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儿童文学的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81-02
儿童文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审美价值。审美,是非功利的,是令人愉悦开心的,是没有压力的。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儿童文学必须充分发挥其审美价值。首先,作为文学,儿童文学的主要价值是审美价值。审美是文学的各种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也是各种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只有经过审美的中介,并以审美为基础,读者才有可能把握文学艺术形象,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进而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其次,作为特殊的文学,作为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儿童文学的主要价值更是审美价值。“审美在儿童文学中是第一位的,审美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第一特性。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质。儿童文学只有回归文学,回归少年儿童,其价值才能得到正确认识。”[1]一方面,儿童文学要反映儿童的天性,另一方面,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也具有这种天性。因此,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喜欢有趣的,喜欢好玩的,喜欢搞笑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文学的审美特性。
其实,儿童的阅读重在审美,吸引他们阅读的是趣味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有责任感的童书作家,一定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两个神圣的使命:一个是让孩子在人生最初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一生都爱读书的人;一个是滋养、引领孩子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2]的确,要使孩子爱上阅读,必须使孩子在最初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愉悦感。只有先让儿童感到“读书好”,读书有趣,才能使他们“好读书”;只有“好读书”,才能进一步去“读好书”。如果儿童不觉得读书有趣,不喜欢读书,那再好的书也起不到作用。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扩大阅读量,那么就可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他们的情趣;就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学的目标就自然达到了。那么,如何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呢?
一、要让儿童读好书
读一本好书,对于城里的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很多学校都有图书馆,县市也有图书馆,还可以有条件去书店买。但是,对于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要获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却不是那么容易。据笔者对广东省云浮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调查发现,有像样图书馆、阅览室的学校屈指可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他们大部分反对自家的小孩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杂书,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老老实实学好书本知识才是正经。加上经济困难,很多孩子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课外书,即使有,在农村也无法买到心仪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孩子有书读,有好书读,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加大投入,让孩子有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获得。
读好书,要有好的读书环境。环境氛围、读书风气会影响阅读量和阅读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快餐文化、图像世界、游戏陷阱,影响着儿童。据调查,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除了完成作业,大部分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上。尤其是手机普及、移动网络触手可得之后,中小学生课外经常玩手机游戏、看网络视频。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的读图时代,没有几个学生家长是爱看书的,家长不看书而看电视玩电脑,在这种环境下,儿童如何能读好书?城里的小孩,可以有自己专门的房间甚至有书房,可以安静地看书,也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但是,农村的、山区的小孩,贫困家庭的小孩,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没有安静的适合读书的环境。农忙时节,大人小孩都要干农活,没时间看书。到了农闲时节,不用干农活了,大人们都去打牌打麻将了,孩子们也没心思没气氛读课外书。要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除了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地方,还要给他们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这需要大人们作出榜样。
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想读书,不喜欢读书,而是他们压根就没有时间读书。无论是农村中小学生还是城市中小学生,作业太多,负担过重,没时间读书,是普遍现象。虽然教育在改革,教材在不断改版,反复提倡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减负,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应试教育现象还普遍存在。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家长为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为了家长和老师,为了考取好成绩,题海战术是统一的法宝,作业充塞了学生的所有空闲时间,哪有时间去看文学作品?学生即使看书,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片段式地看,而不是“看整本的书”。要让学生有时间看课外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
二、要让儿童喜欢读书
光有好的读书条件和读书环境,如果儿童不喜欢读书,那也是没用的。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很多,老师要多列一些书目,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余地。我们很多老师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解接受能力推介阅读书目,甚至强迫阅读,动不动就什么四大名著、外国名著,搞得学生没有一点积极性,没有一点乐趣,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阅读的,当然最好是经典作品。但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一定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发。不能因为过早地强迫学生阅读他们看不懂不愿看的经典而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只要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去了,还怕他们不去读经典吗 ?
其次,要多让学生没有压力、不带任务地看书。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培养文学素养,愉悦身心,主要是审美,它是非功利性的。学生不带任务、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才是愉悦的阅读,才是审美的阅读,文学的审美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多进行自由愉悦的审美阅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提高,阅读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学生才会喜爱读书。只有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因此可以说,儿童喜欢读书与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互为因果的。
再次,让儿童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要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还应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愉悦,体会到快乐和轻松,还感受到阅读能帮助提高写作水平,能帮助提高语文水平。要让儿童觉得读书很好,家长和老师首先应该知道读书的快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对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量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3]在当今分数成绩还“很重要”的阶段,要让中小学生体会到:“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得到好成绩的。”[3]
在当今非得考试的情况下,我觉得作为老师,在命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出课本里的知识,要多涉及一些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多看课外书,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学生不管是在功利还是非功利方面,都能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好处,从而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之杰.试论儿童文学的审美特性[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胡晓,杨红樱.谈创作秘诀: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EB/OL].http://.cn/gatylkb/content/2010-09/13/content_1279571.htm?node=874,2010-09-13.
[3] 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茅盾;儿童文学;历史价值;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108-1.5
作为一位“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茅盾用人文主义大笔关切着那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当然更包括着民族的希望―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茅盾积极思索、奔走呼号,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数量不多,这数十篇作品在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史中也许稍显单薄,却给当时荒芜的中国儿童文学花园培上了一片青苗,“为中国现代童话文学的真正诞生起到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这些作品以最直观的形式体现了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以及突破中国儿童文学困境的积极尝试。此外,茅盾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经典著作,推动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一、有关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及儿童文学
的功能问题,茅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梳理中国童话翻译的发展过程,追溯中国儿童文学“带着镣铐舞蹈”的成因是“‘五四时代’的开始注意‘儿童文学’是把‘儿童文学’和‘儿童问题’联系起来看的”。尤其可贵的是,茅盾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对于“儿童文学的功能”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提出“儿童文学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遗憾的是,今天的文学界片面地认为茅盾所持的是单一的“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观点,可见,茅盾的儿童文学功能论实际上包含了“娱乐”、“教育”、“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客观、全面、符合当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多元的功能”的。
二、茅盾五次撰写文章总结当时国内儿童图书
杂志创作出版情况,揭示弊端,找寻出路
以1935年为例,茅盾在《关于“儿童文学”》和《几本儿童杂志》中指出了当时童书创作出版科学和历史儿童读物稀缺,“叙述文字太干燥”,“总嫌带点‘讲义式’”,“故事的结构太简单,也没有热烈的情感,也没有丰富的想象”,“干净的有用的东西竟非常之少”等问题,相应地提供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如神奇故事与科学故事结合(现在我们称这种形式为科学幻想故事);改写、重写古代传说和民间传说;科学儿童读物应避免枯燥的语言和非故事;慎选外国作品,加强翻译技巧等等。这些谨慎客观的观察和研究为当时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
三、茅盾对“教育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曾表示:“我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有教训意味”,这是“五四”作家的共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寄希望于孩子,所以也给孩子背上民族国家的担子。因此,茅盾认为纯儿童文学作为教科书对中国孩子是不适宜的。然而另一方面,茅盾反对狭隘的、教人“怎样做一个健全的公民”“四平八稳的好人”的教训,主张儿童文学“会发生好的道德的作用”,教训的内容是“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智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教训的方式为:不应采取正面的说教的姿态,要“有浓厚的文艺性”。此外,他还超前提出“中国缺乏科学教育”的事实,强烈呼吁更多优质科学读物的创作出版。
进入新世纪,茅盾对儿童文学的独到见解仍有十分值得借鉴之处,这位文学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需要今天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们及童书出版者、翻译者们认真思索和研究。
茅盾十分重视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问题,鼓励童书翻译者打开视野,主张“译文既须简洁平易,又得生动活泼;还得‘美’”,而译本“不但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不但要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并且要能给儿童学到运用文字的技术”。这就要求译本不但要把原著的意义与趣味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还得把中国的语言词汇运动的优美、精当、恰到好处,让读者体会到中文的语言美。这些要求在放在今天的儿童文学翻译中仍然是受用的。值得注意的是,茅盾主张通过改写、修饰等方式“净化”外国儿童文学中个别的消极、观点不鲜明、迷信等不良因素,以原著为蓝本重编一个故事。这种翻译策略在此后“规范翻译”的年代曾广遭质疑,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描写翻译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两支新生力量的涌现并逐渐传入中国,翻译研究开始从以源语文本为中心转向以目的语为中心,翻译者和接受者受到重视,也就是说,茅盾的“改写”“重编”即再创作策略重新得到了认可。
茅盾在七十余年前就开始大力呼吁少儿科学读物、历史读物的创作出版,更亲身实践翻译创作了一些优秀有趣的科学小说。今天少儿科学类和历史类读物已经成为童书市场上的重头戏,根据候颖对少儿科普图书中“畅销+常销”图书共性的总结,“经典型与现代性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通融;多变性与恒定性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和谐”――这些竟与茅盾坚持的科学历史读物要涉及范围广、知识信息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活泼,能吸引人不谋而合。此外,茅盾提出科学读物要有故事性,即在“热闹而复杂”、“神奇”的故事中传递科学知识,点燃小读者追寻科学的好奇心。故事体的科学读物,至今在童书市场上仍是不多见的,相信茅盾的这一提议,会为当下竞争激烈的儿童书出版行业提供一个新思路。
在1960年的儿童文学大辩论中,茅盾对陈伯吹的“儿童本位论”持鲜明的反对态度。他坚持儿童是有阶级性的,这成为茅盾儿童文学观点中颇具争议的部分。茅盾始终把“阶级性”放在突出位置是作家社会立场的必然体现;而另一方面,他在翻阅当年儿童文学作品后,也曾严厉批评大部分作品存在“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的诟病,他强调政治性是应建立在文学性基础之上的。此外茅盾还强调了另一个今天仍争论不休的问题:作家自己是否也应该变成孩子?茅盾的观点是,作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以孩子的视角进行创作,儿童文学作家仍以成人为主体,“不能不了解儿童,不能以你的主观去画你所以为是儿童的儿童”,“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找出最适合于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儿童本体论”得到认可的今天,茅盾的这些观点仍然是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的主流。
比起茅盾献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丰硕著作,也许他留给儿童文学的只是薄薄的小册,然而这小册里有先生振臂高呼“想想孩子们吧”的侧影,有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深情呼唤,更有为中国儿童文学从诞生到发展所倾注的心血及努力,茅盾无愧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孔海珠.茅盾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3]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候颖.多维视点下的儿童文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
关键词:儿童文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价值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是,由于其阅读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也要同时具备类似于戏剧的“情节”、绘画的“色彩”、舞蹈的“形象”以及音乐的“节奏”[1]。对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应同时具备明快的节奏、响亮的语言以及优美的意境,才能愉悦幼儿的情感、开阔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思维与现象。
1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儿童文学的价值
1.1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方法:儿童文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有效教育方法,这所体现的是儿童文学的隐性的、间接的价值。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特点、良好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主动的学习、生动的学习、活泼的学习。首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儿歌教学法。儿歌是一种由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幼儿喜爱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的短小诗歌。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创编儿歌、仿编儿歌,通常可以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次,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故事教学法。例如,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坚持不懈、不放弃、谦虚的品格,就可以应用故事教学法,给幼儿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小乌龟坚持、不放弃的品格,不要学习小兔子骄傲、轻视别人的缺点。同时,由于故事中有人物、有情景、有悬念、且生动形象,因此,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有利于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1.2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资源:儿童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其是一种面向儿童,以促进儿童愉快、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实现儿童审美情趣的再现为重要美学特征,以表现儿童心中的幻想世界、眼中的客观世界为主要内容的文学[2]。基于这样的原因,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包括知识、审美、游戏、态度以及情感等,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例如,《跳绳歌》、《刷牙歌》等,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孔融让梨》、《小猫钓鱼》、《三只小猪》、《老虎拔牙》等,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类似于《小手》“小手小手,你有我有,握在一起,交个朋友”等形象鲜活逼真、语言音韵和谐的儿歌,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2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1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儿童文学在幼儿园阶段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基于此,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到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及重要性后,其才能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运用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幼儿园教师自身素质便参差不齐,因此,让所有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基本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应从教育理念、指导思想等层面上,鼓励、倡导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正确认识,以从思想层面上为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2.2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幼儿园教师在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及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还应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现阶段,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充分的学习;第二,缺乏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理解能力;第三,缺乏儿童文学技能。儿童文学技能指的是,对诵、讲、编、演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教育教学技能[3]。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学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阅读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意识地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鉴,与此同时,还应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儿童文学技能培训与理论学习,实现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2.3积极倡导文学教育活动,丰富文学教育资源:首先,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将教师、幼儿的集体学习、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交流阅读心得、编写作品赏析、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等,来积极倡导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其次,幼儿园应针对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专门订购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文学读物,例如《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宝库》、《儿童文学》等,来丰富儿童文学教育资源,增加教师及幼儿的学习资源、阅读资源,为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提供良好的前提。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还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有利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健.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5,(10):244+248.
[2]甄珍.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21):107.