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技术

第1篇

学习的最好效果,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奇、爱动,注意力时间短、不能持久坚持学习,因此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媒体为教学的手段制作数学教学课件,这样不仅把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而且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为数学教学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从而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集信息于图、文、声、动、色为一体,以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展示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追求数学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的美感,调动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四舍五入”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将舍去或进一的部分用动画播放,还可以将所学内容编成动画课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相关内容的故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不仅教会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将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的谈话中复习了旧的内容,而且也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动静知识结合的形成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是提高知识与能力,而且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完美结合,更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数学知识与生活能力为主导,课堂教学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师生情感、教学态度、学习价值观,注重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通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的图片与静态的数学概念或公式相互转化,使单板、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将数学规律的解读和训练清晰而形象地突示出来,在动和静的互动下,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促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高兴趣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如在教授“旋转与平移”这一节时,运用现代教育的媒体资源,先在屏幕上设置动态的物体,然后通过物置的转移,使静的物体产生动的概念,将静的物体通过动态的旋转和平移,用不同的颜色标志物体移动的路线和旋转点,使学生先观察后说出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以动态的图片呈现出正确的概念,这样给不仅给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能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利用信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动静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求必须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数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细致的观察,大胆猜测、相互交流。在教学形式上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以满足教学多样化,学习生活化的教学需求。对媒体技术用运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法,以新颖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模拟出的现实的生活情景。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呈示文字、图像等,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2篇

事实已经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为了适应形势,相当多的学校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购买了计算机,建造了微机室,实施了校园网等,而且每位老师都被要求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国家而言,也在逐步实施“校校通”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有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根本就不清楚,从而导致了有的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过于“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过多滥用,以致学生始终处于“电闪声鸣”之中;有的教师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穿新鞋走老路”,把“人灌”变成了“机灌”,或是“人灌”加“机灌”,学生依然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性和主体性仍然难以发挥;还有的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可有可无,过去的粉笔加黑板不是照样出成果吗?这就带来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严重脱节,导致了广大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众所周知,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面对这些误区,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为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对其加以纠正。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灵魂,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教师应该从运用信息技术的尝试中,从改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从理解学生的换位思考中,从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细小教育环节中,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才能在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上探索教育规律和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投身教育的改革,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为此,要做到更新观念,除了进行必要的培训外,还可以邀请专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实施“洗脑工程”;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究竟有没有必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并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畅所欲言,从而促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总结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的应用经验,并请他们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好处……

二、完善机制,营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良好氛围

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多“看重”,上级主管部门在对学校或教师的评价中都有意识地加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指标因素,导致了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滥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点,在公开课、优秀课等类型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笔者曾参加过多次县级比赛,当时就把在课堂中是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评比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实,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一定要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必备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否有助于“减负提质”。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引起重视。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尽快完善好相关机制,切实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三、强化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才能将培训真正“落实”到位?除了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去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更重要的则是要注重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所谓校本培训,就是说学校在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本土培训”,藉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所谓自我培训,顾名思义,就是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钻研、自我加压、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第3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从技术特性上看,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大容量、高带宽等技术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当它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以后,呈现出教学资源的浩瀚性和形式多样性、信息组织的高效灵活性、多媒体的智能交互性、信息的双向交流性、网络的互联性与开放性等特性。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体现出的特性分析可知,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个性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接下来本文将围绕现代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一些探讨。

2.1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具有多目标性、多阶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项突出特点。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的能力。有了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就可以促使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2课堂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分析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教学输入(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情况)、输出(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约束条件(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具、信息手段)的分析,探索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与设计:

2.2.1首先要摆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位置。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是教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非教学实现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2.2.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因为知识的特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信息技术采用的程度与方式也就有所差别。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手段。

2.2.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教学手段,科学设计信息技术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信息技术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2.2.4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选择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与使用方式。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可分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经验总结四个阶段。

2.2.4.1在接受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有关知识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是信息技术目前运用得最多的方面;也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成立一个项目专题,以项目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媒介进行资料收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作意识。

2.2.4.2理解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时支撑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技术由于具有智能交互性与信息组织的高度灵活性,因此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案例、随机提问解答、及时调出资源库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虚拟的或现实的环境,对知识的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约束条件等有自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

2.2.4.3体验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在这阶段的作用,是通过课题实验、虚拟游戏、案例讨论、自动生成题库等交互性手段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本人在讲库存控制方法后,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运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2.2.4.4经验总结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升华,使学生的经验与技能得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通过BBS、EMAIL、聊天室、教学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充分支持学生的经验积累与相互交流,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加深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拓宽学习思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3课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信息化教案的编写

在完成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接下来就应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信息化教案的编写工作。

2.4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

2.5课程效果与效率的评价

教学效果与效率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交互性和智能化的特性,教师可建立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系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即时反馈成为现实。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2.5.1建立自动题库生成系统与自动评价系统。自动评价系统对各项数据如平均分、方差、知识点的掌握度、频数分布图、学生反应曲线等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给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