性。任何制度的设立,只有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稳定和不断晚上。
第四,动态、静态原则。指的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需要在保证其稳定发展的同时进行科学创新,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方式,吸纳和引入最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其科学化水平。
四、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路径
首先,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创新培训机制。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纷至沓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更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业务能力。这就需要建立全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同时结合单位以往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实施情况,打造一套集网络和实体培训于一身的新型培训机制。依靠加强对其技术、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有关理论的档案管理实践能力。
其次,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想要将信息手段作用于档案管理过程中,以实现便捷、高效的管理过程。鉴于此,事业单位需要集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现实,引入适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施设;在能够确保档案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传递的前提下,使用扫描仪、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技术对各类档案进行电子文档和图片格式类的数据保存,使档案收集集纸质与电子数据于一体。同时,事业单位在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网络向社会提供或汲取可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共享。
第三,加强档案管理服务,提升利用率。
据社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产业领域、事业机关当中,档案利用率低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不利现象,事业单位也是如此。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习惯性放逐,促使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档案利用率低,又会反作用于档案管理事业,促使其得不到相关领导及单位整体的重视,长此以往形成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鉴于此,事业单位应该创新管理服务职能,比如利用内部局域网,加强档案的信息检索功能;开发和建立高效的在线服务功能系统,提供优质的在线服务,借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最后,从根本上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能力。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质量以及的基本,根据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现状和问题,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套适于单位发展的全新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说来需要:①结合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且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机制创新的方向和内容,尤其是对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机构和岗位设置要进行明确规定;②创新档案管理制度,需要坚持“约束的地位平等”,即既要约束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约束事业单位领导,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独立性。③明确过失、赏罚分明,奖励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高度负责的员工,惩罚那些趋于自身利益对于档案信息进行非法行为的人员,培养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期事业单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最需要的步骤就是创新。唯有从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以及现代化技术运用等角度加大创新力度,才有可能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建设工作走向平稳、高效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自身和整个社会的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程巧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2]林华.信息时代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0(21).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基本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为了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建设,我们首先应从基础工作抓起,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才能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其工作中的不足予以补充和加强,借此不断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档案管理中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前提,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直接影响现代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一些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无用的档案,通过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将这些档案剔除,将现有的、有效的档案进行重新组合,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查找的效率以及档案的完整性,档案基础管理工作将档案进行标题分类管理,对档案的页码和信息进行了归类和管理,提高了现代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二)档案检索的准确性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进行档案信息的输人和档案的归类,便于今后档案的查找和管理。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可以方便档案的检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管理也逐渐采用信息技术,将档案信息输人信息库,方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要想及时准确地找到档案信息这需要在档案管理中正确将档案分类,准确输人信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难以找到准确找到档案。
(三)档案的利用率。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会对档案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档案信息优先加工,一些不重要的档案信息可以稍后加工,这样可以挑选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率。另外在档案信息输人信息库中可以对档案的检索进行完善,比如可以检索关键词或者主题词,这样可以提高检索效率,更快更准地找到所需档案信息。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档案馆以数量繁多、内容庞杂的卷宗为主,这样查阅资料耗费时间长。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仅以保管不丢失为原则,各个时期档案整理规格、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了档案基础较差、计算机管理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其中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未建立明确的档案档号、目录号,经常出现一卷多册的现象。第二,未制定规范的案卷标题,标题基本要素缺乏或不能反映其主题内容,并且很多案卷没有标题的现象也是极为普遍的。第三,由于案卷目录,因此许多未涵盖在案卷标题中的内容难以被检索到,且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第四,案卷中未标示页码的现象也极为普遍,若是使用中发生掉页和缺页也不易被发现。第五,存在较为严重的组卷混乱的现象,有时按照职能部门的管辖权限组卷、有时按照时间或文种等组卷。第六,卷宗厚薄差异较大,有的一两页纸一卷、也有几百页纸一卷的。综合性档案馆的建馆时间越长,档案积累也就越丰富,类似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
三、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四)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
四、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发展
同志曾提出:“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作为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的重要依据,档案文件种类繁多、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现代档案管理中,包括档案的统计、标题制定、分类和编号、文件排序、文件保存在内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基础工作面临时间跨度大、档案种类多、工作量大等问题,要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理清思路,做到“数量充分、质量优化、成分充实、结构合理”,加强档案基础工作是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数字化具有很多的有点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使得档案的储存空间变得更加简略,它可以节省很多文字信息的存放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存储技术,将那些纷繁复杂的纸质的档案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放在计算机里面,这样可以避免纸质档案的残缺和破损;第二,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时效性,缩了我们在整理档案信息资料时的加工时间;第三,档案管理数字化把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迅速提升。现在的网络技术如此发达,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将档案信息和最新的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可以充分得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功能发挥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系统将整理的档案信息的成果快速的发到各个部门,延展了我们的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第四,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缩短查找档案信息的查找时间。传统的手工档案信息在检索时,是需要大量的查找时间的,我们得先检索档案目录,在进一步查找,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浪费人力。而在档案管理数字化中,我们进入页面,只需要搜索相关信息的关键词就能快捷地找到相应的档案资料。
2、关于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方法问题
2.1既然档案管理数字化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方便和快捷,那么如何真正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方法就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要保证档案的原件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要把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提高。这样我们就得注重档案管理数字化,这是比较基础的工作。那么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原则上进行把握:第一,遵循方便利用的原则,这是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和要求;第二,掌握排序的原则。在管理档案数字化中,我们要提前建立好每个文件的相关的目录数据库,这是数字化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在目录数据库建立中,我们要注重质量,准确无误地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著录、分类以及编页,这样就能可以建立一个质量很高的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同时我们也为档案数字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杜绝了数字化管理在源头上的错误。这一定程度也决定了管理档案数字化的胜负;第三,掌握复制克隆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在管理档案数字化中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在进行缩微、鉴定整理、数字化以及仿真复制这些工作中,要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不要出现扫描错误,不能多次重复扫描。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信息的敏感程度和重要程度不同而对有的信息进行删除,这样会造成档案的不完整性,从而给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尽可能地保持档案的原来面貌,减少损害档案原件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常态;人事档案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9802
1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1.1错误认识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人对人事档案管理认识模糊:有人认为档案是人的一份经历明细报告单,记录着人生的琐琐碎碎;有人认为档案管理指向是唯上级论,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对下级只能守口如瓶,档案显出不可弹指的神秘色彩;有人认为档案管理是通过自已劳动打造,装饰了别人,自已血本无归,充当了无价值的献身福,太不平等了;还有人认为只要档案不丢失、不泄秘,查档、调档、增补不出差错就是责任到位,工作好,在这里档管责任成了遮人耳目的招牌;更有少数领导对档案管理不研究发展创新,有关档案场所、管理、设施、保养等经费不按计划拨付、慢拖久拖,久而久之,到了非解决的火口上也是蜻蜓点水,在他们那里的从业人员,对档案重地的确有一种空旷感。
1.2手段落后
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对人才需求考核的材料取之两条道,一条是由人才资源管理部门通过面试、笔试过关后提供的阳光化硬性材;一条是经人事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提供的历史的、原形态的隐形材。但是,目前有的档案提供的材料与人才考核要求很不相符,反应不了人才的全貌,主要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材破碎,残缺不齐频现。如存在档案室潮显、不通风,材发黄、霉烂的问题;存在档材登记、归档错位越位,错人的档案,错档案的材料张冠李戴;存在档材转入、转出不规范,漏缺、空挡、遗失等隐患。手段落后的档案管理,影响人才资源储藏,制约人才资源开发,阻碍市场人才交流,显然,档案重地形同虚设。
1.3改革不力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频繁流动的趋势日益突出,凸显人才资源溢出效应。然而,人才资源溢流,引发的高效配置需求,成为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当然选择。高效配置人才资源,档案管理市场化改革最关紧要。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市场化改革不力,档案管理没有市场化角逐力,成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短板。尤其是在人力资源配置的档案审核中,调档走人的档案人,人档不走的单位人、隐性记录的档案神秘人难以化分定性,三人一体化不分的局面继续存在,进一步制约了档案管理对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所以,把档案管理纳入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
1.4登记失范
当前,人事档案登记约束性差、真实性少、不规范性多。像优点和表杨多写的放大记载,缺点和批评少写的缩水登录;像工作时间往前写,出生时间向后写的畸型记录;像培训、调研多目填写,检讨、处分少项登记;像优异经历多登录、不良经历少填写的阅历断档;像近亲少填、远亲多记的亲属断层;像用放大镜填成绩、一生一世红到底,用望远镜写差错、一生一世\到根。档案填写不把关,多目、少项、畸型、缩水,遏制人才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登记制度失范。
2人事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2.1强化领导和认识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要义。加强领导,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亲临工作现场指导检查,调查研究,着力解决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工作是:拟订档案管理发展目标,规划设施的添置、维修和保养;启动投资计划,安排费用预算:有关计算机、扫描仪、监视器硬件更新换代要走到位;对电子档案、纸质实物档案等现代科学技术软件开发,要加大投入。
提高认识,以“四个全面”新常态为契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集训等活动,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光明正大的工作,不泄密、不失密;不改档、不失档,保持档案管理的高度原则性。引导他们学习档案法律法规,进行档案法律思想研究、理论探索、方法创新,把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2.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个优质、真实、阳光的人事档案,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作支撑。作为制度,档案管理须制定喷药、杀虫的定期维护保养制度,避勉档案材料虫蛀、缺损发生;制定打开门窗通风、采光的定期阳光化制度,避勉档案材料枯黄、退色变腐;制定日晒、电温的定期脱水制度,避勉档案材料潮湿、霉烂发生;制定材料收集、整理、归档的严格填报制度,避勉档案材料疏漏、空缺登记。只有完备的管理制度,才有阳光的档案管理。
2.3打造高效的人才配置机制
档案管理机制卓有成效,旨在人才资源有效转化、合理配置。根据目前人才市场释放的信息流,人才高效配置,关键在操作档案运作,锁定人才资源,界定人才需求。所以,营造档案管理配置人才机制:一是分析人档不流,弃档不用,用人不调档的深层次原因,找准有人无档,有档无人的病症,以此锁定人才源和需求量,看到配置空穴,制定弥补配制。二是人才配置要用好人档合流,用人调档,不用存档的原则,堵住档案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误区。三是从档案填写、内容审查、存放要求、传送程序上,为人才配置提供条件和基础。
2.4建设严格的登记制度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有效途径;功能化发展
一、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以各种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为主要内容,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技术层面来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推进,以制度为保障,以达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最大程度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1]。
提高科学水平是档案管理的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任务也将越来越重、信息化服务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日益紧迫。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求:民族文化是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部分,而档案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迫在眉睫。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是网络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求: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来,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档案管理的渠道、载体以及存储空间等,可以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因此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同时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更是档案管理其自身健康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服务原则
档案信息的价值在过去往往只有管理人员才掌握,同时由于其自身所笼罩的神秘色彩致使大部分人都认为档案资料是很神秘的东西。其实不然,档案资料以及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有关部门才能解除,也是为大众服务的一种工具,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应在提升档案资料服务性的原则下展开。
(二)发展原则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飞速推进。因此,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也应该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顾忌科学技术内外在因素,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在现有的档案管理技术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档案管理科学水平要定位高远,不断发展。
(三)参与人员高素质原则
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才,提升人的素质是提升档案管理科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岗的工作人员,还是档案管理后勤保障人员,尤其是档案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掌握驾驭科学技术的能力,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把科学管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只有掌握了科学技术的能力,才会更高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并使其体现出真正的意义。
四、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科W水平的重要途径[2]。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起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才能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才能高效的推动档案管理的自主创新。同时完善的制度可对档案管理形成严格的约束,也是提高科学水平的政策导向。人大、党政有关部门应把把推进档案管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当中。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网络普及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档案管理也应紧跟发展的脚步,推动档案管理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3]。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配备专业的管理设备,创建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可针对不同的单位或者部门建立单独的档案信息平台,做到统一入库信息共享,进而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的处理、检索、分析和保存,进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降低档案管理的工作量。
(三)转换服务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科学化技术的融入,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方式和理念也应随之发生改变,直接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从信息提供和保存者转换为档案信息信息服务的咨询者。因此,应在传统的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应提升档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可通过创建的网络档案信息咨询平台,打破区域空间的界限,提供档案资料的跨区域咨询。
五、结语
在信息化和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建立网络创建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并针对不同的单位或者部门建立单独的档案信息平台,做到统一入库信息共享,这将成为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广大档案管理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1(01):174-176.
一、全面把握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的基本含义
1.档案工作业务的监督和指导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基础业务中,对档案信息的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档案管理部门主要以层级的形式存在,每个档案管理部门都包含相对应的下属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行为是职责所在。
2.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容范围相对较广。第一是对机关、团体及各类单位的文件信息形成和利用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二是管理人员可以对档案馆的工作内容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三是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第四是对档案学会、协会等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五是对相关的档案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档案管理培训工作过程进行指导。
二、档案业务监督和指导的一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统一指导原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档案事业管理机构一般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档案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分层次分专业加强管理,提高档案业务工作质量,达到管理监督和指导的目的。
2.总揽全局原则。所谓的总揽全局原则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上,业务指导部门采用系统的理论来对档案工作进行分级指导,协调处理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3.分级指导原则。分级指导原则是指在档案体系范围内,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按照指导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数量、层次和规模,确定指导的宽度和范围,以便指导者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开展工作。
4.分类指导原则。分类指导原则是指在具体工作业务中,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和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片面采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针对指导对象的差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指导路线。
5.重点指导原则。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或档案管理人员频繁变更的单位进行个别重点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档案业务,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对某一时期的重点活动或中心工作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完成重要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
6.专项指导原则。通过建立协作组的方式检查各单位档案工作情况,对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如发现各单位对专项材料的标题不符合规范,就可以通过专项指导来解决。针对各单位出现的问题,从结构、内容、文字概括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明确规范,纠正错误。
三、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具体工作
1.加强联系,进一步发挥档案业务指导的作用。一是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国家档案事业的法律、法规和地方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执行档案工作各项标准、规范,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法制建设;二是要加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系统、各级档案部门的联系、沟通,提高档案工作网络效能,保证档案业务工作的完成和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掌握和了解档案事业发展的经验,不断推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进业务指导方法。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业务指导工作一定要贯彻“服务”这个主题,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服务中体现指导。在具体工作中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做法,以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基地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全方位拓展,特别是私营经济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领域也应纳入档案业务指导的范围。
3.突出重点,注重业务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要做好对一般单位和一般业务工作的指导,要集中力量对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及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指导力度和频率。还要紧跟时展的脉搏,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加强教育,提高档案业务指导队伍的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业务指导工作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法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要转变作风,增强业务指导工作的实效。要经常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被指导单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亮点,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要注意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重点、难点,加强研讨,提出工作对策。第四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业务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善于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敢于突破传统模式,与时俱进,开创符合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新路子。
一、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分类
第一种是骨干型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法人代表非常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在企业内部有专门的人做这方面的工作,也设有专门的综合档案管理室,并实行三室分开,关于档案管理这方面的综合设施也比较齐全,并制定了一整套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种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一类的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档案意识,他们也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和档案室,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也做一些文字的归档工作。他们也知道档案在企业经营中的主要作用,但是他们和缺少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没有接受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不知道关于档案管理的一些技术和标准,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档案信息量的应用也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第三种是个体、私营者,这一类的企业对待档案管理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在企业内部既没有固定的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并且他们还对档案法规了解的比较少,也不知道《档案法》规定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更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二、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不太重视。一个东西只有有价值,才会有地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是由档案管理的服务价值确定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的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收与管的层面。
第二,民营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松散,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太安全。现在的很多民营企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以及产品销售上,这就会导致很多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档案管理比较松散,甚至有些没有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管理。
第三,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陈旧,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民营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改变自身的管理职能,还是采用原来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没有真正从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中走出来。这样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步伐。
三、民营企业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1、运用和新时代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办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时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去面对这些。他们要学者运用档案学最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和要结合民营企业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做好服务机制的创新,刺激他们工作的活力,充分的适应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的需要。
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民营企业内部,我们可以依据档案工作的特点,需要我们配备一定的专业档案的人才,并且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要组建档案专业队伍,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团队工作建设。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方面我们要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服务,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能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紧紧抓住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及时的为领导提供各种方针政策和资料。另一方面还要为企业各个部门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与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各个部门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质服务。
3、要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现阶段,民营企业内部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任务即怎样更好的利用企业档案。我们企业实施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开发和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利用检索工具,关注市场信息,开发企业所需要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4、民营企业要找到最佳的档案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档案管理模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就是指为了实现科学管理的利用档案的目标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方式。档案管理模式按照管理对象分为:档案综合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档案综合管理就是依据统一管理的原则,借由专业的结构实施统一的开发。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指企业内对文件、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是指对企业档案、资料、情报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